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特点十篇

时间:2023-11-23 17:53:30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特点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特点篇1

关键词:军人保险;社保特性;分类管理;投资渠道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66-02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我国自建国以来一直较重视军人福利待遇问题,在建国初到70年代末,实质上实行的是先军战略,部队干部福利待遇一般优于地方干部待遇。80年代,《兵役法》第四章专门提到了军人福利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由于军费占比的缩减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特别是90年代末禁止部队从事商业活动,使得广大官兵的福利相对下降。为此,国家在1998年7月启动实施军人保险制度,以期解决广大官兵的后顾之忧。2012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保险法》(以下简称《军人保险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正式以人大立法的形式确定军人保险制度。

目前,《军人保险法》刚刚确立,配套制度亟待完善,少数与《军人保险法》相悖的管理制度、暂行办法亟待修订,本文拟解决以下问题:

(一)解决军人保险制度的定位问题,弄清军人保险到底是属于社会保障范畴还是商业保险范畴,为军人保险运作模式的选择找到理论依据。

(二)分析军人保险制度中各类保障的支付特点,对军人保险基金的管理提出原则性意见。

解决好以上两个问题,有利于军人保险制度的完善与推广,有利于解决现役军人以及适龄兵源后顾之忧,有利于安置安抚退役军人及伤残军人,从而达到激发战斗力、扩大兵源的目的。

二、我国军人保险的特点及社保实质

一直以来,学术界和实务界都提出在军队保险中引入商业保险,如郭大伟(2006)、郑莉莉(2011),但我们认为,商业保险是由商业保险公司承保,保险人的市场性与逐利性,决定了商业保险产品的开发,不仅要求保险事项符合大数定律,而且要求有较高的保险利润。而对于军队后勤部门来说,还需要考虑保险基金的保密性。是否将商业保险引入军队保险,值得商榷。

(一)《军人保险法》规定了军人保险的社保属性

《军人保险法》第一条对立法目的如是阐述“为了规范军人保险关系,维护军人合法权益,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对军人保险的目的做出了明确诠释,即维护军人合法权益、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按照《军人保险法》规定,军人保险有以下特征:

1、强制性与普偏性。在总则一章中,对中国人民军人保险主管部门、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和军队其他有关部门的相关职责进行了强制规定,军人保险基金一章中对保险的资金财政来源做出了规定。从这些规定中可以看出,不允许不参保的情况出现,即军人保险具有强制性与普偏性。

2、基本保障性。《军人保险法》中规定的险种有四种,即军人伤亡保险、退役养老保险、退役医疗保险、随军未就业的军人配偶保险,这些险种分别于现行社保体系中的职工工伤险、职工基本养老险(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大病统筹险相对应,保障退役士兵、干部的与随军家属的养老及疾病,属于基本保障的范畴。

3、福利性。《军人保险法》的多个险种中提到了财政支付、纳入财政(国家)预算等词,可见,军人保险实质是一种社会福利,具有福利性。

以上三个特征也是社会保险的主要特征,据此,军人保险是社会保险组成部分,《军人保险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军人保险制度应当体现军人职业特点,与社会保险制度相衔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实际上是规定了军人保险的社会保险属性。

(二)军人保险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社保实质

非但如此,军人保险的特殊属性也不支持军人保险走商业保险道路:

1、军人保险的额度可能暴露出我国现役人员实际情况,而目前国内大型商业保险公司均为上市公司,需要定期向社会公众披露其经营情况,多数商业保险公司均有外资掺股,从军事数据的保密性角度出发,不宜将军人保险交由商业保险公司承办。

2、军人保险中的军人伤亡保险不具有统计规律性。具体体现为和平时期伤亡比例小,战争时期伤亡比例大,而战争时期的伤亡比例也无规律可循。这导致了保险的损失率无法估算,进一步导致无法估算保险费率,商业保险不可行。而退役养老险、退役医疗保险、随军未就业的军人配偶保险则具有保险期限长的特点,而目前国内商业保险公司尚不具备长期险种开发的经验。

3、表面上看来,军人保险的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均是军人本身或其家属,属于个体,但仔细分析却可以发现,军人保险的最终受益人是国家。军人保险的作用有二,一是作为与“五险”并列的险种,解决军人及其配偶的生老病死基本保障,但更为重要的是,解决军人、适龄兵源及其家属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安心服役、放心拼搏,从而提高我军的战斗力,确保维护国家安全及社会稳定,其受益者为全体国民。既然是全体国民受益,其相应责任应该有政府承担,故军人保险应该由政府作为最后担保人,这正好符合社保的基本理念。而如果引入商业保险,无疑是将政府的责任扔给社会,而保险公司由于营利性要求,如果保费不变,势必要影响到保障层度,从而影响到整个国防和公共安全事业。

故军人保险只能走社会保险的路子,由军队统一承保、统一安排。

三、我国军人保险基金管理

(一)目前保险基金管理的特点

目前,我国的军人保险基金管理比较简单,以消防部队的为例,保险基金的按照2009年实施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消防部队军人保险基金管理规定》进行管理,有以下特点:

1、基金管理粗犷化。具体体现为四个险种的基金统一管理,忽视了不同保险的给付特征,虽然《管理规定》第五条中规定“集中统管、分类核算”的原则,但没有得到更多体现,特别在投资管理中没有很好的体现。

2、忽视基金投资管理。《管理规定》第四条规定“消防部队军人保险基金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管理军人保险个人账户,编制军人保险基金预算和决算,办理军人保险基金的收缴、划拨、支付、存储、核算,监督军人保险基金安全运行”没有提及投资管理,虽然第五条规定了保值增值的原则,但在投资方面,第四十六条规定“消防局财务处应当在保证保险基金支付的前提下,按照国家和军队的有关政策、规定,通过办理定期存款、购买国家债券进行运营”,投资较为保守。而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初期,政府有意无意实施金融抑制,存款利率较低,另一方面,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货币对内贬值是长期趋势,单一、保守的投资约束给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造成了巨大困难。

(二)军人保险基金管理要求

军人保险肩负着为军人提供保障,促进国防及公共安全事业发展的神圣职责。而按照一般保险原理,保险的核心在与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即保险基金的增值。按照目前军人保险的特点,有以下点需要考虑:

1、确立分类管理原则,切实对保险基金实行分类管理。军人伤亡保险与其他险种有显著区别:没有统计规律性,所需资金由国家承担,个人不缴纳保险费,在基金管理时无个人部分一说。平时支付较少,战时支付较多,支出结构不平稳,大多数时候支付较少,故流动性管理要求不高,投资管理更应该注意资产的增值。而其他三个险种的支出有可预测性与经常性,与社保基金管理的方式相似。在投资上,应更注重资产的保值与流动性管理。

2、确立分散投资原则,拓展保险基金的投资范围。比照社保基金的运作,军人保险基金的投资范围太窄,不利于多元化投资,也不利于提高投资效率。目前,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市场工具、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公司债等都属于收益较好、风险较低资产,都符合军人保险基金管理的稳健性原则;而结构化阳光私募、指数基金、股票等,又能提供较高了收益,军人保险基金可以少量摄入。

3、确立委托投资制度,由于军队相关部门无相关经验投资以上金融资产,甚至没有相关资质,所以要建立起合理的委托管理体系,引入投资顾问。解决方法有二:(1)将保险资金委托给社保基金管理,这适合于退役养老保险、退役医疗保险、随军未就业的军人配偶保险基金,因为这些基金对应险种的给付特征与社保基金类似,并且在军人退役后,这部分基金会转交社保基金。采用这种方式,优点是可以减轻军队后勤部门管理保险基金的压力,无需建立相对专业的投资团队或者投资管理团队,保险基金投资绩效大体与社保基金投资绩效一致,有利于部分险种的对接;缺点是只能覆盖退役养老保险、退役医疗保险、随军未就业的军人配偶保险基金,覆盖面不全;(2)分门别类设立若干军人保险基金信托计划,将保险基金的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基金公司等熟悉金融市场的专业机构进行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这与引入商业保险有显著区别:商业保险是将一个或多个险种完全交给保险公司运营,保险公司可以知道保费多少,可以决定有的赔付和转付标准,可以对保费自主定价,而上述军人保险基金信托计划可以完全规避这些问题。这种方式需要军队后勤部门建立较完善的投资管理团队,能对市场上的专业投资机构进行甄别、挑选以及淘汰,其优点在于可以获得高于前一种方式的投资收益,军人伤残保险基金能得到合理地运用。

4、确立优胜劣汰原则,建立起合理的投资管理考评制度,设立投资考评岗。要提高投资效率,必须对投资结果进行跟踪,对投资团队实施考评,引入优胜劣汰机制,对投资管理团队进行绩效评估,奖优罚劣。大致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对自有投资团队和投资管理团队而言,可在年初建立投资目标,在月度、季度末进行绩效追踪,一旦实际投资效果与投资目标出现较大差距,给出警示。在年度末,对未达到投资目标的单位和个人给出惩罚,对投资过程中有重大失误的单位和个人给出记过等处分,对出色完成投资任务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记功等嘉奖。

对社保基金、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外聘投资顾问,在准入之前要做详细的可行性分析,按照其投资能力分配其管理的保险基金份额,每年度终了对其一年的投资业绩进行考核,减少或者取消投资业绩差的投资顾问下一年度的管理份额,增加投资业绩优秀的投资顾问下一年度的管理份额。

四、结论

终上所述,我们认为军人保险由于其固有性质,不适合采用商业保险形式,而应该走社保形式,在军队内部收取保险费、支付保险给付金,自主确定保险费率以及给付标准。在基金管理层面,应该对不同险种切实做好分类管理,拓宽保险基金投资范围,确保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保险法.

[2]消防部队军人保险基金管理规定.

