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十篇

时间:2023-11-15 17:58:10

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

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篇1

要想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就要在日常教学中,采用特有的方法,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思想品德教学,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感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本文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入手,阐述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提出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当前,我国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调查发现,大约有15%的初中生有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做出逆反和偏激行为。一些学生由于受家庭、学校中不良因素的影响,产生了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应引起教师的关注。

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俞国良曾说过: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心理不健康是易爆品。这句话告诉我们,学生的心理发展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是祖国最有力的后备军,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其心理发展与国家发展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是社会和时展的内在需要。

2.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过渡时期,尚未成熟。初中生对外界的新鲜事物都有好奇心,可塑性非常强,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加以引导,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指明方向。

因此,教师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花费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

三、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利用案例进行教学。

思想品德教材包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这些案例是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素材。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找对案例切入点,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例如,教师可提供以下案例:初中生李某学习努力,原本成绩很好,但进入初中后,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害怕同学超越自己,也害怕看到老师和家长期盼的目光,这给他自己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导致成绩一日不如一日。这样,学生就能深刻了解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思想品德案例,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学会排解心理压力,避免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2.合理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虽然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丰富,但并不是所有的案例都可用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制订教学计划,合理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合理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能一味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随意使用案例,否则就会导致案例与教学脱节。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做到“量体裁衣”、“对症下药”,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3.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篇2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C 收稿日期:2016-01-20

初中体育教学肩负着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重任。但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初中体育课程并未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采用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学生则被动学习,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锻炼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意识。随着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教学理论、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模式等越来越无法适应现代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因此,为顺应时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教师应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了解和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自由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自由教学法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不只局限于“放羊式”教学,而是有所筹划地进行自由教学。在初中体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喜好,让学生自由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下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锻炼能力和创新能力。

2.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即以游戏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游戏教学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以及竞争性等特点,基于初中生活泼、好动等心理特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有助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3.案例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使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缩短了理论与实际教学之间的差距,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掌握程度。例如,在初中体育“体操”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体操的技巧,动作做法、动作要点、动作规格以及体操的分类等知识时,可选取我国各个时期体操运动员的动作做法作为教学案例。针对每个时期体操运动员的动作特点、技巧以及存在的不足,给学生讲解学习体操的好处以及在体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从这些成功的体操运动员案例中真正体会到体操的魅力,激发学生体操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体操知识水平。

4.多媒体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以计算机、录像、投影、幻灯片等为标志,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的教学过程中。

体育教学主要致力于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法,能够将体育知识以图像、声音、图片等形式更加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还能够将高难度的运动技巧等完美地演绎出来,以增强画面感。

多媒体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体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想象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思想和身体素质。

综上所述,良好的教学方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初中体育老师,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了解和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程序设计;思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当今社会的信息化特征日益显著,新型程序语言层出不穷。在初中VB程序设计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程序言的学习兴趣,还能最大程度地简化教学流程、深化教学效果。

1.初中VB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教学方法落后

通过调查发现技术教师的综合素质不达标,未意识到VB教学方法的重要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不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学方法生硬陈旧。初中生崇尚个性化生活,爱好新鲜事物、因此非常容易对毫无生机的VB课程产生排斥感。综上所述,教师若想彻底改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课程的兴趣,则必须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选用合理先进的教学方法。

1.2学生对VB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较低

初中生的心理素质相对较薄弱,在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后容易对自身提出质疑,从而逐渐丧失自信心。部分初中生没有及时解出某道数学题的答案,便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是否存在问题,在发现周围同学较快得到答案后便产生自卑心理,错误地认为自己“不是块学习的料”。在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笔者便经历过类似事件,一些学生未顺利解出课堂习题便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VB程序语言,降低了对VB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在今后遇到VB程序设计问题时便会产生“题目好难,我解不出来”的错觉。

2.初中VB程序设计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师先向学生描述一个具体的教育情景,引导学生就该教育情境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案例教学法强调要在具体的教学案例中,对理论进行实践,使学生通过运用理论来总结相关的经验和方法。 随着教育改革脚步的持续推进,现阶段,愈来愈多的初中学校_始引进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能否成功应用,取决于所选取的案例是否合理,有针对性,一个科学的教学案例对课堂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明显的。初中生之所以难以轻松、深化地学习VB程序设计课程,除了本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过关外,还有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科学、使得VB程序设计教学难以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事实上,教学方法对VB程序设计教学的影响最为巨大,在初中VB程序设计教学中引进案例教学法的工作已迫在眉睫。

