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学习总结十篇

时间:2023-11-03 17:27:06

社交礼仪学习总结

社交礼仪学习总结篇1

关键词:礼仪教育;大学生;人际关系能力;作用研究

一、礼仪教育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必然联系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是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律己、敬人的过程。礼仪素养教育的内容包括个人礼仪、校园礼仪、社交礼仪、中外礼仪、求职礼仪和网络礼仪等。

人际交往能力指人们在人际沟通时,妥善处理组织内外以及周围环境各种关系的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是个人在社会立足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直接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与社会价值的实现。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个人只要同其他人交往,就不能不讲礼仪。因为礼仪是整个社会人际关系的调节器和润滑剂。运用礼仪除了可以使个人在交际活动中充满自信、胸有成竹之外,还能帮助人们在交际活动中更好的表达尊重和友好,增进了解与信任。在交际中,周到的礼仪能够使交际各方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营造良好的交往气氛。所以,礼仪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反之,如果在人际交往中粗鲁无礼,容易使人产生否定情感,从而阻塞人际沟通的心理通道。

因此,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点是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和提升的教育,让学生在提高道德水平、文化修养的基础上,更懂得运用形象管理技巧,以及得体的言谈举止和适宜的处事方式,在人际交往中赢得赞许。“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告诉我们礼仪教育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相辅相成,是大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和人生幸福的基本必备的条件。

二、礼仪教育对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

(一)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大学生们渴望获得情感交流和个性肯定,但由于他们社会经验、交往能力不足等原因,常常出现自卑、多疑、敏感、嫉妒等情绪体验,进而容易导致人际交往受挫,产生交往障碍,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礼仪教育中所涉及的个人礼仪、社交礼仪、校园礼仪等内容的学习,能够普及礼仪基本常识和交往技巧,有助于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自信心和交往能力,促进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建立和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趋密切,充满朝气、志向远大的大学生在做好专业学习的同时,更需要接触和了解社会,更渴望参与社交活动。在这过程中,大学生们如何做到知礼、守礼,如何运用合适的交际礼仪提高自身吸引力等问题,通常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心理困惑。因此,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如:服饰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座次礼仪、名片礼仪等,可以使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不断提升大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提升大学生文明素养

礼仪作为一种非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习俗习惯、道德规范等内容,是调节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准则。当下,高校中比较重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引领,常常忽视基本礼仪素养教育,容易产生大学生礼仪知识匮乏和自我约束能力差等问题。因此,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不断引导大学生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实现大学生内在道德品质和外在礼仪形式的有机统一,不断提升大学生文明素养。

三、礼仪教育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途径

(一)调试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强化积极交际心理

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常常存在着文化习俗、心理和社会地位等障碍,其中,心理障碍是人际交往能力较缺乏的大学生的“坎儿”,刚刚进入高校或者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每一个人或多或少存在自卑、自傲、嫉妒、猜忌、羞怯等心理体验。在这些心理体验中,自卑最为突出。而笔者对于所在地市几所高校的问卷调查和随机访问中发现,大学生内心自卑的主要来源是对自身形象的不满意。

因此,高校要对大学生进行自我形象自卑心理的疏导,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从仪容、仪表、仪态等方面,首先让学生悦纳自我;其次,让学生了解自我形象的优劣势和学习形象管理的技巧;第三,让学生常常使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能行;最后,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在活动中相互学习、鼓励和赞扬。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大学生进行自我审视、完善自我形象,在人际交往中逐渐变得自信、谦虚、从容,不断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多学科知识融合,促进大学生个人“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是礼仪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从人际关系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角度,剖析“第一印象”给交往对象带来的效应,让学生在项目化的实践活动中领略到礼仪“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等知识在人际交往中的巨大力量,引导学生用好塑造良好印象的重要工具——社交礼仪,促进学生在不同场景进行个人形象塑造,不断获得交际的成功。

(三)动态细微处夯实培训,引导打造自身魅力

微笑是特殊的情绪语言,它是人际交往中最富吸引力、最令人愉悦的面部表情。它不但表现着人际交往中友善、诚信、谦恭等美好的感情因素,而且反映出自信、涵养与和睦的人际关系及健康心理。社交人员的形象展示离不开微笑的运用。例如,微笑让北京奥运会的礼仪小姐成为中国的“名片”。因此笔者在礼仪教学中将微笑训练作为教学重点,从口眼结合;笑与情、气质的结合;笑与语言结合;笑与仪表、仪态结合4个方面训练,以笑助姿,形成完整、统一、和谐的美,不断展现青年大学生友善、谦恭的人生价值观和青春魅力。

(四)重点锤炼敬语运用,交谈礼仪促学生人际交往

交谈是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最直接的途径。一个人说话交谈的水平,对塑造自身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现今大学生对交谈礼仪基本知识掌握欠缺、运用匮乏的现象比比皆是,如何说、如何听的规范不甚了解。笔者在教学中对如何正确的说(普通话练习等)、如何清晰地说(包括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握潜在的语义和逻辑等)、如何礼貌的说(如何善于倾听、多用敬语、谦语和雅语等)、如何幽默地说(幽默艺术学习等),都分别进行了细致的学习和练习,收效很好。

四、总结

社交礼仪学习总结篇2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字典上的解释是:由一定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仪’,是指人的容貌、举止。在人际交往中,凡是把人内心待人接物的尊敬之情,通过美好的仪表、仪式表达出来就是礼仪。所以,礼仪指的就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和仪式的总称,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1]

一、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礼仪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行为规范,可引导人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从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教育的内容与作用看,二者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心理、审美等素质的培养。中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包括在人际交往中的礼节、礼貌和礼仪等知识的学习和训练。从根本的意义上说,这两者的作用、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教育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礼形于外,德诚于中”,即思想道德修养蕴含于中,礼仪修养形诸于外。“在人际交往中,礼节、礼貌、礼仪形诸于外,交往对象可感知和体悟蕴含其中的感情襟怀。人的礼节、礼貌、礼仪是受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支配的,蕴蓄于中的思想道德是礼貌、礼节、礼仪的基础和内驱力。”[2]

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教育的侧重点不同。礼仪教育侧重于礼仪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着重于人际交往中应如何正确表达对交往对象的尊重和礼貌。思想道德修养则侧重于思想道德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着重于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与提升。“一个思想道德境界高的人,应该是一个有礼仪修养的人。”[3]中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教育相结合,可以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和谐,帮助他们把握生活的目的、价值和意义,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思想道德境界。

二、加强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人们对礼仪的学习和运用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接受道德熏陶和教育、提高道德是非鉴别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和道德自律精神的道德社会化过程[4]。文明礼仪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综合体现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因此,把礼仪教育作为增强中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中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加强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紧迫性

1.当前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文明礼仪体现于身边小事之中,但往往被学生忽略。在校园里,常常看到这样一些不和谐的场景:有的同学大打出手;有的同学乱丢、乱扔,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校园的美观。很多同学对他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对损坏他人利益的事无动于衷,他们心中只有“我”的利益。

