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基本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05 17:32: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效课堂的基本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效课堂的基本概念

篇1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效率;影响因素

进入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综合。教育应该面向社会,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最基本需求。在这种背景下,新课程标准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数学为例,当今世界对数学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具有必要的数学基础和数学应用意识,能够运用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解决社会问题。经过小学和初中的数学奠基阶段,高中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阶段,此时学生的数学学习主要集中在课堂,要培养合格的数学人才,必须重视高中数学课堂,围绕高中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切实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

一、高中数学课堂的影响因素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有多种多样,这些因素或者单独影响课堂效率,或者综合发挥作用,但总的来说,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教师和学生。

1.教师因素

在以往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的主体转换为学生,教师往往发挥着引导者的作用,但是该角色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素质等因素直接影响着高中数学课堂效率。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很多优秀的教师更加重视课前的准备。俗语有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亦是如此,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高中数学教师对课堂的引导和掌握程度,关系到课堂效率。教师的课前准备包括对教材的准备和学生以及课堂环境的准备,既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内容的价值和体系,同时还要搜集相关的课外材料,以增强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好奇心。此外,教师还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分析,综合分析该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全班学生在数学方面的优劣进行综合性的准备,从而做到对症下药,心中有数。此外,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有效与否也是考查课堂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尽管当前课程改革愈演愈烈,但是在实践中却存在诸多“新壶装旧酒”的现象,师生互动少、学生兴趣缺乏等,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此外,教学反思也是影响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没有哪一堂课是完美无瑕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每堂课后深入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观、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从而为今后的教学准备奠定良好的基础。

2.学生因素

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因此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课前准备如何、兴趣是否得到提升等都是影响高中数学课堂的重要因素。

高中课堂只有短短的45~50分钟,课堂时间十分有限,但是众所周知,高中数学任务较为繁重,课堂教学容量较大,这就决定了在高中课堂教师只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掌握重点、难点。因此,学生课前准备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效率的高低。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也会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但是由于学生不知如何预习,效率极为低下,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预习指导。如,在讲授“三角函数”一节前,教师要让学生回顾他们已经掌握的三角函数的内容,并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本节三角函数与学生已经掌握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函数等,这样学生明确预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与已掌握知识以及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中,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是否充裕、学生兴趣如何、学生能否有效进行独立思考、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等都会影响到课堂的效率,因此,教师既要注重知识的讲授,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留给学生独立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要重视课外知识的扩展,将数学中的一些有趣故事讲给学生听,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重视课堂的有效提问等。在课后,教师除了让学生注重做题外,还应该留给学生充裕的总结实践,指导学生进行章节、学期总结,建立数学知识体系,同时也要引导学生重视对自己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能力的总结。

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策略及实践

高中数学涉及各个方面,如概念、命题、复习等,对于不同的内容,要采用不同的策略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其中高一和高二主要涉及概念课和命题课,而高三主要涉及复习课。接下来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逐一分析不同课程下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

1.提高高中数学概念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在课堂准备阶段,教师要考虑诸多因素,如,概念引入的方式和方法、学生是否有一定的基础、是否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引入、如何使学生明确概念的本质属性、采用何种方式和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概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如,在讲述三角函数这一章节时,教师首先应该考虑学生在初中时曾经接触到的相关概念,初中时学生曾接触过锐角三角形函数的定义,其与高中任意三角函数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学生已有知识对其准确把握这一概念有何帮助,通过三角函数这一概念能够引出余弦、正弦、余切、正切的概念及属性。

其次,在概念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大量的实例出发,分析本质属性,从而总结概念,也可以运用新旧信息的比较,从而得出正确概念。如,在学面角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一些实例,然后直接向学生揭示二面角的本质属性,给出它的定义,并让学生从实例中归纳所观察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将两者作比较,让学生真正理解其定义,然后将概念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其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戴尔曾经指出,抽象应该建立在具体的基础上。高中生处于抽象思维阶段,而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直观形象地表现某些概念,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此,教师要切实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自觉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在讲述《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一内容时,可以联系“嫦娥一号卫星变轨”的视频,给学生一种直观的体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最后,要重视对概念的巩固。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列举适当的“反例”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对隐藏在概念背后的数学思想的挖掘,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领悟和理解。

2.提高高中命题课的课堂效率

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对数学命题的发现与探究,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对命题的接受学习。对于容易发现的命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现和探索,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但是对于某些不易被发现的命题,教师可以直接以定论的形式教给学生,促进学生对该命题的内化。

