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的检查方法及标准十篇

时间:2023-10-25 17:35:07

呼吸道的检查方法及标准

呼吸道的检查方法及标准篇1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源筛查;应用

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具有隐蔽性以及突发性,其传播的途径较多,可以在人-人、人-动物、动物-动物之间进行传播。生活中,呼吸道传染病的活动性较大,同时较为集中,一旦产生呼吸道传染病,就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降低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对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威胁。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结果显示,急性呼吸道感染具有超过百分之九十的比例是因为病毒所导致,并且最常见的就是呼吸道病毒,所以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以及防控举措尤为重要。本研究将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应用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源筛查中,观察及分析了应用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5年6月~2016年6月的130例发热伴呼吸道症状患者采集的咽拭子标本进行筛查分析。标本源均排除其他流行病学接触史,年龄在20~65岁,平均年龄(42.6±1.2)岁,其中78个标本源自男性患者,52个标本源自女性患者。

1.2方法 本研究应用的仪器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仪为美国ABI公司 7500,试剂为赛默飞世尔公司 PureLinkTMViral RNA/DNA Mini Kit 病毒核酸提取试剂盒。TaKaRa 公司的One Step PrimeScript TM RT - PCR Kit扩增试剂盒,其扩增用的引物、探针序列得到WHO的推荐,并且为引物合成公司合成[1]。

首先,对严格遵循无菌技术从发热病例采集的咽拭子标本做好标识并详细记录;其次,实施核酸提取。应用核酸提取试剂盒于洁净区内二级生物安全柜内实施标本RNA的提取;最后展开呼吸道病毒的筛查和鉴定,具体如下:①反应体系和处理:严格遵循试剂盒的说明书要求进行试剂准备,并且待测的标本均分别检测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将处理好的待测样本RNA 4 μl加入到事先准备好的反应液内,各反应板做好质控对照,并每批次设置一组阳性对照,以及各份样品都实施内参对照的设置[2]。制定检测管终体积在20 μl,于盖紧管盖以后进行混匀和瞬时低速离心;②基因扩增:于扩增仪上,展开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设定扩增循环参数为:以42 ℃、5 min,95 ℃、10 s,1个循环作为第一阶段,并实施逆转录反应;以95 ℃、5 s,60 ℃、20 s,40个循环作为第二阶段,并展开PCR扩增反应。于60 ℃期间,对荧光进行采集,羧基荧光素通道为检测通道,在进行加样以后再上机实施PCR扩增反应[3];③分析结果:在反应结束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仪会显示各个样品0~40个循环数内的相对荧光强度曲线图,针对图像调节扩增基线的起始值以及终止值和阈值(Ct)进行分析,如果Ct值在37.0或者以下,则反应呈现出阳性结果,如果不具有Ct值、Ct值等于0,则反应呈阴性,灰区的标准为Ct值在37.0~40.0。在点击Analysis后,仪器进行结果分析并显示分析结果的报告页面。

2 结果

在实施检测以后,在130份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咽拭子标本中,共检测到了共筛查出甲型流感病毒阳性标本66份(50.77%),乙型流感病毒阳性标本8份(6.15%),腺病毒阳性标本4份(3.08%),并未检出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冠状病毒。

3 讨论

由病毒所导致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具有相似的表现,并且有些病毒常常容易导致世界范围内的大流行,其中呼吸道病毒感染更是容易引发较高死亡率[4]。所以,做到及时准确的识别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做到有效防控疾病传播,对于患者的诊疗以及提升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荧光定量PCR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包含DNA探针杂交技术以及PCR两种技术,能够经PCR荧光信号变化情况、PCR反应酶动力学特点,针对DNA模版获得精准的定量测定。荧光定量PCR运转具有较为封闭的环境,能够精简PCR后处理以及电泳检测环节,所以此种情况也有效避免了产物扩增导致污染以及PCR不能够定量测定和复杂的操作程序等问题[5-6]。

晒舛量PCR技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操作便捷、能够应用特定低纯度标本,同时灵敏度较高,将现有技术不能够解决的缺陷有效克服,所以应用的意义巨大。在本研究中,对130份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病例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呼吸道病毒的筛查和鉴定,结果显示在所有研究对象的咽拭子标本中,共检测到了共筛查出甲型流感病毒阳性标本66份(50.77%),乙型流感病毒阳性标本8份(6.15%),腺病毒阳性标本4份(3.08%),并未检出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冠状病毒。结果充分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活动水平可获得有效掌握,也因此为患者得早期防控提供了坚实的依据,推广应用价值较大。

综上所述,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筛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具有重要的作用,筛查期间可发挥优势具有速度快、准确度高、特异性强等,所以能够于实践防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起到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大量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庞中强.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在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筛查中的应用[J].医药卫生:文摘版:00246-00246.

[2]王建华,赵祥平,董志珍,等.尼帕病毒与猪流感病毒双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建立[J].动物医学进展,2016,37(1):11-16.

[3]郑小龙,王群,邓明俊,等.西方马脑炎病毒TaqMan MGB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动物医学进展,2016,37(1):6-10.

[4]姚秀林.实时荧光RT-PCR与细胞培养法在流感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4):47-48.

