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市场分析十篇

时间:2023-10-31 18:06: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园艺市场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园艺市场分析

园艺市场分析篇1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方法

第二章 园艺产品市场调查的可行性及计划流程

一、园艺产品市场调查可行性

二、计划进度以及流程

第三章 园艺产品市场需求调查

一、园艺产品市场规模(需求量)

二、园艺产品细分需求领域调查

三、园艺产品细分需求市场份额调查

四、园艺产品细分需求市场饱和度调查

五、园艺产品替代行业影响力调查

第四章 园艺产品市场供给调查

一、园艺产品市场供给总量

二、园艺产品市场集中度

三、园艺产品产业集群

第五章 园艺产品产品价格调查

一、园艺产品价格特征分析

二、园艺产品主要品牌企业价位分析

三、园艺产品价格与成本的关系

四、园艺产品价格策略分析

第六章 园艺产品产品进出口调查分析

一、园艺产品产品出口分析

1.我国园艺产品产品出口量额及增长情况

2.园艺产品产品主要海外市场分布情况

3.经营海外市场的主要园艺产品品牌

4.国际经济形式对园艺产品产品出口影响的分析

二、园艺产品产品进口分析

1.我国园艺产品产品进口量额及增长情况

2.园艺产品进口产品的主要品牌

3.影响园艺产品产品进口的因素

第七章 园艺产品市场竞争调查

一、技术竞争

二、原材料及成本竞争

三、产品定位竞争分析

四、区域市场竞争

五、品牌影响力

六、价格竞争

七、园艺产品产品主流企业市场占有率

八、影响园艺产品市场竞争格局的因素

第八章 园艺产品市场渠道调查

一、园艺产品细分市场占领调查

二、园艺产品销售渠道调查

三、园艺产品销售体系建设调查

第九章 园艺产品产品用户调查

一、用户对园艺产品产品的认知程度

二、园艺产品用户的关注因素

1.功能

2.产品质量

3.价格

4.产品设计

三、园艺产品目标消费者的特征

第十章 园艺产品品牌调查

一、园艺产品品牌总体情况

二、园艺产品品牌传播

三、园艺产品品牌美誉度

四、代理商对园艺产品品牌的选择情况

五、主要城市市场对主要园艺产品品牌的认知水平

六、园艺产品广告

第十一章 园艺产品重点细分区域调查

一、华东地区

1.华东地区园艺产品发展现状

2.华东地区园艺产品发展特征分析

3.华东地区园艺产品发展趋势分析

二、华南地区

1.华南地区园艺产品发展现状

2.华南地区园艺产品发展特征分析

3.华南地区园艺产品发展趋势分析

三、东北地区

1.东北地区园艺产品发展现状

2.东北地区园艺产品发展特征分析

3.东北地区园艺产品发展趋势分析

四、华北地区

……

第十二章 园艺产品产品重点企业调查

一、园艺产品企业核心竞争力调查

二、园艺产品企业市场综合影响力评价

三、园艺产品企业运营状况调查

第十三章 国内主要园艺产品企业盈利能力比较分析

一、XX-XX年园艺产品行业利润分析

1.XX-XX年园艺产品行业利润总额分析

2.不同规模园艺产品企业的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3.不同所有制园艺产品企业的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二、XX-XX年园艺产品行业销售毛利率分析

三、XX-XX年园艺产品行业销售利润率分析

四、XX-XX年园艺产品行业总资产利润率分析

五、XX-XX年园艺产品行业净资产利润率分析

六、XX-XX年园艺产品行业产值利税率分析

第十四章 国内主要园艺产品企业成长性比较分析

一、XX-XX年园艺产品行业总资产增长分析

二、XX-XX年园艺产品行业净资产增长分析

三、XX-XX年园艺产品行业利润增长分析

四、XX-2019年园艺产品行业增长预测

第十五章 国内主要园艺产品企业偿债能力比较分析

一、XX-XX年园艺产品行业资产负债率分析

二、XX-XX年园艺产品行业速动比率分析

三、XX-XX年园艺产品行业流动比率分析

四、XX-2019年园艺产品行业偿债能力预测

第十六章 国内主要园艺产品企业营运能力比较分析

一、XX-XX年园艺产品行业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二、XX-XX年园艺产品行业应收帐款周转率分析

三、XX-XX年园艺产品行业存货周转率分析

四、XX-2019年园艺产品行业偿债能力预测

第十七章 园艺产品产品市场风险调查

一、园艺产品市场环境风险

1.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对园艺产品市场风险的影响

2.汇率变化对园艺产品市场风险的影响

3.宏观经济变化对园艺产品市场风险的影响

4.宏观经济政策对园艺产品市场风险的影响

5.区域经济变化对园艺产品市场风险的影响

二、园艺产品市场产业链上下游风险分析

1.上游行业对园艺产品市场风险的影响

2.下游行业对园艺产品市场风险的影响

3.其他关联行业对园艺产品市场风险的影响

三、园艺产品市场政策风险分析

1.园艺产品产业政策风险

2.园艺产品贸易政策风险

3.园艺产品环保政策风险

4.园艺产品区域经济政策风险

5.园艺产品其他政策风险

四、园艺产品市场风险分析

1.园艺产品市场供需风险

2.园艺产品价格风险

3.园艺产品行业竞争风险

五、园艺产品市场其他风险分析

第十八章 园艺产品市场调查结论及发展策略建议

一、园艺产品市场调查结论

二、园艺产品营销策略

1.园艺产品企业价格策略

2.园艺产品企业渠道建设与管理策略

3.园艺产品企业促销策略

4.园艺产品企业服务策略

5.园艺产品企业品牌策略

三、园艺产品投资策略

1.园艺产品子行业投资策略

园艺市场分析篇2

【关键词】现代园林;休闲建筑;设计;分析

引言:所谓的休闲建筑设计主要是和建设对园林园艺的整体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对于休闲娱乐场所的环境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所以,园林中休闲场所便成为了人们放松身心的首选选择。人们对于园林园艺休闲场的要求提高也很好的推动了园林园艺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与此同时也给园林园艺建设部门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所以,如何满足人们对园林园艺休闲场所的要求已经是成为了我国目前建设部门最为重要的目标。

1.现代园林园艺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

园林园艺休闲建筑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做为现代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园林景观和满足人们休闲娱乐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一步的为人们提供了相对比较丰厚的物质保证,由于人们手中的货币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们对休闲娱乐的要求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在最近几年中,人们在对休闲的方式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不再局限于室内的建筑空间,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广阔的城市自然空间进行选择。所以,由于人们休闲方式的不断改变,城市的园林景观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成为人们交流的公共空间,并且,由于经济建设的发展,进一步的加快了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一个较为安静的空间作为休闲的场所。所以开始对城市园林的休闲区域环境绿化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园林园艺在进行休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园林园艺休闲建筑而言,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提供一个相对比较安静的休闲场所以及环境较好的休闲场所,是供人们娱乐和交流的场所,是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针对目前来说,园林园艺休闲建筑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着诸多的制约性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建筑本身的功能使用产生影响,同时也进一步的更阻碍了园林事业的发展。

2.1园林园艺休闲建筑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缺少相应的规划性

园林园艺休闲建筑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园林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工程,也是一个园林建设好坏的重要标志。但是针对目前来说,城市园林园艺休闲建筑设计中都有或多或少地出现格局相对比较混乱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就是由于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现场缺少一定的调查研究,对建筑场所的面积及周边的环境不是很了解,只按照项目单位中的一些的要求及自己以往的经验进行相应的设计,进一步使建筑物缺少一定的灵动性,另外,设计人员没有对建设现场进行实际考查,在建筑物色彩搭配的过程中无法有一个准确的界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建筑物建成后与周边的景色不能够融为一体,进一步给人一种生硬和混乱的视觉效果。

2.2不合理的主谓搭配不合理

园林园艺休闲建筑的设计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为了提高人们休闲场所的环境,为人们的休闲娱乐寻找一片净土,但是建设的在休闲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主谓之分,但就目前大多数的园林休闲建筑来说,大部分都存在着主谓不明确的问题。有些建筑物的主活动区域空间相对来说是十分有限的,而附属休闲区域的空间却比较大,所以,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休闲区域出现空闲,但是活动区域却人员瀑满的现象,对空间带来了极大的浪费。

3.关于园林园艺设计休闲建筑

对于一个好的园林园艺细线建筑设计来说,其能够很好的提升整个园林的文化气息,与此同时也能很好的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环境。因此园林建设部门的有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对现代城市的发展趋势进行不断的分析总结,进而使其能够研究出更加适合园林园艺的需要,并且通过对其不断的分析总结,进而研究出了几点园林园艺休闲建筑的方案,其主要是有着以下方面的内容。

3.1关于园林园艺整体规划设计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进而很好的带动了园艺园艺的发展,对于一个好的园林园艺来说,能够使人更加感受到自己的气息。同时人们对于休闲场所的环境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所以,在园林园艺休闲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现代化实行总体发展的趋势进行不断的规划,并且将现代化的信息能够完美的融合到园林园艺的额见着设计当中。在此之外,在园林园艺休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其四周的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调查,同时要根据施工现场的调查结果来对休息那建筑进行初步的设计。在设计完成之后,还要对其进行第二次的深入建筑现场的调查,以此来方便对设计过程中所存在着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修正,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保障休闲建筑施工完成之后能够更好的和四周的环境以及建筑物进行完美有效的融合一起,最终给人一种视觉上面的美感。

