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十篇

时间:2023-11-08 17:17:43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篇1

1.润物无声,让学生在愉悦中走近批判。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境是语言、文化、知识的意义产生与实现的场所。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近批判,在轻松愉快中接触批判。如一位教师在进行《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民斗争》教学时,教学目标为:通过轻松活泼的活动,让学生在理解拉美独立运动历史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学会用史实作为评价历史人物依据的思维方法。围绕教学目标,教师精心设计了“非常好问题――专访历史人物玻利瓦尔”的学生活动:请你设计一份访谈提纲,专访历史人物玻利瓦尔。内容包括:(1)引言。引言包括访问对象的年龄、专访地点、专访原因等。(2)列举专访时要问的6个问题。然后将活动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并把本组的“非常好问题”推荐给全班同学。

2.百花齐放,让学生在思辨中学会批判。

“石本无火,相击方现灵光;水尚无华,相荡方现涟漪。”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现象自身的矛盾,从而产生问题。如教师可设计问题“你觉得张学良是功臣吗”,让学生通过相关资料的搜集、筛选,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在辩论中运用史料证明自己的观点。又如,学习工业革命的影响时,教师可提问:狄更斯说,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又是一个糟糕的时代。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培养学生根据史料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思辨中学会批判。

3.和谐共融,让学生在民主中享受批判。

罗杰斯认为,“学生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能满足学生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使他们自由地质疑、批判。因此,课堂教学中要营造有利于批判的教学氛围,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同时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自己的意见,给予学生心理上的安全。

如一位教师在进行《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一课教学时,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四大发明”这一说法的来历及争议的探究,让学生在形成自己观点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围绕目标,教师设计了“回首千年辉煌――找寻中国古代重大发明”“感知先民智慧――了解中国古代重大发明”“迸发思辨灵光――探究中国古代重大发明”“汲取千年精华――传承中国古代重大发明”“科技之困惑――回首中国古代重大发明”五个板块,在每一个板块教师都独具匠心地设计了有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环节。下面节选部分教学实录:

师: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远远不止四项,你心目中的四大发明是哪几个呢?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

师:每个组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相信都各有各的理由,接下来我们就小组PK一下,看能不能评选出“我班心中的四大发明”,你们能不能阐明自己的理由和观点,让其他组承认你们组选择的就是最重要的!请各组集思广益,出谋划策。

(各组之间展开了阐述和辩论。)

师:大家今天说得都很精彩,在合作和碰撞中迸发出了自己思维的灵光,每个组的同学都据理力争,可能这节课,甚至今天都分不出高低来,那让我们将“我班心中的四大发明”延续到课外,也将这种辩论的精神延续到课外,现在就一起为自己刚刚的表现鼓鼓掌!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篇2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培养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1.049

Review on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Teaching Mode

JI Ying, YANG Wenyan, XUE Ruixuan

(Yunnan University,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Center, Kunming, Yunnan 650091)

Abstract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the country gradually being taken seriously, but the way the system compared to our culture there is a gap with the United States formed. Based on relevant literature, through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teaching model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and finally made review and summary.

Key words critical thinking; cultivation; teaching model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全美上千所高校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成为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目标。不仅如此,批判性思维教育已纳入美国的国民教育体系,贯穿于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以至大学等教育的各阶段,成为美国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①在我国,只有很少一部分大学开设了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课程,许多人对批判性思维还不够了解,甚至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解读,比如将批判与批评等同起来,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对别人的批评,是一种负面的、不好的做法。

究竟什么是批判性思维,许多学者从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特征、过程、原则或者方法等方已对批判性思维进行定义。罗伯特・恩尼斯认为:批判性思维是理性的、反思性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②46位批判性思维学者共同研究、制定了一个“专家共识声明”报告中定义了批判性思维:我们认为批判性思维斯有目的的、有规则的判断过程,这个判断过程产生了对证据、观念、方法、标准或者语境的注解、分析、评价、推理和解释。③“现代批判性思维之父”杜威(J. Dewey)认为批判性思维即反省性思维(Reflective Thinking),是指“根据支持它或它将倾向的某个结论的理由对信仰或知识的假定形式所进行的持之以恒的、细心的、积极的思考”。④

虽然培养批判性思维在我国尚未形成体系,但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无论在考试中还是日常生活学习中,批判性思维的应用无处不在。北美研究生入学考试GRE(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s)中的“分析写作”部分就是检测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试题。GRE考试委员会的关于如何考试的正式说明书指出“考试的分析写作部分测验你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性写作的技巧。它评估你清楚表述和支持复杂观念、分析论证和保持一致的讨论的能力。”⑤在香港,通识课程中给出多方观点来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时事热点来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大陆,公务员考试中判断推理部分考查了考生逻辑思维中的理解、比较、演绎、综合等能力,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考查了考生能否推断语句的隐含信息,能否排除干扰因素准确地筛选信息、确定主旨。

日常学习中,我们也需要批判性思维帮助集中注意力和提高观察能力,抓住主干信息排除干扰因素,提升分析综合的能力,对观点进行有力的说服,使得思考和行动更加精确。在信息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快速鉴别信息的真伪优劣不仅是每个学习者所必备的技能,而且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能力。批判性思维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能够支持对信息的处理和决策,在思考过程中获得知识。

由此可见,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紧迫且艰巨的,而对批判性思维训练还缺乏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拟对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存在的问题、培养的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梳理、归纳,并进行总结和反思。

2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文献研究

2.1 培养批判性思维研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逐步重视了批判性思维,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批判性思维的文献,国内对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外批判性思维理论和培养模式的探讨方面,而培养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独教学模式,通过日常的案例来教授批判性思维;另一类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模式,将批判性思维的技巧、策略、态度等融入学科课程中。还有一种理想的模式是将上述两种模式结合起来,在学生的专业领域和领域之外发挥各自的优势。

在知网检索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培养”,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占了批判性思维研究整体大约一半的数量。而这些研究大部分基于某一门具体学科课程,停留在理论的探究方面,探讨了在该课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可能性,提出的培养策略都是从融洽师生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等理论性的方法。

在知网检索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测评”,只搜索到了几十篇文献,而大部分文献是针对学生在某一门具体学科中批判性思维的测量,比如化学、英语、生物等课程。夏素华等人在国外的评价量表基础上,自编了针对护理专业本科生批判性思维的测评问卷。该问卷将批判性思维分为从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态度和专业价值观三个维度分别进行测量;罗清旭提出一种以模糊综合评判为基础的批判性思维测评新技术,把测评任务分为线性和非线性,并逐条细化罗列出批判性思维模糊综合评判的60项测量指标。

在知网检索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教师”,大部分研究是在讨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站在学生和教学的立场上对教师角色提出要求。粟莉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中指出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与学生形成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而不是用教师的权威压制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2.2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模式