第二,同学之间不礼貌现象常见。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中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增加,接受信息的能力也不断在增强,对一些不礼貌行为的模仿,比如说出口成“脏”,在他们眼中这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这种现象在要好的同学和朋友之间尤其多见;再比如说缺少尊重意识,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总是会看到学生对他人的苛刻要求,总觉得高人一等,不知道尊重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早已被他们抛诸脑后。

第三,部分同学荣辱不分。现代社会向多元化发展,由于每个人的教育背景、生活环境和社会经历不同,对一些事物的评价也是各不相同。一些学生免不了要受其影响,加上自身认知能力尚不完善,荣辱、善恶、美丑不分现象严重,把庸俗、粗俗、媚俗的东西当“个性”。比如说有些学生无视校规、校纪,将放荡不羁看成是有“个性”;学生中穿奇装异服、剪奇异发型等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2.当前中学生不良陋习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一,家庭教育缺失。现在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各方面的制度都表现出了或多或少的弊端,教育体制尤为明显。我们虽然正在进行教育改革,提出了素质教育,但是目标的实现仍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目前我国教育主要实施的还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在这个背景下,家长最关心的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道德教育、礼仪教育不够重视。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民主的家庭氛围,所以在与人交往和交流方面的能力就会有所欠缺,而不与人交往又何谈懂不懂礼貌呢,所以,学生良好交际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常常会发现: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的一天。

第二,学校教育不当。首先,目前我们的学校主要实施的还是应试教育,在这一背景下,学校仍然崇尚“分数至上”,这样多少会忽视学生的礼仪教育,而且,学校教育向来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而在我们的礼仪教育和道德教育中,表现出来的往往是,一味地给学生讲授空泛的大道理而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和掌握无人问津。其次,个别教师缺乏责任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教书和育人的重要使命,所以我们才说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现实生活中,不少老师只是教书却不育人,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万事大吉,这样有损于教师形象,也不利于礼仪教育的开展。再次,部分老师还缺乏爱心和耐心,不能够切实深入学生的生活,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为学生分忧,对犯错误的学生更是缺乏耐心的交流和心理疏导。

三、加强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确定内在美德的决定性地位

“如果对礼仪教育的理解仅仅停留在‘金玉其外’的表层是远远不够的”[5],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将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者协调发展,这才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首要问题。

1.把礼仪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显而易见,对公民的礼仪教育也包含其中。因此,我们应长期坚持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礼仪修养。

2.把礼仪教育与人生观结合起来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确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是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在礼仪教育中,我们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指出一个人有意义的人生就要为国家、集体、他人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些都反映了礼仪教育与人生观教育的相通之处。

3.把礼仪教育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速度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受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中学生由于年龄尚小,社会阅历不够,基本的人生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对荣辱善恶的选择存在迷失现象。胡锦涛同志及时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荣辱、是非、善恶的界限,给中学生判断自己的行为得失提供了基本规范。

(二)在强调内在美德的决定性地位的同时,也要通过外在形式来加强

1.围绕学校德育目标,推进礼仪教育进课堂

首先,要加强教学基础建设。把礼仪教育当作一门学科来对待,组织有关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编写《中学生礼仪常识》等书,作为礼仪教育课本统一下发给中学生。教师一方面要讲授礼仪教育的本质,即“真”、“善”、“美”的教育,同时,也要进行礼仪行为的模拟训练。其次,要合理确定教育内容。将与中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举止、谈吐、服饰、与人交往等礼仪常识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对中学生重点进行家庭礼仪、社交礼仪等方面的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还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希望通过以后多年的礼仪教育的教学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创设情景―观察示范―合作体验―启发诱导―激情感悟”的课堂教学模式,融知识传授、体验感悟、行为培养、思想陶冶于一体。

2.挖掘整合多种资源,开展全方位礼仪教育

首先,要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浓厚氛围。可以在校园悬挂有校风、校训、学风的展示牌;在楼道内张贴名人伟人画像、格言警句等;在学生园地、班级板报、校园广播等开设礼仪教育的专题节目,宣传礼仪知识、树立表彰典型等。其次,要加强学科渗透,形成教育合力。学校教育要普遍将礼仪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通过语文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谦让诚信等方面的教育;通过物理、化学、数学课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追求真理、审慎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音乐、美术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团结协作的美德。再次,要加强师德建设,强化教师的身教作用,形成示范效应。在礼仪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身教非常重要,教师要通过自己榜样行为的示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矫正不良行为。

3.建立管理监督网络,实行自律和他律结合

社交礼仪学习总结篇3

【关键词】场景模拟训练 社交文化 职业教育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2-0104-02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职高院校中的教学方式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从过去简单的老师讲、学生听,逐渐延伸为今天的互动性课堂教育。增加课堂的互动性,也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如视频欣赏,小组讨论,或让学生们自主表演发言等,但有时候学生们把握不好,容易把学习的机会浪费在走马观花的看热闹上,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在多样化的教学中教师仍需要把握住重点,场景模拟训练就是一种将学生的创造性与课堂的规范性完美融合的教学方法,在展示社交礼仪的过程中,能够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寓教于乐,表演者的眼、耳、口、鼻皆得到全方位训练,还有利于记忆的加深和对礼仪背后人文素养的深入思考。

场景模拟训练属于情境教学法,它是指运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社交礼仪的模拟演练中来,让一个个礼仪规范化为活灵活现的小故事、小场景,可分为情境模拟和角色模拟,学生们参与到其中,通过演示和观察以达到学习掌握社交礼仪的目的。

一 社交礼仪授课中需要进行场景模拟训练的原因

1.社交礼仪课程安排的独特性

首先要明确开设社交礼仪的课程目标是什么,这不是一门简单的知识课,它需要任课教师通过课程的讲授培育出知礼、守礼、行礼的社会需求人才,这门课程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内蕴,绝不是几句简练的总结性语言就可以完全表达的。中华大地一直是礼仪之邦,重视礼学教育从古即有,古代社会有“三礼”著作,圣人孔子有“礼教”,时至今日,人与人交往过程中,“礼”也是衡量一个人人格素养的重要标准,能帮人赢得尊重和信任的重要标杆。正因为礼仪课程对社会的重要性和它本身理论性弱、应用性强的特点,构成了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的独特要求,需要学生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学习,而场景模拟训练正好给学生们提供了演练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

2.知识传授过程中的规律性

针对高职学生的年龄、性格等特点,进行知识教育时本身就有其规律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巩固所学。场景模拟训练法可以先让学生们了解知识、背诵知识,在宏观上把握社交礼仪的基本概况,然后通过思考融入表演中。学生们如能流畅地表演社交礼仪过程,一方面达到了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再次加深了印象,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3.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性

我国的高职教育旨在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工作需求的人才,能力强要体现在掌握课本知识和迅速融入社会生活两方面。良好地运用社交礼仪是一个人立足社会、展开个体全面发展的有利桥梁,同时,个体的心理素质和人格修养也可以通过学习社交礼仪得到提升。为了成功地达到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采用场景模拟训练法无疑是一条捷径,它可以更合理地分配课堂时间,有效地利用起课余时间,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锻炼学生的口才与临场应变能力,学生们也会因此领悟到活学活用的学习方法。

