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护理措施十篇

时间:2023-11-09 17:46:32

老年骨质疏松护理措施

老年骨质疏松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骨质疏松;生活质量;情绪

骨质疏松即骨质疏松症,是老年群体中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老龄化的发展,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及护理已成为临床上一项重要的工作[1]。为此,本文特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及情绪状况的影响,具体内容见下文。

1基线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10例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患者55例。

对照组:年龄跨度为60~85岁,平均年龄(70.25±0.26)岁,男女比例为30:25。

观察组:年龄跨度为61~86岁,平均年龄(70.32±0.29)岁,男女比例为31:24。

观察组和对照组骨质疏松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能够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法: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患者进行常规饮食护理及用药指导。

观察组护理方法: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①干预方法:骨质疏松患者的年龄较大,患者对治疗具有惧怕及忧虑等心理,主要担心治疗后的基本生活能力的恢复及治疗费用。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采用刺激性暴露疗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暗示,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自制健康宣传手册,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时的注意事项、营养搭配等方面的指导知识;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分析现状,鼓励患者,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通过讲课、病案分析等方式,使患者意识到消除焦虑及抑郁情绪对康复的影响,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

③家庭支持:由于患者迫切想知道治疗效果,加上自身抵抗力较大,易导致患者情绪上的变化。此时,护理人员可与患者家庭进行沟通,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体贴及关心,及时提供情感支持及心理支持,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护理前后的焦虑及抑郁值。

1.4统计学处理

两组骨质疏松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情况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生活质量、护理前后的焦虑及抑郁值采用t检验,当P

2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骨质疏松患者的焦虑及抑郁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

具体见表1: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骨质疏松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2.34±3.52)分,对照组骨质疏松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8.54±2.43)分。

由此可知,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中非常常见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呼吸功能下降等,易引起骨折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患者的家庭造成沉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2]。

心理干预主要是指按事先设计的干预方法而从事的一系列护理活动,主要以临床判断能力及丰富的医学知识为基础,通过帮助患者处理迫在眉睫的问题,恢复患者的心理平衡,使患者安全度过危机[3]。有研究表明,通过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钙丢失的速度减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是指持续性精神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状态,抑郁是指情绪低落、兴趣缺乏等心理障碍。由于骨质疏松患者的住院时间较长,医疗费用较高,加上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不了解,易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导致患者的神经功能紊乱。针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及时的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而心理护理干预的目的就是运用医护人员的知识、技术能力,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心理防御机制。通过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及家庭支持等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

综上情况可知,观察组骨质疏松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总而言之,针对骨质疏松患者,在临床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靳青,余兴艳,张延晖等.护理干预对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11):1029-1031.

[2]张东,吴威,金锐等.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改善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评分调查[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3):128-129.

老年骨质疏松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折;再骨折;危险因素;护理干预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1]。骨质疏松是多种原因造成骨质总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发生改变和破坏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有研究表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出现再骨折的概率为20%左右,该病症具有外伤力小、愈合率低、致畸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2]。为探究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发生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我院对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X线骨密度检测结果均符合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排除骨炎症性病变、继发性骨肿瘤、暴力及软骨病造成的骨折等。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分布为63~82岁,平均年龄为(69.6±2.4)岁。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分布为64~81岁,平均年龄为(68.9±2.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了解、询问,并检查X线片,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及再骨折的诱发因素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包括心理疏导、健康教育、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3]。随访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本文所有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进行检验,用例数及率表示,P

2结果

2.1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结合患者的检查及询问结果,发现女性患者发生再骨折的概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发生再骨折部位多为股骨颈(49.44%)、椎体(27.78%)及前臂远端(22.78%)等。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室内跌倒(47.22%)、室外活动(21.67%)、登高跌倒(16.11%)、乘车颠簸及提重物(15.00%)等,其中跌倒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发生再骨折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2.2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随访6个月中,观察组患者发生再骨折的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年龄的增长导致BMD显著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也显著提高,因此,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例较多[4]。本研究结果提示跌倒是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再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老年人神经和肌肉的协调能力较差,在发生应急及跌倒情况下,无法进行身体平衡的调整,中枢神经系统及运动协调能力的下降会造成摔倒[5]。②股骨颈是躯干受重力的主要受力点之一,一旦出现外界作用就很容易发生骨折现象。本研究中女性患者发生再骨折人数显著多余男性患者,主要原因是女性在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随着月经停止时间的增长,女性骨骼中的骨钙、骨量会随之显著减少,大部分女性在老年阶段都会发生骨质疏松现象,一旦受到外力作用发生骨折的可能性很大[6]。本研究还发现,大部分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都发生在室内活动时,因此,我们可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老年人减少跌倒及再骨折的发生次数[7]。

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可哦减少因跌倒造成再骨折现象,因此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护理。①心理护理。老年人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处下降阶段,很多疾病相继发生,骨质疏松症伴有腰背疼痛、四肢酸痛及下肢运动能力下降等症状,这些现象会使老年患者产生恐惧、烦躁等消极心理。因此,需对老年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疏导,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8]。②健康教育。向老年人普及骨质疏松症状及预防知识,通过对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知识的宣传科有效防止或减少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再骨折的发生率[9]。③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习惯可有效防止老年人骨钙、骨量的减少,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骨微细结构的破坏。因此,需为老年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保证老年人每天所需的营养元素及能量;控制蛋白质的摄入,多食用高维生素、高纤维食物,如:粗粮、水果、蔬菜及奶制品等;均衡维生素及矿物质的摄入;饮食尽量以清淡为主,少盐、少钠。④运动护理。如患者无运动能力障碍则可进行如慢走、太极等适当运动。经常进行户外运动可使患者保持身心愉快,并且能促进钙的吸收[10]。锻炼以患者舒适为宜,不宜过猛,持之以恒方可达到效果。经过上述综合护理,观察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再骨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跌倒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发生再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根据该因素需对患者给予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指导、饮食护理及运动护理的综合护理方式,减少或避免再骨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范顺武,万双林,马彦.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形成后再骨折与心法椎体骨折的相关问题[J].中华骨科杂志,2014,34(01):86-91.

[2]罗文正,陈诚,唐廷波.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方法探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03):269-271.

[3]葛瑞,梁志强,宁飞鹏,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02):171-174.

[4]吴丽华,叶学丽,田庆显.健康教育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

生,2013,51(03):120-122.

[5]区晓鸣,陈丽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科学,2013(13):142-143.

[6]张苇,王玉环,陆宁.社区老年女性不同风险程度骨质疏松骨折相关知识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0):5088-5092.

[7]ljosa, Matejci Dinko, Vidovi Mihovil, Ivica, et al.Internal fixation with locking plate of 3- and 4-part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 complications and functional outcome[J].Acta clinica Croatica,2013,52(1):17-22.