如果要在课堂上培养批判性思维,就需要系统的教学设计,进一步在知网检索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教学设计”,数量只有一百篇左右,可见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还没有具体深入到教学设计的层面上。钟志贤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高阶思维,能够通过培养和训练获得良好的效果,所以我们的教学设计要以此为目标,以精心设计的问题/任务为前提,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通过高阶学习和知识建构来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的发展。⑥并指出知识建构是学习者发展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⑦钟志贤还从隐喻、定义、类型、构成要素、理论框架几个方面对学习环境的设计提出了框架性指导,指出学习环境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高阶能力发展,要通过有意义的学习来实现。⑧张杨和张立彬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要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将教学分为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归纳梳理和评价结果四个阶段,并逐一分析了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陈卫国指出批判性思维和教学设计可以从三个方面结合:与传统课堂教学结合、与某种课堂教学模式结合、与网络教学结合。通过一个具体的话题,教师适时提出支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根据陈卫国的研究,在知网检索关键词“批判性思维&网络”,MiniQuest是一种网络环境下的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活动,它是由教师设计的微型在线教学模块,使学生参与到一个真实主题或问题的研究中,从而促进学习者批判性思维和知识建构能力的发展。⑨陈绍东提出将批判性思维与信息素养这两种不可或缺的能力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探讨了Webquest、Miniquest、Big6三种有助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

张晶和刘海燕认为,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实现对学习者批判性思维的培养。⑩钟志贤指出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途径的培养方式,在知网检索关键词“批判性思维&信息技术”,王海燕等人提出QICT模型,该模型基于异步在线交流系统,将批判性思维活动过程中的诸要素构成螺旋型结构,学习者在模型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得出结论再深入思考再得出新结论,这样反复对思维进行训练,最终将训练过程内化形成思维习惯。

3 反思与总结

3.1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模式模型较少

国内对于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来培养批判性思维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研究,但是如何通过建模的方式来培养批判性思维研究的还很少,像Miniquest模式、QICT模型还不成熟,没有经过实际教学效果的检验。

3.2 对批判性思维缺乏有效的测评体系

在国外对各阶段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都形成了系统的测评体系,而国内的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仅有的一些自编量表也缺乏信度和效度,也未经过大规模测试检验。没有合理的测评我们就无法衡量学生在训练前后是否提高了批判性思维,也就无法改进我们的教学。

3.3 教师缺乏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在梳理文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培养教师批判性思维的研究非常少,要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水平和能力,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提问,教师缺乏批判性思维的理念就很难将批判性思维与学科内容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应当加强教师在批判性思维方面的训练。

注释

① 冯艳.论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的关系[J].燕山大学学报,2012.13(4):25.

②③⑤董毓.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走向新的认知和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19.

④ John Dewey.Experience and Education[M].New York:Coller,1938:9.

⑥ 钟志贤.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设计假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4(12):21-27.

⑦ 王觅,钟志贤.论促进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08.14(4):22-27.

⑧ 钟志贤.论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5(7):35-41.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篇3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医学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7-0114-03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教育理念,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一环,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日益受重视的研究热点之一。尽管理论界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但批判性思维在塑造大学生良好的思维特质与科学精神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还是有着一致的共识。

一、批判性思维的内容与特征

杜威的反省性思维为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与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大量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批判性思维的概念与内涵。如批判性思维是“做出自我调节性判断的思维过程”,[1] “是积极地、成熟地解析、应用、分析、综合、评估支配信念和行为的那些信息的过程”。[2]这些解释,主要集中于“比较、分析、反思、评估、判断、综合”等词汇上。因而,可以将批判性思维理解为以质疑为起点的基于有效事实的、合理的分析判断、综合评论与反思。批判性思维是人们为决定做什么或相信什么而做出的合理性决策的有效思维活动,它是一种独立的、创新的思维形式。近年来,我国对于批判性思维的理解逐步成熟化,逐步从偏重批判性思维的知识与技能训练上,转移到对批判性思维精神的养成,其中,也内在地包含了心理、态度等情感。

批判性思维的逻辑特征符合“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规律。首先是合乎理性的质疑。通过对事物的比较分析,提出质疑。事物的发展态势是呈螺旋式上升趋势的,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有其合理性和现实性,通过对其合理性存在的分析,找出事物的发展空间,往往需要从提出疑问开始。好的设问可以为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开启大门。其次,是辩证的分析与推论。以事实为基础,对事物加以考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做出合理的推理与论证。最后,是必要的反思。对于理清提出的疑惑,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释与论证,达成一种怎样的结果,之后必须对这一过程、方法与结论进行有效反思,即自我校准,以推动事物进一步向前发展。在拥有批判性思维技巧与技能时,还需要有强烈的敏感性,捕捉可以进行批判性思维活动的敏感点,保持对应用批判性思维的热情与积极性,反复、长期第将批判性思维内化为一种自然而然的思维品质。医学生应以充分的热情、高度的自信以及坚定的独立自主性来提高自己的医学知识与技能,用批判反思的态度对待医学的发展,从而推动医学生合理的审视医学理论水平,正确处理医患关系,成为适用医学未来发展方向的合格人才。

二、批判性思维在医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1.批判性思维培养是创新医学生教育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

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精神,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恰恰是创新思维培养的必要基础和重要内涵。医学教育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应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本身就需要有新的活力注入,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医学教育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冲破传统医学教育模式所遭遇的问题瓶颈,也有助于开阔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视野及研究领域。因而,将批判性思维培养纳入到各类医学课程教学之中,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增强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益于为医学生教育与培养模式提供新的发展平台。因而,在教育教学改革上突出学生为中心,突出自主学习与研讨,实质上创新了医学教学模式与教育方法。

2.批判性思维培养是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现实需要

批判性思维可促使学生敢于对所学知识提出疑问,进而由疑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最终演变成学生创新与发展的动力之源。批判性思维强调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哲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关注了学生的思维、情绪变化以及体验,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自身价值,使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批判者、研究者和创新者。医学事业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新的医学理论、医疗技术、医疗方法是推动医学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些都有赖于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将有助于医学生形成综合性的知识思维能力、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分析、判断、思考,形成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大胆的想象力、突出的创造力。使其善于发现问题、挑战传统医学权威,反思医学发展。而且,养成批判性思考的良好习惯和思维技巧,能使医学生毕生收益。[3]医学生在学习研讨过程中真正发挥自己思维的力量,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也适用了医学事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3.批判性思维培养是推动医学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

