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教案十篇

时间:2023-04-12 09:38:08

社交礼仪教案

社交礼仪教案篇1

关键词:学科特色 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一 、公关礼仪实践课开设的目的和意义

公关礼仪实践课是高等院校的一门公共选修课,具有较强的普遍应用性。开设公关礼仪实践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公关礼仪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巧,提高大学生公关礼仪素养;培养大学生合乎礼仪规范、礼仪程序的言谈举止;提高大学生实际公共关系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公关礼仪是各专业的公共选修课之一,也是现代人必备的专业素质之一,有较强的专业要求及较强的实践性。早在两千多年前,先人们就对礼仪的作用作过许多重要论述。“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这些精辟的论述,把礼仪在治国安邦、成就事业、个人生存发展中的作用揭示得淋漓尽致,开设好公关礼仪实践课意义重大。

1.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 。礼仪是一种非法律社会规范,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等,是调整社会成员行为的基本准则。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行为准则,不仅可以丰富礼仪知识,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懂得在实际生活中按照礼仪规范表现自己的行为, 而且可以做到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养的现代文明人。公关礼仪课实践教学的重点就是通过方案训练,有效地改善大学生仪容、仪表、仪态和语言,提升大学生的公关礼仪素养。礼仪作为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或行为模式,始终以某种精神的约束力支配着每个人的行为。公关礼仪课设计的一整套实践教学体系和具体操作方案,通过一系列实践训练,有助于塑造当代大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的文明礼仪素养。

2.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在交往中获得友谊,是大学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迫切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迫切需要, 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功地走向社会的迫切需要。大学生如能掌握基本礼仪规范知识,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平等友爱等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建立起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公关礼仪强调的风貌之礼、言行之礼、仪式之礼,良好的礼仪修养不仅优雅地展示着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更有助于社会和谐。公关礼仪实践课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加强自身修养,调整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公关礼仪课实践教学使学生重礼仪,树形象,擅交际,会处世,会做人。

3.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运用现代礼仪指导自己的专业实践活动。公关礼仪课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能力,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高校开设公关礼仪课是当代大学生择业、就业的必然要求。在本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开设相关的实践课程,可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接受严格的实践训练,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公关礼仪实践课教学能使大学生熟练掌握现代礼仪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赢得更多交友、求职、就业、合作、服务社会的机会。

二、当前公关礼仪实践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公关礼仪实践课特色鲜明,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操作性和实践性,已成为专业学习的“基础课”、“特色课”。然而在公关礼仪课实践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缺乏对礼仪教学系统性、完备性认识。很多学生对礼仪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礼仪教育停留在口头层面,走入形式主义的泥沼。

2.重视理论探讨,轻视实践操作。当前, 公关礼仪教育教材品种繁多, 但精品不多, 少数教材内容雷同、重复, 案例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多数教材过于注重理论, 缺乏必要的实践内容。礼仪教学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诸如礼仪意义、功能等方面的探讨与讲解,而缺乏应用性;有的也涉及到了礼仪知识,但仅仅是知识讲解,缺乏实际操作。

3.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针对性。礼仪教育内容泛政治化,脱离生活实际,注重超越性,忽视其适应性,或者只是将礼仪作为秘书学、公共关系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缺乏对礼仪教学内容系统化、完备化的认识,削弱了礼仪教学的针对性。

三、加强公关礼仪实践课教学的对策

公关礼仪实践课应确立建构性、生成性、多元性等课程新理念,并从教学体系、教学模式、训练方案等方面完善教学对策,使学生在实践课中获得全面发展。

1.优化公关礼仪实践课教学体系。为了更好的实现公关礼仪实践课教育目标,应在广泛研究和系统总结现有公关礼仪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以及深刻挖掘公关礼仪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博采众长、优化组合,形成有特色、实践性强的教学体系。公关礼仪实践课新体系的构建体现出课堂讲授予实践教学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教学特点。将礼仪教学分为绪论(介绍礼仪概貌性知识)和仪容礼仪、仪态礼仪、服饰礼仪、谈话礼仪、生活礼仪、社交礼仪等板块。每一板块在介绍礼仪常识的基础上,扩展实践性教学内容,真正凸显礼仪教学的实践性品格。在教学内容上要有意识地打破教科书的条条框框,把行为规范的强化训练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精心筛选教学内容,例如重点突出“个人公关形象塑造”、“见面拜访礼仪”、“公关往来礼仪”、“社会活动礼仪”等。

2. 建构生活化、情景化的教育模式。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公关礼仪教学手段和模式的变化,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公关礼仪情境教学,凭借形象、生动、富有感彩的具体场景和氛围,激发、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不仅丰富了公关礼仪的教学手段,也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许多不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人际间的协作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情境礼仪教学就是从礼仪教学的需要出发,依据教学目的,借助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巧妙地把认知与情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教和学等因素加以协调、平衡和整合,创建以礼仪形象为主体,富有感彩的礼仪场景和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或能有效克服过去教学环节上,重理论、知识的探讨讲授,轻实践环节的弊病,从而正确处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关系;或以生动性、丰富性的教学,激发学生的联想;或以多媒体网络提供的文本、图形、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的大量信息,把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具体形象化,提升礼仪教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创造出更接近实际情境的虚拟化的试验学习环境,减少教学示范中的不规范因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致力于挖掘教学资源,设定特定情境模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礼仪教学内容。

3.精心设计礼仪操作训练方案。在探索有特色的公关礼仪实践课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们有目的地增加平时的实战策划作业。人为设计教学情境,为学生创设实战演练平台。如模拟策划“金牌秘书大赛”、处理“突发性公关危机”等,鼓励学生之间为完成学习任务,自由组合成若干专题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沟通,拿出活动策划方案,并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相互尊重、互相协调与合作。根据公关礼仪实践课结构框架和实践教学体系,我们具体设计了十个实践教学方案。每个方案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方案设有“训练目标”;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便于识记,寓教于乐,方案设有“训练口号”。为了有效开展实践活动,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方案介绍了“训练方法”。为了使训练科学、有序,层层深入,方案安排有“训练步骤”。按照这种目标明确、方法具体的方案进行技能训练或社会实践,较容易操作,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公关礼仪素养和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

4.开辟公关礼仪教育第二课堂。 在充实课堂的同时,我们创造性地开辟了具有公关特色的“实习基地”,利用有限的时空创造了有效的收益。礼仪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希望礼仪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应有的功效。这就需要学生在认识礼仪的本质,即“礼仪要表达的是对交往对象尊敬友好的意愿,而非简单、机械的外在形式”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学以致用。例如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训练,课间交流沟通,见面礼、寒暄,模拟社交情境(赞美、批评、拒绝、推销、会议发言等);周末举办舞会、鸡尾酒会、形象大赛、综艺大观等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参加校内外礼仪迎宾、促销实践等活动等。公关礼仪课实践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小到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大到社交实际,都要抓住一切机会训练,不断积累公关技巧。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大增强了大学生公关参与意识、应用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促进大学生现代公关礼仪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社交礼仪教案篇2

关键词:职业院校;社交礼仪;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099-02

《社交礼仪》是一门职业修养课,在职业院校开设的核心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使学生通过对《社交礼仪》课程的学习,认同礼仪的重要性,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的基本技能,提高人文素质,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最终实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怎样在工学结合理念指导下,通过《礼仪》课程的教学体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笔者拟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探讨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的教学模式。

教师如何阐述课程的重要性

礼仪课全称是《社交礼仪》,可从两个方面阐释:一是礼仪,二是社交。对礼仪的解释可有字意、来源、宗旨、灵魂等多个角度。虽然解释很多,但要落实在“规范”上,即人们处世处事时表达尊敬的规范。做事有度,有章可循。全册教材以个人形象塑造入手,落脚点是求职面试礼仪,使学生懂得自己应有的仪表、仪容、仪态,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通过学习基础礼仪和公共礼仪达到素质的全面提升,最终包装出自己成功的求职形象。

强调礼仪的重要性应注意三点:(1)礼仪是社会发展的要求;(2)礼仪是美的展示;(3)礼仪是练就的一种生活态度。上好这门课,真正传递的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传递要从教师做起。教育心理学家潘菽说:“再好的机器或程序都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只有从教师那里才能学到‘神采、才气、风度’,才能学到人的品德。”礼仪课程最重要的是强调心态,“仪态”中包括“心态”,决定着仪表、仪容等方面。教师首先要做到心态平和,对事业充满热情,摆脱功利诱惑、职业困惑、漂浮无根的惶惑,使平凡工作得以升华。有这样的精神风貌才能够教导学生,这一点是能否讲好礼仪课的关键。试想,如果学生面对的教师是一个萎靡不振、目光猥琐、衣冠不整、教态随意的形象,怎么再去要求学生的形象呢?

