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十篇

时间:2023-11-10 17:39:21

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

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篇1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批判性思维 提出质疑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由儿童去认识自己原有观念的错误所在,能够激起儿童的求知欲望,强化学习动机,促进认知结构的发展。”辩论的过程就是在学生充分暴露认识矛盾的基础上,围绕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自己判断对错,明辨是非。这样学生在认真倾听、捕捉信息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再在教师的引导下恰当适时地展开辩论,不断提高、强化认识,从而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呢?

一、鼓励学生向传统经典名篇挑战提出质疑

传统经典名篇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我中华民族的骄傲,对它们前人已有许多定论。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批判性”地学习传统经典名篇,从而使学生突破传统定论,有所创新。学生有好奇心,因好奇而发问是求知欲的表现,是他对这门学科感兴趣的表现。虽然有些问题可能提得很幼稚,离题万里,但反映了学生知识、智力、能力的实际状况,清晰地呈现出学生的思维流向。对于学生课堂上的大胆质疑,教师必须学会准确判断,因势利导。如果教师轻率地否定学生提出的问题,势必就会挫伤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我发现学生对文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大胆的质疑,有的甚至很坦然地否定。有一学生质疑:本文的题目不够准确。既然是愚公移山,为什么文章的结尾却是夸娥氏二子移的山,那题目还不如《神仙移山》好。一时之间许多学生也纷纷响应。根据原文的客观事实,愚公并没有真正移走“太行、王屋二山”,真正“移走”山的是夸娥氏二子,如果没有神的帮助,则愚公的愿望再美好,意志再坚强,恐怕也是空中楼阁。学生的说法不无道理,事实上,愚公并没有真正战胜大自然,这似乎留给我们一个“神定胜天”的结局。然而教学参考书却这样说: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帝,反衬出愚公精神能惊天帝泣鬼神,从而说明了“人定胜天”的道理。我想,不必把这种观点强加给学生。从客观上讲,从原文无法找到能充分证明“人定胜天”的理由。学生能够尊重事实,尊重原文,这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的,何必把学生全部限定在一个框架里呢?又如《唐雎不辱使命》已入选《古文观止》,可这叹为“观止”的千古名文,也有虚假可笑的东西。唐雎谈了“士之怒”之后,“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试想:戒备森严的秦宫,唐雎哪来的“剑”?荆轲刺秦王还是把“匕首”藏在图纸中。一代霸王秦王在自己的宫里哪会那样胆小如鼠、低三下四?他连荆轲那样的顶尖杀手都不畏惧。如此不顾历史地想当然,如何使人相信?

二、敢于向作者的观点提出质疑

有些文章,作者对自己写的人物很喜欢,大加赞美,但这些作者赞美的性格,却让人不能苟同。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批判性”地学习,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问有质量的问题,有意识地营造“提问”的气氛。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从中发现其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地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揭示规律,为学生质疑问难引路,为学生积极的思维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讲授《孔乙己》一文时,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作为现代文学旗手的鲁迅,其作品的思想与技巧确有高人一筹之处,然而,有时又很令人费解,同学们在阅读《孔乙己》时,一定会发现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现在不妨把它们提出来,让我们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于是,同学们就会提出以下问题:小说开头为什么介绍鲁镇酒店格局?“我”是鲁迅本人吗?作品写“我”的意义何在?孔乙己是“大约”还是“的确死了”?作者这样结尾,用意何在?《孔乙己》是一幕悲剧,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么?作者这样安排线索用意何在?如何理解各种人对孔乙己的取笑?……这样,学生一旦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就会主动地思索、研究,不知不觉地提高实践能力。

三、让学生大胆抒发感悟,是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的前提

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发散思维,强调思考问题时要有高度的自主性、独我性,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个性特长、个体优势的独立创见,不是人云亦云、步人后尘,而是多元化地寻找问题信息并个性化地予以表述。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突破常规束缚,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抒发自己的心声。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唤醒学生的智慧潜能,激发学生的探求志向,鼓舞学生大胆发言,激励学生自尊自信,而思维的自我完善甚至灵感与创新的火花,将在自尊、自信的背后闪现。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在归纳主题时,我让学生充分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者写作本文时的社会背景。学生会通过想象和联想,得出两种、三种甚至更多不同的看法。这时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探究,利用所学的知识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文扩散思维能力和个性思维能力。

以上所想的、所做的,只是我教书生涯中的“一滴水”而已。我们只是想让学生感叹:原来阅读还可这么学,标准答案的价值永远低于自己的创造性答案。其实,语文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相互联系的,因此,要想有创新能力就要有批判性思维,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深入研究,并在实践中落实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篇2

【关键词】高中生物 批判性思维 培养策略

批判性思维并没有非常确切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而这也正是钟启全先生对批判性思维所做出的概念。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将批判性思维作为了教育改革的核心,但是我国对它的正式研究仅仅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从这点上说,我国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已经落后。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新课改下各级学校都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但是离开了批判性思维,素质教育也只是一句空话。

一、批判性思维解析

中国的教育现状虽与西方社会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批判性思维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同样也该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并抓紧落实于实际教学中。

批判性思维不能等同于思维而应看做是思维的延伸。批判性思维以一般性思维为基础,其基本技能可分为三方面:1:明确、定义问题2:对问题进行相关信息的判断3: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能力最主要的是能够对信息进行多向甚至是逆向的思维并加以判断。

