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政策解读十篇

时间:2023-10-30 17:34:35

民营经济政策解读

民营经济政策解读篇1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百县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和《河南省“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助推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决定在全区开展“一联三帮”更好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十个专项行动。内容如下:

一、开展同民营经济代表人士谈心活动。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同有较强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民营经济代表人士谈心。谈心对象包括现任或曾任市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区工商联(总商会)领导班子中的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有影响力的商会主要负责人;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有较大影响力但未做政治安排的民营经济代表人士。谈心活动原则上一季度开展一次,以“一对一”个别谈心为主,也可视情举行小范围集体谈心。谈心活动要贯彻信任、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深入了解国内外复杂环境影响下民营经济人士思想状况和变化趋势,深入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和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帮助反映合理诉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引导民营企业代表人士坚定发展信心,进一步增强党对民营经济的领导力和对民营经济人士的凝聚力。

二、开展“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乡场(街道)、产业集聚区领导干部和涉企部门单位干部要联系服务辖区内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高成长型企业、吸纳就业较多的企业、其他需要帮扶的企业,确保实现全区民营企业、产业集群、主要产业链企业和有代表性商会组织全覆盖。以“领导干部领衔+工作专班支撑+服务对象+问题收集台账”为主要形式,以应帮尽帮、该帮必帮为目标,承担好帮助惠企政策落地、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帮助企业项目建设三大工作任务,当好政策宣传员、企业服务员、党建指导员“三大员”,全面推开首席服务官制度。

三、开展民营企业诉求快速响应行动。发挥省民营企业诉求响应智慧平台、市“亲清连线·廉通企业”政企互通监督平台和市企业投诉中心平台“直通车”作用。建立诉求收集、分类交办、跟踪调度、办结销号、评价考核等全流程工作机制。按照属地为主、条块结合、分类分级、限时办结、满意度公开的原则,及时对平台接收的各类诉求、意见进行梳理分类,根据属地和部门职责推送移交,主责部门在规定时限内办结回复。涉及多部门的,由主责部门牵头,与相关部门协商解决;难度大、带有共性的问题,由区发展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出面协调解决;对无政策依据或不具备解决条件的,由主责部门“点对点”沟通解释。确保企业诉求全回应、快办理,实现有诉必接、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有难必帮。

四、开展惠企政策落地问题清零行动。一是建立惠企政策机制。通过吹风会、会、宣讲会等形式,用好各部门政务信息平台,广泛宣传、精准解读国家和地方应对疫情冲击、促“六稳”抓“六保”、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二是建立惠企政策清单式宣贯机制。全区各涉企部门要及时梳理汇总相关政策信息,列出“政策落实清单”。深化“政策春风进民企”系列宣讲活动,按照“谁、谁解读”的原则推动政策起草部门“官方解读”,组织专家学者、企业家“民间解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宣传解读体系,帮助民营企业家稳定心理预期、用足用好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和落地率。三是组建政策服务“一米团”。政策服务“一米团”围绕省市区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上门为企业送政策,面对面与企业高管团队进行访谈,对企业应该享受的优惠政策进行梳理,实行清单式服务,一企一单,落实一项、销号一项,帮助民营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四是破解惠企政策落地难。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工商联收集汇总的政策落实方面的“堵点”和难点。由区督查局牵头,对涉及部门进行专项督查,真正打通政策落实的“中梗阻”和“最后一公里”,切实让“惠企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民营经济政策解读篇2

高新区管委会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和服务质量,积极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全力扶持,全力营造政策上支持,方向上引导、法律上保护、经济上实惠的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整治站位,加强工作领导。民营经济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是新时代追赶超越的重要支撑。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列入重要议程,定期对民营经济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安排、扶持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研究部署和协调检查,真正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评价体系,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执行情况、服务态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作为评价单位工作作风和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职级调整以及奖惩的有效依据。

二、大力营造氛围,强化政策落实。深入学习贯彻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通过培训、展板、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加强宣传解读,让民营企业家全面了解政策导向,充分把握政策红利。主动对接民营企业的实际需求,围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降低企业成本、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等方面,完善政策配套服务体系,推动各项扶持政策在高新区全面落实落地。

民营经济政策解读篇3

扬《台州日报》经济报道所做的贡献,因此本文主要以它为例。

一、唱响“树信心”主旋律,发挥党报引导舆论的主力军作用

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广大人民群众都关注经济形势,新闻媒介特别是党报发挥着无法比拟的作用,其中经济报道成为更有力地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载体。

总理说“信心比黄金还重要”。在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媒体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关键看经济报道能否树立读者的信心。

信心来自历史观、全局观,党报要帮读者提高认识。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受历次大的外部冲击的经验看,每一次大的外部冲击都成为中国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促进经济体制的改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推动中国经济迈上新的台阶的重大机遇。同时,面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在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重启积极财政政策,并出台了总额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这些事实和论述是让人临危不惧的好材料,都要好好宣传。地方党报还要结合当地实际,系统阐述当地的希望所在。《台州日报》在转载《人民日报》相关文章、新华社相关电讯的同时,组织撰写、发表“坚定信心渡难关”系列评论员文章,多角度、多层次阐述台州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优势、实力、有效举措和成果,让读者受到鼓舞;择机发表《危机就是商机》《金融危机怕什么》等原创时评,辩证看问题,分析得很到位,从而给人以信心。

信心还来自当地不断产生的新优势、新举措和新成果,相关内容要给予充分报道。台州新的增长点在沿海产业带、沿江发展轴,这是在新的起点上建立的、适应当前国际形势的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台州日报》即在头版开辟“沿海产业带系列报道”和“沿江发展轴系列报道”专栏 ,发表《只有夕阳企业,没有夕阳产业》等系列报道,以翔实的数据、可以预期的前景,让读者心中有底。《台州日报》还在头版开辟“坚定信心渡难关”系列报道专栏,发表《着着妙棋解困局》《亩产千万元的“奥秘”》等文章,报道有关部门、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举措和成果。其他如《温岭:民资“凤还巢”打造总部经济》等报道,也让读者眼前一亮。第二版还开辟了“县市精彩之笔”专栏,发表《为企业“弯道超车”开路》《开发式扶贫助低收入农户脱贫》等经济报道,成为各地借鉴样本。今年5月,台州核电站成型,《台州日报》及时发表《核电的优势在哪里?》系列报道。此外,沿海电气化铁路开通,让台州经济进入“铁路时代”;台州―台湾海上直航开通,让台州在“海西经济区”建设中迈出实质性一步,《台州日报》都给予充分报道,让读者真真切切看到希望的曙光。