亚里士多德说过:“一个人不跟别人打交道,他不是一个神,就是一个兽。”要让学生懂得社交礼仪是避免不了的,著名礼仪大师金正昆教授认为:“社交是一种泛交际,社交是交流信息、建立关系、增进感情、充实自我。”社交中礼仪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是通过不断呈现相关案例来证明的,要让学生通过案例了解社交场合中发生的故事,尤其是在面视、应聘等场面中因无礼行为使机会从身边白白遛走的事例,从中吸取教训。

利用课程的独有特质吸引学生

礼仪课属文科性质,以文字叙述为主,很容易上成说教课,如果只要求学生简单地练习一些动作,时间长了,又有形体课之嫌。如何处理好讲授与训练这两个教学目标呢?在工学结合理念的指导下,可将知识分成模块,围绕一个主题,营造一定的场景,几次课下来,使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这样,就能将讲授与训练有机地融于一体。如“个人形象设计”这一模块,教学前可向学生提出要求,通过对仪态、仪表、仪容三部分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利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设计出大学生的个人形象,设计出参加面试时的个人形象。

要利用好礼仪课程内容宽泛而深远的特点吸引学生,在讲个人形象塑造时,结合打造新形象,可将知识延伸到电影的包装,对比电影《阿凡达》与《孔子》,由于运用了不同的创意和影视效果,获得了不同的收视率。以此提醒学生,新时代要求具备新形象。

在提倡“内在美”与“外在美”相结合时,可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组织每人读一本好书的“读书展示活动”,开课之初,要求学生每人将书名报上来,在每次授课之余,让学生通过描述或借助PPT,讲述所阅读书的作者、内容、精彩之处、感受等。在一个学期中,学生分享阅读了《卡耐基传》、《狼图腾》、《三毛作品选》、《简爱》、《围城》等一些好作品,在展示作品时,锻炼了学生的口才、仪表、仪态,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

除此之外,在课堂上开展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活动,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角色扮演法,在学生演示某个场景时,设一个场外解说员,作用是帮助观者理解表演场景中每个人的角色及活动内容。解说员以沟通场内外的身份出现,同时也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轮流打分法,小组合作后轮流演示,一组学生给另一组学生打分并说出优、缺点,每个人在对照正确内容打分时,很容易记住所要求的知识;案例分组分析法,在学生熟悉案例后,由发言人叙述本组的观点,发言人要求轮流担当;小组合作突破法,给出资料,小组成员按要求分工合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内容包括场景模拟、手工制作等。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学生的特点是独生子女多,他们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很少顾及别人,不善于与人合作,现代社会的发展证明,只有在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

项目教学法可以实现培养目标,是工学结合一体化理念指导下最理想的教学方法,比如,求职礼仪的内容可做为一个项目进行教学,步骤如下:(1)学生分组确定各自公司名称,讨论提出公司的精神、口号、目标等企业文化内容;(2)从各组中选中优胜方案;(3)由胜出组确定好招聘方案后开始招聘;(4)其他小组成员以求职者的身份出现,在模拟现场开始应聘;(5)教师做好场面监控,保证活动顺利进行;(6)师生对上述活动共同讨论,总结在具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最终评出优胜组和优胜个人。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作为师生互动核心的教学方法,是以真实材料作为案例,材料中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发生的事件。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使学习者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习者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师与学生能保持一种合作关系,在自由、安全、开放的班级气氛里,教师呈现出自己熟悉的案例,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既要根据课程目标进行讨论,又要以自由的方式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锻炼口头与听众沟通,将自己的价值观运用于组织决策上,开放心胸,了解别人的想法,锻炼沟通与倾听的能力,欣赏别人不同的意见。找到好案例并运用好案例,是保障教学目标完成的前提。

做好团队建设,保障课程教学效果

一个好的团队带头人非常重要,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可以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团队还需做好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使团队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讲礼仪课的教师,除应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职称的要求之外,还应分别给不同专业的学生讲礼仪课,这样能够把握好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情况。

在讲礼仪课之前,教师要统一理念,统一课程目标,利用假期,分工协作,开学初每人交上分配给自己的那部分教学内容设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门课完整的电子教案、PPT及电子教案首页。在教学前,教师对每一部分教学内容还要进行不断的修改补充,并做到及时沟通,以保证教学资源得到共享,教学灵感得到实施。在教学计划中可增加两次机动课,针对不同专业、结合不同的职场情况讲授相关职业的礼仪知识。

一个模块学习结束后应做一次总结,大家本着知识与教学技能相互补充的原则,对于不同的建议进行良好的沟通,在发生分歧的时候,由课程负责人做出相应的决定。

总之,“教好一门课”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追求。问题的解决需要全面关注教学系统中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个因素,特别是课程目标、教学资源、教师、学生及教学情境等,需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针对不同课程的特质、不同的施教对象特点,密切联系社会现实,顺应时代需求,整体设计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态,以保证教学的有效、高效。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张杰民.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社交礼仪教案篇3

论文摘要: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教育的目标,要根据时代的要求,树立科学的理念,更新教育内容,使交往礼仪养成教育有层次、有序列、有体系。通过对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教育相关问题的探讨,可以提出适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交往礼仪养成方案和“三级九档”的养成教育模式。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一定的社会形态、政治经济、文化价值取向,会产生相应的礼仪规范及行为准则。礼仪教育要从小抓起,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教育的目标,要根据时代的要求,树立科学的理念,更新教育内容,使交往礼仪养成教育有层次、有序列、有体系。本文通过对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教育相关问题的探讨,试图提出适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交往礼仪养成方案和“三级九档”的养成教育模式。

一、认识先行,交往礼仪养成教育理念要科学化

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教育,首先要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理念。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新,一新百新。教育要创新,理念要先行。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教育,要树立以下理念:

(一)互动理念

“互动理念”是指在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过程中,要注重师生的互动,只有教师言传身教,讲究礼仪常规,才会带动学生明礼。l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榜样对儿童的心灵是一股非常有益的阳光,而这种阳光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的。”只有师生快乐互动,才能营造礼仪教育的良好氛围。同时,互动还表现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家校之间的互动影响,光靠家庭和学校某一方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要联合起来,让家庭和学校的步调一致,劲往一处使,以此才形成礼仪教育合力。一是要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二是要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三是要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四是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互动之中,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得到展现,其主体地位也能够顺利实现。

(二)互利理念

“互利理念”是指在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过程中,让小学生认识到只要人人讲礼仪就能使双方或多方从交往中得到快乐,从心理上互利互惠。一个拥有礼仪的孩子,其内心是善的——有爱人之心,行真诚之道,能处处为他人着想,体谅别人的难处,严格要求自己。其外表是美的——文雅的行为举止,优美潇洒的风度,得体端庄的打扮,自然大方的谈吐。小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礼仪对双方来说都是有利的,双赢的。当一个受过交往礼仪教育的孩子得到另一个人的彬彬有礼的对待时,他肯定内心是愉悦的,也会快乐地以礼相待,这样,双方都能从交往礼仪中得到快乐,所以说交往礼仪的培养是以互利为原则的。

(三)互尊理念

“互尊理念”是指在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过程中,让小学生知道在交往中讲礼仪是双方或多方互相尊重的表现。在与人交往时,一定要学会尊重他人,才能真正自立于社会,相互尊重是交往的首要原则。“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所有的礼仪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表示对他人的敬重,并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顾及他人的尊严,切不可失敬于人,更不能侮辱对方的人格。掌握了这一点,才掌握了礼仪的灵魂。只有真诚尊重,方能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互相尊重,方能使双方心心相印,友谊地久天长。

(四)灵活理念

“灵活理念”是指在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过程中,让小学生知道礼仪常识是一般不变的,但运用礼仪要灵活多变,要因人因时因事不同而随时变通。礼仪的规则是死的,而社会生活本身是多变的,所以,对于礼仪的运用也要灵活应变,这种适度的应变表现在:要注意人乡随俗,尊重民族、国情、文化背景的不同;礼仪交往应与对方的身份及彼此之间的关系的亲密程度保持一致。一般来讲,与己关系密切者,礼仪可以相对简单,而与己关系疏远者,礼仪应比较讲究。礼仪要因场合的不同而不同,正式场合,礼仪要规范;非正式场合,礼仪应简洁。礼仪要随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二、与时俱进,交往礼仪养成教育内容要时代化

