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英语教材十篇

时间:2023-04-06 09:31:51

高二英语教材

高二英语教材篇1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开发

教材是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载体,解决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为教学目标所决定。正如程晓堂在《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中指出的:“任何一种教材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材‘至高无上’的现象实际上是教材的消极作用。”因此,教师对于教材的二度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教材好比一部剧本,教师尤如导演,导演(教师)要充分发挥剧本(教材)的作用,并进行二度创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目标

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的目的是以教材为基础,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0年10月制定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明确规定:“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0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局部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语言基础能力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高职高专英语教材使用的现状

我国的高职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然而与之相应的教材建设却相对滞后。就高职英语学科而言,2000年教育部组织专家制定了高职高专基础课程的《基本要求》之后,才组织专家编写高职高专的对口教材,相继出版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实用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综合教程》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英语教程》等几套教材。

现在,部分教师对教材的依赖性很大,出版社为了打开市场,还组织编写了多种教师参考书。参考书里不仅有课文背景知识,课文生词注释和详细举例、课文结构分析,甚至还有课堂活动设计。这样全国不仅出现了几百所学校共同使用的统编教材,还出现了成千上万教师共同使用的统编教案。教师不仅使用同一课文教学生,而且使用同一方法教学生。一个成熟的教师应该对教材的编写理念、设计体例非常熟悉,应能根据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课文和不同的练习(甚至选择不同的教材),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案,也就是说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是教师充分理解人才培养目标、领会教学目的、吃透教材内容、熟悉教学特点、了解学生现状需求的最好体现。

高职高专英语教材二度开发的原则

处理好语言基础与学以致用的关系高职教育是以职业为本位,以社会各行业的职业岗位群为目标导向设置专业与相关课程,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对于英语教学而言,语言基础固然重要,但现实的培养目标和客观的教学时数决定了必须处理好语言基础与语言应用之间的关系。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由于教学时数与学生入学水平的限制以及学生毕业后参加第一线工作的需要,必须在学以致用的前提下打好基础,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

处理好专业阅读和应用阅读的关系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强调以阅读专业书刊为目的,但高职高专学生将来主要不是通过阅读外文专著提高科研和学术水平,而是要通过看懂与工作相关的应用文(如广告、合同、说明书、单证等)或书写应用文(如通知、个人简历、商业信函、广告等)满足工作需要。因此,大量引入应用文的阅读和写作势在必行。

处理好地道英语与中国特色的关系现代外语教材在选材上多追求语言的原生性,如《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的内容绝大部分选自当代英美书籍、报刊、网页及各种商务、社交文书等。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目的语文化。而另一方面,那些与中国国情有关的内容,学生反而知之甚少。高职高专学生将来从事相关的涉外活动,而且更多地是在本国环境下的涉外活动,因此必须提高实际的涉外交际能力。如果对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和表达茫然不知,就会影响其实际交际能力。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应符合学生今后工作的实际需求和语言情境,要贯彻“少而精、用得着”的原则。

高职高专英语教材二度开发的方法

根据学生需求选择教材内容根据Stevick(1971)的研究分析,外语教学只有充分体现与学习者学习需求的“相关性”,同时具备“完整性”(指教学能较完整地包含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有用性”(能让学习者学以致用)、“满意性”(让学习者感觉到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施加对学习者的影响。因此,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很有必要的,这对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教学伊始,可以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了解不同的学生的不同需求,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有选择性的教学。虽然教材是严肃的、权威的,但不是金科玉律。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意味着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研究、挖掘教材,发现其优点和不足,对教材采取增补、删减、置换、重组等方法,根据学生的基础,灵活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地实现教材编写的预设目标。

高二英语教材篇2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强调以能力为本,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却面临严峻的问题,社会刚性需求具备英语应用能力的专业技能人才,形势逼迫加强英语能力教育,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不浓,课时被压缩,英语教学地位削弱的趋势还在加重。更为严重的是,目前的高职英语教材还不能适应高职英语教学实际,达不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虽然社会上有多套高职英语教材,但由于种种原因,或多或少存在着不足。因此,高职英语教材的改革,迫在眉睫。

一、高职英语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针对性与适用性差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主要来自高中生和中专生,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学生英语基础较差。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所用的教材,大致分两类:一是使用大学本科英语教材《大学英语》(董亚芬主编,含精读、泛读、听力、语法和练习、快速阅读共5种);二是高职高专教材,主要有如下三种:《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戴炜栋主编)、《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复旦大学出版社,翟象俊主编)、《希望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徐小贞主编)。对高职类的学生而言,本科英语教材要求过高、难度过大。高职高专类教材由于编写出版时间较短,还未被广大高职教师完全了解,深钻细研还不够;同时,教材选用的内容偏难,专业门类过多,学生难以适应,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教材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不强,与高职院校教师愿望和学生的需求还有差距。

(二)教材相关性和整体性差

已出版的部分高职高专类英语教材,过于考虑综合性,忽视了个性。从课文顺序安排上看,各单元内容缺乏相关性,单元与单元的排序也没有规律可循,随意性较大。从内容的选择上看,教材涉及专业种类过多,内容偏难,词汇庞杂,不利于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也难以达到提高学生实用能力的目的。从专业角度来看,理工农医面面俱到,但又太过于浮浅。总体讲,教材相关性和整体性都比较差。

(三)教材整合性差

近几年,由于学校扩招,高职院校迅猛发展,新增科目越来越多,但高职院校师资力量未增加,导致在部分高职院校英语课时被压缩,学时逐渐缩水,学生在校期间,仅掌握了简单的英语知识,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能力都不强。同时,由于教师疲于应付教学任务,很难潜心研究教材,对教材的整合利用往往只简单地删改或添加,停留于表面,对深层次的删除、替代、补充和改编,缺乏专门研究。对教材怎么整合,多数教师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大多数情况下照本宣科,少有创新改进。长期以往高职英语教材整合的难度将越来越大。