二 场景模拟训练法在社交礼仪课堂上的运用

1.充分合理地运用教学资源

在进行正式的场景模拟训练前,要准备好一切可用的教学资源,如与礼仪课程相关的影视资料,不能仅限定为概述礼仪规范的授课性质视频,而应包括生动有趣的生活片段或电影片段。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搜集整理,在课堂上进行放映观看,可以为之后的场景模拟训练提供学习的样本。在模拟训练中需要用到的道具也要尽量准备齐全,尽量还原再现办公室、宴饮等表演场景,针对不同的礼仪种类设定相应的场地进行模拟训练。在讲解仪容礼仪和服饰礼仪时,可以提前准备大量的服装和装饰用品,摆放在讲台处,请学生根据提示的场合进行选择穿着佩戴,教师扮演面试官或领导,给予点评指导。在这里服装配饰等的前期准备就显得尤其重要,这样的实物教学也会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要领。

2.教师设定表演模式

这一步骤在进行场景模拟训练时至关重要,教师为加强学生们的礼仪意识可以设定不同的模式,和学生一起参与到训练中去。不同的礼仪形式也可以融合在一起进行创造性表演,像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和名片礼仪等就可以设定在一个场景内。教师也可以进行随机考核表演,选择两名学生来到讲台前,根据任课教师的语言提示来表演礼仪规范,教师给出一个场景,如电话礼仪,教师可以从旁描述:学生A是某单位领导,学生B是第一次接到领导电话的新员工,现在电话铃声响起,请学生B接电话。这样的表演模式考查礼仪应用,同时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能起到很好地锻炼学生素质的作用。教师选择不同的表演模式,增加了课堂内容的新鲜度,也是场景模拟训练最后能否奏效的指挥棒。

3.学生流动性参与模拟表演

为充分利用课上时间,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一定的锻炼机会,在场景模拟训练过程采用流动性的方法表演,教师可以先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指定的表演内容,当一个小组的成员在讲台上进行模拟表演时,其他小组的学生发表评论或感想,并可以替代其中的某个角色设定做不一样的表演。通过不同角色的分配,小组之间可以参照对比,互相借鉴,也有助于理解不同场合应用不同礼仪深刻的人文内涵。学生的参与热情是场景模拟训练成功的重要条件,流动性的参与方式便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避免了一部分人表演一部分人闲着无聊的情况出现。

4.学生评委进行打分点评

每一场模拟训练之前,先选择出数名学生坐在评委席上,按照参加模拟训练的学生们的表现打出一定分数,并给出理由。评委们还可以根据每项礼仪在社会、校园中的应用频率做出调查报告,进行总结性发言。

三 结论

场景模拟训练法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寓教于乐,化无形的礼仪知识为有形的表演形式,无论是身处其中的模拟者还是坐在下面的观看者,都会从中受益,在练习中日渐养成良好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社交礼仪学习总结篇4

一、礼仪概述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中华民族早在古代就有极为隆重的“九宾之礼”,原始社会产生了“跪拜礼”“尊老敬贤”等多种礼仪及观念。如今,社会经过几千年的的发展和变迁,礼仪的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今已衍化出包括服务礼仪、商务礼仪、社交礼仪等多种形式的礼仪细节。

二、在校大学生的礼仪现状及成因

随着时间的流逝,外来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将“礼仪”二字和中华美德抛之脑后,其中不乏具有较高学历的大学生们。我们经常会亲身经历或从媒体网络上获知大学生的不良行为,有些甚至违背伦理道德,触犯法律的底线。是什么让本应充满青春朝气与正能量的大学生们走上了一条条道德礼仪的沦丧之路?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礼仪教育的缺失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21世纪的今天,过于稀少的礼仪教育使其不能深入人心,而我们最直接的学习源于我们的生活环境,无论在家庭、学校亦或社交中,若多数人轻视礼仪,我们便会对此感到淡漠。其次,外来文化的传入导致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受到冲击。随着全球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外来文化不可避免的从世界各地涌入,而年轻一代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很容易受到多种文化思想的冲击而不能正确的辨别其适用性。最后,大学生对自身认知的不足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姚礼萍在其《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的调查分析中发现,除部分大学生接受的礼仪教育偏少外,另有一部分学生并没有将礼仪道德摆在正确的位置,而认为良好的礼仪修养是可有可无的,并不需要开设课程学习提高。这种思想的形成并非偶然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累积形成的,若不对其进行纠正改变,必将成为隐患。

三、在校大学生礼仪培养的重要性

“做人先学礼”,礼是立人之根本,只有知礼懂礼才能在这个社会站稳脚跟,拥有好的发展。大学是我们通往社会前塑造自己的有力环境和契机,在增强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提升相关的专业素质。在竟争激烈的二十一世纪,我们未来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而现今社会筛选人才的标准不再局限于知识的考核,更注重人本身的素质与内涵,而很多专业与岗位更是要求青年人有过人的外在仪态与内在素养,这都使得大学生的礼仪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四、在校大学生礼仪培养方案研究策略

(一)实施方案

1、调查阶段

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目标人群――在校大学生进行书面调查,了解其对礼仪的认知程度及基本需求,并利用媒体网络平台扩大调查规模,期间定期开设现场座谈会,邀请各学校、各年级学生代表及教师参与讨论,力求后期研究结果的科学准确性。

2、实践阶段

在实践中检验初步礼仪培养方案的有效性和可实施性,即设立免费的大学生礼仪培养讲堂和相关网络教学平台,通过专业人士的讲解和启发,激发大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善美,逐渐消除其消极观念和不良行为,并通过对目标人群的后续观察检验培养效果。

3、总结及改进阶段

通过近三个月的实践课程以及对参与礼仪培训的在校大学生的后续观察,总结出此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进行更细致的研究,使该方案能够切实满足在校大学生对礼仪培养方面的需求。

4、制定最终礼仪培养方案

根据前阶段的调查、分析、实践、总结以及后续的改进工作,最终制定出一套系统、有效的大学生礼仪培养方案,并根据目标对象的不同加以区分,分类制定出适合不同群体的最佳方案。

五、结语

社交礼仪学习总结篇5

【摘要】

礼仪修养是人生修养的外在表现,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增进人际交往,更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文明和进步。礼仪修养的培养和提升不仅依靠内在道德修养的不断加强,而且需要在学习和实践中掌握和领悟各种行为规范。

【关键词】

礼仪;修养;培养

礼仪修养是指按照礼仪规范进行社会和个人社交活动时,努力克服自身不良行为习惯,把良好礼仪规范标准化为个人的自觉能动行为,通过礼仪教育、思想意识等方面不断完善自我并熏陶、影响和锻炼的行为过程来实现的内在品质。礼仪修养是人生修养的外在表现,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增进人际交往,更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文明和进步。礼仪修养是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括基本的行为规范,而且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应用和体验。

