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服务发展分析十篇

时间:2023-10-19 16:05:44

能源服务发展分析

能源服务发展分析篇1

关键词:大数据;图书馆;服务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带来的强大的数据增长,数据无处不在,世界真正进入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的物理形态、服务方式、资源存储及用户群体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图书馆在大数据运作的过程中也面临了新的挑战。

1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面临的影响与挑战

1.1对图书馆技术体系的影响

随着云技术和各种信息技术的引进,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职能面临着软硬件等技术的挑战,大数据时代下的图书馆,馆内的信息资源主要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储存和传输,原有的硬件系统需要更新换代,以满足大数据时代下的硬件平台运行的高要求,实现信息服务功能。据调查显示,现有图书馆运用的仍然是Web2.0技术基础,采用的仍然为大型关系型数据库作为后台支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体系的实现。原有的数据系统,很难应用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数据的价值,进而对图书馆的效益产生影响。

1.2对馆员素质和能力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读者服务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环境中,图书馆信息资源由纸质逐渐向电子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读者服务结构也由传统的手工操作、人为管理转换为全自动化操作、计算机和移动客户端管理。虽然近几年馆员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高新技术人才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空缺,很多图书馆都缺少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1.3对图书馆业务功能的影响

传统的图书馆业务功能主要是书、报、刊、图片等纸质载体和音视频资源的信息资源的收集、储存和租借。而在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业务功能具有多元化特点,不仅仅局限于对各种载体和音视频资源的收集、整合和保存,还包括从移动综合客户端、互联网上对用户的信息和阅读的频率等数据进行收集整合,并建立数据库,综合展开分析等方面。

2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和发展

2.1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在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应该不断加强对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视,尽量采集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资源,并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水平,以便尽快为读者用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而收集大量的读者用户数据也是图书馆做出创新服务决策的重要依据,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图书馆可以通过数据分析,进一步了解用户不同的个性化需求,如不同年龄的用户更偏向于哪种类型服务、不同社会阶层的用户对哪类资源更感兴趣、读者用户对馆内服务是否满意等。

2.2开展大数据分析服务

为避免边缘化,图书馆有必要开展大数据分析服务。首先,需要对图书馆自身建设所需的数据进行分析。这类分析一般以图书馆的现有数据位对象进行分析,如读者的借阅方式、行为爱好等,是一种对现有资源的分析与挖掘。其次,需要对读者所需的大数据分析。这类分析与当今图书馆为政府机关、企业、科研机构等客户群体所做的信息情报参考、竞争情报分析有所区别,其分析手段更加多样化,分析工作更具目的性。需要图书馆根据用户的个人爱好和阅读倾向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

2.3提供个性化、智能化和多样化的图书馆服务

2.3.1利用数据分析提供个人化服务

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可以通过广泛的数据分析,如通过收集和分析读者借阅情况、书籍出版信息、社交网站评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各类数据,找出相关性,总体把握特定时期、特定读者群体的阅读习惯、知识需求、阅读兴趣和关注点,有针对性地通过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平台向读者开展图书推荐、知识推送等阅读推广工作,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2.3.2利用社区图书馆、流动图书馆、24小时自助借还书机等提供多样化服务

社区图书馆、流动图书馆、24小时自助借还书机等是图书馆深入读者用户、亲近读者用户的有效载体。大数据时代,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把握特定区域的人群结构、判断出读者用户的图书服务需求,准确掌握服务的时间、内容、形式、和地点,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2.3.3打造集个性化、智能化、多样化服务于一体的图书馆

图书馆通过实施网络智能化服务模式,拥有更加完善的智能化配套设施,使用户能够根据自身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爱好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与整合,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例如,在用户选择信息资源时,可以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定制服务,让用户从资源、界面、服务这三种类别进行选择,使他们能够搜索到需要的数据库、电子期刊以及专业性词汇等。与此同时,为体现服务的个性化,还可以将定制服务的界面进行个性化布局,尽量设置一些能够彰显图书馆主题和特色的D标、颜色等,给用户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彻底提高图书馆内部信息资源的使用率。最后,图书馆还应该建立多样化的服务模式,在用户选取信息资源、利用信息资源的整个过程中,为用户提供实时的阅读反馈平台,鼓励用户为图书馆服务项目指出缺点,提出建议。

3结语

现今社会,大数据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给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挑战。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服务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信息的保存、开发以及利用过程中,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将图书馆大量的信息资源进行保存和分析、如何通过对用户信息的识别和分析找出潜在信息需求、如何在新时代下创新图书馆的服务结构和模式,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都成为当前图书馆发展中首先考虑的问题。图书馆在应对大数据环境时,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的技术特点,对原来的服务体系进行重构,进而全面发挥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知识价值,得到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翠峰.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J].图书馆,2013(1):121-122.

[2]田锦萍.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2):22-23.

[3]桑萍.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J].求知导刊,2015(6):42-43.

能源服务发展分析篇2

关键词:大数据;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移动图书馆

DOIDOI:10.11907/rjdk.162668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12-0092-03

0 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图书馆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通过移动互联网向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是当前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的新方向。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主要指依托于目前比较成熟的国际互联网络、广范围的无线移动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使用户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限制,通过使用各种移动网络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E-Book等)方便地进行图书信息检索与获取的一种新兴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1]。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快速增长,形成了包括音视频资源、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等在内的海量数字资源。传统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已经不能够满足众多用户个性化、多样化的信息服务需求。面对这种现实,如何在大量数据资源的基础上提供有效的个性化移动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建设和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1 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现状

从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发展历程看,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起步较早,但发展速度缓慢,服务内容单一。从2003年开始,我国已有部分图书馆开始尝试推出移动信息服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数百家图书馆开通了移动信息服务[2]。在各图书馆中运用比较广泛的移动信息服务模式有:APP客户端服务、二维码服务、WAP网页服务、SMS短信服务,服务终端从普通手机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移动信息服务内容为各类数据资源的检索服务以及用户信息查询等相关服务。

随着我国图书馆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但各级各类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仍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大部分图书馆的应用技术或提供的服务内容比较单一,缺乏与图书馆传统业务的系统性联系。并且在信息服务过程中,大量数据未被有效地分析、挖掘,服务之间没有进行数据共享等[3],相关问题制约了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发展。因此,针对这些问题,需要研究相关发展对策,以最大化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提高服务质量,让用户能够随时随地、快捷高效地获取优质的信息资源。

2 图书信息服务中的大数据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产生了大量电子资源、文献资源等图书资源数据,以及用户借阅信息、浏览历史等用户信息数据,还有在图书馆日常的信息服务中逐渐增长的各种形式化数据(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并有效利用是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基础[4]。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OLAP)和数据挖掘是大数据分析中3种相互独立的技术,但是它们在数据处理上却联系紧密,共同为智能化的信息服务提供决策支持。数据仓库是大数据分析的基础,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是建立在数据仓库之上的两种数据处理方法。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大数据架构如图1所示。

2.1 图书馆数据仓库

在现代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过程中,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是高度集成、快速发展的。针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特殊的业务需求和图书馆用户特定的信息需求,对图书馆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是图书馆信息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5]。目前在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中,各数据库之间往往相互独立,并且是异构的。而数据仓库是通过对分散的数据进行清理、变换、集成、汇总,利用数据仓库的集成特性解决数据在存储过程中的异构问题,使数据能够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6];数据仓库是整体的信息组织,图书馆信息服务过程中各个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各自分离,没有形成统一的联系,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按照一定的主题域进行组织;在事务处理方面,数据仓库面向主题的特性能高效地完成单一事务的处理要求。构建图书馆数据仓库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全面、完善的数据信息基础,然后利用该数据信息完成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从而完成高层次的决策支持。将数据仓库引入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中,由于数据仓库本身具有的面向主题、集成、相对稳定等特点,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能够提供更加安全的数据资源服务。数据仓库是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的一个综合解决方案,是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的基础。

2.2 联机分析处理

在数据仓库中,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对于决策者而言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数据必须经过有效的分析处理和深层次的模式挖掘才能提供决策支持。联机分析处理是数据分析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它能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联机数据访问和统计,通过对信息的多角度快速访问,使决策人员可以更深入地进行观察分析。其主要功能是根据选择的分析角度,事先计算好一些结构内容,以便查询时能够尽快计算分析出结果,并能够快速、有效地从一个维度转变到另一个维度,从而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数据仓库由各种不同的应用系统导入数据,但是由于数据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并不能直接进行分析处理。联机分析处理能有效地将这些数据进行聚焦、合计,然后以其它组织形式进行分析处理。将联机分析处理技术应用到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中,可以通过对用户信息的有效分析、对比,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移动信息服务。

