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十篇

时间:2023-03-26 16:47:21

能源互联网

能源互联网篇1

2015年3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文件,由中国电信等企业主导的IEEE 1888标准正式成为全球首个能源互联网国际标准。至此,“互联网+能源”有了更切实有效的依据和保障,预示着能源互联网行业已进入全新的历史阶段。

2015年7月,国务院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能源要从生产、运输、消费各个环节,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全方位变革,对我国能源发展将具有重大意义。互联网对解决能源利用效率不高、供需不匹配、产业活力不足等问题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互联网+传统能源:智能技术的引入推动能源革命

时至今日,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仍是煤炭。在对煤炭行业出路的深入探索中,越来越多的目光锁定在了煤炭流通环节。引入“互联网+”的创新理念与应用技术,无疑将为煤炭运销体系带来颠覆式变革。据统计,目前国内有80多家电子交易平台涉及煤炭交易,部分煤炭企业甚至直接建立了自己的电子交易平台。特别是中煤集团,不断尝试以“互联网+煤炭”的思路来应对企业经营模式转型带来的挑战。它历时5年完成了ERP(企业资源规划)对整个集团的全覆盖,同时加强露天矿GPS卡车调度系统、固定岗位无人值守数字化矿山、O2O大宗煤炭电商平台等“乌金科技”的实际应用。此外,与工业4.0中的数字工厂相类似,数字化矿山建设正成为煤炭行业生产转型的重要环节,因为它实现了煤矿生产管理与计算机网络管理的一体化,通过远程化、自动化、无人化等技术手段,大幅降低了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并减轻了由此造成的损失。

石化行业的“互联网+”涉及生产、流通、消费的全产业链,渗透到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及金融互联网等各个领域。石化产品大多是危险化学品,传统物流效率低下,监管困难,事故频发,随着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借助交通部推行的电子运单系统,未来危险化学品物流的发展方向是智能匹配、集约高效、可视化监管、平台化运营。在石化产业电商的推进过程中,加油站成为一个很好的结合点,它上游链接生产、物流、贸易企业,下游链接消费者,油品的商品属性、消费属性、金融属性在加油站这一节点上能够得到很好的呈现。目前,数字化油站的建设已经拉开序幕,未来油品与非油品的精准组合营销和油品跨行业的相互联通将成为主要的营销模式,消费者将享受到更加便捷多元的服务,甚至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储油理财。华东石油交易中心成功搭建加油站O2O管理平台,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信息资讯服务、采购配送服务、油站信息化建设和运维及油站管理服务,进行品牌策划运营,并于2015年下半年开始在山东、北京选定了40家加油站进行试点,预计今年将建成1000家加油站O2O联盟并推出联盟加油卡。

互联网+新能源: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太阳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有目共睹,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应用市场,而“互联网+”带来的数据化、开放性,无疑将有助于该行业可持续发展。在东部沿海地区,分布式光伏系统已经模糊了电力生产者与电力消费者之间的界限。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将光伏电池板、汇流箱置于家庭、企业办公楼、厂房等建筑物的屋顶,通过光伏逆变器、配电柜及其他设备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入电网,实行“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就近消纳、电网调节”的运营模式,能够有效解决电力在升压及长途运输中的损耗问题。同时,通过互联网搭建一个太阳能光伏项目运营资源整合平台,统筹技术研发、金融投资、生产运营等各项资源,提供一站式太阳能光伏电站体验服务,能够促进资源运用进一步优化。

在各类新能源开发中,风力发电是技术相对成熟并具备大规模开发和商业开发条件的发电方式。目前,风电设备的智能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利用智能风机和智慧风场管理平台,结合物联网、云计算技术,风场一切数据和运转情况全部可以实现远程监控。采用一体化解决方案将所有的电气控制都由一体化设计来完成,可以增加用户收益,提高可靠性和可用率,增加电量产出,降低成本。远景能源作为风电设备行业的后起之秀,已在智能风机的设计与制造、智能传感、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上有了诸多尝试和探索。通过在风机上安装附带自我诊断功能的传感器,可实时监控风电机组的运行情况,如遇到运行故障,工作人员可选择远程复位重启,而非进行传统的拆开检修,让工作变得更便捷更精确。

