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育教学案例十篇

时间:2023-11-06 17:54:30

初中生物教育教学案例

初中生物教育教学案例篇1

关键词:新课标 案例教学法 初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7) 04-0146-01

前言

随着当今社会教育教学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在新课标的教学背景之下,我国初中物理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新课程改革全新教育教学认知观念的带动和影响下,越来越多初中物理科目的相关在职教师自身的教学认知理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案例教学法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更好的结合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的课堂之上,逐渐受到了教师和学生家长的高度重视。

初中物理学科教育教学的发展现状

站在宏观的发展视角,观察我国目前初中物理科目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受中国传统偏向于注重理论化教学相关思想内容的影响,应对升学考试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知识最终和唯一的目的,教师也在教学课堂上更加倾向于关注对学生物理理论知识内容的讲解和传授。较为古板和乏味的教学过程严重抑制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相关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表示,物理科目相关知识内容教学工作的开展方式,应当与初中阶段学生接受和学习的其他理论性科目有所区别。物理知识当中绝大多数的学习内容都来自于学生日常当中实际生活,是众多物理学研究爱好者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探索而总结得出的学术结论。这就说明了实验操作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提升物理学习成绩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1]。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之上的应用优势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较为先进和现代化的教学应用模式,最早产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案例教学法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应用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实验性较强的科目教学过程当中,有其固有和较为突出的应用优势。通过应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经常见到的物理现象更加生动立体化的引入到教学课堂之上,与一定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凸显出物理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培养其养成在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的良好学习习惯。

新课标下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初中生平均年龄处于14到17周岁之间,与小学生相比,其在日常生活当中积累的实际生活经验更加丰富。相关教师在开展初中物理科目相关教学内容时,就可以抓住初中生的这一成长特点,将物理教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将案例教学法更好的应用在初中新课标物理教育教学的课堂之上。

比如,当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初中物理杠杆力学的教学内容时,就可以在教学课堂的开始之初,引导学生思考并发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应用杠杆原理的实际现象。引发学生对于阿基米德的杠杆翘起地球的设想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判断其中存在的可能性。通过积极动脑思考,加以对现实生活当中实际杠杆原理应用现象的举例论证,学生能够发现更多存在于自己周边实际生活当中的物理现象,最终促进物理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2.培养学生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物理同生物、化学等其他实践能力要求较强的综合学科相同,都以现代科学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将实验操作作为理论验证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案例教学法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科目教学工作开展之中的有效应用,要求相关教师能够在自身教学任务完成的同时,时刻关注学生在相关物理知识内容实践应用技巧方面的掌握能力。为学生营造注重实践应用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能够使其接触和掌握的知识内容学有所用。

比如,当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有关物理力与运动现象之间的关系时,就可以在向班级内的同学介绍有关力学相关知识内容以后,让学生能够积极动脑,通过利用生活当中的小物品或者物理力学教学的辅助工具,自主开展力与运动的实验研究。当教师为学生讲解完物理太阳能源产生和传递的相关知识内容以后,也可以布置W生在课下制作能够收集太阳能源的电力装置。通过自主实践操作任务的布置,学生能够在有效吸收课堂物理教学知识的前提下,逐渐完善自身物理知识内容的学习效果。

3.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

初中物理教师还可以通过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方式,进一步丰富自身教学工作开展的设计内容。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有着大量的实际生活现象与物理学科相关的知识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就可以有效利用物理科目知识内容的这一特点,通过结合案例教学法更好的丰富自身的教学内容。比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和学习家用电器的内部主板电路设计图纸时,就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家长应用电炒锅为学生准备饭菜的案例现象,让学生切身体会和掌握到电能与物理内能能源转化的知识内容。在此教学案例的引导和激发下,学生能够通过同类列举的学习方式,发现在日常生活当中电能转化风能、电能向机械能转化的实际应用案例。

教师通过应用各种各样生动鲜活的教学案例,有效缩短了学生与初中物理科目学习知识之间的距离。在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案例的带动和影响下,学生内心对于学习物理知识的排斥和抵触心理得到了缓解。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在物理教学课堂上用肉眼观看到实际生活当中蕴藏着的物理现象,将物理课程变成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有效途径[2]。

结论

总而言之,本文在结合新课标全新教学理念将初中物理科目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现状做出了详细论述。在结合案例教学法新型教学方式应用优势的基础之上,将其更好的应用到新课标版教材初中物理科目教育教学的课堂之上,对帮助相关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显著的推动和影响作用。在学生物理科目学习成绩不断飞速提升的带动下,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永强.新课标下讨论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考试(理论实践),2014,10:28-29.

