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性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14:24:58

高效性范文篇1

关键词:“小团体”教学法;高校体育;高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在体育教学方式方面,不断前进和探索,力求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的教学氛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本文就主要设想运用“小团体”教学方法,通过在体育专项的教学活动中,如何进行组织实施,通过实际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总结出一套在体育教学中能高效发挥“小团体”教学方法。

1.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从教育部颁发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课程改革实施要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体育界对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全面探讨,“小团体”教学法应然而生。上世纪50年代,形成了“小集团学习”理论。第二阶段为上世纪70年代至今,发展衍变而来“小群体教学”“小团体教学法”,如今又提出“快乐体育”的体育教育,这进一步推动了小团体学习的研究与发展,给学生创造能够充分体会运动乐趣的场面和条件。当前,小群体教学、小团体学习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将小团体融入到专项教学,将两者能更好地结合起来,提高和丰富教学效果。

2.如何发挥“小团体”教学法高效性

2.1合理分组,充分发挥小组长作用

科学合理地对班级再分组学习是小团体教学关键环节,是学生在小组内能相互学习促进的前提保证。科学合理分组要注意点事项:一是采取先自主组建、异质互补为主,教师进行介入调配为辅的分组原则。首先学生采取自由组合,从根本上就发挥其自主性,一开始就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其次再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基础水平,学习掌握技术能力差异,各人的性格特点有层次的结合,有一定互补性。这样综合素质较低学起到促进的作用,最大限度的调动起锻炼积极性。教师在教学通过了解各个教学对象实际情况,再从中协调,更大优化分组合作。二是根据专项特点、教学设施条件确定小组的人数规模,保证小组规模能保证“小团体”教学法能高效率的运作和满足实现提高既定教学效果。小组长在小团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一个不得缺少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小组长不但承担小组各种形式活动,还有及时与教师联系沟通、交流的职责。小组长掌握小组整体学习动向,还能方便详细随时发现了解小组成员思想动态,从而在侧面帮助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小组长产生,至关重要。首先小组长自身要强烈拥有高度的责任感、较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组织协调交际能力。“小团体”教学法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小组自主性锻炼增强,所以说小组中如果没有一个有号召力、凝聚力的领导者,那么教学实施就不能有效的开展,教学效果就得不到体现,就不能完成教学目标,那这个小组学生就无法掌握和提高技术和技能水平。小组长还要具备有组织能力,最好能讲解示范能力,才能更多组织活动开展,保障各种交流活动,更加提高小组凝聚力和荣誉感。

2.2及时引导调控、端正态度,激发保持运动兴趣

运用“小团体”教学法,增强了学生自主性,如果得不到好的监控,有的小组就会偏离整体的教学目标,小团体力量得不到发挥,导致一部分学生倦怠现象,所以就要求教师能及时发现信息,及时的引导调控,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总结以下几点:2.2.1根据各个小组具体特点,相应提出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练习方法。比如小组内部开展竞赛,活跃气氛,提高了积极性。发现有小组在练习过程中创造适合自己的辅助练习手段,及时鼓励,从而提高学习氛围,激发锻炼兴趣。2.2.2可根据小组成员要求,进行组内外微调,重新合理分工。这就要求教师了解整体活动情况,及时掌握组员对小组的评价,尊重每个人意见。比如:阶段学习后,小组之间技术水平出现较大差距,这是就要了解原因,再根据个体个性、特点进行重新调整,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2.2.3教师要切实加强对小组学习的调控,并能及时地进行教学评价,反应阶段学习状况,通过教师的讲评和学生的交流讨论,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2.3建立平等和谐关系,营造愉悦锻炼环境

教师要要善于发现在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充分激发小团体的积极性,处理好在“小团体”教学法中出现的几个相互间关系,才能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营造出轻松与愉悦的锻炼学习环境,实现小团体教学法在教学中达到高的效率。相互间关系概括如下:2.3.1专项班与“小团体”之间关系,小团体是在专项班内进行在分组,小团体内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专项课教学进度,都不能脱离整个专项课程教学计划,如果离开主体教学轨道,就会和教学最终目标背道而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旦发现就要立即制止并明确提出要求。2.3.2团体间相互促进的关系,相互合作与竞争不仅仅在小团体内部开展,还应该在组间发挥出更大的优势,组间的相互竞争,更能调动队员的学习锻炼的积极性,能形成更好的相互交流学习的氛围,还会提高团队的凝聚力。2.3.3集体和个人的关系,这是两个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在我们传统教学中,一直强调着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在“小团体”教学法应用中也要辩证的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个人要在集体团队的要求和基础上进行自主的、积极的锻炼,不是说小团体学习中自主就是自由,不顾一切,不择手段满足个人获得较大的利益。另外“小团体”也要在合理的情况下,尊重个人的决定和想法,这样才能更好创造学生自主锻炼的激情,更加体现“小团体”教学法高效。2.3.4小团体内部组员的关系,包括了组长和组员、组员和组员之间的关系,这就更加要求小组长充分发挥其作用,发挥好人格魅力,处理好相互间的人际关系,才能营造出团结协作、竞争交流的和谐环境。

2.4充分发挥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原则

在运用“小团体”教学法中,除了教师要与学生直接发生联系外,学生之间、团队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他们相互学习,相互指导纠正,相互评价,再练习中他们身份时刻可能要有变化。各组的小组长不但要指导帮助本组的成员练习,同事还要安排和其他小组之间保持联系,发展融洽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教师教完某个技术动作后,当学生已经掌握一定技术技能水平,教师安排一次教学比赛,这就要求本组同学,群策群力,大家紧密配合,出主意,想办法,促进组内成员间互相合作,共同对外,从而增进了组内成员间的凝聚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集体荣誉感,并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解和友谊,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关系。同时通过各个小组之间竞争,无形的形成了相互间竞争关系,培养了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的交往能力。学生在竞争中即使失败大家也会相互安慰、相互激励,他们共同分享着小团体成功的喜悦。小团体学习以合作学习为主,将个体之间的相互竞争转化为群体之间的竞争,将个体的学习目标转化为群体的发展目标,使团体之间以竞争为主,竞争与合作并存,从而使课堂教学中的气氛紧张又轻松愉快。

3.结语

总之,科学合理地运用“小团体”教学法,有利于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轻松愉快的锻炼环境,有效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和良好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有利于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更好的掌握运动技能,真正获得运动带来的乐趣,为终身体育培养打下基础。

作者:曹兵 单位:正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孙林,魏明超.体育“小团体”教学模式探析[J].池州师专学报.2004(03).

