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思维培养十篇

时间:2023-11-10 17:40:28

初中数学思维培养

初中数学思维培养篇1

关键词:思维能力;培养兴趣;促进思维;思维品质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科的精髓,学生只有领会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形成有序的知识链,使学生提高数学思维水平,从而发展数学、运用数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讲解,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无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学生被动地学习状态,难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突显学生主体地位,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自主去探索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把握培B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突破口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找到数学思维能力的突破口。因此,初中数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学生通过学习初中数学,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培养学数学思维的深刻性。通过计算速度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敏捷性。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则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和鼓励,使学生大胆想象和联想,对学生进行变式教学来进行培养。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提出不同见解,进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创造性。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从多个渠道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努力调动学生的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内在思维。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在动力,进而调动学生的思维。初中数学教师认真备课,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三、加强对学生思维方法的指导

想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初中数学教师还需要先教会学生如何思维,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同时初中数学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的学习。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引导,教会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认真审题,细微观察,能够挖掘习题中的隐含条件,并如何通过抑制条件进行分析和推断,结合数学定理与观念解决问题。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初中数学教师应精心选择习题,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清晰和条理清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分析问题,通过分析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严密性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公式、定理的运用,都要有理有据,都在其运用的范围之内。教师要精心设计习题,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认真分析,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严密性。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需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和灵活性的习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进而找到更多的解题方法,同时还可以改变条件对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每节课的设计,都要充分考虑学生,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疑难,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让学生找规律、悟方法。在此基础上,才能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养成反思质疑的良好习惯。提问题要充分让学生提出疑问,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分析错在哪里,让学生自己总结反思,找到规律、悟方法,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经历思考、探究、总结的过程,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勇于质疑的习惯,提高合作交流能力,养成良好是数学思维品质。

总而言之,数学思维能力的好与坏与数学素质高低有直接关系,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以此来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在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要把握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实现数学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钱咏梅.强化主体意识、培养创新精神――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探索[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21):5.

[2]任保平,段文旭,陈先荣.数学因你而精彩――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初中数学:初中版,2015(7):63-64.

[3]黄晓华.浅析初中数学教学创新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3):00088.

初中数学思维培养篇2

一、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前提

在高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方法中,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是前提.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于一门科目缺乏兴趣,也就不可能有强大的学习动力,那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更是无从何谈起.即便教师讲课再准确无误都是无济于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对于提高学生们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的方法,教师需要一改以往的沉闷、低效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尽量迎合学生的特点,营造多样性、趣味性的课堂.

二、增加动手操作,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直观性

增加动手操作意味着将数学课本中的概念、定理、公式等等理论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中,增加动手操作是最直观的方法之一.例如,将生活实践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在学习“两点之间”的定理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活动.首先设立一个情景:小明每天步行上学,他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路1是正南北路(长为m米)和正东西路(长为n米)(即需要转一个九十度的拐角),路2是一条直接从家走到学校的直线捷径,问题是,小明选择哪条路上学比较节省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将题目的大意精炼出来,画在纸上,自己动手用尺子测量两条路的长度.在对比下可以发现,路2比路1短得多.类似于此,营造机会引导学生们亲自验证定理,通过习题将数学与生活中可能实际发生的事情联系起来,这些实例可以触发学生的熟悉感.这样既能够有效的让学生们认识到该知识点的应用价值,又能够增强学生对此知识点的记忆.与此同时,更能够提高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得学生们喜欢上数学,从而大大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三、应用多种方式,精心设计知识的引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能否准确、巧妙地引入知识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节课教学是否拥有较高的质量.教师可以采用将多媒体软件技术引入到初中数学的课堂中,增加课堂中教学附件所占的比率.例如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播放器进行讲课,多多使用ppt教学,对于一些有难度的数学定理或公式,教师可以选择在网络上下载一些经典的推导过程为学生播放.将多媒体教学与液压与气压课程知识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知识教学,形式新颖、简便易懂的优势,使得学生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同时受到熏陶.大大地有助于提高课堂多样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深刻的印象,对知识的掌握更牢靠,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供良好的条件.

