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症状十篇

时间:2023-10-30 17:57:51

呼吸系统疾病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症状篇1

在呼吸内科轮要二个月了,现把二个月的工作总结如下:

从临床表现上来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我发现,大多数呼吸系统疾病都有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哮鸣、发热、气急等表现,这些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它们有可能是感冒、支气管炎等轻症的表现,也可能是重症肺炎、肺癌等致命疾病的早期临床症状,如果不进一步检查确诊,很可能就会导致延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对待呼吸系统的疾病,不能仅凭病人的某一临床症状或体征而想当然地作出临床诊断,而应进一步地进行必要的检查,取得确实可靠的临床资料,通过严谨正确的临床思维,慎重地作出诊断。事实上,呼吸系统疾病病种繁多,但归纳起来可分为感染、肿瘤及结核三类。感染疾病按病原学分又可分为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等,肿瘤主要是肺癌,其它类疾病往往是目前原因不明或目前尝无明确归属的疾病,这些疾病往往都是少见病或是只需了解的疾病。

在询问病史方面,除了需要掌握问病史的一般方法外,还应该注意学习呼吸系统疾病在问病史方面的特点。呼吸器官强大的代偿功能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之一,如果不对本身缺乏特异性的症状进行详细的了解,就很难对进一步的临床检查及诊断提供有用的资料,所以在问病史时往往满足于病人有什么症状,而忽视了对这些症状的进一步了解,使得临床资料缺乏应有的价值,例如,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大多都有咳嗽这一临床表现,如果仅仅满足于病人有咳嗽这一症状,而不进一步的深究,这种临床资料对于疾病的诊断的作用显然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对咳嗽这一症状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弄清咳嗽的时间长短;咳嗽的性质是干咳还是有痰;咳嗽的规律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是偶发性还是反复发作;其程度是轻还是重;声音的大小、频率的高低;与气候及气节的关系;是否有昼夜节律性;与、运动的关系等问题,通过如此的细致的了解后,就会发现,尽管许多疾病都有咳嗽,但各种疾病的咳嗽仍然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发现和认识这些差别,将会为疾病的诊断及进一步检查提供有效的临床资料。

在治疗方面,由于呼吸系统感染在呼吸科十分常见,因此在呼吸科抗生素的应用十分广泛,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的关键,因此,熟悉和了解常用抗生素的适应症、体内代谢途径、毒副作用,以及联合应用的协同作用、拮抗作用、配伍禁忌的有关知识也是很重要的。

呼吸系统疾病症状篇2

【关键词】 雾化吸入;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效果

在儿科中,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为一种在冬春季节常见的疾病, 其主要出现在幼儿和学龄前的儿童群体中, 且具有病情发展迅速的特点, 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和缺氧等为该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 给患儿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雾化吸入方法具有一定效果, 其对患儿临床症状具有良好改善作用。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 作者为进一步了解分析雾化吸入配合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 特从本院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中选取74例进行研究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74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 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 治疗组37例, 男25例, 女12例;年龄3~8岁, 平均年龄(5.51±1.04)岁;病程为3~6 d, 平均病程(4.43±1.01)d。对照组37例, 男24例, 女13例;年龄为4~7岁, 平均年龄(5.03±1.11)岁;病程4~7 d, 平均病程(5.05±1.21)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74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入院后均采用补液吸氧、祛痰止咳和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对于出现体温>38℃的患儿, 应采用降温方法对其进行处理, 同时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在此基础上, 治疗组患儿采用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 对照组患儿采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 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1. 2. 1 对照组患儿采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 患儿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AstraZeneca PtyLtd, 批号为301846), 1次/d, 0.5~1.0 ml/次。

1. 2. 2 治疗组患儿采用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 患儿雾化吸入万托林(西班牙葛兰素史克集团公司, 批号为J20110040), 1次/d, 0.5~1.0 ml/次。

1. 3 疗效判定标准[1] 显效:患儿实施临床治疗后, 其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和缺氧等临床症状同治疗治疗前相比消失或是基本消失;有效:患儿实施临床治疗后, 其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和缺氧等临床症状同治疗前相比出现减轻;无效:患儿实施临床治疗后, 其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和缺氧等临床症状同治疗前相比没有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组患儿采用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后, 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30%, 对照组患儿采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后, 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仅为78.38%。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采用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采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患儿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组患儿实施临床治疗后, 未出现气闭、气促、烦躁和胸闷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患儿实施临床治疗后, 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18.92%(7/37), 其中, 1例为气闭、1例为气促、3例为烦躁、2例为胸闷。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临床上,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给患儿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不利于患儿健康成长。基于小儿呼吸系统中的各个器官发育不成熟, 具有黏膜较为柔软、气管狭窄、血管丰富和黏膜纤毛运动差等特点, 因此, 患儿在出现咳嗽症状时极易出现黏膜充血肿胀症状, 使其呼吸道狭窄, 影响患儿呼吸。针对该种现象, 医护人员应采用相应治疗措施对患儿进行治疗, 改善其呼吸状况。雾化吸入治疗方法效果显著, 雾粒直径仅为1~5 μm, 便于被患儿肺泡和小气道吸入, 且该种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含水量, 便于湿化患儿呼吸道, 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促使患儿健康成长[2]。万托林属于选择性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其可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 药效持续时间可达4~6 h。该药剂主要是作用在位于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 进而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对患儿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提高作用。

综上所述, 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万托林雾化吸入方法效果显著, 本次研究选取的74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中, 治疗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万托林雾化吸入方法值得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小丽.雾化吸入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应用及护理进展.基层医学论坛 , 2014, 18(15):1998-2000.

