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6 15:33:20

需求分析论文

需求分析论文篇1

根据美国营销学者赖克海德和萨瑟的理论,一个公司如果将其顾客流失率降低5%,利润就能增加25%~85%。留住客户的有效措施之一是提高客户满意度,而物流管理的目标就是将合适的产品和服务,按照合适的状态与包装,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成本费用,在合适的时间送到合适客户的合适地方,这其中的7个“合适”,既包含着优化企业资源的含义,更突出了按照客户的需求展开服务。市场营销的目标是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同时实现企业的利润,物流管理的目的是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物流管理在整个市场营销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有效的物流服务,使客户能够得到低价格的、获取时间短的和个性化的服务,这将对提升客户满意度有着重要影响。

1物流管理的客户服务客户服务是营销与物流的关键接口,对开发和保持客户忠诚度以及延续客户满意度意义重大

物流的客户服务内容包括备货保证、输送保证和品质保证,也就是拥有客户所期望的商品,符合客户所期望的质量,在客户期望的时间内传递商品。物流客户服务的基本要素分为交易前的要素、交易中的要素和交易后的要素,这也类似于市场营销中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交易前要素与客户服务政策密切联系,物流企业要向客户提供一套客户服务政策指南,让客户知道企业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服务标准如何,以及客户反馈信息的方法和应急事件的处理程序,该政策应保持相对稳定,使客户有一种信任感和稳定感。交易中的要素与客户服务联系密切,准确的订货信息、快捷的订货方式、可接受的订货周期、妥善的缺货处理等,都需要企业在订货、库存、运输、数据处理、特殊情况处理等方面反应迅速、处理及时,建立商品的运送与商品的质量同样重要的服务理念。交易后的要素容易被忽视,但却极大影响客户满意度,安装、质量保证、修理和配件提供必须及时,定期的商品售后跟踪、妥善的客户投诉处理、索赔和退货以及商品的暂时替补,可以让消费者消除不满意,培养更忠诚的客户[1]。只有做好客户服务,才能真正使客户再次光临。令人满意的服务,或者合意的客户投诉解决方式,是组织能真正在客户中扬名的重要途径。因此,通过出色的、个性化的客户服务,物流能大大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2物流管理如何使客户满意

2.1发现客户需求物流企业要关注的不是企业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而是客户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因此暂且不要把资金和精力放在物流设施的建设上,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对物流市场的分析、预测和开发上,研究和了解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求,作到有的放矢。只要企业能够确切知道“客户真正需要什么”,企业的短期、中期、长期服务项目都会发生变化。

2.1.1发现客户的主要需求和关键性需求因素。客户的需求常常是多方面的,如时间节约、资金占用降低,市场竞争能力增强等等,在众多需求中,不同的客户其关键性需求有所不同。大型企业对物流服务更多的关注能否为其提供一体化和系统化的物流方案,在提升整体物流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而中小企业则关心通过物流的外包能否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只有充分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量体裁衣,才能设计一个为客户所接受的个性化的物流方案。发现客户需求的主要途径,首先是有效和深入的客户沟通,可以通过用户调查表、用户拜访等方式,了解客户短期、中期甚至长期的发展战略、业务要求、服务对象的特点以及对物流服务的深层次的要求,排列出客户对物流服务的关键性需求因素;其次,通过客户对物流服务的反应,分析其最敏感的反应因素,可以通过客户回访、客户跟踪调查、客户的意见反应等途径,找出客户最关注的服务要素,从中发现关键需求。

2.1.2注意客户需求的变化趋势。变化之一,客户综合物流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一些外资、合资和国内的先导企业不再片面追求物流企业的某项专业优势,而开始注重物流企业的整体综合管理与服务优势,将外包方法逐步转向综合物流整体外包的方式,以解决物流服务链的衔接问题,从整体上实现物流供应链的高效率与低成本[2]。变化之二,客户的全国物流管理一体化需求快速增长。以全国性制造企业与分销企业为代表的客户出现了全国一体化的物流需求,希望由一家符合企业要求的物流企业承担全国各分支机构的整体物流服务任务,立足全国物流体系的建立,从供应链再造的角度出发提高全国物流整体效率,完成物流体系与客户全国供应链发展战略同步的发展目标[2]。

2.2满足客户需求首先,按照客户需求设计一套系统的物流解决方案是满足客户需求的关键所在。该方案应全面考虑客户的现实和潜在需求、近期和远期的发展目标,充分利用公司现有的资源以及社会资源,从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两方面实现与客户的双赢效果。其次,是方案的有效实施。实施前,要向客户提供客户服务政策指南,明确所提供服务的内容、标准、信息反馈方式等,公司内部的组织机构要保证政策的运作和纠正措施沟通方便、问题处理及时。实施中,要使客户能获得准确的订货信息、尽可能短的订货周期以及便利的订货方式。物流公司要注意3个问题,一是客户特殊要求的处理,只要承诺了就必须满足要求;二是与客户的有效沟通,无论是缺货、延迟到货、信息错误都要及时告知客户,取得客户谅解;三是商品的替代处理,一旦出现缺货,能以其他同等功能的产品替代,满足客户的及时性需求。实施后,安装、质量保证、修理、配件提供和服务跟踪与交易同样重要,尤其是正确地处理客户投诉、索赔和退货,并且在接受服务时提供备用品以消除客户的不便,是有效降低客户不满意,提高客户忠诚度的重要途径。第三,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面对客户综合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长,专业物流企业的经营方向与目标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资产型物流企业由于物流资产的流动性差,因此将在充分发挥资产优势,做专做精上下功夫;管理型物流企业由于企业优势集中在管理体系上,因此,可以重点从提高综合物流服务管理能力入手,提高综合物流服务的管理与协调能力,适应专业物流客户的需求变化并不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2]。比如一站式服务,满足客户对物流需求的综合性需求。面对客户全国性物流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现代专业物流企业不仅仅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区域物流的改进与提升上,同时应该同步发展企业的全国性发展战略。物流企业要根据客户的布局、客户的服务要求以及客户的发展战略规划全国性的物流网络,提出资源整合的、优化客户的全国供应链体系的解决方案。

3物流管理对提升客户满意度的贡献

3.1有效的客户沟通物流环节可以实现与客户的零接触,可以第一时间获得客户的各种意见、需求、反映,利用物流的这一特点,实现与客户的信息互动,及时了解客户需求信息,在提供客户满意服务的同时,实现企业盈利。首先,企业要建立一个沟通的平台客户的信息及意见可以通过各种畅通的渠道进行交流,客户可以通过销售人员、互联网、呼叫中心和其他渠道,了解产品信息、订货信息、服务项目,同时要使客户能够表达对产品和服务需求、接受服务的意见和要求,并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其次,企业要将客户资料和客户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据以发展企业的新业务,改进现有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具体的实施方法可以通过软件技术进行信息整合,建立数据仓库、客户信息平台、客户支持和客户交互平台,通过对客户信息的整合,实现企业内部客户信息的共享,为外部客户提供更周到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和保持更多的客户[3]。

3.2差异化的物流服务物流服务的差异化是物流企业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企业要能为客户提供反应敏捷的个性化需求服务,并且能超越传统物流服务模式,在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实现创新,比如开展一体化物流业务,为客户定制物流解决方案,在基本服务基础上延伸出增值服务,以个性化服务内容表现出与市场竞争者差异性。另一方面根据客户的价值提供对等的服务。将客户按照盈利性、销售收益等方面获利的大小进行评价,分出优先级,把最高等级的服务提供给利润贡献最大的客户,以培养客户的忠诚度。对于非优先级的客户,无论服务水平如何,任何时候都要提供百分之百的一贯。公司应建立几种客户服务政策,以保证在现有资源的条件下,用有限的资源满足关键客户的关键的需求要素。

