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化前景十篇

时间:2023-12-05 18:05:58

城市绿化前景

城市绿化前景篇1

关键词:城市;立体绿化;发展前景

1 城市立体绿化概述及类型

1.1 立体绿化

立体绿化所指的是地平面的绿化、屋顶高层面的绿化及墙体垂直面的绿化等多层次绿化总称。它能够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降低太阳辐射,吸附粉尘,对天然降水进行储蓄,并对城市生态与景观进行改善与美化,还能够增加城市的绿地数量,从而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及生态环境。

1.2 城市立体绿化类型

现在城市立体绿化形式主要有屋顶绿化、挑台绿化、壁面绿化、立交绿化、柱廊绿化及棚架绿化等,其立体绿化形式是比较多的,屋顶绿化所指的是在城市建筑物及构筑物等顶部、露台及天台上进行绿化,依据屋顶立地条件不同,其屋顶绿化的方式也是有所差异的,屋顶绿化主要有密集型、开敞型及半密集型的3种常见屋顶绿化,每种屋顶绿化均有它自身特点,开敞型屋顶绿化,运用的是抗逆性比较强的草本植被,具有适用范围广、重量轻及养护投入小的特点,但景观可塑性比较小,最近还兴起了一种移动式的屋顶绿化方法,其施工方法更加简单,养护管理也比较容易。挑台绿化是种很容易实现的城市立体绿化方式,像在窗台及阳台上等进行的小台式空间绿化,常见绿化方式为盆式及槽式的容器来盛装的,在进行挑台绿化时,要注意挑台荷载,防止盆槽过重,绿化植物可以选择迎春、黄馨、葡萄及丝瓜等均可。壁面绿化所指的是和水平面相垂直的各建筑物表面进行绿化,主要有设施类及攀援类的壁面绿化,攀援类避免的绿化主要是通过植物缠绕、吸附、钩刺及卷须等攀援特点来依附建筑垂直表面的,像爬山虎等植物;设施类的壁面绿化主要是在墙壁的表面设立构架来支持容器模块,让其形成和水平面相垂直的种植土层,并在容器内部种植适合的植物就可以了。在立体绿化中,包括很多种绿化方式,每种绿化方式都有它的特点及作用,均为城市绿化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2 城市立体绿化发展前景

2.1 城市立体绿化技术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立体绿化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立体绿化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植被的选择上更加合理,空间环境的把握也越来越好。比如屋顶绿化中,屋顶昼夜温度和地面间的相差是比较大的,这样就应该选择温度耐受性好的景天植物,使其生长能够有效抵御炎热夏季天气;在立体绿化中所面临的荷载是个很大问题,在人们长期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轻质高效人工栽培基质,这样节省了建设费用,真正实现了环保;其立体绿化的配套技术也得到了很大发展,比如排水材料、透水材料和浇灌装置等新材料及新技术的发展,并且运用乔灌木产生了墙面贴植的技术,以及屋顶绿化中的移动绿化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发展有效促进了立体绿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2.2 城市森林发展要求促进着立体化发展

随着城市建筑不断增加,城市地面大都被钢筋混凝土及沥青所覆盖,其绿化面积很少,并且形成了水泥森林,随着绿化用地的紧张,城市绿化正在由地面绿化向空间绿化发展,这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立体绿化正好弥补了现代绿化的需求,也是进行城市全方位绿化的唯一途径,立体绿化能够缓解土地紧张局面,有效降低温室效应,并进行节能环保及美化城市环境,现在它已成为很多城市增绿的主要增长点。通过立体绿化增加了绿化面积,并逐渐达到四季常绿的绿化景观效果,保证城市能够向着绿色城市森林发展已成为可能,这就需要加强立体绿化。

2.3 城市的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了城市立体化发展

对城市进行立体绿化能够有效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面,有效改善及丰富城市的生态环境及绿化景观,而进行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城市立体绿化的核心绿化设计理念,立体绿化设计中,需要对人类所居住的环境进行综合考虑,包括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进行环境绿化。其立体绿化是将地面绿化概念扩展到了空间绿化进行城市面积紧张问题的解决,这样不仅节省了城市地面空间,还改善了城市的立面环境,从而满足了城市居民对绿地面积的需求。近些年来,各大城市均在建设及改造成宜居城市及花园城市,也就是让环境和建筑达成有机的统一体,促进自然、建筑形体及人类之间的协调和谐,而城市立体绿化可以最大限度满足这些要求,其绿化的多样性可以弥补地面绿化的欠缺,其绿化的丰富多层次性,可以有益于生态平衡的恢复,还增加了建筑的环境艺术效果,从而使城市更加美观整洁,适合人类居住。

3 结语

立体绿化具有着占地少、空间运用充分及绿化覆盖率广等特点,对城市的环境质量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着各大城市对绿化环境的重视及绿化形式的紧迫性,进行立体绿化已成为城市绿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参考文献

城市绿化前景篇2

关键词:壳斗科;城市园林绿化;园林特性;应用前景

壳斗科(Fagaceae)植物起源古老,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和亚热带,全世界约有8属1047种[1],我国共有7属294种[2]。壳斗科植物是我国亚热带及温带地区阔叶林的主要组成树种,具有较强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灾减灾等功能,在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3-6]。我国的壳斗科植物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是生产木材、坚果、栲胶等重要的资源植物,具有重大的经济与生态价值。壳斗科植物还具有众多优良的园林特性,在欧美国家,壳斗科植物就常被作为观赏植物来种植。然而,长期以来,壳斗科植物在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中的运用十分有限。以合肥和上海2个城市为例,作为华东地区森林主要树种的壳斗科植物,其占城市园林绿化面积的比例仅1.2%~2.4%,种类仅6~9种,其中2种Quercus suber和Q. robur为欧洲引入[7]。壳斗科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受限,主要是受园林建设树苗选择常规定势的影响,该科植物在研究开发和育苗生产上处于空白状态,因而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8]。

首先,壳斗科植物适应生境十分广泛,树形优美,其园林应用价值不容忽视。红锥、黧蒴栲、甜槠、南岭栲等10余种壳斗科树种是良好的阔叶造林树种,已在我国部分省区荒山绿化中得以运用[9]。因此,凭借我国壳斗科植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发适于我国城市园林的壳斗科园林树种具有巨大的潜力。其次,在我国城市植物景观建设中,对乡土植物进行开发应用,能够避免外来种可能造成的生态威胁,且乡土植物对当地环境适应性较强,养护费用低。另外,应用乡土树种进行绿化,在提高绿化质量的同时,还能形成浓郁的地方传统特色景观[10,11],使园林景观展示独特的地方特点。

1 壳斗科植物的植物学特性及生境

壳斗科植物为常绿或落叶乔木,稀灌木。叶为单叶,互生,全缘或齿裂,或不规则的羽状裂;花单性同株,稀异株,或同序,风媒或虫媒;花被一轮,基部合生;雄花有雄蕊4~12枚,花药基着或背着,2室,纵裂;雌花1~5朵聚生于一壳斗内;子房下位,花柱与子房室同数,子房室与心皮同数,每室有倒生胚珠2颗,仅1颗发育,中轴胎座;雄花序下垂或直立,整序脱落,雌花序直立,花单朵散生或3数朵聚生成簇,分生于总花序轴上成穗状,有时单或2~3花腋生。由总苞发育而成的壳斗脆壳质、木质、角质或木栓质,包着坚果底部至全包坚果,每壳斗有坚果1~5个;坚果有棱角或浑圆,胚直立,无胚乳,子叶2片,富含淀粉或及鞣质[12]。

壳斗科植物可生长于自沿海丘陵至海拔约3700m高山地区,是组成常绿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的主要树种,也是照叶林或山地水源地的重要树种。有时以本科不同属种组成小片纯“栎林”[12]。

2 壳斗科植物优良的园林特性

2.1 树形优美,冠大荫浓

壳斗科植物树形优美,形态多样,冠大荫浓,多个树种树干分枝点高,树冠宽大,非常适合做行道树,例如槲栎、北京槲栎、锐齿槲栎、栓皮栎、柞栎等,其中槲栎、北京槲栎、柞栎冠幅尤其宽大(树龄40年,冠幅可达6~14m)[13]。还有一些树种,树干多斜曲,可在庭院中孤植,也可于绿地中片植,如麻栎、辽东栎等。此外,壳斗科植物寿命长约200~600年,特别是栎属植物寿命可达500~600年,并且40年树龄的树种仍在旺盛生长期,符合节约型园林绿化的要求[13],是理想的城市行道树和庭荫树。

2.2 叶形奇特,花、果美丽

壳斗科植物中槲栎叶边缘具波状钝锯齿,秋叶橙黄色,经久不落,可孤植、群植或与其它树种混交。壳斗科植物中板栗、茅栗以及锥栗等树种,既可观花,也可观果,不但具有较大的观赏价值,而且甜味可食,颇受欢迎,能够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栓皮栎、麻栎、白栎、槲树、北美栎等树种,在秋季树叶会转黄或红,是理想的秋季树种,这为实施春景秋色计划提供了丰富的植物种源。壳斗科植物中很多树种的果实形态奇特,颇具观赏性,如板栗、假鱼蓝柯、雷公青冈等,还有些树种的种子可以用来制作成各种工艺品和装饰品,如烟斗石栎、黧蒴锥等。

2.3 吸收有害物质,为环保树种,可作防护林

壳斗科很多树种可以吸收有害物质,有的可以防烟防火,在绿化的同时,可以净化空气,保护生态环境。如青冈、板栗对有毒气体SO2、Cl2等有较强的抗性[14]。柞栎、槲树抗烟尘和有害气体,又可防火,可作工矿区绿化的隔离带或防护林。栓皮栎、麻栎、槲树、青冈等抗火抗烟能力强,可作防火林。研究发现,栎类树种还能吸收放射性物质,是特殊环境中不可缺少的树种,如美国橡树岭因遍布橡树而得名[13]。

3 壳斗科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分析

壳斗科植物在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中应用得不多,但是鉴于其优良的特性,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主要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适合做行道树

壳斗科中的槲栎、栓皮栎等,树干通直、冠大荫浓、姿态优美,非常适合做行道树。麻栎树形高大,树冠伸展,浓荫葱郁,适应性和抗性强。例如,上海杨浦区的国康路即选择麻栎作为行道树[8]。