[8]赵明妍,谷岩梅.运动锻炼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骨密度影响的队列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9):56-58.

老年骨质疏松护理措施篇3

进入21世纪,我国老人数量不断增加。预计2025年将达到2.8亿,占总人口的19.3%,2040年进入老年化高峰期。老年人跌倒将日益严重。而老年人骨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了老人的生存质量。主要的原因是跌伤和骨质疏松二大类,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与生存质量,骨折后2年内的死亡率在我国高达30%。因此,老年人骨折的防治是当今全球关注的严重问题。针对这一社区老年问题实施了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社区护理干预方法,包括对社区老人的防跌倒干预、骨质疏松的知识行为性干预二大主要内容。具体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又可分为健康教育干预和社区行为知识干预。通过连续不断的、多层面的社区护理干预降低了老年人骨折的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一般资料

深圳某一花园小区总人口25539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1611人。调查发现:曾经发生各种老年人骨折55例,占老年人口3.4%;其中腕部骨折23例,脊柱骨折15例,下肢骨折10例,锁骨骨折5例,前臂骨折2例。

分析骨折发生原因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一种随增龄而骨量减少,骨显微结构异常,骨脆性增高,骨强度减小,骨正常抵抗外力作用减弱,即使轻微外力或扭伤或跌倒均易造成的骨折,是老年性骨折发生常见原因。有资料表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在5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加而按指数比例上升。据有关数据统计,广东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12.2%,其中脊柱骨折发生率7.8%,髋部骨折率0.4%。本文未对老人进行骨密度测定。

跌倒:资料显示,长期生活在保健机构老人有近半数的人都跌倒过。每年约30%的老年人跌倒1次或多次,而且跌倒的概率随着年龄递增,8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的年发生率高50%。其中5%~10%的跌倒会造成脑部的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和脱臼等伤害,时下跌倒已成为美国老年人死因的第6位[1],是英国75岁老年人受损害后主要死亡原因[2]。在世界各地,70岁以上老人跌倒死亡数占跌倒总病死数的40%。多数因为视力下降,神经系统疾病及其后遗症、损害腿功能的关节炎、性低血压、镇静剂和其他药物的作用。另外,反射减慢、肌力减弱和协调动作能力下降均可降低老年人对跌倒冲击的身躯保护能力,增加骨折的机会。本社区环境属于山形,高低错落,老年人因跌倒致发生骨折65%。

交通事故损伤:因机动车辆事故引起的骨折占35%,是老年创伤性骨折的主要因素之一。

针对常见发生原因,正确实施社区护理干预

所调查研究的该社区老年人,文化水平较低,健康状况与精神状况一般,经济来源也相对不足,获取知识的来源较窄导致预防骨折的相关知识不足。因此加强社区老年人对骨折发生的防范及保健知识的宣传,显得尤其重要。并敦促社区加强环境改善。

社区健康教育干预:①集中进行老年人骨折专题讲座,耐心讲解,每个月1次;②制定防跌倒、防意外损伤措施宣传小册子,定期把宣传资料发放到每户居民家中,以引起老人及家人的关注;③现场指导防跌倒及促进骨密度增加的有氧运动训练;④家访,电话询问或咨询有关问题。

社区行为知识干预:①积极预防骨质疏松:积极宣传改善老人的生活方式,鼓励老人参加各种适宜的锻炼活动,如:散步、游泳、气功、打门球等,加强户外活动,增加光照时间,促进骨吸收;杜绝吸烟、高盐饮食、大量饮用浓茶及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增加钙的吸收及骨形成,适度增加膳食中的肉禽蛋奶等含钙物质的摄入。做到合理膳食,科学膳食,尤其是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高,更应关注。②加强老年人个人防护及居住环境设施的建设: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减退,身患各种疾病,身体的反应能力及平衡能力减退,易跌倒、滑倒致伤。因此,老年人平时注意穿摩擦力大的鞋子,防止跌倒。对行走不方便者要借助拐杖等辅助设置;在房屋结构上尽量简洁,房间光线明亮,地面砖要防滑防潮,在老年人居住区增加扶栏等设备;社区管理处及时将行人道的一些坎改成小斜坡。建议老人出门最好有人相伴,随时提醒,注意交通安全,防止意外,确保出行安全。

讨 论

经落实各项护理干预措施后,社区老年人普遍反映良好,受到社区居民好评。半年来未接到有老人因在社区跌倒或滑倒而受伤或骨折或发生交通意外。因此,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老年性骨折,尤其是创伤性骨折是可以避免的。通过积极的社区护理干预来预防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及老年人跌倒发生,在降低老年人骨折发生率的同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老年骨质疏松护理措施篇4

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疼痛、脊柱变形和关节增生、发生脆性骨折。 疼痛为腰背疼痛或全身骨骼肌疼痛, 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及脊柱驼背畸形、脊柱压缩骨折。骨质疏松引起的脆性骨折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其他部位也可发生骨折;严重的脆性骨折在受伤区反复多次骨折;危害性很大,导致病残的增加,自理能力、生命质量明显下降,而且严重的骨质疏松及骨折的治疗和护理,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造成家庭、社会的巨大经济负担。

预防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群普遍面临的问题,改善生活环境和纠正不良饮食生活习惯,防治结合,可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时间,改善骨质疏松症状以及避免骨折事件。因此,普及骨质疏松知识,做到及时预测骨质疏松及其骨折风险、早期诊断并采取规范的饮食与药物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1 骨质疏松的风险评估

1.1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1.1.1 固有因素: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

1.1.2 非固有因素: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饮过多咖啡、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营养失衡、蛋白质过多或不足、高钠饮食、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

1.2 骨质疏松的风险评估

评估骨质疏松风险的方法较多,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M)骨质疏松症风险10项1分钟测试:(1)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骼;(2)您父母有没有过轻微碰撞或跌倒就发生髋部骨折;(3)您是否经常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物;(4)您的身高是否比年轻时降低了3cm以上;(5)您经常大量饮酒吗;(6)您每天吸烟超过20支吗;(7)您经常腹泻吗?(消化道疾病或肠炎引起);(8)女士您是否在45岁以前就绝经了;(9)女士您是否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除了怀孕期间);(10)男士您是否有过阳痿或缺乏这些症状。只要其中有一题回答结果“是”,即为阳性,考虑为骨质疏松。

1.3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

1.3.1. OSTA指数 = (体重-年龄) ×0.2 风险级别 与 OSTA指数 低 > -1;中 -1~-4; 高 < -4。

2 骨质疏松的诊断

目前尚缺乏直接测定骨强度的临床手段,因此,骨密度和骨矿含量测定是骨质疏松症临床诊断以及评价疾病程度客观的量化指标。另脆性骨折是骨强度下降的明确体现,也是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结果和合并症,发生了脆性骨折,临床上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

