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知识十篇

时间:2023-11-09 17:47:45

急救护理知识

急救护理知识篇1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85例病人作为急救组,年龄16岁~46岁,平均31.5岁;入院时血压低于80/50mmHg(1mmHg=0.133kPa)38例,血压低于90/60mmHg79例,血压低于100/65mmHg68例;入院后经手术证实输卵管妊娠175例,宫颈妊娠3例,腹腔妊娠与卵巢妊娠各2例,宫角妊娠3例。急救时间10min~60min(28.59min±5.87min)。将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63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年龄17岁~45岁,平均31.3岁;入院时血压低于80/50mmHg31例,血压低于90/60mmHg69例,血压低于100/65mmHg63例;入院后经手术证实输卵管妊娠155例,宫颈妊娠2例,腹腔妊娠与卵巢妊娠2例,宫角妊娠2例。急救时间27min~75min(43.17min±7.21min)。两组病人在年龄、血压、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病人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急救组在病人就诊后立即实施急救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①加强培训:定期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异位妊娠的相关知识及急救护理措施,让人人知晓,特别是低年资护士,定期点评成功案例,加强应急能力。

②准确分预诊:分诊护士详细询问病史,收集病人的相关资料。凡有停经、腹痛及阴道流血三者之一的育龄期妇女都要高度怀疑异位妊娠,视病情的轻重缓急,护送或用平车推送至抢救室。

③医护配合,尽早明确诊断:抢救室护士进一步询问病史,医护配合收集病人的相关资料,对未婚妇女要注意问话技巧,保护病人隐私,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使其配合医务人员讲实话;有病人误将不规则阴道出血视为月经、流产;腹痛视为急性胃肠炎、阑尾炎、附件炎甚至胆囊炎等,因此要协助医生做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相关检查包括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血HCG、B超、阴道后穹隆穿刺或腹腔穿刺等。对于小便量少者应及早行导尿和膀胱灌注术,为留取尿标本、B超检查争取时间,以便尽快确诊,尽早手术治疗。据报道,在急诊室HCG-尿检是决定病人状况2260的第一步。因此,急救护士应配合医生,采取措施尽早做出检查结果以明确诊断。

④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在急救过程中抢救室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面色、皮肤温度、尿量、腹痛、阴道流血及生命体征等的变化情况,并做好抢救记录。

⑤准确及时地实施异位妊娠预见性急救护理及提前做好急救准备:凡发现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微快速、血压降低腹痛加剧要及时报告医生,同时让病人平卧、保暖、吸氧,氧流量5L/min~6L/min,取休克中凹位,抬高头部10°~20°,抬高下肢20°~30°,让病人卧床休息,不随意搬运病人及按压其腹部,保证周围环境安静有序;快速有效建立2条或3条静脉通道(选用12号~16号静脉留置针),多选上肢静脉争取时间,增加血容量。据报道,皮肤颜色苍白可作为判断异位妊娠破裂的指标,血压下降是异位妊娠破裂发生危象的指标之一。快速输液过程中要参照血压、脉搏的变化及时调整输液速度,以免输液过多、过快而发生急性肺水肿。

⑥做好心理护理:病人会感到死亡的威胁,对能否顺利度过手术期心存恐惧,护士可举手术成功的实例,做好安抚和疏导工作,和家属一道为其建立良好的心理支持系统。

⑦对异位妊娠破裂者应尽早手术尽早手术是提高急性宫外孕抢救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急救护士应争分夺秒、快速做好术前准备,如备皮、备血、留置导尿、抽取血液标本及急查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等。通知手术室做好急诊手术准备,医护人员携急救用品用平车护送病人至手术室:向手术室护士详细交代病情、用药情况、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急救措施。

⑧安全护送病人至手术室运送前电话通知手术室做好急诊手术准备,医护人员携急救药品、物品用平车护送病人至手术室,向手术室护士详细交代病情、用药情况、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急救措施,双方在急诊转运单上签名。

1.2.2评价指标

①两组急救时间比较:急救时间是指从病人到急诊室就诊至急诊手术这段时间;

②病人及家属满意度: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急诊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异位妊娠并休克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急救护理知识篇2

【关键词】 急救;护理人员;突发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整体系统。近年来,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不断发生,如:2003 年SARS爆发流行、2008 年汶川地震及日常生活中身边发生的车祸、窒息、溺水等事件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我院护理部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为标准,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急救知识,使护理人员在遇突发事件时能从容应对,减少伤残、挽救生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1 筹备阶段

护理部拟定应急救治能力培训计划,培训时间6个月。

培训人员:全院护理人员:

1.1 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共同商讨、确定培训计划,按内科、外科系列确定培训内容,制定急救流程。搜集资料制定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事件(灾害和灾难事故)应急预案、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应急预案、群体交通伤员抢救预案、集体食物中毒抢救预案。

1.2 分工明确,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根据个人学科特长分别负责专项培训内容。

