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1 12:47:11

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

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篇1

摘要:作为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极为深渊。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教育思想与方法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孩子未来成长的健康与否。作为当代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通过提升自身素质,强化自身队伍建设,为当代中学生家庭教育提供更加优良的指导,促进家庭教育的和谐发展,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教师队伍;家庭教育;指导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72-01

家庭教育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不仅仅给予了儿女生命,他们还必须要承担起教育和管理子女的责任,规范子女的行为习惯,提升子女的道德修养,使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完善的人格。但是,我国家庭教育目前还存在的问题,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通过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是中学学校管理者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必须要得到高度重视。

一、优化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近些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错位和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导致了“教子难”现象。特别是一部分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关于亲子情感与行为的困惑日益严重,几i一年甚至几百年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受到严重挑战,给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增强家庭教育实效,满足家长需求,已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家庭教育研究部门和广大家庭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而家长学校指导教师的职责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家庭教育的知识传授、问题咨询、信息服务、活动组织等指导活动,以科学的方法帮助父母做好家庭教育。所以,提高对家庭教育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对于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尤为重要。

二、建设适应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教师队伍的对策

在家庭教育事业方面,如果想要取得一定的成果,那么对于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以及家庭教育的内涵建设都具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家庭的教育质量还有一定的要求。

为了实现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家庭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进行相应的研究分析,得到如下几点措施。

1.加强中学家长学校专职指导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

在整个家庭教育中,中学的班主任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对家长起到一个指导作用,所以,要想家庭教育能够取得一个良好的效果,那么就需要家长进行专业化的培训。

(1)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对家庭教育指导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教育部门应该将家庭教育指导老师的培训添加到整体的培训中,为指导老师制定一系列的适合的培训计划,将中学学校等专业机构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使得整个培训计划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最终帮助家庭指导老师提高教学的能力以及转换教育观念,进而能够顺利的进行家庭教育。帮助家庭教育的指导老师能够明确教育的目标,在新形式的培训下充实自己。最终,要将家庭教育等相关的内容写到中学的相关教材中,帮助一些相关人员的进修。

(2)中学学校应该在现有的资源下为老师提高专业的学习机会,并且鼓励老师积极的参与其中,进而能够不断的提高家庭教育中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中学学校应该将家庭教育的有关内容适当的引入到中学的教学中,使得中学的老师和学生能够对家庭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比如,可以在中学的课程中设置一节“班主任工作”的课程,使得中学的学生能够与家庭教育有一个近距离的接触,对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可以在中学学校中开设专业的家庭教育研究课,为家庭教育的指导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一个有利的工作环境。

(3)将家庭教育作为一个考核要点来对中学学校的教学水平进行考核,可以在整个县或者市内定期的举办关于家庭教育指导的优秀评选活动,对一些表现突出者进行表扬,同时还促进了中学老师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积极性。

2.做好中学家长学校兼职指导教师的遴选和聘任工作

在整个家庭教育中,兼职指导老师也是其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因为兼职指导老师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帮助指导老师打开教学的视野和格局。兼职指导老师主要是指由中学学校聘请的一些在家庭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权威以及指导能力的老师,可以是一些家庭教育的专家也可以是一些家庭教育的研究人员。当然对于兼职指导老师的聘请,需要一个严格的聘任标准和遴选程序。这样才能够保证兼职老师的专业性。

(1)聘任标准

首先,作为家庭教育的兼职指导老师要对家庭教育这份事业充满热忱,能够将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到家庭教育工作中,对这份工作充满责任和奉献精神;其次,在家庭教育中要对家庭教育的观念以及方法进行科学的使用和普及,能够为学生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做指导,帮助家长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帮助家长制定系列的人才培养方法;最后,要在家庭教育的开展过程中还能够不断的进行研究,进而能够不断的优化家庭教育的方式,使得家庭教育能够真正的取得效果。

(2)遴选程序

首先针对家庭教育中薄弱的地方进行一些初步人选的拟定,然后对这些初步人选进行一些相关知识和能力的考试和评估,最后,确定聘任的人员并与其签订相关的劳动合同,颁发聘任书,同时在相关的教育部门进行备案。中学的家庭教育想要取得一个良好的效果,那么离不开一个综合素质高的指导老师的队伍,所以要保证指导老师的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够在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的同时能够为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在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内容的讲授,还要主要实践的技术要领,使得家长在多方面的素质都能够提升,进而为学生创建一个具有和谐文化的家庭环境。然而,针对家庭教育所提出的这些要求,能够真正达到这个水平的人少之又少,进而使得家庭教育不能够落实到位,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对家庭教育指导老师的队伍建设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三、结束语

本文首先对家庭教育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接着对提升教师队伍建设,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的相关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中学管理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篇2

关键词:区域性 共建共享 家庭教育 模式 探索与实践

引言

家庭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三大支柱之一,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基础性、关键性和根本性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家庭教育被视为“家庭私事”、一种群众的自发行为,或者是学校教育的附属品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虽然全国妇联、教育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家庭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和指导性文件,对家庭教育的事业发展规划、目标要求、组织管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因不是针对某一个部门的死任务、硬指标而长期被停留在一般性的提倡、号召阶段,大部分地区处于零碎、分散、阶段性抓一抓的局面。部分对家庭教育重视的地区,也只是靠觉悟、良心、责任感去自觉行动,表现得松散和随意,因而工作实效极为有限。

而与薄弱的家庭教育工作局面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家长日益高涨的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对孩子成才的期望越来越高。许多家长把孩子成才作为家庭的第一要务,为此付出了大量的精力财力,但效果却不理想。一些未成年人理想破灭,诚信缺失,公德滑坡;网瘾、早恋、离家出走、轻生等问题困扰着无数父母,亲子隔膜疏离,家庭关系紧张,育人恶性事件频发。家长感叹: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同时,他们开始急切地渴望得到有序有则、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

深圳市宝安区是一个人口大区,现有人口500多万;同时又是一个经济强区,2010年全区gdp达26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00亿元。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认识到家庭教育工作既是家事更是国事,是关乎和谐社会建设、民生幸福的重要内容。从1997年开始,先后获得“全国首届双合格家庭教育示范区”、“全国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基地”、“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优秀县(市、区)”、“全国示范家长学校”、 “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示范社区”(宝安区福永街道怀德社区)等荣誉称号。

本文以宝安区为例,分析该地区家庭教育共建共享模式的做法及意义,探讨新时期家庭教育工作发展新方向。

一、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可持续发展

家庭教育工作作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因工程”、“民心工程”和“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政府行为,才可能整合各种资源,保证其健康、和谐、持续发展。

1、制定区域性家庭教育发展规划

自1997年开始,宝安区委区政府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全区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创文明城市、家庭美德建设和提高公民素质等结合起来,把它作为一项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战略工程来抓。成立了宝安区家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构建了“政府主导,妇联、教育共同牵头,关工委、团区委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担职责,分工合作”的工作格局。1997年启动家庭教育工程,制订《宝安区“家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2000年、2006年分别制定了“宝安区家庭教育工作发展”十五、十一五规划。规划由区教育局牵头撰写,会同区妇联、关工委等相关部门研讨并修改,最终以文件形式下发,成为指导全区家庭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规划不仅明确了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同时在政策、经费、师资、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2、成立并不断完善家庭教育工作机构

区教育局设立了德育部、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成立了区家长学校(总校),并配备了2个事业编制,由专职教师具体研究、指导、管理全区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分校的工作。区妇联以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为阵地,建立了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深圳宝安)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并设立了“家庭教育工作室”,由2名专职工作人员及3名特聘专家共同开展家庭教育相关工作。区委区政府提供经费支持,2003年起广东省家长学校停止收费,在家庭教育工作面临许多困难之际,区委书记和区长亲自率领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调研,决定每年由区政府从财政经费中下拨100万元作为家庭教育专项经费。

3、建设全面覆盖的家庭教育指导网络

区教育局与区妇联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整合各种资源,各司其职,工作内容和服务对象有所侧重,分工协作。区教育局主要负责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家长的家庭教育培训指导,建立家长学校三级管理体系和培训网络:区家长学校总校——各街道家长学校管理委员会——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分校。目前全区共有各级家长学校436所,在校学员30多万人。区妇联建立了区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各街道(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要负责对社区0-3岁儿童、学前散居儿童、特殊儿童及流动人口子女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区妇联还成立了区——街道——社区妇女学校,在部分女工集中的工厂企业建立女工流动学校,将家庭教育课程作为学校重要教育内容之一。区教育与妇联系统分工明确又互动互补,形成无缝对接,全面覆盖各类人群家长。

4、实施督导评估并奖励

为规范家长学校工作,区教育局制定了《宝安区家长学校基地建设“八条”标准》。2008年,区教育局与区教育督导室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教师·家长培训督导评估工作的实施意见》,开展“教师、家长培训双优督导评估” ,设立必达指标体系,促进学校将家长学校和教师培训工作完善制度,形成操作规范,指导学校按照评估标准的要求,有序开展相关工作。通过自评整改、申报、专访、评估、整改与复查、年度自评与复评等程序,评定出“达标学校”、“示范学校”和“双优学校”, 对通过评估的学校(园),由区教育督导室命名并授牌,每年向社会公告名单并评估报告,由区财政分别给予10万元、15万元、30万元的创建奖励。至2010年7月,完成近60所试点学校的督导评估工作。到2012年底前将分批完成所有公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督导评估验收工作。这套评估机制在全国目前尚属首创。

二、推进本区域家庭教育学科建设,使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化科学化

在当今我国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学科建设还处于相对滞后和薄弱的情况下,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化水平普遍不高。家庭教育专职研究者非常少,一些兼职家庭教育工作者对家庭教育的指导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对家庭教育问题的探讨不够深入,过于务实或浮躁。这与家长重视子女教育、家庭教育指导蓬勃开展的形势形成巨大反差。宝安区认识到,只有立足本区域,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了解当地家长的困惑、需求,编写本土教材,培养当地专业指导师队伍,开展家教课题研究,才能使本区域的家庭教育工作更具科学性、预见性、创造性和实效性。