四、合作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广阔性

在对于理科的教学中,研究讨论一直是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研究讨论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研究讨论中十分有效地提高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多多提供机会将学生个人与小组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加强与组内成员的交流,提供充分的学生自主活动空间,以及广泛的交流思想的机会.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的课程时,关于球、圆柱体、圆锥体、三棱锥、以及三棱柱等几何体的学习和掌握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对各种几何体的特点进行归纳,并进行分类,找出几何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例如,球只有一个面,圆柱和圆锥既有平面又有曲面,只有平面的是棱锥和棱柱.自主地求出每一种几何体的相关参数,再加深一层可以引导学生对各种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进行研究和探讨.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更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合作精神,了解团队的重要性.

五、结语

初中数学思维培养篇3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意义,教学中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决定学生的思维能力。新课程改革下,各省市的中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成了命题者的命题方向。2013年江西赣州的中考数学试题足以说明这点,有能力者得高分。中考已不再是考查学生知识点的记忆和应用,更多的是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进行数学学习的有力准备,高中数学学习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要求较初中高了很多,如不从初中开始加强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学生就很难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经常性地向学生灌输数学思想方法。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更深入、具体地进行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较强的学习迫切心理,并产生积极思维的心理气氛。让学生能真正地从死学知识、生搬硬套公式解题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做到既学会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初中数学教材其实是数学思维方法展示的绝佳素材,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维方法,适时地向学生灌输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初中阶段常见的数学思维有: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数形结合、类比、化归等。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

1.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按照教材固有的知识结构,按照单向思维方式从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出发联想到已知的公理、定理、公式和性质,只从某一方向思考问题,采用某一方法解决问题,应该说这种方式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但是长期按照这种方式思考问题就会形成“思维定势”,严重制约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甚至会让学生认识上过分重视解题方法,在解题方法上进行大量的精力投入,势必影响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思维的品质,敢于大胆怀疑,有不从众的抗压心理,杜绝“人云我云”的习惯。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尽情尝试,展示其所思所想。做到允许想,哪怕是异想天开;允许说,哪怕是不着边际;允许做,哪怕是做得不对;多加激励;巧妙引导,做到思维顺畅、变通、新颖。

2.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可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如: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有多种,证明的关键是把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类比四边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考虑如何把多边形的角转化为三角形的角,鼓励学生广开思路,积极思维,用不同的方法证明此定理。如:

证法1:设点O在多边形内(见课本,略)。

证法2:设点O在多边形的一个顶点上,易知n边形可分割成(n-2)个三角形,从而得到解决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

证法3:设点O在多边形的一条边上或在多边形外,则n边形可分割成(n-1)个三角形,从而得n边形的内角和为(n-1)×180°-180°=(n-1)×180°。通过一题多解让学生认识到思维的多变性。

教师还可通过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方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形成随机应变的意识,培养思维的独特性。

3.数形结合的思想

初中生因其自身特点决定,直观的认识远超过理性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由数想形、以形助数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不失时机地把数与形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分析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丰富表象,引发联想,启迪思维,拓展思路,迅速找到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函数知识的时候,尤其是二次函数的学习,记住了图像就能很好地记住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因此只要善于把图像与问题结合,很多时候就能把问题迅速解决。我认为要加强“数与形”的结合,只要题中与“形”能沾得上边的,就应该教育学生想到图形,通过图直观分析、求解问题,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4.类比思想的培养

新课标下的新教材十分重视运用类比的思想探索新的数学知识,教师应充分利用好。在教学中,教师应钻研好教材,善于捕捉教学契机,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猜测、验证,运用类比思想,归纳出结论。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相似这一知识的时候,就完完全全可以类比三角形全等知识来学习,通过类比有助于学生进行新知识的构建。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发现与创新知识的快乐,又能让学生学会类比学习的方法,形成类比思想。

5.注意化归转化思想学习

初中数学思维培养篇4

新课程标准的数学教育观点认为,初中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初级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要善于调动初中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数学思维全面发展

兴趣永远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在动力。初中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新教材中安排的 “想一想”“读一读”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受欢迎的题材。

2、适当分段,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

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因此,笔者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学生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草图列表,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学生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进行提高,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样,可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样大部分学生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维。

3、鼓励学生独立思维

初中生受经验思维的影响,思维容易雷同,缺乏探索精神,因而要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

