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十篇

时间:2023-11-23 17:54:13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篇1

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最初为黄褐多功能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到线形,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散出褐色粉末(病原菌的孢子囊),病叶局部散裂,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茎上病多发生于节的附近。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①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组织,并深翻土壤;施足底肥,适时追肥。一般应在玉米4~5叶期追施苗肥,追施尿素(或氮、磷、钾复合肥)10—15千克/667平方米,发现病害,应立即追肥,注意氮、磷、钾肥搭配;③选用抗病品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④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时追肥、中耕锄草,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⑤栽植密度适当,提高田间通透性。

2.药剂防治①提早预防。在玉米4—5片叶期,每667平方米用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叶面喷雾,可预防玉米褐斑病的发生;②及时防治。玉米初发病时立即用25%的粉锈宁(三唑铜)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茎叶或用防治真菌类药剂进行喷洒。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液中适当加些叶面宝、磷酸二氢钾、尿素等,结合追施速效肥料,即可控制病害的蔓延,且促进玉米健壮,提高玉米抗病能力。根据目前多雨的气候特点,喷杀菌药剂应2~3次,间隔7天,喷后6小时内如下雨应雨后补喷。

二、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于玉米乳熟期。发病初期,植株的叶片突起.出现育灰色干枯,似霜害;根系和茎基部呈现出水渍状腐烂。进一步发展为叶片逐渐变黄,根和茎基部逐渐变褐色,髓部维管束变色,茎基部中空并软化,致使整株倒伏。发病轻的也使果穗下垂,粒重下降。

防治方法:目前国内尚未培育鉴定出高度抗病品种的情况下.加强栽培防病能减轻病害。如及时中耕及摘除下部叶片,使土壤湿度低,通风透光好。合理密植,不宜高度密植,造成值株郁闭。前期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性。在条件许可下,提倡轮作,以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如玉米与棉花的轮作或套种等,都能减轻病害。

三、玉米螟

玉米螟是玉米最重要的一种害虫,一年发生6-7代。卵多产在玉米叶片背面中脉两侧,聚产成块,卵期一般3—5天,孵出的幼早先啮食卵壳,约半小时后再分散觅食,并可吐丝下垂,随风飘到别株危害。玉米抽雄前,3龄下幼虫多集中在心叶内危害,心叶抽出后叶片残缺不全,形成花叶和排孔。抽雄初期,幼虫多在未散开的雄穗上吐丝,将几个小穗连结在一起,在内咬断小穗排出粪便,使花序不能正常开花散粉。抽雄后,幼虫蛀入茎秆或穗苞危害,咬食嫩粒,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

防治方法:1、消灭越冬虫源。在早春玉米螟羽化前,将上一年晚造玉米秆、高粱秆等越冬寄主作物,用作燃料或作垫猪、牛栏成厩肥,或堆沤作堆肥,以杀死潜伏在秆内的越冬虫蛹。

2、调节玉米播种期,减轻螟害。在不违农时原则下,早玉米适当早播,中晚玉米适当迟播。

3、药剂防治。在心叶期,特别是心叶末期,用毒土或颗粒剂农药撒入叶(喇叭口)。毒土或颗粒剂制法:用甲胺磷0.5公斤加20公斤水稀释再拌细泥沙或筛细的煤渣,充分搅匀即成,或用800-1000倍甲胺磷喷雾。

四、玉米铁甲虫

玉米铁甲虫是玉米生产的大害虫,以成虫、幼虫啃吃叶片,将叶肉食去,留下表皮薄膜,干后变成枯白,严重时遍及全田,远望一片白色,导致玉米减产达40-50%以上。

防治方法:人工捕杀成虫与药剂喷杀卵和幼虫相结合,在县与县、乡与乡以及村与村之间组织联防,大家动手同时捕杀,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剂防治:用速灭杀丁或敌杀死、氯氰菊脂、百树得、多来宝等农药任选一种,兑水稀释1500-3000倍,每亩喷药液50-60公斤,或用98%巴丹原粉每亩50克与磨细的草木灰拌匀,于露水未干时撒于叶面上,无论对成虫或幼虫,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

五、玉米粘虫

以幼虫取食为害。食性很杂,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咬食叶组织,形成缺刻,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全部吃光,仅剩光杆,抽出的麦穗、玉米穗亦能被咬断。食料缺乏时,成群迁移,老熟后,停止取食。

防治方法:1药剂防治。冬小麦收割时,为防止幼虫向秋田迁移为害,在邻近麦田的玉米田周围以2.5%敌百虫粉,撒成4寸宽药带进行封锁;玉米田在幼虫3龄前以20%杀灭菊酯乳油15-45克庙,对水50公斤喷雾,或用5%灭扫利1000-1500倍液、40%氧化乐果1500-2000倍液或10%大功臣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2生物防治。低龄幼虫期以灭幼脲1—3号200PPM防治粘虫幼虫药效在94.5%以上,且不杀伤天敌,对农作物安全,用量少不污染环境。

六、地老虎、蝼蛄、蛴螬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篇2

关键词:夏季玉米;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虽然玉米播种面积越来越大,但是玉米产量却不够稳定。除了品种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没有很好地防治病虫害。其中,玉米苗期经常容易出现病虫害,因此,就需要对玉米苗期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以及防治技术进行研究,以此来促使玉米生产质量的提高。

1 夏季玉米苗期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

玉米日后的生长和产量会直接受到玉米苗期病虫害的影响,如果不防治玉米苗期的病虫害,就会有死苗、弱苗或者病苗等问题出现,对玉米产品造成影响。因此,苗期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就需要提前做好,使玉米产量得到保证。通过研究发现,夏季玉米苗期的病虫害种类有很多,如玉米螟、蚜虫、蓟马、瑞典蝇等。

2 玉米苗期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在防治玉米苗期病虫害时,需要坚持预防为主和综合防治的方针。要及早预防和处理,通过防治方法的应用,来促使病虫害的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促使玉米的实际产量和质量得到保证。

