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教学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4:43

高效教学论文

高效教学论文范文篇1

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怎样才能算是有效备课呢?备课应该做好上课的充分准备,争取让备的课都在课堂上能用上,备课不能做无用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教师就可以有目标地教,学生可以有目的地学,教学中要真正关注学生,要了解学生哪些部分比较薄弱,哪些地方需要巩固,要让学生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带领他们温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而且还有利于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可谓一举两得。备课就是为了让学生扎实地学习新知识,所以备课应该在立足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让教师教得高效,向四十五分要效率。

二、有效教学要立足课堂,必须把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教师的常态课堂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第一,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力求给每个学生创设发展空间,在教学中遵循普遍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及教师个人的风格选择恰当的教法、学法,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升,以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第二,精讲多练。教师的“精讲”,要注重深钻教材、掌握教材、了解教材本质,注重提高学生练习的目的性、层次性和针对性;“多练”不仅课堂上练习的时间多些,还要注意练习的方式多样化。第三,师生互动。教师在落实教学行为、实现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注重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课堂上师生要充分交流,通过言简意赅、生动形象的师生评价、生生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研究的空间。第四,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倡导多种媒体合理综合运用,为教学服务,做到用好用精,既要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又要呈现多媒体课件色彩鲜明、直观性强、便于操作演示。二者相辅相成,彼此补充。第五,目标达成。目标制定要符合教材特点,学生学情,要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达成什么样的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恰当、合理;情感态度目标切合实际。第六,课后反思。教师要通过课堂上的情况,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提问,还有对自己教学成绩的总结,全面反思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同时结合学校或个人的小课题研究,有的放矢地思考。通过反思体现研究过程,以发现研究问题、积累教学经验,助推专业成长。

三、有效教学要师生平等对话,和谐互动

高效教学论文范文篇2

小学生对任何新奇的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能够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不能长久地保持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并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中把兴趣转换成对语文学科的喜爱,从内心深处产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我使用多媒体播放了一组西沙群岛的优美风景图片,使学生在观看的同时对课文内容产生了兴趣。之后,我让学生阅读课文。他们认真地进行学习,仔细阅读对西沙群岛的优美描述,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在进行导入时要使导入和学习内容密切联系,使导入真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语文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二、以学生为本,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一)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中严肃的教学态度,亲切耐性地和学生进行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把教师当成学习中的良师益友,让学生敢于和教师进行知识探讨,大胆发表对知识的看法,使课堂学习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使他们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真正解决语文教材中的重难点,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在学习时,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使他们树立学习主人的意识,把自己的学习和课堂活动联系起来,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加强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知识,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在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学活动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单向信息流。而且,学生畏惧教师的严厉,在课堂学习中不敢积极发言,对不理解的问题没有提出来的勇气。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他们成为了学习上的朋友,在积极的沟通交流中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自己来分析课文内容,总结语文知识点,使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语文分析和理解能力。

(三)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获得高效的学习效率,教师需要运用教学智慧和教学经验来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在积极的探究中激发自身的内动力,对语文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学习中,和谐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的思维在自由环境中进行思考,能让他们从知识的多个角度进行切入,在探究中获得思维的发展。要使课堂氛围和谐、活跃,教师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1)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渴望获得教师的肯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他们取得的进步和优点对他们进行表扬,使学生积极进行学习,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2)采用游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小学生对游戏都很感兴趣,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游戏和语文教学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来学习和巩固知识,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3)运用竞争的方式进行教学。小学生的好胜心很强,运用竞赛的方式来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够使课堂氛围紧张、激烈,还能使学生为了取得竞赛的胜利积极进行思考。竞赛可以采取学生自己和自己竞赛的方法,即争取今天的学习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别人比,只求自己的进步;也可以暗中选某一同学为目标,在学习上同他比赛;还可以采取集体竞争的方法,组成班与班、组与组的竞争。在竞争中激发互帮互学的团结协作精神,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重视教学中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效教学论文范文篇3

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载体,体育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不断利用游戏与竞赛的方法,让学生进行体育练习,忽略了体育教学内容的规则性,体育教学内容缺少系统性。要促进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关注教学内容中的基本动作要领,给学生自主权进行自由探究与学习。就拿篮球课来讲,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与示范正确的运球动作与投篮动作,引导学生进行短暂的结构性练习。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与比赛,使学生将刚刚学习的动作要领运用于实践中,促进学生学习成果的提高。

二、结合教学与社会,促进体育课堂高效化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将初中体育学习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相结合。教育社会化是教育进步的一种表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体育学习闪光点,掌握一项或者更多的体育技巧,有利于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与体育相关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先建立起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知识与锻炼方法。最后,发掘最适合学生的体育运动,对其进行专项训练。

三、创新教学方法,促进体育课堂高效化

教学方法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有利于初中体育课堂的高效化。

1.教师要勇于培养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前初中学生的自主意识较强,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在体育课堂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体育能力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体育学习需求,自己想学什么,就可以学什么。

2.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合理安排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到初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还要考虑到学校的基本设施水平。具有较强操作性的体育教学活动,才能有利于体育课堂效率的提高。比如在江南水乡,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水上浮木桥的项目。但是在教学一些技术难度较大的体育内容时,老师要严格注意学生的安全,使体育课堂的效率提高具有最基本的保障。

3.教师要合理应用游戏与比赛,促进体育学习氛围的活跃

体育氛围的活跃,是服务于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的。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来代替传统的热身活动,利用健美操或者追踪游戏组织学生热身。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在讲解弹跳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女学生开展编花篮活动,组织男学生进行青蛙跳比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在课堂的结束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坐下来共同讨论本节课的收获,让学生疲惫的身体得到休息,深化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不仅得到了提高,还有利于学生接下来其他学科的学习,促进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和谐发展。

高效教学论文范文篇4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平等交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多角度地分析物理知识,突破定式思维的限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让他们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内容,让他们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二、分组实验是实验教学的核心部分,要提高分组实验课教学的时效性

