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解析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00:57:51

策略解析

策略解析范文篇1

目前,日趋成熟的招投标引入竞争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建筑业最主要的交易方式,而现阶段我国的建筑业是处于新旧体制交换更替的惯性阶段。新体制功能不完善,老体制惯性仍存在,由此引发的交易成本高、交易秩序混乱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招投标行为的秩序。因此需要对我国招投标市场的现状进行综合地分析,以找出相应的对策,促进招投标体制在我国的稳健发展。

1招投标制度的生存条件

招投标制度是在市场经济主导的条件下产生的,只有在市场经济主导的条件下才会有招投标交易方式的产生。通常来说招投标制度的适用条件应该具备以下两个主要特点:第一是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下的公平竞争环境。在计划经济情况下,产品的采购及工程建设任务一般都是按照上级指令进行安排,相关权利部门往往高度集权,多数情况领导意志决定相关结果,这个时候招投标制度是不可能适用的。第二个条件是买方市场原则,必须是在买方主导的市场情况下才有可能形成招标竞争。例如现在的设计市场,不用参加投标也有足够的业务量,也就没有必要通过竞争来出卖自己的产品了,属于典型的卖方市场,这样的条件下很难形成有效的投标竞争,甚至于在较高投标补偿的情况下,仍然鲜有设计单位愿意参与投标。

从实质上讲,招投标就是选择过程,是带有目的性和一定要求的选择过程,是一种规范的、带有一定约束性质的竞争行为。需要注意的是,这是规范的竞争行为,所以招投标制度的全面发展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2我国招投标市场存在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招投标发展基本可以归纳为试点尝试、全面推行和完善发展三个阶段,而招投标制度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与变革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但我国经济体制残留的惯性,使得招投标在实施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资格预审的问题

通常资格预审的范围和内容包括资质条件、人员能力、财务运行情况、工程业绩及经验、项目经理业绩以及之前的履约信用情况等。但从现在市场的具体情况来看仅仅审查这些范围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现在很多劳务分包队伍都是挂靠其他人员的资质承揽业务的,他们通过大公司的资质及业绩参加投标自然能够占有很大的优势,但是真正的施工者可能是从未进行过相关工程施工经历的或者没有任何资质的小型企业。这就给工程建设项目的TQC三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2.2招标文件编制问题

招标文件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作为要约邀请,招标文件对于后期很多关系的协调及问题的解决是有着指导作用的,稍有不慎将会给后期工作带来相当的难度。例如在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开始推行后,工程量清单一般由甲方编制并承担其中的工程量风险,所以若工程量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的话将会严重的影响成本管理,施工单位会通过不平衡报价再变更的办法进行索赔,招标方将会十分被动。但是现阶段很多企业并不关心和重视招标文件的编制,甚至有的发包人将同一模板的招标文件应用于各种不同的项目,这个问题是制约现在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2.3评标过程的不足

现在在工程建设招投标流程中很多投标人按照自身的理解制定评标规则,不按照国家的要求和规则成立评标小组,甚至有的业主单位干扰评标结果。上述种种情况很大程度影响了评标过程的规范流程及公正公平。正是这些不规范的操作才给了内定施工单位这样的不良现象以可乘之机。

在评标过程中,国内很多企业运用综合打分法进行评标,这样的方法利于人们的主管操作却不利于公平竞争的开展,并且权重的赋予很多时候也表现出了一定的不合理性。在现阶段,合理低价的评标方法应该是在除去设计、监理等招标最为适用和具有竞争性的,应广泛予以推广。

2.4中标单位跟踪管理问题

当中标单位产生后渐渐转入到施工管理过程中时,很多项目出现了工程的现场管理实际情况与工程招投标时相脱节的情况,例如中标单位与现场实际施工单位两套班子、施工单位背离投标承诺行事、工程转包及挂靠资质进行施工等情况的发生。很多施工企业为了承揽工程,不惜低于成本价竞争,中标后在工程质量上偷工减料,有的单位则通过大量的无理索赔增加工程费用,达到盈利目的。上述各项现象及行为的出现影响了市场的健康成长,若被某些施工企业或者发包单位工作人员利用的话十分容易滋生腐败行为,例如明标暗定、权钱交易、围标串标等现象的出现。

3招投标市场行为不合理现状的分析

招投标行为本身就是在市场中形成的带有经济活动特点的交易拍卖行为,因为其具有公平、公开、公正的优势和特点,所以在国际社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适用。但是现实的经济市场中,往往都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因此造成招投标市场存在形形色色的问题,主要包括:

3.1行政干预的影响

招投标的行为是带有市场性质的商品交易行为,但是在我国对于招投标的行政干预却时刻存在,很多时候国有资产的投资建设需要具有监督职能的政府相关部门来监督,但在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转型期却出现了“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政府部门直接干预招标行为,操纵招标结果则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公平和公正。极大的打击了市场积极性,不利于交易成本的降低和择优选取竞争参与者。

3.2范围及方式的混淆

众所周知,现阶段招投标的方式存在着公开招标、邀请招标两种方式,以前还存在着议标这一特殊方式。不少人错误的理解为招投标就是公开招标,邀请招标是走形式,而议标自然是走后门的表现。其实,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各有其优劣,从经济角度来讲,招投标行为是一种交易成本比较大的交易行为,例如投标单位越多,则从社会角度而言就会有更多的未中标的竞争参与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做无用功。从社会角度来讲,这是不利于市场和经济发展的。所以在相对较小的项目中,可以采取交易成本相对较小的邀请招标的方式来进行。

3.3合理低价的确定

由于我国建筑市场存在时间不长,现在还比较稚嫩,所以存在了一些问题。绝对低价中标的方式在我国就尚不适用。招标方从经济的角度当然希望通过招标过程引入的竞争而在产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选择最低价格的中标者,以达到降低投资的目的。但是在我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尚不成熟的特殊条件下,低价并不意味着性价比高,假如某施工单位低价抢标,当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中标后,不但破坏市场平衡,很有可能会出现滞工或者影响质量、进度等一系列难以预计的问题,最终损害各方利益。所以合理低价的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的合理低价可以起到一种标杆的作用,用来衡量项目真实的成本价格并综合考虑各种风险要素,所以合理低价的选定非常重要。

3.4过度竞争及肢解发包

过度竞争及肢解发包带来的后果往往使交易成本上升和资源极大浪费,有些地区由于买方市场的特性,一个小小的项目竟然有几十家企业去投标,在只有一家单位中标的情况下,给资源带来了极大的浪费。

肢解发包所带来的危害也是同样的,将一个项目按照不同工程类别拆分开来以平衡各方利益的情况下,进行多次招标。这样的行为也同样增加交易成本,带来浪费。

以上便是我国计划到市场的转型期间建筑市场不完全规范的情况下,招投标模式在制度与体系上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

4招投标市场发展的对策分析研究

通过以上对现状问题的深入分析,将在此基础上运用经济、法律、管理等相关手段,并结合自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广泛推行以来的现状分析,现对我国招投标市场提出几点针对性的规范化措施。

4.1约束与激励机制措施

由于在招投标的行为过程中,发包人与承包人多数时候是利益对立体,这样就必然需要带有激励和约束性质的机制出现。通过激励的方法激发人的积极性,从而最大限度的为发包人谋求最低利润,通过监督的手段防止人消极行为及机会主义行为。约束手段与激励手段是相辅相成的,他们的重要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招投标时期,在后期的合同履约过程中也同样重要。

4.2体现规则重要性,增强约束

约束分为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招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就是正式约束,近年来正式约束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但非正式约束的范畴则还是很欠缺的,非正式约束主要是指道德、价值观、传统文化等内容。这主要是由于正式的约束带有硬性的性质,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学习别人的一些成果,但是非正式约束的范畴则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市场大环境的渐渐进步和对市场环境适应及优化,并且在文化、道德观念等范畴每个国家和名族都有其特点和特色。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加强非正式约束的建立,例如信用体系的建立、道德观的调整等办法。市场只有在有效的监督体制下才能更好的发挥公平的竞争效果,使得招投标制度能够不打折扣的进行。

4.3增强信息平衡性

我们知道市场中总是存在一些信息的不平衡,信息不完全平衡就会造成市场不完全公平。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优化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公开程度,全国及各省市的招投标信息网的出现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通过网络公示的形式将信息公开,寻找竞争参与者,扩大竞争范围,大大提高招标效率,节省了交易成本。所以应该大力的发展网络及信息对招投标活动的影响和作用,改进其中的不足,及时将新技术应用到其中。

4.4减少交易成本,增加决策科学性

招投标过程中,双发都会发生费用开支,增加成本。招标方的成本主要来自信息、编制招标文件、组织现场勘查及答疑等等,而投标方的费用是投标文件制作、信息咨询费用、分包商选择等。