高效性范文篇2

关键词:高中地理;高效作业;地理课堂

1概述

学生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高效的作业是帮助学生学好地理至关重要的环节,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可以根据作业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因此如何高效的发挥地理作业的功效,确保所布置的作业为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服务,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是当今时代高中地理教师所面临的急迫问题。地理作业作为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直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2009年美国学者乔.宋(Jo.Injeong)和贝德纳茨.莎拉·威瑟姆(Bednarz.SarahWitham)提出地理作业的设计主要为低水平的概念类作业,而关于提高学生推理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等高层次的作业设计并不多见[1]。2010年白絮飞提出地理作业形式应多样。2019年王琰提出地理作业的设计应坚持文本、形式、内容、评价这四大创新[2]。总的来看,国外有关地理作业的研究方法主要以数据量化和实证为主,而国内对于地理作业的研究多为一线教师个人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数据技术支撑以及相关理论支撑有待提高。本论文抓住高效地理作业缺少数据支撑这一空缺领域,设计问卷进行了精细化的深入研究,目的是了解目前地理作业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从而为更高效的设计高中地理作业提供参考。

2传统高中地理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2.1作业目标和形式单一。据调查,关于地理教师布置作业的目标仅是为了提高学科成绩这个问题,赞同的同学占74.41%,不赞同的同学仅占25.59%,这说明教师布置作业的目标单一见下表。大多地理作业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布置作业的目标仅在于提高学科成绩,为应试教育而服务。就作业形式方面,认为教师布置的地理作业主要为纸笔训练的学生占88.96%,由此可看出传统地理作业内容陈旧,主要为纸笔训练,以背诵、抄写、练习为主,多为基础题型,重点放在了对知识点的练习上,形式主要以课后习题、教材辅导资料和各种卷子为主,习题的创新性不够,趣味性较低,实践作业较少。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应试教育而服务,尤其是高三,学生每天面对的都是大量的模拟卷,作业任务繁重,学习形式单一而又沉闷,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据研究,47.67%的学生很喜欢具有创新性、开放性、合作性的地理作业,43.02%的学生有点喜欢,说明此类作业很受学生喜欢,但此类作业教师布置的较少,使学生思维僵化,学习积极性减弱。因此,丰富地理作业形式这一问题已迫在眉睫。2.2作业缺少分层。据统计,有31.98%的学生认为地理教师几乎没有布置过分层作业,24.42%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布置,25%的学生认为偶尔布置。由此可看出,当今教师布置作业多为整齐划一的统一作业,作业缺少分层。同时,有72.1%的学生赞同教师布置分层作业,说明大多数学生对分层作业感兴趣,赞同实施分层作业。教师若全盘统一的布置没有分层的作业,则忽视了学生学习程度、综合能力的不同。学困生面对自我感觉较难的作业容易导致其学习积极性不高,优秀生若重复做大量简单基础的试题可能会傲气十足,并且不能做到查漏补缺,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2.3作业评价单调。据调查,有55.81%的学生认为教师对自己作业的评价有一点单调,13.37%的学生认为作业评价非常单调,由此可看出地理作业仍存在评价单调的问题见下图。大多数传统作业的评价都是对号或者错号,或是简单的优、良、差等简单的评语,导致学生在解题中仅重视答案正确与否,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解题步骤及解题方法优缺点的分析,缺少了与学生在情感上的沟通。教师在批改完作业后应注重作业评语的合理使用,评语评的好,会对学生的学习起至关重要的功效。地理作业评价的单调度图

3实现高中地理作业高效性的策略

3.1促进作业目标的多元化,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高中地理作业目标单一,轻情感轻育人重成绩,这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本质,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作业目标观,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地确立作业目标,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使地理这门学科更好地与生活结合,更优地为生活服务。例如教师在讲授完“农业的区位因素”这一章节后,可设计作业“让学生分析河南省为我国小麦产量第一大省以及农作物类型多样的原因,根据原因撰写一篇言简意赅的演讲稿,在下节课上课前教师留出五分钟时间随机挑出一位同学进行朗诵”通过此类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不仅可以达到巩固知识这一基础目标,而且可以实现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提高爱乡情怀等多元化目标效果。3.2丰富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完善作业类型。布置书面作业时,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小论文、编顺口溜、做知识理解图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同时,综合实践型、分析应用型和展示型作业也非常重要,其主要功能为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展示能力、实验能力[3]。教师可适当地布置此类作业,例如社会调查、实验观察、社会调查实践等。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运用学习到的地理知识全面解决问题[4]。例如教师在讲完“晨昏线”这一课时后,可给学生布置“每四位同学为一组,利用地球仪和手电筒观察昼夜交替现象,其中两位同学负责操作地球仪和手电筒,另外两位同学负责讲解知识点原理,教师在下一节上课前留出五分钟时间随机挑出来一组学生进行课堂展示。”通过此类作业,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直观的体验,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实现地理作业高效率。3.3提高作业内容的层次化,有差异的设计作业。“直面差异是教育智慧的核心”,要立足于学生的独特性,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出符合其认知特点和需求的有差异的作业。例如在设计地理作业时,可先对本班的学生进行分层,A、B、C层分别为地理成绩较差、中等、较好的学生。然后将作业分为两种题型,必做题为基础巩固型作业,选做题为能力提升型和创新拔高型作业。基础巩固型作业的难度较低,适用于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题型;能力提升型作业是在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的基础上对知识的拓展延伸,作业的难度较高,为A层学生的选做题,B层和C层学生的必做题,可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获得攻破难题的愉悦感;创新拔高型作业以综合性、拓展性为主,难度极高,为A层和B层学生的选做题,C层学生的必做题,此类题型有利于开阔学生的创新思维,打破惯常思维的能力。由于提高了作业内容的层次化,因而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拥有了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的权利,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积极性。3.4加强作业评价的科学化,认真编写评语。当今地理学科关注对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将作业评价依然停留在简单的对错已经不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教师应时刻本着传道敬业解惑的职业角色以及对学生负责的精神,认真对待作业评价。编写评语时要有针对性,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内容要简洁明了。应注意对学生答题优缺点、是否融入创新思维、卷面字迹是否干净整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否饱满等各个方面的全面评价,多使用鼓励性词语、启发式语言。对成绩较好的同学应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不能有骄傲自大的心理,对成绩较差的同学教师可面对面对其进行解题方法与思路的指导,加强与他们的情感交流,燃起其对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4结语

地理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它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5]。布置地理作业很简单,但布置出真正高效的地理作业却值得每一位教师认真推敲与设计,作业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只有精心构思的作业,才能实现地理作业的高效性,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Jo.Injeong&Bednarz.SarahWitham.EvaluatingGeographyTextbookQuestionsfromaSpetialPerspective:UsingConceptsofSpace,ToolsofRepresentation,andCognitiveProcessestoEvaluateSpatiality[J].JournalofGeography,2009,108(1):4-13.