1.3 选派科室骨干护理人员外出学习先进急救技术。

1.4 筹备急救物品、器械、模拟人。

1.5 制作急救流程图,急救知识多媒体课件。

2 培训内容

2.1 急救知识培训

2.1.1 急救原则:先复后固(先心肺复苏再固定骨折)、先止后包(先止血再包扎)、先重后轻、先救后送,先急后缓,先近后远、,要沉着、迅速判断病情,开展现场急救工作。

2.1.2 现场施救的常规程序:认知事件、安全评估、病情判断、急救呼救、病情处理、维持平衡

2.1.3 伤情判断与分类培训:伤情判断:气道是否通畅、呼吸道是否正常、循环情况、有无

2.1.4 大出血、意识状态。

分类:一级优先:红色标识;二级优先:黄色标识;三级优先:绿色标识;四级优先:黑色标识。

2.2 常用急救知识培训

常用急救药品剂量、作用及用途。病情观察要点、徒手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囊使用、气管插管的配合、心电监护、吸痰、吸氧、测中心静脉压等技术的培训。

2.3 内科急救知识培训

咳血的急救、低血糖症急救、消化道出血急救法、急腹症急救、高血压危象的紧急处理、癔病急救法、癫痫急救法、脑出血急救法、心绞痛、心肺复苏等。

2.4 外科急救知识培训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后搬运。跌倒损伤处理、烧烫伤处理、迅速止血、紧急包扎、骨折救护、搬运、溺水急救、中暑急救、眼异物处理、咽喉异物处理等。

2.5 器械使用培训

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电动吸引器、微泵、除颤仪使用、血糖仪的使用方法进行培训,及紧急状态下制作简易辅助工具方法。

2.6 消毒隔离培训

消毒剂种类、浓度、使用方法,个人防护技术、消毒程序,消毒方法选择。

2.7 心理疏导培训

护理人员遇突发公共事件时不但要承担急救、护理任务,在需要时、必要时还要承担心理疏导工作,所以护理人员还有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认知疏导、情感疏导、、社会环境疏导。

2.8 组织能力培训

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时应沉着冷静、积极应对控制混乱局面。组织人员进行急救自救。镇定有序的指挥:一旦灾祸突然降临,不要惊慌失措,如果现场人员较多,要一面马上分派人员迅速呼叫医务人员前来现场,一面对伤病员进行必要的处理,合理组织分流运送。

3.培训形式

急救知识讲座:护理部合理安排学习程序,每项学习内容重复学习两次,避免因值班等原因错过学习。

操作示范:设操作室,备模拟人、急救物品。每项操作专人负责示范、指导,医院护理人员随时学习。

模拟急救:个人急救模拟、配合急救模拟:设置急救情景:骨折、猝死、溺水等,按急救流程个人急救或多人配合施救。

4 考核

4.1 口试

护理部人员及院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在工作时间下科室随机提问急救知识,及时给与指导。

4.1 笔试

理论考试,考核急救原则、急救知识、设置病例考核病例分析、急救程序。

4.2 操作考核

逐项考核操作项目,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吸氧、吸痰、止血、包扎等。

4.3 应急能力考核

抽签决定模拟急救项目进行个人模拟急救考核。抽签决定模拟急救项目及人员进行配合模拟急救考核。

5 完善补充

5.1 根据考核情况组织科室相互学习专科急救知识、器械使用。

5.2 重视个体差异,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6 结果

6.1 护理部与高职称护理人员占全院护理人员11%,成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委员会,各司其职,防患于未然。通过组织筹备阶段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协调能力。

6.2 63%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急救知识,能独立应对突发事件, 遇突发事件可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可按上级部署组织、指导完成急救工作。

6.3 24%护理人员掌握急救知识、技术操作。

6.4 根据考核结果选思想觉悟高、业务强、心理素质好护理人员成立预备救援小组。

7 讨论

7.1 重视个体差异

由于护士存在年龄、学历、个人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异,导致对同一项活动的掌握有快、慢及优、劣之分。所以,在培训中我们要重视个体差异,根据每个人的的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7.2 在考核中发现问题

建立考核制度可帮助我们了解护士对急救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也能帮助我们调整培训的内容和重点,同时也起到督促护士加强学习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正国.现代创伤学研究的某些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1995,11:262-165.

急救护理知识篇3

1培训内容

1.1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培训方法

2.1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2.2.1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

2.2.2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

2.2.3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4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2.2.5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2.3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2.3.1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

2.3.2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题,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

2.3.3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1]。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2],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

2.4急救知识的培训: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和护理查房1次;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进行讲课,内容要求与工作密切相关,平时容易犯错及要注意的问题,常见急病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所学内容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复习,并作为次月的晨会提问内容。这样可加深记忆。对常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贴于抢救室,护士随时可学,并定期集中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对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要求熟练掌握。小组长督促本组护士学习,护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来提高护士的记忆。积极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急救知识学习班,为做好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5培训后考核:抽查护土抢救车、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内物品的取物时间要求在5-10s内完成。急救知识的考核: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当月制定好次月提问的内容,包括急救药品知识、急救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应急预案,合格分>90分。每2月进行一次笔试考核,合格分>90分。见习期护士每月急救护理常规理论考试1次,合格分>90分。急救技术操作的考核:徒手心肺复苏术每年考核2次,要求合格率100%。护士长每个月指定抽考1-2项急救技术操作,每半年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等考核一次,合格分>90分。成绩列入护士考评表。考试不合格与质控挂钩,并补考至达标。