医学事业的发展需要有外部环境的支持、需要有硬件条件的保障,但最主要的起核心作用的因素在于人。医学生作为医学事业发展的基础队伍之一,不仅要具备高超的医疗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在于如何在学医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创造、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医学才能。目前,医学模式正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新医学模式不仅重视生物因素,也高度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与健康的影响。[4]医学生本身要养成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而且要关注医学中各方的相互关系,应具有全局观念,善于发现推动医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拥有和应用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双向的推动医学人才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往往会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的精神状态,这也将有助于解决医患矛盾,从关注人的层面适用新的医学模式要求,从而为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努力。

三、医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实施路径

我国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多个医学院校也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但是,总体上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仍不够强,依然是医学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因而,从教学理念与模式、教学评价与教学氛围等方面进行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紧迫性。

1.构建平等的教学文化

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要秉承“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建批判性思维的学习环境,[5]恰当处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教师在医学教育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解惑者,更应当成为帮助医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指导者与帮助者。教师应当根据批判性思维的要求来开展教学,注重启发与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我思考与自我探讨,激励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质疑、系统分析、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倡怀疑精神,培养问题意识,形成平等互动交流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有信心去独立分析,大胆假设,最终促成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2.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改变简单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素质和体现教学水平的教学评价体系。更多地将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意识、科研水平纳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中,而且要加大其在整个教学评价体系中的权威比重。应重点关注如何发挥医学生的医学潜能,尊重医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医学生自我学习、评价、判断与反思能力。与此同时,关注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知识、情感态度与心理健康,要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上建立科学的组织体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仅要停留在专业知识技能领域,在人文素养、精神品质上也应着重关注。医学生将来不仅要在生理上治疗病人,也应当关注社会与心理因素对疾病的作用。因而医学生本身的情感态度、心理健康品质等,理应成为教学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3.创新医学教育教学模式

医学教育教学模式是以医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医学生积极能动创造性的学习模式。医学生由于其专业属性,在生理与心理上已经趋于成熟,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只要恰当地发挥其指导作用,便可推动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有助于培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模式主要有:讨论式教学方法、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主探究法,等等。这些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医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医学生通过理论探讨、实际操作、相互交流,最终成长成才。而且,医学教育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医学的积极性与兴趣、提高学生批判质疑、创新能力的培养。

4.重视隐形批判性思维教育

应形成课堂上与课堂外良性互动的良好机制。如前所述,批判性思维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发展的,因而在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中要注重无形的教育力量。尤其是在医学生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学校以外的社会环境应形成鼓励学生养成批判性精神的氛围,着力创造有利于批判性精神形成的良好环境。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应当贯穿于学生学习与生活实践的各个方面,于点滴中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精神。

参考文献:

[1]朱新枰.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意义与策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6,(3).

[2]罗清旭.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探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

[3]王小荣等.中医学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意义及模式探讨[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9,(26).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篇4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创新与数学实践能力”,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与基础。因此,中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 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指“对于某种事物现象和主张发现问题所在,同时根据自身的思考逻辑作出主张的思考。”批判性思维既包括发现错误、查找不足等否定性含义,又同样关注优点和长处等肯定性含义,是有根据地作出肯定接受或否定质疑的明智决断。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创新与数学实践能力”,而批判性思维是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探索和发展活动中最基本的思维组成,是提出并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因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不仅仅是提高数学教学水平的基础与保障,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深入理解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并在教学中注意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非常必要的。

一、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批判性思维是优秀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

1、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技能,它的最大特点是独立性,不盲目附和,不人云亦云,而是尽可能运用现成的信息,作出推理,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批判性思维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一切,而是一种“扬弃”的思维。但在当前基础教育的模式下,学校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不足。《2012中国SAT年度报告》显示,参加美国高校的入学考试SAT的中国学生中,只有不到17%的人成绩达到1800分“及格线”,而达到美国优质大学普遍要求的2000分以上成绩只占2%。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夏谷鸣分析中美两国高考的内容后指出,这是由于中国教育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所致。

2、培养初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

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成分,它与问题解决并列为思维的两大基本技能。新课程改革尤其提倡"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与基础是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指出教育工作必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社会活动的能力”。同时数学新课标也指出,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形成批判性思维习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对外部信息进行批判性的审视,通过一定的策略、途径和具体方法,提高对信息的捕捉、筛选、评判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培养初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高层次的人类思维,也是21世纪教育的基础之一。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明确指出:教育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及能力。1991年,美国《国家教育目标报告》中要求各类学校“应培养大量的具有较高批判性思维能力,能有效交流,会解决问题的学生”。并将培养学生对学术领域和现实生活问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如果没有批判性思维,就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当然也就没有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正是因为在不断的反思,批判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向前发展的。21世纪是一个知识剧增的信息化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我们必须做出适应自己的某种选择,如果缺乏足够的批判性思维,就会被浩如烟海的知识所掩没。因此,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我们应对大量的信息和复杂的社会环境所必备的素质。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

数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和社会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数学教学中有着丰富的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1、在“启发――交流”中,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养成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凡是可以启发学生批判性意识的,尽可能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思考,提出质疑。通过师生互动,拓展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从某一点内容切入,设计新颖的问题情景,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不拘形式采用各种方式,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展开教学内容。在“启发―交流”中,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教学实例,寻找纰漏:请问下列解题过程有没有错误?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说明原因。

解:(x-3)/(x2-1)-3/(x-1)

=(x-3)/(x+1)(x-1)-3/(x-1) (A)

=(x-3)/(x+1)(x-1)-3(x+1)/(x+1)(x-1) (B)

=x-3-3(x+1) (C)

=-2x-6 (D)

学生发言:解答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首先要将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即通分。观察原题,A,B两步是实现通分的步骤,但是在A步中,很明显第二个分式的符号有误。因此从A步开始就出现了错误;B步通分后,B步到C步中,就转化成同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分母不变,直接让分子相加即可;而题目给出的计算过程,直接丢掉了分式的分母,这种解法是错误的。

点评:教师提供错解,启发学生思考,学生自己找到错误,并纠正错误,批判性思维在“启发―交流”过程中,通过寻找纰漏修正错误,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2、在合作探究中,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真正的意义及价值,在于去发现真理。用自己的经验和事实去重新审视已有的观点是否有逻辑,是否有道理,并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批判性精神强调敏锐的思维、好奇的探究、热情的推理以及对可靠信息的渴望,因而,批判性思维注重证据的确凿,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希望揭示知识领域各种探索的形式以及知识与形式间的普遍联系,和它们如何被运用等等。

数学教学是基于知识又高于知识,以知识为载体加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见识的增长、方法的锻炼以及精神的陶冶,最终达到数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共同实现,例如:七年级上册P104探索3,电话计费问题:

下表中有两种移动电话计费方式。

月使用

费/元主叫限定

时间/分主叫超时

费/(元/分)被叫

方式一581500.25免费

方式二883500.19免费

考虑下列问题:

(1) 设一个月内用移动电话主叫为t min(t 是正整数)。根据上表,列表说明:当t在不同时间范围内取值时,按方式一和方式二如何计费。

(2) 观察你的列表,你能从中发现如何根据主叫时间选择省钱的计费方式吗?通过计算验证你的看法。

分析:(1)由上表可知,计费与主叫时间相关,计费时首先要看主叫是否超过限定时间。因此,考虑t的取值时,两个主叫限定时间150 min各350 min是不同时间范围的划分点。

当t在不同时间内取值时,方式一和方式二的计费如下表:

主叫时间t/ min方式一计费/元方式二计费/元

t小于1505888

t=1505888

t大于150且小于35058+0.25(t-150)88

t=35058+0.25(350-150)

=10888

t大于35058+0.25(t-150)88+0.19(t-350)

观察发现:主叫时间超出限定时间越长,计费越多,并且随着主叫时间的变化,按哪种方式的计费少也会变化。下面比较不同时间范围内方式一和方式二的计费情况。

⑴当t小于等于150时,按方式一的计费少。

⑵当t从150增加到350时,按方式一的计费由58元增加到108元,而按方式二的计费一直是88元。

因此,当t大于150并且小于350时,可能在某主叫时间按方式一和方式二的计费相等。列方程:58+0.25(t-150)=88,解得: t=270 。

因此,如果主叫时间恰是270 min,按两种方式的计费相等,都是88元;如果主叫时间大于150 min且小于270 min,按方式一的计费少于按方式二的计费(88元);如果主叫时间大于270 min且小于350 min,按方式一的计费多于按方式二的计费(88元)。

⑶当t=350时,按方式二的计费少。

⑷当t大于350时,可以看出,按方式一的计费为108元加上超过的350 min部分的超时费0.25(t-350),按方式二的计费为88元加上超过350 min部分的超时费0.19(t-350),按方式二的计费少。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当t 时,选择方案一省钱;当t 时,选择方案二省钱。

选取一些具体数字,通过计算验证你的发现是否正确。

上述过程使得探索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实践表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正是通过在合作探索过程的解决问题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借助于问题,数学教学使探索过程充分而合理地展现出来,使学生从直接参与探索的经历中获得对探索特征的深刻认识,并得到探索方法的训练,使学生不仅体验到探索的快乐,增强问题探索意识和问题探索能力,而且使批判性思维能力得以提高,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提供良性的循环。

3、在不断反思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应经常要求学生对解及其解法的合理性给予解释,要求学生想出尽可能多的解法,并对这些解法进行总结与推广:对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思考条件与结论的内存联系。同时对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归类比较,让学生进行反思解决,自己总结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对于一些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进行班级或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在不断的思考中获得一个问题的多个解法,同时也通过这样的不断的反思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习题教学占有很重的分量。而我们的教师都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很少接受过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在平时的习题教学中只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强调思维的逻辑性和推理的严密性,对学生的“求异“意识缺少培养。学生要做的工作就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理清老师的逻辑就可以了。长此以往,学生丢掉了“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或“求异思维”,而形成了一种和任课教师一样的固定思维模式。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

批判性思维水平,才能在习题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将学生的求异思维进行延伸,解题方法进一步向外拓展等等。同时,在习题教学中要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科学地运用数学规律和数学知识找到不同的解题的方法。学生的这些思维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探索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一种主要方法。

5、改变教学模式,拓宽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空间

在传统的“1+1=2”的教学模式下,人们越来越强调所谓的“标准化”,如标准化试题、标准化答案。而这些“标准化”恰恰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空间。试想一下,试题标准化、答案标准化,学生迷信于教师权威,一切都是唯一的。学生没有质疑,没有反思,能有批判性思维吗?只有改变教学模式,让“1+1=2”变为“2=?”,把教师权威的框框打破,让答案是开放的,让课堂是多彩的。这样才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总之,培养学生不盲从权威、不迷信书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在否定中创新,不拘泥于传统思维定势的批判性思维,是时代赋于我们广大教师的重任,我们广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批判性思维的重要价值,加强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研究,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培育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创新性。

[参考文献]

[1]张信荣.加强学生思维批判性品质超群的培养[J].上海中学数学,2005(04).

[2]何继斌.尖子生培优教材[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8.

[3]管宏斌.论批判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建构[J].教学与管理,2006(01).

[4]张锐, 冯文全.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 , 2013(03).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6-0037-01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在学习上不能只是一味埋头学习,学生还要多多思考。西方发达国家很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而我国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多数教师一味追赶教学进度,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现状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少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也很少接触到批判性思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当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文章欣赏与分析时,对于教案给的“标准性参考答案”盲目信从。学生宁可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否定,也不会去怀疑“标准性参考答案”的正确性,这样就造成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严重缺失。初中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素质塑造的最好时机,学生在这个时期对于事物也具有一定的想法和观点,具有创造性。作为教师,要引导好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建立。

二、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意义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学好语文是运用好语言的前提。批判性思维对于学生的个性成长、独立见解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推动力。在这个信息发达的年代,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与想法,才能客观地看待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批判性思维,才不会被大量的信息所干扰。作为初中生,是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培养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主要策略

批判性思维属于多方面发展的思维,属于创新性思维。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去多方面思考问题,客观地看待问题。

(1)激发学生敢于想的意识。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主要原因就是每个读者对于文章的理解都不同,思考的方向也不一样。通过对本校各班级进行实情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思维被文章束缚,多数学生思维受到限制,更不要说有批判性思维。作为授课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不仅仅跟随教师的授课思维,更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敢于质疑,以批判性的眼光去思考和看待问题。批判性思维培养主要是让学生改变思维方式,重中之重就是让学生敢于想,从不同方面思考,跳出思维定式才能有批判性思维。

(2)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与之前不一样的批判性思维,就是一种思维创新。以前的学生,多数是“读死书,死读书”,缺少独立的自我思维和创新能力。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与发展,创新思维受到普遍欢迎。通过跟班实验研究发现,在语文课堂中,通过精心设置情境问题,可以带动学生主动思考,并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思考问题时逐渐从批判性的角度进行考虑,大大改变以前的死板思维。

(3)课前、课上、课后科学结合。教师在授课之前,将要学习的内容安排下去,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并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后自我设疑。在不明白的方面设置疑问,自我去深层思考,为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效率进行了铺垫,也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打好基础。教师在授课时,对文章设置不一样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不让学生只是表面地从课后习题设置的问题方向思考,而是跳出思维定式,以批判性思维创造性地将问题解决。这样,逐步对批判性思维进行训练,让学生习惯批判性地看待问题。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工作,及时掌握文章主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代入式思维培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渗透到文章之中,让学生在学习文章的时候有一种代入感。这样,学生就能将自我实际生活感受与文章的内在感受结合到一起,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仅仅靠课堂上的理论讲解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教师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训练。教师本着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愿,对文章进行精心分析,然后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典型习题,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在习题训练之后,教师通过对习题的讲解与总结,让学生对批判性思维有更深一层的理解。要注意,在进行训练的同时,教师要掌握好习题梯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调整好习题的难度。这样,经过科学的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结束语

