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知识要点十篇

时间:2023-11-27 17:54:14

初中生物知识要点

初中生物知识要点篇1

关键词:过渡 生物教学 补充和递进 反思

初中生物与高中生物看似两个界限分明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层次,实质上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生物知识是高中知识的铺垫与前沿,扎实的初中生物知识为高中的学习和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进入高中阶段后,大部分学生表示无法在短时间内调动自身已学的初中生物知识的基础,无法适应和接受高中新的高层次的知识点,这种现象致使学生原本薄弱的初中生物知识在新的复杂的高中知识面前显得更加不堪一击。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不可避免会涉及到初中生物的知识点,不少学生因初中生物基础知识的欠缺或习题熟练度的缺乏使得学生在高中生物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感觉力不从心,这种现象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教学中无法找到开启学生记忆窗口的切入点,无法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生物知识开展更深层次的高中生物的学习,因此产生了学生厌学的现象和教师厌教的怨言。

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老师对症下药,而且需要学生也寻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突破口。做好初中生物知识和高中生物知识的衔接就显得相当重要。教师既需要在初中生物的讲解中为高中生物知识更好的理解做铺垫,也要在高中生物知识中贯穿更多的初中生物知识,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不间断的学习系统。

一、初中生物教学向高中生物教学过渡的优化性初探

初中向高中生物教学过渡给了学生一个学习知识理解知识的缓冲期,针对知识点,初中课本先初步进行涉及和提及,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一个大概的知识概念,等到高中再接触到这些知识的时候就不会觉得陌生和突兀,同时也能自然而然的把其与初中已学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初中生物一般着重于生物现象,而高中阶段则会对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做深入浅出的分析。从现象到揭示这种现象的原因就需要这样的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表象到本质的过渡。例如在高中生物中学习达尔文的进化学说时,如果只单纯的向学生解释进化的内容和实质,学生可能短暂性的了解和记忆,但是如果我们把初中课本中提到的克尔格伦岛上的植物为什么都那么矮小,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条生物进化论中亘古不变的真理,这个真理同时也能在其他的很多初中生物所学知识点中举出实例来证明它的科学性,比如说为什么长颈鹿的脖子那么长,为什么不同的动物有自己适合的栖息环境。然而,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很好的把初中生物知识向高中生物知识过渡的运用。

高中生物教学与这样的一个过渡过程存在着相得益彰的关系,这样一个过程对高中生物教学的优化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①导入高中生物知识的新课程,用先复习初中旧知识的方法更加的有效。传授新知识如果直接进入知识点,不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不从以往的所学知识中找到切入点,这样的教学方法的效果是不明显的。而通过复习或者向学生提问初中知识的方法则能起到很好的切入作用。②生物教学上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如果只照本宣科的介绍知识点,不进行直观演示,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和消化能力得不到体现,教师应该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验的方法,让知识点更加的具体化、生动化,教师如果在授课的过程中只是枯燥无味的讲解,不仅学生的抵触心理会很强烈,老师也会失去教学的兴趣和激情。而通过有实物的直观演示和实验,则会让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洋葱表皮实验中首先教师会让学生了解到显微镜的具体结构和操作方式,然后再介绍实验的基本过程和实验的目的,老师先做好实验的示范,侧重学生自己动手,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师需在过渡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一)制定合理的过渡教学方案

新课程改革下的生物教学不仅仅对初中生物教师的教学要求更加严格了,同时对高中生物老师的教学更加苛刻了。初中生物老师需要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阶段必须解决,哪些知识点需要反复强调以便于高中学习这一知识点时更加的深刻,高中教师同样也需要做到深入研读生物新课程标准,在了解高中教材的基础上还要对初中教材有一定的钻研,比较初高中生物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更好的进行针对性教学,要了解到初高中教材在哪些方面存在知识点的脱节,在初中知识向高中知识的过渡中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初中生物教材一般情况下都通俗易懂,知识点涉及的点和面都不如高中生物广泛,也只要求学生做到基本理解,高中生物则是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知识更加的理论化更加的思维缜密。初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做到的就是因材施教,制定好合理的教学方案有针对性的对生物教学的素质教育阶段和更高层次的基础教育阶段进行不同的教学。

(二)引导学生适应教学过渡

初中生物对新知识点的引入往往会更多的举出生活中接触的实例,对于高中人教版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应该算的上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在初高中阶段都有出现,不同的是在初中阶段学生只要做到了解这个试验以及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这个原理,但是高中对这个试验的要求则更高层次,需要学生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从这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初高中所学的很多知识有很大的关联性和递进性,学好初中生物知识是打好基础,学好高中生物是对生物知识更高层次的理解和吸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实验法、观察法等让学生全方位的理解,还可以采取回忆初中知识引出高中知识的方法,增加学生的记忆。这些不仅需要试验感知和观察,还需要学生把抽象思维运用到这一知识内容上来。面对这样的一个过渡转变,学生学习上的不适应肯定还是存在的,这样就需要教师在当中发挥一个积极指导和合理教学的作用,教师既需要关注学生在生物学习心理上的变化也要根据这种变化找到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让学生更好的适应这样的一个过渡过程,从而在学习上达到双赢的局面。考试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一个方面,考试要根据新课程下生物改革的具体要求出题,制定合理的考试方案,不仅以卷面考试的形式,更好要把动手实验操作能力纳入学生的考试范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全方位发展,考试内容要立意新颖,杜绝为了考试而考试的行为,考试内容也要全方位,涉及到生物所学知识的核心和细节,检验学生对这个过渡过程的适应能力究竟如何。例如:考试可以按照卷面考试成绩和动手实验成绩各占一定百分比的方法进行,找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不一味的过分强调考试成绩,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初中生物是高中生物补充和递进的基础