3.2在园林园艺设计的过程中要将主谓进行分明

目前在对园林园艺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现代人们对于园林园艺休闲场所的要求来对其进行设计处理。然而对于人们生活在现代这个社会中,其生活的节奏正在不断地进行加快,同时也经常的会使人们处在一个重压的状态之下。所以,在休闲园林园艺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将轻松愉快的设计理念作为其准则。在设计的过程中要针对人们的需要将人流量比较大的场所进行增大,然而对于一些人流量比较小的场所要适当的进行缩小,这样人们的进行休闲的过程中也不会出现拥挤的感觉出现。在此之外,在对园林园艺进行休闲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主要采光以及视觉效果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使休闲建筑能够更好的给人们一种接近大自然的感觉,同时也能够使其感受到拥抱大自然的完美感觉。

比如在对某市的园林园艺休闲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其设计人员首先应该要建筑现场进行不断地额考量以及分析,并且要结合建筑工程的现场周围自然景观以及建筑物的特征来对休闲建筑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与此同时,在对园林园艺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其设计人员必须要综合的考虑目前人们所面临着的生活压力大等情况,在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采用全角度来对采光进行设计,从而使人们不管是在哪个角度上都能够更好的感受到以及充分的接触到阳光,使人们能够置身在大自然当中的一种感觉,并且也能够有效的是人们产生放松的感觉以及舒适人们的心里。

总结:通过上述的内容分析可以知道,在对园林园艺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通过全面的思想来对其进行充分的考虑,与此同时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对人们的感受进行综合的考虑,从而使人们在园林园艺中能够体会到轻松愉悦的心情。针对园林园艺休闲建筑设计而言,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园林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比较重要的。所以,在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现代人们的休闲方式要求进行相应的设计,并且对建筑的融合性进行充分的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休闲建筑成为园林园艺建设过程中的主要亮点。

【参考文献】

[1]陈海汐,李小俊. 浅议现代园林休闲建筑设计[J]. 中国园艺文摘,2009,10:81-82.

园艺市场分析篇3

关键词:观赏园艺产业;现状;发展趋势;中国

1 观赏园艺产业现状

1.1 观赏园艺品种资源丰富

中国从南到北跨越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等几个气候带,东部和南部地区降水量丰沛,土壤类型多种多样,具有良好的观赏园艺作物生长的土壤条件,加上地形、降雨、光照等多变的自然条件,形成了多种农业生态类型,适合各种类型的观赏园艺作物生长,品种资源丰富。

1.2 观赏园艺产业迅猛发展

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全面展开,我国观赏园艺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人均占有量均有很大提高,观赏园艺产业已成为中国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成为农业结构中最为活跃的主导产业。观赏园艺产业正在向产业化经营推进,其中涌现了大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企业发展注入的资金形式趋于多样化,包括外资、民资、工商资本等形式资本。观赏园艺业的发展方向更趋合理、细致,产业的生产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区域化布局。比如中国部分地区观赏园艺业已逐渐形成基地化和集约化生产体系、科技开发支撑体系、市场营销体系、配套物资生产和供应体系,观赏园艺业正朝着集生产、花卉文化、旅游娱乐于一体的方向发展。观赏园艺的迅速发展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不仅观赏园艺产品出口创汇额大幅度增加,同时在许多地区还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如运输业、旅游业,以及为观赏园艺产业服务的科技产业。

1.3 生产技术亟待改进

尽管我国观赏园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但是毕竟我国观赏园艺产业的发展仅处于初期,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产品质量不高、农药残留污染严重、单位面积产量较低、采后贮藏加工技术落后、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不合理等。近几年来,我国观赏园艺业虽然使用温室、塑料薄膜和地膜覆盖技术已有相当大的面积,但总体上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其生产能力和水平还很低,观赏园艺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低,虽然近年来中国观赏园艺出口占世界的比例也呈稳步提高的趋势,但是中国观赏园艺产品出口占世界总出口量的比例与产量占世界的高比例仍然极不协调。现代观赏园艺业的发展急需要先进的园艺科技作为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4 观赏园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中国观赏园艺产业生产和销售是由多水平体系构成,观赏园艺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低,国内与国际市场发展亟待平衡。多水平体系构成的国内需求层面较多,国内少数富裕城市已逐渐应用了现代栽培技术、无土栽培系统和减少使用土壤消毒剂、农药等技术,此类城市生产的观赏园艺产品已达到出口标准,逐渐取代了昂贵的进口产品,这样的产品在国内有市场。另外,由于大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可支配的收入差距相当大,技术含量较低的企业生产的一些品质较低或质量规格不理想的产品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也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各需求层面的需求容量已趋饱和,已出现供过于求的趋势,但是在国际市场,中国观赏园艺产品占有率低,目前我国观赏园艺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这是制约我国成为世界观赏园艺贸易强国的重要因素。

为了实现观赏园艺产品增产增收,必须从根本上突破国内观赏园艺产品市场供过于求的“瓶颈”,对当前观赏园艺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使观赏园艺产业转向外向型产业。观赏园艺产品结构调整的着力点要转向国际市场,要在巩固亚洲市场份额的前提下,积极开拓北美洲、欧洲、南美洲、非洲等市场,做到观赏园艺产品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做大国外市场这块“蛋糕”。只有我国观赏园艺产品在国外获得一块新的市场“蛋糕”,我国观赏园艺产品才能避免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性,走出国内过度竞争的“怪圈”。同时这样的结构调整还能降低观赏园艺产品的经营风险,实现结构调整的整体效益提高,提高观赏园艺产品生产与贸易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从观赏园艺产业国际化的趋势来看,更是迫切需要加快观赏园艺产业的结构调整,使我国观赏园艺产业尽快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观赏园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 发展趋势

2.1 观赏园艺品种结构不断调整,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中国观赏园艺业首先按照区域比较优势原则,调整观赏园艺产品的区域布局,以市场为导向,观赏园艺产品种植向最适应生态区、适宜生态区集中。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名特优新品种和具有特色应时小水艺类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原料供应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得到快速发展。在目前市场竞争压力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观赏园艺企业决策者时刻要把握市场,对于经营环境产生的冲击因素要进行灵敏的调整。

2.2 观赏园艺产业向质量型和效益型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的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已由长期供不应求转变为阶段性供大于求,包括园艺生产在内已经进入初期过剩阶段。因此,在实行观赏园艺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要从过去追求产量增长,迅速转向突出质量和效益,向多样化和高品质的方向发展。观赏园艺产业化经营不仅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生产导向,追求产品质量更是首要的,只有生产出优质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才能在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因此,实行质量型战略不仅要在最终产品上把握质量,而且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这就需要从事观赏园艺产品生产加工和经营的企业或个人在所有环节都要自觉和严格按企业的质量标准要求进行生产和经营,树立品牌和维护品牌的形象。

2.3 现代物流方式得到广泛应用

观赏园艺产品大多具有鲜活、易腐以及商品率高等特点,在主产区建立一批产地批发市场、专业组织和市场中介组织成为观赏园艺业快速发展的必备条件。专业信息网站的建立将为准确地收集、分析、预测、观赏园艺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进出口贸易信息提供快速通道。配送、连锁等多种业态的现代物流方式也将得到广泛应用,现代交易手段将会多种多样,包括电子商务、拍卖等。观赏园艺产品集散、配送、储藏、拍卖及营销信息系统将会得到完善。

2.4 产品比较优势得到逐步实现

为了使我国观赏园艺产品的比较优势得到逐步实现,一方面要提高我国观赏园艺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实施“科教兴园”战略,推进我国观赏园艺产业的科技创新。一些改革将会对我国未来观赏园艺产业科技含量的提高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一是观赏园艺产业科技体制改革将全面实施,科技体制进一步创新。二是观赏园艺产业人才培养加快,从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全面得到提高。三是科研机构及科研人员将会投身观赏园艺产业发展的主战场,走科研、生产、开发一体化之路,观赏园艺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四是观赏园艺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观赏园艺产品标准化体系和生产技术体系将会逐步完善,科技成果逐步实现量化、标准化和产业化,观赏园艺产品质量、品质不断提高,园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得到增强。另一方面,观赏园艺产业化经营将更加重视产业文化、企业形象和名牌培养,树立中国名优园艺产品形象。今后我国观赏园艺产业将凭借品质优势,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不断扩大,产品比较优势将得到逐步实现。

2.5 观赏园艺产业逐步迈向外向型观赏园艺产业

在将来,中国观赏园艺生产过程中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将会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者的素质不断提高,良种繁育、标准与监测、市场信息服务不断完善;质量认证和标识制度,建立双边和多边质量互认机制,将会逐步推行;中国特有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园艺产品,要立法加强保护。所有这些将会推动未来的观赏园艺业快速迈向外向型观赏园艺业。

参考文献

1 刘汉成.我国园艺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中国果业信息,2005(8)

园艺市场分析篇4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园林植物规划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2-0072-04

上世纪五十年代,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立了室内设计专业,这是国内最早设置该专业的高校。到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促进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室内外优美环境的渴求促进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国内普通高校以及职业院校相继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专业建设初期,环艺专业主要以室内设计发展方向为主,后期由于房地产经济迅速发展,就业市场对景观设计专业人才需求加大,为迎合市场人才需求、扩大学生就业面,很多内地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将专业延伸至室外环境设计,以公共艺术设计、景观设计为多个发展方向。农业院校结合本校特有的林学教学资源以及师资条件,室外环境设计景观方向专业发展主要倾向于绿化设计、种植、施工方向,课程体系比较完善;而非农业院校由于教学资源、师资条件的限制环艺专业室外方向以艺术创作、规划设计为主,由于专业发展时间短、办学条件等问题的限制,景观设计方向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式不完善。面对如此种种,如何根据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发挥艺术类学生特长以及合理开展“园林植物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园林植物规划设计课程不够重视