二、改革高职英语教材的意见建议

(一)侧重加强教材的实用性建设,紧密结合社会需求

培养社会需求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办学宗旨。大多数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是为了求职,属工具型动机。学生希望尽早接触有用的英语,而“经过专门用途英语培养的学生,比只接受普通英语教育的学生更准确、更有效地胜任交际活动”(Wilkins,1976)。学生动机反映社会需求,社会需求反过来引导学校教学。只有搞好社会需求分析,编写教材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做好社会需求分析,关键要深入实际,全面掌握高职院校学生现状及就业现状。例如:调查显示,工程类专科毕业生实际工作中对英语的听说能力要求不多,但对阅读、翻译及应用文体的写作能力要求高。服务类行业需要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以口头交际为主,口语的要求很高。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使用英语的方式和方向,进一步明确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重点,确立教学重点:以书面交际为主,还是以口头交际为主。编写教材有必要区分工科和服务行业的不同社会需求。

(二)重点加强教材的基础性,注重词汇的掌握

面对高职院校生英语基础普遍差的现实,高职院校英语教材建设和改革的重点应当是注重基础。教材一切内容安排应以打好语言基础为重点,在此基础上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这符合英语大纲对通用教材的定位。加强教材基础性,主要表现在教材编写应保障高频词的重复率。词汇是信息的载体,词汇是基础,特别是高频词的掌握对英语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的词汇量分为四个层次---能说的词、能写的词、能读的词、能猜的词。对高职学生而言,掌握大量的词汇尤为重要。高职英语教材建设应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便于学生掌握大量的词汇。

(三)借鉴国内外科学理论,注重教材创新

当今时代,外语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语言理论的多元化,编写好的高职英语教材除了必须以《基本要求》为依据外,还必须以国内外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和智力发展阶段性的特点,布鲁纳提出了“螺旋式”教材组织的原则。根据该原则要求,一个相同的概念要在多个阶段反复讲授,但其复杂水平则应逐渐提高。这种同一概念的周期性循环就产生了一个螺旋序列。这一理论对高职英语教材编写具有借鉴性。高职院校的生源特点和英语水平,教材适合使用螺旋式体系结构。对某一概念的讲解,应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新编的高职教材课文不宜太长,但要求有实用性,易引起学生讨论,便于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教材应强调实用性、趣味性,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把英语学习当作技能训练,而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教材编写要很好利用网络资源,加大多媒体教材建设的力度,为学生提供课文学习所需要的教学资料,作为对书本的一个有益补充。同时,要根据专业特点,编写适合个性特点的校本专业教材,使教材内容丰富多彩, 实用有趣。

(四)注重传授学习方法,将学习策略引入教材

郑静、张东昌在《高职高专英语教材评估初探》一文中,对某高职院校一、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英语学习中最大的问题突出的表现在三个方面:学习方法、语言交际能力和语法知识。尤其在学习方法上大部分学生存在问题,有的学生记单词时按字母顺序死记硬背,有的学生不会科学地分配时间,有的不会做笔记等等。新编写的英语教材应把学习的策略引入教材内容,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使其成为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在教材的部分单元可编入学习策略指导章节,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例如关于单词记忆,除读音规律外,还可以使用分类记忆、词缀记忆、派生记忆、对比记忆等方法。

三、结语

高二英语教材篇3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材编写与出版;立体式多媒体教材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185-03

一、大学英语教材发展历程的回顾

(一)六十年代的初创阶段

六十年代初到前,是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编写与出版的初创阶段。这个时期,我国出版社与高校合作,推出了第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大学英语教材,其中比较突出的教材有:196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医药院校讲义――英语》[1];196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上海交大等高校编写的《高等工业学校英语》[2];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编写的《理科英语》等。

初创时期的大学英语教材具有几个独特的特征。首先,这个时期的教材通用范围不广,往往只是几个高校自己编写,内部使用。第二,这个时期大学英语教材具有明显分科现象,有专门的医药英语、理科英语和文科英语等。第三,这个时期的教材沿袭50年代传统教学模式,以讲解课文为主,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语法现象和语句结构。

(二)后的恢复阶段

1978年到1985年,是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出版的恢复期。之后,大学英语教材出版事业百废俱兴,呈现出一些新特征。这个时期使用较广泛的教材有:197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外语系编写的《英语(理工科通用)》;[3]198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清华大学外语教研室编写的《英语教程(理工科用)》,及其附册《快速阅读》等[4];还有198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复旦大学外文系编写的《英语(非英语专业用)》和《高等学校文科教材――英语》。

这个时期的大学教材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它们仍然大多是某一高校与出版社合作的产物,并保持文理分科的特点,不过使用范围比第一代教材扩大;第二,教材出现配套化趋势,配有相应的习题册、教师用书、听力材料等;第三,除了纸质教材外,还采用了影音资料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第四,它们仍然遵循第一代教材的传统模式,以课文为中心,以语法为纲要,但增加了对学习者听力、口语和写作的要求。

(三)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的发展阶段

1986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理科本科用)》,并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以后又不断修订。从此以后,大学英语教材出版和编写工作开始按《教学大纲》进行。

该大纲指出:大学英语应“开展分级教学,教材各编六册,每级一册”,分为“精读、泛读、快速阅读、听力、语法与练习等五种系列教材”。编写原则是:“文理打通,把教学重点放在语言共核上。”教材要“题材、体裁多样,避免内容过专、过偏;语言基础与交际能力并重;突出阅读技能的培养。”[5]

这个时期涌现出的大学英语教材中,使用最广泛,也最负盛誉的是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大、人民大学等高校合编的《大学英语》(College English)。这套教材在九十年代初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以后不断修订和再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该教材分为精读、泛读、听力、快速阅读、语法与练习五个系列,其中精读、泛读、快速阅读和听力教程分为六级,每级一册。在《大学英语》编写出版过程中,大学外语教材编审委员会给予很大关注和指导。该教材曾在九十年代占据大学英语教材半壁江山,堪称这个时期的经典。

以《大学英语》为代表,这个时期的大学英语教材出现了一些新特点。首先,这些教材开始按《教学大纲》编写,并受教育部专门委员会督导;第二,教材不再文理分科,并首次提出“分级教学”概念;第三,教材配套更加完善,分册种类更多;第四,不再是某个高校与出版社合作的产物,而是众多高校联合完成,因此使用面非常广。