3.2 用于公园、绿地的植物配置

城市公园、绿地的绿化树种往往种类贫乏,设计模式单一。引入壳斗科植物等乡土植物,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可构造出层次丰富、季相变化明显、趋于自然的森林群落状态,达到非常理想的景观效果。并且可省去了人工维护的大量费用,能大大降低建设和养护管理成本,实现节约型园林的目标。青冈、苦槠、青栎、石栎等树种都比较适用于此类种植,例如,上海普陀区的清涧公园及一些公共绿地即栽种了青冈栎[8]。

3.3 栽植于庭院、单位

苦槠、石栎、白栎枝叶茂密,绿荫深浓,宜作庭荫树。麻栎、辽东栎等也可孤植于庭院中,用于观干。

3.4 郊区林网、绿带

青冈、石栎、栓皮栎、槲树、板栗等可以用于郊区林网和绿带中。这些树种适宜群植,青冈、板栗等对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栓皮栎、槲树等季相变化明显,能够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板栗、茅栗等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麻栎、苦槠、青冈与枫香等其它树种混植,可构成优美的城市风景林,并具有防风、防火的作用。

4 壳斗科植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壳斗科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应用前景广阔,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但也存在不足之处:①苗期生长缓慢,短时间难有景观效果。这需要政策引导和推动,改变城市绿地建设一步到位的局面,允许绿地建设配置栽种小规格树苗,尽管一时难以成形,但若干年后景色将非常壮观[8]。②潜在的过度开发问题。尽管壳斗科植物在我国资源丰富,但一旦广泛利用,定会造成过度开发,从而导致植物群落及其生境遭到破坏。因此,要避免从野外挖植大树进入城市,应加大繁育研究,建立市场运作机制,生产出满足园林需求的商品苗。在绿化利用过程中,要确保林区植物群落生态平衡的稳定,实现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收稿:2013-07-26)

参考文献

[1] Govaerts, R. & Frodin, D.G. World Checklist and Bibliography of Fagales [M]. London: the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1998:201-204.

[2] Huang, C.C., Chang, Y.T. & Bartholomew, B. Fagaceae. In: Flora of China (eds. Wu CY, Raven PH)[M]. Beijing and St. Louis: Science Press and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 1999:380-400.

[3] 金振洲, 区普定. 我国硬叶常绿阔叶林[J]. 云南大学学报, 1981, (2): 13-20.

[4] 刘茂松, 洪必恭.中国壳斗科的地理分布及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J].植物生态学报, 1998, 22(1): 41-50.

[5] 曹明, 邓敏, 张奠湘. 广西壳斗科植物发掘利用初探[J]. 广西植物, 2007, 27(2): 170-173.

[6] 罗坤水, 杨春霞,林小凡等. 壳斗科树种育苗技术研究[J]. 江西林业科技,2008, 6:6-9.

[7] Carreiro, M.M.,Song, Y.C. & Wu, J.Ecology,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forest-ternational perspectives[M]. Berlin: Springer. 2008.

[8] 蒋坚锋. 展望壳斗科植物在上海城市绿化中的应用[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S1: 56-57.

[9] 张纪卯, 陈巧女. 福建省常见壳斗科树种种苗形态特征研究[J]. 林业勘察设计. 2006, 1: 115-118.

[10] 窦剑, 周双云, 许再富. 2004. 滇南乡土地被植物资源及在园林中的应用. 浙江林学院学报,21: 54-60.

[11] 孙卫邦. 乡土植物与现代园林景观. 中国园林.2003(7): 63-65.

[12] 黄成就, 张永田, 徐永椿等. 见: 陈焕镛和黄成就编. 中国植物志(第22卷)[M].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

[13] 李燕. 山西省壳斗科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策略[J].山西农业科学, 2009, 37(11):30-32.

[14] 端木炘. 我国青冈属资源的综合利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5, 17(2): 109-110.

城市绿化前景篇3

现代城市的发展对于绿化的要求比较高,社会发展重视环境,城市的环境很大程度上需要绿化来支持,通过绿化,能够提升城市环境带给人民的幸福感,提升城市生活的体验感。对于城市的发展而言,建设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做好城市绿化,对于城市整体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影响。长远来看,城市绿化工作的发展关系着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因此,做好城市绿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城市绿化;城市环境;影响

1做好城市绿化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1.1城市绿化对城市空气环境的影响

对于城市的发展而言,绿化的建设给城市带来的比较直接的影响,就是提升城市环境的整体质量,以绿地建设为例,绿地的面积不断增加,无论是草地还是森林面积的增加,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城市空气的质量。绿色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这对于城市空气的净化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种植大面积的绿化植物,能够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植物对空气的净化效果,在城市发展的今天,各种环境污染,汽车尾气等有害物质的排放已经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而绿色植物的种植,则可以有效的吸收更多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提高对环境的净化能力,给城市环境带来积极地影响。

1.2城市绿化可以增加城市的视觉环境美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各种绿化景观的建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城市环境的美感,提升城市发展的整体水平,对于城市的发展而言,绿色景观植物的种植,能够与城市环境建设相得益彰。如今城市建设中,比较重视的是各种建筑物的建设,很多城市的城市空间被各种建筑物所占据。在这样的城市环境建设中,城市的空间建设和环境建设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城市空间建设定位,提升城市空间的建设整体水平。所以,对于这种空间环境视觉效果的补充,就需要通过景观绿化的方式来实现。城市绿化的建设就是对这种城市景观的视觉效果的补充呈现,通过城市景观的补充和发展,能够更好的提升城市的景观环境效果,提高城市的绿化率的同时,实现了对城市美感的设计。

1.3城市绿化能够发挥降低城市污染的作用提高环境水平

当前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城市环境的建设直接或间接的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城市绿化的建设就发挥了一定的缓解污染的效果,当前城市中有大量的噪音污染,对于城市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面对噪音污染能够采取的措施有限。同时,当前城市发展的速度加快,城市面积不断扩张,居民人数不断增加,各种汽车等噪音污染也相应的严重起来。而通过建设大面积的城市绿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城市建设的整体环境,提高城市发展的水平,城市绿化的存在能够发挥降低污染的作用。此外,城市绿化景观的建设,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提升城市发展的整体能力,降低城市污染,给城市环境带来积极地影响。

2当前城市发展中城市绿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城市绿化对于城市的发展发挥着积极地作用,绿化的形式有很多,无论是绿地建设还是景观园林的建设都是城市绿化的一种,对于城市环境产生着重要影响。对于城市的发展而言,城市绿化的建设需要从更加系统的角度入手,从多层面对城市绿化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升绿化建设对城市发展的贡献能力。但是就目前城市绿化建设的发展情况来看,当前在很多城市绿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城市绿化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细致的管理

绿化的建设需要的不仅仅是大量绿化植物的种植,更重要的是,城市绿化需要一个统一的规划和管理,通过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来对城市绿化进行设计。对于不同形式的城市绿化植物,进行不同的规划和管理,这是城市绿化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和发展的基础。城市绿化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虽然不同的绿化方式是分散存在的,但是整体的绿化效果的实现需要通过景观设计规划和城市发展定位来实现。因此,在城市的发展中,要通过多种形式来提升城市绿化的水平。但是,当前很多城市的园林部门在对城市的绿化环境进行设计时缺乏这种统一的规划和建设。园林设计部门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没有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对城市景观设计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具体的设计。此外,在园林绿化景观的设计方面,城市环境建设中缺乏细致的管理,影响着城市环境建设的整体水平。

2.2城市绿化建设缺乏专业化的管理

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城市环境建设面临着多元化的影响因素,城市绿化的建设需要从多元化的角度来进行规划分析。特别是绿化建设需要一定的专业化管理,才能保障绿化的建设符合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专业标准。当前,在城市绿化的建设和发展中,一些城市的建设面临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城市的环境建设而言,选择怎样的建设方式和环境建设标准,需要根据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发展的特点来进行选择。如今的城市发展趋同化特点逐渐明显,很多城市在绿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独特性,绿化的设计缺乏特点。不同的城市其发展定位是不一样的,对于城市的建设者而言,绿化建设同样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很多城市的建设中,绿化建设和设计的过程中存在同质化的现象,绿化设计缺乏专业的全面的研究,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绿化在城市景观中的差异性不够,整体缺乏特点。

3未来城市绿化环境建设的对策分析

城市绿化对于城市环境的建设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城市绿化的设计者和管理者而言,应该从更加专业化的角度对城市绿化进行分析研究。深入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探索城市绿化的建设标准,充分分析城市绿化建设对于城市环境的影响。当前,在城市绿化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城市绿化对于城市环境的影响比较突出,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未来城市绿化的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绿化部门要对城市环境建设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细致的管理

在城市环境绿化建设的过程中,城市环境建设与绿化建设息息相关,绿化建设相关部门需要对城市的建设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这就要求,绿化建设部门对城市绿化进行全面综合的管理,从绿化需要实现的各种效益角度出发。绿化的设计,建设范围以及种植的植物类型等等这些都需要具体的建设部门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管理。未来,城市绿化管理部门要充分做好绿化管理工作,对各项绿化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绿化的设计进行全面统一的规划。将绿化作为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待,统筹城市绿化和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提升对城市绿化的全面管理标准,从更加广泛全面的角度来对绿化进行管理。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城市相关绿化部门还要对绿化工作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规范,对于城市绿化的内容进行更加全面的研究和构想。将城市的绿化建设进行细致的分类并对每个类别进行系统研究,将绿化管理置于更加细致的角度去研究,这对于整体的城市绿化建设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此外,做好城市绿化的全面规划和细致管理,需要相关绿化管理部门更加重视,无论是绿化管理制度还是绿化设计方面都要重视起来,提高城市绿化的水平。

3.2城市绿化的设计和建设要更加具有独特性

在城市绿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城市发展特点不同,发展水平各异。因此,在绿化的建设过程中,绿化景观的设计以及绿化植物的选择等等都要注重根据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特点角度入手。在城市的发展中,绿化不仅承担着城市景观的表现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的任务。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未来在城市绿化的建设过程中,建设者要充分分析和研究城市绿化建设的特点。从城市的整体景观特点角度入手,将绿化建设与城市发展的自身特点联系起来。例如北京市在绿化中,城市绿化景观中的主要种植鲜花为月季,而月季花是北京市的市花,这就是将城市景观建设与城市的发展特点相联系的一个案例,任何一个城市在发展中都有自身的发展特点。同时,城市的环境建设与城市的整体发展目标和发展优势也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绿化景观的建设和设计也要更加突出城市的发展特点,提升绿化景观的建设对城市环境建设的积极影响。

4结语

城市绿化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在绿化建设中要更加重视绿化与整个城市发展的协调性,通过绿化建设提高绿化对城市环境建设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学谦,曾巧楠,柯子涵,等.绿化对城市街谷热环境的影响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6,(4):75-77,109.