信心还来自“人”的坚强与智慧。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经济报道离不开对人的关怀。只有从“人”的角度审视经济活动,经济报道才能进入问题内核。当前经济新闻就特别着力于表现经济变革背景下企业家的作为和普通民众的生活,以彰显人文关怀的主旨。《台州日报》在经济报道中也不是每天“形势” 、“数据” 、“措施” ,而注重“见人”。头版除了“对话70后企业家”专栏,让思想新锐、引领的企业家直接出来说话外,还开辟“金融危机下的人才故事”专栏,报道各类扎根企业的人才,如何与企业风雨同舟,将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转化为克难发展的动力。曾在改革开放中叱咤风云的老企业家能否在抵御金融危机中起到中流砥柱作用,具有风向标意义,是一群特殊的人。比如曾被朱F基誉为“国宝”的企业家邱继宝,他的企业飞跃集团是台州在金融危机下率先遭遇滑铁卢的大企业,企业前途和他个人态度成为群众关注焦点,《台州日报》适时让他“露脸”并跟踪报道企业改制进展,很快平息了谣言和社会恐慌心理。其他版面的不少转产、创业故事,也可钦可佩,如《三门县一建筑老板回乡当“牛倌”,投资5000万元,打造国内最大肉牛养殖基地》等报道就成为鼓舞人心的又一股力量。

二、辩证看问题,增强经济报道的权威性,保持和提升党报的公信力

在金融危机之下,各种信息纷繁复杂,各种专家各执己见,各类学说互相矛盾,让读者如雾里看花、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党报作为主流媒体,理应成为激浊扬清的主力军、实事求是的代言人。

《台州日报》在给读者树信心的同时,就不回避当地的困难和问题。头版开辟的“第一关注”专栏,要求在第一时间发表第一重要的新闻,包括“利空消息”。但把握有技巧,一是尺度,不渲染;二是讲透,不遮遮掩掩。如《如何看待-17.1%――台州前四个月外贸出口形势透析》等报道,直面现实、直面困难,给读者最真实的信息和科学的分析,受到普遍好评。

如果说外贸出口形势严峻只是各地的普遍现象,大家可以共进退,读者都有思想准备,那么台州民营经济“低、小、散”,无法抗风浪,在金融危机面前举步维艰,则是台州的特有现象,特有劣势,许多干部一说到这方面就底气不足,就打退堂鼓。当地党报又该如何揭开这560万人民心头的“伤疤”?在金融危机之下,揭示当地经济运行深层次矛盾的报道,稍有不慎就会被读者“放大”。但“伤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政府不敢面对它。对地方党报来说,关键是与当地党委政府合拍。台州新一届市委领导审时度势,认为当前经济形势为深化改革提供了新契机,金融危机可对民营经济形成“倒逼机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因此做出“打造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的战略部署。《台州日报》积极跟进,开展“解放思想,打造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大讨论活动,发表了《 民营经济产业要从“独子”向“多子”转变》等文章,从解放思想角度剖析民营企业自身和环境的种种弊端,并提出对策,与读者一起思考;同时在头版开辟“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经济新闻大奖赛”专栏,以典型引路,同样催人前进。

三、深入浅出,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指导性

金融危机之下全方位对危机进行分析报道,对经济新闻进行深度追踪报道,不仅可以体现党报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同时可以从金融危机呈现给社会的表面现象中剥离出真正的实质,增强可读性和指导性。

但深度报道不是“深奥报道”。以往,党报的经济新闻很容易产生“内行不爱看,外行看不懂”的不良效果,言论尤其如此。究其原因,是因为党报的视角过于宏观,动辄探究体制机制,言必经济规律如何如何,高高在上令人难以亲近。如今不少优秀的经济言论,虽然也是在观察经济现象,研究经济运行,探索经济规律,却找准了更有现实针对性的切入口,以小见大、寓理于事,用通俗的语言把经济现象讲深讲透,既揭示了事件的本质,又有一定的诠释深度和理论高度,可读性大大增强。

深度报道不仅包括经济评论,还包括适合读者需求的“解读” 、“调查” 、“观点”等“浅出性”报道。

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发扬“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发展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但是这一次,光靠吃苦耐劳也许不足以应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由此说,当前民营企业亟须发扬“新四千精神” :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保持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台州日报》即在头版开辟“新‘四千精神’引领突围――对话70后企业家”专栏,发表《把总部留在中国,把工厂建在世界》等系列文章,用台州一批70后企业家的所想所思,诠释“新四千精神” 。这样的文章,既是对逆势发展的先行者的总结和肯定,也是给更多正在危机中艰难爬坡的当地企业提供启示。

《台州日报》头版另一个专栏“暖春之旅―台州制造业深度调查”,先后发表了《“台州造”汽车:逆流迅跑为哪般?》《台州造船业:是抛锚还是远航?》等文章,详细报道了台州轿车、摩托车、缝纫机以及塑料业、造船业、模具业、制鞋业等制造行业的困难、对策和出路,深入浅出,满足了相关人士的阅读欲望。

“台州大讲堂”邀请的经济界名人也是《台州日报》报道重点。如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把脉台州民营经济,就有《解放思想才能成功突围》的分析性报道,视角独特、观点新颖,很受读者喜爱。

四、服务也是“三贴近” ,努力为广大普通民众服务

“三贴近”是老话题,也是党报多年的追求之一。在金融危机之下的经济报道强调“三贴近”,不光是为了扩大宣传效果,更为了让读者觉得可亲、可信、可学、有用。

据报道,截至2009年5月25日,中央政府投资中,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及卫生、技术改造及技术创新、农田水利等农村民生工程四大类重点项目投资预算2348亿元。数据是抽象的、枯燥的,但这些项目的“落地”必将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各地党报的报道应该是具体的、鲜活的。新闻工作者应当具有浓厚的百姓情怀,为基层群众服务,成为维护人民利益、反映人民心声的模范。《台州日报》以“经济短波”的形式,将各地在 “养老保险”、“医疗统筹”、“民房规划”、“种粮补贴” 以及“家电下乡”等方面做得实的新闻及时报道出来,传递政府实实在在的民生理念。

除了工作报道 ,还应关注弱势群体,努力为普通民众服务。传统农业生产效益不高,但与农民休戚相关,《台州日报》的“经济周刊”就把触角伸向农村,发表《生猪养殖业今年还有没有戏?》《农民专业合作社盼“雨露”》《点燃种粮激情》等报道,为农民指引方向。其他如《烂橘摆上书记办公会议说明什么?》《农民工职业培训缘何遭遇冷场?》等时评、述评,也积极为农民说话。

民营经济政策解读篇4

关键词:农村图书市场;渠道管理;利益相关者

中图分类号:F723.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农村图书市场的营销渠道分析:以安徽地区为例

收录日期:2013年1月11日

在中国共产党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党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新时期的主要奋斗目标之一,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又能有效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占人口总数的2/3,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居民,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短板和重点攻克对象。农村图书市场的兴荣与否很大程度上反映文化产业的繁盛程度。

一、农村图书市场营销渠道分析的重要性

封延阳指出,图书产品指的是通过交换能够满足读者精神需求和利益的有形物体和无形服务的总和。图书市场是指,涉及图书产品的各项经济活动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这里的农村图书市场即为农民提供能满足他们各项精神和利益需求的服务为最终目的,而开展的各项经济活动和由此相关的群体的总和。