  1、编写并出版本土家长学校教材及报纸

为规范家长学校办学,使不同年级的学生家长能有针对性地参加家长学校学习,2001年,宝安区组织水平较高、经验较丰富的专家学者及本地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家庭教育指导老师,编写宝安家长学校教材。经过多次撰写、修订。2002年9月正式出版全套“一纲八本”共60万字的教材,提供给幼儿园至高中的学生家长使用。家长学校课程以教材为核心,不同年级开设不同专题讲座。每学期,区家长学校总校还组织部分家庭教育骨干围绕教材编写《家长学校教研参考》、家长课教案、课件等,下发给全区分校供教学参考。为了家长之间更好地交流、沟通、展示,宝安区还创办《宝安家教》报,后合并到《宝安教育》,成为该报的家长教育版,每月一期,每期四个版面,发行量10万份。内容贴近生活,语言通俗易懂,受到广大家长欢迎。宝安还出版了一系列的家庭教育著作,《宝安家长教育》、《家校心桥》、《真诚培植家教之树》、《走向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等,全是从亲身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具有本土特点的家庭教育专著。

2、培养家庭教育专业化队伍

为避免家庭教育工作靠经验、凭热情去做,宝安区不断打造本土家庭教育工作专业队伍。区妇联发挥组织优势,凝聚各行各业有一定家庭教育工作基础的人员,并将他们培养成一支核心专业队伍,成为遍布全区的家庭教育学科带头人。近几年来,区妇联拨出专项经费,组织举办了“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班”、“家庭教育教学科研带头人培训班”,并于2010年与东北师范大学及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全国首个“家庭教育专业硕士课程班”,学制2年,来自全区的35名学员参加学习。区妇联还组建了由48名家庭教育专家、律师、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指导师等组成的妇女教育讲师团。讲师团每月举办“心悦”沙龙活动,成员间互相探讨授课模式,分享授课体会,进一步深化和丰富授课经验。

区教育局着力建设“金字塔”型家教指导师队伍。一是特聘全国知名家庭教育专家(6名)作为导师;二是聘请区内外优秀教育工作者(68名)组成讲师团;三是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选拔组建了一支近1000人的优秀教师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这支队伍经过专家导师统一培训,持证上岗。区教育局还组织家庭教育骨干前往清华大学、香港等地交流学习。区家长学校总校开展年度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培训工作,加强对分校管理干部及兼职教师的业务培训。每年,区家长学校通过专家讲座、家庭教育精品示范课、视频培训等形式,对专、兼职教师进行全面培训。2005年启动了视频培训新模式,实现全区性的师资、资源共享。每年举办家长学校优秀教案比赛、家长学校优质课比赛、优秀家庭教育故事案例评比活动等,通过比赛,促进了业务能力的提升。2008年开始,区家长学校精心打造家长课“四课型”(讲述启发型、咨询讨论型、亲子活动型、案例导引型)示范精品课,并在全区推广。2010年,区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执教的家庭教育创新课例——《启迪孩子构建成功幸福的人生》荣获了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公开课电视展示活动比赛一等奖。

通过区妇联及教育局几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宝安本土的家庭教育师资队伍不断优化,现已成为一支结构比较合理、专兼职结合、功能互补、分布适当、具有较高素质的家庭教育指导者专业队伍。

3、深入实施家庭教育科研

宝安区在推动区域性家庭教育工作发展中,注重本区域特色的科学研究,摸清本地家长的实际需求及困惑。宝安区制订了科研发展规划,区教育局、区妇联共同聘请了家庭教育专家作为兼职导师,实地研究、指导家庭教育的科研、教学等工作。区家长学校2003年经省级课题立项,开展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规模化研究。全区承担子课题的学校有75所,参加个案指导的教师600多人,纳入指导实践的家庭达到500户。经过了近两年的实践指导,多数样本家庭有了明显进步。2006年10月,区家长学校承担的广东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顺利结题,荣获“gdjysd”广东教育“十五”科研课题成果特等奖。2006-2009年,区家长学校落实并完成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对不同类型的家庭分别实施规模化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六大子课题协作组引领73个立项子课题学校深入家庭开展实践指导研究,参与课题研究教师800余名,指导个案家庭1000多户。历经3年,经过初期、中期交流研讨和终期结题三个阶段,课题顺利结题,鉴定专家们高度评价:“如此大规模的家庭教育个案指导实验研究,在国内很少见”;“在研究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转化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家长的教育能力和素质,也培养了一批研究和指导家庭教育的骨干教师,涌现出了一批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对推动区域家庭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对全国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指导具有示范的意义”。

2009年,区妇联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承接了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十一五规划课题《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在报纸上公开征集有接受专业指导意愿的30户个案家庭,由妇联、教育共同组织的课题组成员进行为期一年半的跟踪指导研究。参与课题研究的核心成员有30多人,课题将于2012年结题。

4、共同开展评优表彰活动

为树典型,促发展,区教育局、区妇联每年联合开展“家庭教育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及“家长学校优秀教师、优秀家长学员”等评选表彰活动。为鼓励创特色家长学校品牌,还开展了“家长教育特色项目学校”评比,全区评出10个家长教育特色项目学校。宝安区家长学校获“深圳市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奖”和“深圳市家庭教育工作创新奖”。

三、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家长育人素质

家庭教育的主体是家长,只有提高了家长的育人素质,才可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但家长对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不少人是被动学习。如何才能让他们乐学并积极参与其中呢?宝安区从两方面做起:一是开展大范围的家庭教育知识传播活动,营造全社会重视家庭教育、关心孩子成长的氛围,用氛围去影响家长;二是举办各类形式新颖、体验性强的活动吸纳家长,使他们乐于参与其中,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1、开展大型家教知识传播活动

⑴开办“宝安家庭教育大讲堂”。为全面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更新家长观念和方法,宝安妇联与教育联手常年举办家庭教育大讲堂,应邀前来讲座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家教名家,如赵忠心、王宝祥、钟思嘉、俞敏洪、骆风、黄沧海等。同时,宝安本土的家庭教育指导师也在妇联及教育部门的组织下,活跃在街道、社区、工厂的家庭教育讲堂上。仅2010年,区妇女教育讲师团就送家庭教育讲座进社区、进工厂20多场,受惠家长近万人。这些系列免费公益大餐,全面提升了家长家庭教育素质。

⑵举办每年一度的“家庭教育宣传周”。从2001年起,区教育局、区妇联、区关工委联合主办“家庭教育宣传周”, 每年一个主题,区举办隆重的启动仪式,区领导参加并讲话。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各学校、社区、广场,举办专家讲座、家教现场咨询、亲子活动、文艺表演、家庭教育图片展等,声势浩大,家长参与踊跃。如 “我的家庭教育格言”有奖短信征集大赛、“告别不良家教习惯”大型签名活动、“亲子手抄报比赛”、“国学经典诵读”、“家教科研课题经验推广”、“优秀家长评选表彰”等全区性特色活动,深受家长欢迎。这一活动目前已持续10年,每年12月的这一周,成为“宝安家长节”、“宝安家教大集”,全区约30多万家长参与活动,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家庭教育,重视、支持家庭教育工作,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⑶举办“母亲文化节”。为全面提高母亲素质和育人能力,培育新时代宝安人,宝安区妇联自2007年始,在每年的5月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宝安母亲文化节活动。每届一个主题,开展“1+10”系列活动(即一项主打活动,十项配套活动)。活动评选出了“宝安母亲形象大使”、“改革开放30年宝安最具影响力母亲”、“宝安最具信念母亲”、“宝安智慧母亲”等65名可学可仿的优秀母亲典型。举办了“爱妈妈的100个理由”征文、优秀母亲报告会、亲子趣味运动会等系列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配套活动,编辑了《宝安母亲之歌》、《妈妈,我爱你》、《珍藏一个名字——宝安母亲》、《母亲·书香缘》等一系列文化宣传品。活动弘扬母亲文化,传承母亲精神,全面提升现代母亲的自身素养和育人素养,同时也在全社会形成了“科学育子”的浓厚氛围。此类评选活动在全省乃至全国尚属首次,宝安“母亲文化节”已成为宝安一张闪亮的家庭教育文化名片。

⑷开设报纸家庭教育专栏。区妇联在《宝安日报》先后开设“陈老师茶坊”、“亲子成长园”专栏,每周一期,刊登由家庭教育指导老师根据家长需求撰写的家庭教育千字文,为家长答疑解惑。文章可读性强,与家长互动性强,对于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更新观念和方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开展各类体验式家庭教育实践活动

⑴开展亲子活动。区妇联每年都会拨出专款,以家庭为对象,策划开展“亲子1+1”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亲子论坛、亲子户外拓展、教子经验分享会等深受家长喜爱的体验式教育活动,如 “我家喜洋洋”家庭情境互动场、“爱国进行时”亲子红色之旅、“行走的书本”亲子阅读户外采风、“和之旅”和谐家庭趣味登山等等。区关工委牵头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系列教育活动,已持续举办了6年。家长通过与孩子共同参与活动,实实在在地受到启发和教育,同时也融洽了亲子关系。

⑵探索成立各种形式的家长自助互助组织。为了改变“我说你听”、“我指导你接受”的家长被动学习状态,充分调动家长自主学习、互帮互助的积极性,宝安的部分中小学成立了由家长组成的“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 家长义工队、家庭互助社等。如西乡二小成立的“幸福家庭俱乐部”, 每个俱乐部的家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5-6个家庭。俱乐部由家长志愿者自主管理,自行安排活动,可聘请班主任或家庭教育专家担任指导师和顾问。学校向俱乐部开放活动场地,活动经费由俱乐部家长自筹并管理。各个俱乐部都建立了qq群,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与教师之间都能保持密切沟通。俱乐部开展的由家长主持的“家庭教育研讨会”,或是“趣味知识抢答赛”、公园亲子活动等,各家庭成员都积极踊跃参加,孩子、家长、学校老师达到心心相印的境界,教育教学效果也取得很大进步。2010年该校家长俱乐部还为一名地中海贫血症(重型)学生捐款34万元做骨髓移植手术,使一个幼小的生命得到了救助。

