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的基础教学十篇

时间:2023-10-24 17:38:21

画画的基础教学

画画的基础教学篇1

关 键 词:漫画基础 漫画产业 动画手绘训练 动画教学方法

随着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动漫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各地纷纷设立了动画产业基地,为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各地高校也纷纷设立动画专业,以期望培养高素质的动画人才,为动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

众多高校动画专业的设置丰富了高校教育中“设计艺术学”的专业类别,促进了动画学科的发展和专业建设,最主要的是为社会动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动漫产业发展的困境和各高校动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笔者就漫画艺术的特点及其在动画专业教学的位置来谈谈漫画基础在动画专业教学中的关系。

一、漫画与动画的关系与影响

1.动画与漫画的关系

动画是漫画的最高级表现形式,它结合现代影视技术给人以无以伦比的视觉冲击力。动画和漫画又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漫画是所有动画的基础,动画的发展离不开漫画的兴盛发展,动画是用影视语言来表现的活动的漫画而已。

2.漫画是独立的艺术种类,也是社会效益巨大的创意产业

(1)漫画是独立的艺术类型

漫画虽然是动画的基础,但也是独立的艺术类型,有着自己所独有的艺术特点、技术特点和审美要求。由于漫画是静止的画面,可以让观众长期收藏,静止地反复欣赏,因而在单幅画面上,漫画艺术对构图、线条变化、上色风格等各方面的要求比动画较高。

动画是快速运动的画面,是由运动的角色和相对静止的背景合成画面的,角色相对背景画面的艺术要求有所不同。

(2)漫画是动画的产业基础,也是效益巨大的创意产业

漫画也是效益巨大的创意产业,漫画产业发展与动画的产业发展有巨大的关联性。可以说没有漫画产业的兴盛,就没有动画产业的发展;离开了漫画产业,动画产业就像空中楼阁,只能昙花一现。

漫画是动画重要的产业基础,最充分的体现在于长篇故事漫画与动画的关系上。以日本为例:日本漫画产业非常发达,许多动画片改编自故事漫画,尤其是长篇故事漫画。因此要发展动画事业,必须要有强大漫画产业基础,国家政策应该首先向漫画产业倾斜,采取一定措施扶持漫画产业的发展。

二、漫画基础与动画教学的关系

1.各高校动画专业中漫画教学的现状

(1) 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案不完备

由于动画专业是新兴的专业,在学科建设上,国内没有先例,从学科框架的具体构建到学科的理论建设都有很多工作要做。动漫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大部分院校沿用纯艺术的教学方法来教学,导致学习与实践基本脱节;同时,在教学人员合理组织搭配上和相关课程的合理安排上还有相当的不足。

(2)缺乏相应的课程安排

反映在课程设置上,大多数院校动画专业没有专门的漫画课;即便是有的高校设置漫画课,也仅仅是作为动画的基础练习课,如“角色设定”练习、“背景绘制”练习等,而没有“专业漫画课”的教学。

2.增设专业漫画课的重要原因

从专业和社会因素上考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漫画课有独立的审美和技法,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表现技法并提高审美能力

以漫画的种类来说,漫画的技法最为丰富,比如:单行本漫画大多是黑白贴网技法,艺术插图很多是完全手绘效果或加电脑技法;版画、装饰画作为漫画的一种类别,其风格技法则更为丰富。在动画的创作过程中,完全可以借鉴漫画的各种艺术风格,增加动画艺术的表现力。

(2)漫画本身作为独立的艺术类别,可以为大量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由于漫画就业门槛低,组织成本小,部分有漫画天分的同学可以先期组织漫画工作室,专门进行漫画创作,在漫画界成就一番事业,可能比动画界的成果更大一些。

3.漫画基础在动画专业中的重要性

(1)手绘基础是动画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动画制作流程来说,动画制作的前期“角色设定”“场景绘制”“原画绘制”都是漫画内容。“原画绘制”和“场景绘制”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动画的质量,因而,在所有动画项目里,都分别要求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有较强手绘能力的漫画家和原画师担纲制作“角色设定”和“原画绘制”。

动画制作的分工很多,只有少量的手绘最好的学生可能从事“角色设计师”或“原画设计师”。教学过程中,使所有学生熟悉动画制作流程,全面掌握原画绘制方法及后期影视编辑技能,才能迅速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在全面课程训练过程中,发现学生各自的能力特点,加以引导培养,从而基本确定学生今后职业定位。

(2)漫画专业课可以提高动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

动画来源于漫画,对漫画的审美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动画的制作,比如,“角色设定”的漫画风格直接决定动画的画面风格和影响力,甚至直接决定了动画的制作成本和制作周期。如:“Q版风格”相对于写实“日式风格”在动画制作上,显然要容易得多;而用“油画风格”来制作动画,无疑增加了巨大的技术难度。

此外,动画的艺术要求是:必须要有一定的艺术格调。一些特殊的艺术风格画面与动画技术完美的结合,就必然会创作出卓越的艺术作品,如:中国国画风格动画《牧童》《小蝌蚪找妈妈》等。

因而,优秀的动画设计师不仅要掌握动画制作技术,还要具备一定的漫画素养,才能具备确切地把握漫画风格与动画制作技术相结合的能力。

三、动画专业中漫画基础教学的方法

1.设立独立的漫画课程,实现动画和漫画的共赢

(1)漫画专业课本身作为动画课的基础课程

动画和漫画制作过程,两者存在许多差异性也存在许多共同性。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后期技术及画面的要求上;共同性在于,漫画的画面技术包括了动画的画面技术;在制作“前期”程序上,二者也基本一致。比如,都要进行故事的策划、角本编写、角色设定等,对故事的要求和角色设定的要求,也大部分类同。因此,专业漫画课程的学习可以作为进一步学习动画课的基础。

