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康复指导十篇

时间:2023-11-01 17:43:56

术后康复指导

术后康复指导篇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7X(2007)10-0086-02

【摘要】目的:探讨手指和指蹼畸形手术治疗后的功能康复宣教。方法:本组26例手术后早期进行关节功能训练、按摩、弹力套压揎等康复治疗。通过功能康复治疗手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功能、指蹼功能均有改善,88.5%患者生活能够完成或大部分自理。结论:对手指和指蹼畸形术后功能康复指导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手指;指蹼;畸形;术后指导康复

After the finger and points to the web abnormal technique to be restored to health the instruction

Zeng Mingfeng Li Lanyign Zhang Dongying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es the finger and refers to the web abnormal surgery to treat after the function to be restored to health the propaganda. Method:After this group of 26 examples surgery the early time carries on the joint function training,the massage,the tension flowing casing pressure rolls up the sleeves and so on to be restored to health the treatment. Is restored to health through the function treats between the finger the joint and the palm knuckle function,refers to the web function to have the improvement,88.5% patients live can complete or majority of take care of oneself. Conclusion:And refers to the web abnormal technique after the finger the function to be restored to health the instruction to be possible to obtain a better effect.

【key word】finger; Refers to the web; Abnormal; After the technique instructs to be restored to health

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器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易遭受烧伤、创伤等,常出现手筋膜、伸肌腱、骨关节的损伤,后期易出现瘢痕挛缩畸形。常见的手瘢痕、挛缩畸形主要表现为瘢痕性并指、拇指内收畸形、手指关节畸形、瘢痕性爪形手、瘢痕性掌挛缩、烧伤手残缺性畸形。[1]大多数患者因伤手受治疗条件限制,后期又缺乏适当的功能康复治疗或至畸形,这不但严重影响手的功能,而且影响外形美观,他们亟待康复。我院自2000年1月-2006年6月共治26例手指和指蹼畸形患者26例,通过精心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手指和指蹼畸形患者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4-58岁。从受伤到来院就诊时间为1-26年。26例中手掌部瘢痕挛缩5例,拳状粘连2例,手背部瘢痕挛缩15例,爪形手8例,手指畸形60个,指蹼畸形16个。本组手掌瘢痕切除或切开和植皮术8例,指蹼修复6例,虎口修复8例,拇指内收畸形修复2例,手背瘢痕切除植皮术10例。

1.2 术后功能康复指导

1.2.1 早期关节功能训练:术后10天即开始,暂时固定关节者,2-3周左右拔除克氏针后即进行训练,实际关节僵直。掌指和指间关节进行屈伸、握拳和对指活动,以感轻度痛疼为宜,循序渐进增加活动次数和时间,每日多次,每次30 m。采用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相结合,关节伸屈幅度尽量到有酸胀感为止。肌腱损伤者关节活动度宜小。应用健身球、握力器、拉力器等器械进行手部功能训练可增加活动兴趣。

1.2.2 按摩[2]:植皮区早期进行按摩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软化瘢痕,预防和减少皮片收缩。可将手掌加压于皮肤表面;轻柔摩擦,反复进行。每日多次,每次30mm,次数和时间都应逐渐增加。如为单手手术,由患者用健手对患侧进行按摩;如双手均手术,可由他人帮助按摩。

1.2.3 支具应用[3]:除日间训练外,夜间应作关节功能位固定,掌面瘢痕畸形者可用小夹板固定手指于伸直位。小夹板稍宽于患者,与患者等长,包裹2-4层纱布。

1.2.4 弹力压迫治疗[4]:弹力手套是很好的辅助工具,每天24小时佩带可有效防止皮片挛缩,坚持半年-1年。

1.2.5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通过洗漱、进餐、穿衣、解大小便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使患者尽可能恢复生活能力。鼓励患者以患手为主,健手为辅。

1.2.6 功能性作业疗法:待创面愈合比较牢固后开始进行功能性作业训练,如简单家务劳动、书写、编织等。

2 结果

功能康复治疗3个月后,随访3-18个月,手指和指蹼功能均改善,外形满意。17例(65.5%)患者生活完全自理。6例(23.1%)生活大部分能自理,精细动作欠佳,3例小部分生活能自理,满意率88.5%。

3 讨论

术后早期康复指导有利于手功能的恢复。修复手术为手功能和形态的恢复创造了条件,仍需术后及时的康复指导,这是巩固疗效、扩大疗效的重要措施,否则可使手术效果完全丧失,有些患者甚至失去治疗和改善功能的机会。护士应指导和鼓励患者坚持锻炼,增强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的信心。要向患者示范功能训练的要求和方法。3个月内是重要的抗挛缩与僵硬的治疗时期,订手康复治疗应坚持3-6个月。康复宣教应根据手部瘢痕情况、患者年龄性别、体质心态等确定具体的功能康康复方案。对儿童,要教会家长康复治疗方法,可在儿童入睡时进行被动功能训练,结合手指弹力牵引下的主动训练,本组经手术和功能康复治疗后88.5%疗效满意,说明术手及时合理有效的宣教是取得良好疗效,恢复手部功能和外形、避免瘢痕再次挛缩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炜主编.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505-1521

[2] 高西美、朱传菊、手部瘢痕挛缩患者术后康复治疗[J]疑难病杂志:2004,3(1):35

[3] 张兴阳、王甲汉、陈镇才.小儿手指掌侧瘢痕畸形全厚皮移植手术及术后康复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3]:3276

术后康复指导篇2

[关键词] 腰椎 爆裂骨折 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 R274.3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腰椎爆裂骨折是一种严重的脊柱损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尽早手术治疗可解除对脊髓的压迫,恢复椎管内径,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合植骨融合术,不仅起到了早期支撑固定的作用,同时减少了内固定的应力,防止后期的内固定松动和矫正度丢失,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2004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收治腰椎爆裂骨折51例,均采用经后路减压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分期进行康复训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51例患者,男38例,女13例;年龄25-54岁,平均年龄35.7岁。 致伤因素:交通事故27例,高处坠落21例,重物砸伤3例。受伤部位: L119例,L221例,L39例,L42例。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A级,2例,B级12例,C级18例,D级16例,E级3例。

2术后康复训练

2.1术后早期(0-4周)

2.1.1预防早期并发症的康复指导术后平卧24小时预防刀口血肿,同时进行双下肢向心性按摩,每次按摩5、6回,间隔5到十分钟。待麻醉消失后即进行双下肢踝关节的屈伸运动,十组/日,5-10 回/组,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指导直腿抬高运动3次/日,3次/组,抬高角度30°逐渐增加角度和抬高时间直至抬高70°以上,以预防神经纤维粘连。术后24小时协助患者平衡翻身预防褥疮发生。截瘫患者被动完成上述训练。

2.1.2增加肌肉力量和四肢各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术后第一天开始指导进行四肢肌肉的静力收缩运动和各关节屈伸运动,如股四头肌的静力收缩运动。术后一周加强四肢各关节活动康复训练,如肩、髋关节外展内收运动。术后二周进行腹背肌静力收缩运动,如双手拉吊环做引体向上运动。上述功能锻炼均在腰椎不负重,椎体各关节不活动下进行。

