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数字化范文10篇

时间:2023-05-25 15:56:17

高效数字化

高效数字化范文篇1

1数字营销概述

数字营销是一类新型的营销方式,在营销控制工作中,会以扁平化的运营控制模式,这时管理者和员工都能直接沟通联系,这样不仅在实现实时传输中,可以使信息传输更及时,从某种程度上提升数字信息传送效率。对当前的电力公司而言,使用数字化关键技术,能智能分配资源,推动公司资源配置,提升信息传输速度。

2数字化管理在供电系统电力营销中的作用

使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对不同类型的信息做出处理,使资料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利用数字化管理方式,能将公司内部的物资信息、数字资源做好合理分配,降低公司电力电网运行成本,扩大公司市场规模,而获得更多经营利润。数字化的管理方式让公司运营效率更高,能保证电网运行质量达标,可促进电力营销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因此,要创新和联动项目来制定电网运行方案,对电力运行各个环节进行故障排查。数字控制方式能促进公司资金的流动,让公司都可以对资金做出高效利用,有利于捕捉客户提出个性化的需求,增加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做到按照订单方式的生产经营。此外,数字化管理减小员工自身劳动工作强度,数字化管理压缩了企业的生产时间,使人力资源得以高效利用。数字化管理方式可降低职工工作量,数字化管理各项技术都能与业务运行相匹配,为日后对公司的技术升级而奠定基础,数字控制也有利于开发职工的潜在价值。

3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3.1电力营销业务数字化基础设施与系统构建

营销数字化系统有依托于高科技数字设施,以互联网技术作为基础,使用人工智能、通信来达成人工操作的简化、交易工作的办理。并且与外部的通信公司、银行,来实现用电户自动缴费,也可以电力系统运行统一管理,提高了客户管控的便捷性。数字化基础设施可以给客户开设更多的系统,可以使用计算机,不同方式、系统内部所有的票据都可以在内网来传递,窗口业务属于最后的业务梳理。将其反馈到电脑终端去实现数据快递,客户也可以根据自己习惯方式来自主选择,需要办理业务,使用数字化系统能给客户带来更多的便捷,减少工作所耗费的时间。对当前供电公司来讲,可节省许多纸质资源,可实现无纸化,除了服务器接口的设备构件以外,抄表设备自动化是当前营销设备收入基石。在以往招标模式,逐步被现代自动化抄表替代,而且也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自动抄表之后是将数据采集模块与数据传输,进而开发一种新型的智能电表。缴费功能搭建是电力营销软件的核心,信息化缴费可以在软件内部自动收集信息,由系统出单和缴费收据,与通讯公司协作,可以发出短信提示,与其他银行协作,来带来更多的自助缴费信息功能。对于出现电费拖欠问题,使用缴费系统可以及时提醒,减少了过去人工缴费带来的不便,用户可以在系统上利用互联网软件,提高缴费便捷性。

3.2构建服务器系统

数字化模式构建的重点在于高效分配现有服务器系统,使微型计算机设备运行效率更高,设备安全性能更好。因而,公司需使用两台微型计算机设备设计数字库,使用双机热备份的模式运转,进一步增强服务系统的运行稳健性和平稳度。营销部门要与其他部门密切协作,构建服务器系统时,要分析不同部门在数据信息交互上要求,公司要考虑使用多台PC服务器终端,作为服务设备。利用服务器,来对营销工作中的普通数据资源做出高效处置,也可以确保服务器不断改进,数据库要以集中处理方式,来将营销工作数据都安放在服务器设施内部,使服务设施做好合理配置,加大通信数据、客户层与应用层之间连接,使用数据集和对相机来达成对系统高效访问。并且通过设置访问权限,以此才能限制不法人员的系统入侵,确保系统运行更稳健。搭建数字信息系统,来科学配置服务装置,从服务器稳定性等多方面出发,使用两台计算设备,其中一台作为备用,另一个是主机。当主机产生故障,应立即切换到备用设备,可提示警告信息,已此就可展现小型计算机设备高效运作的作用。在布置服务器时,可以采取多台计算机,这主要是由于各部门的系统平台维护数据,要有足够的数据存储空间,以避免发生系统读取出现卡机、死机的问题,会造成系统产生瘫痪,因而,要组建出高效服务器集群,对营销工作的数据作出高效处置。

3.3建立并优化系统的体系结构

建立数字化的系统,要有更高质量的硬件设施,如高配的电脑设备和光纤电缆以及高度集成信息化设施。对于一些技术段来讲,这些设施有效综合应用,才可以发挥出数字化技术最大优势。数字技术可预见一些困难,及当前智能化设施设备发展趋势,及营销数字管控方式,采用多层分布式结构,搭建互联网式架构,将营销业务都整合在同一个平台之上,系统共用数据库,将数据存储在服务器内部,也可以将软件纳入在营销软件之上。使用中间通道,来促使各平台收集共享信息的反馈,提升了整体设备运作稳定性、可靠性,后台核心业务参考为网页的浏览技术。

3.4应用工作流技术

工作流技术是当前数字控制中创新,它可以让电网运行变得更简洁,缩减后备设备维护难度,也可以让许多用户来对利用系统来推动营销业务的发展。数字化管控模式中,工作流可减少复杂编程,而过于干扰使用的效率,也可建立与公司相对应的工作流。让计算机设备得到高效应用工作流技术,要将数字化嵌入到系统内部,并以图表方式在软件上展现,可拖动图表图形。在系统内部,各组件连接生成电力公司,企业不同业务类型的工作流程,对现有工作流进行应用时,如果业务方向发生改变,那么要考虑到现有流程做出合理的更改,让软件更好地满足当前业务发展需求,提高营销活动工作效率。

3.5应用中间件软件技术

在计算机设备内部有独立软件和系统,部分软件的空间可以帮助对公司确定下来信息,做好数据共享,在系统内部,各个阶段就可以实现均衡。在服务器的调动和流量监控上,及数据传送等多个功能都有更好的现实意义,及现有数字化控制模式使用技术是当前比较成熟的中间件软件技术,两者相互融合,可以对资源进行优化,得到较好的帮助。如使用的Java系统EJB的技术逐步走向成熟,该技术有更好的拓展性、一致性,在电力公司未来发展中也比较实用,因此电力公司可适当加大对EJB中间件技术的深度研发。

4供电企业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发展策略

4.1完善数字化管理的基础设施

公司要给予数字化管理提供更大量设施设备,也为营销工作带来可靠技术保障,互联网公司对现有数字、信息化大量资金投入,建立一体化运行方式、联动方式,为客户带来更多的便捷。此时,也给国内创新打下基础,为促使电力营销向数字化方向发展,要研发新型联动性项目和研发方案,对多个环节都进行检查。

4.2建立并完善电力营销数字化

在21世纪,电力公司要关注对现有信息网络的研制,电力公司构建起联合智能化电表来计量,并对用电户的电表做出改造,并大力推广新型的电力服务方式,使用数字营销方式,用电户无需要到供电部门去缴纳电费,只需要在手机上App就能直接缴费,这种操作更便捷。该种业务运行模式被广大,被社会公众所看重,并得到的是公众的一致好评。供电公司就可以尝试构建其电力营销配套的数字控制模块,对电能营销软件作出改进,构建一体化的数字营销软件。