(2)针对动画专业,漫画基础课程要进一步加强专业性引导训练

漫画是动画的基础,在画面形式上,漫画的类别包括了动画的画面形式,比如,漫画里专门有“漫画风格”和“动画风格”的区别,两者其中都有“写实风格”和“Q版风格”的分类。在漫画课里可以专门针对动画专业的学生加强“动画风格”的引导。(转第137页)(接第139页)而“动画风格”漫画训练并不是仅仅像画“角色设定”“背景绘制”那样简单,过多的写实基本功训练反而会阻碍动画审美能力的提高和早日形成。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美术学专业的学生都能画动漫,大部分油画、雕塑专业的学生的手绘写实功底都相当的棒,但他们在进行动漫设计时却相当困惑。其一是无法摆脱比例和结构的束缚,而大部分动漫比例极度夸张,不讲结构,装饰化结构,甚至减化结构。其二是在动漫创作时,习惯运用纯艺术的技法来进行画面刻画,这就使得角色造型绘制简单得像“速写”,复杂得像“素描”或“油画”。在许多动漫作品中,只有少量大型游戏作品,才能适用这样的纯写实风格,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就业机会和动漫想象力的发挥。同时,由于动画是产业化的艺术,是团队集体协作的艺术,艺术家个人风格的随意发挥,反而阻碍了动画标准化、分工化制作要求,加大了制作难度。 因此在针对动画专业的漫画课程内,可以适当的细分,在大量学习漫画技法后,针对动漫画的制作特点和技术要求,引导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绘画特点,在一定审美要求下,形成自己独特的“漫画风格”或“动画风格”,而不是单纯要求写实。

2.动画专业的手绘训练基础

专业的漫画课程并不能完全代替动画的手绘基础训练课,动画专业的手绘训练有专门的要求和技法。手绘训练课除了“角色设定”课程以外,还有专门“手绘动作训练”和“动画背景”练习等课程。

“手绘动作训练”是在进行连续动作的设计时,按照1秒12桢的频率,画出连续的画面,以培养学生的动作敏感度。一般来说,根据不同角色动作,动画会有不同的要求,如:人物跑、动物跑、火焰、水波等动画,都要做专门的训练。在“角色设定”完成以后,还要进行专门的“角色关键动作设定”,这些都依赖于漫画基础及漫画的风格。

所有“手绘动作训练”都必须根据动画的技术要求,来采用适当的风格和表现手段。这时的手绘训练就不再是单纯的漫画练习了,必须根据动画情节里的角色运动,运用动画运动原理来进行角色的变形和夸张,达到动作流畅、夸张有趣。因而在动画学习过程中,手绘动作训练基础课程对于加强学生的动画基础相当重要。

“动画背景”根据动画风格的要求而有明显区别,一般传统动画大都是传统写实风格,如:油画风格或水粉画风格。“角色”则采用线条简单概括、色彩平涂的形式,从而产生强烈的对比,如:《狮子王》《花木兰》等。

在动画艺术中,背景的精致程度直接决定了动画的精美程度,因而在动画制作里,动画背景制作的工作量相当的大,而且要专门的艺术画家来完成。

现在,动画风格种类很多,并应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来表现:有的是三维角色、二维背景;有的是二维角色、三维背景;还有Q版风格的角色和背景等。所有的动画背景的绘制都要与角色相适应,采用相应的绘制风格。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漫画课里加强各种背景绘制风格的学习,提高审美意识。

结语

漫画基础与动画专业教学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漫画专业。在动画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从漫画和动画的关联入手,采取适度的教学方式,结合大量的实训,才能得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丁理华.漫画创作技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P34—35.

画画的基础教学篇2

一、基础美术对于动画教学的重要性

基础美术对于动画教学非常重要,因为动画制作前期的思考和设计的过程很多时候都是作者一个人在白纸上完成的,作者必须将脑子里的动画人物用笔在纸上画出一个大概的样子,而这需要用到基础美术中的素描功底,作者在灵感涌现的一瞬间还需要用到速写,否则灵感就很容易丢失,再也找不回来。动画制作后期为了丰富动画人物的形象,往往需要运用不同的色彩将动画人物的服装着色,从而将动画人物鲜明的性格表现出来。否则动画人物会变得很苍白,缺乏生机。美术教师在教授动画课程的时候,主要就是通过基础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动画制作基本功。动画片其实从某方面来讲就是将一幅幅绘画作品快速地呈现在观众眼前的过程,动画制作者将每一个动画人物的每个动作和表情与背景运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然后按照先后的顺序一帧一帧地制作出来,就形成了一部动画。所以,动画其实就是由绘画和相关技术构成的。动画制作自然对动画制作者的基础美术功底要求很高。如果动画制作者的基础美术功底太差,就不会创作出动人的动画人物;如果动画制作者有很扎实的基础美术功底,就可以创造出富有鲜明形象和个性的动画人物。因此,基础美术对于动画教学与学生今后的动画设计都非常重要。

二、基础美术在动画教学中的作用

1.素描在动画教学中的作用

素描是每位学习美术的学生一定要学习并掌握的课程,在美术教学中备受关注。所谓素描,简单点讲就是单色画,可是又不尽然,其涵盖与涉及的东西太多,解决的问题也很多,它是同一时间要考虑许多问题的综合思维活动。现在的各大美术院校都纷纷将素描作为学习美术的基础课。虽然各个专业的重点不一样,油画重体积、调子,国画重线条,版画和设计重结构等,但是素描将它们全都涵盖了。动画专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也与素描有着直接的联系。动画的创作设计需要用到素描的线条塑造能力、造型能力、动态把握和表现能力与对空间环境的理解、表现能力。所以,在动画专业加强素描教学非常重要。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亟须强化素描基础,全面锻炼手绘的表现能力。培养动画专业学生的线条塑造能力,主要是为了适应动画制作对于线条的准、挺、匀、活的要求。在动画素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平时的课堂练习中训练学生的线条塑造能力,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对于后面的动画创作十分有利。

2.色彩在动画教学中的作用

在动画场景中运用主观色彩是进行动画场景设计必须掌握的能力。大千世界,五彩缤纷,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动画创作的时候应把握好人物与景物的最基本色调,理性地处理动画人物与景物的色彩关系,从而使动画场景更加生动,使动画作品获得质的飞跃。动画创作中的主观色彩意识属于自我认知的范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色彩的体验不断地积累和发展,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特点,对色彩的感受和解读渗透了很多主观因素。在我国古代,红色代表喜庆,黄色代表权力,等等,这些审美特点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脑海里,达成了一种共识。人们对主观色彩的感受与体会,自然会反映到动画场景的设计中。有些人虽然对色彩不是很敏感,但是在动画人物与景物的设计中,还是可以设计出内容比较丰富的色彩,这是凭借自己对色彩的主观意识完成的,从而使动画中的人物与景物富有魅力。