2.3 数据挖掘

在图书馆的大数据分析与处理过程中,从数据分析深度看,联机分析处理处于相对较浅的层次,而数据挖掘则处于相对较深的层次[7]。数据挖掘是大数据分析中知识发现的一个重要步骤,它是从大量、不完全、有噪声、模糊、随机的数据存储中抽取模式,找出数据变化规律和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取隐含在其中的有用信息和知识的过程[8]。数据挖掘过程通过对图书馆用户的查询记录进行模式总结与内在规律的搜索,帮助决策者分析当前和历史用户数据,并从大量的用户数据中发现可能隐藏的关系及模式,进而预测图书馆用户未来可能发生的使用行为,为决策者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数据挖掘的数据处理过程包括预处理、变换、数据挖掘、模式评价及知识表示。事实上,数据挖掘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即从一个主题中产生的想法往往需要进一步分析从而产生新主题,而新主题又可以产生更新的主题。

3 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

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移动服务是指图书馆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把信息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资源与移动信息服务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对数据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处理、存储、分析,从而构建一种创新、智慧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9]。与传统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相比,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是一种培养用户个性、引导用户需求的创新型服务模式。

3.1 智慧化的移动服务平台建设

建设智慧化的移动信息服务平台是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一种创新。通过将大数据分析与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而建立的图书馆智能移动信息服务平台,可以使用户便捷地访问并使用图书馆资源。智慧化的移动门户建设应具备以下基本原则:①智慧化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平台应能兼容不同的用户终端访问,包括WAP网页模式、移动客户端、微信二维码模式等;②创新的移动信息服务内容应丰富多彩,界面简洁、美观、清晰且简单易用;③智慧化的移动信息平台可实现用户与平台之间的交互,以及智能化的在线参考咨询;④通过大数据可视化技术为用户展示独特的个人综合数据分析。

3.2 创新的移动服务内容

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不仅可为用户提供传统的信息服务内容,如图书借阅、图书续借、馆际互借等图书借读业务,以及个人信息修改、借阅历史查询、证件挂失等用户业务,而且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通过积极整合移动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不同类型数据资源,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还可为用户提供二维码服务、地图导航、语音信息搜索等创新的移动信息服务,包括:①将二维码功能应用到图书馆的工作和服务中。利用移动客户端生成每位用户独特的二维码信息,以及图书馆配置的二维码扫描服务端可智能实现入馆识别、图书借阅、自习室座位预定等身份认证服务。同样,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物理资源也可生成二维码信息,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二维码扫描获取图书的位置信息、借阅信息等;②图书馆移动导航服务。用户不仅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获取自己在图书馆中的位置信息,还可以通过导航服务获取图书的位置导航;③智能语音信息搜索。通过智能手机的音视频功能搜索查询图书资源,简化了用户手动输入检索信息的过程。智能的语音识别使用户能够更迅速、便捷地查找所需的资源信息。

3.3 创新的移动检索方式

信息检索服务是图书馆信息服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指基于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ague,OPAC)对馆藏资源进行检索的信息服务。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检索服务在传统检索服务上进行了创新,主要包括检索内容、检索方式以及检索结果的创新。

(1)检索内容。

面对图书馆中数据资源类型丰富、数量大、数据格式不统一,链接更具深度与广度的现状,以及用户的多样性、差异化需求[10],传统图书馆在信息服务过程中往往会提供多个数据库系统以满足用户的检索需求,搜索一个关键字可能需要检索多个数据库,并且检索出的结果有多种格式,必须分别下载不同的阅读器才能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用户信息检索的不便。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信息检索服务,通过对图书馆众多数据资源的整合和链接,将检索的数据资源聚合在一个检索框架内,在资源上形成逻辑的整体,实现在大数据下的检索、浏览、下载、更新和反馈等“一站式”的全功能检索操作。对于用户而言,整个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由图书馆中不同数据库、不同类型、不同来源、不同部门的信息数据组成,通过这种方式将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到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中,进一步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11]。

(2)检索方式。

在检索内容的基础上拓展完备的检索方式与检索工具支持,支持各种资源类型的统一检索,并实现高级检索。采用统一的检索方式与检索语言,实现跨库、跨平台与跨地区检索,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尤其是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的统一检索是移动图书馆信息检索服务的主要优势之一。同时,支持语音检索、二维码扫描及多字段高级检索,以及自然语言的语义检索、根据用户定制关键词的个性化检索等多样化的检索方式。

(3)检索结果。

智能化的信息检索结果展示,不再是面对所有用户以一种统一方式展示结果,而是根据用户最近的检索内容、访问数据等操作行为,通过系统的分析处理后,对检索结果进行智能化排序,与用户匹配度较高的结果优先显示,以更准确地满足用户的信息检索需求。

3.4 用户喜好推荐

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打破了图书馆传统的移动信息服务模式。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通过对用户的个人基本信息和网络检索方式、行为习惯、检索历史等信息进行收集、记录、汇总、分析,全方位了解用户重点知识区的相关数据,根据对用户检索动因、行为的模式分析,找出用户的潜在需求,以推送个性化信息。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处理技术可以对动态、复杂的信息资源进行快速选取和分类,甄别出有利用价值的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间的关系,为用户提供高准确度的个性化移动信息服务,增强用户对智能推荐服务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能源服务发展分析篇3

[关键词]科技情报 服务体系建设 区域发展

[分类号]G253

1 区域发展为科技情报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契机

我国区域发展到现阶段取得了空前的成绩,涌现了一批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代表的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带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由此区域发展上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层次,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同时区域发展本身也面临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下一步发展战略等问题。目前区域发展正面临着一种大的思路调整,并且将快速地进入一个大的转换期。在区域发展战略转换过程中,科技创新被提到了重中之重的地位,作为区域发展的第一动力被提出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在全国铺开,特别是构建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成为了政府培育创新的有力举措,例如:2004年国家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十一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为全社会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提供有效支撑。这些无疑为科技情报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科技情报机构依托自身完善的组织体系结构、公益性非盈利的机构定位以及由科技情报学会联络的(包括企业情报部门在内)科技情报服务行业体系,成为政府职能延伸的承担者以及政府与企业沟通的桥梁。科技情报机构积极配合国家对区域发展制定的宏观战略布局,大力发展和完善区域科技情报服务体系,依托完善的服务体系网络和强大的信息资源、人才、技术的保障,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改造和拓展传统业务,开拓新兴业务,全力服务于区域科技创新各主体,成为区域科技创新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构建区域科技情报服务体系

2.1 体系的定义和主要内容

区域科技情报服务体系是指区域内的各类科技情报机构通过信息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的共享、交流与合作,在各自的层次和领域内为区域内的各类科技情报需求主体服务的体系架构。区域科技情报服务体系的服务主体主要包括:综合性科技情报机构、专业行业科技情报机构、企业科技情报机构三类机构。区域情报需求主体包括:政府部门、民间组织机构、科研机构和企业。区域科技情报服务体系的主要功能体现在:①三类机构中以政府主导的综合性科技情报机构为龙头,联合其他两类科技情报机构集结成资源网络和服务网络,增强和提高区域科技情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②三类机构根据各自的性质和特点形成层次分明、专业分工、功能互补的服务网络,实现区域科技情报服务的多样性和完整性;③形成的区域科技情报服务网络为区域创新各主体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情报服务,渗透到科技创新的全过程中,成为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体系结构分析

区域科技情报服务体系的体系结构包括服务主体和需求主体在内的各主体以及各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具体如

根据体系结构图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综合性科技情报机构由政府主导,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经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组织机构完整的科技情报系统,在系统自身建设方面,省级情报机构从信息资源、技术和人才等方面支持地市情报机构,使其增强自身的服务能力。综合性科技情报系统为区域情报需求主体提供公益性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和深层次的科技情报服务,而地市科技情报机构则承担起开展基层科技情报服务的任务。综合性科技情报机构依托资源、技术、人才的优势加强与区域科技情报服务体系内另外两类机构(专业行业科技情报机构、企业科技情报机构)在资源和业务上的交流与合作,发挥资源保障和业务支持的作用。

专业行业科技情报机构包括专业科技情报机构和行业科技情报机构。专业科技情报机构主要服务于本专业领域的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和企业。大部分专业科技情报机构有政府主导的背景。行业科技情报机构主要由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创办,主要服务于本行业的民间机构组织和企业。专业行业科技情报机构,在各自的专业领域、行业内以及资源和专业人才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是专业领域和行业内科技情报服务的生力军。在信息资源方面加强与综合性情报机构的合作,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同时依托专业和行业的优势实现与企业情报机构的业务合作。

企业科技情报机构指设立在企业内部的科技情报部门,它的职责是为本企业的发展战略决策、产品研制开发等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知识和情报支持,是企业内部的助力器。这类机构不具有社会服务的功能,但为了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企业,必须加强与外界的联系。通过与综合性科技情报机构和专业行业科技情报机构的合作,利用这两类情报机构的资源优势、专业优势、人才、技术优势,实现服务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2.3 体系内科技情报机构的主要任务和作用

体系内各类科投情报机构存在功能互补、业务协作的关系。通过明确体系中各类科技情报机构的任务和作用,实现分工协作、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目标。

2.3.1 综合性科技情报机构肩负着为区域科技创新提供公共的科技基础条件保障,为宏观科技管理与决策提供决策支持,为区域科技情报服务行业提供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的职责。其中省级科技情报机构的主要任务体现在区域性的“两个平台、三个中心”的建设上:

建设“区域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是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统筹规划区域内科技文献、科技成果、科学数据等科技信息资源的建设,优化区域科技信息资源配置,有效整合区域内三大系统(科技,教育、文化)的科技信息资源,联合共建区域特色科技资源数据库,在增强区域科技信息资源保障能力的同时突出地方特色,使区域科技信息资源成为国家战略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科技公共信息资源的共享,建立共享机制,建立共享技术平台和门户网站,向社会提供科技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服务,最终成为区域的战略信息资源基地。

建设“区域科技情报网络服务平台”。集成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建设区域科技情报网络服务平台,创新科技情报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科技情报服务的推送以及和用户无障碍、跨地区地沟通,捕捉区域科技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深入挖掘区域科技情报需求,并对情报需求作出迅速的反应。

建设“区域宏观科技决策战略研究中心”。围绕区域发展的政府宏观管理决策需求,在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社

会发展方面对区域各级政府部门最关心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社会公共课题进行情报分析和研究,围绕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科技工作重点,提出研究报告和解决方案,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服务。

建设“区域产业发展与企业技术创新情报服务中心”。围绕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开展对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跟踪和技术预见性研究,对区域产业发展进行规划。面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提供企业所需某项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水平及趋势分析、相关专利、成果、标准等技术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以及技术产品的市场前景分析等情报服务。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发挥开拓思路、提高效率、保证技术先进性等重要作用。

建设“区域科技发展情报研究中心”。围绕科研机构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情报需求,提供面向科学研究项目的情报咨询服务。密切关注国际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结合区域科技发展的重点,通过对特定学科领域的发展进行情报分析,为科研人员提供专业学科领域的发展状况、动态、学科热点追踪等服务,提供学科发展趋势、研究策略等情报分析报告。使情报服务成为科研活动的助力器。

地市科技情报机构的主要任务是:①依托地域资源的优势,积极参加省级科技情报机构的资源平台建设,承担起地方特色信息资源建设的任务,积极开发建设地方特色科技资源数据库;②依托地域人缘的优势,积极参加省级科技情报机构的情报服务网络建设,作为科技情报服务体系的基层服务站点依托上级情报机构的资源和人才深入开展基层科技情报服务,为地方的科技、经济发展解决实际问题:③做好科技情报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的基层宣传和推广应用工作,让基层信息用户了解科技情报和科技情报服务的作用和意义,致力于提高基层用户的情报素养,让基层用户学会应用科技情报信息资源和服务解决其实际问题,让科技情报信息资源和服务辐射到各地城镇和农村基层。

2.3.2 专业行业科技情报机构 专业行业科技情报机构作为专业领域和行业的专业情报服务机构,拥有专业行业特色的信息资源和相关专业人才,在专业和行业科技情报服务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专业行业科技情报机构的主要任务体现在以下三方面:①积极加入区域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主要负责建设专业领域的特色资源数据库和行业特色资源数据库,丰富区域科技信息资源平台中专业和行业的相关信息资源;②关注本专业和本行业的科技、经济发展,对专业和行业的前沿技术情报进行收集和跟踪,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专业和行业情报分析,提供行业技术标准、专利信息等情报服务;③关注专业领域和行业中的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并能及时作出反应,收集有关的资料进行研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或指导性意见,解决专业领域和行业中的实际问题;

2.3.3 企业科技情报机构企业科技情报机构作为企业内部的科技情报部门主要的职能是为本企业服务,为本企业的产品研究开发、技术更新换代、企业决策等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科技情报支撑。企业科技情报部门直接服务于企业,最了解企业的情报需求,是区域科技情报服务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对其培植和支持,区域科技情报服务体系能够更好地服务企业。企业科技情报机构在区域科技情报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①加强与综合性和专业行业科技情报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和共享公共信息资源,多渠道获取信息,借助企业外部的情报服务机构的资源、技术和人才,增强自身的情报服务能力和对企业的影响力;②在企业内部建立科技情报的收集、加工和应用机制,规范企业科技情报工作,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在内部建立起竞争情报系统,利用现代化的工具和科学的运作机制,增强企业的情报收集、分析能力,提高企业的情报应用水平。

3 创新科技情报服务内容

随着区域科技经济的发展,科技情报需求呈现高增长、多样化、深层次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区域科技情报机构应积极应对,抓住机遇,接受挑战,加强主导业务的发展,培育精品服务项目,创新科技情报服务的内容和手段,向深层次、专业化、现代化发展,具体体现在对传统服务的改造和新兴服务的开展。

3.1 传统科技情报服务的改造

3.1.1 科技文献提供:实现服务内容的深化和服务手段的提升

伴随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人们对藏品、原件的需求逐渐弱化,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却在不断增强。面对这种挑战,过去单纯的文献传递式的情报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情报机构应逐步实现从文献提供到文献咨询、知识服务的过渡,变资源管理者为信息服务者。由过去的信息整理与保管员的形象转变为信息的组织、生产与传播者的形象,进行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网络的便利,及时、广泛地传播信息,并承担起网海导航员的角色。积极探索开展如:专利分析、专业数据库加工及服务等文献增值服务,并善于利用情报人员的专业触觉挖掘用户单纯文献需求以外的更深层次的信息需求。

3.1.2 科技查新实现服务内容和方式的拓展和延伸科技查新服务曾是情报机构独有的一项服务,目前这项业务也面临很大的挑战:政策支持弱化了;其他机构的大量涌入;客户的需求呈现高层次、多样化的趋势。应对这样的挑战除了查新人员要提高业务素质外,查新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也应做一些延伸和扩展。查新服务不仅限于提供一份查新报告,可以围绕客户的项目向前或向后扩展服务,向前可以提供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向后可以跟踪项目的进展提供全程的信息检索分析服务,服务的周期可以延长至从项目的策划、立项、完成到申请专利、申报奖项等全过程,伴随项目的成长周期逐步体现信息支撑的作用与价值。

3.1.3 战略研究:实现服务方式的转变和服务对象的扩充战略研究服务主要为政府提供宏观战略研究和决策支持,主要服务对象是政府,完成政府下达的相关研究任务。今后对政府的服务应加强服务的主动性,主动针对区域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策划组织相关的课题研究。服务对象可以扩大到行业、专业和企业,提供行业战略信息服务和企业决策支持服务。

3.1.4 定向定题咨询:实现服务内容向专业化的转变传统的定向定题咨询仅做到根据用户提供的检索词定期进行简单的信息检索和信息提供,随着人们获取信息能力的增强,这种服务对用户已不具有吸引力。情报机构要能占有独特的信息资源,服务人员要能从专业的视角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甄别,同时能深入分析用户的需求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定向定题咨询将转向更专业的咨询,融入竞争情报服务、企业咨询、项目咨询中去。

3.2 新兴科技情报服务的开展

3.2.1 竞争情报服务竞争情报服务是指为服务对象提供包括竞争对手分析、竞争环境监测、竞争战略分析等在内的具有针对性、谋略性、对抗性、超前性等特征的情报服务,从而帮助服务对象实现竞争目标,提升竞争能力。竞争情报在我国经过十年的发展,在理论研究、学科建设、系统开发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具体运用和市场培育方面仍不成熟。科技情报机构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开展竞争情报业务:①通过举办各种竞争情报理论和实践培训班和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的竞争情报专家讲解竞争情报,提升国人的竞争情报意识和能力;②在竞争情报系统开发商的支持下,综合性科技情报机构或专业行业科技情报机构联合企业自身的科技情报部门在企业中推广竞争情报示范工程,推动竞争情报系统和竞争情报机制在企业的应用;③综合性科技情报机构或专业行业科技情报机构通过建立行业竞争情报服务平台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竞争情报服务,挖掘并满足中小企业对竞争情报服务的需求。随着竞争情报被更多人接受,竞争情报在国内市场的打开,情报机构将在其中大有作为。

能源服务发展分析篇4

资源保障是科技情报服务的基础。情报3.0时代,科技情报服务机构长期所依赖的情报资源体系、情报资源获取渠道、表现形式、利用形式与服务环境等都发生了重要变化,科技情报机构数据枢纽角色正在弱化。从创新角度来看,当前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已经从过去的线性发展模式向实时化的非线性创新模式转变。情报资源的共享与大数据的处理能力,已经成为创新能力的重要来源。如何通过情报资源的全面获取,利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构建出竞争或创新趋势的全景图,洞察到竞争环境的细微变化,产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导向性和综合性的实施和解决方案,并引导创新主体按其发展,成为当前科技情报服务中共同思索的重要问题。同时,随着资源保障的开放性和协作利用更为突出,如何实现现有情报资源无缝结合,充分发挥其协同服务作用,成为科技情报服务进行深化和创新的新需求。