所以从节省社会资源的角度,选择合适的招标方式,制定合适的标底或者“最低投标价”并尽可能使用成熟的合同文本对于科学决策和减少交易成本有着很大的作用。

5结论

策略解析范文篇2

一、当前四川省面临的毒情形势。

近几年来,四川省毒情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传统与新型双重侵蚀、吸贩与制造相互交织、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交叉影响的态势。传统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新的突出问题又逐步显现出来。

(一)境外渗透持续加剧,堵源截流面临巨大压力。

由于四川省靠近“金三角”的特殊地理位置,境内外贩毒分子一直把四川省作为重要的贩毒通道、中转集散地和地下销售市场。在西南境外特别是缅北地区渗透不断加剧的情况下,随着省内及整个西南地区交通条件的日益改善,境外借助便利的公路、铁路、航空、邮政等运输渠道,不断开辟由滇入川新的贩毒路线和过境通道,给禁毒工作带来了日益严重的挑战。缅北地区的以攀枝花、凉山、泸州、甘孜、宜宾等地为主要入口,大肆销往省内各地,或取道四川省转运前往重庆、广东、浙江等省(市)。

大宗贩毒活动十分猖獗,仅2008年全省就破获公斤级以上大案65起,较2004年增长了86%,达到了历史最高点。①另外,贩毒分子幕后组织利用孕期、哺乳期妇女或未成年人从事贩运的犯罪活动屡禁不止,省内布拖、昭觉、金阳、大竹、万源、开江、叙永、筠连、大英等地部分外流人员形成的以家族、同乡为纽带的职业贩毒团伙,在云南、广东、浙江等地大肆从事跨区域贩毒活动,进一步加速了在省内外的流转。据国家禁毒委通报,四川籍外流贩毒人员占全国的20%,近年来一直高居全国首位。由此可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有效遏制境外渗透仍将是四川省禁毒人民战争面临的一场攻坚战。

(二)省内制造新型犯罪活动日益猖獗,成为新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四川省制造新型犯罪活动已从成都、资阳等少数地方扩大到德阳、遂宁、泸州、眉山、自贡、绵阳、雅安等16个市(州)。

2006年全省查获的新型数量首次超过海洛因等传统。2008年全省缴获的新型总量比2004年增长了174%。2008年全省摧毁的制毒加工厂(窝点)达58个,占全国的24%,仅次于广东省。为了逃避打击,制毒犯罪活动正不断向本地化、小型化发展,制毒犯罪团伙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少数制毒团伙有向山区县城转移的迹象。目前,四川省内制造的新型除了供应本地地下消费市场外,还不断外销其他省市,引起了国家禁毒委和公安部的高度重视。在海洛因问题还未根本解决的情况下,制贩新型犯罪的发展蔓延,进一步加剧了省内严峻的毒情形势。种种迹象表明,今后一段时间四川省内制毒活动可能更加突出,遏制新型违法犯罪活动,将成为四川禁毒工作的首要任务。

(三)地下消费市场庞大,新旧交叉滥用局面已经形成。

目前,全省已有165个县(市、区)存在问题,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91%。

截止2010年12月31日,全省共录入吸毒人员101344人,仅次于云南、广东两省,居全国第三位。根据国际上通行的对于吸毒人数的统计方法,在每一个显性的吸毒者周围至少有4—5名隐性吸毒者。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来推算,四川省吸毒人数应在40—50万之间。目前,吸食海洛因等传统成瘾人员虽然有所下降,但仍占吸毒人员总数的61.6%。以苯丙胺兴奋剂为代表的新型滥用问题加速扩张,全省发现新型吸食人数已达到38908人,占吸毒人员总数的38.4%,其中大部分集中在18~25岁之间。

2010年(截至7月20日)较09年底新增加吸毒人员10826人,其中吸食新型吸毒人员为6361人,占新增吸毒人员的58.8%。成都、阿坝、广元、遂宁、巴中等5个市(州)新型吸食人员已经超过了传统。吸食新型种类由冰毒、氯胺酮扩大到吗啡、哌替啶等医用麻醉剂;吸食场所从歌舞娱乐场所扩散到商务酒店、宾馆、出租房屋、网吧、茶楼;吸食人员从社会闲散人员扩大到白领、公务员、大学生等人群,新旧交叉滥用的局面已经形成。由于医学上对矫治海洛因成瘾人员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戒断巩固率低、复吸率高的问题始终是困扰禁毒工作的世界难题。在四川省不少地方,复吸率甚至高达90%以上。庞大的地下消费市场进一步刺激了制贩毒活动,形成了恶性循环。禁毒工作实践证明,如何有效突破禁吸戒毒这一瓶颈,切实提高吸毒人员戒断巩固率,将是决定禁毒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

(四)易制毒化学品违法犯罪日趋多样,监管工作压力巨大。

四川省是化工大省,全省涉及易制毒化学品的企业共有7913家。随着四川省管制力度的加大,境内外不法分子采取各种途径和手段窃取易制毒化学品并从中牟利,四川省面临堵截省外易制毒化学品非法流入和防范省内易制毒化学品非法流出的双重压力。当前有五个动向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一是大量套购康泰克、白加黑、滴鼻液等麻黄碱复方制剂用于提取麻黄碱;二是从新疆、河北、内蒙古等地购入麻黄草提炼麻黄碱;三是从江苏、上海、河南等地贩运原料羟亚胺入川;四是将天津生产的乙醚和湖北生产的麻黄碱非法贩运入川;五是从四川省套购易制毒化学品,偷运出境,向缅甸等地的制毒团伙贩卖。遂宁、绵阳、成都等地就多次破获利用麻黄碱类复方制剂提炼麻黄碱的案件。例如2009年5月,四川省公安机关成功破获公安部挂牌督办的“09?1?1”专案,打掉了一个跨区域非法制贩易制毒化学品和的犯罪网络,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捣毁制毒窝点2个,缴获氯胺酮260千克、羟亚胺8.2吨、毒资260万元,该案是我国自2008年将羟亚胺列为易制毒化学品以来缴获羟亚胺数量最大的案件。形势表明,如何严格管好、管住易制毒化学品,有效防止其流入非法渠道,已经成为有关职能部门共同面临的一项严峻课题。

(五)滋生了一系列严重社会问题,危害触目惊心。

一是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稳定。为筹集毒资,相当一部分吸毒人员以贩养吸、以盗养吸、以抢养吸、以娼养吸,引发抢劫、绑架、杀人等刑事案件,严重危害社会稳定。涉毒与涉黑、涉恶、涉暴犯罪相互交织。据统计,在四川省打掉的有组织犯罪集团中,大约11%具有黑社会性质。乐山、成都、宜宾等地破获的大要案件,几乎都随案查获了枪支弹药或管制刀具。

2004年以来各地由吸毒人员作案的侵财犯罪占侵财犯罪案件总数的比例高达70%以上,有的地方因吸毒引发的刑事案件占整个刑事案件的20%,引发的治安案件占整个治安案件的30%。

成都、绵阳、泸州、乐山等地还多次发生吸毒人员在冰毒致幻作用下杀人、行凶、自杀等案(事)件。

二是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吸毒耗费巨额社会财富。2008年全国药物滥用监测结果显示,吸食海洛因的人员日均耗费为302元,吸食新型人员日均耗费为178元。据此计算,四川省纳入动态管控系统的10万多名吸毒人员每年消耗毒资近百亿元,相当于去年全省财政总收入的9%。为教育挽救吸毒人员,每年全省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严重危害“人”这一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直接制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吸毒人员体质普遍下降,有的甚至丧失正常的劳动生产能力。可以说,已经成为阻碍四川省经济发展的重大隐患。

三是严重影响社会公共卫生。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以来四川省因吸毒过量死亡的人数已达1300余人。截至2009年12月31日,累计报告现住址为四川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30898例,其中病人3856例,死亡报告3310例,报告数排全国第五位。2009年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9489例,居全国第三位。传播途径以静脉注射传播为主,15785例,占51.1%。2005年至今,全省已累计报告发现9748例因吸毒而感染艾滋病毒的人员,占全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42%,占登记吸毒人员总数的13%。监测显示,四川省吸毒人群中HIV感染率已从2005年的1.7%上升到2008年的3.8%。事实证明,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社会治安问题,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消极因素。