目前,我国图书市场总体繁荣发展,大多数出版社也出版迎合农村居民生产、生活需求的农村读物,希望拓展农村图书市场这片广阔的市场;中央和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来鼓励农村图书市场发展。经过多年努力,部分地区得到突破性进展,但是高额的渠道成本把很多优秀的农村读物挡在了农村图书市场之外,让很多想读好书、愿意买书、有能力买书的农村读者买不到适合的农村读物,农村图书市场总体发展低迷。分析农村图书市场的营销渠道,寻找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农村图书市场的长远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二、农村图书市场营销渠道现状

据调查,目前安徽地区农村图书市场处于发展初期。笔者用百度地图搜索新华书店网点,显示全省新华书店总网点数为374个,其中对广大农村图书市场辐射的县级市、乡镇网点总数304个,乡镇网点主要有四方面特点,主要分布在省道和国道线上,或者集镇中心;经营规模小,覆盖面小,服务能力有限;所售品种主要为:教学参考用书、教学辅导书、学前教育、文艺小说等,农民读者可选择面窄;经营业绩不佳,部分网点经营不佳,处于停业边缘。另外,由政府出资建立的公益性农家书屋已建成18,952个,其中2012年建成2,923个网点,覆盖了所有的新镇村。虽然农家书屋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书难的问题,但是由于部分地区前期调查不到位,书籍种类和内容不对口,农民看书积极性不高;宣传不到位,目前仍有很多村民不知道农家书屋在哪儿;管理人员缺乏,农家书屋不能良性运作;后续资金不足,书籍更新速度慢;渠道成本过高,单纯依靠政府支撑,不具有良性可持续运行机制等等问题逐渐暴露,使得繁荣农村图书市场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笔者认为,要想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渠道开发决策,需要建立在分析农村图书市场渠道现状的基础上。据调查和参考文献分析,处于成长初期的安徽农村图书市场渠道存在诸多矛盾,其中供需、经营、管理三个方面尤其突出。

(一)供需现状。供需两不旺这一恶性循环,是对农村图书市场尴尬境地的真实写照。一方面没有稳定充足的图书流入农村图书市场,主要表现在:目前图书产品主要创作群体是大学老师,他们大多习惯创作学术论文,对于农民一看就懂、一学便用、一用便灵的图书产品选题难,且无易于评定职称;农村地域分布广、数量多,农村图书产品渠道长、成本高;销售投资回款周期长,使大多出版商不敢轻易涉足农村图书市场这片蓝海;渠道成员主要从事公益性活动,没要找到公益性和经营性的结合点,缺乏持久动力;另一方面农村图书市场购买欲望弱,主要体现在:图书产品定价高,而长期以来农村消费水平没有显著提高,使得图书产品作为非必需消费品在农村市场不受重视;图书网点分散,买书难;适合农民看的图书产品题材,特别是现代农村生活题材少,可选择范围小;大多数农村玩风重,相对于读书,村民更愿意看电视、打麻将、打牌,因此不具有阅读习惯。

(二)经营现状。农村市场的新华书店在经营范围上看,主要经营教辅用书、工具书、少儿用书、社科类,民营书店老板大多注重经济效益,而轻视文化;网点主要设置在乡镇中心,人流量较大;经营状况差,一般而言以在学校附近提供教辅用书的书店的才能存活。但随着农民收入逐渐提高,国家政策倾斜效应逐渐体现,农村图书市场容量将越来越大,市场前景也会越来越好。

(三)管理现状。由于农民收入不高,农民更倾向于价格低的图书产品,加之法律意识薄弱,识别盗版图书产品能力不强,使得盗版图书产品在农村盛行;私营书店老板轻文化、重盈利,统筹管理难度大;农村公路设施不完善,物流成本过高;农家书屋管理体制不完善,部分地区出现重建设、轻管理现象。

三、农村图书市场营销渠道管理策略

国内关于农村图书市场的研究较少,可供参考的管理模式少。利益相关者视角具有可操作性、成果直观的特点,对现实渠道管理活动往往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探讨农村图书市场渠道建设,以期望拓展营销渠道开发策略新思维。本文将农村图书市场渠道成员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划分为主要成员和协助成员两大类,其中主要成员包括:出版发行企业、中间商、网店终端,并根据各成员所处的渠道位置和渠道作用分别提出相应策略:

(一)主要成员。主要成员参与图书产品在农村图书市场流通的绝大多数环节,自然也是渠道开发主要对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新技术的不但革新、先进的管理思想理论逐渐创立并普及,传统的营销渠道设计方法显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农村的图书市场渠道开发。在保证现有渠道良性发挥作用的同时,积极开发低成本高效的渠道或者渠道组合。

1、出版发行企业。作为整个渠道产品输出源,转变农村图书市场不赚钱的观念,积极投身农村图书市场是首要任务。其次,组建农村图书专题组,深入到农民中去了解他们的需求,做好选题,出版他们切实需要的图书产品;简化图书产品包装,降低定价;妥善处理与中间商、网点终端、政府部门、媒体、金融机构等其他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加速图书产品在渠道流通。最后,应该多与渠道成员开展有效的营销活动,活跃农村图书市场,等等。

2、中间商。中间商协助出版发行企业将图书产品输送到渠道终端,采用先进管理思想和技术,提高图书产品流向目标群体效率是必需的。其次,建立农村图书产品绿色通道;妥善处理与出版发行企业、网点终端之间关系,保证物流、商品流、资金流、信用流通畅。最后,依托邮政配送系统,扩大渠道覆盖面,必要时向政府部门寻求帮助,以提供绿色通道。

3、网点终端。渠道网点终端包含销售终端和图书产品的最终消费者。作为销售终端首先应该保证现有的网点:如新华书店乡镇网点、农家书屋、私营书店经营能力的同时,有效整合经营状况差的网点;如此选择合理的网点位置,如学校、农家大院、行政村机关大院等进一步扩大销售网点,便于村民选看和购买。另外,农家书屋服务范围应该逐渐被放宽,给予经营权,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最后,及时反馈需求信息,提供农民需要且喜闻乐见的图书产品,抓住农民各时节闲忙、庙会、逢集,开展多点经营、送书上门、让利销售等灵活的营销活动来进一步促进农村图书市场的发展。

值得指出的是,国内学者大多将农村读者以图书产品被动接受对象,或者单纯将农民当图书渠道最终对象做研究。但实际上,我国农村广泛存在着既能代表本地文化特色又能代表中国传闻文化的能人异士,民歌、民谣、地方戏曲、剪纸、布艺画、瓷器等等,数不胜数。笔者认为,以大力发展农村图书市场为契机,利用中华文化同根同源的特性,将这些能人异士的作品通过图书产品平台发展,不仅能为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还能有效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协助成员。相对于农村图书市场渠道主要成员的作用而言,协助成员起到催化高效开发渠道的作用。将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媒体单位、高校图书馆、省市级图书馆、社会群体等纳入渠道开发这个大系统中,团结力量办实事。

邵尧指出农村图书发行网点维持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于大多数而言交通不便和资金短缺是两个直接原因。政府应该站在国家宏观调控的角度统筹规划,在资金和政策上提供帮助,如建设基本公路以降低渠道运输成本;设立资金鼓励更多行业投身农村图书市场这个系统工程建设中;给予政策便利通道,保证渠道便利,等等。