2.2术后中期(5周-12周)在巩固和加强早期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治疗性的站立,步行训练,维持脊柱、骨盆、下肢的应力负荷防止骨脱钙。方法:患者先戴腰围俯卧于床上,然后上肢支撑跪于床边慢慢退下床,起身站起。逐步进行站立平衡练习,步行练习。上床方法则采取“爬上床”的方法。

2.3术后后期(13周-1年)X线复查显示骨块达到骨融性后进行以下康复训练:

(1)腰背肌的锻炼方法:

①挺胸法:患者仰卧,用双肘支撑胸部,使腰背部悬空。

②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用头部、双肘和双足支撑全身,使背部尽量悬空后伸;

③三点支撑法:双臂置于胸前,以头及双足撑在床上而全身腾空后伸;

④四点支撑法:以双足撑在床上,全身腾空呈一拱桥状;

⑤背伸法:患者仰卧,抬头,胸部离开床面,双上肢向背后伸,两膝伸直从床上抬起两腿。上述方法应逐步进行,以患者能耐受为限度,不可操之过急,用力过猛。

(2)功能性步行训练 方法:可做起下床进行家中活动,术后16周取下腰围进行户外活动,应避免久坐,腰部剧烈运动。截瘫患者此期逐步离床坐轮椅继续康复训练。

二、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10-24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1例患者术后8个月出现螺钉松动,主要因过早负重有关。51例患者均达良好骨性愈合,其中2例截瘫患者借助轮椅恢复部分生活自理,49例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按ASIA损伤分级平均提高

1-2级(见表Ⅰ)。

三、讨论

腰椎骨折分为单纯压缩性骨折和爆裂骨折。单纯压缩性骨折多采用非手术治疗。要求手术早期进行腰背肌锻炼。而爆裂性骨折由于手术相对复杂,骨性愈合时期长,术后的康复训练则是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正确的康复训练指导是造成植骨块移位,内固定物松动,腰背肌萎缩的主要原因。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要求护士不仅仅是医嘱的执行者,病情的观察者,更是康复训练的指导者,健康行为的促进者。为患者制定并指导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康复训练方案是手术成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全面履行护士职责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费俊梁,王黎明,蒋纯志,王大林.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可注射型人工治疗严重腰椎爆

裂性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08,3:10•3.

[2] Marino RJ.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neurds for neuroagiral classficic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5th.ed.chicago.American.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2000

术后康复指导篇3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康复医学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知,康复医学对于手术后的患者,尤其是对骨折术后的患者,对原有功能的恢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能够大幅度的降低致残率。康复护理的原则是由主治医生与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进行的,一般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切忌动作粗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1 临床资料

2006年6~9月我科骨折术后患者64例,其中上肢骨折术后23例,下肢骨折术后41例,60岁以上50例,60岁以下14例,所有患者术后1~8周均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完全无肢体障碍59例,轻度障碍5例,康复率达93%。

2 护理措施

2.1 功能锻炼的意义 功能锻炼是指患者通过主动运动(肌肉主动收缩完成)和被动运动(外力帮助关节活动肌肉不作主动收缩),维持肌肉、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畸形,最大范围地恢复功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致残率。骨折通常采取的治疗方法是复位固定术,只注重固定,而忽略了功能锻炼,可能使本应恢复的功能得不到恢复,甚至造成伤残,严重程度远超过了原发性的损伤,所以康复训练必须要科学的进行,而且动作要轻柔。

2.2 功能锻炼的临床用途

2.2.1 消除水肿 外伤手术4~6周内为创伤愈合期,在这期间伤肢往往有一定程度的水肿,尤其肢端,水肿更加明显。这时应指导患者抬高患肢使其高于心脏水平,有利于静脉回流,避免或消除肿胀。

2.2.2 减少肌肉萎缩 术后肢体应该进行主动运动或被动运动,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废用的肢体得到锻炼,避免肌肉萎缩。

2.2.3 防止关节僵硬粘连 骨折患者因肌肉长期不活动,静脉、淋巴就会瘀滞,继而发生水肿、浆液纤维蛋白渗出,最后出现滑膜粘连。因此,要预防关节粘连,可以指导患者做一些主动运动。主动运动具有温和的牵拉作用,如上肢骨折可以做握拳运动,下肢骨折可以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通过运动可以使关节周围的肌肉得到一定程度的运动,可减轻关节附近软组织的粘连。

2.2.4 促进骨骼愈合 在患肢进行功能锻炼时,肌肉代谢会产生乳酸。乳酸能刺激血管扩张,有效增加循环血量,使新生的血管成长较快,促进骨痂形成,从而大大地提高了骨骼的愈合速度。

2.3 功能锻炼的常用方法

2.3.1 骨折早期的功能性锻炼(伤后1~2周) 此期特点为骨折肢体局部反应较大,疼痛、肿胀明显,骨痂尚未形成。骨折断端虽然被固定,但是还不够稳定。因此,此期的锻炼方法是在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以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舒张为主。

2.3.1.1 锻炼上肢肌肉的方法 用力握住拳头和充分伸直五指,反复交替进行,增强手的握力,此方法也被称为握拳运动。

2.3.1.2 锻炼下肢肌肉的方法 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增强了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力量,用力做踝关节的背伸和伸屈足趾的运动,可减轻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的发生。

2.3.1.3 五点支撑法 健肢用力踩床,用头部、双肘支床撑起全身,使背部尽量腾空,臀部离床,此法既锻炼腰背肌,又有效的防止了压疮。

2.3.1.4 被动活动 向心性按摩,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

2.3.2 骨折中期的功能性锻炼(伤后3~6周) 此期特点为骨折肢体肿胀及疼痛已明显减轻,骨痂逐步形成,骨折断端已初步连接。此期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进行肢体活动,由被动到主动,逐渐扩大活动的范围和力量,但仍须限制,防止活动范围过大,使骨折错位。患肢下地可分为3步:第1步,以双拐和健肢三点支撑身体质量量进行地面活动,但患肢不负重。第2步,在三点支撑的同时,让患肢足尖轻轻地接触地面进行半负重。第3步,患肢以全脚掌着地,进行全负重活动。要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一方面在训练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另一方面可逐渐增强患者的信心。

2.3.3 骨折后期的功能康复锻炼(骨折临床愈合期,伤后6~8周) 此期骨的愈合已较坚固,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关节活动范围已逐渐恢复正常。功能锻炼不仅强调局部的锻炼,还必须进行全面的肌肉和关节锻炼,要坚持全身活动,逐步恢复肢体的功能。对于肢体活动功能仍有障碍的关节和肌肉,要继续有针对性的进行锻炼。