[3]消防部队退役医疗保险管理办法消防部队退役医疗保险管理办法.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特点篇2

内容提要: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相当于社会保障的蓄水池。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运营和投资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管理至关重要。建立健全社会监督和财政监督制度,建立由政府、单位、职工代表和专家等组成的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依法对社会保障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加强财政监督既要重视资金使用的事后检查,更要重视资金拨付中的追踪检查,并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将政府检查与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力求监督的公平、公正、公开。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系,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有方、监督有力、运营有效。

一、社会保障基金运营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是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实行这种模式的目的是为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做基金储备。目前,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基金运行的模式大体有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和部分积累制三种模式,这实际上也是社会保障基金运行的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的共同点是通过采取保险或储蓄的方式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做准备。

现收现付制是指用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社会保险费用的制度安排,是以不同代际之间短期(一个时期内)横向平衡为指导原则确定的资金运行模式。在现收现付制下,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给付是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确定的,因而其基金运行模式如下: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给付——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社会保险缴费比率的确定和调整灵活,共济性强,管理成本低,易于操作,不受通货膨胀和利率变动的影响。

完全积累制又称完全基金制,是指正在工作的职工为自己退休储备社会保险费用的制度安排,这是一种以长期(个人整个生命期)纵向平衡为原则确定的资金运行模式。这种模式是以“自我储蓄、自我保障、自存自用”为原则确定的,其资金运行模式的优点是,在保障制度实施初期,社会保障收入就形成数额庞大的社会保险基金,如下: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社会保险基金——社会保障资金的给付——财政转移支付资金。

部分积累制又称混合制,是指社会保障资金的一部分按现收现付制运行,另一部分按基金积累制运行的制度安排,这是一种把短期横向收支平衡和长期纵向收支平衡结合起来的社会保障资金运行模式。也就是说,这种模式既考虑当前退休职工对社会保障资金的需求,进行社会保障资金的统筹给付;又考虑在职职工未来的养老金需求,储备资金形成社会保险基金。

从目前世界各国实行社会保障的国家来看,多数国家的社会保障基金由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三方合理负担。三方合理负担,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三方共同出资;二是各方出资比例要合理适度。三方共同出资的依据是,企业或雇主期望健壮的劳动力的充足供给,因此企业负担社会保障费用并不是额外的财政负担或社会负担,而是其必要的经济负担,是维持劳动力扩大再生产和简单再生产的需要。工人关注为将来的不安全做出一些贡献,这也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国家或政府在保护社会成员生存权利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三方出资一般由企业和个人双投保,不足部分由政府补贴。

预算包括筹集和给付。社会保障资金的给付是指社会保障管理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条件、项目、标准等运用一定的方式,为保障范围内的职工支付一定的资金,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等方面需要的制度安排。社会保障资金的给付是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目的。社会保障的给付水平主要是指社会保障收益者领取的各项保险待遇、获得经济保障的能力。社会保障计划给付的资金、待遇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保障的水平和政策目标,社会保障是给予社会成员高福利、高标准的保障,还是只是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世界各国社会保障资金的给付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绝对金额制、统一比例制、薪资比例制和收入关联制等。

绝对金额制是指国家根据参保人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按不同标准划分为若干种类,对每一种类的人按同一绝对额发放养老金。这种养老金给付方法与被保险人退休前工资收入的多少无关,多用与普通国民保险或家庭补贴的给付。

统一比例制是指按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或某一确定的标准来给付,也就是说,职工退休前的社会保险缴费与职工退休后获得的社会保障资金的给付之间没有多大联系,这种支付制度即为统一比例制。

薪资比例制是指以参保人退休前某一段时期内的平均工资或最高工资数额为基数,根据职工的工龄或投保年限确定养老金替代率,然后以这一比例为依据记发养老金。

收入关联制,这种支付制度下的职工,退休前工资收入越高,领取养老金的比例就越低;相反,职工退休前工资收入越低,其领取养老金的比例就越高。收入关联制还需要预先知道每一个参加社会保障成员除工资收入之外的收入是多少,这需要有附带财富审查机制,这是一种负向关联制度。例如,西欧国家对低收入者采取较高的养老金替代率,对中高收入者采取较低的养老金替代率。[1]

社会保险基金是为实施各项社会保险制度依法建立起来的、专款专用的货币资金。社会保险基金是完全积累制、部分积累制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经济基础,是实现社会各项目标的保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只能用于社会保险项目的经济补偿,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是利用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和给付的时间差、数量差,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用,以确保缴费职工的利益。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

(一)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三大原则

安全性原则,社会保障基金是一种专款专用的基金,是受保人的“保命钱”。为了确保社会保险机构有足够的偿还能力,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是必须遵守安全性原则,使基金能够安全返回。多数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社会保障基金必须投资于安全性资产上,因此政府债券作为“金边债券”往往成为首先。但是,安全性资产的收益率较低,在通常情况下难以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流动性原则,基金投资的流动性是指为保值增值而将基金投资的某一项资产,在其不损失原价值的条件下,能随时可转换现金的能力。为了应付诸如医疗、工伤等保险随时可能支付的需要,投入营运的基金能够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在各类资产中,债券和银行存款的变现能力较强,但收益较低,尤其是定期存款如果提前支取,往往会丧失利息收益。不动产的投资收益较高,可流动性差。对于不同的社会保险项目来说,由于基金的用途不同,对流动性的要求也不同:失业、疾病、伤残保险基金,要求变现能力较高,往往投资于短期或中期的项目上;养老保险基金的周期长,可以投资长期性项目。

盈利性原则,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归根到底依赖投资的收益,没有收益,就不能保值,更谈不上增值。因而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必须有较高的盈利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基金水平,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及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

(二)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特殊约束与要求

1.投资的组织管理体制

在投资的组织管理体制方面,社保基金的投资入市要求有一个特殊的管理机制。社保基金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公共资金,与纯商业性的投资基金的投资决策要求与风险承受能力有差异,在组织管理上要有一个较严密的控制与监督体系,在投资的决策授权方面,要实施有效控制下的授权。同时,对其投资的运行过程实施有效的监控,以保证社保资金投资运作的安全性要求。

社保基金投资入市,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也是财政体制与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体制和基金的来源、功能以及基金的运行特性有着直接的联系。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在各国存在着时间上的差异,组织与管理体制方面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大部分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都开始建立社会保障的基金制度,有些国家还开始建立私有化的基金制融资体制,基金的形成,使基金的投资与管理成为必要。因为基金的积累投资可以避免支付高峰期的集中压力,而且也可以避免因通货膨胀、利率变动给基金带来的金融风险,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公营的社保基金只能在预算体系中运作,在基金的投资组织管理体制上,往往是由政府的社会保障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基金,直接控制基金的投资,决定资产的组合与结构,承担全部的风险。基金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政府债券和银行存款上,如美国的公营养老基金节余,必须全部投资于政府的债券,成为政府财政赤字的调节工具。这对于基金的有效增殖有着不利的影响。

东南亚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主要以新加坡为代表,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社会保障体制,其主要的特征是推行政府公营的基金式的养老保险体制,由政府成立专门的社会保障机构来统筹管理养老保险基金。像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它的基础是以个人帐户为基础的积累式储蓄保险基金。虽然基金的组织与运作管理是由政府管理机构来完成的,但养老基金的投资也形成了市场化与多元化的格局。政府控制的养老保险基金除了用于投资政府债券与银行储蓄外,也进入资本市场投资于国内企业股票、债券,以及外国的企业股票,除了投资于金融资产外,还向房地产业投资,持有实业资产。当然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的市场化是一种趋势,也是一个过程,基金入市投资的竞争性管理将有助于投资的安全性与效率的提高。

2.投资对象和方式

依据社会保障基金的性质、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原则以及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可以如下的方式投资:第一,银行存款。从广义上理解,银行存款也是一种投资,而且一般认为这种投资是无风险投资。也正因为如此,这种投资的收益率比较低。社会保障基金中随时可能有支付需要的周转金和意外准备金,以及其他暂时不用的资金,都可以选择实行活期存款和短期定期存款方式。第二,国债。国债由国家政府发行,国家财政作担保,因此被认为是一种风险小的投资工具。在我国,国债的收益始终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国债的收益显然要比银行存款高。第三,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和股票,证券市场除国债外还有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和股票。债券投资的特点是,债券利率事先确定,收益可以很精确的预期,但易受市场利率的影响,因此,投资的安全性比国债差。银行发行金融债券的目的是为了效益好的贷款项目融资,因而它的利率较高;企业债券的种类、期限不同,其利率也不一样,但企业债券的利率一般都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与国债相比,这些债券的安全性稍差。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还不完善,债券交易还受到发行债券的企业和银行状况以及国债利率过高的影响,市场对企业债券和银行债券的需求和供给都不大,债券的流动性不是很强。因此,在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资产中,这两种债券的比例都不宜过高。股票,一般认为,是最能够减小通货膨胀对资产贬值影响的主要投资方式之一。这是因为,一方面股票代表的是对股票发行单位(股份制公司)资产的所有权,随着公司的经营壮大,股票所代表的资产的实际价值也在增长,这是它之所以能够使资产保值增殖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投资股票的定期收入(红利)也不象债券利息那样是预先就确定了的,而是随公司经营状况不断变化,以货币表示的公司的名义收入能随通货膨胀率作相应的变化,而保持其实际收入不变,这样红利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目前我国限制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股市的理由是股票投资风险太大,违反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安全性原则。第四,投资基金、抵押贷款、和不动产投资。[2]投资基金是一种大大众化的信托投资工具,它由基金公司或其他发起人向投资者发行收益凭证,将公众手中零散资金集中起来,委托具有专业知识和投资经验的专家进行管理和运作,并由良好信誉的金融机构充当所募集资金的信托人或保管人。基金经理人将通过多样化的投资组合,努力降低风险,谋求基金长期、稳定的增殖。自1990年10月份以来,我国已经允许商业保险资金通过购买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实践证明,商业保险公司通过购买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社保积极进入资本市场,也可以考虑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在风险较小的条件下,谋求与股票市场大致相近的收益。目前,投资基金在我国正处于发展期,基金方式及规模在不断扩大,可以成为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社会保障基金在适当时机,根据自身状况也可建立适宜自身特点的投资基金,为基金自身增殖寻找新的投资工具和手段;抵押贷款是指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要求借款人以自己的资产作为抵押。一方面风险比较小,因为借方有财产作借款抵押;另一方面收益相对较高,因而可作为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一种方式。当前资金短缺是中国金融市场存在的普遍现象,社会保障基金进入金融市场无疑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状况;投资不动产的收益也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出租获取租金,二是获取买卖不动产时的增额价差。投资于不动产一般需要巨额资金,同时,它的流动性比较差,但出现通货膨胀时,不动产的价格也将上升,因此,不动产投资也可以使资产价值免受通货膨胀影响。