实验装置忌课前给学生组装好。实验装置的组装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是不可缺少的一环。组装实验装置,能使学生了解实验结果产生的内在联系和各个部件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认识问题的程度及动手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代劳。特别是电学实验。分组实验时教师在注重学生主体作用时不可忽略自身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及时地介绍新仪器、新设备,点明本次实验成功的关键及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解答疑难问题,合理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过程中,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掌握抽象的物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可以巧妙运用生活中的情境设计问题,让学生能够运用知识的迁移作用进行分析和思考。在生活情境中探究问题,能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获得启发,通过积极思考掌握物理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结合多媒体教学,使物理知识直观化呈现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以把多媒体和物理知识有效整合,利用直观的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多媒体进入到物理课堂中,使教学改变了枯燥的知识讲解模式,让学生在观看直观、动态的教学课件的过程中激发物理思维的深入思考,使他们能够掌握抽象的物理知识,探究物理微观世界的知识。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中,通过动态的模拟演示,能让学生掌握微观粒子的运动,让他们对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引导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究。在多媒体直观教学中,学生发挥了积极的探索精神,他们运用掌握的物理知识进行深入分析,能促进思维的深入发展,有效完成重难点知识的学习。

五、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生活情境中学习高中物理知识,能让学生产生熟悉的感受,打消对知识的畏惧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创设生活情境时,教师要根据学生身边的事物进行教学,让他们把物理知识和生活现象相结合,快速理解物理概念,并能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问题,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加强实验教学,在操作中掌握知识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高中物理实验操作中,教师主要采用实验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操作过程中,学生由于外界事物的干扰,不能清楚地掌握每个实验步骤,不能有效掌握物理实验。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实验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实验内容掌握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在操作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问题进行指导,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在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顺利完成操作活动,使他们有效掌握物理知识的概念,促进物理综合素质的提高。

七、引导课前预习,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课前预习哪些内容,预习到什么程度是很关键的。预习的内容一般以基本概念、公式、例题等内容为主,并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学生的预习情况如何检查落实呢?由小组长交叉检查预习案的填写情况,没有完成的小组扣分,完成好的小组加分奖励。通过初步检查预习案的填写情况,提高预习效果。上课伊始,各组小组长组织本组订正预习结果,并解决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抽查预习结果,抽查对象为学困生,回答正确不加分,错误扣分。这样既关注了学困生,又督促了小组的帮扶学习效果,从质的方面强化了预习结果。经过了这样的预习,教师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深入研究,紧跟课标新理念,抓好本学科的特点,相信我们能够打造出更加高效的物理课堂。

作者:郭泽新 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高效教学论文范文篇5

(一)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其做成相应的动画加以放大。这样,可很方便地面对全体学生进行讲解,所有的学生都看得非常清楚。再如,托里拆利实验,由于水银有毒无法让学生操作,所以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既能避免实际演示带来的危陷,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因此新课程强调物理教学要贴近生活。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具体而言,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可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巧设问题,如扫帚底部为何会弯曲,扫帚运动方向与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关系等。这类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既可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也使学生思考问题时有针对性,学习起来也就更加容易。又如,我在完成《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后,设置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物理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可使学生感到物理既有趣又有用,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并能够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一)组织学生讨论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主动探索,动手实践。例如,我在教学“压力”时,先举出一些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有压力的例子,然后得出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接着提出问题:“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有多大?”要求学生对此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掌握新知识。

(二)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良好

的物理学习习惯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并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以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物理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物理教材上的探究内容是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并得出结论的。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

(一)突出重点,引导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自学

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最好不要越俎代庖,急于解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要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有针对性地自学,让学生自己解惑排难。因此,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采用自学指导式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效教学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和谐课堂教学效率

时下,“构建和谐社会”这一说法比较热门,其实“和谐”并不是一个新生的时髦事物,而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曾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是一个和谐。和谐,原属美学范畴,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的配合,协调和多元化的统一,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

社会如此,课堂教学也如此。传统的教学,受东方文化的影响,课堂教学偏重知识、偏重考试题目、偏重分数,“不和谐”充斥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各元素间结构欠合理,关系欠和谐,影响了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摆脱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从单纯的注重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是非常必要的。针对化学学科特点,构建和谐课堂,笔者认为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实施和谐课堂的教育过程中,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新型的人际关系包括如沐春风的师生关系和团结互助的生生关系。

(一)如沐春风的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在知识、人格、精神、道德等各层面展开交流,通过师生在知识、情感、道德、灵魂等各层面的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共鸣”,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事实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开启学生智力和美好的心灵,有助于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动力。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施之以爱。爱是教育工作的前提、基础、源泉。给学生以爱,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但要爱学生,还要知道怎样去爱学生,更要知道怎样去赢得学生的爱。教师爱学生,主要落实在“尊重、关怀和理解”六个字上。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怀则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理解学生要求教师把学生当成知己。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要在师生之间树立民主平等思想。实现师生民主平等,教师要放下架子,融入学生之中,给人一种亲切感,如果学生怕答错问题被老师批评而不举手或站在那里有话不说,那么这常常是由于教师居高临下,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造成的,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多一些微笑,多一些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无错原则”,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己见的场面。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不但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在师生关系上,更是决定了学生对你的态度。最调皮的学生对于德高望重、德才兼备的教师总是十分尊敬甚至崇拜。

(二)团结互助的生生关系是指学生之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竞争的学生关系。一直以来的传统教学中,往往能力强的学生易产生骄傲情绪,自以为不错,轻视能力弱的学生,在课堂中抢着答,不听别人意见;差生想到自己基础差,就觉得抬不起头来,在课堂上怕发言,怕引起别人的讥笑。导致差生羞于向优生请教,优生不屑帮助差生,生生之间不融洽。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建构团结互助的生生关系。

首先学生要学会互相尊重。当同学发言时,耐心听,虚心学习,当发言同学想不起来时,学会耐心等待,不忙着站起来说:“我来,我来!”给他以想的时间,给他以说的勇气。其次营造合作氛围,完善和谐课堂。和谐的课堂气氛不是靠几个好学生的呼应,而是靠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成绩好些的同学比较主动积极,成绩稍差的同学时常表现得比较被动。如何调动起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平等和谐呢?教师应以尊重和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平等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促进彼此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