礼仪是为适应人际交往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演进、文化价值取向的变化,会出现交际活动中的新观点、新问题,进而要求礼仪产生变化,使之适应社会。所以,礼仪是在社会发展中逐步完善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具有相对的变动性。小学生交往礼仪在内容上同样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一)弘扬传统,与国情相合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以文明礼仪之邦而著称于世,几千年的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并沉淀为具有民族特色的优良传统,且生生不息,具有极大的“核心竞争力”。在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教育中应坚持“立足国情,弘扬传统”。在弘扬传统时应采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在家庭中,西方社会孩子直呼父母姓名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与他们强调平等、自由相一致,但在我国就不可以盲目效仿。因为长幼有序是我国文化中尊老爱幼的家庭礼仪的最重要部分,是应该发扬光大的。在小学阶段,主要应让学生弘扬“尊老爱幼、和睦友好”的优良传统。要遵循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不同教育阶段的内容和要求。小学德育工作主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二)放眼世界,与国际接轨

小平同志讲,我们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小学生礼仪养成亦要放眼世界。礼仪是与国际接轨的桥梁,因此,在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教育中,除了要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礼仪,还要让孩子们适当了解世界各国的不同礼仪风俗,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得到对方的理解和尊重。既了解自己、又了解对方、认识对方才能得到对方的支持并建立起互信关系。只有放眼世界,与国际接轨,才有可能在国际交往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如西方人表达坦率,东方人表达含蓄。中国人在请客吃饭时,总会客气一番:“今天的菜不好,但饭要吃饱。”中国人在公众场合发表演讲时常喜欢说:“我讲得不好,请大家多包涵。”这种状况若出现在西方,往往会引起西方听众的反感:“明明知道自己讲得不好,为什么还要浪费我们的时间呢?”西方人把过分谦虚看作是虚伪。又如面对赞美,西方人的应答方式往往是“肯定式”或“互酬式”,即肯定自己确实不错或夸赞他人更好、更漂亮来表现自己心中的愉悦。在中国文化下,人们面对赞美常常表现为“谦虚式”,以“哪里哪里”或“您过奖了”这一类话予以应答,掩饰心中的愉悦。应该看到的是中国社会经过改革开放之后,人们已经开始“坦然”面对他人的赞美,以“致谢式”报以回答。上述提及的中西方不同文化环境下礼仪的差异,仅仅是其中不多的一部分。让小学生了解这之间的差异,将会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跨出国门,更好地与西方人交流、合作,更好地树立中国人的形象。

(三)促进融合,与时代同步

融合不是被同化,更不是彻底的中国化或西化,而是在中西方交往礼仪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实现互补,在融合中得到发展,对传统的东西赋予新的内涵,催发新的生命力。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的交往礼仪是一成不变的。政治的变革,朝代的更迭,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都会导致文化形态发生相应的变化,交际礼仪也不例外。况且,国际间、民族间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相互吸收,相互借鉴,也势必影响到各民族的交际礼仪不断地发生某些或大或小的变异,从而使交际礼仪显现出一定的时代性或阶段性。当历史的年轮进入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科技使世界各国间缩短了距离,整个地球似乎微缩成一个村庄。由于各国人民可以便捷地走来串去,导致国际间、民族间的交流达到空前密切的程度,交际礼仪的相互交流、吸收乃至融合也日益增强,从而出现了国际社会的新趋势。如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在社会交往中,不仅要求人们珍惜时间,讲究效率;还要求人们乐群合众、讲究信用。因此在小学也应用现代礼仪的行为规范要求学生“尊重他人人格,不失礼、不失约、不误时”,对客人和外宾以礼相待,接打电话时必须做到态度平和、咬字清楚、音量适中等。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体现文明时代的特征。

三、循序渐进,交往礼仪养成教育体系要序列化

(一)礼仪养成教育的层次性

由于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及家庭状况存在着种种差异,因而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教育要讲究层次性,因材施教。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认为,心灵是个体在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掌握与运用符号并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既是社会客体向主观领域过渡的内化过程,也是大脑赋意义于客体的外化过程。米德认为,自我是不断发展的东西,它不是与生俱来的东西。自我的发展可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首先是嬉戏阶段,个人扮演其他一些人的社会角色,如教师、护士、厨师等,其特点表现为嬉戏的形式,它是缺乏外部社会组织的。例如捉迷藏、抓坏蛋等。其次是游戏阶段,此阶段特征是游戏具有更高层次的社会组织,儿童可以同时担任好几个角色,并遵循游戏规则与约定,将之融合成一个整体。第三是泛化的他人阶段,随着儿童能够按照一般角色来控制他们的行为时,自我的发展就进入了由一般的期待和标准构成的泛化阶段,使个体逐渐以泛化的他人来计划和执行他们的行动路线。根据科尔伯格认知发展教育模式论,交往礼仪养成教育就是向儿童提供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角色承担机会,以促进儿童的交往礼仪的认知和道德结构不断地产生新的质变,到达一个更高的层次。具体地说,他认为道德教育首先应该从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人手;其次,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创造条件,广泛开展各种道德教育活动,向儿童提供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角色承担机会,从而在实践中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科尔伯格认为,道德认知是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渐进发展的,一个阶段发展成熟后才有可能进人下一个发展阶段。因此教育者首先要明了学生现在是处在哪一个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帮助他们朝更高的道德推理阶段发展。

(二)养成教育目标体系的序列化

关鸿羽教授提出,养成教育还要序列化。任何一个学生成长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养成教育也是一个由浅人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违背了这个“序”就会妨碍学生成长。我们在交往礼仪教育中要求学生必须懂得在家庭、学校、社会应该如何与人交往,并要求学生必须按实际要求去做。同时要求每位教师都要以身作则,积极检查、督促学生,时时事事按交往礼仪养成教育的行为习惯去做,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实践证明,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序列化有助于加强小学生德育的针对性、循序渐进性和可接受性,避免脱离学生实际,克服教育简单化和成人化现象。具体地说,就是从学生年级段分析低、中、高年级学生较难养成的行为习惯;从家庭教育中分析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在共同的方向和目标下,针对学生行为的好、中、差不同表现,对不同个性品质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进行行为指导,促使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努力。

(三)交往礼仪养成教育模式的构想

小学生交往礼仪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要有计划地根据小学生不同年级和成长阶段的特点,在实施过程中进行阶梯推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促成学生的交往礼仪顺利养成。特别是各种方法的运用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学生的个体特点适当采用,如低年级就应多用形象、生动、直观的模拟训练法、故事启迪法、游戏感悟法等,而高年级可以多采用课堂讲授、实践锻炼、岗位体验等方法让高年级的学生在落实礼仪行为的基础上对礼仪有一些理性的认识。鲁洁教授曾说:“道德教育的基础是人对人的理解,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多少道理,使他去遵守多少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在长期生活中形成基本的待人做事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笔者认为,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的总目标主要是使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生活化,在理念科学化、内容时代化、体系序列化的基础上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交往礼仪氛围,使孩子们在相应的年龄阶段得到潜移默化的交往礼仪行为养成,开心快乐地学会交往,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具体目标就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目标体系——内容上的“三级九档”。

社交礼仪教案篇4

[论文关键词]礼仪教育 和谐社会 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中礼仪规范常被视作人生之本、立业之基。在现代社会,随着国际经济、文化和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对公民的文明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礼仪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特别是我国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对传统礼仪教育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总体而言,传统礼仪教育需要从不同层面、不同渠道来进行,通过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位一体”共同推进。 

 

一、家庭教育:礼仪教育启蒙 

 

相对学校、社会的教育而言,在礼仪教育中,家庭的教育处于基础地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里,受到最初的、最有影响的启蒙教育。他们在家庭中生活和活动,经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形成各种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是人生礼仪文化教育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家庭礼仪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具体可由以下四方面着手: 

 

