航空货物运输的方式十篇

时间:2023-12-13 17:08: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航空货物运输的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航空货物运输的方式

航空货物运输的方式篇1

关键词 航空货运 定价策略 需求导向

中图分类号:F562 文献标识码:A

定价策略是市场营销组合中一个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价格通常是影响交易成败的重要因素,同时又是市场营销组合中最难以确定的因素。企业定价的目标是促进销售,获取利润。这要求企业既要考虑成本的补偿,又要考虑消费者对价格的接受能力,从而使定价策略具有买卖双方双向决策的特征。对于民航运输业而言,价格更是至关重要,因为民航运输的服务属于不可储存的产品,航班计划制定之后不可以随意更改,所以航空公司对定价非常重视,成立专门的收益管理部门,建立多样化的价格体系,并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在民航货运市场营销过程中,运价的设置同样重要,一方面是因为货物的种类多种多样,价值、时间要求和运输难度都有差异;一方面是因为航空市场上货运需求和竞争对手的运力不断调整,再加上替代运输方式的影响,如果不及时调整运价,很难在竞争中取胜。本位从需求导向的角度,剖析不同航空货运产品定价的策略与方法。

1基于货物需求价格弹性不同的差别定价策略

差别定价方法的理论基础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价格歧视理论,在运输经济学中被成为“从价理论”,从市场营销的角度上来看,它又属于一种需求差异定价模式。目前虽然我国的航空货运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加剧,但是由于行业性质,我国航空货运业还属于寡头垄断市场,所以航空公司有能力实行差别定价策略,尤其是对于基地航空始发航线市场更应该对市场细分,实行差别化定价。

航空货运的差别定价,可理解为针对航班上提供的几乎同质服务的货运舱位,依据货主需求的多样性和不同订舱时刻舱位对货主的价值差别等因素,将货运产品进行细分,设置不同的订舱条件,以不同的运价进行销售。差别定价对那些价格敏感而时间要求不高的货主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更为重要的是,航空公司能通过差别定价,攫取统一定价本来给予消费者的部分消费者剩余,获得比提供一种固定价格更多的收入。

比如某航班的货运需求:如果运价为5元/公斤,可以售出全部舱位5000公斤,收入为25000元,但是采用这种单一运价水平,消费者剩余水平比较多,为了获取更多的收入,开发消费者剩余,可以制定基于不同顾客需求的差异化定价策略,比如:10元/公斤的时候,需求水平为1000公斤;8元/公斤的时候,需求水平为2000公斤;5元/公斤的时候,需求为2000公斤。通过控制舱位,首先考虑满足高运价水平的货物,这种差异化定价可以得到实施,这样,航空公司同样舱位的收入水平增加到36000元。

垄断厂商要实行价格歧视,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1)消费者须具有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而且卖者能够了解不同层次的买者购买商品的愿望和能力(即知道他们各自的需求弹性)。

(2)不同市场之间必须是相互分离的。将不同的市场相互分离,厂商必须具备一定的市场势力,这样厂商才能将价格维持在边际成本以上的能力,有效地分割市场,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否则将无法实施差别化价格。或者不同的消费群体或不同的消费市场是相互隔离的,地区封锁和限制贸易自由的各种障碍往往有利于垄断者实行其价格歧视。

民航运输业属于进入壁垒比较大的行业,一方面是民航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大,由于初始投资大。所以一般很少有企业进入到这个行业,而且民航运输业属于网络性的运输经济,具有了丰富的网络,才能满足不同货物不同目的地需求,只有几条航线很难形成竞争力,所以比较难以进入。另外一方面,民航运输业一直属于政府严格管制的行业,长期以来属于完全垄断行业,直到2002年才放松了民营资本和外资的进入的限制条件,但是航空公司的成立、航线的审批等都还受到政府的管理,所以进入壁垒比较大。从目前市场状况来看,我国三大航空的货运量在我国处于绝对统治地位,我国航空货运市场属于一个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因此我国航空公司有能力实行差别定价策略,除了三大航空公司以外,地方航空公司都有属于自己的基地机场,在基地始发的区域性航线市场上也具有相当的统治地位。

2基于需求弹性的航空货运市场细分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航空货运公司具有实施差别定价的能力,但是要想实施差别运价,必须充分对市场需求进行了解,了解不同货运的需求价格弹性,进行市场细分,这是实施差别运价的基础。

航空货运市场需求的基本特征就是价格弹性多样化。价格弹性反映的是运输需求对运价变化的反应程度,即运价变化变化百分之一,使运输需求变化百分之几,计算公式为:

价格弹性Ep = = =

式中:Q为运输需求量;Q为运输需求量变动的绝对量;P为运价;P为运价变动的绝对量。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主要因素有一下几个:

2.1货物的经济价值的高低

具有较高价值的货物既贵重物品对运价的敏感性比较下,比如:黄金、白银、和各种珍稀金属;各类宝石、玉器;珍贵文物;现钞;有价证券等。这些贵重物品一方面对运输的安全性非常高,航空货运运输的操作流程相对比较规范,而且在运输途中的时间短,所以货物的丢失破损率相对比较低,适合这些贵重货物的运输。另外一方面由于这些贵重物品的经济价值比较大,运输途中会占用大量资金,使得发货人要承受利息上的损失,采用航空运输,收货人一般会在二三天之内收到货物,资金流动的周期大大缩短,银行利息也会相应的减少。综上所述,货物的经济价值越大,对航空运输运价的敏感性就越小。

2.2货物时间价值的高低

商品本身的价值高固然代表时间价值高,但是时间价值高的货物本身的价值并不一定高,有些货物比如鲜花、海鲜本身的价值也许不一定很高,但是这类商品不能储存,易腐烂,必须即使送到目的地,否则将完全丧失价值,所以这类货物的时间价值就比较高,这类货物可以称为形体易腐性货物。

另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一些平时看起来价值并不高的普通货物,在特殊情况下时间价值会非常高,比如企业急需的设备、机器零件以及急需的药品、文件等等,这类货物可以称为运营紧急性货物。

有的厂商为了快速占领市场,也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商品送到目的地市场,比如时尚服装、手机、儿童玩具以及流行磁带、唱片、杂志、报纸等商品有明显的此类需求,因为这些商品只有在需求量上升的时投入市场才能保证有较高的销售量,获得较高的收入,这类货物可以称为经济易腐性货物。

不同时间价值的货物在选择运输工具时,对运价的态度是不同的。对于时间价值高的货物,只要货主还能承受,较少考虑运价的高低,运价变动对这类货物需求影响小,运价不是选择运输工具的第一因素,运达时间则是主要因素,所以价格对这部分货物需求弹性小;对于时间价值低的货物,情况有所不同,运价是选择运输工具的第一因素,其次才是时间,价格对这部分货物需求弹性大。

2.3运输服务的替代性

运输服务的替代性是指:货物从A地运到B地,除了一种运输方式或一种运输企业外,是否有可以替代它的另一种运输方式、另一家运输企业。运输服务替代性强时,一种运输方式涨价或一家运输企业涨价,货主就会把购买力转向另一种运输方式或另一家运输企业,使涨价的运输方式或运输企业需求量减少,所以价格弹性大。反之价格弹性小。

2.4运输速度的快慢

当运价变动时,对运输速度不同的运输方式或运输企业,其运输弹性不同。如果运价提高,对运输速度快的运输方式和运输企业,运输需求影响小,价格弹性小,因为快速运输给货主带来较大的时间效益,所以人们还是争相利用这种运输方式。可是对于运输速度慢的运输方式或运输企业,则对运输需求影响较大,价格弹性也大。因此,这种速度慢的运输方式或运输企业对人们的时间效益较之快速运输方式要差,如果再提高价格就可能使货主选择另外的运输方式或运输企业。

根据不同货物弹性大小,可以将航空货物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当Ep

对于这些对运价敏感性不强的货物来说,需要进一步细分,研究它们之间需求弹性的具体差别,显然鲜花海鲜等货物与急需的设备零件对运价的敏感性会相差很多。

(2)当Ep>1,称为弹性需求,如普货,这种运输费用的增减将引起较大的运输需求的变化,例如运输费用增加10%,运输需求的减少将大于10%。因此,提高运价增加的收入将小于运输需求下降减少的收入,经营收入和运输费用向相反方向运动。这种情况多见于一般的普通货物,货主对晕运输的时间没有特别的要求,因而有替代运输方式可以选择,因此对航空运输的运价比较敏感。对于这种货物,航空公司的市场销售人员应该随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在仓位紧张的旺季或者仓位紧张的航线,及时调高普货的运价,以把仓位留给较高品质的货物。在运输淡季或者劣势航线,及时调高普货运价,以吸引分流的普货回到本公司,提高航班载运率。

普通货物是对运价敏感的货物的统称,但是普通货物的运价需求弹性也存在差别,也需要尽可能的进行细分,找出不同货物的具体需求曲线和需求价格弹性,有针对性的定价。

(3)Ep=0,零弹性,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紧急货物运输中,如继续的药品、机器零件和其他急于用于生成和其他方面的货物,这时候货主顾及的是运输时效而非运输价格,无论运价怎么变动,运输需求都是不变的,这也是最能体现航空运输优势的运输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充分保证货物在最短的时间到达,航空公司要提供特殊的服务保障,可以收取较高的运费。一般情况下,这类货物比较少,不代表航空货物的一般情况。

(4)Ep=1,单元弹性,这时运输费用增加10%,运输需求将减少10%。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没有航空客运市场那么显著的需求差别,对于航空货运市场,客户对运输时间和运输服务也存在不同的需求,如果运价设置过于简单,运价调整不及时,很难适应市场需求的类型和变化。根据市场需求特征,采用差别定价的方法,才能获得收益的最大化,提高经营水平。

参考文献

[1] 田建文.对航空货运的运价方法的研究[J].民航经济与技术,2000(5):26-34.

[2] 赵桂红.航空货运定价策略探讨[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3(5):7-11.

[3] 中国民航局.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Z].2004年第18号令.

航空货物运输的方式篇2

【关键词】:航空货运业 管理水平 多式联运

引言

现代物流服务已成为国际运输业中一种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世界航空运输业凭借其运输速度快,时间短,总成本低等优势在物流行业中迅速崛起。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统计,2010年的航空旅客人数达到2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了8%,而航空货运更是迅猛增长了18.9%,成为过去30年来航空货运增长最快的年份。1 国际航空货运业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各航空企业的纷纷重新制定发展战略,加强了货运在公司总体战略中的地位,通过提供配套增值服务使国际航空货物运输成为其主要的利润来源。

中国是世界上航空运输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在国家政策鼓励及民航货运法规相继出台的作用下,我国各航空公司大力发展航空货物运输业务,不断扩大和完善机场的货运仓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推进企业改革,进一步规范和促进了我国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的统计,2010年,全国各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5.643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6.1%。完成货邮吞吐量1129.0万吨,比上年增长19.4%。22011年4月7日,中国民航“十二五”规划正式颁布,确定了全国民航发展的目标确:到2015年力保完成的运输总周转量为990亿吨公里,其中,旅客运输量为4.5亿人次,货邮运输量为900万吨,年均分别增长13%、11%和10%。3

但航空货运总量与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进出口贸易的繁荣相比较还存在很大差距,而与其它运输方式特别是海运、铁路、公路运输业的竞争,航空货运业的市场份额不大。因此,我国航空货运企业想要在运输行业中取得竞争优势,必须首先找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来增强我国航空货运企业的竞争实力。

一、我国航空运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 与外国民航企业的激烈角逐

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和亚太经济增长的影响下,金融危机的对经济的冲击正在日益减弱,国际航空货运市场随之回暖。中国作为亚太地区最为活跃的经济体之一,其航空货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据国际航协预测,未来中国航空货运的增长速度将高于客运的增长,且上升势头迅猛。因此,在全球航空货运市场逐渐饱和的情况下,以及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的前提下,国际航空公司纷纷在中国加大投资来争夺市场。目前,美国西北航空、FedEx、UPS、美利坚航空、全日空、法航、意航、英航、荷兰航空、新航、大韩航空等世界航空巨头和航空货运公司都已登陆中国,不少航空公司还开通了至中国境内的全货运航班,并不断增加航班密度,加大运力投入,以抢占航空货运市场份额。像FedEx和UPS等航空货运公司还能为大型跨国公司提供门到门的 “一站式”航空物流供应链业务服务;而中国本土的航空货运公司提供的服务则相对单一,盈利能力并不强。有资料表明,在中国航空货运市场上,外航企业占据了65%的市场份额,而我国的航空公司仅能争夺剩余35%的市场。4

另一方面,我国航空运输企业总体实力差距较大,在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方面处于竞争劣势。而且,外航企业在开辟航线、增加航班、投入运力的增长速度上明显快于我国。由于我国航空运输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开辟的国际航线少而分散,与国内航线衔接性差,即使在中美、中欧等主要国际航线上,由于投入运力不足,市场份额小,盈利能力差,总体处于亏损状态,存在被边缘化的威胁。

2. 我国航空货运企业的管理水平低,运作能力差

我国航空货运企业的管理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1)我国航空货运企业规模较小,盈利能力差,多是经营单一航空货运或航空的企业。其资源整合能力不足,服务产品单一、业务范围狭窄,所以,我国航空货运的运作模式较为简单,其发展水平仅仅处于初级阶段。(2)我国航空货运企业的货运网络远未形成地面配套设施。我国东部、西部和中部的民航发展不平衡,各航空货运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使用的技术不同,设备互不兼容,信息无法实现更大范围的共享,再加上各地空港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不够完善,整体功能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3)民航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管理人员整体水平落后,导致航空货运延伸服务不足,体现不出航空货运高速、优质的服务优势。

我国航空货运企业的运作能力差主要体现在与外国航空货运业的横向比较上。在我国航空货运市场,世界主要航空货运巨头的快递网络遍及我国众多城市,高价位的快件运输由外航垄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据统计,截至2006年,我国国内航空公司仅完成国际航线和港澳航线货邮吞吐量中的28.3%,另外71.7%的吞吐量由境外以及我国港澳地区的航空公司完成的。5

3. 我国航空货运业与其它运输模式的激烈竞争

中国航空货运业的发展还必须面对国内其它运输方式就货源争夺的竞争局面。航空运输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的主要优势在于快速和安全,而劣势在于运价高及运量小。随着科技的进步,在较短距离运输中,高速公路与民航支线运输的竞争还将进一步激化。而在高速铁路速度快和运价相对便宜的特点作用下,在中长距离上带来了对航空支线货物运输的巨大冲击。我国居民收入偏低,人们对交通方式的选择还停留在价格标准上,因此,预计在我国高铁的加速建设中,未来一段时间将会有短程民航货运被迫降价,甚至停运。