呼吸系统疾病症状篇3

关键词:急诊;重症;死亡因素

本研究分析急诊重症病例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急诊工作的合理有效开展提供依据,现将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乌鲁木齐市急救中心急诊科急诊重症患者1318例临床资料,根据以下5项条件进行筛选:①各种致病原因导致的,必须依靠特殊设备或药物维持的循环功能衰竭者;②可能发生呼吸衰竭或已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进行呼吸功能监测或应用呼吸机的患者;③酸碱严重失调及水电解质严重紊乱者;④采取心肺复苏术急救的患者;⑤受其他死亡危险因素威胁需要紧急救治者,符合研究条件患者共计571例,其中死亡168例。本次研究符合伦理学标准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将患者按年龄分为:60岁(n=217);按病变类别分类:循环系统病变162例(28.2%),神经系统病变159例(27.6%),消化系统病变93例(16.2%),呼吸系统病变72例(12.4%),肿瘤30例(5.1%),血液系统病变27例(4.6%),泌尿生殖系统病变16例(2.8%),中毒7例(1.3%),其他疾病5例(0.8%)。

1.2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患者,其诊断全部符合疾病诊断分类标准(以国际疾病分类第10次修订本为准),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疾病过程进行记录整理并收集患者各类信息,例如:发病时间、平均动脉压,以及呼吸、循环、肝肾、凝血等功能是否存在障碍,格拉斯哥昏迷及慢性健康状况和急性生理功能评分情况,探讨可能影响急危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2 结果

2.1疾病谱及基础疾病与病死率病关系 571例患者中死亡168,死亡率为26.4%,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在总死亡构成比中占较大比例,达到70%以上,与危重症患者的疾病分布情况基本一致。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亦为神经系统疾病(29.63%)、循环系统疾病者(28.07%)、消化系统(25.24%),急诊中出现该系统疾病时提示医生应进行密切观察。

在此次研究的571例患者中出现伴随基础疾病共814例次,其中伴随高血压163例,慢性心功能不全14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29例,糖尿病10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97例,脑血管疾病73例,肝硬化24例,其他83例,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急诊重症患者多发的伴随疾病主要为:高血压、慢性心功能不全及COPD三种。出现伴随基础疾病的患者中,患伴随肝硬化、慢性心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及COPD的重症患者的病死率较高,分别为54.17%、38.19%、31.51%、28.68%。

2.2急诊重症患者死亡因素分析 采取单因素法分析,据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发病时间,以及平均动脉压、呼吸状况、凝血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格拉斯哥昏迷及循环、肝肾功能,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等因素均会对急诊重症患者的病死率产生一定影响。分析显示,呼吸、循环、肝肾功能障碍三项因素对急诊危重症患者的影响较大,属于死亡的危险因素,同时,40~60岁年龄段的患者死亡率较高,在急诊抢救过程中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3 讨论

通过对患者疾病谱的分析可知,急诊重症患者的疾病构成比例中主要为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对不同预后患者分组进行调查发现,在总死亡构成比中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肿瘤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占70%以上的比重且病死率较高。神经系统疾病中主要以脑卒中为主,而循环系统疾病中以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为主。神经系统疾病与循环系统疾病具有发病突然病情恶化快两大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是急诊中的常见疾病,针对此类疾病的紧急救治需从优化急诊科医务人员结构和新技术引进两方面着手以提高业务能力,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对研究对象进一步开展多因素分析可知,40~60岁年龄段患者死亡率较高,提示急诊临床工作者对该年龄段重症患者给予重视。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且各器官功能衰退较严重,为抢救治疗带来了一定难度与风险。因此,应针对老年患者急救进行更系统专业的专题讲座与培训,完善老年患者急救流程,为挽救患者生命做出最大限度的努力。

参考文献:

呼吸系统疾病症状篇4

危害一:加重原有慢性疾病

俗话说“感冒是百病之源”,就是因为感冒和流感可以使许多原有的慢性疾病进一步加重或恶化,从而加大治疗难度。

肺病:感冒和流感病毒可直接损害呼吸道上皮,加重气道的炎症反应,降低上呼吸道防御功能,从而导致哮喘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

心脏病:发烧这一症状在感冒和流感中都可以出现,可以增加心脏的负荷,所以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感冒和流感可以使原有的心脏病症状加重,如果并发有肺部感染的话,更有可能诱发心力衰竭。

肝病:肝病患者通常免疫力较低,所以肝病患者在患上感冒或流感后,很容易使肝病再度活动和恶化,并有可能伴发咽炎、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泌尿道感染,甚至内毒素血症。

血液病:大多数血液病,如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急性白血病等,都会使人体血液内白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减退,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所以血液病患者一旦感染感冒或流感病毒,就很容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系统的严重感染,甚至发展成败血症。