2.4 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 康复锻炼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主动为主,被动为辅。①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生理机能为主,如上肢的各种活动,以增强手的功能为主,下肢以增加其负重、步行能力为主。②进行功能锻炼时,不应急于施行手法牵拉和对骨折部位的被动按摩,任何练习都不应引起剧痛。锻炼不应让患者感到疲劳,不应在骨折部位发生疼痛,如运动后疼痛剧烈,甚至出现水肿,表示运动过量。

术后康复指导篇4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

【中图分类号】R32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066-01

随着关节手术技术的提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日趋成熟,其手术能即刻消除膝关节疼痛,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使长期饱受膝关节病痛折磨的人们再次获得新生。但由于忽视围手术期护理而引起严重并发症的并不少见,精湛手术只有结合科学的康复治疗,才能获得更理想的效果。我们对45例行TKA的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配合早期康复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0月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45例患者,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27岁,平均54.5岁。共行56个膝关节置换手术,其中单膝置换34例,双膝置换11例。

1.2 手术方法 治疗组所有45例患者56个膝关节置换手术均由同一组人员完成。手术常规取膝关节正中入路,髌旁内侧切开关节囊,清理关节内的滑膜及赘骨质,根据关节不同的破坏情况行切骨成型及软组织平衡处理,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固定假体。

2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15~21天均能自行拄双拐行走,除一例发生感染外,余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疼痛均较术前明显缓解,畸形得到矫正,出院时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膝关节屈曲大于90°,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关节屈伸活动范围3°~115°。

3 术后护理

3.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护理记录

术后患者去枕平卧6小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膝关节呈伸直位固定并抬高20°~ 30°以促进静脉淋巴回流, 减轻肿胀, 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观察弹力绷带的收紧度,敷料的渗血情况,术后切口常规置负压引流管,注意保持引流通畅(引流袋固定低于床旁30―40cm),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脱落,以防切口积血和血肿形成,注意观察引流液性质、色、量,特别是术后24h的引流量超过300ml/d,色鲜红,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若24h引流量少于50ml可拔除引流管,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注意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及有无异常感觉,有无被动牵拉足趾痛等,及时发现血栓形成的迹象,遵医嘱给予相应抗生素及止痛药,确保手术当天平稳过渡。

3.2 正确

术后患者仰卧位, 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患肢外展30°, 足尖向上, 髋关节、膝关节各屈曲30°),在两腿间安放枕头,必要时可穿丁字鞋,避免髋关节极度屈曲内收、内旋造成髋关节脱位 。为避免长期同一姿势所致不适,可适当仰卧与健侧倾斜卧位交替,注意健侧卧位时两腿间和后背垫软枕以保持患肢中立位。搬动患者或使用便盆时,要注意将患者整个骨盆及患肢托起,术前早期尽量避免翻身,必要时要整个身体转动,不要只动上身,切忌屈髋动作,防止脱位 。

3.3 早期康复训练护理指导

主要目的是让患者了解锻炼的内容,核心是提高患肢肌力。这对于骨性关节炎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术前肌力的恢复对术后康复和早期活动很有益处,同时有利于减少卧床并发症,特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1)踝泵运动:手术后当天起即可在床上做此运动,做此运动时,可应用静脉止痛泵控制刀口疼痛。患者用力把膝关节伸直,踝关节背屈,再努力收缩大腿和小腿肌肉至少6s,之后完全放松。这样可使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防止肌肉萎缩,还有旋转踝关节,随意的活动脚趾,这样可促进血液回流。练习应分组进行,每组5~10次,每天3~6组。每个动作应尽量做到位,由慢至快。(2)压腿练习:术后第2天患者可坐起练习按压膝关节,尤其术前伴有屈曲挛缩畸形的患者。将腿伸直放在床上,用软垫垫于足跟处,并将双手放在膝盖上方,轻轻下压,使腿尽量伸直,每次都要维持5min左右,到患者不能忍受的疼痛程度为止,这是锻炼伸直的最好方法。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伸直比屈曲要困难得多,同样也重要得多,只有伸直了腿才能正常行走而不引起疼通。术后3―7天,可将床头抬高45°―60°练习坐位,可适当进行髋关节屈伸练习,注意勿抬腿,避免过度活动引起疼痛。术后一周后,主要恢复关节活动度,进一步提高肌力,行站立位功能锻炼,并辅以拐杖,负重练习。方法为:床上练习,俯卧位髋关节内旋练习,注意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整个训练期间医护人员需在旁边指导和保护。

3.4 并发症的预防

①预防切口感染,切口感染是重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关节病残,可遵医嘱准确及时使用抗生素和止血剂,如出现血肿及时止血,活动性出血应打开伤口止血,有感染可切开清创引流。老年人皮下脂肪减少,皮肤弹性较差,术后卧床时间较长,极易发生褥疮。在患肢制动前提下,应将髋部整个托起,使臀部离开床面,解除骶尾部压迫,并按摩局部,每2h翻身一次,大小便后,要擦干局部,防止局部潮湿刺激,保持床面平整干燥,无渣屑。为减少骨突处受压,必要时可使用气圈、棉垫。

②防止呼吸道泌尿系感染和尿道护理等。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定时通风,嘱患者深呼吸和扩胸等床上运动,做有效咳嗽,轻拍背部以助排痰,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保持会清洁干燥。术后留置尿管需做好尿道口护理,尽早拔除尿管。预防术后髋关节脱位,术后搬运患者时应派专人保护髋关节,不得牵拉肢体;术后平卧时,要维持患肢出于外展位;侧卧时注意保持屈膝和屈髋,避免内旋和盘腿。预防静脉血栓,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手术和创伤本身可引起血管损伤和高凝状态,而长期卧床和下肢活动减少则造成血流缓慢。应鼓励患者做肢体的被动和主动运动,增加床上活动量。

③便秘的预防和治疗,患者骨折后卧床,排便习惯发生了改变,肠蠕动减慢,很容易造成便秘,此时应嘱患者多食纤维素含量高的易消化的食物。定时按摩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促进肠蠕动。最好养成每天定时排便习惯。如连续三天没排便,为避免过分用力诱发脑血管意外,可给予开塞露或灌肠处理。

4 心理指导

在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时,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用鼓励性语言对患者的每一个动作都给予耐心的指导和肯定,使患者树立自信心,自觉地进行练习。每日了解患者的康复锻炼情况,如关节活动度、直腿抬高的程度等,与患者一起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做好患者家属工作,使家属能够主动参与患者的康复锻炼,以利于出院后康复锻炼的继续。组织患者之间交流、互相介绍锻炼感受和经验,以提高锻炼效果。

5 饮食指导

供给高蛋白、高糖膳食。在补充蛋白质的同时必须供给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以参与蛋白质内源性代谢,可以减轻伤口水肿,防止感染。供给富含胶原的猪皮或猪蹄类食物,可为患者提供外源性蛋白质,以合成胶原纤维和蛋白多糖,同时也可获得多量的锌及甘氨酸、脯氨酸。供给富含铜的食物:瘦肉、肝、水产、虾米等,供给富含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食物。