二、我国航空货运业的发展策略

未来,我国航空货运企业如何面对新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制定适合当前形势和自身特点的发展策略与竞争策略,是我国航空货运企业在未来世界民航运输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1. 加大政策扶持,推动航空货运企业的改革重组

加快我国航空货运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扶持。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例如:建立航空货运产业发展基金会,降低对航空货运的收费标准,适当予以补贴;取消对进口飞机及航材征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开放低空空域,促进航空业发展等等。

航空运输业是世界上联合重组、破产兼并最为频繁的行业之一。我国民航产业布局过于分散,影响到航空公司竞争力的提高。因此,我国民航可以选择加快企业的改革重组,发挥规模经济效益。例如:东航、上航完成的联合重组,是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之间整合比较成本的一个范例。此外,就国外航空公司对我国航空货运市场的冲击而言,我国的航空公司应通过企业兼并重组的方式来提高市场集中度,也可以尽快提高其在国际航空货运市场上竞争能力。

同时,为了更有效地扩展我国航空货运企业的航线网络,我国的航空货运企业应积极加入国际航空货运联盟。目前我国航空公司已加快了入盟的步伐,2007年南方航空已加入“天合联盟”,国航和上海航空也已加入“星空联盟”。

国际航空联盟已成为推动国际航空运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的航空公司要加入国际航空联盟,迅速形成一至两家能在运力及网络等方面与国外承运人抗衡的国内超级承运人。并通过与国外航空公司航线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增加运量、降低成本和提升服务的目的。

2. 提高航空货运企业的管理水平,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目前,各航空货运企业管理水平低主要体现在缺乏关键性民航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上,而这些都是航空公司保存竞争力的先决条件。因此,我国民航货运企业必须一方面加强行业内教育培训或鼓励引进国外专业人员等多种方式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则要根据各航运货运企业的需求,培养或引进高级管理人才并制定出合适的比例关系。

提高航空货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重中之重,而发展多式联运不仅是航空货运保持高时效性和提高可达性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航空货运一体化的战略需要以及增强航空货运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所以航空运输必须与陆运、水运等其它运输方式进行整合,才能为广大客户提供及时的门到门的一体化货运服务,更大程度地延伸空运服务网络。

面对高铁快速发展给我国航空运输业带来的巨大挑战和竞争,加快拓展国际航线的步伐才是良策。航空公司可以主动调整短程航线的定位,将其纳入整个航线网络来考虑,尽量发挥它们的中转作用。如:东航通过加强地面与机场方面的配合,缩短中转处理时间,改善通关、联检等流程来提升中转产品的吸引力,作了很好的尝试。航空公司也可以尝试同高铁合作,将高铁的优势转化为自己的中转优势,以吸引更多的中转客流。

多式联运可以为客户提供包括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等全面的系统服务,强化航空货运企业与其客户之间的联系。因此,多式联运是航空货运未来发展的趋势。

3. 发展电子货运,降低航空货运企业的经营成本

发展电子货运可以降低航空货运企业的经营成本,解决效率,服务质量和安全性等问题。美国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世界航空货运业承运的每票货物平均需要制作38种单证,以满足航空货运相关业务及其监管的需要。如果把每年的这些单证全部集中起来,足以装满38架波音747型全货机。如果全部改用无纸化操作,航空货运全过程中有至少95%的纸面手续被消除,则每年至少可以节约12亿美元费用,减少航空货运手续操作时间25%。6 因此,到目前为止,全球电子货运业务已推广至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机场。

航空货物运输的方式篇3

航空货物运输合同范文一托运方: (以下简称甲方)

地址: 电话: 传真:

承运方: (以下简称乙方)

地址: 电话: 传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货物运输的有关规定,甲乙双方经过充分协商,依照国家相关运输规定,就乙方向甲方提供运输服务事宜达成一致,并且双方均同意履行本合同,订立协议如下:

一、合同期限

本合同自双方盖章(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 年_ __月__ 日止,到期是否续约由双方协商后处理。

二、业务范围

乙方为甲方提供从 至全国的航空货物运输服务,具体航线、航班及价格以合同附件《航空运输价格协议》为准。

三、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视当日的货量向乙方提前预定所需航班舱位。若存在大批量货物,甲方应尽可能提前一天预报给乙方。

2、甲方委托乙方承运之货物必须符合国家和民航总局有关航空的安全要求和不违反国家禁

运物资的有关规定。

3、甲方应正确提供货物件数、重量、收货人名称、详细地址及联系方式给乙方。 (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应保证按照甲方的要求提供舱位;

2、乙方有责任将甲方交予乙方承运的货物安全、准时地按指定航班运往目的地;同时,在运力紧张的情况下,乙方应优先保障甲方的货运服务。

3、乙方在接收甲方货物时,应对货物的包装情况进行检查,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当场提出,否则视为甲方货物完好交运。

4、乙方向甲方无偿提供运输信息查询及反馈服务。

5、如遇航班取消、延误等原因造成货物滞留或因其他特殊情况导致甲方交运货物无法按既定时间送达目的地时,乙方应立即通知甲方,并按甲方意见进行处理; 如乙方未立即通知甲方,造成甲方损失的,甲方损失由乙方全部承担。

6、在乙方运输期间,货物出现损毁、灭失、盗抢、污染、变质、潮湿等情况时,应立即通知甲方,并采取补救措施。

7、乙方负责向甲方提供运输过程中货物损毁的相关事故报告或航空公司出具的事故证明。

四、违约责任和赔偿

1、乙方没有按照甲方指定航班进行出港上站,则予以一定的处罚,处罚标准为

2、在甲方客户已委托甲方投保的情况下,由于航空公司原因造成货物丢失、短少、变质、污染、损坏的,乙方负责事故发生之日起20日内向甲方提供航空公司出具的正式事故证明,保险公司免赔额部分由乙方承担。未及时开具相关证明的,由乙方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3、若甲方客户未委托甲方对货物投保或保险公司理赔未果,客户或其他第三方向甲方索赔的,若属航空公司责任,损失由甲承担20%,由乙方承担80%:若属乙方责任,则由乙方全额赔偿损失。

4、在乙方运输期间,货物发生上述事故,无论因何原因,乙方须在7日内向甲方出具事故证明;因航空公司原因造成,乙方应在事故发生之日起20日内向甲方提供正式有效的航空证明。

未能在此约定期间提供有效正式证明的,由乙方承担全部损失。

5、乙方应保守甲方商业秘密,不得泄露给任何第三方或第三人,如有违约,甲方可根据损失情况向乙方索赔。乙方应付给甲方或甲方客户的赔款,甲方有权在运费中直接扣除。

6、如乙方未能提供甲方所要求舱位每月超过三次的,应向甲方支付违约金10万元,每月超过5次的,甲方有权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乙方支付违约金20万元。

五、收费标准及结算方式

1、收费标准以甲乙双方协商签署得《航空运输价格协议》收取,如价格发生变动,应该以航空公司的调价额度增减幅度的差价为参考,该价格须有双方盖章确认,并注明执行时间。

2、甲方通过乙方承运的货物,若为乙方正单开出的运单,到达港口提货费用不得超过0.2元/公斤。若为乙方分单开出的运单,到达港口的提货费用不得超过0.3元/公斤,否则,超过费用由乙方支付,且甲方有权直接从乙方当月运费中扣除。

3、甲乙双方约定90天为一结算周期。结算之前,由乙方将有关运费统计汇总成立,盖上财务章后给甲方(不包括复印件、传真件等),由双方进行对帐,账目核对无误后,(乙方向甲方开具并提供公路内核发票),甲方于收到发票10个工作日内支付该周期款项,未及时支付的按应付款项的0.1%/天交纳滞纳金。但因法定节假日或乙方原因造成延迟付款的,甲方不承担延迟付款责任。

六、其他事项

1、合同约定范围内之未尽事宜,双方可另行协商,达成的协议可作为本合同的附件,且该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本合同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二份,自盖章之日起生效。任何一方要求终止时,应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双方达成一致后,方可解除。

3、本合同在履行中如发生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若协商未果,任何一方均可向甲方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七、合同附件

1、乙方应向甲方提供营业执照、企业法人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运输许可证(国内航空货

2、甲乙双方协商签署的《航空运输价格协议》

甲 方: 甲方代表: 联系电话: 传 真: 开户银行: 帐 户:

乙 方: 乙方代表: 联系电话: 传 真: 开户银行: 帐 户: 签约时间与地点:

签约时间与地点:

航空货物运输合同范文二托运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承运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条 托运人于____月____日起需用____型飞机____架次运送____ (货物名称),其航程如下:

____月____日自____至____,停留____日;

____月____日自____至____,停留____日;

运输费用总计人民币____元。

第二条 根据飞机航程及经停站,可供托运人使用的载量为____公斤(内含客座)。如因天气或其他特殊原因需增加空勤人员或燃油时,载量照减。

第三条 飞机吨位如托运人未充分利用,民航可以利用空余吨位。

第四条 承运人除因气象、政府禁令等原因外,应依期飞行。

第五条 托运人签订本合同后要求取消飞机班次,应交付退机费________元。如托运人退机前承运人为执行本合同已发生调机费用,应由托运人负责交付此项费用。

第六条 托运方负责所运货物的包装。运输中如因包装不善造成货物损毁,由托运方自行负责。

第七条 运输货物的保险费由承运方负担。货物因承运方问题所造成的损失,由承运方赔偿。

第八条 在执行合同的飞行途中,托运人如要求停留,应按规定交纳留机费。

第九条 本合同如有其他未尽事宜,应由双方共同协商解决。凡涉及航空运输规则规定的问题,按运输规则办理。

托运人:______________

代表人:_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承运人:______________

代表人:_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航空货物运输合同范文三甲方(受托方):

乙方(委托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货物运输的法律规定,甲乙双方经过友好协商,就甲方为乙方提供国内航空货物运输服务相关事宜达成以下协议,以兹共同遵守:

第一条 运输方式及运输范围

1.1乙方负责将收集的航空货物从盐城机场出港,现有北京、广州、长沙等多条航线。运输方式:航空运输。

1.2 乙方对甲方的北京航班、广州航班、长沙航班等(航班以实际运行时刻为准)出港货实行承包制,每天出港货量需达 吨,(北京): 吨;广州(珠海): 吨;长沙(张家界): 吨;全年货量至少达 吨。

北京 元,广州 元,长沙 元,放给乙方运行。乙方需向甲方交纳 万元押金,今年未能达到合同指标时, 万元作为补偿金,补给甲方,如乙方按量完成,甲方给予乙方货物运输补贴每吨 元。货款结算方式:按月结算。

1.4当货运旺季时,甲方必须确保乙方货物正常运输。不得拉货,因拉货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由甲方负责赔偿。

1.5遇国家法定节假日(春节等), 乙方需短期暂停执行包量协议时,至少需提前一个月向甲方提交书面申请,经甲方审核同意后,包量协议短期内暂停执行。

第二条 货物交接及验货

2.1乙方应在先前一天晚上 之前向甲方预报第二天货物的重量、件数和体积。乙方托运的货物品名、包装、体积等应符合甲方相关要求,甲方分别负责将包舱吨位(体积)范围内的货物全部装载当天的盐城-北京;盐城-广州;盐城-长沙等航班。

2.2 甲方应在装货前根据乙方提供的货物托运书上列明的货物名称、重量、件数、目的地等信息与实物进行核对,并检验货物的外包装。

第三条 运输质量及服务要求

3.1乙方不得托运危禁物品或在货物中夹带危禁物品,禁止托运货物与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放射性、易污染等危险物品以及混装。甲方应对所托运货物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不使货物受潮、受热、受损、丢失等,确保所托运货物的安全。

3.2因乙方所报货物品名与实际品名不符或因乙方所托运的商品涉及危险品、禁运品,所造成相关的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由乙方全权承担。

3.3乙方交运的货物超过包舱吨位的,乙方应提前通知甲方,甲方在舱位许可的情况下保证给予优先发运权。

第四条 装卸责任和方法

4.1 乙方货物到达盐城机场后,由甲方负责装卸。

4.2 凡是在上机装运过程中货物发生摔、碰、损伤或损坏应及时通知乙方,甲方应按航空公司相关规定赔偿。

第五条 违约责任

5.1 自甲方从乙方接货之时起至该货物被乙方指定收货人签收之时止,货物发生丢失、短少、污染、损坏等现象时,除本合同其它条款另有约定外,由甲方按照航空规定承担损失赔偿责任:

5.2甲方如将货物错运到非到货地点或非接货人,应无偿运至乙方指定的到货地点或接货人。另赔偿乙方相应经济损失。

5.3如遇天气原因,机械故障等不可抗力因素航班取消,双方互为免责,但需提前通知乙方,取消货物运输。

5.4如遇国家政策、法规及航空公司运输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或市场油价等因素发生较大变化,双方可协商进行议价,但需提前通知乙方,进行运价或舱位调整,并签署书面确认函,如不能确认,双方互不追究责任。

第六条 争议解决

本合同的解释、执行等将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若双方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产生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甲方住所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八条 其他

8.1 本合同的附件与主文部分的内容发生冲突的,除附件中已约定解决此类冲突的具体办法的之外,悉以合同主文部分的内容为准。

8.2 合同有效期限: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止。

8.3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8.4 本合同正本一式肆份,甲、乙双方各执贰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开户行:

账 号:

航空货物运输的方式篇4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航空运输;盈亏平衡点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2

德尔福公司原为通用汽车公司的零部件子公司。1999年5月28日,德尔福正式与通用汽车公司分离,成为一家完全独立的、公开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在2009年《财富》全球500强排名中,德尔福位于第453位,2009年全球销售额高达203亿美元。

德尔福公司在华投资建立了十三家企业。这些企业的总投资额达4.33亿美元。 德尔福曾经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产品供给包括通用汽车、福特、丰田、日产、雷诺、大众等全球最大汽车厂家。 1994以后,德尔福在中国以年均24%的增长率快速前进;去年德尔福在中国合并报表收入超过6亿美元,中国市场始终是德尔福非常重要的增长点。在中国,德尔福拥有18家法人实体公司、20多个生产基地[1]。

一、德尔福零部件物流结构介绍

德尔福汽车零部件物流是依托第三方物流进行的,目前主要有四家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他们是美商宏鹰(CEVA Logistics)、乔达(Geodis Wilson)、丹砂中福(DGF)、泛亚班达(Panalpina)、DHL快件这些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形成德尔福汽车零部件全球物流网[2]。其中美商宏鹰承负责亚太区域内各国物流业务;乔达负责欧洲区域和亚太区域之间的物流业务;丹砂中福负责北美区域和亚太区域之间的物流业务;泛亚班达负责南美区域和亚太区域之间的物流业务;DHL快件承担全球快件业务。

这些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各自负责规定区域的零部件物流业务,包括:空海运、内陆运输、内河运输、铁路运输、入场配送等。