呼吸道的检查方法及标准篇2

呼吸系统在人体的各个系统中与外环境接触最为频繁,接触面积大。在呼吸过程中,外界环境中的有机或无机粉尘,包括各种微生物、异种蛋白过敏源及有毒、有害气体等皆可吸入呼吸道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急性炎症被称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也可由鼻咽喉等部位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迁延而来;呼吸道介入性治疗也是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之一。常见的病原体有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微生物。

了解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分布有助于初步诊断,此外了解病史、症状、体征以及血清学感染性指标的辅助检查,特别是病原学的检查也非常重要。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分布

1 大部分下呼吸道疾病是由细菌以外的病原体引起的,其中以呼吸道病毒最常见,多见于7个病毒科10多类共239个型别的病毒[1]。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有甲型流感病毒(H1N1、H5N1、H7N9等)、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偏肺病毒、冠状病毒、博卡病毒和鼻病毒等。

2 非典型病原体肺炎是另一类社区获得性肺炎。2006年全国调查显示,社区获得性肺炎46.9%未能检出细菌及非典型病原体。肺炎支原体是最常见的非典型性病原体,阳性率为20.7%;其次为肺炎链球菌10.3%,流感嗜血杆菌9.2%,肺炎衣原体6.6%,肺炎克雷伯菌6.1%,嗜肺军团菌5.1%等[2]。

3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中非细菌病原体检出率为24.5%,排名前三位的细菌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常分离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

比例在50%左右[2,4]。

4 医院获得性肺炎分离出的病原体中细菌较为常见,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前三位。国内外报道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78.9%(国内数据)和67.3%(国外数据),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70.7%(国内数据)和27.2%(国外数据)[5, 6]。

5 中国CHINET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2006年至2010年收集的细菌分别有50.1%,49.2%,49.0%,49.7%,46.9%来自痰液等呼吸道标本,居各类标本首位。

6 分离自肺组织与肺泡灌洗液的细菌中,最常见的细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7]。其他病原体包括真菌,最为常见的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和曲霉菌,其次是新型隐球菌和毛霉菌,而芽生菌、孢子丝菌、组织胞浆菌及球孢子菌较少见。此外卡氏肺孢子虫、嗜肺军团菌、结核分枝杆菌、放线菌及奴卡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病原学诊断

病原学检测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金标准,其次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及其他辅指标的检测也有助于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下呼吸道标本的采集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标本采集应特别注意时效性,正确的标本采集及恰当的运送条件也是提高阳性病原体检出率的先决条件。由于经过咽喉及口腔排出的痰液标本中混有上呼吸道的共生菌,因而要注意区分病原菌和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下呼吸道基本保持无菌状态。通常上呼吸道标本包括喉部拭子、鼻咽部拭子以及鼻涕等;下呼吸标本包括痰液(自然咳痰、诱导咳痰、负压吸痰、纤支镜下吸痰)、肺泡灌洗液、纤支镜下肺活组织活检、肺穿刺组织活检、开放性肺组织活检等。

采集呼吸道标本的原则为:采集应尽可能在应用抗生素前,正确采集后的标本应立即送检,不能及时送检的应冷藏保存。厌氧菌培养的标本应取气管吸出物,不可用痰液做厌氧菌培养[8]。标本采集质量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病毒检测

病毒培养是诊断病毒性肺炎的金标准。此外利用免疫学方法检测抗原或抗体、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扩增等方法有效地缩短了病毒检出时间。

用于病毒分离培养的方法有动物培养、鸡胚培养和组织细胞培养,其中根据培养目的病毒种类不同,常用的组织细胞有MDCK细胞,HEP2细胞、VEROslam细胞和LLC-MK2细胞等[9]。

免疫学方法包括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可以检测正粘病毒、副粘病毒和流感病毒;免疫荧光或酶联免疫方法可以用来检测抗原,如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乙型流感病毒,1、2、3型副流感病毒等;此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既可以检测病毒也可以检测相应抗体。

成人感染呼吸道病毒多为再次感染,因此仅用IgM抗体检测进行病原学诊断应慎重。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升高4倍或4倍以上只能提供回顾性诊断,对病毒性肺炎的早期诊疗帮助不大。由于呼吸道病毒种类繁多,利用免疫学方法检测时需要提供特异性抗原或抗体,因此目前能够检测的病原体特别是对新发疾病的诊断仍然有限。普通PCR、多重PCR、多重实时定量PCR及基因芯片等核酸扩增技术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具有快速、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特点。目前研发的几种多重PCR技术,可以同时检测12~15种病毒,逐渐成为呼吸道病毒检测的标准方法[1,9]。基因芯片技术的高通量特点可同时检测多种呼吸道病毒,对未知新发病毒也可进行筛选。

细菌、真菌学检查

1 涂片检查 下呼吸道标本的涂片检查主要是对标本进行细胞及细菌数量、形态及比例的描述,从细胞学的描述中判断标本是否合格,以及炎性细胞的病理性改变;从细菌的着色、形态及排列描述中初步判断是否有病原菌以及病原菌的数量及其大致类别,有助于指导细菌培养及药敏等后续试验的选择及结果分析。

痰涂片中可以见到的革兰阳性菌有:奴卡氏菌、分枝杆菌、棒状杆菌、肺炎链球菌、链球菌属及葡萄球菌属。可以见到的革兰阴性菌有:肠杆菌科、假单胞菌属、嗜血杆菌属、巴斯德菌属、军团菌、梭菌属、不动杆菌属、奈瑟氏菌属、卡他莫拉菌。同时也可查见酵母菌的菌丝及孢子。

此外应用姬姆萨(Giemsa)染色、六亚甲基四胺银染色(Gomori’s methenamine silver nitrate stain, GMS)和亚甲胺蓝染色可见卡氏肺孢子菌,抗酸染色和金胺-O染色可见结核分枝杆菌等。

2 培养及鉴定试验 当怀疑呼吸道有细菌感染存在时,建议先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同时根据病情决定是否经验用药,等到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完成后及时调整用药。通常选用的培养基包括哥伦比亚血培养基、巧克力培养基、中国蓝或麦康凯等选择性培养基。此外,还有许多具有针对性的选择性培养基,有条件的实验室可以同时接种,如真菌显色培养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选择性培养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性培养基等。

当怀疑特殊病原体时应尽量使用针对性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如含L-半胱氨酸和焦磷酸铁的BCYE培养基培养军团菌、罗氏鸡蛋培养基培养结核分枝杆菌等。血培养基和巧克力培养基是培养细菌病原体的基本培养基,建议接种。细菌经初次培养、分纯后可用质谱、生化反应等方法进行菌种的鉴定[8,10]。