一、加强道德修养

《礼记》开篇讲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管子把“礼义廉耻”定为“国之四维”,“礼”列四维之首,成为最高道德准则。礼仪被界定成为人处事的行为规范,其中就包含着社会道德的监督和约束。一个彬彬有礼、举止有度、受人欢迎的礼让之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一定是道德修养,其内心世界一定是健康向上的,其思想境界一定是较为高尚的。道德是礼仪永远不能超越的界限,脱离了道德的依附和根本,对行为规范的诠释就会是虚伪客套和敷衍作秀的,不会达到本质的目的和效果。礼仪需要以道德为依据,是个性优秀品质的外在表现。礼仪行为是人们在社会联系和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真诚、信任和美好的愿望,传递着真善和美好。如果一个社会或一个人存在严重的道德缺失,充满了落后、颓废、丑恶甚至暴力等倾向,可能在形式或包装上会粉饰行为,却难以掩饰假丑恶的真面目,无法具备礼仪修养。

孟子指出,能完全符合“礼”的要求,就是“盛德之至”。荀子也说:“礼者,德之极也”。礼仪修养的养成是个人内在意志品质改造的过程,是以道德教育为先导,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精神文明建设环境中通过行为实践和文化教育来实现的。行为礼仪规范的细节所要表达的内涵都属于道德范畴。如礼宾次序表达的是对他人的尊重;整洁的着装和得体的仪表举止目的是为他人带来美感和愉悦;规范的注意事项和工作流程提供了他人的便利;慰问和祝贺的礼节体现了对他人的关怀,道歉和退让呈现了宽容和大度。礼仪中的热情、友善、宽容、尊重、诚信、自律、适度等原则都是道德修养的范畴。古代的李觏把“礼”看作是“德”的别名,认为“礼”包含诸传统德目,“德”通过“礼”体现出来。仁、义、智、信谓“礼之道”,乐、刑、政为“礼之用”,“言乎礼,则乐、刑、政、仁、义、智、信在其中矣(《礼论》第一)。

二、了解习俗规范

礼出于俗,俗化为礼。礼仪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并长久承袭的行为习惯,受心理归顺、传承力量和习惯势力等因素约束。由于人们生活的文化背景存在着许多差异,不同民族、地域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礼仪规范,甚至差别较大,一个地方的礼仪可能部分或全部不适宜另一个地方,礼节运用不当可能会伤害到别人,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在学习礼仪的过程中,应通晓各个国家、地区、民族等的礼仪和风俗习惯,特别注意掌握历史、伦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习俗差异,正确地表达友善和尊重,对不同的风俗不能硬性纠正、贬低否定或妄加职责。如同样是见面问候,在我国不同地区分为作揖和献哈达;敬酒时不同地区程序不同。国际礼仪不崇尚自谦,提倡自信,而我国将自谦作为美德弘扬。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仪是严格规范的行为,是具有统一标准的规范,礼仪方式或行为必须经过公众的认可,才能成为流行和使用的标准。除了习俗,不同的领域、行业、身份、场境等也存在礼仪规范的异同。在日常工作和社会交往中,人们达成了许多共同遵守的原则和规范,需要共同遵守。为了更好的交往和交流,应多了解各类约定俗成的规范,掌握细节。如商务、政务、社交和服务行业存在一定的礼仪细节差异。商务活动中,位次礼仪以右为尊,而常常以左为大。公务活动要求身着正装,社交活动便装为宜。

三、勤于学习实践

随着礼仪理论的日渐丰富和成熟,礼仪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十分重要。可以通过理论学习、专业培训等形式从理论上来提升礼仪修养,学以致用,学用一致,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证实理论,以便丰富礼仪的内涵,达到增强礼仪修养的目的。

首先,理论学习包括阅读礼仪图书资料、广播电视、教学和函授等多种媒介形式。专业培训包括向教师、培训专家、礼仪顾问学习,交流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也可向群众学习,从基层社会和单位搜集资料、深入考察才能得到具体、生动而全面的礼仪知识。

第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礼仪是应用科学,源于实际操作,在实际操作中发展,也在实践中改进。良好的礼仪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离不开人际交往,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观察、体味礼仪知识,体会礼仪细节的深刻含义、加强对地方习俗的了解、真切地感受历史发展的脚步,不断地学习、训练和培养。

第三,在理论和实践基础上要善于自我反思和总结。学而不思则罔,要时刻检验和总结礼仪礼节规范的出发点和根本动因,反复体会、深刻琢磨,只有这样,才能从我做起,用实际行动塑造自己、影响别人、带动风气,更能应对礼仪细节中从未遇到的复杂多变的场境,才能将礼仪细节进行创新和突破,将礼仪的原则和本质内涵应用得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社交礼仪学习总结篇6

关键词:商务礼仪;教学策略;职场技能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早已不满足于仅有较强的职业技术工作能力,更多的要求是从每一个员工上面看到企业的良好形象。商务礼仪已成为职校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商务礼仪是指在商务活动中,对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行为规范和活动程序,是一般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运用和体现。学生熟悉各类商务活动中的礼仪规范和相关要求,为进入职场的学生提升职业素养、顺利就业夯实基础。教师改革商务礼仪的课堂教学,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为学生就业增加砝码。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通过对实习学生的商务礼仪教学情况反馈问卷调查,以及和本课程任课教师的讨论,相关人士的访谈,目前在商务礼仪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在教学中的学生仪态训练不到位。学校没有专门实训室,空间相对有限,所以很难让全班同学都有机会得到仪态训练。②在教学内容整体安排上,实践部分安排的课时较少,学生动得少。③课堂教学中,教师常采用“讲授型”模式,缺少仿真的商务情境,学生无法将自己当成真正的商务人员来练习。④商务礼仪教师大多非专业出身,很多都是担任自己的专业课的同时兼任商务礼仪教师,本身对商务知识储备就不足,通常都是现学现卖。

为了完成特定的目标,改革商务礼仪课堂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总体考虑到其所选择用的教学顺序、程序、形式、方法以及教学媒体等,合理选择教学策略通过不同教学策略的运用,使教与学互动建立师生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学礼仪、知礼仪、用礼仪,在社会实践中活学活用,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为进入职场做好准备。

二、改革礼仪的课堂教学,合理选择教学策略

1.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主体性学习

众所周知,主动学习的原动力是兴趣,想要一直保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需要对学生的思想动向了如指掌,教师在课堂采用生活案例教学,并且能够用课本用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具体做法有:

(1)教师要做学生的偶像

作为一名礼仪教师,自身的礼仪素养、形象气质,是对学生最好的直观教育。教师在课余时间不仅需要不断的加强礼仪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需要加强对自身素养的提升,努力做到以自身良好的礼仪修养感染学生。平时要对自己的仪态、举止、语言、等多加注意,用真诚的微笑、丰富的阅历以及较强的社交能力和敬业精神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觉得老师的行业举止都是值得自己学习的。并以老师为学习的对象,从而激发学生想学礼仪、学会礼仪并且喜欢用礼仪社交的习惯。许多班级的同学说:“老师的举止行为很有气质,让人忍不住的想要学习,想要成为他那样的人。”

(2)让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

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搞一些偶像教育。请一些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结合在进入职场的社交礼仪,办公礼仪,商务活动礼仪以案例形式进行演讲,让学生明确学礼仪,用礼的重要性。

(3)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实课堂内容

组织学生观看如《礼仪大赛实况》《商务礼仪规范演示》《金正昆教授的讲座》等资料片,让学生观看有关礼仪的视频,提升审美标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评价标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积极审视自身的不足,完善自我。