总之,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方式和运行模式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不断地进行调整,在国家的法律、法规的保护和规制中以利于基金在保证低风险的情况下,取得较大收益。

要建立健全社会监督和财政监督制度。建立由政府、单位、职工代表和专家等组成的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依法对社会保障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加强财政监督既要重视资金使用的事后检查,更要重视资金拨付中的追踪检查,并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将政府检查与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力求监督的公平、公正、公开。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系,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有方、监督有力、运营有效。

注释: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特点篇3

社保基金是社保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的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基金。国务院已明确表示:“要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基金、企业补充养老基金、商业保险基金等投入资本市场的投资比例”。作为老百姓的“养命钱”,社保基金是维持普通百姓养老保险和基本生计的特殊保障基金,其资金的去向和使用将关系到每一位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尽管目前社保基金的规模已经达到1 000多亿元,但面对老百姓不断增加的保障需求还是捉襟见肘。为了让成千上万的社保基金“活”起来,在遵循基金投资原则的基础上,寻求最佳投资组合以提高基金的运营收益率和抗风险力。 1 社保基金投资的基本原则

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与一般的资金投资运营行为的目的是一致的,即获得收益,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社保基金投资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低风险原则。低风险,即保障社保基金投资的安全性,这是基金进入货币市场的最基本条件。只有切实保障基金的安全,才能保证受保人员按时足额领取保障金。因此,社保基金投资必须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预测确定一种适度的风险与收益的标准,并严格遵守此标准选择投资对象、方式,进行投资分类和组合。

(2)盈利性原则。社保基金的投入,既要保值又要增值。在选择投资品种时,没有收益是不予考虑的。在实际投资决策中,只有当投资回报率大于通货膨胀率,基金的保值目标才能实现。否则,仅能起到消除基金贬值的作用。

(3)社会性原则。社保基金投资是政府的一笔大规模的支出,这笔支出首先应讲求社会效益,必须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有利于整体经济的结构优化,有利于社会的长期发展进步。否则,收益再高也不允许投资。

(4)高流性原则。社会保障的支付具有连续性,不能延缓,因此要求基金投资具有高流动性。在具体的措施上,可对投资进行事先预测,留足资金和一定的短期支付使用,对中长周期进行统筹安排,使其资金在应付日常支付前提下充分发挥效益。 2 社保基金投资环境分析

要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投资者需要对金融市场的收益、风险及以后的发展趋势做出理性判断,还要综合考虑当时的政治环境等因素。近年来,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无论是市场环境,还是国家政策环境都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但总体上仍存在投资愿望和投资环境的矛盾。 2.1 负利率造成社保基金进行银行投资时的隐性贬值

负利率就是物价指数(cpi)迅速升高,导致银行存款利率实际为负。2004年央行《货币银行执行报告》指出,2004年同比价格上涨的递延效应为2.2%。说明2004年即使没有任何新的涨价因素,全年物价上涨也会达到2.2%。考虑到20%利息所得税和物价上涨因素,按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1.98%计算,则实际利率为-1.616%。因此,一向秉承“安全至上,保值增值”理念的社保基金,也无法避免负利率时代所带来的效应。 2.2 金融市场的高风险性

社保基金投资是典型的风险厌恶型投资。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不到20年,国债市场规模小,品种单一;企业债券市场仍未得到发展;股市尚不成熟,股价大起大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规模小,风格不明,运作欠理性,甚至存在“黑幕操作”。统计资料显示,我国股票与gdp的比率仅为20%左右(按总股本而非流通性股本计算),债券与gdp的比率仅为11%左右,而发达国家通常为75%左右。因此,中国股市风险大大高于西方成熟股市的风险。 2.3 国家政策对社保基金投资的影响

国家政策对社保基金投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国家投资银行利率的调整、资本市场的系统风险、投资品种的选择、组合以及投资渠道、程序的选择。目前我国社保基金投资仍存在超比例大额持有现象,社保投资内部机制及投资程序仍要进一步规范。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社保基金投资的风险防范机制,制定完善的保险资金风险控制制度。 3 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分析

《社保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下面就目前我国社保基金的主要渠道银行存款、债券投资进行一般性分析。 3.1 银行储蓄存款生息 储蓄存

款生息,是指社保基金的专门机构将社保基金的结余全部或者部分采取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大额定期存款及保值储蓄存款等形式存入国家银行或地方银行,按国家规定利息收取。这种投资方式最大的特点是无风险、安全可靠,具有完全的资产流动性。在我国目前实际收益率为负值的情况下,政府采取以下政策措施:第一,存入银行的社保基金给予保值补贴和加上一定的增值补贴,如我国规定,对存入银行的社保基金给予优惠的政策;第二,国家严格控制物价上涨和银行利率的比率;第三,现行的单利计算方式改为复利计算方式。国家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投资方式。 3.2 有价证券投资

有价证券投资,是指运用社保基金购买国家债券、企业债券、股票等各种有价证券。债券是一种按期取得固定利息并到期收回本金的债务凭证。它一般分为国家债券和公司债券,国家债券是国家举借债务的借款凭证,例如国库券、专业银行发行的国家建设债券、专业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国家重点企业发行的重点企业债券、地方企业发行的地方企业债券等等。由于债券利率事先固定,可以获得固定的、高于利率存款的预期收入,由政府发行,财政作担保,信誉安全性强,在急需用款时,变现能力强,因此它是社保基金投资的有效形式之一。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作为已投资入股的证书和索取股息的凭证。依享有分红权利的不同可分为优先股票和普通股票,前者根据事先规定的利率取得固定的股息;后者的股息随企业赢利的多少而增减。持有者可以把它作为买卖对象或抵押品的有价证券,并享有利润分红的权利;其优点是利润比较高、流动性强,在通货膨胀时期易保值。缺点是没有政府、财政、银行作后盾,承担经营风险比较大,但是在股票市场比较完善的国家,这种投资项目是保险业最大的投资项目之一。

为保证投资的可靠性,需要采取一定的途径与方法对企业的资金偿还能力、现有经济效益做详细的调查分析,然后作出决策或者选择那些有担保、有信誉的企业,力争获得最大的收益。但其中有些操作性的技术,应注意的是对行业企业债券的选择,即采取分散风险的策略,“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也要求投资者善于识别风险、分散风险。总之,社保基金投资要集中管理与分散使用相结合,既有利于决策机构的统筹安排;又利于保证基金的安全。 4 社保基金投资组合分析 4.1 加大证券投资比例

在收益、风险、流动三者的关系中,基金的投资收益与风险正相关;投资资产的流动与收益负相关。在确保赢余资金流动的情况下,根据各类投资方式在一定时期内的收益率及其稳定性,将这几种投资进行有机的组合,寻找出一组收益率高而且稳定性较好的基金投资组合方式,或者进行分期、分组、分类的分散投资组合。假定2005年社保基金大致有1 700亿元人民币进行投资,选择的范围是年利率为0.06的无风险资产和预期收益率为0.14、标准差为0.20的风险资产,应当如何将1700亿元人民币在这种资产之间进行分配才能取得更大的收益呢?从两种模型进行分析:

(1)银行存款与单一证券资产的投资组合。组合收益率e(r)用公式表示为: e(r)=we(rs)+(1-w)rf=rf+w[e(rs)-rf] 其中,e(rs)为证券资产的预期收益率,rf为银行存款利率;w为投资于证券资产的比例;1-w为银行存款的比例。 则本例中的投资组合收益为: e(r)=0.06+(0.14-0.06)w=0.06+0.08w 当投资组合是由证券资产和银行存款构成时,投资组合的标准差δ是证券资产的标准差δs与其投资比重w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δ=δsw=0.2w 将投资组合标准差代入预期收益率公式得到收益-风险关系式:e(r)=0.06+0.4δ

(2)以证券1、2构成的组合替代单一证券。 w1= ■,w2=1-w1 将数据代入,得到证券最优组合由69.23%的证券1和30.77%的证券2组成。其收益率和标准差为: e(r1)=0.122;δ1=0.146 证券1与无风险组合的风险—收益直线由以下公式表示为: e(r)=rf+w[e(r1)-rf]=rf+[e(r1)-rf]δ/δ1 =0.06+(0.122-0.06)δ/0.146=0.06+0.42δ

可以看出,采取分散式复合投资所得到的收益(0.42)要大于单一的投资组合得到的收益(0.4);从两式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投资组合所得到的收益与所承受的风险成正比,但从我国证券市场前景和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及国际经济环境因素来看,在风险控制允许的范围内,应适当加大风险投资力度,有利于提高基金的整体性收益。为了达到相对风险很小而实际收益最大的目标,在实际的组合中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风险投资比例,这是保值增值的关键。 4.2 开辟国外市场

下面讨论一种

国内低风险的资产投资与国外高风险的投资组合问题,其公式为: rm=α·r外股+β·r外债+λ·0.0198/12

其中,r外股为国外综合指数月收益率,r外债为国外成分指数月收益率,0.0198/12为一年期利率结算的月利率作为无风险收益率,α、β、λ为各投资资金的投资比例。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特点篇4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制度;防范机制

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国家的一项福利制度,是属于全社会的公共福利,理应由全体国民共同享有。不断加快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部分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除从政府领取低于市场价格的货币补偿外,并未同时获得就业和社会保障,不仅生活困难,养老更成为严重的后顾之忧。另外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日益严重,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需要赡养的老龄人口迅猛增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急速到来和农村体制改革进程的加速,解决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已迫在眉睫。这些都使得有必要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而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制度存在着许多缺陷,有必要进一部完善。