3 非典型性病原体检测 引起肺炎的非典型性病原体有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立克次体和军团菌等微生物。多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检验,或者免疫学方法进行检验血清异性抗体,此外尿抗原检测也方便可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直接检测检出。Silvia等的研究显示,实时定量PCR检测肺炎支原体的灵敏性为93.7%,特异性为98.9%[11]。利用成熟的试剂盒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异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或对军团菌IgG抗体含量变化进行诊断仍是常用的免疫学方法。当恢复期IgG抗体阳性或查见IgM抗体及 IgA抗体,且较急性期IgG抗体呈≥4倍升高,定义为双份血清抗体阳性,为急性感染[10,12]。此外,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军团菌可以通过检测尿液中的抗原进行诊断[13,14]。

4 结核分枝杆菌检测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造成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检测技术有痰涂片抗酸染色或金胺-O荧光染色,微生物培养鉴定技术,TB-DNA检测,近年来发展起来的T-SPOT技术或TB血清抗体等检测参考结核菌素实验(PPD)结果进行分析。

金胺-O染色较传统抗酸染色的敏感率高,但痰涂片染色的阳性率仍然低,也不能作为确诊的标志仍需其他方法学进行确认。TB-DNA检测灵敏性、特异性分别为75.9%和98.2%,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避免了假阳性的发生,已广泛开展。T-SPOT-TB检测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分别为62.4%和71.9%,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15],适用于肺结核以外的结核感染诊断。

5 血清学等辅生物标记素的应用 当感染发生,可以参考一些血清学辅生物标记素。如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绝对数量或比例、抗链球菌溶血素O检测、快速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鲎试验及炎性细胞因子如中性粒细胞脂钙素(HNL)等;血清学检测特异性TB-抗体实验,真菌检测(1-3)-β-D-葡聚糖(G试验)及半乳甘露聚糖试验(GM)等。

呼吸道的检查方法及标准篇3

关键词:肺功能检查 护理体会 注意事项

1 前言

肺功能检查是通过专门的医疗设备来检测人体呼吸时呼吸道产生的气流速度和气流量,从而了解呼吸功能是否正常的检查技术。可对受检者呼吸生理功能的基本状况作出质和量的评价,观察肺功能损害的可复性,对探索肺部疾病引发的肺功能障碍程度作出明确判断,有效指导临床治疗、判断疗效和疾病的康复、劳动能力鉴定以及评估胸、腹部大手术的耐受性等,都有重要意义。

2 护理体会

(1)检查前

室内须开门窗通风,增加自然风的流动,保持检查室空气新鲜。接通电源,打开仪器,检查仪器的性能,常规定标后,输入病人资料,并保存。做好受检者的心理护理,热情接待患者,消除紧张焦虑情绪,说明检查目的,解释检查方法、注意事项及检查对治疗的重要作用,取得病人的配合。对需要做支气管舒张试验的患者,须停用舒喘灵气雾剂6h或口服12h。检查前患者静息15min,待呼吸平稳后再测试,耐心指导患者如何吸气呼气,并做示范动作,要求患者努力配合,满意后再正式检查,以减少患者的体力消耗。

注意事项:第一,在检查前如果被怀疑为哮喘,在检查前须停用平喘药物,停药时间要遵照医嘱; 第二,凡是血压不稳定或者心脏病发作的人暂时不能做肺功能检查;第三,在检查肺功能前,要调整呼吸,等呼吸稳定后再接受检查;第四,如果存在通气功能障碍的人要提前告知医生,支气管激发试验不能随便做。

(2)检查过程中

患者取舒适的站位,将管道支架调节合适的高度,鼻夹下垫3~4层卫生纸,每个病人检查结束后都要更换,以防止交叉感染,夹住患者的鼻子,嘱患者用嘴呼吸,使用一次性的口含嘴,用吹口哨的口形含住,保证检查时不漏气,配合医务人员的口令,做出最大能力的呼气和吸气动作,随时鼓励患者,保质保量地顺利完成各项检查项目,节约时间,节省体力。对病情较重的患者,要密切观察呼吸、脉搏和面部表情,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操作,采取措施,并及时与临床科室联系,以防发生意外。

注意事项:第一,在检查室鼻子不能呼气,要用嘴来呼吸;第二,要保证在检查的过程中不漏气;第三,要配合医生的要求做检查,这样才能检查更准确。

(3)检查后

视患者的病情轻重,有的体力消耗多,需要休息片刻再离开,必要时护送患者回病房。对于做支气管舒张实验的患者,要告知及时漱口,以防不适。做好检查后的清洁、消毒工作,室内地面、桌椅,用消毒液擦拭,空气用紫外线灯管照射1h,口含嘴放在医用垃圾袋中,放到指定的地点,由单位统一销毁处理。操作者要带一次性手套、带口罩,注意个人卫生,不能直接接触含嘴、胶管、呼吸阀门的表面等,每个患者检查完,都要换一次手套并且洗手。呼吸管道、阀门和其他连接部件应每日清洗、消毒或灭菌,管道内不能残存水,一定要通风晾干备用。在检查过程中引起患者咳嗽,咳嗽时的唾液、口腔分泌物、食物残渣等极易喷洒、粘附及沉积在检查仪的表面或呼吸管道中,造成污染,可能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这时一定要立即停止操作,对呼吸管道、仪器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

3 肺功能检查预防感染的控制措施

肺功能检查潜在着可导致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因而建立完善预防感染的控制措施显得十分重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工作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减少室内的微生物浓度。密闭的室内通气最好用空气过滤器,联合紫外线消毒每日 1 次。室内地面、桌椅,每日用消毒液拖拭 1 次。垃圾及时处理。

