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企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09:42:16

能源企业

能源企业范文篇1

[关键词]能源应用;科学统计;管理措施;企业发展

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建立相关战略发展目标,目前我国将能源管理工作已经放在了重点位置,如何实现高效的能源管理应用工作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大力支持节能环保理念,各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需要将节能减排这一理念贯穿始终。目前很多企业不断创新现有的技术水平,开拓出新型的绿色应用技术,实现高效合理应用能源配置工作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

1能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能源管理这项工作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至关重要,每个国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都需要提升这项工作的重视度。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开始提升自己的能源工作的管理水平,加强统计工作的应用,保证整个工作的顺利开展。能源在国家发展历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有效促进国家的发展历程。对于相关企业来说,要想取得自身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经历消耗能源这个过程,可以说消耗能源的速率与企业的发展速度呈正比例的管理。但是随着我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很多国家都开始更新自己的发展理念,大力倡导从节能减排、合理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以国家颁发的相关政策作为主要依据,按照基础的要求进行发展,参考国家的相关政策。目前公司内部的能源管理工作已经被列为日常工作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公司要想实现自身的稳定进步就需要做好资源管理工作,这是重要的工作基础。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而言,能源开展工作的顺利程度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息息相关。企业自身的资源管理工作能够直接影响后期的长远发展,因此企业需要高度重视资源管理工作,做出符合国家发展以及前进的根本性举措,促进工作的稳定开展。

2实现科学管理能源工作的有效途径

第一,规范统计对象,实现能源管控。目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利用的一切资源都应该做好详细统计工作,只有保证统计工作的稳定开展才能够实现高质量的节能工作,降低不必要的损耗。目前实现科学管理能源工作时需要考虑多种不同的工作角度,主要有能源计算模式、管理制度应用以及具体的计量方法等。传统公司进行能源管理工作时主要通过记账的形式进行管理,将所有与能源有关的数据进行统一处理与计算,用数据能够客观地反映出能源工作开展的情况。企业内部进行相关能源工作时,一定要做好前期统计工作,根据标准的管理制度实施,这样才能够保证后期管理的更加科学以及规范,实现合理的发展模式。对于企业自身发展而言,公司内部一定要做好计量管理工作,这也是重点项目之一。公司内部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培养计量工作的合理应用制度,这样能够为后期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同时保持规范性的管理措施。工作时也应该给工作人员配备完善的计量仪器与基本器具应用,这样能够很大程度上保证数据运行的准确性,为后期的生产实际工作打好基础。在发展过程中公司内部应该将制度与管理模式进行有机融合,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明确任务划分。能源工作经常会涉及很多复杂的环节,因此实际发展过程中,公司内部应该明确具体的任务能力。企业应该与国家颁发的相关政策保持高度一致性,实行科学有效的能源管理制度。我国会定期开展能源检查计划工作,这样能够保证统计工作的良好应用性能,但是需要依靠企业运行的相关计划数据工作。此外,做好能源统计工作能够便于公司更加详细地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对其中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调查与研究。

3统计工作存在的不足

第一,监管机制不健全。能源管理这项工作在我国开展的时间尚短,因此很多公司内部都没有完善的管理模式,有些职能分配不够明确,因此给企业能源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还有一些公司内部对能源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够,没有设置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因此缺乏科学的措施进行科学管理。一些企业只注重自身的经济发展情况,而忽略了基础数据应用的重要性,这种情况出现的非常普遍。很多职能管理者对这一项工作的法律意识高度欠缺,很大程度上仅是机械的上报数据与相关工作内容,而无法深入发掘数据深处的实际应用价值。第二,设备更新程度较慢。要想保证能源数据工作的稳定运行,一定要重视相关设备的良好应用性能,对于能源管理工作而言,如果设备自身的精准度不够,那么会对后期的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很多企业使用的设备相对老化或者是基础的设施配备不足,这些都是影响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很多公司内部不注重设备的正常检查工作,导致相关数据内容缺乏科学严谨性,无法及时进行有效地更新,这些都会大大影响具体的统计数据结果,从而对整个统计工作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第三,人员配备不合理,工作负担较重。从事能源管理工作的人员很多时候工作分配不够合理,无法实现自行的高效运行。在此建议相关单位内部应该以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基础,科学配备不同的管理人员进行统计工作。定期进行能源统计相关工作的技能培训,这样能够提高员工的实际操作水平,对于一些工作经验不丰富的人员大有益处。目前很多单位都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大多数仍然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抄录,这样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及物力,很可能会增加工作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导致整个企业工作开展得不够准确与精细。第四,数据管理混乱,耽误工作进度。很多企业对能源管理数据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很难将其放在基础的管理工作中,甚至很多部门的自身工作性质大不相同,为了完成本部门的工作而出现矛盾的情况十分普遍。因此管理者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措施进行科学处理,避免这些矛盾对整个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

4提高企业能源统计管理的措施

第一,健全能源管理体系。首先,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能源管理体制,加大管理力度和监督力度,制订实施计划,也可以增加能源统计的内容,健全能源消耗体系。其次,要对企业的能源支配作出明确规划,对能源计量、能源消耗、能源回收利用作出明确划分,为企业提供准确的记录数据。最后,要精确换算数据,正确分析能源的记录情况,为能源利用和管理提供准确的分析。第二,加强企业能源的统计管理基础。其一,要建立健全原始数据和统计台账,完善原始记录,并进行加工整理,制成统计台账,最终建立起符合实际和高效率的能源统计管理制度;其二,完善计量管理,精确能源数据,保证数据的质量,具体要对各种计量仪器和设备进行管理和有效配置,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维修和校验。此外,还可以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实效性,并及时反馈信息,有助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管理水平。第三,提升能源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明确责任。在能源统计过程中,统计人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企业要注重专业人员的配备,确保统计队伍的稳定。统计管理人员要有专业的统计知识和能源管理及计量的知识,熟悉掌握生产的工艺流程,计量技能高,能够对数据展开判断和分析。此外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了解国家的相关规定,提高整体素质。

5结论

在我国,依然有很多企业在这方面的工作很欠缺,因此,企业要加强管理制度,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健全管理体系,加强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责任,把企业能源管理的水平进行不断地提高,进而才能够推动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晓秋.浅析能源统计在企业能源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企业管理,2013(12).

[2]张爱琴.浅谈能源统计在企业能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6(30).