3.3创造客户满意的价值传统物流服务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功能性的服务项目,比如运输、仓储、搬运等,通过合理的物流服务降低订货周期、减少库存储备、提高货物的周转速度,为客户降低物流服务成本。现代物流服务则通过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在降低客户物流成本的同时,全面提升客户的价值。整体区域的物流策划、全程性的物流服务、综合性的服务项目、科学的配送方式、高效准确的信息服务、完善的售后服务,使得客户与物流企业共享物流合理化所创造的价值。超级秘书网

3.4延伸到客户供应链的服务现代物流企业不能仅注意自己的直接客户,还应该将关注的焦点延伸到客户的整个供应链上,不仅为直接客户提供物流解决方案与物流服务,而且应该考虑到客户供应链的上游与下游企业,在为直接客户服务的同时,强调为其供应链的上游与下游的企业服务,达到提高整体供应链效率的目的,这样的物流服务才是客户最需要的,才能达到真正提高客户的整体竞争力的目的,才是客户真正满意的物流服务。物流企业是客户导向型企业,客户满意将是企业最大的价值体现,物流企业要将客户服务的观念贯穿到每一个环节,并通过每一个员工的努力,向顾客奉献满意的服务,这样才能赢得客户、留住客户,企业才能得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美]道格拉斯•兰伯特,詹姆士•斯托克,莉萨•埃拉姆.物流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24-45

需求分析论文篇2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有效需求充分供给长效机制

大学生村官就是通过政府选拔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的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早在1999年,海南省就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等省市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四川省近年来大学生村官的流失率高达70%以上,海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渐趋停滞。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大学生村官这种制度安排是不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1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合法性,《村委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因此,大多数地方政府的“空降村官”,多以村支书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形式出现。虽然这些职务的安排有打球的嫌疑,但只要能够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接受,权且不去纠缠合法性的问题。我们仅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人才交易的方面分析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1.1大学生村官岗位的事业平台

在对人力资源的激励因素中,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首要因素是事业平台。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农村,乃至三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农村,尤其是西部或欠发展的农村地区,并不具备吸纳大学生这一人才群体的环境和条件。然而,在以行政主导为特色的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模式中,农村的领导班子和管理队伍的水平和素质,对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以政府需求的方式,搭建一个村官的事业平台,首先在农村村级领导层中引进具有高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大学生人才,作为农村吸纳人才的突破口,无论从成本与效用的比较,还是从可行性考虑都不失为一种立足现实的择优设计。

目前大学生村官就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优势,协助并村委班子,引导农民认识农村发展的模式与大趋势,传播农业科技,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走规模化、集中化和合作化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着力发展农村的社会和文化事业,推进国家的农村社会事业政策的落实等方面施展才干;大力促进农村的民主政治进程,法治进程,促进农村的和谐社会的形成。

1.2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源交易的报酬机制

作为一种人力资源交易的大学生就岗村官,公平、合理的报酬待遇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情况来看,由大学生村官的使用村来承担其薪酬显然是不现实的,一是一般的村集体收入缺乏,根本无力支付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即使是现任职的村干部的津贴,往往也是由上级财政拨付的。因此,现在的大学生村官的报酬都是由省级政府拨款的。陕西省每年每一大学生村官2.1万元的津贴。除了现金报酬以外,政府对大学生村官还附加有若干非经济报酬的条件,诸如考研加分、考公务员优先等,重庆市规定到农村岗位工作满两年的大学生村官可以直接转正为公务员。

纵观这些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和待遇附加,不难看出具有很强的暂时性和应急性的特征。在陕西,每年2.1万元,对于目前就业状况不佳的大学生来说,考虑先解决目前短期的就业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这种一刀切政策,能否长期执行以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和奉献才能,都是存在疑问的;对于大学生村官所附加的考研、考公务加分或优先的条件,更是与设计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意义相去甚远。因为如果大学生村官立志于考研、考公务员,他(她)们根本就不会去就应招村官,因为农村根本就不具备考试的学习或复读环境,加那么一点点分数,根本抵不了留在城市或学校复读取得的进步的幅度。再说,到农村去,每天都复习考试课程了,那还有时间和精力承担村官的工作;对于工作几年后能够直接转正为公务员,这倒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果这种政策能够长期实施,无疑,大学生村官队伍肯定会壮大和发展。

因此,大学生村官的报酬机制必须要有一种长效机制,否则,现行大学生村安排,也就是毫无意义地解决了一些大学生的临时就业,与真正意义上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去甚远。

1.3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除事业和待遇外,吸引和留用人才的重要因素是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其考虑的主要内容有事业发展前景、职位提升的阶梯、收入增加的预期,以及家庭、婚姻和生活环境。对于受市场经济环境熏陶,越来越讲求现实的大学生来说,这些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必然在其抉择村官的考虑之中。然而,在事业、职位和收入的未来预期不明,个人生活环境明显差于城市的条件下,就职村官只可能是一种短期的或者是权宜的选择。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从长远考虑,必需为他们的事业发展和生活前景设计出适合其预期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1.4大学生村官有效需求的长效对策设计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制度安排,不应该是一项临时的、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权宜之举,而是借此机遇,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应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农村,乃至于“三农”发展趋势和变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农村基层管理水平提升的一项长远的工程和长效的制度设计。

1.4.1岗位设置法定化

目前的大学生村官岗位只限于村支书和村主任助理,且没有明确、统一的国家或地方法律确认,这些大学生村官,很容易就被只作为临时性的跑腿打杂工来使用。国家或地方可以通过立法或行政法规将大学生村官的岗位,以及岗位职责进行规范,这些岗位不仅仅限于助理,也可以在大学生不是当地村民的情况下,以村官的身份经由村民选举和认可成为合法的村主任或村支书。

1.4.2报酬待遇常态化

借鉴于行政岗位的报酬待遇,对于大学生村官可以按助理、副职、正职等相应地与科员、副主任科员、副科长等级别予以对应。使得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待遇常态化。其它有关大学生村官的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等附加措施完全可以不要。

1.4.3组织管理和生活保障双重化

在组织管理上,大学生村官的组织关系保留在县级机关,他们以县派干部的身份,在县城和所工作的乡村拥有和安排生活保障条件。

1.4.4职业生涯通道法制化、正常化

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县乡公务员管理渠道,规定在村官岗位上工作满两年以上的可以经考核和选拔,成为公务员。同时可以将已经被村民选举为村副职以上的正式村官,按相应级别的公务员对待。

2大学生村官的供给机制分析

农村所需要的是大学生村官,而不仅仅是大学生。而目前的情况是只要是大学生,就可以就岗大学生村官,而不论其所学专业与技能。由此而导致的情况是,一些理工科和人文社科专业的大学生村官,由于自身缺乏适应于农村的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出现了无法适应农村环境,专业知识技能无处发挥,只能做一些打杂跑腿的零活。因此,作为农村基层管理岗位的村官,并非是只要是大学生都能适应,同样需要与岗位职责相对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学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养。

2.1大学生村官岗位的知识、技能

(1)具有一定的农村发展变迁与农业经济的知识和信息;

(2)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的技能;