(2)定期清洗消毒及晾干仪器

重复使用的口含嘴、鼻夹、呼吸管道、阀门和其他连接部分应每日清洗、消毒或灭菌。如果有条件者,可以使用肺功能检查专用一次性呼吸过滤器,它是连接受检者与肺功能仪器之间的过滤装置,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被吸附在过滤器内,防止病人呼出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仪器。它在预防交叉感染中起到屏障作用。

(3)注意手部卫生

操作者应戴上一次性手套才能直接用手接触口含嘴、胶管、呼吸阀门表面等,每检查完1个患者都应立即脱去手套洗手 1次,洗手是预防与控制感染中非常重要环节。

(4)其他

如检查过程中引起患者咳嗽,咳嗽时的唾液、口腔分泌物、食物残渣等极易喷洒、黏附及沉积在检查仪器的表面或呼吸管道中,造成污染,可能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如上述事件发生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对呼吸管道、仪器表面进行清洗和消毒。

4 讨论

肺功能检查的原理是将患者检查时吸入和呼出的气体全部收入肺功能仪器,经电脑分析诊断。患者口含含嘴,做平静呼吸、最大吸气量、最大呼气量、最快最大吸气和呼气量,将气体输入肺功能仪,才能做出准确的肺功能诊断。因此,患者规范的呼吸动作与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密切相关,很多患者不会做肺功能检查时要求的呼吸动作,致使肺功能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很大影响,并且增加了肺功能检查的难度,特别是较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有时连续数次都很难获得满意结果。工作人员要耐心指导,反复现场示范动作,避免消耗过多的体力,不断鼓励患者,消除人为的干扰因素,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和结果的准确性。

肺功能检查已在临床各科、职业病评定、劳动力鉴定等方面广泛应用,其结果是判断患者的气流受限的客观指标,也是最为直观的方法,这种检测手段的重复性好、特异度和敏感性均较高。肺功能检查结果的质量,取决于仪器、工作人员和患者三方面因素,而患者的努力配合是检查成功的最关键的因素,工作人员与患者的互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肺功能技术人员和临床医师每天都要接触大量可能带有传染性病原体的受试者,因此提高自身预防意识是首要的关键问题。操作时要穿工作服,戴好口罩、帽子。操作后及时洗手或用一次性手消进行消毒手部。注意个人卫生。防止疾病由受试者传给医务人员,也要防止疾病由医务人员传给受试者,控制交叉感染是医务人员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丁珠云,韩亮亮.肺功能检查预防感染与控制的体会[J]. 临床肺科杂志. 2010(06)

呼吸道的检查方法及标准篇4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纤支镜灌洗吸痰术;临床护理

危重症患者由于卧床、呼吸肌无力、意识障碍等因素, 加之患者原有肺部基础疾病, 易造成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 导致分泌物增多而在下呼吸道上出现痰潴留、发热等症状, 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 严重时还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临床研究[1]指出, 有效的护理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治疗效果。本组研究中, 通过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纤支镜吸痰术加强护理,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 7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男45例, 女25例;患者年龄40~78岁, 平均年龄(65.7±4.1)岁;患者基础疾病中, 支气管扩张并感染27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1例, 脑卒中18例, 支气管哮喘4例。全部患者均经片检查, 提示有肺部炎性反应, 给予纤支镜灌洗吸痰术治疗。

1. 2 方法

1. 2. 1 术前护理 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病情, 对患者机体进行全面检查, 患者生命体征、呼吸道基本情况等, 确认患者无物过敏史、是否有纤支镜灌洗吸痰术禁忌证等情况, 做好急救准备, 确认术中仪器处于随时可用的状态。神志清的患者术前给予进行详细沟通, 告知患者手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术前禁食、禁水, 根据患者手术表现, 给予适当应用镇静剂。

1. 2. 2 术中护理 术前15 min给予持续吸氧, 有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给予2 min纯氧吸入, 使患者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5%以上后, 给予心电监护。协助患者取平卧位, 头向后仰, 肩下垫枕。采用舒泰剂纤支镜前端, 注意不要触及镜面。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纤支镜沿人工气道进入气管, 吸出分泌物, 采用一次性痰液收集器接下呼吸道分泌物, 并送检。向痰液黏稠或脓性分泌物中注入抗生素盐水稀释, 局部抗炎。操作过程中,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等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告知医生, 给予对症处理。

1. 2. 3 术后护理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情况, 检查患者双肺呼吸音是否有所改善, 给予床边胸片检查, 观察患者是否有持续低氧血症或喘鸣等情况的发生。术后3 h禁食禁水, 避免误吸。患者意识清醒后, 鼓励患者咳嗽、咳痰, 做好深呼吸运动。昏迷或咳嗽无力的患者, 及时吸除呼吸道分泌物, 定时翻身、叩背或排痰机辅助排痰, 叩击时力度应适中, 不宜过猛, 记录痰液性质及量。病房环境定时消毒, 调整温湿度, 使患者感到舒适, 做好基础护理。

1. 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观察指标包括PaO2、PaCO2、pH、SpO2。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治疗前后PaO2、PaCO2、pH、SpO2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危重症患者由于长期卧床, 其机体抵抗力下降, 易继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多, 咳嗽反射减弱或无力, 易引起痰潴留, 造成气道阻塞, 引起呼吸困难, 甚至使患者发生呼吸衰竭[2]。

常规吸痰对于神志清醒患者较难通过声门进入下呼吸道, 而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患者, 伸入吸痰管的深度及部位难以有效掌握, 临床疗效较差。纤支镜灌洗吸痰术可以在直视下进行吸痰操作, 操作过程中不仅可稀释和吸引痰液, 且可给予患者局部治疗, 可有效清除分泌物, 改善肺通气[3]。

对于采用纤支镜灌洗吸痰术加强围术期护理, 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治疗效果。本组研究中, 通过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行纤支镜灌洗吸痰术的患者加强护理管理, 术前加强手术准备, 包括常规药品准备、患者检查、心理调节等方面,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迎接治疗, 这也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障。术中给予有效的配合,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等情况, 术后加强管理, 保证临床疗效。经护理后, 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 采用纤支镜灌洗吸痰术有效排除潴留的痰液, 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围术期加强护理干预, 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改善病情, 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蔡卫红.下呼吸道感染纤支镜灌洗吸痰术的护理体会.现代护理, 2015, 11(13):96-97.