从初中向高中过渡,本身就是学习能力、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补充和递进的过程,生物的教学亦是如此。生物教学既具有所有学科教学的这点共性,同时也具有知识点这不同教育阶段的特点。高初中联系密切的知识点:叶的结构;根尖的结构;茎的结构;花的结构和果实的形成;神经元的结构;食物的消化、吸收及人体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生态系统等。以上知识点都需要在初中初步接触高中逐步巩固,中学生对生物的学习需要掌握十大主题,首先生物多样性、生殖和发育等主题在初中阶段就会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在高中知识板块中也不会着重讲述和涉及,而像细胞、物质与能量、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则需要初高中都全面了解和运用,贯穿生物教育的初级和高级过程。生物学的十大主题在学生学习生物的阶段,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初中生物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补充和递进的基础这样的一个局面。每个主题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重要性,相互衔接、互相补充、共同发展。对于高中人教版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应该算的上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在初高中阶段都有出现,不同的是在初中阶段学生只要做到了解这个试验以及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这个原理,但是高中对这个试验的要求则更高层次,需要学生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从这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初高中所学的很多知识有很大的关联性和递进性,学好初中生物知识是打好基础,学好高中生物是对生物知识更高层次的理解和吸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实验法、观察法等让学生全方位的理解,还可以采取回忆初中知识引出高中知识的方法,增加学生的记忆。

四、生物教学过渡对其他学科的示范作用

生物教学过渡在现实的教育中运用的相当成功,在这个过渡过程的运用中同样也存在过抛开初中教材教高中、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补充和递进的关系、忽视对原有初中有偏差的知识的纠正。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加以改正,这样就给其他学科的过渡起到了一个积极的示范作用,具体的策略方法就是重点抓好知识的衔接、注重知识的补充和递进、做到教学有方指导有法。生物教学的过渡在学科的过渡中具有很典型的意义,生物是一门亦文亦理的学科,既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又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初中阶段生物学习和高中阶段的生物学习又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生物教学的过渡过程,总结出其中切实可行的方法,用于更好的指导其他学科的过渡。

五、结语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更加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和衔接性,需要老师更新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结论,同时也要指出这些结论的内在规律和别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做到这些才能避免在生物教学的过渡过程中出现更多的矛盾。学习是一个老师授之以渔的过程,关键还是在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主性,只有双方面都作出努力,才能克服初中生物教学向高中生物教学过渡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学习是一个老师授之以渔的过程,关键还是在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主性,只有双方面都作出努力,才能克服初中生物教学向高中生物教学过渡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方红峰,郑春和.生物教学研究与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刘恩山.高校生物教学改革与教师观念的转变.[J].生物学通报.2006年第4期.

[3].王小波.高中生物教学实施科学教育的策略.[J].新课程(教师版).2007年第10期.

[4].李锦.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5].侯喜瑰.浅议生物教学中新课的导入.[J].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第10期.

[6].赵贵玲.生物教学中兴趣的诱发和培养.[J].青海教育.2000年第8期.

初中生物知识要点篇2

1进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引入的必要性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是物理教学的发展趋势,也是学生和教师的实际需要,当教师在研究初中物理教学如何能够更加深入地进入学生的学习思维中,这种深层次的研究其实是对物理教学方式的一种总结思考.从生活之中的实际案例出发,进行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总结研究,启发学生物理学习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与此同时,在进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使用过程中,完备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可以作为将实际物理案例和抽象的物理知识结合的桥梁,这就要求相关的研究工作不仅仅要从理论层面进行优化设计分析,还要从实践教学层面进行对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归纳设计,保证建立好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可以有始有终地进行对初中生的物理学习过程提供教学启发,让初中生始终秉持着高度的兴趣度进行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

2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应用过程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2.1如何连贯地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只有保证连贯地应用于整个教学过程,才能够保证初中生可以在进行初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将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案例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知识点相互融合,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到生活化教学方式中,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上提高效率.截至目前为止,通过相关的总结归纳,可以发现,对于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选择过程中,并没有对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过程和整个初中物理教学相融合,在这种思维方式下,教师未能够真正投入到物理教学生活化中,从而往往容易出现“昙花一现”的教学特点,进而导致学生只是在某一个知识点能够发掘出其和真实案例的联想,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的作用也就难以真实的发挥出来,进而导致学生物理知识学习过程又再次陷入传统僵化的理论灌输学习怪圈之中去,进而导致学生难以发挥出生活化教学中形神兼备的教学作用.面对以上问题,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在应用过程中还需要受到教师的关注,对生活化教学进行后续优化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的应用连贯性,并系统地将初中物理知识和生活化教学过程融合为有机的整合,从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应用的初始阶段到结束阶段,都要寻找相关的实际生活案例和初中物理教学知识点结合在一起,保证所优化设计出来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可以满足初中生思维结构形成的实际需要,发挥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应有的价值.

2.2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应用的全面性问题

根据对相关数据文献资料的研究,现行初中物理教学体系在应用的过程中,对初中物理的理论考核作用仍然放置在了重心地位,对于生活化教学中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理念置之不顾.这就导致在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有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出来.针对这样的情况,就要充分重视到对于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的应用全面性进行总结研究,真正实现生活化教学方法和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的有机融合.通过对相关数据文献资料的总结归纳,可以发现,从初中物理教学体系的整体归纳层面,初中物理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与此同时,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归纳设计过程中,对于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体系应用“有效性”的考核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综合起来看,在后续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应用过程中,不仅要从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入手,还要从应用案例的角度进行重点的分析解读,并寻找相应的教学突破口,突出初中物理教学知识重点,发挥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

3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实践应用策略探析

3.1丰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的实际内涵

在运用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过程中,要从丰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所涉及到的内容为突破点,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优势,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要根据初中生的实际物理学习特点来进行后续的优化设计,要求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的优化设计过程要满足动态性设计发展的需求.例如,在进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可以在《浮力》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引进生活化教学方法.一般情况下,学生都会自己叠纸船,也会吹气球.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就可以将叠好的纸船放在水面上,在浮力的作用下,纸船可以漂浮.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向纸船上添加物品,不多久,纸船就会落入水中,这就产生了和水的“浮力大小数值”之间的探索.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进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的应用研究过程中,就可以适时地进行更新优化,促进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应用价值的有效提升.