1 重点突出爱心教育。礼仪的核心是爱心,幼儿爱心的形成也是实践的过程。最初只是出于纯粹的行为模仿,当他的这种行为得到他人的肯定时,幼儿会感到高兴,得到强化;经过多次反复和强化,渐渐形成了爱心心理结构。因此,在教育中,为幼儿提供一些好的范型,明确提出是非的评价标准,通过讲故事、表演、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献爱心捐款等,让幼儿在活动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逐步学会关心人、同情人、尊重人,使他们的礼仪行为成为内在美好情感的自然流露,真正做到内心美与外在行为美的统一。 

 

2 紧抓日常行为规范。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效果最明显的教育。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要把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留意典型的日常小事,让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为孩子指明方向。同时,还要对幼儿的做法做出正确的评价,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 

 

3 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教育是幼儿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做出榜样。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营造一定的氛围,制造一定的舆论,以感情的变化促进礼仪活动的开展。生活环境,是孩子品德最好的教师。许多家教成功的父母都十分留心在每日的生活中,在欢愉的气氛中,对孩子进行启蒙。 

 

二、学校教育:礼仪教育规范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贯穿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不仅要在学前阶段和中小学阶段注重礼仪教育,同时也应将其列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礼仪文化教育不仅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部分,而且从其适用性来看,各种各样专业化的礼仪文化,如商务礼仪、公关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应用性课程的开设,也为其今后步入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修养和素质。 

 

1 开设礼仪教育课程。通过开设礼仪课,将礼仪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将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交际技巧、指导学生掌握礼仪修养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规范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定期安排礼仪知识讲座,讲授礼仪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意识。帮助学生做到知礼、重礼,并通过各种场合不断练习,养成习礼、守礼的良好习惯。 

 

2 制定文明礼仪教育制度。学校要制定文明礼仪教育制度,将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实行长效机制,做到全员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通过学习校风和校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3 开展校园礼仪活动。孔子说:“立于礼,成于乐。”其中“礼”的达到要靠“乐”,孔子说的乐是广义的,不仅包括音乐,而且包括诗歌、舞蹈,简言之,即艺术化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引导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养成礼仪习惯。如开展礼仪知识竞赛、举办讲座、演讲比赛、礼仪辩论,讲礼仪故事,成立演出队,自编节目如小品、哑剧等进行以礼仪为内容的文艺演出。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具有生动性、直观性,能激励学生效法礼仪行为,既提高活动的文化层次,又培养学生的礼仪素质,还能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总而言之,学校应该从实际出发,认真思考,创新方法,做好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让文明礼仪之花处处盛开,形成浓厚的尚礼风气。 

 

4 教师礼仪率先垂范。教师为人师表,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表率作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言行举止常常受到学生的关注和评论,因此教师必须懂得身教重于言传,正人必先正己的道理,在日常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素质,尊重爱护学生,服饰整洁,举止大方,行为检点,于无声中将礼仪传递给学生。正如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所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因此,教师必须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坚持做到课堂上用文明语言上课,平时言谈举止当楷模。 

5 创新礼仪教学方法。礼仪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上,而必须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各种教学法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以期确保高水准的教学质量。这其中包括:(1)案例教学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活动的组织者,要选择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价值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时,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在课堂上全班讨论。教师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师对案例分析的点评与总结,不应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也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从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的目的。案例教学法要求老师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有较高的即兴发挥能力及较强的控制局面的应变能力,所以课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准备,避免陷入尴尬的无法控制的局面。(2)模拟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要求,设定区别于常规课堂形式模拟某种特定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景或场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切身体会从而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活动。此教学法趣味性、可视性强,可形成立面教学效果,学生参与性强,可促进每位学生积极溶入教学情景中。在实施这种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应先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设计一个情景,如应聘面试、推销产品、接待客人等,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自己设计台词、活动内容,演示合乎礼仪规范的活动,老师对学生活动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不足,最后结合礼仪知识强调礼仪要求。这种教学方法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内在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使教学更生动直观,取得了预期效果。(3)实践教学法。礼仪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艺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礼仪课程的了解和热爱,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声誉,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为了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礼仪知识,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三、社会教育:礼仪教育实践 

 

明朝的儒学大师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论,认为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知和行是不能分开的。宋朝的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说明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社会教育是礼仪文化教育的深化与践行阶段,可以通过政府、大众传媒、社区和家庭予以引导推进。 

 

1 政府。政府在礼仪文化的传播普及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将为礼仪文化提供正确的导向,地方政府应加强引导,将礼仪教育列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进一步普及文明礼仪知识,规范文明礼仪行为,塑造人人讲文明、守礼仪、重诚信、团结友善、热情好客、亲和融洽的良好形象,营造文明和谐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一是崇尚礼仪的舆论氛围。城市主要地区、繁华大街要设立公益广告、宣传橱窗和宣传栏,利用多种载体、手段宣传文明礼仪,倡导文明新风。二是繁荣发展的文化氛围。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净化文化市场,发展各类群众文化事业,形成覆盖全市的文化活动网络。三是广泛参与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发动党政军民、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努力形成广泛参与的社会氛围。四是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要做好先进典型的评选、表彰、管理和监督工作,努力形成崇尚礼仪、争先创优的育人氛围。 

 

2 大众传媒。礼仪的作用发挥是靠人们自觉来维持的,是靠社会舆论来监督的。大众传媒作为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社会化单位,在宣传礼仪文明、建立良好风气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刊发或播出有关礼仪教育的公益广告及节目,使礼仪文化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 

 

3 社区和家庭。创建文明社区。社区是进行礼仪教育的基本单位之一,可以组织居民进行礼仪文化的学习,以及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和评比活动,将礼仪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应广泛开展“创文明社区、做社区主人”和“绿色社区”“社区志愿者”等活动,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方便、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文明社区。 

社交礼仪教案篇5

【关键词】职校生;礼仪教育

目前,初中毕业生的分流情况大致是成绩优秀的上重点高中,成绩较好的上普通高中,剩下才上职业学校由于种种原因,职业学校学生(以下简称“职校生”)不仅在学习上成绩欠佳,而且在思想上对自己要求也不严,礼仪素养较差。所以,加强对职校生的礼仪教育是当前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益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为表示尊重、敬意、友好而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对个人来讲,利益是一个人道德水平、思想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讲,利益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应。《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高敏道德建设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在这二十个字的公民道德建设方针中,已经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融进了公民道德建设的系统工程。同时《纲要》中还明确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培养应用性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加强对职校生的礼仪教育,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提高职校生道德修养和完善人格的需要。

对职校生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性现代教育提出了“千教万教,先教做人”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人,首先就要培养有教养、知礼仪的人。

1、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礼仪文化的需要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誉。礼仪教育,自古以来就是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完善人格的一种重要手段。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荀子曾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管子则把礼仪视为立国的精神之本,指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些精辟的论述从不同角度深刻地揭示出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时至今日,我们每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接受着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熏陶和规范。礼仪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礼仪教育肩负着选择、传递、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使命,它一方面要把优秀的中华民族美德转化为青少年一代的素质结构,另一方面,又再次基础上,形成崭新的时代美德。对职校生进行礼仪教育,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礼仪文化,形成时代美德具有身份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当代社会对人才礼仪素养的要求

实惠的快速发展,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礼仪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礼仪在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意识到不注重礼仪的危机性。只有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才会被认为是符合社会要求的人,要成为真正的社会人,接受礼仪教育是必要的。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在当前就业形势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人才选择异常残酷,用人单位愈来愈重视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考察。学历文凭固然重要,但其他如能力、道德观念、礼仪修养、团队精神等也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表现。据媒体报道,在人才求职招聘会上,常常是温文尔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彬彬有礼的学生更能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和任用。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将强对职校生的礼仪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和文明素质,更有助于他们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他们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之中。

3、职校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需要

礼仪教育能提高职校生的道德水平。利益作为人类的精神文明现象,属于道德的范畴。我国古人早就提出“德诚于中,礼形于外”,德与礼互相依托、相辅相成。礼仪本身是一种既有内在的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礼仪要求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互相尊重、诚恳和善、待人和气、仪表端庄,而这些都源于具有良好评价的道德品质。让职校生通过礼仪教育深刻体会到礼仪的内涵,并运用到日常是火种去,在交往中自觉地、轻松地接受礼仪的熏陶,强化道德观念,从而提高道德水平,这比传统的道德灌输教育要有效的多。