(3)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

(4)具有农村行政管理,以及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5)掌握党和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和“三农”政策和法规;

(6)具备基本的现代信息知识和技术的运用能力和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能力。

2.2大学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或专门培训机构的设置

我国现行的大学专业设置并没有专门针对村官的管理专业。从能够真正的培养适合农村工作需要,又能够留在农村工作的现实考虑,让重点大学或外地大学培养当地所需要的村官人才是不现实的。因此,可以在高职学院,地方性的二本院校,或农业院校设置农村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有针对性地为农村村级行政管理培养村官人才。

现在大学并没有针对性村官专业,或不设置村官专业的情况下,对于已经选拔确定的大学生村官,必须指定相关的大学再进行一定时间的专门培训。培训内容是大学生村官的岗位知识、技能要求的内容。并且在培训过程中,适当地安排一些实践性的考察和训练的科目和内容。

2.3大学生村官的培养

由于我国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且不同发展程度的农村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必须以适应当地农村的村级行政管理需要为导向,培养能留得住、用得上的村级干部。在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政策支持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内容:

2.3.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适应农村基层行政管理需要的管理人才。

2.3.2专业知识技能模块与课程设计

专业的知识技能模块和课程设计不要求统一,而是根据地方的实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村级行政管理的需要,以及当地农村的特色与优势进行具有特色的课程设计。具体实施时可以在保证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设置具有侧重经济管理、社会事业管理、农村文化的组织管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管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与管理等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方向。

2.3.3实践性教学环节

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应该加大对学生实践性环节的训练力度。采取建立实践基地、校村结合的方式,从入学开始,在各个学期都应设置和安排认识实践、调研实践、问题分析实践和具体的专项管理实践等实践性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农村现实的管理能力。

2.3.4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品格的教育培养

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是为农村村级组织培养管理人才的,因此,必须教育学生具有热爱农村、服务农村和奉献农村的思想和品格。加强学生对农村,以及农村发展的新认识,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与考核

大学生村官作制度安排,只有将其纳入公务员管理范畴,才可能成为一种长效机制。在这种长效安排中,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和考核必须体现为建设和发展新农村事业,以及为了加快我国农村的转型与变迁选拔农村行政管理人才的初衷。

3.1大学生村官的选拔

在选拔大学生的过程中,首先明确其目的是为农村村级管理选拔行政干部,必须使应聘的大学生清楚,村官岗位设置不是政府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应急举措,同时就岗村官不应成为择业的过度跳板和再选择的镀金过程,它是奉献新农村建设事业的职业选择。其次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必须体现出不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村级行政管理的人才需求特点。

3.1.1大学生村官选拔过程的政府主导

虽然大学生村官是村级需求,但是就现行的农村,特别是西部或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并不具备对外来大学生的有效需求。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还必须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计划安排。政府承担大学生村官岗位的全部成本。

3.1.2大学生村官岗位需求的地方特色

由于我国农村发展的极不平衡,以及不同的农村具有不同的地域特点,因此在选拔大学生村官时,不能够进行一刀切式的计划安排。对于不同地区大学生村官的知识、技能要求进行深入的调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大学生村官岗位的职责说明。这样就能够保证选拔到适合于当地村级管理需要的不同专业、不同技能的村级管理人才,也能够确保大学生村官就岗后具有其发挥优势的有效的事业平台,和发展空间与前景。同时,也能够实实在在地为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3.1.3大学生村官选拔过程中的村民参与

大学生村官最终是与村民打交道,对农村的了解、与村民的融合是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基本前提。为了预防所选拔的大学生出现不适应农村、村民不接受情况、难以同村民融为一体的尴尬境地,在大学生村官的选拔过程中,安排由村民参与的大学生村官面试环节,以使村民了解当代的大学生知识、技能和信仰品格,大学生了解农村和农民生活状况,双方进行深入、有效的勾通,确保在随后村官工作中的融合基础。

3.2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和业绩管理与考核

大学生村官,是具有我国特色的村级行政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尝试,大学生村官工作具有很强的探索性、适应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是一个不断地干中学的过程。因此,对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评价应形成融管理、培育与考核为一体的评价体系。

3.2.1制定明确的大学生村官业绩评价体系

大学生业绩评价体系应包括目标责任、岗位要求、发展通道,评价方式,以及奖励措施等完整的激励内容。使大学生村官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职业发展前景。同时,业绩评价体系要既能够保证大学生村官的个人发展和个人权益的保护,也要能够确保村官的工作促进农村的发展与建设,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转型与进步。

3.2.2业绩考核与培养提高相结合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评价过程,不应仅仅进行与升迁、奖励等激励相挂钩的单向结果考核过程。由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探索性,各级政府组织应从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干部知识技能化需要的战略高度出发,对他们更多的进行帮助,培养和促进其农村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业绩评价方式是一个目标沟通、形成共识、支持帮助、结果反馈、不断提高的循环进步过程。

3.2.3大学生村官考评过程中的村民意见表达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考评,必须更多地考虑村民的意见表达。大学生村官的去留、升迁、奖励等,都应以村民的意见作为主要依据。这样,既能够对大学生村官的业绩和作为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又能够促使大学生真正努力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新农村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总之,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不应是一种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临时举措。只有从新农村建设对知识型、技能型村级行政管理人才需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村级行政管理人才的有效需求和充分供给为基础,开展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使用和考核评价工作,才能使大学生村官的安排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赵锦山,《论大学生村官权威的合法性》[J],天府新论,2008年第5期.

[2]李法霞,《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0期(中).

[3]李包庚等,《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思考》[J],青年探索,2007年第6期.

需求分析论文篇3

[关键词]石油行业;下游行业;需求因素

石油是现代工业和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无法替代的重要能源和工业原料,国民经济对石油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石油一方面直接影响着一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安全。如果石油供应紧张,供不应求,势必成为遏制一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石油既是能源,又是基础原材料,下游的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及制品和交通运输等各行业对其有很高的依存度,因此石油资源对我国整个经济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图1反映了单位石油产量所支持的GDP总量,可以发现石油对整个经济的支持度不断提升,从2001年的每万吨支持6亿元GDP,到2006年上升为支持13亿元GDP。该指标反过来也说明了我国获得单位GDP所消耗石油数量的下降,即我国正趋向于节能经济和发展多种能源,这种趋势自最近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变得更加鲜明。由以上的分析能看到石油行业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因此,本文通过建立石油及其下游行业的向量自回归模型,来研究石油供需平衡以及石油下游行业需求对石油行业的冲击效应,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保障石油行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平稳支持。

一、参变量的选取

石油行业是一个传统的垂向行业,我们根据《2005年按行业分能源消费量统计表》,选取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四个下游行业来对石油行业进行需求状况分析。从表1可以看到,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消费了原油总量的72.26%,包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消耗了大量的石油衍生能源,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也在能源消费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我们选择石油行业及其主要的下游行业的销售收入数据作为各行业的需求变量,所选变量简称见表2。

从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变量oil、coki、chem、tran、fiber均仅有一个单位根,这说明他们都是一阶单整过程I(1)。可以对它们进行Johanson检验,从表4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所选用的5个变量之间满足协整关系。这说明,所选的各下游行业的销售收入与石油行业的销售收入之间在短期内由于随机干扰,偏离均值,但在长期具有均衡关系。

2模型构建。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从而将单变量自回归模型推广到有多元时间序列变量组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我们主要利用石油行业及其主要下游行业的销售收入建立了相应VAR模型,即Y=(0il,coki,chem,tran,fi.ber)。