教学与活动是不可分割的,知识的根本是从实践中来,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活动中体验知识的产生、积累与发展过程。“发现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得多”,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的。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的对象产生注意,增强学习针对性,在心理上形成一种预期,由此激活与学习新知识有关的原有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对整个的学习活动起到积极的定向作用。只有在真实问题情景中学生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自己的潜能和谐发展。

创设真实问题情景,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设计问题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设计问题应能吸引学生,使学生进入所创设的问题情境。问题要“新”“奇”,难度适中。二是所提问题要形成逐步上升的序列,能引导学生向纵深发展。例如在介绍铁的化合物的知识时,课本上安排了制备Fe(OH)2白色沉淀的演示实验。问题:“如何制备Fe(OH)2白色沉淀?”学生设计方案1并动手做实验:将NaOH溶液直接滴入FeCl2溶液中。现象:立即产生灰绿色沉淀,过一段时间后变成红褐色沉淀。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他们产生了强烈的疑问:为何没有见到白色沉淀?此时我们引导学生探究原因:+2价态的铁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3价态的铁。问题:“如何操作才能制备Fe(OH)2白色沉淀?”学生设计方案2并动手操作,将滴管插入试管里的溶液下面慢慢挤出NaOH溶液。现象:滴入后还是产生灰绿色沉淀,过一段时间后变成红褐色沉淀。此时学生炸开了锅,各抒己见:①要用新制的FeCl2溶液;②久制的NaOH溶液中溶解了部分氧气;③液面最好要液封。学生设计方案3并实验:试管中先加入新制的FeCl2溶液,再加入一定的植物油或汽油,然后将胶头滴管插入液面以下,逐滴滴入煮沸过的NaOH溶液。现象:产生白色Fe(OH)2溶液,且保持较长时间。类似如此的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和谐课堂教学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深化

发散性思维是对特定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讨论和研究的思维方式。由于它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创造性,它对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促进作用。

例如:在高中化学中讲到“如何除去Na2SO4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SO3?”时,提出问题后大部分同学都想到“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这个答案。此时教师决不能因为这是大多数人的意见就急着只对这个答案加以评论他的对与错。应当了解其他同学是否还有别的想法,我在上课时就问过:还有其它的意见吗?马上有其他同学提出不同的见解:⑴向混合溶液中加入H2O2。⑵向混合溶液中加入氯水。⑶向混合溶液中加入溴水。⑷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⑸向混合溶液中通入O2。⑹向混合溶液中加入HNO3。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自然会主动思考哪个答案对?哪个答案不对?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甚至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使学生在讨论—评议—实验验证的和谐轻松氛围中不仅学到了化学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同时也学到了科学的方法。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化学课堂效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师生之间在期望、目标、观点上出现的一些不合谐的音符采取一种积极、宽容的态度对待和处理。教师要允许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并应当主动地发现学生的“善良本性”,致力于挖掘他的(哪怕是极细小的)优点和特点。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作风,如果想做到真正地赏识学生的个性与特点,就应该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说“不”,甚至鼓励他们说“不”,让其充分地“表白”和“暴露”自我,并以此为契机,激发他们的“灵感”,开发其特长和潜能,促使个性自由地发展。

四、回归生活世界,是构建和谐课堂的真谛

许多伟大的发明、发现,都来自于生活和生产实际,由苹果落地进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由开水壶而发明蒸汽机……。化学教学,其本身就不是单纯的理论教育,它和其他的纯理论学科不同,它以实验为基础,而且大多来源于生活。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下,如何将生活中的知识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的学好知识、学活知识,是我们在新课标形势下构建和谐课堂中必须要深思的问题。公务员之家:

如在《盐类的水解》一课的学习中,我布置了一个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以“盐类水解”应用为主题的化学科技写作作业,学生可以自选内容,自拟题目。结果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自我认知情况做出了各种各样的选择。选择介绍灭火器工作原理的同学,走访了消防队,向消防官兵了解泡沫灭火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学会了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并且提出能否用固体碳酸氢钠代替其溶液,硫酸铝和碳酸氢钠以怎样的比例反应最合适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同学们不仅运用了水解的知识,还引入了反应速率、溶解度等知识,学生自主完成了知识的迁移。

化学教学要回归生活世界之中,首先要充分挖掘教材,使知识与生活及社会相融合。人教版新课标化学实验教材《高中化学必修(2)》中几乎每一章都体现了化学基础知识与科学探究的融合、与社会生活的融合,把学科知识镶嵌在生活和社会之中。作为教者应该站在新的高度,用新的视角审视教材,教会学生用生活视角引入知识,用科学视角探求知识,用社会视角运用知识,完成“从生活走近化学”,再“从化学走向社会”,进而“深刻领悟知识所蕴涵的生活和生命意义”的学习过程。其次要把教学内容从书本里、课堂上引向学生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捕捉、观察、实验,对信息进行查找、分析、加工和有效利用,提高信息素养,学会在生活和实践中发现问题、探求真理、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反思和评价,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延伸

反思和评价是一种充满生机的教学理念。它既是一种学习过程,又是对一段学习过程的小结,只有不断地反思和评价,才能真正实现学会学习。学习每一节课都要求学生反思这节课自己达到了什么目标,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方面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还存在哪些困难等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讨论,使学生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具体的建议,改进自己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发展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对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分析学习的得失,找到问题的症结。从而全面理解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研究表明,课堂教学在高兴愉快的情绪中进行,学生的当堂学习效果比一般情绪下的学习效果要高得多。因此,要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就必须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景等多个因素如何协调相处,使之和谐。和谐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更是我们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

高效教学论文范文篇7

摘要:高效课堂的构建能够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激活高中政治课堂氛围,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全新教学理念,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而贯彻量力性原则的中心问题就是真正从学生发展的实际可能性出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本文结合一线教学实践,从精编学案、巧设教学导入、完善课堂展示,妙用课堂评价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政治学习,唤醒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从而探索出提高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可行路径,以便更好地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高中政治;高效课堂;量力性原则教学