其次,很多命题都是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积极思考。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要增加趣味性和现实性,深入浅出。如,在讲授等比数列时,教师可以设置如下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阿基里斯(希腊神话中的善跑英雄)和乌龟赛跑,乌龟在前方1里处,阿基里斯的速度是乌龟的10倍,当它追到1里处时,乌龟前进了1/10里,当他追到1/10里,乌龟前进了1/100里;当他追到1/100里时,乌龟又前进了1/1000里……从而让学生思考各段时间里阿基里斯和乌龟各自所行的路程以及最后阿基里斯能否追上乌龟,从而引导学生加深对等比数列命题的思考。

此外,教师要重视对命题的引申、拓展、逆用以及变形练习。为了加深对命题及公式的掌握程度,教师除了重视命题的模仿性训练外,还应该熟练运用变式训练加深学生的掌握。

3.提高数学复习课的课堂效率

复习课是对已有知识的巩固与再学习,同时也是高三数学的主要内容。当前数学复习课堂效率较为低下、复习方式呆板、学生兴趣不高等都是比较典型的表现。

为了提高高中上数学复习课程的课堂效率,教师要注重复习过程中的“新”与“精”。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复习中的主动性,通过引导学生重新回归课本,根据学案的要求和内容进行知识点的系统学习和巩固,掌握重点和难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选取例题的代表性、典型性和综合性,同时要注重对规律的总结,引导学生对常用的数学思想和解题策略的概括和运用,同时要注重变式练习,针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适当地进行变式练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

总之,数学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存在诸多变量,教师要不断发掘影响数学课堂效率的因素,在课堂教学策略上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从而切实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生物教学;课堂小结;有效性课堂小结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和其他学科一样,在追求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时,不仅要重视导入、探究、提问、讲授、点评等细节的有效性,还应特别关注课堂小结的有效性。课堂小结的有效性重在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通过对知识结构的建构,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为什么要建构课堂小结

初中生物学课本中各章、节的知识要点既零散而又系统,课堂教学中呈现给学生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的、琐碎的。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将零散的、琐碎的知识要点逐个突破,并力图理清这些知识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希望学生能主动建构起各章、节的知识体系。然而,七、八年级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归纳和总结能力是有限的,大部分学生并不具备独立建构知识框架的能力和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小结时不断地引导、示范和培养他们,使学生逐步掌握梳理课堂知识的方法,培养建构知识框架的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小结什么内容

课堂小结是一堂课的收尾工作,课堂小结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知识目标方面,《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总目标指出:让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基本事实、重要概念、原理和规律等知识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建构课堂小结的主要内容。

三、如何建构课堂小结

1.提炼法

教材中某些重要的知识常常会用比较详细的文字进行描述,如果让学生把如此冗长的段落和句子全盘记忆,既费时又费力。针对这部分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小结时可以引导学生将描述的内容浓缩,将这部分知识高度概括和精心提炼,找出能代表句子或段落意义的核心字、词,用单个的字、词表达丰富的知识内涵,提炼出的核心字、词既能简明扼要地归纳出知识要点,又能帮助学生清晰明了地理解、记忆。

2.表格法

在初中生物学教材中生物学概念、生物形态结构方面的内容非常丰富,可以通过绘制表格的形式将分散的知识点进行归类,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一目了然地呈现给学生,既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建构知识体系。

3.概念图法

教材中部分章节涵盖着较多的重要的概念,在学习这些重要概念时教材中配有文字描述、示意图、探究实验或演示实验,这些知识内容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以概念为主的、庞大的信息网络。概念繁多,关系复杂,不易梳理,较难理清概念之间彼此的关系,学生在掌握相关的概念时常会出现较大的困难,这就有必要在课堂小结时建构概念图。画概念图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长时记忆。

总之,在建构课堂小结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小结,让学生参与课堂小结,注重课堂小结的生成过程,提高课堂小结的有效性。

篇3

关键词:新课程 凸显重要概念 教学设计 靓点

从艺术家的角度,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在合演一幕戏剧。这“戏剧”中潜含着三条线:教学线、知识线和情感线。教学设计具有自己的独创性。教师决定学生,教师影响学生,教师发展学生。

我们曾提出不同类型课堂:对话课堂、质疑课堂、展示课堂、思辨课堂、育人课堂、快乐课堂、自主课堂、高效课堂、特色课堂、双主课堂、卓越课堂……衡量老师最基本的标准就是能不能站好课堂,站稳课堂。课堂教学除了是每一位教师的家常便饭,还需要在许多关键的时候展示: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评职晋级、高中观摩学习……课堂教学是每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