二、当前四川省禁毒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与严峻的毒情形势相比,四川省禁毒斗争在一些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适应,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禁毒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对禁毒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发国家禁毒委员会<2004-2008年禁毒工作规划>的通知》(中发【2004】12号)明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切实加强对禁毒工作的组织领导,把禁毒作为党委和政府的一件大事、一项民心工程来抓,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禁毒工作的领导责任。但是,少数地方的领导同志对本地毒情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对毒情形势的严峻性、危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把禁毒等同于一般性的工作;有的抓禁毒只停留于开会、讲话,工作部署流于一般化,没有制定针对性强的硬性措施,致使某些方面的问题长期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有的担心影响“政绩”、“形象”,对本地突出的问题遮遮掩掩,不愿正视问题,不愿如实上报;一些地方没有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29号文件,[1]“把抓禁毒工作的实绩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的规定,对禁毒工作的督促、考评力度不够,缺乏刚性措施;一些地方没有严格执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禁毒保障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下简称《禁毒法》)规定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这一新的戒毒措施由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省政府办公厅也专门下发通知规定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经费(含尿检费、体检费、药物维持治疗费、技能和业务培训费、生活困难救助费等)应纳入当地县级财政予以保障,但目前多数地方尚未落实这一要求,严重影响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在四川省的全面开展。

(二)一些禁毒委成员单位履职不到位,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禁毒法》明确规定,“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四川省从2000年就制定了各级禁毒委成员单位职责任务,但是实际执行情况并不理想,还有相当一部分成员单位不能结合本职工作,认真落实党委、政府和禁毒委的工作部署。有的甚至把禁毒视为额外的工作任务,推诿塞责,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公安机关孤军奋战的情况。

(三)禁毒专业队伍建设滞后,不能适应斗争形势的挑战。

一是禁毒专业机构还不健全,禁毒警力不足。全省192个县级公安机关中,仅有117个单设了禁毒部门;在一些问题严重的地区县级公安机关尚未单设禁毒部门。全省禁毒民警共1144名,仅占警力总数的1.5%。作为全国禁毒工作重点地区,四川省禁毒专业队伍的现状与所担负的繁重任务不相适应。以2008年为例,四川省禁毒民警人均缴获1.97公斤,是2003年的8倍,与云南同期持平,是广东的3倍,贵州的5.6倍,甘肃的12.3倍,远远高于全国其他省市区,但是禁毒民警数量仅与2003年大体持平,均低于上述省份。这与严峻的毒情形势和繁重的禁毒工作任务不相匹配。

二是禁毒办综合协调力度不够,权威性不强。按照同志在2004年全国禁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省委、省政府2004年29号文件的要求,“各级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既是组织、协调机构,又是禁毒工作实体,原则上设在同级公安机关,与公安禁毒部门合署办公”。公安禁毒部门既是打击违法犯罪的主要力量,同时还担负着同级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能,承担着组织、指导相关部门共同开展禁毒的综合协调职能以及大量的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创建“无毒社区”等社会化工作。由于近年来禁毒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党委、政府对禁毒工作更加重视,大量的日常组织、协调工作需要依靠各级禁毒办来具体落实,大约占公安禁毒部门工作量的三分之二。同时,各级禁毒办涉及层面较高,组织、协调工作难度较大。以四川省为例,省禁毒办与省公安厅禁毒总队合署办公,涉及成员单位包括27个厅级部门和省军区、省武警总队,但由于省禁毒办仅为处级单位,难以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职能。人员少与任务重、协调力度不够与担负责任重大的矛盾十分突出。

(四)禁毒法制建设落后于斗争形势的发展,影响了禁毒工作开展《禁毒法》从整合戒毒资源、提高戒毒效果出发,对过去实行多年的公安机关的强制戒毒和司法行政部门的劳教戒毒进行改革,构建了强制隔离戒毒这一新的戒毒措施,并授权国务院对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设置、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等作出规定。但《禁毒法》实施已有两年多,国务院《戒毒条例》一直未能出台,对过去分别由公安、司法行政部门管理的强制戒毒所和劳教戒毒所如何进行整合、如何做好工作衔接以及强制隔离戒毒具体应当如何操作等,目前还缺乏法律依据,在一定程度影响了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当前,吸贩新型活动出现了从娱乐场所向宾馆、商务酒店、网吧、茶楼、洗浴中心转移的趋势,但由于这些场所不属于《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调整的范畴,对相关场所的处理缺乏法律依据。同时,四川省人大1993年制定的《四川省禁毒条例》已经不能适应《禁毒法》的要求和禁毒斗争形势的发展,亟待修改。

三、有效开展禁毒工作的对策。

面对禁毒斗争的新形势、新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四川省禁毒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禁毒法》和省委、省政府29号文件精神,以深化禁毒人民战争为主线,以创建“无毒社区”为载体,以治理突出问题为重点,全面加强和改进各项禁毒工作,坚决遏制各类违法犯罪的发展蔓延。

(一)以教育、发动群众为目标,全面强化禁毒预防宣传教育。

把禁毒预防宣传教育作为禁毒工作的治本工程,以宣传《禁毒法》、新型危害、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为重点,以“依法禁毒,构建和谐”为主题,坚持“面向全民、突出重点、常抓不懈、注重实效”的方针,不断丰富、创新宣传形式,深入开展全民禁毒预防宣传教育,努力提高群众自觉抵制的能力,切实减少新吸毒人员的滋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的需求和危害。要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禁毒斗争,大力扶持戒毒帮教小组、禁毒协会等群众性组织,搭建人民群众参与禁毒斗争的平台;进一步壮大禁毒志愿者队伍,提高其禁毒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其参与禁毒的热情。

(二)要以整治新型问题为龙头,进一步遏制犯罪高发的势头。

一要全力开展打击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把整治新型问题摆在深化禁毒人民战争的突出战略位置,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打击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坚决打掉一批加工、制造冰毒、氯胺酮、摇头丸等新型的工厂和窝点。要以歌舞娱乐场所、商务酒店、会所、洗浴中心为重点,组织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寄生在其中的贩毒分子,依法惩治不法业主特别是幕后的“保护伞”,最大限度地挤压吸贩毒活动空间。

二要大力强化堵源截流工作。按照“堵进口、截出口、断通道”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以3道防线、17个卡点为主体的公路查缉体系。加强对航空、公路、铁路等渠道的管理查验,防止多头渗透。

三要着力打击方面性突出犯罪活动。继续巩固、深化对组织、利用特殊人群贩毒活动的专项治理成果,着力打击向本地贩运、经本地中转向其他地区贩运的犯罪团伙以及操纵未成年人贩毒的幕后头目,努力摧毁一大批危害严重的外流贩毒网络,斩断一批地下贩毒通道。

坚决铲除各类公开、半公开的地下交易活动,清除零包贩毒活动形成的治安乱点,还人民群众安全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三)以增强戒毒实效为重点,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禁吸戒毒工作。

一是健全完善以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系统为基础的吸毒人员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发现、登记、戒毒、康复、帮教、回归等各个环节的全程监控,逐步实现公安机关和社区、戒毒机构之间吸毒人员信息的实时共享。

二是大力强化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充分利用公安、司法两个部门管理的戒毒场所,不断探索“分段执行”等办法,依法收戒吸毒成瘾人员。

三是全面推开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逐步形成以街道、乡镇为主,公安、司法、财政、卫生、民政、劳动保障等相关部门主动参与的工作机制,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四是大力推进戒毒康复场所建设,积极探索人性化的管理办法,完善集生理脱毒、劳动康复、回归社会“三位一体”的戒毒康复体系,切实提高戒断巩固率。

五是积极推进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逐步降低治疗费用,稳定和扩大治疗规模,形成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有机衔接,不断巩固和扩大戒毒成果。

(四)以规范管理为手段,进一步防止易制毒化学品的非法流失。

坚持全面管理与重点管理相结合,流出地与流入地相结合,严格管理与热情服务相结合,推动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大力推进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系统建设,逐步实现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实行网上申请、审批、发证和监管,转变管理服务方式。坚持“事前核查、事中通报、事后倒查”的工作制度,加强对麻黄碱及复方制剂、羟亚胺等重点化学品的管理,继续完善相关部门联动、异地衔接紧密、覆盖各个环节、全程管理查控的管理机制。坚持“逢制毒案件必查化学品来源、逢化学品必查流失环节”的原则,及时发现和整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适时开展专项清理整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严格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审批制度,建立易制毒化学品经营企业分级管理制度,推动成立易制毒化学品行业协会,进一步促进行业自律。

(五)以创建“无毒社区”为载体,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工作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创建工作。毒情严重地区要突出抓好重点整治,努力为创建“无毒社区”创造条件。着力抓好对国家禁毒委挂牌的布拖、昭觉、金阳3个重点县以及省禁毒委挂牌的大竹、万源、开江、叙永、筠连、大英6个县的重点整治,务必尽快改变面貌。毒情一般地区要着力抓好攻坚,力争早日建成“无毒社区”。已建成“无毒县”、“无毒社区”的地方要抓好巩固,防止反弹。