术后康复指导篇5

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首选方法,为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针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可能出现的功能障碍,笔者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了康复指导,使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到恢复和改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现将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01 临床资料2004~2008年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00例,均为女性,年龄30~65岁,平均48岁。

1.2 方法 乳腺癌术后患者出院前,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护士对患者生活起居、活动休息、患肢功能锻炼等各方面的指导,对配合治疗,疾病康复是否起到促进作用,是否明白出院后注意的问题。分三级:满意:认为有较大促进作用,明白出院后从各方面应怎样去做并愿意遵从;较满意:认为有促进作用或关系不大,出院后不必按时复查,但日常生活知道该怎样注意;不满意:不以为然。

2 结果

满意99%,较满意1%,不满意为0。未出现1例患肢的肿胀和功能障碍。

3 康复指导

3.1 心理护理 清代尤乘所著《寿世青编》曰:“药之所治,其一半则全不系药方,唯在心药也。”所谓“心药”,即是心理上的调护,主要是医护人员借助语言或其它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以及患者的自我心理调节。

3.1.1 对癌症恐惧、心理压力大的患者 (1)应经常、反复、细心地同患者进行交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创造表达心中疑虑、恐惧、情感的机会,并耐心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术前检查的目的。(2)帮助患者建立稳定的同外界交往关系,请已行切除愈后并投入生活的患者现身说法。(3)做好患者家属、亲友的思想工作,邀请其家属特别是配偶参与治疗、护理方案的制定,得到他们的充分理解和支持,这种家庭尤其是配偶或恋人的支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3.1.2 对于那些比较注重美学价值的患者 (1)应该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介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式,解答患者的各种疑虑,术后医护人员把握住患者的心理状态,维护患者的尊严,因人、因事、因时施护,使其消除心理障碍。(2)让患者认识到切除是治愈疾病的最佳方案。(3)说明术后可进行重建,介绍已行重建术后成功的病例。介绍义乳的配戴法,告诉患者安装义乳后仍会有美丽、自然的外表。(4)鼓励患者与其丈夫讨论对乳腺癌切除后外观改变及性方面的忧虑问题。对于经济条件差,文化生活枯燥。及对失去看得并不重要的患者。除对患者的鼓励、安慰之外,应给予实际的关怀,说明疾病治愈的可能性,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

3.2 患肢的功能锻炼指导 由于术后疼痛和瘢痕组织形成或病人常不敢活动或不愿活动,所以应耐心做好健康教育,细致讲解息肢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给予心理安抚,帮助病人制定康复计划,患肢的功能锻炼应分期进行、因人而异、循序渐进。(1)术后2 h练习伸指,从拇指开始依次到小指屈曲,再从小指依次顺序到拇指展开,再握拳屈腕,10~15 min/次,3次/d。术后1 d进行医疗性运动,步行并配合呼吸运动。术后1~3 d,患肢取内收姿势,避免外展,平卧时用软枕抬高患肢预防减轻肿胀,下床活动时用吊带托付患侧手臂,扶持时扶健侧,以防腋窝皮瓣活动影响愈合。术后3 d始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鼓励患者逐渐地尽可能使用患侧手进食、洗脸、刷牙、梳头等日常活动。(2)术后4~6天练习肘关节运动,上肢屈臂内收使肩关节制动,可进行上肢肌肉等长收缩,利用肌肉泵的作用,促进血液、淋巴回流。小臂上下左右、前后摆动,练习时关节屈曲10~15 min/次,3次/d,以不疲劳为宜。(3)拔管后至术后12 d做上臂功能练习,术后7~9 d患侧手练习摸同侧耳朵,进一步摸对侧肩,10~15 min/次,术后10~12 d练习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向前抬高伸展,逐步上举等活动。运动时腋窝不要开闭,数量范围逐渐增加,以不疲劳为宜。(4)术后14 d至出院前做肩关节活动。拆线前做肩上下运动、压球运动、梳头运动;拆线后逐步将患侧手放于枕部,渐越过头顶触摸到对侧耳朵,如有积液应暂缓活动。(5)术后30 d后系统教会患者进行上臂的全关节活动,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度。方法有:①爬墙运动:病人面向墙壁站立,双脚分开,肘部弯曲,用手掌贴在墙上与肩平齐,手指弯曲渐向上移动。直到手臂完全伸展为止,然后手臂再下移至原位置。②举杆运动:取60 cm竹竿,举过头顶弯曲肘部将秆子放在头后方,再将秆子举至头顶,最后回到原位置。③抬臂运动:患肢缓慢抬高与肩平齐,最终达到患手臂抬高绕过头顶摸到对侧耳垂。④钟摆运动:双手左右大幅摆动。⑤拉绳运动:双手握绳,屈伸肘部,两臂在身体两侧上下牵拉,保持两肘高度一致。⑥外展运动:双手先平举,然后外展,再双手叠加于脑后,两肘在前面开合。(6)患肢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①功能锻炼以自主锻炼为主,坚持锻炼的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②循序渐进,适可而止,以不感到疲劳为度,特别是术后早期锻炼要适度,这样可以使患肢减轻患肢淋巴水肿,促进血液循环,但在术后患肢侧支循环未建立之前,早期过度活动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而加重血液及淋巴回流的负担,导致水肿发生,激发其他相应的并发症。避免患肢过度劳累和下垂过久,以免引鏖肢体肿胀,肩部活动以不产生明显疼痛为限;③制定个体化锻炼计划,在锻炼的过程中采取个别辅导,纠正各种偏差,如姿势偏差;④与按摩相结合,按摩对皮肤的刺激可使组织胺样的物质释放,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除肢体肿胀、瘀血的吸收,同时按摩对神经系统有镇静或刺激作用,有利于皮肤愈合,减少瘢痕增生,有利于肌肉、神经功能恢复;⑤与有氧运动相结合,早期开展局部功能锻炼并结合有氧运动,可通过提高心肺功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提高酶的活性,使肌纤维增粗,关节滑液分泌增加,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维持原有的运动反射,发展身体代偿功能,从而有利于保持和改善上肢的运动功能,使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得到恢复和改善。

3.3 饮食指导 患者营养缺乏可损害机体的免疫机能,降低机体抗感染能力,影响术后组织修复及患者对化疗、放疗的耐受能力。因此,乳腺癌患者应给予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索、易消化的食物,除要忌食熏、煎、烤、霉变、发酵等含有致癌物的食品外,海鲜食物、菌类食物、蔬菜等都是较好的营养食品,尤其是豆制品。营养价值高,来源广,易于消化吸收,是乳腺癌术后患者价廉物美的食品。此外。依据患者具体情况不同,其饮食可予以适当调整。如患者出现便秘,要多给予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及水果;行化疗患者的胃肠道反应较重,则应给予适量的偏酸食物、水果等,可缓解恶心、呕吐,必要时暂禁食;必要时应用适当的免疫增强剂,如干扰素、白介素等,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患者的抗感染能力。