[2]郑孔.城市居住空间环境的绿化装饰探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3):47-48.

城市绿化前景篇4

一、创建园林城市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统揽全局,以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增加城市绿地总量、提高绿化覆盖率和园林绿化品质为重点,积极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整体推进全市公共绿地、单位绿地、居住小区绿地、生产绿地和风景林地的发展,建立特色鲜明、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根据我市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省上关于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全市创建园林城市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市区、*市、*市绿地率分别达到3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3%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5平方米以上,其中,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平方米以上,建成省级园林城市;阿克塞县绿化覆盖率进一步提高,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打好基础;瓜州县、金塔县、肃北县绿地率分别达到27%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以上,建成省级园林县城。到2015年,*市区、*市、*市绿地率分别达到34%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8%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5平方米以上,其中,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5平方米以上,完成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阿克塞县实现城市发展形态与区域生态系统相协调,力争完成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瓜州县、金塔县、肃北县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以上,建成用地面积不少于3公顷的公园两个,完成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的目标。

(三)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单位共建、群众广泛参与的原则。创建园林城市是一项浩大的社会性工程,涉及到城市多个行业、单位和广大群众,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各部门和单位积极协调配合、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原则,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坚持不懈地推进。

2、坚持规划先行、系统建设、景观优美的原则。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涉及许多方面,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用科学的规划引导城市绿化建设。要把城市园林绿化同建筑用地布局、道路交通建设、园林景观设计等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安排各项基础设施,制定绿化规划控制指标,划定绿线控制范围,并坚持做到因地制宜,合理搭配,合理布局。要坚持“求精、求美、求特、求雅”,大力发展城市园林艺术,注重绿化景观塑造,追求“让城市走进森林,让森林拥抱城市”的境界和层次。

3、坚持建管并重、责权明确、方式灵活的原则。必须建立健全城市园林绿化的长效管理机制,杜绝重建设、轻管理的做法,落实绿化管护责任制,保护城市绿化成果。积极推行市场化的绿地建设方式,建立政府、企业、单位、社会多元投入的绿化投融资机制。

二、创建园林城市的主要任务

根据我市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实际和创建园林城市工作的总体目标要求,全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要坚持长期绿化与年度绿化结合,规模绿化与特色绿化结合,增加绿量和提升品位结合,以大环境绿化为中心,公共绿地建设为重点,道路绿化为框架,庭院绿化为依托,街头、室内绿化为补充,努力形成点、线、面、环有机联系,乔、灌、花、草合理搭配的城市绿化体系。主要任务是:

(一)编制修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加快推进城市园林绿化的法制化进程

完善的绿地系统规划是创建园林城市的基础,是城市绿地建设的保障。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城市绿地建设的规划工作,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结合自然景观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地域风貌特色,高标准编制修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合理确定城市风景林地、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的规划布局,确保城市绿化建设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均衡性。同时,尽快组织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分析植物的多样性,积极引进适宜当地生长的景观树种,确保物种数量不低于80种。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修订《古树名木保护规划》,在*年以前完成古树名木的统计调查、造册登记和挂牌保护工作,划定界线范围,制定保护措施,并与相关单位、个人签订保护责任书。

(二)加快城市各类绿化工程建设,努力扩大绿化规模

1、抓好大环境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绿地总量。坚持“先绿起来”的原则,千方百计加大绿化投入,加快大环境绿化建设,提升城市整体绿化水平,改善城市区域生态环境。*市区要继续加大北大河防风固沙生态旅游景观带和“八湖、八园、两带”的建设力度;*市要着力提高玉泽湖公园、清黛坡森林公园景观品质;*市要加快党河风情线建设步伐;瓜州县要确保城东防护林带、疏勒河河床生态治理、瓜州小西湖等建设工程顺利实施;金塔县要着力抓好金鼎湖、清泽溪生态建设工程;阿克塞县要尽快完成金山湖、植物园建设工程,积极向生态型城市迈进;肃北县要以县城公园、党城湾地区环城固沙林带建设为重点,在城市周围建设绿化屏障。

2、搞好公共绿地建设,提高园林绿化水平。城市的公共绿地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各县(市、区)城市中心区绿地较少,是影响创建工作的主要因素之一。要坚持以开辟公园景点、广场绿地、街头绿地等为重点,加强人口密集区和城市中心区小游园和街头绿地的建设力度。在绿化设计上,要以满足市民活动和休闲的需求为重点,突出环境的舒适性和景观性,增强参与性,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同时,要注重与城市历史、文化与地域概念相结合,提升城市品位,凸现地方特色。

3、加大庭院绿化建设力度,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居住小区和单位庭院绿化达标标准,确定和公布建筑日照间距系数、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标准、退红线距离等指标,实行绿化设计方案评审制度和绿化验收达标制度,切实做到绿化建设与工程建设“同步设计、同步竣工、同步验收”。要以创建“花园式单位、园林式小区”等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庭院绿化建设水平,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原则上,各城市新区的建设项目绿地率不低于40%,旧城改造的项目不低于30%;2015年前,单位庭院和居住小区绿化有70%以上的单位达标,有20%以上的单位进入庭院绿化先进单位行列。

4、实施“绿荫”建设工程,努力提高城市道路绿化品质。城市道路绿化要坚持以树为主、花草补充、和谐搭配的思路,结合道路改造和新建,选用适宜的树种和花草,及时栽植、补植,增加常绿植物,做到修(改)一路、绿一线,确保城市干道绿化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要注重道路绿化造型、色彩和层次的协调搭配,努力形成“人(车)在树荫下、花从身边过”的林荫景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绿化理念,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

5、加大生产绿地建设,提高苗木自给率。要实行科学育苗,大力培育、繁殖和驯化优良树种和花草,为城市绿化提供足够的优质苗木。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要在2010年前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花圃、苗圃、草圃,培育和驯化适宜当地生长的苗木、花卉。同时,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积极组织和鼓励私营企业、农(林)场和农户等建立育苗基地,调剂余缺,保证城市绿化工程用苗。有条件的城市要成立专门的城市绿化科研机构,从事城市绿化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与研究工作,搞好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促进城市绿化水平的提高。力争到2015年,市区生产绿地占到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以上,城市绿化苗木自给率达到80%以上。

(三)建立健全城市绿地档案系统,切实加强城市绿化管理

城市绿地档案是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重要依据。各县(市、区)要按照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和要求,建立完善的绿地档案系统,明确每块绿地的面积、位置、规划建设情况和管护责任单位,建立档案编号、物种资料、现状图片、损坏记录等资料档案,实行纸质和电子档案两套管理系统,为城市绿化提供翔实资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市园林绿化法规体系,尽快修订《城市绿化管理规定》、《城市绿线管理规定》等行政规定,研究制定异地绿化补偿费收取标准,确保城市绿化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继续推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养护承包、“门前三包”、检查督查等制度,定期检查评比,推广先进经验,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水平。

(四)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要把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力求使市政建设与园林绿化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不断增强城市的总体功能和承载水平。积极探索和推广节水型绿化模式,加强滴灌等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和中水进行绿化灌溉,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步伐。扎实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快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设施建设步伐。到2015年,各城市形成与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相适应的污水集纳体系,污水进网处理率达到6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5%以上;城市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240天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三类以上;用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每万人拥有公厕4座以上。继续加强城市管道燃气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天然气入市工程,到2015年,全市燃气普及率达到80%以上。继续抓好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及停车场建设,到2015年,城市道路照明装置率达到100%,城市道路亮灯率达到98%以上,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达到10标台以上,人均拥有城市道路面积达到9平方米以上。

三、*市区园林绿化建设的重点任务

*市区是*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绿化要树立超前意识和精品意识,重视绿化景观设计,提高绿化档次,实现城市绿地的均衡分布,营造景观优美、蓬勃发展、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园林绿化系统和生态环境。

(一)统筹兼顾,抓好五个片区的城市绿化建设

1、老城区绿化建设。结合旧城改造和企业外迁,采取“规划建绿、拆墙透绿、拆违还绿、见缝插绿、异地补绿”等措施,多形式、多视角、多层面为城市增绿、补绿、添绿,增加城市绿地总量。按照“谁开发、谁绿化,谁缺失、谁补偿”的原则,确保绿化用地和绿化指标落实。加大单位庭院和小区绿化建设力度,实行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绿化限期达标,建成一批花园式单位和花园式学校,改善老城区城市景观。

2、新城区绿化建设。坚持绿化配套与建设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重点抓好世纪公园、汇丰园、世纪大道绿带、广场绿地、街头绿地和住宅区绿化建设,形成点、线、面结合,点上绿色成景、线上绿色成荫、面上绿色成片、城周绿色成林的较为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油田生活基地要在抓好庭院绿化的基础上,加强区域内公共绿地、道路绿地和风景林地等建设力度,确保各项指标按期达标。

3、*工业园区南园绿化建设。围绕建设绿色工业园的目标,加快道路绿化和公共绿地建设,在完成中心景观大道绿化的同时,加大工业区干道两侧30米的绿化带建设。绿化建设坚持以高大乔木为主,辅以常绿花灌木,做到多树种、多层次,乔灌结合、花草并举、错落有致、景观优美,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严格执行绿化标准,确保入驻企业庭院绿化绿地率达到40%以上,园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以上,绿地率达到34%以上,使之成为展示*良好形象和优美景观的窗口。

4、*工业园区西园绿化建设。以新旧312线道路绿化和北大河景观带绿化建设为纽带,以博物馆区域绿化和西郊森林公园(中央景观带)绿化建设为支撑点,带动整个园区的绿化建设。2010年前,完成新旧312国道线交汇处三角地带绿化改造;完成园区道路绿化,道路绿地率达到30%以上;狠抓入驻单位的庭院及绿化,实行限期达标制度,使70%的入驻单位进入庭院绿化达标单位行列。同时,对陆续入驻单位,实行“同步建设、同步绿化、同步达标”,力争到2015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以上,绿地率达到34%以上。