2.适时组织模拟教学,引导学生自我训练

(1)教师引领学生动起来

在课堂上对礼仪运用技巧的训练,大多学生认为所谓礼仪就是几句文明的话语,几个优雅的动作,比打篮球、学习数理化容易多了,不用反复的艰苦训练,所以常会轻视礼仪课,认为其不甚重要,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引领学生主动训练,并且为学生创造实践平台,如:让学生完成学校及系里的不重要的接待任务,有的学生因为初次实践会很紧张:按照站姿要求站好后像是一个木头人杵在那儿,笑不像笑,哭不像哭,一副滑稽的表情,不知所措的行着来来往往的客人,不知道该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打招呼,气氛十分尴尬。这样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自己在礼仪素质方面的缺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社交能力与社会的要求相差甚远。并让学生认识到,不认真学习礼仪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2)适时设置常规训练且要形成制度化

商务人员仪表风度礼仪训练,要坚持不懈的进行,如:“真诚甜美的微笑”不仅是对礼仪的要求,更是职业素养的表现。“咬筷子”“照镜子”“词语训练”每次上课前,老师都会复习训练。提醒学生起立后适时训练站姿,课堂上督促坐姿,每天的广播操站队、入场,都是站、坐、行的好时机。与师生见面微笑打招呼,课间与老师的交流沟通,将日常礼仪融入进来,学生通过每天适时训练,既陶冶了情操,受到了职业道德的教育,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为进入职场树立信心。

(3)适时组织模拟实训教学

①教师示范,学生模拟训练,教师指导纠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亲自示范更直观,学生模拟训练有利于增加自信心,如学习仪态礼仪时,教师示范站姿、坐姿、行姿、表情、动作就会更有说服力。礼仪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方法是模拟实训教学法,要求根据职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问题、理解问题的规律进行教学。商务礼仪课的教学要活泼有趣、生动形象,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乐于配合教师教学,若按部就

班、死搬教条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只有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才能活跃课堂气氛,若得不到学生的配合,那教师也就只能自己在讲台上唱独角戏。教师分别接正确的和错误的动作示范一遍,让学生从中找出哪个动作是正确的,哪个动作是错误的以及它正确或错误的原因,形成正确的认知标准后,让学生再模拟训练,能高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②学生观看视频,教师总结要领,模拟训练

如领带的打法可以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后,教师示范分步讲解,对打法编口诀,让同学们边看边练,学得好的同学示范,带领小组同学学习,当老师的助手,对于共性的问题,可以集体纠偏,老师总结错误产生的原因,如何修正,学生多次进行模拟操作训练,直到学会为止,这样印象非常深刻。教师还可以结合小组比赛的形式,给出评分标准,让学生自查自纠,让学生不仅会打领带,而且要打得漂亮、打得快。

③学生市场调研窗口优秀服务人员的礼仪,小组讨论总结,模拟训练

课前布置学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结合本专业对相关的岗位窗口优秀服务人员的礼仪进行调研,学生将调研的资料:照片、视频制作成ppt在课堂进行展示、谈感悟,并各小组进行讨论,对优秀的服务礼仪进行模仿训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职业素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都是行之有效的

④适时设置情景,学生角色模拟

在商务礼仪课堂的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设定不同情境,然后由学生根据所学的相关礼仪知识编写剧本,设定正反角色如,我们在教授了商务社交礼仪后,根据班级人数设定6~7人一组,由组长负责进行情景小品的编排,必须融入称呼礼、握手礼、致意礼、介绍礼、名片礼等内容,每组展示的同时,其他同学进行观摩、小组讨论,找问题挑茬子,老师最后做点评,纠偏,充分发挥教学生的积极性。在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中,适时设置情景,学生角色模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模拟实训教学,具有以下功效:通过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演过程中找到成就感,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将在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呈现出来。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为进入职场做好充分的准备。

社交礼仪学习总结篇7

我校根据学生的现状,为每个学生制定了个别化的礼仪教育计划。这里所提到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一种根据残疾儿童的身心特征和实际需要制定的针对每个残疾儿童实施的教育方案。它既是残疾儿童教育和身心全面发展的一个总体构想,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积极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并取得了一些实效。

制定小而实的目标

在个别化礼仪教育训练计划制订初期,教师认真分析每一位学生的行为习惯等,结合其日常表现充分预设学生各月的礼仪教育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还结合月教育重点,立足一月一目标,为每位学生客观地制定每月的礼仪教育重点目标及运用的策略。例如,对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教师会从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流畅度方面重点训练,对语言表达能力差或语言有障碍的学生,教师会从发挥其肢体语言、表情神态的角度考虑,使其达到礼仪训练目标。总之,因人而异、切合实际、有效达成是个别化礼仪教育计划实施的目的。

开展多形式的训练

班级教育是推动、落实个别化礼仪教育计划的基础阵地。礼仪目标确定后,教师通过创设多样化的训练形式促进礼仪目标的达成。如情境模拟、教师讲授、模仿训练、活动实践、日记交流、辅助支持、简化练习、展示培训等,通过多角度、全方位、个性化的训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实践的积极性,加强学生愉悦自信的情感体验,使每位学生在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

多渠道引导

智障学生的礼仪教育是一个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长期坚持的教育训练过程。个别化礼仪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必须由学生家长、科任教师以及社会实践基地人员参与、支持、协作。因此,我们请家长和社区相关人员走进学校,参与学生的礼仪教育计划的制定,达成共识后,明确一段时期内学校礼仪教育重点目标,在家庭与社会多方提供教育环境与支持下,形成教育合力。学校还在各班教室创办礼仪教育角,开展礼仪班会、五星文明班、礼仪小标兵评选等活动,将每人每月的礼仪训练目标进行展示,使礼仪教育的宣传学习更加贴近学生。与此同时,科任教师参与的领域教学训练也有效地促进了礼仪教育中相关技能的学习,让课堂教学成为促进礼仪技能学习的有效推手。如通过例行教学训练、综合课、音乐课、康复课、社会实践课等学习,学生们明确了鞠躬问好的标准动作;在外出实践与人沟通时,掌握了礼貌向人询问的方法。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走入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在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中运用礼仪、礼貌实践技能,其礼貌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提高。

社交礼仪学习总结篇8

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1   孔子云:“礼之用,和为贵”。讲礼仪是为了实现社会交往各方的互相尊重,从而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和谐离不开礼仪,讲礼仪是求和谐的基础工程,礼仪国税是和谐国税建设的重要内容。正在全国开展的“做文明有礼的中国人”活动,最好的切入点就是学礼仪、懂礼仪、讲礼仪。

  礼仪是个人身心和谐的“净化器”。人自身的和谐,主要是指身心要健康,心灵要纯洁、人格要高尚。礼仪,自古以来都是作为对人进行德育教育、人格完善的一种重要手段。“不学礼,无以立”,说明一个人只有学习礼仪,才可能使其思想感情潜移默化,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成业。《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明礼诚信”列为基本的道德规范,把“文明礼貌”列为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充分地说明了“明礼”在现代社会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礼仪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润滑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平时讲礼仪讲文明,是实现人与人和谐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礼仪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是情感沟通的桥梁,是化解矛盾、增强感情的催化剂。讲礼仪可以促进人际交往,营造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趋融洽,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为宽松,使人们的交往气氛更加愉悦,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动,从而在全社会形成顾大局、讲谦让、和为贵的风气,达到化解矛盾、消除隔阂、平息事态、减少纠纷的目的,创造一个文明友好、安全平安、舒心放心的社会环境。