3.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策略

3.1如何选取教学案例

VB程序设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应当保障所选取的教学案例的质量,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相应的基本原则。通常情况下,教师所选取的案例应当贴近生活,能够让学生产生亲切感、认同感。教学案例要服务于实际教学工作,脱离了课堂的教学案例非但难以提升教学质量,反而可能挫伤学生对VB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案例的选取必须要抓住教学重点与教学目标,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接受能力,尽量将大的学习任务分解为小的学习任务,避免赋予学生过大的学习压力。

教师应当做好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之处,征询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与建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应当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多了解学生的看法,如此不仅能够强化学生自身的关系,为日后的教育工作提供便利,还能最大程度地提升教学案例的合理性,使得教学案例成为教师满意、学生喜爱的教学利器。

3.2采用趣味性强的教学案例

为了激发初中生对VB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选取趣味性强的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趣味性体现在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主动地了解VB程序设计概念。趣味性案例教学法在初中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案例教学的发起方不一定是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来设计教学案例,这样做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还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成为主动的知识传播者、分享者。某次,笔者在讲授支结构这一重要知识点后,便鼓励有所领悟的学生将知识概念设计成“脑筋急转弯”的形式,随后几名学生自告奋勇地设计了一段“披着程序语言外衣的脑筋急转弯”,在此过程中,其他学生们非常认真地给予相关建议、意见,课堂氛围十分活跃,浓厚。通过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案例,笔者不仅提升了VB程序设计教学质量,同时加强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3采用贴近生活的案例

就目前情况而言,一些初中生并不了解VB程序语言对实际生活的益处,换言之是这些学生认为VB程序语言是空泛的、无用的,对实际生活没有帮助。为了让学生意识到VB程序语言对实际生产的作用,改变他们对VB程序设计课程的错误看法,教师应当选取或者设计一些贴近人们实际生活,与初中生其他学科联系密切的案例,从而激发初中生对VB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在讲授“判断结果”这一概念时,笔者便选取了“手机解锁”这一生活案例。笔者对学生们说:同学们,分支结构中的“判断结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而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需要进行判断,我们可以判断一件事情的对错,而程序同样可以判断人们某个行为的对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现在你们大多数人都拥有智能手机,屏幕锁是保护手机安全的重要程序,屏幕锁分为指纹解锁、密码解锁以及图案解锁等类别,同学们的指纹、输入的密码以及绘制的图形等是解锁手机的关键信息,如果同学们正确地输入了上述信息,则手机能够被顺利地解锁,而如果所输入的信息有误,则程序会提醒你信息有误,这便是常见的判断结果。

3.4关于用好案例教学法的几点建议

①教师应当借助案例l掘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一般来讲,初中生在学习VB程序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学、耐心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赋予学生沉重的心理负担。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细致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反应,游戏性的教学案例通常能够极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那些在游戏性教学课堂上依然无法集中注意力、不能主动参与至课堂讨论之中的学生,教师应当单独与其进行交流,注意了解学生近期的心理状况与学习上的困难,征询其对案例教学法与初中VB程序设计课程的主观看法。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增强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扫清障碍、夯实基础。

②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其所选取或设计的教学案例的质量。部分信息技术教师不关注最新的学术动态,不重视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在课堂上又惯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如此固然无法提升VB程序设计教学的质量。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应当主动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专业理论学习与教学方法探索工作,注意向同事借鉴与分享教学经验,不断地促进自身的进步。

③做好分层教学工作。客观上看,个体之间存在着智力差异,部分学生的学力有限,碰到稍难的问题便不知所措,而一些学生则非常享受VB程序设计学习的过程,较容易解决一些困难的习题。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分层教学工作,为有天赋的学生提供更加高深的案例,让这些学生接触相对复杂的计算机语言理论,进而最大程度地发掘天赋型学生的潜力。对于那些学习程序语言较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相对简单的案例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在学生取得学业成就后及时对其进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对VB程序设计课程的兴趣。

4.结语

新的发展形势下在初中推行VB程序设计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普及信息技术,能够为国家发掘、输送大量的信息技术人才。为了做好初中VB程序设计教学工作,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在课堂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从而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陶兴荣.机器人教育可促进程序设计教学[J].教育与信息化,2011(02)

[2]韩志彪.浅谈初中程序设计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2(35)

[3]李秋燕.网络学习社区下程序设计教学的实践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3(03)

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案例教学法;实际运用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学生只有在实践课堂学习过程中对学科学习内容有充足的学习兴趣,才可以在接下来的系统化学习中加深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见解,从而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那么教师在进行实践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具体,让学生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学习内容。结合本人多年来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深入阐述如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利用案例教学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学生学习效率的显著提升,希望对广大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有所裨益。同时,我还会在文章中针对当前课堂教学的实际教学情况,尝试给出自己的建议。理论的实际运用需要以课堂实际教学情况作为基础,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限制,这样才能够取得最好的教学质量。