5、火车站区绿化建设。以提升改造站前广场绿化品质为重点,加大解放南路景观轴线建设和火车站区庭院绿化建设力度,确保城市绿地均衡发展,加快塑造绿树丛荫、环境优美的城市“南大门”形象。力争到2015年,建成西洞公园,火车站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以上,绿地率达到34%以上。

(二)加大投入,构筑“两环、两带、五廊、八园”的城市绿化框架

1、环城防护林“两环”建设。“两环”即内环绿化带和外环绿化带。内环绿化带是东沿酒航路,西沿新城区二期规划的外环路西侧,南沿连霍高速公路,北沿北大河北岸,宽约300米、长约45公里的内环绿化带。工程在现有基础上原则上每年向内推进50米,到2015年完成。外环绿化带是由内环带向东、向西、向北各延伸5公里,建设宽约300米的第二条环城防护林带,力争在2015年至2025年完成。

2、结构性绿地“两带”建设。“两带”指北大河防风固沙文化旅游景观带和中心城区南侧高新农业园及高速公路防护林构成的高新农业观光带。其中,北大河防风固沙文化旅游景观带在今后三年里,要继续加大投入,按照景观带规划的要求,力争在2010年建成使用,为构筑*市区北侧生态防护屏障,实现南山北河的自然景观格局发挥重要作用。高新农业观光带要在2015年前建成投入使用,以期在城市绿地总量上实现新的突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3、景观性绿地“五廊”建设。“五廊”指世纪大道中央绿带、*工业园区南园中心景观带、西园中央景观带、老城区规划金泉路及新城区二期中心景观路道路两侧各30米的绿化带。力争在2015年前全部建成。

4、休闲性绿地“八湖、八园”建设。“八湖、八园”指世纪公园及世纪湖、航天公园及迎宾湖、北郊公园及碧波湖、植物园及烟雨湖、*西汉胜迹及泉湖、西郊森林公园及雁荡湖、祁连湖、会丰湖、法幢寺风景园、高新技术农业种植园。已经建成的北郊公园及碧波湖、*西汉胜迹及泉湖、法幢寺风景园要在现有建设基础上,继续改造完善,其它工程项目争取在2015年前全部完成。通过“八湖、八园”的建设,展现河西走廊、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汉唐文化的神韵,提升城市绿化品位,创造优美环境,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的需求,带动旅游业发展。

(三)突出重点,抓好城市节点和主干道沿路景观绿化

做好城市入口、城市广场等城市节点的绿化,是改善城市整体面貌的有效途径。要下大力气对城市的入口处进行全面整治和改造,拆除沿路两侧违章建筑,抓好整治和绿化建设,形成以飞天路、解放路、酒嘉路、酒金路为主的城市入口道路景观节点和层次分明的绿色长廊,塑造优美的城市形象。城市各广场建设要以“绿色广场、人文广场”为目标,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选择城市繁华地段和人口聚居区,结合地形地貌进行特色建设,塑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城市小环境。

四、强化措施,确保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创建园林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周期长,要实现预期目标,必须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实。

(一)加强领导,明确任务。为加强对创建园林城市工作的领导,市政府确定由市城市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检查、考核等工作。市规划局具体负责创建园林城市目标的制定和*市区创建园林城市年度任务的分解;市建设局牵头负责绿化任务的督查落实;新城区管委会负责*市区新城区范围内各项绿化任务指标的落实,并协调*油田生活基地完成相关创建指标;肃州区政府负责老城区、工业园区、火车站区各项创建指标的具体落实,市林业、水利、国土、财政、房管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密切配合,积极主动地做好创建园林城市的各项工作。各县(市、区)要把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创建园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分阶段、分年度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加强检查和考核,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市政府督查室及规划、建设等部门每年要组织一次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督查检查,对各县(市、区)的城市园林绿化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通报。

(二)广辟渠道,加大投入。要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各方筹资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体系。一要确保财政投入。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要求,每年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财政投资应占到当年财政收入的2%以上,各县(市、区)要在每年11月前,制定出次年绿化建设计划,将绿化投资纳入次年财政预算,以保证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二要认真贯彻执行全国人大《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及《*省适龄公民全民义务植树绿化费收缴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精神,以及省上规定的凡年满11周岁至60周岁的城市居民每年必须在规定地点植树5株的要求,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并做好义务植树绿化费的收取工作,确保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0%以上,树木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不得低于85%。三要严格落实庭院绿化指标。对政策规定收取的异地绿化费、绿化补偿费和毁坏绿化的罚没收入等要按规定收足,全额用于园林绿化建设。四要鼓励和动员各部门、各单位、驻酒部队、单位、个体工商企业和个人投资、认建、领养绿地。五要鼓励市民在完成义务植树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屋顶绿化、阳台和室内摆花养草、庭院美化、门前净化等活动,形成全社会参与和支持园林绿化的良好氛围。

城市绿化前景篇5

关键词:公共艺术;立体绿化;城市景观;城市形象

中图分类号:J02文献标识码:A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至高境界。

如今,全球性的环境危机迫使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进行冷静的审视,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环境和人居品质的建设,城市建筑也走向生态、节能、低碳的环保之路,世界各国掀起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和绿色城市的热潮,城市绿化率成为评价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立体绿化突破城市绿化地面有限的制约,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化进程中环境日趋恶化而城市绿化用地却日趋紧张的矛盾,世界各国纷纷开拓空中绿地资源,立体绿化现已成为生态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我们必须找到有效的方法来缓解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设计朗香教堂的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曾经提出要把绿化与现代建筑结合起来。如今,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生态城市建设的浪潮中,立体绿化可以使寸土寸金的城市在有限的空间中扩大绿化面积,充分利用城市上空及建筑物的一切可利用空间对城市缺失大自然进行甚至是成倍的补偿。一些发达国家提出建筑与环境要成为一个有机体的理念,其中立体绿化就是一个重要指标。它们很早就将城市绿化的视线转向空中,设立了一些有效的鼓励机制,开始在建筑物顶部进行绿化实验,在城市中建造“生态墙”,而不是水泥墙或砖墙。德国1958年开始在屋顶铺设草坪和修建花园,如今,德国对屋顶绿化有一整套支持政策,现拥有世界先进的屋顶绿化技术,其屋顶绿化率已达到80%以上;1959年,美国一位建筑师在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的凯泽中心楼顶上建造了一个景色秀丽的小型空中花园,被视为建筑艺术与绿化艺术完美结合的奇葩,正式开创了屋顶绿化的先河,芝加哥市政府正推动一项屋顶花园工程来为城市降温,每年节省下夏季四千万美元降温费的开销用于建造建筑的屋顶花园;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的居民楼每户阳台、楼梯及转弯平台上布满藤蔓植物和各种鲜花,使其成为繁花似锦的花之城市。在亚洲,同样被誉为“花园城市”的新加坡,立体绿化让建筑物淹没在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之中。

从世界各国优秀的绿化实践中我们也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在密集的城市建筑群的屋顶、立面墙体以及内部空间开拓绿化空间,进一步开发城市空中土地潜力,不仅加倍偿还了建筑物、道路和各种设施所占用的地面绿化面积,而且同样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来改善城市生态、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提高建筑节能效果、调节城市小气候、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创造适合人类的居住环境,同时这些城市立体生态可以美化僵硬的城市人工环境、给人们提供更多的社交和娱乐场所。因此,城市绿化从地面转向建筑物立体空间是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表了世界建设未来生态城市的最新潮流。

立体绿化是为了缓解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绿化用地却日趋紧张的矛盾,充分利用城市人工构筑物的一切可利用空间——楼房的屋顶、阳台、立面的墙壁和斜坡、桥梁的柱墩和两缘、室内外凌空的悬挂和藤架等进行的生态绿化。立体绿化又称空中绿化,有些地方也称垂直绿化,在这里我们将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并列为立体绿化或空中绿化的两个方面,分别指地面以外的城市立向空间和平向空间的绿化。

据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建造苏州城墙时,就将藤本植物遍植城墙之下,这应该就是我国有意识进行“立体绿化”的最早先例。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将屋顶绿化列入城市规划建设中,近年来,很多大中城市高度重视空中绿化建设,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建筑师们也开始有意识地在建筑设计时考虑立体绿化的因素,随着立体绿化技术的提高,绿化种类和形式也大为丰富,很多城市立体空间都披上了绿衣,城市绿化率大大提高。近年来,一些中小城市也意识到了立体绿化对城市长远发展的意义,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中开始重视城市立体空间的绿化开发,中国的立体绿化即将迎来新的高潮。

但是,根据目前城市立体绿化的现状,我国的立体绿化普遍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立体绿化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健全;宣传力度不够,公众不能广泛参与。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的立体绿化起步较晚,虽然上海、北京、杭州、重庆等城市已经制定了地方性的政策、法规,但相关制度不够健全,执行力度也很小,另外,频繁的市政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使已有的绿化成果遭到破坏,导致绿化土地更加紧张,这些情况也反向造成了人们对立体绿化的误解和信心的缺失。不仅如此,由于目前这些政策法规基本上处于一种形式上的需要,并没有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在公众中宣传立体绿化对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意义,难以调动公众参与配合的积极性。

2.立体绿化技术不够成熟,行业品质管理不够规范。立体绿化工程涉及建筑学、美学、植物学、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如果技术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排水不畅、屋顶渗漏、超载严重、养护困难等问题,反而埋下许多安全隐患。而且立体绿化的生态学应用层次浅,尚未对空中绿地植物群落进一步优化,加之立体绿化的长效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相关绿化企业技术水平不高,行业技术标准不能明确,导致立体绿化总体施工质量不能保证,盲目追求绿化短期效果,城市绿地重建设轻养护等问题,原本以环保、美化城市环境为目的的立体绿化最后却污染了空气、破坏了环境。①

3.绿化植物选择片面求奇,本末倒置。有些城市和地区刻意选取一些名贵、珍奇却不适合本地域生长的植物,耗资大、养护难度高,失败率也高,例如,一些中北部城市千里迢迢从海南运来的特有植物往往是栽前绿栽后枯,首先其过程就不低碳,植物本来在原生地长势良好,却又被一棵棵运来遭受枯死的命运,这样的“绿化”,其目的已经不是绿化了。

4.不同绿化板块间缺乏和谐。在同一空间范围内,垂直绿化与屋顶绿化不能相互呼应、局部绿化未考虑周边景观要素的合理配置,也未很好地顾及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物种组成、结构配置合理性及和谐程度。由于缺乏景观的整体意识,极易造成绿色补丁的视觉效果,城市空间的气韵不能通达,绿地景观之间缺乏和谐,只有“绿”而缺乏“意”,城市整体环境景观依然十分尴尬。