用Eviews5.0对系统Y进行VAR分析,估计结果如下:

由上式大体可以看出,石油行业销售收入主要受其自身滞后期值的影响,另外,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销售收入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销售收入的滞后期值对它也有一定的影响,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和化学纤维制造业销售收入对它基本上没有影响或者说影响极为微弱。为了进一步说明各个变量间的相互作用,我们根据上面对Y1的VAR分析结果继续进行脉冲响应分析。

我们分别给石油各下游行业销售收入一个单位大小的冲击,得到关于石油行业销售收入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在下图2-5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单位:月度),纵轴表示石油行业销售收入(单位:亿元),这几个图中曲线表示了脉冲响应函数,代表了石油行业销售收入对其相应下游行业销售收入的冲击的反应。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在本期给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销售收入一个正冲击后,石油行业销售收入在第2期达到最高点,之后的几期内小幅度上下波动,从第5期以后开始稳定增长。这表明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受外部条件的某一冲击后,经市场传递给石油行业,给石油行业带来同向的冲击,冲击效应在第2期达到最大,之后逐渐回落,在第5期之后趋于稳定。即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销售收入的正向冲击对石油行业销售收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这一显著促进作用具有较长的持续效应,可见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的快速发展将带来石油消耗的增长。

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在本期给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销售收入一个正冲击后,石油行业销售收入在第1期有个小幅度负向的波动,从第2期开始变为正向波动,在第6期达到最高点。之后的2期小幅度上下波动,从第8期以后开始稳定增长。这表明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受外部条件的某一冲击后,经市场传递给石油行业,在第1期会给石油行业带来反向的冲击,从第2期开始,经市场传递作用,又给石油行业带来同向的冲击,冲击效应在第6期达到最大之后,逐渐回落,在第8期之后趋于稳定。即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销售收入的正向冲击对石油行业销售收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这一显著促进作用具有较长的持续效应。具体地说,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销售收入增加会在8期后对石油行业的销售收入产生稳定的拉动作用,反之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销售收入的降低也会在8期后给石油行业带来负面的冲击。

从图4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在本期给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一个正冲击后,石油行业销售收入在前7期内会有小幅度的负向波动。从第8期以后开始稳定回升变为正值,直至平坦,波动幅度不大。这表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受外部条件的某一冲击后,经市场传递给石油行业,在前7期会给石油行业带来小幅度的负向冲击,从第8期开始变为对石油行业同向的冲击并趋于稳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增加会在8期后对石油的销售收入产生正向的冲击,反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的降低则会在8期后给石油行业带来负向的作用,但波动幅度不是很大。可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石油消耗的增长有一定的带动作用,但带动作用不是很大。

从图5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在本期给化学纤维制造业销售收入一个正冲击后,在第1期,石油行业销售收入为负向的波动。从第2期开始,化学纤维制造业销售收入的提高将带动石油行业销售收入的提高。由图5可知,石油行业销售收入在前5期内有上下波动;从第6期以后开始稳步回升直至平坦。这表明化学纤维制造业的某一冲击从第6期开始也会给石油行业带来正向的冲击,但冲击力度不大。化学纤维制造业销售收入增加会在6个月后对石油的销售收入产生正面的冲击,反之化学纤维制造业销售收入的降低则会在6个月后给石油行业带来负向的冲击,波动幅度虽不是很大,但比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对石油行业的冲击幅度略高。正是由于化学纤维制造业销售收入的正向冲击对石油行业销售收入具有较小幅度的促进作用,并且该促进作用具有较长的持续效应,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推动化学纤维制造业的发展带动石油行业的发展。

3下游行业的贡献率分析。脉冲响应函数描述的是VAR模型中的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带来的影响,但是并没有确定各变量具体影响力,而方差分解是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通常用方差来度量)的贡献率,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因此,方差分解给出对VAR模型中的变量产生影响的每个随机扰动的相对重要性的信息。

在这里我们仅考虑各下游行业需求冲击对石油需求的前期的相对方差贡献率RVCii(s),当i=1时的经济意义为:如果RVc1(s)较大时,意味着第一个行业需求冲击对石油需求的影响大;相反地,RVc1(s)较小时,可以认为第j个行业需求冲击对石油需求的影响小。下面分别给出各下游行业销售收入的变化对石油行业销售收入的方差分解。

下面做图比较各下游行业对石油行业变化的贡献程度,我们在此将分析时段定为36期。

由图6中我们可以看出,石油行业销售收入对其自身的一个标准差信息立刻有较强反应,第2期石油行业销售收入的响应最大,此后对其自身的波动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对石油行业的贡献率,最大在43%左右,其对石油行业的贡献率是逐渐递增的,在30期左右达到40%。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对石油行业的贡献率也比较大,从第5期开始达到顶峰,在37%左右,此后趋于稳定。而化学纤维制造业对石油行业的贡献率比较小,在第6期达到最大值,最大时仅为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对石油行业的贡献率最小,不到1%。

可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对石油行业的贡献率最大,我国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也为石油行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能源需求,主要是石油的需求,这使其对石油行业的贡献率较大;化学纤维制造业以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对石油行业的贡献率都比较小,但是这两个下游行业的发展对石油行业也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三、结论

需求分析论文篇4

1.1基本概念

通常情况下软件的开发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就是实践中常见的需求分析阶段、设计阶段、编码、维护阶段和测试,整个设计过程属于很典型的瀑布流过程,需求分析在整个过程中处于上层结构,其他的阶段都需要需求分析的支持才能够顺利开展,一旦需求分析出现了偏差就会直接影响到软件工程的整体进程,甚至会导致软件的质量下降,所以软件需求分析是十分重要的过程。软件工程需求分析这一概念主要指的就是对于用户需求的理解与表达,保证软件功能与客户需求形成一致,并且同步地估计软件的研发风险和项目评估,最终来实现整个开发设计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客户的需求必须处于主导的地位,工程师和项目经理就是要整理好客户的需求,通过具体的需求分析获取技术性的文档材料,从广义上来理解,软件工程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了对需求信息的获取到分析再到变更,最终进行验证以及规则的说明,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

1.2工作流程

软件工程需求分析主要是通过对于问题和运行环境的分析理解,建立起一个集成了问题设计信息、功能和行为的模型,使得用户需求更加清晰完整,形成比较规则的说明。其中问题的获取从三大版块出发,分别是用户需求、业务需求和功能需求。用户需求的核心内容就是收集用户对于软件功能的需求,确定好用例和角色,通常采取的方法就是访谈会的形式,由各个软件需求企业派出代表提出需求。业务需求是业务流程的分析员在工作中对软件需求企业业务流程进行的评估,并且要根据评估的结果确定业务建模的程度。功能需求就是要依赖用户的需求了,将用户的需求通过映射的形式形成系统的模块,实现软件的原始雏形。

1.3主要方法

需求分析的过程是复杂的,要经过很多个流程,包括了数据字典的创建、需求优先级别的确定、需求可行性的分析等等,在这其中数据字典是一种对于软件系统所要使用到的结构和数据项的定义,用来保证研发者对数据进行统一定义。在需求分析阶段,一定要保证开发小组对于数据项定义以及一些专业术语的使用一致,甚至可以分析并设计一些工具来保证数据字典的统一性。在确定需求的优化级别方面,可以采用应用分析的方法,产品版本的考虑过程中要在优先级的基础上分析产品的特性及真实需求。在需求变更的情况下,要在特定版本中加入变更的每一项信息,做出相应变更。在需求分析的可行性方面需要明确风险,包括一些需求冲突和对外界因素依赖以及技术方面的障碍等等,通过可行性的需求分析能够进一步地验证软件在开发过程中的可行性。