1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制度的缺陷

1.1 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流失严重

(1)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使基金流失严重。在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制度中,各地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管理和发放均由当地的民政部门一家负责,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因此地方政府常常利用监督机制的漏洞,挤占、挪用、挥霍农民养老金,使基金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一项在江苏省的调查表明,调查涉及的7个城市,已经流失的资金占基金总额的35%, 基金流失有地方政府挪用,养老保险机构挪用,违规投资和违规使用等。基金流失的另一种表现是管理费用,一些地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费用占到实收保费的30%以上。

(2)在基金的正常管理中也会出现基金流失。我国的相关政策规定, 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只能购买国债或存入国有商业银行,基金增值渠道单一,且基金存入银行利率明显低于给付利率,出现利率倒现象,结果是保险费征收的越多,基金收支赤字就越大。随着银行利率不断下调,再加上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国家在解决农保基金支付风险上采取单纯依靠降低个人账户给付利率消极的做法,实际上违背了当初对已经投保农民的承诺,农民对投保的信心大打折扣。

(3)农村养老保险机构也在不同程度上挤占基金。由于近几年保费收入不断下降,农村养老保险机构的经费常处于无从着落的状况,而财政又不补贴支持,致使农村养老保险机构面临生存危机,挤占基金应付日常开支的违规现象普遍存在,也使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流失严重。

(4)一些部门利用非法手段也是造成基金流失的原因之一。一些农村养老保险基金部门为自行寻求增值渠道,违规投资、担保、挤占、挪用基金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部分基金血本无归。

1.2 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单一,保值增值能力差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考虑到国内经济尚不稳定、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投资风险大的现状,为了确保基金的安全性,将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限制于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投资渠道非常狭窄。如此单一的投资渠道,形式上保证了基金的安全,实际上却使养老保险基金面临通货膨胀贬值的风险,影响了其保值增值的能力。从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实践来看,这种单一化的投资渠道,根本不能保证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要求,无法实现对参保农民基金增值的承诺,极大影响了广大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因此,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基金投资渠道是解决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要求的迫切需要。

1.3 缺乏科学的投资风险防范机制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应该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保值增值,其投资应当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安全性原则,在确保投资安全的基础上使养老基金保值增值;投资策略应当分散化、多样化,但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投资风险防范运行机制,与国际上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2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制度的完善

2.1 管理上

(1)建立个人账户。建立个人账户储备积累、缴费确定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做出的现实选择。根据我国国情,政府目前不可能为农村养老保险提供巨额的财政补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差异大且不稳定,很难确定统一的缴费标准和待遇水平。建立个人账户储备积累、缴费确定型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做出的选择,也符合国际养老保险的发展方向。农村养老保险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有利于强化农民的自我保障意识;建立个人账户,农民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全部记在个人名下,责权清晰,既有利于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也适应越来越多的农民就业多元化、流动性大的特点;选择缴费确定型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个人账户基金积累期分段计息,在制度上避免了承担无限责任的风险。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个人账户基金营运管理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由政府部门直接负责社保基金的营运管理。这种模式以美国、新加坡为代表,其特点是社保基金由社会保障部门集中统一管理,优点是管理简单,管理、交易成本低,政策执行起来比较灵活;缺点是管理效率低下,制度运行缺乏透明度,难以获得较高的回报率,而且政府可能挪用而造成基金损失。另一种是由民营的基金管理公司负责社保基金的营运管理。这种模式以智利、英国、荷兰为代表,其特点是基金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将基金委托多家民营管理公司按市场法则运作和投资。这种管理模式由于机制灵活、效率较高,因此投资者可以在竞争中得到较高的回报和良好的服务。世界银行1998年提供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全世界范围内,由民营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养老金收益普遍高于政府部门管理的养老金。我国农村也应该尝试采取后一种模式,管理费从公司盈利中提取,不再需要政府从中提取管理成本。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特点篇5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正处于社会保障加速改革、逐步实现全面定型的关键时期。但部分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社保基金的缺口不断增大,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困难,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如何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通过有效地投资运营,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成为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迫切需要。

1.基本概念

1.1 定义

1.1.1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

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是指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机构用社会保障基金购买法律许可的金融资产或实际资产,以在一定时期内获取适当预期收益的基金运营行为。一般情况下,国家往往会对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在投资方向、投资结构、投资区域、投资数额等方面做出特殊限制性规定。但在另一方面,国家对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收益免征所得税。[1]

1.1.2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是通过对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筹集、使用以及投资运营进行全面规划、系统管理和监督,以实现社会保障政策目标的管理系统总称。[2]

1.2 来源

全国社保基金的来源包括: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的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投资收益、股权资产。其中,中央财政拨入资金和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是全国社保基金两个主要的资金来源。

1.3 分类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分为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等;其中,养老保险基金数额最大,在整个社会保险制度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主要包括三大类:社会保险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其中社会保险基金包括现收现付形成的社会统筹账户基金和完全积累形成的个人账户基金两部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主要由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股减持、投资收益及股权资产所形成;企业年金则是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础之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基金。[3]

1.4 主要投资工具

当前社保基金投资工具,大致可以分为现金、银行存款、证券和实物领域四大类,主要是:银行存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大额定期存款、保值储蓄存款)、国债、企业债券、股票、基金、不动产以及国际资本市场(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债券、外国公司债券等)。此外,还有一定比例的抵押贷款、基础建设投资、银行票据、股权投资等其他金融工具(见表1)。[4]

1.5 投资管理运作

2.发展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近些年国外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研究逐渐从宏观转向微观,从制度、体制的研究到具体的基金风险控制,社保基金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等。针对现收现付制度的改革,大部分学者主张,部分或者全部引入个人账户基金制度可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养老金待遇,减轻工薪税负。[5]

当前国外关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研究已经很丰富。戴维斯(1995),对养老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的研究;帕拉西斯(2002),对国际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营运的新发展及其特点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的研究;罗伯特·霍尔茨曼(2006)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困境和发展思路提出了新颖的分析视角;McKinnon(1973)指出发展中国家如果要促进经济发展,必须通过高实际利率排除金融体系的阻碍;Cull的实证分析得到,除金融体系比较完善并且国家监管到位外,长期国债对金融发展有不良影响;Becsi、Wang和Wynne(1998)认为,现的学术理论只强调金融市场及其他方面对于经济发展的显著影响,它忽略的重要的基础性及根本性的问题:经济发展决定金融活动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发展程度相同的国家,它们的金融市场结构和产品市场结构也有很大差异。他们建立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并通过研究发现,金融和产品竞争力的协同作用是决定金融活动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动态相互影响关系的关键。

2.2 国外发展现状

社会保障基金作为一种长期性后备基金,需要不断积累和增长。世界各国在社保基金建设上已有较为成熟的典范,下面概括叙述。

2.2.1 美国

美国政府通过先后建立老年、遗属保险信托基金(OASI)、伤残保险信托基金(DI)、医疗保险信托基金(HI)和补充医疗保险信托基金(SMI),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以保证到期支付各项社会保险津贴和管理费。同时,成立了社会保障信托基金委员会,主要负责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状况的评估投资方向的宏观决策和管理等工作,并对各项信托基金进行监督管理。

美国通过税务局依法征收社会保障税管理社会保障基金,在社会保障基金出现结余时,委员会可将这部分基金用于投资运营,除少部分是向社会公众发行的财政债券外,绝大多数也是特别财政债券。[6]

美国政府的这种将社会保障基金单一的投资于政府债券的做法,利弊兼而有之。优点是盈余额日益增大,流动性好,投资相对可靠。但利率较低导致盈余能力弱不足以抵制通胀风险,同时间接鼓励了政府财政赤字,也存在明显弊端。

2.2.2 智利

智利是第一个实行私营的养老基金管理公司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竞争型经营的管理模式的国家,引入竞争机制,各个基金管理公司在养老保险市场上充分竞争,实现市场化运作。同时,智利的AFP将管理的庞大的基金作为资本进行投资,以期获得较好的回报,使基金保值增值。政府通过监管间接化,不直接干预,通过实施严格的监管体系监控。[7]智利通过该方法,积累了巨额资本,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充足的资本来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内的资本需求,保证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有效控制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降低。

但是,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盈利率仍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和风险性。现行制度虽然减轻了雇主的负担,但转移到雇员身上,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在此仍未得到很好地解决。

2.2.3 德国

德国主要实习现收现付的社保基金管理模式,基本特征是社会保障成本的贷记转移是以收定支,其实质是工作的一代人赡养退休的一代人,特点是由在职职工承担已退休职工的社会保障成本,支付给退休者的社会保障基金直接来自该时点的在职劳动者承担的费用。在现收现付制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中,政府实际上承担了巨大的社会保障债务。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现收现付制管理模式下的社会保障基金的支出不断加大,对政府社会保障支出提出很高的要求。同时,随着社会保障基金支出的增长,政府在各种压力下被迫提高收费标准,反过来又进一步抑制了经济增长。[8]

2.2.4 其他国家[9]

马来西亚主要形式是公积金,即保险基金至少70%投资政府债券中;商业借贷、抵押、股票的投资并不多;国家规定公积金不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并且作为信托基金投资不纳税。政府还鼓励其他的一些保险基金投入运营,但只限于国内投资。

印度尼西亚政府对公积金中的长期基金的投资管理规定由财政部长的命令决定。它规定了人寿保险基金的投资类型:定期存款、房地产、抵押、政策性贷款、股票。并给与一定程度上的税收优惠。

英国五成以上的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本国的股票市场,约二成的社会保障基金用于海外股票市场的投资,从而使绝大部分的基金用于股票市场的投资。

2.3 国内发展现状

2.3.1 总额变化情况

我国的社保基金包括基本保险金,全国社保基金和补充保险基金。基本保险金是最主要的社保基金,基金来源为雇主和雇员的缴费以及国家补贴。养老保险基金是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截止至2008年末,我国基本保险金已突破1.5万亿元。2000年8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成立,负责全国社保基金的管理运营工作。2006年以前基金增长率一直比较稳定,2007年借助股市的刺激大涨。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增长率回落。由于调整策略及时,2009年上半年基本摆脱颓势,基金资产总额己超过6600亿元,境内国有股实施转持后将超过7400亿元。2010年突破1万亿元。企业年金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还不太成熟,截至2008年末,也已累计结存190亿元。我国各类社保基金到2009年总和约为23687亿元。[10]