肾病:肾病患者大多肾功能不全,从而引发低蛋白血症,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同时,治疗肾病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也可以使人体自身的抵抗力减弱。所以,肾病患者在被感冒、流感病毒侵袭后,容易出现其他病毒、细菌、真菌等的混合感染。

免疫系统疾病:风湿、类风湿等都是常见的免疫系统疾病,其病变的主要病理机制就是人体免疫系统失常,一旦感染感冒、流感病毒,就有可能引起疾病复发或活动,且容易发生心肌炎等病变。

危害二:引发各种并发症

除了加重原有的慢性疾病外,感冒、流感还可以独立引发人体各系统的并发症状,这时单用抗感冒、流感药往往是无法解决这些并发症的。

呼吸系统并发症:由于感冒和流感病毒往往最先侵袭人体的呼吸系统,所以呼吸系统并发症在感冒、流感引起的众多并发症中所占的位置最为主要,其中流感病毒引发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又最为可怕。近20年来,全球每年约50万人死于流感,而流感致死的最常见原因就是其呼吸系统并发症,尤其是肺炎,肺炎可以由病毒直接引起,也可以因继发细菌感染所致,或二者兼而有之。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感冒、流感可以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以及心肺功能不全。

血液系统并发症:感冒、流感病毒感染可以导致血液中白细胞减少,常在感染后12天内发生,往往恢复较慢,一旦再次感染,白细胞数还会下降。

泌尿系统并发症:感冒、流感病毒侵袭可以诱发急性肾小球肾炎。

耳鼻喉并发症:感冒、流感还可以引发鼻窦炎,致使鼻窦内分泌物增加,患者常表现为一侧或双侧的持续性鼻塞,脓涕增多且不易擤尽,也会引发咽炎和中耳炎。

危害三:威胁易感人群健康

与一般人相比,许多免疫力较差的特殊人群,如婴幼儿、高龄老人等,更容易受到感冒、流感病毒的侵袭,随之产生的并发症状也更多、更严重。所以要特别注意他们对感冒、流感的防治。

婴幼儿:临床研究发现,感冒及流感已成为导致小儿聋哑重要的始发原因。因为感冒、流感病毒感染可以造成耳神经损害,引起耳聋;小儿感冒时可能出现的高热、惊厥,也可以使脑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耳聋,小儿感冒时伴发的鼻咽部炎症,导致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也会造成听力下降。另外,流感还可以并发严重的阻塞性喉气管炎,威胁婴幼儿的生命安全。

高龄老人:高龄老人感染感冒或流感病毒后,只会有较少、较轻的咳嗽、咯痰等上呼吸道症状,但容易并发症状较重的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或出现表情淡漠、僵硬、嗜睡和幻觉等神经精神症状,原有心、脑、肝、肾疾病患者可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休克, 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高原地区患者:久居高原者由于长期缺氧,所以一旦患上感冒或流感,就极易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加重心脏和呼吸负荷,甚至诱发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呼吸系统疾病症状篇5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有创呼吸机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

重症监护病房在临床上对于危重患者来说是重要的急救场所,这是因为大多数的患者都呈现明显的呼吸衰竭,因此对于有创呼吸机的应用概率也非常高,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应用有创呼吸机情况下感染下呼吸道疾病的几率[1]。本文对可能诱导重症监护病房当中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在重症监护病房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其中,男性46例,年龄2~80岁,平均年龄为43.5岁,女性34例,年龄2~72岁,平均年龄为44.9岁,对所有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80例患者中引发下呼吸道的可能因素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在整个过程中实行全方位护理,跟踪观察并记录相关数据。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将所有重症监护病房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整理、分类,以感染下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相关诱导因素,排除无关因素,找出各个因素与呼吸道疾病感染几率之间的关系。

1.2.2感染下呼吸道疾病的确诊标准 患者使用有创呼吸机时间在48h之内便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为时间标准;将机械通气过程前后的胸片进行对比可以发现,通气之后的胸部出现新浸渍的阴影区域[2];白细胞所占有的体积分数显著提高,乃至大于10×109/L;患者开始出现性肺部音、炎性支气管分泌物及肺实变等症状,这些都是发生肺部实质性感染的有力症状;另外,在对痰进行培养实验中发现了病原菌的存在或在已知的病原菌基础上又发现新病原菌的存在都可以作为确诊感染下呼吸道疾病的标准[3]。

1.3统计学分析 将所有临床术后数据输入电脑,建立Excel表格,整理数据库。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的临床术后数据进行t检验,对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2.1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感染下呼吸道疾病的情况 经过数据记录、统计发现,在选取的80例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中,有26例患者发生了下呼吸道感染疾病,概率在32.5%,有11例因医治无效而死亡,死亡率在42.3%。

2.2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 经过数据分析可知,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几率会伴随机械通气时间(即带机时间)的增长而显著提高(P

2.3发生基础疾病的数量 经过数据分析可知,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几率会伴随基础疾病数量的增长而显著提高(P