3.2提升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深度

初中生物知识要点篇3

一、初中生物教师教学方式的个性化

初中生物教师是初中学生学习初中生物知识、提高自身的生物学习能力和水平的重要知识来源之一,所以,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个性化首先得从初中生物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的个性化入手.初中生物教师对初中学生的生物知识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非常强的引导作用,因此,初中生物教师意识到自身的这一优势,并且积极发挥自身对初中学生的引导作用,使自身的生物课堂教学方式变得个性化.个性化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式能够为传统枯燥的、单一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注入新鲜空气,让初中学生的生物课堂学习气氛变得活跃,让初中学生的生物课堂学习变得更加的人性化、科学化、合理化.初中生物教师要想让自身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式变得个性化,首先必须丰富自身的教学方式,将初中生物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比如说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组织初中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初中学生能够各抒己见,发表自身的生物知识理解的个人观点,充分尊重初中学生的生物学习的主动权,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物教师的生物课堂教学方式的个性化.如苏教版初中一年级生物教科书下册中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物种进化论》这一生物知识点,初中生物教师可以通过在生物课堂上组织初中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物种进化论》的核心知识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话题,让每一位初中学生都提出自身对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知识点的个人理解和思想,相互合作,相互提高,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生物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初中生物课堂学习的热烈气氛,从而有效地实现初中生物教师生物课堂教学方式的个性化.

二、初中学生生物学习方式的个性化

初中学生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主体,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初中学生生物学习的质量和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综合水平和质量.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想实现初中生物课堂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必须要培养初中学生的生物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初中生物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实现初中学习方式的个性化:第一,增加初中学生的生物知识的积累.初中学生在进行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时,初中生物知识的积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初中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生物知识的积累量,那么初中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时的效率就会非常的低.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重视培养初中学生的生物知识的积累.第二,初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初中学生生物课堂学习方式的个性化.每一个初中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个人思想,同时不同的学生对于初中生物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学习能力也有高有低,因此,初中生物教师不可以让初中学生都采用同样的生物课堂学习方式,应当贯彻“因材施教”的人性化教学理念,根据不同的学生教导他们使用不同的初中生物课堂的学习方式,比如说苏教版初中二年级生物教科书上册中关于《生态物种的群落效应》这一知识点,由于生态群落中的物种资源极其丰富和复杂,有的初中学生喜欢从杂食性动物开始学起,有的初中学生喜欢肉食性动物开始学起,还有的学生则喜欢从群落中的植物开始入手.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这些学习方法,让初中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究中找到最为适合自己的初中生物课堂学习方式,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生物课堂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初中学生生物课堂学习方式的个性化.

三、初中学生生物学习思维的个性化

初中学生的初中生物学习的思维方式对初中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初中生物教师一定要重视这一点,并且积极引导初中学生生物学习思维的个性化,培养初中学生的生物学习的创新意识.初中学生年龄较小,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的建立和定型,再加上初中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也是处于基础阶段,所以,初中学生的初中生物学习思维的个性化发展的空间是非常大的.初中生物教师要紧抓初中学生的这一基础优势,积极培养初中学生生物学习思维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初中学生的生物学习的创新意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生物学习质量和水平.初中生物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初中学生生物学习思维的个性化:第一,培养初中学生的生物学习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初中学生的生物学习的创新思维意识是初中学生生物学习思维个性化的最为直接的体现.许多初中生物知识的发现和提出都是在生物学家的大胆猜想和创新思维下探究才得出的,所以,生物创新思维是初中学生生物学习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当注意初中学生生物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第二,培养初中学生的生物自主学习意识.初中学生要想实现生物学习思维的个性化,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生物自主学习意识,初中学生只有在自己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学习的情况下,才能够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的生物学习的知识,锻炼自身的生物思维能力,从而是使自己的生物学习思维变得个性化.

四、总结

初中生物知识要点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对于初中生来讲,物理是一门相对简单的学科,但对于高一新生来讲,物理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了,尤其是对那些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很快便感觉力不从心,丧失了最初的学习热情,严重挫败了他们的积极性。许多高中生因为物理成绩提不上去而被迫选择学习文科,造成了许多人终生遗憾。因此,探讨提高初高中物理衔接性的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直观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兴趣无疑是最有效的驱动力。要想让学生顺利由初中物理过渡到高中物理,最重要的就是激发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尽量多地动手做实验,调动他们的实验操作积极性,让学生们在课下单独或小组形式完成课后习题中的“小实验”任务,水平低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水平高的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改装和实验优化,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并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进行“惯性”讲解时,笔者用生鸡蛋进行惯性演示实验,当笔者将水杯上的硬纸片快速弹出时,学生们都揪着一颗心害怕鸡蛋随纸片一起飞出去,但结果却令他们大吃一惊,那就是鸡蛋完好无损地落在了水杯中。这样一来,新现象与已有的认知经验便产生了冲突,激发了学生探究欲望,有效提高了物理学习效率。此时,笔者在学生们情绪高涨的状态下,通过深入分析问题,启发思维,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进而产生持续性的认知兴趣,并最终将这种兴趣内化为志趣,为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奠定坚实基础。