在初中阶段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发展,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语文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精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10(07).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篇6

关键词:生殖医学 批判性思维 医学生

生殖医学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本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学科之一。生殖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基础研究、临床诊断、治疗方面不断有独特的新发现、新技术涌现,新技术带给人们喜悦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风险、伦理、法律和遗传学问题,这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鉴于生殖医学的复杂性,这就要求医护工作者不仅有良好的临床综合技能,也需要有审视问题的态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技能乃至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之成为适应未来社会的知识型生殖医学人才,本文着重探讨在生殖医学教学过程中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批判性思维的含义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我们通过主动思考,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精通性、过程、理论、方法、背景、论据和评价等进行个人的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的思维认知过程。

目前对批判性思维的本质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但比较完整的包括:批判性思维技能、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自我调节与监控功能。

1.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1)抓住中心思想和议题;(2)判断论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判断推理的质量和逻辑的一致性;(4)察觉出那些已经明说或未加明说的偏见、立场、意图、假设及观点;(5)从多种角度考察合理性;(6)在更大的背景中检查适用性;(7)评定事物的价值和意义预测可能的后果等。

2.批判精神。批判精神就是有意识地进行评判的心理准备状态、意图和倾向。包括:(1)独立自主;(2)充满自信;(3)乐于思考;(4)不迷信权威;(4)头脑开放;(4)尊重他人。

3.自我调节与监控是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在批判性思维中具有自我意识、计划、调节的功能。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助于使其巩固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并能评价这些知识、技能,进而创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二、在生殖医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价值

由于医学具有为人服务的性质和不断发展的趋势,使医学者不但要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而且要不断地对其审视、质疑,并改善医学科学。生殖医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其发展当然也需要批判性思维。

1.批判性思维教育是医学生自我完善提高和生殖医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如今发展迅速的知识经济时代,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医学生不仅需要选择最具价值的知识并整合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而且医学是需要医学生终生学习。因此,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能使其受益终生。如临床工作和学习中常常会遇到许多复杂的问题,医学生应具备分析和明辨的能力。因此,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仅可以增强其时代适应性,提高其对临床、科研、职业道德信息的选择、理解和评判的能力,还可以提升其自身的科学素养和思维方式,以更好地积极参与生殖医学中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

2.批判性思维教育是适应当今医疗环境的需要

医疗相关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以及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使医生的执业风险和临床教学的难度大大增加,从而导致医学生在临床的动手训练的机会减少了很多,与此同时,临床带教的老师们也发现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缺乏主动性。因此,在平时的在校学习理论和相关实践知识的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到临床实践中就能有意识地利用有限的学习资源,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充分发展其临床思维能力,训练其临床技能。

三、在生殖医学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国外教育学家提出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途径主要有三种:(1)设置单独的课程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2)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常规的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是学校中最常见的方法;(3)通过隐性课程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发展学生的批判性精神极有帮助,但发展相对不够成熟。在生殖医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师必须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训练才能获得和提高。

1.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和质疑,培养批判性思维意识

“惯于提问”是良好的批判思维者应具有的特点,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应创造平等民主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并善于提出问题和质疑,在学生的意识中埋下批判性思维的种子。例如,在生殖医学的学习中,老师一般会先介绍:目前全世界都面临着生育困难的问题,如男性的弱精症、少精症或其他生殖系统疾病导致男性的生育能力大大降低。那么学生会问:什么是弱精症或少精症?它们为什么会导致男性不育?有什么解决办法吗?这样的问题就引出“发生和形成”“受精”等理论内容的学习以及试管婴儿技术的学习。通过对所学知识和理论提出问题和质疑,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判断,跳出预想的有限的思维模式,培养批判精神和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由美国哈佛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在1870年首创,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推广至全世界。案例教学不是单单讲解案例,而是要经过周密的策划和准备,指导学生提前阅读,收集资料,发现问题,在讲解一般理论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和质疑的过程中,学生形成独立的见解,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启发的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案例教学中,每一个个体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都成为参与者。生殖医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涉及到组织胚胎学、遗传学、病理学、诊断学、妇产科学等许多学科,案例教学能将系统的理论知识相互联系起来,进行跨学科讨论,给学生提供了更宽广的思维空间去考虑问题。例如,教师给出这样一个病例:某医院生殖中心接诊了一对年轻夫妇,婚后2年未能生育,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然后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组学生讨论如何对这对夫妇进行临床检查并最终做出临床诊断,采取治疗措施。由于生殖医学的相关课程是在医学的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之后学习的,故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有能力对这一病例做出初步的诊断和治疗。那么,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就能提出生殖医学领域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思维和方法的讨论和质疑,想法和思维的碰撞,使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得以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锻炼,以便适应以后的更为复杂的临床工作。

3.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

PBL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学习过程中,教师将要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学生始终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查阅资料、推理分析和总结。例如,生殖生物学中女性生殖系统这一部分内容,基于学生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妇产科学等学科的知识基础,教师可以先提出诸如“女性生殖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卵巢和子宫的周期性变化和二者之间的联系”等问题,让学生从解剖、生理、内分泌角度初步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然后,再深入地提出一些女性生殖系统在生殖生物学中更专业的问题,例如:卵泡的发育过程是怎样的,受什么因素调节?受精过程中和卵子是如何识别的?学生根据这些问题查阅资料、相互讨论,分析推理,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们的讨论和得出的结论,予以指导、肯定和纠正。在PBL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的查阅和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了对于查阅的资料内容的筛选和对他人观点的审视,逐渐建立起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4.生殖医学实验课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常规的实验教学将授课重点放在知识传授和实验技能训练方面,授课方式一般为教师在半小时内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逐一介绍,然后学生动手做实验,教师进行课堂指导,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做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动手操作都比较被动。要想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应该让学生在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方面主动地参与到实验课堂中。在生殖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在常规实验教学的基础上,我们通过以下几点做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1)根据实验内容,设计课堂提问,使学生的思维主动参与到实验内容中;(2)鼓励学生参与问题讨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3)引导学生从错误中获得经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生殖医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仅能够提高其知识基础和临床技能,还能培养和锻炼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当然,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丰厚的知识和事实基础上的,只有建立在牢固的基础知识上,通过批判性思维教学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在教学中,积极互动将有助于学生对自己所获取的知识,尤其是其中的思维过程,因此,学生要不断进行反思、整理和完善;而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和阐释,更有利于促进学生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作为临床综合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当代医学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医学的专业课教学过程的始终。医学教育工作者应结合我国医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符合实际需要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模式,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临床综合技能乃至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儒德.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内涵[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12(1):56-61.

