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十篇

时间:2023-10-30 17:56:27

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篇1

关键词:强国建设;质量提升;社会功能;发展任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3-0300-02

中国正处于世界发展变革巨大,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自身发展建设任务繁重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机遇与风险并存。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如何发挥重要作用,是我们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同志指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我们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因此,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强国,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在先进教育理念引导下和科学教育制度保障下,形成一个结构优化的高等教育体系、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以及一大批特色鲜明的具有较高办学质量的大学,并能够通过其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社会功能,有效推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

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在数量规模上已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第一大国。但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增强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来看,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尚需进一步提升。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良好发展,促进杰出人才的不断涌现,促进优秀思想的产生与传播,促进高等教育历史使命的充分实现,进而促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教育规划纲要〉解读》中进一步指出,全面提高质量作为今后十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既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2]。

三、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必然策略:明确并充分实现高等教育发展任务

为实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战略目标,《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发展任务:第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二,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第三,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第四,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第五,促进高等学校办出特色;第六,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高等教育发展任务涵盖了大学的三大社会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2012年4月,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讲话中明确提出大学的第四个社会功能,即文化传承创新。他强调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1] 。这也为高等教育提出了第七方面的发展任务——增强文化传承创新能力。中国高等教育工作者要深刻理解并准确把握《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以及关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思想,深入研究各项高等教育发展任务之间的内在联系,推动“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各项发展任务交叉支撑、互动互促的有机格局”的形成,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国家富强与民族昌盛。

参考文献:

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篇2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7月初省政府组织召开的__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现场会议精神和9月初州政府组织召开的全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暨教育项目建设推进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项目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县委、县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近年来,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__教育事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十二五”以来,我县累计投入项目建设资金4.07亿元,实施教育建设项目395个,新建、改扩建校舍28.4万平方米,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特别是2009年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至2014年底,全县共争取投入校安工程资金3.3亿元,通过新建校舍、拆除和封存停止使用d级危房,使中小学危房率由61%下降到26.7%。同时,认真抓好教育信息化和教学条件装备现代化建设,义务教育教学条件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二是办学资源得到优化整合。“十二五”期间,全县共撤并校点205个、初级中学1所,新增县三小、平远镇第二小学、县第二幼儿园3所学校,整体迁建了平远镇二中、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区域教育校际之间的办学条件差距进一步缩小;三是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2011年以来,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招聘教师334人,组织2.5万余人次参加国家、省、州等各级中小学教师、校(园)长培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普通高中达97.73%、初中达99.37%、小学达99.83%,教师培训率达100%;四是办学效益得到提升。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定的课程方案,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五是教育机会权利得到保障。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实现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努力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县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更得益于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县政协,对全县各级各部门以及长期坚守在教育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从刚才江副县长通报的情况看,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距离省、州要求差距大。根据《__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的要求,2016年5月和11月,省级和部级将分别对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和认定,要实现全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达到校舍条件、校园环境、设施设备、生均公用经费、教师素质、管理水平大体相当,县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等主要指标,时间紧、任务重。二是办学条件达标任务艰巨。目前,全县办学条件达标率低,尤其是在教育信息化、生均校舍面积、图书配备等方面差距较大,全县学校尚有d级危房13.3万平方米,2016年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任务艰巨。三是农村学校设施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不足。城乡学校办学设施及教师队伍素质差距较大,偏远农村地区学校发展水平低,教师年龄偏大,教学资源发展不平衡。

制约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因素看:一是经费投入有限。近年来,虽然我县教育经费投入总体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由于我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教育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有限的投入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二是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财力状况、人力资源状况、社会发育程度等差别较为明显,导致县域内义务教育出现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从主观上看:一是认识上有差距。部分乡(镇)和部门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规划目标变为工作的硬要求、硬任务,没有用促进均衡的思路、统筹协调的方法和扎实有力的措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存在畏难情绪。认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实现难度大,存在畏难情绪和等待观望思想。有的部门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涉及本部门的工作把握不准,重视支持不够等等,这些问题,在下步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克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认识高度决定工作力度。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衡量义务教育是否公平、是否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尺。总体上看,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形势:一是上级有新要求。党的十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国务院提出,要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域内学校差距明显缩小。省政府规定

,到2017年,我省县域义务教育在师资水平、生源分布、教育质量等方面实现基本均衡,我县是全省第二批39个创建县(市)之一。根据《__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要求,__必须在2016年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既是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县委、县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项工作是硬指标、硬任务;二是发展有新需要。从全州范围看,__和__同属全省第二批创建县(市),__的发展迫使我们必须在这方面作出跨越,必须奋起直追,积极开展创建工作。从县域经济长远发展看,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智力支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优势;三是群众有新期盼。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有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我们必须抓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项民生工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承载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平教育和优质教育的“双重期盼”。确保全县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及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目!标,是摆在全县各级各部门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在全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会上,县政府与州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承诺在2016年实现义务教育均衡目标。一方面,在2016年接受义务教育均衡督导评估,是省委、省政府对__的信任。能不能顺利通过省政府的督导评估和国家的审核认定,将直接关系到县委、县政府的信誉度,关系到__教育的诚信度,我们必须集中精力,把握重点,强化措施,全力以赴确保评估验收合格。另一方面,近年来,省、州充分肯定__教育取得的成绩,2009年,__县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2010年“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可以说,省、州给予了__教育极高的荣誉。这些荣誉能不能保持,能不能更上一层楼,做好本次迎评工作是关键。我们必须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深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力争取__教育更大的荣誉。

今天,县政府与各有关部门和乡(镇)、管理区也签订了责任书,大家要围绕各项评估指标要求,以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为重点,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确保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等方面基本实现县域内均衡配置。要严格执行“双线四线”目标责任制,各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区要按照目标责任书明确的各项控辍保学指标,下功夫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建立完善政府、学校、家长联动工作机制,通过教育引导、加强日常管理、强化教育督导等措施,把义务教育巩固率作为硬指标,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是要在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学校管理、学生组织、办学质量等方面下功夫。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工作职责,扎实抓好工作落实。

一是以学校硬件建设为基础,加快推进办学条件基本均衡。办学条件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助推器”和“均衡器”,是解决目前校际间“差异系数”过大问题的最基础工程之一。要着力推进项目建设,严格按照省、州和县有关要求,围绕各建设项目的目标任务,超前谋划,切实解决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慢的问题,提前组织开展可研、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创造项目开工条件;逐项分析在建项目进度情况,研究细化项目实施方案,明确时限要求,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全力推进工程建设进度;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分类理清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通力协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合力推进项目建设;要着力谋划“十三五”项目储备,坚持“规划是龙头,规划是前提和基础”的理念,认真领会和把握国家、省、州关于学校基本建设的投资导向,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全面改薄”工程、整体排危工程、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机遇,积极汇报争取,力争更多的项目挤进国家、省、州项目库。

二是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加快推进教师配置基本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国家验收考察的重要指标。要切实改善教师待遇,县人社、财政、教育等部门要严格按政策落实好各项待遇,牢固树立“优者从教、教者从优”的用人导向,重奖优秀教师、优秀校长,激发工作热情。要加强教师周转房的建设,落实好农村教师职务职称政策,解决好教师的工作问题、生活问题和发展问题,让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要建立我县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合作机制,统筹整合和科学调配教学资源,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学校领导的管理水平和教师的教育水平。要把教师在农村薄弱学校任职经历作为重要考核依据,并在补贴、评职、评优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合理引导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逐步实现教师配置基本均衡。