结语

画画的基础教学篇3

摘要:正确处理传统绘画基础和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关系,强调艺术设计绘画基础教学的目的性。在艺术设计的绘画基础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科发展更规范、更完善,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关键词:艺术设计;绘画基础;教学;评价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美术高考热”不断升温,每年报考艺术类院校的考生日趋增加,艺术设计学科逐渐成为热门的学科,全国各大专科院校也纷纷增设艺术设计专业,如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但对于报考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和已经进入高等艺术院校的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不能简单地把设计专业等同于绘画专业,尤其是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绘画基础教学方面,不能轻易认为用绘画造型可以替代艺术设计中的造型基础,从而忽略艺术设计造型基础的独特个性。艺术设计中的绘画基础教学定位的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我们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素描、色彩,是所有学习美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绘画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把它们作为基础绘画教育课程,有我国多年艺术教育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素描、色彩课程一直被认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但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很难把基础绘画课和设计专业结合在一起,只注重绘画写生和技法的训练,而忽视艺术设计的专业性,牵制了学生设计思维的发展。在过去,我们的艺术教育强调基础,强调绘画功底,在这种情形下着实培养了一批批写实功夫和艺术表现力过硬的画家,以至于这些画家至今还陶醉于花费数月表现一个比真的还真实的手工绘画作品的满足感受中。现在的书店里,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素描、色彩书籍被命名为“正规画法、正规范画”的字语,难道除了他们的画法外,其他人的绘画风格都是旁门左道吗?何谓“正规”,艺无止境,但凡形成一定的范式或风格,即是走到了终点,接下来就是必然要打破它,超越它,这样艺术才能进步,我们才能创新。如今是一个数字技术、多媒体影像可以轻松去复制作品,可设计艺术却不能去重复、去拷贝,因为设计追求的是原创性和创新性;目前我们的创新设计、原创设计和国际上一些优秀的设计相比显得有些滞后,看看近年来一些产品造型专业的萎缩状况,一些大型的优秀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都来自于国外的设计师即可而知。我们的一些设计师的创造力相对就显得有些苍白,这是不是过分强调基础忽视创造力培养的结果,是不是所谓“正规”的绘画基础教育造成的?这就需要每个从事设计艺术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重新定位我们的“绘画基础”和功底的了。 过去,我们传统的素描、色彩绘画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物体的造型、色彩搭配、明暗调子、质感、体积、透视关系等方面的要求,这在传统绘画教学中能体现出其合理的教学目的性,因为那毕竟是在培养画家;但在现在的设计教学中如果还过分强调虚实、强调素描明暗调子,而忽略艺术设计教学目标的目的性,忽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花上过多时间去进行追求光影的虚实和物象的体积、质感的表现时,会不会觉有些得太奢侈,会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呢?既然我们培养的是设计人才,而不是画家、艺术家,那么它的必要性又有多少呢?一味的对着物象去表现、再现,对着石膏像磨来磨去,会使我们学生失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更谈不上创造、创新了。所以把传统的绘画基础课放在课下,把能培养学生快速造型的设计素描、设计速写、设计色彩放在教学首位,不失为一种目的明确的基础训练。 说到基础,我们首先应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结构素描练习中的理性分析作图,表现可见与不可见的关系等;其次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除了传统光影调子的表现外,还应提倡学生个性独特的表现方法,不可用抽象、具象来评判学生作品,应看重他们的真实情况与独特视角,并鼓励他们能用语言来表达创作体会,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表现的独立性;最后,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静物的自由组合练习到想象默写及意象创作。有了这些方法或步骤的练习,我想培养出的学生才能更适合于不同的设计领域,才能培养出更多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家。如今,年轻人价值取向多样化,审美趣味多元化,这样的课程练习对于学设计的学生也许会更受欢迎些,毕竟“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原动力,是成功地完成某件事情的重要因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绘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和重要环节。另外在教学中需要教师注意的问题是,不可过于看重结果,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时,由于我们教师审美口味的不同,没有很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没有很好的评价标准,片面性的评价可能会挫伤许多学生的积极性,提高

画画的基础教学篇4

 

关键词:艺术设计;绘画基础;教学;评价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美术高考热”不断升温,每年报考艺术类院校的考生日趋增加,艺术设计学科逐渐成为热门的学科,全国各大专科院校也纷纷增设艺术设计专业,如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但对于报考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和已经进入高等艺术院校的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不能简单地把设计专业等同于绘画专业,尤其是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绘画基础教学方面,不能轻易认为用绘画造型可以替代艺术设计中的造型基础,从而忽略艺术设计造型基础的独特个性。艺术设计中的绘画基础教学定位的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我们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素描、色彩,是所有学习美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绘画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把它们作为基础绘画教育课程,有我国多年艺术教育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素描、色彩课程一直被认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但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很难把基础绘画课和设计专业结合在一起,只注重绘画写生和技法的训练,而忽视艺术设计的专业性,牵制了学生设计思维的发展。在过去,我们的艺术教育强调基础,强调绘画功底,在这种情形下着实培养了一批批写实功夫和艺术表现力过硬的画家,以至于这些画家至今还陶醉于花费数月表现一个比真的还真实的手工绘画作品的满足感受中。现在的书店里,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素描、色彩书籍被命名为“正规画法、正规范画”的字语,难道除了他们的画法外,其他人的绘画风格都是旁门左道吗?何谓“正规”,艺无止境,但凡形成一定的范式或风格,即是走到了终点,接下来就是必然要打破它,超越它,这样艺术才能进步,我们才能创新。如今是一个数字技术、多媒体影像可以轻松去复制作品,可设计艺术却不能去重复、去拷贝,因为设计追求的是原创性和创新性;目前我们的创新设计、原创设计和国际上一些优秀的设计相比显得有些滞后,看看近年来一些产品造型专业的萎缩状况,一些大型的优秀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都来自于国外的设计师即可而知。我们的一些设计师的创造力相对就显得有些苍白,这是不是过分强调基础忽视创造力培养的结果,是不是所谓“正规”的绘画基础教育造成的?这就需要每个从事设计艺术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重新定位我们的“绘画基础”和功底的了。 