张桂枝指出,鼓励有能力的出版发行企业、零售终端、图书馆将有利用价值又不过时的仓库积压图书产品,采用低价流转或者赠与的方式流入农村。侯秀林指出应该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充裕的有形、数据馆藏资源,以及优异的人才资源对农家书屋帮扶。这些探索都是站在公益性的角度,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大。笔者在此呼吁其他相关者,应该积极响应相关政策规划号召,充分利用这些闲置资源,共同建立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市场渠道机制。

另外,随着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发展,渠道建设模式不断被充实。高效的渠道成员组合形式和渠道关系模式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而灵活制定,既可以采用传统渠道模式从发行企业到经销商逐级分销,最终经过零售终端到农村使用者,也可以采用生产企业直接派销售人员深入农村销售,也可依托互联网在线销售,或者电话销售等等,真心地投入到渠道开发中,把渠道当成一个持久的核心竞争力来经营。

四、小结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农村图书市场营销渠道发展和维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社会工程,单纯由一个或几个组织成员负责全部工作是不合理的,需要多个渠道成员积极参与,共同促进农村图书市场的长效可持续发展。即政府和社会各机构提供法律、制度、社会文化环境;出版商联合渠道中间商和终端消费者,保证商流通畅;积极调动农民读书积极性;整合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参与图书创作等一系列可维持农村图书市场长效发展的营销渠道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封延阳.我国图书市场结构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02.9.

[2]安徽省财政厅.全省民生工程资金已超计划拨付.安徽日报,2012.11.19.

[3]李跃波.文化惠民提升幸福指数.安徽日报,2012.10.8.

[4]禹继来.“三农”图书出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传播学,2008.

[5]邵尧.基层新华书店如何破解难题——农村图书发行的问题与对策调查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06.3.

[6]张桂枝.城乡少儿读物市场反差探析[J].中国出版究,2008.5.

民营经济政策解读篇5

为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对企业发展的信心根植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内心,杨浦区工商联在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中,围绕推进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积极开展“坚持三认同、争做三种人”活动,并通过“十八项举措”的落实,不断彰显实践特色。

坚持政治认同,做政治上的同道人。通过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赵福禧作“信念、信任、信心”专题辅导、区委统战部部长进行教育动员、向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推荐理论学习丛书及召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教育实践活动基层(行业)商会秘书长(联络员)、重点企业党组负责人推进会等,不断强化正面教育。同时,以加强基层(行业)商会教育实践活动联络员、指导员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对教育示范点企业跟踪指导检查,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坚持思想同德、目标同向、行动同行,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道人。

坚持使命认同、做业务上的领军人。注重服务先行,建立区工商联分片联系基层、服务企业机制,联手政府职能部门、学校、科研院所、社会中介组织及基层(行业)商会,为民营企业发展、腾飞多方位打造服务平台,寓认同于服务之中。如联手区税务、工商局等部门,着力建设杨浦区民营企业经济运行信息平台;联手区委统战部、区委党校、区社会主义学院,举办“民营企业发展创新”专题培训班,并邀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领导、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及金融专家为企业家进行经济形势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传授风险防范法律知识、解读金融新政;联手区商务委举办“中小微企业服务政策解读会”,宣传、推介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服务机制、工作重点以及申请政府各类资金应注意事项;联手民生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及中国出口信用保险上海分公司,宣讲、介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产品及出口信用保险政策;联手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完成杨浦区非公经济财政扶植政策体系专项调研,就杨浦加强非公经济发展的新需求、新环境、新导向提出建议和对策;联手上海市创造学会、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举办“企业梦托起中国梦”企业家论坛,并邀请到复星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作主题演讲,共同展望互联网时代的民营企业的投资梦、创新梦、发展梦。此外,区工商联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联手南京市工商联、遵义市工商联、大同市工商联等友好商会,为民营企业家“量身定制”考察项目和学习交流,引导企业家们认同杨浦“十二五”的使命要求,认同民营企业家在促进民生、报效社会的使命所在,做到发展上把握先机,创新上有担当,争做业务上的领军人。

坚持责任认同、做为人上的正派人。以弘扬“上善若水,海纳百川”的上海精神为重点,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在谋求发展的同时,坚持公道、公平、正派,不断培育诚信经营的企业文化;以统战系统爱心助学少数民族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为契机,动员民营企业家积极向少数民族的大学生提供暑期实践活动岗位,展现非公经济人士艰苦创业、义利兼顾、报效国家的精神;以组织民营企业家撰写“我的中国梦、杨浦情”征文、开展杨浦区民营企业创新十大案例评选为主题,引导民营企业家把个人的成功、企业的发展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升非公经济人士做杨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贡献者的积极性;以小微科技企业导师计划为抓手,建立小微科技企业创新群、科技企业家导师群,并依托两个群间的定期大型活动、常态化小型交流,在助推小微科技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同时,发扬改革创新精神,砥砺敬业品格,努力以优质的信誉开拓市场,以高度的责任感回报社会,争做为人上的正派人。

民营经济政策解读篇6

当前环境下,民营企业需要咬牙坚持,更需要向成功的企业学习以熬过此次经济下行。现在已经谈不了什么理想、什么政策,而是要脚踏实地去做、去转型、去融合

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中,民营企业最容易受到大环境的冲击,它们中的绝大多数不可能获得政府的补助兜底,在市场规律中就是随波逐流――环境好时能赚得钵满盆溢,环境差时则会出现恶性循环,甚至产生倒闭潮。

在央行接二连三实施降准和降息的情况下,很多人将目光集中在了股市和楼市身上,因为经济规律告诉大家降息能够释放资金,资金会流入股市和楼市。只不过,央行降准降息的最主要目的并不是单单为了刺激股市楼市,而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不见减退的情况下对民营企业,采取货币政策上的支持。

融资难问题在经济下行的当前显得更为突出,不少因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所释放出的流动资金成为了投机资金,真正能够补充实体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少之又少。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已经不如以往景气,在资金和环境的双重利空下,民营企业很可能又将面临新一轮的困境。

有人说,民营企业发展遇到难题,国家可以用扩大国内投资,刺激国内消费和扩大外贸出口的“三驾马车”进行解决。现实的情况是,国内资金投向范围要么就是国有重大工程项目,要么就是技术尚不成熟但不断被热炒的技术项目,能够真正配置到民营企业方向的资金有限;至于扩大外贸出口,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达国家的经济都受到了下行压力,他们也迫切希望扩大出口并刺激国内消费,想出口的国家、要进口的国家少,因此扩大出口很容易会在全球经济低迷是成为伪命题。

无论经济是好是坏,民营企业不能问“政府要为我做些什么”,而是要问“我能做些什么来自救”,毕竟企业是自己的,要靠自己来管理。由于企业性质、人员组成不同,民营企业相对国有企业而言更具有创新能力,虽然不少企业会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中“玩完”,但具有人员相对优质、行业朝阳、制度完善、诚实守信等特性的民营企业恶劣环境下,完全能够通过创新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