能源企业范文篇2

关键词:能源革命;多元国际化;集约高效化;绿色智能化

一、引言

2014年6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提出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2017年6月,视察山西时做出“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的重要指示;9月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西省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明确的六大任务之一就是健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机制,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可以说,山西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不仅仅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能源革命”重要思想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更是新时代与党中央对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定位和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山煤炭企业只有顺应发展大势,按照“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坚定不移走多元国际化、集约高效化、绿色智能化协同发展之路,才能在能源革命中勇立潮头、引领发展。

二、产业经营多元国际化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煤炭企业作为典型的资源开采型企业,面临着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双重重压。长远来看,煤炭企业只有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国际化布局才能帮助煤炭企业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降低业务过于集中导致的经营风险,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山西省煤炭企业产业经营多元国际化:一是要产业“多元化”。以煤为基、多元发展。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可选择延伸煤炭产业链,发展煤炭—电力—建材、煤炭—电力—化工、煤炭—钢铁等循环经济,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亦可选择风电、光伏、乏风氧化发电、低瓦斯发电、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新能源非煤产业,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尽快形成新的接续产业。二是要勇敢“走出去”。要提高利用全球资源的能力。积极适应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变化,以全球视野和开放思维谋划企业发展,努力开拓“一带一路”海外项目,以兼并重组等方式,加大对省外资源和国外资源的掌控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最佳配置。三是要积极“请进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高素质、国际化的专业人才和管理队伍是煤炭企业实施多元化、国际化战略的有力保障。煤炭企业多元国际化进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引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技术人才和国际化管理人才,在强化企业人才培训与开发的同时,更加注重整合利用全球人才资源、建立适合多元国际化发展的用人机制和文化氛围。

三、发展模式集约高效化

当前,山西省煤炭企业主要面临着生产粗放、产能过剩、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和挑战。经济新常态下,推动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煤炭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实现由依靠数量、规模、速度、产值扩张的粗放型向依靠质量、结构、效益、环保提升的集约型转变势在必行[1]。山西省煤炭企业发展模式集约高效化:一是要主动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压减落后产能,进行减量置换,逐步淘汰小煤矿和灾害严重、资源枯竭、煤质差的煤矿,逐渐关停所有瓦斯问题突出的矿井和产能30万吨以下煤矿。二是要积极扩大先进产能。践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高标准、高起点、现代化一流矿井的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矿井装备的技术水平。三是要努力提高经营效率。在现有兼并重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动煤炭生产从“以产量为中心”向“以效率为中心”转变,走人少效高、安全环保的内涵发展道路。实现煤炭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升级为“技术密集型”,推动经济发展模式从“投入型”向“效率型”转变,由“多产低效”转向“优产高效”。

四、生产管理绿色智能化

一直以来,煤炭的大规模开发,对矿区国土资源、地下水资源、空气环境以及地表水等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破坏。与此同时,山西省煤炭企业“采、掘、运、选”等工艺环节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低、人工成本大、生产效率不高。煤炭企业生产管理应向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具体而言要建设绿色煤矿、清洁煤矿、生态煤矿、智慧煤矿:一是要推行绿色生产技术,建设绿色煤矿。积极开展减沉开采、保水开采、煤和瓦斯共采、煤矿地下气化和煤矸石综合利用等煤炭绿色开采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和推广应用,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二是要推动分级分质利用,建设清洁煤矿。要推动煤炭分级分质清洁高效利用,推进煤炭由燃料向原料和燃料转变,将煤炭分级分质转化为油、气、电,以煤气化多联产技术路线为龙头,以煤制化工原料为重点,以煤制替代燃料为辅助,稳步发展新型煤化工[2]。三是要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建设生态煤矿。加快企业低碳循环发展,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完善生态环境补偿长效机制,因地制宜开展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实施土地资源修复治理、水资源和大气修复治理、生物多样性修复治理以及景观修复、矿山生态公园建设等多模式修复与治理,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四是要推进开采技术革命,建设智慧煤矿。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矿山开采技术融合,形成矿山智能感知、分析、决策、控制的智慧煤矿采掘系统,实现矿山生产管理、分析决策、安全环保等全过程智能化运行管理[3]。

五、结论

能源革命的本质是主体能源的更替或其开发利用方式的根本性改变。山西煤炭企业要以更大的决定和勇气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必须彻底丢掉“煤老大”的惯性思维,坚定不移走多元国际化、集约高效化、绿色智能化协同发展之路,全力以赴促进企业多元化经营、国际化布局,向绿色低碳转变、向中高端转变、向创新驱动转变,形成产业多点支撑、多元优势互补、多极市场承载、内在竞争力充分的现代能源企业。

参考文献:

[1]朱超,史志斌.煤炭绿色智能开发利用战略选择[J].煤炭经济研究,2017(37):6-16.

[2]王震.深刻理解能源革命坚定不移推动煤炭革命[J].中国能源,2015(37):5-12.

能源企业范文篇3

1石油行业应用的能源管理系统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能源管理在企业不同部门都得到广泛应用。能源管理软件主要用于统计能源损耗程度,并通过分析损耗为节能管理提供有效依据。在技术领域,主要是通过科研发展使得管理可以变得更加高效。目前,很多公司运用的能源系统缺乏数据的分析功能且缺乏持续的跟踪与监控,在企业决策上并不能提供有效依据。Monitor—pro5是一种有效的实时监控软件,它的主要功能是做好数据采集并为以后的分析报告提供基础。该系统的另一大特色在于可以对数据进行持续监控,并且可以预测数据未来的变化趋势,从而给公司的决策层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Montage软件具有较强的数据分析功能,也可以为企业高层的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除了以上的系统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系统可以运用,如KBC能源管理器。该管理器可以对市场需求做良好的预测,并且提供在线指导。目前一些国际巨头石油公司在进行监控时主要依靠自身特有的模块进行监控,同时借助电子数据表和一些与自身业务有关的监控系统。可以预见在未来,无论企业采取何种方式进行监管,企业对于能源损耗的减低,能源损耗平衡,控制能源成本都将获得更高的重视。在未来竞争过程中,加强能源实时监控,加强实时数据采集,在线优化各种参数也将是工厂进行实时监控能源减排的重要方式。