礼仪教育能增强职校生的交往能力。在现代生活中,交往越来越频繁,而礼仪是人们交往规范的集中体现,任何社会的交往活动都离不开礼仪。人类越进步,日常生活越社会化,越需要利益来调节社会生活。不懂礼仪就难以进行人际交往。由此,礼仪是人们交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职校生毕业后即走向社会,如果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则很难有所作为。开展礼仪教育,让学生了解礼仪知识,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是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礼仪教育能塑造职校生良好的仪表形象。仪表形象,是一个人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教养的集合,反映这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人生态度。礼仪在上述诸方面都有详尽的规范。职校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较强的成长阶段,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期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礼仪修养,在社会上展现个人的风采。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拘小节,有许多不良行为习惯,有些职校生甚至认为不拘小节、不修边幅潇洒的表现。礼仪教育就是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从穿着打扮丶言行举止丶仪容仪态入手,通过学习讨论、观察思考和训练模拟,势利异,让学生在学习思考和展现自我的过程中,认识到什么是当代职校生美好的精神面貌和个性形象,什么是有悖于礼仪和社会公德的个性形象,从而达到矫正不良习性、展示良好形象的目的。

对职校生进行礼仪教育的主要途径

1、礼仪课堂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常言道“教学有法,贵在得法”,讲授礼仪课程,也不能用同一种模式来教授不同的内容,教师要根据职校礼仪的内容和学生特点的拘一格,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

图示法在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仪态教学过程中,可将做、立、行、走等各种标准姿态的图片放大张贴在教室四周,供学生反复模仿、学习,这对校正学生的不良姿态能起到很大作用。讲授男性和女性的仪容、仪表等内容时,可向学生展示各种仪容、仪表图片;可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观看“服饰着装礼仪”,如男士西服的穿法、领带的打法,女士套裙的穿法等。

案例分析法针对礼仪教学的特点,应增加案例教学的比例。选取的案例应贴近学生的专业,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案例来源非常广泛,可以是各种礼仪教学资料,也可以是生活实践,还可以从学生喜爱的明星或影视剧中选取。如现在很多学生喜欢“韩剧”自始至终贯穿了人类的普遍情感和人性的温暖关怀,体现了儒家文化系统,教师可顺势顺时引入家庭和工作中人际协作意识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同时教育学生继承和吸收传统文明礼仪精华,讲文明礼貌、懂尊老爱幼、谦虚热情、诚实守信。

模拟训练法礼仪课程的可操作性,使模拟实践教学大用作为。通过模拟训练,在课堂上搭建社会舞台,变静态为动态,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身临其镜,使理论知识活学活用,弥补学生生活阅历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加开展模拟接待、模拟宴请、模拟谈判、模拟各种庆典等活动。通过模拟训练,让每位学生均有登场机会,使得人人都行动,个个昆演员,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开阔学生视野,使之熟悉相关礼仪礼节,锻炼学生设计策划、组织协调和临场应变能力。

2、重视教师礼仪素养的示范作用

教师对学生心灵及人格的塑造,是其他社会成员所无法比拟的。学生善于模仿,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无形中都可能为他们所效仿。教师符合礼仪要求的行为举止,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教育着每一个学生。长期在学校工作的人都有这样的一个体会,教师的行为作风,对学生的才识品学、素质风格以及集体面貌影响极为深刻。教师进取心强,受其熏陶,学生也会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师对人诚恳,作风民主、和蔼可亲,能听取学生意见,学生中也会充满团结心上的气氛;教师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学生也会重视自己兴趣、爱好的培养,特长的发展;教师的素质在莫一方面不尽人意,学生也会无法避免的出现某种相应的遗憾。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作用“首先是教师品格的熏陶,行为的教育,然后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礼仪恰恰是教师把这种“首先”和“然后”连接在一起的桥梁和纽带。任何时候教师都应按照礼仪的规范和标准行事,把礼仪美和心灵美得和谐统一作为教师塑造自我形象的目标,在一言一行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礼仪示范榜样。

3、营造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气氛

在培养礼仪修养的过程中,环境的影响作用非常显著,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在干净、整洁而优美的环境中,人们的不文明行为有很大转变。因此,形成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对于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习行为习惯,逐步提高文明礼仪修养是十分必要的。在校园内,应大力提倡文明言行,如通过墙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络等传播礼仪知识,反对一切不文明现象,组织召开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举办专题讲座,或以文艺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多样化、多角度地接收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加强礼仪修养,形成了良好的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的氛围。

4、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的整合

从根本上说,礼仪教育是一项牵涉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个人良好礼仪习惯的形成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共同努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指出:“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的道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利益作为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从小抓起。为此,家庭教育要彻底转变重智轻德的观念,奖章要树立良好的礼仪形象,要大力宣传必要的礼仪知识,把礼仪作为有关活动的重要主题。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总之,只要学习、家庭、社会的教育相互配合,必定能取得三位一体的整体化教育效应,我们的职校生也必定能称为技能专长、特色突出、礼仪形象良好的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莉,主编。实用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 李帛,主编,实用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 蓝庆华,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实践思考[J]高校教育研究,2004。

[4] 张洪林,礼仪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5,7(3)。

社交礼仪教案篇6

关键词:文明用语;幼儿;交往礼仪;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4-0185-02

英国哲学家洛克说过:“礼仪又称教养,其本质不过是在交往中对于任何人不表示任何轻视或侮蔑而已,谁能理解并接受了这点,又能同意以上所谈的规则和准则并努力去实行它们,他一定会成为一个有教养的绅士。”研究幼儿交往礼仪,首先我们应该明晰幼儿交往礼仪的概念,幼儿交往礼仪是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文明的行为、态度和品质。由礼仪意识、礼仪用语、礼仪道德规范和形体姿态共同组成。基于文明用语的幼儿交往礼仪的研究通过对幼儿交往礼仪的各个因子共同研究组成。

一、幼儿交往礼仪的作用

幼儿交往礼仪的关键是幼儿交往之间的行为规范,这是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的礼仪标准,为幼儿明确礼仪的标尺,是他们日常礼仪的制度指引。幼儿交往礼仪可促进同伴之间的和谐相处,可化解矛盾,调整幼儿间关系。除此之外,也是幼儿之间彼此尊重素质的养成。交往过程中的文明用语,使双方都得到精神上被尊重的愉悦,满足儿童被尊重的需要,从而为建立幼儿健康的人格和文明交往奠定基础。

二、培养幼儿文明交往礼仪方法初探

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则为规范指向,通过对幼儿的正确引导,使其在和同伴交往的游戏、学习等环境中耳濡目染养成使用文明用语的习惯。使他们能够利用文明用语,自主解决冲突,树立幼儿文明交往的意识,养成文明交往的习惯。

1.关于幼儿交往礼仪中文明用语的情境创设。在幼儿交往礼仪文明用语礼仪的情景设计上,我们要打破常规的方法,创设丰富的游戏和活动,为幼儿文明用语提供环境,使幼儿在这些活动中能共同协作,友好交流,为文明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游戏材料引导也是情境设计的重要部分,适量的游戏材料是刺激幼儿自主交往的热情、诱发孩子积极交往的因素,使幼儿在交往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提高交往能力。陈鹤琴先生说过:“只有动手做,才能获取直接的经验,认识事物的性质。”

[案例设计]:礼貌用语的案例创设

案例说明:通过建构区玩积木的拼搭游戏活动培养幼儿文明用语。老师提前设计好关于文明用语的卡片,供幼儿参加游戏使用、练习。以大带小共同游戏的模式,使孩子们通过游戏达到互相沟通、友好协作,学会并养成良好的交往方式,以及使用文明用语的习惯。

活动材料:积木,提示孩子用语对错的牌子(笑脸和哭脸)。

活动形式:在孩子们完成一个目标任务的协作过程中(搭建一个房子),有教师引导学习和运用文明用语进行交往协作。在老师的肯定和纠正中养成使用文明用语的习惯。

2.关于幼儿交往礼仪中文明用语的情感训练。人际交往中的情感交流非常重要,而换位思考是理解对方感受、感情互动的重要方法。幼儿因家长的影响和家庭环境的不同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习惯。培养幼儿交往礼仪,学会和同伴和谐相处、共同协作,让幼儿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理解他人的处境和情感。老师可以通过对情境的设计,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理解和感受角色的情感,从而能为他人着想、理解对方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情感互动,培养良好的交往技能。