二、把握好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点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对比研究初高中教材特点,把握好两者的知识衔接点。初中物理内容主要涉及了热、 力、光、电和原五大科学知识点,而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也涉及了这五大知识点。可以说,高中物理作为初中物理的延续与拓展,两者之间的知识衔接点是非常多的。

例如,初中的“力和运动”就是初高中物理知识的一大衔接点,高中物理对该知识点进行了丰富和拓展,出现了弹力、牛顿第二定律、超重、失重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力学知识。还有,初中物理“功与能”也是初高中物理知识的一大知识衔接点。高中物理也对该知识点进行了丰富和拓展,出现了动能定理、守恒定律、动量、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等动量学知识。

知识点的补充与完善,使得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可以更加精准地解释和分析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通过对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点的全面把握,初中教师要明确许多初中物理概念是不严谨的,有些是错误的,所以要避免出现照本宣科,在不加以研究的基础上便认为教材上的都是对的,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出现偏差,不利于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渗透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教师讲得全面,归纳得系统,学生学起来自然容易得多。但在高中学习中,知识点多,但学时短,典型题开放性强,教师因课时原因而无法进行全面讲解。这就要求学生灵活掌握相关物理解题与学习方法,并强化问题意识,培养物理思维。据调查显示,感觉初中物理学习方法不适用,想要改进但又无从下手的学生大约有六成,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高中物理学习效率。

可以说,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渗透各种物理学习方法,为初高中物理有效衔接创造良好条件。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指导非常关键,由于知识习得、能力培养和学习方法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但仅仅靠课堂渗透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教师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开设物理学习方法指导课,让学生充分掌握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整体法、极限法、对称法和图像法等,适合于不同类型题的物理解题方法与技巧。此外,教师还可以让物理水平高的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经验和心得,如此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物理知识系统,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物理学习方法与经验,为初高中物理衔接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实现学生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的顺利过渡,教师要从直观性教学激发初中生兴趣、把握好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点和加强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渗透三方面入手,探寻出一条初高中物理有效衔接的绿色通道,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潘四军.建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绿色通道[J].河南科技.2014(01)

[2]高亚飞.对新课程改革下初高中物理衔接策略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31)

[3]张宏齐.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脱节”原因与“衔接”策略[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4]甄会友.谈谈初高中物理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赤子(中旬).2014(03)

初中生物知识要点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留白式”教学法;策略

物理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初中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创新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往往追求将教学内容讲全、讲透、讲深,将初中学生的大脑思维束缚在教师所设置的框架之中。这样不仅不能有效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利于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留白式”教学法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去,在教学中巧妙地留有空白,可锻炼初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大脑思维,从而提升初中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在新知识导入时设计“留白”

在教授新一节的物理知识时,教师不要直接将教学内容和目标展示出来,而是应该先带领初中学生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并且进行一系列的提问,让初中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探寻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主要任务。同时,教师应该有效激发初中学生的好奇心理,精心设计新课程的导入内容,将新课程中较为有趣的知识内容透露给初中学生,给初中学生留有想象,激发初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提高初中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1]。例如,在讲授电路和电器等新课程时,教师可以提问:“你们一共知道多少种家电?”“我们所处的班级里有哪些家电?”这些简单问题的提出可以让初中学生回想自己见过的家电,并积极观察教室中已有的家电,培养初中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观察能力。在初中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再问:“那你们知道这些家电是怎样正常工作的吗?”教师可以让初中学生大胆想象并回答,最后再逐渐导入电路这一知识内容。

二、在重点知识讲解时设计“留白”

重点知识的掌握对于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分清主次关系,在讲授重点知识时进行巧妙的设计,留有一定的空白让初中学生自主分析和探究,潜移默化地接受物理知识内容[2]。例如,在讲授“光的折射”时,重点内容是光的折射规律。教师不要立马将其中的理论直接讲授给学生,而是提出“光发生折射的时候会有怎样的规律”这一问题,引导初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力来回答,然后教师再利用已经准备好的实验器材,让初中学生以合作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光的折射实验,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初中学生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光的折射情况,进而发现自己在思考时存在的不足和偏差。最后,教师再对光的折射规律进行总结。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初中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在课堂整体教学时设计“留白”

教师在进行物理课堂教学时,应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的把握,科学合理地选择留白阶段和时间。不要为了将知识内容讲全、讲透、讲深而占用全部的课堂时间,将初中学生固定在教师的思维框架之中。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了解物理知识内容,观察初中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效果和状态,合理地留出空白,让初中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和探究,通过一定的提问引导和实验,提高初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从而调动物理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初中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效率[3]。

四、在例题课堂板书中设计“留白”

教师应在课堂板书中设计“留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电学”例题讲解中,应该在例题的内容中留出空白,让初中学生根据以往的例题形式,自主提出例题的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先提出一个例题让初中学生了解电学的基本题型,然后再让初中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电学知识套用到例题中,形成一道新的例题,通过这种反向思维来加深初中学生对电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此外,教师在板书设计上应该以纲要符号形式为主,让初中学生通过板书上留出的空白,回忆起全部的物理知识,并且顺着板书框架逐渐推测出所有的知识内容。

五、结语

“留白”的合理设计,不仅有利于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初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在物理教学的课程导入、重点讲解、例题板书等方面合理设置“留白”,为初中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分析和探究时间,逐渐提升初中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作者:陈春梅 单位: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

参考文献:

[1]吴会强.空白艺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4):151.

