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研究报告十篇

时间:2023-04-05 01:49:24

策略研究报告

策略研究报告篇1

《主题背景下,家园合作促进3—5岁幼儿语言智能发展的策略研究》

二:核心概念:

1、语言智能:它是指能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并理解别人,灵活掌握语音、语义、语法,具备用语言思维、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

2、主题活动:它是以幼儿发展为本,选择幼儿生活环境中感兴趣的、有教育价值的主体(或话题)为统领,将各领域进行有机整合,让幼儿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表达表现,获得相关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幼儿自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育活动。

三、研究价值:

1、帮助教师拓展培养幼儿语言智能的途径。

教师除了在园内利用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寻找适合幼儿语言发展的多种方式、方法外,还能利用家长、社区资源来培养幼儿语言智能。

2、能提高家长的语言教育智慧。

在了解家长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家长掌握适当的方法,丰富家长的教育知识,使家长在幼儿的语言智能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3、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认知能力的一种,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幼儿的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四、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形成教师在主题活动中发展幼儿语言智能的方法。

2、利用家庭、社区及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发展幼儿语言智能的策略。

五、研究内容:

1、主题活动中发展幼儿语言智能的内容及形式。

2、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利用各种资源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3、如何有效地利用社区和周边资源。

六、操作流程:

(一)、具体内容分配:

1、利用语言游戏提高幼儿语言运用能力。(小一班负责)

2、家园共育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小二班负责)

3、丰富小班幼儿的交往语言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小三班负责)

4、创设儿歌语言环境,促进幼儿语言智能的发展。(托班)

(二)、具体负责人项目分配:

1、徐丽娉教学活动设计

2、张玲家教指导

3、沈敏环境创设

4、朱海燕黄英收集相关资料

5、盛述波实施方案

(三)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9——20**.10)

1、发放“幼儿家庭语言环境调查问卷”,汇总问卷,撰写调查报告。

2、收集有关资料,分析资料,制定研究方案。

3、根据年级组课题,各班确立小专题,并制定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20**.2)

1、继续学习有关方面的资料。

2、设计活动方案并为幼儿创设多元的语言环境。

3、在阶段总结的基础上调整计划再实施。

4、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讨论、交流活动开展情况。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3——20**.6)

1、整理材料。

2、撰写报告

(四)、预设具体措施:(20**.3――20**.2)

20**年

三、四月份

1、结合“三八节”活动,邀请部分家长参加亲子游戏。

2、组织“小青蛙”故事比赛,并在平行班中交流。

3、根据主题丰富区角中语言区的内容,并组织“语言创意角”交流展示。

4、利用家长会了解家长目前的困惑。

5、结合“图书日”组织幼儿到居委会讲故事给爷爷、奶奶听。

五、六月份

1、加强语言教学力度,结合主题开展语言教学活动展示。

2、丰富幼儿成长档案,增加有关语言的内容。

3、利用散步时间与别班幼儿交换自带玩具。

4、各班根据自己班级的需要开展小规模的家教指导。

5、组织活动“我要升中班了”,与中班幼儿开展交流活动。

九、十月份

1、组织“我是大哥哥、大姐姐”活动,与小班、托班幼儿进行大带小活动。

2、利用十一黄金周设计并实施活动方案。

3、布置有小班语言特色的走廊环境,以游戏为主,配合图片、道具等。

十一、十二、一月份

1、根据主题调整区角中的语言区内容。

2、根据各班情况设计并实施活动方案。

3、开展“有趣的中国话”活动,邀请部分家长参与。

4、整理阶段资料,撰写经验总结。

20**年

三月份

2、整理活动开展资料。

3、撰写结题报告。

七、目前已开展的工作:

1、发放“幼儿家庭语言环境调查问卷”,汇总问卷,撰写调查报告。

2、收集有关资料,分析资料,制定研究方案。

3、根据年级组课题,各班确立小专题,并制定实施计划。

4、布置有上海语言特色的走廊环境“阿拉咖吧”。

5、丰富各班区角中语言角的内容。

策略研究报告篇2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概念框架的基础,概念框架的其他方面—报告主体、信息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确认、计量、列报与披露—都要以财务报告的目标为基础,在逻辑上服从并服务于财务报告的目标,财务报告的目标决定了主体向报告使用者所提供信息的含量,所以概念框架的设计和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着财务报告的目标而展开,财务报告的目标在概念框架和会计准则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报框架》的到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 2010年《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其间经过了21年,这21年间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创新金融产品不断涌现,原有的会计理论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对于主体信息的需求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财务报告的目标必然也要做出改变。为了实现以原则为导向的国际准则的趋同,IASB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2004年联合发起的概念框架的修订工作,在2006年7月和2008年5月了两个重要的讨论稿和征求意稿后(IASB. Discussion Paper-Preliminary Views on an Improved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Reporting,July 2006;IASB. Exposure Draft of an Improved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Reporting,May 2008),IASB与FASB于2010年联合了最新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如下界定的:财务报告的目标提供关于报告主体的财务信息,这些财务信息对于现有和潜在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授信人在做出向主体提供资源的决策时是有用的。这些决策包括买入、卖出或持有权益和负债工具,和提供或偿还贷款以及其他形式的信用。

在1989年IASC的《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报框架》中,财务报表的目标是如下界定的:财务报表的目标是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方面的信息,这种信息对于很大一批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是有用的,财务报表还反映了管理当局对交付给它的资源的保管责任或受托责任的实施成果。

不难发现,2010年的概念框架和1989年的框架中关于财务报告目标的表述出现很多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包括用“财务报告的目标”取代了“财务报表的目标”、财务报告使用者由“很大一批使用者”演变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授信人”以及进一步突出了“决策有用性”。那么这些新的变化是否更加合理?此外,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关于是否将“维护金融稳定”列为财务报告目标的争论从未停止,那么“维护金融稳定”是否该成为财务报告的目标?财务报告目标的最新变化与争议对界定我国未来的财务报告目标有哪些启示?本文试图通过规范性的分析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

一、IASB概念框架中财务报告目标的最新变化

IASB 2010年的概念框架对财务报告的目标重新进行了界定,最新的财务报告目标与IASC 1989年的《框架》中所界定的财务报表的目标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这种新的变化源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报告使用者信息需求的变化。

(一)“财务报告的目标”取代了“财务报表的目标”

IASB 2010年的概念框架与IASC 1989年框架一个最直观的区别是明确使用了“财务报告”替代了“财务报表”。1989年的框架指出,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现金流量表或资金流量表)、附注、其他报表和解释材料。IASB 2010年的概念框架中指出,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IASC 1989年的框架关注的仅仅是财务报表,可以看出IASB 2010年的概念框架的范围更大了。

但遗憾的是IASB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财务报告的定义及其边界,并且在其接下来的修订工作中关注的重点仍然是财务报表,比如财务报表的要素、确认、计量、列报与披露等。同时在“财务报告”概念的基础上重新抽象出一个最新的概念—“通用目的财务报告”。IASB指出,关于财务报告与财务报表界限、通用目的财务报告与特殊目的财务报告界限的讨论将会在概念框架项目的以后阶段进行。所以在2010年的概念框架中并没有明确财务报告的界限,而是直接使用术语“通用目的财务报告”,明确指出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概念框架的基础。

由于报告使用者的类别众多,不同使用者有着不同的信息需求,从理论上讲,报告主体应该针对每一类型使用者的特定需求提供特定目的财务报告,但从实务而言,这种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抛开繁杂沉重的编制工作不谈,另一个重要的难题是报告主体无法准确获知报告使用者的决策方法或程序,以及会计信息(或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在其决策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因此,“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概念便应运而生,因为大量的报告使用者需要相似的信息,通用目的财务报告可以满足大部分报告使用者可能的信息需求。

通用目的财务报告并不能提供报告使用者所需要的所有信息,比如宏观经济状况及预测、政治事件和行业未来展望等,但通用目的财务报告是为了满足大部分报告使用者的一般信息需求而编报的,那些具有特殊信息需求的报告使用者并不是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服务对象,比如公司管理层、政府监管部门、税收征管部门等,但并不排除通用目的财务报告对于特殊的信息需求者在客观上也是有用的。