(四)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的“第四代教材”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出版进入了第四代阶段,优秀大学英语教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使用较广的有:1999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21世纪大学英语》(“九五”国家重点教材);2002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十五”国家规划教材);2004年浙江大学编写,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等。

这些教材首先打破了《大学英语》一家独大的格局,使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出版事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其次,这些教材大多已经开始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向以多媒体和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立体式教材”发展;第三,这些教材配套和分工更加细致,听、说、读、写基本各有分册;第四,教材编写体现出了一定现代教学理念,如行为主义理论等。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形势下对当前教材的分析

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这标志着一场全国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开始,大学英语教材也要随之变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是这次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根据它的要求分析第四代教材的不足,可以为开发第五代立体式多媒体大学英语教材指明方向。

(一)目前部分教材指导目标落后

教材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目标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全新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而当前部分高校使用的一些教材的指导目标还比较落后。

1986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5] 2004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的新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6]

我国高校目前使用较多的大学英语教材有《21世纪大学英语》(1999年出版)、《新视野大学英语》(2002年出版)、《新编大学英语》(1999年第一版)、《大学英语》(全新版)等。这些教材大多成书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出台之前,其指导思想仍旧是八九十年代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所以大多不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新要求。虽然一些教材在2004年后再版时做出了一些修订,可是大致内容和教材体系早已定型,修订后整体改观有限。如《大学英语》最早出版于1992年。虽经过1998年和2004年两次修订,但其《总序》开头还是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是遵照1986年国家教委审定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编写的一套系列教材。”[7]

(二)部分教材内容和体系不符合实际教学情况

2004年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课堂设计和学时安排做出了要求:“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的培养,并给予足够的学时。” [6]而目前部分大学英语教材内容过于丰富,教师只能疲于奔命赶进度,很难有足够时间用于听说交际训练。

一些大学英语教材配套体系复杂,有预备级教材、精读、泛读、听说训练、快速阅读等名目。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共有20册学生用书,20册教师用书;《大学英语》(全新版)有学生用书22册,教师用书20册。但是非英语专业学生能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高校一般只开设四学期大学英语课,每周四课时,很难想象大多数师生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利用这么多教材。

除了教材体系繁杂之外,每册教材的内容也很多。以《新编大学英语》为例,该教材精读课本每册十单元,每单元四部分:练习口语的预备部分、精读主体部分(三篇课文及习题)、词汇阅读训练部分,以及写作与翻译技巧讲座。此外还有配套的《快速阅读》和《视听说教材》。面对如此多的课文、单词、课后练习和专题讲座,还要重点培养学生口语和听力水平,大学英语教师只能拼命赶进度,无暇开展交际式趣味教学活动。学生往往也疲于应付,对课程内容失去兴趣。

(三)部分教材的电子或网络版利用率较低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特别强调了新的教学模式:“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6]

目前不少大学英语教材都采用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手段,除了纸质教材外,还开发了学习光盘、多媒体课件、教学网站等等,可是这些多媒体和网络教材利用率往往不高。陈坚林教授认为这是因为一些教材的电子或网络版实际上是纸质教材的翻版,只是把n本内容搬到了光盘或网络上。学生已经在课堂学习过一遍,没兴趣再去使用网络教材,因而对提高外语教学效果没有实效。[8]

三、对第五代大学英语立体化多媒体教材的展望

由于第四代教材的不足,开发第五代立体化多媒体教材势在必行。所谓立体化教材,就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辅以教师课堂指导,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按照一体化思路设计的多元教材。[9]针对第四代教材弊端,第五代立体化大学英语教材要做到:

(一)以先进教育理论为指导

教育理论是教材的灵魂,以何种理论作指导,就会产生何种教材。《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了教学理念变革的方向:“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6]

按照以上要求,建构主义教育理论适合作为第五代教材的指导思想。该理论于九十年代传入我国,目前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开展“情景式教学”,在真实情景中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10]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第五代大学英语教材应借助多媒体网络手段,为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创造机会,使学生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和地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和方法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再辅以教师的指导。另外还可以模拟真实英语应用场景,使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接触真实语料,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二)具有充实精炼的教学内容

第一,精简课内讲解内容,合并分册,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课外自主学习。大学英语课时不多,也不是非英语专业的主修课程,因此教材不能像英语专业一样面面俱到。不少教材的“综合教程”已经包含听说读写译各方面训练,就不需要另辟太多分册。此外,很多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网络学习系统,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可以课后在这些平台上完成,课堂讲解与课后自主学习结合,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

第二,语言材料应真实新颖,避免人为干扰。当前一些教材为了迎合大学英语考试或用户的需求,刻意删改课文内容,人为降低难度。如某教材《综合教程》为了使前四册词汇量刚好达到四级标准,把原汁原味的课文删改得面目全非,甚至让人不能卒读。[11]人为修改过的课文失去了作为真实语料的功能,因此无法培养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

(三)整合传统与现代教学资源,构建立体化教学平台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教学模式”,即新的教学模式应是课堂教学与学生网络自学并重的,这就要求第五代教材必须是立体化的。立体化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整合传统课堂教学资源和现代网络多媒体资源,为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它把学生网络平台上的自主学习和教师课堂上的面授结合起来,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有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以个性化模式推进自身英语水平提高。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教师可以在课堂面授时督导和监控学生学习过程。而第四代教材多媒体网络版使用效果不佳,就是因为它们没有体现出多媒体网络技术使用的这个目的。

参考文献:

[1]谢大任.高等医药院校讲义――英语[M].人民卫生出版社,1964.

[2]凌渭民.高等工业学校英语[M].商务印书馆,1965.

[3]吴银庚.英语(理工科通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

[4]陆慈.英语教程(理工科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1.

[5]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编写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5.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4,5,6.

[7]董亚芬.大学英语精读[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

[8]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181.

[9]徐有良.论多媒体教材与立体化教材的概念及分类[J].当代教育论坛,2011(9).