能够站稳脚跟的民营企业基本上是善于在不同时期去发掘机遇的企业,这和企业带头人、管理团队以及智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民营企业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了解宏观环境、行业市场,做到知己知彼才可能处于不败地位。大部分的企业不容易做到这一点,很多企业由私人或家族控制,他们容易将自己的成功无限放大,拒绝听取第三方的意见,而我们常常挂在口上的转型升级、产品创新到这些企业就会成为空头支票。

由于没有像国企那般复杂的流程,民营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相互交流实际上更有利于抱团取暖共渡难关。但由于民营企业领导人的私心更重,大量企业不愿意将自己的资源与他人互换,从而令自己处于闭塞的环境中而丧失市场竞争力,更加不可能在乱世中成长。还有不少创业者本身就缺乏历练,读了乔布斯、马云等人的成功学后,光凭满腔热情创立起了公司,结果企业缺少规划、管理混乱,成为了诸多失败案例中的一个。民营企业的创业人最好具有较丰富的社会阅历,知晓为人处世并有号召力,能够分析清楚未来的形势以及招募优秀的项目团队,这样才能抵抗风险,维持企业运作。

当前环境下,民营企业需要咬牙坚持,更需要向成功的企业学习以熬过此次经济下行。现在已经谈不了什么理想、什么政策,而是要脚踏实地去做、去转型、去融合。

民营经济政策解读篇7

提出,“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比去年预算增加4000亿元。”

【解读】

通胀目标设定在3.5%,较去年下调0.5个百分点,表明高层控通胀的决心。物价关系民生,降低通胀目标稳物价是从惠民生角度出发,希望老百姓获得更多实惠。另一方面,经济增速已出现回落,与其保持一致,CPI目标也应该相应回落。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始终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去年CPI涨幅回落至2.6%,不仅与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控通胀措施有关,也与经济运行整体态势有关。

【观点】

尽管国际经济形势一般,但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的条件还是比较好的,相信中国在今年或未来几年内,产业有继续升级的空间,城市化还在推进,环境污染要治理,这些都会产生好的投资机会。中国政府的财政状况也相对比较好,所以还可以再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启动投资,启动需求。民间的储蓄也高,所以不仅政府可以增加投资,民间也可以增加投资。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林毅夫

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重点是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完善试点办法,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

【解读】

随着结构性减税的进一步深化,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营改增”已经成为减税的重点突破方向。在中国现行税制结构中,增值税和营业税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流转税税种,几乎涉及中国所有企业和行业,“营改增”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就目前来说,我国“营改增”改革的试点取得成效,首先,“营改增”试点地区实现了总体减负。第二,实行“营改增”改革后,为细化社会专业化分工提供了有效的税制保障,支持和促进了试点企业的创新转型;第三,改革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的局面,将营业税并入到增值税,实现税制的公平统一,将对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并由此推动经济转型实现稳定增长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

【观点】

我国现行的主要税种包括增值税、 消费税 、营业税等都不是通过制定法律开征,而是由国务院颁发《增值税暂行条例》《消费税暂行条例》等行政法规开征。3月底,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可能要确定未来五年的立法规划,增值税等若干税种立法,有望纳入本届人大的立法规划。”

――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刘剑文

城镇化和“城市病”

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说:“城镇化不能靠摊大饼,还是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地推进。还要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尤为重要的是,新型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

【解读】

我国已进入“大城市病”集中爆发期,治本之策在于城镇化。城市群的建设将是新一轮城镇化的重要走向。通过推进城市群建设,发展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中小城市,改变城市体系“头重脚轻”态势,减缓特大城市人口膨胀压力。

【观点】

要消弭雾霾,除了要加大在环保领域的投入之外,还要对近年来不少大城市盲目扩张的现象予以警惕,这里面就需要城市建设的决策者在规划方面看得更远一些。”

――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

丁金宏

随着资源过度集中到大城市,县级市和城镇建设被忽视,城镇化被定势为城市化,这是不合理的。中国今后的城镇化道路应在反思前30年城镇化的基础上,在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区域战略的框架下走下去。

――全国人大代表、台盟中央委员、省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

孔令人

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

全国人大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加强政务诚信制度建设,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制度。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构筑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加强政务诚信,力促社会诚信。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解读】

从国家的层面,首次提出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的提法。政府部门按照“打铁还须自身硬”的要求,率先垂范,致力于政务诚信的建设,很及时也很应该。

要推进政务诚信,首先官员和政府机构的政务行为必须公开透明,具备诚信;其次要接受公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只有这样,政务诚信建设才会落到实处。

【观点】

运动反腐、权力反腐、网络反腐成果固然可观,但从建立长效机制上,更需要制度反腐。方案中提出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意味着每位公民和每家机构,今后都将有自己的信用代码;包括财产在内有关信用的信息都将得到整合,某个人在不同城市拥有多套住房的现象将很难“潜水”,具有含金量。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物权法专家

申卫星

统一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在对201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指出,食品药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突出问题,我国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解读】

较往年来说,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将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单列出一段,并明确提出改革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的要求,可见国家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之高。

【观点】

由专门的部门监管食品问题,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过去是“多龙治水”,“多龙治水”也没有治好水,现在有一个部门专门管食品药品的安全,是进了一大步。”

民营经济政策解读篇8

一、研究背景

(一)苏北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它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行的土地家庭承包制度的边际效用急剧递减,为此,土地经营权流转伴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的实践,在我国广大农村相应而生。但由于各地发展状况的不同,土地流转又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使之难以有序、顺利地开展,这也成了当前继续推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难点问题。对于江苏省来说,苏南和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笔者通过调取徐州市丰县和连云港市灌南县的数据信息,大致可以看出,苏北地区户均劳动力人口为2.5人,从事非农产业人口为0.9人,拥有承包地5.2亩,劳动力人均承包地2.1亩,家庭平均年龄43岁,文化程度总体偏低,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也不高。

(二)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流程

党中央为了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合法权益,推进土地流转和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决定出台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政策,江苏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并严格执行,下发政策解答,指导工作,各村镇工作委员会也积极行动,印发文件,向广大村民宣传介绍这一政策。通过走访调查,笔者了解到,这一政策的工作步骤总共分为六大步。前期准备工作有五个分步:一是要成立组织机构,由有能力的人领导、指挥基层,做好有关工作;二是制定一个有效的政策方案,做出具体的安排部署;三是确定测绘单位;四是开展业务培训;五是广泛宣传动员,村镇通过张贴公告、发放公开信和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确保家喻户晓,人人明白。接下来便是调查摸底这一阶段,进行资料收集、入户调查以及核查公示工作,确保工作的顺利展开。而后是实测确认,即勘测成图,公示草图,最终签订合同。然后是公示确认,由农户签字确认草图,进行二榜公示,然后依据矛盾纠纷调处制度,进行修正公示。再后来是登记颁证,完善合同后,进行信息化录入,申请登记之后,核准登记,颁发证书,然后进行三榜公示。最后是建立档案,县、镇、村逐级建立档案,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上便是这一政策的整个实施流程。此次政策部署中,对于个别特殊情况也有具体的规定,比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共有人要登记该户二轮承包中参加承包、分得土地的成员,严格按照二轮承包原有人员来进行确定;而关于公职人员、现役军人、大学生等人员户口已经迁出者,是否继续列为承包家庭成员的问题,则由承包户家庭自行决定;迁入城镇居住但户口仍在农村的农户,仍然是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户,应当如实进行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最后,承包土地调查结果由承包农户代表亲自签字确认。本着依法规范、保持稳定、农民为主、确地为主、因地制宜、地方负责六项原则,地方委员会工作人员制定各项方案,通过了解承包合同、基本信息登记表、申请书、经营权证书等一系列正式文件,可以保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逐步走上正轨,使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完善。