现代的课堂教学,迫切需要一种有机的整合:既能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又能实实在在地指导学科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每一位热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生命的教师,都会同那些充满青春生命活力的青少年学生一起。把课堂构建成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不仅体现出原有的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社会价值,而且也充分显现出它的主体价值和内在的生命价值。

课堂教学中总存在一些误区:教学内容随风而去、教学环节游离不清、教学板书杂乱无章、教学面面俱到,不能凸显核心概念。教师按照自己的解读、自己的理解教,把教材的要求、课本中探究的问题、与相应的练习弃之一边,结果是教师教得多、教得深,而学生却出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结局。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学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只是概念、理论、实验等的掌握和熟练过程。

三、课堂教学设计的特点

教学设计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第一,规划性。如目标编制,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筹划等等。有了整体规划,教学工作就会有条不紊的运行。第二,超前性。教师通过思考、预测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会做出的反应。借助于想象在头脑中拟定操作蓝图,为提前完成教学所做的准备工作。第三,创造性。教师总是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去设计独有个性的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常教常新。

四、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第一,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所谓学生观指的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认识学生和对待学生。现代学生观认为,在教师的心目中,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独特性的个体,是具有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具有人权的人,同时,学生也是有潜力的稚嫩的、不成熟的人。

第二,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育是培养人不是锻造工具;学生不是容器,是有思想有独立人格的人;教师不仅是教育者更是楷模;学校不是学生的囚笼是学生快乐学习生活的天堂;教育不仅仅传授知识,更要传授技能、方法,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生价值观。

第三,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学是多向活动;教学是信息交换活动;教学是情感交流活动;教学是学生的认识活动;教学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师从“匠人”到“专家”;从“拉纤者”到“引路人”;从“孤军”到“团队”;从“蜡烛”到“打火机”。

第四,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目前,很多老师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克服职业倦怠的关键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五、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和内容

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课堂教学设计重在质量观,通过设计应当收获教学的“广度”――教学的拓展性,也要收获教学的“深度”――教学的深刻性,更要收获教学的“厚度”――教学的思想性。

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因此,要求教师境界要高;观念要新;思想要活;视野要广;行为要实。要以新课程的意识促成教学活动“过程优化”

六、教学设计的靓点

(一)凸显主体,关注学生生活世界,教学过程紧紧围绕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教学设计。

(二)立足于“导” ,教师时而“站住”,时而挺身而出,时而旁敲设计,时而隐退幕后,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策略和方法,渗透教师的教学理念和风格的教学设计。

(三)把握课标,凸显重要概念教学,创造性使用教材,启迪智慧,彰显学科之美的教学设计。

(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影响人的终生的教学设计。

七、在教学设计中凸显重要概念教学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生物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如何凸显生物重要概念教学对提高生物课堂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想谈谈关于如何凸显重要概念的一些想法。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构建概念,形成认识。把从单元知识教学划分为核心概念和一般概念。

第二,在概念教学时要注意提供给学生可供分析的图片、模型或情景材料,图文可结合,而不要只是让学生空洞地想象。

第三,梳理知识梳理要到位,对关键性的概念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比较, 重视比较与联系,找出学生容易弄混和弄错的地方。

第四,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概念教学。应用科学史进行概念教学。例如细胞学说建立过程、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酶的作用和本质、遗传定律等都应该应用科学史进行概念教学。通过探究实验进行概念学习教学。

篇4

关键词:高中物理 物理教学 教学方法 对策

一堂生动且有效益的高中物理课,就是要在课堂上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物理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针对性地指导教学。通常来说,评价一名高中物理教师的优秀与否,主要不是看此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是不是教完书本中的内容,或者是教得认不认真,而是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应学的知识或是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之后收获很小,即使教师在教学中已经用了很大心思去"教",那么,这名教师也不能算一名优秀的高中物理教师。

以下是笔者以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愿与读者共同探讨分析:

一、概念特有属性及意义所在

所谓概念就是对客观事物特有属性,无论任何事物,只要认识了它的特有属性,就会很自然的在头脑中产生其概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正确地理解概念,就必须引导学生找出概念的特有属性,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的内涵以及外延,从而正确地掌握概念,万万不能让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进行死记硬背的方法,因此,认识概念的特有属性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要想使学生认识物理概念,教师不能仅仅按照教科书的单一方式叙述,这样只会让学生对概念的特有属性产生片面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上,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阐述讲解,如此一来,一定会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会在学习物理中正确的运用概念的特有属性。