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外部使用者,比如投资者、债权人等。这些外部使用者不能直接要求报告主体向他们提供信息,但又必须依赖这些信息来做出决策或评价。与通用目的财务报告所对应的特殊目的财务报告并不属于概念框架的讨论范围,在不能满足所有报告使用者信息需求的情况下(理论上也不存在其他形式的报告能够满足所有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我们只能追求使用通用目的财务报告来满足大部分外部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的信息需求,因为这样可以保护大部分报告使用者的利益,所以概念框架和本文讨论的财务报告仅限于通用目的财务报告(以下简称“财务报告”)。

(二)财务报告主要使用者由“投资者导向”转向“投资者 与债权人导向”

关于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在IASC于1989年的《财务报表编制和列报框架》中,有“一大批使用者”的表述,同时明确了这一大批使用者包括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雇员、贷款人、供应商和其他商业债权人、顾客、政府及其机构与公众。虽然上述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不可能完全由财务报表来满足,但是仍然存在着对所有使用者来说是共同的需求。投资者是企业风险资本的提供者,因此,为了满足他们的需要而提供的财务报表,也可以满足财务报表能够满足的其他使用者的大部分需要。所以,1989年框架中财务报表的目标是“投资者导向”,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是财务报表的主要使用者。

而IASB 2010年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第一章中明确指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授信人是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并且明确管理层、监管机构和公众等其他报告使用者不是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即使财务报告对他们来说有时也是有用的。所以,IASB 2010年概念框架中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投资者与债权人导向”。

从IASB概念框架(包括1989年的框架)中关于财务报告(表)主要使用者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经历了从“投资者”到“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授信人”的转变,这种转变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视角与理念的转变,即从“所有者视角”到“实体视角”的转变。将投资者列为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是一种“所有者视角”,而将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授信人列为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是一种“实体视角”。在所有者视角,财务报告关注的是投资者或股东的利益,最大程度地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这在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经理人制度不健全的经济环境下是可行且合理的,在那样的经济环境下,投资者自行管理自己的企业,投资者往往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债务,这些因素是“投资者导向”产生的根源,也是将投资者列为财务报告主要使用者的重要原因。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离,企业所有者不再亲自管理企业而是雇佣经理替他们经营企业,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和资本需求的增长,新的商业形式也不断出现,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负债经营,现在大部分的企业都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资本提供者也只承担有限的债务并且职业经理人与资本提供者(投资者、债权人)是相互独立的,这样,“实体视角”理论便应运而生,在这种视角下,财务报告不再仅仅关注投资者的利益,不能仅仅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还要关注债权人和其他授信人的信息需求,因为从实体的角度看,他们也是企业的资本提供者,他们的信息需求同样应该得到满足。这种理念的转变实际上是在最大限度地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实体视角”下的财务报告目标包括了“所有者视角”下的财务报告目标,二者并非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三)最新的财务报告目标进一步突出了“决策有用观”

IASC 1989年的《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报框架》认为财务报表的目标是为使用者提供对经济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同时反映管理层对交付给它的资源的受托管理责任。

受托责任存在的前提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即存在明确的委托、受托关系。如果受托与委托双方中,任何一方的模糊与缺位,都将影响受托责任的履行,基于这样的经济环境,受托关系是通过委托、受托双方直接往来所形成的,而不是通过资本市场形成的,因为在资本市场中,资源的委托、受托关系变的模糊。笔者认为,在资本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受托责任观”较为切合实际,它使得企业的会计行为与其经济行为相一致;而在资本市场发育成熟的情况下,投资者或债权人等报告使用者对其决策的实施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他们更需要的是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决策有用观”更切合实际。

从它们所提供信息的内容上来看,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它们某种程度上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财务报告的主体应该是受托人(即管理层),委托人要依赖于受托人提供的信息对受托人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进行评价,从而决定是继续维持受托关系还是更换受托人,这对于委托人来说本质上也是一种“决策有用观”。

IASB同样认为,“决策有用观”包含了“受托责任观”,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是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的授信人,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决定买入、售出或者持有一项权益或债务工具取决于他们期望因此而获得的回报,比如股利和市价上涨等。现有和潜在的债权人和其他授信人决定提供贷款或其他形式的信用取决于他们期望获得的本金、利息和其他形式的回报。而他们对这些回报的预期取决于他们对企业未来净现金流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的评价与判断,所以他们就需要有用的信息来帮助他们评价和判断企业未来净现金流,这些有用的信息包括企业的资源、对企业的要求权以及资源和要求权的变动和企业的管理层是否有效地履行受托责任。对受托责任的评价包括受托人在不利经济因素影响下是否有效地保护了企业的资源、企业是否遵守了法律、规章和合同条款等。因为受托人对于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会影响到企业获得净现金流的能力,从而影响到报告使用者对所获得回报的预期以及资源分配的决策(买入、售出、持有、提供贷款等),所以报告使用者评价受托责任的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所以,IASB认为“决策有用观”包含了“受托责任观”。

IASB与FASB同时还指出,在概念框架中没有明确使用术语“受托责任”,但仍然对“受托责任”的涵义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对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对于委托人评价受托人的受托责任也是有用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受托责任(stewardship)”翻译成其他语言可能会产生理解差异,从而可能造成对财务报告目标的误解。既然“决策有用观”包含了“受托责任观”,那么使用“决策有用性”作为财务报告目标的关键词则更为合理。

二、与财务报告目标有关的争议

(一)“维 护金融稳定”是否该成为财务报告的目标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学术界对于会计计量方法提出了很多质疑,尤其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有人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夸大了资产的内在价值,是金融危机的诱因之一,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本质上符合“决策有用观”的财务报告目标,因此有人提出来应该将“维护金融稳定”作为财务报告的目标,维护金融稳定是监管者和财政政策制定者的责任,财务报告也应该关注他们的信息需求。

对此,IASB与FASB给出了这样的解释:财务报告应该如实反映经济实质,并尽可能地与经济实质出现最少的偏差。也就是说财务报告只需如实列报即可,这种如实列报没有必要迎合金融稳定的目标,即没有必要考虑这种如实列报是否能够实现维护金融稳定的目标。

此外,如果将金融稳定作为财务报告的目标,可能会产生一些无法解决的矛盾,比如有些人认为维护金融稳定最好的方法是要求主体不报告或推迟报告主体资产或负债价值的变化,这种要求显然会剥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授信人的知情权,这显然与IASB或FASB的使命(为资本市场参与者服务)是不一致的。虽然维护金融稳定不是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但提供了相关可靠信息的财务报告对于维护金融稳定也是有利的。

总之,维护金融稳定是监管者的责任,而财务报告只需要做到如实反映即可。例如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一项资产的公允价值是1元,那么财务报告的目标就是如实反映出该项资产的价值是1元,如果该项资产的价值因为某种原因下降到0.1元,那么财务报告仍应该如实反映出该项资产的价值是0.1元,哪怕金融系统会因为该项资产价值下降到0.1元而变得动荡,所以金融系统的动荡不能归因于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只是做到了如实反映,不该成为金融不稳定的替罪羔羊,所以“维护金融稳定”不能作为财务报告的目标。

(二)“业绩评价”是否该成为财务报告的目标

财务报告最早开始出现时就是为了对管理层进行业绩评价,从而解脱管理层的受托责任。业绩评价包括评价过去的经营业绩和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本质上是评价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实施业绩评价的主体往往是投资者,管理层有时候也会对自己的业绩进行自我评价,但管理层不是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财务报告是为了满足外部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的信息需求,而管理层可以从企业内部直接获得与主体有关的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投资者通过评价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来做出经济决策,从而决定是继续持有投资、还是增加投资或者退出投资。业绩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业绩评价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做出经济决策,业绩评价的本质仍然是“受托责任观”,而“受托责任观”已被“决策有用观”所包含,所以,笔者认为“业绩评价”与“决策有用观”是不矛盾的,它已经被包含在决策有用观的财务报告目标之中。