[案例设计]:角色扮演培养换位思考意识

案例说明:通过互换的角色扮演,通过游戏理解和感受角色心理,理解别人,从而培养孩子换位思考的意识并且文明用语。

活动材料:画有图片的卡片(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活动形式:按照指定文明用语案例,让孩子们各自挑选代表人物的卡片扮演角色。幼儿在各自扮演角色促进文明用语习惯的养成,在互相交换角色中在理解对方的基础上,使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互动,培养孩子使用文明用语进行交往的意识。

3.关于幼儿交往礼仪中文明用语的激励手段。在幼儿交往礼仪的培养案例中,搭积木的整个活动中,大班孩子和小班孩子的协作交往中,老师对孩子们的纠错和肯定是培养孩子文明礼仪的关键,也是激励他们文明用语的重要手段。对孩子正确的礼仪,老师要给予极大的肯定,对错误的纠正和对正确的引导同等重要,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孩子明晰文明用语,帮助孩子树立“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的标准。一个懂礼貌的幼儿,交际中的行为和语言一定会得到周围人的赞许,对幼儿本身来说,夸奖是激励他们继续坚持礼貌用语、建立个人性格塑造良性发展的助推剂;对周围的孩子来说,也是良性的影响,肯定了文明用语的正确性和促使他们文明用语的动力。

文明礼貌用语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是人和人之间感情升温的催化剂,可以促进社会安定和国家的稳定。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良好的交往能力,对幼儿的发展及以后走上社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詹伯慧.当前一些语言现象与语言规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2]骆风.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之二 怎样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习惯[J].家庭教育(幼儿家长),1995,(09).

社交礼仪教案篇7

关键词:高校;体育专业;体育礼仪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8-011-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礼仪在各方面都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对体育专业的学生更为重要,一直以来体育专业学生在别人眼里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不懂礼、粗鲁、爱闹事的学生,为了改变这世俗观念,我们要学礼、懂礼、守礼和用礼。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体育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作为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后备人才的体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礼仪知识和体育运动特有的礼仪规范。

一、体育专业学生在礼仪方面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礼仪知识浅薄,不注重个人形象,言行举止不文明。出口成脏、行为粗鲁、性格急躁、义气用事、打架闹事,以致被别人对体育专业学生存在“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没素质”等偏见。2、生活上,日常生活卫生比较差,仪容仪表邋遢,发型不符合自己的个性和专业,着装不与自己的具体条件,客观环境相适应。3、在人际交往上,表现得依赖他人,利用他人,以自我为中心,做人不正派,在别人后面说三道四,拨弄是非,偏离友谊无私,平等,尊重等原则。 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不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不善于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以致与他人没有共鸣之处,使得在人际交往中受到挫折。4、课堂上,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学生本应该专心听课,但是有的学生却在课堂上窃窃私语、发消息、打电话、接电话、看小说、听歌、剪指甲、睡觉等等,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学生对老师最基本的尊重都没有,大学生如此淡漠的礼仪知识让人吃惊。在同学带准备活动中,有的学生不听从指挥,故意做一些不利于带操同学带操的行为,带得不好甚至还取笑带操同学。5、运动场上,体育专业学生比较霸道,常常霸占别人已占用的场地,说话语气粗暴,顶撞裁判,故意冲撞绊倒对方队员,啦啦队谩骂裁判员和对方队员,在运动场上经常出现打架斗殴的事件。

二、体育专业开设现代礼仪学的必要性

1、是我国传统美德的需要

我国素有“礼仪之帮”的美称,《荀子修身》中说到“人无礼则无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他还提倡“礼”为六艺之冠。从奴隶社会开始,我国学校教育就开始结合体育(射、御)和音乐(乐)进行礼仪教育了。然而大学生是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者,学习现代礼仪学是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2、是体育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的提高,体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然而人们在体育活动和体育交往过程中礼仪规范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当今体育全球化的浪潮中,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涉外活动不断增加,体育专业学生作为未来体育的栋梁,他们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了解各项体育的礼仪规范和个民族体育项目的礼仪习俗,并尊重世界各国风俗习惯、日常礼仪及,更好的进行体育交往,以显得越来越重要。

3、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需要

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体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学生掌握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等各方面的培养,礼仪教育是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而礼仪是人行为规范最基础性的规范“人而无礼,焉以为德”,则道德教育推动文明和谐校园的发展。

4、是体育专业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体育不断的发展,仅限于专业理论技战术知识的学习,已经满足不了社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体育专业学生,要具有各方面综合素质能力,则礼仪是做人最基本的行为规范。《现代体育礼仪学》是针对体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体育类所特有的礼仪规范,学习这们课程是体育专业学生最基本的礼仪规范,是立足和立业之源。

三、体育专业开设现代体育礼仪学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个人形象是对外交往的门面,往往大多数体育专业学生不太注重自己的个人形象,言行举止粗鲁,公共场合大呼小叫,使得他人对体育专业学生产生偏见,学习礼仪并恰到好处的运用礼仪,不仅能塑造良好的塑造个人形象,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良好的个人形象,将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爱戴,是自己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基础。一个人的形象不仅限于自身形象,还代表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形象。

2、有助于协调人际关系

体育活动是人际交往最好的平台,在体育活动的交往中,得体的礼仪行为,可以使交往双方的感情得到沟通,在向对方表示尊重、敬意的过程中,获得对方的理解和尊重。与人交往以礼相待,就会得到他人尊重和理解,从而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3、有助于构建文明和谐校园环境

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常常体育专业学生被视为没有素质的学生,因为他们的礼仪知识太浅薄,不懂得正确的交往方式,使得自己尴尬和无奈,同时使得校园环境不和谐。学习礼仪知识能够提供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良好的校园环境,从而使校园充满温馨、和谐的氛围,成为真正的文化校园、和谐校园。

4、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体育礼仪是属于道德的范畴,开设现代礼仪学对体育专业学生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现代体育礼仪学是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是培养具有社会道德的文明公民,比如:遵守各级体育组织学会的规定,按规定着装,比赛过程中尊重裁判员和服从裁判员的判决,尊重对手,尊重观众等,这些都是反映出一个人或一个团队的良好道德修养水平,同时反映出社会的精神面貌和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体育专业开设现代体育礼仪学课程设置的思考

1、课程内容

根据我校体育专业实据情况和本专业学生的需要,本课程以许之屏著的《现代体育礼仪》为教本,教师大量阅读礼仪知识和掌握礼仪知识为课的拓展知识。

2、合理的课程安排

这门课程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大一是同学们刚刚迈进大学的第一步,对什么都很好奇,在这学期开设这门课是教会他们做人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本课程设为必修课设,32个课时,一周2课时,以平时表现及期末考试来评定这门课的成绩。

3、合理的课程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现代体育礼仪学这门课程有多种教学方式,但要上好这门课,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地选择,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案例,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探讨、启发学生从各个不同侧面去思考问题、探索根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况下合理的运用。

(2)对比教学法。现代体育礼仪学课程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对比教学,将教学内容,用文字、声音、视频、图片等手段将真确和不正确的行为进行对比,例如:在讲“仪态礼仪”时,可以将站姿、走姿、坐姿、致意、鞠躬等标准图片和不雅的仪态进行鲜明的对比,让学更生直观了解什么是可取什么事不可取的,以加深学生印象,规范自己行为。

(3)情景模拟教学法。情景模拟是礼仪教学中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创设生动逼真的情景和氛围,由学生进行角色模拟,经历和体验整个情景过程,在表演中领会礼仪知识。如“应聘礼仪”就比较适合采用这种方法。在精心布置的舞台背景下,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使中之能身临其境,在身临其境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人才则来源于高校的培养。礼仪是做人的最基础性的行为规范,通过学习现代礼仪学掌握基本的礼仪基础知识和体育运动特有的礼仪规范,使得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恰当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许之屏.现代体育礼仪[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6).