就环艺专业本身而言,园林植物规划设计是景观设计方向核心课程,但纵观我国当前环艺专业教育现状,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普通高校,环艺专业的课程设置都着重强调软件、规划设计类课程,在专业课程中占据很大比例,而对园林植物课程体系建设不够重视,在专业建设初期很多院校都没有开设这类课程,后期通过学生就业反馈信息以及景观行业对园林植物规划设计人才需求的情况下,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纷纷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大多数课程对园林植物规划设计仍然停留在简单的栽树、绿化认识方面,缺乏对园林植物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导致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园林植物造景能力较低,如城市公园设计中,园林植物造景面积占整个绿地项目的80%,由于学生对园林植物造景轻视,大面积的植物规划设计造景艺术性差,缺乏美感,严重影响了规划设计水平。

(二)适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材缺乏

当前针对环艺专业的“园林植物规划设计”课程教材不多,且大多教材很大程度上是借鉴农业院校教材编写的,但农业院校课程设计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来讲教材内容过深,专业性太强,课程延续时间漫长;而理工类、综合类院校开设课程以园林植物景观的艺术性为主,专业知识比较浅显、深度不够,导致设计中无法灵活运用丰富的园林植物材料进行造景设计,并且课程设置、内容安排与其它专业课的连贯性不强,在后期规划类课程中,由于课程教师对园林植物规划设计知识的欠缺,概念设计阶段的植物造景往往被忽略,导致环艺专业同学对园林植物空间造景一片茫然[1]。总的看来,结合环境艺术专业学生特点的园林植物规划类教材缺乏。

(三)教学资源缺乏

相较于农林院校非常齐全的园林植物规划设计类课程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和设备而言,其他院校就显得空白,没有相关的实验室、标本室开展教学,课程教师往往只有一名有着相关教育背景的专职教师,甚至有的普通院校和高职院校采取外聘教师或者是其他课程教师来完成教学任务,笔者所在学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背景专职教师只有一名,有时兼职到其他职业院校上植物规划设计类课程。同时由于教学资源、设备、课时限制,教学手法比较单一,通常采用理论讲授为主,项目辅导为辅,缺乏实践教育环节。这就使得课程的完整性、连续性和专业性得不到很好的保证,教学质量得不到较好保障。

(四)理论知识方面欠缺

园林植物规划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课程。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备设计专业知识还要有扎实的植物类知识[2],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大多是艺术类高考生,与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相比,种类繁多、变化丰富的植物品种让学生应接不暇,严谨的植物施工制图规范让思维活跃的环艺专业学生极不适应。学生主观上普遍存在对植物规划设计课程有偏见,认为这是园艺工人专职工作,作为设计师是不用做类似工作的,从而е卵生在植物理论知识方面比较薄弱,对于植物的相关知识了解不足,设计中植物规划设计部分留白。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优势在于具有较强的艺术功底,美学认知和图面表达比较强,这些方面为“园林植物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实践指出了明确方向。

(五)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

植物景观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环节中应加大实践教学,但由于受教学资源、教学环节、课程设置等因素制约,非农林院校和高职院校环艺专业学生一般停留在理论课本上,学生在校期间较难获得实际工程的锻炼机会,即使有机会参观考察苗圃、施工工地,也是走马观花晃眼而过,对园林植物规划设计程序和后期施工工艺不了解,从而导致对园林植物规划后期效果把控不够,规划设计脱离实际。

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一)明确教学目标

结合环艺专业学生生源质量差、基础差以及就业市场对环艺专业实用性要求这一特点,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师们经过研究,将环境艺术专业的“园林植物规划设计”的教学目标定位为:熟练掌握该地区常见、常用园林植物主要识别特征以及园林用途;运用环艺专业课程所学美学以及理论知识,从植物平面布置、空间布局、造景形式、植物与其他造景要素配置以及植物景观特色等方面对各类风格、各类型空间植物景观进行优劣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能够胜任各类型绿地的方案设计、阶段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培养并强化学生自我学习和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1.植物识别标本法。根据环艺专业园林植物规划设计教学目标,结合该专业市场人才需求情况,学生需掌握和准确认识本地区常见常用园林植物。首先对植物品种的识别,是植物景观设计的基础。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欠缺以及教学资源的缺乏,针对学生对植物品种、观赏特性易记易忘特点,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求学生在了解认识植物的过程中,自己动手制作植物标本,并发挥专业特点手绘绘制植物树形和树叶,通过拍照、记录的形式收集植物种类并装订成册,经常翻阅查找。另外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校园观赏树木挂牌活动,此项活动可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校特有的文化氛围,学生会对自己挂牌的植物印象深刻,可加强记忆,并且在校园游览中增强专业知识。

2.空间体验法。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环境,人们使用的是空间,环艺专业学生对建筑墙体形成空间比较具象,而对植物形成空间比较抽象,习惯性思维以为植物景观设计就是栽树,聚焦在植物美学特征上,是否开花结果,形状是否独特性,季相变化是否丰富,对植物群落立面上的层次变化和整体主次关系的概念理解不深,对室外植物景观空间把握不准确[3],导致设计中不能熟练地利用园林植物围合或分隔空间。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植物景观调查,对不同类型空间、不同尺度空间进行调查研究,让学生亲临其境去感受空间。在对植物空间体验的同时,学生应将植物空间形成的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详细研究植物是怎样的布局和材料形成的独特空间感,对照相同空间不同材料围合形成空间的不同,以及相同材料形成不同空间的区别,以此找到设计的关键点,为后续项目设计打下基础。

3.优秀案例分析临摹法。设计之初在于多看、多分析、多动手,学习好的优秀作品和案例,园林植物规划设计也不例外,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场地类型以及不同空间尺度的优秀植物景观进行调查分析,让学生对植物景观有比较直观的体验认识。现在大多数学生设计中存在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的特点,因此在课程中应该强化训练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图纸图面的表达能力。在对优秀案例进行调查分析的同时采用临摹法,首先对其周边环境、项目概况进行了解,对植物景观空间特征、造景特点、品种进行分析,总结要点,启发学生,避免空谈设计理念的现象,并收集总平面图以及其它效果图。然后在此基础上,到现场去测绘、体会、临摹,通过组织学生对植物景观进行实地测量、评价与现场绘图,培养学生的尺度感、分析能力、手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4.立体效果图表示方法。园林植物规划设计课程通常采用虚拟项目进行设计,学生由于处于初步专业设计阶段,对植物空间想象能力差,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植物景观形象及适当的图形语言表达出来,同时缺乏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工作程序、设计方法特殊性的了解,最终图纸的表现形式主要以CAD格式的施工图表现,对后期形成的实景效果没有概念,景观方案设计最终停留在图纸上。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实施电脑实训教学,让学生使用各种制图软件进行园林植物规划设计,如草图大师软件,该软件易学易用,对电脑配置要求不高,可自制植物素材,根据学生所作CAD图形文件,采用相同素材和规格制作三维效果图,在场景内可人视角度360旋转观察植物配置所形成的空间立体景观效果,让学生可预见方案后期形成的植物景观效果。

(三)课程设计

完成前期的理论知识和调查基础上,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选择面积适中的场地进行课程设计,完成从方案到施工图设计全过程,了解熟悉园林植物规划设计程序,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进行总体布局结构规划、空间营造、群落构建、主体造景植物景观设计,并且可以结合模型设计、电脑建模来感受植物景观设计的优劣,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调查实践中所获得的设计经验进行植物规划设计的能力。课程设计主要包括实地调查和场地设计两个步骤。

1.实地调查。运用空间体验法和优秀案例分析临摹法,选择植物景观特点突出、代表性强的场地进行调查,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植物景观空间有具象的认识,特别加强植物景观品种、设计手法、主题、空间、尺度等认识和理解,以便为后期的场地设计服务。在调查过程中要提出明确的作业要求,具体包括整个调查场地的场地分析、空间分析、植物空间结构布局、栽植形式、植物配置模式、植物主题及种类、规格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要求学生提交调查场地分析图,实测到的植物景观平面图、立面、剖面图以及植物景观特色分析图(可手绘或拍照),同时附上植物品种表格[5],其中园林特征主要包括该品种观赏特征、园林用途、开花时间、花的形状等,这样学生即认识了品种,又知道如何造景配置植物,为后续场地设计打下基础。

2.场地设计。场地设计通常会选用同一场地进行不同类型空间设计,或者对不同场地进行同一类型空间设计,设计之初,教师结合课程特点以及专业培养目标制定植物景观设计任务书,内容要求详细具体,从方案到施工图设计阶段,规定各阶段要求的步骤、设计内容、图量、图纸表达方式。

(1)场地调查。首先要求学生对场地进行认识分析,让学生真正明白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其次植物规划要与场所固有属性结合,注重场地关联性;最后要将规划落实到元素层面,并调整为可以实施的详细设计。该阶段要求有详细的场地分析图,用简单的符号并配以文字、图片说明,形象生动表明场地属性。

(2)植物景观方案设计。结合前期场地调查进行园林植物方案设计,要求既要满足景观空间需要,又要体现地区文化,同时突显植物配置对景观空间的营造作用。结合平面和立面布局来塑造空间,并做到植物四季景观变化和立面层次搭配。为丰富植物景观效果,要求规定一定数量植物品种进行配置设计。该阶段图纸要求植物平面布局图、植物层次剖面图、植物效果示意性图片、植物品种附表。

(3)施工图设计。植物方案确定以后要绘制施工图,通常采用CAD软件绘制,要求图纸绘制要详细规范,并附植物栽植品种表格,主要包括:品种、规格、园林特征,其中规格主要是指乔木的胸径、冠幅、杆高,灌木的高度、冠幅,同时要说明灌木的栽植密度,园林特征主要包括该品种观赏特征、园林用途、开花时间、花的颜色形状等。由于学生难以将平面转化为立体景观空间形象,可运用立体效果图表示方法,将平面转为立体效果在电脑场景中三维旋转观察设计效果。为加强学生对植物施工工艺了解,学生之间可交换图纸制作实体模型,一方面植物方案设计很具象的展示出来,另外通过交换图纸做模型可互相检测施工图作图是否规范。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由于专业跨度大,学生要在四年时间内完成室内外基础和专业课程学习,任务繁重,难免出现厚此薄彼的学习现象。园林植物规划设计作为核心课程,希望各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能够重视这类课程学习,专业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初步建立学生的植物空间感以及植物美感,通过标本采集方式、空间体验、优秀案例分析临摹、立体效果表示方法以及n程设计教学途径,把控每一个学习环节,提高课程效果,增强学生植物规划设计方面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专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菲,卢伟娜,张丹.高职高专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南农业,2015(8):37-38.