3体会

3.1规范的专业培训计划有助于护士又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但在实施中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可PCDA循环动态调整,以保证培训计划工作圆满完成。例如在培训的操作及业务学习可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选题;当月的学习内容制定为次月的提问及考核的内容,以加深护士的记忆。

3.2培训计划及考核记录让每一位护士对自己的护理工作有了正确评估,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差距及需要改进的方面,从而提高整个急诊科的护理管理工作。2009年至2010年没有出现抢救患者时因技术过失而引起的投诉和差错。医生对护士急救技能及抢救配合的认可率为95%,未发生因接电话不详或转运过程的不安全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

3.3通过对突发事件的演练让护士在抢救及处理突发事件时能分清轻、重、急、缓,并快速、准确地执行各项抢救治疗护理措施,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了急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突遇病情变化,医生未到达之前的宝贵时间内能积极做出反应,给予急救措施。

3.4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小组长做好对本组护士的引导工作,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在护理工作中融会贯通,使护士有计划,有目标地去学习,培养了一批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应变能力强的急诊科护士,同时提高我院的急救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急救护理知识篇4

作者:徐丽娜

【关键词】灾害救援;护理人员;培养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65-02

1、灾害救援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1]

灾害救援护理人员必须是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技术过硬,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且经常从事急救工作的人员。

1.1、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灾害救援现场条件通常十分艰苦,生活资源缺乏,且救援期间工作强度极大,工作时间没有规律,若不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将很难以承担如此重任。

面对灾害现场的各种惨烈的灾害场景,对救援人员心理上的冲击也是很严重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情绪会感染周围的同事和灾区群众,对灾害救援工作带来积极的影响,所以灾害救援护理人员必须具有积极而稳定的情绪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时还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沟通技巧,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救助伤者。

1.2、专业技能要求

灾害救援护理人员必须是护理专业毕业的经过专业的培训的优秀的护理人员,应通晓如何进行应急搜救、应急救援、应急医疗救助,有独立思考和解决常见医疗护理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各种野外条件下生存和工作的能力。

1.3、灾害救援护理人员人选的选择

在国外多以社区护士、公众健康护士和急诊科护士作为灾害救援护士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考虑以急诊科和ICU这两个科室的护理人员作为基本人员组成,根据灾害种类也可以考虑纳入骨科护士,因为这些科室的护理人员具有较丰富的急救经验,骨科护士在外伤救护方面较为专业。

2、灾害救援护理人员在救援过程中需要担负的重任[2]

护士是急救医疗体系中的中坚力量,在灾害救援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灾害的不同时期,护士承担着不同的任务,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2.1、灾害前预防和准备阶段

护士作为急诊医疗体系的组成人员,要参与灾害医学救援组织结构的建设和修改,灾害救援计划的制定;参与医疗、护理设备的维修配备;参与建设灾害救援系统所需专业人才的培训和设备,以及公众的健康教育,包括灾害自救和互救知识、传染病的预防等。

2.2、灾害暴发的应对阶段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的主要任务包括寻找、救护伤(病)员;对伤员进行分类,实施现场急救;参与运输和疏散伤(病)员等。灾害造成的伤(病)员往往是成批出现,数量很难预测,伤情复杂多变。在救治条件差、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护士应以抢救生命为主,积极主动开展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等救护工作,同时协作医生进行伤员分类。在伤员的运输途中,要严密观察危重伤病员的病情变化,维持生命、减轻疼痛。同时护士还要在保证难民的基本医疗和流行病的疫情监测、报告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2.3、灾害结束恢复阶段

护士参与住院伤病员的治疗护理,参与伤病员和社会公众的灾后心理应激评估、咨询疏导和灾害后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对公众进行相关疾病预防知识的宣教等。

3、目前我国灾害救援护理人员素质及装备现状

3.1、灾害护理知识匮乏

目前我国护理人员对灾害护理的知识普遍掌握不足。许多研究表明,灾害救援时护士缺乏有效的应对技能和相关知识,缺乏灾害应对的相关教育,缺乏基本的紧急医疗和灾害医学训练。由于缺乏相应知识的继续教育和技术的培训,护士在灾害医学救援时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3.2、灾害救援装备落后

在灾害医学救援中,护理装备的数量、质量和组织模式与灾害中医疗护理保障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我国的护理装备存在质量落后、数量不足等问题,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与现代的社会医疗保障需求不相适应,严重影响护士发挥作用,影响快速保障和伤员救治水平。