5结束语

高效数字化范文篇2

关键词:医院档案;档案管理;数字化

受数字化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影响,医院档案管理逐渐呈现出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态势,对管理载体的创新和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构建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需要制定完善的数字化管理方案,体现医院档案管理的发展优势,有效提高医院档案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一、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发展优势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针对数字化发展模式的探索,能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形成新的管理体系,促进医院档案资源的高效化利用,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结合数字技术广泛应用的影响,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数字化发展的优势进行分析,发现借助数字技术的应用,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能体现出以下两方面的优势:其一,数字化档案管理能节省档案资源占用空间,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医院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能对档案资源实施数字化的处理,在数据库中完成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存储和共享,在缩减占用空间的同时,也能使医院档案资源的管理效率和效果得到进一步优化。其二,数字化档案管理能促进档案资源的高效化利用,实现档案资源的多元共享。在有效应用数字技术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和创新过程中,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能依托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对档案资源实施集成化管理,能在平台共享系统的作用下促进档案资源的多元化应用和共享交流,从而促进档案资源的规范化、高效化利用,也能有效助力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实现多元共享的目标,从而借助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促进医院医疗、科研和服务工作的全面创新。

二、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医院档案管理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会对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约束性的作用。

(一)档案信息采集难度大

医院属于特殊单位,档案数量相对较大,并且处理工作相对繁琐,这就导致在促进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会遇到档案资源信息采集难度大等方面的问题,无法对患者治疗的动态变化档案及时有效地向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转移,极大增加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甚至在数字化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会对档案管理的后续保存和使用产生不良影响。

(二)档案管理安全技术水平低

医院现阶段对数字化档案资源安全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刻,并未真正结合安全管理需求促进技术创新,也没有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医院档案管理技术加以负责,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档案管理数字化技术不足的情况,制约档案管理数字化技术体系的构建,也会影响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综合发展进程。

(三)档案管理人才素质偏低

医院不重视对先进人才的引进,现有档案管理人员一般档案管理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强,但是缺乏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经验,并且综合素质水平偏低,无法有效支撑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会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推进产生不利影响和限制性作用。

(四)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探索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现阶段医院一般仅仅加大资金投入、技术投入,在技术创新方面做出了相应的探索,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未针对数字化建设构建相应的管理制度,导致医院出现制度体系不完善、管理秩序性不足的问题,无法有效发挥数字资源的作用,会对档案管理效能的发挥和档案资源的高效化利用产生不良影响。

三、推进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新时期,要探索全新数字化建设管理体系的构建,为医院档案管理资源的高效化利用创造条件。

(一)深化认识,促进各领域合作

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工作的开展,需要多领域的合作作为支撑,只有在多领域配合的基础上,引入全新的档案管理思想,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创新开展,才能有效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采集难度大、信息资源利用率偏低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能全面推进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工作的优化开展,医院本身要注意加强相关领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强化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确保在多领域协同合作的基础上,能促进医院财务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资料管理系统的有机整合,从而在多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为医院档案资源的搜集和整理创造便利,有效增强医院档案管理的高效性、多元性,促进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从而进一步发挥数字化管理的重要价值和作用,提升医院档案管理的整体质量。(二)技术创新,加强系统安全维护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工作中,技术的创新和资源安全保障工作的开展是重点工作。只有医院能结合信息时代背景,对医院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进行分析,并结合技术的创新关注系统的安全性和运行的稳定性,才能在技术创新支持和系统保障下,提升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综合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尝试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重点针对档案资源的安全防护技术、云存储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进行整合应用,促进档案资源在信息化平台上实现集中化的管理,从而有效发挥技术创新的作用,增强档案信息管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医院数字化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创造便利,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综合效果,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化和信息化开展奠定基础。

(三)人才引进,搭建高素质人才队伍

人才是保障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性力量,加强对人才引进的重视,并逐步构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人才保障。在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的过程中,医院可以尝试对人才引进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从引进具备良好信息素养和数字化档案管理能力的人才入手,对档案管理结构进行优化,确保能发挥人才支持作用,维护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稳定性。与此同时,要对医院现有档案管理人才实施有效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参与数字化档案管理、信息化档案管理的能力,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能紧随时展潮流。构建新的管理模式,切实优化档案管理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的整体效果,为新时代背景下医院档案资源的高效化管理和利用提供良好的支持。

(四)制度完善,促进档案资源规范管理

档案管理制度是维护档案管理工作高效化、高质量开展的基础,新时期在推进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医院要注意结合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建设的具体需求,对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完善,确保能发挥制度管理的作用,能统一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流程,提升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综合效果。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借助制度的构建,对医院档案数字化资源的信息真实度进行有效的监督,增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要注意对电子档案归档涉及到的技术标准和要求等进行严格规定,在管理制度体系的作用下能对各部门工作职责进行有效的确定,从而在多部门沟通和协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促进档案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和高效化推进。此外,在医院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信息共享制度进行完善,按照制度规范促进信息资源的多元共享,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综合效果,在制度体系的支撑下,逐步实现档案资源的高质量应用,切实优化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水平。综上所述,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建设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新时期在全面推进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针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数字化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细化的分析,确保能在档案管理实践中展现数字化管理模式的优势,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全面优化档案管理工作的综合效果,最大限度地提高医院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为医院医疗科研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档案信息资源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梁玉霞.医院综合档案在信息化环境中数字化管理的应用[J].办公自动化,2021(07).

[2]朱俊义.数字化技术在医院基建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城建档案,2021(03).

[3]曾红华.大数据时代下公立医院档案数字化建设探讨[J].城建档案,2021(03).

高效数字化范文篇3

1.对档案数字化管理重视程度不高

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数字化的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高,没有充分发挥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由于对档案数字化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以及技术投入也不多,不利于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实现。

2.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量大

在推进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原有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和管理。利用文档对所有的档案进行规划化处理,便于日后的再次利用,建立网络使用平台,对相关数据进行加密、备份,设置防火墙,避免信息丢失。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还需要不定期对电子版的档案资料进行升级,可见实现档案资料的数字化管理是一项十分繁重的任务。

3.资金、设备投入力度不够

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资金设备是关键,要进行档案信息化,就需要大量资金和设备,例如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机、缩印设备等,这些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比较快,需要不定期的资金投入,对设备进行更换、维修等。

4.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能力有待加强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对于数字化档案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还有待加强,对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不扎实,计算机的操作不够熟练,不利于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

二、新时期下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1.提高认识,树立全新的档案管理理念

要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就必须提高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认识,树立全新的档案管理理念,形成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意识,转变传统的等客上门、保守的管理理念,实现主动式的管理服务,为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提供有利的支持。

2.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新时期,要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需要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作保证,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小组,对档案的内容收集、整理、录入、查询、使用等环节都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将档案按照不同的用途、不同部门、不同需求等进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档案保密制度、数字化档案的审核制度、日常的使用查询制度以及安全管理制度,找到数字化档案最合理的管理方式,避免信息资源的浪费,形成数字化管理意识,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实现高效的数字化档案管理。

3.定期整理档案

虽然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已经给广泛的使用,但是在档案管理中还有一些资料需要进行纸质保存,对于这些档案资料,可以在数字化档案中进行标记,并定期整理这些档案资料,确保档案资料被合理管理,实现档案的完整性。同时,应对以往扫描、录入、查询等档案信息进行定期的整理,以便满足档案使用者的需求。