  礼仪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天平”。人与自然要和谐,就是要从维护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促进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礼仪修养,可以丰富人的内涵,增加人的含金量,提高文明素质,使人们明确哪些该做哪些能做,哪些不该做哪些不许做,自己在心中架起一个是非的“天平”,从而增强自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到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对照,自我检查。

  个人礼仪由文明的行为标准真正成为个人的自觉、自然的行为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文明行为的形成,需要养成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则需要平时细节的自我修养。礼仪体现细节,细节体现素质,细节重在修养。俗话说“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说明礼仪名目之多,五彩缤纷。学礼仪用礼仪,一时一事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点滴培养,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加强礼仪修养,动心、动情、动手是关键,好心态、站好位、把好度是难点。

  一是保持好心态。“行为心表、言为心声”是众所周知的。从礼仪的内涵看,个人礼仪是社会个体的生活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准则,是个人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养良知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礼仪要以社会主义公德为基础,只有内心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知书达礼”,正如孔子所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从礼仪的内在结构看,它包括“礼”与“仪”两个方面,“礼”是精神内核,是思想基础;“仪”是行为表现,是外在形式,两者之间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内容是根本性的,是起决定作用的,形式是内容的外在表现,起配合作用。讲礼仪首先是要“明礼”,就是有一个好的思想基础,保持一个好的交往心态,始终保持“守法”之礼,“善良”之礼,“诚信”之礼,“和谐”之礼,防止交往中的自私性、功利性和庸俗性,严禁交往中只讲“仪”、不讲“礼”的现象,克服不符合“礼”的越轨现象和违背“礼”的违规行为,切实做到“诚于中而形于非”,把礼与节、礼与貌、礼与义、礼与仪有机统一起来。

  二是注意站好位。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总处在一定的位置,遵循与各自身份相符合的礼仪规范,要根据交际的需要、对象、环境、时间、地点的变化等扮演与自己的身份与地位相适应的角色,并随时随地注意角色的调整与转换。“入乡随俗”、“客随主便”、“女士优先”等礼仪正是体现“正确定位角色”之精神。在工作中要注意上级与下级关系,正职与副职的关系,本单位与外单位关系,国内与国外关系;在生活中要注意长辈与晚辈的关系,生疏与亲熟关系,男性与女性关系,只有记住“角色”,才能演好“角色”;只有站好位置,才能有为有位,在社会大舞台中占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三是注意把好度。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最讲究的就是适度。要求人们在运用礼仪时,必须注意技巧及其规范,把握分寸,认真得体。古人云“礼仪使人们接近,礼仪使人们疏远”,在陌生人初次见面时,礼仪可以表现为有教养,可以展示内在气质和人格魁力,但不分场合、亲疏,乱用礼仪,反而会弄巧成拙,令人难于相处。应用礼仪就要和谐适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人因事地恰当处理。比如,我们对外服务要笑脸相迎,要用微笑比较恰当,就不能用狂笑;我们接待客人要热情好客,要敬酒但不能酗酒;同事之间要讲究随和谦让,小事不计较,但大事不能没有原则;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积善成德,但不能超越法规的界限。

  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2

  人际交往中,社交礼仪已经成为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我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构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礼仪不仅仅能够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还体现出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准、个人学识、修养和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礼仪在生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礼仪已经成为提高个人素质和宣传单位形象的重要条件。众所周知“不学礼,无以立”。要从狭小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除了应具备一些必备的专业技能外,还务必了解如何与人相处的社交礼仪。礼仪的学习能够帮忙你顺利地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能够更好地树立起自身的形象,在与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完美印象。

  学习了礼仪知识后,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更加深刻的懂得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更加清楚的明白礼仪的深邃内涵。对个人来说,礼仪是外部形象和内在素质的集中体现,礼仪既是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的要求,在个人事业发展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适当的礼仪对内部能够融洽关系,对外界能够树立形象,营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它还能够提升人的涵养,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沟通,在细微之处更显真情。礼仪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但又往往被我们所忽略。所以学习和运用礼仪要注重平时,注重细节,从小培养,构成良好习惯。讲礼貌、讲礼仪,需要的是人人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具体说来要求个人要注重仪容仪表、待人接物、礼节等各个方面。礼仪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穿衣、打招呼、递名片、入座、握手等司空见惯的行为也有很多的学问与规矩。生活中我们常常不经意间在一些平常的事情上做出的动作可能正是不贴合礼仪要求的,可能自己还不察觉,但往往正是这些被人们认为不足挂齿的小事却体现出了一个人的涵养来。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周总理一生鞠躬尽瘁,为了祖国贡献了毕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亲自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和医护人员等一一握手道谢。恰恰是这些看似平凡细微小事却折射出了他们光荣伟大的形象。

  现实中我们都渴望成功,都期盼自己能够事业有成,所以务必要学好并运用现代礼仪知识,来赢得人们的认同。学习和运用礼仪,能够规范地设计和维护个人形象,充分展示个人的良好素质与优雅风度,当我们都能够以礼待人时,人和人之间将变得更加和睦,生活将变得更加完美。学习和运用礼仪,向交往对象表达自己的尊重、敬佩、友好与友善,就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与信任。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正确地运用礼仪,必将促进社会交往进一步发展,进而造就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总之,礼仪是一张交际名片,能够帮忙我们规范言谈举止,教会我们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礼仪能够帮忙我们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因此,注重礼仪是每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和打造完美人生的重要条件。

  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3

  近日,学校组织教师观看了《教师文明礼仪》专题片,针对当前的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具有不寻常的意义,看了之后,颇有感触。

  对广大教师学生来说,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和培训,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多年了,但对于广大师生来说,受传统观念和习惯的影响,师生在传统文明礼仪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存有许多不足。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加强师生文明礼仪教育,既是对中国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当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公民文明素质的迫切需要。

  文明礼仪程度能反映出教育的整体质量。没有良好的家教,就不能培育出优良的品格,没有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和健康的育人环境,就很难培养出合格的符合未来需要的有用人才,没有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就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良好的习惯影响学生的性格,而性格又往往影响着人一生的命运,教师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将会对许多孩子的一生产生无数的影响。

社交礼仪学习总结篇9

【关键词】大学生 礼仪现状 调查 分析

礼仪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适应时展,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途径,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今社会中,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礼仪教育的欠缺,大学生群体普遍出现礼仪素养低下,道德品质丧失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仅与高校的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违背,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就业成才。有鉴于此,笔者组织了调研活动,选择了西安市五所高校(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医学院、西安思源学院)作为调研对象。这五所高校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既有教育部直属高校,也有陕西省属高校;既有综合性大学,也有学科门类专业较少的学校;既有普通文理科生,也有艺术生和自考生;既有公办大学,也有民办大学。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36份,回收率为87.2%。符合统计规律和要求。被调查人员由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年级构成,非常具有全面性和代表性,因此调查的样本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能够起到调研目的。