初中生物教育教学案例篇2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对教材内容中涉及到的生物情境进行具体形象的描述,进而全面引导班级中学生对此种学习情境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出生物知识结论,逐渐形成自我的学习见解,增长学习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同理,生物教师需要依据新课程教学改革对于生物学科的教学要求,精心进行设计具体的教学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行为。

二、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现有的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及教学规划进行集体形式的教学形式。大部分的教师认定其教学内容是一个教学标准,不允许出现变更的。为此,在进行实际教学活动中,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材作为教学切入点,以教师的守旧教学方法来教学核心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切实有效的体现到学习的快乐,必定也无法有效的提升自我的学习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变化,部分教师逐渐意识到并开始进行改变这一教学僵局。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思维创造能力却并没有被完全的激发出来。

三、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有效的提出学习问题

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八年级生物北师大版《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课时,需要合理的进行应用案例教学。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会遇见各种各样的动物。在动物园中学生可以清楚的观察到老虎、狮子、孔雀、猴子等自然界中的诸多动物。但是你们知道这些动物是如何一代又一代的繁殖的吗?

首先,教师此时需要及时的案例教学活动中的学习问题:

(1)细致的进行陈列你所了解到的动物繁殖方式;

(2)具体阐述一下动物克隆的繁殖的方式属于当前的那种繁殖类别;

(3)哺乳动物与非哺乳动物自身存在什么样的区别;

(4)简答的谈一谈你见过的哪一类的动物直属于哪一种类型的繁殖方式。

教师需要为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限定时间,使学生可以学习时间内进行学习思考,再要求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互动。在班级中学生将自我的学习想法进行全部阐述后,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分析判断。学生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在学习活动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同时还进一步的掌握了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属于“生命的延续”这一主题中的重要部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是生物的主要特征之一,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不可缺少的部分。

教师则需要将学生的回答全部进行收集,并予以学习肯定。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行为,对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具体的评析,并总结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学习收获,最大限度的鼓励学生不断进行鼓励学生在案例教学活动中进行学习思考、交流互动。

2.合理的应用教学实例

(1)大雁在进行集体迁徙途中,一部分身体不健康的“孤雁”为进行“站岗放哨”的工作。在遇到实际敌害时,此群体进行会用自我的语言进行警报,让其他的雁迅速做出反应,准备还击或逃生,而这一部分不健康的大雁则会成为敌害的食物。

(2)在蜜蜂中的雄蜂长大后,需要与雌蜂进行交配。在那之后雄蜂进行会逐渐死去。教师则需要要求班级中学生对于此案例进行深入的学习分析。

文中的孤雁“放哨”这一工作,对其他雁具有何种的现实意义;雄蜂为交尾而奉献出自我的生命地方意义是什么等。

3.科学全面的进行总结教学案例

生物教师需要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意识一旦被调动,学生就会自主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在实际案例分析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的学习思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这一良好的教学成效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教师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在积极愉快的学习情境中不断进行知识的学习,进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初中生物教育教学案例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教材;设计特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7-0038-02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以全面提升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物理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定位,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学习要求去设计初中物理课程。它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科学探究的能力,以及保持探索科学、关心科学技术发展的兴趣与情感。[1]经过多次修订,初中物理教材的设计已经基本符合新课标对初中物理课程设计的要求。要使新教材的设计理念不再流于形式,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方法,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新教材的设计特点

1.从教育思想角度看,初中物理新教材的设计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前提,要求符合全体学生的基本学习要求,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对身边物理现象的关心,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2.从教材内容及学科专业的角度看,新教材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学习要求为出发点,降低了对物理知识深度、广度的要求,降低了知识难度,注重知识本身与当今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联系。在文字表达方面通俗易懂,还多处使用图片、漫画、案例等多种方式呈现,增强了物理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避免使其与现实生活相脱节,以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物理知识与未知世界的兴趣。

3.从教学方法的角度看,新课标极力要求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方式,使用探究、讨论、实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探究物理知识的积极性。注重物理教学、物理探究的过程,减轻对教学结果的要求。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究、教学的过程中,发现物理知识,体会、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兴趣和情感。

物理新课标下的教学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了新的机遇、更广阔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它使物理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动手实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能力增强,以及应用课堂知识解释、解决生活问题等能力也得到增强。但同时,它也给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施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文字叙述过于简略,使重难点不突出,以至于学生每学习一部分知识都需要结合多种参考资料。而学生在搜寻各种资料时,由于知识和能力所限,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物理新课标下的教学在减轻学生课堂学习负担的同时,还增加了课余学习负担;同时,教师的课时紧张,不能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内容,尤其在自然科学领域,这种现象更为严重。要使新教材的设计理念不与教师的教学过程发生冲突,初中物理新课标的设计理念不再流于形式,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方法。