2.需求分析基础上的软件工程质量问题

在一般情况下,软件公司开发软件过程中都会出现很多问题,对于质量问题的反映最多,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很可能会给软件工程开发带来灾难性的阻碍。尤其是有一部分企业经常会忽视文档设置和相关代码的注释,违反了需求分析的规则,背离了最初设计的思想,造成比较大的质量问题。

2.1软件维护与开发处于分离状态

在当前的软件开发工程中,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始终处于分离的状态,在软件设计和开发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文档并不具备兼容性。需求分析本身是一种自然语言的描述,在文档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要依靠计算机语言进行描述,这两种语言之间必须要构建起一个有效的沟通桥梁,否则会严重影响到程序员的理解,如果文档出现了分离的现象,就会加大程序持续运行的难度,程序员在程序代码的编写过程中会因为对文档的考虑不够充分而影响软件设计的进程和效果,所以软件维护和开发的分离状况是软件工程中的明显问题。软件开发过程要经历需求分析以及详细的代码设计测试,还要包括对于软件的维护工作,这是一个紧密联系的过程,在当前的软件开发工程中,很多企业虽然做到了对于需求分析的重视,但是往往会缺乏对于软件后期管理维护的相关程序,忽略了本应该留出来的模块接口对应问题,在日后对于软件的维护和升级方面增加了难度。软件工程的需求分析其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用户需求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所以,软件开发工程在初期的工作中就应该为后期改进预留出足够的接口,降低企业的维护和升级成本。

2.2软件文档的时效性未得到保障

软件工程中各个板块的设计通常是由不同的人员来完成的,这同样会导致软件开发过程中问题的出现,比如说在设计需求分析中数字字典的应用过程中,因其规格不同会造成文档编写形式出现分离,再比如说当应用的工具不同,并且编写和检索的时间也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就更加不能够保证文档的有效时效性,编写的过程过于混乱的话,在相应程序的维护过程中,文档资料的导出将会成为一个难题,甚至会出现缺失,轻则延长维护的时间,重则导致软件无法进行维护。

2.3文档的内容与程序分离

文档的内容与程序分离,主要还是因为文档设计和需求分析编写过程中采取的角度不同,这两者面对的对象本身就是不同的,两者之间的理念也很容易发生偏离。需求分析过程主要还是针对客户展开的,文档的设计却是程序员的设计需求,虽然最终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设计文档的改进,但是整个的转换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偏差,导致需求与成品之间出现了比较大的差距。同时,需求文档的编写多数应用自然语言,设计文档的编写多数应用计算机语言,这两者之间的语言转换也是问题产生的原因,会涉及到各类模块图、机构图和数据图的分析,如果文档没有及时更新,就会导致需求和程序的相互分离。

3.保障软件工程质量的具体措施

3.1确保文档的编写完整性

软件的编写过程一定要十分重视分析文档的实际编写,应采用一些简洁的语言详细阐述客户对于软件功能的需求,尽量地避免一些专业性的术语影响到程序员的理解和判断,避免使用模糊性质的词语,造成软件计算方式的变化,在文档当中应该尽可能地使用一些实例,防止误差的产生。比如说在结合数据库的软件开发过程中,应该在设计需求中详尽表述储存量和波动范围,精确表明需求量,确保文档编码的完整性。

3.2确保需求分析的完善性

需求分析论文篇5

这篇论文是我正在著述的《货币学中的疑问》一书第八章三部分内容的一部份,我的目的是西方经济学,建立以劳动论为基础的正确的经济学理论/对该书的自我评价是,它的经济学理论价值是凯恩斯《通论》的十倍以上,看过该书后,若有人证实我所言不实,本人愿意无偿赠送有关它的所有权益。

借此诚征出版商合作

另附声明:本论文曾先后被国内两家经济学杂志退回,在对文字作少许文字上修改后,发表在这里,任何人若能证明该论文结论错误,本人愿支付1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但有一个看似荒谬的前提,即是本书能获得不少于此金额的收益。与我(笔名:亦难)联系的唯一方式是:E-mail:或。

商品价格的供、需分析模型—一个令人惊讶的错误①

(一)

在现代流行的经济学中,众多的曲线分析模型让每一个涉入者都眼花?乱,其实都不过是两根曲线在一个象限上移来移去的变幻。而所有的曲线分析模型,又无不是以商品价格的供给、需求分析模型为基础,或者说无不是以建立现有的商品价格的供给、需求分析模型所依据的理论逻辑为基础,建立各式各样的,如利率分析模型、汇率分析模型、成本分析模型,以及所谓的IS-LM分析模型等等。因此,无疑可以把商品价格的供给、需求分析模型视为最基本的经济学曲线分析模型。

琳的需求表”成立。

凯瑟琳的需求表⑤

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模型,会是非常荒谬的。

与上面对需求曲线的分析类似:如果这样的供给曲线是以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为两大因素,研究在它们的相互作用下决定商品价格的规律。那么上面提到的决定商品供给量的非价格因素,如投入价格、技术、预期、卖者数量等等,也就是真实,具体地决定商品供给量的内容,只有这些非价格因素的变动,才能够增加商品的供给量,如果把这些因素视为其他条件不变的内容,任凭你价格如何变动,商品供给量也不会增加。因此非价格的这些其他因素就是进行商品价格的供给、需求两因素分析的供给因素的具体内容和全部体现。把它们都视为不变所反映出的价格与供给量的关系的模型,肯定不是商品价格的供给、需求分析模型的内容。

(四)

上面的分析表明:向右下方倾斜着被称之需求曲线的曲线,是分析商品需求变动规律的曲线模型,而不是分析商品价格变动规律的需求曲线;另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着被称之为供给曲线的曲线,是分析商品供给变动规律的曲线模型,而不是分析商品价格变动规律的供给曲线。那么这样两条曲线模型组合在一起是如何被人们进行商品市场均衡价格分析的呢?它们既然不是分析商品价格的模型,为什么会产生均衡价格的结论,并被人们广泛地使用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其中的玄机。

需求分析论文篇6

本文通过深入教务部门和教学单位进行仔细调研,按照毕业论文开展的阶段分析了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然后划分了系统用户的角色并基于这些角色完成了系统的用例分析,分析了系统的核心业务流程,最后得出系统功能的框架设计。

关键词:

功能性需求分析;非功能性需求分析;业务里程分析

1概述

作为大学本科生必须完成的最后一门课程,毕业论文具备了其它课程所没有的典型特征:①由于毕业论文的宗旨是考查学生对本专业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其完成过程中将会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与实际研究对象进行结合。②参与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对象多,不仅包括学生和指导教师,还包括负责毕业论文的系主任、主管教学的分院领导和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的工作人员,管理层次多,职能划分详细。③耗时长。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毕业论文从开始选题到最后的答辩,总共耗时将近半年的时间,期间学生可以采取在校完成或者外出完成的形式进行毕业论文。以上特点决定了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复杂性,不同的高校对该教学任务采取了不同的形式,以达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成效的目的。

2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主要围绕用例分析、业务流程分析和非功能性需求三个角度来开展。

