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十篇

时间:2023-11-02 18:02:38

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

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篇1

关键词:生活德育论;思想品德;德育

在新课改的潮流中,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使得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德育内容应来源于生活,必须更贴近社会生活的实际,更贴近未成年人思想生活的实际,更贴近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最新发展的实际[1]。”我国著名教育家和德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德育论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产物,其德育思想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实践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生活德育论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运用,探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方法。

1生活德育论的内涵

1939年陶行知对生活教育这样定义: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教育。他建立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基础的生活德育论。将生活德育论运用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就是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学课程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联系课堂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吸纳和融合,真正做到理论与现实的无缝连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2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运用生活德育论的意义

当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生活德育论强调了生活化、生本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将其运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能有效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对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2.1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堂为了应付应试教育的压力,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到教学评价,都突出了教师课堂讲课的控制权,学生往往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对付考试,并不能融会贯通,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初中生的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力欠缺,因此生活德育论的运用能帮助学生正确的把握道德教育的内涵,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学效率也能事半功倍。

2.2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

以生活德育论为指导的生活化教学模式顺应了新课改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方式,顺应了时展的要求,融入新鲜的教学思想与理念,推动了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关注实践发展的要求与学生的现实需求,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联系所学知识,真正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内涵,这样一种双向发展的模式,是教学实践发展的要求,推动了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不断向国际接轨。

2.3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生正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其教育的重心并不仅仅是数学英语这种专业知识,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思想品德这种品德课程的学习。将生活德育论运用到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中,主张理论与社会实践相融合,将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以外的家庭、社区和其他社会群体,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品德内涵,提升自身的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生活德育论运用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运用生活德育论是促进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那么如何有效的以生活德育论为指导,推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呢?首先,要确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传统的课程目标的制定存在着太偏向理论化教学的缺陷,目标过于单一和形式化,导致教学活动也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转变教学方式,首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由单一目标变为综合目标,以学生为教学设计的主体,不断提升教学活动的生活化水平。其次,要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充实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不能仅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播,应该结合学生心理实际发展情况,结合现实热点,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及时捕捉重大事件、热点新闻等,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讨论,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性,还能在讨论中帮助学生体会现实问题中蕴含的品德修养,与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内涵。除了课堂学习,教师也要充分挖掘学校之外的第二课堂,教师要和家长沟通,通过家长引导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学生在社会相处过程中,能亲身感悟到教师所讲的内容,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最后,要改善教学评价设计指标,实施生活化教学评价。通过确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充实教学内容等环节,在进行生活德育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学的后续评价工作,才能在总结中进步。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德育的教学指导,应该建立一个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生活化学习的效果。评价的指标应该综合化、多样化,重点关注学生生活中掌握的程度,而不是理论知识的记忆能力,评价的导向性要倾向于学生的内在理解,可以是争对某一情境谈谈自己的理解,或是叙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教师要结合反馈的内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争对学生理解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作者:俞占山 单位:黄渠桥九年制学校

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篇2

1.1创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模式,开拓新式教育方法

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能否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体现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期末试卷上,而不在乎学生是否真正从思想品德课堂中学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在教学模式方面,还是以传统的教师中心为主导的课堂教学,这样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践行新课程改革下素质教育发展的新理念。而生活化教育的运用可以把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相结合,不断创新出新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模式,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增加对于本课程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创造出新颖生动的课堂氛围,深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认同和理解。

1.2有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素质教育体系下,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与学业水平发展的重要性是相当的,这就需要学生不仅在生理上得到满足,其心理上的满足也不能忽视。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有着得天独地的好处,能够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生活化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更是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更加真实的、生活化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先进思想品德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自身道德素养的提高。

1.3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往往是机械式的教学,采用的是非常单一的教学方式,这样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厌恶与反感。在这样的前提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课堂会处于一种消极状态,学生往往会偏离教师的教学思路,这会导致整堂课的教学进度非常缓慢,教学效率低下,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2.生活化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实际运用