三是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加快推进教育资源基本均衡。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解决薄弱学校,特别是农村边远地区学校的教育资源问题。要加快基础项目建设,确保重点工程有效推进。抓住全面改薄机遇,加强薄弱学校仪器图书配置,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推进我县教育信息化项目,重点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项目建设,夯实信息化基础,不断提高校园信息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平台服务水平。重点要完成计算机配备,建立和完善电子备课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校园网和广播系统,逐步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要强化模式引领,全面推进信息化普及应用。积极探索“农村中小学在线课堂”等课堂教学实验,推动解决农村中小学校音、体、美、英语等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加强培训指导,在国培、省培项目中强化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探索建立教师应用信息化手段的激励机制;通过“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载体,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激发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是以解决教育热点为抓手,切实保障适龄儿童接受教育。要加快城区学校建设步伐,积极推进思源实验学校等城区学校建设,扩大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解决好“择校热”和“大班额”问题。要严格实施“阳光入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相关要求,科学划定学区范围,对划片免试入学实行刚性控制。要切实保障弱势群体接受教育的权利,按照“流入地管理为主、公办学校接受为主”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少年关爱和服务体系,加强对留守儿童少年的教育管理。坚持以普及为重点、普及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不断健全和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不断推进特殊教育标准化建设,着力改善县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加快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对实名登记

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实行“一人一案”,不断提高残疾人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质量,确保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0%以上。目前,距国家复审还有十四个月的时间,距省级评估还有七个多月的时间,距离州级评估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该怎么抓?我认为,关键在四个方面:一是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各各部门的鼎力支持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保证;二是加大投入、改善条件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物质基础;三是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要求;四是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首要目标。重点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级政府是主体。县政府已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统一部署,统筹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乡(镇)、管理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组建工作班子,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涉及的各方面内容进行责任目标分解,落实工作责任,扎实开展工作。要实行乡(镇)领导包学校、一般干部包项目的包保制度,一包到底,直到通过评估验收。

二是明确责任强化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更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大事。县政府要科学统筹,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县教育局是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具体牵头部门,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接省州评估验收作为今后一段时间的首要任务,负责做好均衡发展的实施、督导、评估等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乡(镇)、管理区要对照评估验收要求,查漏补缺,完善提高,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中小学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主体,要切实负责,主动作为,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是加大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简报等形式,大力开展舆论宣传,营造创建氛围,提高全社会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

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篇3

【关键词】军校 教育转型 教务管理 岗位任职

【中图分类号】E2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095-02

随着军队院校改革的深入,紧贴部队人才岗位需求,整体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把培养学术型人才转化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军队院校整体转型的必然。构建以岗位任职教育为主体,任职教育牵引学历教育的新型军队院校体系和培养模式,是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世界军事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院校教育转型,其中的关键和中枢之一是教务管理工作转型,准确把握军队院校教育转型特点,创新性的开展教务工作是新时期教务管理工作的基本需要。

一、军队院校教育转型特点

四年学历教育加一年任职教育即为合训分流的教育模式,目的是使人才在打牢基础的同时,适应专业任职的要求,具备毕业后履行岗位职务的素质和能力。基础广博,能力专精,使人才个体既适应部队工作的基本需要,又具有一定的长远发展的潜质,这种人才的集合,会形成群体优势,有利于整体提升部队战斗力。但是,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在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培养模式上存在本质的区别,认清二者的特点,是搞好部队院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关键。

1.教学任务

学历教育主要完成大学本科四年教育,这一阶段的教育属于高等教育范畴,应认真按照国家规定的本科培养要求及总部有关要求组织施训,努力打牢学员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基础,特别是科学文化基础和军事基础。任职教育主要完成任职专业训练,这一阶段的教育属军事职业教育为主体的断续教育范畴,是干部逐级培训体制的第一个环节,应紧密结合部队岗位任职需要,加强针对性教学和训练,着力培养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

2.教学内容

学历教育强调学员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主要开设系统的知识性课程,按照通识教育阶段、专业教育阶段、岗位教育阶段,开设各种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体系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与学历教育不同,任职教育要求突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操作性,兼顾前沿性,通常按照任职基础、任职岗位、任职拓展三个模块,设置若干个专题组织实施。

3.培养模式

与学历教育相比,任职教育更加强调岗位指向性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实用性,这就要求教学活动要以培养和提高学员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任职教育牵引学历教育发展需要在学院培养中突出能力培养,更新教学内容,树立“能力本位”意识,围绕提高岗位任职能力的需要,坚持目标指向、问题中心和模块设课原则,形成符合岗位任职能力生成规律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按照“实、新、精、深”的原则,建立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机制,注重实践操作,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岗位任职能力的生成规律,采取灵活多样、务实高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和提高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转型过程对教务工作改革的基本要求

从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两种教学体系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二者存在着本质不同。实践证明,以任职教育为主体,推动学历教育的发展,可以更加紧跟新军事变革,贴近部队要求。为了更好的使任职教育牵引学历教育的发展,军队院校教务管理实施有以下基本要求:

1.思想观念快速转变

应该明确,任职教育注重学习军事理论和专业技能,以培养军人职业素养为目的,通过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用任职教育的思路谋划学历教育,可以推进学员知识的更新、补充、拓展和深化,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员在四年本科教育中,对装备的认识和积累,在强化知识理论性的同时,强化知识的应用性。因此,教务管理中必须勇于突破在学历教育中形成的思维定势,自觉地从陈旧的观念和做法中解放出来,以全新的教育理念谋划学历与任职教育。

2.教学资源有效整合

为了使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必须明确学历教育的出口与指向,强化学员的专业性知识与技能。任职教育是以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注重部队建设中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要全面提高学员的任职能力,仅靠最后一年的岗前任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学历教育阶段就要注意强化培养。因此,在学历教育期间,应该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设计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为今后的任职教育做好支撑,注重对相关领域基础理论的研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学实体应进行合理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创新管理机制,科学管理。

3.工作规律合理继承

转型期,教务工作具有更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但作为院校常设的业务单位,具有周期性和循环性的特征,有章可循。比如入学学籍注册、排课规律、考核组织、毕业工作等是以学期时间为主线的,这很明显地反映在校历上,教学组织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这客观上反映出一个院校的办学风格、教学模式,循环推进而又呈螺旋式上升,表现出很强的连续稳定性,这样的基本规律是不应该打破的,否则就会造成教学秩序混乱,直接影响办学质量。

4.工作模式与时俱进

军校教务管理虽然有章可依,但仍有薄弱之处,比如,部分教务管理人员质量意识相对淡薄,只求完成工作,而对过程的质量管理及工作完成的质量如何却不甚关心,也不便于对工作进行评估界定;管理被动,往往等问题出现后再去找原因,即事后把关,但为时已晚;经验式管理,使整体管理效率不高等,这些问题仅靠经验并不能成功解决,必须进行工作创新。

三、创新性的开展教务管理工作的相关思考

对于任职教育和学历教育并存,军队院校转型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管理需求,创新性的开展教务管理工作是转型过程的基本需要,教务管理可从以下角度寻找突破和进步:

1.加强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转型时期,相应的教务管理部门管理的信息也相应的增多,工作量的日益增大,使教务部门工作人员应接不暇。开展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构建教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是增加和改善教务管理工作适应能力的主要方式和手段之一。信息化管理建立的基础是校园网络,它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对教务管理进行信息化管理。近几年,军队院校普遍的进行了教务管理信息化改革,这种管理模式使教务管理步入了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力,节约了人力物力,提高了信息管理的准确性、快速性和保密性。

2.搭建人才梯队储备教务管理干部

受军队整体干部任用规律的影响,部队岗位流动较大,调动较为频繁,这样就影响了教务工作的连续稳定性。教务岗位看似常规,其实要做好却需要较强的业务素质,甚至是教管研究能力。而院校教管干部往往从其他岗位调来,比如从学员队干中甄选、从教员中选拔等,半路出家的情况普遍,这样一是先前工作经验会造成思维定势、角色转变困难;二是浪费人才资源,训用不一致。现代大学讲究教管干部的专职化和专业化,教务干部的选择源应事先储备、训用一致。比如任用高等教育学科班生从事教务工作,有意识地储备教管干部,调来之前以帮工、交流等方式进行预先培养,注重年龄结构和梯队优化等,保证教务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3.加紧推进教务部门的非现役文职化

为缓解由于岗位变迁、人员调动对教务工作连续性的负面冲击,应加大教务部门职员的非现役文职化,只要文职人员可以担任的工作,尽量不使用现役军人。实行文职人员制度,在一些军地通用性强、社会人才来源丰富的专业设置文职人员岗位。教务部门是军队院校的关键部门,但其工作性质决定了所属岗位与地方高校具有很强的相通性。军职人员由于升职调动,不易在同一岗位工作很长时间,而在地方院校,教务人员一般专职化,岗位寿命很长,甚至可以到离休,这样既保证了职员的在岗率和业务连续性,又发挥了由于工作经验而带来的高效性。“中国人民文职人员条例”第四章十三条和十四条分别对文职人员首次聘用年龄和最高工作年龄进行了具体规定,既避免因队伍老化而影响任务完成,又最大限度保证了优秀人才的稳定聘用时间,有效延长了其工作寿命,客观上促进了教务工作的稳定连续性。为此,教务部门中的计划、排课、学籍等岗位完全可以以现役和非现役人员相结合的方式来排岗,并逐步推进向非现役文职转化的力度。

四、结 论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教务工作必须转变观念、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准确把握军队院校教育转型过程中教务工作的特点,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和推进适用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并存的教务工作格局,以有序、协调、高效的教务管理工作促进院校教育转型。

参考文献

1 喻子敬、宁显福.军校教务工作连续性问题刍议[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

2 王捷.如何在教务管理中贯穿创新思维[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

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篇4

关键词: 新时期 班主任工作 联动机制

党的十八提出了新时期的教育方针,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新时期教育的根本任务,存在诸多弊端的非联动教育模式及部分单元简单联动的机制急需进行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改革,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集合多元机构单元等参与元素,充分发挥全员育人新机制中各方的作用,班主任作为多元链条中的学生管理者,对实现多元联动机制的效率发挥,保障学生培养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班主任的道德理论素养与管理理念水平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找准联动机制角色定位,立德修身扎实推进凝聚力工程

目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过程及运行机制存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安全教育、后勤服务等多元育人环节脱节或“多张皮”现象,暴露出非错位教育引导及重复管理等诸多矛盾问题和弊端。高校学生管理联动机制是将高校管理育人的多个环节或单元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实行联动工作方式及管理模式,采用多元化管理育人措施,改善育人环境,强化教育教学效果,真正实现全员育人的工作目标。班主任在该机制中的准确定位应为既直接面向受教育者,又多方联系其他教育实施单元的中间环节,成为联系多元教育单元的枢纽。

这里主要基于要实现学生教育管理机制顺畅,必须要求高校、社会及学生家庭的无障碍通力合作,班主任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1],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接触最多,教师的示范性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为师者,人之模范。作为关键角色,要做到正确发挥作用,形成正确导向和教育,成就班主任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优秀的人格魅力。作为承担的育人重任的人民教师,要时刻牢记使命和职业道德操守,明确肩负的责任重大意义,身正为范,立德修身,以自身优秀的人格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提供正确的标杆和导向。

二、搭建无障碍沟通桥梁,畅通多元联动运行渠道

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是由高校各部门综合功能集中而形成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体系[3],该体系是否完善,运行是否顺畅,直接影响联动的效率及人才培养的质量的高低。从具体实践来看,目前由班主任单兵作战或多元参与程度不高引起的教育效果削弱,与教学、科研脱节引起的学生与教师距离拉选的现象逐渐增多。班主任作为机制枢纽,肩负协调高校内部包括教务、科研、保卫及后勤等诸多参与教育单元沟通联系的重要任务,是保障各方涉及学生事务管理及切身利益的实施者和代言人。在整个运行机制中,信息和资源传递的末端前站往往就是班主任。因此,从思想意识上,班主任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并组织构建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为主体的信息传递网络,自上而下地覆盖所管理服务的全体学生,且校内各部门的信息归口在班主任环节必须得到准备的接收与完整的再传递,而在传递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对信息进行细致通透的消化整理而并非直接原班不动硬塞给学生,需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二次整理和具体化,才能有效提升信息的准确传递与事务管理运行效率,保障质量。

三、掌握先进的学生管理理念,与时俱进,提升管理育人水平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层出不穷,在以联动机制为主要学生管理模式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改变班主任沉湎日常事务无法脱身的现状,运用快捷、方便有效的管理技术平台,采用先进科学的学生管理理念,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必须涉足的领域。充分利用好以现代化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通讯平台,掌握当代管理学当中先进的管理知识对班主任而言十分必要和迫切。目前广泛应用于学生管理的网络电子平台在各高校均已建立或使用,随之带给班主任队伍的就是科学运用好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学生管理服务工具,在实践过程中认真研究和总结。在该条件下,对学生管理队伍中的班主任群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摒弃一成不变的经验式管理模式和常规教育方法[2],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成长特点和需要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变化。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带领学生共同度过大学四年,学生每一学年的学习任务、社会角色、心理变化、职业发展需要等多方面不断调整,考虑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影响,班主任管理知识和技巧需要及时更新和改良,不断适应岗位的新挑战。在管理观念上要弃静态为动态,与时俱进地开展班级学生管理[4],推动联动机制整体科学化水平的提高,便于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协调,提高教育管理成效。

四、树立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贯穿联动管理机制运行全过程

高校对学生的教育,在新时期条件下,由单一的管理教育逐渐向服务教育模式转变,教育对象群体的个性化趋于明显,班主任采取“一锅端”的命令式管理思路已经没有市场[5]。在多元联动机制的运行实践中,强调多种元素共同服务于学生教育管理,班主任的协调作用凸显,其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有利资源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可靠的信息及帮助,在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帮助作用。因此,只有深入学生群体,体会学生真正的需要,理解学生,以学生为本,及时向各部门反馈第一手学生动态和诉求,才能真正增强联动机制各单元参与的效果,实现全员育人。

建立一套科学系统有效的多元联动学生教育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是适合当代大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实际需要的重要举措,高校班主任是联动机制中具体实践和运行的关键一环,班主任队伍在多元教育单元参与管理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承担信息资源归口及二次整理再传递及反馈的工作任务,新时期班主任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管理理念的提升,以及网络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势必有效发挥班主任队伍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多元联动学生管理机制向可靠性强、可操作性强、实施效果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包兴先.高校兼职班主任角色定位的思考[J].中国职工教育,2012(14).