二、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

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

在例题课中要把解 (证 )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这个发现过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或由教师讲出自己的寻找过程。

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学会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的正逆2种分析方法。对一个数学题,首先要能判断它是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哪些概念、定理或计算公式。在解 (证)题过程中要尽量学会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的运用。

初中数学研究对象大致可分为2类,一类是研究数量关系的,另一类是研究空间形式的,即 “代数”“几何 ”。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主要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综合法、分析法及反证法等。

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思维和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后,应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思维品质的培养。

1、要注意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与敏捷性

根据解题目标,确定解题方向。要训练学生思维清晰,条理清楚,遇到问题能按一定顺序去分析、思考,对复杂问题应训练学生善于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法。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要能迅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要注意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

每个公式、法则、定理都有它的来龙去脉,都有使它成立的前提条件,都有它特定的使用范围,要做到言必有据。选择一些习题让学生先做,再针对学生思维中的漏洞进行教学分析。例:k是什么数时,方程kx2一(2k+i)x+k=O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很多学生只注意由=[一(2k+1)]2-4k・k=4k2 + 4k+l一4k2 =4k+1>0,推得k>-14。而如果把k>-14作为本题答案那就错了,因为当k=0时,原方程不是二次方程,所以还得把k=O这个值排除。正确的答案应是-14

初中数学思维培养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创新 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108-01

何谓创新,著名学者德鲁克认为:创新就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在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面,可以将“资源”理解为精神资源、智力资源。“财富”理解为精神财富、智力财富,而不是简单的物质财富,只有这样实施,才有利于我们对创新在教育方面内涵的正确理解。我国著名学者曾国平教授在其《创新思维与创造力的发挥》的讲稿中,将创新思维理解为:它是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教育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全新而独特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教育学生不要受什么约束,要全新的“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的这样的解答”。通过这样的方法寻找出来的问题的探究解决,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总结:这样的学习思维过程,我们通常称为创新思维。从理论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创新思维不同于其他的思维,有其独特的特点,常规思维的主要特点在于:全新的、独特的、非常规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运用这样的数学思维形式去学习 、去思考、去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数学的教学和预设教案时,有科学的认识和科学的培养方法。实践表明思维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展示它创新的天赋。我们作为数学教师能给予学生们的就是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想象,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实践中具体的步骤如下:

1 数学教学中要打破学生对以往数学学习的思维定势,抛弃学习心结与瓶颈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在学习时常有数学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的呈现是不可取的,它其实是墨守成规,而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循规蹈矩被看成是一个民族逐步灭亡的标识。有些实践的学者将思维定势归结为两个原因:一个是权威,另一个是从众。在我们初中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来分析: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思维定势的主要原因,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于我们的教师对学生所要求的权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说出的话,学生们就认为是对的,毫不怀疑的,学生们没有一种质疑精神,没有批判。但是我们又不能为打破权威而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打破权威,因为我们教书育人,就是要教授正确的东西,并且,教材中的知识都是正确的,所以教师们不能告诉学生我们教的都是错误的,你们要批判。显然,在教学时,教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需要在这两者之间。缜密思考,优选出这样一条科学合理的路径――即在教授了学生们应学的新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又告诉学生们可以大胆的去质疑那些定理和公式,或者是充分思考一题多解,换个方式来解决同样的问题的方法。

2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渗透鼓励法,激励学生大胆思考探究,及时给予学生以肯定

激励学生大胆思考――是思维创新的思考。犹如数学教材中用不同的数学方法来解决同样的问题。比如:在几何学当中,数学书本上有这样的一个定理:尺规作图是不能三等分线段的,也不能三等分角。我们可以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予以创设这样的提问:“同学们,既然尺规作图可以解决二等分,四等分的问题,为什么就不能解决三等分呢?有没有哪位同学可以做到三等分的呢?如果做到了就是未来的大数学家了啊!”当学生们听到教师的这些引导和鼓励的话时,他们就会兴奋、好奇,探究的激情油然而生。可能立刻开始动手进行作图,进行证明。虽然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用的定理、作图的方式等都是之前数学课堂上所习得的内容,或者是最终都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但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和初衷达到了,完成了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动脑运用定理的目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个时候,教师们应该对学生的行为表示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当然,在这整个学习探究的过程中,还需要数学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提示,只有充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才能不断地给学生的思考活动产生促动作用,对学生思考的正确结果予以肯定,给予表扬和鼓励,才能够更大程度地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 在教学中践行长期的数学创新思维的训练,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