初中生物知识要点篇6

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在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上体现着连贯性,但是在具体的课程设置、教法、学法等方面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如何做好初高中生物学习方法衔接,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初、高中生物在目标导向上有所侧重和不同

初中更加重视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分更多一些。而高中强调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力方面要求掌握学科的科研技能,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所以高中老师往往要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衔接,构建生物知识网。同时对知识的应用及解题能力也有相当的要求。这些就构成了初高中生物教学上的 差异。

但是,我觉得在初中生物的课堂里,也应该想办法帮助学生养成构建知识体系的习惯,这样,才不会导致学生进入高中后突然觉得知识庞杂,感觉力不从心!比如,在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十二章第二节人体的神经调节的教学中,我就觉得如果只是按照初中的课标要求,让学生简单了解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必修3再学习神经调节时,学生基本已经遗忘殆尽!所以,我在教学中尽量利用初中教材上现有的图解,让学生在图解上做相关笔记,尽量把概念串起来,比如在神经元模式图上不仅把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标注出来,还让学生把轴突和树突与神经纤维的关系标注出来,并且让学生把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关系也标注出

来,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把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形象的图解联系起来,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算是培养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习惯,知识体系其实范围可大可小,介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教师不能急于求成,一下了要求他们建立庞大的知识体系是不近人情的!我觉得可以在平时的每节课中慢慢引导他们,自己有意识地养成把有联系的概念尽量串起来的学习习惯,这样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初中学生就不再是停留在简单地对知识的识记阶段,慢慢就会养成建立完整知识体系的习惯,为将来的高中学习做好有效地衔接。

二、初中生物在初二结业与高中升学的目标导向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在生物学科上表现尤其突出。

由于在初中,生物成绩记入升学考试总分只有20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在量和质上都大打折扣,这对高中生物教学来说十分不利。

我作为一个长期从事高中生物教学的老师,现在回到初中生物课堂中进行教学,我觉得自己的责任是重大的,而且比起一直在初中教学的老师来说,也是有优势的。因为我非常熟悉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所以当我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无时不在反思,除了完成初中生物教学的课程目标之外,我还应该如何努力引导学生做好未来与这堂课相衔接的高中生物教学目标的铺垫。比如,在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人体废物的排出的教学中,初中课标只要求学生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而到了高中必修3中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的教学中,就必须让学生理解为何在失水过多或者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会分泌增多。我觉得在初中这部分教学时,可以侧重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主要是对全部的葡萄糖和大部分水分和部分无机盐的回收,让学生明确重吸收是为了避免营养物质的流失,这样我觉得并不会加重初中学生的学业负担,相反,是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正确方法,学习就是应该做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高中生物学习方法

一、提高兴趣是切入点

首先要培养自己对生物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一门学科充满兴趣,才会取得理想的成绩。有些同学一上生物课就打瞌睡,老师一旦讲完了停下来了,他也苏醒了。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老师的一部分责任,怎样才能让学生对生物课堂感兴趣呢?我认为学生在生活中多了解这门课在生活中的应用,多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进而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的用处,方能调动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具体事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更易于参与。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等于提高了一半。

二、.课堂预习是衔接点

生物课堂的提前预习至关重要,它是衔接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难点和老师授课过程中解析疑难点的桥梁,因此,学生课前预习与否,预习得好坏都关系到生物教学质量的高低.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对学生提出预习的要求,指导他们搞好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首要前提.真正的预习应该包括通过预习把重点的内容划出来,不懂的内容标出来,产生的问题记下来,使自己的听讲更加有的放矢。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必须把学生课前预习作为重要环节予以高度重视,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做好自主预习,这对教师有效课堂教学的开展将起到重要意义。

三、联系实际是着力点

我们都知道,生物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国内外新的生物技术等热点,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例如,为什么有的花开的时间长一些,而有的却短一些呢?肥胖是因为脂肪吃得太多吗?还可以调查或观察环境污染对周围生物的影响等。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四、善于思考是突破点

学习生物不仅要认识和记住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要善于通过分析综合、对比判断,研究生命现象的特征与成因,思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要懂得学会思考分析生物问题。

如运用综合的观点观察现象、分析联系、找出规律,比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判断、比较异同、认识本质,如DNA和RNA的区别、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及联系等,形成鲜明而准确的印象。要善于观察、勇于探索、敢于思考质疑,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

五、研究问题是提高点

学习生物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观点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会科学研究生物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是学好生物的法宝,也是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必备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生物科学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学习生物时,要善于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乐于合作、团结向上的精神。

初中生物知识要点篇7

1.初、高中物理难易程度不同

初中物理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探究、演示、想想做做、想想议议、STS(科学•技术•社会)、科学世界、动手动脑学物理、我还想知道等。探究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模拟科学家的工作过程,感受获得知识的途径,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不触及现象的本质。演示是教师向学展示一些物理现象。想想做做、想想议议是课堂中一些学习活动,主要是学生描述物理现象的特征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动手动脑学物理,学生动手实验的器材在生活中容易找到,制作没有难度;小资料的内容学生容易阅读,没有太多抽象的内容。教材内容的难易度决定了初中物理是以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为主,利于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学习高中物理打基础。学生学习后很有成就感,初中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喜爱程度高。高中物理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实验、思考与讨论、说一说、做一做、演示、科学漫步、问题与练习等。与初中的难度不同,如探究实验是在未知某一物理现象的本质规律之前,主动探究物理现象的本质规律。高中物理描述的物理现象复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已被抽象为相应的模型,比较抽象,这是高中学生遇到的难点之一。物理教材的内容通过模型化抽象和数学化描述,通过抽象概括、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的问题涉及的物理量多,变化比较复杂,学生接受难度大。另外,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密,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科学、严谨,逻辑性强。科学漫步的内容都有较强的知识性,学生阅读难度大,不易读懂。学生学习就有困难,因此喜爱物理学科的人越来越少。