2能源管理系统在石油化工产业中的重要作用

在能源监管中,能源管理具有突出地位,由于能源管理系统非常复杂,所以也是众多管理中的重头戏。在进行能源管理时,可以通过做好计划规划,做好实时监控和消费监控对能源成本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做好重大责任落实到人,使得权责分明,从而有效降低单位生产所需要的能源消耗并最终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例如中石油公司在进行能源管理时,针对每一个子公司都做好运行模块,这些模版复合面非常广泛,包含产销供各方面因素。通过这些运行模版,企业监控能源可以对企业能源流动有一个较好掌控,便于及时发现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在能源生产环节,能源生产很可能出现一些事故,在事故发生时可以通过数据采集做好能源调度,保证能源的供应稳定。与此同时,能源与污染物也具有直接相关联的正关系,利用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准确地推测出生产量与排放量,从而可以使污染物的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又保护了环境,可谓一举两得。在现有能源监控系统中,可以从每个能源站获取相关能源数据,从而做好全公司数据监控,提高数据准确性。通过能源监控系统,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实时计算,并制作出报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将能源消耗用数据形式表现出来,使人们可以一目了然地找出能源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瓶颈。在进行能源管理时,还应当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能源管理,将所有能源数据上传至公司内部网络,让公司各级能源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方式寻找自身所需要数据,并保证所有数据都是实时可靠,使得公司内部资源可以共享,从而减少能源损耗,提高效率。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改变以往毫无依据的能源使用管理方式,使得大企业能源管理可以更加有效做好能源管理。对于石油企业而言,加强石油资源的利用,提高石油利用率,可以有效地减少损耗,从而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支出。与此同时,石油企业还可以做好能源透明化工作,使得各级管理层都能够实时地拿到能源数据,在管理时作出正确的决策。在进行能源管理时,还应当做好自动化品质调控,通过计算机准确计算出能源的计量,使得能源品质的品质可以得到最高。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对于本公司未来发展趋势和成本比重都要有一个较为清晰认识,这样才能在制定方案时将未来发展方案落实到各个部门,并且在落实时具有可落实性,这样才能有助于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创造更好企业效益。在进行能源监控时,还需要保证能源运行可以统一监控,以减少不必要的投入,从而节约成本,提高劳动效率。

3结束语

在石油企业生产过程中,石油企业通过能源管理保证监管信息化,从而使能源输出和废物排量得到有效控制。在分析时,最好能通过数据方式进行分析,这样可以给决策层提供清晰数据依据,并为企业的下一步战略提供有效数据支撑。在进行能源管理时,对于能源管理系统应当做到不断更新,从而使得能源可以管理变得更加高效。

作者:丰华 单位:中石化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第四机械厂

参考文献

能源企业范文篇4

关键词:能源管理;人员配置;能源计量;能源统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而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耗量占我国能源消耗总量的三分之二,其中电力消耗占我国电力消费总量的80%[1]。我国工业产品的能耗水平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原因可以归为设备老旧、工艺及技术落后、信息化及自动化程度不高、能源管理落后等方面。良好的能源管理体系有利于企业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保障生产安全,为绿色生产提供保证[2]。目前,企业能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能源管理机构人员配备不足、能源计量缺乏完善的体系、能源统计缺乏专业性等三个方面。

1能源管理机构人员配备不足

能源管理工作应该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而大部分的企业能源管理专业人员配置较少,甚至无专业能源管理人员。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规定重点用能单位应设立专职的能源管理岗位,而大部分的工业企业的能源管理岗位为兼职,且配备的人员专业性不强,不能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能源计量体系不完善

2.1能源计量的重要性。我国政府对工业企业提出了“计量现行”的方针[3],充分说明能源计量在能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工业企业的能源管理中,只有提供相对准确的能源消耗的实际值才能找到能耗高的问题所在,从而制定有效可行的节能降耗方案。2.2能源计量存在的问题。计量器具不足。目前,大部分的工业企业根据《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一级与二级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基本满足要求,但是用能设备及工序的三级计量器具配备还有很大的不足。计量设备环境恶劣。如水表安装位置不当,表井内疏于管理造成垃圾遍布、锈迹斑斑等都对计量造成影响,使得现有的计量数据无法作为科学的依据。计量管理不足。工业企业虽对能源管理非常重视,但在日常工作中仍有一些误区。如故意干扰计量工作,私自调节、改造计量器具等。2.3应对计量问题的措施。建立计量管理责任制。设置专职的计量管理岗位,制定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做到专人专管,专人专责,科学考核,形成能源计量有人管,且管得有成效的局面。完善节能评估体系。对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要到位,做到不只为形式,真正加强评估体系建设,满足节能评估体系的要求。提高计量的自动化水平。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化测量系统通过终端实现现场数据采集,利用中央控制单元实现集中控制,不仅测量精确还能减少劳动力。

3能源统计缺乏专业性

科学、合理、专业的能源统计是提高工业企业能源管理水平的前提,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随着全球对能源的需求逐步增加,各个国家对能源管理是否合理都非常重视[4]。而能源统计是合理管理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依据。3.1能源统计的作用。能源统计是能源管理的基础工作,通过收集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耗数据,利用一定的科学手段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5],能够及时发现企业运转过程中存在的能耗问题,便于查找问题的关键,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纠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3.2能源统计存在的问题。统计人员专业性不够。工业企业对统计人员不能定期的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得统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不能够满足能源统计的需求,导致统计结果不够准确,不能及时反映出问题。对统计缺乏认识。目前,大部分的工业企业统计人员只是对能源消耗数据进行简单的抄记,不能深入到主要部门和工作区域了解、掌握和分析能源消耗情况。统计指标体系不完善。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能源统计偏重于综合能耗,而不关注单一能源品种的消耗指标,导致企业在节能减排以及能源利用率等方面的预测不足。3.3应对统计问题的措施。加强能源计量工作。对进出用能单位、进出次级用能单位及主要用能设备的计量器具按照GB17167-2006的要求进行配置,做好能源统计工作的基础。完善能源管理体系。对于能源统计部门的建设工作应重视起来,由公司负责人及相关部门的能源消耗负责人共同组建,构建三级能源管理网络。分类记录能源统计原始数据。通过一定的科学手段准确记录能源从购进到消耗全过程的相关信息,为能源利用分析打好根基。结语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企业自主节能减排的意识不断增强,同时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也逐步增大。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是减少消耗,提高能效的根本,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勇.基于能源审计的首行公司节能评估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6.

[2]高倩.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优化探讨[J].上海节能,2018(11):927-929.

[3]王洪霞.对现代工业企业能源计量的规范化管理探讨[J].科技视界,2016(20):245.