[2]杨鑫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5(03).

[3]王荣森.关于学生工作管理体制评析及新构想[J].教育与现代化,1988(01).

[4]王文波.完全学分制下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构建[D].东北大学,2006.

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课程改革 素质教育

高职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技术人才;要求培养的学生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时代对生产一线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对员工提出单纯的职业技能要求,在综合素质方面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技术人才,已成为高职教育面临的一重大任务。课堂教学作为学院培养学生的主体途径,怎么样把素质教育有机地融入专业课堂教学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目前高职教育正在蓬勃发展,高职教学改革是百花齐放。但是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把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专业教学课堂融入素质教育的各个因素,使学生的素质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大家深入研究。笔者结合自己在开展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教学改革的心得,谈谈如何将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问题。

一、素质教育培养的要求

高职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质、科学文化知识和身体、心理与技能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发展个性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将高职学生素质培养的关键指标归纳为沟通协调能力、适应环境能力、计算机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遵守纪律意识、民主法制素养、尊重习俗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精神、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美感体验、成就导向、灵活性等19项,加上初级专业技能和高级专业技能,共计2l项。

二、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融合

(一)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融入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改革修订课程教学目标,将课程教学目标与职业资格考证结合起来,重新制定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培养的能力目标(含方法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等提出具体的要求及指标。如:(1)方法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自学及持续学习能力;②培养学生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③培养学生做计划的能力;评价能力,等等。(2)社会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心;②培养学生与其他员工协调合作,认同企业文化;③培养学生做决定的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等等。

(二)专业教师转变观念,树立寓育人于教书的观念

专业教师不能把课堂教学仅仅看作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点”的教育,忽略了课堂教学同时应作为素质教育主渠道的作用。专业教师需要改变的教育观念,应以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己任,必须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行为,积极开展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健康和谐发展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谐发展成为教职员工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

(三)教学内容的选取融入素质教育内容,教学实施过程设计模拟真实职场,对学生间接进行素质教育。

1.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

2.教学的组织实施

以完成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水电站电气一次部分安装检修与设计》改革课为程例进行阐述。本门课程的教学实施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考核、评价六步,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在资讯环节:教师以水电站真实安装、检修、设计案例作为本门课程工作任务,制作任务单。向学生下发任务单,老师进行任务目标的描述,提供任务完成需要的学习资料,提供电子、网络、实践性的教学资源。在本环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查询资料准备,主要培养自主学习素能,信息收集处理素能。

(2)在计划与决策环节:按照生产现场的班组建制,对学生进行分班组,以班组为团队,通过讨论等方法,由小组制定安装、检修或者设计任务的执行计划,进行任务分工;老师对小组制定的计划进行决策,确定任务的实施方案;学生作好任务实施的相关准备。在本教学实施环节,教师仅作辅助作用,要求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决策,通过本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素能、决策创新素能。

2.在实施环节:模拟再现生产现场,学生分别扮演工作负责人、施工员、安全员等角色,在进行生产者角色扮演的同时,分工合作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任务实施过程中,各位同学必须按照分工组织协调合作,按照职业要求,各司其职方能圆满完成任务。通过本环节能培养学生组织管理素能、遵守纪律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处事灵活性等基本素能。

3.在检查与评价环节:任务完成后,要求通过角色扮演或者PPT汇报等方式进行任务完成效果的展示,老师对完成效果进行检查;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对任务完成效果及实施的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在本环节,要求学生树立信心展示汇报自己的成果,同时开展对成果进行自评和互评等评价环节,从而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成就导向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等。教师在进行评价评分时必须计入在完成任务中学生的素质表现。

总之,在实施教学改革时,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我们必须从多方面融入素质教育的元素,必须同时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当然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非一日之功,只有通过全面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全体教育工作者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并不断深化职业教育的改革才能建立起科学的职业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才能提高职学院学生的素质,以适应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汉芳.也谈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J].社科纵横,2005,20(1).

[2]张振英,赵章彬,贾桂玲,柴少宗,罗毅.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指标体系及培养模式设计.

[3]刘复军.浅谈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科技信息.

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篇6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课程改革 素质教育

高职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技术人才;要求培养的学生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时代对生产一线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对员工提出单纯的职业技能要求,在综合素质方面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技术人才,已成为高职教育面临的一重大任务。课堂教学作为学院培养学生的主体途径,怎么样把素质教育有机地融入专业课堂教学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目前高职教育正在蓬勃发展,高职教学改革是百花齐放。但是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把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专业教学课堂融入素质教育的各个因素,使学生的素质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大家深入研究。笔者结合自己在开展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教学改革的心得,谈谈如何将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问题。 

 

一、素质教育培养的要求 

高职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质、科学文化知识和身体、心理与技能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发展个性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将高职学生素质培养的关键指标归纳为沟通协调能力、适应环境能力、计算机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遵守纪律意识、民主法制素养、尊重习俗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精神、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美感体验、成就导向、灵活性等19项,加上初级专业技能和高级专业技能,共计2l项。 

 

二、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融合 

(一)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融入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改革修订课程教学目标,将课程教学目标与职业资格考证结合起来,重新制定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培养的能力目标(含方法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等提出具体的要求及指标。如:(1)方法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自学及持续学习能力;②培养学生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③培养学生做计划的能力;评价能力,等等。(2)社会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心;②培养学生与其他员工协调合作,认同企业文化;③培养学生做决定的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等等。 

(二)专业教师转变观念,树立寓育人于教书的观念 

专业教师不能把课堂教学仅仅看作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点”的教育,忽略了课堂教学同时应作为素质教育主渠道的作用。专业教师需要改变的教育观念,应以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己任,必须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行为,积极开展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健康和谐发展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谐发展成为教职员工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 

(三)教学内容的选取融入素质教育内容,教学实施过程设计模拟真实职场,对学生间接进行素质教育。 

1.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

2.教学的组织实施 

以完成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水电站电气一次部分安装检修与设计》改革课为程例进行阐述。本门课程的教学实施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考核、评价六步,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在资讯环节:教师以水电站真实安装、检修、设计案例作为本门课程工作任务,制作任务单。向学生下发任务单,老师进行任务目标的描述,提供任务完成需要的学习资料,提供电子、网络、实践性的教学资源。在本环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查询资料准备,主要培养自主学习素能,信息收集处理素能。 

(2)在计划与决策环节:按照生产现场的班组建制,对学生进行分班组,以班组为团队,通过讨论等方法,由小组制定安装、检修或者设计任务的执行计划,进行任务分工;老师对小组制定的计划进行决策,确定任务的实施方案;学生作好任务实施的相关准备。在本教学实施环节,教师仅作辅助作用,要求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决策,通过本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素能、决策创新素能。 

2.在实施环节:模拟再现生产现场,学生分别扮演工作负责人、施工员、安全员等角色,在进行生产者角色扮演的同时,分工合作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任务实施过程中,各位同学必须按照分工组织协调合作,按照职业要求,各司其职方能圆满完成任务。通过本环节能培养学生组织管理素能、遵守纪律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处事灵活性等基本素能。 

3.在检查与评价环节:任务完成后,要求通过角色扮演或者PPT汇报等方式进行任务完成效果的展示,老师对完成效果进行检查;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对任务完成效果及实施的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在本环节,要求学生树立信心展示汇报自己的成果,同时开展对成果进行自评和互评等评价环节,从而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成就导向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等。教师在进行评价评分时必须计入在完成任务中学生的素质表现。 

总之,在实施教学改革时,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我们必须从多方面融入素质教育的元素,必须同时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当然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非一日之功,只有通过全面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全体教育工作者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并不断深化职业教育的改革才能建立起科学的职业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才能提高职学院学生的素质,以适应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汉芳.也谈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J].社科纵横,2005,20(1). 