二、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结构

无论在哪科教学过程中,零乱的、无结构的教学方式,都是难以令学生接收的,更不会有好的教学效益。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也不例外,物理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所构成的理论框架。知识的整体由部分构成,但整体比部分之和的意义更大。要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内涵、外延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经常帮助学生建立起单元、章节以及全书的整体框架,使物理知识系统化,形成合理的物理学科的认知结构,积累组块思维的材料,就更好理解物理规律,并借此获得直觉的判断和联想,进而提高学生思维敏捷性,提高教学有效性。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结构主要可以分为:首先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结构;其次要全面地训练物理思维方法和物理研究方法;最后,要培养学生运用组块思维的习惯。

三、高中物理的教学对策

在了解了高中物理的特有属性及其重要意义,以及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结构之后,如何进行高效的课堂教育则成为了下一个话题,以下是就高中物理教学对策做出的几方面论述:

(一)适当的进行提问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引导学生去学习所要学到的知识外,提问也可是说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因为它是最好的反馈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发现不足,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切忌僵化采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即使是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提问,也要注意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要能使学生看到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的,这对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重视高中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实验是人为地创造一个环境,人为地控制物质变化的过程,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下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进行的操作.因此可以说,实验的精髓不在于观察,不在于动手做,而是在于”控制”。 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在人们的社会生活、生产及现代科学技术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周围,物理现象随处可见,在各行各业生产实践中包含的物理知识、物理原则也极为丰富。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物理学更是一马当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室需要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课堂演示实验能直观再显抽象的物理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三)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交流的主导一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出最好的学习氛围,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以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好物理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课堂上教与学之间的交流活动。教师与学生是组成教学的两最基本的因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少不了学生主动性的参与和配合;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法的获得、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点拨。所以,努力使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活动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根本。

四、总结

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要想把高中物理教学做得更加出色、取得更好的效益,这就要求我们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要不断的研究此学科的基本教学结构、有效教学方法等,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总结出教学经验,这样以来,高中物理教学才会高中学科中日益进步,为学生们在高考成绩中加上更多的分数。以上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不足之处敬请担待。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课题研究法 探讨 地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67-0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回归教学本真的呼声日渐高涨。人塑人,即有知识的人去塑造需要知识的人,是教学的本真。学校教学本真的阵地在课堂,回归课堂,探讨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趣性”、“有序性”[1]是实现教学本真的重要途径。

从教与学的角度来划分,地理课堂教学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学而服务于学的地理课堂教学;另一类是基于教而服务于教的地理课堂教学。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先学后教”的理念,投入时间多,着力于学生潜力的挖掘和未来持续发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面对的主要是生成性问题,无预案,容易暴露教师的专业素质状况和驾驭课堂能力的高低;后者是以教师为中心,充分体现“先教后学”的理念,能够节约时间,着力于学生现实的需要,储存和提取知识的效率高。教师面对的主要是预设性问题,有预案,不易暴露教师的专业素质状况和驾驭课堂能力的高低。因此,眼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就分成了两派:走“先学后教”之路,以“导学案”、“问题卡”、“学习报告”等为工具,以学生学习小组为基本单元,轰轰烈烈地实施自主式或展示式的地理课堂教学;走“先教后学”之路,以教材、教辅、试题等为工具,热火朝天地开展知识的储存式或提取式的地理课堂教学。面对现实,孰重孰轻,很难评判,这自然就成为了课程改革的一道难题。要解决这道难题,就必须回归教学本真。就需要一种方式方法,来探讨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趣性”、“有序性”。

笔者认为:课题研究法是探讨地理课堂教学的独特方法。其理由有三:一是用教育科研的程式来探讨地理课堂教学,将教育科研活动与教学研究活动有机结合,能促进教研活动的升格出效;二是师生不分主导、主体,共同运用教育科研原理,聚焦问题,对比筛选出关键问题,形成课题,设计出解决课题的方案(或思路),开展地理课题研究式的教学活动。当然教育科研原理需要教师灌输,耗时要少,选择“先教后学”是最佳的方式。选择“先学后教”也是无可厚非的。由此看来,课题研究法能将“先学后教”和“先教后学”有机结合,具体问题,具体选择,无疑是解决地理课堂教学范式的有效方法;三是课题研究式地理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把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结合,设计出课题,引导学生进行类似科学研究的教学,是一种使学生习得知识、培养能力、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活动。”[2]教师学会了研究,教得深入。学生学会了学习,学得深刻。