2.初、高中物理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不同,思维能力要求不同

初中阶段物理教学目标是以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为主,向学生简单介绍探究物理现象的方法和步骤,且多以直观教学为主,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的;高中物理是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注重过程与方法,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维基础之上的,高中物理教学要使学生的思维逐步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初中阶段教学通常是直观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高中物理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是对物理现象本质的认识,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3.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初中阶段物理教学一般不涉及物理现象的本质,概念和规律性的知识常用文字描述,只需简单记忆就成了。课堂上教师讲解例题计算题居多,由于不要求了解知识的来源,学生几乎不了解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学生练习时只需在课堂上模仿教师的做法,记下解题的步骤,套用公式,这就养成了机械记忆的学习习惯。高中物理教学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材内容,就决定了学习高中物理要了解知识的来源,要通过抽象、概括、推理才能揭示现象的本质,才能找到现象的变化规律。因而高中物理,现象多,关系复杂多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过程,很注重细节。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套方法对待高中物理学习,解题时就现出“读不懂题目的意思或找不出题目的隐含条件,对物理公式的意义和适用条件搞不清楚”的现象,学生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这样就使学生感到物理难学、难懂。

4.数学应用能力达不到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物理学科的原理、定律需要用数学关系表达。(1)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增多,物理量间的变化规律复杂,初中阶段描述运动规律的只有一个公式,涉及三个物理量和一个常量;高中阶段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常用的物理量有近10个之多,每个公式涉及四个物理量。有矢量,也有标量,有常量,也有变量,并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这是高中学生学习物理难点之一。(2)用图像表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描述物理过程。(3)矢量运算广泛。矢量运算是学生进入高中遇到的难点之一。小学到初中,标量运算规则很熟练,高中阶段的矢量运算,接受平行四边形法则,是对运算规律不同的认同,也是对运算规律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这是数学应用能力跟不上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问题。(4)应用数学图像描述物理量间的关系,不懂斜率的含义。高一新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都达不到高中物理的要求,这是学科间存在的衔接问题。

二、有效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几点思考

1.调查初、高中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1)初中物理从观察、实验入手,内容形象直观。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2)高中物理内容科学、严谨,知识结构逻辑性强,循序渐进,内容表述言简意赅、条理分明、深入浅出。三维目标中更重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

2.注重构建“质点”模型,化有形为无形

初中物理教材所描述的物理现象形象具体,就“物体”这一概念而言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物体。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构建“质点”模型,是教学的难点。“质点模型”的核心是“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是一种替代方法,构建“质点模型”的过程是让学生逐渐淡化物体的具体形状,认识到忽略物体的形状,把物体当作一个有质量的点,这样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学生怎么才能认同“质点”?为此,教师应做好物理实验,如不妨做做牛顿管自由落体实验,羽毛、小石块、纸片、铁块同时落下,研究这些物体的下落就跟物体的形状无关了,就可用一个点替代物体了。什么条件下点能替代物体?概括起来就是定理、定律的适用条件。能有效构建“质点模型”,学生对重心的概念,共点力的概念就容易理解了。

3.重视物理量的矢量运算

初中物理的计算往往是标量计算,数学问题简单,学生容易解决。进入高中,矢量运算贯穿于高中物理的全程,涉及力、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还有动量、冲量等,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初中阶段“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是高中阶段物理量的矢量运算的衔接点。

4.教学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初中生物知识要点篇8

关键词:梯度 形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079(2008)10-0033-01

高一物理难教难学,这一直是广大师生们的一块心病,很多在初中学习优秀的学生成绩下降,甚至不及格,使得学生和家长猝不及防,压力陡增。尤其是在扩大高中办学规模的背景下,高一招生成倍增加,这个现象愈发突出。其实,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教师如何处理好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下面就初高中物理教学梯度的形成,并提出在物理教学中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一些对策。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梯度的形成

初高中物理教学梯度的形成主要体现在教材、学生思维水平、学习方法和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要求等方面。

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多是介绍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及对规律的简单应用,基本上是教会学生“知其然”,教材主要以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等形式呈现,学生易读易懂。

高中物理教材则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对学生的要求是“知其所以然”,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洁,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易读懂。

2.初高中物理思维水平的梯度

在初中,限于学生的思维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以及知识积累的不足,大多通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停留在感性认识的思维水平上,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在高中,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之上,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但刚从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刚刚开始形成的阶段。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梯度

在初中,由于只要求学生“知其然”,因此养成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考试考什么,学生练什么,学生紧跟教师转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不会读书思考,只能死记硬背。

而在高中,对学生的要求提高到了“知其所以然”,难度大,各部分知识相关联,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还有学生因为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每次上物理课,学生只是光记笔记,不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及时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感到物理深奥难懂。

4.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梯度

在初中阶段,数学知识在理解及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应用一般停留在简单的四则运算,最甚者不过于列个简单的方程。高中物理要求学生能根据具体物理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作出物理结论;要求学会运用几何图形和函数图象表述、分析、处理问题。

但初中学生升人高一时,无论在掌握的数学知识量上,还是对已学数学知识应用的熟练程度上都达不到高中物理所需,

二、化解初高中物理教学梯度的对策

1.高一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梯度、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高中与初中教材之间的梯度。

2.增加教学层次,促进知识螺旋式上升。

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知识不能要求一步到位,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要求、放慢教学速度,增加教学层次。如在讲解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可以先练习水平上的问题,在逐渐深入到斜面问题;先分析物体受一个力情况,再逐渐深入到物体受两个、三个力的问题;先研究单个物体问题,在逐渐深入分析连接体问题。