过去,我们传统的素描、色彩绘画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物体的造型、色彩搭配、明暗调子、质感、体积、透视关系等方面的要求,这在传统绘画教学中能体现出其合理的教学目的性,因为那毕竟是在培养画家;但在现在的设计教学中如果还过分强调虚实、强调素描明暗调子,而忽略艺术设计教学目标的目的性,忽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花上过多时间去进行追求光影的虚实和物象的体积、质感的表现时,会不会觉有些得太奢侈,会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呢?既然我们培养的是设计人才,而不是画家、艺术家,那么它的必要性又有多少呢?一味的对着物象去表现、再现,对着石膏像磨来磨去,会使我们学生失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更谈不上创造、创新了。所以把传统的绘画基础课放在课下,把能培养学生快速造型的设计素描、设计速写、设计色彩放在教学首位,不失为一种目的明确的基础训练。 

画画的基础教学篇5

关键词:艺术设计;绘画基础;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237-01

现如今,很多人简单地把设计专业等同于绘画专业,尤其是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绘画基础教学方面,不能轻易认为用绘画造型可以替代艺术设计中的造型基础,从而忽略艺术设计造型基础的独特个性。艺术设计中的绘画基础教学定位的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我们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素描、色彩是所有学习美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绘画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把它们作为基础绘画教育课程,有我国多年艺术教育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素描、色彩课程一直被认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但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很难把基础绘画课和设计专业结合在一起,只注重绘画写生和技法的训练,而忽视艺术设计的专业性,牵制了学生设计思维的发展。在过去,我们的艺术教育强调基础,强调绘画功底,在这种情形下着实培养了一批批写实功夫和艺术表现力过硬的画家,以至于这些画家至今还陶醉于花费数月表现一个比真的还真实的手工绘画作品的满足感受中。现在,书店里,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素描、色彩书籍被命名为“正规画法、正规范画”的字语,难道除了他们的画法外,其他人的绘画风格都是旁门左道吗?何谓“正规”,艺无止境,但凡形成一定的范式或风格,即是走到了终点,接下来就是必然要打破它,超越它,这样艺术才能进步,我们才能创新。如今是一个数字技术、多媒体影像可以轻松去复制作品,可设计艺术却不能去重复、去拷贝,因为设计追求的是原创性和创新性,目前我们的创新设计、原创设计和国际上一些优秀的设计相比显得有些滞后,看看近年来一些产品造型专业的萎缩状况,一些大型的优秀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都来自于国外的设计师即可而知。我们的一些设计师的创造力相对就显得有些苍白,这是不是过分强调基础忽视创造力培养的结果,是不是所谓“正规”的绘画基础教育造成的?这就需要每个从事设计艺术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重新定位我们的“绘画基础”和功底的了。

过去,我们传统的素描、色彩绘画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物体的造型、色彩搭配、明暗调子、质感、体积、透视关系等方面的要求,这在传统绘画教学中能体现出其合理的教学目的性,因为那毕竟是在培养将来的画家或者艺术家,但在现在的设计教学中如果还过分强调虚实、强调素描明暗调子,而忽略艺术设计教学目标的目的性,忽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花上过多时间去进行追求光影的虚实和物象的体积、质感的表现时,会不会觉有些得太奢侈,会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呢?既然我们培养的是设计人才,而不是画家、艺术家,那么它的必要性又有多少呢?一味的对着物象去表现、再现,对着石膏像磨来磨去,会使我们学生失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更谈不上创造、创新了。所以把传统的绘画基础课放在课下,把能培养学生快速造型的设计素描、设计速写、设计色彩放在教学首位,不失为一种目的明确的基础训练。

画画的基础教学篇6

关键词:基础 素描 创造 前瞻性

油画专业的基础是什么?很多人会联想到素描基础。这当然没有错,多年来素描作为一门学科一直在各专业的基础训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以素描为基础的训练中,形体结构、比例、透视、空间是我们表现的重点,如何掌握准确的造型能力几乎是基础训练的全部内容。这些问题当然很重要,但对这些可视形象准确的把握能力是通过严格的训练可以达到的基本要求,而对于学生独立观察、判断能力及自我意识的培养、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我们的基础训练中却一直没有受到合理的重视。素描作为一个体系,本身是丰富而非单纯的,它不是简单的描写技能,重技轻能的结果会使学生的创造能力退化,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一种惰性而并不自知。

笔者在学校从事了多年的教学工作,见过很多匠气十足的画,有的学生可能到毕业也无法理解基础的真正含义,这样的学生即使如何努力也画不出一张好的作品,更不用说创作出好的油画作品了,因为他们对基础和基本功的认识仅限于此。什么是基础?我们只有明确基础的真正含义,才能让基础教学走上正轨。WWw.133229.cOm许多人基于我们传统的基础教学课程的模式认为: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一切艺术形式都要从规范的素描训练开始。这种观点一方面片面夸大了素描的基础作用,素描并不是能解决所有艺术问题的万能钥匙。另一方面,这种观点也降低了素描本身在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作用,把素描只作为基础训练的一种手段,素描本身是丰富的,它和其他画种一样可以是独立的艺术形式。这种对基础的泛谈,造成基础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对“基础”概念理解上的混乱,从而导致我们的基础教学实际上是游离在真正的基础周围,如隔靴搔痒,不得要领。当然出现这种状况教与学双方都有责任,教与学是一种互动关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双向的创造性思维的实践过程,所谓教学相长正是此理。艺术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所有的教学都应服从这个大原则。