掌握课题研究法的基本操作范式是实现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有趣性”、“有序性”的关键。

第一,依据地理课标,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在教学活动中寻找问题,追问问题,聚焦问题,确立课题。例如,大多数文科生对地球运动部分知识学习十分吃力,考点多,难点多,需要的其它学科知识点多。如果按照“先教后学或者先学后教”等方式教学,事实证明,不但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反而令学生望而生畏,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如果我们师生共同寻找这部分内容的主要问题,如四季五带是怎么形成的?然后引导学生去追问,四季五带有何特征?是怎么划分的?为什么?最后聚集问题,都与黄赤交角有关。于是确定出课题:研究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第二,依据课题,确定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的目标是:黄赤交角的大小,黄赤交角会产生哪些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概念及来源,太阳直射点概念及太阳回归运动规律,晨昏线概念及与太阳直射光线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概念及时空分布规律。

第三,依据研究内容,选择研究方法,确立研究思路,实施课堂教学。研究本课题的内容,概念多,知识点抽象,立体空间强,需要学科知识点多,因此,本课题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课堂教学适宜选择“先教后学”范式。

第四,依据课堂教学效果,对该课题进行深度反思总结。由于学生对这一课题的相关概念、原理、规律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再对课题进行一次深刻的反思,锤炼,将别人的知识进行一次自己的思想革命,批判性的质疑、吸收,升华形成自己对该课题的感悟和观点。由此,课堂教学适宜选择“先学后教”范式。

总之,课题研究法就是以教学活动的内容(课程)和形式(教学方法)为研究对象,按照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式,开展课堂教学范式的选择或课题式教学活动,探讨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趣性”、“有序性”,具有深化教与学的认识价值,改善教与学的实践价值之功效。

参考文献:

篇6

一、生命课堂的特征

关于“生命澡堂”的特征,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但不同学者对生命课堂特征理解的不同不是分歧,而是描述生命课堂特征所用的角度不同。有的学者是从宏观上把握生命课堂的特征,而是有的学者则是从课堂教学中涉及的众多因素对其特征加以详细分析。

“生命课堂”的特征就是这种课堂所独具有的特点。由于在课堂涉及到方面较多,所以使对“生命课堂”特征的概括很难面面俱到。所以笔者认为,对生命课堂特征的分析和概括应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进行宏观把握。

二、生命课堂的建构

理解和掌握“生命课堂”的特征,是为了更好地构建“生命课堂”,生命课堂构建的理念和途径,将直接影响在这种新的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效果。

夏晋祥老师认为“生命课堂”的构建,最根本的是依靠教师,教师是生命课堂的主要实施者,是建构生命课堂的决定因素。刘英老师把教学环境的营造看作是生命课堂的建构途径之一。她认为教学环境的营造就是生命课堂的水土阳光。邱新颖等在文章中还谈到生命课堂的实践样态,实际上是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论述了构建生命课堂的途径。还有的学者认为构建生命化课堂教学应从:确立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取向;构建促进生命完善的课堂实践操作体系、提升学生的精神生命、建立生命相融的教学交往关系等方面考虑。

生命课堂的建构涉及到很多方面,每个学者都有自己的研究视域,但是,笔者认为对于生命课堂的建构可以从两方面进行阐述,即建构的理念和建构的途径。建构的理念主要是对“生命课堂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的―个描述;而建构的途径则更应该注重建立生命课堂应采取的一些方法和手段。有的研究者将两者不加区分进行了统一的概括,而我认为对这两者进行区分后一一阐述会使对“生命课堂”的理解和实施策略更加清晰。

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概念图;运用

高中生物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相对较强的基础性学科,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采取灌输式方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而概念图作为教与学的有效策略,其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结构体系进行熟练掌握,强化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概念图概述

概念图主要分为概念构图和概念地图,其中概念构图重视制作过程,而概念地图则重视制作结果。概念图的运用主要是利用图形方式,将人们头脑中的思想理论和概念加以表达,保证逻辑思维的可视化和形象化,便于表达和交流的有效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概念图教学方式时,能够在命题知识元素的重构、组成与再现中运用可视化和形象化的表示方法,从而使教师快速有效组织课堂内容,促进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概念图的有效运用