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指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利用一些特殊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而“量力性原则”正是强调教学应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原则,要求教师从学生发展的实际可能性出发,使教学任务、教材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符合学生可接受的程度,既不要负担过重,也不能轻而易举,要高于学生现有水平,保持一定难度,要在能力尚处在形成状态的“最近发展区”内,引导学生经过努力积极地去解决问题,因此,教学知识的广度、难度和教学的进度应当建立在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能达到的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上。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素质的培养及自信心的树立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将量力性原则更好地贯彻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是当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

1精编学案,科学指导学生学习

教材是学案设计的蓝本,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蓝本,深入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找准重难点,归纳总结教学目标。同时为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哲学道理形象化,理论知识趣味化,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研究和开发,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学案是根据教材内容编写的,因此教师要用好学案、兼顾教材,学案的使用不能脱离教材。而学生要带着问题,对照学案上提供的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并且在预习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教材的重难点,从而完成学案。另外,为了做到利用学案辅助学习,教师应该认真解读政治教材中的“专家点评”“相关连接”等内容,灵活处理教材和学案的关系,从而最终回归到教材。在问题设计上,学案的编写应该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目标,设置情境,保证问题设计具有针对性。同时应该注意问题的探究,通过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让学生的情感在情境中获得提升,而设置的具体情境应坚持生活性、趣味性、探究性等有机统一。如:为了让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的内涵,在中秋佳节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谈中秋、品月饼”等活动。另外,学案编写的时候,设计的问题应该由简到繁,充分考虑学情的差异,逐级生成,难易适中,由易到难。通过问题的分层设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运用学案预习时都能有事可做,从而保证课堂学习的质量,提高预习的效率。学案应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确保学案的质量。同时,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学案各要素作用,科学指导、因材施教,如《文化生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学案中,为了确保预习有的放矢,教师要明确讲解思想道德建设地位、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关系。同时为了帮助每位学生依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学案中的知识,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通过导学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激发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巧设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材料选择、问题设计等方面,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导入要为教学目标服务。如《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中,教师要紧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一教学重点,运用猎狗捕捉兔子的语言故事进行导入,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符合学生的特点。同时,在设计导入环节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化解学习内容的难度,活跃他们的思维。如在《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外资料的搜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求学生展示课后搜集的由于决策失误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恶劣影响的案件,让学生关注科学决策的重要性,如:“史上最短命的小学”等。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目标是为了使政治课变成学生看得见、用得到、摸得着的学科,因此,教师可以运用联系生活实际导入的方式,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从实际出发,引入课文教学内容。如《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一课中,为了使党、“三个代表”等枯燥知识鲜活起来,教师可以运用抗台救灾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导入,激发学生学习优秀共产党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同时,高中政治课是一门具有时代性的课程。在授课的时候,政治教师要运用热点时政导入,坚持与时俱进,使书本知识更富生机和活力,擅于运用时事政治来说明教材理论。通过热点时政材料导入,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到学习中,将时政与授课内容相结合。另外,为了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在策划课堂活动时,也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如通过表演、辩论等形式导入,让学生感悟知识,提升能力。如《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中,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可以通过“作为高中生,你是支持还是反对玩网络游戏”的辩论导入新课。针对政治理论的抽象性,为了使原本生硬呆板的政治知识变得生动起来,教师可以采用视频资料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借助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可以运用历史典故、名人轶事等素材,采用FLASH素材导入法,拓展知识、开阔视野,从而使教师讲课更加生动、形象。另外还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和歌曲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完善课堂展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教师要坚持问题性、互动性、生成性原则,提高展示效果,注重通过对话讨论交流、疑难问题探究等方式,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问题性原则是指展示的内容是共性的、易错的问题;互动性原则是指展示方式要体现出师生之间的交往;生成性原则是指从展示的价值体现,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学习的新发现、思考等等。教师要做好调查、关注细节,精选内容,通过课堂观察、访问小组,归纳出学生自学中的疑难点,通过批阅导学案,科学设置展示的问题。同时,在课堂展示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应用望、闻、问、切的方法来了解学情,检查导学案,发现学生存在的疑难点。为了确保展示的高效,通过关注细节,适时调整展示方法,并且当学生展示远离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循循善诱,适时点拨,即时巧妙地引导和点拨。展示要做到“有备而来”,充分准备高效展示,课前学生应该搜集相关资料,充分预习教材,完成导学案。并且为了确保展示内容有条理、有逻辑,负责展示的同学应该熟悉展示内容,确保展示的高效性。为了让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要合理分工,人人参与、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各司其职,各展所长。同时,在选择展示方式时,学生应该巧妙寻求多种方式,跳出常规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模式限制,通过多样的形式丰富课堂内容,增强学生课堂的主人翁意识。

4妙用课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切活动都要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要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满足学生的需求。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呈现出的状态和实际需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论教”,关注每个学生的情绪状态和情感体现,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道德生活和人品素养,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塑造健全的人格。要实施多元评价,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能够提高课堂的参与程度,有利于参与评价的学生、家长、管理者增强对政治课的认识和重视度,有利于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等功能。同时,在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构建中,要关注学生的整体表现,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等作为评价内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为教师评价、小组互评等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评价,变传统的纸笔测验为观察访谈、制作学生成长记录袋等方法。为了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教师要利用评价结果,通过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明晰课堂评价目的,使所有学生都能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明确课堂评价标准,则要求将学生的表现与标准进行对照,以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细化的学习目标作为依据,处理课堂评价,分析学生达到程度与标准程度的差距。对于评价结果的分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深入了解情况,实施有效的反馈与交流,努力搭建学生个性信息反馈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的平台,同时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实现学习的自主创新,争取教学留存思考空间,鼓励学生张扬个性,更好地实现师生的生命价值,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作者:付茵璐 单位:福州第十中学

参考文献:

[1]江立成.教学的量力性原则与学生的成熟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02).

[2]黄会芳.探究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5(05).

[3]张子宁.构建政治高效课堂之我见[J].学周刊,2015(09).