[4]袁星.企业能源统计现状与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2018(3):112-113.

能源企业范文篇5

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运行特点

(一)主要能源品种消费呈“两升一降”上半年,全旗规上工业企业焦炭和电力消费量为1.28万吨、16.57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48.86%和2.47%;原煤消费量23.87万吨,同比下降8.96%。

(二)高耗能行业总体呈下降趋势上半年,全旗五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总量29.45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24%,较上季度回落8.10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88%。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工业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12.49%,较一季度回落6.60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业、电力生产和非金属矿物质生产能源消费量同比分别增长5.20%、88.61%、1.40%和9.12%。

(三)能源消费高度集中在少部分企业上半年,全旗耗能超过1万吨标准煤的企业有6户,占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的15.80%,而综合能源消费量27.35万吨标准煤,占规上综合能源消费量的81.20%。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对全旗“十三五”时期整体的节能降耗不利。

二、影响上半年能源消费结构的原因

(一)上半年,全旗共有7户企业停产检修,其中6户属于高耗能企业,如果从三季度开始恢复正常生产,全旗综合能源消费量将仍然呈上升趋势,影响全年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上半年,因电力公司线路维护,导致部分企业生产限电,也是影响能耗下降的原因。

三、能源消费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一)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五大高耗能行业能耗结构仍以高耗能、重工业为主,导致单位增加值能耗的下降面临较大压力,如果在发展高耗能行业的同时也能够同步发展低耗能行业,将会降低全旗单位GDP能耗的上升。

(二)煤炭在全旗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是42%,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比重偏低,仅占0.70%。四、节能降耗的建议目前,国家大力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因此,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降低单位GDP能耗的根本,结合乌拉特后旗经济发展实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监测预警,强化监督力度,及时解决节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完成全年节能目标。

二是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推进高科技低耗能工业的发展。就全旗目前能源消费现状看,重工业、高耗能企业仍然是能源消费的重点。因此,继续加快调整工业部门结构,加大高耗能行业的结构调整和治理力度,积极引导高耗能企业调整产品结构,通过对高耗能产品的深加工,减少能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能源企业范文篇6

从能源结构上分析,芷江县主要以煤炭为主,占75.3%。其次是电力,占18.08%,生物质燃料占6.6%,油类仅占0.02%数量不多[1](表1)。

2行业能源消耗分析研究

由表2可知,行业分析中,化工行业原煤消耗量为55558t,占全县原煤总量的54%,占了全县16个行业的50%,电力消耗量为6545.22万kW•h,占全县电力量的46%,化工行业综合能源消耗总量为47729.2t,占全县综合总量的49%,化工行业是芷江县的原煤、电力能源消耗大户。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原煤消耗量为42072.45t,占全县煤量的41%,非金属行业也是耗煤大户,具体企业分析,主要是以建材行业水泥厂和砖瓦行业为主。用电量为2115.87万kW•h,占全县总用电量的15%。生物质燃料仅10t,比重不大。非金属行业的综合能耗为32662.75t,占全县综合能耗的34%。造纸行业原煤消耗量为3270t,占全县耗煤量的3%,生物质能源为5577t,占全县生物质能源的87%,电力为654万kW•h,比例少,综合能源为8715.99t,占全县总综合能源的9%,比例不高。因此,芷江县能耗最大的行业是化工行业,其次是非金属行业,第三是造纸行业。这3个行业原煤所占比例占全县98%,电力占65%,生物质能耗占87%以上,3个行业的综合能耗占全县的92%以上。行业能源消耗柱状图分析如图1。

3主要企业能源情况分析

从表3分析,能源消耗大的企业有化工行业的芷江化肥公司,非金属行业的芷江宏宇水泥有限公司,黑色冶炼加工行业的芷江春阳滩冶炼厂等,芷江化肥公司的综合能耗最大为43135.58t标煤,占全县的44.3%,其次是芷江宇宏水泥公司为20819.15t标煤,占全县21.38%,第三的是芷江新型建材厂,总能耗为5558.51t标煤,占全县5.71%,从统计的7个主要企业来看,总能耗为83354.01t标煤,占了全县85.61%以上。从能源结构上分析,芷江化肥工业有限公司的原煤消耗量为54900t,占全县用煤量的53.57%,过半数。其次是芷江宏宇水泥公司为26660t,占全县用煤量的26.02%,第三是芷江新型建材厂,用煤量为7300t,占全县用煤量的7.12%,统计的7个企业耗煤90470t,占全县用煤量的88.78%。电力方面,用电量最大的是芷江春阳滩冶炼厂为3930万kW•h,其次是芷江兴洋化工厂为3200万kW•h,第三是芷江化肥公司为3190万kW•h,分别占全县用电总量的27.45%、22.35%和22.28%。统计的7个企业用电量总计12449万kW•h,占全县用电量的86.97%。生物质燃料分析,仅有芷江造纸厂用量大,为2059t,占全县用量的31.92%,其次是芷江永泰纸厂,为1373t,占全县生物质用量21.28%,两家企业占全县的53.20%,为一半以上。具体见主要企业能源消耗统计表3。从综合能源消耗的行业来分析,芷江县单位产值综合能耗为2.0194t/万元,化工行业为4.3847t/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最高,主要是化工行业用电量大,耗煤量大的原因。万元产值量比较低的其他八个行业,平均值仅为0.2262t/万元,低于全县能耗单位值为90个百分点。从统计表4中可分析出,芷江县单位能耗最大的行业,主要是化工行业、非金属行业、造纸行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再加工业这四个行业。

4措施与建议

4.1调整产业结构,控制高耗能行业的发展

芷江县第三产业具有广纳就业人员、消耗资源少的优点,要大力发展、提高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在县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严格控制高耗能工业行业的发展,如工业硅、电解锰和其他用电量较大的工业。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造纸及纸制品业等企业的生产,要努力降低能耗,重点是芷江化肥有限公司;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中,应当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改变以往对所有产业、项目都扶持的“普惠制“优惠政策,应重点扶持机械、轻工、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等低耗能项目,通过政策引导优化工业投资结构。