(三)投资者与债权人的信息需求是否一致

投资者与债权人都是主体的资本提供者,投资者提供的是股权资本,债权人提供的是债权资本,从表面上看他们的信息需求是不一致的。投资者要求的往往是资本增值、股利收入等,所以他们需要评价主体未来净现金流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债权人要求的往往是按时收回本金和利息,所以他们也需要评价主体未来净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信息需求是一致的。但仔细分析,投资者和债权人各自对主体未来净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则是不相同的。投资者对于未来可获得的净现金流量有着较高的心理预期(必要报酬率),这种预期往往高于债权人对未来净现金流量的预期(即股权资本成本大于债权成本)。此外,主体资本中的长期资本往往来自于投资者,而短期资本往往来自于债权人,所以,投资者对主体未来净现金流量时间要求大于债权人,投资者要求主体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具备令其满意的现金流,而债权人往往只要求主体在债权存续期间内具备相应的偿还能力即可,并且投资者所能承受的主体未来净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也要大于债权人。

由此可见,投资者与债权人的信息需求在本质上是不一致的,所以最新的财务报告目标由“投资者导向”转向“投资者债权人导向”,即财务报告不仅要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还要满足债权人的信息需求。

三、来自IASB概念框架的启示

(一)财务报告目标是概念框架的基础

无论是IASC 1989年的框架,还是IASB 2010年的概念框架,都将财务报告的目标摆首要的位置。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概念框架的基础,同时也是财务报告的基础,概念框架的其他方面—报告主体、信息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确认、计量、列报与披露以及具体准则的制定都要源于财务报告的目标并以其为导向。

(二)应明确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的界限

IASB 2010年的概念框架与1989年框架最大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用“财务报告”取代了“财务报表”,但最终的概念框架实际上重点关注的仍然是“财务报表”,虽然已经明确了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没有明确划分两者的界限,IASB也并没有其他形式的财务报告。

财务报表与财务报告的界限应该尽快进行权威的划分,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现金流量表或资金流量表)、附注、其他报表和解释材料。财务报告所包含的内容显然要比财务报表多,可以将管理层讨论分析、补充材料等正式列入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公司年度报告可以成为财务报告的参考形式。

(三)“实体视角”下的财务报告目标是必然选择

“所有者视角”下的财务报告目标是投资者导向,主要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这在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较多的经济环境是合理的,而在现代经济环境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企业的资本需求也不断增加,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授信人都是企业的资本提供者,“实体视角”下的财务报告目标应该是投资者和债权人(包括其他授信人)导向。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授信人应该成为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满足这些人信息需求就可以满足其他使用 者大部分的信息需求。

四、对界定我国财务报告目标的启示

我国于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财务报告的目标进行了如下界定: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我国的财务报告目标与IASC 1989年的财务报表目标在表述上高度趋同,“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并重,随着我国经济形势和报告使用者信息需求的不断变化,我国的会计准则在未来必然做出很多修订,我们可以从IASB概念框架中财务报告目标的最新变化中得到一些启发,以便重新界定我国的财务报告目标。

(一)我国的财务报告目标不能忽略“受托责任”

“决策有用性”是IASB概念框架中财务报告目标的关键词,这里的“决策有用性”包含了“受托责任”,在国外的经济环境中,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是投资者和债权人(包括其他授信人),他们评价管理层是否履行受托责任的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做出经济决策。但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政府和社会公众也是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他们(尤其是公众)有时候评价管理层的受托责任不是(或不仅是)为了做出经济决策,而是单纯地监督国有资产的使用情况,我国的社会公众本质上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但国有资产的受托人往往是政府有关机构或部门,公众可以接受受托人没有做到国有资产的增值,但绝不可以接受受托人对国有资产的浪费和不当处置。由于政府和社会公众在我国也是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所以我国的财务报告目标仍然应该明确要反映管理层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这样才能让政府和公众更好地监督国有资产。

(二)财务报告的边界要有所扩大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规定: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这样的表述与IASC 1989年框架中的财务报表的概念存在较大的差异。我国的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注和其他应该披露的信息与资料。这实际上是IASC 1989年框架中财务报表的概念,在IASC 1989年的框架中已经明确指出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现金流量表或资金流量表)、附注、其他报表和解释材料。IASB在2010年的框架中指出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虽然没有明确定义财务报告的概念,但很显然,IASB财务报告所包括的内容要多于财务报表(包括附注),而我国仅仅将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信息资料定义为财务报告,这仅仅是狭义的财务报告,其本质仍然只是IASB概念框架中的财务报表。

在未来与IASB实现准则趋同的过程中,我国应该进一步扩大财务报告的范围,可以参考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形式进一步丰富财务报告的内容。

(三)我国在进行准则趋同过程中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不宜改变

我国的财务报告目标中明确指出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虽然未明确使用“主要使用者”的字眼,但不难得知上述四类使用者就是我国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由于经济环境的特殊性,我国的政府和社会公众往往比国外的政府和社会公众对财务报告有更强烈的需求。我国的政府同时扮演着投资者和监管者的角色,而大部分的国有企业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命脉,由于我国特殊的社会制度,国有企业本质上属人民所有,从而使我国的社会公众对财务报告有着更强烈的需求,社会公众有着监督国有资源的愿望,而财务报告是公众监督国有企业资源最直接的工具,所以在我国,除了投资者和债权人外,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也是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

策略研究报告篇3

【中期报告】

本课题“英语作文常错词汇及表达纠正策略实施方案”从9月份开始申请立项,10月份确认立项,至今已有4个月有余。从筹备期到实施的过程中,有收获,也有不足,下面我将对过去的小课题研究过程进行阶段性总结,以便对接下来的研究提出有益的指导和展望。

一,本阶段小课题研究内容和完成情况

1.对同学们在平常写作中出现的词汇和表达错误进行收集。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教的高二27,28两个班,共完成15次任务型写作。批阅之后,我对其分别作了记录和整理。

2.对同学们在这15次写作中出现的词汇和表达错误进行分析和归纳整理。总体来说,同学们所犯的词汇和表达错误都有一定的规律性。我根据词性和语境大致将其分为六个大类,每个大类又都各自包含若干个小类。

3.将这些错误编辑成高考必考题型-短文改错,以这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强化对自己所犯错误的认识。在过去的几个月,学生们总计完成短文改错5篇。学生们反映,这一做法,不仅有利于他们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也有助于他们尽快适应高考新题型-短文改错。知道高考增加新题型之后,我们很快调整了平时训练的方向。但由于接触时间不长,老师们和同学们对短文改错这一新题型的理解和认识都不深。这种让同学们自己犯的错自己改正的方式,也误打误撞的适应了新的高考题型,这也是本小课题立项之初,我自己也始料未及的事。

二,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资料收集过程中,由于学生水平的差距,和我自己一个人时间和精力的有限,很难将所有学生的词汇和表达错误进行收集,这也使得小课题的资料收集没有立项之初预想的那么充足和完整。

2.资料整理过程中,对于众多的词汇和表达错误,没有一个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系统的分类方法。虽然,我自己根据我自己的理解,将同学们的词汇和表达错误进行了分类整理,但同学们对于我的分类也不是完全的认同,以至于,也有一些学生没有很理想的领会我的意思。传达的效果,没有之前预期的那样理想。

3. 资料的分析过程中,缺少对错误出现原因的分析和讲解。在本课题立项之初,对于同学们常犯的词汇和表达错误出现的原因的分析,是预想的重要任务之一。小课题研究开始至今,对于这方面的研究甚是欠缺,只是简单地罗列和整理错误,修改之后没有认真科学的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讲解,这是本阶段小课题研究的一个重大失误。