[2]卢莉,刘志伟,程牛亮,等.新形势下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9):78-79.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篇7

关键词:人才培养;批判反思;思维能力

一、前言

当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正面临着新一轮的调整和改革,教学实践的不断发展呼唤着教学理论的开拓和创新。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不足已成为当下英语专业改革的热点讨论话题。在1998年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罗仕国提出“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作为教育方式革新的重点,高等学校必须教育并培养学生,使其能够批判性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6]目前,学生存有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和辨析能力的状况,我国外语教育界将其称之为“思辨缺席”。[4]

二、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20 世纪60年代,批判性思维研究在西方盛行,但该领域的专家对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并未统一。批判性思维由英语Critical Thinking直译而来,“critical”源于希腊文 critics 和criterion;从词源上看,critical 的意思就是基于一定标准的、有辩明能力的判断,即通过提问、认识人和事物、分析、判断来检查自己的思维及他人的思维。Norris, S. P. & Ennis, R. H.则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考,主要在于判别应该相信什么和应该做什么”。[1]

国内学者从各种角度角度对批判性思维进行界定。朱智贤、林崇德(2002:60)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智力品质,它是指人在思维活动中要善于估计思维材料、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通过这个思维过程来提高其独立分析和批判的能力。谷振诣(2007:2)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发展、完善人们的世界观并把它高质量地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思维能力。” 笔者认为批判性思维源于反思,通过反思提出问题,进而引发思考。

三、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仍然存在亟待改进的地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适应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我国教育新形势的需要,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势在必行。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进一步在师范院校中实施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而目前我国英语师范专业的基础课程存有以下问题,一是教材内容偏重理论,实践部分过于笼统,不易操作; 二是任课教师方法陈旧,照本宣科,把技能的培养当作理论的说教; 三是学生观念不正确,以为只要学好语言知识就能上课,对教学法不学也可。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提问、反馈技术,语言呈现、操练技术,课堂管理技术等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技能培训去获得。然而,一堂有效的英语课不是各种教学技术的简单相加,师范生还必须了解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怎样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技术、手段去实现教学目标的知识,即教师的“策略性知识”。[3] 教师策略知识的学习显然比技能知识的训练要复杂得多,它是教师在具体教学环境下产生的一种特殊思维产物――教学思维技能。

四、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途径

开设逻辑学或批判性思维相关的教学课程。目前,我国很少有高等院校设置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课程。这说明我国高等院校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未给予足够重视,所以开设专门的批判性思维课程尤为重要,至少要让教师们全面掌握批判性思维的内容。

通过案例分析、提问式教学等将批判式思维与具体学科结合起来。在日常教学中,将批判性思维的相关内容融入到具体学科中去,在学生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和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实际教学情境展开相关活动。这一措施既可以促进具体学科的发展,也可以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提高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改革教育评价、考试制度及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不仅是简单地给一个分数,而要结合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多角度的评价,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考试方面,应当加大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核。对于教师的教学考核,应当创建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的评估体系,比如采用教师启发式和学生参与式的对话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强化课后反思.根据师范生的课堂教学评估标准,以小组为单位对每个师范生进行教学评价,并通过在课堂集体讨论与其他师范生的广泛交流与个人反思报告,进一步分析自己的教学与客观标准之间的差距,总结自己在整个课程训练中的主要问题和思维缺陷。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思维的习惯。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的、进行批判性思考、做出决定并能实施独立行为的能力。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则是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目标,为学生提供独立自主学习所需要的技巧和能力。[5]这种独立思考能力、判断和自我管理能力则是自主学习的主要要素。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较弱甚至不同程度地缺失,必定会影响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结语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英语专业师范生来讲意义非常重大。那么,了解他们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现状、研究如何有效地促进他们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就成了当前英语师范教育研究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凸显了笔者对英语专业师范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情况进行研究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Norris, S. P., Ennis R. H. Evaluating Critical Thinking. [M].Pacific Grove, CA: Midwest Publication, 1989:3.

[2]谷振诣.批判性思维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3]韩刚.课程与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1.

[5]李迎新,孙燕. 大学英语教学与批判性思维培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104.

[6]罗仕国.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2007:137.

[7]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出版社,2002:60.

基金项目:

百色学院2016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编号:2016JG30)

作者简介:

赵梅鹃,1986年,女,湖南怀化人,助教,研究生硕士,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篇8

1我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缺失据报道,某大学在硕士研究生招生中,复试考生的面试题目包括“学生在导师的教导下在研究过程中是否应该听话”,“是否应该在中国推广”等,这类批判性思维的考题没有标准答案,在这样一些没有正确答案的思辨问题中,一个人的能力和潜质能够得到很好的考察。相对而言,目前考试题目普遍采用是非分明的题目,总是用标准答案来划定分数,往往容易造成学生盲目崇拜教师、课本以及标准答案。如果学生总是被各种标准规范所束缚,思维容易受到禁锢,这样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无从考察。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大部分学生缺乏质疑精神、批判性意识、独立思考等能力,而这些都是批判性思维所必备的品质。

2大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的原因对认知对象的质疑精神、批判性意识、反思性、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是当代大学生所匮乏的,而这些都是批判性思维能力所必需的,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的素质,造成这种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原因是高等院校普遍强调传授知识、培养技术的能力,忽视大学生独立思考并作出客观判断能力的培养。

二、生物工程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批判是创造的重要源泉,生物工程专业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开展批判性思维教育,真正体现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现代教育理论主张交互主体性,强调寻找“不同的声音”,而不是权威的声音,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地交换意见,鼓励学生多元和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老师的灌输和学生的死记硬背。因此,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开展批判性思维教育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成为独立的学习者。第二,开展批判性思维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批判性思维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自己、对知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通过批判性思维教育,使学生对各种问题进行反思、质疑和分析,形成全面、深刻的见解,这将对他们产生积极影响。另外,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缺乏批判精神必然阻碍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第三,开展批判性思维教育,满足知识爆炸和终身学习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增长和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对生物工程专业学生而言,形成获取知识的积极态度和能力比单纯获取某些知识更为重要。学校必须努力从“知识导向”转变到“能力导向”,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突出位置,从而使他们有效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生物工程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路径与方法