4.定期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更新

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和更新的,信息化的档案管理设备、软件等也应定时进行更新,从而保证档案管理工作更加顺利、高效进行。不能认为当前的档案管理系统还能使用,更新换代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而放弃对管理系统设备进行更新,对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更新有助于管理系统更长久的工作。对数字化管理系统进行更新主要是对计算机的硬件配置进行检查、更新,保证档案管理系统更加安全、高效。对于软件的更新,应选择安全、适合的软件,保证档案数据资料的安全。

5.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在数字化档案的管理过程中,需要有完善的安全体系作保障,保障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组织管理、法律制度、安全技术以及灾难恢复等,就是在法律规范的作用下,利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对整个安全组织管理下的安全基础设施进行备份和恢复,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保证档案资料的安全,也使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更加高效、顺利的开展,促使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逐渐提高,更好的为档案使用提供便利。同时,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监管,避免档案信息泄露。

6.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

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但是目前,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还不高,对档案管理以及计算机知识掌握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开展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作。所以,必须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他们档案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加强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学习,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同时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富有责任感,能够做好档案的保密和管理工作,不做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认真负责,爱岗敬业。

三、结束语

高效数字化范文篇4

关键词:机采井;举升;数字化

物联网这一概念是由麻省理工学院Ashton教授于1999年最早提出的,其理念是基于射频识别(RFID)、电子代码(EPC)等技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构造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即物联网(IOT)。在IOT基础上升级,将人、流程、数据和事物结合一起使得网络连接变得更加相关、更有价值,即万物互联(IOE)。而机采井举升系统数字化管理是物联网技术在石油开发开采过程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实施机采井举升系统数字化建设,机采井各类数据自动采集、处理与应用,管理模式转型再造,信息系统整合升级,促进管理组织模式和劳动组织结构优化,提升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降低生产运行成本,提高生产本质安全。

1机采井举升系统数字化技术背景

1.1油田发展。油田开发进入特高含水后期,水驱、聚驱和三元复合驱三种驱替方式并存,抽油机、螺杆泵和电泵三种举升技术并存,举升配套技术复杂多样,用工成本高(人工成本占操作成本比例达35.5%)不利于油田控本增效、可持续发展。为此统计了2011—2019年喇嘛甸油田成本变化趋势(图1)。1.2具体要求。1)集团公司2019年领导干部会议,明确提出了科技创新方向上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努力建设智能油气田。2)集团公司2019年基础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推动“金字塔”型向扁平化管理架构转变。要推动“油公司”模式建设与技术进步、数字化、智能化深度结合,提高数据分析集成和远程监控、自动诊断、自动处理能力,打造适应新型组织结构和生产模式的信息管理平台与远程控制系统,积极推行集中监控、无人值守、有人巡检、专业维修的现场作业模式。3)2020年初,戴厚良董事长在听取国内勘探与生产业务工作汇报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加强勘探开发梦想云平台建设与应用,完善油气田配套建设方案,加大物联网、大数据、5G技术、人工智能等研究应用力度,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油气田建设迈上新台阶。综上所述,开展机采井举升系统数字化建设,实现数字化采集、自动化分析、智能化管控,最终实现智慧化油田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机采井运行效率,提升机采系统管理水平,最终实现提质提效、减员增效的目的,对实现油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机采井举升系统数字化技术思路

提高机采举升系统物联网数字化程度的核心是现场数据自动化采集、数据信息高效率传输、后台数据智能化分析、远程调控优化生产参数。以存量立足改造;增量源头开发设计智能控制柜,增加实现以电参为主的“工况诊断、能耗分析和远程控制”功能为原则,实现闭环控制管理,实现全时段、全工况机采井在线分析;实现分析结果精准及时、真实性强的结果导向,达到提质提效、减员增效的目标导向。在数据自动采集方面,由人工录取向物联网实时监测转变,实现数字化;在智能优化决策方面,由人工诊断向自学习智能分析转变,实现智能化;在高效生产管控方面,由人工调控向自优化调整控制转变,实现智慧化。1)现场数据自动化采集基础是提高资料全准率。根据现场资料采集的需求,保证资料录取准确度高,科学制全时段采样频次,确保合理高效。2)数据信息高效率传输。通过无线设备,实现无线组网传输。3)后台数据智能化分析。基于中石油勘探院采油所提供的电参模式高配版方案实现电参示功图在线诊断、产液量计量、动液面计算、能耗在线分析。4)远程控制优化参数。开发PC端软件及手机端APP,实现智能互联。最终以信息化为支撑、专业化为手段、数字化为架构,建立起油田指挥中心、采油厂调度中心、采油矿(作业)管控中心的智慧化管理模式,提高物联网数字化程度工作框架见图2。

3机采井举升系统数字化技术原理

3.1基于电参数的数字化采集。根据机采数字化工程建设需求,主要采集10项数据,机采系统数据采集分类终端设备配置及单价见表1。按照现场现有设备类型,分别配套相应数据采集设备完成单井设备升级,实现相关参数的采集。变频配电箱配套辅助监测装置智能组网模块、无变频配电箱配套整体监测装置、已有采集功能配套显示交互单元智能组网模块[3]。3.1.1电参数的采集抽油机井电参采集装置通过电动机转速传感器、曲柄位置传感器对电动机运行频率、电压、功率等参数实时采集。在电动机上安装电动机转速传感器和在曲柄上安装曲柄位置传感器,实时掌握曲柄位置,建立以曲柄为坐标的精确定位系统,标定位置。其中电动机转速传感器实现电动机转角,速度变化及运行方向的采集、曲柄位置传感器实现曲柄位置及角度的监测及采集[4]。而螺杆泵井可从原井控制柜中直接读取电参数、扭矩和转速;电泵井从原井控制柜中直接读取电参数。3.1.2油套压和回油温度的采集。通过在井口安装压力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实现油压、套压及回油温度的采集。3.2高效率传输。基于VPDN技术,配合无线设备,实现无线组网传输。油井现场数据采集后打包,传送到中石油唯一对公网的DMZ数隔离区,隔离区可无缝与中石油内网生产网络接轨。接轨后,还不足以支持生产监控、分析的需求,因此,利用现有A2、A5数据,补充物联网数据的不足,同时,为去除各种各样的数据质量问题,构建大数据处理平台,对数据进行清洗,去除冗余、修正错误,增强生产数据可用性。该项技术具有三项技术优势:一是不需建立基站及搭设配套线路,一次性投入费用低;二是多终端同时传输数据,不受障碍物遮挡,保障通讯效率;三是网络采用无线加密形式,杜绝数据传输时外泄可能性。3.3智能化分析。油田生产过程中,存在分析、诊断、计量、决策等问题。有些问题通过现有的理论公式、人工分析达不到预期的结果。因此,引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数据、不同问题进行数据关联关系的建模学习。充分利用油田多年的积累数据、将专家经验量化、挖掘数据关系、构建不同的生产模型,辅助油田生产[5-6]。3.3.1基于电参示功图的工况在线诊断。通过电动机有效功率,综合考虑各传动机构效率,计算出悬点载荷,根据位置与载荷的对应关系绘制电参采集装置工作原理示意图(图3),在线诊断油井工况,并对泵况井、参数不合理井采取相应治理措施。电参示功图测试满足机采井智能化建设需求。3.3.2基于电参示功图的产液量计量。根据电参示功图,考虑各种因素导致的冲程损失,计算出有效冲程,根据有效冲程求得每一个冲程产液量。录取电参数后,进行数据计算,形成电参示功图,并根据弹性变形、泵漏失、气影响、充满度几项参数,建立计产模型,得到有效冲程,计算累计产量。3.3.3基于电参示功图的动液面计算。根据示功图平均载荷差值,计算出有效举升液柱载荷,折算出有效举升高度,再根据油压套压折算出动液面深度。该项技术具有三项技术优势:结合智能管控目标,摸索油井定液面运行方式;取消常规低压测试,减轻了测试分析工作量;结合相关数据,可计算出系统效率,便于能耗的分析与管控。3.3.4基于电参数的能耗在线分析。利用能耗控制图和单井电量,进行能耗监控和预警,查找原因,制定对策,精准评价措施效果,实现闭环优化管理。3.3.5基于电参数的螺杆泵井工况在线诊断和能耗在线分析。开发螺杆泵直驱物联网控制柜,实施螺杆泵井数字化技术。通过采集的电参数,绘制电流、功率曲线,总结形成典型工况曲线模板,进而对工况和能耗实现判断预警,并能够实现远程控制功能,对螺杆泵井生产制度进行优化调整。实现提高运行时率,避免抽空烧泵等现象。3.4远程调控物联网的构建、人工智能分析模型,都是为了更好的辅助生产[7]。引进新技术的同时,变革新的生产、管理、分析模式。新模式的载体就是平台软件,同时开发物联网远程控制PC端软件及手机APP,实现终端在线远程优化调控机采井生产参数,最终形成基于电参数的数字化管理模式[8]:通过油水井大数据平台改变传统的层级传递汇报,实时的数据监测、自动采集、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实现生产分析、生产管理、优化决策的闭环管理,信息实现高质、高效、多渠道互联互通,达到扁平化管理效果,实现多系统高效协调开展工作,实现提质提效、减员增效的目的[9]。