4.反馈练习过程中,学生们虽然很喜欢改自己的错误,但有些同学所犯的错误太不具有代表性,所以很难将所有的整理出来的错误很好的做成反馈练习。

三,协议阶段的改进和设想

1.下一阶段,对于学生们常犯词汇和表达的错误的收集,必须要有个改进。过去的这段时期,主要是学生们进行写作,我负责批阅和收集学生的词汇和表达错误。下一阶段,我将会指导学生自己发现或者相互发现(小组或两人互换)词汇和表达错误,并将其进行收集。这样,一方面为我省去了很多时间,另一方面也检测学生们对自己所犯的词汇和表达错误的敏感度,是个提升能力的良策。同时,我认为,小组修改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同学们不但可以相互提升,还会增加学生们对于写作和修改作文的兴趣,不至于使学生厌烦甚至恐惧写作。

2.对于资料的分类和整理,下一阶段,我计划使其分类更加精细,更加全面,更加贴近学生们的理解和认识。网络是个神奇的资料库,对于词汇的分类,网络上也是五花八门。有了上一阶段的经验和教训,参考网络上的经验,加上多多和身边的同事教师进行交流和研讨,我相信会有一个更加科学合理,并且贴近学生的分类方法。

3.对于学生们常犯的词汇和表达错误出现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形成系统的理论,使学生们从根本上理解错误出现的原因,以便在以后的写作中尽量避免再次出现,在以后的短文改错中更加敏感的识别错误。

4.对于反馈练习的形式,短文改错的形式当然还会继续沿用,但仅此一种形式,未免枯燥无聊。练习形式的多样化也是本课题下一阶段的任务。本课题研究的下一个阶段,不仅要使反馈练习的形式,更加多样化,而且,反馈练习也必须追求高效性和实用性。形式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更容易掌握。

5.本课题预期效果:(1)学生们对写作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2)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有比较理想的提高;(3)学生们对短文改错这一新题型,更加有信心。

6.本课题的呈现形式:

成果主件(调查报告):

策略研究报告篇4

课题组  胡兴  胡鹏鹏

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们的教育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组成。其中家庭教育是最容易被忽视和弱化的部分。而在人的一生所接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是长久性教育。家庭教育先于学校教育。并且在学校教育的整个阶段内,一般都自始自终伴有家庭教育。而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由于长期亲子分离,得不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和关爱,使得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往往会形成孤僻、不合群、厌学、易冲动等问题,在学习上他(她)们不愿意(也没有机会)张扬个性,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看客”。能力得不到训练,教育得不到实效。往往是学校几年工作还不如游戏机房的几分钟。形成了非智力因素的后进生。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要面向所有的学生,去关爱每一学生,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应有发展。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了值得我们去重视和深思的问题。鉴于此,提出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个别教育问题研究,目的在于让这部分留守儿童能乐于学习,生活与学习上都不至于孤独。学到有价值的知识,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题实施的意义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个别教育问题研究,将依据课程理论,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教育心理学。遵循中小学教育的规律,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用科学理论指导自己,并将优秀的实践经验进行理性的概括,努力建构起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模式。

通过研究,力求让教师能够具备先进的课程理念 、教育教学观念、开放的教学思想、开创适合儿童发展的课堂,形成自己独具的教学特色,学生能产生乐学的情绪,能从学习活动中获得愉悦体验,培养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中小学生学习的品质和水平。

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主要在盘州市的乡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学生中组织实施。

研究的主要内容:

1.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现象与发展状况调查分析

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现象与发展状况进行调查,主要反映该类学生学习素质与个性心理以及其它素质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2.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现状与实践研究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借助教育学、心理学等现代教育理论对该类学生的发展实施可行性的研究,并运用与实践中,尝试形成可操作性模式。

3.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素质和活动评价研究。

促进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发展,应及时的适度的对学生进行评价。此类儿童对待评价感觉敏感,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多维素质的评价,要将检测和其它的评价放啊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主要选择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

(1)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并进行跟踪评价的研究。

(2)建立合适的学习小组,将他们融入进集体学习生活中去。

(3)课间活动与放学后学生情况的调查研究。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 跟踪研究法:在教育过程中采取一对一的跟踪研究,运用必要又合乎教育情理的控制方法,适时的记录每一个有效的数据。探索教育的因果规律,以点到面,层层推开。按阶段制定计划,做好记录,完成总结,并及时撰写体会,总结成果。

2. 文献资料法:利用各种渠道合理的搜集与运用各种文献和资料,进行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并及时的制定相应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

3. 行动研究法:教师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的顺序,创造性地运用自己已经选择的、有针对性地教育理论,解决具体教育教学问题,改善教育教学工作,并对实践的结果做出总结和反思。

4.经验总结法:是对教育实践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教育经验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是自己或其他老师教育实践中的直接感受,实践性强、简便实用。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并且及时通过论文、案例等形式将研究中的经验、心得、理论与实践结合总结出来,归纳提炼。

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课题研究时间:2017年9月——2019年4月

第一阶段;初步开展阶段2017年9月——2018年1月

1. 研究课题前期准备;

2. 拟定课题研究方案;

3. 确定跟踪研究的对象。

第二阶段:重点研究阶段2018年3月——2018年12月

1. 进行具体实施课题的研究;

2. 不定期举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状况;

3. 开展留守儿童教育教学评价活动,探索教育与发展的操作方式;

4. 积累研究资料,总结阶段性成果,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5. 撰写案例和论文,展示优秀颗粒、优秀教学设计和优秀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成果阶段2019年2月——201年4月

1.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2. 接受课题鉴定组的评估鉴定。

研究成果展示:

1. 课题实施方案

2. 优秀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论文集

3. 学生学习日记、周记,小论文展示

4. 课题研究专题报告和课题实验报告

5. 课题实验经验材料汇编

6. 建立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QQ群。

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1)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能力。课题组核心成员都是从事一线教学的骨干力量,大多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教科研能力强,朝气蓬勃并积极投身于各种教改实践,科研氛围浓厚。

(2)课题研究经验丰富。课题主研人员均是市、县教育骨干,具有很好的科研经验。

(3)区位优势明显。我校处于县城周边。外出务工人员众多,留守儿童数量较大,研究工作的典型性较为明显,工作开展的可行性较强。

2.研究的保障措施

(1)教师的常规教学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行动保证,把“教”和“研”结合,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的研究方式,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形成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个别教育问题的可操作性方式,并且在探索、验证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

(2)加强组织领导。组织相关人员围绕本课题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3)加大校本培训力度。调动广大教师的参与意识,努力提高参与研究的教师的素质。

(4)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保证研究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宝林镇 、邓媛

《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作者:刘丽丽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环球时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作者:青永红 、周林;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探究》(《现代交际》2011年01期 )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基于隔代教育对其的影响》作者:李雯婷,载《四川 教育学院学报》

《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作者:段成荣、周福林

《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成长环境的缺失与重构》作者:吴帆、杨伟伟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思考》载于《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二、课题开题论证结论

课题开题论证专家组论证结论:

课题立足于学校实际选题具有研究价值;课题研究目标明确. 旨在通过研究了解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内容具体,方法得当;课题研究目标明确,计划全面;课题研究预期成果多样化。

建议课题组应进一步修改并完善开题报告,定期组织开展研讨会,合理分工,展开课题研究并定期交流研究心得与成果,还要根据时间顺序分阶段对研究过程性材料及佐证材料进行归档与整理。

专家组一致同意本课题按开题报告进行研究。

2017年 9月 12日

三、开题论证专家名单一览表

序号

姓  名

专业技术职称

工   作   单  位

专家签名

操明良

高级教师(中)

盘州市英武镇中心校

支坤

高级教师(中)

盘州市教育局

蒋泽山

高级教师(中)

盘州市英武镇马场中学

张春明

高级教师(中)

盘州市英武镇英武中学

向永健

高级教师(中)

盘州市英武镇中心校

廖浩

策略研究报告篇5

关键词:朗读教学模式;两翼训练;朗读能力的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221-01

一、抓课内带课外,促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

课堂是朗读训练的主阵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始终坚持抓“一线两翼”,并以此拟定了一些相应的策略,即抓课堂朗读训练为主线,抓好晨读和课外朗读为两翼。以此拟定了课堂教学抓指导,晨读训练抓个案、课外朗读抓巩固等一些研究策略,并根据拟定的策略设计了学生晨读训练和课外朗读训练阶梯评价表,记录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总结出了以下几种策略。