2.4插管方式 在详细数据统计之后可以发现,在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有创呼吸机的患者来说,插管方式对于下呼吸道疾病的感染也有一定的影响。在80例临床资料中,经鼻腔插管及经口插管的患者共有50例,而感染下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有18例,发病几率在36.0%;对于30例进行气管切开再插管的患者来说,共有19例患有下呼吸道疾病,所占比率高达63.33%。很明显,采用气管切开后再插管方式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几率高于前者(P

2.5疾病严重情况 通过数据统计可知,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几率随着疾病分级的升高而增加(P

3讨论

人体呼吸道的主要部分为鼻腔、咽喉、肺泡、气管、支气管等构成,其中鼻腔当中的主要结构鼻甲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将人体吸入的气体进行异物净化、加湿、加温等,这是通过鼻甲中富含的丰富粘膜组织,血管、黏液等完成的[4],在这一过程完成后,下呼吸道便能够免受有害物质及各种微生物的侵害,得到一定的保护,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在建立人工气道工作过程中,人体的上述各项生理功能由于外界强力的侵入而受到了破坏,细菌便很容易入侵呼吸道,并滋生、繁殖,最终引发下呼吸道感染等危险。在临床上,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由于经常会应用有创呼吸机进行通气,因此很容易诱发下呼吸道感染类疾病,经过相关数据调查发现,这类疾病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达50%~70%[5]。有研究证实,侵入性的操作能够带给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高系数的呼吸道感染,属于独立高危因素。

本研究对重症监护病房当中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各种影响因素分析和探讨,发现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所患基础疾病的数量、插管方式及疾病严重情况都能够显著诱发下呼吸道感染类疾病,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越长、基础疾病越多,气管切开后插管的插管方式及高危疾病状况都会提高下呼吸道感染类疾病的发生几率。在临床上尽量采取最合适的医治组合,及有效的干预措施,尽可能降低感染几率,以增加治疗的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刘冰,贾淑梅,徐修礼,等.ICU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血清分型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03).

[2]周田美,董晓勤,余道军,等.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0).

[3]任玲,周宏,茅一平,等.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10(03).

呼吸系统疾病症状篇6

广西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广西南宁 530012

[摘要]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选择80例患有呼系统疾病患儿,分为两组。试验组采取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取盐酸溴己新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40例患儿中,显效2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40例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现1例患儿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等),出现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对照组出现3例消化系统症状,心率紊乱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2.5%,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儿科治疗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儿童中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呼吸系统疾病;疗效;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c)-0057-03

[作者简介] 郑明(1977-),男,壮族,广西横县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儿科临床工作,邮箱: 476218086@qq.com。

由于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免疫机制尚未完善,机体抵抗力较低,尤其在季节及温度变化大时,儿童患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较高,该类患者在儿科中较为常见,为常见病、高发病[1]。患儿体质特殊、疾病发生率高,临床正确选择合适药物显得尤为重要[2]。临床治疗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方式多样,可静脉滴注药物,也可选择雾化吸入方式,药物也逐渐多样化。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属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用药,效果显著。为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对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该研究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进行分组治疗,记录并观察注射氨溴索的试验组和不注射氨溴索的对照组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80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患者年龄1.8~8.9岁,平均(6.7±2.5)岁,治疗前病程0.5~1.5 d月,平均(0.8±0.1)d。80例患儿中,45例为男性,35例为女性,28例为新生儿肺炎,27例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25例为小儿支气管肺炎,所有患者均无心脏病等先天性系统性疾病。将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包括男22例,女18例,有11例新生儿肺炎患儿,19例小儿毛细血管支气管炎患儿和1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试验组包括男23例,女17例,有17例新生儿肺炎患儿,8例小儿毛细血管支气管炎患儿和15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两组在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试验组给予盐酸氨溴索-伊诺舒(国药准字H20051604;产地:天津市南开区玉泉路96号)注射液治疗,静脉滴注,<2岁患儿,2次/d,7.5 mg/次;<6岁患儿,3次/d,8 mg/次;>6岁患儿,2次/d,15 mg/次;对于呼吸窘迫患儿,以30 mg/Kg计算药物总量,分2次静脉滴注。对照组:40例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盐酸溴己新(国药准字H31022703;产地: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沪路879号)注射进行治疗,<6岁患儿,2~4 mg/d,分2次给予;>6岁患儿,4~8 mg/d,分2次给予。

1.3 评定疗效标准

①显效: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无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难、紫绀,听诊患儿肺部湿罗音消失;②患儿病情有一定程度改善,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改善,咳嗽减少,湿罗音减少,患儿接近正常;③患儿临床症状无改变,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未见减少,听诊患儿湿罗音未见减少,病情基本无恢复[2]。总体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40例患儿中,显效2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40例患儿中,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不良反应比较

试验组出现消化系统症状1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40例患儿出现消化系统症状3例,心率紊乱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2.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P<0.05)。