策略解析范文篇3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高职英语教学;互动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的不断深化,英语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步转化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多媒体手段为辅助工具的模式。但高职英语教学现状仍不太乐观,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如何适应新的信息技术给教育领域带来的发展契机,加快高职英语教育信息化进程,提升教学效果,是具有研究价值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与高职英语教学互动模式

新媒体是基于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数字媒体技术,主要指利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等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形态。它以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为终端,向用户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信息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具有很强的共享性和高效性。在互联网技术日益普及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思想更开放、更活跃,价值取向更多元化,是手机、电脑等高科技智能产品的忠实使用者,并在网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笔者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随机访谈发现,他们平时用于上网的时间较多是花在交友、听歌、追剧或玩游戏上面,用于网络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有学生表示网上学习仅限于查询和搜索与作业相关的资料。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合理恰当地利用网络及资源,有效地进行专业学习。所以,将新媒体技术引入英语教学是可行且必要的。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师生、生生之间通过轻松愉快的对话、研讨和交流等多样化的合作互动学习,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全面协调发展,是符合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和要求的教学模式。将新媒体融入互动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作为平等的两个主体,以学习为中心任务建立的关系始于课堂,但不止于课堂,应将课堂讲授学习和课后互动交流、分享学习资源、线上学习与线下咨询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加强师生联系,建立友好和谐的关系,达成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二、新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及策略探讨

1.充分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将新媒体引入英语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更直观、真实的语言环境和更多样的语言材料,能实现图像、文字、视频和音频共享,在增加教学信息量的同时,给学生带来更好的视听享受,大大提升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课本知识学习和新媒体的强大互动功能相结合,将极大地改善英语教学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授课中穿插一些相关的视频(如双语新闻、名人演讲等),吸引学生的关注,增加学生的课堂投入性;还可以利用课堂训练时间或课间休息时间播放一些情节有趣的原声电影片段或经典优美的英文歌曲给学生进行视听训练,适当引导学生进行电影配音、字幕翻译、跟唱学唱等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有效促进互动教学模式的新发展。新媒体与英教法新探语教育的融合,更好地促进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模式的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新媒体,以丰富有趣的媒体资源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以新编实用英语第一册第七单元HolidayCele⁃brations(节日欢庆)的篇章阅读部分学习为例,课文1的标题是世界各地欢庆圣诞节,文章简要地介绍了圣诞节在马来西亚、瑞典、德国和英国等国的发展史和庆祝活动。如果教师仅凭课本上的文本、习题和辅助光盘上的图片、语音和文字内容材料讲授,不仅内容单薄,而且形式单调,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并下载一些关于圣诞节的历史、习俗、庆祝活动等的影像资料,穿插在课文内容讲解中播放,让学生受到视觉和听觉等全方位的冲击,再通过创设合理情境进行提示和提问,不断训练学生的听说技能,这样将视频、声音、文字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丰富了课堂形式,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准备与圣诞节的传统或活动相关的主题或话题(如:DifferentwayspeoplecelebrateChristmasindifferentpartsoftheworld,世界各地人们不同的圣诞庆祝方式),让学生上网搜索相关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然后开展小组互动讨论,教师也可以加入交流互动,适当做出点评。这种互动教学活动既深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教师还可以推荐圣诞节主题的电影(如《小鬼当家》《圣诞精灵》等)或好听的歌曲给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延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感和听说能力。课堂上课时有限,学生众多,教师无法兼顾所有学生的需要,针对性地解决每个学生的问题,做到完全因材施教。但在新媒体环境下,互动教学不局限于课堂,课后教师通过QQ、微信或微博等移动工具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互动,实时联系,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惑,获取学生课堂学习的反馈,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体会和经验等。还可以相关教学资源以便于学生查阅或下载,在微博社区分享英文美文、美句,推荐新闻、电影、歌曲等,共享英语学习的乐趣,实现教学的高效性、便捷性。

3.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教师通过新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丰富的教学内容,利用立体化和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体验和参与性加强,对英语语言的认知和理解加深,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新媒体具有强大的互动功能,其丰富的信息、便捷的操作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教学的限制,有效地将教学延伸到学生的课外时间,学生根据自己的语言水平、兴趣爱好浏览网站,下载学习资料,开阔视野,巩固学习。教师应鼓励学生合理选择学习软件、学习材料,实现个性化学习,同时,给学生推荐一些网络语言学习的好资源,比如英文新闻网站(常见的如VOA、BBC、CNN等)、英语学习的网站(如普特英语听力网、沪江英语学习网、魔方英语等)、培训机构的线上课程(如新东方、英孚等),还有外研社、21世纪英文报等众多微信公众号,学生通过关注这些公众号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参与各类英语学习论坛进行即时在线交流,在众多的网络资源中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从而提高语言的理解运用和交际能力。

总之,新媒体技术进入高职英语教学体系后,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之间的关系,构建符合英语学科特点和外语认知规律的互动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应建立和完善新媒体教学基础设施,提供良好的新媒体教学环境;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运用水平,灵活运用新媒体,真正发挥其优势,让课堂更充实、更有吸引力;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在线时间,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加快高职英语教学的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张申艳.新媒体视野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J].好家长,2014,(51):254-254.

[2]陈雪贞.新媒体时代大学英语教学[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57-60.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王艺桦.新媒体视角下英语教育的创新发展对策[J].高教学刊,2016,(5):113-114.

[5]唐琛.新媒体环境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新闻战线,2015,(5):141-142.

[6]周健.新媒体背景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应用研究——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例[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2):118-121.

[7]瞿振元.现代师生关系:学习共同体[N].中国青年报,2016.12.

[8]王玉.高职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

策略解析范文篇4

关键词:金陵酒店;营销策略;4p

1.金陵饭店简介

金陵饭店1983年成立至今多次成功地接待世界多国政要及名流巨商。金陵饭店集团公司依托和强化品牌优势,在创新创优发展中不断丰富提升品牌内涵。截至2018年6月,集团公司控股上市公司和旅游度假区各1家,在管连锁酒店120家,已初步建成以酒店实体经营为核心,以新型旅游目的地营运为支柱,以商业地产、酒店连锁经营为支撑的大型旅游企业。

2.金陵饭店营销策略分析

2.1产品。金陵饭店的核心产品是为客人提供住宿及餐饮服务,附加产品是提供咨询及帮助等服务,其中在餐饮方面为客人提供中餐和西餐方便客人选择,而在客房方面为顾客提供行政客房、高级客房和豪华型客房等选择,总体在产品上定位于高端产品,服务于高端客户。2.2价格。由于自身产品定位于高端,所以金陵饭店在价格策略上采用了撇脂定价策略,采用较高的价格将产品投放市场,尽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较高的收益。这种定价策略的优点在于利用较高的价格刺激顾客,创造高价、优质、名牌的印象,这也符合金陵自身的定位。2.3渠道。每一个集团都拥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当然金陵也不例外,金陵在线下拥有自己独立的销售前台,在线上有自己的官网,这样线上加线下来完善自己的销售渠道。据显示,近年来金陵在线上订单率为44.67%,而在线下的订单率为45.33%,由此可以看出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线上订房的客户越来越多。2.4促销。促销在企业营销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陵饭店在促销方式的选择上主要采用了营业推广等方式,例如金陵饭店平日会推出特价房和特价菜,并且在不同的节日推出不同的套餐来吸引顾客。通过这些促销活动不仅引起了消费者的兴趣,而且也美化了品牌形象。

3.金陵饭店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分析

3.1服务意识不足。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不仅需要商品本身带来的基本需求,还期望商品带来额外的附加利益,而酒店可提供的附加利益就是服务。但是金陵饭店对这种无行的资产却没有足够的重视,为顾客提供服务都是在顾客询问下才会去提供,而不是主动去询问客户的需求。酒店的服务无处不在,只有满足客人的需求才能获得客人的忠诚度。3.2品牌意识不强。金陵饭店的知名度不如昆山宾馆,原因之一在于金陵饭店管理层的品牌意识不足,很多消费者不知道金陵饭店是个五星级的饭店。因为其品牌意识不足,所以在促销宣传上的投入很少,普通民众并不了解和熟悉,这样只会让金陵损失更多顾客。3.3产品类别单一。目前为止,金陵饭店所经营的产品有住宿和餐饮,且并没有其他相关的产品,其产品较为单一。一个集团想要发展不能永久的只靠一个产品来进行销售,想要更好地发展就要扩展业务。3.4促销方法单一。促销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例如人员促销、广告、营业推广和公关关系,由于各种促销方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所以金陵饭店单纯依靠营业推广的促销策略略显单一,因该综合运用多种促销策略。