[2]王琰.上海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地理作业创新设计[J].地理教育,2019(02).

[3]卢卫忠.地理假期作业设计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1):4-9.

[4]唐旭.高中地理教学有效问题设计策略探讨:以《课后反思》为案例[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7):259.

高效性范文篇3

语文新课程标准不仅继承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更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实践性。《纲领》指出:“学生学习的目标既有工具性的又有综合性的,特别是陶冶情操,培养高尚审美情趣,提高思想素质的目标。”这就要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遵循实践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着眼于全体学生,改变陈旧的教学内容与形式,优化教学内容,寓人文精神的教育于各种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健全人格。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结合文本,还要走向开放,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熏陶,在趣味中感染,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使课内的知识积累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学习的天地就有多么广阔。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到处都需要运用语文。语文是一门最具开放性最易与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教者有心,学者有益。”教师在设计语文阅读教学时,应当树立“大语文”的开放的教学观念,应充分利用学生在课外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广泛接触的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让语文学习与生活接轨,增强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性、实践性,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地获得知识,体验快乐和辛劳,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他们的个性。

二、将人文教育融入阅读教学

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对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生命质量、拥有正确高尚的价值观等精神层面的培养,具有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势和不可推卸的职责。教师要真正意识到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字词句等语法知识的教育工具,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精神上的教育和引导,从而将其完成语文教育对社会和历史所应承担的使命和职责。比如在《陈情表》的教学过程中,想要让学生理解李密对祖母的深厚亲情,从而内化为自己对父母亲人的亲情体验,可以用移情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想想自己跟亲人之间印象深刻的故事,互相交流,谈谈自己的理解。这样一来,对文章语言的理解、情感的体验就自如多了,课堂也活跃了,学习的兴趣也调动起来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美的教育,也受到了人文情感的熏陶,不知觉间,学生的人格不断健全,人文精神得到提高,真可谓是“一举多得”。又如《逍遥游》强调注重内在精神,追求精神上的独立与超越。在他眼里世界万物都是齐等的,生与死没有界限、无所区别,因此也就不会产生喜怒哀乐的情感因素,一切都顺应自然,于心只需逍遥处之。庄子的这种超越名利乃至生死的追求为我们营建了一个天籁般洁净的精神世界。

三、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

用提问的方式来展开课堂是当下比较流行的做法,课堂提问不仅要能领导学生发现问题,更要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高中语文来说,一节课设置的问题不能太多,二至三个为佳,并且问题应该起到一个纲领的作用,要能把这节课所讲的重要内容都概括进去,问题与问题之间应该有一个逐次深入的逻辑关系,这样才能思路清晰,有利于学生在课后掌握知识点。教育是为了提升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高中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所涉及内容较多、较复杂,教师需要在平时多积累、多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与水平;要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认真负责;努力打造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与成绩。比如对于文章的主旨,一般很难一下子就分析明确,这个时候就需要设置一些小问题将主旨这一大问题具体化、细小化,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无法下手。例如在分析《雨巷》这首现代诗歌的主旨的时候,我设置了这样三个问题:作者描述了一个怎样的“丁香一样的姑娘”?为什么要突出描绘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作者是否仅仅为了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而表现他的情感?这三个问题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前两个问题为最后一个问题的提出做了铺垫,最后一个问题是前两个问题的必然延伸和深化。这样的提问给了学生充分而逐层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充分了解本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有,一般的文章都有些很特殊的句子及字词如总领句、情感句、中心句、过渡句以及文眼、诗眼等,若能关注它们并能巧妙地设置问题,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阅读教学中注重语言的运用

高效性范文篇4

关键词: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目标;评价;激励

当前我国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课堂利用率较低,45分钟时间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教师习惯采用题海战术加强化学训练,根本没有顾及学生的感受。因此在新课改形势下,初中化学教师必须要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要减少作业布置量,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构建初中化学课堂的高效性。

一、构建初中化学课堂高效性的原则

想要构建初中化学课堂高效性,务必要遵守以下三个原则。

1.目标明确作为初中化学教师,要有效把握自己的情绪,不能在课堂教学中过度情绪化,这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要加强对现有教学方式的创新,根据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要确保教学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符合新课改标准和和要求,要增加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交流。

2.教学氛围融洽初中化学课堂高效性的重要因素就是课堂氛围融洽,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要放下自己的姿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努力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要能够正确引导学生,有效调节教学氛围。

3.投入少、产出多所谓的投入少、产出多,其实就是指在有限的45分钟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将教学任务完满达成,并且让学生们都掌握所讲授的化学知识。