2.1创设相关教学情境,促进教学情景生活化

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采用机械式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这样实际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不利于学生的课堂学习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而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育,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里进行思想品德知识的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进课堂,主动探究,主动学习,从而获得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更好地进行创新性学习。例如,在《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蒙上学生的眼睛,最大限度地模拟盲人的感官体验,然后配合一些能带动气氛的音乐和旁白等,创设与盲人非常相似的情景,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加深对于盲人的认知和理解,从而能能够在以后的实际生活中对身边的盲人多一份尊重与理解,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传统的机械化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2.2教师要融入学生的生活,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生活化教育的融入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之后所制定出来的适合当前初中学生的教学方案。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不会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也不会了解、调查学生的生活环境,只是简单地照搬书本上的思想品德知识,学生在学习之后根本不会应用,甚至有些知识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而生活化教育的应用,会使教师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了解,把教材上的基本知识和学生的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理解教材上的知识,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进行非常愉快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生活化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初中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在这样的宏观前提下,生活化教育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既符合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改革的潮流趋势,又体现了素质教育体系下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日常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出新知识和新观点,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和道德素养,学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完整的人。当前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要以生活为切入点,使教育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

作者:顾勇 单位:常熟市任阳中学

【参考文献】

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篇3

关键词:冲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各年级教学目标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学校在学生培养上逐渐从单一的知识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进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知识人才。受长期陈旧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新课改环境下,仍然有大部分教师不具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思想品德教育课堂教学质量不能保证。探讨教学模式生活化,对提升学生思想品德,提高学生时间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1思想品德教育使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思想品德教育通常具有理论性强、难以理解等特点,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往往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思想品德源于生活、应用与生活,将思想品德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通过生活化教学举例,学生能够意识到思想品德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哪些品质是被社会接受的,哪些品质被社会摒弃,这样能够使学生逐渐向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

2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应用探讨

2.1运用情境教学,实现教学生活化

情境教学是非常普遍并且效果优异的教学模式,在现代教学中应用广泛,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比如,在新课标八年级思想教育课本《网络交往新空间》一节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充分使用情境化的教学方式,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比如,教师可以设置这类问题“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有QQ吧,想问一下,你们的QQ等级多少?什么时候申请的?你平常都用QQ作什么?你认为QQ对你的日常交往产生哪些影响?”诸如此类问题,往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切入学生的敏感点,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引起学生激烈的课堂探讨,教师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观念,在因势利导,开始课程内容的学习,讲解网络交往的优缺点,对如何提高自身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等进行分析。由于事先找准了学生的敏感点以及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整个课堂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知识的吸收,转变为自身的思想品德。

2.2创设模拟情境

模拟情境在现代教学中使用较广泛,能够给予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学习内容进行内容的再现过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极大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自身模拟的过程获得知识的深入理解。比如,在“诚信品质”的教育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选题材,表演一段有关“诚信”的小品,再由底下学生进行点评,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表演形式中获得对诚信的深刻理解。再比如学习“勤俭节约”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农民种田的情境,深刻体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境,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多次实践研究表明,课堂情境模拟往往会带来强烈的吸引力,是现代教学中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

2.3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品德教育实现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判断标准。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能够将人们隐藏的品质一一表现出来,因此,初中思想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活动,比如开展社会公益劳动、社会调查、拓展训练等,让学生将课堂学习理论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养老院,给居住在里面的老人带去欢乐,学生在实践中,就会逐渐形成尊老爱幼的思想品质。再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一次环保宣传活动,让学生自己设置一些环保相关的宣传标语与活动实践计划,然后将本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完成计划中设置的各种工作,每个小组选择一名组长,领导学生实践,在实践完成后,要求学生将实践过程与时间内容形成具体的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总结与报告情况,针对实践过程存在的不合理情况进行点评,并给出改进的建议,让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3结语

思想品德源于生活,又应用到生活中,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将生活化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提升。另外,注重教学实践,构建生活化、情境化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牟红菊.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生本教育”的探索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沈银荣.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2,(44):130-131.

[3]马秀龙.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生活化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1):55.