对初中学生来说,要养成一种思维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经研究表明:初中学生的大脑对于瞬时记忆的效果比较强,但是又很容易遗忘瞬时记忆的知识。针对初中生的这种特点,教师在教学中更要有的放矢,对初中生更应该加强课堂训练,只有不断地强化,才能养成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更要注意这个问题,研究表明:创新思维无处不在。比如在初中数学学习中讲到长度的测量,我们可以在教学设计中设计这样的问题问学生:“同学们!我们测量一座楼的高度可以用什么方法?”讲到几何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如何一笔画出一个圆和圆中心的一点,该怎么做?”初三数学教学中讲到三角函数的问题时候,我们也可以这么设计:“此函数的表达式有没有更简单的形式吗?”等等。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除了学量的数学新的基础知识之后,我们设计的创新性的提问,会引导引发学生们的创新性的思考,有时我们在提问之后再进行部分提示或者是辅导,对于学生们创新思维的养成会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长期如此,学生们的数学创新思维水平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一一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初中数学思维培养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造思维;课堂教学;兴趣;质疑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单单是财力的竞争,而是综合指标的竞争,是创新能力,创造能力的竞争,为适应本世纪科学技术竞争的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对数学学科的教学,必须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根据我十二年来从事数学学科的教学经历,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课堂的活跃氛围

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乐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坚持民主教学,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课堂内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充满情趣的氛围,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学习数学时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这样,才能较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学习行程问题时,为了让学生弄清数量关系及数学用语,可以设计一个客车和货车在途中相遇的情景,教师扮演“客车”的角色,叫一个学生扮演“货车”的角色,分别在教室讲台的两端对面站立,然后一步一步向前走,直到相遇。这样,便形象地让学生理解“相遇”、“相对而行”、“同时出发”等数学术语。演示中,还可以改变相遇的地点,互换“客”“货”车的速度。让学生根据演示过程编出不同的应用题进行解答。这样,既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了学习中去,又使学生感到师生间的相互平等,活跃了教学气氛,启动了学生的思维。

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多向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中找到最佳的方案。例如:如图1,已知,AB是O的直径,直线EF与圆相切于点C,AEEF ,垂足为E,BFEF垂足为F,连 结AC,求证:AC平分∠BAE。

(图1) (图2) (图3)

对此题的解法,学生一般都会做出以下的解答:连结OC,则OCEF,AEEF,AE∥OC,∠EAC=∠OCA,又OC=OA,∠OCA=∠OAC,∠EAC=∠OAC,即AC平分∠BAE。在老师的引导下,一些学生有想到:连结BC,则∠ACB=90。,∠ACE=∠ABC,∠ABC+∠BAC=90。,又∠ACE+∠EAC=90。 ∠EAC=∠OAC,即AC平分∠BAE。同时,有的同学还想到:连结BC,则∠ACB=∠AEC=90。,∠ACE=∠ABC,∠ACE+∠EAC=90。,∠EAC=∠OAC,即AC平分∠BAE。有的同学还想到… …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以上方法的对比,评出最优解方法,这样便实现了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问题,提高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又例如:如图2,已知P是正方形ABCD的边BC上的点,且BP=3PC,Q是CDA的中点,求证:ADQ∽QCP。

学生证明此题后,可继续提问:“此题还有其他结论成立吗?”… …学生经过探索后还会发现:

⑴ AQPQ

⑵ AQP∽ADQ的结论

在这里学生便体验到数学发现的喜悦。

三、诱导学生理解知识间的联系

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性材料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拓宽学生的思路,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已知x+1/x=5,求X2+1/X2与(x-1/x)2的值,学生可能会不易找到简便的计算方法,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对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的结构,以及互为倒数的x与1/x的乘积为1进行引导,这样,学生很快就会联想到把x2+1/x2进行配方,即:x2+1/x2=(x+1/x)2-2=52-2=23。进而创造性的计算(x-1/x)2=X2+1/X2-2=(x+1/x)2-4=52-4=21。