第二篇

摘要:在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间的有效交流互动是保证教学高效的重要模式或方法。政治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推进高效课堂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师;学生;互动

学生走进课堂学习的目标不再仅仅是获得知识那么单纯,而更多的是谋求通过学习达到未来进入社会的美好、可期的发展前景。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互动获得与成年人交流的经验、获得成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获得正确的学习政治的思路和方法、获得被尊重和认可的满足感。教师则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获得学生在生活、学习、心理、身体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使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更流畅、高效。在打造高效政治课堂目标下,应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时,应首先保证内心的“真诚”。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不应该是建立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的切实需求的基础上,教师应真正把学生放在与自己人格平等的地位,放弃高高在上的教师身段,与学生相互理解、包容,并有意识地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在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目标下,如何开展教师与学生间的有效互动呢?

一、准备充分,在课堂下的高效互动

教学的过程是复杂的,完成高中政治的高效教学不能仅仅依赖于课堂上的时间来实现。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的上对话与交流,而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使用在课堂下的时间和空间里,为课堂上的高效埋下种子做好准备和积累。一个在课堂外与学生隔离开的教师在课堂上的互动是生硬的、无效的和不真实的,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和配合,不会出现教师想象中的高效课堂。因而,教师与学生间在课堂外的交流互动是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理解为教师的一项备课内容,是教师落实打造高效课堂的抓手和入口。一般来说,学生主动与教师互动,特别是与政治教师互动是很少的。因为学生没有与政治教师交流互动的起因或动力———这就需要教师有意的、有计划的引导学生,把学生带入交流的氛围中,从而使他们完成从被动互动到主动互动的转换过程。这方面,教师可以先从布置作业开始。一是让学生预习课程,重要的是这个预习的作业要求学生预习课本内容的同时在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新闻要闻中找到与课本理论相关联的“热点”或“关联点”,最好能“提出自己的分析和看法”,运用课本上的知识来尝试着应用于现实社会中。这个作业的目的是给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搭建一个切入的窗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用政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维方法,为打造高效课堂做好了课下的。打开了教师与学生互动这扇窗,就有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平台。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一点点将交流互动的内容从课本上、理论上慢慢拓展到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师生间的互动之路会越来越宽、越来越顺,政治教学也会越来越高效。

二、课堂上的互动,避免单一力求多样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上的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不应单一的采用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互动方式,而是经过教师的精心设置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灵活灵动的互动。情境式教学模式是现在比较常用也得到了实践证明是有效和高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或方法,可以将教师和学生带入同一的可具象化和情境中,并将课堂上教师所讲的理论知识在课堂上得到生活化的模拟,可以说是将静态的理论在课堂上的动态化。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还能锻炼学生运用知识分析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能力。这种互动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拟设的情境调动起师生共同的思维节奏,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课堂的氛围被调动,对实现教学的高效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方法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将课堂的主导地位让给学生,由学生来带动课程的进展,而教师则由教授知识转为引导思想,完全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启发式互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式教学模式是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教学方法,它在教学领域从来没有因其“旧”而失去过活力。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与学生产生互动是很有效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经常有意的引导学生“想一想、讨论讨论”等语境,带动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使用他们的大脑而不是教师或教材的灌输来完成知识的消化吸收。在学生发表议论和看法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因势利导逐渐将正确的理论引入,不能一概采用否定的方式打断学生的思路。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就等于切断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之路,从而有可能再次把课堂模式引回传统的呆板教学模式中。

总之,高中政治高效课堂师生互动的方法需要教师的精心设置和不断挖掘。互动的平台要和谐、牢固,互动的方式应丰富多样。

作者:陈雪 单位: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景敏.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2]浅谈如何构建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

[4]刘月伟.怎样创建高效的高中政治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

第三篇

高中生思维活跃,生活在信息时代之中,非常容易接受新事物,对于社会变革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己经不适应他们了,甚至会引起少数学生的厌烦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在创新中寻找一条适用于现代高中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控制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特点和具体学习内容,调整方法,避免出现教学方法单一、内容单一等情况。高中学习阶段,学习任务繁重,不同于小学初中,要学习的科目比较多、学习的内容比较杂,高中政治应该发挥自己的特性,把灵活的元素掺杂进去,不要过于死板,防止学生出现厌学等情绪。下面就如何打造高效的思想政治课堂,谈一点粗浅的体会和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影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基本因素

1.教师因素。高中政治课程本身具备较强的学科独特性,其本身具备的理论难度给任课教师实施相关知识内容的教学工作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教师想要在日常教学工作过程中顺利取得较高效果,必须切实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要熟读教材,运用自身已经掌握和储备的政治知识理论,完成对教材中涉及知识点的捕捉、提炼以及归类整理,逐步建构高中政治学科内部的知识内容逻辑关系体系,为后续的课堂授课环节的稳定有序开展做好前提准备。要通过知识点分类总结,及时发现授课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的讲授内容。然而,现阶段我国高中政治教师的整体性综合素质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理论知识储备和教学方法掌握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给我国高中文科学生提供高效稳定的课堂讲授资源。2.学生因素。对于高中文科学生而言,想要实现良好高效的政治课程学习目标,必然需要经历长期持续的努力过程,源于在政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本身需要完成大量知识内容的记忆任务,并且需要理解大量的抽象理论范畴,本身就给高中文科生的学习实践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在高中文科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建设水平相对有限的背景下,部分学生在面对繁杂知识内容和困难概念理解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难以避免地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影响了高中文科学生群体性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有效建立,给高中政治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造成了明显的阻碍。

二、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1.教师要着力于创设适合高中学生的高效课堂教学情境。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股诺特博士曾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办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2.教师要注重开发利用政治教材资源,培养学生能力。高中政治教师要不断的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和谐、开放、发展的教材观,用开放的眼光看待高中政治教材.创造性的开发利用政治教材。政治老师应引导高中学生利用初中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3.教师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统筹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营造高效课堂氛围。新课标在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4.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改革倡导的是探究学习,创造性思考。课堂追求的是学生“动”起来。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归纳、类比、思考、交流、反思等活动,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学会多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发展思维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利用好师生互动的有效载体——提问,教师创设充满趣味、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考,寻求解问题的方法。

