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研究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9 04:24:36

网络教育研究论文

网络教育研究论文篇1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德育教育

一、网络环境给大学生德育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在网络社会这个崭新的信息世界里,主体的行为往往是在“虚拟实在”的情形下进行的。在网络技术的帮助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隐形怪杰”,其身分、行为方式、行为目标等都能够得到充分隐匿篡改。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使人们的道德意识弱化。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使得大学生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力大大减弱,网上不良行为逐渐增多。在网络社会里,一切都呈开放状态,单一的教育权威受到挑战,极容易被各类反面思想所误导,从而丧失应有的思想政治观点和立场,导致政治观念淡化。

二、网络的发展为高校德育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

1.网络为高校德育教育开辟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互联网是一个大型的交互式多媒体高速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它有效地将分散在各地的通信系统融为一体,使之成为大容量、高速度的数据传输系统。网络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具有及时、大量、交互等优势,在时效性、连续流动报道、广为集纳相关信息、提供多种信息形态上优势明显。网络可以极大地丰富德育教育工作的资料,使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有了丰富的资料来源。

2.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巨大的速度优势,是信息网络最重要的特点。高校学生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场所接受教育,而是可以在任何一个设有终端的地方随时获取所需知识,“聆听”老师的教诲,迅速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它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增强了影响力。网络的发展使我们传统中“深入”、“细致”的德育工作的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使高校的德育教育更具有及时性和广泛性,使德育教育更直接、更深入。

3.网络使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网络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思想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多媒体”技术使大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感知,学习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为大学生提供了色彩艳丽的图片、悦耳的音响、活泼的三维动画及其它多媒体仿真画面,其效果是传统德育教育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三、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有效性的对策和途径

1.加强理论研究,高度重视网络时代高校思想工作,牢固确立思想工作的核心地位。鉴于网络的强大发展趋势,必须加强网络思想教育的理论研究,联系实际,积极探索“网络社会”中思想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探索其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分析其根源,并找出与之相适应的解决办法。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如何结合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建设一支适应网络发展,精通网络技术和网络管理的思想教育工作队伍。加强网上思想教育工作,关键还是在人,必须建立起一支网络思想教育工作队伍。一是校党委工作部门和有关群众团体的干部,负责对校园网的总体监控和管理。二是校内各院负责学生工作和党务工作的干部,负责对本单位的网站的监控和管理。三是学生骨干队伍,由他们组织学生网络自律组织,进行自我教育和管理。学校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这支网络思想教育工作队伍进行网络知识培训,使思想教育工作者们不仅要学会网络知识,了解网络,而且还要运用网络,要善于把思想教育融入网络,把思想教育工作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3.“两课”教育进网络,发挥网络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高校思想工作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即“两课”的思想教育主阵地和网络思想教育的新阵地有机结合起来,相互渗透,相互支持,共同发挥思想教育的作用。首先,要将网络焦点信息引进“两课”教学内容中,对其进行唯物辩证的分析和科学的说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积极健康有益的信息予以肯定,使其成为“两课”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有益的补充;对消极有害的信息垃圾给以理性的批判,作为反面材料充实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改进“两课”教学,而且拓宽了网络思想教育的空间。其次,要充分发挥网络交互性的特点,将信息交换方式引进“两课”,增强“两课”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实效性。

四、借鉴和吸收网络文化的积极因素,抢占网络思想阵地,做好新时期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

1.密切关注网络,弘扬东方文化,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自律教育。网络会引发人类精神文化生活和价值理念的深层次嬗变,这种嬗变最可能引发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转变。高校在加强德育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特别要强化“两课”教育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要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文化素质系列选修课程,要积极举办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和播放文化素质教育电视片和中外著名影片。要引导大学生开展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学生自律教育。高校可邀请相关的网络负责人来校,以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大学生如何迎接网络时代的到来为主题进行讲座。另外,还可以通过活动,强化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和法制观念。

2.建立专门网站,利用网络手段加强德育教育。(1)建立坚持正确导向的网络阵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网络平台上,针对一些事关大局、事关政治方向、事关稳定的敏感性问题,要有正面的声音,给涉世不深的学生以政治上的引导。(2)要创造思想类网站网络传播的鲜明特色,将可读性、服务性与权威性、指导性有机结合起来。高校网络可以充分利用强项专业和优势专业所衍生出来的特色向网络成员展示有关内容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充分体现高校的文明形象和人文精神,增强高校网站的文化含量。我们还要注重双向交流,界面友好。学校和老师可以在网络上设置电子意见信箱,倾听学生对学校日常管理和对教师在教学方法、内容上的一些意见和要求。

3.要培养运用网络从事德育工作的专业队伍。一是尽快对德育工作者进行系统的网络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二是德育工作者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注意从网络上搜集信息,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三是要学会运用网上的正面材料,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和解疑解难。四是要把高校传统的宣传工作阵地,特别是“两课”的教育成果,及时地移植到网络上来,加强正面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参考文献:

[1]何尚文.关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几点思考.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3,(3).