术后康复指导篇6

关键词:Patella粉碎性骨折;术后;康复指导及护理

Patella名为膝盖骨是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膝盖骨可以保护膝关节及伸直膝关节的滑车。Patella粉碎性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必须使骨折患者能够尽快愈合及恢复该关节功能,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对骨折部位进行稳定的固定,重要是要根据患者不同制定正确有效的功能复建的练习。2009年8月~2010年8月25例患者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及康复指导,患者回馈康复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18~64岁。其中车祸伤16例,跌伤9例。

2 护理

2.1  手术前患者的评估及护理

2.1.1 手术前患者的评估:主要是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计划,为了评估时的资料全面准确,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减轻患者心理不安因素。主要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前膝关节功能、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等等。

2.1.2 患者心理护理:首先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对病情做好讲解工作,对Patella粉碎性骨折手术知识、治疗方法、术后可能出现的症状等进行细致的讲解,其次要请专业的术后康复护理人员对康复计划进行说明,最后介绍已经康复的患者的体会,减轻患者术前不安因素使患者配合治疗工作的有序进行[1]。

2.2  手术后的护理与康复指导

2.2.1 手术麻醉后护理:该手术采用硬膜外或腰部麻醉,手术以后根据患者一般情况进行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如吸氧、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患者肢体感觉上的运动等信息进行细致记录。

2.2.2 手术后疼痛护理:准确记录手术后疼痛的信息切忌避免使用止痛剂,最好按摩周围组织来减轻疼痛保证患者的睡眠。

2.2.3 预防手术后便秘:进行营养配餐,第一餐以清淡流食为主,3 d内不能吃甜点牛奶等。患者应摄取充足水分,为患者减轻便秘引起的直接因素,采取腹部环状按摩的方法使患者排便。

2.2.4 手术后身体肿胀护理:术后会出现创伤性水肿,一般在术后24 h以后开始出现,在36 h的时候达到高峰,因此患者需从入院开始持续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15°~30°,使静脉回流减轻水肿,使患肢保持中立位置。

2.2.5 手术后患处感染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术后患处外敷清洁与干燥。让患者经常做深呼吸,有痰的时候必须咯出(可使用雾化吸入法)防止患者肺内感染。

2.2.6 手术后发热护理:在术后两天会出现发热,在体温不超过38℃时采用多饮水,可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

2.3  手术后康复训练:在术后第2天,要指导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练习,对患者的康复练习进行督促。首先为了防止股四头肌的萎缩要进行股四头肌的收缩活动及静力练习100次/(h·d),6 h/d,防止髌骨关节面的粘连,让患者学会收缩的方法随时对股四头肌进行活动。膝盖外部固定解除以后,针对膝关节的弯屈练习应立即加强,让患者进行主动练习床上床下相结合练习[2]。

2.4  患者出院指导:术后15 d左右拆除石膏后,要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出院后在床上练习膝关节的弯曲屈活动幅度从小到大,屈膝不能超过90°,使膝关节弯曲功能恢复。放置内固定患者6~12个月之间定期回医院复查拍片检查骨折愈合状况,愈合良好的可以取出内固定。

3 结果

根据不同的病患在术后康复的情况进行随访6个月~1年,6个月内4例膝关节功能完全康复,2例大部分功能恢复,后6个月17例膝关节功能完全康复,1年后有2例患者膝关节未完全康复。术后患者步行能力等日常生活动作及膝关节活动度满意,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4 讨论

    Patella名为膝盖骨,科技名词为髌骨,位于膝关节前方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包埋于股四头肌腱内,形态为三角形的扁平骨,使增强股四头肌力起到保护膝关节和伸直膝关节的作用。Patella部位表浅,一旦遭到外力易发生骨折。对膝盖骨粉碎性骨折需手术治疗,最大限度恢复原关节面形态,在早期活动膝关节恢复功能的时候为了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对医护人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方面的系统指导,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降低和预防并发症,为早期下床活动改善膝关节功能打好基础,对患者今后的康复治疗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缩短患者的康复治疗的时间。

4 参考文献

术后康复指导篇7

资料与方法

2004~2006年收治颅脑损伤后偏瘫患者136例,男96例,女40例,年龄6~82岁,平均年龄43.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08例,坠落伤16例,重物砸伤12例。致伤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96例,开放性颅脑损伤40例,脑挫裂伤40例,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16例,合并硬膜下血肿15例,硬膜外血肿28例,硬膜下血肿54例,多发性血肿8例,合并颅骨骨折52例。

术后肌力:一侧肌力0~1级13例,2级67例,3级48例,4级8例。

心理指导:康复治疗的成功与否,与患者本人的积极配合有关,因此,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反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康复训练的目的、方法,以及翻身保持肢体功能位的重要性,多采用鼓励和暗示的语言,对患者取得的微小进步都要鼓励和表扬,激发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消除心理障碍,增强对肢体康复的信心。

肢体功能指导:①急性期(术后1~7天):除按颅脑损伤术后的常规治疗护理外,必须保持患肢良好的肢位,主要使用各种小垫。为避免压疮,提倡健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进行每1~2小时翻身1次[2],同时配合肢体按摩。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做些简单的屈伸运动,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幅度由小到大,强度适宜,每次3~5分钟。②稳定期(术后7~15天):在床上做患侧肢体的被动训练,先给患肢轻柔而有节律的按摩使其放松,按关节活动阈进行肢体被动活动,如屈伸、内收、外旋等,多做与挛缩方向相反的活动,逐渐增加活动幅度,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注意手法不宜粗暴,避免造成关节脱位及周围软组织损伤。同时指导患者用健肢带动患肢运动。也可进行坐起训练,以防坠积性肺炎和直立性低血压,先将床头抬高30°~45°,以后逐渐加大至80°左右,持续15~30分钟。若患者能持续坐30分钟,则训练坐位的耐力,患者在无靠背而能自行坐稳后,可在左右两侧交替推动患者,训练其躯体平衡能力,每日训练3~4次。训练时要注意安全,陪护人员自始至终立于患侧。③恢复期(术后15~30天):先给患者进行站立训练,每次5~10分钟,然后从无依靠处站立逐步过渡到行走。步行训练不可操之过急,过早负重易形成异常步态。患者能独立站稳后让其重心移向患腿,训练患腿的持重能力,鼓励患者单腿向前、向外迈步,在室内平坦地面短距离行走,并向患侧负重,尽量不用助具。

日常生活能力指导:要耐心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锻炼要适度,注意安全不宜过度劳累。

结 果

经过药物治疗、心理指导和系统的功能锻炼,GOS评分:良好68例(50%),轻残46例(33.8%),中残16例(11.8%),重残6例(4.4%)。

讨 论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任何疾病发生时,康复护理即应开始[3]。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明确康复锻炼的长期性,增强康复治疗的信心,调动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使其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主动接受治疗。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应注意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实行系统性康复护理,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从而降低致残率,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士初,范振华.实用康复医学.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152-164.