一、案例教学法在数学课教学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就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的一种基本教学方法,它是将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生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数学课教学一直是一个以案例作为基础进行教学的课程,只有通过例题等方式才能传达数学知识。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案例教学中,我们能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在教学中减轻数学课的枯燥乏味。利用案例教学法同时能更好地促进小组交流,以优代弱,更好地促进后进生的培养和多种学习方法的交流。

二、凸显情感激励,设置师生能动互动的问题情境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部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性不高,主动意识不强,即使参与互动,也是“被动应付”,走过场,“身”在其中,“心”在课外。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未能认知师生互动的意义,同时主动参与的积极情感未能得到有效激发。教师要树立以景促情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融洽、和谐、生动的案例情境,将学生主动学习潜能“挖掘”,能动学习欲望“释放”。

如教师在“相似比”知识点案例教学时,利用该节课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的实际,放大并挖掘该节课教材的内在情感因素,设置出“明达实验小学兴趣小组在早上8点钟测得10米高的旗杆的影子长度为15米,现在测得同一时间该学校教学楼的影子长为45米,请问这个教学楼的高度是多少米?”教学案例。

三、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教育因素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中蕴含了丰富的教育因素,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挖掘这些教育因素,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情感与态度也得到同步发展。

(一)充分利用内容中具有教育意义的数据和统计材料

初中数学教材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列举了一些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数据及资料,学生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理解,既可以感受到数学在刻画、描述现实世界过程中的作用,也可以激发学生学好数学报效祖国的热情。

(二)充分挖掘数学背景知识中的教育因素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材不但是数学知识的载体,而且也是数学文化价值的体现。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结合有关内容介绍一些关于数学发展与数学史料的知识,不但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过程的整体认识,而且使学生从中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例如:结合圆周长的教学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探索圆周率的计算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深入了解祖冲之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四、案例教学也要避免个别问题

案例教学虽然在教学中有很好的效果,但在案例教学和合作式学习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一是教师对案例的选择。教师在案例教学中一定要认真选择适合学生特点和学习实际的案例,避免出现假、大、空的案例。二是学生的合作式学习不是放羊式学习,学生在合作中一定要带着问题参与,也要在合作中解决自己的疑惑,还要在合作中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会。三是师生也要建立合作学习体系。教师在案例教学和合作式学习中不仅要高屋建瓴,也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及时分享小组的合作成果,也要指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只有注意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五、育人的思考

古话说教书育人,教书是标,育人才是本。老师教的不仅是书本上的加减乘除,更是人生里的取舍沉浮。教育是一个奉献的职业,教育工作者不应以学生的聪明或是愚笨进行区别对待。几年来,由于采取了本案例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和学生建立密切的师生感情,并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工作效果良好,我所任教班级都没有出现学生半途辍学的现象;同时也带动了不少教师自觉不断摒弃落后思想,采取优化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如何做才能在教育事业中,既推助尖子生更上一层楼,又不放弃每一个后M生,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更好地运用案例教学法,必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同时要更好地开展好合作式教学。只有组织好案例教学,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促进数学课的教学。

参考文献:

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篇5

关键词 整合;信息技术;初中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5-0038-02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整合的优势日益突显,通过多媒体的影音动画等优势可提供一个宽松、开放、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很自然地融入教学情境,理解抽象的政治概念和原理。同时,多媒体信息技术提供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教学内容感官刺激,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辅助学生加深对思想品德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不仅增强教学效果,还提升了学习效率,促进初中政治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笔者结合多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经验,谈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整合的几点体会。

1 处理好初中思想品德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系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种心灵的教育,一种直抵学生灵魂深处的教育,所以传统教学的说教、说服、说理等教育手段仍占有很大比重,这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引入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整合,要选准整合点,抓住整合切入时机,让抽象的概念和枯燥乏味的原理在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下变得灵动和活泼,引导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感悟、体验知识,掌握内涵,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成熟和健康成长。

如“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课,在讲解有关的法律条文或法律规定时,就比较适用于传统教学的讲授,这样的直面的讲授更体现法律的严谨和公正,也有助于免除其他干扰,不遗漏法律任何细节。当然在此基础上,初中政治教师也可以应用思维导图软件制作一个财产所有权层级逻辑关系思维图,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财产所有权等相关法律条文。针对本课的教学案例,就可以充分发挥Flas软件的优势,把有关财产所有权的案例图片做成一个个小情节动画,让学生更清楚地分析案例的来龙去脉和案例所隐含的细节,帮助学生了解公民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教育学生要尊重别人的权利,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只有合理处理好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系,相辅相成,才是更好地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服务,全面提升学生政治综合素养。