1、朗读训练分类指导

教材中的文章往往是编者从众多的优秀文章中筛选出来的,文质兼美,可读性强。不同类型的文章,课题组在实践中总结出不同的指导方法。

(1)写景状物、优美散文。可配乐将学生引入文本情景或教师范读,激励学生创造性朗读。

(2)寓意童话类文章。可运用夸张演绎的方法进行创造性朗读。

2、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

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熟读透,达到朗读要求和“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在指导朗读的时候,课题组采取了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1)集体读。这是一种全员参与的朗读形式,要防止有的学生充数,人数不能过多,过多会降低学生的朗读兴趣。

(2)分小组读。小组全体成员参与,可分段接读,也可小组内自行组织朗读,教师做好“服务性”调控工作。

(3)领读。(4)分角色朗读。(5)表演朗读。(6)比赛朗读。(7)配乐朗读,想象展示朗读。

二、如何抓好“两翼”这个课外朗读训练,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课题组进行了这样的实践:

1、晨读训练抓个案

教师有针对性的记录3―5名学生在朗读中出现问题,拟定相应对策,以备下次训练时纠正。通过晨读训练抓个案的方式,许多在朗读方面存在问题较大的学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2、课外朗读抓巩固

通过课外朗读抓巩固的方式,有效的促进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由于课题操作紧扣教学,课题记录关注过程,又加上在实施过程中始终忠实地记录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过程,整个实验反映出学生的朗读水平从“正确流利”到有“感情朗读”的发展过程,反映出学生从朗读能力弱到学会朗读的发展过程,以及不同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层次

三、朗读教学的模式

第一步 初读感知:学前读――整体感知

具体又分为两个环节:预习和初读

第二步 再读理解:学中读――理解感悟

这一步包括的内容比较多,基本贯穿整节课。它包括:读中思,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议。读中说,读中赏。(详见教案、资料)就这样,学生从前面的“初读感知”――“理解感悟”――“读中赏析”,学生经历了“走近文本”――“走进文本”――“融入文本”的情感体验过程。

第三步 三读领悟: 学后读――吟诵积累

指导学生吟诵积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现“重感悟、重积累、重应用。

四、抓教研,善总结,促进教师教科研水平提高。

通过在实践和研究中,课题组总结出朗读能力评价的基本要求和提高朗读能力的一些策略。

1、明确了朗读的总体要求

2、总结出朗读指导的策略

课题组在实验过程中针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个案研究、集体会诊等方法查找成因,梳理总结出小策略多条,下面是一些小策略:

(1)、针对学生语气平淡、读不出情感等现象,采取创设情境,入情入境的朗读方法。

(2)、针对我校学生方言较多的特点,进行易混淆音节的发音训练。

(3)、针对不同言语中字的发音变化规律,指导学生字的音变。如“啊”的音变等。

(4)、针对学生“高声朗读就是有感情的朗读”的误区,指导学生不同类型的文章,感情基调不同读法也不同,做到能收能放,随着感情的变化,语速、语调、语势等节奏都应有变化,不能一调而终。

(5)、针对学生朗读兴趣不浓的现象,采取、变换多种朗读的形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方法。

时光飞逝,一晃两年过去了,学生朗读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教师指导朗读的能力也得到提高,这是课题工作取得的一些可喜成绩。由此,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如:学生阅读量增加,促进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家校之间的默契不断增强,促进了学生朗读水平的巩固。

当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

1、教师的积极性还是不够高,有拖拉现象。

策略研究报告篇6

1.中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意义

(1)问题意识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们在研究中发现,创新精神包括好奇心、求知欲、质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四个基本要素。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托拉斯提出的评价学生创造能力的20个指标中有6项涉及问题意识①。爱因斯坦在论述问题与创新的关系时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者实践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往往是创新的源泉。”②由此可见,问题意识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培养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切人口。因此,无论是兴盛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德的“范例教学”理论,还是我国教育家孔子,以及当代我国兴起的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创新学习都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

(2)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首要条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师生在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中,针对教育资源互动对话,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探究为核心,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在充分感悟、体验的基础上展开多元对话,发生思维的激烈碰撞,从而获得知识的自我建构和能力的自主生成。学习的问题不是教师的问题,而是学生自己的问题。从学生中来的问题,才有吸引力,有挑战性,学生合作、探究才有兴趣、有价值。问题意识是学生问题产生的源头活水,可以这样说:没有问题意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能是缘木求鱼,竹篮打水一场空。

2.目前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成因

纵观我们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实施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来源于强烈的好奇心,幼儿园的孩子天生爱问“为什么”,进人小学开始弱化,升人中学,迫于升学压力逐渐淡化,走进大学,学生的问题意识久而久之,莫名其妙地被蒸发掉了。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教育存在问题。我们课题组在对400多节中学语文观摩课、示范课、随课堂进行观察中发现,仅有30堂课有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质疑;仅1堂课有学生主动地向教师质疑。

造成这种现状,从教与学的活动看,有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原因。教师方面首先由于教师关注的问题是教师自身的问题。而很少关注学生的“问题”。其次,由于有的教师驾驭课堂的综合能力不足,课堂只能按照课堂预设展开,担心学生提问放开后,无法调控而造成课堂混乱,以致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三是传统的课程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的影响,教师教学的着眼点牢牢地锁定在对书本知识的传递上,因而害怕学生提问影响教学进度。四是传统的机械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失去了自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机会。

学生方面的原因在于学习的价值取向进入了误区。把学习作为获取功名谋得职业的手段,而不是为充实和发展自我。因而学生疯狂的追求考试成绩。这种追求使学生对知识的尊重蜕变为对教材和教师权威的崇拜,唯书本是从,唯教师是从,不敢有不同见解和怀疑。同时长期以来的接受式学习已使学生成了课堂的奴隶,不自觉地封闭了自己对问题的思考,思维逐步变得僵化,以致丧失了自我,变成没有自己思想的人。

二、概念界定和研究目的:

(一)概念界定

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问题性心理。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①问题意识是个体探索的积极性,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以及深刻性和创造性的综合体现。这种意识会使个体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他人观点,从而对别人的看法进行批判性的思辨,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会使个体不满足于解决问题的现成方法和途径,由此打破常规,探索新的思路和策略;会使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抓住事物本质,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努力去找寻规律;会使个体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二)研究目的

由于问题题意识与学生年龄心理、受教育程度和民族传统相关,本课题旨在从我国目前中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究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相关策略,使学生自觉地进入问题意识境界。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有二:

1.通过一系列教学策略的实施,促进中学生语文学习良好问题意识的形成,为培养语文学科创新意识寻找突破口。

2.构建以学生问题为导向确立教学目标,安排教学进程;以学生需要为重点,确立教学内容;以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点拔诱导为主要手段的现代中学语文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实现由“被动吸收”向“主动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

三、研究的原则

1.全体性原则:心理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个体间存在兴趣、爱好和风格上的差异。因此,教师要努力克服重自身感兴趣的问题,轻自己无兴趣的问题;重高认知水平问题,轻低认知水平问题;重“尖子”学生,轻学习困难学生的倾向。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使全体学生语文学习问题意识得到同步发展。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问题的主人。课堂对问题的关注点由书本设计和教师设计的问题为中心向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中心转移。同时,教师帮助学生实现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追求单一的考试成绩变为追求个性的张扬和自我的发现转变;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地探索知识转变。

3.基础性原则:问题意识要以丰富的知识为背景。学生基础越扎实,知识面越广博,思想就越开阔。因此,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问题意识不仅要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和其他各门课程基础,而且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生产劳动,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

4.渐进性原则:学生问题意识的提升要经过想问敢问乐问精问这四个发展过程。问题意识的培养就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不急于求成,善于期望和等待,让学生学习语文的问题意识循序渐进地得到发展。

四、研究的过程

1.课题的组织及管理

本课题研究由梁平县中小学教研室承担,下设三个子课题,分别由梁平中学、梁山初中、明达镇中承担。梁平县中小学教研室着重课题宏观研究,负责课题管理、指导和协调工作;梁平中学侧重教师方面的研究,梁山初中侧重学生方面的研究,明达镇中侧重评价方面的研究。三个单位在县教研室组织、管理下,资源共享、共同研究、责任明确。