2.1 骨密度T 值检查 骨强度是由骨密度及骨质量所决定,骨密度约反映70%的骨强度,若骨密度低同时伴有其他危险因素会增加骨折的危险性。因目前尚缺乏较为理想的骨强度直接测量或评估方法,临床上采用骨密度(BMD)测量作为诊断骨质疏松、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监测自然病程及评价药物干预疗效的最佳定量标准。 通常用T-Score(T值)表示,T值=(测定值-骨峰值)/正常成人骨密度标准差。T 值>-1正常;-1~-2.5骨量低下;< -2.5骨质疏松。

2.2 Z值检查 Z值 = (测定值- 同龄人骨密度均值)/同龄人骨密度标准差;T值用于绝经后妇女和50岁以上的男性的骨密度水平。对于儿童、绝经前妇女和50岁以下的男性,其骨密度水平建议用Z值表示。

2.3 实验室生化检查 血清钙、磷、25(OH)维生素D3、PTH等。

3 饮食与生活方式保健

3.1调整饮食生活方式:(1)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2)适当户外活动和日照,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3)避免嗜烟、酗酒,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4)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注意是否有降钙药物;(5)加强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措施(各种关节保护器)等。

3.2饮食基本元素补充:(1)钙剂:我国营养协会制定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800mg(元素钙)时获得理想剂量,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mg。目前的膳食营养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从饮食中获得钙400mg,故平均每日应补充钙剂约500~600mg。(2)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降低骨折风险。维生素D缺乏会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加骨吸收,从而引起和加重骨质疏松。成年人推荐剂量200IU/d;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故推荐剂量为 400~800IU/d。维生素D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时,剂量应该为800~1200IU/d,可检测25(OH)D血浓度,以了解维生素D的营养状态,适当补充维生素D。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建议老年人血清25(OH)D水平等于或高于30ng/mL(75nmol/L)以降低风险。

4 药物治疗

4.1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需考虑药物治疗:(1)确诊骨质疏松者(骨密度:T≤-2.5者),无论是否有过骨折;(2)骨量低下患者(骨密度:-2.5

4.2药物选择 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有多种,作用机制也有所不同。或以抑制骨吸收为主;或以促进骨形成为主,也有一些多重作用机制的药物。临床上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疗效判断包括是否能提高骨量和骨质量,最终降低骨折风险。(1)双膦酸盐类(Bisphosphonates);(2)降钙素(Calcitonin);(3)雌激素类;(4)甲状旁腺激素(PTH);(5)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6)锶盐。

4.3治疗方案选择

4.3.1老年男性治疗选择:钙剂+活性维生素D;钙剂+活性维生素D+双磷酸盐;钙剂+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钙剂+活性维生素D+PTH;双磷酸盐与PTH序贯治疗;

4.3.2女性60岁前围绝经和绝经后可用雌激素补充治疗、维生素K2治疗;另选择:钙剂+活性维生素D;钙剂+活性维生素D+双磷酸盐;钙剂+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钙剂+活性维生素D+PTH;双磷酸盐与PTH序贯治疗等。

4.4注意事项

对一些溃疡患者、高钙血症、肾功不全、骨恶性肿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药物特殊要求者慎用或禁用。

老年骨质疏松护理措施篇5

1 诊断标准及分类[4-5]

1.1 诊断标准 1994年WHO提出了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适用于成年女性),此标准是依据骨密度(BMD)或骨矿含量与同性别骨峰值量的比较,低1-2.5 个标准差为骨量减少,低于2.5个标准差为OP。中国建议的OP诊断标准根据成人BMD的均值及标准差而定,BMD介于(均值-1个标差)~(均值-2个标准差)为骨量减少,BMD低于(均值-2个标准差)为OP。

1.2 分类 根据全身分布情况,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包括妇女绝经OP及老年性OP),继发性(包括药物性、内分泌性、先天性或慢性疾病等因素所致的OP)和特发性(包括妇女妊娠期、哺乳期发生的OP)。

2 高发人群

50岁以上的绝经后妇女及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高发人群[1]。据资料报道[6]我国部分省市统计60岁以上的人群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约为59.89%,因OP而发生骨折的发病率为9.6%,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王增英等人研究显示:严重的COPD、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易患人群,健康状况的老年男性也不例外。老年男性OP不同于绝经后女性OP,没有激素突然变化所致的急剧骨量减少,没有明确的年龄分界,是逐渐形成的过程,随年龄增长呈进行性下降,即高龄是老年男性OP的另一个危险因子,老年男性应是OP的重点防治对象[7]。

3 治疗方法

3.1 骨吸收抑制剂 包括雌激素、降钙素、双膦酸类、钙和维生素D3、依普黄酮等。钙和维生素D3(VD3)是预防和治疗OP的基本药物,无论应用何种药物治疗都应保证每天1000mg钙和400~800U维生素D3[8]。阿仑膦酸钠能够强有力地抑制骨吸收、改善骨质量、降低骨折风险[9]。胡伟伟等研究认为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腰椎和股骨近端各部位的BMD,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一种有效措施。

3.2 骨形成促进剂 如氟化钠、甲状旁腺素、锶盐、生长因子等,但亦有具上述两种作用、双向调节的药物,如雌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等。目前,临床应用的绝对多数药物属于骨吸收抑制剂阿仑膦酸钠能够强有力地抑制骨吸收、改善骨质量、降低骨折风险。

3.3 中药治疗 中医学认为,OP是由于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加之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精血虚弱,不能濡养筋骨,导致骨枯髓减;OP与肾虚的关系尤为密切,肾虚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治疗应以补肾为主,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标本兼治。龙友余等研究[10]认为,仙灵骨葆胶囊具有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提高骨量的作用。

3.4 生物物理疗法 有研究认为,低强度复合脉冲电磁场(PEMFs)通过对钙调节激素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抑制破骨细胞作用,促进成骨细胞作用,有效抑制甚至逆转骨质疏松的效果,使骨量增加而不破坏骨的重建过程,且PEMFs治疗骨质疏松与药物疗法相比较,有见效快、维持时间长、无不良反应等优点[11]。邵礼仙认为,PEMFs可改善局部血液供应,缓解肌肉痉挛,促进局部水肿吸收及细胞损伤的修复,并增加了骨密度,从而镇痛作用好且持久[12]。