2 切实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整合素养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a德教学的整合效果不仅是与教师的教学相关联的,还需要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

首先,信息技术整合的资源可以通过初中政治教师收集整理、加工处理,最终以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形式出现。这种课件形式可以是单机版的,也可以是网络版的,不论哪种信息技术整合形式,都需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信息技术综合素养的提升,这样才能面对功能强大、资源丰富的整合平台而得心应手地辅助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活动,增强教学效果。否则,思想品德教师操作能力弱,只能望“机”兴叹、望“图”兴叹,感到无所适从。

其次,作为思想品德课堂的主体,在网络信息技术整合环境下,乃至家里更自由的大整合观下的自学环境下,都需要学生能够搜索、下载、分类、整理、筛选、处理所需要的教学资源,这些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也正是现代新一代学生的必备基本信息素养。否则,没有学生的配合,即使再精彩的思想品德课也是独角戏,会留遗憾。

最后,在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整合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密切配合,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信息整合效率,共同提升整合资源的辅助效果。教师要做好引导,学生要做好配合,这样才能把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且毫无刻意表现之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提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

3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拓展思想品德教学空间

初中思想品德是对学生的终身心理、道德的教育,仅限于教学课堂上的信息资源呈现和辅助,不足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深化课堂知识并灵活应用,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因此,初中政治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挖掘相关联的知识案例,丰富所学思想品德知识内容。同时,教师也要提供灵活多变的网络资源或平台,让师生、生生在开放、绿色的网络学习教育空间里畅所欲言,让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师生交流变成情感沟通和心灵交流,有效拓展思想品德的学习空间,大大提升思想品德教育质量。

如“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课,教师可以留一个财产纠纷的案例作业,让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如QQ群里交流讨论。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查询财产所有权的相关知识,拓展一下思索角度和案例分析思路,带着对相应法律条文的疑问在百度里查询获得解答。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交流,不断辩论和观点同化,逐步形成一致的案例分析结论,这也达到了课后信息技术整合空间的教育教学效果。

其实,这种形式的网络学习研讨教育空间,已经广泛应用到各学科的课后网络学习教研中,笔者也深深感受到这种信息技术整合形式的优势,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这种课后的网络学习活动,这对于提展学生知识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有知识内容,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和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力,增强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4 巧妙应用信息技术整合,弥补学生生活体验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很多案例分析和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示范、模拟作用,可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情融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想品德活动当中,受到深刻教育,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课,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个精典案例,然后引导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原告、被告、证人等,进行一堂“模拟法庭课”。这其中有很多环节都需要多媒体课件及时呈现新的案例审判提示和下一步的辩论“机关”,让学生由刚开始的思路不明确、条理不清晰到表达流利、辩论激烈,犹如身临其境般体验财产所有权案例的背景原因和结论,掌握此类法律条文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同时,也让学生明确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财产继承权,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要尊重别人的权利,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既要享受权利,又要自觉履行义务,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总之,这节活动课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在丰富课程内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永丹.思想品德课多媒体教学中常见问题及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1):109-110.

[2]马建文.走出思想政治课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误区[J].中小学电教,2005(12):64-65.

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篇6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 素质教育 渗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想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要想确保课堂教学效果最优,作为教师,就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对思想品德的培养,重视学生分析以及处理问题这一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能够正确的科学的看待社会,以更好的适应社会。

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开展素质教育属于初中教学研究的一个关键话题。素质教育基于学生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针对所有学生,以提高其基本素质为最终目标。素质教育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目前由于素质教育在持续深入发展,这就给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当今社会在迅猛发展,多种文化元素和矛盾同时存在,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而且其道德观也会由于所处环境的影响而出现偏差,这时作为教师就应该积极给予正确的引导。

二、素质教育的渗透方法

1.导学式方法

坚持将学生当做教学主体这一原则,以引导者自称的教师应该开展师生互动,而导学式就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式。何为导学式?主要指的是围绕着引导,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循序渐进的开展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与以往的传授教学方式相比,该种方式在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方面更具优势。站在教育心理学立场考虑,导学教学方式的重点是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以最终实现其主体认知能力的培养。

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的导学模式重点就是正确提问。提问不仅包括老师提问,而且包括学生发现问题在内,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表达问题,只有如此才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前认真预习的前提下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启发以及探索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这有利于强调教学工作的关键在于引导,引导学生如何学习知识以及技能。此外还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来进行引导。比如关于“民族文化”一课的学习,可以选择学生周围的事来进行引导,比如“你生活的地区目前哪些文化特色浓厚的影视作品或者是小说在流行当中”等等。