5.绿化部门不能独行其事为绿化而绿化。或者说很多城市为追求绿化率数值而绿化,由于缺乏与城市建设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没有结合城市整体的发展规划作出长远计划,我们的城市绿化和立体绿化常常是建了拆,拆了建,极其被动。

6.现有的城市立体绿化缺乏创意、缺乏人文内涵。立体绿化所形成的城市空中绿化系统对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尤其是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不可估量。目前我国的立体绿化景观和文化功能还不强,许多绿地格调单一、缺乏创意,与世界城市生态美学的要求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必须在城市中建设一些有创新意识的绿化亮点,强调绿化的美学功能,与建筑共同构建和谐、艺术、有深厚人文内涵的城市景观。

综上所述,在当前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城市建设的观念转变为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世界各国正努力利用立体绿化手段改变城市原有的绿化现状和城市生态,在这样的大趋势之下,虽然我国的立体绿化已经取得了诸多显著的成绩,但是我们知道,城市建设一旦启动,就具有很强的不可逆性,与城市建设关系密切的立体绿化不能仅是追逐潮流,更不是仅追求一些冷漠的数值成绩,其最本质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我们一定要尽快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提高立体绿化的各项技术、规范其行业技术标准,端正城市立体绿化的态度,最终使之与城市建设的长远规划结合起来,建设有创意的、宜居的、具有艺术性、标志性的城市立体绿化景观。

提倡生态、环保、节能、低碳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现状、实现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愿景,而展现一个城市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无穷的魅力则需要经典的城市公共艺术景观。我们知道,构成城市的主要部分是建筑,而建筑设置的场域无疑是开放性的公共空间。我们常常期望人类可以诗意地栖居于城市之中,在当代,城市公共艺术与构成城市主体的建筑合而为一,共同创造一个新的、标志性的公共空间,建筑师开始在建筑中追求艺术、浪漫与激情,一改现代主义摒弃一切装饰的建筑形式,使建筑设计越来越趋向于艺术化,表现出公共艺术的特质,它融汇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城市建筑物以灵魂和生命,使之成为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的公共艺术景观。成功的城市公共艺术景观能够决定城市的未来,它可以让曾经辉煌的城市再度复兴,让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城市闻名世界,它不仅让居住其中的城市居民感受到美好的生活环境带来的舒适和惬意,还会召唤无数的旅行者来此驻足,体味这座城市与众不同的魅力,从而为城市的发展、市民的生活、环境的保护、经济的繁荣以及财政收入带来直接的、显而易见的利益。例如,昔日埃菲尔铁塔堪称法国巴黎的象征,如今,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广场上的玻璃金字塔则成为巴黎新的地标,它使用特殊的玻璃材质制成金字塔形的屋顶,巧妙地在卢浮宫极为有限的空间内,将光线和人们引入地下宫殿,与周围三个小金字塔形的喷泉水池一起组成一个璀璨的公共艺术景观映衬着这座迷人的宫殿,使古老的卢浮宫和巴黎城又一次焕发出无穷的魅力。

随着城市进一步发展,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物质上的需求,城市正向着人性化的方向前进,居住于城市中的居民更加关注精神层面上的需求,例如城市的环境是否舒适、宜人,景观是否陶冶性情。自然,在城市美学意义上,公共艺术与建筑的完美融合可以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文内涵,从而使人、城市、艺术、自然达到圆融与和谐,构建丰富的城市文化形态,营造标志性的城市公共艺术景观,缔造不朽的城市灵魂。

在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下,立体绿化在城市空间形态中,亦是企图与城市建筑等人工构筑物相互交融,以实现城市环境的和谐美好及舒适宜居。然而如上所述,立体绿化如果仅仅是一种功能、材料和技术上复制式的使用,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所谓先进和典范的吹嘘,那它只会让本来已被功能、材料和技术同化了的城市建筑更加缺乏创意、缺乏个性和特色,这样普通、雷同的城市文化及城市景观恐怕很难谈得上独特的魅力和对世界的吸引力。伦佐·皮亚诺就曾呼吁:“技术不应该破坏自然,而是应该帮助我们生存;空间不应该统治一切,而是应该令所有在里面工作的人感到愉悦。”

因此,既然公共艺术具备让城市复兴和再生的能力,我们就应该借助于公共艺术使立体绿化在城市空间中蔓延的同时,使之再具有与众不同的风格和形象,改变单体无数次乏味的重复,公共艺术、建筑、立体绿化相互交融,共同打造城市富有地域文化、艺术鲜明特色、富有无穷魅力和强大生命力的城市艺术景观,做到生态、艺术“两全齐美”,使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生活更美好,使城市未来更具发展潜力。我们必须打破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公共艺术及生态绿化等各门类、各部门之间的隔阂。随着现代人们对人居环境的普遍认同,在当下城市生态及可持续发展的潮流中,借着上海举办世博会的契机,在未来城市建设中,立体绿化必须结合公共艺术与城市建筑一起共同构建城市景观,让公共艺术随生态绿化向城市空间立体延伸,让公共艺术带起一片绿化、带起一片建筑、带起一片街区,甚至带起一个城市,使之具有个性、魅力和灵魂。

城市绿化前景篇6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质量;城市文化;管理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不仅是美化城市的需要,而且也是城市展示文化艺术的载体,既是一种自然景观和生态景观,更是一种文化景观,其能直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风貌。因此,当今城市的发展对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质量,以适应当今城市经济发展对道路绿化景观的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园林工作者在加强质量管理环节上要有创新性。笔者从事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通过多年实际工作的接触,虽然觉得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但绿化景观仍缺乏城市特有的文化元素,生态文化景观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1.城市道路绿化质量管理的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上的认识误区:单纯绿化景观植物绿量的增加。

从整个城市来讲,城市道路绿地从属于附属绿地,它包括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交通岛绿带、公园道路绿带、广场绿地等。当前为美化城市的需要,在城市道路绿化工程中,质量管理过于强调绿量的增加,使得道路绿化等同于公园或树种展示园,也就是过于注重植物景观的绿色效果。因此,在城市道路绿化质量管理的认识上,过于强调植物的配置和绿量的要求,而忽略了绿化景观所应赋予的功能和内涵。

1.2管理上的薄弱环节:重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轻施工前方案设计理念的创新。

道路绿化景观品位的高低,取决于设计理念的创新、造景材料的选择和造景技术的手法等方面,这就要求首先加强规划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体现道路绿化质量品位的精髓。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恰恰在规划设计阶段对城市道路绿化质量管理的严谨度不够。首先,是规划设计人员对道路实地资源特征、文化背景、功能要求的理解不够深入,规划设计的理念缺少实质性的城市特征内涵;其次,是设计优化阶段,过于强调的是视觉色彩的要求,以及新、奇、特植物的应用,陷于一个新树种的应用就是设计创新的误区;再次,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粗放,设计意图的落实差强人意;施工过程的设计变更随意性较大,边施工边变更的现象较多,专家论证环节有时脱节,导致绿化景观整体观感效果欠佳;施工队伍管理水平高低也影响设计意图的体现,从而影响景观质量的优劣。

2.提高城市道路绿化质量的关键环节管理

就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而言,绿化景观质量的优劣体现在景观效果认同感上及地域文化展示上,真正能全面体现道路绿化质量和品位的环节是在设计阶段及施工阶段。因此,加强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是提高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质量的关键所在,两个环节的管理要达到协调一致,才能保证道路绿化景观效果的完美性。

2.1设计环节的质量管理

城市道路绿化主要有线型、带状、廊道等几种形式,因其结构相对简单、幅度较小,其内涵的表达较大型公共绿地而言较难体现。从城市长远发展的角度看,绿化景观设计理念尤为重要,只有在设计理念上与城市特质相融合,绿化景观才有生命力,才能使景观具有持续活力,才能使城市具有发展的竞争力。如何加强设计关键环节的质量管理,提高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品质,笔者认为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2.1.1尊重城市规划确定设计思路

道路绿化设计应遵循城市总体规划,注重与道路的建筑景观、街景设计、节点景观设计协调,与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一致。并应做好方案设计论证,明确方案后,做好施工图设计,提高设计质量。

2.1.2准确掌握道路现状和绿化质量影响因素。

不同的道路有其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功能要求,绿化景观设计的质量取决于对道路现状的充分了解和掌握。要经过现场调研,掌握道路所处地域的地理条件状况、植被状况、区位特点,以及项目建设的特定功能要求、社会状况等因子,即对人的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各因子加以分析,找出影响绿化景观质量的可控因子,克服不利因素,将设计理念与地域特点充分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设计,实现生态效益最好、景观效益最佳、管护成本最低的设计理念,构建自然意趣、地域特色的城市生态体系。

2.1.3系统分析道路绿化的功能定位。

道路是构成城市整体的第一要素,在城市不同绿地间起主导联系和沟通作用,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其首要的任务是准确把握好城市道路绿化的功能定位。绿化景观包含景观视觉、生态功能和文化意境表达三个层次。城市道路绿化要坚持规划现行,通过以植物造景为构成要素,确定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所要表达的功能,让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成为城市生态绿色廊道、城市风貌的表达方式,成为城市文化的展示平台,进而通过道路地域特征的分析和论证,最终确定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功能的适宜定位。

2.1.4科学确定道路绿化景观内涵。

濮阳作为国家园林城,具有独特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不是简单地种树、种花、植草,而应注意与文物保护、中原文化相结合,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社会文化有机融合,在地域环境和文化并存的基础上,营造独具特色的城市道路生态文化绿色长廊,提升城市景观内涵。

通过设计理念的创新,加强设计环节的论证和评审工作,营造生态自然、文化浓郁的城市绿色道路空间,打造城市特色生态文化名片。

2.2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

施工环节对城市道路绿化质量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上,而方案中设计交底、造景材料质量、施工队伍的技术素质则是提高景观质量的重中之重。

2.2.1组织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施工前项目业主应组织设计单位对图纸的设计意图、技术与质量要求向施工单位做出明确的技术交底,通过图纸会审,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和业主对施工工艺、景观功能的要求,同时审查设计深度是否满足指导施工要求,审查设计方案及技术措施中贯彻规范的情况,确保设计意图的正确落实和景观价值的体现。