4 护理措施

4.1 心理护理 由于治疗时间长、收效慢、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影响,因而有情绪低沉、悲观或烦躁、易激怒等负面心理。护士应与患者交朋友,应理解尊重他们,做到关心、耐心、细心,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认真倾听患者的感受,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和生活情况,对有心理问题的患者给以开导,帮助他们纠正心理失衡状态,鼓励他们参加社交活动,适当娱乐、听音乐、冥想,使情绪放松以减轻疼痛[13]。这样不仅有利于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症状,提高疗效,促进康复,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4.2 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不同年龄、爱好、生活习惯等人群,做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从生理、病理等角度了解OP的预防,发病机制和康复等问题,有利于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调动机体内在的抵抗力,积极配合治疗。所以,对骨质疏松患者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选择有一定临床经验,并且熟练掌握骨质疏松症相关医学知识及健康教育方法的护理人员担当护理干预。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变化,知识掌握情况,并定期随访。从而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4.3 饮食护理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推荐的钙摄入量[14]作为指标,美国国家骨质疏松基金会资料显示:80%的女孩和60%的男孩的钙摄入不足以获得正常的骨量,75%成人的钙摄入量不足以维持骨量。中国人摄入量仅为需要量的半数。低钙摄入是一个全球性的营养问题[15]。钙有广泛的食物来源,通过膳食来源达到最佳钙摄入是最优先的方法。在饮食上要注意合理配餐,烹调时间不宜过长。主食以米、面杂粮为主,做到品种多样,粗细合理搭配。副食应多吃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含钙的食物有奶类、鱼、虾、海产品、豆类及其制品、鸡蛋、燕麦片、坚果类、骨头汤、绿叶蔬菜及水果。对胃酸分泌过少者在食物中放入少量醋,以增加钙的吸收。含维生素D多的食物有鱼类、蘑菇类、蛋类等。腊食中蛋白质应适量。近年有很多研究表明,蛋白质的摄入量是影响骨质疏松的因素。低蛋白质摄入提高了骨量的丢失,而过高动物蛋白质的摄入可提高骨折的危险性。一般情况下绝经期妇女每日摄入钙1200-1500mg为宜[16]。通过适当的补充维生素D,调节饮食等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OP的有效、安全、经济的措施。

4.4 运动指导 运动项目的选择应依个体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体能等特点及运动史选择适当的方式、时间、强度等。一般来说,年轻人宜选择运动量大的体育运动,老年人宜选择逐渐加量的力量训练,强调户外运动至少1h/d。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运动方案,采用散步、慢跑、爬楼梯和打太极拳等,运动量以身体能适应为原则,由小渐大,以轻度疲劳为限。运动强度要求适宜,根据心率判断运动量,老年人运动时的适宜心率为最大心率的60%-80%,最大心率=220-年龄;或运动中出现身体发热出汗、轻度疲乏、肌肉有酸痛感,但休息后次日能恢复,且精神愉快、精力充沛、食欲和睡眠正常表明运动量适宜[17]。

4.5 用药护理 指导患者根据不同的疏松程度,按医嘱及时、正规用药,严密注意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掌握合理的用药途径,每种药的用法、注意事项必须详细告诉患者,如使用激素时要注意乳腺癌、中风和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预防。钙剂服用最佳时间在晚上临睡前比较好[18],因甲状旁腺介导的骨吸收主要发生在晚上空腹时;服用钙剂要多饮水,减少泌尿系结石的机会。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改善较慢,在服药的同时,提醒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免影响疗效。

4.6 改变不良生活、饮食习惯 研究显示,OP的发生和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良的生活方式能加速其发生与发展,对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女士,特别需注意纠正偏食、挑食、节食等不良习惯,做到营养搭配合理;避免酗酒、嗜烟、饮过量的浓茶、浓咖啡及碳酸饮料;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加户外活动,适当日晒。OP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病,适量规律的运动、适当补充钙及维生素D营养、饮食调节等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OP有效、安全、经济的措施。通过护理干预,为群体提供骨质疏松的保健知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当今预防和控制OP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南登昆.康复医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231.

[2] 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下册[M].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118.

[3] HaavK ,Ganant.赵燕玲译.世界卫生组织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报告和防治建议[J].中国肿瘤骨病,2002,1(5):247-250.

[4] 王建华,杨华清,姚建祥,等.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非药物治疗[J].中国娇形外科杂志,2002,10(增刊):1418-1419.

[5] 贾云,张璐.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6):44-45.

[6] 黄燕兴,朱弼堃,张红.髋部骨折住院治疗费用统计和分析(1998-2003)[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5,11(2):195-198.

[7] 王增英,吴伏娜,钟紫茹,等.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相关因素与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0):879-880.

[8] 李平生.骨质疏松症治疗用药的最新进展[J].人民军医,2005,48(7):411.

[9] Chapurlat RD,Palermo L,Ramsay P,et al.Risk of fracture among women who lose bone density duning treatment with alendronate:Fracture Intervent Trial[J].Osteoporos Int,2005,16(7):842-848.

[10] 龙友余,王英,王旭凯.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41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10):1537.

[11] 余雷,罗二平,申广浩,等.低强度脉冲电磁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2):1801-1802.

[12] 邵礼仙.低强度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7):2419.

[13] 梁毅玲.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07,10:2746-2747.

[14] 盛春卿,陈李丽.骨质疏松症的早期健康干预[J].中国健康教育,2001,17(9):541-542.

[15] 张青莲.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5):42-43.

[16] 陈玉平,刘雪琴.预防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40.

老年骨质疏松护理措施篇6

骨质疏松症现已成为中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人数也将随之增加。骨质疏松症最大的危害是发生骨折造成畸形和功能丧失,影响着中老年的内心世界和生活质量。特别是髋骨骨折,需要卧床,不仅个人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骨质疏松症及由其引起的骨折将成为未来医疗和社会的重大问题,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骨质疏松症在骨质丧失早期往往无任何症状,不容易被发现。我们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体会到,这些患者常因不良生活方式、原发病治疗不彻底,以及对骨质疏松症知识的缺乏等各种原因而未能得到及时规则治疗。针对这些患者,我们采取以下健康教育措施。

1方式

1.1语言介绍语言介绍贯穿于诊疗的始末。医护人员应态度和蔼、亲切、诚恳,对不同文化程度、社会背景、接受能力的患者,采取不同的语言方式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以便患者能完全理解和接受。根据每位患者的特点、自理能力、实际情况等,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进行自我防护宣教。倾听患者主诉,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

1.2讲座及设立宣传栏建立健康宣传栏,定期组织病人及家属进行讲座,宣传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知识,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宣传治疗、医疗、护理的新进展。内容通俗易懂,很受欢迎。

1.3建立随诊卡卡片上注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随诊时间、骨骼矿物质密度(BMD),将每次随诊测得的BMD记录在卡片上。

2内容

包括让患者了解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原因、防治措施、何时需咨询医生,如何进行自我防护、防止跌伤等。

2.1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骨质疏松症是指骨密度(BMD)低于正常成人均数的2.5s,即t值低于-2.5。严重骨质疏松症是指t值低于-2.5,并有一处或多处骨折的病史。骨质疏松症分类标准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年龄有关,如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均影响全身骨骼;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废用性骨质疏松症、营养不良性骨质疏松症、糖尿病、肾病等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可为局限性的,也可为全身性。