1教学过程中树立批判性思维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首要任务是改革教学理念。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了批判性思维教学理念,才能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过去很多老师认为传授知识就是教师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记住知识,这种教学理念是不可行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谓教学,其实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结合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其首要措施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过程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而不是机械地灌输知识。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正是批判性思维所要求的。在批判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具备批判性思维教学态度,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输出方,当学生说不或说错时,教师不再是批评打击、挖苦讽刺,而是以平等的方式与学生答疑解惑,打破“教师万能”、“唯我独尊”及“发号施令”的观念,真正与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的伙伴。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讨论、提问等形式,让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构想,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使学生不断成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具有宽阔的心胸,学会包容他人,不断修正、完善或否定自己的观点。当然,这绝不是那种“怎么样都行”的心态,而是在宽容的基础上进行审视,开展有效的怀疑和批判,不断地超越自我。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富有勇气,锲而不舍,大胆地标新立异,勇敢地开拓。只有经过艰难探索和长期不懈地奋斗,才能有新突破、新创造、新发明。

2结合课程本身特点,改变教学方法总体来说,我国的大学教育表现的是一种“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成为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不敢质疑教师的观点,更不敢挑战权威。这样的学生,只会拘泥前人,迷信权威,不敢越雷池一步,注定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缺乏创新。教学中多用发现式、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研究性等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介绍下发现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的基本步骤如下:确定“发现的目标”,即问题;设计问题情境,提出“假设”;寻求答案,开展探索;获得答案,进行验证;“发现”科学结论。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被动倾听者,而是知识的主动追寻者。发现式学习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批判精神,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基本技能。其次,在开展批判性思维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准备的教学案例,将要讲授的内容隐蔽地“抛”给学生,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教师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化,依靠学生自己得到正确的答案。在教学活动中,还可开展小组活动的方式,充分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小组活动将教学变成互动式教学,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多边互动,这能有效地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聪明才智,激发高度的求异思维。学生们在这种多边互动的交流信息、探讨问题、分享成果的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逐步培养起来。此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造锻炼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学会收集与处理信息、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并提高思维与表达能力。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篇9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素质教育;途径和方法

我国关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讨论已有多年,但是其效果并不显著。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从以知识教育为核心的应试教育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转变的有效教育模式。20世纪70年代首先从美国兴起的“批判性思维运动”,是美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教育模式反思的结果,其目标是落实美国的大学素质教育,这给我国对大学素质教育的思考提供了必要的参照。

一、批判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从以知识教育为核心的应试教育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转变,关键是如何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素质。要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就有必要正确认识批判性思维本身及其对现实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

1.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兴起

20世纪70年代首先从美国兴起的被称为“新浪潮”的“批判性思维运动”,是美国对自己以知识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所存在缺陷的警觉和反思结果。研究数据显示,和以前相比:一方面,现在的美国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更多更新;但另一方面,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明显低于其它工业化国家,并有继续弱化的趋势。如果把现代社会的运作比作一架傻瓜相机,美国人发现,他们的教育确实培养了足够的能熟练操作这架相机的人,但其中能发明新相机或改进旧相机的人却越来越少。一项在上个世纪80年代做的研究统计显示,“科学知识分子”在美国总人口中的比例,从20年前的5%下降到当时的3%。在这样的背景下,带有反思性质的批判性思维逐渐引起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注意,并逐渐演变为一场影响美国教育改革的批判性思维运动。

批判性思维运动的目标,是有效地发挥逻辑(主要是非形式逻辑)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素质教育的实质是教学生如何思考,而不是教学生思考什么。教学生如何思考,则是培养思维能力,即能有效地理解、评价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就称之为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越强,创新能力就越强。因此,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发表的《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强调,教育与培训的使命和教育方式的革新都应当包括培养批判性思维。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有识之士也开始呼吁要加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正确认识批判性思维

在我国,批判性思维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词语,人们对批判性思维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存在三个基本误区。第一,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否定性的,即本质上是发现缺陷,却没有同时认识到批判性思维也是建设性的,因而是片面的。批判性思维是有效地理解、评价和运用知识的思维。它不仅仅具有发现错误、查找弱点等否定性含义,更有关注发展优点和长处的肯定性含义。第二,认为批判性思维作为一个控制的手段起作用,是有害的、应避免的东西,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批判性思维是个人自治的基础,一个自主的人是自我管理、自我控制或自我指示的。自主使一个人较少依赖并因此较少受他人的规定、指示和影响。换句话说,一个自主的人必定是自律的;而且,只有是自主的,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也才是健全的人。第三,认为批判性思维并不包括或鼓励创造性。实际情况是,创造性常常包括大量遵循规则。迈克尔・乔丹之所以被誉为“空中飞人”,与其说是打破了训练篮球基本功的条条框框,不如说是“随心所欲不逾矩”,遵守这些条条框框到了随心所欲的程度。任何一位具有创新思维的科学家、发明家和思想家,都是遵守思维规范的大师,因此,批判本身包含着创造。

不仅如此,创造蕴含着批判,要以批判为前提,二者统一于科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科学问题的发现源于对现状的批判性分析,科学问题的解决需要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对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检测以保证其有效力的思维方式。我们在创造性地思考问题时必须敞开思路,这个思考过程越是处于自发状态,越有可能产生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批判性的判断把好的观点提取出来,在诸多可能性中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对大多数人来讲,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平衡发展是生活的要求。

广泛开展批判性思维教育无论是对于大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个性的全面发展,还是大学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素质教育要培育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素质

素质教育所要培育的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素质包括批判性思维的精神气质、思维品质和思维技能。好的精神气质、思维品质和思维技能是批判性思维素质三大要素,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1.精神气质。批判性思维的精神气质是一种正确的思考态度和观念,是批判性思维的个体倾向性,是有意识地进行评判的心理准备状态、意愿和倾向。它有以下几个要点:(1)追求真理;(2)开放性心灵;(3)好奇心;(4)独立思考的习惯;(5)充满自信;(6)自我矫正,即能够从错误中学习,利用反馈了解什么地方出了错,发现并抛弃无效策略,改善思维过程。

2.思维品质。一个好的批判性思维应当具有以下思维品质:(1)清晰性。它意味着思考问题要有层次、有条理,要清楚明白。(2)一致性。人们经常说一套做一套,对自己和朋友用一种标准,但对对手用另一种标准,并不惜偏激地证明自己赞同的思想或否定与自己的利益不相符合的思想。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想像把自己置于他人的处境,以便真诚地理解他们;努力以相同的方式对待相同的情形,做到言与行的一致。(3)相关性。相关性意味着围绕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意味着所思考的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重要的、有密切的逻辑关系。(4)正当性。正当性意味着使用真实可信的理由为信念做出强有力的担保。(5)整体性。批判性思维要有深度,能够抓住事情深层次问题;而且要有广度,不能局限于仅仅认识到问题的一个方面的必要性。