合理选择抗病品种:要想解决病虫害,就需要对优良的抗病品种进行选择。通过高抗品种的应用,可以促使玉米生长过程中遭受的病虫害得到有效减轻,使玉米的生长发育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目前,优良抗病品种有很多,如郑单958、浚单20、浚单29、粟玉2号。

大力推广包衣种子或药剂拌种: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需要对包衣种子和包衣剂等进行大力推广,因为其中含有的成分可以有效的杀虫和杀菌,可以将消毒和防治病虫侵害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另外,因为还有一定的微量元素存在其中,可以对玉米根系生长起到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种子得到有效节约,玉米产量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化学防治:在苗期虫害防治方面,玉米螟、蚜虫、蓟马、瑞典蝇以及二代粘虫和各种毛毛虫等都属于玉米苗期的常见害虫,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方法。如果地块出现了玉米耕葵粉疥,用48%毒死蜱(乐斯本)1000倍液(去掉喷雾器喷片),每株用药液量100~150g,重点喷玉米下部叶鞘处和茎基部,并使药液渗到玉米根茎部。也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或40%辛硫磷乳油等内吸性杀虫剂500~1000倍液喷施在玉米幼苗基部或灌根。如果本地块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瑞典蝇,等到玉米齐苗之后的3~5d之内,每667m2利用45mL的20%快杀灵乳油进行防治,或者也可以将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给应用过来。要想对粘虫进行防治,幼虫3龄之前,就需要利用25%的灭幼脲三号胶悬剂来防治,控制在40g/667m2左右,在50kg左右的水中进行溶解,之后喷雾,一般情况下,喷雾3d后,就可以有效杀死粘虫。对于其他害虫的防治,可以取40mL左右的20%五辉丰快克乳油或者30mL左右的25%辉丰菊酯乳油,在50kg水中进行溶解,之后喷雾。在喷雾中,也可以将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应用。

在地下害虫防治方面,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有着诸多的地下害虫都会对玉米产量造成危害,如蝼蛄、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要想进行防治,就需要及早发现。如果玉米苗期被害率在5%左右,每667m2需要选用0.25kg的50%辛硫酸乳油,在30kg细沙或者细土中进行搅拌,开沟于作物根旁,将药土撒进去,然后将土覆盖上去,或者通过锄地,来撒施药物,可以对很多种地下害虫进行有效的防治。也可以利用成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进行诱杀。

玉米粗缩病近几年呈多发趋势,产量损失严重。据研究,适时晚播可以大量减少病害发生。在郑州地区,春播玉米比麦套玉米发病重,麦套玉米比夏直播玉米发病重。该病是由带毒灰飞虱传播造成的,因此,在玉米齐苗后,及时用20%吡虫啉或3%啶虫脒或4.5%高效氯氰菊酯或扑虱灵等药加20%病毒A或1.5%植病灵2号喷洒,喷洒要包括田间、地头的所有地方,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如防治晚效果不理想。

3 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可以得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玉米种植面积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扩大,但是玉米产量却很不稳定,病虫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深入了解夏季玉米苗期的常见病虫害,及早预防和处理,使玉米能够健康的成长,实现玉米产量得到提高的目的。本文简要分析了夏季玉米苗期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 刘传兵,王黎明,杜世凯.南繁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13):123-125.

[2] 李红,晋其名,王立新.吉林省玉米苗期病虫害发生动态及防治对策[J].吉林农业科学,2002,2(1):99-101.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篇3

[关键词] 玉米 病虫害 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5-0174-02

玉米作为最常见的农作物之一,在我县的种植面积也十分广,因此从玉米的种植到成熟过程中会遇见各种各种的病虫害,而我们每年对此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虫口夺粮”,文章关于玉米在生长期间常见的病虫害防治作浅要分析。

1 苗期

玉米苗期是病虫害发生和防治的关键时期,危害的主要病虫害有粘虫、地老虎、金针虫、蝼蛄、蚜虫、蓟马、玉米螟、褐斑病、大小斑病等。若防治不及时,极有可能造成缺苗断垄、叶片扭曲、叶片 出现空洞、缺刻等症状,如不及时进行正确识别和适时防治,将对玉米安全和农民增收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玉米苗期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1.1 在苗期常发生的虫害主要有:蓟马、粘虫、蝼蛄、蛴螬等

1.1.1蓟马

玉米苗期是玉米蓟马危害最为敏感的时期,它以成、若虫锉吸玉米叶片汁液,并分泌毒素,抑制玉米的生长发育。一旦造成危害,田间会出现缺苗断垅,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

防治措施:可选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氧乐果乳油喷雾防治,药液应重点喷洒在心叶内,此方法可同时兼治蚜虫。

1.1.2蚜虫

玉米蚜虫多集中于心叶区,以成、若蚜刺吸植物组织汁液,导致叶片变黄或发红,影响玉米生长发育,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枯死。

防治措施:可选用灭扫利乳油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喷洒。

1.1.3蝼蛄

以成虫和若虫在靠近地表处咬断玉米幼苗,或在土壤表面开掘隧道,咬断幼苗主根使幼苗枯死。

防治措施:千虫克、抖克或敌百虫灌根。

1.1.4蛴螬

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食性杂,咬断植物幼苗、根茎,使幼苗枯黄而死。

防治措施:千虫克、抖克或敌百虫灌根。

红蜘蛛发生的最根本条件就是干旱,越旱越严重。因此,要适时适度浇水。可用三氯杀螨醇乳油、螨特乳油1喷雾防治。

1.2 苗期常发生的的病害有粗缩病和缺锌症

1.2.1粗缩病

玉米粗缩病在苗期的受害最为严重,其会抑制植株的生长,节间粗肿缩短,严重矮化。病株根系少而短,不及健株的一半,易从土中拔起。轻病株雄穗发育不良、散粉少,雌穗短、花丝少、结实少。重病株雄穗不能抽出或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无花粉,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很少。

防治措施:①清除杂草,控制毒源,拔除病株,加强田间管理;②可选用的药剂有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加水喷雾,全面防治田埂、地头、沟边杂草上的灰飞虱和蚜虫。玉米三叶期及时用氧化乐果加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喷雾预防。若防治效果不理想时,用吗啉胍・锌可溶性粉剂或菌毒清喷雾治疗。