2.2病因[2]骨质疏松症病因未明,可能与家庭遗传因素、性激素水平低下、体重过大、食物中钙缺乏、机体对钙的吸收减少、对钙的排泄上升、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增高、吸烟、酗酒、长期使用利尿激素、制动、类风湿性关节炎、食物中蛋白质和钠的摄入异常等有关。常常是一个以上的因素在起作用,且相互间的作用具有相加性。

2.3非药物治疗指导非药物治疗主要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在骨质疏松症早期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使峰值骨量(PBM)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如加强营养、保持足够的钙与维生素D的摄入、适当进行体育运动,目前非药物治疗已成为治疗轻型骨质疏松症的首选方法和基础治疗。

2.3.1合理饮食①合理摄入蛋白质:蛋白质是骨骼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低蛋白饮食可减少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产生而影响骨的形成,而蛋白质过多则增加钙的排泄。因此,应合理摄入蛋白质,尤其是大豆类食品,可防止去卵巢大鼠的骨丢失,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另外大豆类食物中富含钙又易消化吸收,因此是中老年人的优选食品。②多吃富含维生素食物:如维生素A能促进骨骼发育,但过量的维生素A却产生骨软化。活性维生素D即1,25-(OH)2-D3能促进小肠和肾脏对钙磷的重吸收,并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从而促进骨形成。

骨中的多种蛋白质都依赖维生素K,比如骨钙素-成骨细胞产生和分泌的一种非胶原蛋白,其中谷氨酸γ-羟基化后才具有生物活性,而羟基化必需有维生素K参与,羟基化的骨钙素与钙离子和羟磷灰石结合,使骨矿化。据研究表明[3],骨质疏松症骨折患者血浆中的维生素K浓度明显降低。骨胶原中含有大量的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在羟化时必需有维生素C参与,使骨细胞产生胶原蛋白,促进骨形成。③饮食中维持足够的钙、磷、镁、铜、氟等矿物质的摄入。食物中钙磷是骨骼的主要成分,镁缺乏不仅可使血钙浓度降低,而且还直接影响甲状旁腺激素的吸收。氟化物可通过刺激骨细胞的有丝分裂而促进其增殖,促进骨形成。铜缺乏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就是畸形,可见食物中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在骨的代谢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4],因此平时应注意合理饮食,多食含这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奶制品、新鲜水果和蔬菜,不要偏食和不适当的节食。特别是青春期前后是获得骨量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避免诸多危险因素,势必会导致峰值骨密度的大量降低,骨折发生率增高,而且骨折发生的年龄也会提前。

2.3.2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主要指的是过量饮酒和吸烟所致的骨质疏松[5],饮酒中的乙醇导致骨质疏松症是多方面的,表现在抑制成骨细胞的增殖、促进骨吸收、直接作用于降睾酮的合成,抑制肾脏1-α羟化酶的活性、影响1,25-(OH)2-D3合成、抑制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分泌、乙醇对肝脏的损害影响维生素D的活化也造成骨质疏松,加之长期酗酒食量减少造成营养不良,长期大量饮酒还可造成无菌性股骨头坏死,应引起酗酒者注意。吸烟有害健康已被大家所熟知,而吸烟可引起的骨质疏松,尤以妇女更明显,其主要表现为绝经提早,烟碱促骨吸收增加,血钙升高,PTH降低,抑制骨的形成和骨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抑制卵巢雌激素的合成并促进其分解,影响小肠对钙的吸收,故应戒烟、戒酒。

2.3.3体育锻炼用进废退,适当活动使骨骼刺激增强,成骨细胞活性增强,有助于维持骨量[6],故骨科手术后应早期活动,尽量缩短制动时间。而室外活动是人类获得维生素D的第二条途径,据测定,高强度紫外线照射15min,每克皮肤可形成12.81IU维生素D3。另外每个人应根据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室外锻炼方式,如散步、慢跑、跳舞、太极拳及健身操等运动,增加对骨的刺激改善骨代谢,并能改善肌肉的协调能力,减少老年人骨质疏松及摔跤,以防骨折。

2.4用药指导合理用药,目的是减少骨质的吸收,促进骨质形成。即抗骨质吸收药物如钙剂、雌激素、降钙素、二磷酸盐类、维生素D等;促进骨质形成的药物如氟化钙、酮、同化激素类药物、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维生素D代谢产物等。①经研究发现50-69岁绝经女性的骨质疏松发病率高于50%[7],而雌激素能促进降钙素分泌,抑制PTH的作用,减少骨盐溶解,维持骨的形成与破坏的平衡,增加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的形成,减少骨吸收,有助于1,25-(OH)2-D3在肾脏的合成,通过激活肾脏内的1-α羟化酶,促进钙在小肠内的吸收,有利于骨的重建。因为女性绝经后的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尤其是在绝经后的5-10年雌激素减低最为明显,正是绝经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的直接原因,应给雌激素、维生素D治疗,但应严格剂量,长期服用可致癌及中毒。此类患者应用雌激素否,应咨询医生的意见。②病因治疗:糖尿病引起的骨质疏松可高达50%[8],合理应用降糖药,合理饮食,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甲亢和甲旁亢患者根据病情给予药物及手术治疗,补充钙剂;对老年人及肝胆疾患、胃肠疾患患者除治疗原发病外应给于合理饮食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此外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病、类风湿关节炎、肾病、哮喘、器官移植病人,常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这类病人应定期做骨密度测定[9],如果发现骨密度有改变,应停用激素,需用中药进行整体调整达到治疗效果,或咨询专科医生意见。

2.5心理指导骨质疏松早期可无任何症状,有很多直到发生疏松骨的骨折后才被发现。一般而言,该类患者可表现有骨痛、脊柱压痛、疲劳,易于骨折、压缩畸形等,疼痛于坐、站和搬运物体时均可发生,严重者可有躯体活动(如行走、弯腰等)和日常生活活动(各种家务活动)等方面的困难,这些都对患者心理和社交功能产生不良影响[10],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害怕跌倒、骨折,对病人度假、旅游、体育锻炼、跳舞等产生一些限制,对这些患者来说应鼓励他们保持精力和体力非常重要。鼓励他们参加户外锻炼,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并为患者提供有关骨质疏松症及他们各自疾病的发展情况的信息帮助,使他们澄清错误观念,树立正确面对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主动从饮食、生活习惯、锻炼等方面调整和配合医师治疗。

3康复治疗[11]

3.1运动疗法应在病人情况允许时尽早开始运动,如进行肢体负重练习和治疗性步行,对于骨折后石膏固定的病人,可教患者作肌肉等长收缩,对关节活动范围(ROM)受限的病人可做牵引运动,对于处于制动状态和瘫痪病人,应尽早开展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其总体健康水平和躯体功能状态,对骨质疏松起到预防和治疗的双重作用。