4、对灾害救援护理培训的一些设想

4.1、结合救援实践经验,加强灾害护理学培训

对于灾害救援护理人员的培训时结合救援护理实践经验,培训内容不能只限于护理学和医学救援的专业范畴,还应进行灾害救援专业知识的培训,可由参加过救援工作的护理人员利用照片、录像以及实际案例等讲授救援中的实际经验,通过这种模式的培训,可使护理人员更深入地了解救援护理工作的特点,激发参与救援工作的热情,强化储备和积累实践经验。与此同时还应该组织开展各项应急演练,和实际技能操作训练等。

4.2、加强心理救援知识的培训

对在职的护理人员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护理及心理救援知识培训班,或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教学手段,积极开展远程灾害医学教育,使各地护理人员在当地便可以学习到有关灾难护理学知识和心理干预技能,最好能够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并且加强人际沟通能力的训练,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通过接受灾难护理学教育,使知识得到“重组”,当发生灾情时,在对受灾患者救护过程中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及其亲属顺利渡过心理应激期,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保障事后良好的社会适应[3]。

4.3扩大应急救援护理队伍,培养急救专科护士

急救护理知识篇5

关键词急救护理;临床带教

护理临床教学是帮助学生将以往学到的基础知识与有关诊断、治疗与护理病人的操作技能相结合,获得进入健康保健系统和继续教育所必需的专业及个人技能、态度和行为的过程。临床教学的重点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应用理论,而且可以帮助他们从丰富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发展护理理论[1]。当前,随着急救护理技术迅速发展、卫生法制建设日益完善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临床急救护理带教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先将临床带教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如下。

1临床急救带教中存在的问题

1.1急救护理带教模式问题

现有常用的急救护理带教模式是事先制定带教计划,讲解急诊科的环境、布局、特点、及运作方式,演示各种常用的急救护理操作。这种带教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相关知识的知晓度,但由于整个护理带教过程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方式开展,因此学生的参与感不强,实践动手的机会少。这样就导致为期一个月的实习过程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实习结束时学生自然也很难对急救护理工作产生深刻的体会,缺乏对急救护理应知应会能力。

1.2护生对急救护理工作适应能力差

由于缺乏对急危重症患者护理的机会,护生的急救意识普遍较差,而急救工作又要求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带教老师在抢救病人时根本来不及对护生进行讲解。在这种情况下护生即使多次的观摩了老师的急救过程仍热很难在短短一个月的实习期间对具体的急救过程产生清晰的概念。这样就造成了护生在遇到需要急救的病人时产生陌生、紧张和恐惧的心理。

1.3缺乏自觉、主动观察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急救护理技术操作技能差

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复杂、变化快,护生又缺乏临床护理经验,因此无法在病人病情变化时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并迅速分析做出反应。且急救工作都是突发性的一个月的实习期内护生很少有机会亲身体会和参与急救操作,实际的急救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自然非常有限。

1.4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主动服务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目前踏上实习岗位的护生都为80后甚至90后的一代,这一代人普遍自我意识较强,对于护理工作的感性认识还不深。对于职业道德也仅仅停留在对课堂教育和课本字面意义上的理解,内心体验缺乏。解决问题时更多考虑的是自身工作的便利,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中心的主动服务意识较差,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1.5缺乏相关的法律常识,与病人沟通能力差

由于急诊的临床实习期仅有一个月,在此期间护生更多关注的是业务能力的学习,而忽视了工作中所涉及的相关法律知识。同时护士由于缺乏临床经验的和语言沟通技巧,容易导致其在与病人家属沟通过程中的措辞不当,侵犯病人的隐私权、知情权使之产生不满,僵化了护患关系[2]。法律意识的淡薄和语言沟通的轻率都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6急救护理过程中职业危害的自我防范意识差

护士在进行急救护理工作时常常暴露在生物、物理、化学、心理等多种职业危害中[3]。由于护生对职业危害后果的认识不足,对自我防护的方法了解不够,而急救工作又要求分秒必争,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自我防范。较多见的有针刺伤,眼睛、皮肤直接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消毒剂沾染到等。

2对策

2.1转变带教模式,实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带教方式

将以“老师为中心”的带教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带教模式。实行在教师指导下以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基础的医学教育途径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带教方式[4]。带教老师根据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的原则将疾病的概念,病理知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知识在自己先学深,学精的基础上设置相应的问题,同时穿插临床护理工作中易出现的失误,对忽略的知识点及以往护生反映较多的问题进行讨论。我们在护生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针对相应的问题引导护生思考,鼓励每位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激发学生们积极主动参与,使护生围绕问题,在思考讨论中完成问题的解答学习。这既巩固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应急能力等。有研究显示PBL模式相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在临床急救能力、认知领域的提高[5]。

2.2实施岗前培训,评估护生的业务能力及心理状况

介绍科室的环境、接诊病人的性质、常用的急救药物仪器及工作基本要求。多与学生沟通,听取她们的意见,帮组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能以良好的状态进入正式实习。