[2] 胡慧慧.下呼吸道感染纤支镜灌洗吸痰术的护理体会.健康研究, 2014, 2(34):220-221.

呼吸道的检查方法及标准篇5

关键词:医院感染;现患率;感染部位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是医院感染监测的重要手段,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对全院所有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全面了解医院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控措施。我院于2014年8月20日对住院患者进行了现患率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我院2014年8月20日0:00~24:00住院的所有患者,包括当日出院、转科、死亡的患者,但不包括新入院患者。

1.2方法 调查工作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具体组织实施,调查人员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和临床监控小组成员组成,于调查前正式向临床科室发通知,并对参与调查的人员进行了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依据医院感染相关规范和标准,制定专用调查表,采用统一调查表收集各种数据资料,在临床科室感染监控人员协助下,结合临床查看和查阅临床病历资料,逐一按调查表项目进行填写。

1.3诊断标准 依据卫生部2001年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医院感染病例诊断。

2 结果

2.1医院感染基本情况 应调查住院患者713例,实际调查病例685例,实查率96.1%,其中发生医院感染16例,16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3%,例次感染率为2.3%。

2.2医院感染部位构成 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43.8%,其次是手术切口感染,占18.6%,再次为皮肤软组织感染,占14.3%。

2.3医院感染病原菌检测结果 此次调查医院感染16例次,医院感染病例送检11例,送检率为68.8%,其中阳性标本4例,阳性检出率为36.4%。

2.4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情况 本次调查的684例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有257例,其中病原学标本送检171例,送检率66.5%。

2.5 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本次调查120例手术病例中,Ⅰ类手术切口47例,其中使用抗菌素17例,使用率36.2%。

2.6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情况 本次调查手术人数为120例次,其中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II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III类手术切口手术人数20例,感染3例次,感染率为15%。

3 讨论

3.1医院感染现患率 医院感染现患率是指一定时间段内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 感染新发病例频率。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感染特别是多重耐药菌感染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次现患率调查,实查率96.1%,医院感染现患率和例次感染率均为2.3%,低于卫生部相关规定的标准和文献报道[1]。但高于日常监测,较2013年度医院感染率(0.72%)高1.58%。说明日常监测存在一定的漏报情况。

3.2病原学检测 本次调查发现病原学送检率很低,主要因为:①临床医生对微生物送检的意识不强;②送检物品结果出来时间比较长;③我院患者大部分来自农村,检验费用较高,患者不愿接受。措施:①加强感染性疾病的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②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强化医生病原学送检意识;③提高微生物送检率的同时努力提高病原微生物室的检测速度。

3.3调查结果提示,60%的医院感染发生在呼吸道,与其它医院现患率调查呼吸道感染占首位结果相符[2]。其中下呼吸道占43.8%,上呼吸道占12.5%,其他部位依次为手术切口感染18.8%,皮肤软组织感染占14.3%,胃肠道感染占12.5%,其它部位感染中6.3%,这以大多数报道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相符。下呼吸道感染常与患者的、呼吸道开放、呼吸机使用及气管插管等因素破坏正常呼吸道屏障功能有关,提示医务人员要注意相关危险因素,特别是要掌握好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适应症及其护理。

3.4本次调查的713例患者中,Ⅰ类手术切口47例,其中预防使用抗菌素17例,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36.2%,高于30%标准;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为66.5%,符合≥30%标准;抗菌药物在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临床抗菌药物的滥用,可引起机体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并能引起多重耐药菌产生,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控和管理,严格掌握用药适应症。

3.5 16例次医院感染病例中微生物送检11例,送检率为68.8%,其中阳性标本4例,阳性检出率为36.4%,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各1例,说明医院感染病原菌有向高度耐药菌集中趋势,也提示接触传播是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应加强环境清洁消毒,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3.6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我院为妇幼保健院,住院患儿尤其是新生儿病例较多,儿科胃肠道感染及长期卧床患者、各种侵入性操作均为医院感染的高发因素。今后防控的重点为,严格落实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对留置尿管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每日评估尽早拔管;提高医疗质量,实行优质护理,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加强对危险因素的监测与防控。

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短时间内获得了我院医院感染基本资料,并发现日常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重点环节,为有效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呼吸道的检查方法及标准篇6

我院对40例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进行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忧虑心理,使其能够安全、满意地完成检查,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8~73岁。ASA分级Ⅰ~Ⅱ级,胃镜检查前血压、肝功、血糖、心电图均正常。

1.2 检查前准备:嘱患者于检查前晚10点后禁食水,检查当天空腹,带有关化验结果(肝功、心电图等)。检查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

2 临床护理

2.1 检查前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无痛胃镜检查缺乏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紧张心理,故检查前对患者要进行心理疏导,详细介绍检查的目的、方法、检查前准备、检查中配合和检查后注意事项,简明介绍操作步骤,无痛胃镜的安全性、舒适性及已成功病例,以解除患者紧张情绪,让患者自愿配合,利于无痛检查。

2.2 用物准备:除电子胃镜仪及配套器材外,常规准备心电监护仪,输液物品全套。2%利多卡因、咪唑安定、丙泊酚、氧气瓶、抢救药品和气管插管物品及呼吸机。

2.3 检查时护理配合:在右上肢建立留置静脉通道,使患者左侧卧位,左下肢伸直,右下肢弯曲,头下铺一次性治疗巾,口角置弯盘,口内置咬嘴配合医生进行胃镜检查,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医生做好患者的麻醉和检查。本组注射过程中,收缩压下降幅度在(20~15) mmHg,舒张压下降幅度(8~5) mmHg,SPO2下降到95%以下共5例,均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吸氧迅速得以纠正。在镇静剂的应用中,不论是异丙酚还是咪唑安定,均可引起呼吸抑制。检查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道是否通畅及呼吸频率和SPO2变化。