1.2.2缺锌症

玉米苗缺锌表现为植株矮小、生长受阻,节间变短,结实少,秃尖缺粒,严重减产。严重者,叶肉坏死,变成半透明薄膜状,植株死亡绝收。

防治措施:①土壤补充锌肥。常用的锌肥有硫酸锌、氧化锌等,可以作基肥或追肥;②科学施用磷肥,避免拮抗;③多用腐熟的农家肥,有效补锌。

2 心叶末期和穗期

2.1 常见虫害有玉米螟

遭受玉米螟破坏的玉米长势衰弱、茎秆易折,雌穗发育不良,影响结实。

防治措施:可用菊酯类农药兑水或辛硫磷乳剂,摘掉喷雾器的喷头,将药液喷入心叶丛中。

2.2 常见的主要虫害有纹枯病、大、小斑病和黑粉病

2.2.1纹枯病

主要为害叶鞘、茎秆、果穗,主要发病期在玉米果穗形成至灌浆期,我县主要在肥、水和种植密度相对大的坝区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①合理密植,实行轮作,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结合中耕除草在发病初期摘除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②药剂防治抓住2个关键,一是播种时进行种子处理,可用二硫氰甲烷(浸种灵)按种子重量的0.02%拌种后堆闷24-48小时后播种;二是在发病初期用井风霉素,菌核净可湿性粉剂,速克灵可湿性粉剂喷雾,喷时以果穗基部叶鞘为主。

2.2.2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小斑病:近两年来在玉米上危害日趋严重,两种病害多混合发生,造成玉米产量损失,病苗均在病残体内越冬,来年在适宜条件下萌发,入侵玉米,高湿高温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肥水条件差,感病品种种植较大的山区半山区发病较重,肥水条件好,耕作水平高,轮作种植杂交抗病玉米品种的坝区,发病较轻。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良种,合理密植,品种更换迟缓的山区,半山区应加速抗病良种替换种植,适时早播,杂交玉米争取在4月30日前播种。②玉米长势差,特别是穗期脱肥易感玉米大、小斑病,播种时要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优化N、P、K配方施肥,使玉米生长健壮,后期不脱肥,从而减轻发病。③清除田间病茬残体,可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菌源。在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也能减轻发病。④及早采用药剂防治。玉米大、小斑病在发病初期就应加强防治,防治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代森锌,退菌特可湿性粉剂,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一般7-10天防一次,连续防2-3次。

2.2.3黑粉病

玉米黑粉病在受害部位形成灰包,外包灰白色薄膜,薄膜破列后散出黑褐色粉末,具有传染性。

防治方法:可选用粉锈宁可湿性粉剂种子拌种预防。如发现田间有发生黑粉病的植株,应急时拔除。在叶斑病发病初期,及时摘除下部2-3片病叶;可用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纹枯病和叶斑病。

3 灌浆成熟期

以防止发生青枯病和早衰为主。主要通过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保证单株营养面积,加强田间管理,改善玉米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等农业栽培措施来防治。

参考文献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篇4

1.诊断玉米螟的方法及防治手段

玉米螟就是我们常说的钻心虫,属于多食性的害虫。这一害虫的成虫呈现出淡黄色。大概有12-15mm长,翅展24-25mm,前翅与后翅的颜色不一,前翅呈现淡黄褐色、后翅则是淡褐色。玉米螟的卵呈扁椭圆形,有1mm长,看起来像鱼鳞,初产为乳白色。幼虫末龄体长20-30mm,前胸与头呈褐色。在初期的时候是在卵块的附近,以窗状“痕”的形式呈现出来,幼虫钻穿叶卷,展开后才呈现出整齐列排孔。长到孕穗的时候,幼虫朝着花丝基部移动,然后钻蛀植株茎下部、雌穗柄部,导致植株折断。针对玉米螟虫害,必须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的手段进行防治。

首先,采取农业防治方法解决越冬寄主,从根源上消除玉米螟的产生,减少虫源的数量,同时种植诱集田,吸引更多虫害,集中消灭。

其次,对农业防治无法抵御的害虫,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手段进行防治,赤眼蜂是玉米螟虫卵的天敌,因此,可以在合适的时机放蜂,使其消灭玉米螟卵,一般可以选在产卵初盛与盛期三次放蜂,每次一公顷约为75-150个;除了赤眼蜂外,也可以选择白僵菌来达到消灭玉米螟的目的,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然后将其撒在玉米的心叶从中,达到消灭玉米螟虫卵的目的,减少虫卵,消灭病害,提高产量。

最后,如果经过以上两种方法仍无法解决玉米螟虫害的话,就需要运用化学防治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从当前采用的药剂来看,主要是加入1%的硫磷颗粒、0.2%的辛硫颗粒、螟蛉畏颗粒2.5%,在玉米到心叶末期的时候将其撒施到心叶丛中,每株2克量为宜。

2.诊断与防治玉米粘虫的措施

玉米粘虫较为常见,有淡黄色与灰褐色两种,约20mm长,展开翅膀约有40mm,该虫的幼卵呈馒头形,直径约0.5mm,初产是乳白色的,逐渐变色,最终长成黑色成虫。玉米粘虫多是大面积的出现,以吞食玉米叶为生,对产量影响极大。针对这一问题,主要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进行防治。

首先,采取人工防治的方法,就是将谷草三根,将玉米与高粱叶捆在一起,插成田间,一般每公顷要放置750把以上,定期更换,集中处理。

其次,进行化学治理,将2.5%的敌百虫粉,5%的马拉硫磷粉剂混合成喷粉,以每公顷22.5-37.5公斤的量在3齡前进行治理,达到初期防治的目的。

最后,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寻找玉米粘虫的天敌,将其喷洒在田间,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也可以撒施粘虫核多角体的病毒。