高二英语教材篇4

关键词: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会计作为一种国际商业语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彰显,国家需要会计专业方面高水平的国际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既要精通国际会计专业知识,又要能够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和交流,这对会计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提高会计专业英语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一、为会计专业英语准确定位,提高对课程的重视程度 

    目前,国内各高校对会计双语教学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而且对双语教学的探讨也在逐步加深,但是对会计专业英语的教学却显得重视不够。一方面表现为将该课程设定为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或者虽是必修课但也是考查课而非考试课;另一方面表现为课时有限,一般都只安排一个学期三四十个学时。这极不利于会计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目前这一现状仍未得到改观。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会计专业英语在大学学科体系中没有得到准确定位所致。  

    首先,会计专业英语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和扩展,是学生从学英语到用英语并掌握英语实用技能的关键环节,它侧重语言的应用及有关会计专业方面的英语知识,是从理论向实践的具体转化。  

    其次,会计专业英语不同于会计双语教学。会计专业英语是基于会计专业知识的语言学习,而双语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用双语(一般为中、英文)来传授会计专业知识,二者的教学目的不同。会计专业英语都是选用一级学科非常通用的专业词汇来组编内容,而会计双语教学都是会计专业基础课程,属于二级学科甚至三级学科,专业性非常强,因此二者的教学内容也有所不同。但是,二者的终极目的是相同的, 而且会计专业英语可以为学生扩充会计专业基础课必备的基本英语知识,对会计双语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 会计专业英语是从基础英语教学向双语教学过渡的一座桥梁,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应提高对会计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把该课程设定为必修课和考试课,并且适当延长学时数,让学生打下扎实的会计专业英语基础,为开展双语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二、选择合适的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一)教材的选择 

    教材是教学的手段之一,是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直接体现,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对于会计专业英语教材的选择,观点非常多,主要有采用国外英文原版教材、国内出版教材和任课教师自编教材(或讲义)这三种。  

    国外英文原版教材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原汁原味的东西,包括专业词汇的使用、专业内容的表达、西方的专业教学思路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序。而且原版教材知识较新,反映了学科前沿,内容层次分明,概念叙述详细。但缺点是内容过多而学时有限,往往不能全面讲述。此外,原版教材的价格偏高,会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教师自编的教材多半是把专业原版书籍或期刊文献中的一些文章汇编在一起,难以做到从语言角度循序渐进组织教学内容,容易造成学科教学上的随意性和语言表达上的偏差。对国内出版的会计专业英语教材,也有难易之分和编写上各具特色的问题。  

高二英语教材篇5

关键词:专业英语课程;普通英语课程怕;专业词汇的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042-01

作为教学三大要素之一的教材,不仅是教师与学生间的重要媒介,而且是专业教学改革成果的直接体现[1]。专业教材建设是高等学校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目前专业教材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专业教材普遍缺乏对实际的调查研究和深入了解,缺乏对岗位所需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的科学阐述等。因此,加强专业教材建设,编写出突出高等教育特点的教材,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一、了解专业英语课程与普通英语课程的区别

专业英语课程是研究与专业相关联的英语语言特点和语言现象,将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教学紧密结合,以指导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信息为教学目的,是应用性的英语课程。但它首先是英语,在语音、语法、词汇方面与普通英语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在这些方面有所侧重,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以学生将要从事的专业为语言教学中心,考虑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未来的实际工作需要。

普通英语课程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为培养目的,是基础性英语课程。

二、两种课程的不同也就决定了专业英语教材与普通英语教材编写的不同

(一)教材的内容

专业英语教材的内容多为专业知识和客观事实,而非普通英语教材中的文学、文化、风俗、科普知识等内容。WWW.133229.cOm

(二)在文体方面

专业英语教材更客观、简洁、直接、具体。主要以实验方法,结果,数据等呈现具体的内容。英文科技文体的特点是结构严密、逻辑性强。因此译文也必须做到概念清楚,条理分明,文字简练,定义、公式、数据及图表等准确无误。同时应使用正确规范的专业语言[2]。

(三)在语法方面

专业英语教材多用被动语态、一般现在时、非谓语动词、名词结构和复杂长句。特别是定语从句的翻译方法:短句或长句汉译时放在被修饰语之前比较通顺,这属于逆序合译法[3]。

(四)在词汇方面

专业英语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专业术语、外来语、缩略语、和一词多义现象。

(五)在练习方面

专业英语教材既要突出相关专业知识,又要注重英语语言训练。如:通过练习的设置,强调专业词汇构词法的学习,即专业英语中常用前缀、后缀、词根等的介绍,以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专业词汇并扩大词汇量;在句子理解训练层面,要突出专业英语中常出现的句子特征和语法现象,加以专门训练;强化训练学生的翻译技能,帮助学生掌握专业英语翻译语气正式、陈述客观准确、语言规范、逻辑性强、专业术语性强等特点和技巧,尽可能完整、准确地捕捉、传递、表达原文信息等。

三、专业英语教材与普通英语教材的对象不同

专业英语教材面对的是已具备相当的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的高年级学生,通常是本科院校的大三、大四的学生。他们掌握了英语基本技能,同时又打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而普通英语教材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大一、大二的学生。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对编写教材的教师掌握知识的要求不同

编写普通英语教材的教师需要有深厚的英语功底和全面的文学、文化、体育、科技等方面的背景知识。而编写专业英语教材的教师应既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又具有相关专业知识。想要编写出一本好的专业英语教材,则必须和专业教师相结合。专业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本专业的内容,英语教师则根据教学规律科学、系统地设计课后练习。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从普通英语到专业英语的学习是学生在自己相关专业和英语语言等方面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从普通英语教材编写到专业英语教材编写也要求我们教师在英语专业水平和其他专业知识方面都不断地扩展视野、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三卷),2001,4(2).