2.4 检查后护理:观察患者的意识恢复情况,本组患者大部分在5 min内清醒,最迟者10 min清醒。检查结束后转休息室由专人看护1 h,测生命体征正常后可以在家属陪护下离开,检查当天嘱不宜做驾驶及高空作业。

3 讨论

常规胃镜操作存在一定程度的痛苦,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及病理影响很大,许多患者要求实施无痛胃镜检查,减轻痛苦。 无痛胃镜检查实行麻醉前,使用阿托品阻滞迷走神经反射,抑制呼吸道、消化道的黏液分泌,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利于插镜[1]。

实行无痛胃镜检查,用丙泊酚的不良反应有呼吸抑制、颅内压降低、脑耗氧量及脑血流量减少、低血压、过敏反应等。因此,对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分析, 筛选患者,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掌握好无痛胃镜检查适应证及禁忌证,认真做好无痛胃镜检查麻醉风险的防范措施,同时做好检查前、中、后的观察与护理是成功的关键。无痛胃镜检查操作中,除了要求胃镜医师技术熟练,还要医护人员配合默契,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反应,并备好急救用具及药品等,对患者做好观察与护理,安全、快速、顺利、准确的进行胃镜检查。

无痛胃镜技术的应用使患者能在安全、无痛、舒适状态下完成胃镜检查,护士在检查前、中、后进行护理,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消除因不能耐受而中断检查及治疗,增加了受检范围。

参考文献:

呼吸道的检查方法及标准篇7

[关键词] 头孢克洛;头孢丙烯;呼吸道感染;对照研究

头孢丙烯( cefprozil) 是口服第二代头孢菌素。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例,如致病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埃及希腊菌的感染等,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许多研究表明,国外已在其在治疗社区疗效和安全性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临床症状,身体特征,实验室检查及细菌学诊断为细菌性上,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被选中,其中年龄在19――64周岁住院或门诊,急诊可以随时探访的。排除怀孕的妇女和对头孢过敏的患者,被感染严重不能够用口服药的患者,严重的原发疾病,如癌症晚期,心脏,肝,肾功能衰竭,其中所述用药物72h后,再结合其他抗微生物剂,或因故中断治疗无法评价疗效者均属提出病例,其中因不良反应而停药者列入安全性评价。下呼吸道感染80例,头孢丙稀组40例,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48±14)岁,头孢克洛组40例,男性28 例,女性22例,年龄(47±13)岁,剂量分别为500mg,po,bid 及tid;另用头孢丙烯片500mg,po,qd 开放治疗上呼吸道感染40例,疗程均为7――14d。两组性别、年龄、感染分类及严重程度、基础疾患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均相仿,P>0.05。另设头孢丙烯开放组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40例,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年龄(34±8)岁。

1. 2 给药方法与剂量疗程

当呼吸道感染以后,头孢丙烯组病人服用方法500毫克,疗程7?14d的治疗,孢克洛患者组头250毫克,疗程为7?14d。当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时,头孢丙烯组病人给药方法为500mg, bid, 疗程7~ 14d;头孢克洛组病人为500mg, t id, 疗程7――14d。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结果判定

1. 3. 1 观察指标

( 1) 用药前后的主要症状和药物使用至少一次每个每个特征都要记录;(2)尿常规和血常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都需要个检验一次(3)血生化肝功能和肾功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之后各检验一遍;(4)X线检查,下呼吸道感染的X线检查,治疗结束后,患者肺炎要进行复X线检查。

1.3.2 疗效判断标准

按4级治疗判断标准来确定标准的评估,恢复,效果明显的的情况作为有效的计算,根据这样来计算效率。

1.5 不良反应判断

按照无关、可能无关、可能有关、很可能有关、肯定有关这五个级别来判断,后3个级别判断跟药物无关。

1.6 资料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经过审核过的实验资料用SAS 统计软件包进行相应统计处理分析,看有没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1.1 头孢丙烯与头孢克洛组对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治

疗后头孢丙烯组及头孢克洛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29/31)及91%,痊愈率分别为65%及6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头孢丙烯具有抗金腺增生切除革兰氏阳性需氧量的广谱抗微生物活性,但如果需要的话,可以留下一层薄的前列腺组织,前列腺手术不必切断到前列腺科包膜处,以避免包膜的地方切破并引起无法控制的出血。前列腺尖部的处理是决定手术效果好坏的关键部位,如不能彻底切除,术后排尿仍不通畅。以往多认为精阜是切割终止的标志,但事实上尿道外括约肌在精阜的远端,切割的终止点应是尿道外括约肌,这样才能使后尿道阻力降至最低。

4 结语

从以上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头孢丙烯对常见的病原体为呼吸道感染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临床疗效就更好些,细菌清除率非常好,而本产品的半衰期也较长,口服制剂使用方便,不良反应比较温和。在众多感染性疾病的药物里面,头孢丙烯治疗轻度至中度的呼吸道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

参考文献:

呼吸道的检查方法及标准篇8

【关键词】儿科 上呼吸道 医院感染 对策

上呼吸道是医院感染的常见部位之一,占42.64%[1]。为了解儿科病房上呼吸道感染情况,探讨预防路径,笔者对2006年~2008年本院普通儿科上呼吸道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1临床资料 调查收集2006年~2008年我院普通儿科收住的6132例患儿的1临床资料,男3716例,女2416例,年龄最小 1m,最大13a,平均年龄2.18a.