3.黑穗病的诊断与防治

我们俗称的乌米、哑玉米都是由这一病害所导致的,该病害对产量非常直接,而且这一病菌可以附着在粪肥、秸秆上越冬,冬孢子在土壤中的寿命长达3年,属于侵染性病害,以年为周期发病。

在进行田间检查如果发现雌穗的穗短、且下部膨大、顶部变尖、但外部看起来与常果相同,内部一团黑粉与散乱的丝状物,这就是发病的特征;雄穗发病的时候则是花序被破坏,发黑,花器也出现变形,雄花变成黑粉,植株矮化。针对这一病害,主要可以通过选用抗病品种,提高种子的抗病力;严禁从病区调运种子,实行高温堆肥,生肥严禁下地,三年以上要轮作种植,将病瘤与残体及时清除;严重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药剂除病,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提前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4.大斑病的诊断与防治

该病害主要针对叶部产生,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组织内越冬,主要借助气流与风雨达到传播的目的,可多次侵染植株,造成较大损害。该病害的诊断主要从叶片,如果从下部叶片开始出现水渍状或绿色半点,后逐渐沿着叶脉方向开始扩大;中间颜色浅,边缘深的话那么该叶片就是感染了大斑病,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对此,同样需要提前选用对该病还有抵抗能力的品种,其次适当的早播对病害的防治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底肥要施足,磷钾肥要适当增加;适当的密植降低田间湿度,采取轮作与清除的方式将残体深埋。除此之外也可以用50%的多菌灵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隔10天防一次,连续三次左右,达到消灭该病害的目的。

5. 茎基腐病的田间诊断与治理

茎基腐病就是我们俗称的青枯病,属于土传病害,主要依附与土壤达到越冬的目的,该病害的诊断要从根部着手,一般都是由下部叶片向上迅速的扩展,导致植株萎蔫,呈现青枯状,直至死亡。发病的时候茎基部变软,内部出现空松,风大的时候就会折断,发病较快,一般7天就会全株发病,该病主要是在灌装期发病,蜡熟期达到高峰。针对这一病害,除了要选抗病的种子外,还要适当的延缓播种期,保持良好的田间透气性,对种子进行一定的化学处理,防止病害的发生。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篇5

1海林市地理环境

海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素有“林海雪原”之称。属山区和丘陵浅山区,全境属牡丹江水系。东与牡丹江市、林口县接壤,西靠尚志市、五常市,南与宁安市毗邻,北连方正县。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为400 ~ 500m。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日照2300 ~ 2600h,年平均降水量450 ~ 1000mm。海林自然资源丰富,林木资源十分富饶,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境内活立木蓄积量6000万m2。林木树种繁多,动植物资源富集。盛产木耳、蘑菇、薇菜等;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水利水能资源充沛,水能蕴藏量达500万kW。其中不可不提的是莲花水电站,它的装机为55万kW,在境内形成了133km2的莲花湖。

2黑龙江地区玉米病虫害

2.1玉米的病害

玉米的病害主要常见的有玉米斑病、玉米丝黑穗病等,主要介绍一下玉米斑病和玉米丝黑穗病。

2.1.1 玉米斑病特征

正常情况下我们又可以将玉米的斑病细分为大斑病和小斑病,它们主要的危害往往存在于玉米的叶片,有时也会在叶鞘和苞叶处发现病斑。具体说来,玉米大斑病往往是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大斑,有时几个病斑连成一个较大的斑块。大病斑的发病初期往往是如同水浸过一样,一段时间之后会变为青灰色,再后来的话就会变为褐色。病斑在空气潮湿时会形成黑色霉状物。和玉米大斑病相比,玉米小斑病和它的名字一样,它的病斑相对大斑病而言就特别的小。正常不超过1cm,近椭圆形,病斑边缘色泽较深为赤褐色。

2.1.2玉米丝黑穗病特征

玉米丝黑穗病是令种植户特别头疼的一种病,由于它主要为害的是玉米的果穗及花,所以一旦发病,往往会导致全株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为害不可小窥。该病往往存在于幼苗期,病原物从玉米的芽鞘入侵所引起的系统性疾病,它的症状经常在抽雄后得到体现。玉米的穗外观看似正常,但是细看不难发现其穗较正常株来说会短一些并且基部大,端部尖。有时我们还会发现苞叶裂开后会露出黑色的粉末,这其实就是变为黑褐色的孢子堆。

2.2玉米的虫害

玉米虫害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其主要的虫害有地老虎、玉米螟等。

2.2.1 地老虎

地老虎的种类很多,地老虎通常又会被称作地蚕、切根虫。其中小地老虎、大地老虎、黄地老虎、白边地老虎和警纹地老虎等尤为重要。均以幼虫为害。地老虎的一生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卵阶段、幼虫阶段、蛹阶段和成虫阶段。就玉米而言,较常见的是大地老虎和小地老虎,大地老虎成虫体长约为20至23mm左右,前翅为黑褐色,有一不规则的黑斑,初产时浅黄色,老熟幼虫为黄褐色。小地老虎成虫体长约为20mm左右,前翅黑褐色,卵半球形,直径约为0.6mm,孵化前呈棕褐色,老熟幼虫体黄褐至黑褐色。

2.2.2 玉米螟

玉米螟是世界性玉米大害虫,又叫玉米钻心虫,发生代数较多。玉米螟主要为害的作物是玉米、高梁、粟等。幼虫是钻蛀性害虫,玉米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叶片会有一排排整齐的小孔出现。玉米螟幼虫会钻入雄花中进行危害使得其基部折断。受到玉米螟危害的植株往往会子粒空瘪,青枯早衰,造成严重减产。

3防治措施

3.1病害防治措施

对于斑病,防治大、小斑病的根本途径就是选用抗病品种,还可以采取消灭越冬菌源和减少发病初期菌量这样的方法。

对于玉米丝黑穗病,与斑病相似,其解决方法也是选用抗病品种。由于连作多年易使土壤中菌量增多,发病重也可以实行轮作、深耕的方式。另外,还可以深翻土壤,将病菌孢子压到播种层以下,减轻发病。

3.2虫害防治方法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篇6

一、玉米常见病虫害:

玉米常见病虫害有30多种,主要有大、小斑病,丝黑穗病等。虫害有玉米螟、地老虎、蝼蛄、红蜘蛛等。

(一)玉米大斑病:防治方法有:①种植杭病品种。②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耕深翻,压埋病原。③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玉米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④化学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于玉米雄花期喷1~2次,每隔10~15天喷1次。

(二)玉米小斑病:防治方法有:①推广种植抗病高产品种,可有效减轻小斑病的发生为害。②加强栽培管理,在拔节及抽穗期追施复合肥,促进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力。③清洁田园,将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发病来源。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农抗120水剂100~120倍液喷雾。从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每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三)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方法有:①种植抗病品种。②及时摘除病瘤或拔除病株,收获后清洁田园,减少初浸染源,重病区避免连作,实行轮作。③精耕细作,适期播种,促使种子芽早,出土快,减少发病。④药剂防治,用种子量0.5%的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0.8%的5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0.2%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用种子量0.3%的12.5%的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进行药剂拌种。

(四)玉米锈病:防治方法有:①种植抗病品种,一般早熟品种罗感染,马齿型品种较抗病,且注意选用多抗或兼抗当地几种主要病害的杂交种。②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促使健状生长,提高抗病能力。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或用0.2度石硫合剂均匀喷雾。发病严重时,间隔15天再喷1次。

二、虫害的防治:

(一)苗期:以防治玉米蚜、蛀茎夜蛾、旋心虫、缺锌症为主。①结合间定苗拔除田间杂草,及时将杂草、病株集中烧毁,减少虫源。加强水肥管理,促进幼苗早发。②用40%乐果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玉米蚜兼治灰飞虱。③局部发生蛀茎夜蛾、旋心虫的地块,用40%乐果乳油500倍液或90%敌百虫300倍液或50%敌敌畏400倍液灌根。④每667平方米用0.2%~0.3%硫酸锌溶液25~30千克在3~5叶期叶面喷雾防治缺锌症,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篇7

关键词 玉米;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159-01

通化县位于长白山西南麓,是吉林省优质特色农业区和特用玉米种植区。近年来,全县的玉米生产取得了长足发展,给农村和农民带来了显著效益。但是,在玉米生产的过程中经常受病虫危害。为此,笔者总结了玉米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以减少玉米栽培过程中的病虫危害。

1 病虫害发生规律

1.1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为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待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扩展。病斑为长梭形,呈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 cm,宽1 cm左右,有的病斑更大,严重时叶片枯焦。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

1.2 纹枯病

纹枯病为真菌性病害,以菌核在土中越冬,第2年侵入玉米叶鞘,并向上扩发展。主要为害叶鞘,发病初期在茎基部叶鞘上形成水渍状暗绿色病斑,逐渐扩展成不规则或云纹状病斑。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在高湿条件下,发病部位形成菌丝团和菌核。

1.3 丝黑穗病

病菌在土壤、粪肥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发病初侵染源,以土壤传播为主,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玉米丝黑穗病主要侵害玉米果穗,病果穗较短,基部粗,不吐花丝,整个果穗除苞叶外,变成一个黑粉苞,后期苞叶裂开,散出黑粉[1-3]。

1.4 粘虫

东北地区1年发生1代,有的年份局部可发生2代。每年5—6月粘虫从南方迁飞而来。幼虫白天躲在心叶、开裂叶鞘等部位栖息,夜晚大量暴食叶片,并群集向邻近作物田迁移为害。幼虫孵化后取食叶片,1~2龄仅取食叶肉,3龄后沿叶缘取食叶片,咬成缺刻,5~6龄进入暴食期,大量取食叶片或吃光叶片。

1.5 玉米螟

玉米螟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玉米秸秆、根茬、穗轴内越冬,越冬幼虫6月中旬开始化蛹,6—7月为化蛹羽化为成虫,7—9月为害玉米心叶、雄穗、茎秆、雌穗等。4龄前的幼虫为害玉米心叶,取食尚未展开的心叶叶肉,或将心叶蛀穿,被害心叶展开后可见幼虫为害形成的排孔[4-6]。当玉米雄穗打苞时,幼虫会集中在苞内为害,4龄后幼虫以钻蛀茎秆、果穗、穗柄为主,在茎秆上可见蛀孔。

1.6 地下害虫

玉米田常见的地下害虫有金针虫、蛴螬、蝼蛄、地老虎等。幼虫在根茎地表1~5 cm处潜伏,日落后开始出土活动,22:00—24:00进入危害高峰期,天亮后钻入被害植株附近地表,为典型的昼伏夜出性害虫。主要危害植株地下部分,咬食种子、幼芽、根和茎,造成种子不能发芽出苗、根系不能正常生长、活心叶畸形、幼苗枯死、缺苗断垄等严重危害。

2 农业防治

一是种植抗病、抗虫品种。二是精细整地,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三是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四是加强栽培管理,结合间苗及时除草,拔除病株、清除病叶、减少田间菌源,注意排水排涝,改善小气候,提高植株抗逆性。五是实行秋翻,降低越冬虫源,减轻田间为害。

3 药剂防治

农药使用应符合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 1276-2007农药安全使用规范的要求。

3.1 化学除草

一是播种后或出苗前除草。用二甲戊乐灵33%乳油2 250~3 000 mL/hm2,在播种后或出苗前5 d对水喷施在土壤表面或用40%乙阿合剂3 000~3 750 mL/hm2,在播种后或出苗前对水喷施在土壤表面。二是苗后除草。用50%都阿合剂2 250 mL/hm2,对水750 kg,在玉米四至六叶期喷施[1]。

3.2 病虫害防治

3.2.1 播种期防治。以防治地下害虫及种子传播的病害为主。采用种子包衣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1 800~3 600 g/hm2混沙或细土拌种防治地下害虫,或在出苗后用90%敌百虫晶体对水成1 500倍液淋于根部,或400倍液拌沙、细土撒施于根部,或用52.25%农地乐乳油1 000倍液进行全面喷雾[2]。也可用50%粉锈宁粉剂1 kg加水5 kg拌种60 kg,或用25%粉锈宁按0.3%~0.4%剂量拌种,防治丝黑穗病[3]。