[2]张文峰.互联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政法学刊,2003,(4).

[3]杨治清.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教育探索.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3,(3).

网络教育研究论文篇2

论文关键词:校园网,网络课堂,教学模式

 

一、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网络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建构学习,是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网络技术下的新的学习理论。这种理论是将学生看成是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外界信息环境经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转变成为自身的知识。这种开放性、创新性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支持互动式教学。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时,可将教师机的屏幕(图像、动画、文字)语音(音乐等)实时广播给任意指定的个别、部分或全体学生。也可对学生机实现个别、部分或全体的轮流监看、监听。随时与学生机共用键盘和鼠标,进行对话和可视化辅导,实现交互式教学需要时可指定学生机为教学实例。

(二)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多媒体技术,能够促进教师改进教育方式,使有创造性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更为出色。把教师的教学与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上的难点。

(三)有利于大班教学。传统的大班教学的效果一般可能不如小班。但如何上好大班课,这是很值得我们考虑的因素远程教育论文,学校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材的需求),大班教学成了事实。多媒体网络的教学平台为教师上好大班的课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环境。随着教学班规模的增大,了解学生个人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但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由于可以实现互动的教学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做到的在这里都可做得更好。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教师再也不需要扩大自己的嗓音和加强手势及脸部表情,或者如何书写大字以使坐在后面的学生看得清,因为大屏幕的投影机及网络的广播功能,教师再不需忧虑传统的大班教学的烦脑,可专心一意地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教学设计。

(四)充分整合教学资源。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水平,选择或编制CAI 课件,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收集各种的多媒体素材。在提出某个课件的需求时,即注意课件的科学性,又注意它的教育性和艺术性。最后在计算机专家、教育心理学家,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制作出MCAI课件精品cssci期刊目录。这些MCAI的精品放在网络上,供师生们共享。

(五)提供科学的教学测量手段。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系统提供课堂教学信息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科学的测试和评定,以提供确切的学生学习数据供教师教学决策作为依据。例如,学习过程的测试,包括课堂上实时反馈的学生信息,学生对问题的态度、反应和回答问题的用时等。以及使用网上标准题库测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然而对学生建构性、创造性学习的测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网络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网络教学不同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这就要了解网上教学的教学模式、特点、问题以及应对办法,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与创新。调研发现,在现有的网络发展水平之上远程教育论文,已经实现且初具规模的网络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讲授式教学模式。讲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系统授课。这种教学模式是传统的班级授课教学在网络教学中的新发展。由于它沿袭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方式,因而实际上是传统授课方式的新发展。目前,常见的基于网络的讲授式教学广域网的讲授式教学和基于局域网的讲授式教学,在大学网络教学模式中,主要研究建立在大学校园网基础上的网络教学模式。这种基因据欲望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是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的视频和音频广播、电子举手等功能实现的一种非常类似于传统班级授课制教学的形式。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的优势,教师可以很轻松地进行教学。这种模式可以实现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紧密结合。除传统的教学活动外,用网络还能完成作业的批改、模拟练习、小组讨论、合作解答问题等任务。该种学习模式充分利用了传统教学的优势和网络教学的特点,使二者有机结合,它可以作为向完全网络化教学过渡的一种模式。

(二)个别化教学模式

个别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学生为中心,自学加辅导。个别化教学模式主要是运用编制的基于网络的CAI课件或者利用嵌有VBScript、JavaScript、Java等编程语言的网页进行的个别化教学方式。主要通过设计出支持网络多用户使用的CAI课件,学生通过运行CAI课件完成个别化教学过程,利用软件进行自定步调的学习,同时课件根据学生不同的反馈和要求提供针对性的教学,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常用的CAI课件编辑软件有Macromedia的Authorware、Director、Flash等课件,这些课件基于一种叫做shockwave的技术,该技术不仅可以解决网络速度的限制,而且还可以实现CAI软件的流式传输,减少了网络占有量的问题。例如,Disney网站上众多使用Director和Flash等制作的CAI软件,学生可以运行这些软件或浏览嵌有这些软件的网页,同软件交互,学习有知识。另一类是使用嵌入web页面的编程语言如Vbscript、JavaScript和Java等,通过编写一些具有交互作用的教学页面实现个别化教学,大大增强教学材料的交互性和实时性。