又例如:如图3,把一面积为1的正方形分成两个面积为1/2的矩形,接着把面积为1/2的矩形等分成两个面积为1/4的矩形,在把面积为1/4的矩形等分成两个面积为1/8的矩形,如此进行分下去,试利用图形揭示的规律计算:

1/2+1/4+1/8+1/16+1/32+1/64+1/128+1/256+1/512=___。

对该问题的解决,若单从算式本身进行通分计算非常麻烦,但教师可根据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几何角度进行思考,把代数问题与几何直观相联系,把数字计算的问题转化为图形面积的计算问题,从而得计算结果:

1-1/512=511/512。

思维的创造性是思维过程中复杂的、富有创造性的高级的脑力活动。因此,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长期而艰巨的复杂过程,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逐步的发展、提高。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型人才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思维培养篇7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广与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而且在社会市场中越来越重视人们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在初中阶段,数学作为一门思维型和逻辑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要求也会比较高,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与前提。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创造性思维和思考习惯。因此,教师应该转变专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加强与学生实际能力的结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促使其全面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对于创造性思维来来说,作为一项思维活动,具有一定的开创意义,其基础是学生的思考、联想、记忆、感知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从多层次、多结构、多侧面、多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是对传统思维方式的一种突破,具有一定的扩散性和开放性。这样一来,学生在发现、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就能够充分的调动其思维能力,进而有效的增强数学教学水平与质量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原有的知识进一步的有效拓展和发挥。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人们自身的具有一定自主创建特性的思维。通过创造性思维,人们就能够更好的揭示出各个事物之间的内在以及本质联系,并且一次为基础和前提,也能够产生一些独特和新颖的东西。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创造性思维主要指的就是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的对相关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思索以及找出正确答案,是一种能够主动的、积极地进行创新和探索的思维,而不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1]。比如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能够使学生更好、更快的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可以系统的阐述数学问题,并“再证明”、“再发现”已知的各种定理和公式,研究和分析出新的知识点。这些都是在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上产生的。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措施

1、加强对教师自身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就教育的整个过程来看,其自身就属于一个创新的过程,虽然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改革中凸显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更多的是担任着引导的作用,但是就教育来看,教师还是属于其骨干力量,因此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首先就需要加强对自身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提高,这样才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在教育目标和任务方面,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视,大胆的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创新。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充分调动,有效的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分析和探究解题方法的时候,注重对学生智力的有效开发,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总的来说,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启发,综合的分析数学问题,对实际生活中所发生的数学问题实现创造性的解决。

2、加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就创造性思维来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的培养。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教学手段的灵活性,加强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不在只是单单重视学生的数学成绩。同时教师还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注重对学生积极性和鼓励[2]。比如在解答数学题的时候,应该增加解题方式的多样性,注重对学生潜能的激发和开动,通过这种形式来加强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规律之间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而且教师在讲解新知识点的时候,也可以适当的将原先的知识点进行简单的回顾或者是复习,这样在加深数学定理和概念理解与认识的同时,也能够在大脑中构建数学知识理论体系,就能够有效的避免理论知识点之间的混淆。

3、加强与学生实际情况之间的联系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自身能力方面的考虑。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增加数学概念与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样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很好的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也有助于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增强[3]。另外,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锻炼,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将原先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学习方式,这样一方面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会得到有效地增强,有助于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逐渐由简单转为复杂,其数学概括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出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环境下学习,感受数学理论知识的严谨美和抽象美,会显著的增强其创造性思维能力[4]。

4、加强对教学实践情境的创设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了更好的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还应该加强对教学实践情境的多样性创设,增强枯燥、单一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以及趣味性,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其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教师应该详细的讲解和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部分,这样对其相关的发展规律、理论知识概念以及数学公式等方面会有更加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更好的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能够更好的应用创造性思维[5]。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挖掘学生潜能,更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有效调动。学生能够更加自主、积极的去学习相关知识,无论是在理解和掌握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有效的增强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5、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想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提高其创造性思维,就一定要加强对教学趣味性的增强,学生可以更加专注的投入到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也进一步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比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在重合、旋转、平移几何图形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这一“动”的状态直接的表现出来,这样不仅仅能够用更加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将几何图形更好的呈现,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6、加强应用逆向思维