二、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新教材的教学方法探究

初中物理知识多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教学过程应多与生活实例、探究与讨论、实验、学案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初学者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提高自我探究、学习的能力。

1.小组探究、讨论的教学方式。在探究、讨论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通过探究、讨论让学生发现某些物理规律,同时还应注重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对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并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即科学探究的过程应注重从学科知识、学生能力的提高、良好兴趣和科学态度的养成三方面达到初中物理新课程目标的要求。学生探究的教学内容尽量以生活实例、现象,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出发点和资源。将学生分成小组,可事先将需要研究的内容做出相应的提示,在实施教学之前就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并作相应的思考,做到有备而来,课堂教学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样,让学生自己在发现、探究、学习身边物理知识的同时,激发初学者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学案教育方式。学案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即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和载体。顾名思义,它与教案教学过程相比,将教学过程的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

学案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学案设计要紧扣新课程标准;②重、难点知识要突出;③学案设计思路要符合中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思考特点;④每个学案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另外,初中物理学案教学的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对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需要实施不同的学案进行教学。反之,则很容易让学生刚开始学物理就拉开差距,甚至让其产生厌烦情绪。学案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比较高,教师需要事先将有关知识点的相关内容进行精心设计、筛选。

3.实验的教学方式。由于物理课程,尤其是初中物理课程本身实践性强的特点,特别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许多教学内容要求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学习,这使学生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占很大的比例。初中物理实验按照操作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种。教师演示实验主要以教师的演示为主,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而进行的一种实验方式。学生实验则以学生自己动脑和动手设计、操作实验为主,与教师辅指导相结合的一种实验方式。实验教学的内容相对比较重要且为难点,实验操作过程又比较费时,一般情况下,仅仅依靠学生自己动手做、教师独自指导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可以选取实验动手能力强、实验效果好、操作规范的一些学生与教师一起指导其他学生完成实验。这样既可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同时也可使实验能力强的那些学生在指导其他同学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检验、体会、探索实验的过程和意义。

三、结语

课程改革不单纯是教材的更换或改革,也要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教材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个漫长,且要经过反复推敲和经教学实践检验的过程。随着新科学领域的不断涌现,以及学生群体身心发展的不断变化,新教材、教学方式在适应、解决现有教材与教学矛盾的同时,也会再次面临新矛盾的挑战。物理教材和教学的改革之路亦是如此,因此,不断发现、研究初中物理教材在使用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是它不断适应新的教学环境、逐步走向科学化的重要手段。

初中生物教育教学案例篇4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5)11-0091-02

为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课堂教学实效,用融入生活的、丰富的课堂教学理论,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和实效,使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脱离传统的政治化倾向、抽象空洞化倾向,真正贴近生活,触摸社会,回归生活,在植根于生活的真实生活情境之中,才能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体现出其存在折价值和意义。

1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意义及价值

1.1针对课堂教学不良状况进行重塑:在一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尚存在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它忽视了直接生活经验的实际作用,忽略了学生对于现实世界和实际生活的个性化感悟,使思想品德教育丧失了人与人心灵的交流,对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宗旨相悖,极大地挫败了初中生的好奇欲望和思想品德学习兴趣,起不到为学生答疑解惑的目的。因而,只有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社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运用陶行知老先生的“生活即教学”的思想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和体验,帮助学生回归生活,用实际的生活案例和情感体验为索引,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新课程要求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体现: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之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是一门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密切相联的学科,它不但包含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蕴含有极强的现实时代性特征,因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将其知识性内容与生活现实性内容紧密相联,不断拓宽教学资源,广泛地引入生活元素,用真实的案例吸引学生,用融合的生活体验感动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集理论与生活相统一,获得真正的政治价值观学习。

1.3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综合素质发展:单纯、空洞的思想政治品德教学是一种学科化的理性主义教学形式,它最大的缺陷是改造了一批“真空”式的学生,他们在现实的复杂社会情境下却无所适从,因而,融入生活的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学生通过大量的模拟性实践活动,可以真切地感知生活中所蕴含的政治要素关系,并在不断学习的前提下,发现社会生活问题,解决生活实践问题,用个性化的思考,剖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实现真正价值意义上的综合素质发展。

2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运用及案例教学思考

2.1首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树立生活化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我为什么要学”、“我学了有什么用”,为了使学生清晰地对这门课程进行了解性学习,必须帮助学生确立生活化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由认知目标向“生活化”的思绪进行转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要基础理论体系,而是要在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探究,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现实问题融会贯通,建构基本的主动性知识架构。