二、加强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构建化学课堂高效性

1.巧设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初中化学课程中,主要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对各种化学原料进行分析,研究化学原料之间进行化学实验将会产生怎样的实验现象,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初中化学课本中最为常见的化学小实验就是“清水变牛奶”、“水火相容”等,如果以传统思维理念去分析,这些化学实验现象都是不合理的,教师就可以在化学课堂上有效利用这些小实验进行教学,通过违反常理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化学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实验道具,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启发思维,强化学习兴趣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的时期,对于外界事物的兴趣只是三分热度,那么应该如何让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一直延续下去,这就成为初中化学教师的教学重点,教师必须要巧妙组织教学语言,要能用语言引导学生,给学生思维方面的启发,强化学生的化学兴趣。例如,在讲到氧化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选择几个知识点进行比较,跟氧化最为相近的就是燃烧,让学生分析氧化与燃烧之间的区别。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常见实例,菜刀为什么在潮湿环境下就容易生锈?但是将菜刀涂抹上一层油以后,菜刀就不会生锈?看似常见的两个问题却隐藏着深奥的化学原理。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讲授氧化反应发生的必备条件就是空气,菜刀在潮湿环境中会与空气进行氧化反应,进而产生铁锈。但是菜刀涂抹上油以后,油会将菜刀与空气隔绝,这样就缺失了氧化反应的必备条件,通过生活中简单的案例分析可以增强学生的化学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3.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现场实验进行化学理论知识教学,让学生充满好奇心,能够通过设置一些疑问,带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比如教师在初中化学课堂上讲授“溶液”这一章节时,就可以问学生一些生活中的常识,就以“酸辣汤”为例,大多数学生都喝过酸辣汤,但是却不知道怎样做酸辣汤,教师可以通过现场试验,讲述溶液知识,让学生能够明白制作酸辣汤的道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产生了化学学习兴趣,还让学生明白了生活常识,也可以为后续化学课程奠定基础,可谓一箭双雕。

三、提高课堂效率,构建初中化学课堂高效性

构建初中化学课堂高效性的根本就在于提高课堂效率,要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1.教学准备

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备课工作,要针对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要将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常识,尽量不要按照课本照搬照套,要积极鼓励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划分,然后实行因材施教,布置不同层次的化学作业,目的就是为了有效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2.教学实施

在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要注重知识点的由浅入深,要鼓励学生提问,遇到不懂的知识点要敢于举手发言,教师必须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要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合理分配,可以采取分组学习的方式,巧妙设置问题,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探讨,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还可以增强化学知识的掌握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要进行改革,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进行创新,要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有效设置化学问题,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要打造真正的化学高效课堂。

作者:郑爱玲 单位:广东惠州博罗县罗阳城郊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刘瑜.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策略的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2014(16).

高效性范文篇5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高效性;实现途径

课程改革逐渐深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也要实现“高效性”。课堂上,教师应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小学音乐教师要发掘学生潜能,为学生提供创造条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高效性”音乐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根据音乐学科的性质,小学音乐教学目标为:学生感悟音乐之美;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对乐曲进行再创造;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小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因为小学音乐教师要完成上述任务,应遵循以下原则:1、基础性原则。小学生酷爱音乐,让他们在音乐的殿堂中获得持续发展,因此,在学习、感悟、欣赏表现音乐要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是在音乐教学中应遵循的基础性原则。这就需要小学音乐教师要研读教材,教学内容是否有利于以学习、欣赏、审美音乐等为教学标准。那些难度较高的、学生没必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教师应该舍去。2、民主性原则。在音乐方面,学生存在个性差异,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宽松的音乐学习氛围,无拘无束的学习、感悟、欣赏音乐。要尊重学生,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充分发掘学生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等的内在潜能,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学到知识、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3、开放性原则。把社会中的音乐元素及家庭对学生音乐方面的影响纳入到音乐教学的范畴,把三者结合起来,致力于音乐教学。音乐教学内容、目标要求、内容的编排等要做到系统化、多元化,为音乐进行再创作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加强音乐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其他文化元素,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中共同学习,多种艺术相互交叉融合的教学方式。4、科学性原则。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要有科学性,应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并能突显其学科特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音乐教学,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为小学音乐教学服务,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拓宽学习、欣赏音乐的渠道。“科学性”是指音乐教学符合新的教育理念,符合音乐教学的科学理论依据。5、实践性原则。音乐教学重在实践。因此,音乐课程要摆脱理论化教学模式,而应把音乐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体验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从音乐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与认知;在实践活动中体验音乐自身的魅力。

二、小学音乐“高效性”教学模式

音乐以独特的审美形式对学生的艺术修养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应在“高效性”教学理念影响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提供更多的音乐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把理论性较强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训练形象化、生动化。引导学生感受、体会音乐的魅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审美能力。1、学会欣赏。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并不是培养歌唱家、作曲家、演奏家,而是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欣赏音乐主要是听、感悟,学生欣赏乐曲时,学生用心聆听并积极体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与审美能力,拓展其音乐视野。欣赏过程中,学生对音乐有自己的理解,教师应尊重其对音乐的见解及点滴感受。由于学生对音乐的体会、理解也不同。学生的想象不是单一的,而是五彩斑斓、绚丽多彩的,让其感知音乐的无限魅力。音乐应在反复欣赏、感知中体验其艺术价值,因为听是欣赏音乐的基础。因为只有在用“心”听的过程中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产生想象,使音乐教学经历由“静”到“动”的变化,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实现音乐教学的“高效性”。2、学习民间艺术。音乐教学应让学生去感受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民间音乐有其自身的特色,别有情趣。组织学生参加民间艺术活动;收集一些民歌、歌谣;欣赏有地方方言特色的戏曲、童谣。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体验民间文化,增强其民族意识,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音乐实践能力。让学生从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3、创作音乐。有的教师认为学生会教材中的歌曲会进行简单的伴奏,就完成教学任务了,这一做法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中,开发其音乐潜能。

对音乐进行再创作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学音乐过程中,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体验。让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让学生深入的理解音乐的内涵,真切感悟音乐之美,获得情感体验及艺术熏陶,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朱燕华.刍议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黄河之声,2018(03):115-116.

高效性范文篇6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高效性;策略

素质教育的理念贯穿于高中体育教学中,构建一个高效课堂已然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好习惯,充分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构建一个高效课堂。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选课制度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目前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仍然遗留下一些问题。例如:缺乏完善的选课制度。一旦教师选择授课的内容不规范、不科学,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要求,从而严重影响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具体的来说,有的高中体育老师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授课的制度不够完善,从而学生出现不接受、情绪较低落、不爱体育锻炼的现象。这样,极大地降低了体育教学的高效性。

2、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内容。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渐渐失去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没了兴趣,上课对于学生就会变成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学生不能更好的融入到课堂教学氛围中,就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样的话,教学的目的也不会达到。所以,高中体育课堂上,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得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是影响高效课堂的一个主要因素。

3、师生的不融洽关系影响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的学习体育锻炼技巧。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要求在教学中转变教师的角色,从以老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但是,有的体育老师容易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还是保持教师的权利威严形象,使得学生一味的听从教师的话,这样长期下去,有些学生的因害怕老师而无法将内心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严重制约着师生关系的发展。不融洽的师生关系会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对创建一个和谐、高效、轻松课堂造成威胁。