(三)协作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的特点是:互教互学,合作教育。经验告诉我们,教育需要一个必要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而言,同学共处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有益的。同学之间互相不服气的好胜性和互助性可以促进学习,竞争性环境则有益于学习和获取知识。协作学习模式是一种在讲授式学习模式和个别化学习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培养研究能力和合作品质有重要的价值。同个别化教学模式相比较远程教育论文,由于协作学习更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道德品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是目前教育界比较看重的一种网络教学模式。在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过程中,基本的协作模式有三种方式:竞赛、协同与互教互学。在竞赛方式下,教师通过网络组织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展开竞赛。在求胜心理的驱动下,学生通过利用网络学习教师提供的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可以使得学习效率变得更高,更有利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设定特定的评价方法,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引入竞争机制,能够很容易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为完成任务,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全神贯注,使学习效果比较显著。在协同方式下,学生为完成某个共同的学习任务而组成特定的小组,通过利用E-mail或者BBS的方式下不断进行针对学习任务的讨论,相互指点或者对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合作,不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协作学习模式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建立学习小组,以小组协商、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当人们在一个真实的活动中协作工作时,他们将共享各自的观点和认知结构。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观点中发现问题,能够与他人磋商,并产生新观点和想法。学生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cssci期刊目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网络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集中式教学的不足,使教学材料得以灵活、形象、生动地展示,成为支持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式学习方式的有力工具。网络教学应用的好坏,教育观念与教学组织策略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教学组织策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许多弊病。比如学生自制力差、在学习方法上比较迷茫等。这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发现式教学模式。发现式教学模式是根据杜威的“从做中学”的理论,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易获取性,通过利用教师或其他机构提供的有关资料,学生用一段时间收集资料、分析与总结远程教育论文,得出一定的结论。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归纳、总结与概括能力。通过利用发现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能够极大地加深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与探索能力。在校园网较小的范围内,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供基于网络的交互性CAI课件,学生通过使用课件,发现某些原理或抽象思想。这种模式彻底改变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在发现式教学模式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四个基本要素:即问题、资料、提示和反馈。将这四个要素组织与衔接好,便能够在简单的技术背景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有比较敏感的反馈系统,以便及时给予学生帮助。

三、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在网络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变化,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帮助者、促进者、启发者。采用传统模式培养的教师以及沿用旧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都不再适应网络教学,而一切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都离不开教师。离开了教师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都不会真正发挥作用。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新技术发挥应有作用的前提条件。但是面对以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广大的教师还缺乏准备。任课教师缺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技能,对计算机技术对教育深刻影响的认识和技术应用还很薄弱。实施网络教学,教师应该掌握多媒体、网络教学应该具有的基本知识和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设计知识和技能、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多媒体课件应用及软件制作技能、网络教学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金升灿,韩英:《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10年1月10日第1期

网络教育研究论文篇3

一、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的现状

网络教育的开办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略具规模的网络院校中,仅硬件成本就需要花费上千万元,并且还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但是由于人员素质以及组织方式不尽合理使得资源开发的质量并不高。对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教育资金的投入严重不足,使得教育资源投入受到着极大的影响。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各方面投入充足,教育资源建设效果优良。这种现象导致经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无法实现资源上的共享。同时,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主要是高校自己进行。建设比较分散,区域内的院校之间组织协调不到位,合作交流不畅通,资源建设的时间、成本消耗比较高[1],存在着资源重复建设的现象。

同时,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使得高校网络教育资源无法实现共享。由于高校教学资源的建设标准不到位,操作的可行性不强,使得教育资源管理不规范,资源库之间无法实现相互兼容[2],使得教育资源的共享性比较差,教育网络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当前高校网络教育主要是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将学校与电信部门联合,依靠一家网络企业,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以及设备,将信息通过远程教育网络等进行传输,这种模式比较单一,不能实现教育资源的开放性和规模化发展。