2.2其次,生活化教学内容的充实是教学的前提: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为了提升“生活化”内容,要不断挖掘活用教材,讲究“生命叙事”,以学生的眼光、话题、范例为载体,对课本内容进行生活化的“二次开发”;其次,还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了解学生的感悟,帮助学生强化和认知这些生活经验,用理论充实学生的知识。尤其是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新课导入环节中,为了吸引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可以导入生活化的内容,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如:开展课前5-10分钟的时事播报、新闻开讲、时事点评等,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素材为索引,通过电视、广播、读报等活动为手段,获得生动而丰富的生活素材,突出思想品德课堂的生活化和可操作化特征。另外,教师还要引入生活中丰富的社会信息,打造趣味读物课堂,使学生融入在新鲜而生动的内容之中,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如:可以组织学生探究身边发生的不良行为原因,如沉溺于上网、痴迷于暴力倾向等,让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改变学生的生活方式,明确作为公民所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2.3采用生活化的案例教学为手段: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方式选择,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生活化运用,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学生的知识。在运用案例教学的生活化运用过程中,需要学生主动搜集案例,通过自己的观察选取适宜的生活化的案例,并对案例进行精心的准备和编制,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可以详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出个性化的案例分析,在对案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必局限于案例的呈现时间,而可以根据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深入到案例的分析当中去,教师用设疑问难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的思考,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案例视频;用做游戏、讲故事、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形式,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最后,案例教学最适于进行分组讨论,其重要的环节便是学生之间的热烈讨论环节,它可以使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发表出自己个人的见解,在共同参与的讨论中思考、比较、分析、归纳和总结。总而言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教师要精心准备生活素材,使生活素材生活融入基础理论知识之中,使学生处于自觉的、体验生活式的学习,在个性化的思考、小组合作式的讨论氛围中,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生活情境再现于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在知、情、行相统一的生活化教学中,观察生活中的思想品德内涵,真切地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就在学生的身边,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季士强,肖鹏英.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常见的三个误区[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

[2]丁慧民.师生互动中“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课程案例教学的路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初中生物教育教学案例篇5

关键词:生物教学;案例教学;策略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生活实例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

生物,作为中学阶段的必修课,学生的接受和喜爱程度取决于一堂生物课是否优秀,是否有吸引力。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在生本课堂的要求下,作为一名新型教师,应该去用开阔的思维去影响学生,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课本的学习上。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巩固和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当务之急。处于主体地位的只能且必须是学生,所以学生决定了教师的教,在教学中不能死板硬套,强硬灌输,而是站在引导的立场上,与学生合作探究。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善于观察、积极探索,学会小组交流与合作,这充分满足了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不是很枯燥的学习氛围中,提高了学习兴趣.

要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有更好的接受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首要前提。而在教学中应用生活实例这恰恰给学生留下了美好而难忘的印象,激发了好奇心与求知欲。课堂的初始阶段,教师富有激情地应用肢体语言,机制巧妙的语言引导课堂的进行,加以惟妙惟肖的生活实例,生活场景或者生活片段,难题。通过对当代生物学发展的热们话题,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启发。其次,通过介绍生物学领域中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尤其是我国科研工作者的科技硕果,在兴趣培养中给学生切身的激励。

(二)培养创新能力。

好的生活实例往往要经过认真的挑选,具有很强的选择性。那些能激发人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生活例子常常可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起到课本没有的作用。在教学中,普遍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有很多种解题思路,且没有标准的答案,只要学生读懂题目要领,领会其内涵,就毫不犹豫地给予学习上的支持与肯定。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教学中学生一般是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而案例教学中却改变了这种状况,将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探索学习,让学生自己通过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学习过程中和身边同学进行知识沟通和交流,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差异化发展,学生的自身观点得到肯定.这就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和身边同学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有利于促M课堂效率的提升。