(一)强烈的质疑倾向

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不会盲目接受现有结论,而是能够持有疑问的态度想探寻更多信息。他们能够常问“为什么?”并且能够提出建设性的问题,他们只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接受或是拒绝某种观点。

(二)自主性强烈

批判性思维无法受约束,是一种自主性的思维。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不会被动接受意见而是在经过分析确定合理性后自主接受,这样的人都具有强烈的自主性,不容易受到思维裹挟。

(三)具有公正性与创造性

批判性思维以信息为依据,不含有个人喜好,因此具有公正性。同时,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能够研究发现理论间的联系,并且能将其应用于新领域,具有很强的创造性。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训应当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进行,生物教学也不例外,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教师首先转变教学观念,进行新型教学活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了课堂学习的前进方向。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使其满足批判思维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除了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积累以及人格的塑造外,还要提倡批判性教学态度,具备批判性意识。再者,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建造一个新型的教学文化。实际上,教学中总是会有某种文化的存在,而师生们都在不自觉中适应着这些文化,根据这些文化的氛围需求调整着自己的所作所为。如果将传统教学方式看作是记忆型教学文化氛围的话,批判性教学思维培养的教学观念下,我们该创造一种思维型教学文化氛围。

(二)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的设置来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而言,新课程的学习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知识的理解与接受,第二个阶段是知识的应用。在第一阶段学生学习各种概念与事实,并且理清这些概念与事实间的层次结构域逻辑关系。第二个阶段则是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来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我们可通过问题的设置来驱动学生从问题探讨着手学习,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多思考多怀疑。

比如讲授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这节知识。该节知识内容含量大并且有一定的难度,采用固有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兼顾教学任务与能力培养比较困难。对此我们可通过问题设置来进行教学。比如首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教材,给学生设置或者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带着任务进行学习。比如:为什么转化因子不是蛋白质?能否通过实验证明?怎样进行实验设置?或者为何肺炎双球菌会从R型转化为S型?又或者对通过该知识的学习你是否有什么感悟?等等。将课堂学习从教师向学生质疑转变为学生向课本质疑,让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大胆验证。长此以往,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自然能够得到锻炼。

(三)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新教材中,添加了不少对于经典科学发现的介绍,而这些发现无不是经历了众多的怀疑与批判才能取得成果。比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对于实验中所选择的原料与植物产物的研究等每一个都是经历了假设、质疑、验证、再假设、质疑、验证的过程才得到了现有结果。在高中现有的实验中,课本往往对实验的目的、器具、药材、步骤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要求。故而,我们可稍作一点改变,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比如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我们可引导学生对现有实验安排提出质疑,比如:为何要选择紫洋葱鳞片叶做材料?用其他材料或者洋葱根部不可以吗?如果不用蔗糖会怎样?蔗糖浓度不是0.3g/ml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等等。并且可利用剩余时间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得到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学习的成效自然会有较大提升。

结束语:

创新是民族进步灵魂,而批判性思维是创新能够进行的前提。我们已经生活在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需有独立的思维能力,能够对繁杂的信息进行质疑与选择。批判性思维的特性注定了它是现代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出于学生与社会双重的需求考虑,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培养活动不是仅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进行,而是要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活中进行。

参考文献:

[1]郭元强,解读《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批判性思维”[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1(05)

[2]龚会云,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实验研[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1(01)

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篇3

一、实施“问题探究式”教学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经历过程,教师要创设情境启发和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经过收集信息资料和深思酝酿,提出设想,发表见解,引发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实验验证,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思维品质,重要是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不是一般的提出问题,更重要的在于创造质疑诱思之境,由教师设置问题的主线,引导学生展开思维的空间。问题情境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融于其它问题情境之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主要是从物理现象的观察,从实验设计、实验数据的分析,从理论的逻辑推理等方面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同中见异,异中见同,平中见奇。同时,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善于运用直观演示、实验探索、制造“悖论”、反思析题等手段,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例如在讲解电功、焦耳定律一部分时,教师可以引入这样的情境:一线圈内阻为r的电动机,加在电压为U的电源上,电流强度I=U/r吗?激起学生的疑问,发表个人的看法。结合讨论,提供欧姆表、伏特表、安培表和电源、小电动机等实验器材,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提供正反论据。教师再引导学生比较在电机转动时,人为地抓住电机抑制转动,看安培表的读数分别等于什么,引导学生把握住问题的核心。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辩,引导学生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和等效电路的方法,从整体上把握电动机能量转化的本质和影响电流大小内在机制(电磁感应)。

二、对书本和权威质疑

对书本和权威质疑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和必要途径。教学生阅读课本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教会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对书本质疑的具体内容包含以下几个点。(1)逐字逐句理解和思考,带着质疑的态度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语言表达的细微差别、联系不同章节对同一概念或规律的表述和运用,展开联想,质疑书中所列举的事例是否存在例外的现象,引起思考,从而发现问题。(2)在物理教材中,为描述一个现象或物理过程经常会使用图象来表示,对于图象的理解不但要明确各个坐标所表达的意义,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思考图象的其它因素(比如面积、斜率)是否也具有物理意义呢?图象不只有数学意义,因此,图象上各个物理量的取值范围有什么约束?可以用别的物理量关系建立图象描述同样的过程吗?(3)物理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很多结论是由实验总结出来的。阅读课本的时候必须注意到实验装置的组成,引导学生分析体现物理量的实际物体,质疑实验原理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实验装置是否能满足实验设计的理论要求,有些仪器是否可以不用或以别的仪器替代。质疑书上的测量方法是否准确。等等。(4)质疑书上的例题或习题是否科学。课本上有不少题目值得讨论,因为这些问题是从现实情景中简化出来的,不可避免的忽略掉了某些因素,或者有些数据不符合客观现实,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因素却又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决定了这一情景是否能够真实存在。特别是一些习题集上的问题,更是存在这些因素。解题后,再一次思考其物理过程,从另外的角度,比如守恒律、极限法、类比、等效、逆推、唯一性等方法进行质疑,往往能发现其中不科学、不符合事实的一面,进一步加深了对物理本质的认识。