对于知识难点,要想办法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把知识拉成线,拉成条,化整为零,消化知识硬块。同时要让知识在不同阶段反复出现,逐步加深。

3.渗透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教学。

高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模型法,控制变量法,对称法,假设法,图象法,类比法,等效替换法,转换法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渗透物理思想与方法的教学,使学生领略物理思想与方法的魅力,并逐步培养应用物理思想与方法理解、分析及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功,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水平;在讲解习题时,可以采用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用简单的方法就把刚才还觉得十分复杂的问题解决了,心里肯定有喜悦和惊奇的感觉,对这种解题方法、思维过程的印象也会十分深刻。

4.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在高一阶段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立钻研教材,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

(2)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要上好高一开学第一节的绪论课,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每节课布置课后作业时,讲明下一节授课内容,使学生心中有数以便进行预习;一章学完主动地整理所学知识,找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要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总结都要抓住知识主线,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①通过课堂提问和分析论述题,培养学生根据物理概念与规律分析解答物理问题、认识物理现象的习惯,要求学生“讲理”而不是凭直觉。

②通过课堂上师生对例题的分析和讨论、解答物理题,使学生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养成先分析再解题的习惯。

初中生物知识要点篇9

关键词 初高中 教学 差异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物理学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学科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物理却成了学生们最畏惧的一门学科,尤其是高中物理。当很多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进入高中后,却发现物理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同初中的学习完全不同。同时,对于高中的物理教师来讲,新生在物理知识以及物理素养上的欠缺让教师们怨声载道。就在这种双向矛盾中,大部分学生对物理失去了兴趣,物理成为了高中最难攻的一门学科。怎样才能解开这种恶性循环?笔者结合自身初中和高中的物理教学经验,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1初高中物理教学产生屏障的原因

1.1现行的评价制度是产生衔接的主要原因

虽然教育改革的呼声渐行渐远,但是教育对学生的评价依然是以成绩评定每一位学生。甚至在评定学校的等级时也主要看该校的升学率,导致初高中教学的矛头指向中考和高考。教师们也为了达到所谓的“教学目标”无视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满堂灌,节节练,用分数衡量学生,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厌学情绪。

1.2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差异性

初中物理知识是高中物理知识的基础,初中物理为高中物理起到了引导和铺垫的作用。但是尽管这样,他们的差异性还是很大。

首先,初中知识大部分是根据生活中一些浅显易懂的实验进行定性分析之后得到的结果,学生易懂易接纳。而高中物理知识,不再是通过观察直接得结论,而需要在实验的基础上,加以抽象得出物理模型、归纳模型所具有的共性,最后理论分析得结论。如果说初中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而高中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其次,初中知识主要是对单个物体进行分析研究,且研究的是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而高中物理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较为复杂的研究对象,且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所以问题较为复杂,学生难以接受。最后,初中物理对学生只要求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而高中知识的得出往往要借助于几何关系、方程组、假设分析法、导数、积分等,对数学运算能力和物理思维要求较高。

2鉴于以上问题有效衔接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对策

2.1改变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

以成绩衡量学生已经给中国的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对孩子的身心和心理成长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作为教师应该以育人为本,发现、发展每个孩子的优缺点,让他们在自信和希望中成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淡化分数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以发展的眼光去对待学生,以个人的情感和魅力去感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温暖中获得知识。

2.2开设科学课,突出探究

物理即生活,但物理相对生活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对初中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充分认识到事物的规律性,就很难建立起高中物理思维。

而很多的初中物理教师,在学生还没有认识清楚现象的规律性时就急于讲解概念,让学生被动的接受概念,造成初中学习物理方法是死记硬套公式。但是如果学生对教师所介绍的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而学生自己又无法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解释这些现象时,便会有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学生的学习就由被动变为主动,同时在接受物理概念时就会更加深刻。

从初中开设科学课正是为学生提供充分认识物理现象和事例的平台。例如讲光的折射和蜡烛的成像原理之前,就可以给学生一些道具,教师帮助学生设计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总结归纳现象所具有的一般性等。让学生在感性认知中去探索事物所具有的共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渐渐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思维。所以从初中开设科学课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增强科学课的目的性,教师设置的科学课可根据具体的物理教学内容进行设置。从初中开始开设科学课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以备高中繁重的教学。

2.3对高一的学生教学突出特别培养

刚刚跨进高中的新生,无论是教材理解方面、思维活动方面、研究物理的方法方面、完成作业等方面都保留着初中的习惯。所以高一一年的教学对新生来说至关重要。笔者认为高一教学应该重点从以下几点抓起:

2.3.1把已有的知识作为教学基础,注意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知识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达到认知结构的完善。顺应是认知结构进行更新或重建,从而突破以前的认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新旧知识的整合,尽量做到以初中的旧知识引导高中的新知识,使学生在原有的认知上对高中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

例如,在初中阶段学生就已经知道了力和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有大小、方向以及作用点。而在高中我们说力是矢量(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教师可以以初中阶段“力的三要素”的知识基础,引出矢量的概念,易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同化;对于矢量的理解可以应用同化的方法,但对于矢量的计算,学生并没有原有的知识基础,并不能同化这个新的知识,这时学生就要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对此可以采用两小孩提一桶水和一个大人提一桶水的这样一个等效的思想,让学生探究这三个力的关系,通过作图,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力可以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通过自我探究建立起对矢量的计算。这就是顺应的过程。

所以,高一的教师必须切实了解学生己经掌握了那些知识,在研究处理高中教材时应和初中教材中曾经研究过的有关问题,在文字表述、探究方法、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存在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使学生能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