二、德尔福零部件航空运输的现状分析以存在的问题

(一)普通空运货物与航空快件货物并轨模式之间的矛盾

航空快件业务在德尔福汽车零部件物流业务中占据着重要的比率,并与普通空运业务采取并轨制。德尔福汽车零部件利用航空快件的模式有以下几点原因:方便快捷;清关便捷;门到门服务;运输网络广;适合重量较轻的货物。但是航空快件在重量较大的货物上会显现出运输价格较贵的特点,如何掌握普通空运货物和航空快件之间的盈亏平衡点(Break even point)使各工厂的的计划员产生了困惑,分不清哪个重量段适用普通空运的形式还是航空快件。

(二)航空燃油附加费确认模式繁琐

德尔福空运合同中规定燃油附加费实行直接收取的方式。直接收取(Pass through methods),就是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将航空公司和班轮公会收取的燃油附加费的实际发生成本原封不动地向货主收取,完全以航空公司公布的燃油附加费作为收费标准[3]。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直接明了,航空公司每隔一段时间向市场公布燃油附加费的正式信函,德尔福不会对其产生异议。缺点是太过繁琐,由于每家航空公司和班轮公会的收取标准不同,各地区间的差异很大,会对德尔福后期对账的工作量造成很大影响。

(三)普通空运货物与海运货物平行模式的矛盾

德尔福的原材料供应商和整车客户分散在各国家中,跨国贸易成为了德尔福零部件“买卖关系”的主要途径,而普通空运和海运是跨国贸易的重要载体。以下是德尔福亚太区2010年空运成本和海运成本,空运成本高达2348万美元而海运成本仅为653万美元。但是空运货物的总重量为1004吨,而海运货物的总重量为1424吨。空运每吨的花费尽比海运高出了近4倍[4]。

三、优化汽车零部件航空运输模式

德尔福的零部件运输对航空运输的依赖程度很大,完善航空运输的模式至关重要。

(一)创建普通空运货物与航空快件货物计算盈亏平衡点的工具

德尔福对空运服务级别进行了规定。每个零件所对应的零件号都有一个 Default Shipping Level(默认的空运级别),以此来区分空运货物的紧急程度。这种规定空运级别的数据源称作PFEP (Plan for Every Part, 零件计划),德尔福在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赢得合同后提供给他们[5]。这样的划分可以对物料需求的紧急程度进行分级,使物料供应商、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德尔福工厂充分了解物料需求信息,大大提高了物流运作效率。

德尔福对普通航空运输货物做了分级处理:

1. P1( Priority One Airfreight service level,第一级空运级别)-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使用最直接快速的直达空运服务。规定从欧洲到亚太区域 airport-airport(机场到机场)运输时间为2天;从北美和南美到亚太区域 airport-airport(机场到机场)运输时间为2天;亚太区域内airport-airport(机场到机场)运输时间为1天。

2. P2( Priority Two Airfreight service level,第二级空运级别)-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使用直达或者中转空运服务。规定从欧洲到亚太区域 airport-airport(机场到机场)运输时间为3天;从北美和南美到亚太区域 airport-airport(机场到机场)运输时间为3天;亚太区域内airport-airport(机场到机场)运输时间为2天。P2级别的空运费是P1的75%。

3. P3( Priority Three Airfreight service level,第三级空运级别)-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使用中转空运服务。规定从欧洲到亚太区域 airport-airport(机场到机场)运输时间为4天;从北美和南美到亚太区域 airport-airport(机场到机场)运输时间为4天;亚太区域内airport-airport(机场到机场)运输时间为3天。P3级别的空运费是P2的75%。

4. 对航空快件货物,德尔福的定义是必须达到P1( Priority One Airfreight service level,第一级空运级别)的运输时间。

(二)用加权平均法设定统一的燃油附加费

为了避免在燃油附加费增收上的成本浪费,德尔福设定两种制定费率的方式。

加权平均法(weighted mean methods),加权平均法又称“综合加权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而且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各个区域和不同航空公司的燃油附加费分摊较为折中。航空燃油附件费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加权比率值= 航线当月收费重量/当月货物总重量X当月航空公司

燃油附加费

燃油附加费单位成本=当月航线重量/货物总重量X该航线加权比率

比如某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为德尔福选择使用大韩航空、汉堡航空以及汉莎航空来承担国际空运业务。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列出每个不同航空公司每条不同航线最近三个月的收费重量和燃油附加费再对它们做加权平均。统一的燃油附加费率需在每月25日前完成燃油附加费的设定。以下图表是计算方式(请见表3.1,3.2,3.3,3.4):

表3.1 大韩航空燃油附加费月加权平均计算表

表3.2 汉堡航空燃油附加费月加权平均计算表

表3.3 汉莎航空燃油附加费月加权平均计算表

表3.4 德尔福空运燃油附加费月计算方式表

由此得出德尔福该月需向该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支付1.01美金/千克的空运燃油附加费。也就是意味着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使用哪家航空公司,德尔福只需承担此费率直到新的一月又重新开始。这样的改变可以使德尔福每月节省至少150小时用来核对燃油附加费,直接人工成本可以节约45000人民币。

(三)减少不合理的航空运输货物成本

ECIP(Enterprise Cost Improvement Process, 企业成本改进流程)是德尔福特别重视环节,是精益物流的重要方面。这种制度不但应用于日常生产、采购和设备维护中,更被广泛适用在物流业务里。德尔福需要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共同协作,以确保提供服务的成本效益,使德尔福实现最低交付产品和材料的费用。交付成本被定义为通过供应链所产生的总成本,这包括运费成本,行政成本,包装成本,服务成本,库存成本。合同物流供应商将提交一定比率的针对直接花费的成本节约方案,这个目标成本降低成果可在可操作的情况下影响到运输区域内的总交付成本。

比如德尔福安亭工厂每个工作日都有2个托盘(每个托盘重量为1吨,1.1立方米,共30000件连接器)的连接器运到新加坡工厂进行深加工,再出售给美国通用。之前德尔福安亭工厂采用的是普通空运的运输方式,这种运输方式最快捷方便,从安亭工厂提货到送达新加坡工厂只需7天,对新加坡的生产线的衔接有速度上的天然优势。但是空运也导致了高物流成本,抬高了连接器的直接卖价。成本如下:

1.上海提货费:$121/2吨散货车。2.上海报关费:$23/票。3.上海至新加坡P2空运费:$1.18/千克。4.上海至新加坡空运燃油附加费:$1.1/千克。5.上海至新加坡空运安保费:$0.13/千克。6.新加坡提货费:$135/2吨散货车。7.新加坡报关费:$27/票。

周空运成本为:[121+23+(1.18+1.1+0.13)X2000+135+27]X5=$25,630

年空运成本为:25630X52=$1,332,760

如果将一周全部的空运货物积攒起来改成用一个20英尺集装箱的周班海运来运作将会有很大的成本节省空间。

以下是整箱海运成本:

1.上海整箱门点提货费:$236/20GP。2.上海报关费:$23/票。3.上海至新加坡海运费:$500/20GP。4.新加坡整柜提货费:$170/20GP。5.新加坡报关费:$27/票。

周海运成本为:236+23+800+170+27=$956

年的海运成本为:$956X52=$49,712

当然,仅仅分析海运成本是不够的。由于整柜门到门的运输时间长达21天,比空运多出14天,就给新加坡工厂增加了14天的库存成本。库存成本(Inventory Cost)指在存仓储在仓库里的货物所需成本,它还包括订货费、购买费、保管费。库存是供应链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一个组织所储备的所有物品和资源,库存成本就是那些物品和资源所需成本。可以通过利用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在新加坡的现成仓库来作为德尔福的外包仓库。

德尔福库存成本的计算公式:库存成本=货值*额外运输时间X0.15

德尔福该连接器的货值是$2.3/件,

那么年库存成本=30000X5X2.3X14X0.15=$724,500

因为海运是要将一周空运货物收齐后再发运,这样安亭工厂必须额外多生产出一周产量的产品来填满空运转海运所造成的“管道”(Pipeline),并将其用空运的方式提前发往新加坡工厂。这样就导致工人加班所导致的额外成本$250,000 和额外空运费$25,630。由此,可以得出如果将从德尔福安亭工厂至新加坡工厂的运输方式由空运转为海运,年成本节约:

年空运成本-年海运成本-年库存成本-工人加班成本-额外空运费=1,332,760-49,712-724,500-250,000-25,630=$282,918

所以将一些普通空运运输方式更改成海运对减少物流成本有相当好的效果,类似的“空转海”的成本控制方式可以在亚太甚至全球实施。

四、结论

空运货物运输在当今世界的物流运输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指出以空运运输为基础的第三方物流的模式是汽车零部件物流的主要载体,这些是本文的理论基础。接着,进而分析德尔福空运运输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其优化方案。指出只有在成本优化,增加管理时效的前提下才能使德尔福的物流运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张彤,于澎田.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模式分析.中国流通经济,2010(7):2.

[2] Iijima M, Sugawara S. Logistics innovation for Toyota's world car strate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grated Supply Management, 2005(4):478-489.

[3]翁心刚.物流管理基础.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7.

航空货物运输的方式篇5

[关键词]大通关;电子口岸;航空货运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000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6-0-03

1 中国航空口岸现状

2013年9月,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投资贸易合作成为“一带一路”重点建设内容。近年来,国内自贸区的建立,促进了中国与周边经济体的贸易往来。其中,贸易便利化是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在宏观上,2014年我国进出口额达4.3万亿美元,全球货物贸易国排名第一位,全球市场份额稳中有升。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贸易规模的持续扩大,2014年12月26日,国务院印发《落实“三互”推进大通关建设改革方案》,提出到2020年,建立有效的大通关协作机制,优化通关流程。显然,国际航空货运的通关环境依赖于大通关服务体系建设,其通关效率的提高有助于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在中观上,2014年,中国民航业国际航线完成货邮运输量168.4万吨,比去年增长9.0%。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以及跨境电商的兴起,国际航空货运将迎来利好的发展局面。然而,我国航空货运业仍存在着许多不足,自身行业信息化建设迟缓,没有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目前,全国63个空运口岸电子化程度低,仍以手工模式操作。构建科学、高效的信息平台、整合货运行业的业务,有助于升级行业信息化水平,推进贸易便利化建设。

在微观上,航空货运链涉及企业多、流程复杂。运输作为货物流通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国际航空货运中,通关效率影响着生产企业的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有利于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助力“中国制造”参与国际贸易市场角逐。

“一带一路”的建设是系统工程,构建大通关服务体系是贸易便利化的基础,航空运输建设是重要支撑点,其中,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信息化平台成为推动互联互通的重点。因此,对于航空货运业来说,需要实现航空口岸电子化、“一站式作业”,在电子化口岸这一平台健全航空货运信息共享机制,推进航空货运全流程的可视化和无纸化、一体化通关管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通关。因此,实现航空口岸电子化是现阶段各方的重要任务。

2 航空电子口岸建设原则

口岸作为国际物流的重要节点之一,如何保障口岸物流、单证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顺畅地运转,是口岸电子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大通关建设的目的是减少审批程序,协调口岸各方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通过科学的监管,实现口岸管理部门有效监管和高效服务。因此,航空电子口岸是在大通关体系的指导下进行建设,既需要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水平,又需要优化通关流程、提高企业通关效率,促进对外贸易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航空电子口岸的建设需要满足以下原则。

2.1 满足先进性和可靠性

运用先进且成熟的信息技术,在构建航空电子口岸平台的同时,确保硬件的可靠性、软件程序的稳定性以及数据保存、传输的流畅,并且建立资料备份机制、应急处理机制,为航空货运管理提供可靠支撑。

2.2 统一规划,共同实施

建立航空电子口岸需要各联检单位的共同努力与配合,对于制定的口岸工作机制,各方共同实施,才能实现服务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统一。

2.3 满足开放性和延展性

航空电子口岸的业务涉及海关、税务、工商、质检及外汇等政府部门,与各联检单位的系统相连接时,需要满足接口和协议的标准化。并且,航空电子口岸平台本身应是可扩展的,通过不断的更新与优化,满足航空货运未来发展需求。

3 航空电子口岸建设方案

3.1 航空电子口岸建设思路

我国航空电子口岸是从航空货运发展需求的角度出发,以中国电子口岸平台为基础,以大通关建设为服务理念,运用RFID技术、GPS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借助国家电信公网,将国家各行政管理机关分别管理的进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电子底账数据集中存放,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的公共数据中心。

3.2 航空电子口岸技术支撑平台

技术平台是建设航空电子口岸的基础,通过塑造信息集成环境,聚合各个环节分散、异构的电子货运信息资源,在访问Web版或软件版航空电子口岸时,实现非结构化货运文档信息、结构化货运数据资源和联检单位内网及其办公系统跨数据库、跨系统的无缝连接,航空电子口岸平台支持货运信息搜索、查询、传输。此外,根据企业业务特点,为不同企业用户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业务办理。详细功能如图1所示。①身份认证子系统:航空电子口岸作为中国电子口岸的子单位,空运企业用户必须登录中国电子口岸,进行IC/IK统一身份认证。②统一权限管理子系统:国际航空货运中,涉及网上支付系统、进口付汇系统、减免税系统、加工贸易系统、出口退税系统、舱单申报系统、出口收汇系统,企业用户需多次登录,也给系统管理带来大量烦琐且不必要的重复工作,通过统一权限管理子系统,实现企业用户“一次登录,多系统多次使用”,由于权限管理控制台、权限数据库均部署在航空电子口岸,向用户提供灵活和方便的使用模式,也明确各联检单位定义、业务权限管理。③数据交换子系统:航空电子口岸涉及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检等监管部门的应用系统,其次,为贯彻航空电子口岸建设的原则,保证货运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现货运单据等信息互联,数据交换系统的建立承担了相关系统的数据传输、交互。

3.3 航空电子口岸功能介绍

航空电子口岸服务平台作为中国电子口岸的重要组成部门,是面向空运企业和航空口岸管理部门等多方用户提供的数据信息服务平台,它通过整合信息资源,实现航空货运各环节的联检单位与联检单位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联检单位之间的协同运作。如图2所示,航空电子口岸的功能架构基本覆盖了政务、商务、物流发展的基本需求。在国际航空货运中,需要经过海关、税务、工商、质检、外汇等政府管理部门的审批,航空电子口岸这一平台通过整合货运申报系统、货运通关状态综合查询系统等资源,监管部门可实行其对管理相对人的监督和约束,并行使电子通关、电子报税等功能,起到维护政治经济秩序的目的。另一方面,航空电子口岸平台同时兼具电子商务的有关功能,其推出的一系列网上交易服务工具,如口岸支付一卡通,推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通过数据中心,空运企业还可以获得运输、仓储、银行、保险等行业的中介服务。同时,空运企业间也可以进行联网,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并且,电子口岸平台在提供货运信息方面具有专项优势,可以将政府监管信息(如报关、报检、结汇、退税等)、航空口岸信息、企业物流信息(如运输、配送等)进行整合,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数据交换和联网核查。