案例教学法突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主体地位的状况,将学生自身的学习放在主体地位,教师作为辅助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导演”的作用,能够及时发现每位学生学习的不足,从而进行进行更正,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案例教学法,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和教师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为提高学习效率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生活实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生物科学是一门与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科学,生物教师在课堂上绝不能照本宣科,而应广泛地联系实际,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必能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关注食品安全”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将自己平时吃的零食(带包装)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对这些零食进行分析研究,学生们经过认真地观察和思考后将自己的发现在班上进行交流,然后我再让学生谈谈在生活中如何注意食品安全,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一节课下来,学生人人感到收获不少。我在每节课上几乎对每个知识点,都尽量做到联系实际,如学习细菌的知识,就联系食品保鲜技术;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就联系农作物的增产技术;学习植物的生殖,就让学生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学习青春期发育的知识,就为学生具体讲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学习人的呼吸系统,就联系吸烟的危害、煤气中毒的急救等;事实说明,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联系实际,就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手与脑都“活”起来,也让课堂“活”起来。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第二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一课程的时候,可以采用《可可西里》这部影片中的一个小片段作为案例:美丽的可可西里,早晨起来一位老人习惯性的去狩猎,在帐篷的一角他发现了一只羚羊,于是老人拿起猎枪准备开枪,而那只羚羊并没有和往常狩猎中的羚羊一样慌忙逃走,而是慢慢地对准枪口跪了下来,并且流下了热泪,老人没有多想就开枪了,但是死后的羚羊却仍然保持跪下的姿势,很难拉起来,最后老人用刀子刨开了羚羊的肚子,发现原来羚羊的肚子中有一只小羚羊,此时的老人什么都明白了……学生看完后都产生了很大的震撼,被这种场景深深吸引了,通过这个案例的观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教材知识的探讨无疑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巧妙运用案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设立具有实质内涵的案例,同时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采取合适的案例,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当然,任何教学方法都具有不完善的地方,案例教学法也有自身需要完善的地方,在运用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依据具体情况恰当运用。

参考文献:

[1]蒋卫娟.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探讨[J].生物技术世界,2015,(02).

[2]李.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J].学周刊,2015,(03).

[3]陈鹏.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效率探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

初中生物教育教学案例篇6

【关 键 词】 初中教育;思想品德;案例运用

对于学生来说,初中阶段是他们树立正确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人生观念以及世界观念的重要时期,由于初中生的思维观念与行为模式仍然处于懵懂的状态,并且在自我行为的控制上也表现得比较欠缺,如果稍不留神就很有可能朝向不正确的方向而越走越远。思想品德课程教育者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学生展开正面的引导与积极的帮助,让他们可以找到适合自己且正确的发展道路。基于此,选择一种初中生比较容易接受且效率较高的教学方法是笔者乃至所有思想品德教育者都需要去认真思考的一项重要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加深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知识的理解

初中阶段思想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很多学生虽然能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住在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知识重点,但是却也只是停留于表面上的“记住”,并没有学会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法。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则可以很好地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学生在接触真实案例的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将课程知识牢牢地记在自己的脑海中。

(二)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次数变得更加频繁,一方面能够帮助教育者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而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构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正确的人生观念,从而在日后迈入社会时可以表现得更加优秀。而案例教学法就如同是联结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一般,让学生可以透过各种类型的真实事件来透彻解读社会现象,为他们日后的发展与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原则

(一)选择具有时代特色的有趣案例

教育者在选择案例时要对案例的内容进行仔细的筛选和研究,不仅要同初中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还要保证案例内容所具备的时代特色,尽可能选用当下较普遍存在的现象来作为教学事例。此外,在针对案例内容展开深度剖析时,教育者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思考,采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来将那些比较晦涩难懂的深奥道理诠释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案例内容的认识。

(二)选择可信度高的真实案例

选择案例的另外一个参考标准即为符合思想道德课程中的教学知识,教育者要确保在课堂中所引用的案例能够同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之间产生密切的关联,从而帮助他们更加透彻的理解提高个人道德素养的重要性。此外,教育者还要确保所举的案例内容真实可信,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课堂中的教学知识百分百的信服,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选择带有内涵的典型案例

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教育者要保证自己所选择的教学案例拥有着比较鲜明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十分明显地找到案例中的比对点,从而更加顺利的将教学案例中所阐述的道德与文化内涵进行准确理解,在深入剖析案例的过程中加深对自身日常行为的思索与审视。

三、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1. 明确目标,精选案例。在思想品德课程中选入科学有效的案例内容是开展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标准,教育者应当做到的是保证案例信息是完全的来源于社会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且在深入的调查走访过程中来找到一些内容生动且真实具体的资料信息。

2. 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引入教材中的经典案例。在现行的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材中有很多非常经典的案例可供教育者来选择引用,这是一种最为直接且高效的案例教学方法。

3. 在日常生活中搜集案例。在日常的生活中来搜集案例信息也是很多教育者都比较常用的方法,这就需要教育者花费更多的心思来细心观察生活中所发生的点点滴滴,并且通过读报纸杂志、浏览网络资源、收看电视节目等方式来积累大量的信息资料。

4. 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获取案例资源。在信息时代中,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教育行业带来了诸多的便利,教育者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来经常性的浏览一些新闻网站,并且利用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来获取与授课内容相匹配的案例信息,在大大提高案例收集效率的同时,让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加入到教学活动中。