互联网+能源管理:能源信息流的有效监控与分配

大数据的综合利用,正在构建“互联网+”能源管理新模式,进而实现能源数据与信息流的有效监控与分配。能源产业借助互联网打造智能化能源管理平台和数据中心,以此整合全国乃至全球的能源数据,可以实现组织公共资源,提供数据存储、实时监控、可视化管理、数据分析、风险控制、能效分析等功能。构建行业级的应用和服务平台十分重要,互联网只有掌握大量数据并进行更多有效分析,才能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进而管理能源消耗。

基于互联网下的能源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将企业与社会公用能耗统计由过去的后置变为前置。对能源行业本身来说,其最大作用是将原本分散的能源数据统筹分配、合理协调,通过对来自于各能源企业的数据进行统一分析比较,为行业发展方向提供数据支持,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对于节能行业公司来说,充分使用大数据及互联网技术,能加大节能力度,增加透明度,对于融资、运营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互联网可以为能源监管提供便利,提高其工作效率,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对于能源单位来说,可以将企业纳入到整个行业当中,并从数据中得出清晰明确的分析报告。

例如,美国售电市场50家最大的售电公司中,有27家都是Opower的用户。Opower拥有37%美国家庭的能源消费数据,它通过数据分析为售电公司和用户提供节能分析报告。北京开展的10万户电力光纤到户建设,也是希望实现能源流与信息流同步传输,用户可实时查询用电量、重要电器使用情况,预计可节能20%。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让家庭能效分析评估、能源使用可视化管理、用能情况分析、家电运行控制、节能目标预测与控制、用能优化策略和能源管理决策支持成为可能。

能源互联网篇2

能源互联网:互联网技术对能源行业的颠覆性变革

2015年3月,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指出“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与此同时,制定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以促进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我们认为,能源互联网即是互联网技术与能源相结合的产物,能源行业成为继零售、支付、教育之后又一个被互联网技术颠覆的传统行业。

能源互联网,即借鉴平等、互联、共享的互联网思想,借助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实现各类集中式电源、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用电单元的能源流、信息流的互联互通,在允许新能源接入的同时,合理分配能源资源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借助能源互联网,用户可以清晰地了解电源储能的分布情况、用电侧能源需求状况,借助系统控制网络实现能源储备和能源需求的匹配,同时还可以将自身分布式能源储能借助能源交易平台开展能源在线交易、转售等业务,发掘能源的商品属性。

将能源互联网与传统能源网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借助互联网技术和思维,能源互联网在能源类别、生产模式、调控技术、定价交易方式上均有颠覆性变革。能源互联网改变了传统能源网络依赖化石能源集中发电、单向流通、电网调配、统一定价的模式,实现新能源切入、能源双向流动、信息技术合理调配、在线交易市场定价的全新运营方式,在促进新能源发展的同时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水平。

能源互联网起源于智能电网,在智能电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发电侧分布式清洁能源的普及,并且借助信息技术发展资源配置调度平台、能源交易平台、应用管理平台,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问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从发展历程来看,能源互联网存在三个阶段: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全球能源互联网。

当前中国处于全面构建智能电网阶段,能源互联网的建设才刚刚起步,我们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基本完成智能电网建设,同时能源互联网的分布式清洁能源发电将实现规模部署。未来能源互联网将向全球推广,建立一个全球互联的输电网络,将全球连接成一个统一的能源网络,将北极的风力能源和赤道的太阳能输送到全球各地。

需求+政策双轮驱动,能源互联网呼之欲出

能源互联网诞生于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这一大背景,旨在实现清洁能源对于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解决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环境问题。就中国现状而言,能源互联网横空出世已成为时展的必然,具体而言:能源互联网要求引入大量分布式清洁能源进入发电领域,有利于解决目前中国普遍存在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长期以来中国电力体制僵化,2015年电力改革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发电侧和售电侧的电力系统市场化改革在提升电力效率的同时,为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创造了政策条件,与此同时,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进一步发掘电能的市场化属性,促进电力改革深入推进,能源互联网与电力改革呈现双螺旋递进式发展态势。