2.3临床带教老师的选择

选择业务能力和责任心强、热爱带教工作、具有奉献精神的护师、主管护师担任临床带教工作。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带教老师在工作中注重言传身教,强调“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为护生树立良好的职业典范。

2.4进行卫生法律知识和职业危害防护方法的培训,重视护生职业礼仪的培养,规范护理的职业用语

针对急救相关的法律知识和职业危害等通过多媒体讲课进行讲解和案例分析并要求护生反馈,检查和评价护生在平时工作中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正。护理礼仪是护理美学在在护理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对护生进行护理礼仪的培养包括电话礼仪、称呼礼仪、姿势礼仪等,规范她们的职业行为特别是职业用语,帮助她们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6]。将上述各点纳入护生的出科考评中。

2.5适当延长急诊实习时间

在整个实习期预留出一段自选实习时间,对有志从事急救护理工作的护生适当延长急诊的实习时间。增加护生的锻炼机会,进一步提其急救护理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 当代教育学理论与护理教育M .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 :296 - 298.

[2] 郑晓云、常杏萍、陈玲玉.护理带教中易发生的护理纠纷问题分析与对策.医学创新研究,2008,5(17):177.

[3]张旺珍、赖玲绮.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护理管理,2008,6(9):2322~2323.

[4] 杨玉芹、宋敏、王会.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急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 2005,26(5):496.

[5]代颖、王爱平、董耀东.应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提高护理本科生临床急救能力的研 究.护理研究,2008,22(7):1957~1959.

[6] 吴冬冰、卢素芬、伍允娆.临床带教中的礼仪培养.家庭护士 ,2008,6(6):1583~1584.

急救护理知识篇6

【关键词】院前急救;家属行为;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097-01

院前急救是急救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也是院内急救的基础。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能维持老年患者生命,减轻痛苦,为院后的进一步诊治,提高抢救的成功率、痊愈率,减少致残率。但院前急救几乎发生在家庭,因此家属行为对院前急救成功率影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探讨家属行为对老年患者院前急救效果的影响,我们对院前急救的225例老年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对策提供科。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院前急救的老年患者225例,其中男124例,女10l例。年龄75—96岁,平均88.9岁。

1.2 方法 对225例院前急救病历及其住院病历进行分析。由急救医生和经管医生认真填写自行编制的表格,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发病情况、急救现场情况、抢救过程、病情转归和愈后情况等,以

及对院前急救有影响的正性和负性因素各8项。正性因素:呼救及时、病史叙述准确、抢救现场有序、尊重和信任医护人员、积极协助抢救、心理准备充分、能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急救知识知晓率高。负性因素:急救知识知晓率低、呼救不及时、病史叙述不清、抢救现场拥挤混乱、自行进行错误处理、不信任医护人员、、无心理准备情绪激动、家庭成员意见不一致。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老年人院前急救的出诊原因及疾病 前15位出诊病因为:心绞痛43例(19.11%)、严重心律失常35例(15.56%)、意外跌倒25例(11.11%)、急性呼吸系统感染23例(10.22%)、高血压急症20例(8.89%)、脑血管意外18例(8.00%)、晕厥14例(6.22%)、急性心肌梗死9例(4.00%)、急性心力衰竭8例(3.56%)、急性胆道系统感染6例(2.67%)、哮喘持续状态5例(2.22%)、上消化道出血2例(0.89%)、猝死1例(0.44%)。其他:16例(7.11%)。

2.2 院前急救现场 院前急救现场:居住场所198例(88.00%)、公共场所12例(5.33%)、户外运动场所9例(4.00%)、其他场所6例(2.67%)。呼救人员:家庭成员175例(77.78%)、家中护理人员30例(13.33%)、本人5例(2.22%)、非家庭成员15例(6.67%)。

2.3 家属对急救医学知识的知晓率 比较知晓l9例(8.44%)、一般知晓89例(39.56%)、少量知晓107例(47.56%)、完全不知晓10例(4.44%)。

2.4 家属行为的影响因素 分别对8个家属行为的影响因素的正性及负性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正性和负性因素与老年人的院前急救均相关(P

2.5 患者的转归情况 迅速住院170例(75.56%),经抢救好转后在家治疗53例(23.56%),抢救无效死亡2例(0.89%)。住院后情况:病情好转167例(74.22%),进一步加重52例(23.11%),死亡6例(2.67%)。170例好转病例中有5项以上正性影响因素的患者104例(61.18%),有5项以上负性影响因素的患者29例(17.06%)。加重或死亡的病例中有5项以上正性影响因素的患者5例(8.33%),有5项以上负性影响因素的患者30例(61.00%),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P