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篇4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更突出了生命教育的内容。本文就加强生命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观念

1.敬畏生命,对学生心中有爱。进行生命教育对于教师而言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触动,是生命活动的“在场”。教师教学生涯和学生成长过程是一场爱与生命交互体验,所以敬畏生命是教育最神圣的职责。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自然生命负责,珍爱生命,保护生命。生命是宝贵的,只有生命存在,才能谈得上人的其他问题;生命又是脆弱的,而孩子的生命又犹如温室的花朵,娇弱得经不起风雨的冲击。因此,思想品德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珍爱生命,自我保护的意识,又要教给学生各种生存的知识、技能以及处理生存危机的各种方法,满足生命生存的需要。其次,应当对学生的精神生命给予关切,对学生的精神世界给予重视。敬畏生命就要让学生体验和领悟到人生的乐趣,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感到生命从爱开始。

2.关爱生命,对学生博大宽容。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也应该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关爱生命,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具有生命情怀,精心呵护每个学生的生命,以平等、宽容、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学生作为未成熟的生命体,在其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些错误。教师对待学生的缺点或错误要做到博大宽容,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而重在感化教育,要用积极的态度给予引导和纠正,让每个学生都有活着的尊严。使其正确发展,健康成长。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使之发自本性的创造个性、张扬个性。

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生命教育的目标

1.热爱自然,珍视生命。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半成熟和半幼稚时期。虽然他们已经开始对人生的意义和自己的生命价值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但这种思考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思想品德课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与美丽开始,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尊重生命、肯定生命、悦纳生命和延伸生命的价值。人教版《珍爱生命》教学活动中,通过让学生展示自然界生命,体味到生命成长的神奇。进而讨论“人应该怎样珍惜生命,怎样实现生命价值的延伸”。通过这些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无论遇到多大挫折以及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轻易放弃生的希望。尊重自己、他人以及大自然的生命。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生命存在构成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爱我家园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幸福的源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生命观,使学生逐步懂得敬畏、尊重和珍视生命。

2.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求知欲很强,对生活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但是由于他们缺乏生活经验,非常容易被不良诱惑误导和迷惑,非常容易遭到意外或突发事件、以及来自生活中各个方面的不良诱惑和不法侵害。在《抵制诱惑、保护自我》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对他们身边存在的各种犹如金钱、游戏机、黄赌毒、等诱惑及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一一列举,然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使学生知道不良诱惑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甚至会对人的生命产生威胁。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分辨诱惑,并对不良诱惑进行抵制。另一方面,通过对“刘思影自焚”等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不法侵害。以及这些侵害对学生可能造成的身心损害。帮助学生采取正确的保护策略和方法,强调要树立安全防范、自我保护意识。

3.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学习人教版《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让学生知道产生挫折的原因主要来自:自然灾害、家庭学校教育的缺陷、社会教育的不足、自我原因等。当代的初中生普遍缺乏挫折教育。他们在生活中,往往受不了委屈且敏感脆弱,常常由于一点点的小事发生悲剧。对青少年加强挫折教育这一课很重要。要在教学中和生活中创造一定的逆境,对学生的意志进行磨练,使学生明白苦难和痛苦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懂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通过挫折教育,使学生能够更加珍惜生命、感受生命的可贵。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走进社会,体验生命的真谛

1.在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多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在讲《自我保护》时,组织学生进行消防演练,要求用最快的速度,正确的方法逃离现场。学生们用湿手巾捂着口鼻,弯着腰,几个高大的男生搀扶着行走不便的同学,快速离开教室。学生们在快乐的活动中体验到生命需要扶持,收获到珍贵的友情。又如:教师可以利用组织郊游活动作为生命教育的载体,现身说法地教育学生应该具有团结、互助意识,遇到困难和问题应该与同伴协商解决,在郊游过程中应该注意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更应自觉爱护周围的生命体,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自觉保护环境等等。

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篇5

关键词:性质;关系;策略

近年来,初中生“自残”、“自杀”、“犯罪”甚至“弑亲”等词语屡屡出现在了各类媒体的报道之中,初中生的人格塑造与健全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据有关研究表明,具有明显心理障碍的初中学生约占15%;在高中阶段,这个比例高达19%;而在大学阶段,这个比例增长到20%以上。种种数据和事件提醒我们每一位思想品德老师,必须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中学生的人格塑造,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加强学生人格的健全教育。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性质

思想品德课是在初中年级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课,是为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它是中学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对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法律意识,形成健全的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四方面的特点。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据中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和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处理与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正确认识环境、认识国情与时代特征,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政治方向的课程。