2.案例式方法

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上,案例教学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教学方式,其有自身深厚的理论知识作支撑。案例教学模式主要构建在一些心理学研究理论之上,这些心理学研究理论包括构建主义理论,情境认知以及人际交互决定理论等。

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模式可以按照如下步骤开展教学:理论讲解-出示案例-个人分析-小组讨论-小组互评-全班分析-课堂总结。当然课堂教学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一定拘泥于某种固定的程序,根据教学内容可以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教学。比如可以在课堂上提前展示案例,在课堂的最后,也可以在课后通过作业让学生进行个人分析。案例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和学之间实现良性互动,有利于将学生当作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这是一种能激发学生自主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

3.教案学案一体化模式方法

不同的学校,其学生在认知能力上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所以教师不仅要准备讲课所需教案,而且还要设计学生的学习学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学校教师根据在校学生的认知情况,以现行教材为依据编写的供学生使用的文字材料,称之为学案,这是基于因材施教的理念发展而来的。大部分学校以及大部分科目均选择了学案教学。而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教学学案是站在学生自主学习的立场进行考虑的,主要是对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以及探究进行指导,是提升教学效果,树立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案。学案是在所有教师共同备课以及交流的基础上最终形成的。集体备课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要在教师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它的优势在于能集中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在集体研讨中互相启发;另外教师们由于年龄、教学经验、个人见识等方面的差异,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使教师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在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堂上,设计与在校学生相符的学案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与此同时也满足了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在思想品德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学案要避免单纯作为教师的讲课教案,因为不仅教师之间在教学风格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且学生个体之间也各不相同,所以每位任课教师还要针对学案进行第二次备课,也就是说教案、学案要一体化。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教案学案,其一体化模式主要有下面这些内容,即事先预习、学生自主以及合作学习,教师精讲以及指导,学生知识体系的优化,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以及阶段性反思等。教师导学性最好渗透到每个教学阶段,教师要熟悉掌握课程标准以及相关教材内容;合理设计学案,认真对待所有教案,只有如此才能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想同步开展素质教育,则务必要提升教学效率,转变教学思想,不断提高自己,改善课堂教学结构,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切实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篇7

[论文摘要] 案例教学是高师法律基础课堂教学常用的手段,只有坚持案例的准确性,强化案例的针对性,注意案例的趣味性,侧重案例的思想性,搞好案例的实效性,才能使案例教学起到应有的作用。

法律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课程,它所阐述的法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虽不深奥,但对于这些缺少法律知识的大学生来说,也显得比较枯燥和抽象,这就要求教师用科学的案例,去拨动学生的心弦,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准确、扎实地掌握所学理论,实现教学目的。

一、坚持案例的准确性

案例的准确性就是要选择最能反映法学理论本质的、最能表现教材所述观点、理论的案例。准确、典型的案例,一方面,可以启发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从而由简入繁,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理解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有示范性,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自身素质,提高专业能力,为培养合格的初等教育师资创造条件。

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中心,对所掌握案例进行反复比较,精心筛选。选用准确、典型案例,以增强讲课的说服力,达到教学目的。

二、加强案例的针对性

课堂教学中,案例的针对性是高师法学基础课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具体运用,只有案例具有针对性,才能达到深化教学内容,简化所述理论,正确理解我国法学基本理论和各部门法的基本精神,同时,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大学生自身发展处于青年初期,世界观正在形成,在思想认识上往往会存在一些偏差,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偏激、片面。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还需不断完善,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学生往往只注意社会阴暗面,如果不加以引导,就必然影响法学基础课授课质量。只有案例有针对性,才能针对学生实际,纠正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使学生自觉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基本观点,树立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并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行为准则,澄清思想认识,提高思想觉悟,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和人民教师创造条件。

案例的针对性,一是要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通过举例使问题由繁到简,由抽象到具体;二是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行为倾向,通过案例使学生掌握理论,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增强法制观念。三是要针对高等师范学院的培养目标,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的思想、行为,主动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

三、注意案例的趣味性

只有教学具有浓厚的趣味性,才能够使用权学生在学习时具有积极的心理状态,获得较佳的学习效果。趣味性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

法律基础课中多为较抽象的法学理论、法律基本知识,如果我们仅用逻辑的角度从理论到理论给予论证很难为学生所接受;大学生年龄在20~24岁,抽象思维已经形成,但仍对具体、生动、形象、有趣的事物感兴趣;大学生将来工作的对象基础教育的学生,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趣味性对于教学特别重要;因此,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应选择趣味性强的案例,证明原理,使大学生在把握理论的同时,积累素材,为将来基础教育教学打下基础,应反对“乐”而“不教”或者“教”而“不乐”。