3.2.2 苗期防治。以防治玉米蚜、缺锌症为主。用40%乐果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玉米蚜。用0.2%~0.3%硫酸锌溶液375~450 kg/hm2在玉米四至五叶期叶面喷雾防治缺锌症,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心叶期和穗期以防治玉米螟、粘虫、纹枯病、叶斑病为主,兼治玉米蚜。

3.2.3 大喇叭口期防治。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设15个/hm2放蜂点,共放蜂2次或在抽雄抽丝期用5%锐劲特悬浮剂1 000倍液喷施或喷施Bt乳剂,喷施含100亿/g以上孢子

的乳剂3 000 mL/hm2或用黑光灯诱杀成虫,于玉米螟成虫羽化初期开始,每天21:00至次日4:00开灯。用90%敌百虫1 000倍液或50%敌敌畏2 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 000~2 000倍液、40%乐果乳油1 500倍液喷雾防治粘虫。在玉米心叶末期到抽穗期或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 d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7-10]。

4 参考文献

[1] 姚静琴.无公害玉米苗期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16-17.

[2] 马志利,郭志元.玉米主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J].粮食作物,2010(4):127.

[3] 闫虎林.玉米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J].湖北植保,2012(2):25.

[4] 郭凤银,朱忠选,刘先竹,等.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2010 (9):48-49.

[5] 刘传兵,王黎明,杜世凯,等.南繁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13):161-163.

[6] 苗洪芹,陈巽祯.河北省玉米粗缩病发生危害与防治[J].植物保护,1997,23(6):17-18.

[7] ,刘彦.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J].新农业,1998(5):12.

[8] 孙永生.浅议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2(19):63.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篇8

关键词:玉米;常见病害;发生原因;防止方法;探析

做好玉米常见病害的防治对提高玉米产量,实现玉米优质栽培有着重要意义。结合我国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实际,发现玉米发育过程中发生病害的种类很多,常见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病毒病和青枯病等等。这些病害发生以后,或多或少都会对玉米植株的生长质量产生影响,进而导致玉米减产,极不利于我国玉米种植事业的发展。所以在实际种植中,为了提高玉米产量,保证玉米植株生长发育的良好性,就必须加强管理,全面做好病害防治。

一、玉米的常见病害及其发生原因

前言中提到,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大斑病、小斑病、病毒病、青枯病等几种常见病害都会对玉米的生长质量造成影响,进而降低玉米的产量。下面,笔者对这几种常见病害的症状以及病害发生原因作详细论述。

1、玉米大斑病

(1)症状

玉米发生大斑病之后,整个玉米植株的症状会呈现为:玉米叶片首当其冲,紧接着蔓延到玉米植株的叶鞘和包叶。田间玉米发病时受到威胁的首先是玉米植株的下部叶片,然后依次向上蔓延、发展。发病初期,玉米植株叶片表面会出现青灰色的斑点,时间久了后会斑点会沿着叶脉逐渐向叶片两端扩展,然后斑点的颜色加深,逐渐变为黄褐色或边缘褐色,且大小不一致的梭形病斑。玉米大斑病发展到发病后期,植株叶片上的存在的病斑会开始出现裂纹,等到叶片上病斑斑点增多,连接成片时,玉米叶片就会变黄,然后枯死。

(2)发病规律

需要强调的是,本文中所提到的发病规律主要是指病害症状的发生原因。鉴于玉米大斑病的病原体是大斑凸脐蠕孢,隶属于是半知菌亚门真菌类,当环境温度达到18℃以上,但小于22℃以下时,该类真菌就会发生作用。如果碰上阴雨天气,大斑病病原菌就会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快速生长,不断蔓延,导致玉米发病加重。

2、玉米小斑病

(1)症状

玉米小斑病与大斑病病害的症状有所不同,大斑病症状只会在玉米植株的叶片上体现,而小斑病病害症状则可以在玉米的叶片、茎、穗、籽等部位同时体现。且病斑形状大多为椭圆形,少部分为长发型、纺锤形;斑点颜色多呈黄褐色或灰褐色。

(2)发病规律

玉米小斑病的病原体为玉蜀黍平凹脐蠕孢,同样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与大斑病发病规律不同的是,只有当温度条件达到25℃,甚至高于25℃,碰上阴雨天气时,该病害才会发生。

3、玉米病毒病

(1)症状

玉米病毒病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玉米矮花叶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都能感病,从出苗至七叶期为易感染期。苗期自心叶基部出现褪绿条点状花叶,逐渐扩展到全叶,叶肉组织失绿变黄,形成明显的黄绿相间条纹症状。重病株不能抽雄结穗或提前枯死。玉米粗缩病的典型症状是植株矮化,被侵染玉米呈暗绿色,叶肉粗厚僵直,呈弓状弯曲。叶背面、叶鞘和苞叶的叶脉上发生隆起的短条纹,病株高度不到健株的一半,不能抽雄结穗。

(2)发病规律

玉米矮花叶病可以汁液摩擦接种。主要由蚜虫传播,蚜虫除传播病毒外,对玉米的危害亦很严重。蚜虫刺吸的同时吐出一种唾液,影响生长和扬花授粉,造成空苞和秃顶。玉米粗缩病毒主要由灰飞虱传播,为持久性传毒。

4、玉米青枯病

(1)症状

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灌浆末期,是一种暴发性、毁灭性病害,易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玉米灌浆末期常表现为突然青枯萎蔫,整株叶片呈水烫状干枯褪色;果穗下垂,苞叶枯死;茎基部初为水浸状,后逐渐变为淡褐色,手握有空心感,常导致倒伏。

(2)发病规律。由镰刀菌、腐霉菌侵染引起。灌浆至乳熟期的大雨,对病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土壤含水量高是青枯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二、防治方法