3.2矫形器的应用脊柱骨质疏松的病人最常见的问题是椎体多发性骨折所致的进行性后凸和疼痛,并伴有步态异常平衡障碍,使用腰围、胸围类的矫形器来改善患者姿势缓解症状。

3.3疼痛的处理骨质疏松症患者常伴有疼痛,可应用镇痛药和物理治疗如紫外线、超声波、短波、中频等进行控制,必要时可使用支具以缓解疼痛。

3.4骨质疏松症患者最易发生的并发症是骨折,常因跌倒或用力不当而引起,应予以预防。①应让病人意识到合理的饮食和运动的重要性以及某些药物的疗效,教会其正确的活动方式;②可教会病人使用一些日常生活活动辅助器具,如长柄取物器、穿鞋器、浴室防滑垫等;③对有平衡障碍的患者,应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在活动时最好有人监护,也可在墙上安装扶手以供抓握。

4体会

4.1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学到了许多骨质疏松症的知识,自我健康意识逐渐提高,了解遵守良好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合理饮食及锻炼,劳逸结合保持良好心态,戒烟、戒酒,避免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4.2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拓宽了医护人员与社会接触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了社会对医护工作的理解,取得了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医护人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华,朱宏民,宁显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探讨.国医论坛,2001,16:24-25.

[2]刘忠厚,杨定卓,朱汉民.中国人原发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9,5:1-3.

[3]刘忠厚.骨质疏松学.第12版.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16-219.

[4]杨学斌.骨质数松症的环境危险因素.劳动医学,2001,18:58-59.

[5]支会英.男性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1,4:98-99.

[6]Parraris,Rizzolir,BonjourJP.Geneticaspectsofosteoporosis.CurropinRheumatol,1999,11940:294-300.

[7]刘建元.绝经后骨质疏松防治研究中需商讨的问题.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69.

[8]刘素荣,刘瑞霞,程镒春.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探讨.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88-89.

[9]健康教育学职称论文,EismanJA.Geneticsofosteoporosis.EnderRev,1999,20:788-789.

老年骨质疏松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老年病;骨质疏松症;护理

0引言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代谢性疾病。OP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两种亚型:工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2000年我国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达到84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6%,其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以上。因此,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已成为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就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具体护理措施做如下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选取40例分组进行护理,分别采用传统护理和综合护理比较护理效果。其中男性患者14例,平均年龄63.2岁;女性患者26例,平均年龄65.9岁。其中出现骨折现象5例。

1.2方法

传统护理组:注意老年人的补钙,并给予适当的运动。

综合治疗组:针对具体病情对患者进行疼痛的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用药护理,对有骨折现象的进行骨折并发症护理。

1.3护理评估

有效:解除疼痛,情绪稳定,无社交障碍,精神状态良好。

无效:疼痛未减轻,发生相关并发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卡方进行组间检验。

2结果

2.1一般结果

2.2不良反应

病例基本无不良反应,但2例采用传统护理的病例出现疼痛现象,发生率10%。

3讨论

骨质疏松症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内分泌因素(骨代谢失衡);遗传因素;营养因素;运动量减少;生活方式等。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骨痛:早期无症状,较重时表现为腰背疼痛或全身疼痛。骨痛为弥漫性,无固定部位,劳累或活动后加重,负重能力下降或不能负重。身长缩短、驼背:因脊柱椎体压缩变形,使身长缩短,严重者驼背。骨折:患者常因轻微活动或创伤诱发骨折,如咳嗽、喷嚏、弯腰、负重、摔倒或挤压等。常见部位有脊柱、桡骨远端及股骨近端。呼吸功能下降:脊柱压缩性骨折导致胸廓畸形,使呼吸功能下降,心血管功能障碍,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患者疼痛卧床休息时,使用加薄垫的木板或硬棕床,取仰卧位或侧卧位,使腰部和脊柱的肌肉松弛,从而缓解疼痛。护理人员可使用背架、紧身衣等限制肌肉的活动度,减轻疼痛。热水浴、按摩、擦背以促进肌肉放松。可采用光疗和电疗等,以缓解疼痛。剧烈疼痛者,遵医嘱使用止痛剂、肌肉松弛剂等[1]。

日常生活的指导方面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或装束,防止跌倒和损伤。指导老年人选择舒适、防滑的平底鞋。日常用品放在老年人容易取放之处。建议老年人使用手杖或助步器,保持活动的稳定性。加强巡视,尤其是在用餐、洗漱和如厕期间,预防意外发生

运动的指导上如无特殊的禁忌证,每天适当体育活动和户外日光照晒。因疼痛而活动受限的老年人,定期进行关节的活动、肌肉等长、等张收缩的训练因骨折而固定或牵引的老年人,每日尽可能活动数分钟,如上下甩动肩膀,扭动足趾,做足背屈等。

骨质疏松老人的饮食应适量,勿暴饮暴食,进食七八分饱即可。

搭配合理的饮食结构,摄入含钙和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减少盐的摄人量;适当控制含磷较高的食物;增加含维生素C和含铁食物的摄入;增加奶制品和豆制品的摄入量避免饮酒、喝浓茶、浓咖啡和碳酸饮料等。

对已发生骨折者,定时协助翻身,使用减压工具,预防压疮的发生[2]。脊柱骨折者,睡硬板床,腰部垫枕,翻身时保持脊柱平直,不弯曲、不扭转;股骨颈骨折者,置患肢于外展中立位,应尽早指导进行患肢功能锻炼。

同时加强老年人用药的护理[3]。钙制剂(如碳酸钙、葡萄糖酸钙)不可与绿叶蔬菜一起服用,增加饮水量,空腹时服用效果最好。在使用降钙素时要注意有无食欲减退、恶心、颜面潮红等表现。服用维生素D时要监测血清钙和肌酐的变化。使用雌激素的老年女性患者要先详细了解家族中的肿瘤和心血管方面的病史,服用期间注意阴道出血情况,定期做和妇科检查。二膦酸盐应在晨起空腹服用,同时饮清水200~300ml,至少半小时内不能进食或饮用饮料。禁止平卧,最好取立位或坐位,不能咀嚼或吸吮,避免发生口腔溃疡静脉注射时,注意防止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定期监测血钙、血磷和骨吸收生化标志物

另外需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工作。医护人员应该和老年人倾心交谈,并鼓励其表达内心感受。指导老年人穿着,从衣着方面改变形象,增强老年人的自信心。强调老年人资历、学识方面的优势,增强自信心,鼓励老年适应改变。

总之,合理、细致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付金梅.55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干预体会 [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07; 140-141.