社交礼仪教案篇8

一、礼仪课程的教学

礼仪素养是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而职业素养又是个人专业素质的重要考核标准,礼仪常识教育是基础,专业礼仪教育是中心,礼仪教育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性质和职业特征进行差别设置。基于礼仪课程的定位,笔者认为可以把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方法情景化、实训环节优质化、考核方式职场化、师资队伍职业化。

1、教学内容模块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增强高职教育的吸引力,要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礼仪课程要依据各专业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职业能力及职业品质要求,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

在进行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设计时,要突出其针对性、职业性和发展性。针对性即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一些最普遍、最适用的个人礼仪、交往礼仪等教授给学生并继续拧针对性的技能训练,而对于宗教礼仪等就不必教授了。职业性即以培养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来选择教学内容,与学校设置的专业相结合,培养学生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中需要的职业能力,如接待能力、会务沟通操作能力等。发展性即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如求职礼仪模块就可以为学生将来的谋职竞争力奠定基础。具体来说,可以把礼仪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个人礼仪,包括仪容、仪态、服饰、言谈等礼仪;社交礼仪,包括介绍、握手、名片、拜访、待客等礼仪;公共礼仪,包括散步行路、排队等候、超市购物、游玩参观、观看演出、交通礼仪等;职场礼仪,包括办公室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金融业礼仪等。

2、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礼仪课程的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运用情景教学法,加强师生互动环节;采用比较教学法,加深学生的认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礼仪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可以将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案例的分析,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思考者,深化理论学习,同时案例本身的实践性对学生的学习和运用具有指导意义。

情景模拟法是指学生在模拟的工作情景中扮演一定的工作角色,从而掌握一定事实上的工作知识技能的一种实践教学活动。在站、坐、行、蹲等各种姿势,引导、介绍、握手、奉茶等具体礼节训练时,可以采用仪态模拟教学,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观摩、互相纠正,突出看、做、练等亲身体验的环节,加深学生对礼仪知识的掌握。在日常社交礼仪中的见面礼教学中,可运用情景模拟教学,将称呼、介绍、名片、交谈等礼仪运用其中进行演练。服务礼仪讲授时,可以使用演练模拟教学及角色模拟教学,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比较,求同存异,促进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送礼送花”部分,教师就可以指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教师还可以将枯燥的理论变成生动的画面,通过视频、音频等多美教学手段的运用,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及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如“服饰礼仪”的中山服、燕尾服、小礼服及三件套的讲解时就可以让给学生直观地进行接触和了解。

3、实训环节优质化

礼仪课程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建议参照理工科的实验操作等模式,编写实训设计手册,对实际操作环节进行设计,明确实训目的、实训理论要求,科学设计实训方案,要求学生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演练,使学生感同身受地参与其中,加深对礼仪实质的认识。如“商务礼仪”中的签字仪式环节,教师可以先进行简单的讲解,交待实训目标,然后分组确定相关人员,进行材料、会场的准备和模拟,最后学生谈体会、找差距,教师点评。

实训环节的优质化还指训练学生的与他人合作、在团队中的协调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不是靠天生,而是要在实践中不断锻炼。例如,在“拜访礼仪”、“接待礼仪”、“宴会礼仪”中都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这些项目中又紧密联系着若干个小的项目和环节,如“拜访礼仪”就设计“电话礼仪”、“名片礼仪”、“称呼礼仪”“座次礼仪”等。这些小环节的实现都需要学生分组合作,精心设计,分工合作,紧密配合,才能取得成功。

4、考核方式职场化

考试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对教学活动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高职院校的礼仪教学不是“纸上谈兵”,应该做到“知行合一”。 以实际应用为主。要改进传统的期末一次性考试的方式,采用面试和笔试相结合的办法,加大平时考核的比重,实施阶段性考核。实践性考核可以模拟职场中的面试环节的礼仪要求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就包括了个人的仪容、仪态、服饰、言谈等礼仪及握手、名片、拜访等礼仪,考核,而不是纸质的笔试考核。

5、师资队伍职业化

目前,很多学校的礼仪教师并非专业出身,只是由于工作需要才转向礼仪教学,半路出家,对礼仪的观念和实质都是浅尝辄止。再加上现在各个高职院校的大规模扩招,教学任务相对繁重,教师进修机会相对减少,教师本身知识积累不足,现学现卖,降低了教学水平,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礼仪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定期到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了解并掌握各个不同职业岗位对礼仪修养的要求,通过自身的谈吐、举止、仪表将职业礼仪耳濡目染地传递给学生。同时,还可以尝试聘请礼仪学校的教师进行授课,增强礼仪课程师资队伍的职业化。

二、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堂教学之外,为了巩固教学效果,在没有了特定环境和督促下学生不致于很快遗忘和回复到学习礼仪之前的状态,还可以在课余时间,开展文明礼仪活动,发挥礼仪的自律作用;开展公关礼仪大赛、个人形象设计大赛、大学生风采展示大赛、演讲大赛等;成立礼仪团队,承担校内外各项活动的礼仪服务工作,参与产品促销等实践活动,锻炼他们参与社交活动的礼仪能力和自身的礼仪形象设计能力,提倡“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这样学生就能不断积累礼仪技巧与经验,在活动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礼仪素质,既有利于把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又能将感性体验升华为理性认识,使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很快适应所接触的各种场合,表现出良好的礼仪修养。真正做到礼仪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同时,将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还可以将学生在礼仪实践中的表现也纳入课程考核之中,使礼仪实践活动能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必要补充。

三、系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

礼仪所体现的是文化修养、道德水准、个性特征和综合素质,要使礼仪教学真正实现教学目的,还要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从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做起,把礼仪课的系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如开展“推礼”活动,每天都利用一定的时间,由老师指导、学生组织进行迎宾礼仪、办公礼仪、仪态礼仪、交往礼仪的训练,将礼仪规范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形成人人学礼、知礼、懂礼、守礼的氛围。

综上所述,学生职业礼仪修养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性情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礼仪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礼仪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同时,也要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积累,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提高职业礼仪修养,使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技能型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岩松.高职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的四个结合[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

[2]李海叶. 如何进行高校礼仪教学[J].科教文汇,2009,8.

[3]黄铮.关于高校礼仪教学的几点思考[J].河池学院学报,2009,8.

社交礼仪教案篇9

摘 要:对公民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提升公民文明素养的重要举措。通过思想品德试题来对中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则成为培养中学生文明礼仪的一个新途径,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也彰显了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导向作用。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试题 礼仪教育

曹卫新,男,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东桥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提出:“中小学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而通过思想品德中考试题来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则成为开展礼仪教育的一个全新途径。以2014年各地的思想品德中考卷为例,很多试题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命题方式来引导学生针砭时弊,揭露社会不文明现象,营造良好文明氛围,培养学生文明礼仪。如果把各地中考卷中涉及的文明礼仪试题集中起来的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思想品德中考命题正在全面奏响礼仪教育的新乐章。

一、个人礼仪展风采

个人礼仪是社会个体的生活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原则,是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个体规定,其核心是尊重他人、与人友善、表里如一、内外一致。个人礼仪小则影响自身形象,大则影响单位、社会整体形象。

【例1】(湖北襄阳卷)7.礼貌是文明的体现。下列属于表达“感谢”的用语是

A.“对不起”“请原谅”“请多包涵” B.“谢谢让您费心了”“多亏您的帮助”

C.“您好”“请多指教”“欢迎光临” D.“再见”“祝您健康”“请不要放在心上”

本题主要考查人际交往过程中谈吐礼仪的要求,谈吐礼仪的关键在于尊重对方和自我谦让。一般而言,使用敬语、谦语会展现个人较好的文明修养,凸显个人良好的素质。在这四个选项中,它们都是文明礼仪的表现,都是一个文明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通过本题的考查,既让学生懂得了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也提高了自身的判断、辨别能力。

【例2】(江苏徐州卷)31.探究题:省第18届运动会将在我市举行,部分项目的预赛目前已经拉开了序幕。举办省运会,既是对徐州城市形象的检阅,更是对市民文明素质的考验。某校九年级(6)班同学积极开展做文明东道主的实践活动。

同学们在关注“公共秩序”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不文明的现象:行人闯红灯、非机动车走快车道;观众入场排队加塞儿,在场馆内留有垃圾……大家经过研讨制定了以下方案:定期参加维护交通秩序和观众入场秩序的志愿活动。

亚米契斯说:“一个国家国民的教育程度,最能从他的行为和举止中体现。你在街上的表现,说明了你的教养。”在志愿活动中,劝说别人做文明人是一门艺术,也能体现自身的教养。,

请问:你在参加方案中的志愿活动时,怎样做才是有教养的体现?