二、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构建的策略

1、树立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的理念

要促进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需要有完善的法律保障,但是目前我国的政策文件中只有全国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会议,[3]现有的法律法规建设比较匮乏,目前而言没有见到各级地方政府及更高一级的立法部门实际的立法立项,没有法律武器的保护就没有政策红线的预警,政策的落实从而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不利于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教育共享机制缺乏科学的支持与保障。要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是十分重要的途径与方法,因此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完善相关的法律保障,保证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顺利建设,促进其共享功能的发挥与建设,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2、完善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制度

当前,各高校对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依旧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各个高校内部网络建设的非常不错,网络平台搭建的很好,极大的便利了广大师生充分的共享各自高校内部的公共资源。但合作联盟建立后如果还沿用老一套的管理模式来运行巨大的教育网络空间估计这一系统无法得以顺利的运行,长此以往,各高校的共享资源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其实各高校的合作与联盟是为了保证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作用的发挥,因此根据当前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能够实现统一管理的制度。强化制度调节,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网络教育资源能够实现共享。多种管理部门能够保障网络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化推进,为资源共享打下坚实的基础。科学合理的联盟制度能够使各高校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积极性得到提升,促进高校网络教育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3、健全资源建设管理机构

要建立教育主管部门引导各高校以及院校内的各级管理部门、教育部门与学校管理部门共同建设网络教育资源,明确相关的教育资源共享政策,完善网络教育资源专家组织,按照合作、共享、协作的原则实现高校之间以及校内资源的共享、合作,实现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高校内部建设的资源,需要由学校的职能部门带头,加强各院系之间的教育资源合作共享,强化全局的意识和理念,按照不同院系的优势特长,加强各院系之间的协调与发展,实现网络教育资源的自主研究与开发,将资源开发的任务下发到各院校,给予一定的技术支持,实现教育资源的多渠道建设,实现网络教育资源的高水平建设,避免出现资源建设独立、分散等问题。

4、强化高校教育资源的整合

要实现高校教育资源的共享,就需要有完善的共享机制作保障,促进共享水平的提升,因此应加强各高校间的教育资源整合,根据学校擅长的内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完善信息资源,形成有特色的知识结构,应用科技手段实施网络大数据的实时监控,对访问本院校平台科技检索词汇进行统计;对访问量高的资源项目进行深度挖掘,扩大影响面。努力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的能力,吸收优秀人才,促进管理人员水平的提高,为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深化资源共享的保护制度,保护知识产权,对于信息资源共享中可能出现的产权问题提前做好预案,保证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能够长久的维持。

网络教育研究论文篇4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Institut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评价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

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部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部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EducationOnthe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学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网络教育研究论文篇5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institut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

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

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部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部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educationonthe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网络教育研究论文篇6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xx年5月-20xx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xx年9月-20xx年1月,开发软件

20xx年2月-20xx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xx年9月-20xx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部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部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网络教育研究论文篇7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网络教育研究论文篇8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Institut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网络教育研究论文篇9

挑战一: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网上与网下的结合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促进了一种网络化社会的形成。在这种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即在网络环境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理念到内容、手段、机制与组织方式如何发展、如何创新。二是基于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即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新工具,如何根据其特点占领好这一新阵地,利用好这一新工具。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看,两种理解处于不同层次,但从具体实践看,两种理解涉及的问题又相互交织在一起,因此在很多情况下理不清这两种理解的层次性。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充分认识互联网发展对高校育人环境的深刻影响,而基于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主动、自觉地深入到网络环境中发挥作用,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计算机网络和思想政治教育联姻的产物,其本质就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时代如何创新以及如何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的问题。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网络,要充分借助网络的创新功能和先进技术,继承和发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另一方面,网络必须进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努力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这样,把互联网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结合起来,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互动起来,创建一种网上与网下交互、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传统阵地时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在占领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制高点的同时,绝不放弃网下阵地。因为从网上更能及时、真实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而网上反映出的涉及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中的种种实际问题和困难,还要靠思想教育工作者认认真真地去解决,才能真正达到说服教育的目的。因此,如何坚持以科学的态度认识网络,研究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做好网上与网下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挑战二: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带来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毋庸讳言,网络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非常突出。为了抵抗这种负面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在被动局面下采取的主要是“防、堵、管”的工作对策。在网络发展的初期,人们普遍关注和应对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理所应当,但目前面临的更有挑战性的问题是,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有利条件,使网络能真正“为我所用”。因为,网络不仅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带来不少负面影响,也使大学生更多地存在利他行为,比如,无偿提供信息咨询,免费提供共享资源,进行技术或方法指导,宣传与发动社会救助等,这些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德育价值,但目前基本上尚未挖掘和利用。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到网络这把“双刃剑”的另一面。网络为大学生的学习和成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因为网络作为信息传播媒介,担负着教育的功能。第一层次是“看得见”的教育功能,大学生可以直接从网络上获取自己需要的文化知识和社会信息,这种网络获取与传统的获取渠道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快捷性、便利性和廉价性。第二层次是“看不见”的教育功能,网络这种高科技产物本身所传达出来的现念和价值取向时时刻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网络不仅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困难,同时也带来了新机遇。它既能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现代化的手段,也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高校不但要关注和避免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更要注重抓住网络带来的机遇,充分挖掘和利用网络的有利条件,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是需要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挑战三: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网站的影响力