对于逆向思维来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是与习惯性思维相互对立的,这一思维方式凸显出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是从反方向来分析和思考相关问题的,具有一定的间接性。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更强,在一些知识理解和问题处理方面学生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而逆向思维就能够有效的弥补在习惯性思维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克服其保守性,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好的形成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注重逆向使用数学公式,这与正向推导具有一致的重要性;二是在数学阐述方面,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在学生学科中,有很多理论知识都可以通过逆向推导来得出;三是注重逆向分析和思考推断方法和常规问题;四是在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注重遵循可逆原则[7]。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看出,很多方面的数学问题通过逆向思维则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也更加容易。

三、结语

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就需要加强其树立和形成创造性思维意识,通过多样化、灵活性的教学手段和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注重与学生自身实际情况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理论知识,增强数学教学趣味性,有效的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与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80-81.

[2]曾绍西,王琳.试论初中动态几何教学与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8:112.

[3]郭斌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2015,20:164.

[4]王金宝.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35:185.

[5]翟增鑫.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J].科技展望,2016,06:248.

[6]张晓彦.浅析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64-66.

初中数学思维培养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生;数学思维;培养

一、数学思维的概述

数学思维就是学习主体以获取相关知识或者是解决问题为目的,运用有关思维方法对数学内在的信息进行深层次加工的一种活动.数学思维有几个显著的特征,表现为高度抽象性、高度的概括性、灵活性和批判性的特征,这些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都有重要的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掌握知识,从而提升数学思想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最终形成一种能力,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对策

(一)积极调动学生的内在思维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内在思维,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内在思维.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够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提升他们内在的求知动力,学生才能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要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教师必须做好每一节课程的准备工作,精心做好课堂设计工作,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些和谐的课堂氛围,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通过习题教学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解习题的过程是一种独立性的创造活动,教学中利用习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索,在此过程中,可以多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类的数学能力,培养他们寻找论证方法的能力,能够让他们学会精确地表述一种问题.此外数学习题教学能够给人施展才华、发现潜力的机会,让学生对教学知识加以巩固和深化,教师在习题教学过程中还能够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所以说,这种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初中数学教材中许多习题都隐含着深层的知识,对于这些知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加以拓展,因此,教师需要对教材中具有潜在知识的习题进行挖掘,从而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以后做题过程中能够实现举一反三的解题效果.

例如,已知两条线段的长度分别为7厘米和10厘米,要想将其构成一个三角形,那么第三条线段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够达到三角形的构建要求?

学生对该问题进行分析,由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定理,可以将该问题转换为不等式来解决,可以设三角形的另外一个边长为x,从而得到不等式:1.7+10>x;2.7+x>10;3.10+x>7.

对上述的不等式求解,解得3

(三)注重教学各环节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复习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复习是对原有的知识和技术进行总结,该过程是获取新知识的基础.在引入新课题之前,教师可以根据新课题的内容给学生安排必要的复习,思维的发展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在复习之前需要做好相关设计,例如,在学习根与系数的关系之前,教师应该先引导学生回忆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了解方程求根的方法,然后,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让学生通过解答写出方程的根,为证明根与系数的关系奠定基础,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还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通过设计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挖掘一些难点和关键问题,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问题,步步深入让学生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完成对新课题的学习.

三、结束语

数学思维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素质的高低,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方式,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对教学问题积极思考,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思维和拓展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万河.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1):238.

[2]陆宏伟.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5(1):60.

初中数学思维培养篇9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在当前我国新课程标准持续深化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不再是仅仅局限于帮助学生完成升学考试,而是强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加强其知识运用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对于初中数学课程而言,由于该课程抽象性与逻辑性较强,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切实贴合学生自身的数学求知欲望,积极培养属于学生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从另一角度上说,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事实上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而有效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通过数学问题的表象而深入了解隐藏在表层下的数学规律本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相关策略进行分析,旨在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思路。