2.2.2 严格审核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全面、细致的施工组织设计是保证绿化景观质量的重要手段。在下达开工令前项目业主应委托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重点审查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图、苗木、材料、劳动力和设备的计划和质量措施。确保设计意图得到真正落实,营造高质量城市道路绿化景观。

2.2.3加强造景材料质量管理。

一是苗木质量的管理。要严格按照设计的树种、规格及其它质量要求进行配置,加强进场苗木的验收,确保景观效果的快速形成。二是园林小品质量管理。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的材料质量和施工规范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材料的检验,对于涉及安全的造景材料或附属材料,要重点检查其质量合格证、生产许可证、产品说明书等,确保园林小品的观赏性、耐久性和安全性。

城市道路绿化工程质量管理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系统过程,应从项目管理制度上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从技术角度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才能确保道路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创造出既符合生态效应,又注重景观效果的优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

3.结束语

加强城市道路绿化工程管理,对于提高道路绿化景观质量、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把握好设计和施工关键环节的质量,才能更好地将城市文化特质有机地融入到道路绿化建设之中,从而营造与城市文化相协调的绿色走廊,创造符合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符合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符合生态自然、和谐舒适的城市道路绿化人文、生态景观。

参考文献:

[1]张凯云,王浩.营造生态自然的城市绿色走廊[J].林业科技开发,2010.3

[2]李宇宏.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终端地区植物造景规划设计,林业科技发,2010.3

城市绿化前景篇7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1. 前言

(1)近十几年,我国各城市拓展速度明显加快,各地纷纷建设新区,与旧城区相比,新城区在总体规划以及路网规划、道路红线宽度等均体现出大尺度的格局特征,道路的景观带越来越宽,出现了一大批景观大道,城市道路景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城高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逐步改进与完善。

(2)城市道路景观主要问题有:道路景观趋同——道路绿地景观缺乏个性、忽视地域文化,地方特色性不强,这种现象表现在道路景观的设计中,则形成了在设计中不重视原有的场所精神,没有考虑城市的整体风貌及形象定位、没有有效地与城市历史、文化相融合,各城市互相效仿建成的“景观大道”“世纪大道”,一味的栽植大规格植物,有时甚至盲目地种植未在本地区引种驯化成功的植物,道路景观中的设计雷同或趋同,最终造成了千街一面、千城一面等特点,远离了本应属于某一特定地区的景观独特价值,导致了各个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脱离了当地的历史、文化;“人性化”设计不足,以车为本,人性关怀不够,街道场所感缺失、步行道绿带欠缺,公共活动空间缺乏,设计时往往忽略了街道的休息、交往空间和场所的设计,街道的使用主体归根到底还是人,因此这些休息空间应该是街道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尤其应注重对老年人及儿童活动场地的设计;道路功能设施不系统、不完善,道路功能设施如景观建筑、游憩建筑、座凳,公用电话亭、指示牌等,往往在绿地景观的设计中未能真正进行系统完善的设计与建设,即使有也没能真正的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未能考虑与其周围小环境的融合与统一,从而不能够很好地为游人提供休息、观赏等功能服务,而且艺术观赏价值不强;道路景观设计及建造发展欠均衡,目前,我国各城市道路景观的建设和发展欠均衡,且同一城市在不同的区域也有所侧重,一些城市建造了一些高质量的景观道路,但仍只停留在“点、线”的方面,与城市内在的意象结构体系相联系则有相当大的距离;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对绿地的生态效益考虑不足,目前大多城市在进行道路景观的设计中,对景观形象重视有余,强调园林美化和观赏效果,而往往忽视了道路绿地的生态性,忽略了植物的生态保护功能和道路养护的特殊需要;道路景观整体性较差,整条街道路空间整体环境质量差,建筑风格杂乱,色彩搭配欠协调、交通标志缺乏系统精心的设计、街道设施缺乏系统化等现象普遍存在。

(3)在生态性问题上尤为突出:在过宽的道路中,绿化用地比例相对偏少,仅仅解决了道路交通功能,而忽略了自然景观,生态可持续性和人文历史等要求;道路绿化的植物量不足,植物景观配置单调,植物选择忽视乡土特色,品种单调,且配置形式缺少艺术构思;只注重界内和近期效果,对整个路域范围内物种的逐步恢复和自然演替考虑较少,忽视植物的地域性、适应性和共生性。目前虽然城市道路景观出现了不少问题,但是其发展前景是广阔的,景观的生态化建设与人。

2. 重视生态

(1)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概念逐渐得到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共识,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也已将生态城市作为首要目标,目前,各个城市要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绿色街道的建设,无疑将成为实现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最重要也最迫切的途径之一。

(2)“绿色街道”一词最近被许多城市引用来指在多个方面重视环境的街道,包括减少铺装宽度,增加树木种植,以及与雨水处理相结合(辛西娅.格林和雷纳德.凯利特 2010)。徐文辉(2010)认为,“绿道”是包含线形元素的土地网络,是具有生态、游憩、文化和审美等我功能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开敞空间。

(3)目前,我国对街道景观中生态的设计越来越重视,比如将雨水视作一种资源,在城市街道的局部地段建设雨水花园或滤水带、生态停车场等,收集周围区域的地表径流,恢复自然界的雨水循环系统,以绿色的方式来处理城市雨水排放,从而局部替入不菲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或将城市中元老化的市政设施变成配角(陈晓彤和倪兵华2009)。

(4)今后应因地制宜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绿道。目前应先推行以下几种绿道的改造模式:可以利用已有的绿化带,将绿化带中的雨水园和市政雨水系统相联系;可以直接在恰当的位置将绿化隔离带局部改造成为雨水花园,从而建设成为简单的绿色街道;未建成的街道应在总体规划之初就引入生态街道,绿色街道的理念。

3. 加强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及地域特色性

今后在道路景观的设计中,道路绿地要与城市道路使用的性质、功能相适应,与道路绿地系统规划相符,道路景观各功能要素与景观要素整体统一和谐,同时道路植物种植设计还要与当地的植物管理养护水平和当地的城市土壤条件相协调。

4. 以“人性化”为目的进行道路景观设计

城市道路场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城市道路景观目前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环境较重要的一部分,街道景观各构成要素与道路使用者的关系极大的影响着城市道路景观的质量。也反映着一个城市文明发展的程度。目前,由于重车不重人,重景观不重视使用需求等现象的存在,街道作为城市主要公共空间的魅力正在渐渐消失(彭钢2006),因此,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设计改进:

(1)要以环境行为论为理论基础,增强人在道路景观中的体验性。利用环境来达到行为自主性,通过改造物质环境来满足生理及心理需求是人的本能,设计道路景观时要从环境行为学所研究的人在城市环境中的活动以及人对这些活动的反应出发,力图设计满足人的需求的道路环境,增强人在道路景观中的体验性。

(2)注重人的文化表达。城市道路景观常常是城市的社会、心理和文化等人文因素的表达,因此在设计时要注重提取当地典型文化类型,使得设计的道路景观得到大众的认可。

(3)满足各层次人的使用需求,真正做到公平使用。应对各层次使用人群尤其是老人、儿童这些对户外空间使用频率较高的人群的使用需求进行分析,设计的道路景观能使人们平等的享受道路资源,通过合理的组织与引导,让人们自觉地选择其所需要的交通方式与活动空间。

参考文献

[1] 郑西平,北京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探讨[J],中国园林,2010,01.

城市绿化前景篇8

城市园林景观是由山、水、建筑、植物等多要素组成的。道路和广场设计是园林景观的基础布局,绿地设计可以将二者很好的联系起来,贯穿到整个城市园林景观体系,它们不仅让园林景观更具观赏性,还赋予园林景观更深的生态意义。

1.城市园林景观中的道路绿地设计

道路绿化不仅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城市园林景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道路绿地不仅可以给城市居民带来健康、美丽的生活环境,还可以起到美化城市整体面貌,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周边的小气候,构建和谐交通等积极作用。当前,我国开展的“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大大推进了道路绿地的发展。城市园林景观中道路绿地的设计原则。道路绿地设计要综合考虑道路功能、行人行车要求、空间构成、地形条件、公用设施等问题,必须要遵守以下原则。(1)体现道路绿地的景观特色。道路绿地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体现城市园林景观,所以道路绿地的设计要求符合整个城市的整体规划,也用要符合当地的地域特色,重视对道路两侧用地的规划设计。(2)道路绿地要发挥防护功能和生态功能。道路绿地可以改善道路及其附近的小气候,具有生态防护功能,降温遮荫,防尘减噪,这是其它城市硬件无法取代的。(3)道路绿地与交通相协调。道路绿的设计务必要和道路交通相协调,不能阻挡驾驶员视线,也不能阻挡交通指示牌,不能影响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行。(4)植物的选择要符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植物的选择符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切忌盲目追新,方才有利于绿地效果的保持。提倡以乔木为主,与灌木、地被植物、人工置于相搭配,形成多层次的道路绿地景观。(5)将道路绿地的近期效果和远期效果结合起来考虑。道路绿地从栽植到形成较好的园林景观效果,需要多年时间,且不能频繁更换。所以从道路绿的的规划设计伊始,就应该讲绿的近、远期效果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2.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广场绿地设计

城市广场是由建筑物、街道、绿地等组成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有着“城市起居室”的美誉。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城市广场的开发和建设也日渐兴旺起来。城市广场逐渐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代表城市的文明形象,同时广场也具备多种功能,是市民参加社会活动、各种娱乐活动及政治活动的场所。广场绿地是广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绿地的设计必须和这个广场布局和城市景观保持和谐一致。同时,广场绿地的功能要与广场的其它功能设施统筹安排,才能更好的发挥广场绿地的作用。广场绿地的规划设计最重要的原则是要保持与城市整体的绿化风格协调一致,结合实际情况,统筹规划,选择适合生长和能突出广场特色植物,优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小气候,满足现代城市的需求。城市园林景观中广场绿地设计是生活的功能性和生存的艺术性的结合,是人化的城市与人化的自然的结晶。园林景观中广场绿地的设计虽然只占据整个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一环,但却体现着规划者和设计者对自然,对城市,对人类的整体认识。广场绿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只是绿化分布、配套景观、生态优化、休闲娱乐等功能。但是,从抽象意义上来看,城市景观中广场绿地的设计、分布和规划却显规划者和设计者的思想境界和审美层次。