高二英语教材篇6

关键词:专业英语课程;普通英语课程怕;专业词汇的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042-01

作为教学三大要素之一的教材,不仅是教师与学生间的重要媒介,而且是专业教学改革成果的直接体现[1]。专业教材建设是高等学校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目前专业教材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专业教材普遍缺乏对实际的调查研究和深入了解,缺乏对岗位所需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的科学阐述等。因此,加强专业教材建设,编写出突出高等教育特点的教材,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一、了解专业英语课程与普通英语课程的区别

专业英语课程是研究与专业相关联的英语语言特点和语言现象,将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教学紧密结合,以指导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信息为教学目的,是应用性的英语课程。但它首先是英语,在语音、语法、词汇方面与普通英语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在这些方面有所侧重,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以学生将要从事的专业为语言教学中心,考虑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未来的实际工作需要。

普通英语课程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为培养目的,是基础性英语课程。

二、两种课程的不同也就决定了专业英语教材与普通英语教材编写的不同

(一)教材的内容

专业英语教材的内容多为专业知识和客观事实,而非普通英语教材中的文学、文化、风俗、科普知识等内容。

(二)在文体方面

专业英语教材更客观、简洁、直接、具体。主要以实验方法,结果,数据等呈现具体的内容。英文科技文体的特点是结构严密、逻辑性强。因此译文也必须做到概念清楚,条理分明,文字简练,定义、公式、数据及图表等准确无误。同时应使用正确规范的专业语言[2]。

(三)在语法方面

专业英语教材多用被动语态、一般现在时、非谓语动词、名词结构和复杂长句。特别是定语从句的翻译方法:短句或长句汉译时放在被修饰语之前比较通顺,这属于逆序合译法[3]。

(四)在词汇方面

专业英语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专业术语、外来语、缩略语、和一词多义现象。

(五)在练习方面

专业英语教材既要突出相关专业知识,又要注重英语语言训练。如:通过练习的设置,强调专业词汇构词法的学习,即专业英语中常用前缀、后缀、词根等的介绍,以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专业词汇并扩大词汇量;在句子理解训练层面,要突出专业英语中常出现的句子特征和语法现象,加以专门训练;强化训练学生的翻译技能,帮助学生掌握专业英语翻译语气正式、陈述客观准确、语言规范、逻辑性强、专业术语性强等特点和技巧,尽可能完整、准确地捕捉、传递、表达原文信息等。

三、专业英语教材与普通英语教材的对象不同

专业英语教材面对的是已具备相当的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的高年级学生,通常是本科院校的大三、大四的学生。他们掌握了英语基本技能,同时又打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而普通英语教材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大一、大二的学生。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对编写教材的教师掌握知识的要求不同

编写普通英语教材的教师需要有深厚的英语功底和全面的文学、文化、体育、科技等方面的背景知识。而编写专业英语教材的教师应既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又具有相关专业知识。想要编写出一本好的专业英语教材,则必须和专业教师相结合。专业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本专业的内容,英语教师则根据教学规律科学、系统地设计课后练习。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从普通英语到专业英语的学习是学生在自己相关专业和英语语言等方面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从普通英语教材编写到专业英语教材编写也要求我们教师在英语专业水平和其他专业知识方面都不断地扩展视野、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三卷),2001,4(2).

高二英语教材篇7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广元628000)

摘要:高职院校综合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技能,提升学生专业英语水平为目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材差、师资弱、教学模式滞后等问题,必须加快课程改革步伐,紧紧围绕编教材、转模式、强师资、破理念等关键环节下工夫。

关键词 :高职院校;综合英语课程;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6—0080—02

收稿日期:2014—01—23

作者简介:姚喻舒(1979— ),女,四川苍溪人。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综合英语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职业交流沟通和专业资料阅读、翻译的能力。高职院校综合英语课程不能盲目照搬普通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应当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学生构成情况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优化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科学化,调整教学评价,实现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过程性,推进高职院校综合英语课程改革,探索建立一种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会、工作用得着的高职院校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新模式。

一、高职院校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材编写水平不高,教材选用标准混乱

“教材要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要反映学习者目前和将来对语言的使用情况,就要突出实用性,确切地说针对性和工具性的原则”。[1]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遍地开花,发展势头迅猛,高职院校教材编写也方兴未艾。但是,现有的高职院校综合英语教材与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现有高职院校综合英语教材强调语言学习,与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严重脱节;第二,教材难度过大,与高职院校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不相适应;第三,教学任务量过重,远远超过多数高职院校的综合英语教学课时。

(二)教学模式滞后,教学组织不科学

现有的高职院校综合英语教学模式依然是沿袭长期以来实行的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方式,采用教师带领学生背单词、学语法、讲课文、做习题的单一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难以回避的弊端,一是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既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基于语言的教学模式与培养具有较高实际运用能力的英语人才的教学目标不一致。

现有的高职院校综合英语一般采取大班教学。高职学生的生源较为复杂,既有英语基础较差的初中毕业生、中专学生,也有基础相对较好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大班制综合英语教学实际上是“一刀切”,形成了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难消化”的尴尬局面。

(三)教师队伍结构单一,专业英语教学能力弱

高职院校综合英语师资主要来源于初高中英语教师。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队伍的结构必然造成以下三种结果:一是教师教学思想和理念落后且固化,对高职院校综合英语课程改革的意义、内容和方向缺乏深刻认识,综合英语课堂改革步履维艰;二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英语专业水平普遍不高,同时,缺乏更新知识结构、提升英语教学水平的动力。教师人才队伍的不足严重制约着高职院校综合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三是多数英语教师都是英语专业科班出身,具有导游、经贸等职业经历的双师型英语教师极度缺乏,无法为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及应用提供有效的指导,导致英语教育与职业教育脱节。

(四)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方法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较差,英语基础较为薄弱,词汇量较少,语法知识匮乏,听说能力差,多是“哑巴英语”。这些问题一方面严重制约了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英语技能的提高,影响了学生学习综合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动摇了学生学习外语的信心,导致学生怕学甚至厌学情绪的蔓延;另一方面阻碍了英语课堂上的沟通和交流,降低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加了课堂教学组织的难度。

二、高职院校综合英语课程改革的路径探索

(一)确立教材编写原则,规范教材选用标准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的有用之材,是教师的手中之宝,是学生的学材”。[2]教材的编写和选用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综合英语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综合英语教材的编写必须符合内容职业化、结构体系化、难度适当化这三大原则,在内容选择上,应围绕职业生涯规划、职场交际礼仪、外宾接待、企业文化等话题展开,体现职业特色;在教材种类上,重视教材的连贯性和体系化,建立包括以职场情境下语言能力训练为主的综合英语基础教材,以外贸、管理、财经、医学等专业词汇和专业技术为主体的专业英语教材以及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类英语教材三大模块的高职院校综合英语教材体系。