三、重视错例评讲

进行错例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掌握多种思维方法,从本质上把握物理过程,能从各种复杂的因素中抓住主要矛盾,而不是机械地套用公式,不易受到无关因素的干扰和迷惑,实现能力的提高。错例包括两方面:一是题目本身存在问题,一是表面上正确、实际上错误的解题方法或过程。题目本身存在的问题,可能是不存在真实解,可能是未考虑到特殊情形,可能是题目本身的描述含有不确定成份等。另一方面的错例主要来源于学生。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回答和解题中发现各种典型的、隐蔽的错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质疑、论证、剖析。在习题课教学中,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针对一个问题提出新的变式,并引导学生质疑这一变式的真实性和可能性。经常进行错例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掌握多种思维方法,从本质上把握物理过程,能从各种复杂的因素中抓住主要矛盾,而不是机械地套用公式,不易受到无关因素的干扰和迷惑,实现能力的提高。

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篇4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

随着高中生年纪的增长和知识的逐步加深,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逐渐成熟,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表现的尤为明显。学生通常喜欢用批判的眼光观察周边的事情,喜欢事物的寻求究竟,并不局限于教科书的内容和书本上原有结论。高中生之所以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会出现公式化、教条化的错误,归结于高中生对事物不成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此文根据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在新课实施的过程中提出了以下几点操作方法。

1培养批判性思维需要从高中物理教学抓起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是不能正确理解物理的概念、定律以及不能使其系统化。物理概念是人们在脑中所反映出来的客观性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是物理事物的抽象形式,是观察、实验和物理思维的最终产物。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运动中各种因素的根本联系,它是通过观察实验、物理思维和数学推理的最终产物。显而易见,物理思维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抽象的概括而形成的。

学生对于学习物理知识之前,在现实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的关于物理的经验知识,在他们的头脑中并不是完全一无所知的。但这些经验知识并不是全部正确的,许多经验都只是片面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比方说,学生会觉得摩擦力对于物体运动总是起到阻碍作用的,重的物体下降速度远远快于轻的物体等等,这些经验都会严重的干扰了正确的去理解物理概念。我们应当帮助学生消除这一系列的障碍,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

在物理的学习过程里面,我们会接触很多的公式,从表面上看它们似乎是“独立的”没有关联性的。公式多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难点,因为他们无法分清这些公式的异同之处。能够将物理知识系统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的方式。当系统化的物理知识在学生脑中根深蒂固以后,更多的公式就只剩下几个核心的公式了,其余的都可通过核心公式进行推导而得。例如,高中力学方面的知识是能量守恒和动量定律所推导的。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不停思考物理知识的起源以及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能够消除概念障碍,做到使知识系统化。利用对形成过程的反思,以便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对于知识系统化有利。需要有意识的在物理教学上培养高中生的批判性思维,因为这个过程是批判性思维的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智力技能的关键。

2发展高中物理教育的批判性思维性教学策略

2.1利用提问的方式,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培训批判性思维的技能是通过提问的方式使学生构建概念的含义,学生与未知世界的连接中介是教师的提问。3C模型是应用批判性思维形成概念的模式。 3C模式是指:内容,批判性思维技能概念。将内容、概念和批判性思维技能,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在一起称为3C。学生在内容方面的批判性思维技能的练习,制定一个概念框架。批判性思维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组建基本内容的规则和概念,还能够培养抽象的心智技能。它是为了帮助学生对内容了解的一组特殊的心理行为,而不是简单的提问或超出固定的思维模式。

2.2通过研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尝试训练将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综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取合适的研究课题,从研究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就是研究性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所着重注意的是对所学知识、经验的可靠程度和对于合理的批判性思维的思考探索。比方说,在研究摩擦力作用问题的时候,让学生对于摩擦力作功的情况进行思考,再对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情况做出进一步的思考。在研究碰撞问题的时候,需要让学生研究碰撞产生的原因、规律、类型,以及怎样从给定的碰撞中选出现实的碰撞情况和具有怎样选择标准。

在学生自主的研究性学习中,探索知识经验的可靠性和合理性,逐渐指引学生能够用挑剔的眼光去分析审查合并或重组知识,进行自我批判式的提问寻找缺点,自觉的调整思维,做到思维批判性的体现方式。学生通过批判能够加深对知识正确性的认知,能够真正的增强批判精神的了解。

总之,国外如今对于批判性思维的教育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为批判性思维课程独立开展,另一种是与单科教育相互结合。倘若我们开展独立的批判性思维课程,不光是学生的负担,也使学校的教学压力增大,与实行的教育减负互相冲突。所以,应在物理教学中进行渗透,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刘德儒.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内涵[M].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10(1)

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篇5

>> 苏格拉底式对话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 高级英语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英语写作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笔译课程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英语演讲与辩论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如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苏格拉底与失恋者的对话 苏格拉底与失恋者的对话等 苏格拉底的对话思想研究 如何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英语幽默欣赏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9) 试论英美文学课程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中学英语教学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大学英语测试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论逻辑学教学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012-10-25

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④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167.