[2]张振英,赵章彬,贾桂玲,柴少宗,罗毅.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指标体系及培养模式设计. 

[3]刘复军.浅谈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科技信息. 

[4]张丽华.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研究.当代教育论坛,2010,(05). 

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篇7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重大意义

目前,我省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已达到80万人,占全省高中阶段教育办学规模的45.8%。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历史发展的关键点上。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决策,加快我省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是实现高中阶段两类教育大体相当,推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大战略抉择。全面完成今年教育部提出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扩招50万人,即招生规模达到860万人的任务,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场硬仗、关键仗,是教育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等职业学校一定要从这一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今年中职扩招的重大现实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克时艰、扎实工作,千方百计完成今年中职招生任务。

二、强化八项措施,全力推进中职招生工作

今年教育部给我省下达中职招生任务36.55万人,比去年增加2万人。为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省上将采取以下措施推动中职招生工作。

(一)分解招生任务,夯实工作责任。省教育厅综合考虑各市(区)人口数、初中毕业生数、上年招生完成情况,将2009年度招生任务分解到各市,请各市据此分解下达到县(区)和有关职业学校。招生职普比差距较大的市(区),其中职招生规模原则上要大于普通高中,要把高中阶段招生计划增量部分主要用于中等职业教育。要通过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努力做到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二)拓宽生源渠道,扩大招生范围。面向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农民工、进城农民工、退役士兵、生产服务一线职工、下岗失业人员等城乡劳动者开展中等职业教育,既是完成今年招生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办好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各市(区)、各中等职业学校要下大力气采取有力措施,拓宽生源渠道,扩大招生范围。进城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地区,中等职业学校要采取灵活的学习方式,积极面向进城农民工及其子女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招收未升学普通高中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士兵等城乡劳动者进行中等职业教育学历教育的,要纳入当地年度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统一管理,计入当地年度招生统计范围。

(三)建立完善“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学籍电子注册制度。充分发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严格实行招生资格、招生计划与学生学籍电子注册等制度,加强对招生情况的监控和管理,保证招生录取结果的真实准确。

(四)认真做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和农村学生免费工作。各市(区)、各中等职业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发放工作的管理。高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要为其申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农村生源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纳入国家资助政策范围;接受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前三年注册中等职业教育学籍,农村生源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享受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政策:跨省及城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招收的学生,在就读学校注册学籍,在联办学校备案。学生转学进办学校,由联办学校为其申报学籍,原就读学校随即注销其学籍,国家助学金均由学生所在就读学校负责申请发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生资助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学生学籍和学生资助工作的管理,要认真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的相关工作,加大对这项惠民政策的宣传落实力度,鼓励更多的农村青少年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五)大力推进“以城带乡、城乡合作”为重点的东部对西部、城市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东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面向我省招生,其收费标准按照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收费标准执行。鼓励我省城市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专)积极扩大与省内县级职教中心联合招生合作办学,省教育厅将给予协调。

(六)实行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资格公示制度。从2009年起,省教育厅每年在省内主流媒体上对全省具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公示,严格中职招生学校资格审查,依据其办学条件,确定招生规模。

(七)加强招生管理,规范招生秩序。鼓励办学条件好、特别是近年来得到中、省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项目学校扩大招生规模,调控办学条件较差学校的招生规模。要进一步严肃招生纪律,规范招生秩序,实施招生“阳光工程”,严肃查处有偿招生问题。任何学校不得委托个人或中介机构参与招生。省教育厅于每年12月份对违反招生政策、扰乱招生秩序、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乱办学、乱招生、乱收费的“三乱”学校,在全省范围内进行通报,并视情节分别给予削减招生计划、暂停招生、取消有关荣誉称号等处理。

(八)完善招生工作激励机制,加大奖励力度。省上将进一步完善招生工作激励机制,中央、省级职业教育教育有关项目和专项资金的安排与各地及各有关职业学校的招生任务完成情况挂钩,对招生措施得力、任务完成好、社会声誉高的市(区)和中等职业学校给予倾斜支持。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今年中职招生任务全面完成

(一)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中职招生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把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扩大招生规模作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战略突破口,强化统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力争在2010年前,市、县两级实现高中阶段两类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

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篇8

关键词:全员育人;机制;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331-02

“育人”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还包涵了思想品德的养成、体力和智力的提升。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人,是“育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全员育人”中的“全员”不仅包括高校的全体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还应包括社会、家庭、甚至学生本人对自我的教育与提升。只有当高校充分调动各类教育主体的积极性,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与自我教育协同合作,达到全员教育力量的有机整合,通过实践创新,构建新时期高校“全员育人”的保障机制,才能最终实现高校“全员育人”的理想目标。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专兼职结合,全员育人

高校党委和行政要加大全员育人的宣传力度,对于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策略,强化教职员工的育人职责[1]。定期研究探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以保证思想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的各级党组织在工作安排上要把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摆到重要的日程上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使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正规化、系统化、制度化,制定思想教育工作责任细则,建立考核评估机制,使责任的明确和落实有章可循。严格重大责任追究制度,坚持把责任追究作为落实责任制的关键环节,注重追究的质量和效果。对由于重视不够、工作不到位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加强思想教育,需要一支强干的专兼职思想工作队伍,要充分调动专兼职教师积极性,同时,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各自的工作职责,并相互配合,发挥出专兼职教师的育人功能,齐心协力,形成全员参与、合力育人的局面,使各时段的教育工作层次清楚,重点分明,环环相扣。如在新生入学时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大学学习生活心理指导、大学生安全常识教育等工作,让大学生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认可学校教育管理措施,同时可邀请院校领导或专业教师对社会发展概况、大学生面临的形势、学校发展及培养目标、专业与课程介绍、就业形势分析、学习方法等内容进行讲解,以便使大学生多角度地认识其所处于的新起点和新形势,担负起新任务和新挑战,进而激发大学生尽快积极自觉地投入到和学校教育目标相一致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活动中。