近几年来,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高校校园网和网络阵地建设全面展开。在许多高校的校园网上,一批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网站”纷纷建立起来,构成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网络阵地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据教育部统计,目前全国有500多所高校先后建起了校园网,300多所大学建立了红色网站。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网站虽然建设速度很快,数量也不少,但这些网站普遍缺乏吸引力。有些高校网站内容乏味、消息陈旧、界面单一;有的网站除了学校简介外,难以找到其他的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东西;有的网站全盘照搬学校各部门的职责规定和文件,缺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调查中发现,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较少自觉、主动地浏览“红色网站”。由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不符合大学生心理需求等原因,大多数“红色网站”的点击率低,濒临“空站”、“死站”的困境,影响力有限。

建设宣传网站是信息网络环境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措施。但是,建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形同虚设,引不起学生的关注,学生不去访问,是目前面临的尴尬困境。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网站要扩大影响力,就必须有吸引力;有吸引力的标志是使大学生主动点击。要使大学生主动点击,就必须有丰富内容来吸引学生。而吸引大学生关注的关键因素在于增强网络的服务功能,将教育与服务融为一体,使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阵地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重要精神家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不仅需要建设,更需要及时维护和改进,在使用中扩大影响力。因此,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网站的吸引力、扩大影响力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挑战四:如何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有效指导工作实践

基于对高校网络化发展以及大学生网络行为和思想观念变化的思考,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断深入,从工作研究发展到理论研究,从局部研究发展到系统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果,论著不断出现,论文数量增加很快。从中国期刊网的查询结果来看,至2006年已经上网的论文有近千篇,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但从论文的内容来看,低水平重复性的研究比较多,许多论文还停留在“网络负面影响―提出工作对策”的老套路上,进行实证研究或深入理论分析的论文并不多见,对近年来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典型案例研究更少。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命题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学、传播学、心理学、伦理学、网络技术等学科,而已有的研究大多局限在本学科之内,多学科联合攻关的研究成果比较缺乏。这些看似“繁荣”的研究成果,大多缺乏创新性,对教育实效性的问题关注不够,缺乏对于一些核心问题的深入研究。比如,基于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模式有哪些?决定思想教育有效性的基本要素是什么等,导致提出的对策和措施虽然不少,但是普遍缺乏针对性,操作性较差,对实践的指导性不强。

理论研究应该为实践服务。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坐而论道”,更为重要的是“起而行之”,所谓“与其临渊羡鱼”倒不如“退而结网”。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从发现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入手,通过科学的研究和论证提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策,是当务之急。

挑战五:如何建设一支适应工作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互联网是高科技的产物,网络技术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实现基础和运行机制。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因此说网络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否掌握网络技术从而为工作服务。这是因为,无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的摸索、制定和贯彻,网络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规律的研究,还是信息系统的建立、维护和改善,都离不开一支既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又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进行网络操作的队伍,这是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保证。

目前,多数高校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职人员人数较少,大多是以辅导员和政工干部为主体的兼职队伍。这种状况表明,信息网络技术水平高的人员不但数量少,而且大多缺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虽然大多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但是网络意识和网络实践经验往往落后于学生,网络技术和信息素质亟待提高。因此,一方面应当充实网络技术工作人员到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逐步提高政治理论素质,把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使其成为网上工作的骨干。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培养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网络技术和信息素质,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培训和考核,促进他们积极学习网络,主动进入网络,有效运用网络,走出经验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因此,如何在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上下功夫,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需要经过长期而不懈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

网络教育研究论文篇10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