老年骨质疏松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老年人骨质疏松症; 非手术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5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113-01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受损、骨骼脆性增加,从而导致骨骼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列为我国老年疾病三大重点攻关研究课题之一。我科自2006年1月~2011年1月采用非手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经全科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男12例,女48例,年龄64~90岁,平均68.5岁。其中合并胸椎压缩性骨折8例、腰椎压缩性骨折30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由于骨质疏松病程较长,患者容易有消极理,特别是伴发胸腰椎骨折的患者,剧烈的疼痛,绝对卧床的限制,患者总觉得自己是废人一个,给家人带来麻烦,往往出现焦急、悲观情绪。因此心理护理在治疗中起特别重要作用,我们应理解尊重他们,做到关心、耐心、细心、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认真倾听了解患者的感受,同时争取社会与家庭支持,消除患者心理压力,不仅有助于减轻症状,提高疗效。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有关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护理知识,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对护士产生信任感,愿意接受治疗,促进疾病的康复。

2.2 饮食护理骨质疏松患者的饮食应以含钙量较高的食品为主。鼓励患者多食海带、紫菜、木耳、小鱼、小虾以及干果、乳制品和豆制品类食物。同时由于老年人肠蠕动减慢,易发生习惯性便秘,鼓励患者多食新鲜蔬菜及粗纤维食物,多饮水,蜂蜜等食品,保持大便通畅。合并骨折的患者应进食高蛋白、高能量、高纤维素饮食,适当多吃一些维生素含量丰富的蔬菜与水果,以促进骨痂生长。

2.3 用药的护理本组患者使用药物有:钙剂、仙灵骨葆胶囊、骨肽片、阿仑磷酸钠片、鹿瓜多肽注射液、降钙素以及辨证使用中药内服外治等,使用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正确服用方法、并发症预防等。阿仑磷酸钠在细胞水平对骨吸收部位特别是破骨细胞作用的部位有亲嗜性,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从而使骨量增加,减少骨折的发生[2],使用该药物时应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每周固定的一天晨起时使用,早晨空腹用白开水250ml送服,服药后半小时避免进食,避免躺卧。为使药物尽快送到胃内,绝对卧床患者注意佩戴腰围、摇高床头45°后服用,为避免对食道的刺激,不应该咀嚼药物或吸吮药物,如出现吞咽困难或疼痛,胸骨后疼痛或新发胃灼热,应停用此药。降钙素短其使用对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腰背痛有明显止痛效果,对骨密度也有明显改善[3]。使用降钙素时注意不良反应:常见面部潮红、恶心、腹泻和尿频、寒战。服用钙剂时间最好是空腹,同时增加饮水量,以减少泌尿系统结石的形成,钙剂应长时间坚持服药。注意辨证使用中药内服外治,攻补兼施,可应用具有补肾壮阳、补肾滋阴的药。

3 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坚持功能锻炼,包括四肢运动、呼吸练习、腰背肌练习等;防跌倒、防意外伤害,并告知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注意合理科学的饮食,保持适量的户外运动,接受阳光的照射等等,继续抗骨质疏松中西药物的治疗,定期来院复查。注意早期发现并发症,出现下列症状,及时到医院检查诊治:身体移动时,腰部感到疼痛;初期背部或腰部感觉无力、疼痛,渐渐地成为慢性痛楚,偶尔会突然剧痛;驼背,背部渐渐弯曲,身高变矮等。

4 体会

骨质疏松症是近年发病率较高的一组内分泌疾病,它是由多种病因造成的进行性的骨质吸收大于沉积,骨的转换出现异常[4]。骨质疏松症骨折的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特点,康复时间长,护理难度大,因此在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从身体、心理、饮食、健康教育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预防各种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任蔚虹.王惠琴.临床骨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300

[2] 范振华.骨科康复医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75

[3] 刘淑萍.吕瑞芳.金丽霞.鲑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观察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9):2710

老年骨质疏松护理措施篇9

【关键词】 护理干预;老年骨质疏松症;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119-02 

骨质疏松症是一类系统性骨科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破坏致骨强度下降,从而导致骨脆性增加而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该病一般女性多于男性,且绝经后的妇女和老年人是高发人群[2]。我国由于老龄化速度加快,导致老年骨质疏松发病率增加。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是腰背疼痛,长期的骨质疏松会导致驼背,另外,骨折的发生率也会增加,患者的呼吸功能也会相应下降[3]。骨质疏松患者的预防非常重要,要保证患者摄入足量的钙及维生素D,加强日常锻炼,有利于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老年骨质疏松症临床诊断标准[4]。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27例;平均年龄(69.4±5.1)岁;病程3年以下的患者有9例,病程4~8年的患者有11例,病程8~12年的患者有13例,12年以上的患者有12例;对照组男19例,女26例;平均年龄(70.1±5.3)岁;病程3年以下的患者有7例,病程4~8年的患者有13例,病程8~12年的患者有15例,12年以上的患者有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药物护理、日常观察等内容。药物护理主要指护理人员定时、定量指导患者服用药物,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日常观察主要指护理人员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观察,如果发现不适症状,立即进行相应处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讲解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知识,包括可能出现的症状、如何安全用药、如何做护理保健,使患者对骨质疏松症有详细的了解,消除患者对疾病的紧张感,正确面对疾病,积极接受治疗。此外,医院可以定期开展活动,邀请患者一起观看骨质疏松症的宣传录像或者保健操,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不仅有利于患者间相互交流经验,还能及时向专家寻求帮助解决自己的疑惑[5]。患者通过正确认识骨质疏松症,消除心理负担,以积极心态接受治疗,并且能有效调节内分泌系统,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具有积极作用。 

1.2.2 生活护理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需要摄入足量的钙和充足的营养,老年人因为食欲较差,营养摄入不足,容易造成骨质疏松的发生,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时,要保证充足的钙、维生素D、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摄入,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保证患者营养的摄入,帮助患者提高身体的抵抗力。此外,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按时、按量进食,避免进食刺激性强的食物,做到戒烟、戒酒,减少对身体的损害。多为患者提供奶制品、蔬菜等有利于钙质吸收的食物。告知患者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如早晨醒后不能立即起床,要缓慢坐起几分钟后再起床,洗澡和上厕所时动作要缓慢。上下楼梯、坐车时要紧握扶手防止摔倒,鞋要选择合适的高度,保证舒适度,避免造成足部和腿部骨骼损伤。 

1.2.3 心理护理 骨质疏松症治疗显效慢,会造成患者行动不便,患者容易因此变得抑郁、焦虑。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并加以引导,做患者最好的倾听者,对患者的疑惑要细致耐心的解答,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治疗。此外,对患者家属的心理辅导也很重要,家属的鼓励与支持对患者接受治疗、战胜疾病意义重大,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1.2.4 运动护理 适当的运动,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具有重要作用,因为,肢体的运动可增强肢体功能,有效预防患者骨折的发生。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个人爱好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以户外运动为主,如较适合老年人的慢跑、太极拳、健身操等[6]。每次运动在半个小时以内为宜,运动期间应有护理人员陪护,以确保运动中出现不良反应,能得到及时的处理。 