二、明确育人职责和目标任务,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

雅斯贝尔斯认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心智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交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的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可以看出,育人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还包涵了思想教育、智力、体力的提升。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人,是“育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优先。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加强高校教育工作,必须遵循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规律,寓德育于智育、管理和服务之中。在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是高校德育的主要形式和途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这就是说,在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必须进行道德教育,而道德教育也只有在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得到有效实施。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能否与专业教学密切结合相辅相成,是衡量其是否卓有成效的重要标准。新时期现代教育内容更加丰富,不仅包含思想政治教育,还包括身体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创新教育、各学科文化知识技能教育等。从这个意义出发,“全员育人”是高校的应然取向和现实诉求。每位教职员工都应在本职工作中主动地、创造性地做好德育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等教育全过程和学校工作的所有环节。如辅导员、团总支、学生社团等可定期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孤儿院、干休所、社区进行志愿服务活动,以丰富大学生的个体实践活动,检验大学生服务社会适应社会的素质能力水平,激发大学生加强学习发奋成才的社会责任感;如心理学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根据大学生在个性特征、能力水平、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兴趣需要、专业方向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开展有差别的心理健康教育[2]。所以,只有当高校充分调动各类教育主体的积极性,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与自我教育协同合作,达到全员教育力量的有机整合,才能最终实现高校“全员育人”的理想目标。

三、实行目标管理和系统控制,集体与个人,奖惩联动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最基层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肩负着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多方面综合素质能力水平的重任,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思想品质的培育、文明习惯的养成、学业成绩的进步、身心健康的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和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取向发生了一些偏差,有些学生存在缺乏上进、追求时尚、讲究穿着、盲目攀比、举止怪异、标榜自我、审美标准颠倒、淡忘艰苦奋斗、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有些学生法律意识淡薄、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时常有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有些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经受不起挫折和困难,以及一些学生受“大学生就业难”、“读书无用论”等观念的影响,给辅导员的工作增大了难度。辅导员对学生的考勤、心理咨询、奖学金评定、困难补助、班级和宿舍管理、共青团工作、党支部工作、就业指导、文体活动等都要过问,任务繁多,待遇偏低,导致辅导员不能安心做学生工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玩手机、迟到现象屡禁不止,作业写不完,抄袭;考试过不去,作弊[3];大班上课、教学科研任务重,导致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教书不育人,由于师生之间缺乏教学互动和情感交流,导致师生出现误解,师生关系冷淡,甚至关系紧张。这很不利于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开展。

针对诸如此类现象,急需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来改变目前现状。激励机制对于改善和提高学生素质的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高校中普遍运用竞争性激励机制来鼓励和激励学生,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试行的“三奖联动”对学生实行目标管理和系统控制很有帮助。“三奖联动”就是学校针对学生管理的具体情况提出并实施的,它是关于先进辅导员、先进班级和先进系部三项奖评活动有机联系的检查、督导、考评、互动管理机制的简称。具体的实施策略表现为:合理设置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诱因价值和获奖概率;合理联动设置先进集体奖和先进个人奖,有效地把集体和个人结合起来;改变过去检查组进班检查的办法,发动教师和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随机检查,由各任课教师对各班级学生的到课率、课堂纪律卫生进行评议,由总务处、保卫处和公寓管理老师等对各班级学生平安建设、宿舍纪律卫生情况分别检查评议。学生处对各班任课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评议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根据综合评定结果,及时评选先进班级、优秀辅导员和先进系部。通过考评奖励机制,激励班级、辅导员和系部不断上进。

四、严格考评制度和定期反馈,重主体教育,激励自动

目前,大多数学校在日常学生管理方面缺乏主体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规范人、管理人,没有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管理服务理念,没有认识到学生工作是以把学生教育培养成合格人才为根本目的,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发展营造良好的教育和服务氛围。片面强调管理者的权威和辅导员、班主任的主导作用,不注意充分调动和启发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管理积极性,习惯用一些规章、条例来约束、处罚学生,过分强调整体划一。学生管理工作者往往只能充当消防员的角色,不能及时很好地了解和把握学生真实的思想状况,做不到对问题的预测、预防,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管理积极性,很难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更谈不上轻松愉快地促进全体学生积极自觉地全面自由发展。

育人目标是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工作指向的目标,其实现主体是高校全体教职员工[4]。运用班级、辅导员、系部“三奖联动”的激励机制,通过各个管理环节的交叉互动,重视对学生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管理、服务和评价,尊重和信任全校教职工的日常管理工作,以教职工的日常教学管理考评为主要依据,以班级考评为着力点,将班级、辅导员和系部奖评活动有机地系统联动,既增强了全校教职工参与学生教育管理的责任感,调动了辅导员和系部领导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积极主动性和集体荣誉感,促进了主体教育和集体教育的相互结合,个别教育和集体教育的相结合,以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推动了教育管理者和学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大好局面。这不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辅导员的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综合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三奖联动”和奖学金评定、奖先评优相结合,不仅重视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更重视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有效地确保了教育教学评价顺利开展。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改效果的不断优化,有力促进了“三风”(校风、学风、班风)建设。

参考文献:

[1]蔡勇,吴小莲.生活世界理论视阈下的高校全员育人保障机制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7):46.

[2]蔡迎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三全育人”体系中的构建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7):117.

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篇9

1.高等学校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要从学校事业发展、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出发,按照当前高等教育优化结构、提高水平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继续做好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的措施和办法,使这一工作有利于激励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强学科改革和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结构合理的高等学校教师队伍。

2.学校党委和行政要加强对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的领导,根据国家有关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的方针、政策,讨论决定学校贯彻实施的措施和办法,把握好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的正确政策导向和思想政治方向。学校各级党组织应认真做好教师职务评聘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与行政部门共同做好对拟评聘教师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及教书育人等方面的考核,并将教师在这些方面的实际表现和取得的成绩作为评聘教师职务的重要条件。

教师职务评聘工作要严格掌握思想政治条件。对于那些思想政治表现、教书育人好,又红又专的教师要优先评聘。对于不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职业道德差,不能为人师表的教师不予评聘,已经聘任的,应进行教育帮助;对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要取消其教师任职资格,并调离教师岗位。

3.各地高教行政部门、有关部委及高等学校,要根据首次评聘工作的情况,重新组建教师职务评聘组织。教师职务评审组织成员应由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风正派,教书育人成绩优良,办事公道,学术造诣深,群众信得过的学者、专家担任。人员组成要能保证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各级评审组织成员应在发扬民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产生,并注意增加中青年高级职务人员的比例。德育、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教师职务评聘组织应予单设。

4.各地高教行政部门、有关部委及高等学校在评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时,要根据《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继续采用评审与考核结合的办法,既要评审教师的学术水平,更要考核教师任现职期间履行职责所取得的工作实绩。要坚持思想政治条件与业务条件并重,要根据学科特点,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要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克服在教师职务评审和考核中,忽视对思想政治表现、教学工作和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要求的问题。各级评审组织一定要严格掌握标准,保证评审质量,不得以任何理由,扩大评审范围,降低评审条件。评审的教授、副教授应报上级人事(职改)部门备案。

5.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等学校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执行《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时,应该区分类型和层次,制订相应的各级教师职务任职条件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要有利于不同类型和层次学校的正确发展。理工科院校要鼓励教师参加生产实践,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农林院校要强调教师为我国农林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农林科技成果服务;师范院校要强调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性、艺术性、示范性,教书育人和教学教法研究(包括中小学教学教法方面);医学院校要鼓励教师参加医疗卫生实践;而文科的教师要看能否坚持学科领域的马克思主义方向,参加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专科院校应重在专业实践能力和生产技术应用上。国家教委将组织一些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等学校进行试点,以便制订出更为合理,符合不同类型和层次高等学校特点的规定。