1、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方法

通常来说,选用抗病玉米品种是防治玉米大斑病的一个最佳途径,可以从源头上杜绝玉米发生大斑病病害;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农业措施,如轮作倒茬深翻、清除玉玉米田间病残体、在玉米大斑病发病初期就打掉患病的叶片、加大肥水管理力度等;或者在玉米植株上喷洒农药,利用药剂作用来达到防治的目的。

2、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方法

玉米小斑病的防治也可以从抗病品种入手,选择采用合适的玉米抗小斑病品种,从源头上杜绝玉米小斑病病害发生的可能性。在小斑病病害严重地区,可以选择采用既可抗大斑病病害,又可抗小斑病病害的玉米抗病自交系、杂交系品种。此外,还要注意及时清除玉米田间所存在的残留病株体,然后对土地进行深耕翻作,将田间的患病植株捣碎,、待其腐烂后作田间肥料使用。第三,摘除病株底叶,减少田间病菌浸染,减轻发病。据调查,摘除病株下部病叶,防治效果达50%左右,可增产l成以上。摘除病株下部叶片要快,才能见效。摘下的病叶可作堆肥:第四,增施肥料,加强田间管理。定苗后及时施肥,以后分期迫肥,增加肥料施用量,并要氮、磷、钾搭配。平时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增加植株的抗病能力,减轻病害。第五,药剂防治。可用农药有:50%敌菌灵、75%百菌清300倍~500倍液,40%可瘟散500倍~l 000倍液,退菌特500倍液,75%代森铵800倍液,在心叶末期到抽丝期喷施,每周喷1次,连续喷2次~3次。

3、玉米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耐病品种。②早期用药剂把蚜虫和灰飞虱消灭在迁飞至玉米田之前。用40%氧化快乐果3 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25~300g/hm2对水750~1 125kg/hm2喷雾。③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4、玉米青枯病防治方法

根据玉米青枯病病害特征,分析得出在防治该类病害时可采用以下三种措施: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在栽培措施上应注意排水。③用金雷多米尔、康正雷或盖克1 000倍液灌根。

三、结束语

玉米常见病害的种类较多,在采取措施对其进行防治时,必须根据不同病害的发病规律来实施防治,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切实保障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安全。在本篇文章中,笔者通过对玉米常见病害症状及发生原因的分析,总结归纳出了相应的玉米病害防治措施,并强调做好玉米病害防治可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实现玉米的优质栽培。最后希望文章中分析得出的结论能够为同行工作提供一份参考。

参考文献

[1] 杨红星.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04)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篇9

关键词:河北地区;玉米种植;病虫害;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S43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132

我国的玉米产区主要位于东北、华北、西北以及西南等地,华北地区的玉米产品在总产量中占到30%左右,河北地区在我国玉米种植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对该地区玉米种植病虫害问题进行分析有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1 河北地区玉米种植的问题分析

河北地区是我国玉米生产的重要区域,玉米种植的面积在20万hm2以上,很多地区每667m2产超过了850kg,在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上居于全国的前列。对该地区玉米种植提高重视程度,有效防止病虫害问题。当前河北地区玉米种植数量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病虫害的影响。病害问题,玉米种植中出现大、小斑病、苗枯病等,使得玉米的产品下降,经济损失比较严重;虫害问题。种植玉米的过程中虫害对于玉米生长有着极为严重的影响和危害,因此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虫害,提高玉米的产量,更好的进行玉米的田间管理。

2 河北地区玉米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策略

2.1 大斑病防治

玉米种植中出现大斑病,早期是玉米叶片上会出现点状的水浸斑,中期就会形成梭形,中间使灰褐色的大斑,到了后期,病斑上面会长出黑色的霉状物。通常而言,病菌的病丝会出现分化,然后依附在病变的玉米上进行过冬,传播使通过气流实现的。玉米出现大斑病一般是在温度为23℃,湿度大于90%。大斑病一般位于东北、华北北部等海拔比较高的地区,这些地区的气候凉爽。大斑病对于河北地区玉米种植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

为此需要加强玉米的田间管理,玉米播种之前需要做好施肥工作,使得玉米的生长养分比较充足,生长过程中,将底部的叶片摘除掉一些,使得田间的湿度降低,对带有病变的植株需要及时清理,防治大斑病大范围的传播。种植时应进行轮作,并提早进行耕种,使大斑病没有合适的生长温度,减少病症出现的概率。此外可以进行化学防治,在玉米出现大斑病之前就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70%百菌清进行喷洒,实现防治效果。在玉米选种时也应尽可能选择抗病性比较强的品种。

2.2 小斑病防治

玉米出F小斑病之后,病斑会对叶片绩效侵染,病斑是椭圆形的,呈现褐色,,叶片的边缘部位是赤褐色的。如果气候潮湿会出现黑色的霉状物,如果病情比较严重,还会对玉米茎侵染,致使玉米茎折断。小斑病也是病菌的病丝会出现分化,然后依附在病变的玉米上进行过冬。可以通过气流和风雨进行传播。小斑病出现的最佳温度一般在28℃左右,湿度大于90%,小斑病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玉米生长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出现小斑病。

对于小斑病的防治也需要加强田间的管理,使用磷钾肥,湿度玉米的抗病性得到提升,通过深耕的方法减少玉米上携带细菌的数量,将病叶及时摘除,使得田间的湿度得以降低。做好化学防治工作,出现小斑病前使用70%甲基硫菌灵、75%百菌清药剂进行喷洒[1],大约1周左右喷洒1次,连续2、3次能够获得好的防治效果。

2.3 旋心虫防治

旋心虫对于玉米种植生长也有着严重的危害,幼虫从玉米茎底部进入到茎中,然后向上食玉米,会使得很多株玉米受到损害,玉米出现花叶,成为枯心苗,严重的导致玉米出现畸形,不能结果,对于玉米的产量有着极为严重的危害。对此需要进行农业防治,通过轮作的方法,使得玉米生长的时间错开,减少危害,同时使用化学药剂,如敌百草等进行防治。