5. 分组学习,自学案例。分组学习是案例教学课堂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教育者要为学生创建出一个更加宽松且自由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学习程度来自主选择学习重点,在同其他同学展开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倾诉与聆听,逐渐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6. 教学评价,升华案例。在分组学习的基础之上,教育者还要以班级为单位来展开小组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首先,教育者应当让每个小组都派出一名代表来阐述自己的想法与讨论结果,而其他小组成员则需要在仔细聆听的过程中做好记录,在接下来的发言中说出对上个学习小组所持观念的看法和解读;其次,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育者所要完成的任务即为对学生展开正确的观念引导,让他们明确认识到哪些观念是正确的、哪些观念存在着一定的瑕疵和错误;最后,在小组讨论完成后,教育者要针对表现优异的学习小组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长时间的保存下去。

【参考文献】

[1] 楼江红.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初中生物教育教学案例篇7

一、中学德育的重要性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质的教育。德育理论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文明道德教育、意志品德教育、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等。德育有助于学生正确看待一些事物,辨别是非曲直,不受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1.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是一个人基础素质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初中阶段是学生初步确立价值观的阶段,中学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即使脱离了学校环境也能够拥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观,成为高素质的当代青年。

2.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

要想成为当代社会高素质的青少年,仅仅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有了正确的道德观,才能够由衷地服从当代道德要求,做符合当代社会道德要求的事。不违背当代社会道德准则,是一个青少年的基本素养。因此,中学阶段通过德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道德观十分必要。

二、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

1.结合学生特点

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应该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很多学生都存在逆反心理,总想着和老师较劲,更不愿意听教师长篇大论式的教育。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形象鲜明、情节生动感人的体育先进事例,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共鸣,消除他们的抵触情绪。要想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在面临选择或者困境时能够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思想品德修养,使学生能够拥有独立思考和选择的能力,将来走入社会后能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明确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应该怎样做事,不管外界给予怎样的诱惑,始终都能够坚持自己的正确的观念不动摇。

2.激发学习兴趣

中学生不喜欢死板的德育模式,因此,要想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就应该寻求创新。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才愿意与教师配合,主动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德育目标。在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研究教材中的多种教育因素,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把德育渗透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使教学活动充满趣味性。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进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3.注重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念。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发现学生出现道德方面的问题,教师要认真调查与分析,采用说服教育法,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循循诱导,以理服人。对于极个别的学生存在的道德问题要适当进行批评教育,注重方式方法。通过说服教育使学生辨明是非,坚持真理,及时改正错误,加强思想认识,提高道德水平。

体育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发掘教材的思想性,针对学生在锻炼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确定德育的具体任务,并通过教育引导确保德育目标的完成。例如,在一次拔河比赛中,参赛的两队势均力敌,旗鼓相当,出现了2:2平局的情况。说来也巧,获胜的队均在场地的西侧,第五局决赛时,抽签在东边场地的队员开始议论纷纷,觉得是场地影响了成绩,心理蒙上了“必败无疑”的?影,队员之间也出现了相互埋怨的情况,甚至有部分队员都不愿意将比赛进行下去了。在休息期间,我让学生仔细察看两边的地形有什么不同,再观察一下各自队员的特点,同时检查队员的顺序安排是否有不妥。结果学生发现地形其实没什么不同,但对方队员在人员布置上与本队却有很大区别。通过这样的引导分析,学生认识到团结才是取胜的关键,拔河比赛是力的对抗、智的较量,场地即使有一定的影响,但只要肯努力,劣势也能成为优势。我还在技术上给他们适当的指点。决赛结束后,我进行了小结:在体育活动中,团结一致,坚持到底,克服困难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只有同伴间相互信任、共同努力才能发挥集体的力量。学生听后心里都很信服,也明白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以及同伴间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4.创新教学方式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进步。在中学的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具有现代的道德意识、观念与行为,为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积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注重德育渗透。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以德育案例为基本素材,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评价和研讨,使学生进入一个个特定事件的真实环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明辨是非,形成良好的品质。如体操案例教学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田径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向上的精神;球类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在体育基础知识教学中,通过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勇于拼搏争得奖牌等事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探究,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换看法。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应适时给予学生引导,鼓励学生多角度观察与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5.提高教师素质

初中生物教育教学案例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 物理教学 趣味教学

前言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于身边的新鲜事物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而且还表现出了十分出色的想象力与上进心。然而,由于初中生的思维模式并不成熟,因此他们很难对某一件事物有着长久的耐心,唯有将初中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够让他们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所有教育者都遇到过偏科严重的学生,由于物理是一门实验内容较多且知识抽象的学科,因此会导致学生经常性的遇到一些难解的问题,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对物理课程产生较强的抗拒心理。基于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初中物理课程的趣味性,是所有教育者都需要去重点思考的一项问题。