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运用概念图时,其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首先是课前准备中的运用。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概念图时,可以将其使用方法、特征和意义进行详细介绍,并认真演示其具体的操作过程,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练习概念图软件的操作。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强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效率,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以《组成细胞的分子》为例,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之前,让学生收集相细胞化合物的类型,并借助图示法展示化合物的结构和组成,当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具有一定的了解后,进行正式的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降低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是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教师将概念图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和帮助学生明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对概念图的位置加以确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寻找知识之间的连接,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化的知识框架。同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开展讨论,并利用所学知识绘制不同的命题概念图,比较各种类型的绘制图,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探究其存在差异的原因。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如教师在对《染色体变异》这一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以搜集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与图片,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对课堂学习内容加以明确。然后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事先准备的染色体变异概念图,并联系相关的生物知识,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是总结反思中的运用。概念图作为生物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师可将其运用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学生能够利用概念图,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有效衔接,强化自身的发散思维,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如在对《免疫调节》这一知识点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细胞免疫的概念图,并将自己绘制的图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其中存在的差异性,并总结其原因,强化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增强学习效果。

三、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概念图的运用效果

概念图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效果,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习方面。将概念图运用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概念图的设计与联系,深刻感受学习内容的重点,对概念之间的关系加以准确理解,有效连接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和生物意识,强化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造力。一般而言,概念图作为认知工具,其能够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强化思维品质,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对“影响酶活动性的条件”这一课题进行设计探究时,学生可以利用概念图的导入进行思考,并有序进行实验,从而得到结论,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是教学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概念图,能够将教师头脑中的理论经验和教学内容进行形象化展示,促使教学合理有序编排与组织教学内容。由于生物课堂中具有复杂的生物结构,生物名称难以记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而有效运用概念图,能够清晰呈现生物结构,便于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点。此外,教师可借助概念图分析知识点,使学生对学习任务和内容要求加以明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链,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提高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力和领悟力,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

三是复习方面。学生在复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利用概念图构建相关知识点,能够整体把握生物学知识。如在单元复习过程中,利用知识网络图形式呈现大体内容,并借助概念图设计核心概念,达到知识的清晰化和系统化,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增强复习效果。

四、结束语

高中生物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概念图时,应将其有效应用在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以及总结归纳等环节。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概念图的教学作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思维能力,促进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实现高中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如春、窦玉敏.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4,10:156-157.

[2]赵丽霞.浅谈运用概念图进行高中生物教学[J].生物技术世界,2014,10:200.

篇8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构建区域产业体系和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是实现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战略纲领。“以人为本”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基础,创新驱动的根本在人,质量保障的根基在人,绿色发展的内涵在人,结构优化的基础也在人。纲要指出:要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实用技能人才[1]。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对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义重大[1]。

 

国家发展需要人才,这对制造业科技人才及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2011 年加拿大《环球邮报》将其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的翻转课堂,为我国制造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方式,它的特点如下:(1)翻转传统语言的学习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新视角;(2)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一种探索途径;(3)翻转课堂内外熏陶出中国特色的文化视域下的“尚巧、求精、道技合一”的工匠精神。翻转课堂改变了中国延续已久的教育模式,建立面向“中国制造2025”科技人才培养的翻转课堂理论模式。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制造业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带动了制造业的发展,经济发展趋于多元化,复杂化,结构更为合理。我国制造业规模庞大,设备基础、产品门类齐全。但对于国际尖端产品缺乏创新能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可概括为三个阶段:

 

(1)我国制造业结构不完整、科技人才相对短缺,靠消费升级拉动制造业升级。

 

(2)制造技术创新能力尚未完善,造成生产效率不断下降。

 

(3)我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主要依赖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转移。

 

综上所述,我国制造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对科技人才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我国人才要具备自主、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视域下的工匠精神。

 

(二)翻转课堂现状

 

翻转课堂在国际上使用“Flipped Classroom”直译为“翻转课堂”,它的本质强调学生课前使用在线视频学习的一种学习环境的翻转,即学生在家视频上课,到学校和老师同学讨论问题。学习环境的变化不能让现在的教和学的关系发生本质性的变化。“教”“学”,关键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总之,翻转课堂被引入我国以后,无论是在内涵、方式上都发生了改变。尽管都称之为“翻转课堂”,意义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二、翻转课堂实施

 

为更好的培养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科技人才。翻转课堂实施分为三个部分:

 

(一)提出问题

 

由老师在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上提出较为简单的问题,使大家有一个知识内化开始的环节,由老师提供视频。