一、激发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兴趣

常言道,学习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应善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兴趣,利用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课堂学习。数学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来设计精彩有趣的课程导入,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之后的教学内容奠定良好的课堂教学基调。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进行“有理数乘方”的相关内容讲解之前,可以以我国古代的经典数学理论“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为开场导入,此时教师则可以“1”代替长度1尺,第一天取其一半,剩下1/2,第二天取一半为1/4,第三天为1/8……第十天则为1/1024。为学生列举这个案例,能帮助学生在有趣的数学解题中认识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有利于后续教学内容的逐渐展开。此外,由于数学是一门来源于日常生活但最终又真实还原于生活实际的应用型学科,教师在为学生进行课程讲解时还可适当运用生活中的常见数学现象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例如,教师为学生讲解“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相关内容时,可以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商场大厦为讲解案例,将建筑物的线条、装饰物性状、图形作为直线、射线、线段以及角度等相关内容的呈现载体,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空间想象以真实具体的物体进行充分体现,增强学生在几何初步接触阶段对于图形的认识能力。

二、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思考

在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要理解教师所讲解的数学知识以及相应的数学原理与应用过程,更重要的则是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掌握一定的科学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便于学生自我探究思考能力的形成。所以,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真实情况对其学习方法进行相应的引导,帮助学生按照正确的数学问题思考方向进行探究。例如,在进行数学知识教学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指导学生将自己感到困惑或者是难以理解的地方进行标记,而在实际教学课堂上,学生则可以针对教师的讲解思路再次进行思考。从教师角度上看,课堂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则应为学生适当预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为学生营造课堂自我探索与思考的条件。例如,在为学生介绍“平行四边形中平行线性质”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预留出一定的时间,并指导学生对“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一性质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加深对定义的理解,使得学生能够在后续的解题过程中良好应用这一性质。

三、支持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初中生对于未知知识大多抱有较为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由于教师过于沉闷、刻板的教学风格,课堂学习气氛显得十分紧张,在此情况下,大部分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甚至部分学生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注重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善于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对数学问题进行大胆发言。积极主动的课堂发言不仅能将学生的学习误区进行充分体现,教师的认真讲解无形中也会极大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信。同时,当学生敢于表达自身的困惑或者是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有所质疑时,则表明学生对于教师所讲解的知识有一定的自我思考,所以,教师应鼓励并支持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提问与质疑。例如,在“三角形勾股定理”教学课堂上,许多学生都会对勾股定理的适应前提条件产生误解,即只有在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定理才具有计算意义,并且,直角三角形均满足勾股定理。

四、鼓励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解题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初中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解题能力相对低下,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养成独立探究思考的习惯,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了解题思路以后,学生也很少会对同类型题目进行重新思考,所以,当学生在做新题型时,常常会由于解题思路单一狭窄而感到困难重重。因此,教师在具体的习题讲解课堂上应注意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鼓励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有效解题。在初中阶段的数学题中,证明题、思考题以及谈论题等题型都能有效反映出学生的逻辑思路,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这类题目主动进行思考与总结,并善于发现相应题目中的解题规律,从不同方面对解题证明过程进行研究。例如,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均为180°”一题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运用辅助线的思路进行解题,当辅助线作出来以后,学生会很自然地发现过一个角的定点作对边的平行线,可得出平行线之间内错角相等这一隐藏条件,再进行进一步论证,则可得出三角形内角和均为180°这一结论。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将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有效串联,积极运用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解题,帮助学生透过数学问题表层而清楚认识到所掩藏的数学本质。

五、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思维能力

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采用例题解析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培养融会贯通的自主创新思维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应充分结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并考虑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以及相应的逻辑思维运用能力来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思考与研究,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所营造的逻辑思维学习模式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环境影响而逐渐掌握数学逻辑思维方式。例如,在教授学生“证明两三角形全等”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内容为学生开展多方面的解题探究,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题目,并善于从题目中发现所隐藏的条件,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再比如,在为学生讲解“不等式计算”相关内容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典型例题的举例,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逐步掌握不等式的解题步骤、解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解题技巧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在反复的自主思考、探究过程中完全掌握数学规律。总而言之,教师应充分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模式与具体的数学知识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思维训练,从而达到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在对其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有效推动学生学习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促进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而在具体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改良,通过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思考、支持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解题等一系列教学策略共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许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6,(9).

[2]娄群姣.新课标下基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6,(4).