二、提高高中体育教学高效性的策略

1、健全高中体育教学的选课制度

健全高中体育教学的选课制度,不仅可以改善体育教育质量,而且还利于创建一个高效课堂。作为一名高中体育老师,我们明确的认识到体育教学内容十分广泛、教学活动多项进行。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选择规范的授课内容,并且要了解大部分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真实要求,完善高中体育教学的选课制度。这样,学生有了参加体育锻炼的目标,充分发挥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能更好的融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不会像传统课堂一样出现放羊式的教学方式,从而实现高中体育教学的高效性。例如:有很大一部分女同学喜欢打排球,教师可以通过调查学生心理特点,了解到学生迫切想学习垫球、传球的技巧,因此,老师要制定相对应的教学计划,丰富教学内容,传授打排球的技,利于健全选课制度。

2、丰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体育课堂中,教师需要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致,让学生主动拥有积极主动性,才能更好的构建高效课堂。其中,体育老师务必改变原有教学的方法单一情况,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手段来活跃和丰富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做能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对课堂内容充满兴趣,就会使得学生更加认真的学习,课堂效率也就自然而然的获得提升,使得更高效。例如,体育教师在对“篮球”这个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时,就可以丰富的运用多种方法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比如在讲解投篮技巧,上篮技巧,抛投,后撤步等篮球技巧时,要亲自实践,慢动作讲解,让学生自由活动时充分练习。又或者在讲解各种篮球战场上的技战术时,不但讲解,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运用,并在旁观看,进行针对性指导。还可以告诉学生,会进行一个篮球友谊赛,看谁学习和作用的更好。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更加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也会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课堂更加欢快活跃的同时,学习气氛也更加浓厚,充分提高了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

3、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构建一个和谐、高效、轻松课堂

在高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发挥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还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过程中,我们老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这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能感到轻松、愉悦。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增多师生互动环节,而且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下,学生容易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增加老师对学生的了解,非常有利于高中体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例如:在学习“田径运动”这一个体育教学环节中。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运动,组织学生到操场中慢跑,不断的跟学生沟通交流,在学生跑步的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的跑步姿势。其次,正式进入田径教学状态,老师应引导学生学习跑、跳、投掷的内容,布置相关锻炼任务到每一个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来完成任务,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让学生体验到被欣赏、赞美的快乐。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掌握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而且还能营造一个积极、健康、活泼的课堂氛围。在良好的氛围下,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构建一个高效课堂,从而改善高中体育教学的质量。

三、总结

建立一个高效课堂,不仅能提高教学的质量,而且适应现代化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健全选课制度,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作者:董树青 单位:泰山学院

参考文献:

高效性范文篇7

为了快速、有效地发展农业保险工作,就必须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1]。着眼于农业风险的管理控制,实现最大程度的防灾减损的目标,可以为保险公司建立基于GIS技术的农业保险系统。在农业保险中建立GIS系统,主要是为农保公司提供防灾减速的决策支持和为农户提供相关的农业服务,可以对农业的灾害预测提供分析和预测,从而可以使农户提前防灾,降低灾害损失。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对空间数据的各种处理功能以及在农业气象灾害的模型研究和应用,可以为农业灾害的研究和系统的展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综合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集成方法,构建GIS辅助巨灾保险风险管理系统,主要通过运用GIS技术集成农业保险灾情预测、农业保险防灾减损预案以及农业保险损失评估等模型,并实时、动态地接收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提供的目标监测信息,为农业保险公司提供农业保单的巨灾风险评估预警服务和防灾减损决策支持服务。

1GIS在农业保险中的应用现状

在国外,GIS技术起步早且很快得到应用。在20世纪70年代,GIS技术就已经开始应用在农业信息管理中;90年代后,GIS技术已经在农业系统的仿真、统计分析、土地评价、灾害预测等方面广泛应用,现在已经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并建立了多种与农业相关的灾害模型。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已将GIS与DSS、GPS、RS等高新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综合各种技术的优势及时有效地解决农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3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有机结合,通过RS与作物的生长模型相结合,可对作物的灾害和灾情进行动态监测和预估。这些技术的成功应用,说明GIS在农业保险中的应用发展为农业保险中最关注的灾害预估、农业灾情监测提供强大的基础和依据。在国内,GIS技术的应用研究较晚,发展也较缓慢,只是在一些预测和分析工具上有应用。在农业领域中主要用于气候资源上,从最开始的绘制气候起源分布图和一些基础数据的空间查询,目前已发展到图形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其中专题图和地理数据叠加的分析在GIS的技术应用和保险行业的应用中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当前,GIS技术在农业气象的灾害评估方面也有一些研究,主要是利用GIS的特性,对历史数据的模型演变进行分析,从而找出灾害发生的一些基本规律、空间分布等,为防灾减灾提供分析依据和对策。在国内也有一些比较成功的系统案例,如通过气候分析和环境影响评判等方法设计出的安徽省重大农业气象灾害测评系统[2]。通过历史的洪灾发生频率以及影响洪灾危害的一些因子,利用GIS技术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叠加功能,得出了每个影响因子的灾害影响程度和栅格图层,并再次对其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应用于湖北省洪涝灾害危险性评价[3]。马军等通过结合GPS、GIS、GSM和GPRS技术,构建了保险查勘车监控调度系统,通过集成地理分析,实现了对查勘车的实时监控、定位和通讯等,就近调度和历史回放等功能都已实现,有效克服了传统人工调度的缺点[4]。2GIS在农业保险中的作用我国也有一些GIS技术在农业保险的相关理论的方法的研究,但是功能仍只局限在规划数据的图形化显示、管理及简单的气象模型分析,并没有对农业保险的各项业务工作进行深度地分析,也没有相关辅助决策的支持。在农业占据很大地位的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也在逐步发展,因此需要针对农业保险业务的各个主要环节,深入地进行GIS应用及开发,并有效整合农业防灾减损、综合服务的资源,为农业防灾减损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通过深入分析,GIS在农业保险中主要可以用于信息管理、统计分析、模型分析和决策支持等方面。