2 情报资源的语义分析与智能推送

科技情报业务工作从诞生之初起就一直面临数据或信息资源的加工处理和分析利用的挑战,并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问题表征。情报3.0时代,知识挖掘、深度学习、人工智能、语义推理等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对情报资源的处理分析提出了新要求,即要求在传统的情报资源开发共享、情报资源建设基础上加人语义网、知识挖掘等新的解决方案,提升情报资源计算的内容构架与实现技术,使情报服务更加智能化,知识的精度和准确性更高。智能计算(知识计算)服务,将是原有科技信息服务与新一代科技信息服务最实质的区别。此外,对下一代情报服务系统(Next Generation Intelligence,  NCI)的布局也提出新要求,下一代情报服务系统应在情报资源的知识挖掘和语义网优化的基础之上,进行前瞻性拓展,推动情报服务在“语用网”层面的发展,建立起基于任务、问题、应用的情报检索平台以及智能的用户搜索选择和情报服务推送机制。可以说,情报3.0时代使得信息资源的价值实现更依赖资源利用和分析的溢出效应。

3 情报的前瞻预见与实时预警

预见性、预测性情报服务应该是当前信息情报服务中价值最大、难度最大、也最为期待的服务。目前多数科技情报机构很少涉及预测性的情报服务。情报3.0时代,使难度较大的预测成为可能,情报工作的方向应该是大力提升基于大数据的分析能力,围绕预测性情报来源、预测性情报加工、预测方法选择、情报人员预测能力培养等方面向能为客户提供较准确的预测性情报服务靠拢。可以深度开发情报服务移动客户端(微信服务或APP等)等在线式服务,使情报服务在决策过程中做到动态实时化、情境移动化和个性推送化,实现预见预测预警的“陪伴式服务”。

能源服务发展分析篇5

关键词:大数据 图书馆 服务 创新发展

图书馆在大数据背景下不能只停留在以往的保存、应用以及开发信息等基础工作上,还应该分析一些繁琐的数据,并给予正确处理。所以图书馆在研究发展方向时,必须应用大数据对读者行为中隐含的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进一步探寻他们自身的真实需求,然后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对其进行调整和完善,使得图书馆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拓展。与此同时还要对以后的服务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推断读者的实际阅读需求,进而为读者配置优质化的图书资源。

一、图书馆在大数据背景下受到的影响以及需要面临的挑战

国外的一些研究学者曾分析和研究了大数据,并认为现在很多领域都需要数据的支持,且数据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具有较强的影响作用。随后,各界人士也开始了对数据的研究,并得出各种各样的定义,可是这些定义存在一共同之处,就是“大”这个字,“大”既表示多样化的数据信息,又代表了众多不同的价值意义。所以,IDC对大数据的特性进行了总结,认为大数据具有大容量、大流量、多种类和高价值等特性。这些特性表明大数据蕴涵以下理念:其一,大数据背景下业务以及特征即深入挖掘数据信息的价值;其二,数据非常复杂且多样;其三,有一种产业就是处理众多数据。因为大数据具有以上特点,所以其IT架构有可能会发生改变,还会对应用数据较多的环节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1]。而图书馆在价值取向以及数据对象方面较为类似于数据分析,所以,大数据的到来一定会影响到图书馆工作。

1.大数据为图书馆创建了机遇和挑战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图书馆在技术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如:图书馆应该了解广大读书的服务需求、数据结构的类型,同时还要对读者的实际需求进行深入挖掘。所以,针对图书馆实行的服务创新发展而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深入。怎样在大数据背景下,对图书馆应该应用的服务模式以及发展进行预测,是现在图书馆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

2.大数据能够指引图书馆的发展

通过分析大数据下图书馆的发展,我们将会发现未来大数据将变成图书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际化发展越来越深入的过程中,大数据图书馆这项技术变得更加成熟,同时管理方式以及服务模式都逐渐在深化。所以,笔者认为未来图书馆将把大数据作为重点的发展方向[2]。

二、图书馆在服务方面的创新发展方向

1.对读者的数据以及信息加强重视

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中众多数据信息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其竞争力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以前为整合资源信息,现在变成了分析信息,在读者逐渐增加阅读需求的基础上,对众多数据资源进行挖掘,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其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所以,图书馆在优化建设时,应该把大数据当作重点内容,并不断更新目前具有的数据量,有效整合所有的数字、文献和网络等资源[3]。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应该对非结构化的数据建设加强重视,特别注意的就是要收集一些与读者信息行为有关数据,然后再进行整理,尽量可能应用大数据这项技术挖掘到读者的更多信息。

2.对大数据分析进行研究

大数据分析即进一步对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然后获得到一种崭新的行为数据。

现在印度已经有100多家数据公司开展了数据分析业务,譬如:Zinnon公司、Edge公司等。据印度有关人士预计未来3年内,大数据行业将会迅速扩大自己的规模,因此,我们可以明确大数据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而针对目前图书馆而言,想要占据大量的市场份额,就应该积极的对大数据分析进行应用,使自身获得到更强的竞争能力,让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得到满足,为图书馆增添活力。所以,图书馆能够对读者的爱好以及借阅方式进行数据分析,进而从现有资源当中挖掘到更深层次的信息。图书馆还能够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读者需要的信息进行分析。此种分析语目前图书馆为各大企业用户制定的信息情报参考以及竞争情报分析较为类似。同时,此类分析时必须注意应该针对目标和对象的不同制定出合理决策,然后收集众多资源将此问题解决。

3.为读者提供智能化以及个性化的服务

智能化的网络服务模式可以让广大读者享受到智能化设备给他们到来的便利,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搜索以及整合,进而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读者在对信息进行定制时,可以选择界面方式,还可以选择服务方式或者是资源方式,确保搜索到更加有用的电子期刊以及数据库和词汇等。通过职能化服务模式还可以设置阅读界面上的图标大小以及排列形式等,同时,此系统还具有发送信息和邮件的功能,以方便提供读者帮助。此外,我们还能够通过一些职能软件使大数据具备更多的服务功能,通过“我的图书馆”这个服务系统让学生享受到“我的连接”服务和“我的更新”服务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其中康奈尔大学、北卡罗大学以及犹他大学等都先后建立了“我的图书馆”系统,此系统在输出以及整合资源信息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4]。智能化服务当中“我的连接”主要负责对一些数字化资源进行收集,读者可以将自己的需求以及信息资源输入到其客户端中,然后读者就可以在任一台电脑上进行登陆,这使系统应用变得更加的广泛和灵活。“我得更新”可以对资源进行及时更新,此系统会定期对图书目录进行检索,然后以邮件的方式传输给读者。

结语

通过分析大数据下图书馆服务情况之后,发现如果想要提升服务质量,就需要应用大数据来丰富图书馆的资源信息。同时,还要对图书馆进行信息化建设,以获得到更好的服务效果。除此之外,针对服务模式而言,要改变以往图书馆中所应用的服务模式,应用创新的服务理念以及模式,让读者享受到优质的服务,进而保证大数据图书馆顺利建设成功。

能源服务发展分析篇6

一、引言

国家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是指国家图书馆依托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和数字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多种现代化技术方式和手段,为中央和国家机关、企业、重点科研教育单位保持竞争优势,而提供的集文献、情报、信息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预测为一体的高智能高价值信息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是对国家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深化和拓展,是国家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一种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家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的深度不断增强,已经由最初的文献提供、剪报搜集发展到专题咨询、舆情分析、情报研究、竞争对手分析等多层级、立体式的服务模式。本文以国家电网《竞争情报内参》服务为例对国家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进行了分析,为我国大型公共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国家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现状

国家图书馆竞争情报组(对外称国家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中心)是国家图书馆面向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部门。该组从事信息咨询服务十多年以来,一直积极为各行业用户提供信息监测、整理、分析和评估等全方位竞争情报服务,研究领域覆盖了IT、通信、自动化、房地产、金融、保险、旅游、食品、广电等多种行业,近千个用户通过竞争情报组的专业咨询服务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掌握了竞争对手的动态。为了适应现代用户对信息的深层次、多样化需求,竞争情报组还定制研发了“国家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平台”(Enterprise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of NLC),通过信息雷达的自动跟踪与采集,将各类所需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分类和分析,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准确有效的信息。依托于国家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竞争情报组为用户提供各种媒体信息的搜集、整理、提炼、分析等全方位的媒体监测与分析的信息咨询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对各类信息的分析和综述能力,推出了更深层次的舆情监测服务。其监测范围不仅涵盖了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和境外地区的各类文献资源还扩展到更多的区域报纸、杂志、行业期刊、博客论坛、境外媒体和政府机构网站等,为了更方便、快捷、高效的为用户服务,国家图书馆通过信息雷达的自动跟踪与采集,可对各类来源信息进行一体化监测。主要包括:

中文媒体资源:每日重点监测大陆地区及港澳台地区近1500 家主要报刊、杂志,涵盖财经类、IT 类、时尚、自动化等各个领域。同时,还可对1989年以来的万余种中文报刊进行回溯查询;

外文媒体资源:每日重点监测境外地区来自90 余个国家900 余种世界各国的千余种报纸和杂志,涵盖全球40 余种语言;