二、思想品德课与中学生人格健全塑造的关系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思想品德课的课程任务是引领初中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逐渐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的稳定的心理方式和行为习惯。在教育教学系统中,人格的塑造和思想品德教育是两个不同的部分,但是由于它们都关系着个人的素质,因此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思想道德品质是个人素质结构的核心,对个人各方面的素质都起著非常积极的导向作用。但是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和建立必须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格素质为前提,初中生只有在良好和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的基础上,才可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和思想品质。因此,思想品德课的核心任务就是教会初中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纵观思想品德课教材的内容,每册教材都力求将心理、道德、法律、国家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教材内容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人格塑造内容,承载着健全人格所需的大量知识。因此笔者认为:“健全人格的塑造”是始终贯穿于思想品德课的内在基本线索,是思想品德课的核心内容。

三、思想品德课塑造中学生健全人格的策略

1.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具体体现,是进行教学的主要载体。在所有的思想品德教材中,都根据教学需要以及教育对象编排,体现了清新和鲜活的特点。教材通过灵动的语言、活泼的意境、熟悉的生活、开放的视角将教学内容进行了生动的体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深入发掘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教材深刻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情感的共鸣,接受心灵的洗礼,感悟人格的震撼,构建健全完整的人格。思想品德课教育的价值在于唤醒、弘扬、生发和不断提升人们心中的“向善性”,培养和养成学生的良好德行。因此挖掘教材本身固有的内涵是对思想品德老师提出的基本要求,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格水平,使处在成长过程中的学生的人格能够向着更自觉、更独立、更富有创造性和责任感的健全人格方向发展。

2.改革课堂模式,创造学生体验式人格教育

思想品德教学的全过程是知、情、意、行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的系统工程,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因此,要健全初中生的人格修养,就是将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初中生个体人格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初中生自身的内在主动和教学的外部帮助相结合。实践是促进理论转化的强大动力,因此,应当创造开放式课、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人格的发展。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实践中交流、摸索,才有利于完善个人的内在品德,从而提升人格。

3.塑造自我高尚人格感召初中生的健康人格

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篇6

一、落实生本教育要摒弃传统的教育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教师忙的是如何让学生记住每一个知识点,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普遍对思想品德课缺乏兴趣,背、记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的知识、能力、觉悟三者无法统一,生硬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严重影响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落实生本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二、落实生本教育必须加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自主探究这种方法的运用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体系、学习材料及学习伙伴的影响下,对新的知识结构内容进行自我学习的整合。学生对自己探索的问题进行论证,解决问题。教师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八年级《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时,班上有城镇学生,也有农村学生,部分城镇学生对农村不了解,部分农村学生对城市不了解,怎么办?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探究交流方式,使问题迎刃而解。

三、落实小组协作与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每堂课上把学生四人或六个人分成一个小组,并确定一名小组长,把分组教学落到实处,组织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是以小组的形式出现,小组协作回答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弥补了师生交流的缺陷,使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群体中得到解决。充分体现了生本教学理念,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人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中国的声音很响亮》时,政治性、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通过充分发挥小组交流,学生认识到中国的声音很响亮的原因,从而树立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

四、明确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自主学习,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在学习新内容时,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任务,再由学生个人或小组讨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模式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主体地位,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得知识。例如,在新授人民版《村里的烦恼也不少》一课时,我预设了两个问题:村里有哪些烦恼?产生的原因和对策是什么?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提高了学习效力。

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篇7

毋庸置疑,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工具性,但同时它也是一门人文学科,它与学生的生命教育紧密相连。生命教育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健全的人格,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由是观之,两者对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关注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认真钻研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找出其与初中生生命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并在教学过程进行及时有效的渗透。

一、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虽然没有专门的章节讲解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也没有独立的篇幅介绍生命教育的知识,但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在关注生命,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例如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对挫折问题的阐述,及时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挫折的双面性,指导他们调节和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面对挫折与压力,积极乐观地笑对生活。再如,苏教版教材中提到要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里的“和谐”不仅指集体、国家、社会方方面面的安定有序,也指成长中的社会个体尤其是青少年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侧重于知识记忆和理论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优势,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掘教材资源,提高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让阳光洒进每一个学生的心房。