2.1信息管理

2.1.1承保管理。承保管理应包括客户信息管理和保单信息管理,通过与承保系统对接,实现信息在地图上直观地展示。

2.1.2理赔管理。将出险查勘的理赔数据通过与理赔系统对接,实现案件信息实时在地图上直观展示,并能对赔付率、第一现场查勘率等指标进行统计。

2.1.3经营管理。出险发生后,及时调度相关保险机构人员查勘,利用模型计算出出险地与保险机构距离情况,查勘面积(或数量)情况、派出查勘员的数量和级别、使用的交通工具情况等在系统中都能够直观地显示,并测算出该次查勘所需费用,并与实际报销费用进行核对,防止多次报销的情况发生。

2.1.4灾害区划管理。自然灾害区划是减轻自然灾害的基础,目的是了解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和灾害发生的强度、频度与规模。减灾区划是在自然灾害区划的基础上开展规划,为国土利用、区域经济发展与建设、自然灾害保险等提供依据。

2.1.5专题图管理。根据各个机构管理区域、销售业绩、投保面积、投保种类、保费金额、理赔金额等信息和受灾的统计数据,综合分析其内在关系,可制作出销售业绩变化曲线图、投保金额变化图、理赔金额变化曲线图、投保面积分布图、投保率分布图和受灾种类分布图、受灾程度分布图、受灾概率分布图等专题图层,为公司管理、综合评定业绩变化和分析保险业务信息提供依据和便利。

2.2统计分析

2.2.1空间统计。空间统计提供对特定对象数据进行归纳与统计,通过对特定对象数据数值型字段进行计数、求平均数、累加、求最大值与最小值、求取值范围、求标准差、求方差等内容,满足和实现统计需求。

2.2.2绘制保险费率图及灾种损失率图。根据不同的地理区域内各灾种的活动规律及不同区域内保险标的的抗灾性能,可以对不同的保险费率进行区域划分,根据以往不同灾种所造成的损失情况,可编制不同灾种的损失率分布图。

2.2.3编制风险分布图及区域危险等级划分。在获得有关地域空间和自然灾害的信息后,可以分析出不同地理区域以及不同灾种的历史分布情况,编制风险分布图,并根据某一区域内灾种发生的历史情况分析找出灾种的发生规律。另外还可以对不同的区域进行危险等级划分。

2.2.4空间缓冲区分析。根据分析对象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距离的带状区,用以识别这些实体或主体对邻近对象的辐射范围或影响度,以便为某项分析或决策提供依据,从而预测可能产生的损失,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最大程度挽回受灾主体、保险公司及政府的损失。

2.3模型分析和决策支持

2.3.1模型分析。在采集足够多的数据样本基础上,运用空间统计分析等科学方法,建立数据分析模型,根据不同地理区域内各灾种的活动规律及不同区域内特定标的的抗灾性能,对不同的特定标的进行区域划分;根据以往不同灾种所造成的损失情况,编制不同灾种的损失率分布图,在获得有关地域空间和自然灾害的信息后,分析不同地理区域以及不同灾种的历史分布情况,编制风险分布图,并根据某一区域内灾难发生的历史情况,可分析出灾难的发生规律,建立分析模型。另外,还可以对不同的区域进行危险等级划分,为某项分析或决策提供依据。

2.3.2承保决策支持。实时统计承保量,并直观展示位置、历史损失情况、风险状况、风险指数等,为承保提供依据。商业险可以决定是否承保、承保费率;政策险可以准确确定承保量,避免漏报、多报情况发生。

2.3.3理赔决策支持。对出险标的的品种、出险位置、损失情况进行实时统计和展示,并建立损失预测模型,辅助查勘定损工作。可以将损失模型测算结果与报损数据进行比较,防止多报;在出险发生后可以及时调度相关保险机构人员进行查勘。

2.3.4防灾减损决策支持。根据损失预测模型,结合测试地区的防灾条件,预测保险标的未来损失发生的位置、概率及规模,并给出防灾减损工作方案,建立预警方式。

3农业保险GIS平台

系统采用ESRI的ArcSDE作为空间数据引擎,在数据库中可以存储各种空间、时间相关的数据和数据规则。通过ArcSDE来完成海量空间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采用ArcMap对地图进行处理,可以作为系统的地理依据,以辅助决策农业保险。GIS平台在农业保险的具体应用体现在多方面,如图1所示。农业保险GIS应用系统定位为辅助支撑平台系统,其总体设计为辅助支撑平台确定整体框架和结构,是GIS系统工作的核心和系统开发的依据,是与核心业务系统对接和展示的基础平台。在总体设计方案指导系统开发的全过程,不但要使系统开发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得以实现,而且要使所设计的系统达到优化[5]。根据保险公司对GIS信息系统的基本需求,以及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特殊需要,设计方案可分为2大核心子系统:即业务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保险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如图2所示。GIS可以与GPS及其他动态数据采集系统高效集成;同时,GIS也可以方便地与各种视频系统、多媒体数据集成。该系统通过建设监测站点,结合运用有关部门卫星遥感数据、无人飞机航拍数据以及GPS实测数据,采集各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土壤状况、农作物种植情况、水利基础设施分布情况,以及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发生情况等,利用不同时期自然灾害的专题数据,形成矢量数据库,输入GIS空间和属性数据库,利用GPS测量系统获取灾情发生区域的动态数据,将遥感影像(遥感时空数据库)、图形图像(地理空间数据和GPS获取的动态观测数据)以及保险公司提供的其他信息,经过校正和标准化后叠加在一起,使基础灾害信息和空间信息分层表现在图层上,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灾情动态监测、交互查询、动态更新,建立损失评估模型,对灾害损失进行评估,根据损失评估结果辅助涉农中小企业进行防灾减损决策。其建设内容如图3所示。系统采用B/S+C/S+M/S相结合的系统模式并支持灵活扩展,其中C/S部分侧重于系统数据维护、专业性分析,B/S模式侧重于信息的查询统计和分析。M/S模式为移动式平台,结合手机端GPS与拍照、录像功能,可以为现场查勘理赔提供定位、丈量、信息记录、声音图像记录等大部分内容。系统可通过灵活地扩展,来满足用户各种不同需求。其C/S主界面、B/S区划主界面分别如图4、图5所示。系统具备较好的完整性,符合损失评估的工作流程,从基础数据处理分析到模型运行以及运算结果输出等自成一体。整个系统是一个人、机交互系统,在模型运行中来自于用户判断、实时输入的内容通过用户和计算机系统反复交互予以实现,因此系统必须具备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以及灵活的操作性能。系统的接口设计合理,既能保证系统内部各模块之间的数据高效传递,又能实现与外部模块和保险业务系统的动态关联,以利于分散开发的大系统的各部件在统一环境下有机地集成并顺利地运行。强调系统功能的实用性,同时系统还应具备安全性、先进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易于维护等特点。农业保险分析决策管理系统的建立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组织尤为重要。在系统的设计中,要遵循综合性、标准化、规范化、安全性、面向用户等设计原则。