[2]杨凤云,王首一,李萌.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园林植物实践教学改革探析――以河北工程大学为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5(32):78-82.

[3]李彦雪.教学改革背景下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教学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1(9):194.

园艺市场分析篇5

关键词:新技术;新工艺;园林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41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1-001-51

园林工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用技术以及工艺也在不断地创新与改革,但是在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工艺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经调研发现,部分城市的园林建设还在采用传统的园林技术以及工艺。要使得园林工程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必须对技术以及工艺进行创新。本文主要分析了创新型的技术与工艺,并提出相应的应用措施。

一、对园林工程相关的新技术与新工艺进行分析

(一)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利用高边坡防护技术

现阶段,城市的园林工程都要进行人工湖等水域方面的建设,在这一建设过程中,必须采用高边坡防护技术,一定程度上使得水域边坡更加坚固,防滑性能也比较好。这一技术主要分为对于植物的防护和对于砌体封闭的防护,对于植物的防护,这主要就是在水域边种植生命力强、根系发达的植物。而对于砌体封闭的防护主要就是在边坡上修建一些嵌草砖,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边坡更加稳定坚固。

(二)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利用新型铺地技术

因为园林工程一定会涉及到对园林道路的建设,园林道路除了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外,实用性也比较强,所以相关研究人员就设计出了一种专门的铺地技术,主要运用于广场道路以及对于草坪的建设中,这种技术主要采用的是真空吸水工艺,即利用真空产生的压力以及脱水作用来控制水和石灰的比例,加强混凝土的硬度。利用这一技术,使得道路施工时间明显缩短,而且不会出现混凝土产生裂缝的现象,在保证道路美观程度的同时也保证其质量。

(三)在园林工程建设中利用雨水回收技术

雨水回收技术,主要指的是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修建一些基础的雨水收集设施,下雨时,收集适量的雨水,并将收集的雨水利用于浇灌植物,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效用。在此过程中,因为园林建设过程中要铺设水管,这时可以将软式透水管技术运用于其中,这种技术主要利用的是毛细原理,即利用水管中的纤维对土壤中的过多水分进行吸收,当吸收到一定状态时,让其流入到提前铺设好的水管中。

二、在园林工程建设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路径和方法

(一)对园林工程设计方法不断进行优化与改进

园林工程要想顺利建成,并发挥其作用,必须在设计过程中运用到新技术、新工艺。首先要对园林工程样式与建成方案进行前期的设计,一般的设计程序包括三大部分,基础设计、技术方面的设计以及后期施工方面的设计,每一部分的设计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与流程。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现阶段新的技术与新的工艺的特色。在设计之前,为了使设计效果达到预期的考虑,就要将相应的现代化技术运用于其中,比如建筑方面经常使用的CAD技术,可以对工程的表面进行不断优化与改进,在此基础上运用3Dmax技术建立立体化的模型,最后利用photoshop技术对其进行色彩的搭配,这样生动形象的园林设计就呈现于我们的视线。设计流程如下图:

(二)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使用新技术

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要将新技术、新工艺合理的运用于其中,必须对园林工程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考虑到当地的特点,然后在对图纸进行优化与改进,比如该园林工程要建设于平原。因为平原地带没有山,这时可以使用GRC 和 FRP 塑山,在此基础上使用更具环保特色的技术与工艺对园林的生态环境进行维护。

(三)对相关的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

在园林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运用新工艺以及新技术,一定要遵循相关的流程与规则,在建设过程中对相关的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比如对树林、绿地、水域等都应该规划合理,避免空间被浪费。除此之外,要重视对草坪植被的种植,不断扩大绿化面积,也可以种植一些灌木,比如铺地柏、夹竹桃等。同时也可以种植一些藤蔓类植物,比如紫藤、扶芳藤以及美国凌霄等,形成立体绿化带,利用这种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水资源,并且使得园林工程的效果更好。

(四)从长远角度出发,对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有效利用

建设园林工程就是为了对现代都市环境进行改善,使其更适宜人居住,所以园林工程相关设计人员要具备长远发展的思想,并对当地人文特色、文化发展背景,地域特征以及气候特征进行详细调查与研究,将新工艺运用到其中。

结语

本文对园林工程相关的新技术与新工艺进行分析,介绍了两种应用于园林工程的新技术高边坡防护技术以及新型铺地技术;并总结了在园林工程建设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路径和方法:对园林工程设计方法不断进行优化与改进;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使用新技术;对相关的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一定程度上充分发挥园林工程的实际作用。园林工程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用途与特点,所以相关工作人员要针对其应用特点,不断创新技术与工艺,提高园林工程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陆志华,贾秀珍. 浅析园林施工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J]. 民营科技,2013(09).

[2]王云飞. 浅议园林施工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分析[A]. 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如何制定科学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1).

[3]方新阶,白刚.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城市园林广场中的应用――武昌首义广场景观工程运用实例[A]. IFLA亚太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2012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区会议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下册)[C].IFLA亚太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2012:7.

园艺市场分析篇6

【关键词】城市公共艺术;园林景观设计;探究

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应始终坚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城市公共艺术,以构建和谐生态的园林城市为己任。基于此,以下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城市公共艺术的园林景观设计做出以下几点探究。

一、浅谈城市公共艺术特点

就城市公共艺术特点来看,主要的特点就是公共性,其体现的社会价值与其自身的艺术价值要显得更加重要,其体现出现共性比其体现的个性也要重要得多,因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体现的城市公共艺术应体现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化。与此同时,开放性也是城市公共艺术的主要特点之一,因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公共艺术的开放对现代人的生态环保意识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城市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和开放性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核心所在,这也是构建和谐生态园林城市的基本特点。此外,公共艺术的地域性、文化性与参与性也是城市公共艺术的主要特点。就地域性来看,就是在城市的特定区域之内的所有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因素形成的组合体,注重的是公共艺术品的规划与分析,并将整个城市的整体低于规划到城市发展中来,尤其是加强城市独有文化的延续性保护。而公共艺术的文化性来看,注重体现的是城市文化艺术的展现,通过城市园林景观公共艺术的设计将城市的文化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对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有着较高的标准,而参与性则是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通过增设城市公共艺术评价机制,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到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之中,将城市公共艺术的参与性表现出来。

二、分析城市公共艺术的园林景观设计面临的问题

公共艺术作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艺术元素,通过公共艺术体现出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品位。虽然当前我们认识到了构建和谐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性,但在城市公共艺术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尤其在生态园林城市的构建与城市公共艺术的体现的矛盾尤为突出。

第一,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公共艺术体现的生态性和整体性以及和谐性较低,城市公共艺术并没有纳入城市的生态元素,很多时候体现出来的公共艺术的艺术性差,而整体性的缺乏则是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周边因素和整个城市的环境氛围,和谐性的缺乏则是园林景观环境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协调性低,对构建和谐而又生态的环境的作用甚微。

第二,设计过程中缺乏整体的规划,往往由于局部微观的开发对宏观的城市生态环境的构建使得产生负面的影响,很多时候人为因素的原因还使得本应设计的园林景观设计所体现的城市公共艺术与生态环境的构建相违背,尤其对可持续地发展理念的融入更是难上加难,而这也是城市公共艺术的园林景观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和谐生态园林城市的构建,还会对设计机构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基于城市公共艺术的园林景观设计探究

(一)园林景观设计中着力体现城市公共艺术的核心所在

新时期背景下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应将公共艺术体现出来,并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这就需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着力体现城市公共艺术的核心所在,但在城市中并不可能在每个公共空间都存在公共艺术,加上公共艺术的欣赏需要更多的人去欣赏,才能将公共艺术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因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体现城市公共艺术时应分别在成绩的休闲文化区域和文化生活区域,如在广场、道路、公园、街道、社区等区域中以公共艺术的形式进行设计,因而必须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着力体现城市公共艺术的核心。

(二)基于城市公共艺术的园林景观设计内容

基于城市公共艺术的园林景观设计内容包含了植物、水体、小品、道路、广场等方面的设计,而设计的目的旨在将各种设计内容进行有机和完美的结合,形成亮丽的风景线。园林设计作为多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体,所涉及的公共艺术能将城市环境进行有机的结合,虽然说公共艺术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手段,是通过园林景观设计才能将公共艺术更好的展现在公共空间,但公共艺术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

(三)园林景观设计中城市公共艺术的应用

园林景观设计中,城市公共艺术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很多公共艺术已经是园林工程中的主要景观。尤其是很多雕塑作品已经将周围植被环境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已成为园林设计之中的经典,更是公共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的主要体现。

(四)对城市公共艺术和园林设计的追求与期待

应该说城市公共艺术在将来将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园林设计当中,以此不断丰富园林设计的内容和风格,这是公共艺术和园林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当前的共公艺术应该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入挖掘内容和形式,从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中寻找灵感、寻找突破,以宣传中国传统美德、宣传和谐社会为主要内容,尽量不要选择太过于抽象的,除了“好看”老百姓想不出来其他内容的艺术形式。对于园林设计应该向着更加生态化、更加人性化、更加文化的方向发展,要重点突出公共艺术功能和作用,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自然且系统地修护与改造,达到园林设计的目的。

四、结束语

总之,探讨城市公共艺术的园林景观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应在着力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结合实际,根据城市公共艺术特点与园林景观设计内涵和城市公共艺术的园林景观设计面临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着力体现城市公共艺术的核心所在,加强城市公共艺术的应用,着力提高园林景观设计水平和能力,为构建和谐生态的园林城市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董奇,戴晓玲.城市公共艺术规划:一个新的研究领域[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3).