商业资讯资源:每日可监测来自159 个国家的重要商业信息、80 多个新兴国家和地区的18000 余种商业信息资源和市场动态,收录了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各行业主要的230 万个公司信息及 8,000 个行业协会的详细信息;

宏观数据资源:每日可监测包括宏观经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金融保险、投资消费、世界经济,政策法规,统计数字,研究报告等方面的内容。

网络媒体资源:每日监测全国的新闻、门户和行业等重要网站,并提供论坛、博客和BBS 及专题栏目的特殊监测。范围涵盖国外数百家网络媒体、上万个网络频道,包括全球性、地方性的专业网站、大众媒体以及政府网站、招聘频道、协会组织等。

三、国家电网《竞争情报内参》服务案例

1.案例介绍

国家电网是是中国最大的电力企业,前身包括全国电网和所有发电厂的“国家电力公司”。在2000年开始的以“厂网分离”为标志的电力体制改革后,原国家电力公司中剥离出的电力传输、配电等电网业务由国家电网公司运行。国家电网是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企业,其核心业务为投资、建设以及运营电网,担负着优化能源资源配置、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现在为世界最大的电力公共事业公司。[1]

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于2008年4月在国电通信中心和国电信息中心基础上组建,注册资本3.2亿元人民币。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承担着国家电网公司一级骨干通信网和信息网的建设运营和经营管理任务;承担着智能电网信息通信和智能配用电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任务。依托国家电网公司丰富的信息通信资源,利用多年在电力、信息、通信行业积累的丰富经验与技术优势,面向国家电网公司提供优质可靠的信息通信保障服务;面向电力企业提供信息通信综合应用服务;面向社会提供电信增值业务、工程集成、技术支持、信息资源等多种服务。[2]通信资源处隶属于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云计算与信息资源部,承担着为国家电网生产和企业管理提供竞争情报服务的职能。

2011年,国家图书馆继续积极拓展与企业用户的服务――企业分馆服务。2011年初,参考咨询部成立了企业分馆服务的推广小组,该小组在与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在进行服务推介的过程中,通信资源处的主任对于我馆提供的竞争情报服务非常感兴趣,通过双方多次深入沟通,对方提出希望我馆为他们提供《国家电网竞争情报内参》(以下简称《内参》)的服务。

在接到通信资源处的服务请求后,我方立即成立了针对此项目的情报研究小组。小组成员共计5人,其中既有富有工作经验的咨询馆员、也有竞争情报专业的高级人才,学历都为本科以上,其中具有竞争情报专业的博士1人。研究小组在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首先确定了《内参》的服务对象及服务目的,对《内参》的服务性质进行了定位。然后,小组根据对方的需求进行了分析、研究和策划,依托国家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涵盖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和境外地区的各类文献资源)及数字资源,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的设备及技术手段,对电力行业的整体行业特点和竞争态势的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在各种报刊、专业文献、数据库及网络中进行信息的搜集,整理、提炼和分析,并根据调研结果对《内参》进行了栏目的策划,形成了一整套的行业情报服务的工作思路。为了项目的有序开展,我方在掌握了行业特性的基础上,制作了一期《内参》样刊提供给用户,得到了对方的肯定。双方草拟了服务协议并进行了商务谈判,最终签订了年度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每月双方共同商定一个与电力行业相关的热门主题,比如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物联网等,围绕确定的主题由国家图书馆为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每月制作一期《内参》。通信资源处定期将《内参》直接报送给国家电网的领导层,以供决策时参考使用。《内参》的内容主要包括:“本期概览”、“行业政策广角”、“行业动态”、“竞争情报专栏”、“情报界”、“专题?学术”等栏目。

《内参》提供与电力、通信等行业相关的动态资讯和深度分析报告、国家电网业内竞争对手动态信息、世界500强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资讯以及竞争情报领域的理论和实战案例,使决策者能够准确、及时了解行业政策、行业发展特点、竞争对手资讯以及竞争情报相关知识和信息。

2.案例分析

由于国家电网的《内参》是直接报送给国家电网的领导层,以供决策时参考使用。所以,《内参》的内容范围和内容质量至关重要。国家电网之所以选择国家图书馆作为合作伙伴,而非社会上的商业信息服务机构,我们可以从以下因素作比较分析:

2.1信息内容是否可靠与及时。《内参》服务于领导决策的性质决定其提供的内容要真实,信息要准确,并且是最及时的信息。国家图书馆入藏的文献信息资源都是公开发行的出版物,而且都经过了有序化的组织和加工,工作人员对入藏文献较熟悉,查询速度较快,可以保证内容来源的真实可靠性与传播的时效性。而商业信息服务机构,需要信息人员根据需求从不同的渠道进行文献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较之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可靠性与及时行较差。

2.2对用户信息需求的反应度。根据协议,《内参》每月双方共同商定一个与电力行业相关的热门主题,比如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物联网等,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能够根据需求,围绕相关专题迅速作出反应,投入到情报的搜集分析工作中。国家图书馆在长期的信息服务实践中,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情报分析人员,积累了丰富的情报工作经验,对于用户的信息需求,信息工作人员能够快速、准确提供服务。而商业信息服务机构的人员队伍稳定性差、流动性强,在情报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定阻碍。

2.3信息资源的范围与广度。《内参》内容要涵盖国内外有关电力行业的最新资讯和最新动态,这必须在信息广泛搜集与甄选下才能完成。国家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采选注意保持馆藏尤其是期刊、大型会议、多卷集资料等连续出版物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并且入藏了大量的国内外出版物。同时,购买了大量国内外的有关学术、商业等方面的数据库,并且与国内外多个图书馆实行了馆际互借,促进了资源共建共享,为《内参》信息的搜集打下了坚实的资源基础。而一些特种资源例如一些国外的大型数据库、专利文献、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等文献,商业性信息服务机构并不能直接获得。

2.4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与互动。国家电网《内参》每年12期,每期都需要提供一个与电力行业相关的热门主题,这就要求《内参》的编辑者要有宏观的视野,对电力行业有一定的理解与认知。国家图书馆情报人员在长期的情报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较好的理解用户现实需求,并能对潜在需求作出预测和准备,并按用户需求进行资源整合,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知识的转化效率,实现信息的增殖。

2.5服务成本。国家图书馆是公益性服务机构,实行国家财政拨款。这一服务性质决定了有偿竞争情报服务的定价较之商业信息服务机构较低廉。

四、总结

能源服务发展分析篇7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用户视角;档案信息服务

在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在发展中需要获取多方的数据资源,从而使整个时代逐渐步入大数据环境。大数据环境的出现使数据资源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档案数据呈现出低密度值、数据处理速度快等特点。同时,在对这些数据资源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数据资源与传统的数据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基于此,在大数据环境下,可以通过档案服务体系的构建来提升用户需求的满意度,并在大量数据中进行信息价值以及信息资源的分析,从而为档案信息服务系统的构建提供稳定保证。因此,在现阶段应该通过对网络资源以及网络视角的分析,构建档案信息管理研究机制,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从而实现数据资源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的系统性。

1 大数据时代下用户视角档案服务信息构建的特点分析

1.1 服务系统的个性化。从用户视角对档案信息服务管理进行分析,其服务内容应该充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并在服务信息合理构建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优化,使服务制度构建在不同程度上满足用户的基本体验。为了满足这种时代化的需求,档案管理部门在服务系统构建的过程中,需要构建针对性的服务制度管理策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深层次的服务体系,使用户的服务方式与用户服务内容进行合理匹配。而且在不用层次的用户体验分析中,也应该提高档案信息服务与档案用户之间的契合度,增加档案信息服务的受众群体,为个性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良好保证。[1]

1.2 双向化的服务体系。用户体验环境下档案服务信息体系的构建,在某种程度上会涵盖整个系统特有的服务结构。通过该种服务模式的运用,可以实现档案学信息服务部门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并将原有的信息管理模式由单向服务转变为双向交流系统,使用户在信息参与的环境下满足信息反馈的交流渠道,充分展现出档案性管理中的双向机制,为用户视角下档案服务系统的构建提供系统支持。

1.3 多元化的服务内容。档案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会将档案信息服务作为基础,围绕用户的体验构建多元化的服务管理体系,从而实现用户需求的合理调整。通过用户视角下档案服务系统的构建,应该在多元化服务体系构建中,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在档案信息资源优化中,其资源信息是多元化的,而通过深度的信息挖掘可以实现档案资源的优化运用,使用户的基本需求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充分的满足。第二,在档案信息优化中,应该通过多种媒介资源的优化,进行档案服务方式的合理创新,实现电子资源传播的多元化,促进档案用户视角下服务信息体系构建的创新发展。[2]