2.1用例分析用例分析

主要分析系统中各类角色对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权限。根据前期调研结果的分析,本系统的用户可以分为系统管理员、教务部门工作人员、教师、专业负责人、分院领导和学生共六种角色。系统用例分析就是分析这六种角色在系统中可以操作的应用场景。

2.1.1系统管理员用例分析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系统管理员只负责本系统运行相关的支撑数据,即系统管理和基础数据两个模块中的功能。通常,系统管理模块包括部门管理、角色管理、用户管理、菜单管理、权限管理、数据管理、日志管理;基础数据包括专业设置、班级设置、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和教室管理。其中,部门管理是管理高校现有的教学单位和与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相关的部门;角色管理是管理系统用户的分类信息,以便为系统的权限分配提供基础;菜单管理是管理系统可以操作的模块以及模块的层次结构;权限管理是将菜单的操作权限分配给每类角色,从而确保系统操作和数据浏览的安全性;数据管理是对系统的数据库进行管理,包括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日志管理是管理系统操作的日志,以便系统出现问题时,可根据系统寻找发生故障的原因;专业设置是按照高校现有的专业结构和隶属关系完成专业信息的管理;班级设置是负责按照专业设置学生所在的班级;教师管理是管理高校教师的基本信息;学生管理是管理在校毕业班学生的基本信息;教室管理是管理目前学校可供使用的教室,为答辩安排提供基础数据。

2.1.2教务部门工作人员用例分析

教务部门工作人员在系统中主要负责三个方面的工作,分别是基础数据中关于时间的设置、答辩安排审核和答辩结果审核。其中,基础数据中的时间设置包括学期的设置、选题时间设置和过程时间设置。选题时间设置主要设置学生选题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过程时间设置包括指导记录时间的设置、中期检查时间的设置和答辩时间的设置。

2.1.3教师用例分析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中具有操作权限的教师主要包括指导教师和交叉评阅教师以及答辩教师。教师在系统中可以操作的用例包括出题、审批开题报告、指导记录、答辩申请审批、交叉评阅和答辩结果登记。其中,出题只有被专业负责人指定为指导教师的教师才具有该权限,交叉评阅也只有被专业负责人指定为交叉评阅的教师才具有操作权限;答辩结果登记通常由答辩小组组长来完成。

2.1.4专业负责人用例分析

专业负责人在系统中主要负责安排工作,包括教师安排和答辩安排。其中,教师安排主要安排指导教师、交叉评阅教师和答辩教师的人选;答辩安排则负责安排答辩教师的分组、参加答辩的学生分组以及教室和具体的答辩时间。

2.1.5分院领导用例分析

分院领导在系统中主要负责两类信息的审核,分别是出题的审核和答辩安排的审核。

2.1.6学生用例分析

学生是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主体,在该系统中可以操作的用例包括选题、开题报告撰写、指导记录、中期检查、答辩申请、答辩安排和答辩结果。

2.2业务流程分析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包含的核心流程包括撰写开题报告和答辩安排两个核心流程。

2.2.1开题报告流程分析

参与开题报告工作的主体包括学生、指导教师、专业负责人和分院领导,其流程如下:首先,学生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并提交给系统验证,验证通过后保存信息,并转交给指导教师审批,审批通过后转交给专业负责人进行初步审核,审核通过后再转交给分院领导进行最后的审核,并将最后的审核意见反馈给学生。

2.2.2答辩安排流程分析

参与答辩安排的主体包括专业负责人、分院领导和教务部门工作人员,其流程大致如下:首先,专业负责人在答辩安排页面完成答辩安排的信息,然后提交给系统进行验证,如果验证通过再将安排转交给分院领导进行初步审核,审核通过后,转交给教务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最后审核,审核通过后再将最终的审核结果反馈给专业负责人,并最终显示给学生和教师查看。

2.3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与功能性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非功能性需求分析更注重的是系统的整体性能要求,是衡量系统整体质量的依据。根据本系统的特点,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主要包括稳定性、准确性、安全性、易用性和可移植性。

3系统设计

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的结果并结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总结出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系统的功能框架如图1所示。图1中的系统管理通常负责管理一般系统运行所需的支撑数据。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系统管理由部门管理、角色管理、用户管理、菜单管理、权限管理、数据管理和日志管理共七个模块组成。

4结束语

代码开发仅仅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中的系统实现的主要任务,在此之前需经历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两个不可逾越的阶段。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了高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需求,并对这些需求进行整理后,完成了系统功能框架的设计,为下一步系统开发搭建系统应用程序架构提供了直接依据。

参考文献:

[1]包慧敏.基于Web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设计[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3.

[2]郑鸿英.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刘珊.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厦门大学,2014.

[4]陈斌.基于JQuery框架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苏州:苏州大学,2012.

[5]孙晓妍.基于UML的面向对象信息系统开发[J].价值工程,2013(10):189-190.

[6]陈振庆,罗兰花.基于动态描述逻辑的UML状态图形式化方法[J].2011,37(13):55-57.

[7]陈振庆.基于时序描述逻辑的UML顺序图形式化方法[J].计算机工程,2013(3):36-37.

需求分析论文篇7

关键词:任务分析理论;语文阅读;作用;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促进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任务分析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任务分析理论促使教师教学目标的明确性,能够确保教师切实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给学生的阅读教学提供理论依据,解决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一、任务分析理论在阅读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任务分析理论在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首先,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确保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的合理性,为学生的阅读学习提供理论基础,确保学生阅读教学的科学化。其次,为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行为提供指导,该项理论改变了教师的传统教学方法,其中蕴含了优秀语文阅读教师的经验,促进了教学方法的优化。最后,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特点,合理选择阅读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确保教学内容选择的合理性,防止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二、任务分析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分析学生特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任务分析理论的第一步,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处于小学阶段高年级的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日益增强,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将阅读教学融入语文学习中来,需要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课文预习时间,让学生对阅读内容有直观性的了解。教师为了防止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较多的课堂讨论时间,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对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轻声地读出文章内容,要求学生大胆地阐述自己阅读的感受。

(二)分析教材内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任务分析理论的第二步,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在提出问题之前,需要对文章进行深入的阅读,及时提出对文章的质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要及时进行纠正。在阅读教学初期,要求学生先阅读一段或者两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需要深入分析阅读材料内容,提前做好问题的预设,将问题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使学生在阅读时更加有针对性,有助于提高学生问}回答的准确率。教师对于问题回答正确的学生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例如,在苏教版《哲学家的最后一课》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结合课文内容,给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采用什么方法进行除草,结果怎样?(2)去年杂草丛生,今年却长满庄稼的原因是什么?在讲课前提前针对阅读内容,给学生设置问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三)分析阅读情况,强化学生朗诵感悟

任务分析理论的第三步,主要强调将小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将培养学生的预感和文字驾驭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进行朗诵,通过学生的朗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展现自我搭建平台。学生可以运用范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和领读等形式开展语文阅读活动,将范读和领读作为阅读活动的主体,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了解更多的生字,提高语文阅读素养,促使学生能够更快地理解语文阅读中的较长句子,强化学生的朗诵感悟能力,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四)分析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作品

任务分析理论的第四步,要求学生具备理解作品的能力。每个阅读材料中都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为了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学生阅读时,会给学生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使学生在大脑中对作品形成一定的印象,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作品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任务分析理论,对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任务分析理论的四个步骤进行阐述,帮助学生切实把握阅读教学内容,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因此,需要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大力推广任务分析理论教学法,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需求分析论文篇8