高效教学论文范文篇8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降低了体育课的课堂效率,制约了体育课的教学发展[2]。

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课堂效率的措施

(一)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体育教师的教学动力,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帮助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目标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支配着教师的教学手段,因此,体育教师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从而打造一个高效率的体育课堂。例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篮球的运球教学中,首先体育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确教学目标,目标的确立要符合学生的个人发展,依据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教学,在对运动能力好的同学制定难度相对较高的教学目标,对运动能力较差的同学制定难度较低的学习目标,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运动细胞的发展。在明确目标的同时,体育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掌握教学流程,检查好课堂所需要的体育器材,为高效率的课堂做一个充足的准备。同时,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通过榜样的树立,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有助于构建一个高效率的体育课堂。

(二)明确教学内容

小学生的天性都是爱玩的,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充分的利用这一点对学生进行教学,确立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由于体育教学的教学方式是循环化的教学,因此,这样的教学内容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机械的按照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在循环化的教学时,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体育知识,还要在教学中增加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内容的体育知识进行循环,通过多方面的循环,从而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3]。例如:在进行跳远的教学中,由于跳远是一项较为危险的运动,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确保学生的安全,在保证学生的安全前提下进行教学。由于跳远的难度性较大,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利用纸青蛙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纸青蛙一蹦一跳中,寻找跳远的捷径,帮助学生提高跳远的能力。在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在进行跳远知识的讲解时,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对跳远内容进行循环,还应在跳远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其他内容的教学,通过循环多方面的教学内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改变教学方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体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创建情境教学的教学方式。通过情境的创建,帮助学生理解体育教学中的动作要领,培养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培养,采用积极的话语多多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教师的话语激励,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能够集中注意力,为打造高效率的体育课堂奠定基础[4]。例如:在进行呼啦圈的学习时,首先体育教师要讲解使用呼啦圈的使用要领,对呼啦圈的动作要领进行技巧性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其次,体育教师要明确教学方式,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养成运动的好习惯。呼啦圈的学习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创造的能力。因此,体育教师要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技巧,制定多种教学方案,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高效教学论文范文篇9

一、当前形势下高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模式较为陈旧。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内一味地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难以唤起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重视课堂内容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课外知识所能带来的益处,导致学生的视野得不到拓展、创新意识得不到培养。一部分教师甚至为了能跟上教学进度而忽视了学生的接收能力盲目授课,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二)学生的自主意识较为薄弱。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基础。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处于16至18岁,这正是自主意识较为薄弱的时期。首先,教师在课前没有明确课堂教学所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教师教,学生模仿”的长期影响下,难以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使得教学效率得不到提升;其次,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的因素是学生自身的问题,一个班级内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不愿意学的学生,学生彼此之间的影响极大,同时也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定力不足导致了“跟风”情况的产生,从而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较为薄弱。(三)课堂氛围不够活跃课堂氛围不活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课堂内采用板书的形式授课,忽视了多媒体等设备的应用,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课堂内的参与度不够高,导致课堂教学氛围不活跃;另一方面,师生关系是影响课堂氛围的主要因素,部分学生怕与教师接触,教师就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同时,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有性质,在授课过程中,需要以教学活动等形式的教学方式将难点知识简化,便于学生接收,但是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最终导致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措施

(一)课前,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课前预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课堂内高效率地学习知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首先应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其次,在此基础上通过强化练习,提升学生的自主预习效率。例如,在人教版“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授课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前对其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如“集合的含义是什么”“集合的类型有哪些”等,通过预习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预习的情况下,教师应当在课堂内对学生进行检查,如提问“同学们有没有进行预习呢?是否有人愿意上台讲述一下集合的含义?”等,此过程的目的是帮助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了解。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应当做以补充,其目的是强化学生的预习效果。最后,教师需要将预习深入,贯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如在课堂内留5至10分钟给学生进行课堂预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前预习效率。(二)课堂内,以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氛围。课堂活动是提升教学氛围的主要方式之一。所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不同,所能带给学生的益处也不同。如小组讨论能拉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距离,趣味教学游戏能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等。例如,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在课堂知识讲解完之后对学生进行课堂巩固。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区别”进行讨论,通过讨论的形式加深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带动课堂氛围的提升。同时也可利用游戏教学对此章节内容进行巩固,如教师可画出“y=ax与y=logax”的图像,让学生猜一猜它们像什么,最后由学生对其猜测做出陈述,从而让学生在课堂游戏的过程中边玩边记,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带动课堂氛围的提升。(三)课后,培养学生复习习惯。课后复习是学生将知识内化的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重要手段。复习的手段既可以是课后作业,也可以是学生自主对课堂知识的复习。例如,在“垂直关系”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在课堂知识结束时对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如“垂直关系判定的条件是什么?”;也可以通过具体的例题来设置作业,如“空间中线与线垂直的问题、空间中线与面的问题”等,让学生在作业中将课堂知识内化。同时,也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复习意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复习习惯。如教师可讲解复习所能带给学生的好处——复习既能够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利用所学知识通过举一反三的形式增长自身的见识等,从而灌输给学生复习的意识。最后,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强化学生的复习能力。(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的目的,一方面是同复习一样检测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程度;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及时接收到学生的反馈,从而不断强化、完善教师的教学计划。在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反馈路径做出完善,避免学生因畏惧心理而害怕反馈所需要承担的后果。如教师可摆放一个小纸箱在讲桌上,让学生以匿名的形式在小纸条上写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也可以选出课代表,由学生向课代表反映授课过程中教师存在的问题,然后由课代表向教师做出反馈。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公平对待,对每一个学生做出的反馈都应当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从而提升学生的反馈力度,为高效课堂的建构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其次,教师需要以教学活动等形式来革新教学模式,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从而带动课堂教学氛围的提升;最后,教师通过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学生的反馈,不断学习、总结出适合学生的授课方式。同时,也需要教学工作者不断地对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与教学方法进行讨论研究。

参考文献:

[1]刘玲.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分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8(12):53.