1西安市大学生礼仪基本现状

1.1 礼仪知识和素养现状

在回收有效问卷的436名大学生中,在问及“是否清楚了解具体的礼仪规范”时,肯定回答的同学仅有223 名,占44.6%,不到被调查人数的一半。在被问及“觉得自己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有失礼行为吗?”的调查中,回答“比较注意,偶尔失礼”的学生为208人,占总人数的47.7%,仍有一半以上的同学经常失礼或拿不准哪些是失礼行为,缺乏基本的礼仪知识和礼仪意识(具体见表1-1)。

在问及“你认为失礼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普遍现象吗?”回复“个别现象”的仅有83人,占总人数的16.60%。此外,在“你是否因为个人习惯不雅、礼仪不周,而给你的生活、学习和交往带来过麻烦?”的调查中,有将近75.52%的同学认为由于失礼或不懂礼仪规范曾给自己的生活、学习和交往带来障碍;有35.03%的同学表示自己“非常关心和在意自己的礼仪表现”;“有些关心”的同学也占到了总数的53.67%;表示“不太关心和从不关心”的同学仅占总数的4.33%。

1.2 谦敬意识和公德意识状况

在调查关于礼仪意识方面的问题方面,从此次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公德意识普遍表现比较差,甚至很多学生公德意识持有无所谓的态度,不认为影响到身边人的正常生活。调查中发现,有42.43%的大学生在食堂就餐时不主动排队(具体见表1-2);

有28.22%的大学生在图书馆、教室等公共场合随意说笑和接打电话;有54.43%的大学生常说脏话或无法控制自己说脏话的习惯;有31.72%的大学生在观看演出和比赛时不能做到文明观看和喝彩;有35.62%的大学生在乘车或购物时没有排队的习惯,文明意识淡薄。调查中还发现,大学生的纪律观念和均比较淡薄。如有35.52%的大学生不能做到遵守课堂纪律,常有迟到、早退、逃课,上课聊天、睡觉、甚至随意进出教室的行为表现;有37.13%的大学生经常不遵守交通规则,常有横穿马路不走斑马线或地下通道的习惯;有26.38%的大学生不遵守作息制度,作息时间内聊天、打电话、上网而影响同学的正常休息;有15.53%的大学生随意承诺,不守时,不守约,缺乏诚信意识。

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尊重意识表现尤其差,如有49.31%的大学生见到老师和长辈不习惯打招呼和问候(具体见表1-3);

有35.23%的大学生进门没有敲门的习惯;有18.23%的大学生不懂得尊重别人,对父母态度冷淡,不会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有18.22%的大学生穿着不分场合,衣着不得体,如穿着拖鞋进出教室、图书馆和食堂;有50.20%的大学生卫生习惯较差,乱扔垃圾,随地吐痰。

1.3 对传统礼仪文化的了解程度

传统礼仪文化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当今社会成长的新一代年轻人较之长辈,对传统礼仪的学习兴趣比较浅,调查中发现,仅有22.02%的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统的冠、婚、丧、祭等基本礼仪;在被问及“在当今是否需要学习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的精华”时,回答需要学习的仅占20.41%,有80.5%的学生都回答无所谓或者已经落伍了,不需要学习。(具体见表 1-4、表1-5)

1.4 教师礼仪素质的现状了解

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周围教师的礼仪水平的态度持一般态度,仅60%的学生认为教师的礼仪水平表现好,有33.25%的学生表示教师的礼仪水平较低。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自己的班主任、辅导员、专业课老师等的礼仪水平评价较低,反映了高校教师存在礼仪缺失。

1.5 礼仪教育渠道和途径了解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虽然也意识到礼仪素养对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表示“非常希望”和“比较希望”学习礼仪知识的大学生分别占到被调查总数的“35.78%”和“54.58%”(具体见表1-7),然而同时也有82.34%的大学生认为缺乏接受礼仪教育的机会和渠道,这对他们掌握礼仪知识和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造成较大的影响。

2 高校大学生礼仪存在问题

2.1 礼仪认知水平较低

从表1-1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对基本的礼仪知识和礼仪规范了解较少,礼仪素养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这些数据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礼仪素养还是在乎并有要求的,只不过尚未能够以一种规范的方式或稳定的习惯来约束自己或对待他人。

社交礼仪学习总结篇10

[关键词]德育;礼仪课程;青岛德县路小学

我国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世代相袭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中国人的习俗观念,也规范着中国人的举止言行。然而,当代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往往个性、能力很强,但却在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以及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等许多方面有所缺失。多年来,学校德育内容更多的是说教,而中华传统美德等方面的行为教育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又是小学德育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学校教育的改革更应该积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继承传统美德,把懂礼貌、有礼仪、讲文明作为当代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和精神追求。据此,青岛德县路小学以“培养与世界同步的现代中国人”为办学宗旨,开发礼仪校本课程,从礼仪行为养成出发实施礼仪教育,形成“礼仪育人”的德育特色。

一、礼仪课程,源于生活

在深入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青岛德县路小学将礼仪校本课程作为学校实施礼仪教育的重要载体,立足学生成长特点,以小学生生活中的礼仪规范和成长中的礼仪需要为基础,以培养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和形成优质的礼仪生活环境为宗旨,整合社会约定俗成的中华传统礼仪准则和当代儿童成长中的道德修养,对学生进行“礼仪素质”的专项生活培养。它开启了礼仪专题生活教育,并与其他课程中的礼仪教育资源相融合,积淀了学校礼仪管理及礼仪活动的人文基础。

(一)礼仪课程的结构框架

礼仪校本课程内容结构框架是该课程的支架,是实现礼仪教育宗旨的途径和教材编写的依据。学校礼仪校本课程内容的结构框架包括:一个基点,即礼仪育人,文明生活;三个构架,包括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六个内容,包括一般礼仪(礼仪本质特征、礼仪的起源与历史演变、礼仪的功能原则等),个人礼仪(言行、服饰等方面的礼仪礼节要求),社交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礼节礼仪),公务礼仪(在承担一定社会角色所应遵守的礼仪规范及礼仪技能),文书礼仪(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用书信和其他文字方式表达情感的礼仪方式),习俗礼仪(不同民族、国家的日常生活礼俗)。

(二)礼仪课程的管理系统

礼仪校本课程内容结构框架的建立为学校实施该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落实该课程必须有一个管理系统,这样才能使之有序有效地运行。在实践中,学校探索出礼仪校本课程的管理系统。

学校依托“红领巾礼仪学校”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全面深化小学德育。“红领巾礼仪学校”有自己的《礼仪学校章程》,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实施礼仪教育:一是礼仪文化建设(包括礼仪知识文化廊、传统美德文化廊、节日礼仪文化廊……从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对学生进行直观生动的宣传教育);二是礼仪课程开发(主要从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三个方面开发礼仪校本课程并进行课堂教学,同时在各学科渗透礼仪教育,从而培养具有良好礼仪素养和道德习惯,能够健康、文明生活的礼仪小公民);三是礼仪常规管理(主要通过礼仪护照手册签证,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礼仪行为;通过礼仪先锋班级的评选,在全校营造文明礼仪氛围;通过人人争创礼仪小使者,培养懂文明、讲礼仪的小模范);四是礼仪实践活动(通过校园礼仪我先行、家庭礼仪我示范、社会礼仪我实践、教师礼仪我监督、节日礼仪我传承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自尊自爱、健康向上,认识到知礼、学礼、懂礼、守礼、用礼的重要性,并能自觉以礼仪文明的态度面对人生)。这种管理系统的建立和运行使学校礼仪校本课程得以有序、深入开展。