3 讨论

盐酸氨溴索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常用,对呼吸系统疾病疗效确切,该文中总体有效率95%,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注射盐酸氨溴索治疗患儿呼吸系统疾病试验组的疗效(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使用盐酸溴己新治疗对照组的疗效(有效率为80%);试验组患儿在治疗过程出现的不良反应有消化系统症状和皮疹,观察组患儿还会出现息率紊乱的不良应,且试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0%)高于对照组(12.5%)。这意味着盐酸氨溴索对改善患儿的呼吸系统疾病有显著疗效,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为临床上在研究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提供了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本研究由于技术和采取的样本量较少的原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误差,影响试验的结果,为进一步得出精确的实验数据和结果,需规范操作和改进技术,并扩大样本量才能提高结果的可信度和结论的准确性。盐酸氨溴索在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其发挥作用为分解多糖纤维成分而溶解黏液,降低痰液的粘稠度[3-4],并可刺激II型肺泡上皮,增加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利于修复支气管上皮组织,同时盐酸氨溴索同时具有抑制粘液腺、杯状细胞合成酸性糖蛋白作用,使痰液粘滞度降低,可促进患儿排除痰液,同时抑制释放炎性介质,并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另外,盐酸氨溴索抗氧化作用较强,可抑制中性粒细胞产生H2O2J及溶酶体的释放[5],进而清除H-和HOCL,降低起到高反应性;其次,盐酸氨溴索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主要机制为通过抑制肥大细胞、白细胞释放组胺类物质、白三烯等炎症物质,抑制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盐酸氨溴索抗氧化、抗炎作用可有效减少喘憋,增加肺泡通气量,使患儿呼吸状况改善,机体恢复。呼吸系统疾病就是在其盐酸氨溴索的多重作用的影响下达到治疗的效果。

儿童因其独特的机体特点,免疫能力低,易感染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痰液分泌增多、粘稠。小儿支气管较为狭窄,咳嗽反射不完善,易导致粘稠痰液堵塞支气管造成呼吸道堵塞,进而呼吸困难,甚至导致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呼吸系统疾病在儿童发病率较高,部分病情严重者表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呼吸衰竭,甚至心力衰竭,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7]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有助于痰液的排除,可减少了机体内病毒数量,同时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减轻其狭窄状况,可促进肺功能恢复,机体病情得到好转,免疫力也同时可提升。相关研究表明[8],盐酸氨溴索可应用于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作用较佳,且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通过分析发现,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在取得较佳疗效同时,仍有不良反应出现,消化道系统症状的出现,虽例数较少,但表明对胃肠道仍有一定影响,我们临床治疗时,不仅关注其在病情改善作用,同时也应更加重视不良反应的出现,以保证患儿安全。综上所述,盐酸氨溴索可有效改善患儿呼吸系统疾病病情,同时具有不良反应少优点,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Hoffmann G,Wirleitner B,Fuchs D. Potential role of immune system activation-associated production of neopterin derivatives in humans[J].Inflamm Res,2003,52:313-321.

[2] 杨惠娣,徐彬.氨溴索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22(1):4445-4446.

[3] 洪芳.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0):49-50.

[4] 王亚文, 付世龙.盐酸氨溴索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5):431-432.

[5] 生公略.氨溴索止咳化痰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9):1175-1176.

[6] 肖兴仕.盐酸氨溴索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2012,10(9):149-150.

[7] 高宏.盐酸氨溴索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9):1319-1320.

呼吸系统疾病症状篇7

过敏性鼻炎与感冒的区别

【本刊记者】 黄教授,您好。我们总会听到有人说“人活一口气”这句话,虽然这里的“气”引申的意思比较广,但仔细想想确实还真是这么回事。那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与这个“气”息息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好吗?

【黄建始】 好的,呼吸对一个人的健康甚至生命至关重要,这是不言而喻的,就像我们说一个人死亡会说“停止呼吸”一样。那么,要保持顺畅的呼吸,我们首先从呼吸的通道说起吧。正常情况下,我们都提倡用鼻子呼吸。什么样的情况会使我们的呼吸受阻呢?

【本刊记者】 比较常见的应该是鼻塞吧?我们感冒时都会有这个症状的。

【黄建始】 对,与鼻塞相伴的就是流涕。流涕是指鼻中流出水样或浓稠的分泌物,是鼻腔黏膜受到刺激引起的,通常伴有完全或部分鼻塞。病毒感染、过敏是引起流涕的常见原因。如果情况严重或症状持续,应该及时就诊,以免发生慢性鼻炎。

【本刊记者】 病毒感染和过敏引起的流涕怎么区分呢?

【黄建始】 这两种病的共性就是鼻涕都呈稀水状,具体区分就要根据症状来判断了。首先一个比较直接的判断就是看体温。如果体温高于38℃,并伴有头痛;咳嗽;关节、骨头疼痛,您可能是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临床上有急起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和轻度呼吸症状,病程较短,需卧床休息,多喝水。如果症状加重,应尽快去看内科。如果没有上述症状,仅仅是感到咽喉疼痛,那么您可能只是普通感冒。所谓普通感冒,就是我们常说的“伤风”,又称急性病毒性鼻炎,成人多为鼻病毒引起,起病急,可有喷嚏、鼻塞、鼻涕呈清水样,2-3天后变稠。感冒如果没有并发症,一般5-7天后痊愈。

正像大家知道的一样,感冒有发热的也有不发热的,过敏性鼻炎也同样,有的发热,有的不发热。这个病比较突出的一个症状就是打喷嚏、眼睛发痒,如果您仅仅是流稀水样鼻涕,并不伴有感冒的咳嗽、咽喉疼痛、关节疼痛等症状,那么基本上可以判断为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目前难以根治,患者需要休息并远离过敏源。如果一周内症状不见好转,应去内科就诊。

感冒久拖当心鼻窦炎

【本刊记者】 黄教授,您刚介绍的这两种病都是鼻涕呈稀水样,但是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见到过鼻涕呈浓稠状的,这是不是就表示感冒要好了?