一、提高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育者在学生的心目中有着超高的地位,并且是决定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在初中物理课程中,教育者的专业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性格特点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感受,从而将自己对教育者的崇敬之情转换成对学科的喜爱,不由自主的参与到由教育者所开展的各类教学活动当中。基于此,初中物理教育者要经常性的深入到学生身边,了解他们的喜好与想法,采用一些令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学语言,并且充分发挥出学生在物理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此种方式来将他们的注意力长时间的留在课堂当中,从而更好的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二、科学化设置物理教材内容

为了更好的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初中物理课程的教材内容也应当做出适当的调整,从而更好的满足于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让他们可以学习的更加轻松。

1.利用卡通插图

对于初中生来说,卡通动画是他们非常喜爱的一种他图像表达方式,迪士尼中的很多动画人物几乎陪伴了初中生的整个童年时期。为此,我们在编写初中物理课程的教材内容时应尽可能的迎合初中生的喜好特点,在其中引用一些形象有趣的动画人物,从而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2.实验游戏化

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教育者要尽可能多在课堂中开展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实验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在参与实验活动的过程当中锻炼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集体活动的乐趣。

3.引入历史趣闻

事实上,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本应是非常严谨的,但教学方式却是可以随着学生的兴趣爱好来M行随意变化。在满足基础教学任务的同时,教育者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一些历史中有关于物理的奇闻趣事,例如阿基米德验证皇冠、牛顿被苹果砸头等,让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别样魅力。

三、采用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法

1.魔术导课法

魔术对于每一个中学生来说都有着非常强烈的吸引力,通过魔术表演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瞬间吸引到课堂中来,让他们非常迫切的想要探究到出现此种物理现象的原因,从而会对接下来的物理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平面镜》这一课程时,教育者在课程开始之前可以给学生表演一个“变金鱼”的魔术:首先,让学生看到透明的鱼缸中有一群鱼在游动,其次,教育者用红布将鱼缸盖上,同时转动鱼缸后将红布掀起,学生随即会发现鱼都不见了。当学生觉得非常惊奇时,教育者就可以邀请一名学生来到讲台上来探究魔术的答案,当学生发现透明的鱼缸中有一面两面镜时,便引出了课程的教学内容。

再例如在教授《磁体与磁场》的课程时,在课程开始之前,教育者向学生展示“变硬币”的模式,首先在纸杯中放入一枚硬币,老师随即将纸杯翻转过来,杯口向下扣在桌子上,将纸杯拿开后,桌子上面却不见硬币。而后,老师向学生展示纸杯的里面,原来硬币正吸附在纸杯的底面,而老师的手指上正带着一枚具有磁力的戒指。

2.趣味实验法

在日常的物理课程中,教育者可以通过一些新奇有趣的教学实验来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物理知识产生挥之不去的学习兴趣,完全打消掉对物理课程的畏难情绪,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感受。

初中生物教育教学案例篇9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案例教学 反思

由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很密切,有利于教师从社会生活中选取案例进行教学,再加上传统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枯燥无味、新课改的实施等原因,教师在教学中大量使用案例教学。所以,案例教学成为近年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虽然广大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经常使用案例教学,但是笔者在平时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情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效果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上使用案例教学效果不明显的情况,教师有必要进行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新课改真正取得成效。

1.对案例教学的理解反思

笔者在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交流中发现,许多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并不明白什么是案例教学,其中绝大多数不知道案例教学的定义是什么,甚至有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应用举例形式教学阶段。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依据教育教学目标,通过对典型教学案例的展示,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教给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举例是一种比较单纯而直接地提取信息的辅助教学形式,其作用是通过举例来说明问题;案例教学是一种为学生营造学习环境,通过案例开展“研究式”学习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以及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从两者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案例比举例更高级,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合理地使用案例教学,首先就必须明白案例教学的真实含义,其次还要明白案例教学的关键。一般来说,案例教学的关键是真实性,把真实典型的案例结合教材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之中积极展开创造性思维。案例教学对于学生形成“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2.对案例选择的反思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来说,要想让课堂生动有趣,案例的选择与编写非常重要。只有选择好的案例,才能让学生感兴趣,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这一点在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案例教学中很少看到。有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所使用的案例僵化,结果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对案例不明白,出现了课堂教学进行不下去的情况,最终教师被迫舍弃了案例教学,重新走上了传统教学的老路。