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的以写实为主的基础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学生的创造能力被无形地压抑。以研究与表现人物为主线的传统教学本是服务于功用性和实用性的主题性创作的,但从当下艺术更注重个人风格表现的发展趋向来看,传统的基础教学模式已显得单一和过时了。在当代艺术教育中,基础的真正含义应更具包容性、扩展性和延伸性,它包含了技能,同时,也包括诸如理论研究、材料研究、创新能力、艺术修养与眼界的提升等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必须将这一基础加以前瞻性发展,使之更符合当代教学理念,更具鲜明的时代特点,而在当代多元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下,一种更为轻松、更加自由并带有创造性的思维理念应融入到当代的艺术基础教学实践中。

现阶段看来,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全盘推翻原有的教学秩序,况且传统写实的训练手段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自然有它的优势所在,只是应探索在基础教学中加入新的因素,在原有教学基础上,及时增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延伸的基础训练内容,采取解构的方式分析找出普遍规律,从方法入手但不以方法结束。

一、作业布置力求新颖

如在静物写生课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布置和设计,甚至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形式感强的装置作品,然后自己摆放设计,再进行写生。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和设计摆放过程,使学生能够获得新的审美体验和乐趣,提高创造意识。

二、短期作业为主

把以往的以长期作业为主变为短期作业为主的训练手段。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两周甚至一个月的长期作业写生中,其实有大部分时间被学生无情地浪费,他们画到最后已经没有任何感觉,只剩下手和笔在纸上、画布上做着机械的运动,而短期作业可以使学生经常保持新鲜的感觉,再辅以中长期作业的训练,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有针对性训练

改变以往整个基础教学解决一个大问题(造型),为每张作业具体解决一个问题,通过系列作业使学生逐步摆脱“物象”的束缚,加强学生主体意识。这种阶段性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主观意识的增强,同时课时浪费也较少,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

四、优秀作品赏析

优秀作品赏析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作品赏析可以扩展学生眼界,了解体会优秀作品的创作原则、创作理念。但在作品的选择上应努力使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而不应以教师个人的喜好选择作品,那样做无疑会束缚学生的思想,与多元教学原则相背离。

五、材料的多元探索

改变从前基础训练中材料品种的单一性,提供更加丰富的媒介材料,大胆实践,是调动学生艺术情感的重要手段,多变的媒介反映了多变的观察方式,不能满足于传统的工具材料,努力让各种材料相互交织、碰撞、对话。材料的探索和实验也是基础能力训练中创新意识的开始,在基础教学中鼓励学生发展材料的多样性,在材料的运用上不做统一要求,在现实中找到一种表达方式,再运用各种材料尽情发挥,也是乐在其中。

画画的基础教学篇7

[关键词]中国写意画;神似;美学

先秦哲学家荀子在《乐论》中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意思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地去粗存精,提炼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中国的写意画,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它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或施淡彩,或洒浓墨,多强调作者的个性发挥。其特色的形成,是集中国的哲学观念、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和思维方式之大成。历经千余年的积累、沉淀、变更与发展,使其不仅具有中国画的共性,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一、以形写神,以神写意

从古到今,中国的绘画一直围绕着一个形的问题在作文章。在绘画的初萌阶段,由于造型能力差,那时的形是简单而幼稚的,可以说是“以意表形”。随着绘画经验的不断积累,进入了“以形写形”的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画家们并不以形似为满足,逐渐认识到了“神似”的重要性。使作品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有形又有情,达到物我合一境界。即注重自然精神与自我心境,情感的结合,达到一种意蕴平和、雅俗共赏的境界。在画家笔下自然物象的某些细节可以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从而使意象造性,以神写意的表现力达到了最高境界。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者,在引导学生学习美术课的教学内容上让我大费心思,时代在剧变,面对日益物质化的社会,美术课是坚守孩子们对美和纯真的最佳途径。在美术的世界里,每个孩子都可以天马行空,随着自己发现美和热爱美的眼睛描绘在画纸上。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美术课是开启孩子们美好想象的第一课。有了想象才会有创造,创新是国家的未来。而创新需要熟知本民族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需要从娃娃抓起,而中国画是对此最好的诠释。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和认知的发展特点,结合中国画的特点,让我想到写意画和简笔画的共通之处,较之写意画对笔墨的要求,简笔画显得更加简单,一纸,一笔足矣。

二、骨法用笔、以书入画

在写意画中,笔墨还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为特殊的用笔方法所产生的形式美,为笔墨情趣。用笔中的苍、老、活、松、涩、劲、毛、挺、圆、厚的艺术效果,一个“变”字都能概括,靠在实践中去体会去灵活掌握。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孩子们在自己童趣的画笔里勾勒出了多彩的世界。依据写意画的特点,强调学生的主观感受,对于形体感强烈的学生弱化形态,多强调用笔和对事物的感受,可以在绘画的过程中询问学生的绘画意图,从而更佳准确地表达主观感受;对于形体感弱些的学生,强调多观察,多思考,在训练上先抓住事物表现的基本特点,经过思考的训练,扫清盲点,激发对美术课的兴趣,从而提升对艺术的热爱。

三、追求意境、缘物寄情

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主张追求外在美和内在美相统一。作为内因的学识修养,首先在人品,中国自古就有知人论画的传统,所谓“人品不高,落笔无法”,“人品即画品”,画家的人格修养、情操品位是内因的主导,意境的创作实际上是作品人品高低的真实写照。王冕画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借梅之高洁标谤自身之品格修养。郑板桥画竹:“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齐白石的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没有画青蛙,只画了几只蝌蚪,但十里蛙声如在耳边响起。这些作品如果舍弃了诗化的意境,格调的高雅便不复存在了。

中国写意画追求画外的意境创造,以诗入画的特色,正是其耐人寻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取得了其他画种难以企及的独特艺术效果,这也是中国写意画经久不衰的精神之所在,也正是写意画最能充分体现中国传统美学偏重表现的特点。因此,中国写意画才能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具有了熠熠生辉的地位。