4.金陵饭店营销策略的改进建议

4.1增强品牌意识。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好的品牌会对顾客形成一种无形的吸引力,所以一定要拥有品牌意识。金陵饭店应该从管理层开始树立品牌意识,甚至所有员工都应该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让品牌管理及品牌维护成为一种常规管理。4.2加强创新意识。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创新那么最后只会自取灭亡,所以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只有创新,加强创新意识可以提高企业的发展。在创新上金陵可以选择和住宿及餐饮相近的行业进行发展,例如:旅游业,这个行业既可以让金陵进行创新,还可以带动金陵饭店的餐饮和住宿行业的发展。4.3进行产品组合。将产品进行组合销售以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比如买鲜花时店主会帮忙进行鲜花包装,而在酒店里可以给住宿的顾客提供早餐,根据不同价位的房间提供不同的早餐,这样也会让顾客的自尊心得到满足。4.4完善销售渠道。如果酒店的销售渠道不完善会让顾客想要订房时却没有资源,这会造成顾客流失。现如今客户在网上订购房间的人比较多,所以在金陵抓住线下营销的同时也不能放线上营销,可以在线上加入一些旅游平台,例如:飞猪、途牛和去哪儿等旅游平台,这样会方便客户的订房渠道,也可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4.5采用促销组合策略。促销可以增强产品的宣传,也是营销常用的手段之一,经常进行促销可以让顾客了解产品。金陵可以根据自身产品及服务的特点及营销目标,综合各种影响因素,对各种促销方式进行选择、编配,从拉式和引式上丰富其促销策略。

企业不可故步自封,如果止步不前那么最终只会走下坡路,而一个企业如果想要发展创新,那么必须要有合理的营销策略才能让企业长远发展。一个好的营销策略可以使一个企业迈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而一个失败的营销策略会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所以在制定一个营销策略时应做好全面的市场调查,而且在实施策略时更要所有人员配合,只有上下一心才能更好发挥营销作用。

参考文献:

[1]高丁莉.服务企业提高服务质量的营销策略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0)

[2]薛泳.服务企业市场营销策略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5(12)

[3]沈杨.浙江奉化农商银行.农商银行贷款营销策略分析[N].农村金融时报,2016(03)

[4]范罗定.供电企业服务营销策略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5(02)

[5]吕宁,王淑芹.餐饮企业服务环境的体验营销策略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5(12)

策略解析范文篇5

一、经济因素是住房保障政策的物质基础。

所谓社会政策的经济基础,首先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中的经济发展水平,即生产能力或财富总量;其次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模式。从理论上看,社会政策行动需要投入大量经济资源,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所创造出来的财富越多,才能越好地支持提高在社会政策领域的投入。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差异会影响住房保障政策。例如,丹麦、挪威、瑞典用于全社会福利支出要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30%以上,而其中用于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支出,占社会福利总支出的百分之二、三十。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发展中国家,尽管近年来经济发展不断加快,但由于人口基数过大,地域辽阔,我国的保障性住房支出在财政中比例较小。

经济发展模式对住房保障政策也会产生影响。一般说来,与技术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经济相比,劳动密集型经济对劳动力成本的变动更加敏感,因而对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制约更大。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其社会福利水平会更多的受到劳动力成本的制约,这就对我国提高住房福利产生一定影响。

经济体制也对住房保障政策体制和运行模式产生影响。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福利制度与经济制度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国家———企业福利模式”。例如,1998年房改之前的单位福利分房制度。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社会福利体制也必须随之改革,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道路。

二、政治因素影响住房保障政策的价值取向。

从本质上讲,住房保障政策作为一种社会政策是政府或政党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对经济与社会生活施加的干预活动,其决策和实施过程受一系列政治因素的影响。通过广泛的实施住房保障政策,首先可以有效地解决基本的民生问题,也就是居民有房住问题从而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其次,通过实施住房保障政策可以缩小社会分化和社会不平等,缓解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为社会政治稳定创造必要的条件。其次,通过实施住房保障政策可以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奠定重要的社会基础,从而增强政府在社会中的凝聚力,并提高民众对政府和政治制度的认可和拥护的程度。当代社会政策另一个重要的政治含义是,国家向民众提供社会福利服务的行动是基于民众基本的社会福利,是国家保护公民基本人权的重要内容。

在住房保障方面,我国有很多关于住房的法规,规定了公民在住房方面享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而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需要政府通过现实的住房保障政策行动来具体落实这些权利。

三、社会因素是住房保障政策制定的现实依据。

与其他公共政策相比,社会政策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其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影响千家万户的生活以及社会各个群体和个人的实际利益,与家庭、社区、组织和阶级阶层关系等方面关系密切,并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质量都有直接的影响。

首先,住房保障政策与社会阶层结构有着密切关系。社会政策是在特定的社会结构中进行的,社会阶层结构对其社会政策产生着明显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住房保障的功能一直是家庭、社区以及单位等承担的。例如,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住房政策体系中,存在单位福利分房。

在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单位”作为住房提供的主体已经不复存在。社会阶层结构日益复杂,低收入、缺乏稳定和保障的就业使城市产生了新贫穷阶层。虽然近年来通过改革住房保障制度,增加了保障房建设,有了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等,但依旧不能很好满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低收入家庭的廉租住房不宜居、经济适用房价钱偏高,这些都体现出住房保障政策制定中对社会阶层结构的把握还不到位。

其次,家庭结构和功能变迁对社会住房保障政策也产生一定影响。由于家庭结构小型化、核心化、“空巢”家庭不断增加、家庭养老等功能弱化这些趋势的出现,需要国家采取更多的住房保障社会政策行动相配合。所以,当家庭无法保障住房需求或不适于由家庭来满足这种需求的时候,就应该由政府和其他组织整体性地来制定住房保障政策以改善低收入居民无所居或住房环境不好的问题。比如,对独居、“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应该创新住房保障模式,把住房保障设置与生活服务的便利性、精神辅助等软性因素结合起来。

同时,社区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它在社会政策行动中的作用体现在两个层次,一是社区自身以自治的方式向居民提供必要的服务。二是社区参与到政府的社会政策行动之中,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对于社区内住房困难的低收入“、低保”家庭能早日享受到政府的廉租住房优惠政策,社区会加大工作力度,利用多渠道向社区居民做好廉租住房补贴条件、廉租住房保障对象保障标准、所要提交材料等相关政策内容的宣传,做好社区内低收入家庭和“低保”家庭的廉租住房补贴的申请和办理工作等等。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与社会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组织方式有密切的关系。人们从组织中满足各种需要,并且人们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以及所获得的福利保障水平等方面的情况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所属组织的影响。因此,社区及居民的组织化程度、基层政府部门的行政能力与服务意识、公平原则,影响住房保障政策的执行效果及保障对象的主观评价。

最后,住房保障社会政策的目标之一是要促进社会发展,政府通过住房保障政策来“医治”当前存在的住房问题,通过保障房的建设和主动的干预房地产市场来协调住房问题,通过运行住房保障政策而建构和维持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层面。另外,住房保障情况对个人和社会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合理的公共性的住房保障行动能够促进建构一个平等、稳定、和谐的社会。

策略解析范文篇6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电力企业经营方式以及理念都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为此,供电企业也在应用多种方式和措施来对现有的电力营销工作进行调整。在这项工作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该工作提高认识程度,了解其重要性,做好各项营销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更好地保证电力服务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进而为企业的发展以及电力事业的进步做出贡献。

一、电力营销工作的意义和原则

(一)电力营销工作的意义。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各行各业都在深入展开,电力行业也是如此,很多脱离了垄断地位的供电企业也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供电企业需要更好地适应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而有效地调整内部运行以及经营机制,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现阶段的电力企业营销工作已经和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关联,所选用和实施的电力营销策略可以从根本上决定供电企业的发展水平,同时对于营销活动的不断探索也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软实力,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来说作用相当关键。(二)供电企业营销管理工作的原则。为了保证营销可以取得应有的效果,需要在营销活动当中遵循固有的原则,树立健康的营销观念。首先在营销理念上,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做好硬件设施的建设,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以先进的技术为基础,提高电力营销工作的水平,也已经成为了广大供电企业的当务之急。营销工作中需要结合用户的实际需要来提出有针对性的营销措施。举例来说,这方面可以结合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来收集用户的意见,之后加以汇总,形成新的电力服务改革对策,以此来不断的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也需要对原有的营销理念进行创新,现在仍然有为数不少的供电企业营销人员的工作思维仍然停留在卖方市场上,只有转换思维、保证可以经由一定的电力营销管理工作来给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才能适应于用户对电力能源的使用需求。在日常营销管理工作中,提高运营工作的商业性。现在已经有不少电力企业开始进行体制改革,尝试政企分离,但是由于电力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命脉,所以其运行工作仍然会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督和干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供电企业的经营活动的自由,需要结合法制化管理目标来开展各项工作。在具体的商业化处理过程中,也需要结合市场竞争中的相关要求来进行合适的处理,用于在竞争当中获取优势,以此来提高服务质量。