(二)推动教学模式转型,改进教学组织形式

“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除了要具备较高的英语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掌握现代外语教育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心理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尝试新的教学思路,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组织能力上不断提高”。[3]打破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一方面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促使教师树立培养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和交流交际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思维,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以致用意识,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另一方面要改进大班制编排方式,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专业特点等编排教学班,实行分类、分级教学,提高高职院校综合英语教学组织的有效性。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一部分是由教师决定的,因此,我们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4]加强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高职院校综合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综合英语课程改革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强高职院校综合英语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拓宽教师招聘渠道,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具有导游、财经、医学等职业工作经历的英语人才,同时,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聘请企业人员担任兼职英语老师;二是要加强高职院校综合英语课程教师的培训与学习,包括先进教学理念培训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三是要加强校内外综合英语课程教师的交流和学习,促进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的传播。

(四)实践分层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具有多样性,不同来源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一刀切”的英语教学方法难以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高职院校实行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所谓分层次教学,是指学校根据学生素质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群体,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目标,实行分组教学,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最终适应社会的不同需要,达成培养目标”。[5]科学的分层教学方法应当包括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教材与教师分层以及教学评价分层。

三、结语

高职院校综合英语课程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个长期性、持续性的过程。但是,只要从教材、教师、学生等方面着手,提高教材编写水平,更新教师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模式,强化教师队伍,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必然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实现高职院校培养具有过硬专业技术和较强外语驾驭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教育目标,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造就大批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基刚.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理念问题研究[J].外语研究,2011(5).

[2]夏纪梅.教材、学材、用材、研材——教师专业发展的宝贵资源[J].外语界,2008(1).

[3]肖琦姝.高校综合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5).

高二英语教材篇8

[论文关键词]贸易实务双语 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它以国际贸易具体流程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国际贸易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该课程涉及到国际贸易理论、国际商法、保险、运输、金融、商品检验等诸多方面的知识。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日趋明显,在高校开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具有实际的意义。

一、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实践的模式

在本世纪初全国高校开始普遍开始尝试双语教学之时,就纷纷开始尝试运用双语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这期间有成功、有失败,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高校教师们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及自身的知识水平,探索出来几种针对该课程讲授方式的几种模式。

(一)半外语型即使用英文教材,教师用汉语讲授。这是初级形式的双语教学模式,适合于学生外语基础和接受能力相对薄弱的情况。

(二)混合型即直接使用英文教材,教师用英文和汉语交错讲授。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知识,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要低一些。

(三)全外语型即直接使用外文(英文)原版教材,教师用外文(英文)讲授,学生以外文(英文)接受所学知识。这是高层次的双语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外文水平要求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学生在普及教育阶段,外语的学习主要是以学生的读写能力为主,这直接造成我国高校在进行双语教学时多不能贯彻全外语型教学模式,而多停留在半外语型和混合型教学模式上。wWW.133229.COm

二、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选择的困难

按照许多学校规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材的选用标准为原版英文教材,也有相对宽松些的要求,使用中英对照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材。就全英教材来讲,目前国内可使用的有两种途径。一个是从外国引进的原版全英教材。由于这些教材与中国的实际国情不相匹配,故很难采用。一个是国内一些知名专家学者所编著的全英的贸易实务教材,如帅建林编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贸易实务》(英文版)、对外经贸大学周瑞琪主编的《国际贸易实务》(英文版)。但是由于我们高校学生普遍英语程度及专业英语水平所限,纯英文版的外贸书学生学习起来不易全部吸收。需要一些汉语的外贸书籍做参考才好。但是从学生经济状况而言很少有学生为了学习一门课程愿意购买两个教材的。这就需要中英文对照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材。但是或于客观条件所限,就笔者进行实务双语教学中所见,很多教材的内容还需要充实,编排也还需要完善。

(二)学生学习的困难

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热情上一般要高于其他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但是纵然有这份对英语的热情,也难以抵挡他们在学习贸易实务双语课程上的畏惧感。直接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1、自身水平所限。全英课件看不懂,全英讲授听不懂,全英教材看不懂,这样的现象在贸易实务的双语课程上是很普遍的事情。2、英文专业术语多。国际贸易实务中很多专业性的术语,用汉语讲学生能理清楚其中的关系已经不错,莫说是再转换成英语的术语了。这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无疑是难上加难的事情。譬如,is0、icc、d/patsight、hereof,thereto、customsfeesandduties等等。3、对于双语课程考试的形式的担忧。笔者平时上课经常会遇到学生问,老师我们这们课究竟怎样考试?是不是都是英语啊。如果双语教学给学生的感觉特别难得话,学生对考试也是充满着畏惧。

(三)教师教授的困难

国际贸易实务本身是专业课,但要开为双语无疑对教师的自身的外语水平也有很高的要求,有的教师迫于学校要求或其他原因,在自身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去开双语课自然是收不到好的效果。但是对于自身外语水平较好的教师教双语课程也是个很大的挑战,怎么让学生既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双语,又能真正地掌握专业知识。全英授课,学生听不懂会抱怨,全汉授课,名不副实。一半英语一般汉语,那一部分应该用哪种语言,也要仔细考虑。教师所要面临的另一个困难是学校对于双语课程的规定,一般学校对双语课程都有较为严格的认定,并且也有严格的教学效果的评定,譬如,教学中英语必须达到50%以上等等。教师面临着是严格按照教学管理制度中规定的英语比例让课还是先放下英语问题先解决学生专业知识掌握问题的两难境地。

三、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教学效果优化策略

虽然在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仍应看到双语是个大趋势,如能灵活处理,克服其中的问题,我们依然能够探索出一条教学效果较好的途径来。

(一)鼓励贸易实务双语教程的编纂

鉴于前文所提到的困难,我们应该大力鼓励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全面的教师编写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程,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国外职业教育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国际经济法教材、国际商务教材等相关材料,以及我们国内一些权威的汉语版国际贸易方面的教材,去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对照教材,逐步建立全面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材体系对于一些综合实力比较强的学校甚至可以组成双语教材编写督导小组,以起到督导优化所编教材的作用。这对于我们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一件大好事。