4 中国航空电子口岸建设现状

根据流程梳理与现状调查的结果,经分析,发现目前在航空口岸电子化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4.1 航空电子口岸建设没有明确的政策

在航空电子口岸的建设中,从国家的层面,至今尚未出台相关政策。其次,虽然民航局作为口岸建设的重要成员之一,但处于被动局面。目前,海关在口岸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航空口岸电子化建设需要各联检单位的协调与配合,而航空口岸实现电子化的业务包括出口退税部门的完税金额、境内企业名称数据、外管部门的进口付汇、出口结汇,由于其他联检单位的通关业务未整合到口岸平台,尚无法完成航空电子口岸建设。

4.2 航空电子口岸建设没有统一的实施方案

各联检单位间原有的系统接口和协议不统一,加之,近年来电子政务的盛行,各联检单位针对自身口岸监管业务,自行开发信息系统。例如:海关新舱单系统进港部分上线以来,由于系统的断层导致各个部门的数据传输都是人工纸质的方式,且舱单预录工作由第三方公司操作,导致“无纸化”实际上还是“有纸”,信息传递不及时、差错率高、货物滞后、人力物力成本高,致使电子口岸沦为摆设。此外,各地机场所使用的货运系统不统一,且相互独立,不能进行数据共享,在数据传递上浪费了人力和物力。如此一来,航空货运流程变得更加复杂,未能实现数据传输、共享标准。

5 推进中国航空电子口岸建设

5.1 中国航空电子口岸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落地,建立与之相配套、相适应的通关管理机制势在必行,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也是支撑“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一步。另外,全国贸易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大通关”建设的重点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口岸的便利化。航空电子口岸既符合“大通关”的建设理念,也落实了“三互”改革方案,针对目前口岸管理体制机制所带来的通关效率低等问题,航空电子口岸建设简化货运通关环节,运用前置服务、后续核查等方式将通关非必要的执法作业前推后移,最大程度地优化货运通关效率。

从行业的角度来说,航空货运作为货物流通的一个节点,需要最大限度地确保畅通无阻,航空电子口岸这一先进的通关模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促进航空货运发展。在信息化建设,航空货运业没有采取集合式发展,导致原有货运信息系统各不一样,形成信息孤岛。而航空电子口岸的建设,是在全行业内各个主体进行信息化升级,最终航空货运所有流程在统一的信息平台运行。实现了货运信息的整合,航空货运的运营效率才可能提高,从而提高航空货运的国际竞争力。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空运货物最基本的流程是:托运人货运出境海关机场地面服务航空承运人机场地面服务入境海关目的地货运收件人。如此复杂的航空货运链必然伴随着纸质运输文件和海量的信息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细微的差错,都可能导致货物延迟到达目的地,增加货物运输链成本、也埋下了危及航空运输的安全隐患。缩短货物运输时间,是物流运作的本质,也是航空货运的优势所在。在航空货运的流程中,需加强各节点有效衔接,缩短节点间的交接时间,提高节点间的通过率,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实现货运信息的共享。另外,电子口岸的建设是服务于货运发展,依托电子口岸,航空货运运输环节里的20多种纸质文件全部实现无纸化,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测算,若货运全程电子化将使中转运输时间平均缩短24个小时,每票货物可为航空公司节省9美元,为一个中等货运每票货物节省14美元。并且,航空货运融入电子口岸平台后,不仅实现了电子化,还具有政策兼容性的优点,口岸联检单位实现全程透明的信息监控。这些优点,不仅提升了航空货运运行效率,而且也带来了整个航空业的信息化升级,有助于提升航空业整体业务水平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重点发展国际业务是我国民航货运的必然趋势,电子口岸又是国际航空货运业务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趋势,因此,推动民航货运加入电子口岸,势在必行。

5.2 推进航空电子口岸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航空电子口岸的建设是在中国电子口岸委办公室的指导意见下进行,服务于大通关建设。作为航空电子口岸的主力军,民航局是发起者、协调者、整合者、监管者。既需要在行业内重塑航空货运的运作模式、优化国际航空货运流程,督促空运企业、机场、货运等参与,也需要与行业外海关、质检等部门加强协作、相互配合,在查验模式、管理方式、监管体制、运行机制、作业流程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改革和创新。

5.2.1 开放数据接口,共建航空电子口岸平台

建设航空电子口岸的核心是各联检单位积极开放航空电子口岸项目的数据交换接口,统一制定货运报文标准、基础业务代码、数据合法性检查规则,并且,在“统一协商,安全可靠,利益共享”的基础上,民航行业主管部门与其他监管部门共同开发建设航空电子口岸平台,为货运业务申报、信息查询提供先决条件。此外,确保机场、航空公司、人等均可通过其自用的货运系统与该电子口岸平台对接,可与联检单位互相收发并转化货运信息,并在安全的前提下和权限允许范围内进行数据互联及提取应用,全面实现电子通关。

针对民航业内信息化水平低等情况,需由民航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在行业内建立全国统一的国际货运系统,满足不同类型的货运系统也可传递货运数据信息,不同的系统间实现互相转码、识别并转录,提高数据传输效率。从而,实现航空货运业与航空电子口岸的无缝对接。

5.2.2 优化货运通关流程

首先,就目前的航空货运通关流程而言,民航行业主管部门与海关部门协商,共同优化货运通关效率。在货物申报时,可采用提前申报进出口货物的模式,缩短通关时间。例如:货物出口时,提前申报、海关验放,货物到达入库后即可马上发送运抵,实现通关;货物进口时,提前申报、货到直提,海关通关手续前移,缩短货物实际通关时间。为进一步推进电子放行,海关部门取消纸质报关单加盖“放行章”的环节,凭电子放行信息办理交付/发运手续。

其次,民航部门需要与检验检疫部门相互配合、协作,推进货运信息化建设,全面实现电子申报、电子签证、电子转单,形成以电子申报、电子监管、电子放行为主要内容的检验检疫“大通关”建设格局。并且,推行“绿色通道”制度,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查核准,对符合条件的出口货物施行产地检验,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可不查验、予以放行;建立“直通放行”制度,对符合条件进口货物,货物直运至目的地,由目的地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对符合条件出口货物,凭产地检验检疫机构签发通关单直接办理通关手续。这些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有助于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航空货运业国际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江宏,本刊编辑部.中国电子口岸大通关[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2(5).

[2]余波.中国海关通关管理模式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

[3]徐晓菁.建设单一窗口式的通关模式思考[D].上海:复旦大学,2011.

[4]江山.电子口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

[5]李为为,周汝胜.交通公路电子口岸系统建设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0(21).

[6]杨东.关于推进青岛口岸大通关建设的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7.

[7]李毅.天津空港口岸“大通关”运作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8]赵桂红,罗雅涵,丁治国.航空电子货运及其发展模式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08(4).

[9]王飞.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湖北电子口岸建设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10]王文博.基于现代物流理念的我国航空货运产业发展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07.

[11]王婧,甘蜜.国际物流中货物通关效率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市场,2008(15).

[12]王南.我国电子口岸建设的思考[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航空货物运输的方式篇6