教师应从以下角度挖掘案例的趣味性:第一,从案例的内容上尽量找有趣的新颖的案例。第二,从案例的使用形式上,采取多种形式并用,如讲述式,讨论式,模拟法庭等新颖形式,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继承法的代位继承时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我选取了这样一个案例。冯长根(男,68岁,妻子早亡)与妻子生有一子一女。其子冯勇与高玉芬结婚后生有一女孩取名冯小丽;其女冯怡尚未结婚,与父亲及兄嫂、侄女共同生活。1995年3月10日,冯勇在陪父亲冯长根去医院看病途中遭遇交通事故,父子俩身受重伤,抢救无效冯长根、冯勇均死亡,死亡的顺序为冯勇先死亡,冯长根后死亡,未立遗嘱。冯长根财产折合人民币8万元,冯勇个人财产折合人民币3万元,对于如何继承冯长根、冯勇的遗产,高玉芬与冯怡发生纠纷,告到法院。如果你是法官,你怎样分配冯长根、冯勇的遗产?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分析讨论,较好地理解了所学继承法的知识。

四、侧重案例的思想性

法律基础课是政治性、思想性非常强的学科,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必要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初步懂得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掌握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主要精神和内容;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成为“四有”新人。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政治觉悟尤为重要。因此,必须突出案例的思想性,它是核心,是教育学生的关键。

如何突出案例的思想性?

第一,要精心筛选,掌握“关节点”掌握“度”。教师围绕教学内容,把可作为案例的素材,精心筛选,选择最有教育意义的,最有思想性的案例,在援引时,抓住案例的“关节点”——思想性,把它作为重点来突出;掌握“度”,指把案例蕴含的思想性切合实际地挖掘,既反对无限度地拔高,单调地说教,又反对“乐”而不“教”,哗众取宠,把思想性、政治性抛到一边。

第二,联系实际,突出师德。高师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因此在援引案例时,应多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使他们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创造条件。

五、搞好案例的实效性

案例的实效性,指它的实际教学效果,要想向学生传授法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完成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案例的实效性,如果不重视案例的实效性,就不可能很好地教育学生,甚至有时会使案例带来不良影响。

强调案例的实效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全面了解学生。教师应通过经常性的调查工作,实事求是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行为倾向、生活环境、家庭教育和所受的社会影响,以掌握哪些是对学生健康成长起促进性的因素,哪些是起消极性的因素,为选择合理案例创造条件。

第二,坚持正面教育原则。教师应多用科学的、准确性的、典型的正面案例,去论证教学内容,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注意少讲案例中犯罪手段,而重在讲清对犯罪分子的量刑,加强对学生进行教育。

第三,注意克服反面案例的消极因素。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处在形成时期,明是非、辨美丑的能力与成人比较还是较弱的,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偏激,因此,应少用反面案例,如果需要反面案例,应使用恰当,发挥其反面教材作用,同时必须注意克服反面案例的消极因素,从而使案例能启发学生思考,达到预期效果。

总之,高师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案例的选取应坚持案例的准确性,强化案例的针对性,注意案例的趣味性,侧重案例的思想性,搞好案例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案例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篇8

关键词:初中政治;鼓励;生活化;情感;实践

初中政治课程教学是实现初中生人生价值观构建的初级阶段,也是形成正确的人生理想的关键时期。传统的初中政治教学存在一定的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投入精力不足、教学案例不够生动形象等问题,使初中生对政治课堂的欢迎程度不是很高,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不强。很难满足现代政治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要求。笔者从事初中政治教学多年,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教学质量路径。

一、鼓励教育

13~15岁的初中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有人不断地关注他们,这样他们才能有存在感。在初中教学中,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对学生来说不仅是最大的关注,更是对自己行为的一种肯定,这样可以大大鼓励初中生更好地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关注到学生平时上课和课下的行为。在学生独立或者在团队协作下完成相关的任务,教师需要第一时间提出表扬和肯定,这样对学生的及时鼓励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在今后的任务完成过程中更加具有自信心,这是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和前提。具体的激发方法很多,鼓励性班级氛围营造就是一种比较重要的鼓励教育。教师在言语上需要经常性的鼓励和肯定。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为信任的人,他们在学生的心里有着很高的地位,因此,教师在学生取得一些成绩之后,需要及时在言语上加以鼓励和肯定;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也需要及时鼓励他们。