高效性范文篇8

【关键词】高中英语词汇;存在的现象;有效的教学途径

英语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词汇是语言的最基本的建筑材料。词汇也是发展学生英语的基本条件。在一般情况下,学生掌握的词汇越多,表达的内容就越准确丰富,学习的效率就越高,英语学习的负担也就越轻。因此词汇教学始终是语言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其教学效果的成败,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语言的效率的高低,但是当下普通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如人意的现象。现象一:学生没有学习词汇的主动性。在英语教学中,我经常看见的就是学生们只忙着写作业,做英语试题,除非老师硬性规定,很少看见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词汇。这就是学生缺少学习主动性的表现。因此,我总结教学经验,将以教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移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习方法在学生心中扎根,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现象二:记忆困难、信心不足。我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英语基础比较薄弱。60%的学生反映英语知识太多、繁、杂。记忆起来特别困难。记得快忘得也快,印象不深,每到阅读时,不能理解整句话的意思。每到写作时,找不出一个可用的恰当的词组。久而久之,很多学生逐渐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和信心。若要解决这些问题,词汇教学主要有两条积极有效的教学途径。一是词汇教学主要应立足文本情景,渗透于阅读文本教学全过程中。只有通过不断有机结合课文进行听说读写操练和使用所学词汇,学生才能达到真正理解、巩固和掌握词汇的教学目标。二是教师要设计灵活多样的词汇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和掌握词汇的积极性,提高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一、 词汇教学立足文本情景

,渗透词汇教学全过程语言点的新授改变以往脱离书本教师单纯讲授词法句法,而学生机械性记录的单一模式。让学生在熟读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采取问答翻译总结等手段展现重点句型,让学生通过句子体会并掌握词的用法。

二、灵活多样的词汇教学活动

教师如何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和掌握词汇?除了立足于情景语篇之外,教师还要设计灵活多样的词汇教学活动。我们新课改施行高效课堂。我们班级已经分好了8个组,通过提问、接龙、抢答等方式在8组之间展开竞争,通过竞争手段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取以下几种活动。1.头脑风暴。这种竞赛形式是针对词组识别及记忆的。每节课让学生限时记忆当堂课所学词组及单词。例如,外研版必修一第二模块mynewteachers描写人物的形容词及词组。Patient/bepatientwithsb/bepatientofsth教师就学生所背内容进行提问(英译汉或汉译英),各组学生抢答,每答对一个得一分,或者各组之间循环提问,答对的组给加分,然后将各组得分汇总,得分最高组获胜。大家一起鼓掌向他们组表示祝贺。通过这种方式,活跃了学生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2.潜词造句。在记忆重点单词词组意思的基础上,要确保学生掌握词的用法,会把所记的词正确运用于句式篇章中。开始的时候,教师口头造句,让学生听后重复出来,然后让学生模仿老师自己造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这个过程同样采用竞争形式。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再创造能力和合作意识。例如:Theteacherispatientwiththestudents.3.口头作文。英语作文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检验学生对词汇掌握情况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复述课文,自编故事,创设情景利用关键词语填空改写语篇三种形式。(1)复述课文。复述课文是培养学生记住所学基本词汇的一种方法。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所列重点词汇即关键词,把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每个小组的成员为了给本组争光,都会自觉地加强练习,很好的运用本课所学的基本词汇。如:必修一第二模块Mynewteachers复述MyEnglishteacher.列出重点词。impression,nervous,patient,Theysaythatfirst(impression)areveryimportant.MyfirstimpressionofMrs.Liwasthatshewas(nervous)shykindand(patient).(2)自编故事。老师开个头,说出一句话,然后各组学生运用所学词汇每组合作造一个句子,使故事顺利进行下去。每组一次选一人发言,所说句子必须合乎逻辑,运用所学词汇,否则不得分。在故事结束时,对各组得分进行统计,然后评比,对于得分高的组给予奖励,这样大大活跃了课堂氛围,巩固了所学的词汇。学生们兴趣很高。(3)创设情景,利用关键词语填空改写语篇。创设情景,运用关键词语填空改写语篇的活动可设置在课堂教学最后环节。这是梳理复习巩固和掌握阅读文本的内容和词汇。以外研版必修一第二模块mynewteacher为例,在课堂最后环节,我设计了一段配有音乐背景和美丽PPT画面情景的语篇,让学生边欣赏边用恰当的所学关键词语进行填空练习,以结束本堂课的教学,效果不错,欣赏很喜欢。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Mr.Wuwhois(popular)withthestudentsenjoys(teaching)Chineseliterature.

总之,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词汇教学方法也多种多样。关键是教师如何恰当地凭借文本、语篇情景语句教学生学习单词和运用单词。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改进词汇教学方法,采用多种积极有效,新颖有趣的活动,以便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促进学生加速理解和掌握词汇,以达事半功倍的功效。

作者:陈淑芳 单位: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高效性范文篇9

关键词:高中语文;形成性评价;过程;发展;兴趣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观和生活观,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审美能力和情感价值,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是,基于当前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高中教师对语文教学存在错误的认识,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大多是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化的教育发展,违背了新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至此,教师就要积极创新,引入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形成性评价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并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更加科学、全面、客观地进行学习过程评价,从而全面了解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一、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及原则

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过程性的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了解、考察,然后针对学生的过程性表现进行全面评价、总结,并围绕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发展目标展开。这有别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核心是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遵循一种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评价方式。整个评价过程是一种和谐、轻松的氛围。它全程贯穿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它的宗旨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不断地调整教学模式,不断地完善教学方法,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性评价教学遵守的原则是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也就是人文主体原则、过程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等。再者,由于高中语文学科特点,教师必须主动来提高学生时刻了解书本内容知识、明确文章主旨、感受诗歌意境、培养写作等兴趣。这就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高中语文终结性评价的不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学生与语文的距离。