能源需求:能源危机凸显,清洁能源替代空间广阔

传统化石能源存在不可再生性,以化石能源为主要能量来源的传统能源模式在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下已经不可持续,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开拓出一条以清洁能源为主要能源的全新能源模式。能源互联网可以通过在生产侧实现清洁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在消费侧实现电能对其他能源的替代,以此解决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必将催生能源需求持续攀升。当前中国的主要能源供给是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已探明的化石能源可开采总量总计约有896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91.2%,石油占3.9%,天然气占4.9%,以当前的开采速度,预计煤炭、石油、天然气将分别在31年、 12年、28年内耗尽。相较而言,以太阳能、风能、水能为代表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根据世界能源理事会(World Energy Council,WEC)的估算,世界每年可开采清洁能源总量为150000万亿千瓦时,是化石能源剩余已探明可开采总量的38倍,对比可知,能源互联网所引入的清洁能源发展潜力不可估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能源危机问题。

此外,清洁能源可以有效规避化石能源带来的环境问题。化石能源燃烧是全球变暖、酸雨、雾霾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源头。以雾霾为例,雾霾的成分主要是煤炭等化石能源燃烧形成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及二次污染物形成的细粒子,近年来中国已经连续出现大范围、长时间、高浓度的灰霾天气,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公共健康。相比而言,风能、太阳能、水能等能源则是完全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只有实现清洁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才能根除环境问题。

能源互联网在提出生产侧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同时,要求在消费测也要实现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电能消费对于汽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消费的替代,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以煤炭消费为例,中国约25%的煤炭直接作为生活生产类燃料,然而与电能利用率相比,直接燃烧的煤炭利用效率极为低下,相关数据显示,电锅炉的热效率高达90%,而燃煤锅炉仅为70%,同等功耗下电力汽车耗能水平仅为内燃机的60%。此外,直接消费用煤炭还产生了比发电用煤炭更多的空气污染物,其中烟尘和粉尘排放量甚至是发电用煤炭的5倍。相比之下,电能的清洁度及终端利用率均更胜一筹。目前电能只占世界平均终端消费能源的17.7%,推广以电代油、以电代煤技术,提升全社会的电气化水平成为必然趋势。

电改政策:与能源互联网螺旋式发展,提升能源配置效率

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标志着中国第三轮电力系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我们认为,此次电力改革将与能源互联网形成螺旋式发展,最终实现能源资源的有效优化配置,具体而言:此次电力改革破除了传统僵化的电力体制,为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条件;能源互联网所倡导的分布式能源、独立电力交易,与此次电力改革相得益彰,有助于促进此次电力改革深入推进,最终提升能源配置效率。

回顾中国电力系统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中国电力系统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体制内垄断程度严重。20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发电、输配电、售电均处在体制内,1986年第一轮电改继续维持输配电国家调控,发电环节有所开放,然而对民间资本存在歧视性政策,发电环节形式上的开放难掩事实上的垄断。

2002年国务院启动了第二轮电力体制改革。发电侧领域形成了五大发电集团、其他国有发电企业、地方电力集团、民营及外资共存的竞争格局。然而,鉴于输电环节的自然垄断属性,输配电环节改革进展缓慢,区域拆分电网并没有破除输电环节的实际垄断,铸就了国家电网在发电侧的买方垄断、在用电侧的卖方垄断这一“双头垄断”地位。中国电力系统形成了“抓两头,放中间”的局面,即发电侧电价与售电侧电价均由国家行政控制,中间的差价则是“黑箱子”,成为国家电网的主要收入来源。