2 大数据时代下用户视角中档案信息服务研究的现状分析

2.1 服务主体定位没有反映出大数据的时代需求。伴随大数据环境的形成,档案信息服务体系的设计应该充分满足主体定位的合理性。首先,在大数据时代下用户档案信息服务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机构对服务职能认识不全面,而且也没有将档案信息的管理技术作为服务主体,对于时代需求的认识过于局限。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导致很多信息服务管理模式仍然停留在原始的管理状态。其次,在档案服务信息定位及管理中,其服务体系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档案服务定位缺少对用户需求的分析,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为用户档案需求及层次的分析造成了制约。最后,大数据环境下的档案服务信息管理,不能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构建特色化的服务机制,导致档案信息的管理及优化不能得到用户的满意。[3]

2.2 档案信息服务对大数据的用户档案造成制约。在档案信息管理及服务研究的过程中,其管理制度缺少主动性的用户服务机制,而且,档案管理内容也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尤其是在一些部级的档案信息管理中,并没有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创新理念,导致档案信息服务制度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管理制度的创新造成了制约。

2.3 管理人员的配备难以发挥时代化信息管理作用。在用户需求理念下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构建中,要想满足用户对档案信息的基本需求,就应该构建完善性的用户档案信息管理方式,对档案信息的管理、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进行良好分析,而且也应该通过对用户的需求认识,进行档案信息的分类、加工及整理。虽然在很多档案信息管理部门中,配备了专业性的人员进行档案资源的规划,但是人员配备环境下,人员的职能分配中仍然存在着分工不明确的现象,导致档案信息的管理失去原有的价值。[4]

2.4 档案管理手段限制了档案服务的系统性发展。伴随信息时代的运行及发展,手机、电脑、iPad等移动设备的出现,成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二维码技术运用的过程中,推动了档案资源管理的创新和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会通过手机微信、qq平台进行档案资源的查询,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获取,并在此基础上减少了去档案室查询资料的现象。在这种信息化档案管理手段确立的状态下,对设备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现阶段档案信息管理及资源优化的过程中,档案管理相关部门应通过对时代信息的分析,构建创新性的档案资源管理机制,从而实现数据环境下档案资源的高效管理。

3 大数据时代基于用户视角的档案信息服务优化策略

3.1 构建以人为本的档案信息服务策略。在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构建的过程中,档案服务人员是档案服务优化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大数据时代下,档案馆信息服务体系优化的有效性,是档案馆服务内容构建的基本保证。所以在现阶段档案信息服务策略优化中,应该构建人性化的服务管理机制,并在策略构建中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档案信息管理部门应该及时转变服务理念,馆员应该树立“用户第一”的服务思想,并将尊重用户、理解用户以及方便用户作为基础,为用户提供公平、有效的信息获取平台。第二,档案馆在档案信息服务优化设计中,注意人性化的服务管理原则。例如,在服务体系优化设计中,突出项目管理的实用性、制度建立的科学性,有效提升档案信息管理中的服务机制。第三,档案管理人员在服务的过程中,应该时刻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使用户在人性化的服务环境下得到基本需求的满足。例如,档案室馆员在服务中应该具有百问不厌、孜孜不倦的服务精神,而且,在工作中应该做到热心、耐心以及专心,实现人性化服务的核心理念。第四,在服务策略优化的同时档案室管理者应该充分考虑到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档案室信息资源的充分运用。与此同时,在档案信息服务的过程中,馆员要认识到不同群体需求的差异性,通过灵活服务方式的运用,促进档案管服务设施的科学构建。[5]

3.2 有效提升档案数据信息的易用性。在档案资源信息管理及分析的过程中,从档案数据的集成到分析的解释,易用性原则应该贯穿在档案信息服务的整个过程。而且,在设计学角度中分析,其易用性的原则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易视、易学、易用。在档案数据易用性分析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种原则:第一,可视化原则。可视性原则主要是要求用户在见到产品之后,所认识并了解到的使用方式,其最终的结果会使数据信息进行充分性的展现。因此,在大数据档案服务系统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可视化的设计理念,通过对界面交互、社会以及社区等资源的分析,构建可视化的制度管理系统。第二,匹配原则分析。在档案信息设计中,需要通过对已有的信息进行全新的认识。在新形象认识中,应该将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对新工具的使用进行科学性的匹配。而且在档案服务体系优化中,全新的档案在大数据环境下应该与人们的习惯方式进行合理分析,从而为档案服务的设计优化提供保证。第三,档案数据信息的反馈原则。在反馈系统设计中,应该使人们认真掌握服务系统的操作进程,在反馈分析中,实现对软件系统的合理控制。因此,在大数据服务系统环境下,应该引入全新性的人机交互管理模式,构建较为完善的数据运用程序,从而有效提升用户系统的反馈机制,强化人们对档案信息认识的满意度。

3.3 实现档案服务的安全性及隐私性保护。在现阶段档案服务管理平台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档案云平台系统进行安全性的评价,构建综合性的评价管理指标、档案平台安全漏洞机制以及档案云的测试管理机制等,保证大数据时代下“档案云”项目管理设计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档案服务体系设计中,隐私问题的设计是档案服务中人性化管理的基本体现。通过隐私问题的设计,可以有效克服档案资源整合中数据暴漏、数据公开以及隐私保护中的矛盾因素。同时,在档案服务体系优化中,应该对我国《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等内容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构建系统性的隐私保护机制,从而促进档案资源管理完善性确立。同时,在信息资源完善的过程中,也应该进行档案资源管理的技术创新,实现数据信息挖掘的高效运用。[6]

参考文献:

[1]田伟,韩海涛,陈静.构建用户视角的大数据档案服务引擎[J].兰台世界,2015,05:30~31.

[2]张海燕.大数据时代用户需求视角下高职档案信息服务模式应用的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7:208+263.

[3]陈芦燕.大数据时代的档案信息服务研究[J]. 兰台世界,2014,08:29~30.

[4]褚巍伟.我国公共档案馆档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安徽大学,2014.

[5]刘子湛.综合档案馆信息服务优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

[6]曾瑛.基于用户体验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型构建探索[J].图书馆学研究,2011,(09):81~83+24.

[7]张东华,黄晓勤.媒介运用对档案公共服务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J].档案与建设,2013,09:8~10.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档案馆 来稿日期:2016-08-10)

[1]王立阳.“传统”之合法性的构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话语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42~45.

[2]詹娜.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生存困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74~77.

[3]王云庆,王宁.近十年来大学生诚信档案研究评述及展望[J].北京档案.2016(02):67~69.

[4]孙展红.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技术集成的相关问题及实现途径[J]. 黑龙江档案. 2011(01):27~31.

[5]韩宇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事理、学理、哲理思考[J].中州学刊.2012(02):31~33.

(作者单位:平顶山学院文学院 来稿日期:2016-08-16)

[1]刘志国.我国图书馆隐性知识研究述评[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3(1).

[2]周晓东,席倩莹.隐性知识重用性探讨[J].南华大学学报,2014(6).

[3]钱秀萍.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的开发与利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5).

能源服务发展分析篇8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SWOT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1-0121-02

1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主要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内容一般包括:

1.1 招聘外包

招聘外包就是企业将招聘工作委托给外部机构―供应商,供应商以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为依据,以岗位分析为基础,协助企业制定招聘策略和计划,组织实施招聘。

1.2 培训外包

培训外包一般包括寻求专业咨询公司或培训机构帮助企业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方案、进行培训评估等。

1.3 薪酬外包

薪酬管理是将员工的薪酬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薪酬管理是由薪酬策略、岗位评价、薪酬等级、薪酬调查、薪酬计划、薪酬结构、薪酬制度与调整以及薪酬发放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组成。薪酬管理要遵循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具有公正性,对员工具有激励性的原则。

1.4 福利外包

在我国,福利外包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外包中应用最为普遍。福利一般包括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伤病补贴、交通补贴、文娱活动等。福利作为劳动的间接报酬,具有吸引、留住优秀人才,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积极性的作用。鉴于我国现行的保险福利政策,企业完全可以将国家规定的各种保险福利外包出去。

1.5 绩效管理外包

绩效管理就是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员工的工作业绩以及对企业的贡献进行公正合理的考核和评价。绩效管理贯穿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目前绩效管理外包的应用还不普遍,企业一般将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设计外包给专业公司,而具体的考核操作任务由企业内部完成。因为无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绩效考评方法,都需要通过观察或记录员工的工作表现或工作结果来实施考评,因此应由企业内部完成。但是将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设计外包,可以使评价指标的设计更加合理,评价方法的选择更加科学,评价过程更加公正。

1.6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外包

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把与员工个人相关的信息以一种便于访问和检索的方式存储到集中的数据库中,并通过其强大的分析功能和报表功能,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但是对于一些信息技术不是核心业务的企业,缺少专业的人才,开发维护一个信息系统,既不经济也不专业。而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外包,企业无需投入这方面的人才,就可以获得专业的信息系统服务。

2 昆明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的SWOT分析

本文将运用SWOT方法对昆明市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内外因素进行分析。SWOT分析是把内外环境所形成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等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寻找制订适合实际情况的对策的方法。