2.研究对象

梁平中学、梁山初中、明达镇中教师共200余名,学生8000余名。

3.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等。

4.研究周期:本项研究周期为2003年11月至2006年11月,历时3年时间,分课题准备、课题实施、课题总结三个阶段。

五、研究的结果

1.教师培养策略

以“问”论教策略 学生是问题的主体,教师勇于打破传统的详细预设教学目标和教学进程,课堂上严格按教学预设机械地平板展开教学内容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出各自关注的问题,然后因“问”设标,因“问”施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发现的新问题,随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进程的动态生成策略。

分层指导策略 由于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教师要给予分层指导。对问题意识弱的学生,让他们懂得“疑”与“问”的价值,采用创设问题情境、造成认知冲突等手段,使他们想问;对胆小的学生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树立信心,敢于超越自我,做到敢问;对问题意识强以问为乐的学生,给予方法指导,不断促进思维的深刻性,逐步做到精问。

课内外结合策略 问题意识的培养,仅靠书本,靠课堂是不够的,教师要善于把课内外结合起来。课堂中、书本上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作深入的认识和进一步的探讨;对课本外、生活中的问题,教师要允许学生带人课堂,并做恰当的指导,向他们提供解决的思路和方法。这样,使学生在对课内外问题的探索中,不断增强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

时空策略 提供多种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呈现问题。提高对问题的“反应等级”。①具体途径有三:(1)课堂安排时间让学生质疑;(2)开辟班级问题墙,让学生呈现问题,反馈问题探索结果;(3)利用研究性学习课(综合性学习课)时间组织学生开展问题探索活动和召开问题辩论会。

2.学生质疑策略

问题意识最重要的外显特征是质疑。因此,在系统的实施培养原则和策略中,我们始终把寻找让学生敢问、乐问、精问、善问和师生课堂操作的方法作为重点,并认真总结,使之系统化、序列化。

(1)解放心灵——敢问

中学生语文学习问题意识薄弱的最直接最关键的心理制约因素是畏惧。在问卷和访谈中发现,80%左右的学生有时本来想问问题,但“害怕老师不予理睬和批评”,“害怕同学嘲笑”。可见,畏惧犹如一副心灵枷锁,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质疑热情淡化和问题敏感度降低。因此,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给学生课堂安全感,让学生心灵得到舒展,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前提。课堂应抓好如下几点:

和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在愉悦宽松的氛围中学习;

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质疑,并提出一定要求;

树立质疑无错观,不嘲笑“肤浅”“怪诞”的问题;

称赞质疑的学生。

(2)捕捉兴奋点——乐问

心里研究表明:个体对事物的愉悦程度,是个体对事物进行深入探求的动力。培养学生语文学习问题意识必须帮助学生找到质疑的兴奋点,使学生对质疑产生愉悦情感,让他们在质疑中获得快乐,从而产生内驱力。教学活动中,可采用如下方法:

鼓励学生更换角度,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在创新中获得乐趣;

帮助仅有问题萌动的学生,抽象出间题,在彰显问题中取得乐趣;

鼓励学生提出迂回曲折的问题,在“请君入瓮”中品尝乐趣;

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在解决问题中求取乐趣;

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考问”,在难住他人中增添乐趣。

(3)掌握技巧——精问

中学生语文学习问题意识培养,不仅要求问题量的增加,更要追求其质的变化,才能逐步提高个体思维的深刻程度,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而提高学生问题的认知水平,提出真正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核心。依据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应帮助学生把握如下质疑角度:

从课题质疑;

从事物现象质疑;

从人物行为及内心变化质疑;

从事件的冲突质疑;

从故事的延展质疑;

从假设的角度质疑;

从方法途径上质疑;

从规律的总结上质疑;

在不合常规处质疑。

除上述质疑角度外,对文本学习,在起步之初可以从阅读的规律出发,指导学生从“四块十二问”入手,掌握质疑方法:

1.独特感受和个人体验型(必做)

第一问: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最强烈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

第二问:这篇文章你最喜欢的是什么?为什么?(就作品中你认为感人的情感和形象说出体验)有没有你不喜欢的地方?请说出理由。

第三问:有什么疑问?说出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

2.理解感悟与整体把握(选做)

第四问:你理解或你觉得作者想传达的主要是什么思想和感情?为什么?

第五问:从文中你体验到了什么?从中获得了(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哪些有益的启示(当然,这些启示不一定是作者想激发的,而每个人的启示可能不同)?

第六问:你如何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尽可能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

3.语言揣摩与表达方式

第七问:你认为这部作品的文字有什么特点?作品中哪些语言富有表现力?为什么?(体会推敲重要的词语)

第八问:你觉得这篇作品在写作思路上有什么特点?

第九问:这篇作品表达上的这些特点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发?你认为它可借鉴的表达技巧是什么(结合学生的写作实践)

4.反思评价与亲身实践(选做)

第十问:对这篇作品你是否有修改建议?文中哪些语句你想替换成新的语句?

策略研究报告篇7

【关键词】市民素质;现状;问题;实践路径

一、河北省市民素质现状

自1999年全国第一次评选“全国文明城市”开始,我省省政府一直秉承以人为本、全民创建的创建理念,扎实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市民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渐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认同和接受,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1年12月,唐山市获得了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称号,这标志着河北省的城市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河北省市民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课题组对河北省市民素质现状进行了重点调查。这次调查共有1000余名市民参与。课题组共发放问卷1106份,收回有效答卷967份。与此同时,对交通路口、公交车上等公共场所进行了实地观察,并与部分市民访谈。调查样本在年龄、职业、教育程度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覆盖面和代表性。调查显示,10.2%的市民对自己所在城市的市民文明素质总体上很满意;28.9%的市民比较满意;32.9%的市民认为一般;28%的市民表示不满意。我省市民素质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民逐步表现出较高的理想追求和进步的价值取向

近年来,我省不断开展“善行河北”、评选省级“道德模范”、“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这些宣传教育的助力作用使市民的精神风貌发生了改变。调查表明,71.2%的市民愿意为城市发展服务;86.5%的市民会选择跳广场舞、散步等健康、积极的休闲方式;95.3%的市民表示对、持零容忍的态度。在对家庭文化投入的调查中,15.5%市民在工作之余有看书学习的习惯,11.4%的被调查者表示每天读书看报的时间在1小时以上,近年来,成人教育持续升温,27%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通过在职教育晋升学历或职称。

(二)市民道德感和责任感有所增强

通过近些年的宣传教育,大多数市民对社会公德、社会规范能正确认识。调查表明,有90%以上的市民会主动为老弱病残孕让座;95%的市民表示遇有外地人问路时,会热情告知;83%的市民表示会在购票、就医等需要排队的活动中按秩序排队等候;92%的市民认为遵守秩序、制度是文明的标志,每个公民都应当遵章守纪。

(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弘扬

在“外出就餐,你会如何做”的调查中,86.7%的市民表示在饭店就餐,会以吃饱、吃好为标准,不会为面子好看铺张浪费;在“你是否愿意支持环保活动”的调查中,87%的市民表示愿意为环保出力,能自觉节约水、电等资源,尽量少用、争取不用一次性筷子、饭盒。

二、河北省市民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题组通过对访谈记录和问卷调查的分析,认为河北省市民素质近年来得到了提高,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河北省的市民素质仍存在着提升的空间,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民的社会公德意识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购物、乘车等超过两人时,14%市民会“看情况,别人排时我也排”,2%的市民“能插队就插队”;过马路时4%市民“没有警察或摄像头时会闯红灯”,5.1%的市民“在过往车辆少时会闯红灯”;在公共场所,13.1%是市民表示有过光膀子、穿睡衣、穿拖鞋的行为,且只有5.7%的市民表示对别人的这种行为无法容忍;只有17.9%的市民表示从未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过,28.9%的市民表示经常在公共场所旁若无人的喊叫;有15.8%的市民对随地吐痰,便溺,扔垃圾的行为没有太大感觉、只要自己方便就可以做,有33.4%的市民认为有点不文明,只是偶尔为之,50.8%的市民认为不文明,不曾做过。