国家电网“双头垄断”、发电侧和用电侧的电价行政管制给电厂和用电企业均带来了沉重负担。为缓解这一困局,国家发改委于2004年出台文件开始直购电试点,即电力用户直接向电厂自行购电协商电价、仅向电网缴纳输配电成本,试图探索输配电分离、在配电网络引入竞争的可能性。由于直购电电价仅限于大用户和电厂直接协商且存在电价双轨制问题,直购电长期处于小范围试点阶段,输配电环节依然未能形成竞争市场。然而,此次直购电试点释放出“放两头,抓中间”的电改积极信号,即将发电侧和输配电侧向市场放开,建立能反映电力供求关系的电价形成机制。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拉开了第三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序幕。新一轮电改除了继续强调电价市场化方向外,提出了分布式电源及新能源并网、向社会资本开放售电业务、建立独立电力交易机构等新举措,输配电缓解则作为公共事业收取适当的过网费用。可以发现,此次电力改革试图打破行政控制发电侧及售电侧电价的传统电力供应模式,充分发掘电能的商品属性,为能源互联网实现能源双向流通、市场化定价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另一方面,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也将对深化电力改革产生积极作用,具体而言:能源互联网要求建立一个线上P2P电力交易平台,每个用户将自己生产的电能放在平台上进行相互交易形成市场价格,相当于所有人都在进行直购电,这就解决了传统直购电模式造成的电价双轨制问题;在P2P模式下,输配电网络不再具有电能销售的功能,输配电网络仅仅只是按照电力交易平台指令进行电能配置的电力输送通道,作为国家基础设施进行统一管理,不需要再进行分离;分布式电源技术使得每个电能消费者同时也变成了电能生产者,能源互联网将电力市场从“电厂―电网―用户”的金字塔型结构变成了“用户―电网―用户”的森林型结构,有助于显著提升电能供应的市场化程度,提高能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电力改革深入推进。

全球能源互联网风起云涌,产业链参与方迎发展良机

为应对能源与环境危机,全球主流国家均涉足能源互联网领域,目前大部分国家依然处于智能电网建设阶段,仅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在能源互联网领域取得试验性进展,中国在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领域取得长足进展,并制定了2025年初步形成能源互联网全国布局的战略规划。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涉及发电、输配电及用电侧等多个环节,包括发电阶段的分布式电源及储能,输配电阶段的智能变电站,用电端的智能电表、充电设施、售电服务,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和系统平台。可以预见,随着能源互联网稳步发展,相关产业链参与方必将持续受益。

发展现状:智能电网稳步推进,能源互联网初步布局。

能源互联网起源于智能电网,目前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仍然处在智能电网建设阶段,仅少数欧美发达国家在能源互联网领域取得一定进展。以美国为例,2008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建立了FREEDM(Future Renewable Electricity Energy Delivery Management)研究中心,试图通过分布式智能网络通信中枢管理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设备,然而目前FREEDM项目依然处于试验阶段。德国“E-Energy”计划是推广最快的能源互联网尝试,2008年“E-Energy”计划开始在德国6个城市开始试点,目前已经推广至德国11个城市。

审视国内,目前中国已经在能源互联网的三个基础领域取得积极进展,为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石,具体而言:在特高压输电技术领域,国家电网公司已经获得了705项专利,建成了3条特高压交流线路和6条特高压直流线路,另有4项特高压交流电工程和5项特高压直流电工程尚在施工当中,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智能电网技术领域,中国已经在设备监控、系统运行、智能互动、通信信息等各个领域实现了突破,截至2014年底,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取得智能电网领域的11312项专利,建成试点项目32类305项,其中包括华东4类、华中3类、华北13类东北1类、西北2类,均做好了商用准备;在分布式清洁能源领域,中国光伏与风力发电技术均早已达到了商业化水平。

目前中国已经制定出能源互联网发展规划。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出台文件《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纲要》,要求2025年在全国大中城市全面实现分布式电源接入,同时清洁能源接入总量将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32%到35%左右,智能变电站达到总变电站数量的65%以上,基本建成坚强智能电网,届时能源互联网将实现全国布局。

产业链:发电、输配电、用电环环相扣,参与方迎发展良机。

我们认为,能源互联网产业链涉及发电、输配电及用电侧等多个环节,包括发电阶段的分布式电源及储能,输配电阶段的智能变电站,用电端的智能电表、充电设施、售电服务等,以及其他相关配套设备和系统平台。随着能源互联网稳步发展,产业链参与方必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发电侧――分布式电源迎来加速发展时机

在发电领域,分布式电源是能源互联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件。相对于水电和风电,光伏产业因为具有分布式优势且近年来发电成本显著下降,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2014年初,国家能源局出台的2014年全国光伏备案目标为14GW,其中分布式8GW,大型电站6GW。能源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新增装机容量10.6GW,其中光伏电站8.55GW,分布式2.05GW。2014年3月发改委出台《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指出分布式光伏中期目标:2015年达到20GW,2017年达到35GW。