二、基于形成性评价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基于多元化评价,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过多地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一味地进行终结性评价,直接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而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建立“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技能”的三维目标评价体系,而不是过度强调学生卷面成绩的单一性评价体系。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建立以学生知识和技能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价值判断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人生规划能力等等状态建立综合性的评价体系。例如,学习高中语文(新人教版)《荆轲刺秦王》课时,教师可以创设模拟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情节中的某个人物角色,建立综合分值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如图1利用成功激励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依据故事背景,创新地提出类似的小型话剧演出,然后根据学生对角色的演绎真实程度和学生表达的积极性等进行评价。同时,针对学生对问题的阐述度和创新性,教师要进行总结,及时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而综合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动力。

(二)基于过程性激励,拓展学生课外知识积累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叛逆时期,他们很在乎外界对自己的看法。尤其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及认可。因此,教师就要有效做到引导学生去学习,并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激励性评价。众所周知,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语言评价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评价方式。它可以使学生保持一整节课的兴奋度,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动力。例如,高中语文诗歌一般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对学生的文学功底要求很高。再加上学生平时的积累不够,很难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和所要表达的意思。例如,学习《雨巷》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相同题材写一篇现代诗,让学生真实情感而发,根据真实感受而写。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分享自己的诗,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每节课抽取一到三个人朗读分享。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素材积累。教师在学生朗读完毕后,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夸奖,鼓励学生积极完成教学任务。整个过程学生的努力过程得到教师的表扬,学生的内心也会感觉到自己的努力得到尊重,必然学习兴趣大增,不断地润色自己的诗集。这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程度必然提高,作文水平大增,避免了学生长期处于冷落的状态、闭门造车、与社会脱轨的尴尬境地。这种尊重学生学习动态过程的评价方式,更能贴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积极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促进学生增加课外书的浏览量,增加课外知识积累。

三、总结

综上可知,基于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机制已经不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不符合当前新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而形成性评价是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形成性评价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并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更加科学、全面、客观地进行学习过程评价,从而全面了解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更加符合当前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周小雪.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措施[J].成功:教育,2010(6).

[2]郁琼雅.中澳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比较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7).

高效性范文篇10

关键词:整体学习思维完整性

整体并不是局部的简单相加和组合,整体统率局部,高于局部,整体大于局部之和;数学教学的核心阵地是课堂,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环环相扣,严丝密缝,高度重视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把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每个环节,都应该讲究教学艺术。

一、保持良好情绪,保证教学成功

能否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是反映一位老师心理素质好坏的重要标准,也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老师如果带着不良情绪进教室,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不到教学目的,还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感情,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如果课堂上学生经常从教师那儿体验到的是积极的情感,那么这些积极情感就会逐渐地稳定和内化为学生的情感素质,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养成了许多积极的情感因素,如快乐、宽容、友善等教师的课堂教学情感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教师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则会振奋学生的精神,创设一种轻松、自信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是兴趣、愉悦、自豪等积极情感,那么学生就会表现出敏锐的感知能力、良好的记忆能力、活跃的思维毹力、丰富的想象能力,等等他们就更容易接受并记住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这无疑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促进作用。无论发生何种事情,只要走进教室,教师必须要保持良好的积极的情绪,万不可把自己的消极情绪带进教室,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如何让学生积极地投入数学课堂学习中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体会到,教师适时、适当创设一些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创设问题情境,以新激趣;提出疑问,引发求知欲;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兴趣;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实践欲望;运用电教手段,拓宽学生视野。创设教学情境,要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灵活性和新颖性,直观性和形象性,生活性和实用性等。注意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在引导启发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大胆去猜想、去实践,对于他们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投入学习之中。

三、点拨疏通脉络,理顺思维线索

课堂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但必须善于提问。老师提问要有启发性,切中关键处,问在学生难于理解或容易忽略之处。要善于进行点拨,点出思维的起点,拨正思维的方向。点——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拨——为了疏导学生思维通路,启发想象,规范思维。提问要亲切和蔼,有鼓动性,要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最好是先问浅显容易的,让学习较差的学生回答,答对了及时表扬鼓励,答错了要耐心引导,诚恳帮助。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待全班同学通过积极思维都跃跃欲试时再指定同学回答。要想逐层推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就必须依靠定向点拨,层层设“卡”。当然,设“卡”点拨的用意在于疏导学生思维,使之沿着教师的思路向前发展。因此,设“卡”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采取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方法,遵照一定思路,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思维延伸。

四、构筑铺垫台阶,攻克教学难点

教学时遇到“坡度陡”、难度大的问题时应采用分解难点、转换点拨的方法,在学生思维的通路上构筑铺垫一些台阶,变陡坡为慢坡,使学生的思维顺序稍作变通,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难点解决问题。讲课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必须全力以赴,把课讲好。教师的语言要科学、正确、清晰、简练、生动、规范,富有激情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感染力,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共鸣。板书要列出提纲,抓住要点。黑板要有计划地使用,做到布局合理,版面清晰。多一字不写,少一字不行,一节课结束时在黑板上能全面反映整节课的教学要点,备课时就应反复推敲,把板书设计列为教案内容。

五、师生共同总结,精心布置作业

课堂总结的方式最好先让学生总结,然后教师再适当加以补充归纳,要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全面的回顾,给人回味无穷。亦可适当练习,使学生当堂巩固;或布置预习,提出要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需要教师灵活掌握。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尾,切忌为赶进度草率收场,更忌不按时下课,任意拖堂,使学生感到厌倦。教师教学艺术的提高要求教师热爱自己所教学科。潜心钻研,学而不厌,学理论,扩充知识面,刻苦锻炼基本功,勤学苦练,熟中求巧;收集题目,精选成集,配套选用,坚持解题,苦练解题基本功。

环环相扣,严丝密缝,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注重细节注重过程,长期坚持,必会渐入佳境、日臻完善、炉火纯青,数学高效教学的金色秋天定会回报笔者们的不倦耕耘!

参考文献:

[1]陈伟芬.基于学习目标的课堂教学设计[J].上海教育,2010(14):61。

[2]黄苑坊.浅谈新课改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0(16):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