[2]张君.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及教学方法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5):96+98.

[3]徐明星.聚焦核心素养打造高中数学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9(14):90.

[4]杨艳.聚焦核心素养打造高中数学高效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1):89.

[5]罗文婷.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2):173.

高效教学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指示剂催化剂清醒剂兴奋剂

温总理在2006年国务院召开的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教育事关国家的未来。现代化建设、精神文明、道德力量都离不开教育。有了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成为一流的国家。”从温总理的讲话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启示:教育的这种特殊作用关键在教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职业品质与专业能力。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大计,我校是一所年青而具有活力的学校,青年教师占80%以上,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否不断提升,新课程理念能否不断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就成为学校教师队伍发展的新课题。

课改催生了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扎实开展又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为了让校本教研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动力,我们探索出一条“自主—合作—互动”的校本教研模式,走一条“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一、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指示剂”

1、外向型校本教研——请进来,走出去

专业引领即先进的教育理论对学校教师研究的引导。它是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其实质是理论对学校的指导。

去年暑期召开的“改革与发展”教育教学研讨会上,我们请屏东中学周灵副校长作《课题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福州八中现代教育研究室蔡隆副主任作《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的专题讲座。今年一月份福州市数学中心组成员在福州教育学院数学中心组负责人郑新发带领下,一行十人到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数学中心组的专家领导在听取了李丽宽教师的高三复习课《〈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中有关中点弦问题》之后,对这堂复习课进行了点评,专家们在点评中指出这堂课教学模式新,运用典型案例组织课堂教学,很有针对性;教学定位准,根据学情以学生如何学作为教学定位,具有可行性;教学方法好,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解决通性通法,颇具有效性。同时专家还针对这堂课的教学,在“量”与“度”的把握,在“动”与“静”的处理,在“难”与“易”的选择上与执教老师进行商讨,并提出符合校情、学情的建议。数学组老师在同专家们零距离的交流中,特别是听了专家对教材的解读、课堂的驾驭和别具匠心的设计后,深感受益匪浅。

上个月福州教育学院领导、专家一行十五人在院长助理教研处叶诚良主任的带领下到我校进行课改调研,听了11节课,并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评课。学院的领导、专家围绕公开课开设的目的和意图,围绕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与开课教师、听课教师座谈,从三维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度和教学的有效度开展评课,对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和组织能力,提出建设性意见。专家“把脉诊断”,对我们指导、引领、总结、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们参与听课、评课、指导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专家引领,为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创设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加速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我们还组织教师参加在福州八中召开的“八闽高中教学校标协作组织06论坛“,暨06—07学年第一学期研究观摩课,借鉴学习他人先进的教育思想和优秀教学经验;参加市教院举办的高三专题知识讲座;组织教师观摩福州市首届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决赛;组织年段长参加《校本课程开发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的讲座。派员参加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举办的第五期省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指导教师培训班,参加福建省语文、教学年会,参加市教师新课改培训和各学科培训。请进来,使教师在对话中深受启迪;走出去,使教师在视野上大开眼界。

2、课题式校本教研——求变革,探模式

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开展课题研究能够得到专家及时、全面的指导,这对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是大有裨益的。一年来,我们以教科研为龙头,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全面推进新课程实施,学校目前有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常态化多媒体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旨在探究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实现三个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个性发展的引导者、思想品德的塑造者;学生地位的转变,即学生由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教学手段的转变,即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手段转变为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整合。各教研组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确立了教研组的子课题,并积极进行“情—导—探—评”教学模式的研究,确定了学科教学模式,教师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等一系列活动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形成理性的认识与思考,提出了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创见。我们体会到:教学研究是重点,课题研究是途径。教学模式的探索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取得的进展还只是阶段性的成果,需要继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我校还承担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学校成为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市级教研课题《网络环境下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与管理的研究》,寻求变革,要理念创新;探究模式,要方式创新。

3、学习型校本教研——常充电,炼内功

课改实践需要理论支撑,需要思想源泉,实践困惑和迷茫反映出教师对理论理解的浅陋和偏离,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才能探索到根源,教学实践水平才能得到提升和拓展,学校重视教师的理论学习,倡导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一年来,陈雷鸣常务副校长作了《教育的三重境界》、《教师基本功的再提升》等十二场教育教学理论讲座,提出新时期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教科研基本功、课程开发与实施基本功、教学设计基本功、教学评价基本功、信息技术应用基本功、互动与沟通基本功、语言表达基本功、文字板书基本功,实现了从“三字一话”向熟悉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提升,从“怎么教”的教学意识向“教什么”的课程意识的提升,从教师的主导向互动合作教学的提升。教务处先后下发了《怎样开展课题研究》等校本培训材料十份,还在网站上开辟了教师培训专栏,及时遴选、上传教育教学优秀文章,包括杜朗口中学的课改系列报道,供教师学习。以学校为培训基地,构建一个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培训者与受训者平等对话与交流的平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研究、分析、诊断、评价与指导,这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指示剂”。

二、同伴互助: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1、团体式校本教研——聚合力,共成长

集体研讨也称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更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教师之间互相切磋,互相沟通,互相学习,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有利于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合作双赢”的教研模式。集备活动是同一年级、同一学科教师进行教学合作研究的有效形式,集备活动做到有主题、有中心发言、有集备记录、有解决问题方案,根据学校《构建三级校本教研网络管理的意见》每周每个集备组至少一位教师开研究课,同组教师观摩听课,课后集中议课、评课,每位听课教师要为上课教师发现一个亮点,提出一个问题,给出一个建议,团体式校本教研促进了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聚合力,达到合作双赢;共成长,达到一起提高。

2、专题式校本教研——定主题,求实效

为了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学校校本教研每次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首届教学研讨会的主题是“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全面启动高中新课改”,改革与发展研讨会的主题是“直面新课改、更上一层楼”,今年教学研讨会的主题确定为“我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专题研讨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主题的确定具有针对性、连续性和渐进性。各个教研组根据学校专题研究制定各组的子专题,做到专题研究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与校本培训相结合、与教学常规相结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个体反思、案例分析都围绕研究专题展开,如语文组围绕“目标—激活—探究—提升”的教学模式开展专题教研,政治组围绕“情境—问题—探究—评价”的教学模式进行专题教研。高一课改年段开展“小班化教学,最大化效率”的教学模式探究。定主题,具有渐进性;求实效,具有针对性。