还有的教师所选案例针对性不强,达不到教学效果。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选择那些具有针对性、广泛性、真实性、实践性、启发性强的案例,除此之外,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一定要注意选择那些生活有趣的,没有那么多的抽象、复杂的概念、理论,而更多是人物、环境等合理情境牵挂着每一位学生的案例。同时,案例还要符合实际,发人深思,内容不要过长,要简明扼要,以达到使学生合作研究、掌握知识、发展思维、适时适量地讨论的目的。

笔者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时,发现选择案例的时候还要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特点选择案例。

首先,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与社会现实相近的特点,其教材内容大都来自社会现实,有利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讨论。因此,选择案例的时候,教师要选择那些有利于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案例,从而有利于激活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和激情,让学生乐意学习、自主学习。案例教学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合作活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案例教学要求把学习的知识置于鲜活具体的案例情境中,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多角度的理解和扩展,让学生能从以往的被动接受中解放出来,使学习真正成为一种高级思维活动,从而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习。其次,初中思想品德课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要担负提高学生思想品质的重任。因此,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选择那些能够发挥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的案例。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原则,以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过程、方法的“三维目标”。

另外,教师还要对案例进行适当的加工与修饰,将一些案例进行一些简单的修饰,要根据不同教材内容,在调查的基础上精心加工、编写,以达到传承知识和训练思维的育人功能。

3.对案例作用的反思

初中生物教育教学案例篇10

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生物教学;渗透

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学的目标主要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通过初中生物教学,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和珍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的主要教学难点是如何将生命教育融于到生物教学中,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式。

一、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策略

1.结合多媒体教育技术在课堂中实施教育初中生物丰富多彩,而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板书宣讲式的教学,使得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没有兴趣,并且初中生物课本中有许多较为抽象的问题使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来实施课堂教育。多媒体教育技术是一种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的教育技术,可以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直观化。案例1:在学习“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时,教师可以从婴儿的诞生讲起,从母体孕育开始,对于孕妇而言孕期一般为38周到40周左右,在母体怀胎的时候,一般由母体为胎儿提供营养物质。随着孕妇孕周的增长,胎儿会挤压母体其他脏器,大幅提高了孕妇的代谢负担,并且分娩时孕妇要经历剧烈的疼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讲解胎儿的形成过程,并且通过幻灯片的方式将胎儿的成长变化过程演示,让学生明白生命的起源与成长过程,进而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案例2:在学习植物的分类时,教师可应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将植物的种类通过ppt或者动画、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并且将濒临灭绝的植物通过视频或者动画的方式演示,让学生了解目前哪些植物是珍稀物种并且濒临灭绝,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生命的意识,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让学生明白造成这些植物灭绝的原因,进而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因此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教师可以把以上相关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让学生体会生命诞生的艰辛与不易,让学生珍惜生命。2.在实践中体验生命的意义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中学生学到的多是理论性的知识,学生不能切身感受生命的意义,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生命的意义。教师可以组织班级进行校园植树、栽花活动。案例3:在植树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内植树、栽花等,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组分开,一组植树、另一组栽花,并且要求学生每隔一段时间要来给自己种植的花草进行浇水、松土、施肥等,让学生记录自己栽植的过程并且观察小树和花草的成长过程,并且记录每一个细节问题,观察花草的成长、开花、枯萎的整个过程,再让学生对于这一过程进行心得体会的分享,教师通过组织这个实践的过程让学生自己来感受生命的经历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对生命的全面认识,能够切身的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因此,通过对植物生命过程的观察、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是一种有意义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多组织这种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3.让学生认识生命的珍贵生物这门学科与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尤其是初中生物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初中学生处于发展的初期,对于“生命”这种宏观的话题没有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生命的意义。初中生普遍对苦难、灾难没有明确认识,尤其是现阶段的初中生多是“00后”,出身于经济物质条件丰厚的时期,很少经历苦难、灾害等,因此对于生命的意义没有真切的感受。案例4: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自然纪录片、灾难片等,如地震、自然灾害、姜玉战争等相关的影片,如央视频道的《人与自然》,通过让学生观看自然界中的生物生存的斗争,进而感受生命的珍贵。或者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战争的纪实片,让学生了解战争中人们对于生命的渴望与珍惜,从侧面来引发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加强学生的人文关怀。

二、总结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重要意义,在学习生物的初期阶段,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掌握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实施教学内容。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热情,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生命意义的教育,教师通过讲解生命的起源来焕发学生对生命的意识,并且教师要抓住教育时机,在恰当的时机为学生灌输教育思想。最终希望通过初中生物教学,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参考文献:

[1]张伟.初中生物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5).

[2]安宇波.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途径分析[J].文理导航,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