摘 要:国际航空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期间关系到承运人责任的确立,是处理空运纠纷的关键所在。理论上讲,它是承运人承担责任的时间期限,也是主给付义务期间,其实际法律意义是适用航空法责任制度的期间。为保护幼稚的航空运输业,1929年《华沙公约》实行双要素标准,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创立的单要素标准延长了承运人责任期间,加大了承运人责任。我国《民用航空法》的双要素标准已不适应实践的要求,作者建议实行“法律上掌管期间”标准。 论文关键词: 国际航空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责任期间 Abstract:The period of carrier’s responsibility in international carriage of goods by air, concerning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arrier’s liability, is a key point to settle the disputes arising out of or pertaining to the carriage. In logic, for the carrier, it does not only indicate the period to assume the liability for breach of a contractual obligation, but also refers to the major obligation time. In law, it actually indicates the period where the liability rules of air law apply. To protect the cradle-staged air industry, the 1929 Warsaw Convention adopted a double-element standard, which was replaced by a single-element standard established by the 1999 Montreal Convention for the purpose of extension of the period, thus increasing the carrier’s responsibility. Since the double-element standard set by the Civil Aviation Act of the PRC cannot meet the practical demand, this author suggests that a standard “regulated by law” be adopted.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carriage of goods by air; carrier’s responsibility; period of responsibility 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改变了1929年《华沙公约》与1955年《海牙议定书》关于航空货物运输承运人的责任期间的规定,扩大了承运人承担责任的时间范围。我国1995年《民用航空法》也有关于承运人责任期间的类似规定,其主要借鉴了1929年《华沙公约》,但仔细分析国际公约与我国国内法的规定,其中的差异很大,从而在司法实践中导致了对承运人责任期间涵义的不同理解或解释。这是由于在理论上缺乏对承运人责任期间的法律意义的研究,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航空货物运输承运人的责任期间的判定标准与期限的长度也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从而使这一问题更加复杂化。为澄清这一问题,本文试图从航空货物运输承运人的责任期间的内涵、承运人的责任期间的判定标准、辅助运输与替代运输对承运人责任期间的影响、我国《民用航空法》承运人责任期间的规定等4个方面探讨承运人责任期间的法律制度,并对我国《民用航空法》关于承运人责任制度提出修改意见。 一、国际航空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期间的内涵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承运人责任期间(period of responsibility)来自海商法,它是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律制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1924年《海牙规则》虽有涉及,但是在1978年《汉堡规则》第4 条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海商法》第46条也使用了承运人“责任期间”这一用法。而在国际航空立法中,从1929年《华沙公约》及其历次修订到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都没有明确使用承运人“责任期间”一词,而是使用了航空运输期间。但我国专家学者在分析航空运输期间的法律制度时通常用“责任期间”这一用语。其中最关键、最容易引起误解的是“责任”,它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具有多种用法,如民事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法律效果之“归属” (注:我国《民法通则》第63条第2款规定:“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履行债务的担保、担保法上的保证人“责任”、保证债务履行的“财产”等。在实践中,对于承运人责任期间涵义的理解或解释可谓众说纷纭。 笔者认为,之所以存在分歧,主要是由于该概念产生于有关海上运输的国际公约,仅孤立地将其拿到航空法中来理解,往往会因失去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法律环境而产生片面性理解,在实际应用中也经不起推敲。欲界定“承运人责任期间”这一概念的真正含义,应在研究相关法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产生该概念的海商法的相关制度和国际公约中特殊的航空运输责任制度,从而进一步对航空法上承运人责任期间的含义加以明确。以下主要从一般合同法原理、运输合同制度、空运合同三个方面逐步深入研究承运人责任期间的含义。 1.从一般民事合同来看,承运人的责任期间是承运人违反合同义务而承担民事责任的时间期限,此期限届满承运人即不应承担民事责任。 顾名思义,承运人“责任期间”是指一个与“责任”有关的“期间”。因此,在明确“责任期间”的含义之前,先要明确“责任”与“期间”的含义。根据民法原理,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合同义务或法定民事义务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如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规定:“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我国台湾学者王泽鉴认为,责任(Haftung)指强制实现此项义务的手段,亦即履行此项义务的担保,而债务(Schuld)指应为一定给付的义务。 从责任与债务的关系来看,二者最初是混为一体的。如罗马法未区分债务与责任,用obligatio一词泛指债务与责任两个概念。从法律上将债务与责任区分开来是日耳曼法的贡献。根据日耳曼法,债务是指债务人应当履行其给付义务,不受他人的强制,债权人也没有强制债务人给付的权利。债权人若要有此权利,就必须有责任关系的存在。大陆法系承续日耳曼法的观念,区分了债务与责任,如《法国民法典》第1142条、《德国民法典》第241、242、276条等。一般认为,债务是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的当事人当为的行为,而责任是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国家强制债务人继续履行或承担其他负担的表现。债务并不包括任何对债务人的强制,在债务人不履行义务时,强制其履行或赔偿损失,则属于民事责任问题。从法学理论上讲,债务除应承担履行义务以外,还应当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负有注意、照顾、忠实等附随义务。 “期间”是从一特定时间点到另一特定点所经过的时间,它是时间的某一特定的段或区间。它是重要的民事法律事实,是决定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时间界限。离开了期间,民事法律关系就会出现混乱。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民事法律意义:首先,明确的期间可以确定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民事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开始、终止都以期日、期间确定;其次,期间确定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变更和消灭,因为任何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变更和消灭,都以一定的期间为时间界限;最后,期间是正确处理民事案件的依据,因为人民法院在处理民事案件时总离不开查清一定的时间事实。 现 代 法 学 肖永平 孙玉超:论国际航空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期间(第2页) 从以上关于责任与期间的推理可以看出,从严格意义上讲,作为一般法律概念的承运人“责任期间”应当是指承运人违反合同义务而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时间期限,此期间届满承运人就不应承担民事责任。 2.从一般运输合同来看,承运人的责任期间是指承运人负有运输义务和管货义务等主给付义务期间。 承运人的“责任期间”在《汉堡规则》第4条中首次出现,其英文表述为“period of responsibility”。在英美法中,“ responsibility”和“liability”译成中文都有责任之意,但在使用上却不完全相同。“responsibility”通常指责任、职责和法律或道德上的义务,而“liability”通常指承担责任和负债之意。前者应为广义的“责任”,且偏重于第一层含义,即法律义务;后者指严格意义上的法律“责任”,即违反义务而承担的赔偿责任。 因此,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中的“责任期间”只可理解为“合同义务期间”,不能理解为“损害赔偿责任期间”。因为合同义务可以具有期限性,即当事人仅在约定的或规定的期间内负有合同义务。与此不同,赔偿责任的承担不应有时间限制,只要违反合同义务造成了损害,都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此,赔偿责任与期间概念不能搭配,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中的责任期间是承运人履行合同义务的期间,即承运人在该期间内必须履行合同义务,在该期间外则不必承担合同义务。 合同义务可分为主给付义务与次给付义务。主给付义务就是指债之关系上固有、必备,并用以决定债之关系类型的基本义务36。从给付义务主要是基于法律明文规定、当事人约定、诚实信用原则及补充的契约解释等而发生的。在航空货物运输过程中,承运人的义务通常有:适航、管货、直航、签发货运单等义务。其中,运输义务与管货义务一起是决定空运合同类型的主给付义务。一个合同仅有管货义务,没有运输义务该合同则为保管合同;若仅有运输义务,该合同仅为一般的承揽合同。二者紧密相连,缺一则不构成运输合同。签发货运单等义务仅是次给付义务。由此可见,航空货物运输合同中,无论是承运人的运输义务还是管货义务都是针对货物而言的,承运人对于“货物”的责任期间也并非仅限于其管货义务的期间。 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在第18条第3款明确规定,航空运输期间为货物处于承运人掌管之下的期间,其第1款又明确规定了承运人对航空运输期间发生的因货物灭失、遗失或损坏而产生的损失承担责任。因此,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规定的货物运输期间与承运人的责任期间是一致的,承运人需对货物在此期间内发生的灭失、遗失或损坏负责。由此可见,承运人在该期间内负有管货义务、安全运输义务和按时运输的义务,也就是运输合同的主给付期间。必须指出,这一期间并不是一个确定的时间概念,可以说对承运人的按时运输义务并无实际意义,对于具体的运输期限双方当事人仍需在该期间内另行约定。 3.从空运合同来看,承运人的责任期间是对承运人适用航空运输特殊责任制度的期间。 与一般的运输制度相比,航空运输的法律制度具有很多特殊的规则。从1929年《华沙公约》到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的整个航空运输法律制度体系都围绕着运输票证、责任构成、归责原则、责任限额、抗辩事由、诉讼管辖等法律问题展开。有些基本制度,如归责原则、责任限额、抗辩事由,航空运输合同的当事人不得随意改变,因为1929年《华沙公约》第23条规定了公约的强制适用。(注:1929年《华沙公约》第23条规定:“任何旨在免除承运人的责任,或者定出一个低于本公约规定的责任限额的条款,均属无效,但是合同仍受华沙公约的规定约束,并不因为该条款的无效而失效”。)因此,适用这些特殊条款的时间范围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分析承运人承担责任的时间范围之前,必须明确几个有关的不同概念,即航空货物运输合同的存续期间、航空货物运输期间、承运人对货物的掌管期间。顾名思义,航空货物运输合同的存续期间是指航空货物运输合同的有效期间,它从运输合同的签订之日到运输合同的终止时为止;航空货物运输期间是指承运人从事某一具体的实际航空货物运输的整个过程,该过程从承运人接收货物至收货人接收货物时止;承运人对货物的掌管过程是指在实际航空货物运输过程中,承运人对货物的整个控制过程,这一时间概念在包机运输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包机运输中的承运人只负责运输,而管理货物由承租人负责,这一点与普通的航班运输有很大差别,因为在航班运输过程中,承运人的运输过程与掌管货物的过程是一致的。由此可见,这三个概念是逐渐的包含关系,即航空货物运输合同的存续期间包含航空货物运输期间,而航空货物运输期间包含承运人对货物的掌管期间。在航空货物运输实践中,承运人有可能在这三个时间的任何一个范围内产生民事责任,如在航空运输合同缔结后而在接收货物之前承运人有可能负有缔约过失责任,在接收货物后有可能对发生的货损承担责任等。因此,在航空运输过程中,区分上述三 个期间,可以决定承运人在哪个期间内能够享受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的责任限额等制度的保护,从而对承运人的赔偿责任产生重大影响。 笔者认为,航空货物运输的责任期间是承运人对货物的掌管期间,承运人只对该期间内的货物损失负赔偿责任。即使货物损失发生在货物运输期间,如果该损失是在包机运输中的承租人掌管货物时发生的,承运人也不对该损失负责。因为根据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第18条,承运人对于航空运输期间发生因货物毁灭、遗失或者损坏产生的损失应当承担责任,此时的航空运输期间系指货物处于承运人掌管之下的期间。在航空运输合同缔结后而在接收货物之前承运人所负的责任属于一般民事合同上的责任,不能受《蒙特利尔公约》规定的责任限额等特殊责任制度的保护。因为在一般民商事合同中,当事人可以对履行义务的期限加以约定,违反该期限即为迟延履行。另一方面,在海上货物运输过程中,由于各国国内法对于岸上作业的强制性规定,如美国1893年《哈特法》,当事人双方可以根据1924年《海牙规则》第7条“装前卸后”做出其他约定,承运人的这一义务期间往往也可以被延长[11]。因此,在航空货物运输合同中,当事人也可以对运输期限加以约定,违反该期限就要承担延期交付的责任,但该期限并不属于“责任期间”的概念范畴。 综上所述,1929年《华沙公约》与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中的承运人责任期间是承运人违反合同义务而承担民事责任的时间期限,是航空货物运输合同中承运人的主给付义务期间,即责任人的运输和管货义务期间,其实际法律意义是对承运人适用航空运输的特殊责任制度的强制适用期间。 二、国际航空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期间的判定标准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航空运输企业逐渐强大起来,倾向于保护托运人的利益是一个发展 趋势。因此,在《华沙公约》之后的70多年时间里,国际航空货物运输中承运人的责任期间有逐步扩大的趋向,其判断标准也从1929年《华沙公约》的双要素发展到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的单要素。 1.1929年《华沙公约》的双要素标准 1929年《华沙公约》对航空货物运输承运人的责任期间的规定主要是第18条第1款与第2款。它规定,任何登记的行李(鉴于本文只讨论货物运输期间,对于行李一词以下从略)或货物如因毁灭、遗失或者损坏而遭受损失,凡造成该损失的事件发生在航空运输期间者,承运人应负责,这时的航空运输包括承运人掌管行李或货物期间,不论其在航空站内(aerodrome)或在航空器上,或遇有在机场外降落时的任何地点。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航空运输期间包含两个确定要素:其一,货物处在承运人的照管之下;其二,货物在机场或航空器上。这两个要素是专门为确定承运人的范围设置的[12]。在1929年的华沙会议上,与会国代表关于飞机上的货物由承运人负照管责任这个问题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但对航空运输期间从何时起算,到何时终止,却存在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主张,承运人只对所照管的货物负责,凡是货物处在承运人照管的整个期间,都属于承运人承担责任的航空运输期间;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承运人只对处在机场或航空器上的货物负责,一旦货物离开了机场或航空器,运输期间即告终止,此后发生的货物损失不再由承运人承担。公约的最后文本在表述航空运输期间时,将上述两种意见折衷在一起,构成两种意见的混合物(amalgament),规定航空运输期间的定义必须同时具备上述两个要素[13]。 在大部分情况下,1929年《华沙公约》第18条第2款规定的两个要素是一致的,或者说两者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因为货物在机场或飞机上发生损坏、毁灭或遗失的损失时,也正好在承运人的控制和照管之下,这种情况毫无疑问属于公约第18(2)条规定的航空运输责任。总体来说,航空运输期间定义中的两个要素必须同时具备,如果仅具备一个要素,如承运人没有照管货物,即使该货物处在机场中或飞机上,也不属于公约规定意义上的航空运输期间;或者承运人控制或掌管着货物,但该货物既不在机场,也不在飞机上,同样不属于公约规定意义上的航空运输期间[14]。 如果从历史的角度去考察,不论是制定目的和指导思想,还是具体制度的设计,1929年《华沙公约》很多方面都遵循了1924年《海牙规则》[15],《海牙规则》制定委员会曾明确提出“委员会将其职责解释为仅 负责海上运输”,“从接受货物到装船以及从卸货到交付之间发生的任何事情均不适用本公约。”[16]此主张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1924年《海牙规则》对因海上特殊风险而产生的特殊责任制度应仅适用于海上运输期间;二是各国对国内陆上作业的规定千差万别,存在各种交货、提货方式及责任制度,不便于统一。正是由于1924年《海牙规则》中承运人的各项主给付义务被限于该期间内,才使得该规则关于承运人的特殊责任制度仅限于承运人在这一期间内违反义务时强制适用。所以,该责任期间在功能上起到了“责任制度适用期间”的作用[17]。 2.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的单要素标准 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关于航空货物运输承运人的责任期间的规定主要是第18条第3款,根据该款的规定,航空运输期间是指货物处于承运人掌管之下的期间。由此可见,《蒙特利尔公约》关于承运人的责任期间的标准只有一个,即承运人是否对货物进行掌管。 这一标准与1929年《华沙公约》的规定相比具有很大差异。首先,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把1929年《华沙公约》规定的“货物在机场或航空器上”这一标准去掉了,标志着承运人在接收货物后航空运输开始前的一段时间,与航空运输结束后收货人提货之前的一段时间,由于承运人控制或掌管着货物,也属于公约规定意义上的航空运输期间。因此,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延长了航空运输期间。其次,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虽然延续了1929年《华沙公约》的“掌管”(in the charge of)一词,但其含义发生了很大变化。在1929年《华沙公约》诞生之初,判断承运人是否“掌管”货物时,主要考虑的是承运人是否对货物实际控制和监管,特别是在航空运输过程中,当货物被海关控制时,虽然承运人还未交货,由于他对海关控制货物期间引起的货损失去控制,因而不承担责任。而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的“掌管”标准主要是从法律意义上来说的,即“法律掌管说”。只有承运人完成了交货的法律行为并将货物置于收货人的实际控制之下,航空运输期间才算结束,此后发生的货物损失,承运人才可不负责任。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许多大陆法系国家的法院使用国内运输法上的“交货”概念,承运人只有交付了所承运的货物,其在一般运输法上的义务即告终止,因为在一般运输法中,承运人被视为对货物实施控制与照管,直到将货物交给收货人或其代理人。再次,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改变1929年《华沙公约》把货物与行李放在一起规定的做法,《蒙特利尔公约》第18条仅规定了承运人对货物损害赔偿的责任期间,而对承运人关于行李的损害赔偿的责任期间问题放在第17条中,(注: 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第17条规定:“对于因托运行李毁灭、遗失或者损坏而产生的损失,只要造成毁灭、遗失或者损坏的事件是在航空器上或者在托运行李处于承运人掌管之下的任何期间内发生的,承运人就应当承担责任。但是,行李损失是由于行李的固有缺陷、质量或者瑕疵造成的,在此范围内承运人不承担责任。关于非托运行李,包括个人物件,承运人对因其过错或者其受雇人或者代理人的过错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除另有规定外,本公约中“行李”一词系指托运行李和非托运行李。”)与旅客死亡与伤害一起规定。可以看出,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对于行李运输中承运人责任期间问题仍然沿用1929年《华沙公约》的双要素标准。 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在确定承运人的责任期间上采用单要素的判断标准,并且从实际照管发展到法律上的照管,扩大了承运人的赔偿责任范围,从而有利于保护托运人的利益。这一发展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第一,航空运输业在20世纪初期是一个高风险、高难度的产业,把承运人责任的时间范围限制在“货物在机场或航空器上”是出于保护幼稚产业的需要。而航空运输业发展到今天,航空运输企业对于货物的掌管与照顾的能力大大提高,避免与减少货物的损失是其应有之责,使承运人承担更大的责任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二,加大承运人赔偿责任的时间范围也是平衡航空运输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从而使航空运输实践倾向于更加公平。从法学理论上来讲,如果继续沿用1929年《华沙公约》的双要素规定,承运人就可以在接收货物后航空运输开始前与航空运输结束后收货人提货之前,任意处置他所托运的货物并且不负公约所规定的责任,使托运人处于更加艰难的境地。因为此时货物已经脱离了托运人,他已无权管理与掌管货物,如果此时的货物掌管人不履行对货物的监 管责任,货物等于无人监管,这对托运人来说极不公平。第三,加大承运人赔偿责任的时间范围也是保护弱者的需要。在签订航空运输合同的过程中,由于合同条款的不可协商性,托运人只能全部接受或全部不接受,即所谓“要么接受,要么走开”(take it or leave it) 。保护托运人的利益是国际航空运输立法之趋势,因为公平是人文关怀的第一需要,是法律追求的重要价值之一,是法治的基本精神和目的要素[18]。考察晚近的私法发展不难发现,在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流下,还涌动着一股倡导弱者被保护的潮流,并且这种趋势日益增强、势不可挡[19]。如果说21世纪是人类更为进步的时代,这其中必然包括着基于社会实质公平和正义对弱者的倾斜性保护[20]。 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对承运人责任期间确立的单要素标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航空货物运输纠纷,但并不是说明各国对此没有歧异。特别是在使用“交货”这一概念来分析和解释承运人对货物照管的责任期间问题上,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仍然存在着很多差异。普通法国家由于其固有的传统,一般倾向于对公约第18条规定的“航空运输期间”作扩大解释[21]。英国法院大部分涉及交货的判例并没有将这一概念解释为一个一般法律原则,而是把它作为一个特殊的法律规则看待,如包括《海牙规则》在内的《海上运输法》及《货物买卖法》等均适用这一原则。而在法国运输法中,交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货物一经交出,即自动发生许多法律后果。例如,货物交付前的损失要有承运人承担,但交货后发生的损失要由收货人承担。另一方面,交货的含义在法国法中完全是在合同法的框架内作出解释的,在运输合同履行的每一个阶段,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都与“交货”存在密切联系。而普通法与之不同,它采用更为灵活的方法确定运输合同各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22]。 笔者认为,承运人掌管货物的期间一般是从承运人接受货物时到其将货物交付给收货人为止的全部期间。在没有相反证明的情况下,承运人在航空货运单或货物收据上签字或盖章并将其副本交给托运人的时间,就是航空运输期间的起算时间。如果货物接收是货运代理人办理的,即使是在机场外的市内货运处办理的,航空运输期间亦应该起算。同样,货物在目的地交付给收货人,承运人就履行完其在航空运输合同中的义务,航空运输期间终止。对于交付的法律判定,应是收货人提取货物并实际占有该货物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货物交付,航空运输期间才终止[23]。 三、辅助运输与替代运输对承运人责任期间的影响 1.辅助运输对承运人责任期间的影响 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沿用了1929年《华沙公约》关于辅助运输的规定,主要规定在第18条第4款,该款规定航空运输期间不包括机场外履行的任何陆路、海上或者内水运输过程。但是,此种运输是在履行航空运输合同时为了装载、交付或者转运而办理的,在没有相反证明的情况下,所发生的任何损失推定为在航空运输期间发生的事件造成的损失。从逻辑结构上讲,该款是对第1和第3款的补充,公约在明确航空运输期间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不包括在航空运输期间的陆运、海运或内水运输等运输情况。 此规定具有特定的含义,在通常情况下航空货物运输的承运人责任仅限于航空运输期间因货物发生毁灭、遗失或者损坏事件引起的损失,其责任范围不得扩延到机场之外的陆运、海运或内水运输等引起的货物损失。但当机场之外的陆运、海运或内水运输构成航空运输的辅助运输时,在该种运输中发生的货物损失应推定是在航空运输期间发生的,从而应由航空承运人承担。一般而言,辅助运输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辅助运输的目的是直接服务于航空运输合同的履行,它只是为了方便和协助航空承运人完成空中运送业务而提供的装货、交货或转运货物等附加性的运送服务;第二,构成辅助运输的陆运、海运或内水运输并不是独立的运输方式,即托运人只同航空承运人订立运输合同,除此之外并不存在其他运输方式的合同关系。 如果从历史背景角度考察,该款是1928年航空法专家国际技术委员会(CITEJA)采用英国的主张而形成的。在1929年《华沙公约》拟订过程中,英国代表认为,当掺杂有机场以外的非航空运输因素时,收货人或其代理人常常无法确定货物的损失究竟发生在哪一段运输期间,为了方便原告向承运人提出索赔或诉讼,可以先推定货物损失是在航空运输期间 发生的,承运人则负有举证责任,以证明相反的事实,据以避免承担公约规定的责任。而航空法专家国际技术委员会在讨论此问题时,许多专家感到航空承运人对陆运、海运或河运是否构成独立的运输难以提出反证。因此,此种责任推定应严格限定在“附属或辅助于航空运输”的其他运输的范围内,以便使承运人不承担其他运输方式引起的货物损失责任。 公约为了给原告提供便利,先推定为发生在航空运输期间,但承运人可以举证推翻该推定。当然,作为推定航空运输期间的适用,主要是针对机场外的陆路、海上或者内水运输,如果是在机场范围内用牵引拖车将货物运往停机坪的,本身就属于航空运输期间,而不适用推定航空运输期间。巴黎上诉法院在实践中就曾用错过,在1969年“斯普兰克诉法航案”中,货物(制冰激凌机)是在机场内的埠头装入收货人卡车时受损坏的,该上诉法院却援引“推定航空运输期间”的规定来确认损坏发生在“因交货而进行的地面运输期间”,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该事件发生在机场内,而不是“推定航空运输期间”的机场以外,本是不需要推定的,就是航空运输期间。 2.替代运输对承运人责任期间的影响 1929年《华沙公约》第18条第2款规定,航空运输过程中,如果遇飞机在机场外的任何地点降落时,也视为航空运输期间,在此期间发生的因货物毁灭、遗失或者损坏而遭受损失,承运人也应负责。其中的关键词语“机场外降落的任何地点”的含义极其宽泛,可操作性很差。在航空运输过程中能够引起飞机机场外降落的原因很多,如恶劣天气、恐怖活动、战争行为、武装冲突等,如果不区分情况,使承运人承担任何情况下的机场外降落的货物损失责任,对承运人也是不公平的。因为根据1929年《华沙公约》第20条规定,承运人如果证明自己和他的代理人为了避免损失的发生,已经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或不可能采取这种措施时,就不负责任;同时,在运输货物和行李时,如果承运人证明损失的发生是由于驾驶上、航空器的操作上或领航上的过失,而在其他一切方面承运人和他的代理人已经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避免损失时,也就不负责任。 为了更好地保护托运人的利益,同时照顾到承运人的权利,从而使“机场外降落的任何地点”更具有操作性,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规定了“替代运输”也属于航空运输期间,从而使承运人承担替代运输责任。根据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第18条第4款之规定,承运人未经托运人同意,以其他运输方式代替当事人各方在合同中约定采用航空运输方式的全部或者部分运输的,此项以其他方式履行的运输视为航空运输期间。 在航空运输中经常有“替代运输”的情况,如一批货物计划从首尔发往大连,由于天气原因飞机在沈阳备降,承运人无奈将货物从沈阳汽运到大连,在途中发生损失,由于承运人此时未经托运人同意,以其他运输方式代替约定的航空运输方式的全部或部分,该方式履行的运输视为航空运输期间,承运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在国外也有类似的判例,如法国“电器公司诉联合运输体案”中,被告承运货物到多哥的洛美机场,因该机场条件不适于喷气货机降落,被告决定先空运到邻国贝宁的科托努机场,再用卡车陆运到150公里外的洛美。结果在陆运阶段货物遭损坏,法院最后援引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第18条第4款关于“推定航空运输期间”的规定判令被告承担赔偿责任。 四、结论及我国《民用航空法》的完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一般法律意义上的承运人“责任期间”是指承运人违反合同义务而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时间期限,此期间届满承运人就不应承担民事责任。在一般运输合同意义上,承运人的责任期间是指承运人负有运输义务和管货义务的主给付义务期间。航空货物运输合同意义上,承运人的责任期间是对承运人适用航空运输特殊责任制度的期间。 2.为保护幼稚的民航业,1929年《华沙公约》受1924年《海牙规则》的影响,对承运人的责任期间实行双要素标准,即货物处在承运人的照管之下、货物在机场或航空器上。 3.为了更加有利于保护托运人的利益,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在确定承运人的责任期间上采用单要素的判断标准,即承运人是否对货物进行掌管,扩大了承运人的赔偿责任范围。 4.在通常情况下,航空货物运输的承运人责任仅限于航空运输期间的货物损失,不得扩延到机场之外的陆运、海运或内水运输。但当其构成辅助运输时,所发生的货物损失应推定在航空运输期间发生,承运人应当承担责任。 5.为了使1929年《华沙公约》第18条中的“机场外降落的 任何地点”更具有操作性,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规定了“替代运输”,承运人未经托运人同意,以其他方式代替约定运输方式全部或者部分的,视为航空运输期间。 我国《民用航空法》第125条借鉴了1929年《华沙公约》承运人责任期间的双要素标准。由于《华沙公约》诞生后70多年时间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航空业的逐渐强大,出现了保护托运人利益的倾向,它已不符合航空运输实践发展的要求,因此需要完善我国《民用航空法》承运人责任期间制度。 第一,我国《民用航空法》采用的双要素标准存在严重缺陷,在承运人接收货物到运输开始前的一段时间,与航空运输结束到收货人提货之前的一段时间,货物既不在机场,也不在飞机上,货物虽处于承运人的掌管下,但不属于我国《民用航空法》规定的运输期间。而采用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确立的“掌管”标准,让承运人承担更大的责任,不但符合一般民法原理中的公平与合理原则,也体现了国际社会保护弱者的倾向。因此,笔者建议,我国《民用航空法》采用单要素标准,即承运人“掌管”货物的期间为其责任期间。 第二,我国《民用航空法》没有规定“替代运输”,而是沿用1929年《华沙公约》所使用的“机场外降落的任何地点”的模糊规定。这不利于保护航空货物运输双方当事人,一方面加大了承运人的责任,使其承担所有机场外降落的货物损失责任,尤其是存在法定免责事由时对其更不公平;另一方面,不利于保护托运人,因为飞机在机场外降落时,没有规定承运人用其它方式履行合同所发生的货物损失责任。笔者建议,我国《民用航空法》第125条在规定辅助运输的同时,可以对替代运输一并规定,并删去“机场外降落的任何地点”。 第三,我国《民用航空法》仍然采用1929年《华沙公约》货物责任期间与行李责任期间一并规定的做法。在航空运输实践中,由于行李的托运与交付一般在机场进行,乘客没有必要委托航空运输代理,所以行李的责任期间可继续采用《华沙公约》所确立的双要素标准。而货物运输则不同,运输实践中托运人对航空运输企业缺乏了解,需要委托航空运输代理进行办理[24],当托运人把货物交给航空运输代理后,实际运输进行之前,他已经脱离了货物,由于航空运输代理是航空运输企业的代理人,这时由承运人承担货物损失的责任是理所当然。所以行李的运输期间与货物的运输期间不同,承运人对行李运输的责任期间与货物运输的责任期间也必然不同。 笔者建议,我国《民用航空法》区分货物运输与行李运输,对承运人适用不同的责任期间。该法第125条可以专门规定货物运输的责任期间,把行李运输的责任期间放在第124条进行规定。 第四,我国《民用航空法》第125条关于辅助运输所使用是“陆路运输、海上运输、内河运输”,其中的“内河运输”一词仍然沿用1929年《华沙公约》的用语。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已经把它改为“内水运输”。这一改变完全必要,因为根据一般国际法原理,内水(internal waters)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是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水域[25]。因此“内水运输”包含“内河运输”,实践中,辅助运输的船舶航行在内河以外的内水(如领海、湖泊)中发生货物损失时,这一区别更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建议,我国《民用航空法》第125条对于航空货物运输的辅助运输所使用的“内河运输”改为“内水运输”。 第五,如果作历史的考察与整体的分析,我国《民用航空法》第125条“掌管”是沿用1929年《华沙公约》第18条规定的结果,一般解释为事实掌管。而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的“掌管”标准却主要是从法律意义上来讲,不论承运人是否实际掌管,只有货物完好交付给收货人,航空运输期间才结束,承运人的责任才解除。我们认为,我国《民用航空法》修订时,可以在“掌管”一词前面加上“法律上”这一限定成分。也可以在《民用航空法》的解释中予以说明,以便航空运输实践与司法实务中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赵维田.国际航空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341;王瀚.华沙国际航空运输责任体制法律问题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364. 江平.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95-96. 寇志新.民法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278. 王泽鉴.债法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28. 魏振瀛.民法[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4. 崔建远.合同责任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3. 梁慧星.论民事责任[J].中国法学,1990(3). 王利明.违约责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15. 史尚宽.债法各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585. 李章军.国际海运承运人责任制度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5:71. [11] CITEJA[M] Third Session, May 1928, p42. [12] Georgette Miller, Liability in 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1977:143. [13] 王瀚.华沙国际航空运输责任体制法律问题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366. [14] 唐明毅,陈宇.国际航空私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9. [15]The Travaux[M] Fiepaaatories of the Hague and Hague- Visby Rules, P.670. [16] 单红军,等.浅析承运人的“责任期间”[G]//中国海商法年刊(2002),沈阳: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3:51. [17] 吕世伦,文正邦.法哲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494. [18] 洪艳蓉.现代民法中的弱者保护[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4):49. [19] 徐冬根.人文关怀与国际私法中弱者利益保护[J].当代法学,2004(15):12. [20] Georgette Miller, Liability in 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1977:149 [21] Kahn—Freund, The Law of Carriage, p759. 转引自:王瀚.华沙国际航空运输责任体制法律问题研究[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372. [22] 高峰.论国际航空运输承运人的责任制度[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25. [23] 王瀚,孙玉超.航空货物运输代理制度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G]//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17),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413. [24] 王铁崖.国际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231.