关键词:ESP教学,需求分析,教学模式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间商务活动的日趋频繁,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已经转向外向型、应用型和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作为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需求不断增加。这种趋势正在改变高校英语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影响到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其特征之一就是各种形式的专门用途英语(ESP)在高校英语专业课程中出现,其中最热门、发展最迅速的当属商务英语。但是,由于各校的教学背景不同、办学经历不同,对商务英语及教学观也有差异。因此,从目前各高校开设的商务英语教学来看,教学模式缺乏规划性和系统性。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商务英语所涉及的范围不断拓宽,课程门类不断增多,在ESP需求分析理论下探析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而有积极意义的。

一、ESP教学理论依据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ESP教学就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根据学科门类,可分为科技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EST )、商务英语(English for Businessand Economics,简称EBE)、社科英语(Englishfor Social Science简称 ESS )。ESP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它有一整套教学方案、课程实施的指导原则和方法;同时它又是一种英语教学的途径。ESP教学主要有四个特征:(1)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2)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3)词汇句法和语篇上放在与特定专业、 职业相关的活动的语言运用上;(4)与普通英语相对。

ESP教学更注重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不是为语言目的而学习语言,而是要通过语言去学习某个特定专业课程,从而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由于其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备受世界各地学习者的欢迎和语言学家们的垂青。

二、ESP教学需求分析理论及实践

需求分析是ESP教学的核心,也是ESP区别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需求分析是确保ESP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而需求分析的关键就是找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能力和知识水平与社会和他们自身所期望达到的程度之间的距离。由于在商务英语领域所需要的语言技能比其它ESP分支所需要的语言技能更难以预测,因此需求分析对于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对商务英语ESP教学的需求分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需求分析涉及到教学活动前和教学过程中对客观信息(如外语学习者的个人学习情况、学习目的和目前的外语水平)和主观信息(如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偏爱、需求与期望)等的数据的收集。目前在需求分析的大框架下,有许多不同的需求分析方法,各种方法的范围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其中包括目标情景分析法(Target-situation Analysis),现状情景分析法(Present-situation Analysis),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分析法(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es)等等。

虽然学者们对需求分析的含义、内容、方法等的看法并不一致,但普遍认同的是: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调查分析学习者在目标情景下要使用到的语言,而仔细全面的需求分析应该包括“现状情景分析”和“目标情景分析”。完整的需求分析应该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并尽量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合起来,从多种渠道,用多种工具了解和获取多方面的相关信息,而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为我们ESP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ESP需求分析理论的指导下,笔者在学生中作了调查。对于学生在商务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方面设问以及企业需求方面,进行问卷调查。从调查中我们能看出:46%的学生在读、写方面表现出对自己在专业术语方面困难很大,19%的学生体现在商务知识方面。在学生的平常写作中,多采用EGP词汇,专业性的词汇运用频率不高。体现不出商务英语的专业特点。

在了解学生所学的英语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否能适应目前工作方面的调查显示,只有23%的学生,能用在校期间的所掌握的英语知识满足岗位要求。75%左右的学生还不能胜任。而当代很多企业也都把英语能力视为员工的基本素质,员工英语水平的高低不同程度地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和地位。员工的工资,职位与未来发展,也与英语水平紧密相关。

三、高职院校商务英语ESP教学模式的构建

以上对ESP教学理论和需求分析的认识与实践,是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ESP教学模式构建的一种指导。“模式”是英文model的翻译,是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它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是表现教学过程的程序性的策略体系。在具体构建商务英语ESP教学模式时,需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来展开。

(一)理论依据

ESP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是信息加工理论(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ies)与“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这两个主要的理论依据都侧重于学生实际的认知信息,教师应当将有意义的学习资料与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结构相结合,使学生产生一种主动将两种知识结合运用的倾向。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在教学模式的机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教学模式服务于教学目标。ESP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决定了对外语人才需求类型的不断变化。在国内外科学技术共同发展、互为补充借鉴的今天,更需要能用应用外语与相应淋浴的专业人士经行专业沟通与交流的复合型人才。ESP教学正契合了不断创新与科学发展的时代精神。

而商务英语教学的需求目标在于拓展学生的关于商务运行机制的知识术语,让他们了解各国的习惯做法,尤其是说英语国家的一些商业管理,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商务英语教学应尽可能使学生全面了解商务文化、公司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从事商务活动的技能。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专业术语和商务知识。

(三)操作程序

ESP教学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这种程序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而服务的。在此,可以引入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的操作程序(见下图)。这个操作程序遵循“资讯、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实践、巩固、拓展迁移这一完整的行动序列。“资讯”就是获取有效信息。对于商务英语教学来说,可以通过对学生,企业是社会的调查,获取与教学相关的信息,用需求信息指导以下的操作程序。然后根据各专业领域发展水平,英语在各领域的应用程度,来建立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机制,从而有效地组织教学。接下来进入新旧知识相结合的具体操作阶段,将已掌握的英语技能和专业知识技能应用到所学专业英语中。论文参考网。然后又针对性地强化练习,经过遗忘与记忆的过程后形成习惯性思维,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在此基础之上,学生会自觉地将英语应用到所需的专业领域,达到知识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

同时,为了能保证各环节能满足各方面需求,要增加一个对所有环节进行反思、实施“控制”的心智操作功能,并使其成为整个思维运行过程监控的核心。

(四)实现条件

根据商务英语教学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其教学必须改变传传统的孤立地教授语言知识或者商务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必须把商务技能的培养和语言的运用融于一体,把语言技能的训练设置在范围广泛、情景真是的商务情景之中。要实现这样的教学需求,必须要优化教材,改进教法,改善教学场所。

商务英语的教材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增加学生的商务知识结合起来,以主题单元为主,内容涵盖面试、公司管理、商标、经贸、商业文化等实际工作中要涉及的各个领域。目前可以采用以主题学习单元为主的商务英语类教材,如《新编商务英语精读》、《剑桥商务英语》等。

在教法方面,因由归纳、演绎、分析等传统方法,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转换。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分析入手,设计各种商务情景模拟,布置各项商务仿真任务,组织各类与商务相关的专题讨论等。例如“商务谈判”单元的教学,可以采用以任务教学法为主的教学过程:“提出谈判主题和任务” →“实践谈判任务” →“展示谈判活动” →“巩固拓展主题” →“总结评价”。

教学场所是ESP教学的硬件,包括教室,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等。这些教学场所也要随着教材、教学方法等软件的更新而不断改进。如数字语音室、商务洽谈室、模拟秘书办公室、同声传译室等。这些多功能一体化教室能兼备理论教学、实际操作等功能。同时,还可以拓展范围,让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到企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基地,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真实体现商务英语的运用。论文参考网。

(五)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社会评价。评价的内容侧重于学习效果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在教师评价方面,我们可以将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来进行教学评价。论文参考网。在学生评价方面,则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竞赛测试,企业实践等形式,多方面全方位地进行评价。

四、结语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ESP教学是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经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作为英语专业课的商务英语课程,其教学模式也要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商务英语ESP教学模式的研究目前还不够完善,今后需要将ESP教学理论与实际应用更多地结合,从而更好地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商务英语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蓉. ESP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 科技文汇,2010,3.

[2] 谭纯艳. ESP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2010,7.

[3] 阮绩智. ESP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J].2009,9.

[4] Ellis M .Johnson C.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5] 严明.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8.