园艺市场分析篇7

关键词:现代艺术;园林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86

现代艺术的发展为城市园林设计注入了新鲜的元素,丰富了园林设计的表现形式,使城市园林在艺术表达、景观序列呈现、园林风格方面都有所改善,园林景观越来越成为设计师表现自我、赏景者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1 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

1.1 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空间是现代艺术中极为重要的关注点,也时城市园林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可以决定园林的成败。要想园林设计营造出较好的艺术效果,应该合理的选择园址,进行场地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巧妙地设计和安排园林内外部空间布局,以期达到园林的完美构成,从而揭示人与环境之间的微妙关系。

城市园林空间是具有多层级的,并且内容丰富的大型立体空间。其内容是由各种园林山水地形、建筑物、花草树木、道路等对空间进行限定,并通过起伏、层叠、交错、凹凸等方法来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这些对园林空间起到一定的分割作用,使之更具有错落感。

城市园林设计中空间构图要讲究艺术美原则,遵循形式美。整体到局部都要注意节奏与韵律、均衡与稳定、尺度与比例,注重对环境的提炼,空间的巧妙变换及融合,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巧妙沟通,同时赋予环境一定的内涵。

1.2 现代艺术在园林小品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中体量小巧,造型别致,富有情趣,选址恰当的精美建筑物,称为园林建筑小品。园林小品是城市园林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现代艺术为园林小品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理论和艺术语言。园林小品通过园林设计师的表达,赋予园林小品深刻的艺术内涵。在它体现功能的同时也起到点缀空间的作用,群众通过欣赏和使用园林小品可以感受到作者要传达的意境。

1.3 现代艺术在植物绿化上的运用

现代艺术追求植物造型的表达,将植物与人的感情结合起来,从而引发共鸣。造型方式多种多样,典型的有将不同种类植物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种植,体现植物景观的特色。由于植物独特的“可塑性”,使得植物景观表达略微容易一些。现代艺术崇尚亲近自然,所以现代的植物造景中,中规中矩的修剪手法已经大大减少了。现代植物造景的搭配在立面上讲究丰富的层次与配色,甚至将雕塑艺术融入到植物设计中,在植物平面上讲究构图美观,并将人们赋予植物的寓意应用于设计中。当然这两项都是在符合园林整体风格的前提下进行设计的。

1.4 现代绘画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绘画艺术是将客观的事物通过具体的高度的浓缩、变形,从而形成的图形艺术,能够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以及心理上的共鸣。这与园林设计中要求的艺术性是一样的。而且由于现代绘画自身的线条以及色彩很容易被转化为设计平面图中的一些要素,因此现代绘画艺术一直影响着园林设计的发展。

1.5 现代雕塑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现代雕塑艺术与城市园林设计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其在城市园林中的运用,往往能够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雕塑通过其独有的空间语言、不同质感的材料以及风格迥异的结构构造,给人们的视觉带来全新的感受,使群众耳目一新,在城市园林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 我国城市园林设计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那么如何在将现代艺术融入到园林设计中,在西方园林设计的理念以及方法同时,融合中国特色文化内涵,营造出既符合“国际观念”又具有中国特色文化内涵的园林呢,时代的发展要求园林设计师不再是简单的造园家,而是带有艺术审美的设计师。解决设计师对于艺术与现实结合的脱节状态。通过加强培养对园林设计师的艺术修养,使得设计师有一定的审美观;加强对文化的深层次理解,使得设计师有自己的思想;加强培养现代设计师的创新能力,为现代设计注入活力。在设计方面一定要结合基址实际情况来进行城市园林设计,切忌盲目设计,纸上谈兵,在设计风格的考虑上考虑大环境以及周围使用群众的感受,让设计为群众服务。在设计元素的运用上体现中国文化特色,但在处理手法上可以借鉴西方园林设计的手法。

3 结论

现代艺术从方方面面影响了园林设计的发展,尤其是在艺术观念方面。现代园林设计也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与其他一些艺术和学科进行交流,形成新的支流,日益的丰富和壮大自身。

参考文献

园艺市场分析篇8

摘 要:上海市设施土壤栽培小白菜生产管理现状调查表明,本地区小白菜生产存在种子成本高、水肥管理粗放、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建议继续加强小白菜高效安全生产模式建设,推广种子加工处理、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等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小白菜;生产现状;水肥一体化;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S6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6)24-0034-07

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 L.)又名不结球白菜、青菜,属十字花科芸薹属,含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深受消费者喜爱。具有生长期短、适应性广、省工、易种、可周年生产等优点,在上海以小白菜为主的绿叶菜是市民不可或缺的蔬菜,日均供应量在4 000 t以上[1]。由于绿叶菜不耐储运,其供给主要靠本地生产。目前,上海绿叶菜自给率达到90%[2]。其中,在上海地产绿叶菜上市量的构成中,小白菜占比最大,约占地产绿叶菜上市总量的45%[1]。由此可见,小白菜的供给保障和安全生产密切关系着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

在实际生产中,农户为提高小白菜产量而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不仅造成了菜地土壤板结、保肥持水性降低、盐渍化加重等问题,还致使小白菜品质下降,如硝酸盐含量、农药残留超标等[3,4]。此外,蔬菜生产从业人员老龄化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上海地区小白菜的生产和供应[5]。因此,寻找小白菜安全、高效生产的解决方案是上海地区蔬菜生产的一个重要课题。

走访了上海地区不同生产模式和规模的蔬菜园艺场,以设施主栽蔬菜作物小白菜为主要对象,对其中 6 个典型园艺场小白菜生产现状进行实地调研,总结和分析了上海地区小白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白菜高效、安全生产的发展建议。

1 小白菜生产现状

1.1 生产模式

上海市小白菜以土壤栽培为主,兼有基质栽培。土壤栽培包括大棚土壤栽培和露地土壤栽培;大棚土壤栽培主要在钢管大棚中进行,配套设施相对简单,是目前最普遍的模式;露地土壤栽培由于受天气影响较大,不能持续生产,主要为个体农户小规模栽培。基质栽培主要为有机基质栽培,在钢管大棚或现代化智能大温室中进行,主要用于示范生产或科研。

上海市小白菜主要采取“一播多收”的生产模式,分为春、夏、秋、冬季栽培,具体播种时间、采收时间及采收形式见表1。也有专门的鸡毛菜生产和青菜生产,鸡毛菜生产采用直播,青菜生产采用育苗移栽。鸡毛菜生产:春冬播(11月上旬至翌年2月下旬)40~50 d采收,夏播(4~8月)20~25 d采收,秋播(9~11月)25~30 d采收。青菜生产:①春季栽培, 10月上旬至翌年1月下旬育苗,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或翌年1月下旬至3月下旬定植,2月下旬至5月中旬采收;②夏季栽培, 4月中旬至8月上旬播种,5月中旬至9月下旬采收;③秋季栽培, 8月下旬至9月下旬育苗,9月上旬至11月上旬定植,9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采收;④冬季栽培,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育苗,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定植,翌年1月上旬至2月下旬采收。

1.2 品种选择

上海地区的小白菜,周年栽培,品种选择主要依据季节。春季栽培主要选择耐寒、冬性强、抽薹期迟的品种,常用品种有艳春、艳绿、四月慢、五月慢等。夏季栽培主要选用耐热、抗病性强、前期生长快的品种,常用品种有华王、新夏青5号、新夏青6号、华阳、绿山等。秋季栽培主要选用耐病的矮萁青菜品种,常用品种有新场青、矮抗青、苏州青等。冬季栽培主要选用耐寒性较强的品种,常见品种主要为上海青、新场青、矮萁苏州青等。

一般采用直播,兼有育苗移栽,以缩短种植时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具体播种形式与生产模式密切相关,夏秋高温季节主要采取直播,以避免伤根,增强抗逆性。春冬季节多选择育苗移栽,一般待小白菜长至鸡毛菜大小(4叶1心)进行移栽。播种量也因生产模式不同而有所差异,6个园艺场的用种量如表2。春、秋两季播种量为300~500 g/667 m2,夏、冬两季由于出芽率低,播种量相对较大,一般为400~600 g/667 m2。若只收获鸡毛菜,播种量更大,为1 000~2 500 g/667 m2。