(二)灵活多样得组织课堂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的双语教学,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我们每位老师所面临的教授对象不同,所应采取的方式也应该不同。作为双语教师,我们要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英文水平,接受能力,以此为基础再决定究竟怎样来实施双语。譬如,在我国重点本科院校,学生的英文读写能力普遍要高于一般二本院校,这时我们在课件的处理上,就可以大面积使用英语,只对一些术语或较难得词汇予以标注。但是在二本院校,或学生英文读写能力较有限的学校,我们可以使用英文课件,辅之以汉语课件的方式,课堂讲授也要注意对于重点、难点不妨就用汉语来讲,对于比较容易得地方用英语,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尝试使用此法,实践证明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三)积极探索双语实验教学

目前许多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引入实验软件,进行软件模拟,这其中有北京用友公司的国际贸易模拟流程软件等。这些软件本身的流程中,大量的单据都是英语的。如果教师能够善用这些单据,并在模拟流程中鼓励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询盘、发盘、还盘的交流,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在实验过程中,还可以有案例讨论,模拟商务谈判等环节鼓励学生用英语来学习。

高二英语教材篇9

关键词:教材;二次开发;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3-0264-02

“二次开发”是指在前人开发的基础上对产品的再次开发或创新,有时也称为“再开发”或“二度开发”。教材的“二次开发”是个相对的概念,它相对于“一次开发”,“一次开发”是指课程专家编制教材,那么教材“二次开发”既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地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从而使教材更好地适应教学情境和学生需求。

教材的“二次开发”就是要源于教材,更要超越教材。目前,初中英语新目标教材是以英语为第一语言,以学生习得语言为基础的教材,而我国学生是以汉语为母语,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以学得为基础,这就产生了矛盾,因此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初中新目标九年级教材的各个单元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旅游、友谊、语言、体育、名人、节目、音乐、文化、戏剧、动物保护、幽默、求医、主题公园、购物、问药、晚会礼仪、假日、足球、态势语、饮食文化等,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学生对祖国文化和其他国家,尤其是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

我们可以看出初中九年级英语教材中有关文化意识教育的内容每个单元都没有专门的项目来培养文化意识,都有以各种方式训练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通过分析教材我们知道编者把语言技能与文化意识的培养整合在一起,即把文化意识的培养渗透在语言技能的教学中,其中内容包含了主要英语国家(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名人介绍、行为规范等。编者遵循了功能意念大纲,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合并起来,难分彼此。但是在教材中选择素材时,尤其是交际素材,语言总是不那么地道,那么灵活。有些英美的教材在选用素材时尽量让内容生活化,真实化,对话特别适宜揭示文化的各个方面,这样英美文化差异就更显而易见。因为对话人都遵守规定的文化行为,因此如英语国家的人在交际中会使用些很多习惯的理语、俗语,但是现行教材考虑到其使用的广泛性及测试,编写的对话很少有这样的内容,学生学的语言比较死板。

根据这些分析,笔者设定了初步的教学目标: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目标描述:九年级学生需要了解英语交际中常用的体态语,如手势、表情等;了解英语中不同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学会使用英语中不同性别常用的名字和亲昵的称呼;明白英语国家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习俗;明白英语国家正式和非正式场合服饰和穿戴习俗;明白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了解英语国家的饮食习俗;对别人的赞扬、请求等作出恰当的反应;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赞扬、请求等作出恰当的反应;初步明白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地点、历史等;理解常见现象在英语中可能具有的文化含义;明白英语国家中传统的文娱和体育活动。

了解了教学需要分析,针对学生设定教学目标后,笔者对教材实施二次开发。理论上说,教材中的一切内容都是教材“二次开发”的对象,可在实践中,教师往往只侧重了某一个方面,尤其重视方法的处理,对教材的其他方面不敢“轻举妄动”。教材“二次开发”所涉及的领域非常的广泛,学科的内容、文化、方法、教材结构顺序甚至书中插图安排。俞红珍博士认为,教材“二次开发”的维度可以简单地概括为语言、内容、方法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针对语言进行二次开发语言是一本教材中最显性的成分,它是一切教材内容的载体,它涉及的范围非常的广,主要包括语言内容和语言技能两大范畴。语言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话语和语体,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

这15个单元的语法项目覆盖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所要求掌握的知识。但对学生语法项目的练习还是不能充分地给予;语法学习相对分散;缺乏语音学习材料;综合技能学习活动较少;听力材料难度较弱;写作活动指导相对简单。针对以上不足,笔者做出如下“开发”:第一,从学校试题库中选取适量的与语法项目相对应的习题,供学生练习。第二,调整每一单元中语法内容,集中讲授。第三,从网络或电视上截取语音片段,供学生练习语音及听力。最后,与语文任课教师沟通,在作文指导上找到共同点与不同点,供学生参考。

其次,我们对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内容是与语言相对而言的,是指教材非语言方面的东西,主要指教材包含哪些话题,哪些文化及社会价值观等等。这些话题涵盖了初中生日常生活中的部分内容,但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得知:这些话题虽然是学生日常话题,但对学生而言有些毫无新意,并且有的缺乏真实性。学生相对更喜欢社会时事热点内容。同时,在社会文化价值观上,教师应该向更深层次挖掘,因为教材的价值观能影响着学习者的认识和态度,尤其是英语学习的态度和认识。对此,经过跟任课教师的讨论,又增加了如下内容:探讨人的生活态度及价值取向内容,例如谈论一下我国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讨论中西方国家的经济来源,例如,谈论我国汽车产销居世界第一;讨论中西方交通差异,例如,谈论我国高铁运营;讨论学生业余爱好,例如,谈论篮球明星科比;讨论中西方对英雄主义的理解,例如,谈论电影《阿甘正传》;对比了解中西方文化中消费观,例如,谈论购物的烦恼与快乐;讨论中西方在文化创作上的异同点,例如,谈论泡沫剧;讨论中西方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怀,例如,谈论上海世博会。

第三,我们对方法进行二次开发。这里的方法不单单指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包含了学生的学习策略。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往往重视如何呈现词汇、语篇,如何操练新知,如何组织材料讲解语义,如何运用直观手段呈现语言,而对于文化意识的培养很少提及。