二、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推动下,苏北农村土地流转进入了活跃期,并且有加速向前推进的趋势。由于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宣传不到位

由于受文化水平的限制,绝大多数农户对于土地管理法和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并不了解,对于国家所的政策把握不准,理解不透,再加上宣传力度不大,使农民对土地流转一知半解,由此引发了许多确权矛盾,再加上有很大一部分农户本来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认为土地为一家之根本,不可转予他人,这就导致散户种粮行为较多,生产效率偏低,效益低下,无法真正带动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农村经济的上升。从另一个大的方面来看,我国关于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也并不十分健全,目前只有几部基本的法律,而大法出台后,又缺乏相关的法律解释以及基层实施办法,导致法律的宣传滞后,严重拖延了政策的执行,相应地,关于调节纠纷的法律也相对缺失,导致土地承包的纠纷难以处理,严重阻碍了土地流转的发展与扩大。

(二)流转土地承包行为不够规范,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调查发现,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大多为自行流转,对于批准、备案、申请变更登记等一系列程序几乎不知,当然也就不会去进行正规登记,而且他们大多采取口头约定的形式,少数会采取不规范的书面形式,极少会采用法律的形式,流转双方权利义务不明确,这就为土地流转工作埋下了隐患,流转过程中矛盾纠纷不断,既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农户的权益也容易受到损害。另外,为了避免麻烦,合作商也没有长期经营的打算,长此以往,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比例不断下降,政策的执行便会陷入僵局。由于管理上的松懈,基层干部工作不到位、有关部门有法不依与执法不严的现象较为普遍,而且监管机制也不健全,所以有时为了减少与分散农户进行交易时的较高成本,基层政府直接介入土地流转,这样虽可提高工作效率,但难免会有经办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方法不得当的问题,有时会擅自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关系,甚至以行政手段强行推动,违背部分农民的意愿,侵害农民利益,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三)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不足

走访中,大多数村民表示,土地发包方并未依照承包合同的约定为承包方提供生产、技术、信息等服务,而且在走访中笔者也发现,很多农村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管理人才也相对缺失,多数还是靠经验来进行管理,远远没有达到现代农业生产的技术要求。因此在许多基础环节中,还需要依靠雇佣劳动力,但是随着非农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可雇佣劳动力越来越少,可想而知,土地转入者所需要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这对于土地流转也是极其不利的。

(四)农村社会保障不健全,金融信贷措施不给力

近年来,国家虽然对农村给予了很多社会保障措施,但是一方面,保障力度并不到位,另一方面,有很多地区在实施过程中有失公平公正,也使得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犹豫不决,农民习惯性地把土地视为唯一的养家法宝,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把土地流转出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另外,农村的金融信贷政策也严重制约着土地流转和承包大户的进一步发展,农村的金融信贷制度远远不能够满足土地流转所需要的借贷,资金的缺少使得土地流转相对滞后。

三、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土地流转中的作用

要解决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关、理顺产权、流转经营权,同时也要发挥农村新生力量的作用,即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因为大学生村官具有一般村干部所没有的理论优势、角色优势和知识优势。所以,大学生村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以发挥自己在农村土地流转中的独特作用。

(一)以自己的理论优势,做好土地流转政策的解读与宣传工作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是2005年3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然后基本上每年都出台与土地流转相关的政策和规定。为了让村民了解这些政策,并消除他们对政策的疑虑,大学生村官要以自己的理论优势,先学习、先行动,通过认真研读,领会政策要旨,并将政策细化,然后通过会议文件、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介方式,将党的政策通俗化地传达给当地农户,帮助村民更加准确地理解党和政府制定的土地承包政策和土地流转政策,及时纠正村民对土地流转方面的认识误区,并及时听取农民的反馈意见,耐心为农民答疑解惑。大学生村官接受过多年的文化教育,其理论水平、思想境界、思维层次比一般村干部要高,他们能够准确领会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对社会发展方向和经济形势也能有一定的判断,如果再经过一定的培训,会很快熟悉和掌握比较系统的农村土地政策。而本地农村干部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再加上长年忙于农村的具体事务,他们对各项政策不一定能透彻了解,因此,在农村,大学生村官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理论优势,做好土地流转政策的解读与宣传工作。

(二)以自己的角色优势,发挥在土地流转中的引领作用

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大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由于大学生村官是上级党组织选聘来的具有较高文化素养、较先进思想观念和较强民主法制意识的优秀青年,再加上他们大多数是外乡人,既没有原村干部和村民的固化矛盾,也与本地的村干部和村民没有什么人脉渊源和恩怨瓜葛,不会有特别明显的亲疏远近关系,这样特殊的角色身份,使得大学生村官很容易得到村民的认同和信任,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具有一般村干部所不具有的优势。大学生村官虽然年轻,但他们有理想、有追求,给农村带来了活力和生气,也给村民带来了致富的希望,他们凭借自己的新知识、新观念、新技能,依托国家的一些优惠政策,按照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探索新型的经营模式,闯市场、树品牌、定标准,建立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示范园,用自己的成功经验引领更多农户一起致富,引导土地有序流转。

(三)以自己的知识优势,为土地流转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

当前苏北农村土地流转呈现的诸多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土地流转户的知识层次低、技术能力落后,大多数农民没有太多文化知识,更没有一技之长,只能以种地为主要职业,他们虽然能将周边不愿意种地的乡邻土地流转过来,但因为没有好的项目支撑,也舍不得更多投入,所以经营的主体虽然改变了,但效率并没有得到提升。大学生都接受了较为系统的专业教育,他们凭借着这些专业知识,可以评判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这为大学生村官带动一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可能。大学生村官不仅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对流转大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相关的农业技术指导和咨询,而且还可以自己先学习和实践相应的农用技术和项目,尔后再去引导和示范其他村民,以减少村民对土地流转的疑虑和风险,或者利用自己计算机网络技术娴熟、社会关系较广的优势,为村民的农用技术指导提供信息、资料方面的便利,搭建专家和村民相互联系的桥梁;还可以在村级经济开发和村民致富的项目选择上,为村党支部、村委会和广大村民出谋划策。此外,由于规模化经营意味着面临规模化的风险,一旦出现生产结构调整不合理、资金链断裂或者生产中出现意外自然灾害,均会对经营主体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大学生村官还可以充当本村农业技术员的助手,负责了解、汇总本村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实施和推广技术员提出的改革措施,同时担当新技术、新产品的宣传员,让广大农民真正从好产品、好技术中受益。