4.2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提高优质能源和替代能源的比例

在制定能源发展规划时,应突出强调能源结构优化的目标,降低煤炭消费,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太阳能。化石能源枯竭和环境日益恶化已经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作为唯一可储存与运输的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占世界能源消费的14%,因其具有分布广、资源量丰富、能源化利用过程二氧化碳零排放的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2]。具体措施一是造纸、啤酒厂锅炉原每年耗煤近8.5万t,县里生物质原料丰富,每年有近100万t的原料来源,现这两个行业已基本改造完成,每年用生物质原料近20万t,相当节标准煤10t。二是大力发展风能发电项目,2013年已投资近2亿元,每年可发电近4.5亿kW•h,相当节标准煤近6万t。三是规模较小的工业大力发展太阳能,重点推广食品、轻工和其他未有工业废水排放的企业。

4.3解决能源和环境的问题,促进节能减排工作

能源企业范文篇7

第二条本市全民和集体所有制的工业企业(包括市属工业企业、区或者县属工业企业、乡镇工业企业),以及中央单位和其他省市在沪的工业企业,均应当执行本实施细则。

第三条年耗能折合标准煤1万吨以上(含1万吨)的工业企业,应当有相应的节约能源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负责人和技术人员等。

年耗能折合标准煤3000吨以上(含3000吨)不足1万吨的工业企业,应当有分管节约能源工作的部门,配备专职人员。

年耗能折合标准煤不足3000吨的工业企业,应当配备从事节约能源工作的专职或者兼职人员。

第四条工业企业节约能源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应当保持相对稳定。

第五条工业企业的年耗能量,以1980年度的实际消耗量为依据划定。

凡年耗能量有增长的企业,应当根据新的实际消耗量按本实施细则第三条规定重新确定节约能源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

第六条工业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综合配备率应当不低于90%。

能源消耗一级(进出厂)计量检测率应当不低于95%,二级(车间)和三级(主要耗能班组或者机台设备)计量检测率应当不低于90%。

能源计量器具要定期检查、校验,受检率和合格率应当不低于95%。

工业企业燃料消耗一级计量检测的可行性,由行业主管部门确定后报送市技术监督局认可。

第七条工业企业应当按市统计局有关规定,做好能源消耗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按时完成企业总能耗、产值能耗、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产品综合能耗(或者产品能耗)的统计分析,定期向有关主管部门报送报表。

年耗能折合标准煤1万吨以上的企业,还应当按季度向市统计局和市经济委员会报送《重点工业企业能源消耗表》。

第八条工业企业中,凡年耗能达煤炭400吨,或者电力50万度、或者燃料油200吨、或者煤气30万立方米,以及耗用其它能源折合标准煤达300吨的车间、班组和机台设备,必须建立定额考核制度。

第九条工业企业因生产工艺的要求而必须使用原油、重油、柴油、煤气、液化石油气等作为燃料,以及用电作为热源的,应当按国家和本市的规定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使用。

第十条工业企业的热能管理,应当按国家技术监督局《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执行。

根据热平衡测定分析,工业企业可利用的余热资源回收率,应当不低于50%。

第十一条工业企业锅炉的新增、扩容、转让和报废应当按市能源领导小组(原市节约能源领导小组)、市经济委员会《*市工业、生活锅炉设置、使用管理暂行条例》执行。

第十二条工业锅炉的运行监测、计量和控制仪表的配备,应当按市技术监督局《链条炉排工业锅炉检测与控制装置配套细则》执行。

第十三条工业锅炉的运行管理,应当按市技术监督局《*市蒸汽锅炉房运行管理规范》执行,评定等级应当不低于“良等炉”的标准。

第十四条工业企业的锅炉水处理、热力管道和供热用热设备的保温、疏水阀的使用以及凝结水的回收,应当按市技术监督局《*市工业企业供热系统运行管理规范》执行,评定等级应当不低于“良”的标准。

第十五条工业窑炉的用能管理,应当按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节能等级标准和有关规定执行,评定等级应当不低于“二等炉”的标准。

第十六条工业企业的电能管理,应当按国家技术监督局《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执行。

电加热设备效率和企业受电端至用电设备的线路损耗率应当达到规定指标。

第十七条工业企业应当严格执行用电计划,按所分配的用电指标、用电时间和用电负荷率组织生产。企业日负荷率应当不低于规定的指标。

第十八条铸造、锻造、电镀、热处理等工业企业以及所属生产点,因生产需要而进行扩建的,应当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后,送市经济委员会审定。

凡新建铸造、锻造、电镀、热处理等工业企业或者生产点,还须经市经济委员会批准。

第十九条工业企业凡有条件的应当积极发展热电联产、区域锅炉房、联合供汽等集中供热形式。

实行联合供汽的企业,应当按市能源领导小组、市经济委员会《关于联合供汽的试行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在已经实现集中供热的地区,供热单位应当经济合理地向周围的工业企业增加供热量和扩大供热范围。

新开发工业区必须制订集中供热规划,并由主管部门如期组织实施。

第二十一条年耗各种燃料折合标准煤3000吨以上的工业企业,必须进行热平衡的测定分析。

年耗电500万度以上的工业企业,必须进行电平衡的测定分析。

年耗能折合标准煤1万吨以上的工业企业,必须进行热平衡、电平衡、能平衡的测定分析。

第二十二条工业企业凡有使用国家经济委员会、机械工业部已经公布淘汰的机电产品的,应当制订更新计划,落实资金,严格按计划进度完成设备更新。

工业企业应当按规定期限停止生产已经公布淘汰的机电产品。

第二十三条生产铁合金、电石、烧碱、甲醇、合成氨等高能耗产品的工业企业,应当按市主管部门下达的计划组织生产,未经批准不得超计划生产。

第二十四条设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节约能源技术标准或者管理规范进行设计,选用节约能源的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

设计审批部门应当严格审查新建工厂、车间、生产装置或者老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的用能合理性以及节约能源措施,以确保达到先进的生产工序能耗和产品能耗水平。

第二十五条市经济委员会指定*市节能技术服务中心为本市能源利用监测单位,负责全市的能源利用监测工作。

年耗能折合标准煤25万吨以上的行业,应当由行业主管部门指定有关单位,负责对所属工业企业进行能源利用监测。

第二十六条工业企业的能源利用监测工作,应当按市经济委员会《*市工业企业能源利用监测办法(试行)》执行。

第二十七条对违反《节能暂行规定》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九条的工业企业,由市节约能源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可处以5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以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能源企业范文篇8

关键词:石油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原因

近些年,石油企业在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安全责任事故时有发生,石油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事故的频繁发生,对该职业从事人员危害严重,从而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石油企业的安全投入不足,对石油安全重视程度不够。石油企业管理者应对企业的安全卫生工作足够重视,建立“安全经济观”意识,因为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安全就是效益。