【黄建始】 我刚刚也提到过了,一般感冒2-3天后鼻涕会变稠,按普通感冒的病程来算,基本上病程近半了。但还有一种病也会流浓稠鼻涕,大家也要注意,那就是鼻窦炎,它的伴发症状还有眼眶周围有隐约疼痛。

鼻窦炎是一种很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在成人和儿童中都有较高的发病率。特别是慢性鼻窦炎,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难以治愈,困扰着许多人。鼻窦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鼻炎,这时原有症状加重,出现头面部疼痛,畏寒、发热、食欲不振、便秘、周身不适等,多可出现一侧或双侧的持续性鼻塞,患者脓鼻涕增多且不宜擤尽。鼻窦炎有时还会引起精神不振、易疲倦、头昏、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对人健康危害不小。所以,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鼻炎应注意治疗,病程久拖也会引发鼻窦炎,从而影响健康。

呼吸困难情况危急

【本刊记者】 我们先了解了会阻碍呼吸的第一个“通道”上的疾病,黄教授再给我们介绍一下,还有哪些疾病会阻碍我们的呼吸呢?

【黄建始】 阻碍呼吸,当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呼吸费劲。一般剧烈运动后感到呼吸困难很正常,但如果静息或轻微运动时也会觉得呼吸困难,那就是心脏或呼吸系统疾病。呼吸困难多数会很危急,必须立即就医。

大家尤其要特别注意突然出现的呼吸困难,多需要24小时内就医。比如,如果您脸部或胸部肿胀,皮肤瘙痒、起风疹或包块,这可能是严重的过敏反应;如果您深呼吸之后突然出现胸痛,而且休息几分钟后疼痛不缓解,或觉得头轻飘飘的,伴随着强烈的恐惧感,唇部或手部感到麻木,出汗,心跳加快,则可能是严重的心脏或肺部疾病。

还有一些慢性的呼吸短促,也不容忽视,在您警觉症状后需要24小时内就医。比如,如果您发热、盗汗、食欲下降、体重下降、咳血、肺炎等,这可能是肺结核、肺脓肿或者肺部肿瘤的症状;如果您是侧卧时咳嗽或者气短,下肢肿胀,有心脏病史,则可能是充血性心力衰竭。

当然,日常生活中一些体形过于肥胖的人,也会出现呼吸短促的症状,这是由于过度肥胖加重肺部负担造成的,应该注意控制体重。

环境污染诱发喘鸣

【本刊记者】 黄教授,您讲的呼吸困难让我想到了哮喘,哮喘病人发病时就会呼吸困难。

【黄建始】 说到呼吸困难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哮喘。医学上也叫喘鸣,是指呼吸很费力,同时发出噪音。喘鸣可能只是轻微的呼吸困难,也可能是有生命危险的气道阻塞引起的。患者如果感到呼吸非常困难,或虽然喘鸣轻微,但呼吸急促,这都属于紧急情况,应该24小时内去看急诊,您可能是严重的心脏或肺部疾病,或哮喘急性发作。

一些轻微的哮喘发作,比如在吸进冷空气或锻炼之后发作的,应该到呼吸内科就诊。需要提醒大家的一点是,药物和不良习惯也会引发喘鸣。“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的副作用就包括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如果您正在服用这类药物,应去内科就诊,确定是否是药物副作用。还有人抽烟,或者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也会出现喘鸣症状。如果喘鸣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很可能提示已经感染肺部慢性疾病,应尽快去内科就诊,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症状篇8

【内科实习自我鉴定范文1】在呼吸内科轮要二个月了,现把二个月的工作表现总结如下:

从临床表现上来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我发现,大多数呼吸系统疾病都有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哮鸣、发热、气急等表现,这些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它们有可能是感冒、支气管炎等轻症的表现,也可能是重症肺炎、肺癌等致命疾病的早期临床症状,如果不进一步检查确诊,很可能就会导致延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对待呼吸系统的疾病,不能仅凭病人的某一临床症状或体征而想当然地作出临床诊断,而应进一步地进行必要的检查,取得确实可靠的临床资料,通过严谨正确的临床思维,慎重地作出诊断。

事实上,呼吸系统疾病病种繁多,但归纳起来可分为感染、肿瘤及结核三类。感染疾病按病原学分又可分为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等,肿瘤主要是肺癌,其它类疾病往往是目前原因不明或目前尝无明确归属的疾病,这些疾病往往都是少见病或是只需了解的疾病。

在询问病史方面,除了需要掌握问病史的一般方法外,还应该注意学习呼吸系统疾病在问病史方面的特点。呼吸器官强大的代偿功能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之一,如果不对本身缺乏特异性的症状进行详细的了解,就很难对进一步的临床检查及诊断提供有用的资料,所以在问病史时往往满足于病人有什么症状,而忽视了对这些症状的进一步了解,使得临床资料缺乏应有的价值,例如,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大多都有咳嗽这一临床表现,如果仅仅满足于病人有咳嗽这一症状,而不进一步的深究,这种临床资料对于疾病的诊断的作用显然是十分有限的。