2015年3月国家能源局下发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指出2015年全国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为17.8GW,且不再对于地面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具体规模做出限定,交由地方自行申报,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及全部自发自用地面分布式光伏项目不限制建设规模,全力推进分布式光伏产业加速发展。截至2014年上半年,全国光伏项目累计备案(核准)容量已经达到45.56GW。可以预见,分布式光伏产业有望在未来两年迎来爆发式增长,我们预计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量2015年将达到18GW,2016年为26GW,2017年为35GW,涨幅分别为252%,44.4%和34.6%。

输配电――智能变电站成为能源互联网枢纽

在输配电领域,智能变电站是连接微电网和国家大电网的接口,同时也是微电网的管理中心。智能变电站的功能在于用电信息采集、分析和反馈以及自动化故障检测和排查,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来处理智能用电设备反馈来的用电数据,实现微电网内电器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截至2014年底,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建成110(60)-750千伏智能变电站1527座,国家电网2015年3月的《2015年智能电网项目建设意见》显示,2015年中国至少会新建智能变电站1400座,在2020年前建成至少5000座,按照一座智能变电站7000万的投入成本测算,我们预计2015年智能变电站的市场规模将至少达到880亿元。

用电侧――售电服务公司分享万亿饕餮盛宴

我们判断,用电侧的售电服务公司将会成为能源互联网发展普及的最大受益者。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社会用电总量为5.5万亿度,按照平均0.6元/度计算,2014年中国售电市场规模为3.3万亿元。假设2025年售电服务公司市场渗透率达到30%,2025年售电服务公司市场空间达到万亿元级别,售电服务业务无疑将会成为一场饕餮盛宴,为相关售电服务公司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我们认为,售电服务公司需要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售电资格,售电牌照是相关企业开展售电服务必备的政策条件;用户消费数据和习惯,售电服务公司只有在掌握用户详细的用电数据之后,才能合理安排资源配置和调度、开展转售电服务;用户规模,用户规模大小直接决定了售电服务公司的收入水平,较大的用户规模是售电服务公司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

能源互联网篇3

徐天就此分析,对光伏生产企业而言,这预示着今年第四季度将出现一轮新的订单潮;其次,这意味着项目的立项、建设以及收益期的提前,原本今年没有机会立项的项目很可能将获得审批并投入开发建设;最后,上调装机规模或许将引发新一轮的光伏项目投资热潮。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这一热潮的袭来表示了担忧,认为在全新的机遇面前,光伏行业反倒更应对电站项目投资持审慎的态度。

徐天也认同这一观点,他表示,“受到政策的推动,行业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在此形势下,前沿科技管理手段的引入和充分的前瞻性是决定行业发展增速的重要前提。同时,对项目质量的管控、资产价值和项目盈利水平的正确评估将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风向。

为迎合这一趋势,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相中了“互联网+”。而能源互联网也正以惊人的速度渗入光伏发电产业。当前,多家光伏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如何与能源互联网快速融合,大数据则成为了现阶段企业布局能源互联网的先决条件之一。

事实上,不用等到未来,大数据正在为光伏行业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但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的金融体制、银行体系与融资模式等方面却与国外金融市场都存在一定差距,我国金融机构对于光伏电站项目认知度也有待提高。与欧美等国的光伏项目相比,中国的光伏项目融资利率一般要高出2倍-4倍。

徐天介绍,光伏项目建设投入期较短,但收益期较长,这意味着投资者与金融机构需对这一长达20余年全寿命周期的资产收益具有一定的把握力,或者说对数十年资产风险的控制力。因此,电站资产风险评估可有效解决光伏项目融资难题,并成为光伏行业对接金融资本的重要桥梁。

能源互联网篇4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技术形态;关键技术

1、导言

随着互联网在全世界普及应用,人类的生产生活在互联网技术驱动下不断发生改变。同时,互联网正继续向各行各业渗透。互联网在实现开放对等原则的基础上,能够向整个系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持,而能源互联网是以可再生分布式能源和互联网为核心而形成的新能源互联网,旨在实现能源的高效传输、利用,进行更广泛的分布式互联系统优化,实现能源分布式的有效供应,形成坚实的能源基础架构。