3、研讨式校本教研——沉下来,推出去

每学年召开一次教研研讨会和“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每学期都要安排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这已成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制度,在首届教学研讨会上,经推荐14篇论文在研讨会上交流,内容从教研经验到集备工作,从课堂实录到教学论文,从“窗口”建设到会考研究,从研究性学习到选修课程,从课程改革到教学管理,既有实践探索,又有理论思考。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案例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理念新,符合当前的课改精神;针对性强,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对教学教研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改革与发展”暑期研讨会期间与会教师认真学习了胡总书记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认真学习《福建省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在研讨会上陈雷鸣常务副校长作了《直面新课改,更上一层楼》的专题报告。报告从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普通高中的性质与任务,新课程实施工作的重点与策略三个层面论述了我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方式与途径。研讨会上高一集备组长作课改学习成果汇报。这次市级公开教学活动我们共推出22节青年教师公开课,受到了专家、同行的好评。沉下来,使教师在研讨中得到成长;推出去,使教师在实践中受到磨砺。

4、案例式校本教研——重提升,促发展

学校积极探索以课程理念为引领,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课堂改革为抓手,以案例分析为切入点的教科研模式。“案例式校本教研”是一种教学行动研究,不是着眼于改进某一节课的活动,而是一种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循环,是发展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上学期学校组织了五次教师公开课、复习研讨课和汇报课,共开课141节,听课3425节,为了引导广大教师提高课堂的实效,不断提升教师的教研教学能力,教务处在每次公开课之后都要进行案例分析,进行公开课小结,从目标设置上做到“三维”目标的渗透和整合,从教学方式上突出学生的活动和发展,从教学手段上做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整合,从教学设计上做到与学科教学模式的统一等方面进行评价。一节高效、成功的课,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设计也是一门艺术,设计中一要依据教材特点,做好教学设计;二要依据课标要求,优化教学设计;三要依据学生实际,做好教学设计,案例分析重提升,精心设计促发展。

5、网络式校本教研——搭平台,同切磋

网络教研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它是对校本教研的补充和完善、创新和发展。

学校现有电子备课室2间,73台电脑;多媒体实验室6间,网络合作教室1间,24台电脑;多媒体通用教室3间;计算机教室2间,107台电脑;多媒体教室23间。先进的教学设备为网络化的校本教研提供了物质保证,学校建有教研组、年段、班级网站,实现了办公、教学、管理信息化。学校要求教师利用网络备课,将自己的课件、教案等上传到教研组的网站上,实现资源共享。上学期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总时数达4961学时,教师自制课件量达1408课时。

最近根据形势发展,学校倡导新的教研方式——博客教研,要求教师建立自己的博客网站,组建教师博客群,把自己平时教学的经验、反思、教学案例上传到教研组网站,与同行共同分享、共同切磋、共同成长,博客教研改变了传统的定点、定时、定人教研方式,变形式单一为形式多样,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博客教研使教师在思维碰撞中成长。同伴互助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三、实践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清醒剂”

1、个性化校本教研——话反思,谈得失

教师个人的实践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实践基础,教师借助于个体反思,使自己的实践经验持续不断地得到总结与升华,从而有效地丰富和积累实践知识。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成长=经验+反思。华师大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一是教学研究话反思。“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是任何一个教师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精神素养和职业品质”。学校要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每节课后要写简要的教学反思;每开完一次公开课要上交一篇反思性的案例分析,因为没有反思就不会警醒,也不会有变革的愿望和勇气,以写促思、以思促教,整理零碎的肤浅的思维碎片,能帮助自己梳理教学思路。与此同时我们把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之中,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教师成长记录袋包括课件库、课题库、教案库、学习库、成果库、反思库,教师成长记录袋是教师“教学—反思—提高”的有效载体,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是教师成长历程的过程性评价机制,是捕捉实践智慧的需要,是实现多元评价的需要,是教学问题诊断的需要,也是形成教师风格的需要。二是撰写论文写得失。撰写论文是教研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写论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思考,更新知识,梳理思路,提升自己的反思过程。撰写论文可以将教师的教学实践转化为理性的思考,教师要想撰写出有分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就会遇到寻求鲜活的教育教学素材及其支撑理论的“困惑”,这又促使教师回过头来,积极主动地关注并投身教育教学的改革。因此,撰写论文是一箭双雕的举措。我们学校规定每个学年每个老师都要写一篇教学论文,在教师撰写教学论文的基础上汇编了学校教育教学论文集《半亩方塘》,建立在思考、实践、探索基础上写出来的文章是经验的总结、改革的探索、前进的思考。教师深有体会地说:“成长于反思,成熟于锤炼”。

2、会诊式校本教研——群言谈,升内涵

以课例为载体的集体研讨已成为我校校本教研的核心内容。每次公开教学之后我们都要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说课、评课活动,进行有系统的教学实践诊断。课例研究即以一个个实际的课堂教学为例的研究,这种会诊式校本教研把听、说、评课过程变为教师间的积极互动和反思的过程,改“一言堂”为“群言谈”,做到教师积极参与,激活思维,畅所欲言。会诊式校本教研针对教与学方式变革进行研讨,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四月份学校举行了青年教师公开课,福州教育学院的专家、领导亲临指导,为这堂课“号脉”、“会诊”,学院的专家、领导围绕公开课开设的目的和意图,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与开课教师、听课教师座谈,提出建设性意见。会诊式校本教研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为了高起点地强化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学校成立了教研室,聘请了3位有丰富教学经验高、特级教师担任教研员,参与组织和指导学校的听课、评课、调研等教科研活动。发现教师专业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剖析、研究、解决,及时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和最新信息服务。实践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清醒剂”。

四、累累硕果:教师专业成长的“兴奋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