3、吸纳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

区妇联在社区建立了“阳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试点,引入社工的力量,对社区家庭的亲子教育、婚姻指导等开展小组活动、个案跟踪,举办符合社区居民需求的亲子活动,有效地延伸了家庭教育工作触角。区妇联还聘请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在区妇儿中心开设早期教育中心,并以此为阵地,对0-3岁儿童家长进行早期教育的科学指导;与社会力量合作,在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开办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关注特殊儿童的成长。

四、宝安家庭教育工作的成效

1、实现了整体推进,全面覆盖家长群体

由于区妇联、区教育局的共同牵头,关工委等部门全力配合,优势互补,形成了家庭教育工作的合力,全面覆盖了家长群体。目前,全区公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已普遍建立了家长学校分校,全面实现了家长学校100%覆盖率的工作目标。据统计,全区家长受教育率巩固在95%以上,其中公办中小学、幼儿园的家长受教育率达100%。0-3岁儿童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知识率(知晓率)达到了90%以上,幼儿园和中小学儿童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知识率(知晓率)达100%。全区家庭教育工作形成了良好的氛围,重视家庭教育、主动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的家长越来越多,比例明显提高。家长的活动参与率都在98%以上,有20%左右的家庭经常是夫妻一起前来学习。大部分家长家庭教育观念有了明显转变,家庭教育方法明显改进,日趋科学。几年来受到区、街道、校三级表彰的家长约占家长总数的50%。

2、实现了分类指导,满足家长的个性需求

宝安区家庭教育工作既注重广谱性大面积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又注重家长的个性需求,还能从宝安的地域特点、人文特点、人员结构特点等出发,进行分类指导。宝安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这里的家长既有高学历的博士硕士,也有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在文化背景、认知水平、工作环境、生活状态、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家庭教育情况的复杂性,也说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不能“一刀切”,必须是多层次、多形式、个性化的。宝安区教育、妇联各自发挥优势、取长补短,探索出网上家校、个案跟踪、热线咨询、家长qq群等灵活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满足了不同层次家长的需求。

3、实现了家长自助互助,使更多的家长“反客为主”

宝安区通过长达十多年的持续不断的努力,家庭教育形成了良好氛围,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家长。这一家长群体又成为宝安家庭教育宣传推广活动的积极骨干。他们或成为讲师团成员、或家教咨询员、或家长志愿者,活跃在家庭教育队伍中,以自己家庭教育的成败、亲身体会现身说法,影响和带动更多家长。

4、实现了公益性为主,以主流力量净化了区域家庭教育市场

随着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日益重视,家庭教育市场日渐兴旺,不少人受利益驱使,看到“家长的钱好赚”,开办各类高收费的“家长训练营”、“亲子活动营”等,家长花了钱却得不到科学有效的指导。在宝安,由于区财政保证了家庭教育工作的经费,主流的力量办起了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相关部门提供的都是免费且高品质的家庭教育公益大餐,使得一些社会上各种利益驱动的家庭教育机构找不到市场,从而净化了家长的视听,确保了家长不走弯路,不花冤枉钱。

五、宝安家庭教育工作区域性共建共享模式分析

1、主要成功之处

⑴建立了一个好的机制。真正构建了政府主导,妇联和教育共同牵头、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良好的工作格局。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虽然中央有要求,但就妇联和教育部门这两家而言,究竟又以哪一家为主颇有争议,从而导致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或是各自为政、互不买账、互相拆台。宝安区认为,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对象是家长,主战场还是在各中小学、幼儿园的家长学校,因此教育部门更有资源有能力去承担这个主要任务,于是教育部门负责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家长学校工作,这是一条“线”;而妇联部门有组织优势,善于协调,能够冲破行业壁垒,工作中能关注一个“面”。因此,0-3岁儿童、社区散居儿童及流动人口的家长教育由妇联负责指导,阵地主要在社区。同时教育和妇联又能很好的合作举办全区性大型活动、科研、评优表彰等,讲师团、家庭教育指导师等专业队伍资源共享,家庭教育工作能共同策划、共同研究,形成了互相支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⑵有较为完善的一系列制度。宝安家庭教育工作的“十个有”,将工作做实。以下这“十个有”,并非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这十多年的推进中不断完善的,是动态发展的。

①有一个区政府主导制定的区域性家庭教育发展规划;

②有落实的机构、充实的班子和有效的管理运作网络;

③有相对稳定和专业化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④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开展活动的阵地;

⑤有较完善的各种规章制度(考勤、考绩、检查、评估、表彰);

⑥有一套供幼儿园至高中学生家长学习使用的系列教材;

⑦有共性教育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常规教育活动;

⑧有作为常设沟通渠道的咨询热线电话;

⑨有专辟的宣传阵地和丰富的群体亲子活动和交流活动;

⑩有必要的经费保证。

2、瓶颈及对策

⑴缺少刚性法律规范。虽然宝安目前建立了一套运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工作机制,但是,因为缺乏刚性的法律规范,很难保证一直良好的运行下去。从某种角度上说,诸如组织领导体制问题、资源配备问题、经费、人员问题等,如果没有法律规范,就还是取决于当地的领导是否有“大教育”的视野,是否重视家庭教育。这将成为影响家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策:呼唤尽快出台家庭教育法律,作为各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依据。各级党委建立家庭教育的领导机构,对家教工作的发展规划、政策措施、条件保障、法制建设等重大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并把它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列为对各级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把家庭教育事业当作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的事业来对待,列入当地教育事业发展整体规划,有检查、有考核、有评估,有奖有罚。各级妇联、教育、关工委等相关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分工合作,共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

⑵社区家庭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指导相对薄弱。由于社区居民文化程度、家庭环境、经济状况、居住状况等千差万别,在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难度较大。尤其是对0-3岁散居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指导更加难以深入,这一年龄段的家长对家庭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而没有顺利度过这一阶段的儿童,以后成长中的问题会积累、增加,解决难度加大。

对策:政府必须加强对社区家庭教育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建立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长互助社等家教指导服务机构,以政府赋权、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为广大家长提供及时、方便、个性化的指导服务。鼓励社区成立早期教育中心,并由中心辐射全社区0-3岁儿童的家长指导。

⑶专业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需求。一是专职人员极少,宝安区妇联跟教育系统加起来专职人员不足20人,既要抓管理,又要带队伍、作指导,难免精力不济。二是兼职指导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宝安有几百名家长学校兼职老师,这些老师都是学校的优秀教师或有经验的班主任,但优秀教师不等同于优秀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除了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之外,还需具备社会学、行为科学、法学、人际关系学等方面的知识,还应有丰富的经验和人格魅力。

对策:增加家庭教育工作专职人员。在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编制中吸纳有家庭教育工作经验和热情、有家教指导专业能力的人员,到家庭教育专门机构从事管理、指导工作。国家应制定“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基本素质要求和资格认证制度,使目前从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老师能够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理论和方法,通过国家统一考核认证,成为一支业务素质过硬、有专业资格证的“正规军”,只有这样,才能担起家庭教育指导的重任。

结论:

深圳宝安家庭教育区域性共建共享模式虽取得了实效,有他的可取之处,但与先进国家或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存在问题和隐忧,还是一种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在一种责任感的驱使下,主动、自觉推进的行为,复制性不强。展望新时期的家庭教育工作,还须积极推进家庭教育立法和相关制度建设,由党委政府设立一个主管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能机构,进行规划、统筹、协调、检查督导,教育和妇联等部门具体实施。要进一步加大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力度,加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下大力气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建立家庭教育指导者资格认定和相关指导机构准入制度,多渠道解决经费保障问题,使家庭教育工作真正摆脱“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就不要”薄弱局面,走上发展的快车道,满足新时期广大家长的需求,推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王小棉:推进家庭教育,构建和谐社会,[j]中国家庭教育,2008,1

关颖:关于家庭教育纳入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的探讨,[j]中国家庭教育,2010,2

黄沧海:对家庭教育指导实践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家庭教育,2009,1

黄沧海:国家兴旺、社会和谐寄望家庭教育,[j]中国家庭教育,2010,3

谭虎:我国家庭教育管理体制刍议,[j]中国家庭教育,2007,2

戴奇林:关于加强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的思考,[j]中国家庭教育,2010,3

2006年《深圳市宝安区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规划总结》

2008年《关于开展宝安区教师、家长培训督导评估工作的实施意见》

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篇3

1.1现有家庭教育资源平台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家庭教育的数字化进程逐步加快,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已有的为数不多的家庭教育资源平台都存在缺陷,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①家庭教育内容偏重在认知领域。基本上以家庭教育知识普及作为其核心任务,因而主要模块无非是将一些家庭教育著作和文本照搬照抄到网站上,应用信息技术来复制和移植其它网站的内容,未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等层面有效创新;

②家庭教育资源比重失调,与传统家庭教育中“重知识传授轻智能养成”的现象有相似之处;

③分类教育指导不足,使家长、学生的不同需求无法充分地得到满足;

④缺乏互动性,家长与学生往往是运用平自接受教育,缺少家长与学生、家长与家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1.2多元智能理论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当代著名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在其《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智能是智力和才能的综合,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和发展性特点,每个人都具备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应该改变重知识传授轻智能陪养的现状,应着重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多元智能理论无疑是对素质教育的最好诠释。家长在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家长应该掌握学生的智能发展情况,为孩子的智能发展创设相应的家庭教育环境,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多元智能。

2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家庭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方案

2.1平台建设指导思想

平台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服务家庭为宗旨,突出教育性、指导性、有效性和易用性;采用先进实用的技术平台,发挥互联网、移动网络等多媒体网络的优势,充分利用网络实时性、开放性、互动性、超链接、多媒体、大容量、易检索等特性,辅助家长及学生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多种智力潜能,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平台建设原则

平台建设需遵循如下原则:

(1)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

多元智能理论是对传统教育的革新,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家庭教育资源平台旨在激发家长和学生对智能发展的重视,鼓励和指导家长体验并发现培养孩子智能的良好途径,有针对性地激起家长对孩子智能培养的意识,探索培养孩子多元智能的方法。

(2)以家长和学生为中心。

平台建设应该突出家长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家长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家长进行相应的知识补充,以保证其掌握多元智能的理论内涵;选取新颖、生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多元智能教育内容;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导航、技术支持等。

(3)教师在线参与并指导。

教师不仅要进行资源建设,而且要全程跟踪学员的学习过程,随时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在必要时提供支持,对不能跟上学习进度的学员进行个别化指导。

(4)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优势。

平台建设要考虑有效发挥网络平台提供的多种活动和资源功能,依据网络超越时空限制的特征进行家庭教育。

(5)以参与者的多向互动为特点。

平台建设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交往、信息反馈,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相互协调,构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最佳辅助环境。平台建设包含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多对多的引导、交流、学习等活动,为参与者提供了方便。

2.3平台系统架构

资源平台采用模块化、分层的设计理念,将数据、业务逻辑处理、资源展现分成3层来实现。资源层用以存储各种系统数据和资源。基于平台安全性和扩展灵活性考虑,将系统数据与资源数据分开,既保证了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又方便灵活选择数据库系统进行资源库存储。应用层实现与资源相关,管理相关的业务应用处理逻辑,向下访问数据层,对下层的数据进行处理,将结果反馈给上层展示层进行展示;应用层上与展示层相连,接收从展示层传递过来的服务请求,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返回。应用层实现的应用逻辑包括:用户管理、资源管理、资源应用服务、检索服务、系统管理。展示层将资源平台中的资源及相关信息展示出来,并提供服务及管理接口。主要包括资源客户端、平台管理门户、资源应用门户。资源客户端通过桌面客户端提供资源浏览、下载、检索等服务;平台管理门户方便管理员对平台和资源进行管理;资源应用门户面向资源最终用户提供资源展示、目录、检索、下载等服务。

2.4资源库内容建设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家庭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多元智能介绍、多元智能学习、多元智能游戏、多元智能测试等。用户在资源平台上可以按类别、专题等进行查看,提供强大的检索功能,可下载、上传、评价资源。平台管理者可以审核、、修改资源。资源获取有以下两种途径:

(1)整合网上资源。

互联网上存在大量的教育资源,如多媒体素材、文献等,整合网上的优质教育资源是获取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对网上下载的教育资源进行整理、筛选,经过相关专家和教师审查后充实到资源库中。

(2)自主开发特色资源。

鼓励广大优秀教师成为资源建设的主力军,建设具有多元智能理论特色的家庭教育资源,充实家庭教育资源库。

2.5资源平台应用功能

采用B/S模式的资源平台具有如下应用功能:

(1)用户管理。

资源平台提供用户管理功能,如注册、登录、修改信息、分配角色权限等。管理员、教师、家长用户有权限上传资源,学生用户不具有上传权限;普通浏览者不能发表评论,只有注册用户才具有发表评论权限;管理员具有教育资源及用户评论的审核、修改、删除等权限。

(2)资源管理。

为管理平台中的资源及资源专题等提供资源应用服务,通过帐号登录资源平台即可执行资源编录、入库等操作,非管理员入库的资源还需等待管理员审核,审核后进入正式库,后即可实现资源的浏览、查询、使用,还可以下载、收藏、管理本地资源等。

(3)评论管理。

该平台是一个教师、家长、学生多向互动的平台,注册用户可以就学习内容进行交流、讨论,发表的评论由管理员进行审核等。

3结语

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篇4

为了青少年能够有一个稳定、健全的成长环境,势必需要一个良好的教育来提供保障,因而很多的学校为了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有效的使学校与家庭教育相合作、由学校负责一定的引领作用,从而不断提高与完善家庭的教育质量。本文就目前的教育情况,对如何来通过发挥学校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质量而提出了几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1.强化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

学校要充分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并且不断加强对于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通过开展一些活动,逐渐形成一种学校组织、家庭参与的一种家庭教育格局,与此同进,学校可以成立起相应的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结合实际情况,来不断的完善,总之,通过学校的引领作用,达到一种学校与家庭多沟通的效果。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或者家访以及家长接待日等类似的多种活动。而在某学校则把家庭教育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课程,并且选聘一些优秀的老师来对此进行开发与研究,一方面对家庭教育做一些相关的专题报告,并且在校园内设立专门的家庭教育专栏,从而共享一些不错的家庭教育理论、案例等,来达到全员学习的效果,有效的提高了老师的家庭教育理念与水平,与此同时,还对骨干老师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对是分别站在学校的引领老师以及家长的角度来进行反省相应的教育方法与行为,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加以总结,例如所编辑的《走进孩子的心灵》这本家庭教育反思论的文集,有效的提高了老师对于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实践水平,并且对这些经验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分析、讨论,从而发现家庭教育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家长所关心的话题等,并根据这些问题推出了《好父母,成就好孩子-热点家教四十问》的相关书籍,从而为家庭教育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有效丰富学校指导内容

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方面,学校所起到的引领作用,通常还表现在通过丰富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内容,来促进学校与家庭的一种互动,从而达到共同教育的效果,并且学校可以借助于多种形式来进行对家长的指导培训,从而全面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如可以在学校聘请一些知名的教育专家,定期举办家长培训讲座与咨询服务,通过发放一些相关资料,进行开展一些先进教育理念与科学育人的知识指导,并通过经验交流会,让优秀的家长现身说法,以真实案例的教学来发挥好家庭教育示范带动。学校还可以利用网络化技术,来促进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定期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有效的增进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及时的了解、反馈青少年的思想状态与行为表现。在有的学校,还能通过开展家长月报的活动,来提高家庭教育质量。通过每月所办的《家庭教育月报》,定期发放给家长,并且对于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原因的分析,以及相关策略的讲解,从而达到一种科学的引导,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有效的得到学校教育资源的共享,对于提高家庭教育质量非常的有帮助。也有的学校会采用学校家庭联系卡的方式,来加强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信息沟通,老师会在每周的时间里,对学生这一周的表现与问题,填写到家校联系卡上,从而使得学生的思想状态、学习情况以及表现等,各个方面,都能够让学校、家长及时的了解,从而对于问题做到及时的沟通、解决。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方法之外,家访也同样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并且这种传统的家访方式,能够更好的推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良好关系,通过家访能够帮助家长更好的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有利于正确实施对孩子的教育行为。

3.因人而宜,进行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篇5

关键词:幼儿 家庭教育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涉及许多方面,根据有关的研究和教育的经验我们以为,“子女的抚养任务是谁在承担”、“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家庭责任的认识与投入如何”、“家长对一些教育问题的基本看法是怎样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行为是否适当”、“家庭中家长间的在教育孩子上的合作”和“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和教师的态度”等方面反映了儿童入园后家长对待子女教育的基本内容。

幼儿家庭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幼儿家庭教育需要指导。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应有针对性,这种针对性不仅应该体现在家庭教育的指导应该针对幼儿成长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更需要针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发现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家庭教育指导获得实效的前提。

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类型的幼儿家庭,在家庭教育上具有自己的特点、问题和需要。在面向全体家长的普及性指导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家长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发展,是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前进的趋势。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不同类型家庭的家庭教育特点,发现不同类别家庭在家庭教育中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满足它们的需要是提高针对性更高层次的体现。

本部分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具体目标是:(1)幼儿家庭的各类看护人承担各种带养任务的比率;(2)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家庭责任的认识与各种投入的现状与问题;(3)家长对各种教育现象提法的现状与问题;(4)家长对子女的各种教育行为的现状与问题;(5)家庭中家长间各种教育合作的现状与问题;(6)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和教师态度的现状与问题;(7)不同类别家庭的家庭教育特点。

二、研究的方法

(一)调查的对象

从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不同地区抽选家长作为调查对象。为了提高对象的代表性,我们从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11个省级行政区的46所幼儿园选取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到家长填写的有效调查问卷3960份。

(二)调查的内容

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家庭教育状况为调查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基本情况:反映幼儿本人、幼儿家长和幼儿家庭特点的基本情况30项;家庭教育50项,其中包括“教育责任与投入”、“家长的教育观念”、“家庭成员的合作”、“家庭教育的状况”和“对幼儿园的态度”等5个部分各10个项目。

全部80个调查项目的题型包括:(1)填充题:“基本情况”部分中的“幼儿园所在地区”、“幼儿园名称”、“幼儿所在班级”、“幼儿出生年月”和“对象年龄”等5个项目;(2)一般选择题:“基本情况”部分中其余的25个项目;(3)李克特式的等第选择题。李克特式等第选择题的选项为“完全是的”、“基本是的”、“说不清”、“基本不是”、“完全不是”。

(三)调查数据的处理

将全部调查数据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版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对调查数据经过校验、转换和统计3个环节进行处理:通过幅度检验和逻辑校验控制非正常数据。通过转换,形成新的变量。包括:对基本情况中反映幼儿特点、家长特点和家庭特点的25个选择题项目,按选项对每一个项目逐一进行分解,使每一项目形成与选项数相同的“01”计分的子项目。对反映家庭教育情况的50个李克特式等第选择题项目,通过给等第赋值进行数量化。赋值的标准是:完全是的-1;基本是的-2;说不清-3;基本不是-4;完全不是-5。将赋值后的项目变量值作为项目的指标值,指标值数值愈大,表示水平愈低、表现愈差;指标值愈小,表示水平愈高、表现愈好。

研究的结果

(一)家长对孩子抚养任务的承担情况

数据表明:

(1)无论是孩子的睡眠、饮食、玩耍和学习的照看,还是幼儿园接送,或是出席家长会,由孩子的母亲承担的比率都最高并超过50%,分别达到62.8%、65.4%、52.0%、65.0%、50.9%和70.3%。