(二)市民的城市认同感需继续提升

对于看到不文明的行为,会不会上前提醒的问题,主动上前善意提醒的占20.3%,看情况,偶尔会的占27.5%,心里反感但不会出面制止的占32%,和我没关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占20.2%;对于是否愿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问题,25%的市民表示不愿意,17.6%的市民表示无所谓,57.4%的市民表示愿意;对于是否践踏过草坪,攀折过花木的问题,34.6%的市民表示经常,49.4%的市民表示偶尔,16%的市民表示从不;对于在旅游景点刻画“某某到此一游”的问题,10.7%的市民表示为留纪念,我偶尔也会留下游记,43.2%的市民表示无所谓,人各有所好,46.1%的市民认为这种做法不文明,我从来不做。

(三)市民的诚信意识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市民对社会的诚信关注度高,96.1%的市民认为“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企业的生存之本”,但自身的诚信意识并不强。如果有办法少交甚至不交个人所得税,57.4%的市民表示会偷税漏税;21.1%的市民曾使用过假证件(假文凭、假身份证等);对于所欠债务,32.7%的市民表示能拖多久就托多久,52.7%的市民表示缓缓再说,只有14.6%的市民表示到期立马还上;27.8%的市民经常对他人虚假承诺,63.2%的市民偶尔会对他人虚假承诺,9%的市民表示从来不会虚假承诺。

(四)市民的开拓创新精神有待提高

在调查中,46.8%的市民表示有自我优越感,对外来人员具有排斥感;36.4%的市民表示不愿意走出去,只想在自己祖辈生活的地方居住;对于愿意从事的工作,76.7%的市民表示愿意从事安稳、没有挑战性的工作,只有23.3%的市民表示愿意从事最大程度激发自己潜能,充满挑战性的工作;在接受新事物方面,37.9%的市民对“hold不住”、“out了”、“给力”等新名词表示不曾听说,自己也不会使用。

(五)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继续提升

调查显示,只有11.4%的市民表示有藏书习惯;10.6%的市民表示会因个人喜好去光顾书店,而非购买教辅材料;7.2%的市民曾去观看音乐会,44.3%的市民表示不去观看音乐会是因为没有机会,有机会愿意观看,48.5%的市民则认为音乐会与生活无关,不会去观看。

三、河北省市民素质教育的实践路径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提高市民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制定长远规划,不断完善规章制度,着力围绕以下四大环节下功夫,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第一、加强河北省市民素质教育,必须以教育引导为切入点。其一,可以通过修订、完善市民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等管理规定来引导群众的公众意识,增加群众思想的人文内涵,使市民教育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渗透文明修养。其二,在各项活动中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使各项活动成为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新风、提高文明素质的教育载体。强化全体市民“人文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的道德意识,从而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实现知与行的高度统一。

第二、加强河北省市民素质教育,必须以文化品牌建设为支撑点。河北省处于首都的近郊,实施文化积淀、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息工程对提升人文素质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为实现以文化兴省的目标、扩大品牌文化的影响力,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品牌建设。比如,每年可定期开展抗震文化展、吴桥杂技节等带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品牌,陶冶市民性情,提升审美及文化品位;为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可遴选中外的经典电影、组织力量进行文艺汇演,定期为居民派送。文化品牌建设以吸引群众参与为导向,以底蕴积淀为目标,按照 “一区一品牌”的思路,重点培育文化特色社区,使每一社区都建有一个特色文体业余团队,并能够资源共享,使居民既参加了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也在自娱自乐中得到熏陶。

第三、加强河北省市民素质教育,必须以环境建设为辅助点。提升市民素质、建设文明河北,除了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的实践环节,相关的环境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市民素质的提高需要建设和谐的社会环境。市民在生活中各个方面良好习惯的养成,无不与城市公共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政府各部门应加大力度解决市民反映强烈、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夯实城市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优化育人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良好互动。

第四、加强河北市民素质教育,必须以建章立制为保障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市民素质教育若要顺利、高速地推进,必须有规章制度的保障。首先,实践“一把手负责制”。把市民素质教育的各项任务列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与其他职责内容重量相等,一同列为干部考核指标。其次,建立畅通的工作网络。建立健全上级机构统一领导、下级机构齐抓共管、全体成员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再次,建立实效高能的督导机制。从不同部门抽调一定人员组成素质教育督导组,作为全省市民素质教育的日常管理机构,在省政府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督导组可以定期检查各责任部门工作开展和落实情况,以起到督导的作用;也可以到基层单位了解工作开展和落实情况,以起到推进作用,在整个活动中全方位参与,保证每个细节落实到位。最后,实施规范管理。通过媒体、报纸、电视等渠道将素质教市民育的各项规范和规定向社会广而告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市民的公德意识和良好习惯。对领导干部严格要求,如有市民行为规范和出现不文明行为的,要通报其所在单位,对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一定惩罚并取消年终评优的资格,特别严重者,要给予行政处分。以此来提高了大家遵章守法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策略研究报告篇8

[关键词]高中英语调查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033 

一、问题提出 

许多老师和有过英语学习经历的学习者都会感受到: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花费和牺牲了大量的时间却成绩平平,收效甚微,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词汇难学,单词记不住。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引起了我们的兴趣、追问和探索。 

为深入了解高中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方面的实际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制定出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方法策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特进行英语词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二、调查对象及操作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学生问卷调查任务确立以后,为了确保此次调查最大程度上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笔者于2015年2月6日在我校普通班学生中随机抽取了两个班12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主要从调查对象的英语学习观念、学习策略入手,分别围绕英语学习的兴趣、习惯、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精选15题,采取“单选”的方式,要求学生以无记名的方式上交调查表。问卷共发放121份,回收121份,有效卷121份。 

三、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中,第一题设计的是关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结果显示95%的学生都对英语感兴趣,61%的学生对英语有强烈的喜好。这一点说明教师平时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的趣味性是比较吸引学生学习的。一小部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不大,目的性不强的学习劲头很容易波动,教师需要加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度,以免高年级学习时他们因为不喜欢或者学习难度加大而放弃英语的学习。 

关于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问题有2个,从综合比例来看,81%的学生能够做到读记单词;老师讲解教授英语词汇时,81%的学生有记笔记的习惯。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时了解记忆的规律,知道及时复习的重要性,并经常鞭策自己有计划地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巩固。 

关于学生英语学习态度的问题有3个,从调查结果来看,50%的学生能够自己主动学习来提高词汇量,28%的学生靠他人督促,也有的顺其自然,缺乏主动性。在英语词汇课上,79%的学生能够专心听讲,知道教师引领的意义。94%的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词汇教学的重视,说明师生深切懂得词汇学习在语言学习上重要作用。 

关于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的问题有8个。首先, 78%的学生认为应该掌握并应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记忆单词。 比如,英语课外阅读中遇到生词,22%的学生会根据上下文猜词义,有一定的阅读技能;39 %的学生会先标记,读完后,再查词义,知道解决重点,各个击破;23%的学生会使用字典或用网络工具查词义,懂得学习时借助工具的重要性。其次, 46 %的学生会通过读英语杂志、看英语电视或听英语广播等来增加词汇量;一半以上的学生还没有意识到扩大信息源对学习词汇的作用。此外,63%的学生会总结自己容易拼错、读错的单词以强化记忆。74%的学生会携带词汇笔记本或书来复习巩固词汇。57%的学生记单词时会联想记忆。67%的学生会用构词规则来学习记忆词汇。57%的学生会根据语境使用例句记单词。 

调查问卷的第16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它询问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方面的建议和想法。 