 

(二)观看视频获得知识

 

学生回家后观看教学视频,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反馈,解决教师之前提出的相关问题,将不懂的知识甄别出来,这个环节是翻转教学的关键环节,可称之为第一次知识内化。因为正是从这个环节开始,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开始和新的概念知识发生作用。学生观看视频所得到的概念是“正确概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前概念”。这个环节如果激活了正确的概念,就能抑制前概念;这个环节如果不能激活正确的概念,前概念在大脑中依然处于兴奋状态,被随时提取的概率就会增加。

 

(三)解决问题

 

师生在课堂上对大家不懂得问题做相互讨论并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多种渠道让大家积极参与,比如有奖竞答,小组讨论,竞赛等趣味方式,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获得新知识,并建立正确的且比较深刻的概念,学生在已有知识下获得更多的知识,在第一个提出问题环节开始就培养大家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整个过程中鼓励大家以不同的形式展示,交流提高大家的创新能力,就不同难度的新知识,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做到尚巧、求精。

 

三、结束语

 

本文以培养科技人才为目的,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人才需要,以翻转课堂为基础方法培养在校学生。通过寻找国内需求人才类型与学校培养人才类型的共同点,提高学校培养人才的效率,最终可以高效率的培养出独立自主,创新向上的科技人才。

篇9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材 处理策略 教学内容 实验内容

课堂教学过程,即借助学科教材这一知识传播媒介,由教师知识向学生知识的运动发展过程,也就是教师播种知识和学生知识生成的过程。课堂教学对知识的传播,并不是对知识的简单复制,而是教师对学科教材知识的一种再开发、再创造的过程,这也是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主要形式。新课程教材编写时,在内容编排体系、呈现方式、学生活动方式设计、考核评价等方面为教学提供了示范和启示;同时留给了教师较大空间,使之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但由于教学理念的调整,教材结构的变化,知识面的拓宽,教学要求的提高,在内容上呈现开放性强、系统性弱等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准确理解教学目标,以教材为蓝本,融入科学精神与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科学整合和重组,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

同一知识在同一模块或不同模块出现时,由于相关知识的定位不一样,教学处理肯定不同。“该不该讲,讲到什么程度?”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最需把握的问题。除了学习课标和学科指导意见外,更要深刻研读必修、选修教材,明确同一知识在不同地方的描述和要求层次。

如“电解饱和食盐水”这一内容出现在教材的5个不同地方,但在不同学习阶段却有不同的要求。(见下表1)假如在《化学1》中再添加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在《化学2》中增加离子的放电顺序,就会导致课时严重不足,而且学生由于相关知识储备不够,无形中增加学习负担,降低课堂学习效率。长此以往,还会因为这种“一步到位”让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如何真正把握好教学的“度”,站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体系的高度审视每个模块的教学,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明确的课程意识。

不同阶段对“饱和食盐水”内容的处理(表1)

2.关注概念、原理的形成过程

知识是由许多概念的结合而成的完整体系,概念又是形成基础知识的单体,对概念、原理的理解不仅是学生学好化学基础知识的前提,而且是学生发展认知探究能力的先锋。因此,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是教学的关键。在新课程的化学反应原理、概念的教学中,我们特别需要关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是什么?在这个知识基础上还要教给他们什么?如何设计问题和认知冲突,让学生主动对新的概念原理进行建构,从而达到对概念原理的理解,进而理解该概念原理与其他知识体系的联系。如:

(案例)胶体概念的形成

3.注意知识逻辑关系的修复

知识和技能是形成能力的基础,一定的能力是学生进一步获得知识技能的保障。新教材中某些知识逻辑关系的颠倒甚至是缺失,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有准确的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更有必要对这些知识的逻辑关系做适当修复。

教学《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引入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活化能、过渡态、自发反应、平衡常数概念、焓变、熵、熵变等物理量。教材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实出发,用比较浅显的语言和方式,根据实验总结、概括出经验,分析其物理意义,避免用繁杂的数学推导或者不讲过程只端出结论的做法,这是十分可取的。

其中教材P34对“活化能”概念的陈述为“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所有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称为活化能”,P36描述为“过渡态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的差为反应的活化能”。其实,从广义上讲,“活化能”是指化学反应中活化状态分子与普通分子之间的能量之差,其物理意义随不同理论而解释不同。由于学生没能对“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和“过渡态的平均能量”有很好的认识,且对“活化分子”的概念也缺乏确切的定义,因此在该概念的理解上很困难,不知道如何取舍。在处理该项知识内容时,应该有统一认识:两个分子发生反应碰撞时必须获得一个临界构型――过渡态(即“活化分子”),一旦获得此构型,反应即发生,否则分子的碰撞对反应无效,反应不能发生。这样,学生对这个特别专业的化学语言就获得了一般认识。