二、广场绿地的设计依广场的性质而定

(1)纪念性广场,纪念性广场总是在广场的中心位置布置比较突出主题纪念建筑,并以此作为广场的标志物,广场的绿化也要与整个广场的纪念气氛相协调。(2)集会性广场。这一类广场一般出现在城市的中心区域,成为城市的象征。由于广场性质的要求,广场绿地设计一般多为水泥、石材铺设,而不配备大量的植被,仅在节日或大的庆典时,布置大量的草坪和盆景,以此烘托节日或庆典的欢乐气氛。(3)交通性广场。比如站前广场、道路交通广场,它们的作用是连接交通枢纽,人流集散,承担着组织和管理交通的作用。虽然和其它广场一样,交通性广场也具备一定的观赏作用,但是其绿地设计首先要考虑到城市交通网的安全性,满足人流、车流的集散要求。

三、结语

城市绿化前景篇9

关键词:城市广场;园林绿化建设;生态设计;植物造景;人文精神;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城市广场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公共开敞空间、 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一座城市的象征,是反映城市精神、传承历史及文化的重要场所,它是城市的“客厅、起居室”, 在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营造公众游憩空间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城市广场的组成要素 , 以硬质铺装和园林绿化两部分为主,绿化设计营造的景观效果,对塑造有品位的城市广场景观,提升城市形象、 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凝聚力、 向心力以及体现广场设计对人和环境的关怀等方面,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绿化植物以其生长的特性所发挥的生态、 物理和化学效用,使之成为城市广场景观中最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因素。因此,在进行广场园林绿化设计时,必须充分体现它的设计原则和广场主题特色,必需满足时代性和区域性的社会文化环境,才能被人们所接受。但是,目前城市广场的园林绿化设计仍存在着许多问题,笔者通过近年来工作实践中的思考,对关于城市广场园林绿化设计要点提出了些个人的意见。

2、当前我国城市广场绿化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多草坪,少树景

近年来,西方广场设计模式在国内流行,新建的广场喜欢布置大片装饰性草坪、 工整的修剪图案,在重视观赏性的同时造成了单调和机械,不仅缺乏空间立体层次的变化, 也不符合国内游人行为的舒适要求,这种营造大面积草坪、配植低矮地被植物并图案造型的广场绿化模式,虽然可达到较高的绿地率,但绿量往往不足,在暴晒并“禁止践踏草坪”的广场空间上,往往形成广场空旷无人,缺少生机的效果。或者,为了追求“面子工程”,比排场、讲规模,忽视“人性化”的使用尺度等,这些做法,势必失去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特色,以及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环保价值。

2.2 格局类似,景观单一

目前我国城市广场园林空间的建设,大多以喷泉、草地、雕塑几个建设元素为园林构筑体,绿化为辐射配套,景观构成大同小异,毫无特色,植物造景似乎只是为了勉强的填补,完成绿地率要求,没有真正认真地去通过园林绿化建设,营造丰富的植物造景效果,或者适应空间氛围营造要求,去合理栽植绿化植物,创造季相变化、层次错落、富有特色的广场绿化空间,同时,功能分区也没有很好的体现“人性化” 的社会参与性规划设计, 使得城市广场的市民参与率极为低。或者,不实际地创造一些“噱头”,过于强调景观的艺术性、忽视植物生态习性的科学性,如为渲染“热带风光”、“欧陆风格”,在广州地区盲目应用不适合本地的其他区域树种,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广场绿化缺少生机现象的产生。

2.3 缺少地方传统文化的体现

当前的广场建设,存在对文脉的把握不够清晰、对广场主题的概括和表现不够明显、对广场绿化进行的植物配置不能很好的体现文化特色等问题。一个城市宣扬的主题,一般应成为城市中心广场的主题,或者是多个功能分区中的最主要的功能区的主题,广场的绿化设计应充分挖掘地方历史和文化底蕴,并围绕这个文化主题来实施,以丰厚的历史沉积为依托,通过植物习性、色彩,结合空间布局等方面来形成特色,从而体现城市的文脉,使得市民在使人在闲暇徜佯中了解城市的历史文脉,加强人们的参与性,体现地方城市的特色,使人“过目难忘”。

3、城市广场绿化设计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3.1遵循植物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是植物造景的一个基础原则,在进行城市广场绿化设计时,设计师首先要十分熟悉各种植物的自然生态习性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生态关系,并结合广场选址的地形、土质、水分、光照、城市人群活动特点及城市环境污染等实际情况,考虑绿化植物生存、生长发育受到的影响,以及植物本身动态的成长对广场环境空间的影响,尽可能选择多种适于本地生长的乔、灌木作为需要大片区栽植绿化的树种。此外,城市广场多位于城市的交通干线上 ,或与之相邻成为车流 、人流的交通枢纽,在城市广场进行园林绿化种植时,要特别注意选择那些抗污能力强及吸收各种废气强的植物。例如,广州地区的可选择木棉、细叶榕、紫荆、黄槐、紫薇、桂花、大叶伞、黄榕球等乡土树种,一则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较强的抗性,在贫瘠的土地上可以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易养护管理,短时间可以达到美化效果;二则能反映本地特色,植物群落生长稳定,尽可能地避免了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因此,只有通过对各种树种及草本植物的生态特性充分了解 ,才能在顺其自然的基础上 ,科学地配植 ,组成既美观又稳定的人工群落,形成良好的小气候,营造健康的生态小环境。

3.2构建优美广场景观

城市广场的绿化设计主要通过植物的栽植、配置来实现,首先应注重整体的美感,既有统一性又有一定节奏与韵律的变化;其次,要注意做到主次分明,并体现植物景观群落的要求。植物的配置,必须以基本美学原理,即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原理为依据,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能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和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具体来说,植物配置应“师法自然”,根据地形地貌配植不同形态、质感和色彩的植物,体现植物的观赏层次及色彩和季相的要求,形成美观、协调、富有特色的植物景观空间,营造步移景异,时移景异的优美意境。广场绿化植物配置中还应注意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近期与远期有机结合,按照不同地类及路类以立体绿化模式,采取乔木、灌木、藤木、花草结合的方法设计出四季如春的广场景观,达到视觉节奏韵律以及静中有动等观感。绿地群落结构中配置较多的乔灌木及地被植物种类,格调就不会显得单一,并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证持续良好的环境景观。如广州地区在绿化设计中可运用了多种适宜树种,高大乔木有木棉、大叶榕、刺桐、樟树、凤凰木、尖叶杜英、细叶榄仁等,中低层乔灌木有盆架子、紫荆、黄槐、鸡蛋花、玉堂春、美丽针葵、高桩榕、花叶榕、七彩大红花等,地被植物有银边草、台湾草以及草本花卉等,丰富的植物品种通过植物配置设计手法,营造了优美的广场景观效果,并有效提高广场绿地绿量。

城市广场的植物景观设计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植物景观与其他景观要素的配植,要做到与总体环境协调统一,与水体、建筑、道路与铺装场地及景观小品等其他景观要素相得益彰。在以植物为主体的植物景观空间中,要注意根据景观立意与艺术布局的要求,与地形地貌等因素结合,利用植物材料进行空间组织与划分,形成疏密相间、曲折有致、色彩相宜的植物景观空间。

3.3 营造人文景观空间

城市广场不仅是政治活动、纪念活动的场所,更是人们进行交往、观赏、娱乐、休息等活动的重要城市公共空间,在广场绿化环境建设中,应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重视公众的参与性,在绿化植物配置上要从多个层面去实现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的市民对广场空间的需求,提供多样的文化活动场所,赋予广场更多的活力。如利用植物景观组织活动空间,使广场包含从庆典、集会、表演等公众活动空间及朋友会面、情侣交谈等私密活动空间,创造亲切、宜人、舒适的绿色空间环境。

“人文景观”还要注重人文精神,保护城市所在地域的文化特色,历史文脉的传承,通过园林绿化建设营造体现文化内涵的园林景观,既市民让身处其中的人们既能体验到优美、舒适的广场环境,产生归属感,又能让外来游客耳濡目染城市的特色文化氛围。历史文脉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基础和出发点,是它的灵魂和精神所在、风韵和魅力所在,,因此,在城市广场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要从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资源着手,注重其与自然环境条件结合,提炼、营造文化主题,强调历史文脉的“神韵”,合理配置绿化植物,营造代表特色涵义的景观,与具有鲜明城市文化特征的景观小品等融合,共同体现地方文化韵味,使广场具有充实的文化内涵,赋予了广场思想和灵魂。

4、施工技术的影响

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涉及专业范围广,并要求建成“移步换景”的空间效果,较为复杂,一个精湛的施工工艺可以营造非常精致的景观效果,比如,绿化植物的选配、移植技术、栽植朝向、配置的裂纹园林路、喷水小品等,这些元素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终达成的景观效果,粗制滥造的效果经常给人无设计感,甚至“惨不忍睹”的感觉,而精湛的工艺,直接体现设计者的心思,合理的植物配置、材料尺度选择会营造舒适的感受,体现出整体园林景观的档次。可以说,城市广场园林建设达成的效果与施工质量控制及管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城市广场园林绿化建设时,要加强工序、质量等的监督,避免留下隐患。同时,后期的持续性的良好养护管理,方能达到极致美景。

5、结语

城市广场是城市中最具有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最具标志性、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的开放空间。城市广场的绿化建设,要为市民提供适宜公众休闲、有较高景观效果和文化作用的城市绿色开敞空间,具有生态性、景观性、地方文化特色性,应满足生态、景观、文化、科普、防灾减灾等多种功能的综合要求。虽然目前城市广场绿化建设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随着广场绿化生态设计、传承历史文化设计思维的不断丰富与完善,施工管理技术的严格控制,城市广场的绿化建设将会向更适宜市民参与其中、更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育红.胡红. 关于城市广场植物造景的思考,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年第19期

[2] 郝建慧. 关于城市广场植物造景的思考,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第27卷增刊,2004.12

[3] 房忠谋. 当前广场建设中的问题探讨,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5卷第5期,2006.10

[4] 黄家斌. 城市休闲广场中植物造景的研究,民营科技,2010年第10期

[5] 张嵩. 对城市广场园林绿化建设措施的探讨. 民营科技,2009年第6期

[6]陈永馨. 树景在城市广场景观中的意义,艺术教育,2006年第12期

城市绿化前景篇10

关键词:城市景观;城市发展;绿道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景观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城市景观是人们直观感受所在城市的重要标志,同时城市景观也是人们精神活动的寄托,使得景观富有生活感情和文化气息。当前城市发展中,每个城市都投入很多精力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筑设计、城市广场,追求扩大城市规模,吸引周边人群,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城市景观的重要性,造成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环境破坏、绿色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因此人们迫切需要提高自己所居住环境质量,并逐渐对其精神享受、文化气息、健康的居住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