1.2 调查方法 对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专职人员及临床医师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报送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进行整理。同时,抽查出院病历,发现漏报病例,修正感染率。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依据卫生部2001年印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6132例住院患儿,原发病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61.89%。住院天数最短1d最长41d,平均住院时间8.82d。发生医院感染208例,感染率3.39%,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13例,占54.33%,男女比例2.03:1。

2.2 病原学检查 对上呼吸道感染病例取咽拭子检测,送检37例,送检率32.74%。细菌培养阳性12例,阳性率32.43%。检出病原体有流感嗜血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

2.3 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上呼吸道感染与住院天数、侵入性操作、陪护人员因素及季节性因素等有关(详见表1)。感染率与年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11 ,P=0.744),但与住院天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16 ,P=0,df=2),经两两卡方检验可知,≤5d与d6~10d(χ2=19.1 ,P=0)、≤5d与>10d(χ2=101.3 ,P=0)、>10d与d6~10d(χ2=4.03 ,P=0.04)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感染率和住院天数呈正相关。季节性因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08 ,P=0,df=3),第二季度感染率与其他季度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3.1 加强儿科病房管理,合理安置病人 本资料显示,儿科医院感染率不高(3.39%),但上呼吸道感染构成比较高(54.33%)。主要与由于儿科病房床位紧张,难以按病种安置患儿;陪护人员多,人员拥挤以及季节性因素有关。在本市每年3-6月份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季节,住院患儿也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为主。由于病种结构特点,上呼吸道医院感染几率也随之增加。调查结果显示,上呼吸道医院感染也以第二季度的感染率最高(P

3.2 严格探视、陪护人员管理 病室人流量大,空气不流通,造成空气污染是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陪护、探视人员多,带来更多的病毒或细菌污染空气,尤其是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更增加住院患儿感染的危险性。如果陪护人员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被传染的几率更大。本资料显示陪护人员因素占31.86%。因此,病区应加强探视、陪护人员的管理,限制探视、陪护人员的数量,拒绝呼吸道感染患者陪护。加强宣教普及卫生常识,取得陪护人员配合,做好定期通风、保洁等工作,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

3.3 切实落实消毒管理工作 雾化吸入、吸氧、吸痰等是常见的护理操作,消毒不严格,会直接将细菌带入,增强感染的机会。同时,侵入性操作容易损伤呼吸道粘膜,导致易感染性增加。加强对吸痰、雾化吸入、氧气湿化瓶、连接管道等装置的消毒管理,防止病原微生物通过管道直接吸入,是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3]。

3.4 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缩短住院时间 患儿处于患病状态,身体抵抗力较差,需要加强护理,注意保暖,发热患儿要多饮水,多休息,合理调整膳食。调查显示,上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率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系,因此,合理治疗原发病,缩短住院时间,对预防上呼吸道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商 勇,廖红丽,赵 梅,等.706例患者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9):1259。

呼吸道的检查方法及标准篇9

关键词:胃镜检查;麻醉;非麻醉;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048-01

在内科疾病诊断中,胃镜可以发现病变,病变部位,还可以在病变部位取小块标本,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对诊断更有帮助。虽然胃镜检查时间比较短、治疗安全,检查后患者很快恢复,但是胃镜检查对患者的刺激是很强烈的 ,它可以引起患者躯体的一系列的应激源,患者在此种应激源的刺激下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四肢发凉等不良反应。检查前实施麻醉处理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我院自2012年在经胃镜检查患者中开展胃镜检查前麻醉处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1]。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2年1月份到2013年1月份的100例经过胃镜检查确诊的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61例,年龄在14-83岁之间,食欲下降而原因不明的患者有40例,上腹部疼痛的有31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有15例,咽下困难的患者有9例,药物治疗前后观察患者有5例。所有患者排除以下情况:严重的心肺疾病(心律失常、心衰、心梗、呼吸功能不全、哮喘发作),休克、昏迷等危重状态,神志不清、精神失常,上消化道急性穿孔期。严重咽喉疾病,腐蚀性食管炎以及急性传染性肝炎或胃肠道传染病暂缓检查。

1.2方法[2

观察组患者先行麻醉,将丙泊酚和芬太尼通过静脉注射,再进行胃镜检查。对照组患者在检查前采取非麻醉处理方式:不给予患者镇痛类药物,只进行常规的咽喉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呼吸、心率及收缩、舒张压等指标。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

观察组呼吸、心率及收缩、舒张压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显著差异(P

2.2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对比分析

采用检查前麻醉处理的患者在检查中不会出现难以承受的疼痛感或者中断检查的现象,也没有患者出现呼吸抑制。但是未进行麻醉处理的患者中却有11例患者出现疼痛、呼吸抑制等情况。

3 讨论

无论是应用芬太尼还是丙泊酚[3-4],很多进行临床麻醉的患者会伴随呼吸抑制。但是丙泊酚通常较为常用,其为一种静脉麻醉剂,具有很短的半衰期,在麻醉时所使用的浓度跟血药浓度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有利于调控麻醉的程度,且能够较快起效,能缩短患者麻醉后醒来的时间[5]。

在麻醉状态下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的过程中除了要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进行实时监测外, 还应该特别注意通过对患者的自主呼吸情况进行听诊或观察进而对其机体的通气功能进行检测和评价,特别是对一些高危患者,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更应该重视该问题。当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时, 要在严密监测的条件下暂时不用药物对患者进行干预,可暂停相关操作,将病人的下颌略微抬起或使的注射速度相对减慢,若依然无效再使用相关药物进行控制。丙泊酚对患者的心肌和心血管系统的神经反射功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可导致患者的心率明显减慢,血压明显下降, 因此, 患有严重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及休克、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通常情况下不适宜在麻醉状态下进行胃镜检查[6]。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检查前麻醉处理的患者在检查中不会出现难以承受的疼痛感或者中断检查的现象,也没有患者出现呼吸抑制。但是未进行麻醉处理的患者中却有患者出现疼痛、呼吸抑制等情况。有研究表明,进行麻醉处理的患者,胃镜检查成功率较高,可达93%,而未进行麻醉的患者,其成功率则为70%左右。本次研究表明,采用麻醉处理的观察组患者,其呼吸、心率及收缩、舒张压等指标在检查后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显著差异(P

参考文献:

[1]温素莲,张晓慧,张伟.红异丙酚合并格拉司琼应用于麻醉胃镜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7):455.