如果对咳嗽这一症状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弄清咳嗽的时间长短;咳嗽的性质是干咳还是有痰;咳嗽的规律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是偶发性还是反复发作;其程度是轻还是重;声音的大小、频率的高低;与气候及气节的关系;是否有昼夜节律性;与、运动的关系等问题,通过如此的细致的了解后,就会发现,尽管许多疾病都有咳嗽,但各种疾病的咳嗽仍然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发现和认识这些差别,将会为疾病的诊断及进一步检查提供有效的临床资料。

在治疗方面,由于呼吸系统感染在呼吸科十分常见,因此在呼吸科抗生素的应用十分广泛,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的关键,因此,熟悉和了解常用抗生素的适应症、体内代谢途径、毒副作用,以及联合应用的协同作用、拮抗作用、配伍禁忌的有关知识也是很重要的。

【内科实习自我鉴定范文2】在中医科的实习即将结束,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不断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在本科室实习期间,遵守劳动纪律,工作认真,勤学好问,能将自己在书本中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中医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是我从一个实习生逐步向护士过度,从而让我认识到临床工作的特殊性与必要性。以前在学校所学都是理论上的,现在接触临床才发现实际工作所见并非想象那么简单,并非如书上说写那么典型,好多时候都是要靠自己平时在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所以只有扎实投入实习,好好体会才能慢慢积累经验。

【内科实习自我鉴定范文3】在内一科实习一个月了,我深刻感受到心血管内科在整个医院,乃至人们生活中的至高地位。当今社会,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者人们的健康,它和人们的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一旦患病,就将终身服药,所以预防是很关键的一步。人们往往不注意这些,只有在身体出现严重危害的时候,才会前来就诊,尤其在农村是很常见的。

在实习的这一月中,我对心血管疾病有了更深的认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通过这一个月的学习,我知道了:高血压病人来了常规要做心电图,拍胸片,做心脏彩超发现微小病变,还有实验室检查,治疗上不但要降压,而且还要抗凝,降脂,扩血管等等对症综合治疗。在实习的这一个月中,我也见到了很多的病例,比如:急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血管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疾病、心包炎等。对它们的治疗也有了一定的掌握,这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让我很有深感的是:病人来了常规化验血糖,通过实践证明,这是非常好的一种做法,尤其对于低血糖昏迷病人,如果在其它地方,也许就会给予高糖口服,这不但加重病人的病情,也许还会造成病人死亡。这点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实习学员学习的。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一个心内科医师必须掌握的技能,心电图分析是最基础的,还有心肺复苏,常见药物的运用,如利尿剂、强心剂、扩血管药物、正性肌力药物、平喘药物等。对医师素质的要求也很强:

⑴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心血管疾病,发病凶险,危及患者生命,要快速进行抢救及治疗;

⑵要有高度负责的态度 心血管疾病其起因十分复杂,要求医师应时刻关注疾病变化;

⑶要有十足的耐心 心血管疾病发展变化非常不稳定,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应及时并耐心的讲解;

呼吸系统疾病症状篇9

【关键词】 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6-0100-02

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其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呼吸窘迫、发绀等症状,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重症呼吸系统疾病容易导致患者精神过度紧张、恐惧、烦燥、情绪消沉等,不利于临床救治[1]。因此,对于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救治除有效医疗措施外,还需要科学、个体化的优质护理措施,对提高重症呼吸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所在医院2003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148例,对其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其中对照组男36例,女38例;年龄13~85岁,平均58.56岁;观察组男35例,女39例,年龄14~86岁,平均59.4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首先,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对重症呼吸患者的呼吸状况、生命体征、尿量改变、意识状态、咳嗽咯痰、输液、吸氧等状况进行监测,并做好相关记录。将患者出现各种不良症状及时向主管医生报告,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其次,给予患者常规基础护理措施,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其病房环境温湿度适宜、安静、清洁,做好重症患者的适当隔离,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指导患者制定营养饮食计划,多饮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少量多餐,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可以适当给予静脉补充营养;对患者进行戒烟戒酒;根据药敏实验选择最佳抗菌药物,积极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