2.3.2 相关政策法规

2000年之前,我国对社保基金投资的规定非常严格,1991年至1999年的文件都规定社保基金只能存入银行或是购买国债。2001年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标志着社保基金中的一部分—全国社保基金可以涉足资本市场,并且对各种投资工具的比例做了严格限制,是研究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组合的重要参照。随后《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明确了社保基金投资的原则: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和社会性。指出任何投资行为都要考虑到的基本原则,投资应兼顾一定的社会效益,使其投资的项目与政府的政策目标相一致,投资效益应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但这一点全国社保基金做的还不是很明显。之后还颁布了系列条例和办法,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条例》、《社保基金投资运营办法》等,指导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有效安全运营。

2.3.3 投资运营情况

在全国社保基金建立的前几年,主要以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为主。2001-2004都占到基金总额的90%左右,平局收益率仅2.71%,除去通货膨胀率实际收益率仅1.5%。2006年股票投资翻倍后,收益率一跃至9.34%。2007年更是借助股市大涨升至38.9%。但2008年全国社保基金首次亏损,收益率为-6.79%。全国社保基金实业投资开始于2005年,2006年比例涨至13.69%,但2007年由于股市的火爆,社保基金集中资金投资股市,实业投资比例又下降回2005年水平。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2009年上半年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为9.99%,年均投资收益率为9.63%。目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品种已扩大到股票、固定收益产品、实业投资和现金等价物4大类13个品种,市场范围从国内拓展到境外。从股票投资的行业选择来看,主要是选择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性行业,如交通基础设施(高速公路)、钢铁、电力、交通运输仓储业(物流业)等。

2.3.4 模式变更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发展之初,仿造前苏联模式建立起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为了适应当时计划经济的需要,职工的生老病死全部由国家统一包办,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主要来源于国家和企业,个人不需缴费,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模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计划经济时代的由国家统一包办的、现收现付的社会保障模式逐渐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于是,我国逐步建立起了现收现付与完全积累相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为职工建立个人账户、采用完全积累的筹资方式,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带来的巨大压力。随后,我国又不断发展企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障制度的第二支柱,并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战略储备基金。[11]

3.研究意义

在全球经济情况疲软的背景下,研究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当前全国社保基金积累已初具规模,但投资效果不明显,面临着巨大的贬值压力。此外,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面临着支付压力的挑战。自2008年以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全国社保基金赖以增值的国际和国内资本市场发生巨大变化。面对新的投资形势,研究如何更好的投资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实现保值增值、弥补资金缺口及推动消费增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思锋,温海红.社会保障概论[M].科学出版社,第88页.

[2]戴溥之,葛树卿.社会保障基金进入市场:兼具收益性的投资模式[J].社会科学论坛,2002(3):83-84.

[3]吴琼.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

[4]葛元.金融危机中社保基金产业投资方向选择的投入产出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5]张红地.国外主要社保基金管理制度和营运模式[J].中国金融,2008(17):39-41.

[6]王琦.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7]蔡兴扬,养老基金投资运营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课题[J].金融研究,1997(12).

[8]王玉峰.金融危机背景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策略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

[9]齐海鹏,金双华,刘明慧.社会保障[M].东北财经出版社,第113页.

[10]数据来源:根据2002-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8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计算得出.

[11]吴琼.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

作者简介:

陈祥瑜(1991—),女,现就读于北京林业大学会计学专业。

杨彦婷(1991—),女,现就读于北京林业大学会计学专业。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特点篇6

关键词:保险金 运用 途径

1、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发展和现状

在我国建国之初,保险资金规模只有200万左右。我国保险业发展的60多年,在最近十年间保险业资产规模步入快速上升发展期,2004年我国保险也保险资产到第一个1万亿,2007年保险也资产达到2万亿,2008年达到3万亿规模,记下来的4万亿、5万亿都只在半年左右的时间达到。

2011年底,我国保险业资金规模58462.16亿元,保险资本金可运用余额5万亿左右。保险公司已经成为我国债券市场的举足轻重的投资者,有力推动我国金融体系改革和发展,尤其对商业银行和汇率改革,推动传统银行体系向多元化、多层次、多支柱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1 保险金资产负债畸形,期限错配问题严重

期限错配是保险资金运用方面的重点突出问题。保险资金具有长期负债较高的特点,与其匹配资产要求也是长期收益稳定型资产,这样才可以降低错配风险。我国寿险期限20年期的占比50%以上,最长限10年期国债也难以与之匹配,造成实际期限匹配问题十分要种和突出。

1.2 保险金投资渠道单一

近些年来对我国保险金运作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颁布,保险金的投资结构逐年也在发生变化。

虽然保险金投资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但仍存在银行存款多占比重较大,收益较低,缺乏流动性,且其余大部分保险金活跃于证券市场,遭受股市跌宕风险影响加大。

2、我国保险金运用的特点

保险金运用是指保险企业在组织经济补偿过程中,将保险金的暂时闲置部分用于投资和融资,是资金增值的过程。保险金运用注重集中化、专业化、规范化和市场化的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管理,遵循安全、稳健、兼顾和增值的原则。

3、国外保险金运用特点和启示

日韩保险金运用投资的特点趋势美国相似,但具体结构又有所差别。有价证券在保险金所有投资渠道中比重最大,且成上升式发展;存款在保险金投资渠道中所占份额最低,且还在呈下降趋势递减;贷款在保险金投资渠道中所占比重长期保持稳定态势;不动产在保险金投资渠道中占一成,且近两年呈下降趋势。虽然日韩两国保险金运用特点基本相同,但由于各自不同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造成保险金运用结构上有较大差别。韩国由于市场稳定,市场管里体系比较健全,目前的保险金投资收益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而日本由于经济危机波及,抑制经济泡沫、拉动经济的需要和零息政策的影响,日本的保险金投资收益率水平还比较低。

4、我国保险金运用途径

纵观我国保险金运用渠道拓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建国之初到1987年的无视投资或无视投资阶段,保险金运用的主要渠道就是银行存款;第二阶段从1987到1995年的无序投资阶段,保险金运用广泛涉及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信托、信贷,造成大量不良资产;第三阶段从1995到2003年为保险金运用逐渐规范阶段,表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出台;第四个阶段从2003年至今,保险金运用快速发展阶段。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在借鉴国外成熟保险金运用经验的同时,我国逐渐形成了自己一套保险金运用途径。

(1)保险金运用存入银行,主要是存入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可以保证资金流动,具有收益低,但风险小的特点。

(2)保险金固定收益市场投资,主要是国债、金融债和企业债。国债和金融债都有国家信用保证,大部分企业债都有担保抵押,且信誉优良,具有收益可靠,风险小的特点,固定收益资产安全。

(3)保险金权益市场投资,主要是股票和基金。保险金入市的目的在于增值,但同时股市风险也是最大的,收益也相对较高。

(4)保险金另类市场投资,主要是以债权和股权形式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债权投资大都有国有大型银行担保,股权投资大都具有垄断性和成长性,效益不错,长期前景看好。中国人寿投资渤海产业基金,保险资金以债权、股权及其他可行方式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在投资京沪高速铁路项目上取得喜人收益。

(5)保险金境外市场投资,主要是香港H股和红筹股,投资规模不大,风险相对较低。

(6)保险金信托,是指委托人将保险金或保险金债权信托给受托机构,由信托机构依保险金信托合同的约定管理和运用信托财产,并分配收益给受益人,于信托期间终止或到期时,交付剩余资金给信托受益人。

(7)保险金投资私募股权,2011年《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颁布,允许保险金投资股权的规定,必然拉开保险金投资私募股权的序幕。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多适合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保险金运用途径会得到广阔的发展空间,并迎来一个快速的发展机遇期。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形势而言,保险金信托和私募投资会更适合当前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一方面,企业发展对资金有强烈的需要,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常常面临资金缺口,而由于信誉和担保短板,是其难以有效持续得到银行的资金供应,但是保险金私募投资,完全绕过了资信的壁垒,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发展,将在助力企业发展的同时,获得更大的收益;另一方面,保险金信托最大优势在于他的专业化运作,对于资金和风险管理更加可靠,加之其还有规避税率的效果,定将吸引保险金持有者的极大关注。

保险金运用途径是适应着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而不断拓展和发展起来的,只要交易存在,就会存在收益,就会吸引保险金的进入。国外保险金运用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比较成熟的国家和社会,保险金的运用一定是多元化的,保险金的运用会是越来越来越丰富。而符合当下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运用途径,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利用。

参考文献:

[1]陈炎.国债投资——保险金运用的重要途径[J].上海保险,1995年第3期.

[2]王欣.健全保险金运用机制之我见[J].济南金融,2005年第3期.