2、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需求和特点

能源互联网借鉴了信息互联网的相关特征,但同时也有所区别,双方在网络功能、结构、设备、协议、服务、安全和服务对象等方面有所类似和不同。

借鉴信息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能源互联网将向着扁平化、分散式域控制,以及以能量为中心的网络等方向发展。鉴于电力能源的清洁性、安全性和传输效率优势,能源互联网将主要通过电力互联网的形态体现。

2.1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需求

能源互联网对信息通信能力的需求可总结为以下5个方面:

2.1.1多样的信息采集能力和灵活的网络接入能力。

2.1.2高速可靠的网络传输能力和海量信息存储能力。

2.1.3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规范的业务处理能力。

2.1.4智能的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

2.1.5强大的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2.2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特点

信息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工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关键要素。基于能源互联网对信息通信技术的上述需求,支撑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需具备以下特点。

2.2.1开放互联。

2.2.2对等分享。

2.2.3智能高效。

3、关键技术

3.1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

能源互联网发电设备包括传统能源发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其中最主要的是可再生能源发电。可再生能源发电主要包括水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等。风电、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发电、地热发电和潮汐发电是新兴的发电技术,当前主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风电和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技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发展相对成熟,是发展新能源技术中具有最大商业化发展规模前景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有很多优点,如无噪声、无污染、不受地域限制且分布广泛、不消耗燃料、建设周期短、经营成本低、无长距离传输、可现场使用、结合建筑物具有更好的便利性等。所以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常规发电无法比拟的发电方式。在能源互联网中,任何有风能和太阳能的地方均可以作为一个小电站配合电网进行供电。

3.2储能技术

储能装置在能源互联网中的许多领域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能源互联网中储能设备可以改善电能质量,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储能设备的应用是一种能够提高发电机的输出电压质量和频率质量的有效方式,同时增加了分布式电源和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设备的可靠结合是解决例如电压跌落、阶段时间停电等电网问题的有效解决方式;储能设备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动态功率的质量。另外,储能设备在提高分布式电源的经济性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电力市场中,分布式电源通常并网运行,有足够的存储功率,可以将电出售给电力公司,来满足电力调峰和紧急供电,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储能装置主要有化学储能和物理储能,如蓄电池、氢储能、压缩空气储能、超级电容器、飞轮储能、超导储能等。

3.3远距离输电技术

远距离输电技术符合我国电力发展的当前预期,也是国际能源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着重发展该技术是很有必要的。自2011年起,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区域逐渐出现了电力短缺的状况,例如浙江省,全省在2012年最大电力短缺额约近1000万kW,电力的可靠性供应难度逐渐增大,所以从其他地区到浙江进行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是比较可靠、有效的方式。运用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不仅能够解决能源传输问题,而且能节省煤炭资源,因为输电的经济性优于输送煤炭且输送效率基本相当。该技术是高新技术的集成,在优化其他产业的研发和加快其结构调整等方面都能够起到催化作用。

3.4电网负荷的相关技术

能源互联网是可用于各种AC和DC负载的一种先进的智能电网。最近几年,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相应成本的不断下降,电动车使用率正在迅速增长。可以预见的是通过电动车的联系,电力系统和交通系统的耦合程度将在今后继续加强。电气化运输系统,特别是电动汽车,将成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能源互联网即插即用的功能需要能量管理系统来管理在不同负载时的转换器和通信。该系统可以基于本地信息进行快速响应,而当电压下降时,电网故障或者停电等事件发生后,系统可以从电网平滑切换,自动实现孤岛运行。