1.2.2 观察组 观察组74例患者在进行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措施。第一,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身体各项机能较弱,常常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等,导致患者日常饮食起居过程容易发生滑倒等意外,因此护理人员要保持患者病房内外通畅、地面干燥,设立床边护栏,出入陪护,并对患者进行自我安全保护宣导,确保患者住院期间安全。第二,做好患者心理护理。重症呼吸患者常因自身病痛及发作症状而产生恐惧、烦躁、易怒、悲观等不良情绪,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加重病情,不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经历等差异进行个体化的健康宣教,多听患者倾诉,适时给予安慰,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保持正常心态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第三,做好定时排痰和湿化措施。在患者抗感染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祛痰、镇咳药物配合治疗。对老年体弱或痰量较多患者应该以祛痰为主,必要时可采用吸痰器、气雾疗法、抗生素及痰液稀释剂协助患者排痰,保持呼吸道畅通。第四,患者病症好转后的护理措施。当患者病情好转后,指导患者进行缩唇深呼吸、腹式呼吸等有氧呼吸锻炼,注意保暖,加强个人劳动保护和营养,继续戒烟戒酒,促进患者呼吸功能良好恢复及保护[2-3]。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出现死亡。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9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增无减。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重症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呼吸急促、缺氧、反复咳嗽、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胸痛、伴有哮鸣音、精神不振、反应迟钝等症状,身心大量消耗,导致患者产生焦躁、恐惧、厌世等不良情绪,非常不利于临床救护工作的实施。重症呼吸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护,极易产生相关并发症,引发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应该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重症呼吸疾病患者病程较长,长期反复发作,除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外,还需要给予优质护理,才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本次研究中,笔者给予观察组基础护理的同时实施专业化、个体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总有效率达94.59%,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基础护理,总有效率仅为72.97%,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这充分说明,采取优质个体化护理措施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减少并发症,大大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艳玲.论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6):191-192.

[2]王玉杰,曲红,王幕鹏.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及防范方法[J].吉林医学,2010,16(1):101-102.

呼吸系统疾病症状篇1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由于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及免疫特点,“上感”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多发病,占5岁以下小儿所有疾病的50%以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咽、喉部粘膜的急性炎症。

如果炎症在上呼吸道的某个局部范围表现明显,则可按该部位的炎症命名,如急性鼻炎、鼻窦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喉炎等。

年长儿更易患支原体肺炎

各种呼吸道病毒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的病原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占90%以上。

细菌亦可引起,但大都为继发性;常有混合感染:病毒感染基础上的细菌感染多见于婴幼儿,年长儿则为细菌与非典型微生物混合感染。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有增加趋势,尤其对年长儿。由于新生儿及婴幼儿呼吸道粘膜分泌型IgA水平较低,对细菌及病毒的免疫能力差,因此在婴幼儿期易患上呼吸道感染。

此外,患有营养缺乏性疾病,如营养不良、营养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A缺乏症等疾病时,易患本病;居住环境、护理是否得当,气候变化等也是“上感”的易患因素。

咽部红肿提示细菌感染

急性上感因年龄、体质强弱及病原体的不同,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发病一般较急,多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可伴有鼻塞、流涕、打喷嚏、轻咳、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症状,但一般状较好。

重症上呼吸道感染多为细菌或继发细菌感染引起,上述症状重,如体温可高达39~40℃,咳嗽、咽痛明显,患儿精神萎靡或烦燥不安,有的可伴有呕吐、腹泻,有的伴有腹腔淋巴结肿大,出现剧烈腹痛。

新生儿及小婴儿可因鼻塞导致吃奶时费力或呼吸困难;婴幼儿高热不退容易诱发惊厥(6岁以上儿童则少见)。

体内主要体征为咽部充血、滤泡肿大,扁桃体肿大。扁桃体有化脓时,表面可见脓性分泌物(脓苔),咽部红肿明显,提示有细菌感染。

这里要单独说说两种上感的症状,以便家长辨认:

咽-结合膜热:由腺病毒3、7型所致,查体可见咽炎和结合膜炎同时存在,结合膜出现滤泡性炎症,充血、水肿,甚至眼睑浮肿。

疱疹性咽峡炎:由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查体可见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及悬雍垂的粘膜上有直径1~3毫米的小疱疹,周围有红晕。

上感可引起并发症

上呼吸道炎症如未及时恰当治疗,也可蔓延至临近器官,引起并发症,如中耳炎、咽后壁脓肿、颈淋巴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对小婴儿及免疫力低下患儿可并发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等。

区别上感与其他疾病

流行性感冒

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所致,有明显的流行病史;高热、头痛、四肢酸痛等全身症状较呼吸道局部症状轻;病程较长。

急性传染病早期

有些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流脑、猩红热等早期可有上感症状,应结合相关流行病史、皮疹变化及病情演变等综合分析,必要时应随诊观察。

消化系统疾病

小儿上感常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应与原发性胃肠疾病鉴别;伴有腹腔淋巴结肿大的上感患儿可出现剧烈腹痛,须与阑尾炎相鉴别,腹部B超检查可区分。

过敏性鼻炎

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与上感相似,但全身症状轻微,而鼻黏膜明显苍白、水肿,病程长;呈季节性或全年性发病;多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皮炎、哮喘)或有其家族史。

病因、对症同时治疗

一般要注意休息,多饮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病毒引起,因此以抗病毒治疗为主。抗病毒药物种类很多,如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双黄连、利巴韦林等,早期或病情轻者可选择其一口服;口服效果不明显者可以静脉输入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注射剂等。如病情重,有继发细菌感染征象或并发症时,需选用抗生素治疗,青霉素为首选。

体温轻度增高,对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必急于退热。当体温超过38.5℃以上时,可给予退热药口服(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也可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酒精擦浴等)。高热引起惊厥者,给退热剂同时应给予镇静剂,常用5%水合氯醛灌肠给药(1.0 ml/kg)。对既往有热惊厥病史患儿,应及时予以退热剂或物理降温,以防惊厥发生。

预防锻炼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