4预期效果

4.1转变管理模式。由以往层级传递转为扁平化管理,实现了客观、高效、多层级互联互通;实现了无人值守、远程控制[10]。即金字塔型的层级管理与扁平化管理示意图见图4。以喇嘛甸油田喇南示范区为例,通过示范区的建设,实现数字化1531口井,覆盖率93.5%,用工人数减少241人,降幅达到38.3%;人均管井数由2.6口增加到4.2口,增加1.6口,增幅达到61.5%;井均用人数由0.39人减少到0.24人,减少0.15人,降幅达到38.5%。4.2提高管理效益。创新了智能化管理体系,综合管理平台见图5,提高了管理效益。实现区域化管理和专业化维修的管理体系,扩大管理区域,优化管理职能,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益。以喇嘛甸油田喇南示范区为例,可节省用工成本3856万元。4.3提高工作效率。1)实现了相关系统间数据对接,完成与A2、A5数据库的对接,使原来每天上万条数据的人工采集、填报,转变为自动采集、上传,降低一线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2)整合了多种应用平台。整合厂生产保障、井下作业、日常管理等在用平台,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4.4提高管理水平实现了机采井精益管理。数据真实可靠,优化设计有据可依,提高治理对策的针对性;工况实时诊断,掌握油井运行状态,结合历史变化预判发展趋势,找出问题井潜力井;设备优化运行,有效进行能耗管控,可实现节能10%~30%,同时降低机泵等损耗;异常状况报警,运行时率提高2%~10%,产量损失减少2%以上。

5几点认识

1)开展机采井举升系统数字化建设,实现数字化采集、自动化分析、智能化管控,最终可以实现智慧化油田管理模式。2)开展机采井举升系统数字化建设,能够提高机采井运行效率,提升机采系统管理水平,最终实现提质提效、减员增效的目的,对实现油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开展机采井举升系统数字化建设,能够实现机采井精益管理,设备优化运行,有效进行能耗管控,可实现节能10%~30%。4)开展机采井举升系统数字化建设,为大联网、大数据、5G技术、人工智能等在油气田开发上的研究应用,为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油气田建设迈上新台阶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魏明,吕永杰,王海国,等.物联网技术在油田企业的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154-158.

[2]张德发,曹万岩,尚礼,等.大庆油田油气生产物联网深化应用探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20(10):73-79.

[3]任晓峰,首晓洁,吴宝祥,等.苏里格气田井站数字化建设的标准化[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3(12):69-70.

[4]郑飞,张会森,闫苏斌,等.抽油机数字化控制技术[J].天然气与石油,2012(6):67-69.

[5]杨世海,高玉龙,郑光荣,等.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建设探索与实践[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1(5):1-4.

[6]王迪,鲁晓斌,刘宇闲.油田生产数字化自主维护管理措施[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3):118-119.

[7]马强.有效推进油田数字化管理的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2):39.

[8]蔡瑞,杨栩.油田数字化管理建设探索与实践[J].化工中间体,2015(8):176.

[9]章占强,朱增国,章小玲,等.油田数字化中现代管理方法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158.

高效数字化范文篇5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城市政府通过改进管理方式与手段,充分利用城市数字化信息资源,实现精确、高效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为贯彻建设部《关于推广*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见》(建城[2005]121号)精神,现就我省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城市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省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城乡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在坚持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的同时,综合运用法律、市场、技术、教育和数字化等多种手段,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是建设和谐社会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运行表明,政府依托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应用信息实时采集与传输等手段,再造城市管理流程,既实现对事件(部件)的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覆盖的动态管理,又依靠同步建立的综合评价系统,从区域评价、部门评价和岗位评价等方面,实现对各专业管理部门工作绩效的综合考核评价。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城市管理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充分利用城市信息资源,研究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城市管理数字化运行模式,探索建立"监督"、"管理"两个轴心并行的城市管理新体制,对于有效解决城市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理顺城市管理相关部门间的职责,切实发挥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加强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建立起政府监督协调、企业规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格局。

(二)目标

搭建城市管理信息平台,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动态化,及时发现、处理与解决城市运行中出现的多种问题,逐步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沟通快捷、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三)1、稳步有序原则。要结合本地实际,统一规划、稳步推进。在起步阶段,应以强化市容环境卫生的日常管理为基础,管理系统和内容不必追求大而全。

2、执行标准原则。信息系统的建设、单元网格的划分与编码、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地理编码的制定等要执行统一的部颁行业标准,便于市、区之间信息共享与交流,有利于各地相互交流,学习提高。

3、资源整合原则。要本着节俭、务实、高效的精神,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城市现有数字化资源,对人员、设备、信息等进行整合,避免重复建设。

4、因地制宜原则。要注重对系统建设的研究分析,结合自身实际,注重创新、敢于超越;尤其要突出管理效果,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避免生搬硬套。

5、成果共享原则。要注意总结推广试点城市(城区)的成功经验,系统建设可采取合作开发、联合招标、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尽可能降低基础研发费用和学习成本,努力实现成果共享。力求避免因重复研发等原因,造成资源、资金、时间的浪费。

三、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基本步骤

(一)建立推广平台,学习试点城区的工作经验。有条件的城市(县)要按照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试点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创建工作。认真学习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增强创新意识;加强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等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科技水平。