1.3 灌溉与施肥管理

①灌溉管理 上海市设施栽培的小白菜灌溉方式以喷淋和喷水带为主。灌溉水源为河水,未经处理直接灌溉。灌溉频次和灌溉量主要依据经验判断,没有形成系统的灌溉策略。不同园艺场在具体操作上差异较大,如表3所示。1号园艺场的灌溉方式为播种前及出苗前用喷水带浇水,出苗后采用喷淋,从顶部灌溉,约每10 d 浇水1 次,生育期耗水量为36 142 kg/667 m2;2号园艺场采用喷淋和喷水带,通过设定灌溉时间控制灌溉量,每7~10 d浇水1次,时间2 h, 生育期耗水量为30 720 kg/667 m2; 6号园艺场也采用喷淋,通过设定固定频次进行灌溉,小白菜出苗后春秋季约10 d浇1次,冬季约每15 d 浇1次,夏季约每7 d浇1次,生育期耗水量为26 880 kg/667 m2。其他园艺场灌溉频率和灌溉量主要通过人工观察确定,随机性较大。

②施肥管理 上海市设施小白菜土壤栽培中施肥以有机肥为主,辅以其他肥料,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6个园艺场小白菜栽培中施肥方式分为基肥和基肥+追肥2种,肥料种类和用量差异较大,如表4。1~4号园艺场小白菜栽培均只施有机肥,有机肥用量为每茬1 000~2 000 kg/667 m2;5号园艺场只施基肥,热天选择复合肥作基肥,冷天选择生鸡粪;6号园艺场小白菜栽培每年施鸡粪2次,其他时候追施尿素。将所施肥料折合成N素用量,6个园艺场小白菜栽培中N的投入量由大到小依次为:2号园艺场>4号园艺场>3号园艺场>1号园艺场>5号园艺场>6号园艺场。

1.4 病虫草害及其防治

①虫害及其防治 上海地区小白菜主要虫害有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菜青虫(Pieris rapae Linnaeus)、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 Fabricius)、蚜虫(Brevicoryne brassicae Linnaeus)、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大猿叶甲(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为害部位均为叶片。为害症状均为蚕食叶片成孔洞或缺刻,但又有所区别。例如,菜青虫一般从叶边缘蚕食;小菜蛾幼虫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形成一个个透明的斑,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黄曲条跳甲一般在叶片中间留下孔洞。

上海市设施小白菜土壤栽培中虫害防治手段包括农业、物理和化学防治。走访的6个园艺场在小白菜虫害防治中均采取农业、物理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手段。农业防治手段如清除残叶、深耕晒土、通风等。物理防治为钢架大棚覆盖防虫网,棚内挂黄板,密度为52张/667 m2。化学防治则根据各园艺场经营模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情况为:1号园艺场为有机经营模式,不使用化学防治;2号园艺场也为有机经营模式,化学防治选用生物农药,例如用1.5%除虫菊素水乳剂防治蚜虫,用量60~

80 mL/667 m2;用1.3%苦参碱水剂防治菜青虫,用量90~100 g/667 m2; 3~6号园艺场,均为无公害标准化蔬菜生产的经营模式,化学防治以政府重点推荐农药品种为主,如用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菜青虫,用5.7%甲维盐水分散粒剂防治小菜蛾,用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防治蚜虫和黄曲条跳甲,用10亿PIB/mL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甜菜夜蛾等。

②病害及其防治 上海地区小白菜主要病害有霜霉病(Peronospora parasitica Fries)和根肿病(Plasmodiophora brassicae)。霜霉病,通常在忽暖忽寒、多雨高湿的天气条件下易发生流行,病害症状为叶面出现不规则形块状黄褐色枯斑,相应的叶背出现稀疏白霉病征(孢囊梗与孢子囊),严重时病斑连合为大小不等的斑块,致叶片干枯。根肿病在冷凉而排水不良的酸性至中性土壤中发生严重,主要症状为根部肿大[6]。

上海市设施小白菜土壤栽培中病害防治手段包括农业和化学防治,且以预防为主。农业防治手段如实行轮作、施用腐熟的有机肥、通风以降低湿度和清除残叶等。化学防治手段如施用687.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防治霜霉病。调研发现,1~4号园艺场小白菜生产均与不同科的蔬菜进行轮作,均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并且播种前都采取清除残叶、深耕晒土、通风等农业防治手段预防病害发生。5号和6号园艺场小白菜生产仍以连作为主,且以生鸡粪作为基肥。

③除草技术 上海地区小白菜的除草主要分为3个时期:播后苗前喷洒金都尔(精异丙甲草胺)防草害;采收鸡毛菜和小青菜的同时拔除杂草;采收结束耕地前,用百草枯清理整个菜田。

1.5 生产成本

6个园艺场均未对小白菜生产成本进行详细记录与核算。因此,根据小白菜生产中的物料投入、土地和设备租赁费用及用工情况,并结合当地劳动力和其他物料价格估算出各项生产成本,如表5。其中, 2号和3号园艺场肥料为自制有机肥,其生产成本较高,属于个例;1、4、5、6号园艺场选用商品有机肥或化肥,代表了上海地区小白菜生产肥料施用现状,故成本分析只比较1、4、5、6号园艺场。小白菜生产的物料投入主要包括种子、肥料和农药+黄板,分别占成本投入的5.3%~9.1%, 12.7%~23.6% 和2.3%~5.9%;劳动力投入占42.0%~49.3%;土地及设备租赁投入占18.5%~33.6%。

不同园艺场生产小白菜的成本项目相同但费用比例和成本总额差异较大。1、4、5、6号园艺场生产成本以人工费为主,约占50%,其次为土地及设备租赁费或肥料,种子、农药所占份额较小。2号和3号园艺场生产成本以肥料投入为主,肥料投入分别占成本构成的42.0%和56.2%,劳动力投入次之,分别占29.6%和24.2%。6个园艺场生产成本总额由大到小依次为:3号园艺场2号园艺场1号园艺场>4号园艺场>5号园艺场>6号园艺场。

2 主要问题分析

2.1 种子成本高、用量大

目前上海小白菜栽培最多的品种是华王。华王引自日本,种子纯度>98%,发芽率>85%,价格为350元/kg。而国产种子的纯度和发芽率均不及华王,平均价格70 元/kg。进口种子的价格是国产种子的5倍,加大了成本投入。

此外,小白菜生产大多采用直播,种子用量约为450 g/667 m2;而育苗移栽,以1号园艺场为例,其移栽密度为20 000株/667 m2时,理论种子用量仅为103~118 g/667 m2,发芽率85%,成苗率80%。实际种子用量约为理论值的4倍,种子的损耗也加大了成本投入。

2.2 水肥决策凭经验

6个园艺场的小白菜水肥管理均凭经验。水分管理上,灌溉时间和灌溉量控制主要通过人工观察,无据可循。通常人工灌溉方式灌溉量偏大,过量的水分会使温室内湿度增大,容易引发病害[7]。而采用微灌方式虽然可以减少灌溉量,但由于缺乏可行性强的灌溉决策方案,农民普遍依据人工经验判断,随机性较大,不适宜大面积推广。

施肥管理上,普遍使用有机肥,但有机肥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用量不等。主要靠经验,随机性较大,未形成相对科学、统一的施肥策略。对土壤中各营养元素的丰缺状况不了解,未掌握小白菜肥料需求规律,盲目施肥,降低了肥料利用率,也往往造成土壤盐渍化。1~4号园艺场小白菜生产有机肥投入量折合成N素用量23~60 kg/667 m2,5号和6号园艺场投入的复合肥和尿素,折合成N素用量仅3.8、4.7 kg/667 m2。可见,上海地区小白菜生产通过有机肥投入的N素比化肥投入的N素更多,这与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一致[8,9]。并且,小白菜生产以施基肥为主,与严瑾等[10]推荐的小白菜生产施肥策略不一致。由此可见,目前小白菜生产中施肥决策没有达到最佳状态。

2.3 产品质量安全无保证

小白菜生产中农药使用不规范的现象仍然存在。以5号园艺场为例,夏季小白菜生产,每3~4 d用药1次,杀菌剂、杀虫剂交叉使用,用药量大于推荐剂量的2倍。调研时也了解到,个体农户种植的小白菜,农药残留超标现象时有发生。

2.4 劳动生产效率

上海地区小白菜生产存在劳动力老龄化严重的问题。以1号园艺场为例,长期雇工38人,其中55~60岁,占比2.6%;60~70岁,占比39.5%;70岁以上,占比57.9%。

此外,小白菜生产过程中机械化程度不高。播种、移栽、灌溉、施肥和收获等各生产环节均靠人工,作业效率情况为:施肥整地,120 h/hm2;移栽,

1 200 h/hm2;收割,480 h/hm2。可见,上海地区小白菜劳动生产效率低下。

3 高效安全化生产建议

3.1 推广种子加工处理技术

小白菜种子应由种子公司和专业机构进行更严格的精选加工处理,以提高播种质量。种子加工处理,包括果穗进料、烘干、果穗脱粒预清、种子精选、包衣、包装等一系列工序。现实生产中,因种子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加工的要求各有差异,但大多数种子加工的工艺都包括初清、精选分级、拌药处理、称重、包装等。处理的目的包括防治病虫、刺激种子萌发、打破休眠、便于播种、提高活力等。目前常用的种子处理技术与设备有种子包衣与丸化、种子带、种子毯等。