一、目前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意义重大,尽管当前众多石油企业及相关部门非常重视石油生产的安全管理,严格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遵守国家关于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认真总结事故的经验教训,探求石油安全生产和管理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为此积累了大量的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的经验,但是在石油企业生产和管理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缺乏系统理论

目前我国所采用的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理论几乎都来自西方,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寥寥无几,这从大学安全工程教材中就可以看出。理论的缺乏导致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主要依靠经验,缺乏系统理论支持。西方由于发展时间较长,管理经验较为丰富,在管理理论上也已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总结了一系列系统的事故控制理论,如风险分析理论、轨迹交叉理论、多米诺骨牌理论、单因素理论等,在这些系统理论的指导下,企业可以根据其现实情况创造出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二)石油企业就事论事多,但追根溯源少

采用一系列有效的分析方法来对涉及石油企业管理中的人和物进行危险预测分析,变安全管理中的事故后处理为事故前预防,这也是现代安全管理的主要特征。对于事故的超前预防控制,需要对事故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发现其中规律性的东西,以达到对企业的宏观指导的目的。

(三)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经验说教多,理论推广很少

作为高风险的石油企业,逐渐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该方面所做的工作也有了较大的改进。从1997年起国内石油行业陆续了SY/T6276.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等多个行业标准文件,标准性文件的颁布有利于提高国内石油企业的健康和安全管理水平,有助于推动我国国内石油企业尽快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节约企业成本,改善企业形象。与此同时,国内率先建立HSE管理体系的部分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二、石油企业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我国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目前存在诸多的问题,对于其原因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对安全事故隐患的处罚力度不够

事故隐患的存在是石油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一个最重要原因,绝大多数事故发生源于安全隐患的存在,所以企业必须防患于未然,讲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但同时依据法律规定,只要没有出现重大的事故,对于个人只能追究行政责任,通常就是限期整改或者罚款为主,我们知道企业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对于地方保护主义来说实在是缺少震撼感。为此相关专家提出应将安全事故隐患纳入刑法的范围,事故发生后要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加大事故的处罚力度,给予相关企业和责任人强有力的威慑,从而使安全事故发生机率降到最低,保证石油企业企业安全生产顺利进行。公务员之家

(二)石油企业日常安全的执法检查力度不够

经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那些事故频发的企业,并非缺乏好的政策支持,而只是各种相关政策和法规很难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落到实处。现在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在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已在安全生产、经营方面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数量也较多。《安全生产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安全法制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相关部门开始注重安全生产的法制方面建设,也是石油行业职业从业人员盼望已久的结果,开创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安全法制体系。作为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大法,《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负责人安全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制度、安全中介服务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理制度、从业人员权利义务制度等七个方面,其中对于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责任进行了完整、清晰的界定,对于现实的安全生产工作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及指导性等。《安全生产法》的出台对于企业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切实落实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着重推进安全生产法制化、规范化及制度化的进程,以防范石油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对于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三)石油企业的职工权利意识及安全生产意识较差

经研究发现,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企业的不安全状态所引起的。尤其是在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许多职工的生产环境非常险恶。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国际劳工组织所组织的研讨会上,根据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刘铁民所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我们可以看出,报告中系统总结了安全生产重大伤亡事故发生的五个原因,是对现代化国家劳工行政一体化的任意践踏,而其中许多重大安全事故的最大受害人则是第三方即劳动者。这些劳动者处于被雇佣的位置,无法自由的表达他们的意志,也没有组织成一支强大的力量,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因此企业生产者及相关政府部门要引起足够重视,保障石油企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四)石油企业安全投入成本不足,淡化安全经济观

石油企业资金投入不足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通过加大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把事故和职业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不可否认是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举措之一。要实现石油企业安全生产,加大安全资金投入,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可以有效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能源企业范文篇9

一、冶金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20*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冶金企业4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2.7亿元、利税54.5亿元、利润27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5.7%和16.7%、14.1%;重点企业吨钢综合能耗595千克标煤,吨钢耗新水3.1立方米,提前达到了国家能耗标准;分别拥有部级、省级和市级技术中心1家、4家和8家,部级、省级和市级名牌产品2个、11个和4个。目前已形成以济钢为龙头,以庚辰钢铁、黄河特钢、玫德铸造、平阴铝业、新峨嵋、镁碳砖等企业为支撑的冶金产业体系。其中,济钢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建成了部级技术中心与实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拥有中板、中厚板、热轧薄板、冷轧薄板、镀锌板、彩涂板等现代化生产线。造船板获得10个国家船级社认证,产品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冶金产业在高档产品生产、高端产品研发方面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产品结构不够优化,产品档次总体偏低,附加值不高;部分冶炼设施和装备落后;高档汽车板、家电板、高强度机械用钢、核电用钢、大厚度大单重优质钢板等关键品种产量很小甚至不能生产。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冶金产业成为*市受其影响最重的产业,面临产品订单减少、库存增加、资金紧缺、投资下降、生产增速减缓、主要经济指标下滑等严峻形势。为防风险、保稳定、调结构、促增长,国家和省及时出台了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全国钢铁产业将加快由内陆和中心城市向沿海转移,企业联合重组步伐加快,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总量控制、淘汰落后、节能减排政策力度加强,产品结构升级压力进一步加大。*市冶金企业扩大产能将受到严重制约,中小企业面临严峻生存考验,必须将发展重点转移到扩市场、调结构、保重点上来,走出一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合省会城市冶金产业发展的道路。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冶金产业为目标,坚持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深度结构调整,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着力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冶金产业平稳较快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总量控制原则。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有保有压,突出重点,严格控制产能扩张,加速淘汰落后装备和产能,支持重点企业加快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2.产品结构优化原则。加快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开发生产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提高关键品种比率,走内涵式专业化发展道路。

3.技术进步原则。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实现装备大型化、高效化、现代化,提升核心竞争力,力争在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

4.节能减排原则。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降低消耗,加大余热余能利用、废水处理和固体废物利用力度,减少“三废”排放,实现清洁化生产。

(三)规划目标。

1.总量规模。2011年,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规模以上冶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0亿元,利税80亿元,利润40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1%、14%和15%;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亿元,年均增长15%。