3.5相关信息技术

目前,中国首个开放开源为主导的能源建设云平台已经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建立。该公司以“互联网+能源”为主导,通过互联网技术,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及智能硬件技术,成功开发了电建云平台。能源互联网的开发和发展能够驱动传统能源建设行业在工程、流域、资源等方面进行整合和产业升级。云计算可以根据即时网络数据,按需进行信息提取和分析计算,具有方便快捷、可靠性高等特点。大数据领域中的关键技术有:海量信息的采集、数据存储、信息数据的预处理及其分析应用等。能源互联网的数据量比传统能源数据量要大,且种类繁多,其中包括能源传送、用户能源用量、电动汽车的接入、电能计量及分布式电源、能源日常的运行管理等数据,所以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融入,能源、交通、建筑等各大行业将会形成有效交互和融合。能源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能源互联网将会有更广阔的未来。

【参考文献】:

能源互联网篇5

本期,《经济》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参事、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徐锭明,他是在能源行业一线耕耘几十载的前辈,也是最早研究并呼吁我国要发展互联网能源的专家之一,同时还是我国推动互联网能源建设提案的参与和制定者之一,对我国互联网智慧能源的发展有十分独到的见解。

互联网能源要实现协调互补

构建互联网能源是中国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推动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那么什么是互联网能源呢?

“我认为之前学者们讲得都很好,但尚不能从文化和哲学高度很好地解释这个概念。通过不断学习,我认为要先理解什么是互联网,什么是智慧能源,然后才能理解互联网智慧能源。”徐锭明表示。

“互联网+”的概念是“享受互联网服务、借助互联网创新、开拓互联网功能、驾驭互联网腾飞、创建互联网文化、传播互联网文明”。徐锭明认为,“互联网+”是工业文明的第二层次,接下来将会是“人工智能+”的时代。

“智慧能源则是要‘拥有自组织、自检查、自平衡、自优化等人类大脑功能,满足系统安全、清洁和经济要求的能源形势’”,徐锭明认为,智慧能源要能够了解用户认识自我,主动适应保障健康,提高效益节约资源,应用数据科学管理才行。

他指出,互联网能源的概念是“横向多种能源互补,纵向能网荷储协调,能源信息两流同步,数据管理处处实现,人机对话事事智能,终端电能不断扩大,再生替代普遍适用,能源生态生生不息”,其根本是要建设能源生态体系,促进人文生态文明。

此次“十三五”规划的对于互联网能源的定义,正是“建设‘源―网―荷―储’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这与徐锭明早先提出并一直大力倡导的理论不谋而合,也变相说明了中央对徐锭明多年专业领域研究的认可与肯定。

促进中国能源革命的重要抓手

谈到为什么要发展互联网能源时,徐锭明认为首先便是因为其与人类需求同步。

“互联网能源的目标和需求是与人类的需求是同步的,这个需求就是生存、可持续发展和幸福”,徐锭明说,能源互联网的目标就是要人人享受智能生活,人人个性充分满足,人人自由全面发展,人人成为自然成员。

徐锭明指出,互联网能源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达到并实现共享经济,其本质概念应该是资产私有、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保护环境、绿色发展、服务社会、造福人类。“这是我们所追求的未来的大同,也是未来共产主义想要达到的目标。‘互联网+’智慧能源是生态能源、绿色能源、无碳能源,可以应对气候变化。‘互联网+’智慧能源是促进中国能源革命的重要抓手。”

徐锭明表示,根据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互联网+”智慧能源推动当中,我们要承担4个责任,分别是绿色发展的践行者、生态红线的守护者、无碳能源的开发者和持续发展的推动者。

分布式能源建设是关键

《意见》提出要开发储电、储热、储冷、清洁燃料存储等多类型、大容量、低成本、高效率、长寿命储能产品及系统。推动在集中式新能源发电基地配置适当规模的储能电站,实现储能系统与新能源、电网的协调优化运行。推动建设小区、楼宇、家庭应用场景下的分布式储能设备,实现储能设备的混合配置、高效管理、友好并网。

近几年来,徐锭明等专家给国务院分别写过3次报告,提出要推动分布式能源建设,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肯定和书面批示。

徐锭明评论称,这是原来我国较弱的一个部分,现在中央把其提出来并进行了特别强调。“在《意见》当中,有17个地方讲到了储能,16个地方讲到了分布式能源。未来在互联网能源当中,需要智能化生产和智能化消费,要形成网络。分布式能源和储能都很重要。未来全球智能化的特点是数据重构世界,流量决定未来,连接改变一切,网聚人的能量。”