需求分析论文篇9

[关键词]货币需求;货币政策;回归分析

作者简介:唐 平(1975―),男,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重庆,400067)。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践。

对货币需求进行实证分析是制定准确的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影响我国货币需求模型的变量因子会逐渐发生变化。那么,根据我国当代货币实际需求,建立货币需求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对我国制定准确的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费雪现金交易方程式和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方程式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早期研究。在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基于交易性货币需求、预防性货币需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建立了货币需求函数:L=L1+L2=L1(y)+L2(r)=ky-hr;该函数表明,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正比,与利率成反比。[1]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以微观主体行为始点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并吸收了包括凯恩斯在内的经济学家货币需求理论新成果,建立货币需求函数为:M/P=f(Y,W;rm,rb,re,1/Pdp/dt;U)。[2]我国有不少经济学者对中国货币需求进行了研究,王少平、李子奈(2004)采用协整分析,认为我国货币需求的长期稳定性依赖于时间趋势,我国货币需求和利率是关于协整向量的弱外生变量。[3]石建民(2001)运用一般均衡模型分析,认为股票市场与货币总需求具有统计显著性,为正向关系。[4]谢富春、戴春平(2000)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各个变量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方程M1的DW值为1.272,处于难以确定的DW值区域。[5]本文根据我国货币实际需求,选取国内生产总值、股票市值、利率、零售物价指数、外汇储备为变量因子后,建立中国货币需求模型,并进行综合性实证分析。我们在回归分析过程中,逐步删除统计不显著的变量因子后再进行回归分析,使每个变量因子对货币需求都具有统计高度显著性,从而保证了分析结论的准确和可靠。

一、中国货币需求的计量模型

(一)中国货币需求计量模型的建立

1国内生产总值(GDP)。反映国内经济总量水平。从理论上讲,GDP越大,对货币的需求越大,而且它对各层次的货币需求影响是同方向的。

2股票市值(CSV)。一般来说,在股市上涨过程中,股票市值增加,人们对投机性货币需求增大,但是股票市值的高低对不同层次的货币需求影响是有差异的。

3利率(R)。一般来说,利率越高,反映居民和企业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越大,投机性货币需求越少。

4零售物价指数(RPI)。零售物价指数与通货膨胀预期密切相关,且成正向关系。

5外汇储备(FER)。一般来讲,外汇储备增加越多,货币需求越多。

6随机因素(U)。包括未考虑到的影响货币需求的其他因素。

需求分析论文篇10

关键词:弹性管理;国民经济;税收弹性;贸易条件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一、前言

除了可以作为基本理论基础,还可以将经济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度量指标,来评价现代经济决策的各种活动,经济决策的很多不合理性需要用弹性管理来弥补。与此同时,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都有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一项不同于原来的崭新体系。经过优化的各个领域都应用了弹性管理。虽然弹性管理应用的时间并不早,但是弹性管理这个概念提出的早,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是由法国的古诺一个经济学家提出来的,所以可以说1838年就已经有了经济理论。

二、对于弹性的理解

弹性理论可以分为三种,首先就是交叉需求弹性,其次是价格弹性,最后是需求弹性。在运用弹性理论之前,需要明确弹性理论的内涵,这样才能在企业实践中将弹性理念当做工具,实际上这个问题的应用提出已经是一种新的尝试了。弹性实际上就是,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具体描述的是一种敏感程度,也可以说描述的是一种反应,简单的理解就是两个变量之间的互相影响。需求弹性就可以理解为,需求弹性随着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敏感程度的表达式就是用需求变量的百分比作为被除数,将影响需求变量的百分数作为除数,所得结果就可以表示弹性敏感程度的大小。

三、国民经济的作用

国民经济主要有三个作用,第一方面就是在宏观经济循环中的应用,第二就是核算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第三就是在构建宏观经济模型中的应用。

1.在宏观经济循环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其实是设立了许多目标的,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正在慢慢改变方向,所以在国民经济的管理方面需要进行系统性的计算,全面的描述。宏^经济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的内在联系都可以通过国民经济管理发现规律。

2.核算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国民经济的系统性安排都是有预算的,对于目前形势的分析主要有国民经济综合性生产分析,国民经济收入分配分析,国民经济消费支出分析,国民的储蓄与投资分析。在宏观的经济发展形势下,生产的分析是备受关注的,因为它牵扯到了国民经济的变化趋势和方向,反映了经济的主要内容。收入分配主要包括结构方面和增长方面,在分析各个阶层的收入时要制作成动态的分析,国民经济核算其实只要核算主要经济体就可以,而主要经济体包括政府、企业和居民。结构分析主要是从结果入手,然后多次考察增长的趋势。

3.国民经济核算在构建宏观经济模型中的应用

在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时,其实是一个变化过程,由定性到定量的变化过程,并且需要不断地精化发展的方向,数据基础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了,宏观经济需要的是内在平衡、有逻辑、思维谨慎的系统。与此同时,宏观经济管理有自己的模型,主要模型就是投入生产模型,经济计量模型,以及最优化模型。

四、弹性理论应用的三个方面

1.需求收入弹性

在需求收入弹性这一方面,我们需要用到控制变量原则,前提就是假定其他的变量不变,之前提到过的弹性系数大小也就是弹性的敏感程度,需求收入又可以继续细分,主要是收入单位弹性、收入富有弹性、收入缺乏弹性、收入负弹性、收入无弹性。对于富有弹性这一类,这一类包括耐用消费品和高档消费品。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收入弹性的商品就包括衣服等。缺乏弹性的这一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最后一种负弹性就是一种呈下降趋势的劣质产品。

2.需求价格弹性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各个百分比之间的比率,都是反应商品价格和商品需求量的互相互动关系的一个重要依据。正常情况下,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也可以得知,价格上涨必然会导致商品的卖量减少,从而使需求量减少。相反,当价格降低时就会使价格产品的需求量上升,一定程度上就增加了国民经济管理。但是价格的上下浮动,并不会影响总收益的太多变化,价格高卖的少喝和价格低买的多实际对于国民经济而言都是一个意思。

3.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需求交叉就是把产品分类,文章在这里将产品分为了互补品,替代品与无关品。根据经济学的有关知识可以知道,带动产业的影响对于国民经济来讲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如果一种产品迅速收到大家的欢迎,那么这个产品的有关产品需求量也会随之增长。但是对于与从产品有竞争关系的产品,需求量就会大大下降。我们将互补品和替代品都看作分析国民经济动态变化的一个重要依据。

五、需求弹性在决策中的应用

弹性需求在国民经济中是有很重要的作用的,主要体现在给产品定价,对产品的新开发,确立主要的竞争关系都非常重要。

产品的定位主要体现在价格定位方面,有些需求量特别大的产品,最好不要最易变动价格,尽可能维持住价格。比如有些产品缺乏弹性就应该相应的提高价格,然后是价格具有弹性变化条件。产品的开发方向非常多,所以弹性需求有助于确定一个主要方向。

六、结语

综上所述,弹性管理在国民经济中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国民经济这个抽象性的全貌被弹性管理系统而生动的描述了出来。经济运行过程的平衡与否和结构的合理性都可以通过互相比较体现出来,既可以跟国际从横向对比,也可以跟中国自身的发展进行纵向对比,从而使我国的经济管理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冰.市场需求弹性理论及其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J].经济问题,2014(6):101-102.

[2]陈树文.需求弹性理论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J].科研管理.2015(2):4-5.

[3]耿永志,刘凤军.试析经济弹性理论在经济决策中的运用[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15(6):61-62.

[4]范英杰,田敏.基于需求价格弹性理论的旅行社定价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