要立足日常管理,因地制宜地制定创新城市管理模式的具体方案。要加强培训学习,掌握实施新模式的数字化技术、标准、规范和工作方法,严格按照建设部颁布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建设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对涉及城市管理的职能进行整合,建立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新运行机制,落实组织、资金保障,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二)因地制宜,开展试点工作。要按照标准化、信息化的要求,拟定工作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切实做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要突破传统的城管模式,优化机构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和资金投入,通过建立指挥处置和监督机构,实现管理与监督相分离。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备,经济基础较好,且具有较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城市,要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数字化城管模式。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可先挑选基础条件较为成熟的一个或几个城区作为工作试点,待试点管理系统运行稳定后,再在建成区乃至更大范围全面推行。

(三)立足长效,完善工作机制。要注意城市管理系统的扩展性,尽可能对现有数字化资源实施有效整合,并为系统的升级换代预留发展空间,为城市内各行政区之间的系统联网留下接口。要积极探索建立新的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构建多元性、全程性、综合性、可控性的城市长效管理体制机制框架。

四、认真组织,有序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

高效数字化范文篇6

一、充分认识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城市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随着我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迫切需要学习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各种手段和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近年来,全省各地在创新城市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目前城市管理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信息滞后、管理粗放、资源分散等问题,影响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在城市管理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把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相结合,推广应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实现城市管理由滞后向实时、由粗放到精确、由低效到高效、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方便人民群众,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推广应用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重要意义,从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热点"、"难点"入手,有效整合和充分运用城市信息资源,研究推广适应当地实际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公共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增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出发,不断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理顺城市管理部门职责,整合各类城市管理资源,应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建立政府监督指挥、部门协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各有关方面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二)目标任务。到*年底,全省各城市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任务。到*年底,苏南各省辖市和县级市以及苏中省辖市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到2009年底,苏北省辖市和苏中苏北有条件的县级市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全省各城市基本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形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沟通快捷、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模式。

(三)基本原则。

统一标准。按照建设部有关行业标准,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等多种信息技术,统一信息系统建设、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地理编码制定,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开放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整合资源。本着节俭、务实、高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城市管理资源,对人员、设备和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提高城市管理效能,避免重复投资建设。

因地制宜。结合各城市实际,加强研究分析,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突出系统的科学性、实用性,注重创新、注重实效,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避免生搬硬套。

信息共享。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建立健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并与城市其他监管系统相互衔接,实现技术数据共享、相互移植。系统预留接口,方便升级换代。

三、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制定实施方案。各地要围绕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结合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的特点,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省内外试点城市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方案。要合理确定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构架模式、网络建设内容和方法步骤,突出系统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解决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方面实现突破。在*年底前,各城市要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工作,经省建设厅组织论证后,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二)认真做好基础信息数据采集和管理工作。各地要依照建设部有关标准规范,建立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数据库。在积极整合城市各类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扎实做好前期基础工作,认真采集、分析、整理单元网格、城市管理部件、空间地理??管信息系统的运行需要。同时,适应提高管理水平和拓展管理范围的需要,注重城市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和扩展性,为各行政区域之间的系统联预留接口,为系统升级换代预留发展空间。

(三)创新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积极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合理构建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和监督管理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覆盖各区、街道(镇)、社区的数字化网络系统,加快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建立起政府监督指挥、部门协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的城市管理新格局。进一步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统一形成快捷高效的联动和互动服务方式,提高城市运行管理数据的处理能力,拓宽服务领域,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四)建立健全综合监督考评体系。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合理改善管理职能,调整落实机构、人员和经费保障,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体制。着力强化城市管理相关部门之间、条块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和衔接,建立健全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综合监督考核评价体系,从区域评价、部门评价和岗位评价等方面,实现对各区、街道及专业管理部门工作绩效的综合考核评价,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积极引入社会评价,强化社会大众参与度。

(五)提高发现问题和处置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工作效能,加强城市管理监督员、信息员队伍建设,合理装备新技术、新装备,强化操作培训与实践指导,尽快掌握数字化技术、标准、规范和工作方法,全面提高业务素质,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从定时管理向全天候管理拓展,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拓展,确保城市运行中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并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切实提高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组织领导水平

(一)加强领导,科学实施。加强城市管理,是城市人民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字化城市管理业务范围广、涉及部门多、工程投入大、技术要求高,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把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负责、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组织协调机构,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管。要认真组织制定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多方论证,确保方案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要明确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牵头单位,落实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把组织机构、制度建设和技术保障等落实到位,确保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二)规范管理,创新机制。各级政府要以监督评价为核心,整合行政资源,优化机构设置,着力推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理顺涉及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能,建立起部门间相互配合、条块间相互结合、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相互补充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机制。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将涉及规划、市容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环境保护、园林绿化、城市河道、静态交通和侵占道路等城市管理要素,以及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运行问题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实施统筹监管。对现有的电子政务、交通管理监控系统、城市管理监控系统、公用事业监控系统、市政公用12319系统、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资源,要积极进行整合,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三)以人为本,公众参与。通过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强化城市管理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理念,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运用新型监督管理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将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城市管理的工作积极性。切实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和监督员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发现、处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将政风热线、市长信箱等内容纳入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当中,努力把城市管理的日常性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让城市管理的工作成效接受社会评判,实现执法、监督与群众参与的良性互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高效数字化范文篇7

一、充分认识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城市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随着我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迫切需要学习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各种手段和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近年来,全省各地在创新城市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目前城市管理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信息滞后、管理粗放、资源分散等问题,影响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在城市管理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把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相结合,推广应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实现城市管理由滞后向实时、由粗放到精确、由低效到高效、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方便人民群众,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推广应用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重要意义,从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热点"、"难点"入手,有效整合和充分运用城市信息资源,研究推广适应当地实际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公共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增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出发,不断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理顺城市管理部门职责,整合各类城市管理资源,应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建立政府监督指挥、部门协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各有关方面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二)目标任务。到*年底,全省各城市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任务。到*年底,苏南各省辖市和县级市以及苏中省辖市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到2009年底,苏北省辖市和苏中苏北有条件的县级市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全省各城市基本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形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沟通快捷、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模式。

(三)基本原则。

统一标准。按照建设部有关行业标准,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等多种信息技术,统一信息系统建设、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地理编码制定,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开放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整合资源。本着节俭、务实、高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城市管理资源,对人员、设备和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提高城市管理效能,避免重复投资建设。

因地制宜。结合各城市实际,加强研究分析,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突出系统的科学性、实用性,注重创新、注重实效,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避免生搬硬套。

信息共享。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建立健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并与城市其他监管系统相互衔接,实现技术数据共享、相互移植。系统预留接口,方便升级换代。

三、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制定实施方案。各地要围绕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结合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的特点,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省内外试点城市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方案。要合理确定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构架模式、网络建设内容和方法步骤,突出系统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解决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方面实现突破。在*年底前,各城市要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工作,经省建设厅组织论证后,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二)认真做好基础信息数据采集和管理工作。各地要依照建设部有关标准规范,建立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数据库。在积极整合城市各类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扎实做好前期基础工作,认真采集、分析、整理单元网格、城市管理部件、空间地理??管信息系统的运行需要。同时,适应提高管理水平和拓展管理范围的需要,注重城市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和扩展性,为各行政区域之间的系统联预留接口,为系统升级换代预留发展空间。