二、融入生活化的案例

初中政治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都是我们生活中必须掌握的人生价值方面的思想理念,在教学内容上具有实践性。这也为我们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改造提供了基础和前提。这些政治理论直接教授给学生的时候,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完全建立,学生对那些抽象问题的认识还缺乏必要的理解和认识,将这些理论知识的抽象问题使用一些生活化的案例进行铺垫,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这就符合了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也是初中政治教学质量提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教师需要对教材中平时学生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加入大量生活化的案例,从具体的问题进行讲解,在学生对这些具体问题有所认识之后,教师再进行相关概念、思想的讲解。例如,在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教学环节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需要维权的一些案例,当我们家里刚买的洗衣机出现故障之后,销售企业不买账,我们应该怎样维权,这就是一种最为实际的案例。同时这些生活化的问题都属于开放式,在开展相关知识能力应用的时候更加具有实践可操作性。

三、注入情感教育

初中生一般都是13~15岁之间的孩子,需要初中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情感,实现初中生心理上的过渡,使他们更快地适应现代初中的学习生活节奏,这样才有利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政治课程就是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融入更多的情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关注班级中每一个孩子的心理情况,对于那些沉默不语、不习惯与其他同学一起玩耍的学生需要重点关注,引导他们参与政治教学活动,在课堂上经常性地让这些学生参与相关教学任务。在课余时间,发现他们独自玩耍的时候,引导他们去和其他同学一起玩,学会分享,让他们在任务教学的过程中与一些性格开朗的孩子分在一组。让性格开朗的学生来影响这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这些都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观察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同时也需要教师在情感上付出更多,实现与学生彼此信任感、依存感的建立。这种信任感建立之后,学生参与政治课堂的主动性就被有效激发。

四、开展理论实践

在进行政治教学的时候可以有效融入以集体主义为代表的德育实践教育。教育学生从现在开始,班级是大家的班级,任何学生都没有特权,这种教育十分必要,因为学生在家都是一个人说了算,这种性格在今后社会上是不行的,需要从小培养学生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的班级团队精神。具体来说,这种政治理论实践教育可以融入更多的教学环节。例如,在进行一些教学环节的时候,学生将被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彼此竞争,看一看哪个小组做得更加优秀,这就需要小组内部的学生彼此建立一种信任感,需要学生不断树立一种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的精神,这样才能创建一种更好的班级和谐氛围。

五、现代教学手段的烘托

政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更多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用,实现有效配套。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任务教学法、导学法等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拓展应用空间,烘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初中政治学习的兴趣。例如多媒体课件、互动式白板教学、微课教学等都是可以借助的手段,以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

初中政治是实现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塑造的主要课程之一,在德育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拓展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意识,这样才能满足课程教学质量的稳步优化。

参考文献:

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篇9

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可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应该有效应用案例教学法,以提高教学效率。通过简要分析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所坚持的原则,指出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措施,以期能够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初中政治;原则;措施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现象,加强教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营造互动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理论知识,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枯燥沉闷、乏味,不仅降低了教学效率,而且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新课改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法,不断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初中政治教师提高学生政治水平的重要方式。

一、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所坚持的原则

1.坚持针对性原则

在选择案例时,初中政治教师应该深入了解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选择教学案例,以确保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例如,在学习“防患于未然”时,初中政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讲解交友不慎所造成的恶果,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黑白,不断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坚持实践性原则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选用案例时,初中政治教师应该坚持实践性原则,加强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珍惜学习机会”时,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引入由于家庭贫困,而被迫辍学打工的事例,让学生明白读书机会的珍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措施

1.根据教学内容,科学选择案例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政治教材,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案例,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以提高政治教学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引用或者改编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政治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政治教学的效率。

2.采用多种方法,有效呈现案例

案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呈现案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合理呈现案例,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例如,在学习“我们维护正义”时,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分析案例中所出现的现象,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3.通过分组讨论,深入了解案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分组讨论,营造出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所以,初中政治教师应该结合政治教学的实际情况,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时,初中政治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利弊,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及时总结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在教学活动即将结束之时,初中政治教师应该及时总结教学内容,合理评价教学效果,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初中政治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提问、分析和讨论,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枯燥、乏味的政治知识,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法,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政治水平。

作者:龚进华 单位:宁夏中卫市中宁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殊华.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8):24-25.