⑤ 罗清旭.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北京: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81.

⑥ 《入世与外语专业教育》课题组.关于高等外语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几点思考(一)[J].外语界,2001(5):9-15.

⑦ 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⑧ 文秋芳.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外语学刊,2006(5):79.

⑨⑩吕德雄.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通识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中的角色.生活教育,2010(5):62.

转引自汤广全.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德里克・博克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J].教育学术月刊,2012(3):10.

文秋芳.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觉[J].外语教学研究,2012(3):283-292.

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篇6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经验启示 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B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19-01

(一)从批判性思维运动到批判性思维课程兴起

20世纪40年代,美国出现批判本国教育的大量研究报告。调查发现,学生学到的知识越来越新,获取知识的数量越来越多,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却明显变低,尤其在“高阶认知过程”方面,有继续弱化的趋势。专家认为,正是高等教育的缺陷使美国丧失了百万社会栋梁。

卡尔·波普尔(Karl Raimund Popper),当代最具影响的哲学家之一,认为科学的精神实质是批判。在此基础上他运用批判理性主义把科学发现过程建构为四阶段图式,即“问题—尝试性解决—排除错误—新的问题”。①

受波普尔启发,美国学者认为不仅科技创新需要批判性思维,日常生活和参与民主社会都需要批判性思维。20世纪90年代,批判性思维运动达到顶峰,并带来以下几项成果:第一,在高等教育中出现一门以教学生如何思考,即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基础课程:批判性思维。第二,出现一种以批判性思维理论为基础的考试类型,主要有:GMAT(工商管理硕士入学考试)、SAT(大学本科入学考试)、LSAT(法学入学考试)等。不同以往的知识型考试,其主要考核目标是考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而非知识。

(二)从单纯批判性思维训练到跨学科融入

美国除将批判性思维作为一门课程开设,还在各学科教学中加以强化。②当前美国高校开设的批判性思维课程主要有三类:

第一,单纯的批判性思维课程。美国高校大多采用此类,具体课程名称繁多,如批判推理、批判性思维等。 以论证的辨识—图解—重构—分析—评估为主要内容,不包括任何形式论证法。

第二,包含批判性思维的逻辑课程。因在批判性思维推理过程中很多时候要用到逻辑思维,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时将逻辑教学当成一种培养手段。

第三,将批判性思维技能与学科教学结合。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过程,更是一种互动过程。学生应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批判性地思考,形成进行批判性思维的习惯。

(三)从学术研究理论化到国家教育制度化

作为一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教育行为,美国各领域的专家对批判性思维进行跨学科研究,因此全国性批判性思维教育和专门研究组织不断涌现。目前主要有批判性思维研究中心、批判性思维基金会、批判性思维国家高层理事会。它们分别从科研、资金和制度方面保证了美国批判性思维的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

随着各界的共同努力,批判性思维作为教育培养目标被纳入国家教育法规中。 1973年,卡耐基高等教育委员会发表《美国高等教育的目的和表现》报告,提出了美国高等教育当时及未来的主要目标,其中第五条提出“为社会的自我更新开展对社会的批判性思考”。克林顿于1994年3月31日签署《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Goals 2000:Educate America Act—GEAA)。该法对美国2000年的教育提出的培养目标有“要大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推理能力、解决难题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写作能力和进行流畅交流的能力。”③这正是被解析了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目标。之后此目标被布什政府继续采用。

(四)美国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对我国的经验启示

批判性思维在美国的发展为我国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1)重新思考我国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

批判性思维运动在美国的兴起,是对高等教育目标的一次重新认识。二战以后,美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教育规模急剧扩张,但教育质量也出现大幅下降。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这时候的美国很相像。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但我国在科研上所取得的成绩却没有随之上升。相反,在大扩招后,由于人均教育资源下降,生师比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跟不上,学生的素质出现下降,导致整体教育质量下滑。因此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迫切。批判性思维作为“元思维”,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更能为其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提供方法指导和智力支持。

(2)重视批判性思维研究

不同学科的研究不仅能促进学科融合,也是产生新理论的必然条件。美国批判性思维理论发展非常丰富,与之相比,我国落后了很多。具体说来我国可从下几方面为之努力:首先,形成批判性思维研究的学术氛围。只有对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取得了一致认同,才会有更深入的研究。其次,重视理论研究,只有理论发展了才能为我国的批判性思维教育与实践做出指导。最后,培养批判性思维研究的专业组织。信息社会中,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前沿信息的掌握。专业组织间的定期交流和信息共享将加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3)批判性思维教育的制度化

教育改革最终能否成功,关键看改革的目标能否成为国家政策。在最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明确提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④我国开始意识到人才培养的不足,纯粹知识的掌握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如何将批判性思维作为一项制度明确提出并列入培养目标,将决定我国批判性思维的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卡尔·波普尔.真理、合理性和科学知识增长[A].傅季重等译.猜想与反驳[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 308-318.

[2]武宏志.外国大学逻辑课程的设置及其启示[J].哲学动态. 2001, (增刊): 77-78.