[3]付平.保险金信托法律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特点篇7

中图分类号:F3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8-0031-02

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国家的一项福利制度,是属于全社会的公共福利,理应由全体国民共同享有。不断加快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部分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除从政府领取低于市场价格的货币补偿外,并未同时获得就业和社会保障,不仅生活困难,养老更成为严重的后顾之忧。另外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日益严重,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需要赡养的老龄人口迅猛增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急速到来和农村体制改革进程的加速,解决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已迫在眉睫。这些都使得有必要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而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制度存在着许多缺陷,有必要进一部完善。

1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制度的缺陷

1.1 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流失严重

(1)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使基金流失严重。在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制度中,各地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管理和发放均由当地的民政部门一家负责,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因此地方政府常常利用监督机制的漏洞,挤占、挪用、挥霍农民养老金,使基金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一项在江苏省的调查表明,调查涉及的7个城市,已经流失的资金占基金总额的35%, 基金流失有地方政府挪用,养老保险机构挪用,违规投资和违规使用等。基金流失的另一种表现是管理费用,一些地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费用占到实收保费的30%以上。

(2)在基金的正常管理中也会出现基金流失。我国的相关政策规定, 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只能购买国债或存入国有商业银行,基金增值渠道单一,且基金存入银行利率明显低于给付利率,出现利率倒现象,结果是保险费征收的越多,基金收支赤字就越大。随着银行利率不断下调,再加上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国家在解决农保基金支付风险上采取单纯依靠降低个人账户给付利率消极的做法,实际上违背了当初对已经投保农民的承诺,农民对投保的信心大打折扣。

(3)农村养老保险机构也在不同程度上挤占基金。由于近几年保费收入不断下降,农村养老保险机构的经费常处于无从着落的状况,而财政又不补贴支持,致使农村养老保险机构面临生存危机,挤占基金应付日常开支的违规现象普遍存在,也使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流失严重。

(4)一些部门利用非法手段也是造成基金流失的原因之一。一些农村养老保险基金部门为自行寻求增值渠道,违规投资、担保、挤占、挪用基金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部分基金血本无归。

1.2 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单一,保值增值能力差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考虑到国内经济尚不稳定、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投资风险大的现状,为了确保基金的安全性,将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限制于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投资渠道非常狭窄。如此单一的投资渠道,形式上保证了基金的安全,实际上却使养老保险基金面临通货膨胀贬值的风险,影响了其保值增值的能力。从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实践来看,这种单一化的投资渠道,根本不能保证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要求,无法实现对参保农民基金增值的承诺,极大影响了广大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因此,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基金投资渠道是解决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要求的迫切需要。

1.3 缺乏科学的投资风险防范机制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应该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保值增值,其投资应当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安全性原则,在确保投资安全的基础上使养老基金保值增值;投资策略应当分散化、多样化,但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投资风险防范运行机制,与国际上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2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制度的完善

2.1 管理上

(1)建立个人账户。建立个人账户储备积累、缴费确定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做出的现实选择。根据我国国情,政府目前不可能为农村养老保险提供巨额的财政补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差异大且不稳定,很难确定统一的缴费标准和待遇水平。建立个人账户储备积累、缴费确定型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做出的选择,也符合国际养老保险的发展方向。农村养老保险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有利于强化农民的自我保障意识;建立个人账户,农民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全部记在个人名下,责权清晰,既有利于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也适应越来越多的农民就业多元化、流动性大的特点;选择缴费确定型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个人账户基金积累期分段计息,在制度上避免了承担无限责任的风险。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个人账户基金营运管理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由政府部门直接负责社保基金的营运管理。这种模式以美国、新加坡为代表,其特点是社保基金由社会保障部门集中统一管理,优点是管理简单,管理、交易成本低,政策执行起来比较灵活;缺点是管理效率低下,制度运行缺乏透明度,难以获得较高的回报率,而且政府可能挪用而造成基金损失。另一种是由民营的基金管理公司负责社保基金的营运管理。这种模式以智利、英国、荷兰为代表,其特点是基金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将基金委托多家民营管理公司按市场法则运作和投资。这种管理模式由于机制灵活、效率较高,因此投资者可以在竞争中得到较高的回报和良好的服务。世界银行1998年提供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全世界范围内,由民营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养老金收益普遍高于政府部门管理的养老金。我国农村也应该尝试采取后一种模式,管理费从公司盈利中提取,不再需要政府从中提取管理成本。

(2)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补贴制度。为了促进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民政部及各地区规定了集体补贴的一些办法。比如一些地区按交费额进行补贴,这在集体财力比较发达的村庄和乡镇比较普遍。大部分乡镇规定了按职业与职务给予补助的办法。相对来说,收入比较高、投保金额大、属于特殊职业的“村民”得到的集体补贴比较高,而一般的普通农民得到的集体补贴比较少。为了使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真正发挥其社会互助职能,有能力进行补助的乡村,应尽可能采取按人头补助的办法,使补贴制度更“公平”,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调剂功能。

(3)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金管理,保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已累计50多亿元,且随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在快速增长,管理和运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成败。所以应尽快出台基金运营优惠政策拓宽基金运营渠道,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①各地均应结合本地的情况分别修订《农保基金管理实施细则》,将农保基金初步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管理的渠道;②农村社会保障基金应归地、市相关部门管理,与专业银行签订协议,改变单一的低率存储或非正常借贷;③认真研究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行机制,按基金的属性以适当的比例投向不同的创利渠道,以求在总体上获得较高的利润。可用一部分基金投入到本地区确有发展前景,在短期内有望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开发项目,盈利后用于支付近期农民的养老金。这样既保证基金有较高的回报率,又可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此外,国家应制定有关政策,为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提供条件,如可以考虑由财政发行特种高利率债券,为保险基金指定专项建设项目等。

2.2 运营上

在运营上要积极拓宽基金运营渠道,允许投资多元化。许多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险基金都采取了类似的多元化投资方式比如分别规定一定的比例投资于国债券、投资于企业股份,投资于金融部门及投放国外等。考虑到我国证券市场没有国外那么成熟,考虑到国内专业投资认识的投资绩效与国外的差距,我国对基金的管理虽然应该放开,但也须慎重。比如可以将投资的50%放在银行、国债券,证券、基金投资比例不得高于30%,其余可投向收益率较高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另外,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运营还要逐步与政府部门脱钩,建立委托人、管理人、托管人、投资人制度,尽可能规避风险,实现回报的最大化、以保护参保人的利益。比较稳妥的方式是在加强县级经办机构的基础上,组建省级和中央两级基金管理机构,基金的管理以省级为主、中央为辅,中央一级的作用主要是分散风险、加强调控。基金管理和运营完全按照市场化的规则,由管理机构选择托管人和认定投资人,同时还要成立监事会,以加强对基金管理和运营的监督检查。

2.3 监管上

在监管上要加大基金监管力度。应在中央一级专门设立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委员会,垂直管理,不受省、县地方政府制约,以防地方挪用社保基金,对包括养老基金在内的各种社保基金进行统一的监管,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总之,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制度存在着许多缺陷,需要从管理上、运营上及监管上进行完善,进而完善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使农村养老无后顾之忧,实现建立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妙琢, 郭小燕.对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J], 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 (4).

[2]樊柯. 我国养老保险立法模式初探[M].河北法学,2001,(3).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特点篇8

一、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低投资收益率的原因分析

1.投资渠道狭窄,投资结构不合理。我国长期以来把保持基金的安全性作为首选目标,并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和投资工具进行了严格限制。根据2001年公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的规定,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其中,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50%,企业债、金融债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且不允许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截止到2004年年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产共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风险小的银行存款,占总资产的39%;第二类为风险较小的债券投资,占总资产的43%;第三类为有一定风险的股权投资,占总资产的7%;第四类为风险较大的股票投资,占总资产的11%。从资产分布情况看,风险较小的投资占总资产的82%,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投资于资本市场的基金投资结构完全不同(见表1)。这种投资安排一方面保障了基金运行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基金投资渠道过于狭窄,投资结构不尽合理,资产过于集中,长此以往,不仅基金增值目标无从谈起,养老基金的偿付能力无法保障,安全性目标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1.国债和银行存款。这是我国当前最重要的养老保险基金的常规性投资渠道,由于有国家信用的担保,它们在安全性方面较其他投资工具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国债,它一般可以认为是零风险的,安全性好,利息所得免税,在收益性上优于银行存款,这也是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于国债长期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但是我国现在的国债品种比较单一、期限结构不尽合理、并对利率风险很敏感,收益率也较低。2006年记账式(一期)7年期国债的票面年利率仅为2.51%,远远低于同期银行存款的利率。因此,我国应加大国债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国债在满足养老保险基金安全性上的特殊作用,并且将其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银行存款也应只作为短期投资工具满足流动性需要,投资比例更不宜过高。

2.养老金入市。2001年7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参与了中石化A股的申购和配售,业界专家称此举表明我国社保基金已“悄然入市”。2001年底出台的《暂行办法》规定,社会保障基金可以投资于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及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等有价证券,所占投资比例可达50%,这一规定为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和商业化运作提供了法律依据。目前,社保基金在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额度不断扩大。截至2005年9月底,全国社保基金总资产达1917亿元,投资范围几乎覆盖了中国资本市场所有符合养老金机构投资特点的投资品种,包括企业债、金融债、股票组合、回购组合、稳健组合、指数基金和参股非上市企业等。全国养老保险基金已有1150亿元投资资本市场,占基金总规模的60%。全国社保基金已成为资本市场举足轻重的机构投资者。根据国外经验,谨慎地放宽养老金的股票投资限制,是提高养老金投资收益、保证其增值的重要途径。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只有10年左右的时间,市场运行不规范,监督管理不到位,市场风险大大高于西方成熟股市的风险,且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全,可供养老保险基金选择的投资渠道和投资组合种类少。因此,我们可参照国际惯例,采取由少到多、逐步推进的战略,允许养老金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有条件、有步骤、有限度地进入证券市场,主要购买风险小、收益稳定的证券投资基金或新股。待条件更加成熟以后,再允许养老保险基金参与股票投资、信托投资、实业投资、不动产投资以及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

3.加大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随着“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急需大量资金,这为养老保险基金开辟了新的广阔的投资渠道,可以为养老保险基金提供固定的资金存变量和长期稳定的收益。但是,我们这里说的将社会保障基金转入国家长期基础建设并不等于购买国债,因为购买国债的结果是基金投资的项目决定权仍然掌握在政府手中,而经验表明,大部分由政府主管的基础设施建设效率极低,容易造成浪费,这对于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社会保障基金来说是致命的。因此,合理的做法是10家基金管理公司将基金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个过程。笔者认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要重点关注电力、通讯、交通、能源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这些项目的特点是建设周期长,规模巨大,投资回收周期长,且有国家政策资金的优惠,所以投资收益不仅一般要高于其他行业,而且具有稳定性,投资风险较低,能够同时满足基金对安全性和收益性的要求,应该成为今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重要发展方向。