二、充分利用节假日、时事热点,引导学生领悟生命的真谛

思想品德学科既然离不开社会现实、时事热点,那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节假日,引导学生领悟生命的真正含义。比如在母亲节、父亲节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谈谈父母从孩子出生到长大成人过程中给予的生命恩情和倾情付出,一方面让他们认识到生命的伟大与神奇,另一方面,让他们受到感恩教育,从而更好地领悟生命的真谛。再如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国际禁毒日”“世界艾滋病日”时,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教导他们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此外,结合时事,对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时事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将其与生命教育有效整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四川雅安地震中,发生了许多让人感动的事,出现了很多令我们难忘的人。年轻的武警战士们为了早日赶赴灾区,日夜兼程,为了避让群众车辆,坠落悬崖,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他们付出了宝贵的生命。生命诚可贵,但怎样的生命最有意义?活着仅仅是生命存在的状态,生命的真谛在于奉献,在于我为他人、社会、国家做了什么。通过学习时事,学生在思考、辨析中会对生命产生更深的感悟,这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

三、融入社会生活实践,指导学生实现人生意义,体会生命价值

生命过程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个体生命的本性和创造力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生命教育,尤其是针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的生命教育,必须要提高他们的个体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精神。任何脱离社会生活实践的教育都是没有前途的教育,同样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的生命关怀与教育也要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在教学“自我保护”相关内容时,我们可以模拟各种不同的生活情景。比如遇到突发事件如何处理,遇到灾难如何避险,遇到紧急情况如何寻求帮助等。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总结出基本的自防自救方法,掌握一些及时应对灾难的技能,以备不时之需。学为所用,学以致用,生命教育的很多理论来自于对现实经验的总结,它能较好地提高生命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最终实现个体生命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

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篇8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生本教育理念 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尤为重视,为了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改第一次提出了“生本教育”理念,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就要求教师一改以往单一、枯燥的授课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实现自主学习,扭转“被动”学习的局面。

一、构建和谐课堂

课堂教学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最重要的环节,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率,而课堂氛围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情绪的重要因素,只有构建和谐课堂,营造舒适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愿意主动进入课堂当中,实现师生互动教学,和谐的课堂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从而落实“生本教育”理念。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不只是为了构建和谐课堂,还有助于实现“师生同乐”,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放开自己,大胆发言,将课堂当成是朋友之间交流的平台。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落实“生本教育”理念的纽带。老师要了解学生和他们的个人喜好,这会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带来方便。面临升学带来的压力,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问题,这时老师就要巧用心理战术使学生放松。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促使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落实“生本教育”理念。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要增强学生在中职教育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会课前预习、课上积极和课后复习。例如教学《职业道德与法律》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下搜集一些职业犯罪的案例,比如的、贪污受贿的……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杜绝职业犯罪,通过安排学习任务的方式,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主体意识。

四、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文科类学科的课堂教学往往缺少吸引力,要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环节的中心,课堂教学的课前设计内容就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制定,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模式进行,摆脱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打造丰富多彩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

1.虚拟情境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性非常强,老师一味念课本,会导致思想品德课变得枯燥,学生不愿意听讲,无法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的主导地位。为了改善这一现象,老师可以采用虚拟情境法教学法,增强课堂趣味性。比如教学《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的内容时,笔者选择设计一个故事情节让学生亲身感受“责任”,理解“社会责任”的含义。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小孩用石头打路灯的现象,老师选择学生熟悉的情境提问:“有一天,你晚自习回家的路上,你发现有邻居家的孩子正用弹弓瞄准路边的路灯,这时,你该怎么做?你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呢还是会立即制止他?”每一个合法的公民都有维护社会和谐的义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不分大小,即使是保护了一盏路灯也是履行了义务,承担了社会责任。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将虚拟情境法与课堂教学相融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使学生对“社会责任”有更深刻的认识。

2.模拟法庭教学

模拟法庭教学是丰富课堂教学的一种创新方法,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当中,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七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和八年级下册都有与法律相关的知识,开设模拟法庭让学生真实体验,可以使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知不再是抽象的。例如教学《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时,笔者选择了设计案例的方式。设计案例如下:临时工汪某受某私人建筑公司雇佣,开工之前,雇主要求汪某在劳动合同中写明“工伤责任自负”这一条款。不料,在施工过程中,汪某发生意外,摔断右腿,汪某的鉴定结果为终身残疾,治疗花费一万元。事后,汪某要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但雇主却拿出劳动合同,拒绝支付汪某的医疗费也拒绝承担法律责任,一怒之下,汪某将雇主告上法庭。学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的同时,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分别确定检察官、审判长、审判员、律师、刑警和原被告等不同的角色,并且严格按照诉讼的程序进行庭审环节。模拟法庭结束之后,担任角色的同学要与旁听的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各抒己见。模拟法庭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建了一个模拟法律实践的机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生的主体意识。