时代在进步,我国基础教育在很多方面仍然固步自封,痛定思痛,步入不惑之年的我,开始自己编写简笔画的教案,根据教学大纲和自己的业务经验,反复总结,不断修改,将写意画的精髓一步步地融入到教学课堂上去。随着网络和电子科技的兴起,将互联网的视频教学同学生自己动手相结合,定期举办班会,给每个学生的作品拍照,建立每个人美术教学成长档案,不仅在课堂上讲授美术的知识,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给她们播放相关的水墨动画片和高年级学生及专业美术院校学生、教师的作品,主要是开启学生们的主观思维意识,培养较好的艺术素养。不仅仅是把自己的课堂教好,同时积极地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改和调整学生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最大化地培养学生对美的良好品味和感受。

前辈先哲常说:先学做人再学做学问。为此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呼吁社会和家长和学生自己,都要注重对儿时艺术情感的培养,这种情感的培养不是要让每个孩子都成为郎朗,成为艺术家,而是根据每个孩子的天性,多多调动自身的艺术潜能。喜动的孩子可以多学视听艺术像音乐、舞蹈、表演、朗诵等;喜静的孩子可以多学视觉艺术像书法、绘画、篆刻、古诗等。总之,作为老师作为家长要多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所想,鼓励孩子多表达自己对美的认知,培养对美的热爱,融入美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徐建融.《文人画审美意识的价值取向》美术研究杂志[J],2000,(3).

画画的基础教学篇8

关键词: 山水画临摹方法问题

一、临摹在山水画学习中的重要性

中国画的笔墨语言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在现实中的表现物象身上是看不见的,是一种抽象的绘画语言。所以,要掌握这种笔墨语言,必须首先向前人学习。只有在掌握了这个特殊的语言基础上,你才有可能进入这个领域,而你在这个领域的造诣,你所能取得的成就,取决于你对这种语言的把握程度,而学习这种语言最主要的方法就是临摹。这是中国画,再具体一点说是山水画和其他画种不同的地方。从古至今,许多优秀画家都是通过临摹进入中国画的艺术殿堂,步入伟大艺术家的行列的。学习山水画,临摹是必不可少的学习途径和方法,也是山水画学习最重要的内容。古人在总结中国画的学习步骤时说:“先以古人为师,再以造物为师,最终当以心为师。”(董其昌)就是说学画,首先要学习前人的传统和方法,掌握形式,然后向大自然学习,最后将两者综合起来表达自己,这是古人学习方法的经验总结。研究中国绘画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历代大师没有一个人不是从临摹入手来继承优秀的传统而登堂入室,步入成功的。就是一些已经学有所成的名家和大家,为了不断充实自己,仍以一种不耻下问的治学精神,研究历代大师精品不辍。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常说:“学艺不可求脱太早。”黄宾虹自幼有惊人的模仿能力,临摹几乎占据了他一生的时间,因此他对临摹有不少见解与体会,他说:“初学者非经临摹,不知古人结构之妙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他说:“我在学画时,先摹元画,以其用笔,用墨欠佳;次摹明画,以其结构平稳,不易入邪道;再摹唐画,使学能追古;最后临摹宋画,以其法备变化多。”[1]可见黄宾虹十分重视临摹,山水画大家都如此地看重临摹,可见,临摹在中国画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临摹的形式

作为山水画基础教学中的临摹,在具体的临摹过程中,可分为对临、背临、意临三个阶段。对临是面对临本,边读边临,边看边画的临摹方法,在对临时可以先从基本的技法入手,着重继承前人的笔墨技法训练,解决好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重点研究和掌握不同的技法。背临是在具有一定的笔墨基础上,掌握一定造型能力及艺术方法之后,有目的地提高自己的整体艺术能力,所采取的是有一定难度的临摹方法。背临不要求每个局部的造型均似原作,但要求整体笔墨情趣和神韵贴近原作。要把古人基本的意境题材、构图技法等变成自己的东西。意临则是一种高境界的临摹方法,也是促使和加速艺术成熟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是在学习和掌握前辈大师笔墨情趣的基础上,在形象创造、章法布局上追求创意和变化的临摹方法。在意临的过程中,学生不要笔笔都是古人的东西,而是通过自己的理解来画,吸取古人的精华。

三、山水画临摹过程中要选择好的临本

既然从上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临摹的重要性和必然性,那么我们在临摹伊始,就要选择一些历代大师的作品作为临摹的对象,目的是建立一个高品位的起点。眼界高,认知着落点的层次就高,也会少走弯路。如果我们所选择的临本格调不高,起步不高,我们将终身受累。山水画大师陆俨少在《山水画诌议》中的学画起步时讲道:“如果起手学习了风格庸俗,笔墨不高,或者坏习气很多的临本,将来要改掉,那就不容易,反而不如一张白纸从头学起为好。”[2]不管在山水画临摹过程中的对临还是背临,首先要选择好的临本,古语中有云:“法乎其上,仅得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所以一定要选择好的临本。在临摹过程中,也可以选择一些近代大师的中期作品作为临摹的范本,因为这类大师的早期作品中尚带有先贤的较多痕迹,而自己的风貌样式又未形成;晚期的作品又太多个性化,不宜模仿。所以,中期作品,往往是这些近代大师画法、风貌的转型期,其作品画面的布局和笔墨运用在此时都比较认真和精到。

四、在山水画临摹过程中要有正确的临摹方法

有了好的临本,还得有正确的临摹方法。首先,临摹之前要读画,“读”是研读、解读、分析的读。要对所临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了解临本的笔墨特点、方法步骤、作品整体气韵等,即使临摹古代名家的作品,也要善于学习,因为每一个名家,有他的长处,也有他的短处,所以必须有辨别好坏的能力,看出哪些是它的好处,哪些是它的不足之处。临画最好是先易后难,先简后繁。从山石树木开始画起,先画单棵树,然后画杂树,丛树;先画一块石,然后画一组石。先临物像结构比较清楚,笔墨比较规范的画,然后临变化较多,较复杂的画;先临局部,然后临整幅;相对先缩小临摹范围,力求在研究深度上最大限度地做到精微深入,在画幅上不要贪大,不求快。在临完一幅画时,要把临的画与范画逐一比较,看看有什么问题及差距,然后再重新临摹一遍。