术后康复指导篇8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三柱固定技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3月~2013年12月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78 例,固定术后对其进行系统规范的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本组患者平均住院22 d,所有病例都复位满意。经24~60周的随访,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术后恢复优良率达91%。结论:三柱固定是一种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新固定概念,固定术后科学有效的护理及康复指导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达到了最大限度快速康复的目的。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固定;术后护理;康复指导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8.083

作者单位:430030武汉市同济医科大学附属普爱医院骨科病房

周蓓: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包括Schatzker的V、VI型的关节内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其导致的粉碎性骨折使得对骨折的分型比较困难,又容易引起膝关节的功能障碍,在临床上其处理充满了挑战[1]。传统多采用前外侧和前内侧手术入路,然而这种技术有时不适用于多平面关节的粉碎性骨折,尤其是累及后侧柱的多平面骨折,因骨折部位难以暴露复位固定,导致临床并发症增加而影响疗效。朱奕等[2]提出了“三柱”理论模型来定义胫骨平台骨折,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我科2011年3月~2013年12月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13例,其中复杂胫骨平台骨折78例,应用三柱固定技术治疗,术后进行系统规范的护理及康复指导,并随访24~60周,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8例,男44例,女34例。年龄19~77岁,平均41.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58例,高处坠落伤12例,重物砸伤7例,其他伤l例。闭合性骨折73例,开放性骨折5例。基于常规X线片和CT影像,所有骨折根据“三柱骨折”的概念分类,意味着在胫骨近端外侧柱、内侧柱和后侧柱至少发现一片分离的骨块(Schatzker分型V型和VI型)。合并伤:上肢骨折2例,股骨骨折5例,半月板损伤25例,交叉韧带损伤12例,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伤后行急诊手术5例,5例患者由于伤势严重在住院2周后才接受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均在1周后接受手术治疗。

1.2治疗方法初步处理包括石膏固定、远端骨的骨牵引或在术前外固定支架固定,根据X线片和CT结果除了按Schatzker分型外,所有骨折也使用一种“三柱”概念进行分型[3],从俯面观上看,将胫骨平台划分为三个区域,定义为外侧柱、内侧柱和后侧柱,根据三柱分型法制定治疗计划,进行三柱固定[4],所有患者均由相同手术小组在实施全身麻醉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若累及后柱损伤,即使用倒L型后侧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患者手术中处于漂浮体位,首先患者取俯卧位,使用倒L型后侧入路处理后柱骨折。当需要实行胫骨平台的前外侧入路手术时患者改为半侧卧位,患肢小腿旋转以利于手术部位的暴露。48例患者使用联合入路,30例患者仅采用后侧入路或前侧入路。

2术后护理

2.1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2.1.1生命体征的观察监测血压、脉搏、呼吸,术后24 h持续床边心电监护和低流量吸氧,对各项体征细致观察,真实记录,如有异常应立即通知医师,术后如有体温升高,要警惕感染的可能,应查明原因对症处理,确保患者安全。

2.1.2患肢的的观察与护理患肢抬高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但严禁肢体外旋;注意观察切口敷料,因联合入路在小腿上有两个切口,后侧入路的切口在小腿下侧,敷料压在腿下,容易被忽视,所以要特别注意,若渗液、渗血较多时,应立即更换敷料;严密观察患肢远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运动、肿胀程度等情况,并与健侧比较,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和深静脉血栓的形成[5]。

2.1.3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若放置引流管者应保持引流管的通畅,特别是联合切口有2个引流管时,应在引流管上贴上标签,并注意妥善固定,避免扭曲和折叠。认真观察引出液的颜色和量,并分别做好记录,若术后4 h内引出液总量超过600 ml应立即报告医师,给予处理。

2.1.4疼痛的观察与护理观察疼痛的性质,以判断患者是切口疼痛还是肿胀引起的疼痛,复杂胫骨平台因创伤程度重、手术复杂、切口大且有两处,术后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局部冰袋持续冰敷可以减轻肿胀引起的疼痛,对于肿胀后石膏过紧者还应将石膏切开松解,持续麻醉泵和睡前使用双氯芬酸钠塞肛可以减轻切口的疼痛。

2.2心理护理患者积极的态度对其康复至关重要,手术回病房后,管床护士应第一时间告知患者手术非常成功,以解除其顾虑,麻醉清醒后即可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到康复训练中,护士还要细致观察、耐心讲解,并对其进行示范指导, 以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当患者能配合时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以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更好地促进患肢功能的康复。

2.3饮食护理术后6 h内禁食水,24 h内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豆、奶及过甜类食品,防止胀气,以后可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指导其进优质蛋白质、富含维生素、钙、低盐易消化食物,如乳类、蛋类、蔬菜、水果等,并嘱其多喝水,可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防止便秘,合并高血压病患者每天盐摄入量应不超过2 g,糖尿病患者应关注并控制其总摄入量。

2.4康复指导

2.4.1康复方案遵循尽早、安全、有效的原则尽早原则:术前进行康复指导,发放康复知识宣传册;术后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度及肌肉力量的训练。安全原则:早期需要佩戴膝关节铰链支具,循序渐进地增加关节活动度,在进行关节活动时注意严格控制肿胀,必要时使用冰敷。有效原则:术后应该有系统的康复评定以判断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关节活动度的获取与维持、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训练,是康复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的要点。

2.4.2具体康复方案术后清醒即可指导患者进行足趾及踝泵运动,并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术后1周患肢石膏托固定、抬高,若切口愈合良好无渗血渗液,1周后佩戴膝关节铰链支具固定,小腿下方垫枕抬高患肢;在院期间CPM每天行关节活动度训练,0°~45°范围内,术后每周增加10°,出院后继续在膝关节铰链支具的固定下行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及关节活动度训练,术后4周到达90度[6]。术后4~6周,继续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及关节活动训练;复诊时指导患者在助行器下站立,转移,不负重。术后8~12周,拍片复查,如果骨折线周围已形成较多骨痂,即可少许负重,但患者下地活动还是需借助助行器[7]。术后12~16周 ,逐步增加负重, 慢慢减少对助行器的依赖,特别要注意走路的步态尽量自然,尤其是站立相。

2.5出院指导(1)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出院康复训练计划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告知其继续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但必须遵循早活动晚负重原则。(2)告知佩戴膝关节支具固定的时间和注意事项。(3)告知复查时间,并嘱患者要根据复查情况决定是否能完全负重。

3结果

78例患者住院15~31 d,平均22 d。所有患者都复位满意,3例患者术后切口渗液,经换药等对症处理后切口愈合。经24~60周的随访,术后12~16周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用Rasmussen评分法评定治疗效果,优38例,良33例,可7例。

4讨论

恢复膝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是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患者康复的最终目标,我科采用三柱固定的技术对多平面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尤其是那些涉及后侧柱的骨折加强后侧柱固定,结合一种新的手术体位(漂浮体位)的后侧入路和前外侧联合入路以代替经典的双侧(内侧和外侧)入路来处理这种骨折可以给予骨折充分暴露,良好的复位、坚强的内固定是康复的基础,但良好的手术效果更离不开科学有效地护理。护士在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给予心理和饮食护理,并在正确的康复治疗原则的指导下,针对每例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训练,为术后尽早的康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达到了最大限度快速康复的目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贵林, 荣国威, 吴新宝.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10,20(4):219-221.