二、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策略以及实施措施

在前文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电力营销工作的作用和意义,其可以直接决定一个电力企业的营销收益,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是受此决定和影响的。所以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做好营销管理工作,并采取合适的措施来加以落实。(一)保证营销服务水平。对于现代化的营销企业而言,服务以及对客户的管理都成为了企业进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未来,供电企业的垄断地位会进一步削弱,买方市场的色彩越来越强烈,所以只有保证服务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也需要结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来提供定制化服务,在不断的工作中形成服务规范。供电企业也要积极普及电力营销工作的相关理念,一方面要做好自身的营销工作,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需要和用户之间建立合作关系,为未来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条件。(二)拓宽业务范围。拓宽业务范围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分别是拓展电力营销业务的对象区域以及对能源市场的拓展。具体的区域营销上,供电企业需要对电力市场的发展动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经过具体的分析来总结其中的不足之处,突破传统营销工作中的局限,以市场中的有利条件为基础来完善自身的营销工作。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周边电网建设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可以实现电力营销区域的不断拓展。而在扩张能源市场时,供电企业必须要积极拓展替代能源市场,进而增加电力需求,为电力企业提供更为广阔的潜在市场。(三)加大环保能源的宣传与推广力度。宣传并推广环保能源是电力企业营销工作中的一个关键举措,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中非常关注可持续发展,所以更为重视能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国家在发展中也加大了对清洁能源开发的支持力度。(四)推动规范化营销管理的实现。在供电企业电力营销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管理环节,所以电力企业一定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外比较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此外还要在掌握供电企业自身发展状态的基础上对国外先进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更好地满足我国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需要。供电企业在日常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中还应积极做好人员培训工作,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电力营销工作人员要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

三、总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的营销工作也越来越重要,这样的良性竞争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同时也是企业提高自身管理质量的一个机遇。作为电力企业而言,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来寻找和调整发展策略,并且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找准自身的定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定企业电力营销策略可以符合于自身的发展需求。

本文分析了供电企业营销管理策略以及具体的实施措施,希望可以给相关营销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晓亮.关于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策略与实施措施的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6).

[2]胡清波.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策略与实施措施[J].中国科技投资,2013(A30):155-155.

[3]夏桂萍.解析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策略与实施[J].中国电子商务,2013(11):115-115.

策略解析范文篇7

1全过程管理在房地产工程技术管理中的必要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我国当前房地产行业发展的过程当中,人们对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有了越来越高的重视程度,深刻意识到工程技术管理对项目建设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影响。采用工程技术全过程管理方式,可以对房地产的安全和工程监督作为关键内容,同时与房地产工程技术管理安全问题以及相关的具体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构建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体系,在此基础上,能够使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从根本上保证工程的建设施工能够顺利的开展和进行。除此之外,在全过程施工管理工作当中,能够从根本上避免资金浪费,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一般情况下,房地产工程技术管理主要包括管理专业性、管理目标以及相应的方法等内容,要想最大程度的提高其应用价值,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根据管理的内容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为项目技术管理工作全面实现全过程管理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2房地产工程技术全过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工程技术管理组织工作不完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过程管理中组织工作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一些房地产工作当中,企业管理理念存在问题,很多的企业管理人员通常只是一味的注重施工管理工作,对项目开发的有效性以及相应的工程组织和管理工作有所忽略。其次,房地产企业工程设定当中,资金来源途经单一,由于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使得房地产决策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不足,进而导致投资管理工作的组织价值有所降低。除此之外,一些项目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村存在着权责不清的问题,很多工作都无法落实,对工程建设工作造成了极为严重的阻碍。2.2工程技术管理风险意识薄弱。根据房地产工程技术管理的实际情况,人们应该清晰的认识到全过程管理工作的风险。具体来讲,首先,大多数房地产施工企业在技术管理工作当中对于风险的预测不够合理,其主要原因在于房地产工程运行中难免会受到政治、社会以及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增加了风险管理工作的复杂性,相应的处理技术缺失,进而降低了全过程管理体系构建的有效性。另外,房地产施工当中企业无法对相关风险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分析,进而无法有效的应对风险。最后,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头脑当中缺少预警工作的意识,使得预警系统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2.3房地产工程成本控制力度不足。在成本控制方面,很多房地产工程成本控制工作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其原因在于企业经营过程中,并没有在项目的设计阶段就展开成本控制工作,在很多环节都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不仅如此,在房地产工程项目中,开发阶段费用不断增加,企业在前期阶段无法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因而无法满足全过程管理的实际要求。2.4质量检验不到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工程检验工作通常是有企业提供报检资料,由政府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验收。但在实际工作当中,房地产企业的报检资料会刻意将不合格的施工项目有所隐瞒,质量监督管理单位的验收工作不够全面,通常只是采用抽查的方式,无法对每一个步骤和环节进行验收,进而导致房地产企业在施工建设工作当中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2.5销售进度管理力度不足。在房地产工程项目当中,销售是极为关键和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对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房地产项目销售的周期和环节过长,势必会导致其所处的市场环境更为复杂,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高。正因为如此,房地产企业一定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对整体的销售工作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控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房地产企业只是一味的注重建筑工程的开发和建设工作,并没有在销售管理工作方面投入足够的工作力度,从而使得销售进度很难按照计划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房地产企业资金流转的风险。不仅如此,如果市场风险有所增加,将会对房地产工程项目的价格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和减少房地产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3全过程管理在房地产工程技术管理中的开展策略

3.1明确全过程规划方案。首先,相关工作人员凭借全过程的设计和规划,将建筑工程作为核心,针对工程内容和关键方案进行科学的分析,对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明确的规划,从整体上提高全过程规划的效果和质量。一般情况下,全过程规划方案的构建必须要实现以下几点:首先是在方案规划中制定招标方案的初期设计,从整体上提高工程管理的效果,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此外,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协调工作,参建部门和人员紧密配合。其次,在工程方案制定过程中,需要聘请专家对施工方案的专业性进行论证,进而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全过程管理方案的有效性与可行性。3.2设计审计方案的核查。对房地产工程设计方案展开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确定相应的审核步骤。首先需要明确全过程的施工内容,对施工进度计划以及施工安全展开审核。除此之外,在设计审计工作当中,必须要对施工工序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施工进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如果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必须要在第一时间进行调整和完善,避免对后续工作产生影响。另一个方面,在项目设计工作当中,要想提升技术管理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必须要建立相应的评价考核体系,将其与工程特点相结合,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进而能够使技术管理工作的价值得到有效的提升。除了上述的两个方面之外,在工程技术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同样需要投入足够的工作力度。做好材料管理工作,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对成本和质量以及。材料的有效性进行严格的控制。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力度,将安全管理作为全过程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技术应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必要前提。3.3工程技术的质量管理当今时代,房地产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当中,企业相关管理部门一定要将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内容,构建房地产施工全过程技术管理方案作为基础,加强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力度。首先,应该做好材料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施工工序完成材料管理方案的制定,并对工程项目展开相应的审计工作。不仅如此,还需要对材料价格的变化以及施工材料相关标准规范进行全面仔细的分析,从整体上保证和提高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和质量。此外,在房地产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要想最大程度的保证和提高管理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必须要做好质量控制以及风险防范工作,对每一个工作环节的质量都要进行严格的把控,保证所有的施工环节都能够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在此基础上,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加强施工人员队伍建设工作力度。就房地产工程而言,工作人员一定要对施工进度控制的重要意义有一个高度的重视和正确的认识,明确工程要求和实际特点,保证施工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也要做好各个分工之间的协调工作,最大程度的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进而可以有效的促进全过程工序的正常推进。

4结束语

前文以全过程管理在房地产工程技术管理中的开展策略为主线,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描述。从总体的角度来讲,将全过程管理应用到房地产技术管理当中,不仅能够提升技术管理的效果和质量,同时也可以从根本上保证房地产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和应用效果,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雷凌霞.全过程造价管理在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应用探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712.

[2]乐俊辉.全过程管理在房地产工程技术管理中的开展策略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8,(17):124.

[3]袁丽芝.全过程造价管理在房地产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000(017):P.246-246.

[4]葛敏.目标成本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全过程管理中的重要性[J].上海房地,2017,(006):21-23.