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种子加工及商品化生产的成功案例,大力推进我国小白菜种子加工处理技术。以德国KWS种子公司甜菜种子加工处理为例,其在南欧繁制甜菜种子,收获后运输到Einbeck德国总部进行加工丸化处理,丸化设备采用制药工业机器,将丸化后的种子损伤降到最低。丸化后甜菜种子按每10万粒为单位包装成1盒,正好是1 hm2的播种量。包装上具有欧盟种子认证(蓝)标签,内容分别为作物名称、品种名称、认证单位编号、生产批号、数量、是否包衣、种衣剂类型、丸粒化种子粒径、生产日期和条形码。为保证种子加工质量,在甜菜种子加工前,要对粗种子进行发芽和田间出苗试验;在种子加工过程中,还经过多次质量检验,以及最终田间出苗试验[11]。因此,我国小白菜种子加工行业还需要提高现有技术水平,完善现有工艺,注重小白菜种子加工处理技术的各个关键环节,以期提高种子质量、促进田间成苗及提高产量,满足农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对高质量小白菜种子的需求。

3.2 发展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

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精准灌溉和精准施肥。水肥一体化的核心思想是以作物需求为导向,根据作物的需水需肥规律,采用水肥精准化控制的办法,科学配比肥料,适时浇水,实现肥水耦合自动化,把水分和养分定量、定时,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相对于传统的施基肥、追肥等施肥技术以及沟灌、微喷等灌溉方式,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了水肥同步管理。

水肥一体化技术综合了应用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和农业生物技术,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不但可以减少灌溉施肥的劳动力成本,而且可以通过降低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来改善设施内微生态环境,抑制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投入和防治病虫草害的劳动力投入。虽然采用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灌溉设备的一次性投入以及水溶性肥料方面成本有所增加,但在劳动力、农药使用等方面的成本大大减少。同时,水肥一体化技术有利于小白菜标准化生产,提高小白菜品质和产量,从而促进农民增收。此外,随着政府对节水灌溉和水溶性肥料补贴比例的增加,小白菜种植效益将进一步增加[12]。

从调研的几个园艺场来看,上海地区小白菜生产在施肥、灌溉的关键技术决策上还没有形成相对科学的规程,对小白菜需肥需水规律还没有系统掌握,在小白菜产量和品质上仍有提升空间。由此来看,在上海市推广小白菜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具有可行性。

3.3 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伴随人口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市场需要提供更多高品质的新鲜蔬菜来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作为特大都市的上海,对高品质蔬菜的需求也不断增强。然而小白菜生产中滥用农药的现象仍然存在,个体农户种植的小白菜,农药残留超标时有发生。因此,在小白菜生产过程中应该积极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安全。

在绿色防控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对栽培过程中允许施用的农药进行严格监管,建立采后多级检验制度,还应该加强频振式杀虫灯、防虫网、烟雾机等性能安全的植保设备的应用[13]。也可以通过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监控检测小白菜病虫草害发生、发展规律,建立小白菜生产绿色防控技术规范,达到预防为主,提前防治的效果,从而减少小白菜生产过程中的农药使用量,提高品质,保证小白菜的食用安全。

3.4 开展全程质量监管与可追溯

在小白菜生产过程中还可以引入蔬菜质量管理(质量分析与关键点控制,QACCP)体系,即主要通过分析和确定小白菜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对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关键环节进行全程跟踪并控制,以有效地保证小白菜产品质量安全和实现全程质量监管。还可以通过RFID 等条形码识别、无线通讯网络等信息技术,将QACCP 数据库中小白菜种植过程记录与某一特定的追溯码(可以是条形码)相关联,通过扫描或者输入条形码的方式,追溯小白菜的种子来源、采收地点、采收日期及包装日期,实现小白菜生产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可追溯[14]。蔬菜商品质量安全管理系统的引进,能够建立小白菜生产全过程管理档案,实时记录生产信息,同时实现产品生产的历史记录信息追溯与产品实时状态查询功能,可以保障小白菜生产全过程QACCP 管理的标准化、数字化和信息化,满足信息可追溯、状态可查询、质量安全可管理可控制的要求。

3.5 推广小白菜机械化生产技术

大力推广小白菜机械化生产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目前上海地区小白菜生产劳动力存在严重老龄化的问题,个别园艺场70岁以上从业者,占比高达57.9%,而且几乎没有机械化设备的应用。因此,为提高小白菜生产效率,保障小白菜供应,在小白菜生产中应用机械化生产技术显得十分必要。

小白菜的机械化生产要求耕地、整地、播种、移栽、收获等各作业环节均实现机械化。张兆辉等[15]报道的小白菜机械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已基本实现,具体包括:①品种选择,在满足生育期、蔬菜质量的前提下,选育胚轴长、直立性好、适于机械化移栽和收割的品种,如耐热605、新夏青4号、新夏青5号、机收一号等;②机械化耕整地及作畦技术,该技术是以深翻为基础,分别完成旋耕、作畦、开沟、镇压等联合作业工序,使用可变式平整高作畦机(MSE18C)旋耕、作畦、整形、镇压等,每 1 h 约 66.7 m2,作畦后畦底宽 1.4~1.6 m、畦面宽 1.1~1.2 m、畦高 15.0 cm、沟宽 20~40 cm;③精量播种,播种前筛选种子,剔除秕粒及杂质,以保证播种均匀、出苗整齐、一致,从而有利于小白菜生长整齐、一致;④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采用肥水一体化技术实施浇水、施肥,每次喷水时间 10~15 min。因此,可通过这些小白菜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引进,减轻人工作业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 陈德明,翟欣,张瑞明.关于确保上海绿叶菜生产能力的调研报告[J].上海农村经济,2015(2):10-12.

[2] 翟欣,黄丹枫.都市绿叶蔬菜价格波动原因与对策研究[J].长江蔬菜,2012(18):1-6.

[3] 李会合,王正银.施肥对叶类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J].磷肥与复肥,2001,16(3):65-67.

[4] 熊国华,林咸永,章永松,等.施肥对蔬菜累积硝酸盐影响的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04(2):217-221.

[5] 黄丹枫,郭斗斗,奥岩松.都市菜园生产结构与模式的实践探索[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3(4):88-94.

[6] 洪喜双.如何栽培小白菜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生物技术世界,2014(10):31.

[7] 王克安,李絮花,吕晓惠,等.不同结构日光温室温湿度变化规律及其对番茄产量和病害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1(3):33-36.

[8] Ju X T, Kou C L, Zhang F S, et al. Nitrogen balance and groundwater nitrate contamination: compares on among three intensive cropping systems on the North China Plain[J]. Environ Pollut, 2006, 143: 117-125.

[9] Zhou J B, Chen Z J, Liu X J, et al. Nitrate accumulation in soil profiles under seasonally open' sunlight greenhouses' in northwest China and potential for leaching loss during summer fallow[J]. Soil Use Manage, 2010, 26: 332-339.

[10] 严瑾,黄丹枫,张屹东,等.菜地土壤基础供氮量对小白菜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相关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 071-5 073.

[11] 马继光.欧盟种子加工技术与机械研究概况[J].中国农技推广,2004(5):22-21.

[12] 杨丹妮,常丽英,沈海斌,等.上海市设施番茄水肥管理现状与发展建议[J].中国蔬菜,2016(2):11-16.

[13] 丁惠华.浦东地区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初探[J].上海蔬菜,2011(4):14-16.

园艺市场分析篇9

【关键词】园艺工程;造价;影响因素;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大量园艺工程公司,按照不同规模及服务范围可分为多种经营个体。从服务项目上来说,园艺工程公司主要是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施工、养护管理和苗木繁育于一体的专业绿化项目机构,致力于社会主义绿色环境的构建。园林绿化是园艺工程的主要服务项目,其在现实施工前后常面临着多方面的造价问题,若不及时控制将会阻碍项目营运收益的提高。

一、园艺工程的特点

园艺工程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施工、养护管理和苗木繁育于一体的专业绿化项目,园艺公司涵盖的服务内容满足了社会绿化发展的要求。国民经济收入水平持续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构建绿色和谐的城市环境是不可缺少的。近年来园艺工程得到了全面推广,推动了社会新型环境的构建。结合本次分析的园林绿化工程,我们可以总结出园艺工程的相关特点。

1、环保性。园艺工程主要以美化城市环境为主,提供的一系列环境改造服务,而园林绿化工程是建设风景园林绿地的重要项目。透过园林绿化工程,可以判断出园艺工程的复杂性特点。如:园林绿化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息、文化娱乐、亲近大自然、满足人们回归自然愿望的场所,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1]。新城市环境改造过程中,开展园林绿化施工活动有助于美化区域环境,起到了环保绿化的作用。

2、多样性。伴随着行业经营的改革,园艺工程开始实行了多项业务经营的模式,每一项绿化项目都呈现出了多样性的特点。如:园林绿化泛指园林城市绿地和风景名胜区中涵盖园林建筑工程在内的环境建设工程,包括园林建筑工程、土方工程、园林筑山工程等,它是应用工程技术来表现园林艺术,使地面上的工程构筑物和园林景观融为一体。园艺工程公司的业务种类增加,对经营者的日常管理及经营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影响园艺工程造价的相关因素

国内市场经济政策开放之后,园艺行业面临着许多的发展给予。其中,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构建“绿色、环保”型社会,更是带动了园艺公司业务量的增长,全国各大城市都在组织着不同规模的园艺工程。尽管园艺工程数量在持续增多,为企业经营创造了更多的收益空间,但项目建造任务量增大也给日常管理带来了困难。从园林绿化工程的执行情况来看,成本造价失控是经营者面临着首要问题,这往往会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园艺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如下:

1、规划因素。任何一个项目在正式动工之前都要进行详细地规划,从而保证后期建造施工的有序进行。园艺工程规划阶段,对于建造方案可行性的分析不够深入,误导了园林绿化方案的决策,致使绿化方案执行时出现了造价失控的局面。如:由于长官意识作崇,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时,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靠人脉关系取胜,对园林方案的审核工作不足;工程单位尚未建立良好的造价优化机制,一些技术先进、功能可靠、造价低廉的规划方案得不到重用,破坏了造价控制方案的正常执行。