6.高等学校要认真做好教师职务的考核工作。学校的教师考核工作应体现正确的政策导向。工作实绩应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考核成绩作为教师评聘、晋职的重要依据,考核成绩优良者才能晋职。对教师的考核应依据他们的不同工作岗位、所承担的不同任务而有所侧重。考核的政策,要促进教师既教书又育人,要有利于教师担任教学工作,促进优秀的教师上教学第一线,特别是上基础课、公共课,要有利于本、专科生教学。要加强和改进对教师课堂教学及其他教学环节的考核工作。对以教学为主的教师(如公共课、基础性课教师),应着重考核其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及在教学改革、教学法研究方面的成绩;对以科研工作为主的教师,除也须考核教学成绩外,着重考核其科研工作能力、学术水平及其在学术上、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对主要承担科学技术推广任务的教师,应着重考核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高等学校应建立和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建立和管理好考绩 档案。要将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结合起来,平时表现与在重大政治事件中的表现结合起来,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全面、公正、客观、实事求是。此外,对青年教师还应把近年来参加社会实践情况作为重要考核内容。

8.高等学校应在主管部门核定的岗位职务数额内评聘教师职务。因自然减员、人员调动、解聘等出现岗位空缺时,学校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补缺聘任。由于事业发展及破格评聘优秀中青年拨尖人才等原因或其他特殊原因,需要增设教师职务岗位及因此所需的增资指标,须由学校主管部门报省、部级人事(职改)部门批准。

9.要加强教师职务聘任工作的宏观管理。学校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做好所属学校的定任务、定规模、定编制等基础工作。同时要认真研究和抓好教师职务岗位的设置工作,要根据学校学科工作需要设置和调整教师职务岗位。在此基础上国家教委和学校主管部门要逐步采用控制教师职务结构比例等办法加强对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工作的宏观管理。

10.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评聘工作要有利于今后5至10年内解决高级职务教师年龄老化和新老教师交替问题。学校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注意把评聘教师职务工作的重点放在解决学校急需的又红又专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上。学校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要认真解决国家批准的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的职务晋升及年龄在40岁以下教师晋升教授、35岁以下教师晋升副教授的问题,其所需的职务岗位数额由各地区、各部门专项下达,增资指标报人事部核认。同时也要注意解决1982年以来毕业的符合任职条件的青年教师晋升讲师的问题。

11.国家教委成立优秀中青年拨尖人才高级职务特别评审组织,对因职务岗位数额及增资指标等原因所限不能得到评聘的国内外争夺的优异人才,可经学校主管部门批准,报送国家教委特别评审其任职资格,所需职务岗位数额和增资指标由国家教委会同人事部安排,学校可及时聘任他们担任高级职务工作。

12.高等学校经批准,可以有计划、有步骤、稳妥地进行教师任职资格评审和职务聘任分开的试点工作,并且,目前只限于在职人员的副教授这一层次上进行。任职资格不与工资挂钩,对获得任职资格,因职务岗位数额限制而不能受聘相应职务的教师,要鼓励他们到校内外其他岗位任职。

高等学校评聘分开的试点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有关部委教育主管部门提出,征得国家教委同意后,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有关部委人事(职改)部门批准;评审数量和评审结果报人事(职改)部门审核批准。学校主管部门应将实行评聘分开试点的学校和评审副教授任职资格而不聘任副教授职务的教师数量报国家教委和人事部备案。

13.高等学校教师应认真执行国务院有关离退休的规定,已达到离退休年龄的教师,应办理离退休手续。除个别确因工作需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经批准延缓办理离退休手续的高级职务教师外,不再评聘教师职务。按照中央文件的有关精神,考虑到哲学社会科学的某些专业的教师队伍已出现的青黄不接状况,当前对那些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有真才实学、身体条件尚能工作的教师,应根据需要,经过批准,适当延长其离退休年限,不要用一刀切的办法,简单从事。

14.高校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要研究和总结首次评聘工作中的聘任工作经验和办法,认真抓好教师职务的聘任工作,并不断加以完善。要坚持德才兼备、择优聘任的原则,努力改变目前存在的某些忽视聘任工作的倾向。学校可以试行缓聘、低聘、解聘教师,教师也可受聘和不应聘。凡取得任职资格后应聘的教师的职务工资,一律从聘任的下月起,分别按有关工资的规定和标准计发。教师聘任期届满,经聘任双方协商,可以续聘或延长聘任期限。聘任双方无正当理由,不得中止聘任关系。解聘或中止聘任一方应当提前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聘期届满,经考核不合格未被聘任的,其因晋升职务增加的工资至少下调一级。

经主管部门批准,学校可向社会公开招聘德才兼备的教师。

15.高等学校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的授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有关部委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有关部委职改领导小组审核,国家教委批准。高等学校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的授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有关部委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经国家教委同意后,由各省市、各部委职改领导小组批准。

国家教委将对已有教授或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的学校行使权利的情况进行检查。少数地方、部门未按规定已下放了一些学校的评审权,须由学校主管部门向国家教委做出说明,以便审核。经检查和审核不能保证评审质量的,国家教委有权暂停其评审工作直至收回评审权。

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篇10

同志们:

这次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主要是正确分析我县的教育形势,研究部署今后教育发展任务。刚才,表彰了在全县教育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以上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县广大教职员工表示亲切的慰问。下面,我根据上级的会议精神,就我县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充分认识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教育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县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一是完成了“普九”的历史性任务,义务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我县于1996年实现“两基”之后,又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工作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县的“普九”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年,全县适龄人口小学入学率和小学升初中的比率分别达到100%和99%。二是“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实现了教师工资县财政统一,对全县教育经费实行统一管理、分户核算,并初步实现了教干教师队伍全县统一管理。三是危房改造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完成。2001年启动危房改造工程以来,我县不断加大对危改资金的投入,大力改善了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特别是**年,全县共筹措资金1300余万元,改造危房4.8万平方米,有53处农村中小学完成了危改任务,从根本上解决了校舍安全问题。本着“布局合理、方便就学、减少投入、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的原则,进行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到**年,小学数量由2000年的418所,调整到267所;并且将职业中专、电大合并,高补学校整体划归一中,撤并了县二职中,从而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了教育效益。四是完成了民办教师转公办的历史性任务。全县983名民办教师,有693名转为公办教师,为190名民办教师办理了退养手续,并千方百计落实了民师转正后的工资待遇。五是普通高中教育得到较快发展,全县5所高中学校中,有3所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列全市县区之首。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二是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资金筹集渠道过窄,经费缺口大。三是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严重短缺,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运转。四是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相当严重,大部分乡镇中学辍学率超过国家限定的标准,这直接关系着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经济、文明的发展。五是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不够高,教育科研的力度和氛围还不够,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还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形势的需要。六是民办学校的管理比较薄弱,亟待规范和完善。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必须坚定不移地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农村教育是我县教育事业的大头和重点,应优先加快发展。首先,加快发展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和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其次,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提出了“建设小康、人才为本”的战略思想。抓人才首先要抓教育,抓教育重点要抓农村教育。从临沂市来看,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全市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0.39%,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5.84%,高中文化程度的占8.16%,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96%。我县是农业大县,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尤为迫切。根据统计局的分析,我县户主为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户年收入为2972元,初中的是2604元,而小学及以下的农户年收入仅有2139元。农村教育抓好了,就能有力的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文明进步。第三,发展农村教育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只有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才能有效地解决劳动力转移问题,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农村工作的关键环节,切实抓紧抓好,下决心抓出成效。