策略解析范文篇8

关键词: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能力策略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小学生的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文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这段话明示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养成有课外阅读的习惯,仅靠四十分钟的阅读教学课是不够的,必须将阅读延伸到课外。在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但我们应该现实地看到,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相当贫乏的,特别是农村小学生阅读现象更为严重。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

1、不会读、不想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没有收获,也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随着电视、电影、网络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学生更不愿用大量的时间,去面对枯燥乏味的文字,其他的媒体几乎夺去了学生所有的课外学习时间。从而使本来就不足的课外书也往往积满了灰土。

2、没有时间读;这是教师留给学生的作业过多所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减负的同时,大量的习题,重复的练习,仍充塞了学生的空间。

3、没有书读;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十分缺乏;学校的图书室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只在数量而未在质量上进行图书配备,大大影响了农村孩子的阅读量;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究其原因,一是因市场上的课外书越来越贵,少则十元左右,多则上百元。许多家长也都表示,虽然每次进城都要到书店转一转,可孩子喜欢的书往往因太贵而不得不放弃购买,使孩子只能望“书”兴叹。二是许多学生家长,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或是书目过于单一绝大多数家长以买作文选为主,造成阅读面狭窄;或是盲目听从孩子的意见,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或是干脆放任自流,造成了一些有害的书籍也出现在孩子的书桌上。

二、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面对这些现象学校、教师又该做些什么呢?

1、让学生有书读;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挑选图书室较好的图书,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每月更换一次,供学生借阅。同时,利用家长会等机会,经常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看课外书的重要性,针对有些家长不知道何种课外读物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同时也为了避免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影响,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能少而精。然后,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一本书,存放在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子女看更多的书。

2、让学生有兴趣读;小学生年幼无知,头脑简单,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

2.1教师的阅读情感对于学生有着一种极为重要的熏陶作用。课堂中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对学生起着一种巨大的感染力,学生能从中体会到读书之乐、之趣,之令人陶醉,点燃起阅读的情感之火。陶行知先生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更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阅读的爱。

2.2在平时的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讲授《草船借箭》这课时,讲述一下《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并在课堂上讲一两个有关这本书上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向他们推荐《安徒生童话选》逐步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2.3抓住学生兴趣点,及时推荐读物。小学生对小动物、植物大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常会问老师许多问题如: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水仙为什么只喝水也能开花?……每当这时,教师就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有关课外书,如《植物王国》、《动物之谜》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满足自己的探究欲望,从而体会到读课外书的乐趣。

2.4给予机会,展示阅读成果。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如摘录名人名言,举办名人名言展,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自己的童话、故事;举行童话故事讲、续写比赛;给童话添上插图。

每学期期末举行“我喜爱的一本课外书”介绍会。通过领略成功的喜悦以巩固学生的兴趣。

3、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同时,注重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既要教给恰当的读书方法,还要注重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身需求。

3.1结合平时课内阅读教学传授学习方法。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课外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因为它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效果很好。

3.2介绍行之有效的课外读书方法;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策略解析范文篇9

1目前农村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淡薄,缺乏创新理念。农村税费改革后,特别是实行村财乡管、“三资”制度以后,部分审计工作者认为,形势变了,管理制度落实了,农村审计工作可以放松了,甚至认为可有可无了;(2)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模式。面对新形势新特点,人们在审计方法上仍然停留在老问题、老方法、老模式上,工作方式陈旧,工作方法简单,审计工作抓不到重点,使审计流于形式;(3)因循守旧,缺乏突破意识。部分地方在新的条件下,对复杂的农经形势和农村工作,因循守旧,畏难情绪上升,对热点难点问题缺乏应有认识和审计对策,审计工作打不开新局面;(4)视野狭窄,缺乏创新手段。在农村重大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各种重大涉农政策不断推出之后,审计工作面临新局面,部分同志视野狭窄,观念陈旧,对新形势、新特点,拿不出新办法,新手段,使审计工作严重滞后;(5)队伍老化,缺乏创新活力。由于多种客观原因,农经队伍特别审计队伍出现了人才断档、比例失调、队伍老化问题,农村审计队伍缺乏应有活力。

2解决农村审计问题的几个途径

结合东丰县实际,就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我个人认为应重点抓住如下五个途径:(1)抓起点,常态工作不放松。县级农经工作必须始终把农村审计工作列为重点,纳入日程,周密规划,狠抓落实。东丰县资产局多年来始终针对东丰实际坚持严格的制度审计,规范流程,严把关口,坚持从源头抓起,把住收支关,堵死账外洞,管住“当家人”,健全责任制,乡镇财务全面纳入了法制化轨道。14个乡镇229个行政村,全面实现了“三资”崭新工作模式,为创新农村审计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2)抓重点,关键问题不放过。把农村现有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看住、管好,让农民群众满意放心,这是农村审计工作的出发点,更是落脚点,东丰县抓住这一核心问题不放松,凡是涉农工作一步不差,凡是涉农利益一步不让,凡是惠农大事一个不丢。对高速占地,涉农拆迁、征地补偿、惠农奖补等重点领域,即时展开重点审计、跟踪审计、全面审计。2012年先后对10个乡镇160个村进行了重点审计和专项审计,处理不合理支出,纠正违规项目,依法处理了责任人。(3)抓难点,坚守阵地不退缩。村级转移支付资金,“三资”各种惠农资金能否按时足额到位,一直是农村工作中广大干部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东丰县始终把审计锋芒定在这个热点难点上,多年来对全县14个乡镇229个村定期进行拉网式审计,落实政策,查处问题,保驾护航收到了良好效果,使审计工作模式取得了全新突破。(4)抓焦点,在创新中求实效。农村中干部换届选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普九”化债,农业种植业保险涉农问题是农民群众最关心关注的焦点问题,审计工作能否在观念上有新突破,手段上有新创新,模式上有新举措,把这些焦点问题查实理清,让群众放心,让村民满意,这是个焦点中的焦点问题。几年来,东丰县始终迎难而上,抓焦点、破难点、审重点,先后对全县进行专项审计、离任审计,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全县得到及时、准确到位实施。(5)抓培训,全面强化队伍建设。为了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把农村审计工作推向新高度,东丰县多年来始终把审计人员培训提高工作当做大事抓,当做要事办。先后采取集中培训,定期考试,专业考核、资格考核,年度评比等多种形式对审计人员进行两个素质的提高,收到了良好效果。上述五个方面是解决目前农村审计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基本探讨。从这五个方面着手处理当前存在问题,对把农村审计工作推向新高度,必将产生良好效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三农”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作者:马春杰工作单位:吉林省东丰县拉拉河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策略解析范文篇10

“人力资本”最初被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在研究美国经济中物质资本存量与产出差距在不断加大,出现巨额余值时使用,并由此产生了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及以后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人力资本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在随后的近半个世纪在西方发达国家牢固树立起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产”的理念,并掀起了人力资本研究的热潮。

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的一个概念,是指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体现了个体或群体的知识、技术、能力等,并能够为其带来长期收入来源的生产能力。

人力资本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资本化了的人力资源。马克思曾指出,资本的本质属性在于对利润的不懈追求,人力资本既然属于资本化形态,当然就不例外了。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希望能在将来获得回报(如通过增加收入或提高公司的生产力)。

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

(一)、是否继续投资的决策:

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是教育,因而有必要分析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

下图显示了学校教育投资的可能分析。一个人面临两种选择:需要S年全日制学校教育,在完成后如果就业,会有年收Ws,直到退休年龄,比如65岁。更一般地说,年龄T。学校教育有直接成本如学费、书本费等K。另一选择是不接受学校教育,直接工作,可赚得工资W0,(从决策开始到退休年龄T)。

这里有一个假设前提:没有能力限制,没有退学风险,收入在整个工作年限内不变。工作经验与决策无关,没有失业风险(见图1)。

假设投资成本(或教育成本)包括直接成本K和机会成本W0(可能赚得的工资)。而放弃的收益即机会成本是成本中较大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两种方案中整个生命周期贴现收入,选择贴现收入较高的方案。我们还可以将不接受学校教育的收入从接受教育的收入中减去,如果结果为正,可以预测该个体会选择投资于学校教育。在第一个S年,每年的差距为-K-W0,

该个体必须付出学费和书本费等K,并且不能享有收入W0,因此,每年的W0为机会成本,即由于选择了教育而放弃的收入。W0K为每年的投资成本。从整个生命周期看,贴现后收入为图中的BC,在S年之后,两种收入流改变:获取Ws(超过不接受教育的收入W0)。差额Ws-W0为教育带来的利得。较高的年收入是由于学校教育。同样考虑折现,可以发现贡献于整个生命周期的收益差额为A。