航空货物运输的方式篇7

[关键词]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多式联运;思路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B

交通运输对于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有五次浪潮,即海运、河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从经济发展的进程来看,我们已经进入第五次浪潮由航空运输驱动产业发展的时代。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对于优化我国航空货运布局,推动航空港经济发展,带动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全方位扩大开放具有重要意义。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的建设,是全新的,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来遵循,只有自己摸索前进。敢于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探索,这样才有助于实现突破,得到发展,使试验区成为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龙头。

在国务院正式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后,郑州航空经济综合试验区便成为中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任务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它承担着提升内陆新兴经济区域前进发展的重担,也将会成为郑州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兴地带甚至是中原经济区的中心龙头。产业以发展高层次的产业,增强创新能力,充足市场活力,做好质量效益是其产业发展方式。同时其经济运行模式是五个注重,它包括内涵、融合、高端、创新、开放,这五个方面全面发展的运行模式。

一、多式联运的分类

多式联运是指两种及以上的交通工具互相衔接、转运一起完成的复合运输方式。因为不同的原则,比如组织方式、体质的不同,多式联运有许多的分类形式。但主要是分为协作式与衔接式这两种多式联运方式。

(一)协作式多式联运

两种或者及其以上运输方式的企业,依据既定一致的规章或者双方商议的规则,一起把货物从接货点转移运到已定的交货点的运输方式被称为协作式多式联运。

目前我国货物的联运基本是采用协作式多式联运这种运输方式。这种联运方式似使得每个承运人都有着两个身份。他们对于发货人而言,是共同承运人。因为只要是参与了联运的承运人都可以接受发货人或者托运人的发货托运申请,还可以接收货物,签署全程的运输证明单据。签订运输合同的人,即代表所有承运人的人,对每一个参与联运的承运人都具有约束力。所以每个承运人都和发货托运方有着运输合同的关系,他们共同承担责任。而另一方面,每个承运人都有自己要负责的区段工作内容。开始区段的承运人接收货物,签订单据,保证自己区段的运输生产。后续的不仅要负责自己区段的运输生产,还有负责运输衔接,保证后面阶段的承运人顺利安全无风险的接到货物。最后的承运人要负责的就是把货物交给接货方,以及货损货差的核对,索赔等情况的处理解决。这样看来,每个参与联运的承运人除了都有义务承担自己区段的运输生产组织工作,还要依据规章或双方约定的协议,共同承担风险,合理分配利益。

(二)衔接式多式联运

衔接式多式联运是由一个多式联运经营人综合组织的两种及以上的运输方式的企业进行的把货物从接货点转移到既定的交货点的运输。这种联运方式是把运输组织工作和实际运输生产分离开了的。多式联运经营人是持有国家有关部门核准颁发的许可证书,可以自己承担一切责任的人,由他来组织运输全部过程,而每个区段的承运人仅仅需要负责自己区段的运输生产。因为衔接式多式联运独立具有法人资格的特点,所以这种运输方式在国际货物运输中被广泛的采用。

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多式联运发展思路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的战略定位是要建成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主的现代产业基地、成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国家对此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支持,根据战略要求和国家的支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的发展要重视下列问题:

(一)瞄准高端突出特色发展潜力,构建航空港区现代产业新体系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现代的经济发展已经转为以智慧交通、数字化和新的商业模式为基础的竞争发展体系,这对试验区要进行跨越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最难得的机遇;当然我国政府对郑州航空经济综合试验区的发展也是给予了强大的后盾支持。试验区的发展条件充分,有助于顺应技术、信息的发展需要,来增强创新能力和构建信息化,以便于搭建以航空物流、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行业的综合试验区。这将会是中国的新的和世界发达地区,高科技前沿的沟通联系的通道平台。

1.航空物流产业方面

发挥郑州机场的地理区位优势,航空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注重建立一个立体的网状体系,使得航空、铁路、公路等多式联运综合联系。构建以国际国内航空中心枢纽为中转站、直通点相结合的航空物流产业网络。同时,网状的物流发展会使得物流过程似乎变得更为复杂、不清晰,所以也要注意航空物流发展的智能化,人性化,把物流过程清晰明朗化。

2.高端制造业方面

发展有技术含量的、附加值大的、产业可控的、资本投入高回报大的、带动能力也强的高端制造业。这便是要依靠高新技术、高端设备的竞争优势发展自主化、规模化、品牌化、高新化、智能化的以临空产业为主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现代生物医药基地、新媒体出版等,以基地的核心点带动相关产业链条,再由链条线发展实现实验区结构性产业的集聚面。

3.现代服务业方面

现代服务业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服务业,发展的更多的是具有高技术含量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的有机融合,重要且必要。电子信息类产业可以与服务业进行绑定融合,通过现代服务业来引导推动产业的发展。娱乐旅游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保持延伸性的融合,不仅能直接给参与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能给相关产业带来商机。