初中数学思维培养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 函数教学 数学思维能力

新课程改革以来,培养高素质的全方位人才已成为初中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此情况下,全方位人才的培养则成为重要课题。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不仅在小学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知识量,在内容方面也更加深刻。为完善教学体系,培育高层次人才,函数教学应运而生。现今,函数已经成为初中阶段数学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函数教学中,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如何有效培养则成了大部分学校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一、初中函数教学的现状

在数学中,函数的概念主要是用来描述某一输入值与输出值的一一对应关系。在初中数学教学体系中,函数概念占据着主要地位,贯穿整个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函数本身比较抽象难懂,在逻辑思维和函数概念方面,学生要正确理解函数还存在较大难度。

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学生从初中阶段就应该接受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中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更易于理解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对学生思维特点的分析,并结合函数知识对其引导,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其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1.思维的灵活性

在数学函数学习中,变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举一反三,才能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而解答问题的思路往往不止一种,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从细节着手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应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加以重视,增强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思维的广阔性

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数学思维的运用非常广阔,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学习的效率。教师应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入探索其中的思想方法。因此,初中函数教学的实施,无法脱离思维而独立存在。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并从多方面展开联想,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终得出有效的解题思路。

三、如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1.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引导学生思维。因此,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必须从学生兴趣出发,引起学生对数学的高度重视,增加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独特环境,利用实例讲解。教师可以以“引水渠的修建”为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修建一条深3米,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引水渠,在横截面积大小固定的条件下,问渠壁的倾斜角θ为多大时,渠底面和两侧面所用材料最省。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抽象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要使得修建材料最省,只需满足渠底面和两侧面的截面周长为最短即可。根据三角函数中正切函数的相关公式即可求出满足条件的θ值。即当θ为60°时,修建引水渠的材料最省。通过实例讲解,能有效引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生活问题。这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了,而是积极主动地学习。

2.结合生活实例

数学函数知识本身就很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也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无趣的情感。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实例,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学习“一次函数”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加以指引。如某学生陪爸妈自驾出行去云南丽江旅游,全程900公里,由于道路的具体情况不同,时速无法确定。如果他们早上九点出发,请问何时才能到达目的地?在这个问题中,路程是固定不变的,而时速是个变量,时速的快慢直接决定了其到达目的地的时间。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一次函数的关系,而熟练运用这种思维,举一反三,不仅在路程问题上有所帮助,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如购房面积选择、产品销售提成等,也都大有裨益。教学中,学生对一次函数的概念比较陌生,但对生活中一次函数的接触和认识却不少。将一次函数与生活案例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一次函数知识,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

3.拓宽思维,挖掘内在潜质

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只有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扩宽思维视野,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于课时有限,按传统方式授课很难取得显著效果。如换个角度思考,拓宽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质,就要从思维本质出发,充分利用课堂资源,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例如,在学习“反比例”内容时,教师可以列举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并以此触发学生思考。如“与正比例函数相比,反比例函数的特点有哪些?”通过正反比例函数的对比,学生可以发表不同看法。除了基础性质以外,有些学生的思维比较宽阔,他们认为:“反比例函数图像在坐标轴中就像沙漏一样,此消彼长。”在学习中,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也可以拓宽他们的思维,挖掘其内在潜质。

4.引导学生多方面解答问题

教师在教授给学生数学定律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定律,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培养,教师应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同时要教授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学生掌握了基本思路之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解题方式的创新。部分函数问题可利用多种方法解决,但这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引导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逐渐掌握数学定律的使用方法,当再面对相同类型的问题时,便能轻松解决。不仅如此,教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应让学生学会观察题目、罗列出已知条件、挖掘出隐含条件,教会学生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来分析问题,并能结合数学定律解决问题。

教师可通过例题讲解来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以及数学思维,利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为牢固,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思维。例如:设反比例函数y=,该反比例函数中存在点A、B、C,点A坐标为(-2,y1),点B坐标为(-1,y2),点C坐标为(4,y3),那么点A、B、C纵坐标数值的大小关系如何?大部分学生都会运用基本的解决方式:题目中已给定了各点坐标的横坐标值,将其代入函数中,就可得到相应的纵坐标值,之后排序即可。

四、结语

由此看来,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教师只有站在学生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案,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