3 讨论

准确、合理、快速的院前急救措施,对挽救老年患者的生命,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但家属行为对院前急救成功率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表明,多数老年患者院前急救现场在居住场所占88.00% ;呼救人员中家庭成员占77.78% ;这主要与老年人的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时间以凌晨及夜晚发病特点有关。发病时家庭成员和家庭护理人员在场的几率较高,因此,他们的行为对老年人的院前急救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家属对急救知识掌握程度多数为少量知晓和一般知晓,比较知晓占8.44% ,完全不知晓占4.44%。知晓率高的家属平时注意观察病情,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迅速呼救,甚至能在医护人员未到达之前进行有效的处理,并能正确叙述病情,积极协助抢救,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而知晓率低的家属则相反,因此延误抢救时机,导致病情加重或恶化。好转的病例中存在5项以上正性影响因素的为61.18%,存在5项以上负性影响因素的为17.06% ,加重或死亡的病例中存在5项以上正性影响因素的为8.33% ,存在5项以上负性影响因素的为61.00%,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家属行为对院前急救成功率起着重要作用,由此应采取以下对策:(1)良好的职业形象: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强化医护人员院前急救专业理论知识和急救操作技术[1]。同时配备好院前急救药品、器械和救护车等设备,做到早期、迅速、准确、有效,急救技术的娴熟是取得家属尊重和信任的重要基础[2] ;(2)基本的心理素质:强医护人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在急救中态度和蔼,严肃认真,迅速准确,紧张有序地参与院前急救,这是消除患者和家属负性情绪的重要方法[3];(3)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家属及家庭护理人员的急救知识知晓率,使他们掌握初步的急救技术,在医护人员未到达前能进行正确的处理,从而为抢救的成功赢得宝贵的时间;(4)稳定家属情绪:家属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往往难以接受,容易产生心情急躁、情绪波动大等不良心理反应[4],因此在紧急救护的同时,重视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及时缓解其紧张恐惧心理显得十分重要;(5) 尊重家属的知情权:真诚地向家属解释病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给家属选择治疗方案的机会,以维系患者及家属和医护人员之间互相信赖关系的基础;(6)预防家属发生意外:医护人员除积极救治患者外,还应预见在场的家属及其他人员发生意外的可能性,防患于未然。尤其对高龄、情绪过于激动以及出现异常症状者应积极劝阻控制情绪,帮助脱离抢救现场,给予必要的支持疗法等措施,防上发生意外。总之,要提高老年人院前急救的成功率,除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全力以赴的进行抢救外,还要增加家属行为的正性影响因素,减少负性影响因素,以促进院前抢救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高林豫,袁建军,张湘莉.我门诊部开展急救技能培养的做法[J].人民军医,2010,53(11):889—890 .

[2] 王建慧,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及对策,中国医药指南,2009,23:124—125.

急救护理知识篇7

1做法

护士应急处置能力,应包括急救意识、急救理论技能、急救操作技能、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及过硬的心理素质等。

1.1树立急救意识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急救意识,是护士时刻对急危重症人员的病情保持警惕性,并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强烈观念,在急救时做到分秒必争。科室应重视对护士急救意识的培养,日常工作中要经常强调护理急救工作的重要性,使护士意识到急救工作是否及时妥善,直接关系到疗养员的安危和预后,纠正护士“疗养工作无大事”的麻痹思想,使护士时刻绷紧急救工作这根弦。

1.2急救理论技能培训扎实的急救理论知识是护士具备应急处置能力的基础。科室应制定急救理论学习计划,在平时的护理业务学习中强化急救知识;组织急救知识讲座,重点学习常见疾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急救重点等;加强对急救预案的学习,使护士熟记急救预案及各种常见疾病抢救流程。对所学急救知识定期考核,强化记忆。1.3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预见能力的培养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预见能力可以避免突况的发生,同时会帮助护士对突况做出正确处置。护士必须熟悉每位疗养员的健康状况及诊断,了解其病史,对疗养员潜在的病情变化要有预见能力。平时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当疗养员主诉不适感觉时,护士要迅速做出分析判断、正确处置,明确第一步先做什么,并在医生未到之前做好急救准备工作。

1.4急救操作技能的培训护士对各急救器材应使用熟练,操作娴熟。科室要制定详细的常用急救操作技术训练计划,成立技术训练小组,每周定期训练,每月进行考核。对常用的心脑肺复苏术、吸痰术、简易呼吸机使用、鼻导管吸氧、除颤、心电监护仪使用、静脉输液等急救操作技术,要求每位护士做到操作流利、动作娴熟。

1.5急救器材及急救药品定位和使用的培训急救器材及急救药品定位应明确,护理人员要熟知其放置位置。对急救箱及急救柜内配备的各种急救药品,要熟练掌握其剂量、性质及使用方法,并进行定期检查、核对、更换,避免失效、变质、过期,使用后及时补充;对常用的急救器材如氧气装置、心电图机、除颤器、吸痰器等,应做到常检查、常保养。对急救药品及急救器材要有定期检查登记,确保急救药品及急救器材时刻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1.6模拟各种突况进行演练模拟真实的急救现场,选择典型的急救病例,如过敏反应、急性心梗、溺水、急性左心衰、一氧化碳中毒等,每周定期组织模拟演练。模拟训练中还要加强:一是医护配合的训练,如在医生未到达之前护士的处置,包括护士先予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开辟静脉通道等;急救过程中医生下达口令,护士正确的执行及记录等。二是护士心理素质的训练,急救工作要求护士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要求护士在急救训练中有意培养自己沉着、冷静的心态,使处置过程紧张有序、有条不紊。