五、在山水画临摹过程中目的要明确

临摹是掌握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程式,加强艺术的感受能力和鉴赏力,系统地学习古代优秀的古人绘画技法、艺术思想、创作方法的最好手段。通过临摹,我们可以了解画史、画论,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了解中国画的各个门类,熟悉前人的风格、流派、师承及成就,理解我国民族绘画的优秀传统,加深对某些画家流派作品的认识。临摹是学习经典绘画技法、借鉴和继承优秀传统的主要途径与手段。

六、在山水画临摹过程中要找规律

中国山水画的构成元素中,树、石是最基本的元素也是最重要的元素。所以,在临摹过程中,对于树石的学习首先要认清规律,自然界的树石多种多样,它们之间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我们在研究掌握共同之处的同时,也应该清楚不同之处的特征同,比如:树木之间的共同点是它们的枝条,生长组合规律相同,枝条从树干上长出,一左一右向上延伸,一长一短,一疏一密,这样规律对各种树基本一致;它们的不同处在于枝条的走向,枝条向上长的是槐树等,枝条向下张的是柳树等,枝条平行的是松树、桐树等,这些不同之处再加上不同形状的叶子,各种各样的树就出来了。

石头也是同样,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是外形和纹理的走向。共同点是石头大小组合规律和纹理的疏密规律。在临摹的过程中,历代大师们把这些不同之处形象化和符号化,就出现了合叶皴、云头皴、牛毛皴、折带皴等。因此,我们在临摹作品的同时应对物象之间的差异有所认识,往往把捕捉到的这种不同加以图像化,就是一种山水画新样式的出现。

七、结语

通过临摹,我们可以深入研究和掌握前辈的绘画语言,吸取别人的艺术经验,丰富表现手段。但临摹是学习而不是创作,一味地临摹会使我们陷入“泥古不化”失去自身所具有的独创能力,成为别人作品的复制机器。所以山水画大师李可染曾说:“要以最大的力气打进去,用最大的力气走出来。”这其中的“打进去”和“走出来”就指的是临摹和写生。只有通过写生,才能掌握自然规律,了解现实生活中各种物象是如何转化为绘画形式语言的,最终“化古法为我法”、“古为今用”。在山水画学习的过程中,临摹是必不可少的学习途径。临摹是一个丹青家终身要做的功课,只有开始而没有结束,只不过在不同的时期,临摹所采取的方法和所解决的问题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画画的基础教学篇9

关键词:美术;绘画基础;教学

1 绘画基础教学的涵义

画家创作时表现出来的细腻的技法,深入的画面效果以及无微不至的描画能力,这是谈论绘画基础给人们脑海中留下的首要印象。也就是因为这种意识不容易被发现和察觉,给人一种理所当然的感觉,控制着学习绘画基础这门功课人们的思维与学习动力。更有甚者,它导致很多人的绘画基础陷入一种杂乱无章的状态,不清楚为什么学习,也不知道学习的是什么。绘画基础,其实并不能仅仅定义成为一种特定的绘画表现形式,在一定意义上,它就是绘画的一部分,和绘画融合在一起,不是作品外观效果的表现,也没有人们想象中简单。绘画基础是创作作品的保障和前提,厚重的绘画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制约着绘画本身的艺术生命力,所有未来的绘画规模都来自于绘画基础。详细地来说,长时间的学习绘画理论,并且结合理论不断实践,转换为艺术尝试,这种属于自己的主观认识和艺术手法称之为绘画基础。人们脑海中认为的细腻的艺术手法,只是一种片面的认识,没有全面的分析和理解它。另外,因为作品创作的是否理性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表现有关,所以绘画基础在美术领域,我们也不能忽视画家本身所拥有的独特个性、个人修养以及文化素质。

素描和色彩是我国高校绘画基础教学的主要内容,绘画基础是美术专业教育要求必须重复学习的课程,尽管他们在进入高校之前就已经接受过相关的绘画能力、绘画基础的培养,但是在进入高校之后还要进行更加系统的学习。大多数高校对美术专业的学生要求重新认识素描和色彩,以培养他们的绘画基础。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增强他们的专业水平,还可以提高他们的个人素质。在传授学习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思S去认识和感知周围世界,并将之具体生动的表现出来,传递出去。

2 高校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美术专业相关教育也不断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也是不断的开拓创新。大部分高校在美术专业教学上针对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以及现有条件设施,来进行相关的调整。在这一背景下,美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被革新,教学结构、教学体系也逐渐优化。绘画基础教学在过去的时间里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2.1 高校扩招,生源素质不高

随着高校扩招,有一部分并不具备绘画基础的美术专业学生进入高校,但是一些高校录取学生的时候往往是按照分数的高低,对学生的绘画基础能力并不是十分的了解。由于文化课考试的压力非常大,很多文化课基础好,但是美术基础不好的学生,为了确保能进入大学,家长会让孩子报考美术专业,通过艺考来上大学。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绘画基础薄弱,高校对生源质量不够重视,忽视了学生绘画基础的重要性,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学生为了快速提高美术专业课成绩,放松了对绘画基础的学习,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2.2 教学理念没有创新,不能和时展同步

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适用于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学生在学习美术专业的过程中,不但要有良好的绘画基础,而且还要有创新精神。目前,我国高校的绘画基础教学理念受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还比较落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不太强烈。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这远远达不到培养美术人才的要求,学生对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没有深刻的认识,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只要学生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就能在以后的创作中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殊不知,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道路是极其不利的,限制了学生更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发展方向。

2.3 理论教学水平和学生实际需求不符

一些高校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美术专业基础绘画教学中只重视绘画的技术,不能对绘画基础教学有系统、清晰的认识。虽然学生在学习绘画技术的同时,绘画基础能力也能得到锻炼,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进步来说相对缓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围绕绘画技术,开展相关教学。,而不是原有技术和理论紧密结合在一起,影响了美术专业教学计划的实施,学生基础理论欠缺。学校缺乏对学生实际需求的了解,绘画基础教学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没有和学生需求同步,致使绘画基础教学出现事倍功半的局面,学生能力得不到提高,学习兴趣也会随之降低。