二、明确教育工作发展任务,狠抓各项工作措施落实

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教育发展的总体任务是: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巩固提高“普九”水平,积极推进“双高普九”,努力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规模结构合理、质量效益较高、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初步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初中入学率保持在98%以上,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控制在国家限定的标准范围内;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提高到85%。实现上述任务目标,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突出重点,完善机制,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普九”水平

我县虽然已经实现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基础比较薄弱,质量水平偏低,巩固和提高的任务依然很重。为此,要切实采取措施,努力做到“三保一控制”。

一是保工资。巩固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尽快实现教师工资由县级财政统一发放。县、乡财政预算要把工资刚性支出留足,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争取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逐步实现城乡教师工资统一标准。同时,乡镇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清理补发历年拖欠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

二是保运转。各级要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确保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不低于税费改革前的水平并力争有所提高。要根据国务院的要求,确保中小学收取的杂费全部用于中小学公用经费,严禁截留、挪用、平调农村中小学杂费收入,严禁挪用农村中小学杂费平衡财政预算。要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从**年开始,要保证每生每年10元的中小学公用经费,按照学校隶属关系,分别由县乡两级财政负担,切实保障学校正常运转。

三是保安全。要把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和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和建设保障机制,确保广大中小学生的安全。各级继续大力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落实好校舍查勘、鉴定制度,建立健全校舍安全预警体系,加大对危改工程的投入。今年,县财政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继续安排200万元的中小学危房改造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用于弥补乡镇中小学危房改造的资金缺口。教育、财政等部门和各乡镇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城市教育费附加、四项教育费的征收力度,利用好上级专项贷款政策,采取市场运作机制,多渠道筹集危改资金,确保今年完成近10000平方米的危房改造任务,年内实现全县中小学消除D级危房。同时,要强化工程质量监督,严格落实终身责任制,严禁避免新建校舍又成为新的危房。

四是控制辍学。要建立健全贫困学生资助制度,严格控制学生辍学。各乡镇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的要求,依法履行好组织适龄儿童入学和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的责任,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要建立学生辍学监控机制,做到分级负责,齐抓共管。要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对辍学严重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要建立相应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资助,决不能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县财政每年将安排8万元专款,用于帮助贫困学生就学,乡镇也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同时鼓励社会力量采取捐赠等形式,救助贫困学生。要依法保障农村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加大特殊教育投入,努力改善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

(二)深化改革,强抓两头,大力发展高中段教育和农村学前教育

要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在不断巩固提高“普九”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教学结构,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农村学前教育,实现教育规模和质量效益的共同提高。

大力发展高中段教育,既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的需要。要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发展优质高中教育,争取我县**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要挖掘现有资源潜力,实现完全中学的初高中分离,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加大国办高中投入,继续开展争创全国1000所示范高中活动,争取一中跨入全国首批1000所示范高中行列,推动高中教育快速发展;抓紧调整学校布局,优化高中资源配置,形成高中学校平等竞争的良好格局;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形成全民办教育的局面,增加高中教育总量,逐步形成政府、社会力量等多种形式办学的新格局。这里我特别强调,我县的民办教育发展迅速,为缓解国办中学的升学压力、完成“普九”任务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在发展中也有不公平竞争、收费不规范、师资力量差、教学不配套、安全隐患多等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乡镇政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依法加强管理,对不具备办学条件的要取消其办学资格,今后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民办学校。

学前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发展学前教育是巩固普九成果的需要,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要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充分发挥其指导、辐射作用;多渠道、多形式调动社会各界办园的积极性,进一步规范社会力量办园;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富余的教育资源发展学前教育;强化管理,关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开拓发展空间,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要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远程教育工程,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提高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要将基础教育信息网络作为教育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争取年内农村中学、大型完小基本配备电子教室,并逐步实施“校校通”工程。争取3年内建成满足中小学多媒体信息交互、资源共享、与中国教育科研网高速互联需要的教育区域宽带网(校园网)。要围绕实施素质教育,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大力加强教学研究,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强化措施,协调发展,大力推进“三教统筹”

实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统筹”,是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的有效途径。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积极推进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切实做到为发展农业、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服务,为推广科技成果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为农村基层组织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一是加强对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指导和管理。县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指导,对职业教育进行经常性督导、检查和评估。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全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下大力气办好县职业中专,充分发挥其部级重点职业中专的作用,调整专业结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逐步建立以政府统筹管理为主、社会广泛参与、学校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新型管理体制,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加快向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目标迈进。要以职业中专和劳动技校为龙头,以乡镇成教中心为纽带,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相互沟通的县、乡、村三级教育培训网络。二是大力推广“双元制”职教办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大批具有熟练技能、适合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工人或农民。要在农村初中和高中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内容,积极开展“绿色证书”教育,鼓励学生在获得普教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做好市场调查,按照社会市场需求开设专业,以短平快的方式把学生送到生产第一线。要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教材改革和教学改革,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三是高度重视农民培训工作,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逐步形成政府扶持、用人单位出资、农民适当分担的培训投入机制。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村劳动力和转岗人员都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培训证书。今后,全县每年要培训农村劳动力6万人次,其中转移培训1万人次。四是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合作机制,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要统筹农业、科技、教育资源,构建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科技培训和推广网络。加强成教中心建设,强化创新意识,改革办学思路,积极与农技、水利、畜牧等部门联合,搞好各种形式的培训,推广农业科技新技术,更好的为“三农”服务。

(四)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建立健全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富有活力的教育人事分配制度,是搞好农村教育工作的根本性措施。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农村师资队伍的质量,激发内部活力,提高有限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要严格编制管理,最近,县人事、财政、教育等部门已对全县的核编方案核定并报市政府。各校要严格按照核定的编制配备教职工,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违反规定占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要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教师聘任制度。要积极推选校长选聘制,改革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制度,坚持把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作为任用校长的主要方式。我县已经做了很好的尝试,下一步,要在教育系统全面推开,切实把那些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选配到领导岗位上来。实行校长任期制,对考核不合格或严重失职、渎职者,应及时予以解聘或撤职。要逐步实行校内结构工资制,搞好试点,全面铺开,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建立重实绩、重能力、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学校可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制定与聘用制度相适应的校内分配办法,将教职工的工资待遇与其岗位职责、工作数量和工作绩效挂钩。要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制度,鼓励教师到乡村中小学任教,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可不转户口,工资标准在原来的基础上浮动一级,返回后取消浮动工资。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在乡村中小学任教1年以上经历。对在农村任教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子女入学等方面予以照顾。对在偏远山区、库区任教的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补贴。要建立区域内城乡“校对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构建农村教师终身教育体系。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稳妥地推进,确保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加强领导,依法治教,营造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