4.注重实验内容的差别处理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不仅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是配合课堂教学解决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对抽象的化学反应原理的认识和理解的手段。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是化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必修1、必修2和《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中,实验的目标侧重于对学科知识内容的认知和理解,通过实验的方式探究性的学习化学概念、原理等知识。《实验化学》模块的主题则是对所有基础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统一和提升,更注重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实验细节及可操作性等实践性的技能与方法。换言之,《化学实验》是为了让学生得到较系统的、扎实的实验方法和技能的训练而服务的,并逐步形成用实验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同一个实验,往往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做不同的处理,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3]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37-40.

[4][美]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5]左香华.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三种举措.化学教学,2005(12)7.

[6]陈静,张文华.探究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

篇10

关键词:学生前概念 教学起点 课堂教学 提高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186-01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有一部分学生对本节课的新授知识不理解,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似懂非懂的状态。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仔细分析,我认为,并非是因为学生智力,而是由于他们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和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存在着不协调因素,造成了认知上的迷茫和困难。当科学概念和前概念比较一致时,学生就容易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相反,学生们就会觉得难以扎实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因此,我认为在实际的科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准确了解把握住学生的前概念,就会使得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就能更好地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常展示他们的前概念,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的前概念虽然是客观存在,但并非在任何情况下可以随时随地表现出来,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是为学生搭建展示前概念的最佳舞台。只有在一个民主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可能并乐意把他们头脑中已有的前概念释放和表达出来。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多多关注孩子,认真分析了解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发现他们学习的困难所在。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前概念。要帮助学生加以消化理解,决不能像法官一样武断地否定一些“不科学”的前概念。教师要尽量多提供一些,让学生发现自己前概念中的错误之处的机会,让学生在后续的探究中自己去发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已有经验与事实间的不一致甚至矛盾之处,引发其认知冲突,促使其审视、反思并修正自己的经验和认识.促使其在现有水平上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这样,学生才会更有兴趣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二、相信学生,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前概念

可以说,小学生的前概念的隐蔽性非常强,这无疑就需要教师在科学课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来激活他们的前概念。教师在教学上首先要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要围绕学生现实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出问题。其次,教师也可以在课堂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去回答,以此获得学生的前概念。教师还要对它们进行一些分析、梳理和归类,然后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如在教学《预测》一课时,课前准备了一组有结构的材料:一个放入300毫升水的量杯,一盒钩码。上课伊始,老师准备把一个钩码放入一杯水中,要求学生预测量筒内水位变化。学生根据自己的已知前概念,进行预测“水会上升”,实验结果证明,学生的预测是正确的。但是当老师让学生预测水位上升的具体数据时,学生原有的前概念受到了挑战,产生了困惑,问题出现了。自动进入下一环节学习。这样的设计既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又建构了问题场景,让学生主动探究成为可能。再如:学习《盐与水的分离》一课时,学生对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器材的名称,总是喜欢用他们的语言来描述。当教师边实验边讲解饱和后的盐水叫饱和溶液后,引导学生如何将盐与水进行分离这个实验。这时需要学生分组使用酒精灯来完成这个实验。

三、帮助学生,利用教学策略改变错误的前概念

要想改变学生错误的前概念并非一件易事。有些学生的前概念非常顽固,改变学生错误前概念一定要讲究策略,否则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如在教五年级下册《磁铁》这一课时,我发现有部分学生在以前已经接触过磁铁,对磁铁的相关知识有了比较多的了解。但有少数学生的前概念中存在错误,认为:“磁铁也可以吸其他金属”。在课堂中,我采取的方法是:让这些同学试一试,用磁铁去接触不同的金属,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作出自己的解释。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实验现象与自己的前概念产生冲突,从而认识到自己的前概念是错误的,最后逐渐调整认知结构使其与真实事物现象之间达到一致,这样改变错误的前概念也就容易多了。

对于如何把握和运用学生的前概念,更好地为课堂服务,使我们的小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是每位教师都应该认真探究的课题。以上是我在本学期中的一点认识。

参考文献:

[1]琚淑娟.提升课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科W前概念[J].考试周刊,2015(11):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