1.3 评定标准[7] 护理效果判定 :按照相关标准,护理效果评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心理状态良好,生活能力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很高;有效:心理状态有所调整,生活能力有所提升,护理满意度较高;无效:心理状态较差,生活能力未提升,护理满意度较低。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满意度调查:针对护理方法、护理质量、护理态度、护患关系进行评定,每项25分,总分100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 分以上为满意、80 分以上为非常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 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3 讨论 

目前,临床主要通过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目的是调节体内钙浓度,增强骨骼中骨基质和骨矿物质含量,防止骨量的减少,促进其合成[8]。主要应用无机钙和有机钙两种钙制剂来补充患者体内钙量,帮助抑制患者甲状旁腺亢进,改善骨骼的吸收能力。钙调节剂主要包括降钙素、D雌激素和维生素,也有患者选择利用光疗疗法、高频电疗法、运动疗法来进行治疗[9]。除了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恢复也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中,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措施,对比结果发现,对照组总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相较于常规护理,优势在于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骨折发生率,减轻甚至消除患者的疼痛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新来,于志勇,陈亮清,等.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对相邻节段椎体再骨折的影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09):850-851. 

[2]靳青,余兴艳,张延晖,等.护理干预对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1):1029-1031. 

[3]陈海玲,李亚轩,陈志珍.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08):1222-1223. 

[4]张智海,刘忠厚,李娜,等.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第三稿·2014版)[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09):1007-1010. 

[5]马京华,薛娜娜,纪敬敏,等.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06):1667-1669. 

[6]董婉华,刘洁珍,温世锋,等.保护动机干预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5,(04):150-152. 

[7]肖亮,吴艳平,何英,等.保护动机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4,(02):123-124. 

老年骨质疏松护理措施篇10

【关键词】 倒置LISS钢板; 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061-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来临,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也逐渐增高,目前多主张迟早手术治疗[1]。早期手术内固定,可以让患者早日进行功能恢复锻炼,大大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所在科室自2010年以来,应用倒置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现将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8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男10例,女18例;年龄63~85岁,平均71岁。其中车祸伤8例,跌扑伤20例;均为闭合性损伤。合并糖尿病6例,高血压10例;术前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及予降压、止痛、控制饮食、胰岛素治疗等对症治疗,控制血糖在5.6~9.4 mmol/L,血压在140/90 mm Hg。待血压、血糖控制稳定后,在硬膜外麻醉或插管全身麻醉下,C臂透视协助下,采用股骨大粗隆外侧小切口经皮行倒置LISS钢板内固定术。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1.2.1.1 心理护理 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入院后常行骨牵引术,术后常导致患处疼痛明显,不能行走,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极为痛苦;老年人心理非常矛盾,压力较大,常表现出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所以当患者入院时,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主管护士,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者的陌生感,积极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思想,沟通和交流,对其进行健康宣教,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放慢语速与其讲解手术适应证,术中、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注意事项及手术的安全性。亦可介绍手术者,告诉患者术者是一个经验丰富医师(选择有经验医师为患者做手术)。让患者尽快放下顾虑,尽快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与参与;稳定患者的情绪,减轻其紧张的情绪和恐惧,增强患者手术治疗信心[2]。对于非常焦虑或睡眠较差的患者,可适当给予镇静治疗,使其积极配合手术。

1.2.1.2 病情观察 多数患者常合并有内科疾病,入院后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各项辅助检查,术前就做好病情的全面评估,进行手术耐受力的评估,监测控制血压,血糖的变化,并给予系统治疗,使其控制在适应证的范围内,为手术的顺利实施做好准备。

1.2.1.3 术前准备 加强巡视病房,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求,可常到病房与患者沟通,增加患者的舒适感,让患者有家的感觉,鼓励患者做呼吸操、扩胸运动,进行有效的咳嗽及排痰,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指导患者多饮水,预防泌尿系感染和结石,还要术前嘱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防止术后排便排尿困难的发生;严禁吸烟,饮食清淡,多食低脂、富含纤维素的易消化食物,如患者饮食较差,术前可适当静脉补充营养来改善全身状况。

1.2.2 术后护理

1.2.2.1 术后病情观察 手术当天患者返回病房时,让患者平卧在气垫床上,勿扭曲,去枕头偏一侧,平卧6 h,抬高患肢20°~30°,利于患肢静脉血液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床边心电监护每小时记录1次,并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 L/min;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血氧饱和度、尿量和患肢血液供应状况等,随时应对病情突变,做好急救准备。对合并有糖尿病患者定时测血糖、尿糖,防止出现酮症酸中毒。密切观察和掌握静脉输液速度,以免加重心肺负担,避免应用止血药物,预防静脉血栓。严密观察患者切口渗血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并做好记录。在进行护理工作及使用便器时防止引流管被牵拉脱出,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2.2.2 疼痛护理 疼痛作为患者的第五生命体征,现已被广大的医护工作者所重视。术后疼痛的客观因素是手术创伤,而疼痛是对人体损伤组织修复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表现。剧烈疼痛不仅给患者造成精神、躯体上的双重创伤,严重时还直接影响到患者术后的恢复[3]。而术后24 h内是患者疼痛最明显的时间,加上患者都是高龄的老年患者,对疼痛的耐受能力较弱,所以在治疗护理上应采取一切可能镇痛的措施,但在处理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处理后的效果。

1.2.2.3 功能锻炼及康复期护理 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功能,而功能恢复的好坏与功能锻炼有密切关系。加对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的指导,是治疗骨折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甚为重要,因其在医护人员的正确、合理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可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由于倒置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牢靠,创伤小,故可早期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术后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衡后即可进行踝泵练习,鼓励和督促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术后第2天即可开始使用CPM在床上进行下肢被动练习[4]。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循序进行被动功能锻炼,并行下肢空气波气压治疗。

2 结果

本组28例均获得随访,均达骨性愈合,患髋Harris评分:优10例,良13例,可5例,优良率82.1%。术后无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神经损伤、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7~14 d能借助助行器不负重行走。3个月均能弃助行器行走。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老年人常见骨折,该人群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手术治疗能保证大多数患肢功能恢复满意,同时可尽量缩短患者卧床时间避免严重的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5-6]。倒置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牢靠,创伤小,肢体功能恢复快等优点,现已被广大患者及患者家属所接受,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细致,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指导患者正确的早期功能锻炼可使患者顺利康复,是提高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崔风国,宋维,丛皎,等.不同方法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0,37(6):372-374.

[2]黄燕红,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吉林医学,2013,34(16):3222-3224.

[3]郭向丽,周玲君,赵继军.术后疼痛程度控制目标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09,16(6):4.

[4]张卉,李邦莹,程翠年,等.改良外固定架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1,25(8):2199.

[5]邱贵兴.骨质疏松骨折-被忽视了的健康杀手[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1):7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