2.1 优势分析

(1)政府支持优势。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昆明市政府都已经开始重视并积极支持。昆明市政府就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服务行业的政策,如《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市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昆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鼓励办法(试行)》等等,为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成本优势。一方面,昆明市高校比较集中,具有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劳动力,且劳动力成本低,各高校也都设有自己的管理专业,这为发展外包服务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昆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交通、通信等现代设施已经比较完备,为发展外包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

(3)区位优势。昆明市是云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是东盟“101”自由贸易区经济圈、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圈、“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圈的交汇点之一,随着国家门户枢纽机场、泛亚铁路和昆曼、昆仰公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的建成,昆明市必将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统计,目前,每年在昆明地区举办的100人以上的中型会议近千个,几乎每天都有3个以上的省级、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会议在昆明召开,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大型会展活动每年都有5至8个。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考虑在昆明投资,这为昆明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提供了有利条件,可以凭借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经验技术优势将这些国家的一些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承包过来。

2.2 劣势分析

英国《经济学家》集团旗下调查机构“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简称EIU)”撰写的名为《更好、更快、更廉价?中国成为业务流程的热门选择》的报告中指出,受访公司认为在中国推行业务流程外包的主要障碍包括:法规不明确(60%)、合约风险(57%)、语言障碍(56%)及敏感数据的安全(52%)。这些障碍在昆明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业体制、政策环境不完善的劣势。服务业发展对软环境的依赖大大高于制造业,消除体制障碍是昆明市成功承接服务业转移的当务之急。昆明市服务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行业管理比较分散,法律法规不配套,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不够,在服务业发展中地方分割和保护等问题都还非常突出。部分行业垄断经营严重,行业标准模糊不清,行业准入限制较多或门槛较高。昆明市尚未制定针对承接服务外包的优惠政策,而印度、爱尔兰、菲律宾等均对服务外包企业提供“零”税负或低税负的优惠政策;印度为承接软件外包还设立特殊区域,创造与国际接轨的小环境。

(2)企业文化沟通的劣势。跨文化沟通的风险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中最大的障碍。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念,这些是由企业的历史及企业初创者的领导风格等因素决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企业文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外包服务机构对企业的文化背景、价值观、行为方式及用人理念等认识不足, 难免会造成双方沟通上的障碍, 甚至导致外包的失败。此外,语言上的沟通困难也是阻碍发展外包服务的障碍。因为昆明市是一个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城市,且涉及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的企业多为本地企业,在语言上会有一定的差异,这也就造成了昆明市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发展的缓慢。

(3)专业人才缺乏的劣势。人才欠缺是昆明市和其他地区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市场上竞争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快速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对人才的“质” 与“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数量上看,昆明市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基地的人力资本相当充足。2006年起,每年都有10多万的普通高校毕业生,这为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产业提供了足够的白领劳动力资源;但从“质” 的角度看,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匮乏,掌握核心技术、懂外语会交流的国际型人才和开拓国际市场的人员紧缺。专业人才的缺乏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困扰昆明市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的发展。

2.3 机遇分析

(1)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快速发展。“专业化的人力资源外包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尤其是随着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人力资源外包即将进入一个新的爆发期。一旦爆发了,将是一种持续性的增长。”CDP集团首席运营官吕威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如是说。随着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迫使企业人力资源进行战略转型――将非战略层面的操作进行外包,从而去从事最为核心和战略的事情,以减少成本获得更多利润。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并已经着手把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这就为昆明市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提供了国内商机。

(2)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且在中国加入WTO后,跨国公司开始重视在中国的市场,都相继进入我国。处于我国西南边境的昆明市,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更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战略基地,纷纷在此开展贸易投资和国际合作业务。而且由于信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网络带宽能力的不断增加和广泛应用,使得国际服务外包日益便宜和便利,这意味着服务可根据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在远离公司母国的其他地区实现国际分工和合作,使国际外包服务发展成为一种可能性。这也就为昆明市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提供了国际商机。

2.4 威胁分析

(1)价值链有待升级。目前昆明市涉及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的企业还停留在产业链的最底层。多数业务处于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价值链的低端,主要集中在招聘、培训、薪金等劳动密集型服务,而福利、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等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这种中低端的服务外包利润较低,不利于昆明市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未来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应该以成本优势为立足点,提高服务的质量和附加值。

(2)印度等国家以及国内其他地区的挑战。首先,印度服务外包业务发展起步早于中国,并大大超过了中国,由于有其丰富的经验作为支撑,再加上语言,软件产业发展等因素,众多跨国公司会在考虑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时首选印度,这无疑给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发展构成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威胁;其次,我国其他地区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各有自己的优势,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外包服务发展明显高于昆明市,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上累积了一定的经验,国内企业在选择外包供应商时会先考虑这些地区的外包服务公司,也就为昆明市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构成了威胁。

3 昆明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上述的分析可以通过表1来综合体现。从表1中可以看出昆明市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的发展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既有良好的机遇,也存在很大的挑战。我们对形势有了正确的了解和估计以后,对将来的发展提出了下列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1)进一步完善服务业体制及优化政策。虽然昆明市服务业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整体管理水平不高,限制了承接一些综合外包的业务。而且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在昆明市刚刚发展,政府还没有制定健全的法律政策以及优惠和补贴政策,对企业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起不到激励作用。因此,昆明市市政府要在市场准入、海关监管、外汇管理、规划保障、融资担保、财税促进政策等方面加紧出台创新措施,形成便捷高效、与国际通行惯例接轨的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体系。尤其应重点落实好外包投融资政策、财税政策、装备政策。

(2)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客户尤其是欧美商家在进行外包时,最为担心的是外包产品的知识产权问题。因此,昆明市市政府应积极调整条例与政策,出台一系列保护专利的相关法规,并成立专门机构,监督并强化保护知识产权的执行力度。在这种政策氛围下,人力资源管理接包企业也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着意提高海内外业务衔接的度与透明度,保证跨国企业在进行外包时不影响公司正常的运营功能,尽可能地减小外包对客户造成的风险与骚扰,始终向客户证明“数据最终永远属于客户自己的”。

(3)促进服务外包配套设施的建设。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具有进入门槛高的特征,尤其对地区的网络环境存在着较高的要求。尽管目前昆明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但同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外包业务的要求比较,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网络方面。昆明市政府应当协同当地电信部门就此问题进行改进,保证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外包业在昆明发展的硬件环境。

(4)培养专业型人才。外包服务的发展,人才资源无疑是成功的第一要素。昆明市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向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企业输送人才:一是依靠高等院校。大专院校可以设置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专业,政府为其中部分院校提供教学经费,从而每年可以培养出大量毕业生。二是依靠民办或私营机构培训人才。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民办或私营的外包服务人才培训机构对社会急需人才进行培训。通过这些渠道,为昆明市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产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5)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昆明市政府应充分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制定一定的经济政策,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人才服务理念,服务产品,服务技术,服务标准和管理模式,全面提高人才服务和产业能级。

参考文献

[1]李富兰.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现状及相关问题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2]曾明星,邹承辉.略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

[3]熊苹.谈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J].企业管理,2006,(6).

[4]丁若愚.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08,(1): 139.

[5]许小仓,焦勇兵. 我国发展金融业务流程外包的SWOT分析[J].服务贸易,2007,(7):57-60.

[6]荀涛.中国外包市场的发展机遇[J].中国经济信息,2004,(7):49-50.

能源服务发展分析篇9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与商务技术广泛推广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当中。新时期的企业构建了一定的网络管理系统,大部分企业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将企业的特色以及相关信息在网络平台进行。基于网络平台的特点,不仅可以对企业自身的形象进行宣传,提供相关网络服务,而且还能将企业内部的分支机构充分的结合起来,加强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与科学性,同时提升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积极采用基于网络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能让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内部的信息进行优化、沟通、传播,这样的发展模式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本文对基于网络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尝试性的分析与说明。

一、基于网络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分析

以往几十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够快,大部分企业内部招用的人数比较少而且企业的规模也不大,通常会采用客户机与服务器的管理结构来满足企业的各种需要。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经济效益与规模的不断提升,企业员工数量的增多,以往的客户及其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更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网络资源机构被推上了企业平台。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基于网络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大部分采用的都是服务器与浏览器,针对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

第一,利用这种模式能有效地将客户机的数量与规模减少,在客户端的部门计算机参照一定的浏览器软件就能实施服务,而且对于硬件配置来说要求也不需要太高,通常使用一般计算机就能实现。

第二,基于网络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维护简单,标准比较统一。浏览服务器结构的主要要求是让企业将网络管理的核心放到服务器上来。因此要下足功夫,对服务器进行研究与开发,这样才能确保客户端稳定运行,将企业相关人才集中到服务器端,而客户端利用浏览器就能获得与执行服务器端的各种应用程序与软件。

第三,基于网络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针对客户端软件方面是不需要进行开发的。客户端通常需要的软件与程序能直接通过互联平台获得,而且这些程序或者软件对于企业来说是免费的,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实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

第四,基于网络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跨平台、跨服务器的支持。新的系统采用的是国际标准的网络协议,新的服务器与浏览器软件同时对多个平台提供支持,所以企业的内部与外部即使使用没有采用的网络结构,新的模式也能在这些结构中充分运行。