2.3.2发挥多媒体以及实验教学的优势

物理教学中许多难点的形成,往往是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感性知识,因而建立不起准确,清晰的物理图象。如果能根据教学需要做些实验, 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表象,提高感性认识,通过形象思维把未知和抽象的研究对象转化为学生可感知的,可理解的相应的典型化形象,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以在高一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以及物理实验向学生展示每一节知识在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让学生认知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从而抽象总结出这些现象的一般规律。

在这里要重点注意在借助实验和多媒体的过程中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同时,多媒体和物理实验的介入也会逐渐萌发学生的物理兴趣,学生只有萌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2.3.3在教学中注意渗透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中国古人们也有言,“赠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也说到“最重要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他们都强调了方法的重要性,说明获取知识的方法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但是初中的物理教学让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们已经习惯教师的传授,他们对问题的了解都停留在表层现象上。而高中繁重的知识教学则需要学生自己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所以对高一学生进行大量的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教育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高中物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教学中注意渗透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教学,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点做起:

第一,认真做好习题课,促进学生分析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高中解决的问题已经不同于初中的物理问题,高中解决的问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和分析能力,还要利用到数学当中的假设法等来列取相关的关系式,牵扯到的物理量多且繁琐,最后还要利用数学方法来解答出相关未知量。这对初中的学生来说远远超过了他们所能解决的范围,所以对于高中学生,尤其是刚进高一的学生,不会做题目的现象较为突出。认真做习题课,教会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是上好习题课的关键。

第二,利用好教材工具,加强教材阅读训练,提高自学能力。良好的自学能力是培养出来的。在高中每一块知识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性进行阐述和讲解。所以充分利用好教材,教会学生学会阅读,教会学生注意去寻找每个知识和定律的成立条件以及它所具有的特点要素,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对知识先了解后记忆的目的,及时纠正初中死记硬背的现象,学会读书,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综上所述,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让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时不再困惑。总之,一个好的物理教师应该熟练驾驭教材,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能力、独立探索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薛国凤,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研究,2003.

[2] 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诸艳芝.浅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0L].http:∥/article/brase/17834.jspx

初中生物知识要点篇10

关键词:高一物理教学衔接;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4-0290-036

物理是整个中学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在初中阶段,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基本上都是比较单一的,直观性较强、便于理解和记忆的。学生只要能够回答是什么物理现象就可以了。而到了高中阶段,物理知识就比较抽象和复杂了,需要学生用所掌握的物理方法进行认真地分析、推理和仔细地论证。高中物理学习更注重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对于初高中物理学习侧重点的不同,对于刚步入高中的学生而言,高一阶段的物理学习非常重要。对于高一物理教师来说,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工作是我们要重点探究的课题。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自己的几点肤浅的看法和做法。

一、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无缝衔接,平缓物理教学台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不管是初中物理教材还是高中物理教材,都在学习难度上做出了一定的调整,使得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较为顺畅。但是,高中物理知识毕竟需要一定的深度,因此要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工作的衔接,还需要物理教师深入研究,细致准备,注意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问题。

(一)深入研究初高中物理教材,发现它们的“共通点”和不同之处

教师要想使学生的物理知识融会贯通,首先要自己做到心中有数。这就需要高一物理教师深入研究初中和高中的物理教材,发现其中的“共通点”和不同之处。“共通点”是指初中阶段已经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比如重力、弹力等,到高中阶段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不同之处就是在初中阶段没有学过,但是初中教师已经有所介绍的一些物理学知识,比如说力的合成和分解、重力的动能等等。教师要把“共通点”有效连接,实现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自然衔接,又要将不同之处重点强调,及时补充,为学生的高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排除学生在高中起始阶段遇到的困难。

(二)深入了解学生,调查、分析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习惯

学生在初中阶段经过两年的物理学习,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掌握了一些物理学习方法。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及时了解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已经形成的一些学习习惯,然后根据学生的综合因素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因材施教,并且及时对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进行修正。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的方式进行。总之,对学生物理学习情况的了解越早越好,越全面越有帮助。

(三)向学生介绍高中物理知识的基本结构,使学生明确高中物理学习的具体要求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第一课,教师不要急于向学生传授基础的物理知识,而是让学生了解高中物理的主要学科特点,包括基本的框架结构、主要的学习方法、要具备的学习能力和要求等等。这样,让学生从高中伊始就明确学好高中物理的基本要求,了解高中物理的精彩世界,树立学好物理的目标和信心。

二、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高一阶段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主要是结构比较严密、内容枯燥的力学,要想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高中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要了解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物理技能。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运用激励性语言,拉近师生关系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魅力,用自己积极向上的形象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并把对教师的喜爱转移到物理学习上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多运用肯定、启发等激励性的语言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让学生更加信任和尊敬教师,愿意主动拉近师生关系,把教师当作自己的良师益友,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从而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当中去。

(二)列举学生感兴趣的物理相关事例,启迪学生的思维

新奇有趣的故事总是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插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趣味性较强的物理知识或者相关物理学家的趣谈和小故事,让学生了解到物理知识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是同时也是充满着很多的乐趣和无限的挑战的,从而激发学生“不怕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顽强意志,逐渐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高贵品质。

三、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学习,我们知道学生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为依据,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们可以专门拿出一节课来进行学习方法的介绍,并鼓励学生把这些好的学习方法应用到学习实践中。对于一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形成的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教师一定要进行及时的纠正,严格要求学生认真读题、思考和解答,避免出现“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

当然,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工作,提高高一物理学科的教学效率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我们物理教师不断地探索、尝试、反思、总结。相信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一定会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李立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要上出精彩[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30).

[2] 蒋立锁.建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