2、设计因素。园林绿化工程具有艺术性、多元化的特征,设计师的意图很容易因投资人的局限性受到禁锢。园林设计方案存在着不透明性,作品过度依赖投资人的观点,设计主体思想缺乏统一,导致优化、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被肢解,造成园林绿化项目投资成本的递增[2]。一般情况下,园林设计需与业主的预期要求为指导,在保证绿化质量的前提下编制出最实惠的造价投资方案。但是,设计师常常过多地考虑个人的设计思想,对业务提出的要求未能重视,施工变更增多而提高了造价成本。

3、市场因素。市场变动是影响园艺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当市场供需情况发生变化,部分设计人员不熟悉本专业的概预算定额、建筑材料的市场价格,受市场份额和企业运作人的影响,在专业上分工不细化,存在严重缺位或配置不合理,导致设计造价控制不严或失控。设计单位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工程规模和建造成本,人为地提高了工程造价。

4、环境因素。一是城市园林绿化多为城市配套工程建设,其城市地下管网、地质水文、周边环境、服务对象等都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成本。二是园林绿化工程是要体现一种精神意境、历史文化和人文气息,必须对当地的历史、风土人情、地方特色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园艺工程造价控制未考虑环境条件的变化,导致其造价成本额度控制不一,容易影响到成本造价投入资金的额度,对工程造价调控带来了诸多不便。

三、优化造价管理的几项措施

成本造价控制直接关系着园艺工程的最终收益,若不制定系统性的控制方案,将会影响到工程建造的收益高低。随着园艺工程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政府应积极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对园艺工程造价实施全面性地控制方案。就工程造价控制来说,应对现有的成本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改进,以此来形成完成的造价控制方案,为工程单位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以园林绿化工程为研究对象,对其造价控制进行优化管理,需采取多个方面的控制方案。

1、完善规划。园艺工程关系着绿色社会构建的成效,也是未来城市地区绿化改造的重点项目。随着园林绿化项目的广泛实施,应做好项目方案的规划工作,这样才能降低成本造价的投入。工程单位应结合园林绿化工程的具体情况,对各个环节的造价投入提出控制决策,从而保障了造价控制的预期收益,减少园艺工程的资金投入。如:园艺工程公司以造价控制为中心,

2、加强预算。预算是对园艺工程资金进行的综合调度,主要目的是为了优化资金的利用效率,保障项目实施后获取预期的经济收益。施工单位选定园艺工程建造方案时,应注重项目资金的合理规划,对每一笔资金采取详细地规划处理,协调了工程资金的规划利用[3]。财务部门应注重项目资金的预算,注重资金收支流程的控制管理,防止项目资金调控不当引起的经济损失。如:财务人员根据资金使用需求,对项目资金收支进行系统性地规划,降低了工程资金的浪费率。

3、统筹管理。对园艺工程采取统筹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地规划成本资金的利用,防止资金分配不当引起的经济损失。坚持统筹管理原则,主要目标是控制资金的正常流通,协调园艺工程建设活动的持续进行。如:施工单位在设计园林绿化方案时,注重项目资金的规划应用,对现有资金额度实施必要地分类处理,从而提高了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4]。统筹管理需要企业从多个角度控制造价,在保障成本资金正常使用的前提下,维持资金收支活动的科学性,防止工程造价出现异常的变动。

结论

总之,园林绿化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项目,也是园艺工程建筑的主要活动之一。从经济收益角度考虑,企业承接某项业务之后,应注重园艺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以最小的资金投入创造良好的经济收益。这就需要工程单位采取多元化的控制方案,协调项目资金的控制与应用,从而维持了造价成本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唐春梅,王凤岐.园林工程建设的现状及应用前景[J].安徽农业科学,2011,12(5):32-34.

[2]洪晖.浅议设计阶段对园林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J].广东园林,2010,28(15):5-7.

园艺市场分析篇10

关键词:当代 园林设计 优化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人们所生活的城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批的广场绿地、商业步行街、主题公园以及街头小品和艺术雕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影响着人们的感知和行为方式。园林设计已经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人们的周围,走进了人们的身边,并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营建一个风景优美的园林居住环境,一个良好的城市景观,为人们提供了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双重价值。

分析当代园林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1、强调整体规划

当代园林设计具有设计性、创造性、可靠性、程式性等特征,其整体规划包含着系统析产品规划、综合设计方案、技术原理方案设计、施工设计与实验、优化设计与价值评价等过程。

首先,要明确园林设计的整体目标,主要有社会目标、经济目标、文化目标、生态目标。社会目标是指园林的设计能满足人类需要并适应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维护社会秩序,提高人们的素质和陶冶性情的社会意义;经济目标是指高效利用资源、适当降低成本、改善人们的生活空间和环境质量,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文化目标是指园林的设计符合当地的人文风俗,同时发扬当地的地域文化,以提升整体的人文素养;生态目标是指将人类的生存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进行有机协调,给人以全新的大自然体验,并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当代园林的规划应该是囊括多领域的文化,将技术与艺术结合来构造人类、建筑与自然的复杂组合体;同时还具备实用、完整的功能体系,继承人文风情并追求特别的艺术形式,将人文形象抽象为点线面实体图形,塑造完美的空间结构。

最后,要结合结合现代设计元素,而不流于纯艺术形式,融合成新的美学概念。

2、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在中国人的意识中,“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我们有理由把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作为优秀园林作品的第一评价要素,它是园林设计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准则。我们强调景观设计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融合的。

首先,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遵循原有的地形地貌,充分利用山、峦、谷、壑、坡、坝等自然地形特征。我们不提倡城市建设中的“三通一平”中的“一平”,为什么不允许由地形起伏的自然美来调剂过于人工化的城市景观呢?植物群落和种类的多样性仰仗地形设计创造出高低干湿阴阳不同的生态环境。园林建筑有了附生的地形而具高低变化,植物也才有小气候环境的变化,园林也才有峰回路转的变化。

其次,我们关注基地的自然资源及植被资源,强调自然材料的运用,提倡从大自然中获取设计源泉,尽量使我们的设计融合于基地的自然环境之中。柯布西耶的“新精神住宅”,在建筑的屋顶开一个圆洞让基地的大树穿顶而过;例如广州的白云宾馆设计“榕银壁”来保留有的古榕树;赖特的“落水别墅”与地形、树木紧密结合。中国古典园林如杭州的西湖风景区,四川的峨嵋山、青城山寺观园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依山就势”修建的园林,都是与自然景色浑然一体,相得益彰的典范。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强调园林设计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并不是一律迁就于大自然环境,而是在取得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的过程中能动地创造性地适应环境,并适当地加工改造,最后整理出有个性、有艺术性的园林作品。

3、注重园林设计中的艺术性与功能性的合一

毋庸置疑,园林设计是艺术的一个类别,当代中国园林设计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有着必然联系。与传统艺术观念中的“再现”、“写实”、“模仿” “表现”、“抽象”、“感觉”成为现代相比,艺术的主流,艺术已不再是对自然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试图去追求一种属于艺术本身的东西,艺术充满了表现性、象征性及心理状态的流露,传统艺术中的高低之别、雅俗之分被完全打破,艺术的概念变得如此开放、多样。

而我们的设计艺术长期以来仍受着工艺美术、模仿等观念的教育,艺术的内涵被弱化和表面化,这种类似知识化的素质教育与审美标准,使我们对艺术的认识局限在纯艺术里。园林的艺术教育成为效果图表现技术训练下的模式化考试,或者成为阳春白雪似的高雅德行。在这种知识结构的体系下,艺术在园林设计中成为各种理性逻辑之后的形式美化,以雕塑小品、壁画甚至景点命名的形式再现所谓的艺术创意。这种理解下的园林设计,也只是停留在扩大了艺术的广度的程度上,真正让人欣喜若狂的园林设计尚未表现的同时,园林的功能也只是审美娱乐。

与这种模式不同的是,园林设计面临更为复杂的社会问题与使用问题的挑战,艺术已不再是“唯美艺术”,我们也应该去理解园林不仅仅意味着“如画”。对艺术的追求并不是园林设计的全部,设计师也不能沉醉在自我表现和某种艺术风格的追求中,每一个新的、独特的创造都来源于对特殊的场所和对特殊的功能价值、生态价值的理解和表现。园林设计可以成为艺术的载体,同时对当代艺术的认知和学习,将会使园林设计呈现更多的可能性。

二、分析当代园林设计的发展前景

鉴于我们传统的园林设计观念已经不能够很好地适应人们对生活、美的追求,也不能充分地反映出一个城市的人文面貌,在当下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园林建设将会进入一个崭新的高速发展阶段。根据国内外园林设计发展的基本情况,新型的园林不管在设计理念还是元素应用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逐步由过去的“天人合一”理念,走向如今的“人本主义、多元化生态空间”理念,在未来将发展至“高科技化、信息化”理念;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态美学价值观念,创造适应生态发展的和谐的园林艺术。

笔者认为,之前的几十年直到几十年之后,对于园林设计都将会是一个过渡和转变的时期,一个不断探索和突破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挫折和遗憾不可避免,但是在大众逐渐了解并接受和真正欣赏现代园林的过程中,中国的园林设计师也将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设计之路。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缔造出真正的满足人类需要的完美园林天堂。

参考文献:

[1] 陈刚. 小议我国园林设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科技资讯, 2007,(25) .

[2] 何琮. 浅谈现代园林设计及施工的发展[J]. 园林科技信息, 2003,(04) .

[3] 吴海平. 浅析目前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J]. 广东科技, 201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