2体会

由于平时重视护士应急处置能力的培养,我科护士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在工作中多次成功救治急危重症疗养员。在急救过程中,护士正确的处置、娴熟的操作,使医生对急救护理工作满意度增加;护士急救操作能力的增强,更好地为疗养员提供优质服务,提高了疗养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急救护理知识篇8

1 培训内容

1.1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 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 培训方法

2.1 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2.2.1 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

2.2.2 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 、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体位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

2.2.3 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4 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2.2.5 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 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

2.3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2.3.1 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

2.3.2 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题,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

2.3.3 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1]。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2],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

急救护理知识篇9

[关键词] 急诊护理;护患纠纷;护理质量

[中圉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3-0123-02

急诊科是医院救治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重要场所,具有病种多样、伤情复杂、重症病人集中、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随着国内急诊急救水平的不断提高,急诊医学在多专科门诊的基础上,强化了院前急救的院内危重症监护治疗,因而对护士的整体素质及急诊护理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分析和总结了国内急诊护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急诊护理存在的问题

急诊医学的特点是涉及多学科参与救助,急诊护理面对的病人常常涉及到内、外、妇、儿等多个学科和专科,这就要求急诊护理人员掌握各种医疗救护知识相对其他专科要更全面。同时,急诊科作为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医疗活动比较集中的场所,是接待急、危、重症病人的前沿阵地。由于人员流动性大,急诊护患关系建立时间短、病人起病急,情绪不稳定,容易引发矛盾和纠纷。目前,我国急诊护理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整体护理理念欠缺;护士接诊、分诊理念落后,专业技能不够熟练,抢救物品管理不完善;护士院前急救意识不强,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护理队伍年轻化,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经验不足,缺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能力缺乏处理特殊事件的应急能力等。

2、护理对策

2.1 树立并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其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或护理理念,是根据护理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各个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个体的最佳护理。护理专业更重视人而不是疾病;重视人对健康问题的身心反应而不仅仅是器官或组织的改变。急诊护理由医院延展至院前,围绕“以救治病人生命为中心”开展快速识别协调多专科综合抢救,使危生病人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同时,护士要学会体恤病人的痛苦,同情病人的困难,尊重病人的想法;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地满足病人多方面的需求;杜绝见病不见人,治病不治心的医疗态度,满足现今病人“生理-心理-社会”及急诊整体护理模式的需求,给病人提供全方位的优质医疗服务。如果护理服务得不到医务人员的普遍认同遵守,再好再先进的服务理念也不能发挥实际作用,服务质量也就难以真正得到提高。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对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建设将这种服务理念具体化日常化,以制度的强制性来保障先进理念的落实,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考。

2.2 提高急诊危重症的护理水平

急诊护理工作具有复杂性、快速性、准确性、流动性大等特点。对护士的专业技能具有较高要求。根据急救的工作流程与急诊环境和病人特点,针对急救护士的素质要求、技术要求、急救医护人员需要思考和重视的实际问题进行相应的学习、实践。由急诊门诊延伸到加强危重症监护治疗,建立完善的临床生理学监测和抢救治疗设施及严格的管理方式,来提高急诊危重症的救治和护理水平;由单纯被动式护理转为积极主动的护理,体现出早期识别、快速反应和决定性救治的急诊特点。因此,合理、科学地量化管理,严格规范各种操作规程,规范护理行为与护理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建立相应的专业基本技能和专科护理能力的培训计划,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方法,培养年轻护士的应急处理、常见急诊病种的抢救配合;激发高年资护士的工作热情,协助完成重大抢救、新技术及设备的培训与应用、紧急突况处理,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急诊危重症的救治和护理水平。

2.3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提高护士的自我防范意识能够有效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士自我防范意识可采取如下的措施:加强业务培训,保障护理质量安全;加强急救物品的管理,确保急救过程安全;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急诊紧急抢救时,避免手忙脚乱、在家属面前大喊大叫或谈论与抢救无关话题。增强证据意识,危重病护理记录要及时、准确、完整、真实,对病人家属拒绝接受的救治,要求其及时签字。如发生医疗纠纷的隐患。同时,通过宣教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知法懂法,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2.4 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急诊护士,工作中遇到的危重病人多,应急突发事件多,抢救仪器复杂,急救技术、新技术、新理论多,护士的角色多元化,其不仅要具备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等边缘的知识,还要具备评判性思维和求异思维等各种思维能力。

2.4.1 评判性思维评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复杂情景中,能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选择,在反思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在面临各种复杂问题及各种选择的时候,能够进得正确的取舍。评判性思维的培养使护士及有效的救护,为治疗和抢喜新厌旧救赢得宝贵时间。合理利用评判性沟通技巧,安抚家属,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及沟通,避免了护患矛盾的发生。