二、礼仪教材,挖掘生活

学校礼仪校本课实施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礼仪素养和道德习惯,能艺术、健康、文明生活的礼仪公民”。学校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和“行为与习惯”三个维度着手编制礼仪校本课程教材,进行生活化礼仪教育。学校编制开发的礼仪校本课程教材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第一,内涵丰富——融汇民族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基本规范。教材包蕴着礼仪之邦深远的民族文化内容,体现了文明社会丰富的文化交融的特征。它主要包括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三大方面的内容,并结合“2008迎奥运活动”加入了“文明奥运”等礼仪知识,以培育具有文化传承感、礼仪责任感的礼仪小公民。

第二,联系生活——确立养成教育和实践感悟的行动准则教材的编写,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校以学生平日的养成教育为基点,结合学生生活中应具备的各种礼仪常识,确定礼仪知识点,如“与同学相处的礼仪”“接待客人的礼仪”“网络礼仪”等。这些内容都是针对学生日常行为中存在的问题设计的,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实践、在生活中感悟。

第三,图文并茂——符合儿童情趣和认知规律。每一条礼仪常识都配有一幅相应内容的卡通画面,生动形象、富于童趣,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材通俗易懂且形式多样:古今礼仪小故事、师生自编的礼仪童谣、琅琅上口的礼仪三字歌……任课教师也可以创新使用教材,以课本剧、情景剧、论坛等多种形式带领学生学习礼仪知识。

目前,学校自主开发的礼仪校本课程教材《文明礼仪手册》分为两册,即低年级读本和中高年级读本,已经由青岛出版社正式出版,在全青岛市小学生中使用、学习。

三、礼仪课堂,融入生活

礼仪课上,教师以课本剧、情景剧、论坛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礼仪知识。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我的小手画一画”,用五彩的笔描绘文明礼仪场景;通过“我的小嘴说一说”,用充满童真的语言书写对礼仪知识的认识。中高年级学生通过“我写我知道”“我写我感受”“我谈我收获”等形式真实生动地写出了对礼仪知识的了解、感悟和收获。生活化的研发方式,使师生双主,互动研发,使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体会文明礼仪的真正含义,使校本课程来源于生活、融入生活。

各学科任课教师还结合本学科特点,把礼仪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把文化知识的传授与礼仪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礼仪特色教育渗透在各学科的方方面面。学校还定期向家长开设“我与父母学礼仪”大课堂,邀请学生的父母到学校共同参与礼仪情景剧的表演、参与礼仪实践大讨论、参与到礼仪评价中去,使家长们充分感受到学校礼仪教育的新颖形式和显著效果。

四、礼仪签证,文明生活

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通过《礼仪护照签证手册》在学生中开展自主管理活动,其目的在于建立一种礼仪教育的评价环节。该手册分“礼仪学苑”“礼仪家园”“礼仪特色活动”三大板块,分别对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礼仪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礼仪学苑”主题鲜明,目标明晰,如语言文明礼仪月、举止文明礼仪月、仪表端庄礼仪月、诚信做人礼仪月。学校又对每月当中的各周制订了明确的礼仪目标。例如,六月第14周的目标为“坦诚面对自己,有错误及时承认,人人写诚信日记”;第15周为“信守约定,借他人物品及时归还,完成‘诚信在我心’礼仪创意作业”;第16周为“学习讲诚信,自觉完成作业;学会复习,进行学习诚信自查互查活动”;等等。同时,各中队还开设“礼仪银行”进行储蓄文明活动;学生自觉聘请父母为“礼仪辅导员”,督察自己在家、在社会的遵礼情况;各班还自主推选出“礼仪护照签证管理委员会”,作为学生礼仪活动的自主管理组织,调动各分级负责人即班级小组长、班级管理委员会成员、级部礼仪级长、礼仪学校校长等实施层层管理,督促反馈学生礼仪行为情况。

学校每周在礼仪校本课堂、中队会上召开“礼仪护照队会”,让学生自我总结本周礼仪收获,提出下周努力方向。每月月末召开“礼仪护照评审会”,由班级礼仪护照管理委员会对学生个体的本月礼仪收获进行评定。队员先自主申报等级,并就自己的礼仪实践情况说明申报理由,然后班级管理委员和中队辅导员共同对学生的“礼仪存款”进行清点,再由中队辅导员、家长辅导员、礼校小干部对本月礼仪目标的落实进行联合评定,评出星级队员。评定结果以礼仪星级的形式体现在礼仪护照上,由委员会成员签字认证,学生获得三星级礼仪护照后可获得三好学生评选资格。在此基础上,各中队民主推选出一名当月“礼仪之星”,学校把他们的照片和事迹公布在“群星闪烁风云榜”专栏中,让全校学生学习,并利用晨会时间请童星介绍自己的事迹,以带动更多的学生传播、实践文明礼仪。学校会在每学期末评选表彰“十佳童星”,并在每学年末评选“文明礼仪使者”,使“创星评优”活动贯穿始终,让它成为学生心中的向往、校园的盛事。

五、礼仪行为,践行生活

在规范学生礼仪行为的基础上,学校开展了各种以学生为主的礼仪特色活动,从各个层面培养学生的礼仪行为。

(一)校园礼仪我先行

学校开展“我当校园文明礼仪使者”志愿者活动,各中队成立一个“文明礼仪宣讲团”,在校园内大力宣传师生之礼、同学之礼。通过评选“校园文明礼仪使者”,学校开展了“我做一天礼仪示范员”“校园中美的寻访”“校园礼仪现状”等小课题活动,以“礼在行为、礼在语言、礼在学校”三方面为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使他们由“他律”到“自律”,自觉地把友善待人、礼貌用语、遵守规范等道德礼仪目标付诸实践。

(二)家庭礼仪我示范

学校结合创建五好文明家庭、文明社区活动开展家庭礼仪教育活动,并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节日,围绕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宣传“讲究卫生”“体态端庄”“穿着得体”“相互礼让”“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等礼仪知识。学校在社区宣讲古代尊老孝亲的故事(如黄香温席、为亲负米、亲尝汤药、亲涤溺器的故事等),并设立礼仪宣讲活动记录卡,评选“文明礼仪标兵家庭”,从而使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养成尊敬父母、关心亲人、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三)社会礼仪我实践

学校结合开展学雷锋活动,宣传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并围绕社会交往中应遵守的基本礼仪常识和社会行为准则,在保护环境、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等方面开展活动,宣传文明交通、文明乘车、文明游览、文明就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礼仪。其中,学校重点抓交通文明、遵守秩序问题,让学生走进离家最近的各个公交车站率先垂范,把文明礼仪播撒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四)教师礼仪我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