(2)祖辈在陪伴孩子睡眠、照料孩子饮食和幼儿园接送等3项任务中比率仅次于母亲而高于父亲,列第二;比率分别为20.0%、26.8%和28.6%。

(3)父亲在陪伴孩子玩耍、指导孩子学习和出席家长会等3项任务中比率仅次于母亲而高于祖辈,列第;比率分别为29.1%、26.6%和18.3%。

(4)保姆和其他人在各项任务的承担比率都很小,其中保姆的承担比率均低于1.0%,其他人的比率均低于4.0%。

(5)幼儿家庭主要带养人的比率分布与上述情况一致,其中母亲占66.3%,祖辈占20.7%,父亲占12.2%。

(二)家长对家庭教育责任的认识与投入情况

表3-1-2数据表明:可以将10个项目划分为3个层次,即:第一层次由“应该提高自身素养”、“选购玩具不追求多”、“经常浏览阅读育儿书籍”和“选购衣服不追求贵”等4个项目组成,表现较好;第二层次由“应多花时间带孩子”、“孩子教育责任在家庭”、“应由父母自己带孩子”和“事业成功影响孩子”等4个项目组成,表现一般;第三层次由“不需要在外进特色班”和“培养完全是为孩子”组成,表现较差。

(三)家长的教育观念

表3-1-3数据表明:可以将10个项目划分为5个层次,即:第一层次由“教育应多说理而不是惩罚”和“对犯错严格教育不能宽容”两项组成,表现最好;第二层次由“户外活动安全重于锻炼”和“养成习惯比培养智能重要”两项组成,表现较好;第三层次由“入园前就应进行早期教育”和“树大不自然直从小严格要求”两项组成,表现一般;第四层次由“首先尊重个性再年龄特点”和“发脾气时冷处理而不斥责”两项组成,表现较差;第五层次由“更看重以身作则而非说理”和“纵向发展重于横向比较”两项组成,表现最差。

(四)家庭成员间的教育合作

表3-1-4数据表明:可将7个项目划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别人训斥孩子不生气”和“家庭应亲子教育为主”两个项目,合作状况较好;第二层次为“家庭矛盾会避开孩子”、“别人体罚孩子会回避”和“别人劝阻不加重训斥”等3个项目,合作状况一般;第三层次为“孩子教育父亲不推母”和“两代家长分歧听父母”两个项目,合作状况较差。

(五)家长的家庭教育行为

表3-1-5数据表明:可将9个项目划分出3个层次,其中第一层次为“外出活动鼓励孩子交

往”、“冲突出小伤宽容不计较”、“餐前不放任孩子吃零食”和“指出事不适合但不讽刺”等4个项目,家长教育行为较妥善;第二层次:“对孩子爱在心里不外露”、“掌握相当多教育理论”、“尽可能多与孩子相处”和“积累相当多教育经验”等4个项目,教育行为一般;第三层次为:“外出不牵孩子手让自由”,教育行为较不妥。

(六)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态度

表3-1-6数据表明:可将9个项目划分为3个层次,其中第一层次为:“幼儿园质量有明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明显提高”和“孩子没学好不怪教师”等3个项目,对幼儿园态度比较积极肯定;第二层次为:“能接受教师对孩子批评”、“教师理论不少水平不低”、“青年教师不缺经验可放心”和“能接受教师建议不质疑”等4个项目,态度一般;第三层次为:“能接受教师对孩子评价”和“经常向教师提意见建议”,态度比较消极否定。

(七)影响家庭教育水平的家庭因素(K&3-1-7)

数据表明:

(1)影响“问题项目家庭教育水平”的、具有显著性意义的家庭教育因素有10个。依影响力的大小它们依次是:①学历:大专及以上;②户籍:本地非农;③职业:农民;④出生年代:80后;⑤家庭结构:隔代家庭;⑥职业:工人;⑦职业:商服人员;⑧一起生活:祖辈;⑨一起生活:父亲;⑩一起生活:母亲。

(2)这10个家庭因素对“问题项目家庭教育水平”的总体影响力(决定系数R2)为8.4%,其中“学历:大专及以上”和“户籍:本地非农”前两个因素的影响力已经达到6.1%。

(3)10个影响因素(预测变量)与“问题项目家庭教育水平”(因变量)之间呈正相关的有3项,呈负相关的有7项。

(4)实际含义。经归并后,影响因素的实际含义如表3-1―7-1。

四、研究的结论

1 从幼儿家长的角度看,母亲在幼儿教养中担负着主要责任;祖辈其次,主要在陪伴孩子睡眠、照料饮食和接送幼儿园方面协助母亲;父亲第三,主要在陪伴孩子玩耍、指导学习和出席家长会方面配合母亲。

2 涉及家长对家庭教育责任的认识与投入的10个项目中,表现较差的是“不需要在外进特色班”和“培养完全是为孩子”两个项目。

3 家长教育观念的10个项目中,表现较差的是“更看重以身作则而非说理”和“纵向发展重于横向比较”。

4 就家庭成员间的教育合作状况看,7个项目中合作得较差的是“孩子教育父亲不推母”和“两代家长分歧听父母”。

5 就教育行为看,9个项目中家长表现较不妥善的是“外出不牵孩子手让自由”。

6 就家长对幼儿园态度看,9个项目中家长态度比较消极的是“能接受教师对孩子评价”和“经常向教师提意见建议”。

7 下列家庭的“问题项目家庭教育水平”较低,家长学历层次较低的家庭,除本地非农业人口以外的其他户籍的家庭,家长职业为农民、工人和商业服务业人员的家庭,父母亲为80后出生的家庭,隔代家庭,不与父亲而与祖辈、与母亲一起生活的家庭。

五、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增强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内容的针对性

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直接对象是幼儿的家长。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不仅要针对幼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更要针对幼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现有的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无论是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编制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还是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编制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试行)》,或者是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编制的《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大纲(试行)》,虽然在确定家庭教育指导内容时已经开始重视针对性问题,但是离开“更要针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还有相当的距离。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建议基层指导单位在对幼儿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时重视以下专题内容的指导:

1 过早定向培养不利全面发展――兼评进课外特色班的利弊;

2 生儿育女的目的为什么?――树立正确的育儿观;

3 身教重于言教、形成氛围比提出要求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4 对孩子评价的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兼评“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5 别把教育孩子的职责推给母亲――父亲与母亲的角色定位;

6 妥善处理两代家长的教育代沟――家庭教育中的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

7 给予幼儿实践、锻炼的机会――实施积极的安全教育策略;

8 亲爱孩子、听取评价、调理对策――如何对待教师对孩子的评价;

9 积极反映意见、主动提出建议、促进家园合作――充分利用父母的教育权利。

(二)注意对不同类别家庭进行家庭教育的分类指导

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除了需要面对全体幼儿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之外,还需要针对不同类别家庭自身的特点、问题和需要开展分类指导。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建议加强对下列家庭的家庭教育的研究,并根据这些家庭的自身特点、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与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需要,开展分类指导。这些家庭是:

1 家长学历层次较低的家庭;

2 除本地非农业人口以外的其他户籍的家庭;

3 家长职业层次较低的农民、工人和商业服务业人员的家庭;

4 父母在80后出生的家庭;

5 由祖孙两代人组成的隔代家庭和主干家庭中父亲不与孩子一起生活的家庭。

(三)采用多种指导形式提高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

传统的“专家台上讲,家长台下记,回家后照专家讲的做”的指导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家庭教育指导发展的形势,不再能满足家长的需要。家庭教育指导形式发展的总的趋势是:“变单一的讲座报告形式为多种指导形式”、“变单向的封闭式指导为多向的开放式指导”、“变家长被动接受教育为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采用的指导形式应适应地区家庭教育指导的发展状况,应适合接受指导的家长的特点和需要,应符合家庭教育指导内容的性质。可供选择的指导形式主要有:

1 家庭访问、来园接待、个别咨询、电话手机联系、书信便条交流、家校联系册沟通等面对面进行的个别指导。这类指导形式便于私下进行、深入交流、进行互动,比较适用于解决个别问题。

2 讲座报告、讨论辨析、亲子活动指导和文艺表演等集体性的指导活动。这类指导形式面对家长的较多、公开进行、有较大的声势,比较适用于解决同年龄段共有问题。

3 利用普及读物、专业报刊、校内小报、班级墙报黑板报,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等文字音像资料和媒介进行的指导。这类指导形式在进行前指导者与家长不直接面对面,家长对指导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可以自行选择和控制。

4 E-mail文字沟通,MSN语言沟通,网上直面交谈等网络互动。这类互动可不受时空限制,而且相互间可深入交流。这种指导形式需要家长具有使用网络设备和掌握网络技术的条件,但从发展趋势看前景无限。

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篇6

关键词:家庭教育;教育指导;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084

以往在孩子教育这方面,家长往往认为教育是教师的职责,将孩子交给了教师进行教育,自己完全不插手。这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实际上,孩子的教育需要教师与家长共同协助才能完成,但当前众多现实问题则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出现了脱节的现象,存在很多沟通和合作的盲区,以至于影响了对学生的教育。下面笔者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谈几点解决策略。

一、存在问题

(一)家长与教师沟通交流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不愿意接听教师的电话,甚至不愿教师来家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害怕教师对自己进行抱怨和说教,责备自己没有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管理和监督等,害怕在老师面前丢失面子。另外,还有许多家长因为工作忙拒绝参加学校的活动。这就导致很多时候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没有充足的沟通与交流的机会,从而对孩子的教育指导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教师教育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阶段,部分教师在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过程中产生了认识上的差异,以至于造成了合作不顺利的问题。如有些教师认为家庭与学校的沟通是班主任和学校领导的职责,与任课老师没有太大关系,对于家长的想法,从来不去进行主动交流,以至于他们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这是因为教育教学经验较为缺乏所导致的问题。

(三)家庭与学校合作过程中方法、途径方面的问题

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最有效也最常用的一种合作交流方式是开家长会,而家长会的开展模式主要是校长或者年级领导发表言论,然后各班主任在班级里对家长进行学生在校学习的情况总结陈述,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以后应改善的地方提出自己的意见,并着重将学生的各科成绩情况向家长进行汇报,这一部分主要是各科教师的试卷分析,很少就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与家长进行交流。这种家长会上,家长的发言权相对有限,很少有机会与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少与学校、班主任特别是任课教师之间的真正对话。