初中生心理教育案例篇10

关键词:案例比较教学法;中职学生;就业观。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8-0276-021.树立正确就业观是中职学生美好职业生涯的前提条件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生成功与否与本人的人生规划息息相关。中职学生毕业后将直面人生,如何尽快实现由"学校人"向"职业人"的华丽蜕变,平稳渡过初入职场的心理"阵痛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迅速进入工作角色;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处理好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这是摆在学校和老师面前一项艰巨而又充满挑战的光荣任务。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充分做好各种心理准备,是每个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中职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的就业观指导,没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就匆匆忙忙,草率地进入职场,就像大海中一艘没有方向的航船,可能迷失方向,遭受严重挫折,甚至可能因遭受沉重打击而留下永恒的心理阴影。俗语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老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帮助学生搞好职前教育,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帮助学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成功地搞好初次就业,是很有必要的。本人在多年的就业安置和就业指导中,不断探索,采用"案例比较教学法"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学生受益匪浅,取得良好效果。

2."案例比较教学法"的探索

"案例比较教学法"是本人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进行教学,不断探索,总结而形成的一种有别于传统"案例教学"的新方法,姑且以此命名之。传统的"案例教学法"通常是用一个案例及案例评析来说明一个问题,而"案例比较教学法"是通过多个案例而不是一个案例来说明同一个问题。在教学中,通过案例与案例之间的比较,让学生去思考,去理解,去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得出各自的结论,然后进行判断和取舍,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老师在此基础上做出点评,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自己的职业观,起到潜移默化,无声润物之功效。

3."案例比较教学法"之实践

在讲授"就业期望值"时,我通过我曾熟悉的几个已毕业同学的事例来教育现在的学生,其过程如下:

3.1给出案例

案例A:汽修六班学生赵磊,曾参加省级汽修技能竞赛,荣获省级二等奖,临近毕业时,曾向我说过毕业后准备开汽修厂,我当时并不赞同并与之做了详谈,建议他先找家4S店锻炼,过几年再开厂。他坚持己见,未采纳我的建议。在社会上闯荡一年后再遇到我时,很后悔当初没听取我的意见,结果钱花了不少,浪费了自己一年的时间。

案例B:我以前有个学生曾磊磊,也是汽修专业学生,为人忠厚诚实,能吃苦耐劳,技术过硬,但安于现状,我曾建议他自己开厂。他说风险大,能力不够。毕业十几年了仍在汽修厂当师傅,收入尚好,但他同班同学有的早就是技术总监,有的早已开办了汽修厂,身价不菲,而他现在也就只是小康之家而已。

案例C:我班学生张坤在校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学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时想进大公司当文员。实习时到一家电子厂的流水线上上夜班。工作虽累,但心态却好,很快适应了岗位,并协助带队老师经常做好其他学生的稳定工作,表现非常优秀。实习结束后就跳槽到另一家大公司做了文员,很受领导和同事的欢迎,后来上升为人事主管。

案例D:我班有一个同学曹萍萍,学计算机专业,在校时表现尚好,但自视甚高,一心想毕业后找一份收入高又轻松的工作。顶岗实习就提前离厂了,找工作时挑三拣四,去了好多个地方都不满意。回来到学校看我时抱怨没赚到钱,害得父母经常接济她。后来她准备再去外面找份工作,我给她做了诊断,提出了建议,她认为老师分析很中肯,愿意听从老师的指导意见。

3.2学生评析。通过对以上四个同学的真实事例,让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参照书本知识作出评析,分析理解为什么不同的期望值会有不同的结果,并判断案例中的同学选择期望值时哪些切合实际,哪些高了,哪些低了。

3.3学生提出建议。通过对案例中四个同学的成败得失进行分析比较,思考案例结果对学生的启迪作用,要求学生给他们每个人分别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希望,帮助案例中的同学去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3.4学生提出解决办法。设身处地思考自己的将来,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期望值来面对即将到来的职业生涯,并想想将来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怎样去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什么时候去调整会比较适合自己,会使自己能发展得更好,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就业期望值。

3.5老师做出针对性点评。老师有针对性的做出点评,不仅要对案例做出点评,更重要的是对现在的学生的评析、建议、解决办法做出点评。点评时要灵活,要多赞美,要针对性强,要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引起学生共鸣,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之目的。

3.6作业及学生反思。老师要把作业布置好,让学生到网上查找就业情况,了解目前的就业现状,针对自己的情况进行仔细思考。反思自己在课堂中的评析建议及解决办法,是否有不足之处,哪些地方还可以做得更佳更优。

总之,通过几年的时间的探索,"案例比较教学法" 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他们职业生涯的起始阶段,能冷静理智地处理好各种问题,妥善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较快适应"职业人"的角色,成为真正的职业人,为他们今后的职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期望并相信每个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的明天会更美好。参考文献

[1]廖利华.职业生涯设计.[M].刘新梅.冉茂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徐承斌.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M]苗其刚.冉启全.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