4.国际投资。由于受信用风险、外汇管制、产业分布及养老金投资法规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国家养老金都是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才开始涉足国际投资的。在1970年,只有英国和荷兰的养老金把少量的资产投资于境外。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出于分散风险和获得更高利润的需要,各国纷纷加大了养老金投资于海外市场的比例,主要是投资于海外股票和债券。在一份美国退休金的投资动向的调查中表明,1992-1995年间,投资增长最快的是国外股票,增长了2.3%,而同期对本国股票的投资只增长了0.5%。1998年,英国养老基金资产中18%为国外资产,法国为5%,德国为7%。在发展中国家中,2003年智利养老基金国际投资的资产比重已上升至18%。政府计划在两年内将国际投资比例的上限从20%提高到30%。而秘鲁已经将养老基金海外投资比例的上限从10%提高到20%。这些数据表明,海外投资已经成为国际上养老金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途径。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虽然证券市场的回报率较高,但是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步晚,投机性较强,风险大而收益率不稳定,因此,在保障基金投资安全的前提下,我国应积极稳妥地将一部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于海外,提高资产的整体收益率。

(二)明确投资主体,提高投资效益

社会保障基金属于社会性公共基金,应由社会自治性机构组织管理,避免各级政府及任何机构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影响和干预。而我国当前的投资机构主要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因此应根据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采取委托经营方式(基金管理中心不直接进行投资),通过竞争,明确经过基金理事会资格认定的高资信、高效益的基金管理公司或银行的投资主体地位,使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逐步退出投资领域。同时,由于养老保险基金规模大,是老百姓的“养命钱”,对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考虑通过市场化的竞争机制,专门成立养老保险投资银行。为避免重复投资,国家应对养老保险投资银行的投资工具、投资收益和投资渠道有一个不同于现有基金管理公司和一般性商业银行的规定,并在税收政策等方面予以优惠,以促使其努力开发新型投资工具,积极吸引国内外优秀的投资管理人才。还可以考虑引进外资,与发达国家有经验的投资机构联合,扩大海外投资的比重,从而在根本上提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整体投资效益。

(三)加强制度设计,提高统筹层次,降低运行成本

针对当前养老保险基金区域分割和行政干预严重的现状,我们应加强制度设计的力度,协调关系,建立养老保险基金垂直管理体系,统一管理,统一分配,提高统筹层次。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正是我国当前努力建设的一项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于2006年1月13日透露,目前,全国已有12个省份实现和基本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提高统筹层次,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各地区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和享受待遇标准的统一,加大基金调剂功能,消除参保职工跨地区流动的障碍。同时,通过减少管理环节和管理层次,建立风险分担和权利制约机制,可以实现集中管理,避免“隐性债务”的进一步增加,减少中央财政的压力,降低基金分散管理的风险。同时,有利于打击挤占挪用基金和骗保冒领的行为,维护基金安全。在推行省级统筹的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市县两级政府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省市县三级责任分担机制,做到责任明确,各尽其职。

(四)强化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监管

一是要在《暂行办法》基础上尽快出台《社会保障法》和《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法》,对基金投资主体、投资结构、投资方向、收益程度、风险管理等做出规定,使基金投资及其监管和保护有法可依。二是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监督机制。在中央和省一级政府设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监督委员会,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审计、纪检等有关部门参加,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监管。三是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准备金机制。从各种投资机构的投资收益中按照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一旦遭遇大的投资风险,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出现困难时,由投资风险准备金给予暂时弥补。风险准备金可委托中国人民银行管理,并由国家给予优惠利率。

参考文献:

[1]沈谭晨,丁芳伟,高莉,王青山.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多元化[J].卫生经济研究,2002,(5).

[2]胡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机制探讨[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1).

[3]刘磊.社会保障基金有效投资的分析[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特点篇9

关键词:保险;社会管理功能

一、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的内涵

2006年6月15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明确保险具有社会管理的功能。社会管理是指对整个社会及其各个环节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目的在于正常发挥各系统、各部门、各环节的功能,从而实现社会关系和谐,整个社会良性运行和有效管理。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不同于国家对社会的直接管理,保险是对风险的管理过程,而风险管理又是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保险内在的特性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以及社会各领域的正常运转和有序发展。1998年特大洪灾、2003年非典、2005年禽流感、2008年汶川大地震,保险在这些重大国家公共安全事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唤起了人们的保险意识,保险业因此得到了加速的发展。

保险业是以保险费的形式预提分摊金并积蓄下来形成了积蓄基金,从而达到在时间上分散风险的功能。同时保险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特有的交换机制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了整个社会的资本配置效率来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稳定器和助推器的双重作用。保险所提供的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产品服务,而是一种以更有效率地实现社会安全稳定为输出效能的制度安排。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保险是一种影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之间配置风险的制度。

保险作为各种风险的统筹管理者,渗透到各行各业,融入了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保险作为一种经济保障制度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工具已经开始被人们所接受,在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不断的改革深化中,人们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保障需求将更多地依赖于保险来解决。

二、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的体现

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具体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社会保障管理

社会保障被誉为社会的减震器,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其中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商业保险可以为没有参与社会基本保险制度的劳动者提供保险保障,有利于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保障体制的基本要求是“宽覆盖、低保障”,只能部分地化解人们的生活风险,而商业保险产品灵活多样、选择范围广,可以为社会提供多层次的保障服务,提高社会保障的水平。

截至2008年全国已经有464个县开展了由地方财政支持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参保农民达到1168万人。2009年6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10%的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将会有政府补贴参与。农民以后将可以像城里人一样每月领取养老金,这对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压力无疑是一个重大的举措,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二)社会风险管理

从保险的技术特征、行业特点以及历史经验看,保险业在社会风险管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专业优势。保险公司从开发产品、制定费率到承保、理赔的各个环节,都直接与灾害事故打交道,因此不仅具有识别、衡量和分析风险的专业知识,而且积累了大量风险损失资料,为全社会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自觉担当起社会风险管理顾问角色,帮助被保险人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2008年6月在《中国风险管理报告2009》会上,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表示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应当积极探索风险管理的市场化实现形式,承担起风险管理的重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类风险层出不穷,自然灾害风险、人为灾害风险等不断出现,多年来,保险业积极发挥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运用在各个行业、领域的专业技能和服务优势,逐步成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风险管理的专家顾问,发挥了转移风险、规避风险的重要功能。

(三)社会资源管理

保险的本质就是对社会资源的高效率配置。随着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保险业积聚了巨额的保险基金,保险基金的补偿和给付的时差性就为保险资金的投资运用提供了可能。由于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保险公司的利润也日趋降低,拓宽渠道运用资金获取投资收益是保险公司稳定经营、增强偿付能力的内在要求。保险通过汇集闲散资金进行集中运用,可以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资源管理功能。

2000-2006年我国的保费收入从1596亿元升至5641亿元。保险资产规模从3374亿元增加到19731亿元。据统计,保险资金运用规模年均增长约40%,保险资产占金融资产比重逐年提升。截至2006年11月,保险资产总额已达1.878万亿元,其中,投资总额1.143万亿元。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运用于资本市场,如银行存款、买卖债券、股票等,这扩宽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资金来源,并促进了资本市场的活跃和发展。

(四)社会信用管理

当前,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影响整个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保险公司经营的产品是一种以信用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的承诺,可以减少由于客观上的不可抗拒因素导致的履约风险,从而扩展信用链条正常运作的范围,通过对受损者进行补偿或者代替投保人履行义务等来促进信用活动的执行。保险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作用主要是通过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等产品的推广而实现的。2006年,除了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险和建安工程责任险之外的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保费总额达到了53.42亿元,占财产险保费总额的6.86%,比2005年增加了1.8个百分点。其中信用保险的增幅达到了151.9%,成为增长最快的财险险种。这说明保险在社会信用体系中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另外,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会不断收集企业和个人的历史履约行为记录,建立庞大的信用数据库。信用数据库可以在行业内部共享以对被保险人进行信用评级、建立失信被保险人黑名单;还能为社会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和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信息资料,以有效降低社会信用风险,提高违约失信成本。

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自2002年以来我国保费收入年均增长17.3%,2007年全国专业中介机构共计实现盈利19496.2万元,同比增长96.22%。保险各项功能得到较大发挥,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保险作为市场化风险分散机制,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保险社会管理功能的提出,使我们认识到保险服务不只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全局性的不可或缺的制度供给。长远来看我国保险业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当前我国保险市场的整体规模还很小,与国内证券业、银行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建立一套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保险运营与监督管理体系,建提升全社会的风险意识,充分发挥保险业重要的社会管理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

三、保险如何更好发挥社会管理功能

中国保监会副主席李克穆认为“当前保险业要围绕我国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大局,加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三农’领域、公共服务领域、社会保障领域和自然灾害领域的风险管理,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服务。”保险如何更好的发挥社会管理功能?

(一)发挥商业保险在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

我国应该积极发挥保险的社会保障功能,发挥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补充作用。目前我国保险业在养老医疗农村保险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国家近期颁布养老金覆盖率还只是10%的试点,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覆盖率远落后于城市,进城务工人员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不能加入城市基本社会保险计划,养老和医疗保障需求非常巨大。而这些仅仅依靠社会基本保险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商业保险机构应该在这些领域加大投入力度,与社会基本保险形成协同互动。

(二)发挥社会风险管理功能

1、建立保险基金,更好地发挥社会风险管理功能。有关数据显示“5.12”汶川大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到8400多亿元,其中财产损失超过1400亿元,而投保财产损失不到70亿元,赔付率只有5%左右,远低于国际36%的平均赔付率水平。2008年我国因灾损失13547.5亿元,远远超过2008年全年我国保险业的保费收入9784.1亿元。面对巨灾单个保险公司也显得力不从心,而每一次巨灾后灾区所获得的保险赔付占比很小,不利于灾后重建和保障灾区百姓的生活。关于巨灾保险基金的呼声越来越多,2007年8月通过的《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国家发展保险事业,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具体怎么操作还需要大量的研究。本文以为最重要的是要提供一个平台,吸纳社会力量共同筹资,保险公司和政府应该以及各方力量都需要积极参与,其中政府应起主导作用。

2、将商业保险纳入到国家、企业和家庭的风险管理体系中。这比强调保险保障或补偿、给付功能更具有积极意义。它强调对各种财产及其他标的的风险进行评估,在风险发生前能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处理和防范,包括采取保险的方式,并有利于明确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中的社会风险管理的内涵和任务。

3、应该加强风险的控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风险预警制度、加强风险应急管理,切实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的跨境传递,维护我国保险市场的稳定运行。使风险处于可控范围,为维护金融稳定、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三)加强保险资金的运用管理

受金融危机影响,一些大型保险公司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资本市场的损失,股票收益下滑明显。因此对保险资金的运用应该加强管理。

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应当建立不同层级的股票池,加强其日常管理,跟踪分析市场状况。严格控制短期融资,规范投资运作行为,防止过度利用杠杆融入资金投资股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4月5个通知规范保险资金的运用。包括加强资产管理能力建设、规范保险机构股票投资业务、增加保险机构债券投资品种、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及相关指引。

同时应该增加保险机构债券投资品种,拓宽投资范围,改善资产配置,防范资金运用风险。保监会根据《保险机构债券投资暂行办法》,调整债券投资政策,增加投资的品种包括财政部发行、代办兑付的地方政府债券;境内市场发行的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大型国有企业在香港市场发行的债券、可转换债券等无担保债券。

参考文献:

1、卢晓平,时娜,陈文辉.推动保险业全面参与社会风险管理[N].上海证券报,2009-06-17.