[2]朱奕,罗从风,杨光,等.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分型的可信度评价[J].中华骨科杂志,2012,32(3):254-259.

[3]张巍,罗从风.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新趋势[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0,31(4):217-220.

[4]罗宝风,林丽芳.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2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4):52-53.

[5]黄云英,金先跃,梁剑敏.关节镜及C臂X线机双向监测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4):4145-4147.

[6]孙科儿,王海燕.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动静平衡康复训练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4,29(2):81-82.

[7]许红璐,陈燕,杨秀玉.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和护理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10,13(2):145-146.

术后康复指导篇9

【关键词】 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 护理; 康复指导

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主要受伤原因有高处坠落、暴力打击、汽车压轧等, 患者所受到的痛苦较大, 会有较为沉重的心理负担, 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以解除疼痛、恢复股胫骨连续性及双下肢活动, 但在此期间的护理及康复指导也会对患者恢复速度造成较大的影响[1]。根据以上情况, 河南省临颍县人民医院对于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术后的护理及康复指导的方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 获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好评,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为本院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进行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术的患者28例, 其中男15例, 女13例, 年龄17~71岁, 平均年龄(34.5±4.1)岁。损伤原因:直接伤21例, 间接伤7例。对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 所有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没有发现脊髓内感染的情况, 2例并发症通过治疗后治愈。

1. 2 方法

1. 2. 1 术前护理

1. 2. 1. 1 心理指导胫骨是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旦发生粉碎性骨折, 患者会有严重的疼痛感, 对其日常生活和工作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 对于手术方式、手术相关注意事项、健康指导等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讲解, 缓解患者内心紧张不安的情绪, 树立与病魔进行斗争的信心,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2]。

1. 2. 1. 2 术前准备护理人员在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各项常规检查, 并对手术周围皮肤进行观察, 观察是否存在伤口的情况, 在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简单固定, 在搬动患者的过程中动作要专业轻柔。做好皮试和备皮工作。要求患者在手术前12 h内禁食, 手术前6 h内禁水, 护理人员要在手术前0.5 h给患者服用术前药[3]。

1. 2. 2 术后护理

1. 2. 2. 1 术后观察 护理人员要对于患者术后各项生命指标及切口出血量进行认真的观察并作详细的记录。胫骨手术由于手术创口大, 进行切口的位置靠近关节等特点造成患者易在术后出现出血的情况, 要求护理人员加强观察和护理。对于患者要进行心电图监测, 对于患者的血压、心跳频率、呼吸等要进行连续性的观察, 对于相关数据进行记录[4]。护理人员对于患者切口要进行定期观察, 观察切口是否存在出血情况, 及时更换敷料, 保持床单清洁, 对于患者使用抗生素, 但对使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防止患者术后出现感染的情况。患者给予营养补充, 让患者多食用一些高蛋白、高钙质、易消化的食物。护理人员要做好基本护理工作, 防止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5]。护理人员要对各项监测项目数据进行认真观察, 一旦发现数据出现异常的情况, 要及时向医生进行报告, 使医生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 2. 2. 2 康复指导 由于患者担心自身进行活动后会出现骨折、感染、出血等情况。护理人员要主动跟患者进行交流, 让其了解进行早期锻炼的重要性, 帮助其缓解内心紧张的情绪,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康复训练。在手术后第一天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训练, 股二头肌、胫前肌训练, 踝关节背屈, 绷紧肌肉后放松, 再绷紧放松循环, 每天需重复进行200次, 可分5次进行。护理人员对于患者下肢要进行定期按摩, 防止出现肌肉萎缩和下肢血栓的发生[6]。患者在2周后就可进行自由行走, 但身旁必须有患者家属或护理人员进行看护, 防止意外的发生, 刚开始需使用双拐, 再等待一段时间以后可使用单拐进行行走[7]。

1. 2. 2. 3 并发症的处理 1例患者由于年龄偏大且有高血压, 害怕疼痛不愿主动进行锻炼, 护理人员发现后及时向医生进行报告, 对其采用活血化瘀药治疗和按摩、热敷等方法治疗后, 其术后不良症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还有1例患者出现小腿内侧压疮, 主要原因是换药不及时和护理人员护理经验不足, 护理工作不到位, 对症治疗后治愈。

2 结果

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和围手术期护理后, 28例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 治疗总有效率100%, 有2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 1例为术后出现不良症状, 另一例为小腿内侧出现压疮, 但通过处理后均痊愈, 在随访过程中没有发现脊髓内感染的情况, 所有患者均恢复了独立进行自理活动的能力。

3 讨论

进行胫骨平台内固定术的患者以青壮年为主, 通过该种手术可以解除患者痛苦, 而且不会对患者关节造成影响, 但良好的手术效果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护理及康复指导。护理人员要在术前、术后对于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进行密切观察,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医生进行报告, 防止意外的发生。要定期给患者进行更换和局部按摩, 保持病房整洁, 给患者营造温馨的环境, 在术后1~2 d后鼓励患者进行肌肉和关节的活动, 这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有利于防止患者出现肌肉萎缩和下肢血栓的发生[8]。在患者出院前要对其进行正确康复指导, 在手术后3个月内要避免负重行走, 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 合理的控制饮食, 营养均衡, 促进骨折的尽快恢复。本院对于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术后的护理及康复指导的方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 患者积极进行锻炼, 促进了血液的循环, 加快了骨骼进行愈合的速度, 获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和好评, 但由于本院进行实验的病例数还较少, 部分护理方法及康复指导的内容还存在不足的地方, 需要通过以后更多的相关试验加以改善和调整, 以达到帮助患者进行快速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的目的。综上所述, 科学有效的护理及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降低胫骨平台内固定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患者恢复速度, 提高患者今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贵林, 荣国威, 吴新宝.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中华骨科杂志, 2010,20(4):219.

[2] 齐斌, 张满江, 王亚军.胫骨平台骨折解剖与非解剖复位的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12(3):214.

[3] 于小萍.高龄老年人股骨胫骨的护理.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5,9(2):38.

[4] 徐俊芳, 吴菊芳.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学及预防.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5,5(1):59.

[5] 马双娣,马丽波,马丽丽.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指导及训练体会.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12(5):243-244.

[6] 许红璐,陈燕,杨秀玉.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和护理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 中国临床康复,2010,13(2):145-146.

[7] 帅浪,范红先,张斌.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治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7(5):213-214.

术后康复指导篇10

【摘要】 目的:观察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术后康复锻炼的效果。方法:对51例(58肢)患者术后给予及时有效的康复锻炼指导。结果:本组病例经平均1年的随诊, 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使用交琐髓内钉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具有固定牢固,能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等特点。

【关键词】 股骨骨折;骨折,粉碎性;骨折固定术,内;康复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recovery exercise on comminuted femoral fracture after employing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methods: employed effective and prompt guidance of recovery exercise to 51 patients (58 legs) after surgery. results: one?year follow-up showed that all patients gained bone union and good function of knee joint. conclusion: treatment with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for comminuted femoral fracture can make stable fixation and fast recovery of knee joint function.