(四)以自己的能力优势,普及法制意识,为土地流转提供法律依据

目前,我国涉及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主要有《宪法》《民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及《土地管理法》和《土地承包法》等。从接受问卷调查的留守老人和妇女的情况可以看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听说过《农村土地承包法》,但对《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内容和《土地管理法》的相关法律知之甚少;有些村民虽然通过一些教育活动,思想觉悟有所提高,对党和政府的法律政策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由于一些认识的偏见和习惯,多数村民依法办事的意识不强,按传统、按习惯处理权益纠纷的例子比比皆是。大学生村官虽然在学校学习的专业是多样的,但他们基本都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熟悉基本的法学理论,同时,他们每天和村民接触,也知道农村经常发生的纠纷是什么,农村在法律上的空白是什么,所以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普法工作,并根据本村实际情况,通过走访、座谈、发放宣传手册和系列讲座等途径,组织村民学习包括土地流转在内的各种法律法规,以促进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提高。

作者:周桂芹 景文辉 曹俊媛 陈玥 郭丹萍 单位:淮海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晓春.农民的政治文化观现状与大学生“村官”的工作重心[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114-117.

[2]孙勤,秦磊.苏北农村土地使用和流转情况调查[J].财经问题研究,2014(S2):139-142.

[3]韩自波,徐建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113-116.

民营经济政策解读篇9

(2019年9月6日)

各位领导、各位金融机构的负责同志、各位企业家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在这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隆重举行嘛嘛嘛政银企合作座谈会,主要目的是搭建政银企沟通对接平台,聚焦民营经济,积极探索政银企沟通合作机制,努力为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加强沟通合作,共谋发展大计,实现互利共赢。在此,我谨代表三家主办方——市工信局、市金融办和市工商联对与会市、县政府有关领导和金融部门负责人及企业家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出席今天会议的市、县领导有。还有,将近有百家规模大小不一、行业领域较多的民营企业主参加今天的会议。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大家的到来!

为了开好今年的这次政银企座谈会,根据市政府分管领导的安排部署,会前,我联积极会同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做了大量的会前准备工作,广泛征求了当前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重点征集我市工商企业在投资项目领域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并归纳梳理,汇总整理,以书面形式在会前向有关政府部门和金融单位及市北润担保公司进行了反馈。与此同时,会议主办方还积极协同市银保监分局广泛了解企业融资需求,积极对接合作银行,初步促成了  家企业与合作银行达成了融资需求意向协议。根据会议安排,今天着重请参会的政府有关部门和金融单位及担保公司针对会前反馈的意见建议,逐一给与会的企业家朋友们做好释疑解惑工作,凡是能够当场解决的,当场予以解决,当场解决不了的,争取列入有关项目计划逐步解决,确实因法律政策规定不能解决的,也要认真负责地予以耐心解答,讲明政策依据,作出合理解释。有融资需求的企业,还要与合作银行现场签订融资意向协议书。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第一项议程:

1、请市金融办张科长宣读嘛嘛嘛民营企业对金融部门提出的意见建议。(待宣读完毕)下面请金融部门的有关负责人予以解答。

2、请市金融办张科长宣读民营企业对国有担保公司提出的意见建议。(待宣读完毕)下面请担保公司的有关负责同志作出相应答复。

3、请市工商联副主席同志宣读嘛嘛嘛民营企业对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的意见建议。(待宣读完毕)

4、下面请市农牧和科技局局长、市人力和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两位领导紧紧围绕企业家朋友们提出的困难问题,重点讲解我市在农业和农村工作及企业用工、劳动保障等方面对民营企业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及项目资金支持。

5、请市工信局局长同志通报1—9月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并针对民营企业家提出的问题,就做好当前我市民营经济工作及做出工作安排部署。

各位领导,同志们,刚才各参会企业代表就项目工作、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向政府有关部门、金融单位、担保公司进行了咨询,政府有关部门、金融单位和担保公司负责人回答了企业家朋友们提出的相关困难问题的解决办法和途径,与会人员作了多方的有效沟通和交流,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会后,我们还要根据今天会议达成的共识和提出的许多新问题,进行认真的梳理,积极建立民营企业家直通车,将企业家朋友们的所想所思和所盼,及时向市委、市政府进行如实反映,专题汇报,践行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努力为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

第二项:请市总商会秘书长同志简要解读《嘛嘛嘛总

商会中小企业过桥基金暂行办法》。

(待讲解完毕)

各位企业家、金融部门的领导, 建立中小企业应急过桥基金,是政府引导社会资本,促进银企合作互助,解决民营企业流动资金融资难、融资贵、转贷难,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解决中小企业在向银行续贷过程中的瓶颈性难题,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有效办法。建立过桥基金主要依据是2014年3月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开办支小再贷款支持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通知》,正式在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类别下创设支小再贷款,专门用于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 当年7月银监会出台《关于完善和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服务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要求着力解决小微企业倒贷(借助外部高利贷续借贷款)问题,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丰富完善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科学运用循环贷款。 这一年的8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实施意见》,要求加快丰富和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式,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全面营造良好的小微金融发展环境。2015年12月底财政部下发的《关于财政资金注资政府投资基金支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结合产业发展阶段性特点和要求,适时调整政府投资基金作用的领域。与此同时,我们借鉴了江、浙等发达地区的经验,江、浙等发达地区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从2008年就纷纷组建了中小企业过桥基金,多年来基金运转良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起草《暂行办法》过程中,充分征求了市内大多数民营企业、金融机构、银保监会市监管分局、市内国有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及省金融办的意见建议,得到了这些单位的充分肯定和支持,特别是省金融办专家说:“这是西北地区首家成立的基金,对企业的帮助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希望市总商会经营管理好这个基金,要进一步规范过桥基金管理制度,简化操作流程,降低“过桥”成本,充分发挥好基金的应急互助功能,切实帮助更多的民营企业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转贷难、转贷贵的实际问题。

第三项:根据会前沟通协调,下面,请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与合作银行签订融资意向协议书。

1、   公司与   银行签订协议书;

2、   公司与    银行签订协议书;

3、  

第四项,请市政府李副市长讲话,大家欢迎。

同志们,今天会议的议程已经进行完毕。会上企业家与政府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进行了很好的沟通;系统学习了《嘛嘛嘛总商会中小企业过桥基金暂行办法》;市财政局负责同志就项目管理、企业融资给予了具体的意见建议。市政府副市长李宏绪对如何构建新型政银企关系提出了具体要求,李市长对金融部门、政府、企业加强沟通、增进合作、实现共赢提出了要求,为进一步搞好政银企合作,加快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请大家深刻领会,认真抓好落实。

总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项目和金融的支持。企业非常珍惜和政府部门和金融界的关系。市要发展,要赶超,离不开项目、金融的大力支持,项目、金融的支持也会在市的发展中获得更大的收益,这就是双赢。今后,我们将继续搭建活动平台,在政府和企业、银行和企业之间牵线搭桥,为我市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民营经济政策解读篇10