(三)创新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积极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合理构建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和监督管理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覆盖各区、街道(镇)、社区的数字化网络系统,加快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建立起政府监督指挥、部门协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的城市管理新格局。进一步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统一形成快捷高效的联动和互动服务方式,提高城市运行管理数据的处理能力,拓宽服务领域,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四)建立健全综合监督考评体系。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合理改善管理职能,调整落实机构、人员和经费保障,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体制。着力强化城市管理相关部门之间、条块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和衔接,建立健全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综合监督考核评价体系,从区域评价、部门评价和岗位评价等方面,实现对各区、街道及专业管理部门工作绩效的综合考核评价,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积极引入社会评价,强化社会大众参与度。

(五)提高发现问题和处置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工作效能,加强城市管理监督员、信息员队伍建设,合理装备新技术、新装备,强化操作培训与实践指导,尽快掌握数字化技术、标准、规范和工作方法,全面提高业务素质,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从定时管理向全天候管理拓展,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拓展,确保城市运行中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并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切实提高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组织领导水平

(一)加强领导,科学实施。加强城市管理,是城市人民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字化城市管理业务范围广、涉及部门多、工程投入大、技术要求高,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把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负责、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组织协调机构,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管。要认真组织制定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多方论证,确保方案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要明确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牵头单位,落实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把组织机构、制度建设和技术保障等落实到位,确保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二)规范管理,创新机制。各级政府要以监督评价为核心,整合行政资源,优化机构设置,着力推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理顺涉及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能,建立起部门间相互配合、条块间相互结合、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相互补充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机制。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将涉及规划、市容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环境保护、园林绿化、城市河道、静态交通和侵占道路等城市管理要素,以及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运行问题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实施统筹监管。对现有的电子政务、交通管理监控系统、城市管理监控系统、公用事业监控系统、市政公用12319系统、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资源,要积极进行整合,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三)以人为本,公众参与。通过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强化城市管理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理念,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运用新型监督管理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将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城市管理的工作积极性。切实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和监督员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发现、处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将政风热线、市长信箱等内容纳入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当中,努力把城市管理的日常性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让城市管理的工作成效接受社会评判,实现执法、监督与群众参与的良性互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高效数字化范文篇8

一、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内容和目标

所谓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指的是通过对项目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从而实现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管理的优化性,避免传统管理中存在的弊端,更好地服务于地勘单位发展。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可以通过计算机数字化管理实现管理的网络化最终实现资源共享达到服务目的;其次,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能够将档案进行整合保存和维护,避免人工管理中遗漏、错误等管理。纸质资料通过信息化系统转化之后更有利于资料的整合和保存,使得所存储的资料更利于查找,有助于项目资料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二、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地质勘查项目档案管理分类不够完善。由于我国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的发展较晚且缓慢,所以还没有完全实现管理的自动化,在数字化管理过程中难免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中就包括数字化项目管理无法实现分类的完善性。分类不完善将不利于项目档案管理的存储,在档案资料调取的时候也较为浪费时间。由于项目档案管理的分类没办法完全实现,所以在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无论是存储还是调取都较为浪费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2.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制度有待加强。职责不明确是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制度上存在的较大漏洞,各部门之间责任互相推诿、各自为政的工作模式较多。不合作、不协调以及职责不明确的制度并不利于项目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实施,很有可能会因为沟通不协调等问题造成项目档案管理效率低下、工作质量低下的问题。3.档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工作人员档案管理水平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是管理人员自身意识不强,不重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其次,是并不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和业务能力,所获取的信息量较小,不能妥善完成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的工作,进一步降低管理效率。

三、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应用于项目的必然性

当今是信息化时代,其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便利。同时,其也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档案管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各个方面占有重要作用。例如,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均离不开档案管理。由于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其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迅猛,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档案管理事业也必须要进行适当的改革,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档案管理需要朝着档案信息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在地质勘查项目中,由于其项目涉及的文件较多,工作比较复杂多样,通过档案信息数字化的管理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四、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在项目档案管理的应用

1.项目档案管理应用原则。针对项目档案管理的应用首先可以依据国内外行业标准编制一套符合自己地勘单位实际的项目档案编码,按照项目类型不同进行编制,确保编码是唯一的身份证标准,在以后的应用过程中能够利用编码进行操作,避免繁琐的流程,提升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工程项目研究部门可以依据不同的工作地点、文件类型等制定属于不同部门的编号,这样能够有效简化程序,降低工作中的失误。2.项目信息集成平台的设计和应用。在项目档案管理编码完成后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规范项目档案数字化管理,利用文档编码的方式简化工作流程提升工程效率。文档管理、版本追踪、发送以及接受管理都是项目信息集成平台的主要功能。其中的文档管理主要负责是可以通过项目中的文档搜所在全文档范围内对自己所需的资料进行查找和管理。除此之外文档管理还存在以下几个辅助功能,即文档的归档处理、目录管理、权限设置以及新增管理文档等功能。文档版本的追踪功能主要对文件的传送、审批进行有效追踪后形成追踪报表,以便于工作人员快速查询所需档案,提升工作效率。

五、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的应用原则

首先工作规范性原则是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的首要原则。数字化项目工程档案管理作为一项新的工作方式被应用于档案管理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或者工作漏洞,所以必须制定相应的应用原则针对现存缺陷进行补充并且保证数字化管理的完善性。在相关规范标准中要确保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文档的归类、保存等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对档案信息的管理、传送和运用等过程标准化进行提升。其二,工程项目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需要重视技术的应用,以便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针对档案管理事业来说,其中档案的保密性和安全性是尤其需要注意的问题,由于信息技术是档案信息保密和安全性的保障,因此,在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应用的时候需要重视先进技术的应用,以便有效地确保信息的安全和保密。需要加大对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的投资,开发出完善的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在档案信息传输、审批、归档的时候需要设置加密装置,以便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其三,在数字化工程档案项目管理中需要更多的应用复合型人才,要保证管理人员在熟悉计算机操作的基础上掌握对文档管理的要点和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够在工作人员综合性管理能力的条件下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单位也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对行业内的人员进行培训,适当的提供课程学习的机会,让工作人员进一步掌握工作技能。同时,工程项目部门应该建立科学的档案信息数字化研究机构,不断完善数字化管理系统,以便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地质勘查项目档案管理事业中。

六、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建议

1.加强对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的分类整合。对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中项目分类的漏洞进行弥补更新,促使项目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加强其收集、分类、保存管理的能力,从而提升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的效率,加强工作的高效性。2.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拓宽档案管理范围。想要提升地质勘查项目档案管理的合理性和完善性必须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提升管理人员的自觉性,特别是随着地质勘查工作的不断增多,档案管理工作内容也在不断加强,想要提升工作效率、简化工作流程就必须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将其应用到档案管理的工作中去,才能避免以往项目档案管理中的弊端。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其他与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接纳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去,增强档案管理的内容、提升工作效率。3.加强对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前文中提到,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管理人员的自身技术问题,所以想要提升项目档案管理的优化性就必须首先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在意识到档案管理重要性的同时加强自身技术能力,更好地运用档案管理系统为行业提供更好的服务。除此之外还可以提升管理人员的自身技能,从而全面实现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促进档案项目管理行业的发展。4.加强各部门间的配合,并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和配合,有效促进地质勘查项目数字化工程档案管理的有效性,特别是上级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对下级档案管理部门进行全面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在科学合理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各个部门项目档案管理的交流合作,避免工作误差或者工作人员操作错误等情况。