二、解决策略

(一)促使家庭与学校合作,建立平等的关系

为了能够真正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学校就必须改变观念,采取有效的措施。这就要求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双向流动的交流。教师不能以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的好坏为标准来直接评价家长,甚至是抱怨家长缺乏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引导,而应该客观地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告知家长,与家长平等地交流沟通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了解孩子的近况,并与他们一起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引导、教育孩子,同时虚心向家长请教学习,不定期进行家访,以更好地与家长合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指导。

(二)家长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家长是学生最直接的责任监护人,应和学校共同承担教育学生的职责,参与到学生的教育指导中来,以有效弥补学校单一性的教育教学的不完善。具体做法:家长要与学校建立相互信任、共同合作的协助关系,并发挥自己在孩子教育中提出意见的权利,随时根据孩子的学习教育问题向老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同时主动、定期向学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与科任教师进行教育合作的配合与交流,更好地促进孩子各方面的进步和提高。另外,家长还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与协助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主动到学校与教师进行沟通,积极参加家长会和亲子活动,以增进对教师、自己孩子的了解,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三)与时俱进,创新学校与家庭合作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学生在校的学习与成长离不开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合作与配合,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着多种不同的衔接配合方式,如为了学生发展成长的需要,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进行召集,把自己、学生以及家长之间连成一个团体共同参加互动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家长主动讨论和交换教育教学的意见,也可以向家长征求促进学生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的建议和意见,并接受家长对一些学生有关问题的咨询。通过这些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进步,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结语

初中阶段,学校和家庭的配合与合作尤为重要,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方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更好地对学生实施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篇7

一、工作目标及措施:

(一)提高认识,努力增强做好未成年人家庭德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家庭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实践的重要场所,家长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各级妇联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高度,进一步认识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妇联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妇联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妇联工作的全局和重要议事日程,增强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明确任务,理清思路,找准定位,把家庭教育工作作为妇联儿童工作的重点,把促进家庭道德教育作为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与教育部门紧密合作,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做好家庭教育牵头协调工作,整合社会各方资源,不断探索研究家庭教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创家庭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搭建教育平台,促进家教知识的传播与普及

妇联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家长,特别是母亲;主要任务是帮助家长提高素质,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主要领域是面向家庭,面向社区。我们开展以“学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为主题的家庭教育知识传播与实践活动,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育子的能力。

1、进一步规范、巩固和发展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我们主要通过继续创评示范性家长学校和先进家长学校等示范引路的方法和监测评估等检查手段,促进家长学校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努力培育一批新的示范性家长学校,尤其是农村家长学校,检查和复评一批已创评的先进家长学校和示范性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

2、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努力发展社区、村居家长学校。要按照省“十五”家庭教育计划的要求,联合关工委、教育局、民政局,争取街道、社区配合,积极探索社区家长学校的创办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建立,把科学育儿的思想、内容、方法渗透到社区市民学校、妇女学校的学习培训中。我们每年在条件成熟的社区新建1—2所社区家长学校,并有选择地开展农村村居家长学校和流动人口家长学校建设,使家庭教育普及工作能全面铺开。

3、利用媒体全方位宣传家庭教育知识。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推出“家教时空”、“教子有方好家长”等栏目,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交流育子心得。

4、开设“母亲课堂”。各镇(街道)和各社区要利用家长学校、妇女素质学校等阵地,利用各级家教讲师团和专家在全市每年不定期开设“母亲课堂”,传播家教知识,推动母亲教育工程,扩大母亲家教知识的教育面,提高受益率。

(三)搭建服务平台,促进家庭道德教育的队伍建设

根据家庭教育发展的需要,组建和发展家庭教育工作机构和工作者队伍,加强对家长学校的业务指导和规范管理,发挥对家长的教育、引导和服务功能。

1、建立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联合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对全市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工作开展专项指导,促进家庭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2、组建市级家庭教育讲师团。我们将热心于家庭教育工作、有一定家教理论功底的教师、校外辅导员、教子有方好家长等人员组成温岭市级家庭教育讲师团,积极为各家长学校提供师资服务。

3、培养家庭教育工作骨干。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方式,多途径培训等形式,使从事家庭教育工作的教师、校外辅导员等接受系统的家庭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家庭教育的艺术和技巧,服务于家长学校和家长。

4、建立社区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各社区村居要充分利用退休教师、校外辅导员和热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老同志,建立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努力帮助社区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发挥志愿队伍的特殊作用。

(四)搭建研究平台,为家庭道德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1、开展专项调研。利用各级妇联、学校和关工委对家庭道德教育、家庭教育规律、家庭教育法制建设、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今年将重点对我市家庭道德教育现状和外来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现状进行调查,探索家庭教育存在新问题、新情况,寻找新方法和新途径。

2、开展家庭德育论文评选活动。在全市各级妇联、关工委、中小学、幼儿园等开展家庭德育论文征集和评选活动,进一步了解家庭道德教育的现状,研究家庭德育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家庭教育工作的理论研究水平。

3、举行家庭德育研讨会。由家教专家、家教促进会成员、教师、家长参加,围绕未成年人家庭庭道德教育、家长学校建设等问题,进行学习、交流和专题研讨,探索未成年人家庭道德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思路。

(五)搭建活动平台,努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突出实践育人和体验教育,妇联在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也要精心设计内容鲜活、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要把握重点,也要抓好结合,全面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1、开展家庭德育论坛活动。在各社区、村居、家长学校开展“儿童·道德·未来”、相约周末家教漫谈、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等系列家教论坛,通过多边互动达成家教共识,推动家教的发展。

2、开展“五小”行动。实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是加强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妇联儿童工作的一项品牌。我们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实践的原则,以开展“五小”行动为载体,以学校、社区、家庭为平台,进一步推动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的实施,激发广大儿童参与的积极性,并使他们在参与“五小”行动中得到锻炼,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3、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文明家庭工程是妇联的四大工程之一,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要抓好与文明家庭创建的结合,以全面提高家庭成员的素质为目标,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爱国主义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工作要求:

1、认识要到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关全民族兴亡的大事。各级妇联组织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共中央《若干意见》精神,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历史责任,积极努力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为温岭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篇8

[关键词]家长沙龙;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家校合作;教育共同体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髙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提高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2019年10月,党的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教育部2021年工作重点指出要发挥学校指导作用,明确家长主体责任,研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国内文献也指出,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对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成瘾、人格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已得到普遍证实[1]。但如何切实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在实践层面仍是一个难题。北京光明小学一校三址办学,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和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差异明显。基于这样的背景,北京光明小学尝试通过家长沙龙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以点带面建立新型的家校合作关系。

一、家长沙龙的四种类型

基于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提升的需求,从2012年至今,学校探索了以下四种类型的家长沙龙。

(一)校团主题性家长沙龙

校团主题性家长沙龙包括学校主题性家长沙龙和团队主题性家长沙龙两种类型。学校主题性家长沙龙聚焦跨校区、跨学段的小学生发展的核心话题,如“家庭教育中如何关注学生健康”“发现、尊重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如何说,孩子才愿意听——亲子沟通实用技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等,参与人员包括三个校区不同学段的家长代表、学校行政人员、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团队主题性家长沙龙分校区、分学段举行,聚焦不同校区、不同学段的学生发展的核心话题,如“家长如何引导低学段学生面对批评” “高年级学生出现青春期逆反情绪或焦虑情绪怎么办”等,参与人员主要是某一校区某一学段的学生家长、校区管理者、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这两种层面的家长沙龙,既能聚焦共性话题,又同时关照学段特性话题。在校团主题性家长沙龙实施过程中,从关注每次家长沙龙的现场问题研讨,到逐步关注家长健康教育行为的形成。在家长沙龙的基础上,学校还设计了7日家庭健康教育行为打卡活动,邀请专家、教师与家长进行健康行为养成的过程性互动,有效促进了家长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

(二)班级主题性家长沙龙

在校团主题性家长沙龙实施过程中,家长希望聚焦班级共性问题展开研讨,学校也希望更好发挥班级家委会的力量,更深人了解家长的需求。因此,学校尝试推行班级主题性家长沙龙。此类家长沙龙由班级家委会组织,班级所有学科教师参与,班级学生家长自愿参加,每次沙龙在家长需求调研的基础上聚焦2  ̄ 3个话题。由于班级家长成员之间彼此熟悉度较高,班级家长沙龙的话题讨论更为深入和具体。由于从教育理念改变到教育行为改变的转化度不够,因此,班级主题性家长沙龙从关注家长的“真问题”转向倡导家长的“真行动”,引导家长改变重经验交流轻行动落实的做法,积极倡导家庭教育要有真行动。基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由班级家委会组织、班主任辅助,聚焦早餐、睡眠、视力、家庭体育锻炼与肥胖五方面开展班级健康行动的研讨,并制订方案。学校还邀请专家及学校相关部门对方案进行多轮论证,并反馈给家长做参考。班级家委会在班主任的配合下,带领家长一起确定方案后,家长用实际践行健康行动,家校协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跨年级专题性家长沙龙