总之,融洽的师生关系,愉快的学习氛围,是“生本教育”理念顺利执行的必然要求,老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并且共同努力,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实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案例分析法和模拟法庭等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模式,将生本教育理念发挥到极致,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参考文献:

[1]杨萍.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

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篇9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生活化 评价体系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思想品德课堂教育的需要。

思想品德特有的科目教学,被划归成观念指引这样的科目。初中时段的思品授课,更应注重去指引观念,有序衔接起知行的流程。为促动认知成效的提升,拟定好的授课内涵,必须关联惯常见到的平日生活。

选出来的授课话题,应围绕这一时段的真实话题,协学生去化解平日的疑难,把学生体悟出来的生活感悟看成本源的指引。这样做,能让初中时段的思品科目走出惯常的书本局限,融汇更广范畴的真实社会,经由实践对接,引发深层级的共鸣,并激发多样联想。

2.对教学现状的反思。

现有的科目教学,单纯注重本源的原理传递,忽视掉了真实状态。这种授课路径,很难与多层级的生活契合。初中时段的思品课,惯常被看成特有的应试工具;学生只是被动地接纳知识,缺失了应有的自主特性,潜藏着的创造潜能也会被压抑住。这样的弊病,禁锢了新颖思维,没能调动起学生的认知热情。

3.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改预设的授课要求,是培育出更高层级的创新特性。学生经由认知的接纳,能够化解这一范畴的真实疑难,有序融汇这样的细化认知。生活化架构下的课堂评判,应根植于细节特性的平常生活,建构互通状态之下的授课流程。预设的认知目标,应被变更成内在范畴的探求需要。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实施措施

1.加强师生沟通。

师生的互通,能促动彼此的接纳,创设和谐架构下的新颖课堂。教师应当更替旧有的授课方式,添加课堂以内的互动流程;应当明辨学生的心态,主动去接纳班内学生,在互通中做朋友;应当协同班内学生,发觉潜藏着的认知潜能,确认更高层级的学习信心。

对思维带有偏差的学生,应当接纳并去耐心疏导;对疑难特性的某一疑问,经由班内的互通讨论,提炼出交流得来的一致论点;鼓励班级以内的学生,去发表差异特性的多样见解;对教师没能掌握的、新颖的认知领域,应虚心去接纳。这样做,能创设最佳情形下的师生关系,营造出愉悦及轻松的授课气氛。

2.教学目标优化。

拟定好的授课目标,应从僵化特性的应试目标变更成多元架构下的生活目标;联系现今时段的开放内容,寻找出带有生活气息的、独特的拟定目标;明辨不同特性的学生需求,对枯燥特性的偏旧目标应大胆去更替;依循设定出来的授课宗旨,适当调和原有的科目目标。

3.教学内容优化。

要优化原初的科目内容,侧重真实特性的平日体悟。体验范畴内的授课,在思品授课这一范畴,应能占到偏大的比值。只有创设亲身参与的时机,学生才会体悟出更深的感受,形成共通特性的情感及认知。例如:在解析关涉抵制诱惑这一内容时,可在备课时段内,经由上网搜索,得来真实情形之下的关联影片、时事特性的新闻等。在授课中,借助多媒体架构下的技术协同,为学生放映预备好的这些片段。这种带有真实特性的体验,能让学生明辨各类诱惑潜藏着的深层危害,从而自觉去抵制。

4.教学活动优化。

除了课堂范畴内的生动解析,课余时段的多样活动也应加以丰富。思品授课关联着的教学活动,被划归成生活化特有的认知成分。课余时段的各类活动,能营造出最优情形下的校园氛围,创设新颖状态之下的校园文化。例如:可以预设平日时段的大扫除、校园范畴的花草培植,让学生亲身体悟出劳动的价值。经过预设的真实锻炼,能培育出坚韧个性,锻炼出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行。

5.教学评价优化。

传统范畴的授课评价,侧重应试架构中的分数评价。实际上,科目测试得来的分数很难折射出现有的真实水准。为此,应当延展既有的评价指标,添加关涉生活的、多样的指标。例如:学生表征出来的积极性、参与活动特有的态度,都应被涵盖进这一评判体系。多元框架之下的教学评判,带有全面的优势,化解掉了单一评价的弊病。