如果由教育决策带来的终生净收入为正数,或所得利益(Ws-W0,从年龄S到年龄T,贴现后)大于投资成本(W0K,从年龄0到年龄S,贴现后),那么该个体会选择学校教育。如果人们可以以市场同期利率进行借贷,则该市场利率为折现率。

这个非常简单的模型有以下几个结论:如果符合以下条件,则参加学校教育的人数会增加(虽然每种条件的影响大小可能不同):(1)未来收益增加,即工资奖金对那些已经完成其学校教育的人来说增加了。(2)直接教育成本减少,比如学校降低学费或政府增加教育补贴。(3)贴现率降低。由于未来工资收益相对于以前工作阶段中的成本增加了,或者说对那些着眼于未来利益而非当前利益的人来说,贴现率较低会使人们倾向于学校教育。(4)教育筹资变得容易。如银行更愿意贷款并且降低利率甚至提供免费的奖学金。

进一步分析,如果给定受教育的年数,与工资增加Ws-W0相对应的年回报率(学校教育的回报率)是投资决策中必须知道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每增加一年的教育会产生一定收入百分比的增长,这个增长的百分比则是教育的回报(Mincer,1974)。为了计算它,理论上必须知道某人实现的收入并等到退休。

关于是否投资教育或继续投资教育已经有许多公式化研究,美国人口经济学家恩格尔曼认为,人力投资的时间比较长,难以根据已知的投资期限来计算投入量与收入量,为此,他把投资期限限定在一个时期(例如13年),而把收益扩展到其他时期带来的收入,用来分析教育(正规学校教育)投资的收益率。,C表示受过第13年教育的直接费用,W0表示受过第13年教育而放弃的收入,Xi表示受过12年教育的人的收入,Yi表示受过13年教育的人的收入,n表示受了13年教育之后可以赚取收入的总年数,r表示第13年教育的收益率,i表示观察的年份。根据这个公式,利用所要求的资料可以计算出教育投资的收益率,个人就可根据对投资与收益的分析,做出是否继续投资教育的决策。决策基本原则是,预期收益流量(流入量)之和不能小于人力资本投资流量(流出量)之和,否则,人们就不愿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即受过13年教育的人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不能低于受过12年教育的人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否则,人们只进行12年教育投资,而不选择13年教育投资。

(二)最佳投资的决策:

由于学校教育具有连续性,有的个体获得比其他人更多的学校教育,在做出最佳投资决策时,我们必须分析学校教育的最佳长度。受教育每增加一年,就会增加生命周期的收入,但并不稳定。在最初的几年,如果一个人继续增加教育年份,生命周期收入的增长幅度会增加,但以后年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投入学校教育的边际收益递减的情况(Yoram,1975)。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YoramBen-Porah公式化了教育投资过程并描述了其主要决定因素。在他的模型中,个人通过已有的人力资本和他自己的时间、其他市场资源相结合来达到产出(人力资本积累)的增加。Yoram最佳资本积累的模型是个人人力资本生产函数:Qt表示个人在时期t人力资本的总投资;Kt表示个人在时期t初始人力资本存量;St表示个人在时期t内贡献于存量Q的时间(Q:人力资本存量总增加);Xt表示积累人力资本(生产中)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如果初始人力资本较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个人首先会进一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也就是说,全部时间都花在学校教育上。在完成全日制教育后,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继续他的在职培训(on-the-jobtraining)。参数B是由Becker在1975年运用同一生产函数时增加上去的,它表示“有限的个人体力和智力”,使Yoram的规模报酬递减的假设合理化。原因是(1)随着个人在增加其人力资本累计的过程中,成本增加。(2)个人生命是有限的,随着受教育时间的不断付出,工作年限会缩短,这减少了获得利益的时间,结果最终是收益的增长幅度减少。而且个人继续延长其受教育时间,增加的教育年限的成本是增加的,一个简单的原因是:机会成本增加了。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越长,在同等教育水平下获得的工资越高,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花费(见图2)。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学校教育年限不断延长,边际收益(每延长一年增加的收益)会下降而边际成本会上升。受教育的最佳年限出现在边际成本线与边际收益线相交的那一点。如果教育年限超过S,则产生的额外成本要大于额外的收益,此时再选择学校教育从经济上来看是不理性的。

因此,S为最佳投资点。在此点上,投资者可获得最高的收益率,即内部收益率(IRR),是投资成本现值与投资收益现值相等时的贴现率(即教育投资的净现值NPV为零时的贴现率),也就是说图1中面积A=B时的贴现率。

这个模型也可得出几个预测(允许成本和收益曲线随个体不同而不同):

(1)边际成本曲线较低的人(总成本线较平坦)选择更多(时间更长)的学校教育投资。如较易获得贷款的人,资金成本较低(筹资费用较少)。如图中A曲线。

(2)边际收益曲线较高的人会选择更多(时间更长)的学校教育投资。比如由于家庭关系网络、有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或智商很高而学校教育恰好能与之互补等原因较易在接受教育后找到工作的人。如图中B曲线。

三、人力资本投资决策中的风险因素

简单的模型能反映问题的实质,却容易忽略一些重要的因素,比如风险,下面讨论人力资本投资中的风险因素。

在传统的经济理论中,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较少被论及。但事实上,有投资就会有风险。与证券市场相同,人力资本市场包含许多资产,即各种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不仅与受教育的时间长度有关,而且与所受教育的种类有关。每个人选择与其未来收入的风险和回报相匹配的资产来获得最优选择。与证券市场不同的是,教育资产市场有几个重要的限制:首先,多样化不可能。第二,任意调整不可能。也就是说,不能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套利来调整投资。投资于教育是不可撤回的,一旦你持有某种教育,你就不能再出售它。加之投资收益具有很强的滞后性,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有限理性、信息不充分以及市场环境等导致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增加。

这些投资风险概括起来说,有市场风险和个别风险。(尽管在有关研究中有关于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区别的描述,但在本文中为了简洁起见,统称为风险。)

(一)、市场风险:影响整个市场上或一个受教育群体内所有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的不确定因素。

1.未来人力资本市场供需变化

假设每个人都有相同的能力获得在任何教育水平的期望回报,每个人都是理性的投资者,只关心生命周期收益的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会选择有最高净收益(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成本后的值)的教育。则我们只需观察接受每一种教育的人群。在一种教育下,每个人的净收益都是相同的。这种相同可以通过弹性工资来建立。如果太多的人选择同一种教育,在劳动力市场上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会使接受这种教育的毕业生的工资下降。相反,如果只有少数人接受这种教育,在劳动力市场上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短缺会使接受这种教育的毕业生的工资上升。只有当工资产生的终生收益相等时才会出现均衡的态势。

2.市场分割

YumingFu和StuartGabriel研究得出结论:教育投资在私人部门(单位)的回报要高于在国有单位的回报。另外从职业等级上看,存在高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和中初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由于高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上的工作岗位对求职者有着较强的专用性人力资本要求,而大学生所具有的人力资本并不会自然保值,如果就业时选择了中初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其专用性的人力资本就长时期处于闲置状态,最终将逐渐贬值。因此,投资回报中包含了失业风险和由于就业于不利的行业或部门而导致的低收入风险。

此外,还有市场平均工资、流动限制等风险因素。

(二)、个别风险:只影响个体或群体中少数人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的因素。个体在许多方面是不同的,比如智力能力、动机、兴趣等。这些因素使教育回报的估计变得不是很准确。受更多教育者获得较高工资不仅因为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还由于他们的能力及其他特征。具体地,个别风险有以下:

1.自身认识的不确定性:

个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面临几种不确定性。首先,人力投资者(即潜在的学生)对其所选择的教育本身的信息了解并不充分。比如,许多教育系统在学生步入大学教育之前向学生展示越来越多的选项(如课程、专业等)。而潜在的学生并不知道哪种学科对自己来说是必要的,以及喜欢与否,能否达到学科的要求(智力水平、耐心或能力等)。第二,在完成学科(毕业)后,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同样面临不确定性。即便是接受过职业或专业教育,他仍可能缺乏职业所需的能力或其他要求。而个人并不能明确地知道他相对于职业的真实能力。AdamSmith早在1776年就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他说:“任何特定的个体永远拥有资格于他的工作的可能性在不同的行业中有很大的不同。让你的儿子去当鞋匠的学徒,几乎毫无疑问他会做出一双鞋;但如果送他去学法律,精通法律的可能性与他会在此行业中站得住脚的可能性相比,至少为20比5。”

2.生命风险。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的人是有生命周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力资本的生产效率将会下降,人力资本受益期也将随之缩短,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则必须在更短的时期内得到补偿。因此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也随着主体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大。极端地说,人力资本投资也会随着一个人的生命或工作能力的丧失而全部损失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