七、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效果和发展前景

1.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在档案管理项目中的应用效果。首先对于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应用能够完全替代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特别是针对地质勘查工作中需要高精确度和需要长久保存的资料来说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并且将原来的纸质化资料转变为独立的文档归入到数字化管理系统中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能够避免资料丢失或者遗漏等现象,同时还降低了管理的成本;其次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在对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都必须经过管理系统对文档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减少人工失误,进一步实现资源的共享化,在简化流程的同时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升资料的传输速度,有效发挥自身管理优化,加强了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和合作性。2.地质勘查项目中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的发展前景。作为地质勘查项目工程管理的辅助性工具,虽然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来说仍然存在一些管理上的漏洞,还需要相关人员不断进行完善和提升,保证在信息集成平台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上能够制定出更加完善的应用管理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工程项目的管理。通过研发人员不断的研究和优化,可以让数字化管理系统更加完善和成熟,能够形成一套完整的、使用方便、易操作、高效的档案管理系统,为工程项目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服务。

高效数字化范文篇9

【关键词】水务行业;智慧水务;数字化转型

1引言

为创建美丽文明城市、加强城镇化建设,国家对水务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水务行业以智慧水务理念为引导,立足于国家政策、发展要求、行业现状,全面分析水务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各种难题。根据相关企业数字化发展经验,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并明确数字水务发展趋势,科学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加强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解决城市供水、排水、水环境治理等问题。

2智慧水务概述

智慧水务也指水务信息化、数字化,和传统的人工信息传递、走访等工作有很大不同,可以将传统水务工作中的具体流程、基本要求和内容等,采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转变为自动化、多终端的信息采集和传输,最终形成信息化水务工作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比如大数据统计和人工智能分析等,主动、智能化地获取关键性信息,以此辅助决策和执行既定的水务工作。当前已经有许多具体应用,比如视频、图片识水、河道箱涵盖流、水力模型风险评估等。对水务行业而言,智慧水务建设可以实现环保、绿色、发展的水务建设理念,为水务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3水务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3.1水务数字化转型机遇

3.1.1产业发展引领当前水务产业规模越来越大,促使水务产业新格局逐渐形成,拓宽了水务发展空间。目前我国提出加强产业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的力度,要求产业向低耗能、绿色、可持续的方向转型。对此,水务企业的业务向着上游水资源节约、下游水环境治理转变。一些小企业纷纷整合、集中,打造水务建设和水环境治理一体化格局,部分中小企业细分水务领域,综合布局。在市场化经济环境下,部分产业链开发商也发挥产业效应,通过合并融资,整合产业链优势资源,加强了行业数字化平台建设、设备升级、新技术和工艺研发。在此发展趋势下,智慧水务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技术团队加入,各种新技术、新理念、资金和人才的加入,有效推动了水务产业转型升级。在各种新机遇与新技术的融合发展中,传统水务企业纷纷创新升级,逐渐向着规模化、生态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在数字水务理念下,实现了规划建设、运行管理、业务拓展等环节的创新发展。3.1.2政策鼓励当前,国家、地方、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水务发展政策,为数字化水务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发展条件,也为数字化水务转型营造了发展空间。①国家政策在顶层规划、目标指引、发展战略扶持上提供了机遇。提出信息化建设、数字中国、智慧城市,且以《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通知》的形式,要求各企业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此实现智能化发展。②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指导水务企业数字转型路径和实践探索。给出发展数字政府、智慧企业的相关措施和方针,为水务企业数字化指明了方向。③当地责任部门通过各项对策,提高了水务企业的数字化发展能力,对企业转型指明了目标、任务和方法。3.1.3市场驱动的活力数字经济为水务数字化转型注入了活力。当前数字经济成为全球产业转型的主要驱动力,人们已经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根据相关数字经济统计分析,当前,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由2006年的3.5万亿元人民币,上升到2020年的39.3万亿元人民币。数字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上升了38.7%。我国“十四五”经济发展规模指标中也指出,未来数字经济产业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将会增长10%,其中数字化红利价值显而易见。3.1.4技术驱动在数字技术的有效应用下,传统水务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以5G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为核心的新一代技术,有效构建了水务数字化运营场景,为智慧水务带来4大优势。①实时感知。通过异构系统和智能设备连接,可以实时、全方位监测水文和水质变化情况。②有效连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有效实现了信息共享、数据共享。③智慧应用。通过物联网、数据库、智能决策技术,促使洪涝智能预警、智能调度、智能服务等业务实现了综合控制和运行,促使管理更加高效。④协同运行。在水务综合信息化平台上,可以优化资源配置、统一调度、跨区域管理,有效保证城市供水和排水。

3.2水务数字化转型挑战

3.2.1问题各城市水务系统复杂、流程繁琐、信息化基础设施不足、行业数字化和环节数字化无法对接。水务企业顶层规划力度不足,发展路径和方法不科学,水务信息化系统建设和企业战略目标不符,导致应用系统管理松散。水务运营环节对接不顺利、数字化应用水平不高,供排水精细化、标准化较低,基础保障不足,运营管理成本高、节能效率低。多个企业仍然处于信息化建设起步阶段,数字技术支撑力不足,在应用数字技术、数字资源上还存在较多问题。水务行业产业链和用户链有待完善,数字化价值变现能力差,生态链构建问题大,新服务不足。3.2.2挑战当前,智慧水务建设难点多,虽然多数企业已经开始转型升级,但是运营模式、认知、技术等创新还不足,主要受到传统供排水模式、理念的影响,传统业务和数字化技术还没有充分结合,数字化转型直接促使传统业务模式退出舞台。在数字化转型中因业务、组织、流程和链条方面的壁垒问题,在全业态水务数字构建上进展缓慢。此外,水务企业的传统理念、排水工艺与新技术融合还存在问题,多元化、多维度技术支撑体系还有待完善。

4水务数字化转型策略

4.1加强水务工作和互联网的结合

水务行业需要将网络平台和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深度融合,以此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用户互联网一体化数字水务结合空间,创新水务管理模式、把握行业新形态、引用各种新技术,以此打造智慧水务个性特点。依靠数字水务空间,提高水务管理运营能力和水平,拓宽业务范围,挖掘商业价值,提高水务创新能力。①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建立节能、高效的新型水务数字化运行系统、管理系统和服务系统。建立以云计算为核心的数字管控平台,构建全域智能感应体系,通过多维、多领域数据共享和共建,打造数字全景化的智慧水务应用场景。在此基础上,创建城市供水、排水、治水的数字生态系统,以此实现全业态平台化管理,有效推动水务生产、运行、服务、管理、决策的一体化建设。②以产业互联网为核心,打造全链智慧水务产业生态圈,整合内外资源,深度产业联盟,有效发挥企业优势,创建特色水务产出品牌、服务品牌,最终依靠全域产业链,促使多领域、多行业、多部门深度融合,最终推动水务产业健康发展。③以用户互联网为核心,创新水务商业运营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线上服务运营模式,为用户提供具有优势和标准化的服务,提高企业与用户的黏性,打造网上特色商城,为多领域用户提供更加个性、高端的服务。