[key words] femoral fracture; fracture, comminuted; fracture fixation, internal; recovery nursing

股骨干属于人体的长管壮骨,按骨折的部位不同分为上1/3,中1/3和下1/3骨折,各部位骨折因肌肉牵拉和暴力不同而发生不同的畸形,如成角、短缩和旋转畸形,对膝关节功能损害较大,血肿容易使股中间肌粘连,造成严重的膝关节活动障碍。早期开始股四头肌和髌骨活动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交锁髓内钉技术在长管骨骨折的治疗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近、远端锁钉的应用有效地控制了骨折重叠,旋转移位,从而扩大了髓内钉的使用范围[1],我科自2001年1月~2007年1月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5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1例(58肢),男性36例,女性15例;年龄16~74岁,平均39.4岁。 闭合性骨折46肢,开放性骨折12肢。致伤原因:交通伤32例,坠落伤17例,摔伤2例。骨折类型;股骨干骨折按ao分类[2],b型44肢,c型14肢。受伤距手术时间6 h~17 d,平均6.2 d。

1.2 康复锻炼

1.2.1 术后早期(0~7 d) 增强肌肉力量的练习:术后置患肢于舒适的位置,并保持外展中立位,抬高患肢略高于心脏水平15~30度左右,有利于血液回流和肢体消肿,患肢局部冷敷以减少出血和切口疼痛。麻醉过后,在患肢疼痛可以耐受的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踝关节的背伸趾屈和环绕活动,股四头肌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以及健侧肢体的直腿抬高练习,通过健侧活动带动患肢的肌肉收缩练习,每一动作持续5~6 s后放松,反复练习,每组20~30次,每天3~4组。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收缩次数,以主动锻炼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等长收缩,它可以保持肌肉的张力、做功能力和耐力,同时做双侧踝关节的环绕和内、外翻运动,每组重复20~30次,每天3~4组。并指导家属行患肢小腿向心性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遵医嘱给予低分子肝素钠5 000 u皮下注射。

增进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术后第3天拍片复查无异常后,除继续加强前面的功能锻炼外,可做髋、膝关节的被动或主动屈伸活动,活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方法:(1)患者仰卧,患肢足跟帖在床上向臀部滑动,使膝关节屈曲要小于30度,在此位置上保持5~5 s,如此反复15~20次,膝下垫一软枕,使膝部抬高15~20度。(2)仰卧使患肢脚趾上翘,将膝部用力下压同时绷紧大腿肌肉,抬高患肢离开床面。慢慢抬起,轻轻放下,由于切口疼痛、害怕、紧张等原因,开始患者不敢进行主动练习,医护人员可站在患侧协助,一手握住患肢的足跟部,另一手轻拖患肢的蝈窝部,协助患者伸膝,逐渐抬高患肢,停留5~6 s再缓慢放下,反复数次后,可让患者自行锻炼,15~20次/组,4~5组/d,从抬高5~10度开始逐渐增加,由被动到主动,直腿抬高训练可使股四头肌和蝈绳肌的肌力增强,有利于增加患侧髋部和膝部的力量。

1.2.2 术后中期(7~14 d) 此期肿胀逐渐消退,疼痛消失,经过切口局部换药,静脉抗生素的应用,大部分伤口可良好愈合而拆线,此期可在床上增加髋、膝关节的屈伸以及髋关节的内收、外展锻炼,先进行健侧的练习,掌握正确的动作方法后,再进行患肢的练习,每日4~5组,每组20~30次,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和次数。也可使患者坐于床边,双下肢悬垂于床旁,健踝交叉放在患踝前方,健足将患足轻轻往后压靠近臀部方向,直到患膝有牵张感为止,然后再将患踝放在健踝的前方,利用健足将患足慢慢地抬起,使患膝处于伸直位,如此反复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和时间。此训练的目的是增加膝的屈曲度。另外,还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由家人协助或拄双拐下地练习站立,此时重心在健侧下肢,患肢尽量不负重,主动伸屈膝关节、踝关节,以改善肌肉的协调性,为行走做准备。术后第10天可利用双腋拐患肢不负重进行行走训练,先迈健侧下肢,用健侧下肢负重,然后利用双拐移动向前行走,患侧下肢不负重,以次锻炼健侧下肢的顺应性和灵活性。

1.2.3 术后晚期(术后2~12w) 除继续加强原来的功能锻炼外,指导并鼓励患者从床边扶床、拄双拐患肢不负重活动向负重过度,此期要特别注意许多患者因股骨不痛,患肢负重良好,即过早开始负重活动而造成并发症的出现。一般术后6w可开始患肢部分负重练习,负重要小,不应超过体重的10%,行走频率、速度、步伐及距离要均匀,先练习平地行走,每次30~40 min,每天4~5次,然后再逐步过度到上、下楼梯训练。术后2~3个月x线检查骨痂出现后开始逐渐增加负重量。完全负重应该在术后3~6个月,经x线检查骨性愈合后进行,患者由部分负重过度到全负重,并进行肌力的锻炼和膝关节的抗阻力锻炼,促进骨痂的塑性,使之符合生物力学,注意活动适度,以免造成新的骨折或髓内针的疲劳断裂。髓内钉的取出取决于骨断类型、患者年龄、身体状况、愈合情况、是否出现过并发症等,一般术后1~2年取钉后患肢部分负重1~2个月,避免有暴力动作,如无不适逐渐开始完全负重。 2 结果

本组患者51例(58肢)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24个月,1例锁钉断裂,主要因患者不听劝阻,过早负重引起,术后出现短暂性静脉栓塞1例,经应用溶栓、抗凝、改善微循环药物及加强锻炼后治愈。膝关节活动度小于60度1例,因合并有同侧胫腓骨骨折功能锻炼时有恐惧心理,锻炼时间较晚所致;其余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达到了正常范围。远期疗效按马元璋[3]评定标准:优43例(49肢);良5例(6肢);可2例(2肢);差1例(1肢);优良率达98.7%。

3 讨论

带锁髓内钉采用中轴线固定,无弯曲应力,远近锁钉的应用,纠正了骨折的旋转移位和短缩移位抗扭转力强,且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和部分负重等优点[4]。带锁髓内钉固定后,可使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而早期的肌肉静力性收缩运动可促进关节周围的静脉和淋巴水肿消退,防止关节软骨的退变达到减轻疼痛和关节功能恢复的目的。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可避免制动带来的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也避免关节僵硬后的锻炼对骨折端产生的不利影响。因此,正确地指导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锻炼方法,能够减少骨折并发症,促进骨折的愈合,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云钦,冯水云,梁再跃,等.三种内固定在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2,4:316?317.

2 tomas.p.rued(瑞士),william m.murphy(英国).主编,王满宜,杨庆铭,曾炳芳,周肇平.主译.骨折治疗的ao原则[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