学校围绕困扰家长现实生活的话题,开展跨年级的专题连续性家长沙龙,如邀请医院医生和教育专家开展基于注意力专题的连续性家长沙龙,如为什么孩子会“分心、多动”,如何提升儿童的专注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亲子沟通即兴戏剧,亲子沟通互动沙龙,“当眼睛越过围墙”——如何理解孩子的学习问题等。除了家长沙龙,还随时进行微信答疑,有助于家长家庭教育行为的真实改进。后疫情时代,学校聚焦母亲情绪压力,开展了小团体的“母亲情绪调节”团体心理辅导式主题性家长沙龙,每周一次,连续6次,旨在提升家长的情绪管理能力与家庭教育能力。团体带领者带领参与者进行情绪觉察、正念练习、夫妻沟通方式调整等。每次家长沙龙结束后,采用行动后学习的方式进行反馈。行动后学习指的是让人们在行动后进行团队学习,持续改善绩效并提升能力,包括四个维度:事实、感受、发现和将来。事实指用客观性的语言描述在参加的团体中发生的事实,如带领者带大家正念冥想,看到大家的笑容等等这样的表达方式。感受指使用情绪性的词汇来描述参加团体过程中的情绪情感体验,如感觉温暖、紧张等。发现指通过参加团体家长对自己的发现,如我的关系模式、我的问题解决策略、情绪波动诱因等。将来指家长将在团体中学到的应用到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如每日欣赏、觉察身体感觉、识别情绪压力等类似的计划、方案或行动。在家长沙龙前后,请家长自评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压力、焦虑和抑郁。可以看到(见图1),与参加家长沙龙之前相比,家长的压力、焦虑水平均有显著下降(;》<. 05),抑郁水平有边缘显著性下降〇>=. 09),家长认知重评有边缘显著性升高(p = . 07),家长表达抑制未有显著性变化。这些数据表明,通过家长沙龙活动,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性提高。家长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家长的健康教育行为。

(四)个性化家长沙龙

当家长或者学生有特殊的问题,为了保护家长和学生的隐私,学校为这些家长举办个性化家长沙龙,参与成员包括学生父母、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学校管理者。例如,针对某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差的问题,学校专门举行个性化家长沙龙。在沙龙上,学生的父母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由此形成的教育观念,找到问题的根源。学校向家长提供一对一的线上家长热线,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如家长如何有效与有抑郁倾向的孩子沟通,并进行家庭教养方式的调整;离异单亲的母亲如何与青春期的儿子进行沟通;在父母陪伴缺失的情况下,祖辈如何与孙辈沟通,等等。个性化家长沙龙基于学生个案的研讨,丰富了学校对学生家庭成员生命历程和家庭教育的深层次理解和认识。

二、以家长沙龙培育新的家长文化和学校文化

(一)培育理解学生的家长文化

一方面,从问题交流转向行动改变。以往的家庭教育能力提升更多关注家长的教育理念和现实教育困扰,但从家长教育理念到家长教育行为改变还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家长沙龙更为关注家长问题到落实家长真行动,为家长的家庭教育行为改变提供支持和保障,切实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转化能力,改变家庭教育氛围。另一方面,重视家长委员会在家长沙龙中的作用。以往,家长委员会成员多是根据班主任的要求进行一些辅助的事务性工作,如布置班级新年活动的场地等。而今,家长委员会代表与学校一起交流学校育人目标、家长育人困惑,优化家长委员会的岗位职责。家长委员会在组织和研讨各环节,尊重每位家长的发言,培育良好的家长沟通文化。

(二)培育理解家长和理解学生的学校文化

家长沙龙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生动的研究现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认真倾听家长教育子女的困惑,主动思考,从说的角色转变为听的角色;专家的介入让教师的思考有了理论的高度,切实提升了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其一,基于体验式研究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体验式研究即以家长之心反观教师之心,首先是倾听,其次是卷人自我。一位青年教师这样说:“应该使自己的心静下来,耳朵打开来,蹲下来认真地倾听家长在想什么,他们在困扰什么,然后才知道家长想要和我们沟通什么,我们要怎样和他们沟通。”其二,结合岗位特点,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一是学科教师发挥学业指导能力,如一位青年英语教师与家长共同探讨“低学段学生英语学业能力个体差异明显问题”,并在后续工作中指导家长如何提升学生英语学业能力。二是学校餐饮管理者发挥健康餐饮指导能力,基于家长对午餐的热量、午餐盒、油炸食品、粗粮等问题的关注,进一步引导家长通过记录早餐日志,优化家庭饮食习惯。在家长沙龙研究与实施过程中,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研究学生,家校之间形成了更为紧密的教育共同体,提升了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和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德,等.中国家庭家养方式与青少年发展[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2]廖文胜.家长沙龙:推动教师和家长共生共长的研究现场[J].中小学管理,2016(2) :48-49_

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篇9

[论文关键词]礼仪教育 和谐社会 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中礼仪规范常被视作人生之本、立业之基。在现代社会,随着国际经济、文化和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对公民的文明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礼仪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特别是我国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对传统礼仪教育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总体而言,传统礼仪教育需要从不同层面、不同渠道来进行,通过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位一体”共同推进。 

 

一、家庭教育:礼仪教育启蒙 

 

相对学校、社会的教育而言,在礼仪教育中,家庭的教育处于基础地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里,受到最初的、最有影响的启蒙教育。他们在家庭中生活和活动,经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形成各种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是人生礼仪文化教育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家庭礼仪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具体可由以下四方面着手: 

 

1 重点突出爱心教育。礼仪的核心是爱心,幼儿爱心的形成也是实践的过程。最初只是出于纯粹的行为模仿,当他的这种行为得到他人的肯定时,幼儿会感到高兴,得到强化;经过多次反复和强化,渐渐形成了爱心心理结构。因此,在教育中,为幼儿提供一些好的范型,明确提出是非的评价标准,通过讲故事、表演、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献爱心捐款等,让幼儿在活动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逐步学会关心人、同情人、尊重人,使他们的礼仪行为成为内在美好情感的自然流露,真正做到内心美与外在行为美的统一。 

 

2 紧抓日常行为规范。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效果最明显的教育。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要把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留意典型的日常小事,让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为孩子指明方向。同时,还要对幼儿的做法做出正确的评价,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 

 

3 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教育是幼儿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做出榜样。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营造一定的氛围,制造一定的舆论,以感情的变化促进礼仪活动的开展。生活环境,是孩子品德最好的教师。许多家教成功的父母都十分留心在每日的生活中,在欢愉的气氛中,对孩子进行启蒙。 

 

二、学校教育:礼仪教育规范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贯穿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不仅要在学前阶段和中小学阶段注重礼仪教育,同时也应将其列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礼仪文化教育不仅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部分,而且从其适用性来看,各种各样专业化的礼仪文化,如商务礼仪、公关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应用性课程的开设,也为其今后步入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修养和素质。 

 

1 开设礼仪教育课程。通过开设礼仪课,将礼仪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将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交际技巧、指导学生掌握礼仪修养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规范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定期安排礼仪知识讲座,讲授礼仪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意识。帮助学生做到知礼、重礼,并通过各种场合不断练习,养成习礼、守礼的良好习惯。 

 

2 制定文明礼仪教育制度。学校要制定文明礼仪教育制度,将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实行长效机制,做到全员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通过学习校风和校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3 开展校园礼仪活动。孔子说:“立于礼,成于乐。”其中“礼”的达到要靠“乐”,孔子说的乐是广义的,不仅包括音乐,而且包括诗歌、舞蹈,简言之,即艺术化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引导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养成礼仪习惯。如开展礼仪知识竞赛、举办讲座、演讲比赛、礼仪辩论,讲礼仪故事,成立演出队,自编节目如小品、哑剧等进行以礼仪为内容的文艺演出。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具有生动性、直观性,能激励学生效法礼仪行为,既提高活动的文化层次,又培养学生的礼仪素质,还能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总而言之,学校应该从实际出发,认真思考,创新方法,做好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让文明礼仪之花处处盛开,形成浓厚的尚礼风气。 

 

4 教师礼仪率先垂范。教师为人师表,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表率作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言行举止常常受到学生的关注和评论,因此教师必须懂得身教重于言传,正人必先正己的道理,在日常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素质,尊重爱护学生,服饰整洁,举止大方,行为检点,于无声中将礼仪传递给学生。正如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所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因此,教师必须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坚持做到课堂上用文明语言上课,平时言谈举止当楷模。 

5 创新礼仪教学方法。礼仪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上,而必须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各种教学法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以期确保高水准的教学质量。这其中包括:(1)案例教学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活动的组织者,要选择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价值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时,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在课堂上全班讨论。教师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师对案例分析的点评与总结,不应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也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从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的目的。案例教学法要求老师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有较高的即兴发挥能力及较强的控制局面的应变能力,所以课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准备,避免陷入尴尬的无法控制的局面。(2)模拟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要求,设定区别于常规课堂形式模拟某种特定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景或场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切身体会从而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活动。此教学法趣味性、可视性强,可形成立面教学效果,学生参与性强,可促进每位学生积极溶入教学情景中。在实施这种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应先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设计一个情景,如应聘面试、推销产品、接待客人等,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自己设计台词、活动内容,演示合乎礼仪规范的活动,老师对学生活动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不足,最后结合礼仪知识强调礼仪要求。这种教学方法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内在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使教学更生动直观,取得了预期效果。(3)实践教学法。礼仪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艺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礼仪课程的了解和热爱,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声誉,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为了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礼仪知识,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三、社会教育:礼仪教育实践 

 

明朝的儒学大师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论,认为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知和行是不能分开的。宋朝的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说明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社会教育是礼仪文化教育的深化与践行阶段,可以通过政府、大众传媒、社区和家庭予以引导推进。 

 

1 政府。政府在礼仪文化的传播普及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将为礼仪文化提供正确的导向,地方政府应加强引导,将礼仪教育列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进一步普及文明礼仪知识,规范文明礼仪行为,塑造人人讲文明、守礼仪、重诚信、团结友善、热情好客、亲和融洽的良好形象,营造文明和谐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一是崇尚礼仪的舆论氛围。城市主要地区、繁华大街要设立公益广告、宣传橱窗和宣传栏,利用多种载体、手段宣传文明礼仪,倡导文明新风。二是繁荣发展的文化氛围。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净化文化市场,发展各类群众文化事业,形成覆盖全市的文化活动网络。三是广泛参与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发动党政军民、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努力形成广泛参与的社会氛围。四是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要做好先进典型的评选、表彰、管理和监督工作,努力形成崇尚礼仪、争先创优的育人氛围。 

 

2 大众传媒。礼仪的作用发挥是靠人们自觉来维持的,是靠社会舆论来监督的。大众传媒作为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社会化单位,在宣传礼仪文明、建立良好风气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刊发或播出有关礼仪教育的公益广告及节目,使礼仪文化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 

 