2.4 教学过程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无论从事哪一项工作或者是学习哪一样事物,都必须要培养他的兴趣,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亦是如此,只有对美术有着无比的热爱,才能持久的坚持下去,才能在美术领域和以后的事业中有所成就。可是现实情况并不如此,一方面,有一部分学生当初是为了进入高校才选择美术专业,他们自身从心底来说对美术专业没有太多的热爱,只把它当成进入高校学习机会的工具,当然美术方面基础能力也不高。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填鸭式”教学,学生感觉比较枯燥,在学习中没有动力和创新精神。

3 美术专业基础绘画教学需要采取的措施

3.1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虽然我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体来说还处于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普及阶段。美术专业学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创新思维还比较缺乏,这样就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为了培养美术专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和创新意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加以训练,在讲解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还可以安排学生到现实环境中绘画,在大自然中获得灵感和启发,利用环境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提高。

3.2 实行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美术专业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整体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绘画基础的重复学习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作风格,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还要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创作个性。

3.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美术专业的人才,要求学生不但要有扎实专业基础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这也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可以在平常的学习中开设相应课程来提高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学校也可以采用宣传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人文素养对于自身的重要性,激励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成为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

3.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中,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要进行一些必要的绘画技术练习。不仅要练习绘画技术,也要练习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在技术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对在绘画基础中学到的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发掘,形成自己独特地绘画技巧,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4 结语

新时代给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高校美术教育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基于此,我们一定要采取相应措施来提升和优化高校美术专业绘画基础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培养美术专业学生的良好兴趣,通过进一步优化美术教育资源配置更好的促进美术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新时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变化,使我国的美术教育沿着正确的轨道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钱初熹,普通高等教育十五部级规划教材: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2]封永辉.我国高校美术教学改革中突出问题及对策分析.大众文艺.2012(6):254.

画画的基础教学篇10

我们常以“师带徒”来形容中国画的传统教学方式,是由于中国画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以培训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更多体现在对传统技法技能的继承上。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师、讲义等成为教学中心,教师则成为教学主角控制着教学,虽然学生在继承传统技能技法等方面获益良多,但从另一层面来看,这种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需要强调的是,虽说“师带徒”这种教学方法有很多不足与弊端,但这种教学方法在历经千百年的教学实践中依然能成为中国画最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并成就了历史中一代代的画家和学者,不难看出其存在的合理性,所以这种教学方法有很多方面是值得肯定的。这也是现今的中国画教学实践中仍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原因所在。中国画讲究理法,重视对传统的学习与继承,在学习中国画过程中大量临习效法古人以及教师的作品成为一种主要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更具体直观地掌握所要学习的技能技法,更便于理解和运用并很快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但值得反思的是,“师带徒”的教学方法局限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效法前人和教师的同时而有了依赖性,并且由于教师的风格以及观点等先入为主而使学生受其左右,自主学习的能力被大大限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常认为学生的创作和思考缺乏创造力,但我们没有深入思考正是我们的传统教学方式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要改良传统教学方法,使中国画教育也能跟上时展和现代教育的步伐。中国画的教学应积极探讨和研究更有利于学生长期发展和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师带徒”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有利的应该保留,但对于其存在的不足与弊端,不能视而不见,我们的中国画教学同样也需要不断创新。笔者认为,解决“师带徒”式教学方法的不足,可以尝试在中国画教学中更多地运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现今的教学中运用已经较为广泛,尤其是在中小学教育领域及医学教育方面成效显著。这种教学方法,以探寻和解决问题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学习,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运用以问题为基础的中国画教学方法将旨在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使教师从重视技法技能的传授转变成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来;同时也使学生从被动继承转变成主动钻研。也就是说这种中国画教学方法是把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及中心,教师的教学将始终围绕这一教学目的展开,让学生在带着问题的学习中激发兴趣与潜能,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改变从教师和教材获取信息的单一途径为合理运用书籍网络等多渠道获取学习信息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把短期教学效果的展现变为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中构建自己好的学习方式,为自己的知识与技能的积累找到更长效的方法,笔者认为,这才是有效的教学。

运用以问题为基础的中国画教学方法,最为核心的部分是在教学实践中,把“问题”作为课程开展的主线,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教师与学生都要把“问题”落到实处。教学开展之前,教师要在备课期间结合教学计划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要符合课程内容及学生已有的水平,设计的问题要表述明晰、难易得当,针对学生对设计的问题可能遇到的难点要有提前的预判,以便给出较具参考意义的答案;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提出问题,这一阶段可运用分组研讨及独立回答等多种形式进行,并根据课程相关性及进度,安排课上要提出的问题和课下思考的问题,以及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学生给自己提出的问题等;课程进行过程中对问题的研究是整个教学的重点,这一阶段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也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最为显露成效的部分,无论是团队合作的分组研究还是独立思考完成研究,学生多在这一阶段获取大量信息,并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将为今后的自主学习积累经验,学生在研究的同时又会衍生出许多问题,以向教师提出问题、向同学提出问题、向自己提出问题等方式带来更为丰富和多样的问题及答案,这也将使学生的学习收获成倍增长;每一阶段的教学都以解决问题来完成,当然这种完成并不应以唯一的答案或者教师的所谓权威答案为终结,教学的过程或者说是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才是教学所需要的完结,当然,这种问题的完结也是另一问题的开始,始终有问题的存在也将是终身学习的动力。在以问题为基础的中国画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中心,教师作为辅助力量贯穿整个教学,帮助引导鼓励学生完成问题的各个环节。

在传统的中国画教学中引入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无论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是对以往传统方式的变革。在这个变革过程中,运用提出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临摹、写生、创作及学习理论知识,找出学习的问题所在,并积极地去想办法解决,又在过程中生成新的问题,而后再解决问题,这正是一个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积极思考的良性发展过程。大量的交流互动和团队合作也将为较单一的教学形式带来生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学习方式。

(注:本文系2012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项目名称:以问题为基础的中国画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2522100)

参考文献:

[1]珍妮特﹒沃斯、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修订版[M].上海:三联书店,1998.

[2]安尼﹒康普贝尔.教育实践的反思[M].澳大利亚:灵活性课程开发组织机构出版,2007.

[3]常锐伦,唐 斌.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