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篇7

关键词:创新;教学;批判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001-02

近几十年来,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学科和教学方式出现,已成为北美和欧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1,2]。如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其教育改革运动以批判性为焦点,80年代后,批判性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批判性思维已成为一门培养学生素质的课程,并贯彻到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中去[3]。在现有的研究中对批判性的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一些人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能力。一些人认为批判性思维是积极地、熟练地解析、应用、分析、综合、评估支配信念和行为的那些信息的过程。无论是能力还是过程,批判性思维均需要我们对判断和论证进行批判性的反思[4,5]。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以及个体未来的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6-8]。国内外对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南敬实[9]分析了批判性思维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重点探讨了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以及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措施。吴彦茹[10]研究了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在线学习、学术对话等学习方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作用,混合式学习对发展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著促进作用。吴亚婕[11]研究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进行混合式教学在传统高等院校中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优势,主题的选择、活动内容的安排和活动时间的安排都影响批判性思维的整体培养。总结国内外文献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首先需要营造好的师生交流氛围。有别于传统中小学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在大学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专业课程的教学,其与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形成一种互动式教学氛围,而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将是一种十分有益的尝试。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考虑理论与知识的运用,以及课后学生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方式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核心在于教师的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及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而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开展讨论。因此,如何设计教学内容,营造互动式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有效引导学生开展批评性思考,是我们青年教师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地方。以《材料工程基础》为例子,这是一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英文原版教材且主要采用英语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以及在参与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其独立的批判性思维就具有很大的挑战。首先是要求老师有好的教案设计,针对这门课程与实际应用关系紧密的特点,在教案设计过程中,我们提供了很多实际应用的例子。同时在教学形式上,我们采用了多种手段,如提供了很多视频内容。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讲解知识要点时,重点讲解其过程。在这中间,我们对其原理及定律的思想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对原理及定律存在的一些误解,让同学们分析,提出自己见解。一个同学的观点,引出其他同学的讨论,作为教师在关键时候给予点拨评价。这是在理论教学方面,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激发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效方式之一。

在涉及到应用性实际问题时,我们引导学生基于所学理论,针对具体问题设计出合理的解决问题方法。如在设计某种零件时的选材问题,其需要选择一种金属材料在既满足设计时提出的材料性能要求,同时也必须要考虑其经济性价比。因此,我们将学生分成几组,通过讨论并分工,最后给出各自的方案。每组在课堂上进行陈述,老师针对其设计方案,引导同学从材料特性、加工工艺、经济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如在具体的热处理工艺参数环节,提出其热处理温度的设计理由、合理性等方面的问题。如果改变参数,那结果将是怎么样的?改变保温时间,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有没有其他的处理方式降低成本?等等,通过一些看似很普通的问题,让同学学会深入学习知识,提高其思考的深度,达到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要求老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参与其中,我们采用了大量的实际生产案例,让同学感受到所学知识与以后工作密切相关。

互动式教学从课堂上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投入精力进行学习、思考。如在每次课程结束后布置作业时,既有理论知识要点分析的题目,又有团队设计类型题目。同学生在课后组成学习小组对所需理论知识自己进行分析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同时对于设计题目,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将课堂所学的分析方法用于具体事例分析,逐渐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一些特定的问题,在答疑和辅导环节,和学生以平等的方式探讨,引导和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考问题方式。此外,教师收集一些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将其中与《材料工程基础》相关内容提取出来,和学生一起讨论所涉及到的材料性能、加工工艺等专业知识,思考方案的合理性以及是否可以改善。

批判性思维方式的培养,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上的培养,也应该关注学生在课后运用批判性思维学习分析问题。在《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一书中,美国著名教育研究学者肯・贝恩写到,我们的大学教育应该是一种深度学习的教育,通过教育改变学生对传统观念的认识,进而影响其人生。而在这背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十分重要,大学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形成互动式教学,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平等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一些逆向思考,逐渐培养其批判性思考的习惯。

在互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教师特别是新进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在互动式教学氛围的营造方面,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就需要青年教师在教学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不仅需要熟知专业知识,还得结合生产实际,增加实际案例,丰富课堂知识表现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对于学生而言,在互动教学过程中,教条式的知识点,变成了与理论密切相结合的实用性知识。学生在充分参与的条件下学习,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其次,在互动课堂中,教师对问题的设计,是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提高自身对专业知识深入的理解,同时需要不断增加自身知识面。对于学生而言,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在实际中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熟悉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最终提高教学质量。最后,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还有助于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准确表达问题、理清核心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有助于准确有效地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增强自身专业知识,学会学术沟通方法及技巧。互动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将有助于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W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罗清加.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探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82-85.

[2]董毓.批判性思维原理与方法-走向新的认识和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朱新坪.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意义与策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2006,(3):123-126.

[4]罗仕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紧迫性和途径[J].外语教学,2002,(5):61-64.

[5]黄朝阳.我国高校批判性思维能力调查报告[D].厦门大学,2008.

[6]武宏志,周建武.批判性思维-论证逻辑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7]张文兰,刘斌.信息技术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现状及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0,(1):25-35.

[8]彭美慈,汪国成.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息效度测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9):644-647.

[9]南策实.课堂教学中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探讨[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2,(29):95-98.