三、结语

初中时段的思想品德,应当整合根本原理、后续时段的真实运用,创设生活化架构下的评判体系。平日之内的授课,应当密切关联着学生生活,摸索出生活化特有的授课路径。要注重实践层级内的锻炼,培育更高层级的探究能力,让学生经由亲身体悟、接纳本源的价值指引,培育出应有的崇高人格。

参考文献

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篇10

1.思想品德课堂教育的需要。

思想品德特有的科目教学,被划归成观念指引这样的科目。初中时段的思品授课,更应注重去指引观念,有序衔接起知行的流程。为促动认知成效的提升,拟定好的授课内涵,必须关联惯常见到的平日生活。

选出来的授课话题,应围绕这一时段的真实话题,协学生去化解平日的疑难,把学生体悟出来的生活感悟看成本源的指引。这样做,能让初中时段的思品科目走出惯常的书本局限,融汇更广范畴的真实社会,经由实践对接,引发深层级的共鸣,并激发多样联想。

2.对教学现状的反思。

现有的科目教学,单纯注重本源的原理传递,忽视掉了真实状态。这种授课路径,很难与多层级的生活契合。初中时段的思品课,惯常被看成特有的应试工具;学生只是被动地接纳知识,缺失了应有的自主特性,潜藏着的创造潜能也会被压抑住。这样的弊病,禁锢了新颖思维,没能调动起学生的认知热情。

3.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改预设的授课要求,是培育出更高层级的创新特性。学生经由认知的接纳,能够化解这一范畴的真实疑难,有序融汇这样的细化认知。生活化架构下的课堂评判,应根植于细节特性的平常生活,建构互通状态之下的授课流程。预设的认知目标,应被变更成内在范畴的探求需要。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实施措施

1.加强师生沟通。

师生的互通,能促动彼此的接纳,创设和谐架构下的新颖课堂。教师应当更替旧有的授课方式,添加课堂以内的互动流程;应当明辨学生的心态,主动去接纳班内学生,在互通中做朋友;应当协同班内学生,发觉潜藏着的认知潜能,确认更高层级的学习信心。

对思维带有偏差的学生,应当接纳并去耐心疏导;对疑难特性的某一疑问,经由班内的互通讨论,提炼出交流得来的一致论点;鼓励班级以内的学生,去发表差异特性的多样见解;对教师没能掌握的、新颖的认知领域,应虚心去接纳。这样做,能创设最佳情形下的师生关系,营造出愉悦及轻松的授课气氛。

2.教学目标优化。

拟定好的授课目标,应从僵化特性的应试目标变更成多元架构下的生活目标;联系现今时段的开放内容,寻找出带有生活气息的、独特的拟定目标;明辨不同特性的学生需求,对枯燥特性的偏旧目标应大胆去更替;依循设定出来的授课宗旨,适当调和原有的科目目标。

3.教学内容优化。

要优化原初的科目内容,侧重真实特性的平日体悟。体验范畴内的授课,在思品授课这一范畴,应能占到偏大的比值。只有创设亲身参与的时机,学生才会体悟出更深的感受,形成共通特性的情感及认知。例如:在解析关涉抵制诱惑这一内容时,可在备课时段内,经由上网搜索,得来真实情形之下的关联影片、时事特性的新闻等。在授课中,借助多媒体架构下的技术协同,为学生放映预备好的这些片段。这种带有真实特性的体验,能让学生明辨各类诱惑潜藏着的深层危害,从而自觉去抵制。

4.教学活动优化。

除了课堂范畴内的生动解析,课余时段的多样活动也应加以丰富。思品授课关联着的教学活动,被划归成生活化特有的认知成分。课余时段的各类活动,能营造出最优情形下的校园氛围,创设新颖状态之下的校园文化。例如:可以预设平日时段的大扫除、校园范畴的花草培植,让学生亲身体悟出劳动的价值。经过预设的真实锻炼,能培育出坚韧个性,锻炼出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行。

5.教学评价优化。

传统范畴的授课评价,侧重应试架构中的分数评价。实际上,科目测试得来的分数很难折射出现有的真实水准。为此,应当延展既有的评价指标,添加关涉生活的、多样的指标。例如:学生表征出来的积极性、参与活动特有的态度,都应被涵盖进这一评判体系。多元框架之下的教学评判,带有全面的优势,化解掉了单一评价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