3.思维技能。如果说批判性思维气质强调的是“勇于批判”的精神,那么批判性思维技能则强调的是“善于批判”的策略和能力。掌握和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技能,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气质和养成好的思维品质。关于进行有效批判思维活动应具备哪些技能和策略,美国哲学学会发表了一个定义批判性思维的德尔菲研究计划的报告,报告指出“我们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判断表现为解释、分析、评价、推论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论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具体说来:(1)解释:理解和表达经验、情景、数据、事件、惯例、信念、规则、程序和标准的意义。(2)分析:包括确定各种表达式在论证、推理或说服语境中扮演的角色;确定陈述、描述、质疑或图表是否表达或企图表达论证;分析推理的未表达前提;分析论证的整个结构;审查那些并不打算作为所述推理的一部分,但作为背景信息的任何项目等等。(3)评价:对陈述、判断、信念的可信性进行评价;评价论证、推论的逻辑力量。(4)推论:辨识和把握得出合理结论所需要的因素;形成猜想和假说等。(5)说明:陈述推理的结果以及该结果的正当性等。(6)自我校准:自我审查、揭露错误或不足;如果可能,设计补救或校正那些错误及其原因的合理程序。

三、批判性思维技能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1.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

国外批判性思维课程有三类:其一是具有逻辑风格的课程。该课程主张运用逻辑的概念和逻辑的方法来理解、分析和评价、表达论证。认为进行批判性思维技能训练首先要把诉诸理性的逻辑论证从诉诸情感和信誉的说服论证中区分出来,才能使受训者的思维受到专业技能的训练。其代表性教科书是《批判性思维》。其二是具有修辞风格的课程。该课程强调,对论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表达应当回归到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的本义上来,其代表性教材是《好理由》。其三是具有交际风格的课程。该课程将批判性思维定位为处理交往“短路”(由于争议发生冲突而终止)和“交通阻塞”(由于缺乏有条理的意见交换步骤和不遵守论辩规范而导致的交往混乱)的有效工具,以建构合作式的论证与解决意见分歧为目标。其代表性教科书是《合作性论证》和《论证:分析、评价和表达》。笔者认为,第一类课程是基础,第二、三类课程是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三者共同构成完整的批判性思维训练的课程体系。该课程的教学应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品质和气质为目标,在传授与日常思维(批判性思维属于日常思维)密切相关的逻辑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以论证为中心,围绕论证的辨识、分析、评价、重构和表达(包括批判性写作和口头表达)等内容展开,以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原始材料为实例,将规则的正面叙述同反面的谬误辨析有机结合起来,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2.批判性思维技能训练的具体方法

(1)进行批判性思维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要求每个受训者都主动参与训练过程,贡献自己的智慧,因而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品质和能力。(2)进行专门的批判性思维技术训练,特别是论证的辨识、分析、评价和表达技术(包括批判性写作和口头表达)训练。(3)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担任具体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师,自己先要接受批判性思维训练,然后将批判性思维训练落实到各门学科教学之中,落实到受训者日常的读、说、思、写等过程之中、落实到生活的每个角落,能够把中国传统教育的方法精华“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的理念真正内蕴于其批判性思维教育过程,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大量高素质现代化建设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 陈慕泽.逻辑的非形式转向[J].河池学院学报,2006,(1):24.

[2] 武宏志.批判性思维与理论创新和逻辑教学[R].中国逻辑学会第七次会议宣读论文,2004.

[3] Peter A. Facione.“Critical Thinking: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 for Purposes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 executive summary ”in The Delphi Report Millbrae[M].CA: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1990.

[4] Tracy Bowell,Gary Kemp,Critical Thinking:A Concise Guide[M].New York:Routledge,2002.

[5] Lester Faigley,Jack Selzer,Good Reasons[M],Boston:Allyn&Bacon,2000.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篇10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高校 创新型人才

【基金项目】本文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课题《内蒙古创新型民族人才成长规律与培养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 NJSC1425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28-02

一、批判性思维相关问题研究

(一) 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批判性思维就是指谨慎地运用推理去断定一个断言是否为真。即通过推理判断而获得有价值的结果。批判性思维就是通过审视我们自己的思维,避免思维的局限,走出思维的误区,从而做一个优秀智慧的明辨者。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和提高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技能会让人变得更聪明,更智慧。构成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素是断言、论题和论证。识别、分析和评价这些构成要素是批判性思维的关键。

(二)优秀人才具备的批判性思维特质

一个优秀的明辨思维者往往是有很多的思维特质,他们往往对外界获取的信息能敏锐地做出真假判断,能搜集强有力的证据,进行理性推理论证,他们善于观察,能够发现事物的细微区别处,他们具有捕捉信息的敏锐性,是智慧而明断的思考者、行动者。

二、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一)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知识灌输,忽略人才的思维训练培养

高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摇篮,他们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崇高使命,但遗憾的是,多数高校在人才培养中仍然无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知识灌输式的讲授方式,而忽略了学生思维的训练。老师在课堂的学生提问时也多数是封闭式提问,限制了学生分散性思维的培养。

(二)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以教师讲授为主体,忽略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高校教师在创新人才思维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树立学生为本的思想。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只起到引导、启发和协助作用。只有在教师的观念中时时处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意识的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明辨性思维习惯,那么教师教书育人的目的才算真正的实现。因此,教与学是双向互动的过程,不能偏移,不能避重就轻。

三、批判性思维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一)创新人才培养中,必须强化人才的思维技能训练

创新人才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是其思维方式的独特性和创造性,而一切思维技能是可以通过训练习得。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应强调人才的思维技能训练,让学生知道思维技能的习得对其一生成长与发展的意义。因此,高校不但要设立评判性思维训练的通识课内容,而在其他学科中也应该渗透批判性思维。并且应将批判性思维的运用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考核内容。而且学校在进行教育教学目标调整和设立的过程中,除学习引进国外的一些批判性思维训练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具有自己教育教学的本土味道,要从批判性思维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训平台的建设能方面进行全面的设计和实验验证。

(二)创新人才培养中,必须强化人才的内在品质的培养

全国知名校长、复旦附中原校长谢应平曾在一次研讨会上发言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是必须的,人才培养中必须强调创新人才的责任心,自信心,要充分给予学生思想自由。他还指出,高校培养的学生有三类,一类是知识型的,一类是文化型的,第三类是思想型的。而思想型的人才将会影响几代人,意义非凡。而高校重要的是培养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学生,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最高目标。

(三)创新人才培养中,必须强化人才的公正性和正义性的培养

创新人才在思维标准,思维评估,思维决断等方面必须体现其公正性和正义性原则,这体现了创新人才的最高道德准则。优秀的人才从不只想着自己,他们准会换位思考,优秀的人才从不会用敌对的方式看待对手,他们准能以公平正义的思维方式找到双方相处和利益分配的平衡点,优秀人才总是放眼世界,高瞻远瞩,他们总会从民族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愿意奉献自己,愿意为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执着努力。

参考文献:

[1]朱素梅(译).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