2.技术进步。到2011年,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家,市级以上名牌产品7个;工艺装备优化升级,产业总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3.节能减排。到2011年,吨钢综合能耗控制在620千克标煤以内,吨钢耗新水控制在5吨以内,吨钢烟粉尘排放量降至1.0千克以下,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降至1.5千克以下,全部实现达标排放。

三、发展重点

(一)推进济钢主体区建设。延伸与扩展钢铁产业链,实现钢铁主业和非钢产业的协调发展,充分利用钢铁产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实现钢铁企业与城市之间能源和资源的相互高效转换与利用。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发挥自身优势,降低污染,消纳城市难以处理的废弃物,为城市生活和发展服务,建立环境友好、社区友好的新型钢铁企业,构建现代化钢铁企业与现代化城市相互依托、和谐发展模式。

把握当前国家政策支持和建设成本下降的机遇,加快特厚板“以轧代锻”、汽车及家电用冷轧薄板、4#转炉、4#大高炉、新厚板生产线、链篦机回转窑、石油储备用钢国产化等济钢新东区项目建设。实施转炉干法除尘、焦化酚氰污水综合治理、生产及生活水综合治理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力争到2011年,济钢主体区基本建成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钢厂。

(二)开发生产一批新产品。鼓励、支持冶金企业不断开发具有市场前景和竞争力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培育以特厚板材为主的特色竞争优势。在巩固和强化中厚板材优势的基础上,开发和生产高强度、高韧性特厚板材产品,满足大型机械装备和船舶制造等用钢需求,部分替代舰艇、海洋平台及核电用进口板材产品。尽快形成完整的汽车用钢系列产品。完善冷轧薄板生产线,加快冷轧深冲车辆板、汽车大梁钢、高强度汽车用钢、高强度航天特种车用钢等产品的开发生产。

支持发展低硫、低硅、低磷含量的风电设备配套专用球墨铸铁和发动机专用蠕墨铸铁,矿山、造船、桥梁伸缩装置等行业用特种角钢、边梁钢等中型材,电力金具、铜管件和铁路配件;延伸加工铝箔、铝合金板带等铝材产品。

开发一批冶金配套辅料。开发生产RH精炼用镁碳质耐火材料、大型钢包用钢玉质浇注料、镁碳质功能性耐火材料、100吨到300吨钢包用滑动水口、无限续衬技术免拆形钢包浇注料、铝尖晶石高寿命滑板以及超高功率石墨化电极、合金钢和铁合金冶炼用电极、高石墨含量的炭素阴极、高炉炭块等产品。

(三)壮大冶金产业链。在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做优做强钢铁主业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和延伸钢铁产业链条,加快发展非钢产业。大力推进钢铁副产品和废弃物转化利用,发展矿渣微粉、微晶玻璃、高效墙体材料等延伸加工产品。

提高产业协作配套水平,增强钢铁产业与本地机械装备、汽车制造等产业的横向联系,形成前后关联的供应链体系;加快发展金属制品业,重点壮大钢结构产业整体实力,培育形成钢结构加工企业群;加快提升钢材市场物流功能,在历城区郭店钢铁物流基地内建设钢材深加工基地,形成钢结构加工集散中心。

(四)控制总量,淘汰落后。根据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要求,实施总量控制,等量淘汰,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不再支持单纯新建、扩建产能的冶金项目,进一步提高淘汰落后标准。2011年底前,淘汰400立方米以下高炉、40吨以下转炉和电炉,逐步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烧结机、球团竖炉和落后生产线。

(五)注重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支持企业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大型化、高效化、现代化工艺装备和高效低耗生产操作技术,实现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环保水平;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利用低品位矿、废渣等资源,实施冶炼废渣综合利用项目,提高资源利用率;支持企业实施余热发电、低品质热源综合利用等项目,提高尾气、余热等综合利用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支持企业强化环保技术的研究和环保设施的投入,改善生产环境。

四、保障措施

(一)落实国家产业政策。认真落实国家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政策措施,积极争取规划中提出的提高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技术进步及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防范大型骨干企业资金断链风险的财政贷款贴息、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探专项资金等政策支持。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财政支持力度,支持钢铁企业在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妥善解决职工安置、企业转产、债务化解等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支持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支持关键技术、关键品种、节能减排、综合利用、提升装备水平等结构调整项目,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抓住国家增加投资的机遇,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筛选上报一批符合国家要求的重大项目,争取国家支持企业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充分利用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加强调度、协调服务,加快项目建设,促进项目早日建成投产。

(三)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充分利用财税资金的拉动作用,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引导社会资金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着力推动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加大政策宣传、贯彻落实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充分利用财税优惠政策,强化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把优惠政策用足、用好、用活。对国家确定的重点支持项目,积极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创新资金筹集方式,给予政策支持。认真落实国家新税法规定的增值税转型税收政策,促进冶金产业调整振兴。

(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通过发行债券、股票上市、招商引资、吸纳民资等多种途径,帮助企业筹集资金。金融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金融政策,加强银企合作,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扩大信贷规模,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企业生产经营和技术改造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各级担保机构要积极扩大担保资金规模,提供信用担保支持,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五)推进企业技术创新。鼓励支持重点冶金企业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技术研发机构,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力度,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广阔的品牌产品。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允许再按其当年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重大科研成果、国内首创技术,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奖励政策。

(六)抓好节能减排工作。按照国家节能减排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求,健全冶金产业节能减排工作推进机制,改进工作方式,健全科学、完整、统一的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切实将节能减排的责任目标落到实处。支持重点钢铁企业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加大余热余能、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力度,减少“三废”排放;实施ISO9001、ISO14001和OHSAS18000一体化认证,实现清洁化生产。

能源企业范文篇10

关键词:能源计量;企业;节能减排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企业面临的内外部形势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经济效益不再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唯一因素,环境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比重逐渐增加,这要求企业生产者与管理者必须及时转变思想,对节能减排工作予以高度重视。企业尤其是工业生产企业对能源资源的依赖性较高,如果不能明确自身的能源使用情况,那么其节能减排工作将无法有效展开。开展高质量能源计量工作不仅能够实现对能源资源使用量的有效控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因而对此展开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能源计量在企业节能减排中的实际作用