(二)构建创新平台,增强创新活力,给予试验区支撑新优势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从粗放式向绿色节能的经济模式转型,绿色节能,信息科技的产业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很大。这逼迫着企业开始由传统行业向新兴产品、新兴科技升级,而升级过程中,缺了创新,便是陷入沼泽里,动弹不得。在周围企业的高速创新发展中,自己举步维艰。所以试验区内要重视创新,以创新驱动能力为依托来增予试验区的活力。临空经济依托于航空区的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陆空结合的交通,有利于构建由航空物流、高端技术产业基地、旅游休闲为主的经济形态,促成自主创新的体系形成,是试验区发展的关键重点。在试验区加大投入促进技术创新的联盟建立,建造创新型的产业集聚面、高新技术产业化特色区、产业技术研究院、研究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为实施科技项目、技术提升发展、试验区发展前进道路注入新的活力。对于创新科研新项目要给予支持,放宽政策,简化程序,来促进科研发展。

(三)探索创新,大胆先行先试,为试验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现如今的被划为重点的特色园区还只是初步发展的阶段,产业分散、不够集聚,层次低下,特色不够出彩;机制规定都不能切合试验区的发展要求,管理体制、发展机制死板木讷,还需要完善,高科技的人缺少,政策的落实程度不够,还需要加强。试验区的优势不够明显,不足以吸引资金投入,人才涌进,这些问题解决了才能真正开始发展试验区,使试验区体现它本身获批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真真正正的认识到建立试验区的意义所在,积极推进扩大对外开放,要解放思想,大胆尝试,推动创新。

1.引智方面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发展科技、实施科技、落实科技成果的还是要靠懂得高科技的高端人才。引智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吸引人才,给予倾斜政策。实施普惠性政策吸引人才来豫发展献智;针对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建立核心技术的创新探讨团队;对于引进的科技人才团队优先建立研究中心,还有他们申报的科技性的创新项目优先给予批准,并提供大力支持。二是加强对外开放,交流学习。实验区要主动向外开放,与外相交流,加强与国内各地区以及国际上的联系,互相学习交流以促进创新的传播发展扩散。三是自己制定培养高端人才的计划。该区域内的高等院校可以设立与之相关的专业,定向培养人才向试验区输送。

2.投入方面

政府要加大对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建设的投入,支持交通项目的建设,支持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建设,对于拓宽航线网络,开辟新的客运货运航线航班,机场使用费减免等给予补助。对航空公司、客运企业等开拓市场的有关单位给予奖励。给在郑州新国际机场集散货物的公路运输企业给予一定额度的补助。这些奖励、补助的发放要简化程序,及时的实现。大力的扶持科技的创新项目、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努力提高试验区的综合竞争力。另外,还可以出台相关政策,使试验区在科技金融上能够灵活自如,帮助有能自主创新的企业突破融资困难等问题。

3.税收政策方面

河南省人民政府为加快促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的意见》,对于实验区地方收入实行全留的财政激励政策,按照体质规定集中收入来全部用于补助实验区,由实验区按规定来使用。债券资金等分配也都向实验区倾斜。实验区也要切实用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争取国家同意把职员“五险一金”发放,设备的采办等费用加入扣除的范围

三、总结

交通运输对于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有五次浪潮,即海运、河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从经济发展的进程来看,我们已经进入第五次浪潮由航空运输驱动产业发展的时代。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对于优化我国航空货运布局,推动航空港经济发展,带动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全方位扩大开放具有重要意义。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的建设,是全新的,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来遵循,只有自己摸索前进。敢于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探索,这样才有助于实现突破,得到发展,使试验区成为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龙头。

[参 考 文 献]

[1]孙明,王学锋.多式联运组织与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凌峰.机场多式联运之国际经验[J].中国民用航空,2013(8)

[3]剑秋.上海航空港定位亚太地区枢纽港[J].国际市场,2000(11)

航空货物运输的方式篇8

天津机场率先成为国内首家实现电子货运的机场。5月27日,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简称国际航协,英文缩写为IATA)正式向天津滨海国际机场颁发了电子货运认证证书。

事实上,这是一个庞大的协调工程,参与方涉及天津机场,国际航协: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天津海关等各个层面,这需要各方IT系统的顺利对接才能实现。天津机场也只是在其20多条货运传送带中的一条实施了电子货运。

天津机场的小范围试点成功,给白云机场、深圳机场施加了一定的竞争压力。白云机场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采访时表示:“白云机场暂时还没有实施电子货运,不过,很快就要推行了。”

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三星在国内有三个生产基地(深圳、惠州、天津),天津机场实现电子货运之后,三星通过天津机场进出货物的时间缩短,从而缩短了其供应链响应时间,降低了供应链成本,三星在国内的供应链重心也可能随之改变,这给白云机场和深圳机场都带来了压力。

清算开支窟窿

电子货运是IATA近年来所大力倡导的继电子客票、自助式值机台、登机牌条形码识别、行李电子标签之后,又一个旨在减少纸质文件、提高运输效率、降低企业成本的民航业“简化商务”变革。

根据国际航协数据统计,电子货运的优势是信息处理的便捷性,可以将货物运输和交付时间平均缩短24小时。同时,因运输环节中信息的透明和顺畅,可以使货主减少22%的库存量;电子货运也会减少因失误而引起的海关处罚。

根据全球范围内的统计,国际航空运输业平均每票货物要办理多达35份纸质文件,如果把一年内使用的所有航空货运文件全部累加在一起,就足以装满39架单机载量超过100吨的波音747全货机。而电子货运的实施,将至少减少货运全过程中62%的用纸量,平均缩短货物运输时间24小时,降低货主库存达22%,大幅度减少数据录入差错和海关罚金,提升航空货运运输质量和市场占有率,每年更可为航空业节省49亿美元开支。

天津机场的小算盘

长期以来,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一直致力于打造东北亚航空物流中心。尽管去年天津机场航空货邮吞吐量在全民航排12位,北方第2位,但是相对于首都机场去年148万吨货邮吞吐量来说,天津机场仅有16.8万吨。“灯下黑,是我们最大的问题。”天津机场市场营销部经理吴兴国毫不讳言。

如何使天津机场走出阴影,形成独特的竞争力成了当务之急。

去年5月,机会悄然来临。国际航协正在推广电子货运这一旨在节省纸张、提高效率的货运模式。一开始,国际航协将重点放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吞吐量排名在全国前4位的机场,但各方的反应不是很积极。

天津机场毛遂自荐,乘虚而入。吴兴国的看法是:“小机场推行起来比较容易,由于电子货运的推广涉及机场、航空公司、货运公司、供应商等多个层面的衔接工作,大机场面临的风险相应比较大,成功率未必大。小机场一旦成功,就容易在全国推广开来。”

一个要推广,一个愿试验。双方一拍即合。

据了解,4月29日由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中国货运航空(简称中货航)经营的天津至台北FM803航班所承运的4粟电子货运货物,在台北桃园国际机场顺利交付给收货人。与此同时,台北至天津FM804航班所承运的3票电子货运货物,在滨海国际机场由收货人提取。5月14日,中货航旗下的长城航空天津至阿姆斯特丹的航班,承运了另一批电子货运出港货物。

这两次由国际航协组织进行、符合国际电子货运标准的进出口货物载运测试的成功,预示着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具备电子货运能力的机场。

“这是我们打造国际航空物流中心的关键性一步。”吴兴国表示。不过,从目前来看它的标志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吴兴国笑言:“尽管天津机场以电子货运模式运载的货物量还很少,但能够引起很多媒体的关注。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利益链条

电子货运的投入使用,正在给相关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

天津三星是这次电子货运的发货企业。去年底,他们与天津机场开始设计具体方案和探讨流程。该企业物流经理王奕称:“从今年3月份开始了第一单电子货运测试,仅有1吨左右的货物,相对于传统每个月2千~3千吨的运输量,电子货运的运输量并不是很大,但是它会将彻底改变传统航空货运的操作模式。”

在王奕看来,虽然电子货运带来的直接收益不好估算,但是它势必使整个货运环节整体受益。

“据我们大体估算。未来一个航班每年将为机场创造300多万元的收益。”吴兴国毫不掩饰激动的心情。根据天津滨海机场实际测试结果,货主三星通信及三星电子报告出口转运时间节省24-28小时,进口方面也有近8小时的节省。

南方航空公司作为国内首家获得电子货运资格认证的航空公司,对此也有一定的认同。南方航空公司信息中心经理赵磊表示,在2009年年底用电子信息替代16种文件,用纸量减少62%。供应链中每票货物与文件处理有关的费用从每票40美元降低到每票25美元。这些措施为整个供应链(航空公司、人等)节省17.3亿美元。

国际航协北亚地区行业分销与金融服务部总监李飓表示:“电子货运的首要好处是节省转运时间。从人取件到目的地的递送,全球空运效率是平均6.5天,包括收货、仓储、报关、地面运输等环节。实施电子货运后将节省至少一天。”

据李飓解释,电子货运的第二个好处是减少差错率。传统的货物处理过程中经常遇到以下问题:货物到了,单据没有到,货物等单据,单据到了、货物没有到,单据等货物。电子货运强调一点录入,而不是多点录入。同样的信息(货物的件数、重量、发货人的名称,货物的名称等),以前用纸质单据来做的话,四五个环节都要输入同样的信息,很有可能出现错误。

据《 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对进出口货物的品名,税则号列、数量、规格、价格、贸易方式、原产地,起运地、运抵地、最终目的地等项目申报不实,都籽受到处罚。其中,影响海关统计准确性的,将予以警告或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如果引入电子货运,货物的数据信息在出发地起飞时就可以提前发给海关,海关可以提前查看货物的信息,提高了企业的通关效率。

航运格局颠覆者

从2008年年底开始,国际航协已经在中国香港、新加坡、伦敦等6个地方进行试点。目前,全球已有26家航空公司、127个机场和192家货代成功实施了电子货

运。新的航空货运模式正在逐步建立,很快就会形成全球性的电子货运网络。

对此,李飚表示:“经过两年多的测试和运营,电子货运已经走到了第二个阶段,开始从布点向增加运量转变。只有点布好了、运输量达到一定规模,才能真正为企业带来利润。”

德国汉莎航空公司CIO托马斯・恩德斯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他并不清楚,汉莎航空公司与天津机场之间的合作,但是他相信货运电子化是未来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据李飑介绍,就中国国际货运市场来讲,中国是一个有700万张主运单交易、货运销售额逾280亿人民币的市场,承运总重量403万吨,占全球货运市场总重量的10%。电子货运的全面实施能为中国航空货运业节省4.2亿人民币的文件处理费用,同时间接获益40亿人民币。

来自国际航协的内部人士透露,电子货运的实施将给航空货运物流链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航空公司能够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支出,货运人节省成本和资本金,货主在物流费用、运输时间和生产周期上均得到大幅提高。机场的货物处理能力在与周边机场的竞争中得到大幅提升。

实施电子货运后,传统国内航空货运业具备与国际快递集运商(如UPS,DHL等)在航空港到航空港间运输的竞争能力,提高了航空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机场及地面带来了更大的货物流转效率,进而提高货物吞吐量。

南航信息中心经理赵磊表示,他们6月2日已经获得了国际航协颁发的电子货运证书。“南航早在去年10月就率先使用了电子货单,因此也是国内在电子货运上最早的试点航空公司之一。”如今南航、深航、东航也都在试点。

推广困境

目前,电子货运的全面推广已不存在法律和技术上的障碍。国际上不少国家的海关部门正大力推广电子报关业务,如美国、加拿大、印度等国也要求提前电子申报,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航空公司使用电子单据。

国际航协预测,今年全球44个国家的76家机场,承载的国际货运量已经超过80%,上述机场都将实施电子货运。

赵磊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坦言:“目前实施电子货运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

电子货运的实施涉及多个部门,“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赵磊表示。

他解释道,在中国内地推行这种新方式。最大的困难在于,当下人们对于电子货运的认识水平不够高。“认识不够,就导致其他相关部门不愿改变自身的信息系统,从而难以实现相互之间的配合。”李飚也表示,考虑到中国大量地方机场缺乏独立的IT系统,几乎全部依靠人工操作,电子货运在中国全面铺开,仍然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就海关报关单据而言,涉及30多种文件;2009年我们的电子货运只涵盖了其中的16种纸质文件,到今年年底,预计将涵盖20种纸质文件。”李飓说。

事实上,无论是传统的航空货运模式还是电子货运,都会涉及航空公司、人、货主、地面、海关、报关行、检验检疫、机场及技术提供商等多个部门的协调。为此,统一各个部门之间的认识是实施电子货运的前提。

吴兴国谈到这一点的时候,也有类似的感受。他对记者表示,他们之所以能够顺利开通电子货运,很大程度是因为天津海关和质检部门的配合。

事实上,电子货运涉及不同部门之间的网络、数据库、信息系统的配合,而不同企业都有各自的IT系统,为此各部门要进行系统更改、相互衔接,其难度可想而知。

航空货物运输的方式篇9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运输方式的选择不当,易造成运输效率不高及运输费用长期无法降低这一尴尬局面的了解。分析了运输的重要性,概述了几种基本的运输方式,得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无法形成合力,阻碍综合运输效率的提高这一观点。因此,我国运输行业的发展,需采用合理的运输策略以提高运输的综合效率,为企业增加收益。

关键词:运输方式;合力;运输效率

1.运输的重要性

《辞海》中对运输的解释是“人和物的载运和输送”。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国内外许多企业的生产实践表明 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运输是物流作业中最直观的要素之一。运输是在运动中进行的,具有点多、面广、线长、流动、分散等特点,费用较高,在全部物流费用中所占比重最高,一般综合分析计算社会物流费用,运输费接近50%,因此运输成了降低物流费用的最具潜力的领域。而运输成本的降低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在运输过程中采用适宜的运输工具,以达到在确保运输质量的同时,利用最少的运输环节,将货物从始发地运至目的地的目标。那么建立综合运输体系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是很有必要的。且政府对物流行业的支持对其发展实十分有利的。

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以及我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等等都要依靠运输来解决,运输是人类社会一种不可缺少的需求。

2.各种运输方式概述

2.1 基本的运输方式

最基本的运输方式有五种,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以及管道运输。

(1)公路运输的经济半径,一般在200km以内,国际上在300km以内。①适合短距离运输,但运输车辆的车型结构不合理,造成了公路运输的运输能力小、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

⑵ 铁路运输铁路运输经济里程一般在300——500km以上,在干线运输中起主力作用。其初期建设投资高,营运缺乏弹性,货损较高。

⑶按照国际惯例,500km以上的货物运输应采用水路运输,他是利用船舶和其他浮云工具,在海洋、江河、湖泊、水库及人工水道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是最早采用的专业化的运输方式。易受自然条件影响(如港口、水位、季节和气候等),可及性差,运送速度慢,在途时间长,会增加货主的流动资金占有量。

⑷ 航空运输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当时主要是进行航空邮件的传递。到1919年,世界乘客量达到3500人。[1]受气候条件限制,可达性差。航空运输只适宜长途旅客运输和体积小、价值高的物资。