2.4.2 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指对某一研究对象通过多起点、多方位、多层次、多结局的思考和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求异思维的培养把护士的思维从狭窄、封闭、陈旧以及定势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对于一些危重症病人,护士运用求异思维及时发现问题,可以为病人争取抢救时机。同时提高了护士实际运用、灵活掌握护理知识的能力,扩充了知识段,提高了急诊预检分诊正确率同时也提高了处理特殊事件的应急能力有效进行了护患沟通。

3、小结

随着急诊医学的不断发展,国内现行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仍需不断完善,急诊护理的理念需要不断更新,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仍有待加强。可通过将人性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相结合,实时地调整与转换护理模式,促进“院前式,以提高急诊救治一重症监护病房”三位一体的急救模式,以提高急诊危重症的救治和护理水平,创造良好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唐月琴,新时期急诊护理工作的隐患及对策[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6(1);30

[2]杨瑞萍,加强法律意识重视急诊抢救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J].吉林医学,2010,31(6):816-817

急救护理知识篇10

关于红十字会倡议—将急救教学纳入学校

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20xx—20xx年)》,落实《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中红字〔20xx〕24号)精神,20xx年x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要求高度重视学校应急救护工作、扎实推进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行动、加大教职员工救护培训力度、加强救护服务阵地建设。

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红十字会要切实增强做好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同,联合开展“救在身边·校园守护”行动,深入开展学校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救护技能培训、救护设施配置、救护服务阵地建设等工作。

此外,各地教育部门和红十字会要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融入教学教育活动、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将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纳入学生军训,切实提高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普及率。鼓励高校开设应急救护相关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

通知提出,到20xx年,中小学教职员工接受救护员公益培训的师生比例原则上不少于1∶50,积极推进校医、体育教师、班主任等教职员工培训取证,救护师资培训合格的教师在军训期间等对学生进行防灾避险知识普及培训。

通知要求,各地红十字会和教育部门要积极推广在学校配备急救设备,建设“博爱校医室”,完善急救培训和设备设施标准,加强救护培训和演练,有效增强校园救护服务能力。

关于红十字会倡议---将急救教学纳入学校

全球急救资源中心“将急救教学纳入学校课程”倡议书,这是继20xx年《国际急救、复苏和教育指南》中强调急救教育之后,进一步明确红十字会持续为不同学员提供有效急救课程的职责。该倡议书概述了校园急救课程的主要信息。

xx通过提出倡议,急救应该纳入教育课程,涵盖在幼儿园、小学与中学教育中。将急救纳入学校的做法应当得到各国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实现建设更安全的环境和公民复原力战略的关键在于让儿童和年轻人学习和进行急救。

应该根据儿童的智力、社会和行为能力,将急救纳入学校课程中,促进相关背景的教育方案。课程需要涵盖广泛的救助方式,例如提供安慰、情绪管理、求助与维护自身安全的方式。还应该帮助儿童学习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出血、烧伤、窒息、腹泻、癫痫、发热、骨骼、肌肉或关节损伤、中毒、心肺复苏、皮肤损伤以及动物伤害。

有证据表明,儿童和年轻人可以学习和做急救,这在20xx年急救和复苏指南)中有所概述。xx等人(20xx年)设计了一个可以将急救教育纳入学校课程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重点通过“鼓励、了解和重复”的方式来加深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该工具将重复的主题系统化,并确定每个学习阶段结束时应达到的预期结果。这种重复的学习方式在急救领域非常重要,因为重复有助于实现自动化操作,让学员在紧张的急救场景下,无需思考步骤,根据自动反应,做出急救的操作。

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因缺乏及时的援助或不适当的急救而丧命,或引起并发症。包括抢救在内的急救是有效和迅速缓解伤病的重要行动,可以提高人的生存几率。

相信儿童是重要的急救提供者,也是在紧急情况下接受急救支持的主要群体。我们相信,为儿童提供救生技能可以教育出更有韧性的新世代。值此之际,我们再次呼吁在学校开展必修的急救培训和教育课程,从而实现保障各年龄段的急救培训普及目标。根据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关于急救的全球调查(20xx年),大约66%的国家红会为儿童提供专门的急救课程。在约20%的有国家红会的国家中,急救是学校课程的必修科目。此外,在大约27%的国家,教师和学校工作人员必须参与急救培训。

xx(20xx)写道,心肺复苏不成功的院外心搏骤停是工业化国家的第三大死亡原因。高达70%的是在家庭成员、朋友和其他旁观者目睹时发生的。因此,在急救人员抵达前,非专业人士可以完成部分急救操作。目击者进行心肺复苏术,可使患者的生存几率增加2至4倍。然而,只有极少数国家的目击者会做心肺复苏;在大多数国家,这一比率远远低于20%。在全国范围内对在校学生进行必修课程培训,能够最大程度地影响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的操作。急救教育是最有效的覆盖全部人口的做法。为支持急救教育,世界卫生组织在20xx年背书了“儿童救助生命”的声明,这是由欧洲复苏委员会与其他组织机构发表的联合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