1.1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全面的能源数据。在工业生产中,能源计量覆盖领域广泛,且贯穿着工业生产的始终,从采购原材料到产品销售的整个过程都需要开展必要的能源计量工作,因而其能源数据具有较强的广泛性与全面性,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可靠的能源数据。具体来说,其数据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是能源品质类数据,这类数据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节能措施的有效实施;第二是用能设备类数据,即设备运转的实际情况,可以分析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第三是能源消耗类数据,可以直接反映出生产过程中对能量的消耗情况。1.2能够帮助企业对生产流程予以规范。在获取数据的过程中,生产者与管理者不仅可以从直观上了解能源资源的消耗情况,还可以明确数据获得的具体过程以及细节,在这些数据以及信息的辅助下,管理人员能够了解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继而对生产流程进行调整,使之更加规范,避免出现能源资源浪费等问题。从这点来说,能源计量不仅是有效的管理手段与管理工具,还是企业生产中的重要工艺手段。1.3能够帮助企业展开科学研究与工艺控制。创新能力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为了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企业应当对自身的生产工艺予以创新以及有效的控制,而能源计量能够为创新以及控制工作的展开提供科学的依据,使企业意识到自身生产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有效加强对工艺的控制以及科学研究。

2.能源计量在企业节能减排中的应用现状

2.1企业对能源计量的重视度不足。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企业大多将经营管理的重点放在了盈利方面,虽然近年来企业意识到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与作用,但是对能源计量的认识却并不到位,出现了能源计量数据收集不够全面,企业对相关法律法规理解不足等问题,继而影响了企业在能源计量工作方面的资金与设备投入,最终导致能源计量工作无法全面有效的展开,企业节能减排面临较多阻碍。2.2计量技术水平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当前企业的计量技术工作的实际水平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大部分企业都将能源计量工作停留在静态检测上,而没有积极开展全面的动态检测,也没有设置相应的评价标准。另外,设备耗能测试也是能量检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没有设立规范性的测评标准,器具周检率并不高,设备的能耗情况并不能被准确的测出来,继而影响了整体的能源计量效果。2.3能源计量的相关考评体系不够健全。由于相关考评体系并不健全,能源计量工作并不能得到全面有效的监督。首先我国并未针对能源计量工作制定适宜的考评体系,因此企业与政府均不能明确自身的职责与义务,企业的各项工作难以有序展开,常常出现疏漏,而政府也不能对企业的能源计量工作予以有效监督;其次,各级政府并没有对能源计量予以足够的重视,由于高能耗企业需要关停整治,部分政府认为能源计量工作可能会影响当地财政收入,因而并没有严格开展能源计量工作;最后,我国政府虽然针对节能减排以及能源计量工作提出了众多的技术法规,但是大部分法规不具有强制性,政府仅在相关工作中起到引导作用,而企业也是自愿采纳政府的建议,因而总体来说,政府的监督力度极为薄弱。2.4能源计量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当前能源计量管理体系依旧不够完善,我国节能减排以及能源计量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各项建设并不完善,因而能源计量管理的作用并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在实际工作中,能源计量工作存在执行力度低、数据记录不完整、数据管理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数据管理存在漏洞等。这些问题使得能源计量的作用不能全面发挥出来,节能减排工作面临较多的阻碍,企业不能根据能源计量的数据对生产流程与生产工艺予以有效的调整与创新。2.5能源计量器存在质量问题。能源计量器具的质量将会对能源计量工作的质量造成较为直接的影响,因而企业应当对此予以高度重视,但是从当前的企业使用情况来看,企业的能源计量器质量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首先是配备率不足,因而很多生产环节的能源计量工作并不能得到充足的设备支持;其次能源对内对外计量器具的周检率并不一致,对内周检率极低,致使能源计量工作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能源数据资源的可靠性、全面性以及准确性不高。

3.提高能源计量在企业节能减排中应用效果的有效措施

3.1提高企业的认识。管理人员应当积极转变认识,树立正确的节能减排观念,以保证能源计量工作的顺利展开。企业内部的质监部门等应积极履行自身职责,从企业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制定有效的企业发展规划,将节能减排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战略之一,将能源计量工作落实到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还应当以身作则,带领企业工作人员积极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国家在能源计量工作方面提出了的要求,不断对自身的能源计量工作予以完善与调整。3.2细化能源计量工作环节。能源计量工作应当贯彻到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当中,且应当对此予以细化,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全面性。首先企业应当为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线配备高质量的能源计量器,并将其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对能源消耗情况予以全面监控与管理。其次,企业相关部门应当做好数据收集、数据管理等工作,避免出现数据错漏的问题。最后,企业还应当对所有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将其与节能标准进行对比,明确企业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3.3对数据予以实时监控。除了静态化监测外,企业应当对数据予以实施监控,使能源计量工作可以向常态化发展,这样企业才能够及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有异常数据出现,企业应当对设备以及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检查,明确问题是否是由于人为原因或设备原因造成的。如果不是此类原因,那么则应当对生产流程进行反思,并及时改进,避免浪费能源资源。另外,企业应当主动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保证各项工作都能够符合相关标准。3.4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完善管理体系是提高能源计量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基础与保障,管理人员应当对此予以重视。首先企业内部应当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能源予以有效剂量,工作人员要以ISOIO012标准为依据,建立全面的计量检测体系,使能源计量工作能够形成一个覆盖全面的网络,可以对企业的生产工作予以管理与控制。同时企业应当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能源计量管理的信息化与数字化水平,并在管理体系中明确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保证各项工作都由专人负责,避免出现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等问题。3.5配备高质量的能源计量器为了保证能源计量工作的顺利展开,企业应当对自身的生产工艺、节能需求以及能源使用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然后选择与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的能源计量器,保证其质量符合国家相关的技术要求与标准。为了保证器具可以正常投入使用,企业还应当对相关工作人员予以培训,保证具备操作能源计量器与设备的能力。

4.结语

在企业生产与发展过程中,能源计量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它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全面的能源数据;第二,它能够帮助企业规范生产流程;第三,它还能够帮助企业展开科学研究与工艺控制。然而当前虽然大部分企业都将能源计量应用到了实际的生产工作中,但是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影响着能源计量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有效提升,如管理者重视度不足、相关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器质量与技术水平不高等。企业管理者应当转变观念,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保证能源计量管理可以顺利展开,为节能减排的展开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潘冰 单位:菏泽市节能监察支队

参考文献

[1]马研.能源计量对企业节能减排的作用[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6(1).

[2]李鑫.能源计量在企业节能减排中的意义和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1(13).

[3]胡军.加强能源计量管理促进企业节能减排[J].中国金属通报,2015(6).

[4]张丙永.试论能源计量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