该题以“省运会在我市举行”为背景,结合身边市民的不文明现象,对市民包括中学生提出了在参加志愿者活动中应体现的教养要求。该题设计的目的不仅是希望中学生该具备基本的文明礼仪,同时也是希望通过学生展示个人礼仪风采来影响到每一个家庭,让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能注重文明礼仪,展现城市文明新形象。

二、家庭礼仪兴万事

家庭礼仪是指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用以沟通思想、交流信息、联络感情而逐渐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和礼节、仪式的总称。家庭礼仪是对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要求,在杓建和谐家庭关系中至关重要,同时它在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各地思想品德中考试卷中,提出的家庭礼仪要求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父母要营造良好家风,二是子女要孝敬父母长辈。

【例3】(浙江义乌卷)24. 2014年春,中央电视台在全国开展“家风是什么”采访活动,引发了人们对家风内涵的进一步讨论思考。欣赏漫画,回答问题。

(1)你家的家风是什么?你觉得家长应该以怎样的思想品行和方法教育子女?

(2)漫画蕴含着丰富的涵义。结合漫画,从不同角度说说要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要自觉做好哪些方面的事情?

(3)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你认为开展家风问题的讨论有什么现实意义?

本题以中央电视台在全国开展“家风是什么”采访活动为背景,通过设计三个不同维度的问题,让学生明白良好的家风对各自的家庭、社会的积极作用,并要求家庭成员为营造和睦家庭而作出努力。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融合于一起,这不仅符合家庭和谐的要求,也与当前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完全一致的。优良家风能对家庭成员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有利于促进家庭生活健康、关系和谐、事业成功,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例4】(甘肃兰州卷)8.从《常回家看看》到《时间都去哪儿了》,看似平淡的旋律和娓娓道来的歌词深刻地刻画出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它启示我们要

①理解父母,尊敬父母

②孝敬父母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③一切顺从父母,让父母高兴

④懂得感恩,回报父母和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该题以大家耳熟能详的两首经典歌曲为载体,让学生在懂得、理解父母对自己关爱的基础上,知道自己该以何种方式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关爱之情。这实际上就是对青少年学生在家庭礼仪的考查,它不仅是对基本观点的认识,也是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情感的表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三、学校礼仪扬正气

学校礼仪应该包括教师和学生的礼仪,但学校礼仪教育侧重于对学生的教育。通过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礼仪规范的重要性及具体要求,并自觉通过实际行动来养成文明礼仪规范。

【例5】(江苏泰州卷)6.小美戏称长得矮胖的小武同学为武大郎,受到了同学们的指责,这是因为

A.所有绰号都是侮辱他人的

B.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C.喊同学绰号就是对同学的一种诽谤

D.为他人起绰号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

10.下列同学的言行能体现“正确对待老师表扬和批评”的是

A.小韦:“我不接受老师的任何批评,因为这会伤害我的自尊心!”

B.小丹:“今天老师对我的批评虽然有些严厉,但也是对我的爱护。”

C.小丽:“昨天老师对我的批评是错的,所以我当场跟他吵了起来。”

D.小华:“今天班会课上老师只表扬了我一个人,哈哈哈!还是我最有才!”

这两道题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实际上都是对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文明礼仪要求的一种正确诠释,它们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在师生交往中要做到尊重和理解。学校礼仪教育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及时性,即学校可以针对学生中不文明行为,及时加强教育,要求学生迅速改正,并通过各种途径来强化礼仪规范的重要性及其具体要求,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身礼仪规范,有利于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有利于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四、社交礼仪促和谐

社交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和国际交往活动中,用于表示尊重、亲善和友好的首选行为规范和惯用形式,是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等。而在思想品德中考命题中对中学生涉及的社交礼仪主要包括网络礼仪、交际礼仪等。培养学生良好礼仪习惯,有利于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健康上网,文明上网;有利于在现实生活中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也有利于人们在遵守礼仪规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文明素养,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例6】(湖北成宁卷)33.据楚天都市报报道,2014年4月28日上午,咸宁市实验小学沸腾了。升旗仪式后,该校德育副校长洪耀明当着4000余师生的面,兑现一个月前的承诺,“只要学生们不乱扔垃圾,我就和猪亲嘴”。亲嘴的照片被发到网上,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热议。学生家长吴女士说,兑现承诺需要勇气,校长履行诺言对孩子来说是一个示范,让孩子们在今后都要做一个守信的人。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时事政治和《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的有关知识回答:

(1)该校副校长的行为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一价值准则?

(2)你认为背离这一价值准则对我们有哪些危害?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践行这一价值准则?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首要之德。然而现实生活中缺乏诚信的现象却屡见不鲜,这对成长中的中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本题以当地发生的“校长亲猪”这一真实案例为素材,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分析,有利于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诚信做人的重要性,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并自觉践行诚信品质,起到了知识巩固、能力提升、情感共鸣、价值导向的功效。

关于在交往过程中要诚信待人的题目还有很多,如黑龙江牡丹江市的第7题、江苏南通的第8题、江苏苏州的第11题、江苏徐州的第13题等。而象江苏盐城第1题则涉及宽容待人,浙江台州第22题涉及平等待人、乐于助人等优秀品质的培养等,这些实际上都是人们在社交中必备的基本礼仪。

五、公共场所礼仪显文明

公共场所的礼仪特别能反映一个公民的文明素养,能彰显一个国家、民族的文明程度。而与中学生紧密相连更多的可能涉及到公园礼仪、交通礼仪等。因此,在中考命题中这几个方面考查的就比较多。

【例7】(江苏常州卷)15.如果你遇到下列情境,请运用所学知识写出解决问题的正确做法或理由。

该题以大家司空见惯的“大妈跳广场舞”“游客在公园刻字”为情景,考查了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正确做法,也明确了解决此类问题的社会现实意义,凸显了思想品德课的时代性、生活性、教育性于一体的特点。这是“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是对中学生的一种正确引导、正能量的传播。

【例8】(山东东营卷)文明城市称号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最重要的城市品牌。某校九年级(2)班同学以“践行核心价值观,从身边做起”为主题,通过班级微信群开展了“照镜子”活动。其中文明组拍摄到一组镜头:

【我建议】请根据以上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分组归纳出“创城”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从政府和个人两个层面建议)

该题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话题,针对本市公民出行时存在的不文明行为,为政府出谋划策,为他人提合理化建议,从而积极倡导文明氛围,培养自己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的情感,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并自觉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做文明守法的好公民。该题把社会热点、身边现象、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达到了价值导向化、教育生活化的目的。对学生进行交通礼仪教育的试题在许多试卷中都得到体现,如湖北随州第34题、江苏南通第34题、江苏无锡第8题、贵州铜仁第31题等。

社交礼仪教案篇10

1 中职学校礼仪教学的现状分析

1.1 对礼仪课程重视度不够。长期以来,我们中职学校强调对学生专业技能、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没有过多的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礼仪课程在中职学校的课程安排中多作为公共课而开设,课时上受到的限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在学生看来,礼仪课很简单,从而使部分学生忽视对礼仪的学习。

1.2 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礼仪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不仅掌握与礼仪相关的理论知识,更要注意理论的实践运用。但是,一些任课教师上课仍然主要采用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落后,很少组织学生训练操作,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实际动手能力差,实践基础薄弱。礼仪行为的形成,仅有知识和要领是不够的,必须有实际的训练,使礼仪凝结在学生的行为上,进而引导他们身体力行,才能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 中职学校礼仪课程教学的改进措施

2.1 提高对学习礼仪重要性的认识。职业学校不能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满足于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工作,不仅取决于学生的在校学习的知识、技能,更取决于学生对工作的理解、态度、责任心、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等等。一些用人单位常抱怨有些学生过于傲气和散漫,不懂得相应的交往礼,因此,开展礼仪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当今社会的竞争仅靠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一个人的沟通能力、道德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当今社会的竞争中是必不可少的。

2.2 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改进礼仪教育教学方法,使礼仪教育课渗透先进的教学理念,营造浓厚的素质教育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2.2.1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思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寓教于理。

如在讲握手礼仪时,可以利用案例,结合案例提出问题要求。作为客人和主人,见面和分别时应该哪一方先伸手?为什么?让学生去思考、分析问题,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缩短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可以加强理解和具体运用知识,将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为主动的探索者。

2.2.2 角色扮演法。学习礼仪应该按照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去做。如果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又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这就需要教师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灵活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把学生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环境中,在这样的场景和角色体验中,学生既能巩固所学到的礼仪规则,又能自如地运用这些规则于各种场合。

例如,在讲解电话礼仪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接打电话的礼仪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模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模拟结束后,运用礼仪知识给各组进行评价。教学模式针对性强,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