[2]翁冬兰,潘杰,朱丽明.鼻胃镜与麻醉胃镜检查的安全性探讨[J].临床医学,2008(3):27-28.

[3]邹文孝,房殿春,王振华.咽部表面麻醉在胃镜检查中的作用观察[J].重庆医学,2007,26(12):193-194.

[4]杨元兰,魏秀芹.利多卡因和地卡因合用胃镜前麻醉体会[J].滨洲医学院学报,2008,21(13):247-248.

呼吸道的检查方法及标准篇10

关键词:慢性咳嗽;小儿;病因;对症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253-01

小儿咳嗽是小儿呼吸道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因咳嗽就诊的门诊患儿占一半左右。咳嗽患儿在一周左右的急性咳嗽常因呼吸道病原菌感染引起[1],慢性咳嗽为咳嗽反复发作或咳嗽时间持续在3周以上,因病因复杂,采用常规止咳药物或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反复,病程较久,易被患儿家长及医生忽视,因此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所以针对小儿慢性咳嗽,应全面结核影像学、实验室检查,患儿自身临床表现等特点,诊断病因,再针对相应病因进行有效治疗[2]。笔者对我院儿科收治的慢性咳嗽患儿进行分析,探讨常见病因及特点,总结相应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患儿选自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慢性咳嗽患儿51例,年龄4个月至13岁,平均4.5岁,咳嗽持续时间4周至1年,平均9个月。

1.2诊断方法及纳入标准:就诊时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患儿年龄、咳嗽发病时间、症状、既往史、诱因等;全面身体检查,如患儿鼻咽部、肺部及身体其它系统的全面检查;辅助检查,如常规X线检查、鼻窦CT、肺功能测试、过敏原检查、支气管检查等等。诊断标准为符合《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相应儿童慢性诊断标准。

1.3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X2检验,P

2结果

51例患儿中呼吸道感染32例,其中21例反复呼吸道感染,11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各种病因具体病例数及占比见表1。

3结论

咳嗽是人体一种防御性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的反射动作,是呼吸道自我保护性动作。它也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也是儿童多发病症。李洪学等报道[3],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可随年龄不同而不同。临床医生要对慢性咳嗽有足够认识,才能对患儿进行成功的救治。

3.1反复呼吸道感染与慢性咳嗽: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多与先天因素或微量元素缺乏,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以及遗传、护理、环境或喂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结果。患儿感染后每次都需消耗免疫物质,如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等,可继发免疫功能低下,当遇气候变化或患儿玩耍过度都可造成咳嗽病情加重,这也是本研究中患儿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本组患儿对症治疗除采用抗感染、支持治疗同时,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治疗后病情明显减轻,至完全康复。

3.2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慢性咳嗽:肺炎支原体是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其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患者咳嗽或打喷嚏喷出的分泌物,经健康的人体吸入,从而引起感染,一旦患病其治疗疗程长,并发症多。本组患儿予以大环内酯内抗生素进行治疗,其疗程常达3~4周[4]。

3.3咳嗽变异性哮喘与慢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以慢性咳嗽为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又叫咳嗽型哮喘。此病常发生在夜间或凌晨,表现为刺激性咳嗽,常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所以对此类患儿提高对其认识是关键[5]。本组中患儿如病情迁延不愈,经胸部X片检查显示无明显异常,主治医师应仔细询问患儿咳嗽的具体表现,包括有无诱因、加剧时间,活动后是否加剧等情况,必要时进行过敏原试验,及时使用气管扩张剂。

3.4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与慢性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一年四季均可见,年长儿多发。患儿主要表现鼻痒、鼻塞或鼻后滴注感,经鼻腔镜检查可见鼻黏膜红肿,且鼻黏膜及咽后壁附着分泌物,咽部异物感。本组患儿3例经原发病后咳嗽明显好转,但需要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3~5个月,进行彻底治愈。

3.5支气管异物与慢性咳嗽:支气管异物常因小儿臼齿未发育完全,咀嚼功能较差,喉头的保护性反射功能不良,且小儿好动,易将异物吸入气管[6],从而引起呛咳、呼吸困难、气喘等。如果异物卡在支气管分支中不动,或紧贴气管壁症状可暂时缓解。支气管异物治疗时不易彻底治愈,如患儿经X线检查出现不明阴影,考虑是否有异物。本组患儿2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后确诊。

3.6肺结核与慢性咳嗽:患儿如果长期慢性咳嗽,刚需做结核菌素试验(PPD)检查,特别是有肺结核接触史的患儿更应警惕。临床上常表现为原发综合征和肺门淋巴结核。本研究中患儿经全面检查后使用抗结核常规治疗,症状缓解。

综上所述,小儿慢性咳嗽是临床上常见呼吸道疾病,病情较复杂,病因多样,对就诊患儿应认真分析病情,全面检查,结合实验实与影像学检查,找出病因[7],减少误诊及漏诊,根据相应病因对症治疗,可以提高患儿治疗效果,达到改善患儿病情,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咳嗽再次发生,最终发送患儿的预后。

参考文献

[1]万莉雅,范永琛.小儿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点[J].临床儿科杂志,2010,16(5):4-6

[2]王立波.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及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3(14):84-85

[3]李洪学,林立.小儿慢性咳嗽108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4(10):100-101

[4]赖克方,陈如冲,钟南山,等.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诊断程序的建立[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2):96-99

[5]耿凌云,陈慧中,等.儿童慢性咳嗽的程序式诊断方法探讨[J].临床儿科杂志,2007.25(i):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