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篇8

1 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的定义

所谓“自然的”的学习环境,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无意”遇到某些问题和任务,包含了他们正在学习的技巧、习惯、态度、信息。这些内容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这些真实的任务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成为内在的学习兴趣。所谓“批判性的”是因为学生学会批判的态度来思考,以证据来推理,运用各种标准来检验推理的质量,在思考的同时做出改进,对别人的思想不是盲目认同,而是提出具有探索性和深刻见解的质疑。

2 创造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的必要性

“为学生创造一个批判性的学习环境,要学生学会质疑”,这让笔者想起曾经看过的一个报道:在华中科技大学某年秋季的开学典礼上,该校校长李培根的16分钟讲话,先后82次提到“质疑”,要求学生学会质疑,哪怕是质疑学校和校长。而现状是中国现存的教育环境使得这些大学生们没有质疑精神,他们不敢质疑。中国的教育培养出的学生进入国际大公司后往往会很顺从,但每到需要他们决断时,总是瞻前顾后,害怕承担责任,很难独当一面。因此中国的大学的培养目标应该是拥有“知识整合力”、“沟通能力”和“会提问、能解决问题”的大学生,而不是只会背标准答案的高分考生。对中国大学生来讲,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基础。

美国对学生的培养,不是培养学生形式上的所谓“创造力”,或者“素质”,而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是一个人认识自己,超越自己,使生命更完美的必要条件。学者保罗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以客观的态度、公正合理的判断技巧提出解决方法的过程。美国的天赋教育的“批判性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性的聆听能力”即从阅读和聆听中批判性地吸收,就是在小学阶段就把它作为一种行为习惯来培养,到了大学阶段就已经成为一种思维方式。这与中国的大学培养目标中“会提问、能解决问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3 如何建立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

3.1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关键是教师在观念上必须符合批判性思维的要求

培养批判性思考是教育的基础,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纯粹的教师讲授,学生只是被动听课,很少的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互动,学生缺乏批判性思考能力,究其根源是教师没有批判性思考教学的能力。美国加州SonomaStateUniversity在第十四届批判性思考的国际会议上提出批判性思考的七个主要气质:(1)追求真理,即对追求知识的一种勇敢的渴望。(2)开放的心胸,宽容不同的观点,对可能的偏见自我检视。(3)分析,即理性和证据的应用。(4)系统,价值性组织。(5)批判性思考的自信。(6)好追求,在知识的应用还没有呈现之前,好奇、追求知识的渴望。(7)成熟性,即谨慎的怀疑、检视或做决定。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只有自己首先具备了批判性思考的气质和树立的批判性的教学态度,才能培养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

3.2 设计新型的教学环境,熟练运用自然批判学习的五要素

如书上所说:强调自然的批判的学习环境并不依赖教师讲课与否,但是那些教学有方的教师上课时几乎总是运用这五种自然批判学习的要素,他们以提问开始(有时穿插在故事中),继续尝试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意义(将问题与更多更大的问题联系起来,以具有煽动性的方式提出问题,提及问题的含义),激发学生以批判的眼光来对待问题,对如何回答那个问题进行争论(用证据、推理和结论来完成),以问题结束讲课。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也就是质疑能力、反省能力、解放能力、重建能力。为此,教师必须了解并培养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全面地认识事物,进行主动的思考、质疑,并能进一步提出问题去反省、归纳、比较,解放既有的认知模式,再提出合理的抉择。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引导,教师要端正教学思想,明确质疑对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思维重要意义,进而对学生采取正确的态度,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于质疑,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质疑。教师还必须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和教育环境,充分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要求学生能进行独立的分析判断,不盲从别人的观点,给学生提供发展批判性思维的机会与空间,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鲜明的主体性、真实的交际性、真诚的合作性,还要有生活性。

3.3 改革教学评价,激励批判性思考

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篇9

关键词:数学教学 批判性思维 培养

随着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观点已成为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这里的数学活动即指数学思维的活动。因此,数学教学过程应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但在各种思维品质中,缺乏批判性是我们许多学生的共同弱点,学生惟上、惟书、惟权威,缺乏对知识信息怀疑的勇气和筛选的能力,缺乏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中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下面就如何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谈谈我的一些认识和做法,旨在和同行探讨交流。

(一)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不是在真空中培养的,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探究学习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是在学校中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最常见的方法。在教学时,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掌握方法,使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把所学内容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联系起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例1:(2005年莱州模拟)在平面几何里,有勾股定理:“设ABC两边AB、AC互相垂直,则AB ,拓展到空间,类比平面几何的勾股定理,研究三棱锥的侧面面积与底面面积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是:“设三棱锥A-BCD的三个侧面ABC、ACD、ADB两两垂直,则___________

师:你能说说推理的方法吗?

生1:从类比推理的方法和规律看,应将线段长度到三角形面积的升维类比,过渡到指数由二次到三次的转变,从而猜测到结论。

师:(首先充分肯定学生的表现,然后提出)猜测的结论是否正确要通过严格的证明来确认,在作出正式证明之前,能否验证生1的猜想呢?

师:非常好!同学们能否从生2所举的特例验证中获取其他的信息呢?

(有学生在低声讨论,一会儿)

师:请同学们对生3的猜想进行证明。(下略)

在上面的师生对话的交互关系中,教师没有作为知识的占有者和给予者出现,而是通过向学生抛出诱导性的反问,一步步逼近“目标”。学生通过讨论、猜想、观察、验证、推理等活动,不仅实现了“再发现”、“再创

造”的数学经历,而且不断地对自己的思维提出批判,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的空间,培育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的独立分析和批判的程度,它集中表现为不盲从,有独立见解和明辨是非及正确评价他人与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采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利用错解辨析开展批判性教学

数学思维批判性的特征在于有能力评价解题思路选择是否正确,以及对这种思路可能导致的结果加以判断。用批判性的态度去分析解题过程,发现其中的不足,不断加以改正和完善,这正是思维批判性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的错误回答或板演,师生共同分析错误的原因。在讲完抛物线后,我请一位学生到黑板上做了如下一道题:

例2:求过点(0,1)的直线,使它与抛物线y =2x只有一个公共点。

有一位学生解题如下:设所求的直线为y=kx+1,①

又y =2x,推出k x +(2k-2)x+1=0,根据题意有Δ=0,②

解得k= ,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y= x+1。

这位学生解好后,我没有急于订正,而是让其他学生讨论该解法的错误之处及根源,并作详细的订正:

①错在已认定所求直线的斜率存在。②有两个错:一是忽视了“k=0”的情形;二是混淆了“相切”与“仅有一个公共点”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该生缺乏对解题的反思,不能及时发现思维过程的不足,从而导致解题过程的不完善。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学生通过对错解的辨析使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得以培养和优化,从而趋于日臻完善,以至成熟。

(2)通过辨析求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求异本身是一种思维活动,它是思维的主体不安于既成的现状(也就是对既有的思维价值的批判),而将学习内容在原来思维结果基础上深化,派生出新的思维方向,上升到新的思维层次的批判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很好地驾驭教材,掌握学生的情感,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结构特点,善于从解题思想、解题途径上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联想,应对每一个问题恰当地提出:解决该问题还有什么方法?哪一种更简便?还有没有更巧妙的方法?改变某条件后应如何进行思考等。求异性是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批判性与灵活性的具体表现。求异性引导学生在常规的一般水平的基础和应用的基础上冲破原来的思维结构而加强引伸性的思维训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学生对某一问题持不同意见的矛盾,精心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讨论,使他们在倾听不同意见中集思广益,在透析不同的思维方法中相互启发,从而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例3:求函数y= (0<x<π)的最小值。

这是一道求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本来我只准备了一种解法,就是利用函数的有界性来解:

原式可化为ysinx+cosx=2(0<x<π),易知,y≠0。

但是题目刚刚展示好,我就发现学生们在下面窃窃私语,而且还有的学生似乎在辩论着什么,于是我抓住契机,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就此展开讨论,分组辩论,让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们经过思考和讨论,纷纷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解答:

有的学生通过化简变形后利用基本不等式来解:

显然第四种运用数形结合的解法最简单。学生没有囿于所谓的教师的示例和“标准答案”,不盲从,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敢于批判自己的思维,这不正是我们新课程所积极倡导的吗?

(三)几点建议

(1)让学生学会兼收并蓄,在宽容的基础上怀疑与批判。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总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构建对新知识的理解,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是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要求我们对不同的观点要有宽容的态度。

宽容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和生存方式。宽容不同的观点,意味着对别人的观察和理解的尊重与承认,意味着彼此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宽容的态度首先便表现出了一种强意识的批判性思维――了解、学习别人的观点和检讨自己的观点,这同那种“只准这样,不准那样”、“惟我独尊”的态度是格格不入的。惟有宽容,我们才可以了解自己观点的不同甚至对立的一面,而且在了解和检讨这种不同和对立的同时,检讨、修正、完善或否定自己的观点,而不论完善或否定,对自己都是一种进步。

当然,宽容决不是那种“什么样都行”、“你对我也对”的“无为”的心态。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宽容意味着批判,而“无为”意味着放弃批判。而学会兼收并蓄,在宽容的基础上对比检视自己和别人的观点,可以使我们更有效地展开怀疑和批判,不断地超越自己和别人对事物的既有认识。

(2)从学生实际出发,让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贯穿整个数学课教学活动始终。

从学生实际出发,就是要适应学生认识水平和能力的特点,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结合教材知识,采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手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怀疑、否定与批判是科学进步与社会进步的动力,是学生自己在今后学习、生活中不断进步的动力。翻开几千年的数学史不难看出,整个数学学科的发展史是一部批判与反批判的历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是无数的具有批判精神的人推动了数学历史的发展。没有怀疑,欧氏几何就不可能被罗巴挚夫斯基的非欧氏几何所超越;没有怀疑,笛卡尔就不可能经过艰苦探索、潜心思考,运用科学的方法,同时批判地继承前人的成就的基础上创立解析几何;没有怀疑,卓越的欧多克斯就不可能提出建设性意见:修改量度和比例理论。只要敢于怀疑,大胆探索,人们就可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结束语

如果学生习惯于批判性,反复地思考问题,那么他们的思路就会开阔、灵活,见解就更深刻、新颖,也就越容易进行创造性思维。缺乏批判性思维就难以创新,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因此培养学生不盲从权威、不迷信书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在否定中创新、不囿于传统思维定势的批判性思维,是时代赋予广大教师的重任。在这一点上,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参考文献:

[1管宏斌.论批判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建构.中学数学教与学,2006.7.

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篇10

一时间网友纷纷摩拳擦掌,有解读语义的,有列公式计算的,还有用编程推断的,周三?周五?周日?周六?各种答案互不相让.微博用户@乔乔_未成年称,“已经有三个QQ群因为这个问题吵起来了”,并贴出了该题,截止澎湃新闻()发稿,该微博下方评论已逾6千,转发过3万.

一道数学推理题能引起关注,引起争论,是好事,说明大家对推理的兴趣在增强,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提高.那么今天到底是周几呢?讨论和争论基本围绕在周三和周日两种答案.

答案是周三的推理:假设今天是星期三,那么明天就是星期四,昨天就是星期二,如果昨天是星期四,那么今天就是星期五了.符合原命题!

答案是周日的推理:真实的今天是周日,那么昨天就是周六,如果昨天是明天的话,那么明天就是周六,那今天就是周五了.这样也符合原命题!