二、基于网络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分析

1.硬件基础

在科学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大部分企业都构建起了能覆盖企业所有地方的局域网,企业内部可以利用自己的服务器对互联网实现链接,这样企业通过自己的主页来建立新的互联网与局域网信息管理系统就成为比较容易实现的事情。在新的形势下,企业新的人力资源系统可以在多个系统与不同型号的计算机上进行工作,并且可以在新的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对这种新的结构进行数据上的综合开发。新的技术自然具有新的优势,这些优势的发挥可以帮助服务器在工作过程中顺利运行,并且有效处理各种不同的服务与要求,非常方便用户对企业数据库进行浏览、阅读、查询,而且这种系统还能支持多种语言的转换。

2.软件特点

新系统下的浏览器能有效将用户与企业之间的数据进行转换,而且新的服务器在界面上特别直观形象,操作更为简单,从而方便用户快捷地查询自己所需要的各种数据。新的系统通常是采用统一的国际html标准,能支持多种语言的转换,而且能对很多网站开发模式提供支持,在相关语言与命令的实施下,能建立交互的动态网络服务器应用程序。通过这些程序能有效减轻负担,提升服务器与用户之间数据交换的效率。

三、基于网络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1.网络客户端软件的选择

企业客户端建议安装微软正版windows 2000以上的操作系统来进行支持,同时在系统上安装浏览器与ip协议相关软件。

2.安装网络服务器

网络服务器可以安装一台具有微软windows 操作系统中文版的服务器,然后在这个服务器上再进行微软 windows中文版操作系统的安装。这里需要提醒注意的是,需要在操作系统上安装server pack,将32位的ado驱动程序安装在服务器前,还需要安装一台备份服务器,对重要的数据进行备份,以防万一。

3.数据库解决措施

通过标准的html语言sql命令与ado驱动程序。通常情况下,脚本的代码会在服务器上进行运作,而不会在浏览器上进行运作。因此,用户端可以不用安装特殊的应用程序,只需要安装ie就可以查询重要的数据了。新的系统具有这样的物理结构特征,通常这样的结构有三层,一般第一层是企业集团与用户的终端,只有企业网络的相关工作人员才能在授权范围内通过浏览对管理系统进行访问。第二层是企业信息中心的网络服务器。此服务器主要针对所有用户的访问请求进行控制,对于允许或者不允许的用户访问,服务器需要将处理结果及时反映给用户。第三次是企业数据服务器。此服务器的主要作用是对各个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储存。核心是网络服务器,一方面服务于用户的查询需求,同时分析实际的需求条件,然后到服务器中获取有关方面的数据,一方面将查询结果进行翻译,如html语言或者脚本代码,及时将这些反馈给用户浏览器,另一方面,浏览器也会进行相应的必要的分析与处理。

四、基于网络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功能

一是福利管理。该系统针对企业福利管理提供有利的、客观的依据,同时对这些依据进行计算与统计,提升福利管理的水平。

二是该系统能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客观的统计与分析、数据收集等等,而且能为生产分析提供有利的数据。

三是考勤机设备与考勤管理程序相结合,该系统可以提前对编办的班次信息进行处理,然后生成简洁的出勤报告,并将这些报告转化到企业的福利程序中或者薪酬管理中,让福利与薪酬有机结合,这些记录还能储存到服务器上,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分析、研究、查阅、统计的帮助。

四是该系统可以有效地处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相关信息,除了保持不变的信息以外还有工作人员的职位变动情况,需要将职务与薪酬挂钩。

五是该系统保密功能很强,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相关数据的安全。

总之,时代在不断发展,企业也需要随之对内部管理进行改革,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新的管理系统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能将企业内部的信息很好集中起来进行分析、管理,为相关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最终才能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能源服务发展分析篇10

关键词:云制造;数控加工;关键技术

云制作主要服务于生产制造行业。云制造是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为基础的,通过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实现技术创新。数控加工云制造是以提升生产制造业生产效率为目的,构建的网络服务系统。在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如果能够安装使用云制造网络服务系统,众多企业就可以共享相关控制技术和数控机床的应用经验,能够共享磨具模型等多种资源,有效提升数控加工服务的效率和服务水平。因此,企业要能够积极实现数控加工服务的云制造服务形式,以实现创新发展。

1实现数控加工的云服务

1.1对数控加工云服务基本原理的认识

数控加工服务从技术层面上讲,指的是利用数控机床实现特殊零件加工的一种新进的工艺技术手段。目前在数控加工行业内,数控加工的资源拥有者和数控加工资源的使用者之间的没有建立起必要的联系,这样,就导致数控加工资源浪费,导致数控加工运营价值不高。而如果能够实现数控加工的云服务,能够借助网络科技手段实现数控加工技术的创新发展,就可以将主体的数控加工资源和加工能力接入到云制造服务系统中去,从而形成一种数据加工云服务这样的新的运行机制。在这种运行模式下,数控加工资源的拥有者和数控加工资源的使用者之间,可以通过网络途径建,通过云服务系统建立直接有效的联系,这样数控加工资源和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共享,实现数控加工服务的价值的充分的发挥。

1.2解决云服务的关键问题

数控加工领域实现云服务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数控加工技术是相当复杂的,数控加工需求也是相当复杂的。从服务角度看,数控加工服务的过程较为复杂,主要包括资源感知、虚拟接入、服务化分装等内容。从技术加工层面上看,数控加工要包括工艺设计,数控编程和仿真校验等复杂的技术。可以说数控加工领域所包括的技术内容很多,覆盖面很广,因此,建立区分度高的数控加工制造云服务平台是非常必要的。构建与服务平台,从云服务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一些数控服务方面的关键问题,才能促进数控加工领域的不断发展。要构建数控加工领域的云服务,必须要解决云服务的一些关键问题,第一,要对数控加工关键硬件设备进行有机的整合,能够深入研究数控机床的类型和具体加工参数,对数控机床的类型,功能和关键运行参数进行实质分析,把相关分析数据引入到云服务平台上去,不断提升数控加工云服务的质量。第二,在云服务内容方面,要对数控加工工艺这一重要内容进行研究分析,以不断提升数控加工的制造能力。第三,要对影响数控加工能力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分析,在云服务平台上,这些内容都要有所体现。其实,数控加工的实际能力与操作人员素养,数控软件的性能和兼容性有直接的关系,在构建数控加工云服务平台的过程中,这些内容都需要着重研究。

2构建数控加工云服务平台

2.1功能结构设置

要构建数控加工云服务平台,需要做好云服务平台的功能结构设置。这种云服务平台功能结构主要包括应用管理层,应用集成层和基础数据层三个模块,设计云平台的功能结构,主要是对这几个模块进行设计。应用管理层主要是对用户信息,系统和云服务及数据进行管理。通过管理使相关部分能够独立运行,并且可以集成到更大的制造业服务体系中去。基础数据层是对数控机床,工艺技术、兼容性等特殊性的数据进行集成,以实现服务。应用集成层主要功能是将不同位置的制造资源和加工工具进行集成,主要是由数据接口平台和服务集成应用工具组成的。

2.2运行机理设计

在构建数控加工云服务平台中,需要对这种平台的运行机理进行设计。在用户提出数控加工需求后,云服务平台需要对用户需求进行数据分析,并根据相关数据在平台范围内,对各项任务资源进行相应的匹配,通过对资源和用户需求信息的分析,对各种问题解决方案进行对比设计,选出最好的问题解决方案,根据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服务,满足用户的数控加工需求。在数据加工云服务平台运行中,这种平台掌握了大量的新资源,能够根据用户需要对数控加工资源进行优化控制,实现节能,满足用户的需要。

2.3平台的应用方式设计

数控加工云服务平台构建主要是为了实现更好的应用,提供优质的服务。进行平台应用方式的设计,需要从实际应用角度进行考虑。在云制造数控加工服务平台构建成功之后,其应用方式设计需要依据主体需要进行设计。根据目前数控加工需求情况和这种应用技术发展情况分析,当前云制造数控加工服务平台的主要应用方式有任务承包方式,资源租赁方式,提供制造能力服务这三种方式。任务承包方式指的是资源供应方对加工任务进行全面的承包,在这个过程中,云平台所发挥的作用是中介和进行资源提供服务监督。资源租赁指的是资源需求主体借助云平台向资源拥有者进行数据加工资源信息的租赁,在完成加工任务后,资源需求主体通过云平台返还资源。制造能力提供指的是,数据资源拥有者通过云平台为数控资源使用者提供部分数控加工资源支持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帮助资源需求主体完成数据加工任务,从而实现服务。

总之,数控加工技术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结合,能够有效实现技术创新,推动数控加工产业的深入发展。因此,研究面向云制造的数控加工服务关键技术,不断推动数据加工技术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功能结构,运行机理和应用方式等方面对云制造数控加工服务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对于提升面向云制造的数控加工服务水平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龚春芬 单位: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