⑸管道运输主要利用管道,通过一定的压力差而完成商品运输的一种现代运输方式。现代管道运输始于19世纪中叶,是随石油开发而兴起,并随着石油、天然气等流体燃料需求量的增长而发展的。

2. 2其它运输方式

⑴集装箱货物运输

集装箱被称作20世纪世纪运输发展史上最伟大的“运输革命”,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位进行货物运输的一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适用与水路运输、铁路及多式联运。

集装箱在应用上有诸多的优点,集装箱货物运输有利于提高运输质量,减少货损货差;能帮助节省费用,降低货运成本;提高装卸效率,加速运输工具的周转;简化了货运手续,便利了货物的运输集装箱运输方式把传统的齐全运输串联成为连续的成组运输,可以促进了多式联运的发展。

⑵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是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新型运输方式,它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将不同的运输方式组合在一起,是一种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的效益最优化为目标的联运组织形式。

多式联运的快速发展,必然有其可取之处,如手续简单统一,节省人力,物力和有关费用,缩短货物运输时间,减少库存,降低货损,货差事故,②提高运输质量,减少中间环节,加快运送,提高运输管理水平,实现运输合理化。

3.物流活动中运输方式的优势比较

对公路运输而言,国家高速公路网主骨架的建设的加快,给公路运输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而且公路运输还可以在灵活、方便的基础上选择多挂车增加运输车辆的运货量。

而在服务里程方面,铁路在所有的运输方式中名列榜首。其中还存在“满载超轴”的优势。

在水路运输成本中存在非常明显的距离经济——“拖带顶推”,带来成本的急剧下降。

3.1.4 航空运输

现代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政治稳定、对外开放和经济繁荣的程度。对航空运输发展问题的研究是民航建设的基础,关系到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水平,决定着行业内部综合平衡和协调发展。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航空运输处在高速增长阶段。

3.1.5 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最经济的运输方式,管道运输又被称为文明运输。对一个工业国来说,工业越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越高,耗用能源越大,依靠管道运输的程度就越大。

4.综合效率的研究

五种运输方式各有优缺点,将这几种运输方式结合起来、协调发展,发展多式联运才是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必经之路。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实现最高经济效益,建立一个高性能的综合运输系统。

以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这五种基本的运输方式各自的优缺点,货物特性、运输量、运输距离、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等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选择最为合理的运输方式组合。

结合运输活动中的现实情况和环境,选择最合理、高效的运输方式的一种综合运输的方法。

在集装箱业务下发展起来的多式联运,是物流行业发展的方向。这种运输方式的优越性,在国际和国内的货物运输中都得到了体现。建立集装箱货运站,联运网点,必须设备,联运路线,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对多式联运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对社会和国家的经济效益的增加有很大的推动力。

5.结论

现代运输强调物流的系统观念,在拓展港口功能、充分发挥港口集疏运作用的前提下,建立以港口为物流中心的、由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优化组合的多式联运系统。相对高速发展的经济和物流需求而言,我国铁路运力偏紧、沿海水路运力偏紧、港口疏运能力不足,区域交通与物流一体化水平不高。

多式联运不仅仅是将各种运输机能有效地联结起来,而且追求系统的整体效率,在流通过程中追求综合价值链中的利润。我国的多式联运服务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的物流资源整合形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并逐步融入全球一体化当中,多式联运的发展有着可观的前景, 对改善我国运输环境,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意义。

注释:

[1]张敏,黄中鼎.物流运输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267.

[2]黄中鼎.现代物流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20.

[3]范军.中国航空运输发展战略对策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03:103.

[4]阎子刚.物流运输管理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7.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7-0112-02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运输方式的选择不当,易造成运输效率不高及运输费用长期无法降低这一尴尬局面的了解。分析了运输的重要性,概述了几种基本的运输方式,得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无法形成合力,阻碍综合运输效率的提高这一观点。因此,我国运输行业的发展,需采用合理的运输策略以提高运输的综合效率,为企业增加收益。

关键词:运输方式;合力;运输效率

1.运输的重要性

《辞海》中对运输的解释是“人和物的载运和输送”。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国内外许多企业的生产实践表明 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运输是物流作业中最直观的要素之一。运输是在运动中进行的,具有点多、面广、线长、流动、分散等特点,费用较高,在全部物流费用中所占比重最高,一般综合分析计算社会物流费用,运输费接近50%,因此运输成了降低物流费用的最具潜力的领域。而运输成本的降低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在运输过程中采用适宜的运输工具,以达到在确保运输质量的同时,利用最少的运输环节,将货物从始发地运至目的地的目标。那么建立综合运输体系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是很有必要的。且政府对物流行业的支持对其发展实十分有利的。

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以及我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等等都要依靠运输来解决,运输是人类社会一种不可缺少的需求。

2.各种运输方式概述

2.1 基本的运输方式

最基本的运输方式有五种,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以及管道运输。

(1)公路运输的经济半径,一般在200km以内,国际上在300km以内。①适合短距离运输,但运输车辆的车型结构不合理,造成了公路运输的运输能力小、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

⑵ 铁路运输铁路运输经济里程一般在300——500km以上,在干线运输中起主力作用。其初期建设投资高,营运缺乏弹性,货损较高。

⑶按照国际惯例,500km以上的货物运输应采用水路运输,他是利用船舶和其他浮云工具,在海洋、江河、湖泊、水库及人工水道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是最早采用的专业化的运输方式。易受自然条件影响(如港口、水位、季节和气候等),可及性差,运送速度慢,在途时间长,会增加货主的流动资金占有量。

⑷ 航空运输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当时主要是进行航空邮件的传递。到1919年,世界乘客量达到3500人。[1]受气候条件限制,可达性差。航空运输只适宜长途旅客运输和体积小、价值高的物资。

⑸管道运输主要利用管道,通过一定的压力差而完成商品运输的一种现代运输方式。现代管道运输始于19世纪中叶,是随石油开发而兴起,并随着石油、天然气等流体燃料需求量的增长而发展的。

2. 2其它运输方式

⑴集装箱货物运输

集装箱被称作20世纪世纪运输发展史上最伟大的“运输革命”,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位进行货物运输的一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适用与水路运输、铁路及多式联运。

集装箱在应用上有诸多的优点,集装箱货物运输有利于提高运输质量,减少货损货差;能帮助节省费用,降低货运成本;提高装卸效率,加速运输工具的周转;简化了货运手续,便利了货物的运输集装箱运输方式把传统的齐全运输串联成为连续的成组运输,可以促进了多式联运的发展。

⑵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是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新型运输方式,它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将不同的运输方式组合在一起,是一种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的效益最优化为目标的联运组织形式。

多式联运的快速发展,必然有其可取之处,如手续简单统一,节省人力,物力和有关费用,缩短货物运输时间,减少库存,降低货损,货差事故,②提高运输质量,减少中间环节,加快运送,提高运输管理水平,实现运输合理化。

3.物流活动中运输方式的优势比较

对公路运输而言,国家高速公路网主骨架的建设的加快,给公路运输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而且公路运输还可以在灵活、方便的基础上选择多挂车增加运输车辆的运货量。

而在服务里程方面,铁路在所有的运输方式中名列榜首。其中还存在“满载超轴”的优势。

在水路运输成本中存在非常明显的距离经济——“拖带顶推”,带来成本的急剧下降。

3.1.4 航空运输

现代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政治稳定、对外开放和经济繁荣的程度。对航空运输发展问题的研究是民航建设的基础,关系到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水平,决定着行业内部综合平衡和协调发展。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航空运输处在高速增长阶段。

3.1.5 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最经济的运输方式,管道运输又被称为文明运输。对一个工业国来说,工业越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越高,耗用能源越大,依靠管道运输的程度就越大。

4.综合效率的研究

五种运输方式各有优缺点,将这几种运输方式结合起来、协调发展,发展多式联运才是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必经之路。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实现最高经济效益,建立一个高性能的综合运输系统。

以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这五种基本的运输方式各自的优缺点,货物特性、运输量、运输距离、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等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选择最为合理的运输方式组合。

结合运输活动中的现实情况和环境,选择最合理、高效的运输方式的一种综合运输的方法。

在集装箱业务下发展起来的多式联运,是物流行业发展的方向。这种运输方式的优越性,在国际和国内的货物运输中都得到了体现。建立集装箱货运站,联运网点,必须设备,联运路线,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对多式联运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对社会和国家的经济效益的增加有很大的推动力。

5.结论

现代运输强调物流的系统观念,在拓展港口功能、充分发挥港口集疏运作用的前提下,建立以港口为物流中心的、由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优化组合的多式联运系统。相对高速发展的经济和物流需求而言,我国铁路运力偏紧、沿海水路运力偏紧、港口疏运能力不足,区域交通与物流一体化水平不高。

多式联运不仅仅是将各种运输机能有效地联结起来,而且追求系统的整体效率,在流通过程中追求综合价值链中的利润。我国的多式联运服务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的物流资源整合形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并逐步融入全球一体化当中,多式联运的发展有着可观的前景, 对改善我国运输环境,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意义。

注释:

[1]张敏,黄中鼎.物流运输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267.

[2]黄中鼎.现代物流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20.

[3]范军.中国航空运输发展战略对策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03:103.

航空货物运输的方式篇10

海运运输成本降1亿美元

据国内权威资料统计显示,目前两岸人员往来每年达500多万人次,年贸易额已超过1000亿美元、年运输量7000多万吨,两岸贸易运输95%以上通过海运完成。据台湾经贸主管部门统计,2007年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顺差超过420亿美元。国家商务部统计,2007年大陆对台出口为234.6亿美元。经初步测算,两岸海上直航后,每年可减少运输时间11万小时,降低直接的运输费用1亿多美元。

过去近10年来,当局推行 “锁岛”政策,在两岸经贸往来中一直实行“宽出严进”的贸易政策,从而导致两岸贸易长期处于失衡的状态。众多台资生产企业不得不在产业链布局上舍近求远,在物流链上绕道远行。大大增加了企业物流成本,每年企业为此支付的中转物流成本多达数亿美元。据EMC台湾长荣海运公司天津办事处的高层表示:“以往的海峡两岸货物海运需要走不少冤枉路。大陆海运货物必须经过香港、澳门或日本石垣岛等第三地进行单证转换后再运往台湾,手续繁琐,运输时间长。直航的航运时间平均缩短24小时左右。”许多身处其中的船公司和货代企业苦不堪言。

事实上,在“大三通”签订之前,两岸“三通”主要有三种模式:“货通船不通”、“船通货不通”和“通船又通货”。一是厦门港对高雄港的“试点直航”只是“船通货不通”,并不是真正的货物往来。二是“货通船不通”的转口运输。长三角以北的港口,主要通过韩国的木浦港、日本的石垣岛转运到台湾;珠三角以南的港口,货物主要从香港转运到台湾,福建的货物也是到香港换船的。仅挂靠的船只这一项,每年为日本的石垣岛带来4~5亿美元的收入。两岸的中转的货物直接养活了日本的石垣岛。据业内一位人士透露,以一艘500箱位、总吨位1.2万吨的集装箱船经营上海与高雄间的运输为例,经日本石垣岛绕航运输,每航次运距增加30%,运时增加近1天,平均每吨货物增加运费超过3美元。三是闽台“小三通”算是实现了“通船又通货”,但“小三通”的“两门”航线,“两马”航线、“金泉”航线的全年货物加起来,也不过几十万吨。据介绍,中国远洋(COSCO)采用绕航模式往返两岸的货船,每年每艘船要额外增加100万美元的成本。直航以后,中远公司这一部分业务成本将下降30%。

根据两岸签署的海运协议,从2008年12月15日起,大陆方面将开放包括48个海港、15个河港在内的63个港口,台湾方面直航港口为11个,包括6个本岛港口和5个“小三通”港口作为两岸直航港口。双方航运公司可在对方设立办事机构及营业性机构,开展相关业务。

货运从包机到双向直航

2008年12月17日,中国国际货运航空公司(以下简称中货航)两岸货运直航首航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中货航计划每月执行10班上海至台北往返航班,定于上半月每周五、七执行,下半月每周三、五、七执行,由MD11全货机执行,平均每班可运载75吨货物,A300-600全货机作为后备机型,上海浦东机场起飞时间为00:10,抵达台北桃园机场时间为01:40,返程航班台北桃园机场起飞时间为03:40,抵达上海浦东机场时间为05:10,来回航程均为90分钟,比原经香港绕飞台北,飞行时间将节省近一半。

根据两岸达成的空运协议,两岸货运直航包机大陆开通上海、广州作为航点,台湾开通桃园、高雄小港作为航点。前期双方每月共飞60个往返班次,每方三十个班次。目前,国内的中货航、台湾的中华航空均已参与了两岸货运直航包机业务,而无需至香港中转。中货航总经理赵玉华表示:“这是我们公司一个收入的新增长点”。

据航空业界人士介绍,台湾海峡北线空中双向直达航路开通后,两岸包机将不必再绕经香港飞行情报区。北京和上海至台北的新航路与经香港情报区的老航路相比较,单程分别减少1100公里和1000公里左右;以A330-200飞机为例,约减少1小时20分钟的飞行时间,节约燃油8吨。

在大陆空中航路网络的分布结构中,大陆直航21个航点中,沈阳、北京、天津、大连、青岛、南京、郑州、西安、上海(浦东)、杭州、武汉、福州等北部和中东部城市经北线空中双向直达航路往返台湾较为便捷;海口、深圳、广州、桂林、成都、重庆、长沙、厦门、昆明等南部和中西部城市则经香港飞行情报区往返台湾更为方便。

以承接远洋货物运输的华威货运公司总部在台北,分部在上海,主要承接北美的业务。据公司高层表示,三通前,公司的货物要绕道石垣岛,往返沪台之间,空运则要绕道香港、澳门进行中转,并且货物的采购必须是内地归内地,台湾归台湾,两地分开运往美国之后,还要分两次清关。随着直航的实现,可以把内地和台湾的货物先集散到上海集中运输。

直邮时间与成本节约一半

多年来,两岸邮政业务直接、全面通邮尚未实现。1979年,大陆方面正式开办寄往台湾的平信业务。1989年6月,两岸邮件总包直封并经香港、澳门转运。1993年4月,两岸开始办理挂号函件业务。2008年11月,大陆才与台湾达成了直邮协议。事实上,两岸互寄信函业务量由1989年的300吨上升到2007年的902吨。

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直接通邮仪式在首都机场北京航空邮件交换站举行。这标志着海峡两岸实现全面、直接、双向通邮。据了解,两岸邮政业务开办范围包括航空和水陆路函件、航空和水陆路包裹、特快专递、邮政汇兑。双方将通过空运或海运直航方式将邮件总包运送至对方邮件处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