3 社区和家庭。创建文明社区。社区是进行礼仪教育的基本单位之一,可以组织居民进行礼仪文化的学习,以及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和评比活动,将礼仪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应广泛开展“创文明社区、做社区主人”和“绿色社区”“社区志愿者”等活动,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方便、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文明社区。 

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篇10

关键词 家校合作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学生在家通过视频学习新知识,到学校消化巩固和融会贯通的翻转课堂已经风靡全球,并日渐成为推动我国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教学范式。然而,这并不是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经相当成熟和善完,剩余的工作只是在实践中对其进行推广和应用了。相反,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型态,仍需要不断接受理论的拷问和实践的检验。本文所讨论的家校合作视域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在对现行翻转课堂模式进行理论与实践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

一、课前学习监管缺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大潮波澜壮阔,势不可挡,渗透和体现于教育的方方面面。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手段,作为“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形式”[1],自然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焦点”。总体来看,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一方面“在方向上秉持对话、自主、探究、协作和知识建构的施教理念”[2],另一方面,以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模式的创新为突破口,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课堂教学范式“大变局”。任务驱动、WebQuest教学法、基于问题的学习等各种教学模式相继涌现,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而这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成就,当属翻转课堂的突然兴起了。

目前,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多种版本,这些版本尽管在具体表现形态上略有差别,展现出其创建者个人独特的叙事风格,但就其核心内容和基本流程来看却是大同小异的。其所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在涉及到学生家庭学习方面,更多地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和自律性,而普遍缺乏外在的激励和干预机制,以至于由此所形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指导中小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为进一步说明情况,下文将主要以我国学者张金磊所提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3](见图1)为例,就相关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讨论。

由图1可见,翻转课堂主要由课前学习和课中学习等两大系统构成。其中,对于广大中小学生而言,课前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家庭环境里进行自主学习。其学习的支持性条件主要包括:教学视频、课前练习和交流平台。其学习的一般过程是,教师事先为学生编制好课前练习材料、准备好相关教学视频,教学视频可以选自网络上的优秀开放资源,也可以由任课教师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计和开发;学生上课前通过在家观看这些教学视频以及完成相关配套练习,自主掌握课程基本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还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平台进行在线交流,实现互助和互学。由图1不难看出,在课前学习系统中,研究者几乎没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任何外在的激励和干预措施,学生学习的状态、状况以及结果将完全取决于其个人的自觉、自主和自律。然而,众所周知,中小学生还不是成熟的学习者,还不可能完全像成年学习者那样能够对每一项学习的目的、要求和意义有清晰地认识以及知道应该如何学习,也不可能完全像成年学习者那样善于通过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以及自我调节等内省手段来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对他们而言,或者至少对于他们中间的某一部分学生来说,外在的学习激励与干预机制仍然不可或缺。而一旦这些激励或干预机制缺失或功能发挥不到位,则必然会影响到这些孩子课前学习的效率、效果和质量。比如,一些教育实践工作者就明确指出,孩子在家并不喜欢看教学视频,这种方法调动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教师又不能实时监管学生是否观看了教学视频,因此学习效果并不好[4]。

针对上述情况及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寻找和发掘新的教育力量,使其能够补充到翻转课堂之中,以此来完善翻转课堂教学结构,扩张其教学功能,从而有效解决学生课前学习管理等现实问题。

二、家校教育合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研究的新视点

合作是一种社会互动的形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为达到共同目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一种互助方式。合作发生于家庭和学校之间,即构成了家校合作。所谓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力的两大社会结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能得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5]。

从本质上讲,翻转课堂属于学校教学活动的范畴。只不过,由于现在的中小学生虽然在全日制学校里学习,但是,他们在家庭中学习的时间仍然占2/3[6]。因此,学校无力也没有必要将翻转课堂的全部活动都安排在学生在校时间里进行,而只能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将知识传授阶段的学习任务转移至课外。如此一来,就客观上造成了教师对学生知识传授阶段学习指导和监管乏力的困局。在传统课堂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讲课和传授知识,同时兼具组织、激励和管理学生学习等多种职能。但在翻转课堂中,尽管研究者找到了能够替代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工具―教学视频,并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教学视频的有效利用,形成了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自主掌握课程内容的新型知识授递模式,较好地解决了知识的传授问题,但在继承和保留教师学习组织和管理职能方面手段乏善可陈,效果不佳。而要改变这一状况,最经济,也是最有效的策略之一就是进行家校合作。实践证明,家长在协助校方管理孩子家庭学习方面作用突出,成效显著。

比如,在传统课堂中,教学通常分解为“课内教学+课后作业”等两大环节。在课堂上,主要由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和教学技能,向全班同学系统讲授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在课后则主要由学生完成相应的课程作业,巩固和完善课内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实现知识的进一步内化和提升。由于教师对于学生回家做家庭作业监管和指导力所不及,所以,为了保证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的质量、效率和效果,教师通常都乐意与家长进行合作,委托家长来负责监管孩子的家庭学习。大量观察数据显示,家长一般会以各种方式参与孩子的家庭作业[7]。Hoover-Dempsey,Battiato和Walker经过长期调查研究,提出了家长参与到孩子家庭作业的主要行为方式:为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建立物质上和心理上的结构;就家庭作业的内容与学校、老师进行互动;对学生的作业表现做出反馈;对家庭作业过程进行常规性监督检查;直接参与到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技能进行匹配;家长进行互动式参与,促进、支持学生对作业的理解;设计一种元策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过程,实现学习目标等[8]。

一般来看,父母参与是影响学生时间投入和作业完成的重要因素[9]。父母参与家庭作业既与学业成绩直接相关,也与孩子对家庭作业和学习的积极态度、个人能力和学业自我概念、关于任务要求和表现策略、家庭作业行为等有关,从而促进了孩子学业成绩的提高[9]。也就是说,在传统课堂条件下,正是由于家校之间能够密切合作、相互支持,才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在翻转教学中,完全可以借鉴和参照传统课堂家校合作的有益经验。也就是学校不应该仅仅将翻转课堂完全看作是自己的内部事务,只是闭起门来单纯地强调从学校内部挖掘有利于支持学生学习的各种条件,而是应该着眼于家校合作的广阔视野,鼓励和动员广大家长积极参与管理孩子的家庭学习,以家长的支持来改善课前学习生态环境,提高学生课前学习质量和水平。当然,家长作为新的助学元素、教育力量融入翻转课堂,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原有翻转课堂教学发生一定的结构重组,即需要着眼于家校合作视野,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再设计。

三、家庭教育归位:翻转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将家长视为学校可信赖、可托付的重要合作伙伴,鼓励家长积极参与翻转教学,以替代教师参与和敦促孩子课前家庭学习,是家校合作视域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研究的核心内容。同时,作为翻转课堂的发起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并尽可能地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以改善家长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根据以上两点要求,笔者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基于家校合作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文将重点对该模式的一般运作过程进行解释和说明。

1.学习预备阶段

学前预备阶段活动的“核心”是教师。即教师需要充分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在学习活动开始之前提前做好三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准备好相关教学视频、课前练习以及建构网络互助学习平台。二是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告知他们学习的目标、任务及要求,帮助他们了解学习任务(或学习结果)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我要学”的心理定势。三是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式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告知家长学生课前学习的主要任务、学习的主要方式,并就家长参与管理孩子的学习提出期望和要求;结合课前学习特点,就家长如何激励、管理以及指导子女学习,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2.课前学习阶段

课前学习活动的“核心”是学生。即学生在家利用教师所准备好的各种信息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家长可根据孩子学习的实际情况,审时度势,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总体来看,家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参与管理孩子的学习。如孩子学习动机不足、热情不高,甚至不愿意学习;学习活动缺乏计划性,行动随意、过程紊乱,效率不高;学习不够专注,时常分心去关注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其他事情,进而影响到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此时,家长应恰当介入,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疏和堵”。如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采取鼓励、表扬、奖赏等多种措施,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自信心,激励、激发他们进行学习;协助孩子制订学习计划、建立家庭学习规则,并引导他们能够运用计划、规则来监控和调整自身学习行为;直接介入和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运用疏通、引导、促进、肯定以及限制、规避、约束和否定等管理手段,促使孩子回到正常学习轨道上来……。二是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按照翻转课堂的一般逻辑,首先应该由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在家中听课,然后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一起解决疑问。但这并非意味着所有的疑问、问题都要留在课堂上解决,事实上,家长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围绕某些问题与孩子进行讨论,启发及引导他们积极和正确思考。总的来看,随着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许多家长、尤其是广大年轻家长,普遍接受过较高层次的文化教育。家长自身受教育水平和文化素养的全面提高,为他们积极参与和指导孩子的家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3.课中学习阶段

在课中学习阶段,主要由师生在课堂上一起通过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实现知识的进一步内化和提升。所不同的是,在新模式中,由于在教师和家长之间存在着合作关系,一方面,可以使家长在参与孩子家庭学习时,能够获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够藉由与家长进行互动,了解学生在家学习方面更多的信息,这对于他们在课堂上能够根据不同孩子的差异而做出适当的教学引导,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四、总结

我国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计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梳理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与配合”。本文关于家校合作视域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讨论,既可看作是针对翻转课堂教学现实问题所提出的应对之策,也可以看作是贯彻和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某种理论尝试。总之,在人类逐步迈向“非零和”时代的今天,只有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合作,才能突出各自的教育特点,形成综合力和协同力,从而为孩子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教育基础。

――――――――

参考文献

[1] 裴娣娜.论我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观的重要转变[J].教育研究,2008(1).

[2] 秦炜炜.翻转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3(8).

[3] 张新民,何文涛.支持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系统模型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8).

[4] 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4).

[5] 吴重涵,王梅雾,张俊.家校合作:理论、经验与行动[M].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2013.

[6] 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新时期家庭教育的特点、理念、方法研究》课题组.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J].人民教育,2012(1).

[7] Wingard L Forsberg L.Parent involvement in children’s homework in American and Swedish dual-earner families[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9,41(8).

[8] Hoover-Dempsey K V.Parental involvement in homework[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