一、充分发挥文化产品特别是新闻媒体自身的社会职能,增强责任意识,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必须看到,文化产品具有不同于一般的物质产品的特殊属性,对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影响,因而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避免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充分认识文化产品特别是媒体自身的社会职能,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和力量。文化产品特别是媒体的社会职能主要是及时真实地传播信息;广泛持久地推广知识;正确地引导舆论,表达党和人民的意志,坚持有利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舆论导向;积极主动地推动发展,挖掘和介绍先进典型和新生事物,以榜样的力量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民主政治发展和先进文化发展;生动形象地教化公众,潜移默化地引导公众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关心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文明的责任感,影响公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高度负责地坚持舆论监督等。

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要更好地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万众一心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斗,就必须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文化的作用和力量。

发挥文化的作用和力量,一是提供思想保证,增强向心力。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着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更需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保证作用,增强社会主义的向心力。特别是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我们必须高举先进文化的旗帜,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通过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二是提供精神动力,形成凝聚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历史使命。通过文化建设,可以使社会各阶层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增强社会各个阶层的归属感、认同感,进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为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是提供智力支持,开发创造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视和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倡导科学方法,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大大激发人们的创造精神,激活人们的创造潜能,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二)增强政治责任意识,严把文化产品舆论导向关。正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赋于了文化特有的作用和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辱使命,不负重托,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增强政治责任意识,严把导向关一是必须始终与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农业部党组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党的新闻宣传纪律,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自觉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

二是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增强政治敏感性,提高政治鉴别力,提高把关能力和水平,不给错误思想言论提供传播渠道。只有加强学习,全面理解、深刻领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新闻宣传业务知识,才能以发展为主题,以繁荣为己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重要作用。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政治敏感性,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想侵蚀的能力,也才能真正做到绝不给错误思想、言论提供传播渠道和传播机会。

三是要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要严格执行有关禁载条款和党的宣传纪律,特别是在政治观点、政治立场等方面,要严格把关。在民族、宗教、台湾、外交(包括国界、称谓、地图等方面)等敏感问题和保密问题上要高度重视,严格把关,不能疏漏。对低级、粗俗、迷信、伪科学、虚假、色情等内容,坚决不能刊登。要严格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有关管理规定执行,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绝不能有半点马虎。

四是确保责任到人,严格程序,严格管理。要确保把住政治导向关,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程序,明确责任,严格检查、监督。要精采、精编、精排、精校、精检,每道程序每个责任人都要加强政治责任心,切实负起政治责任来,要认认真真、逐字逐句审稿,绝不能不审稿只签字,要严审严改慎签,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稿件,要坚决退改或退稿。既要把好发稿关,又要把好付印关,还要把好成品质量检查关,对不合格的产品,对有政治问题的产品,坚决不能放行,同时还要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五是用新的思路、视角和方式加强和改进“三农”报道,讲究宣传策略,提高引导艺术,实现舆论的有效引导。“三农”宣传工作目前是重点多、热点多、难点多,同时也是矛盾多、敏感点多。怎么样既能更好地为“三农”工作大局服务,又能更好地为农民服务,真正把党的意志和人民的愿望有机结合起来,把反映舆论与引导舆论两种功能辩证地统一起来。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吃透“上情”,又要明了“下情”,既要迎着“难”点、“热”点上,又能积极引导社会各阶层舆论,用党的方针统一思想认识,维护社会稳定。政策宣讲和法律咨询方面的内容,务必要做到权威准确;提供技术信息要真实可靠,绝不能虚假;市场分析必须权威科学。特别是对矛盾和问题报道,我们有责任以平和、宁静、舒缓的基调疏导社会意见,削弱社会对立情绪的撞击力,维护和形成平和的社会意识气氛和环境,坚持用是否有利于解决问题、有利于社会稳定评判新闻价值,坚持用辩证的观点进行舆论监督。力戒搞新闻噱头,偏面吸引读者,说过头过激话。绝对不允许与中央现行政策和精神相违背或相抵触。力求做到循循善诱,春风化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增强报道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入手,使之取得理想的社会效果。

二、在坚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追求经济效益,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一)充分认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文化产品的社会职能和文化特有的作用和力量,要求我们新闻出版单位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必须毫不动摇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作为企业化管理的新闻宣传单位,绝不是说不要经济效益,相反,必须在坚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重视经济效益。只有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才能够加大必要的投入,有条件做到不断吸引和培养人才,才能够引进有效的管理机制。也才能够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文化资源,有效地调动社会各方面发展文化事业的积极性,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更大规模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地为读者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事实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不矛盾,是可以统一的,文化企事业单位只有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职能,更好地发挥文化的作用,才能更好地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才会有好的影响,好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也一定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并有无限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反之,则不然。不讲社会效益,即使捞取一时的利益,好景绝不会长久。

(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必须遵循文化产品特有的规律性既然文化产品具有不同于一般物质产品的特殊属性,而文化企事业单位又必须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就必须按照文化产品特有的规律性,实施生产、经营和管理。

1.准确把握读者定位,及时了解读者需求,坚持“三贴近”,努力提高刊物的质量,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这是坚持社会效益的根本,也是创造经济效益的基础和前提。

文化产品生产经营管理的基本规律要求首先必须老老实实下苦功夫做好产品,做出品牌,视产品质量为生命,没有精到的产品质量,根本就谈不上有到位的经营和管理。也只有准确把握读者定位,及时了解读者需求,才能把握好栏目和内容的定位。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进群众,才能有源泉,有激情和动力,才能有取之不完用不之不竭的新鲜有用的内容,也才能在贴近中引导,在引导中服务,吸引读者,有感召力。

2.坚持三个定位,避免三张皮,走经营期刊等媒体的道路。具体到中国农村杂志社就是要走经营期刊、经营期刊社的路子。过去往往容易办刊归办刊,发行归发行,经营归经营,各不往来,三张皮。其实办刊、发行和经营是密不可分的,可以相互作用、影响和支持。办好刊物是前提,质量是生命是基础,有好的产品,宣传起来才能理直气壮,发行起来才会更容易被读者欢迎,广告客户也愿意在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上做广告,读者也才能相信和接受有信誉的广告信息,社会活动也才能有地位有影响力。刊物质量不高,发行和经营就乏力。刊物质量尚可,但不注重宣传,不加大发行力度,发行不出去,领导成了主要读者,仓库成了最终归宿,没有读者还谈得上导谁去。没有一定的发行量,也就难以实施真正的经营。即使有一定的发行量,也必须加大策划和经营力度,要在服务中策划和经营。因此,要在坚持读者定位的基础上,要准确把握包括发行网络队伍建设等在内的宣传发行工作的定位,还必须把握广告客户的定位和社会活动的定位。办好刊物为发行、经营打基础,实施有效发行为广告经营和社会活动构筑平台,通过有影响的社会活动促发行,发行信息和读者反馈为办刊提供需求信息支持,有效的较大的发行量为办刊人提供更大的信心和力量,好的经营效果更有力支持发行,更大程度反哺办刊。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办刊、发行和经营相互作用、影响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