在现有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法以外,教师还要考虑一些实质问题。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课时非常有限,因此不能仅仅依靠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西方英语文学作品、报纸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从中吸取文化知识,增加文化素养,拓宽西方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充分发挥外教在西方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他们是活的文化教材,让学生直接与外教交流,听外教做报告或讲课,其言行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学。教学中可借助实物、图片、幻灯、电视、录像、多媒体课件等传统和现代教育技术,适当导入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帮助学生超越文化隔界,以开明的态度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和理解母语文化和异国文化,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目前,教学中文化的渗透还没有得到足够、广泛的重视,所以在教学中广大英语教师要转换教学观念,即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为语言、文化并重的模式,同时这种观念就要求教师文化素质必须提高。

经过对九年级新目标英语教材二次开发,学生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进行学习,英语的文化意识大增加了。通过教材上的各种活动及课外的英文歌曲的演唱,英文电影的观看,学生对外国文化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于书中所涉及的话题,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基础词汇和部分高级词汇展开交流,讨论,甚至进行写作。通过大量广泛的阅读,学生扩大了自身的词汇量,丰富了英美文化知识。

教师在教材“二次开发”的时候也应适时展开文化知识,提升文化意识。教师可以创设各种不同的方式,例如,在课堂上通过阅读作品,观看英语电影等方式;在课外,通过网站的形式直接在交流中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他们找资料,分析,得出结论。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转变了自己的学习方式,以前是被动地接受,现在是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于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教材开发的过程中,教师专业得到了极大的成长,促使教师继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Nunan,D.Syllabus Desig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2]Numan.D.The Learner-Centred curriculu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3]Nunan.D.'Principles for designing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

als’,Guidelines 10.1988.

[4]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杜,2002.

[5]付宜红.“创造性使用教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学科教育,2002,(12).

[6]郭晓明.“论教师教材观的转变”[J].课程研究,2001,(3).

[7]郭晓明,蒋红斌.“论知识在教材中的存在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4,(4).

[8]刘旭燕.“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阅读练习评估”[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2).

[9]裴新宁.面向学习者的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0]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1]王白石.对高中英语教学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现状的研究与反思[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12]王继峰.中学生阅读理解中跨文化障碍分析及解决策略[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13]杨启亮.“教材的功能:一种超越知识观的解释”[J].课程·教材·教法,2002,(12).

[14]俞红珍.“重新定位英语的功能”[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12).

高二英语教材篇10

一、双语教学的界定

双语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两种语言(目前主要是指汉语和英语)作为媒介的教学,尤其是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和学的媒介的教学[1]。

双语教学最早起源于美国,美国是一个多语言、多文化、多种族的国家。十九世纪初,美国教育界提出双语教学的全新理念,希望通过英语学习与文化传播,使不同语言的民族融入美国社会。双语教学反对种族歧视,追求教育平等,实现多元文化共存。随着双语教学的实施,美国各地外来民族的英语水平飞速提高,美国经济迅猛发展,多民族实现真正融合,双语教学在美国各地蓬勃发展。

十九世纪末,加拿大、法国、新西兰等西方国家纷纷仿效,双语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得到快速发展。目前,许多西方国家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稳定,双语教学成就显著。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双语教学在高校课堂得到积极实践和运用。目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大多以英语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用语,在专业学科中使用英语进行课堂教与学的互动,使大学生达到掌握专业知识与提高英语水平的双重目的。

二、开展双语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意义

(一)适应时展的要求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卫生医疗及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从根本上改变全人类的生存行为方式。英语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主要使用语言,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信息主要使用英语表达。因此,我国要参与国际间的合作、交流与竞争,适应当代国际社会发展,需要大学生不仅精通专业技能而且具备较高英语水平。全球信息技术化的环境让双语教学的实施成为时代要求。

(二)社会对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一体化时代,世界经济发展进程加快,对新世纪人才提出更高标准。国家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具备国际合作意识、掌握国际交往规则、拥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既了解先进专业技术知识又能运用外语进行科研和国际合作的高级人才,是我国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随着全球合作不断深入发展,强化双语教育,培养高水平的双语专业人才,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双语教学的迅速开展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需要。近年来,高校开始尝试专业课双语教学,积极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提高教育水平。激烈的国际竞争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模式与内容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双语教学的目标是使用英语进行专业教学,培养大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使大学生自如地通过英语进行专业研究与学术交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行双语教学是现行高等教学的深刻变化,是高校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三、提高双语教学水平的解决途径

(一)完善双语教学的教材

进行双语教学必须有适合大学生现有水平的专业英文教材。目前我国高校双语教材主要来源于国外原版教材。原版教材可以使大学生直接了解国外专业知识,避免翻译过程中产生的错误、遗漏,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但是国外教材普遍重点分散,缺乏对问题的系统论述,给大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带来困难。因此,开展双语教学必须有机融合中西双方教育中的优点,发挥我国的教育特色,根据各专业课程的特征,编写符合当代中国大学生实际水平的双语教材。

通过吸取国外教材的长处,依据国内优秀教材的结构特点对英文教材进行重新编写,并根据教学效果不断修订。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大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采取汉语与英语教材并重的方法。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有机结合两种教材进行学习,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可以独立使用英语教材,保证大学生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专业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对于难度较大的重要知识点,鼓励大学生进行中英比较对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的英文和中文含义,实现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

(二)提升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

双语课程是使用英语作为课堂主要教学语言,教师流利的英语水平对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英语口语标准、基本功扎实是对教师双语教学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双语教学要求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英文板书、外文讲授,因此双语教学对高校教师的专业英语水平提出新的挑战。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熟练的英语表达能力。目前高等院校中的大多数专业课教师英语教学水平亟待提升。提高双语教师英语授课水平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选派外语基础较好、具有较强专业功底的青年骨干教师进行专门英语定期培训,将英语学习与专业学科紧密结合,提高专业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二是双语教师和英语教师共同备课,让英语教师帮助双语教师解决专业课程中的语言问题,在教学中提高双语教师的语言能力,增强双语教学的效果。

(三)高校重视对双语教学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