其实,周日或周三都是可以理解的答案.实质在于推理时,是先考虑句子中的后一个时间,还是前一个时间.即,周三的场合:如果昨天是周四(明天)就好了(用明天代替了昨天);周日的场合:如果周六(昨天)是明天就好了(用昨天代替了明天).

为什么会引起争论,关键问题在于设计答案的人只按自己的关注点设计答案,没有考虑全面.原问题是这样一道选择题:

如果昨天是明天就好了,这样今天就周五了,则句子中的今天是().

A.周三B.周四C.周五D.周日

如果把选择支设计成有周三或周日的选项,或设计成一道填空题,题目就比较完善了.当然,原来的问题设置,虽然有瑕疵,但能引起争论,引起那么多人的关注,也是很有价值的.有时,错题也价值无穷――在错中觅真,在错中分辨真假,不仅能获得真知,也能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得到提高.

而其它周五、周六的答案运用批判性思维,很容易知道是错误的.可见,解决问题需要批判性思维,设计问题需要批判性思维,有效的学习需要批判性思维,日常生活也需要.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有什么作用?怎样培养呢?谈点看法和思考.

1为什么要培养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在信息面前,善于运用相关知识以及相应的策略,对其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做出自己的判断、评价的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最大的特点是独立性,批判与人格特质有关,如好奇心、冒险心、挑战心、求胜心有关.

经常听学生说:“许多题我只知道做,但做得对否,我就不得而知.”这反映了我们教学中的一个弊端:只注重解题训练,使学生成为解题工具,但解得对不对,方法是否得当却缺乏思维训练,即忽略了学生解题中思维批判性的培养.

比如,有这样一道填空题:

例1已知三角形的面积为18,周长为12,则内切圆的半径为.

许多学生盲目地套用公式r=Sp(其中r、S、p分别为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面积、周长之半),就有r=3.做完之后,以为是对的.缺乏进一步的思考:周长为定值的三角形中,以等边三角形面积最大,因此容易算出,周长为12的三角形的最大面积为43,明显地小于18.这样看来,原题是错的.

合理质疑题目有没有瑕疵,就是一种批判,遗憾的是,思维批判性的反面是无批判性却是目前大多数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特点.表现在“老师布置什么就做什么,书上怎么写就照着做”,发现书上的错误就无所适从.作业或测验卷上的错处不认真订正,以至于轻信别人的结论而抄袭作业者比比皆是.这些都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严重障碍.

其实,有了批判性思维,概念就能理解得准确一些,题目就能解得完整一些,独立性就能增强一些.初高中阶段是逐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辨别是非善恶的关键阶段,学生的思维已逐步由形象接受过渡到抽象思考.这一阶段要求各科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正确引导,培养学生批判地认识世界的能力.数学教学亦不例外,要逐步培养学生解题中的思维批判性,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既会当“学生”,又会当“老师”,既会当“运动员”,也会当“裁判员”.

2批判性思维的培养2.1概念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清楚了,思维才可能准确.而理解概念的过程,就需要批判性思维.举个简单的例子,用斜二测画法画平面图形,除了讲清楚画图的要领外,还要通过具体图形从正反两方面来认识――原平面图形怎么变成直观图,有何变化,有何不变;直观图又怎样还原为原图形,如何保证准确.等等.还可以通过练习题,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比如:

2.3培养学生解题后反思的习惯

培养学生解题后的反思习惯,就是培养学生对解题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也就是对经验与教训的反思.解题顺利时,要考虑解题过程的关键步骤用到了哪个概念、方法、结论;若解题过程中出现了挫折,也要找到原因,是哪部分知识不熟悉造成的.不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能从不同的两个侧面强化数学的有关知识,这是提高数学思维批判性的前奏;其次是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检验和分析,推理是否合理,论证是否充分;最后是考虑是否有其他的解法,问题能否拓展延伸.

这个题目解到这儿,可以说已经很不错了,遗憾的是最终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问题出在哪?再审视一下过程,可以发现由-14≥t4-12t推出t2+t-2≤0时,默认了t>0――这是错误的原因.应该化为t2+t-2t≤0得出t∈(-∞,-2]∪(0,1]才是对的.答案应该是D.

所以,解题后的反思是很有必要的,它是确保正确无误的途径.

2.4教学中经常进行改错训练

思维批判性的反面是无批判性,这也是许多中小学生的特点,他们常常表现为轻信结论,不善于或不会找出自己解题中的错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出一些改错题,让学生讨论改正,有助于学生形成思维的批判性.

例5(2012年四川卷・文科)设集合A={a,b},B={b,c,d},则A∪B为().

A.{b}B.{b,c,d}C.{a,c,d}D.{a,b,c,d}

本题给出参考答案是D,很多同学做出来的答案也是D.真是D吗?值得怀疑.

因为“同一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互异性,不同集合之间则没有此性质”,本题中可能a=c,此时答案是B;也可能a=d,此时,答案也是B;只有a≠c,且a≠d时,答案才是D.

所以,本题是一个不严谨的题目.可以把它改为填空题,或者进行适当的修正,如把D选项设计成{b,c,d}或{a,b,c,d}.

2.5树立合理怀疑的态度

在教学中经常提倡学生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老师,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

某地有这样一道试题:

批判性思维,追求的是公正、客观、理性,力求避免的是偏见、偏激、以个人好恶做决断、盲从、狭隘、以偏概全、草率定论等等.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绝不是无端或刻意挑毛病找茬.但合理的怀疑正是理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