2.4 地老虎防治

地老虎是夜间活动的,有着极大地危害,能够咬断玉米苗,有多食性的特点,能够大面积的吃食玉米,玉米产量会严重下降。对于地老虎可以使用毒饵进行防治,在清早或者旁晚将毒饵撒到垄中。由于地老虎是夜间活动的,可以在清早、旁晚喷洒杀灭灵。还可以进行人工捕杀,从而实现地老虎防治的效果。

3 结束语

河北地区是我国玉米生产的主要种植地,其温度和湿度都比较适合玉米种植,但是由于气候条件比较温暖湿润,因此也容易出现病虫害问题,使得玉米的生长种植受到影响和危害。这就必须要积极采取有效的策略对玉米种植中出现的病虫害问题进行防治,使得玉米的产量得到提升,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邹和菊.玉米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南方农业,2014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篇10

关键词:长春市;玉米;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77-1

1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大斑病也称条斑病、枯叶病,是世界玉米生产中普遍发生比较严重的一种叶枯性病害。主要分布于较冷凉的玉米种植区,多雨高湿年份常引起该病害流行,造成严重减产。

2012年长春市玉米大斑病发生严重,据有关部门调查,此次的病害特点是比常年发病早20~30天,6月末7月初在叶片就见到了病斑。其发生面积占玉米播种面积的80%左右,最严重的农安县部分乡镇9月15日玉米植株的全部叶片变黄枯萎,植株枯死,减产幅度35%左右。由于发病早玉米的棒上功能叶大部分也都感病,所以发病地块普遍减产在10%左右。

玉米大斑病的传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病残体所带的病原菌;一种是种子带菌。玉米大斑病的病原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残组织内越冬,待第二年环境适宜时萌发成为初侵染源。另外,种子带菌也是一种传播途径。当种子播种后,一些病原菌遇到合适的条件萌发,侵染玉米植株,10~14天即可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可以造成二次侵染,病情逐渐扩大。玉米大斑病的适宜环境为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在此条件下,玉米大斑病会迅速扩展开来。温度高于25℃或低于15℃,相对湿度低于60%,会抑制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与流行。因此,春玉米的生长期正处于适于玉米大斑病发生与流行的环境中,因此,比较容易发生与流行,因此,春玉米的种植应该着重注意玉米大斑病的防治。

大斑病症状:玉米大斑病主要会对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造成危害。该病一般会从下部先发病。发病初期叶片出现青灰色水渍状的斑点,而后随着病情的加重,病斑沿着叶脉向叶片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发病比较严重时会出现病斑融合的现象,最终导致叶片变黄枯死,当外界环境的湿度较好时,病斑上会出现大量的灰黑色霉层。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

防治措施:(1)选择高产抗病的优良品种,同时也要注意适合当地的栽培条件。(2)适期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3)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4)不同玉米品种合理搭配,防止单一种植。(5)做好中耕除草培土,摘除底部2~3片叶。(6)合理密植,增加田间的通风透光性,降低田间相对湿度最好采用二比空或大垄双行的种植方式。(7)药剂防治: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等类杀菌剂进行防治。用法:隔10天喷洒一次,连续防治2~3次。防治时间: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为宜。

2 玉米粘虫的发生与防治

粘虫又名五彩虫、行军虫、夜盗虫。是我国著名的迁飞性、暴食性、杂食性害虫,同时也是我市农作物主要的害虫之一。粘虫在我市主要危害玉米、水稻等作物。国内除新疆未见报道外,其他各省区均有分布。发生严重时,可在一夜之间把玉米苗或叶片吃光,造成缺苗断垄,减产甚至绝收。

2012年长春市发生二代粘虫危害,据调查,截至8月12日长春市二代粘虫发生面积达124.8万亩,占主要粮食作物(玉米、水稻)播种面积的7%。其中:榆树2.2万亩,农安63万亩,德惠19.5万亩,九台13.2万亩,双阳17.8万亩,城区9.1万亩。据实地调查,到调查时虫龄多为3~5龄,一般发生地块百株虫量在20头左右,严重发生地块百株虫量达到数百头。

粘虫是一种比较喜好潮湿而怕高温和干旱的害虫,但雨量过多,特别是暴雨或暴风雨的袭击,粘虫数量常显著下降。粘虫产卵最适温度一般为19℃~22℃,适宜的田间相对湿度是75%以上,温度低于15℃或者高于25℃,产卵数量明显减少,遇到高温低湿的气候条件,产卵量会更少。幼虫不耐高温和低湿,气温19℃~23℃,相对湿度50%~80%最有利。当温度高达35℃或相对湿度降低到18%时,初孵化的幼虫都不能成活。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影响粘虫发生的环境因子很多,主要受气候、食料营养、天敌和农业生产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大发生时因食物缺乏或环境不适有成群结队迁移危害的习性。降雨和温湿度变化是影响粘虫发生的重要因素。温暖高湿,禾本科植物丰富有利于粘虫发生;水肥条件好、长势茂密的田块虫害重;干旱或连续阴雨不利其发生。

防治措施:

(1)采、诱卵。在成虫产卵期间,根据成虫的产卵特点,在田间连续诱卵或摘除卵块,可明显减少卵量、幼虫数量。诱卵的方法是:将谷草(或稻草)切成50厘米长,每3根扎成1把,每隔20步插1把,每公顷插40把~50把(蛾量大时酌情多插)。

(2)人工捕杀及中耕除草消灭幼虫。幼虫发生期,可利用中耕除草将杂草及幼虫翻于土下,杀死幼虫,同时也降低了田间湿度,增加了幼虫死亡率。

(3)化学防治。根据预报严格掌握防治适期,防治的过早,会因田间尚有相当数量的卵未孵化,后茬作物仍然会受害。防治晚了,损失已造成,大龄幼虫抗药性强,防效也不好。一般在大多数幼虫处在3龄期(6月中下旬)左右为施药最佳时期。杀虫剂用一般触杀剂和胃毒剂均可,以菊酯类农药或菊酯类与有机磷混剂效果最好。具体使用方法及浓度按农药的说明书进行。使用的药械最好用机动背负式喷雾器。

参考文献

[1] 郭厚文.玉米大斑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J].河北农业科学,2007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