英语词汇学习既要营造学习的氛围,又需要创造学习的心境。既需要强烈的热情,也需要科学的方法。一方面,他们建议兴趣英语,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经常举行一些有竞争性的比赛激励斗志,希望能够有巧妙记忆单词的教材;另一方面,感悟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英语词汇学习方法,比如,用联想法把单词联想成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加以记忆,把某个短语有关的词汇一连串地记住,用词根法、词缀法记忆,音标强化读音与拼写,归类记忆,灵活利用零碎时间记忆单词,把容易记忆混淆已学词汇记在特定的笔记本上,每天复习记忆。 

策略研究报告篇9

- 深入、透彻分析产业环境、产业链竞争现状、生命周期与商业模式;

- 深入、翔实的市场研究数据。基于重点厂商重点产品的深度研究,提供对市场结构、价格段、区域分布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 我们利用并依托对彩电市场的深刻理解,对品牌进行全面、深刻的竞争分析。从市场格局、竞争策略、swot分析等多个维度,区隔领导者、挑战者等四象限归属。评点市场成功要素;

- 准确把脉用户消费行为及消费需求,聚焦消费者重点关注因素;

- 科学、完整的未来发展预测。建模回归与专家校验,并与相关产业环节进行关联分析,确保给出有价值的产业趋势分析与市场定量预测结果。

【目录】

第一章 中国手机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手机市场构成要素分析

一、手机产品购买主体构成分析

二、手机产品市场购买力分析

三、手机产品市场购买欲望分析

第二节 中国手机市场主要品牌分析

一、国外主要企业品牌分析

1. 品牌数量及所占份额

2. 主要品牌在华发展历程及成功失败经验教训分析

二、国内主要品牌分析

1. 品牌数量及所占份额

2. 主要品牌在华发展历程及成功失败经验教训分析

第三节 XX年中国手机市场运行数据分析

一、XX年中国手机市场产品销售情况分析

1. 销售总量分析

2. 主要销售区域分析

3. 市场需求特点分析

二、XX年中国手机市场产品供给情况分析

1. 国内市场主要供给量分析

2. 供给来源构成

3. 供需格局分析

第二章 中国手机市场消费能力及未来需求规模分析

第一节 XX年中国手机市场消费能力现状分析

一、中国手机产品购买要素构成分析

二、手机产品替代产品威胁分析

三、主要消费领域消费能力对比分析

第二节 影响中国手机市场消费能力主要因素分析

一、购买者的购买目的及主要用途

二、购买者所处的消费环境

第三节 中国手机消费市场独有特征分析

第四节 中国手机市场增长潜力及驱动因素分析

第三章 XX年中国手机市场需求特点及需求潜力分析

第一节 中国手机市场主要消费统计数据定量分析

一、总体销量数据分析

二、分区域市场数据分析

三、消费领域分布数据分析

第二节 XX年中国手机产品区域集散地分析

第三节 XX年中国手机产品城市、农村消费市场分析

一、城市、农村市场表现特征

二、城市、农村市场主要需求差异分析

三、城市、农村手机市场规模分析

第四节 中国手机市场潜在需求领域开拓及需求潜力

一、手机市场潜在需求领域发展情况

1. 主要潜在需求领域介绍

2. 当前该领域需求情况

二、潜在需求市场需求潜力预测

第四章 中国手机市场销售渠道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主要营销模式分析及比较

第二节 中国手机市场销售品牌研究

一、区域热卖品牌

二、龙头企业动态

第三节 中国手机市场标杆企业销售模式分析

一、国外品牌企业

二、国内龙头企业

第五章 开拓中国手机产品销售市场主要策略

第一节 中国手机产品目标市场选择策略及模式

第二节 影响中国手机目标市场策略因素分析

一、企业的资源特点

二、产品及市场特点

三、竞争者策略选择

第三节 中国手机目标市场营销策略

一、无差别性市场营销策略

二、差别性市场营销策略

三、集中性市场营销策略

第四节 开拓中国手机产品潜在需求市场策略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独家策略建议

第一节 关于中国手机市场消费潜力相关研究观点及结论

一、关于XX年中国手机市场规模判断结论

二、关于XX—2018年中国手机市场规模变化趋势及主要数据定量判断

三、关于XX—2018年中国手机市场消费潜力整体变化趋势的判断

第二节 关于中国手机市场需求特点判断的主要观点

一、手机市场需求构成的判断

二、XX—2018年中国手机市场下游消费领域构成变化趋势的判断

三、XX—2018年手机市场替代品替代性趋势判断

第三节 华经纵横独家策略建议

一、对拟进入中国手机市场企业的策略建议

二、对已进入中国手机市场企业的策略建议

【部分图表】

图表 手机产品购买主体构成

图表 国外主要企业品牌数量及所占份额

图表 国内主要企业品牌数量及所占份额

图表 XX年中国手机市场产品销售总量

图表 中国手机市场产品主要销售区域分布

……

图表 中国手机市场产品市场需求特点

图表 中国手机市场产品国内市场主要供给量

图表 中国手机市场产品供给来源构成

图表 中国手机市场产品供需格局

图表 中国手机产品购买要素构成

图表 中国手机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

图表 手机市场中国区域集散地

图表 城市、农村市场主要需求差异分析

图表 手机市场主要营销模式分析

……

更多

北京君略产业研究院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

? 我们擅长编写下列类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具体包括:

? 用于报送发改委立项、核准或备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

? 用于融资、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 用于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用于申请土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用于申请国家专项资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用于申请政府补贴的可研报告

? 用于上市募投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用于园区评价定级的立项报告及可研

? 用于企业工程建设指导的可研报告

北京君略产业研究院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方面所独有的优势:

1. 我们具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颁发的甲级工程咨询资质证书

2. 我们具有庞大的专家资源及政府背景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服务是由北京北京君略产业研究院咨询有限公司打造。专家团队均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高校、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社会资源及丰富的实际项目运作经验是保证圆满解决客户需求的最大保证。院投资项目研究室现有70余名专职及兼职咨询专家,其士后3人,博士11人,高级工程师、注册会计师10人,80%以上专业人员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专业分布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既有业内一线资深人士又有通晓专业理论分析方法,熟谙国内外的市场环境的研究型人才。

3. 我们具有撰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丰富经验

策略研究报告篇10

市场部市场研究方向工作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例行性工作、临时性工作及专题性工作。例行性工作主要包括在售项目定期销售分析报告(周报、月报)、四城市房地产销售市场月度宏观报告、北京市房地产市场月度宏观分析报告、市场动态监控等;临时性工作主要包括竞品项目调研、竞品项目调研报告、竞品项目卖点分析等;专题性工作主要包括撰写专题性研究报告、课题性研究报告等。

市场部作为营销管理中心结构调整及专业分工细化的新生部门,市场研究工作是新制定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主要为公司整体营销策略及在售项目销售提供专业参考意见及决策支持。之前工作范围仅局限于项目调研及市调报告,后经本人建议领导认可改进并丰富了各种专业报告的表现形式及结构,丰富了内容涵盖面并相应提升了专业性及可读性,增加深化了报告种类。和领导及同事一起重新搭建了市场部工作架构,理顺了工作流程,并不断对报告模板进行改进提高,使之实现流程化、专业化,也使市场部市场研究工作逐渐步入正轨。

在履行例行工作及临时工作期间,也为领导及时提供了最新市场及竞品项目动态和决策参考内容。如在制定“首付分期”营销策略期间与项目部共同对率先实行首付分期的美利山项目进行专项调研,在全面详细了解美利山“首付分期”具体操作手法的基础上为领导提供了相关参考意见,最终促成了“首付分期”策略应用于在售项目,对拉动销售起到了明显提振作用。

在售项目竞品监控是市场部重要例行工作之一。根据对在售项目周边区域竞品项目的长期市场跟踪及调研,市场部依据同区域、同期入市、产品类型相同或相近的样本筛选原则,不断更新具有代表性的竞争楼盘样本进行卖点的客观分析对照。目的在于通过各个项目的优劣势对比分析,学习及借鉴竞争对手成功的卖点及营销策略并为我所用,并将优劣势卖点应用于销售说辞及推广策略改进工作中,对在售项目的销售起到实际促进作用。不但完成了本部门的研究工作职责,也对营销管理中心其他部门及销售部工作起到了配合和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