2、傅助.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N].中国保险报,2005-08-17.

3、薛生强,徐梅,石健.论现代保险社会管理功能的发挥和实现[J].宁夏社会科学,2006(11).

4、孟平扬.浅析中国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J].技术与市场,2009(1).

5、陈鑫.浅析保险业发展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J].经济师,2009(2).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特点篇10

关键词 养老保险基金 投资管理模式 国际比较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的形势下,养老保险遭到了巨大的冲击,养老保险基金的资金短缺问题非常严重。面对这种严峻局势,各国都将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作为确保其养老保险基金充足的首要议题。符合国情和科学发展要求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模式,自然成为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国际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模式的比较

(一)投资管理主体比较

(1)政府主导型。所谓政府主导型,即政府作为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主体,同时创建一个专门机构,来负责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并代表国家统一管理养老保险基金。美国、新加坡、日本、中国都是以政府作为投资管理的主体,但不同国家的机构设置也有所不同,美国主要是由财政部进行公共养老金的投资管理,同时国家颁布相关法律来监管对私人养老金的投资;新加坡通过中央公积金局来管理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中央公积金局隶属于国家劳工部;日本则是通过厚生劳动省将储备基金直接寄存到政府养老基金投资部之中,由其管理储备基金。中国由中央政府下设相关部门来负责社会统筹基金的管理,投资在个人账户上的基金实行的是属地管理,中央政府为模式的最终担保人。在政府主导模式下,政府作为受托人直接控制着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构成。它的优点是政府自始至终都以主要决策人的身份对养老金的投资全权进行监管,管理简便,成本较低;管理机构能很容易地对基金进行实时监控,且拥有较高的法律地位,这就确保了基金的安全。缺点是透明度不高,很难获得较高的回报率并且可能会因为政府的调用而造成基金的亏损。

(2)混合管理型。混合管理型,即一部分基金由受托人直接进行固定收益投资,而对风险收益部分的投资则托付给专业的投资管理人去运行,其投资管理主体为政府认定的公立性组织。瑞典的养老金制度,分为名义账户缓存基金和强制性个人账户。其中大部分资金作为缓存基金,实行的是现收现付财务模式,平均交由四大国民养老基金管理公司投资运营,根据比例限制进行投资,包括证券、固定收益产品等。而剩余资金被记入个人账户,采取清算模式,政府设立了个人账户养老金管理局(PPA),PPA负责管理并直接运营1/5的资产,投资指数化债券和股票市场,其余4/5的资产则通过招标选择几百家基金公司,个人可从中选择最多五个公司进行投资。这种模式的特点不仅体现了政府部门参与其中进行监管的强制性,而且体现了个人进行选择投资的自主性,因而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也便于民主监督。

(3)私营管理型。私营管理型是指由政府以公正、透明的方式选拔出的私营机构作为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主体,而不是以政府或下设的公立性机构为投资管理主体。作为受托人,政府只行使一般监督权,不过多控制和干预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具体投资行为,而私营机构则有相对较大的自由权来管理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私营管理模式的代表国家是智利。智利通过私人的养老金基金管理公司进行养老金的征收、管理和投资,政府不能干预公司的管理经营活动,仅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法律上加以制约。这种模式下,受托管理机构可以自由地进行投资活动,使养老金与资本市场有机的结合,收益率较高,同时还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引入竞争机制,管理成本得以下降;政府虽不直接插手基金的投资运营,但却充当着监督人的角色;透明度和灵活性较高。

(二)投资渠道管理比较

在投资渠道的管理方面,可将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分为谨慎人模式和严格数量限制模式,划分的依据为政府对养老金投资渠道的限制程度。

(1)谨慎人模式。谨慎人模式,是指对基金资产投资类别(如投资比例、投资品种)不做任何定量的规定,但要求投资管理人必须像一个“谨慎的商人”对待自己的财产那样考量到任何一个投资行为的各种风险因素,创造一个最有利于养老保险基金分散和规避风险的组合。采用此种模式的通常是“市场自由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日本、新加坡等。日本自1998年起开始实行谨慎人模式,规定大约为养老保险基金20%的基金可投资到国外资产上。在经合组织的《聚焦2013年养老金市场》的报告中,2012年日本政府投资于现金及存款的养老金比例仅为5.1%,而投资于其他(如房地产、贷款等)的比例则高达46.1%。在新加坡,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是由独立于养老保险基金及其投资收益的政府机构负责的,政府可以自主决定基金的国外投资比例,把超额盈余收益“存储”为存款,作为“国家的未来”的应急储备。美国的养老金托管委员会根据谨慎人原则的标准制定了宏观的投资政策,政府并没有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做具体的限定,由于其国内证券市场十分发达。因此,国外资产投资比例相对较低,只有11%。此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调动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能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管理者可以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对投资组合做出调整,最大程度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但是这种模式的实行需要发展水平较高的资本市场和完善的金融监管系统来作为支撑,并且对管理者的要求也很高,要对“谨慎人”原则的法理和要求有充分的认识以及心理认同。

(2)严格数量限制模式。严格数量限制模式是指由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构指定投资工具及其比例结构,如规定养老基金只能投资于现金与存款、债券、股票,且都限定了一定的比例。并要求管理者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必须按照规定进行,从而在合理范围内控制对基金投资运营的风险。欧洲大陆法系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是采取这种模式的代表国家,以瑞典、智利、中国为例。例如,智利颁布相关法律严格规定了养老金的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要求必须投资于法律、央行和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局专门批准的投资工具。为防止养老金投资到单一项目上,使投资的风险加大,法律规定养老金的投资上限不能超过养老金总额的30%,但对政府债券的限制则相对宽松。不过随着市场的发展,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也逐步得以放宽。瑞典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是很保守的,2012年养老金的投资组合分别为:现金及存款2.4%、债券58.1%、贷款0.3%、股票9.4%、不动产3%、共同基金26.7%、其他0.1%。此种模式的优点是能控制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同时也能降低运营成本;对资产的投资规定比例,这样若投资失败也不会使基金破产。但是在具体实践中,由于对风险控制的简单考虑,面对多变的金融市场环境,限量监管缺乏弹性,从而可能导致资产的收益遭到损失。通过这两种投资渠道管理模式的对比,不难发现,实行谨慎人模式的大多为发达国家,采取严格数量限制模式的则是发展中国家居多;由于采用谨慎人模式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并能推动国际投资,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正逐渐由严格数量限制模式向谨慎人模式过度。尽管二者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稳健投资,而且也显示出某种融合的发展趋势,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将存在很长一段时间。

二、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对投资风险的监管

2010年颁布的《社会保险法》规定,社会保险基金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国务院的规定进行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挪作他用。虽然该法的出台填补了我国社会保险相关法律的空白,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和方式的具体管理办法。因此,建议政府尽快建立起相关法律法规,来对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管理,并确定监管部门的职责及其追究措施,完善监管体系,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做出严格规定,控制投资风险,抑制过度投资,从而形成全方位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安全管理机制,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运营环境。

(二)逐步放宽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管制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在实行的严格数量限制模式应该并且也能够向谨慎人模式逐步过渡,使投资组合实现多元化。建议逐步放宽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品种的限制,拓宽其投资渠道和投资范围。适当降低对银行存款和国债及政府债券投资的最低比例限制,并适当放宽对高风险资产数量的限制。允许养老保险基金持有更多的股票、公司债券等,并可以尝试把少量基金投资到风险投资公司。此外,应该逐步放宽对国际资产投资的资金限制,这样不仅有利于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灵活性,以调整到更好的资产组合结构,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以便更好地顺应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三)坚持“安全第一”原则

作为最重要的社会保险基金,养老保险基金具有普遍需求、地位特殊、长期积累、管理复杂的特征。因此,实现保值增值是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最为重要的目标。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范围需要从投资国债和银行贷款逐步转向其他收益――风险比较高并且风险可控的金融产品。但是,由于养老保险基金的特殊地位,基金的风险管理要比追求超额收益更加重要。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首先要保证将较大比重的资金投资于固定收益类产品,获得基本收益,而后再将适度比例的资金配置到风险资产之中,获得超额收益。

(作者单位为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

[作者简介:张文婧(1992―),女,内蒙古赤峰人,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徐懿.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体制改革研究[J].当代经济,2013(5).

[2] 韩立岩,王梅.国际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模式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12(9).

[3] 李辉.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国际比较[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3(8).

[4] 江玉荣.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监管模式的国际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学术界,2013 (1).

[5] 林熙,林义.国际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的新趋势[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8 (2).

[6] 张媛.国外养老保险基金信托运营及对中国的启示[J].调研世界,2011(10).

[7] 田远.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与管理国际经验与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13 (47).

[8] 王怡,苏扬,孙国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国际经验及启示[J].当代经济研究, 2012(7).

[9] 陈志国.公共养老强制基金制个人账户投资管理模式研究[J].国经济问题20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