4.2构建数字水务标准体系

行业需要加强重视,立足于国家标准、立项要求,建立标准智慧水务建设体系,完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有效解决传统智慧水务建设交叉、混乱的问题。对此,在具体建设标准的过程中,需要疏通具体流程、整体规划、综合布局,细化各层级、各模块、各环节标准,有效指导水务建设。另外,相关管理单位、水务企业、高校、开发商和建设单位等,都需要全面认识到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全面参与到智慧水务标准体系的建设中,利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网络信息平台等,构建先进、适用性强、可靠的数字水务标准体系,最终推动智慧水务的规范化发展。

4.3提高智慧水务数据质量

水务企业需要利用新技术加强数据更新和数据精准性,对于重复数据、错误数据、不全数据、数据异常等问题进行整改,以此提高数据质量和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最终为厂站能耗统计、产品销售等工作,提供精准的数据分析结果,确保管理人员更加精准地进行水务决策。另外,企业需要注意数据导致的设备故障、运行不稳定问题,对此通过数据更新和整改,有效解决隐患问题,最终确保供水和排水系统稳定、高效运行,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

4.4加强技术研究并提高技术效能

新技术在水务中的应用可以促使“大数据+物联网+云平台+移动通信”和人工智能技术、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和水务应用深度融合,形成新技术+新业务,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供排水处理工艺模型、管网水力模型、智能优化算法等[1-2],具体需要有两方面。1)智能规划利用数字模型对工程位置、范围进行明确,并对工程规模、参数进行优化,对工程预期效果进行评估,以此保证项目规划和投资的科学合理,最终为区域总体规划和建设提供决策支持,为厂区建设、管网建设提供量化评估手段。2)智慧运行在我国监测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的深度发展下,促使供排水厂向着自动化和智能化调控转变,促使厂区各岗位、各环节实现无人值守,工艺和流程的智能化,推动厂内生产建设的稳定、高效运行。另外,依靠新技术也可以根据管网实际运行情况建立动态化水力模型,对水力系统进行调度,并依据预测算法、人工智能分析法,对管网、管路运行中的各种问题进行预测、解决。可通过事前模拟强化管网控制,便于科学调度,确保水力系统稳定运行。

5结语

未来,水务行业需要以新视角来看待当前的发展,注重跟随时代潮流,主动把握机遇,积极迎接挑战,明确数字化水务发展的难点和关键点。①加强水务产业数字化发展,完善数字水务产业价值链、经济链、生态链,在进行转型升级的同时,也需要推动数字化产业发展。②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将数字作为生产的关键要素,创新发展思路、发展路径,完善智能水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智能水务业务流程、推动水务模式创新,以此实现智能化运行管理。

参考文献

[1]董海天.关于“智慧水务”平台系统的构建及关键技术分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7(2):22-24.

高效数字化范文篇10

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新时代企业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带来了发展契机。传统纸质档案的书写记载变成了计算机的信息存储。方便了企业档案的查询和使用,还提高了企业的办事效率。所以,在信息化的今天,如何进行企业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将成为企业发展中所关注的关键问题。

二、企业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就是在企业的档案管理过程中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把传统使用文字、数字和图片等纸质方式的存贮转变成数字信息储存。比如,指纹录制、照片记录以及档案管理系统等。对企业各类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为其建立集中数字档案馆势在必行,档案数字化管理,在优化管理者知识结构、队伍结构、提高管理者素质、促进现代管理技术应用、保护原纸质档案和改善其利用方式等方面有着特殊意义。

三、企业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应用分析

在信息社会中的档案数字化管理已经不再陌生。比如企业的人事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企业自动化办公等等。数字化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不单单克服了传统企业档案管理中的人工查找困难以及查找方式局限性大的问题,还使得企业的档案管理更加的精细化。数字化的企业档案管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同时不能完全否定企业的纸质档案管理,比如企业的合同管理、文书档案管理,底图管理、工程档案等也需要保持传统的纸质管理作备份。因此,我们需要对企业档案中如何进行数字化管理以及数字化管理的具体内容进行确定。

四、企业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势分析

首先,企业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办公效率。数字化档案管理中使用的数据库比如EXCEL以及OA等,使得档案管理的工作更加的便捷。其次,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对档案存储的原件保护措施得到了完善和增强。只要数字化系统中的硬盘设施不被破坏,数字化的档案将不受到影响。传统的新闻类档案、产品类档案的纸质保管也可以借鉴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方法,做出数字化的信息,进而使得合同、新闻、产品档案管理更加的高效,同时提高档案的保护措施强度。

五、如何开展企业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一)规范企业的档案管理流程,使得管理效率得到提高。在逐步加强企业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需要逐渐使其规范化。所以,我们需要借助计算机等技术办法,使得人力资源以及数字化加工设备(扫描设备)的能力得到提升,并根据档案管理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不断的探索,最终使得工作流程规范化。这是保障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关键。以我单位的工程档案为例。使用的是双套双备的管理开发模式。在具体的实施中,把纸质的工程档案转化成电子档案进行存储,同时将电子档案上传到自动化系统数据库中。这样可以使得档案更加的安全可靠,利用也更方便。把需要备份的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进行双套备份,然后在纸质转化成电子的过程中还需要保持数字化的效果。使得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的高效。例如大部分企业现在都利用内部局域网进行办公,文书档案已是在线归档,在线利用。再如:企业档案数字化一条龙服务模式。所谓数字化“一条龙”服务模式就是对企业各个部门整理或扫描的档案材料按顺序完成收集、整理、扫描(数字化)、消毒杀虫、数据备份等系列程序后,将纸质档案归档整编进入档案库,备份档案数据导入数字化档案服务器中,方便查阅利用。

(二)更新传统的档案管理思路,转变档案管理的理念。为了使得企业的数字化档案管理更加的具有高效率,需要培养专业的档案管理团队进行企业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如何进行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并使得其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首先,要将企业的档案管理理念更新,并使得企业管理者的视野得到开阔。只有管理者充分重视企业的数字化档案管理,才能使得企业内部可以推行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技术也在大数据的促进下变得日新月异,因此档案管理者需要加快自身的步伐,使得自己的数字化档案管理水平跟上时代的步伐,进而提高企业的档案管理水平。数字化与传统档案各有利弊,除去一些特殊情况如打官司等要传统纸质档案之外,数字化在利用的方便高效,是企业发展的趋势。

(三)充分地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改变生活,网络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查阅文件已经不需要去图书馆或者档案室中进行查询,只需要连上网络在档案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所以,企业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要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的便捷性,进而使得档案的查询和管理的流程逐渐变得高效率。但是,在此过程中,也需要注重企业档案数据库的安全保密工作。例如当前会计档案中的纸质发票在逐步转变成电子发票,这样使得发票报销程序更加的快捷。公司的工程档案与企业网络办公相融合,进行数字化的全程跟踪管理,使公司对工程的进展可以全面了解管控。

六、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企业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进行分析,首先介绍了企业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接着对企业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应用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如何开展企业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再具体执行过程中,需要规范企业的档案管理流程、更新传统的档案管理思路,转变档案管理的理念以及充分地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企业引进档案数字化管理时,需要跟进时展的步伐,提高企业数字化管理的水平,进而使得企业的档案管理的效率更高。

作者:卢立红 单位:河钢集团唐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