城市景观是城市中每一处广场、公园、建筑,甚至每一个元素都有其吸引人群的特点。在为人们提供基础服务功能同时,也为人们带来精神享受。城市景观设计应该是基于城市规划和景观都市主义的双重设计理念,力求景观融入发展,文化与精神并存。具体来说,城市景观包含城市可识别的公共空间的范围,城市布局及空间形态,也包括城市组成要素的结构组成以及外观形态。城市景观是城市形象的高度体现,能起到一个城市的标志性作用。①

二、城市绿道景观与城市景观探析

1.城市绿道景观概述

绿道是一种限于慢行交通进入的线性绿色开敞空间,包括慢行道路及由其串联的各类兴趣点和配套服务设施。绿道建设通过新建或改造慢行道路、提升绿化景观,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遗迹和城乡居住区等,为人们提供运动休闲的绿色空间,具有生态保护、文化旅游、健康出行、连接城乡等多种功能。

绿道是一种线形的绿色开敞空间,在规划低碳交通、构建低碳环境、实践低碳建筑、带活低碳旅游、引领低碳生活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绿道具有生态功能、休闲游憩功能、经济发展功能、社会文化和美学功能等。城市绿道连接滨河公园、城乡聚居区和自然保护地,为可供市民进入的线性绿色开敞空间通道,以绿化为特征,是能够较好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发展模式。绿道必须具备可达性、可通性。相比传统城市景观,城市绿道更有助于形成人、城市和自然的和谐互动关系。②

绿道的类型多种多样,大致包括城市滨河绿道、景观生态学上廊道绿道、综合绿道系统和以道路为特征的娱乐绿道,还有以线性历史文化遗产为基础的历史文化型绿道。绿道是连接开敞空间、连接各景观要素的绿色景观廊道、同时它具有生态、美学等多种意义。

2.北京城市绿道景观分析

2.1北京绿道体系界定

根据《北京市级绿道建设规划(2013-2017年)》所述,从空间结构和发挥功能来看,北京绿道可分为市级绿道、区县绿道和社区绿道三个层级,共同构成北京绿道体系。市级绿道是全市绿道体系的骨架,串联全市重点绿色生态走廊、人文历史景观和大型功能区、居住区,覆盖全市域;区县绿道串联本区县主要的绿色空间、历史文化景观和主要居住区,与市级绿道和社区绿道上下连通;社区绿道串联社区周边绿色空间,直接服务社区居民。

2.2北京绿道建设条件

《北京市级绿道建设规划(2013-2017年)》提到:绿色和景观资源丰富。北京拥有众多的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景观资源,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等水系自然景观逐步恢复,城市休闲公园、郊野公园、新城滨河森林公园等绿色空间不断增加,为绿道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绿色基础。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北京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50多年的建都史,有世界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众多的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体育场馆、名人故居、古村古镇、特色街区等历史文化资源,为绿道建设增添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健康休闲需求高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健康休闲的需求不断增长,希望拥有更多的绿色空间。近三年,全市公园及风景名胜区接待游客数量以年均10%以上速度增长,2012年达到2.7亿人次,节假日期间有的公园甚至人满为患;户外骑行成为新风尚,在市民自发组织下,目前已形成了奥体北门-四海镇、健翔桥-八达岭、三元桥-怀柔水库等多条常年性骑行线路。

2.3总体布局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绿道建设与绿色生态空间相结合、与景观文化资源相结合、与公共交通衔接相结合、与休闲健康需求相结合,通过合理布局,景观提升,节点连通,服务配套,将北京市级绿道建设成为生态景观之道、健康休闲之道、文化魅力之道、城乡融合之道,成为北京市民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进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一道亮丽名片。(如图1)③

图1北京市级绿道总体布局规划

根据《北京市级绿道建设规划(2013-2017年)》所述:以城市绿地系统结构为基础,以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风光为亮点,充分考虑易于实施、方便到达等因素,经过图层叠加、线路优化、综合平衡等技术分析,规划市级绿道1054公里,一级服务节点42处,覆盖全市16区县,贯通11个新城,在空间上形成“两环、两带、三翼”的总体布局,并构成“环带成心,三翼延展”的空间格局。

两环:郊野休闲环和森林公园环。分别沿一道绿隔和二道绿隔布局,将中心城、边缘组团、近郊新城、四大郊野公园和历史文化风景区联系起来,并与建设集生态服务、景观游憩、运动休闲、农事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环城健康绿带相衔接,以进一步促进绿隔建设成果提质增效。

两带:中心城南部滨水绿道和北部滨水绿道。分别沿中心城护城河、昆玉河、长河、永引渠、坝河、通惠河、后海等主要水系布局,建设南北两带滨水绿道,并与两环连通,共同形成市级绿道体系的中心。

三翼:东翼绿道、西翼绿道、北翼绿道。三翼是以环带绿道为中心向山区和平原地区的延深,分别将北京市域东部、西南部和北部的风景区、历史文化区和新城建设区联系起来。③

2.4石景山历史文化型绿道调研分析

2.4.1区位分析

石景山区是北京西部的一个行政区,是北京市六个城区之一。位于长安街西段,最东端距天安门14公里,面积84.38平方公里,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常住人口63.9万人。交通畅捷,可进入性强。石景山因“燕都第一仙山――石景山”而得名,自古就是京西历史文化重镇。区域内山地面积占23%,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7.09%。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达73.89平方米,居北京市城区首位,是北京市城区中山林资源最丰富、绿化覆盖率最高、人均拥有公共绿地最多的地区。(如图2)

图2 石景山区位图3 景观节点

2.4.2景观节点

石景山区内及周边分布着一些景观节点,包括:1、八份沟2、香山公园3、善佛寺4、白石涧5、天泰山慈善寺6、卧牛台7、双泉寺8、黄土坡森林公园9、处公10、青山公园 11、晨曦公园12、黑山公园13、滨河公园14、滨河世纪广场公园15、葡山公园16、四平山17、希望公园18、石景山19、老山城市休闲公园20、永定河休闲森林公园21、北京园博园22、经仪公园23、法海寺24、首钢松林公园25、滨河景观廊道(如图3)

2.4.3交通条件

横向:阜石路,长安街延长线,莲石路;纵向:四环,五环,六环。

轨道交通:一号线连接石景山与其外部。区内拥有四通八达的道路网,为人们到达石景山绿道提供便捷的交通,使绿道的可达性增强。(如图4)

2.4.4生态环境

北京生态环境质量区域差异较大,总体上北部山区及西部山区明显好于平原区;近年来各区县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好转趋势,其中石景山区变化最为明显,由于首钢的搬迁,石景山生态环境质量由差转为一般。石景山区域内山地面积占23%,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7.09%。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达73.89平方米,居北京市城区首位,是北京市城区中山林资源最丰富、绿化覆盖率最高、人均拥有公共绿地最多的地区。良好的环境基础为绿道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绿色基础。(如图5)

2.4.5绿道规划设计(如图6)

图4 交通条件图5生态环境

图6 可行性设计

在可行性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四条可供石景山区参考的绿道廊道及城市景观,古道西风文化绿道(如图7),历史文化观光绿道(如图8),都市娱乐游览绿道(如图9),滨水休闲健康绿道(如图10)。每个绿道均有其特色,将整个区域的文化节点、景观节点、绿地斑块等串联起来并形成廊道和系统。

图7 古道西风文化绿道图8 历史文化观光绿道

图9 都市娱乐游览绿道 图10 滨水休闲健康绿道

绿道可与各个斑块和景观节点相交、相切、相离,要根据城市发展具体现状来决定,城市景观的功能也能发挥的更好,城市景观对于城市风道也有很好的作用,对于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利用城市景观廊道来改变城市风道吹散污染也是很好的方法。

宽度对廊道生态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太窄的廊道会对敏感物种不利,同时降低廊道过滤污染物等功能。此外,廊道宽度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生边缘效应的地区,进而影响廊道中物种的分布和迁移。边缘针对于不同的生态过程有不同的响应宽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不等。边缘效应虽然不能被消除,但是却可以通过增加廊道的宽度来减小。

对于无法纳入大规模改造规划的区域,实施小面积或非线性的生态廊道规划:例如结合驳岸的湿地恢复;湖心生态岛等。(如图11)

图11 绿道断面

由断面可以看出,绿道景观中内容丰富,功能齐全,保证城市居民的慢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净化城市环境,丰富人们休憩时间,城市景观不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层面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北京市的主体生态结构是由西、北地区山地森林和大型湿地为重要的生态源,以小型林地和湿地为斑块,通过沿水系、林带、文化遗产线路等线性元素建立的生态廊道、文化遗产廊道和游憩廊道,构成北京地区的生态基础设施网络。此格局是北京市生态发展的本底。

在北京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建设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维护全域生态安全大格局,保证生态本底不被破坏。因此,北京市要着力保护城市大型景观节点和斑块、景观廊道及湿地。规划以绿道为主的城市景观系统,与此同时,控制城市空间增长边界,梳理不同等级城市景观,全面实施全域的生态保全战略。

2.5城市景观在城市设计和城市发展应用中的思考

①城市景观设计的可达性

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城市景观不仅仅是为整个城市提供功能单一的人文环境,而是逐步形成功能综合的城市空间环境,城市景观要形成人们都可达的物质空间载体。

②城市景观设计多样性

城市景观的亲和度、文化性、观赏性等是城市景观设计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决定了城市景观形式的设计方向。例如,城市绿道的新类型,历史文化型绿道的实践可以很好的将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景观互相融合,实现城市景观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③城市景观设计的传承性

公众参与是城市景观设计的灵魂,使城市景观真正成为历史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从而创造具有城市历史文化特质的城市景观。

三、结语

城市景观中的整合并不是指规划图中的停留在物理层面的系统叠加,而是依托这个生态廊道对城市格局以及结构产生的影响,这里的影响是一种复杂的、带有时空性的的影响。

面对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我们应该把眼光不仅仅放在经济发展上,应该放宽眼光,优化城市资源、建立保护城市的绿色区域廊道、节点,提高城市的循环能力,使城市景观形成体系,对城市未来的发展环境提供承载力。

参考文献

【1】张兴艳;城市景观在新区城市设计中运用初探[J];城市建筑;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