中国“十三五”规划则再次强调,要适应分布式能源发展、用户多元化需求,优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提高电网与发电侧、需求侧交互响应能力。推进能源与信息等领域新技术深度融合,统筹能源与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分布式能源建设很重要”,徐锭明特别指出,“十三五”关于分布式能源的发展目标可以总结成建网络、成体系、智能化、多品种、求共享、谋协调、讲效益、促发展、扩市场。

徐锭明还特别翻出“十三五”中国要上的100个大项目名单,向记者表示:“分布式储能排在第37位,足见其重要性,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求每个人都做地球的好儿女,做合格的生态人,今后的智慧能源应该是绿色能源、低碳能源、生态能源。”

能源互联网篇6

关键词:互联网终端;电力能源;增值服务

引言

在当今的时代可以说是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终端是将互联网技术与移动终端设备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为社会中各行各业提供服务和支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创新研究,互联网终端技术的运用被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及新鲜血液。电力能源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生产中的重要基础能源供给,为生活的便捷性以及生产的正常开展提供了较大的帮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给传统的电力行业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契机。传统的电力行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也是未来电力行业发展的趋势。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基础性行业,关系到民计民生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推动,通过与互联网终端技术的有效结合,能够有效地创造新的服务模式以及发展常态[1]。通过对互联网终端设备的应用,为电力能源服务提供了更强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大大提升了行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推动力。

1互联网终端在电力能源服务中的应用特点

互联网技术目前的发展已日益成熟,在各行各业的生产活动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对国民经济发展及生活质量提高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所以,电力能源作为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保障,加强对互联网终端技术的研究,提高与互联网终端技术的融合度,以创新的思维和新型技术应用来提升电力能源服务是电力能源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因素。通过对互联网终端技术的应用,供电企业在为客户提供服务时,能够将客户采用大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有针对性地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实现电力能源服务的创新发展[2]。通过改变传统的服务理念和服务形式,结合互联网终端技术的应用,提升用电客户电力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同时可以针对不同客户满足其各自的需求,还可以分析用电客户的用电特性和消费特征,给予较好的用电建议和意见,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用电体验。互联网终端在电力能源服务中的应用有以下的必要性。(1)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趋势所需。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发展速度极快,目前已成熟应用于各行各业生产活动以及人民日常生活的各方面中。在这一趋势下,电力企业也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进行业务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在电力能源服务中应用互联网终端技术,能够突破服务工作中对于时间及空间的限制性,为用电客户提供极为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而且技术的投资较小、成本较低。运用互联网终端技术,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也能进行远程监控及管理服务工作,较大地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互联网技术还有较为重要的一项共享功能,通过对电力服务过程中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分析等功能的应用,建立健全信息的数据库,利用互联网的共享属性,可以高效地促进电力企业内部各个部室之间工作的联系,对提升电力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的先进性也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通过良好服务工作的开展,也能最大程度提高电力企业的信誉度和知名度。综上,互联网终端在电力能源服务中应用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趋势所需。(2)用电客户的需求。在互联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背景下,用电客户对电力企业的服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成为电力能源企业管理创新和改革的动力之一。电力企业想要寻求管理上的创新和改革,就必须对用电市场进行调研,对用电客户的需求进行深入了解,进而从根本上为用电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用电服务,尽最大能力满足广大用电客户的服务需求,将互联网终端技术充分应用于电力能源服务过程中,为用电客户提供一个全天候舒适愉悦的用电服务体验,最大程度提高广大用电客户对电力能源企业的信任,对电力能源企业发展新的客户、提高企业效益也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这样也实现了电力能源企业和用电客户之间的利益共赢目标。

2互联网终端的电力能源服务关键技术

(1)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易平台。通过互联网终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用电客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交易平台,目前大致包括以下几种:①掌上电力互联网终端技术的应用,这是一个较全面的掌上互动服务平台。通过对平台的运用,可以为用电客户提供更加人性化、舒适、便捷的用电服务,其主要的技术及功能包括支付购电、电量电费查询、电费余额查询、购电记录查询、服务网点查询以及停电公告展示。具体为用电客户通过终端技术的应用,只需输入用户编号等信息就能实现实时购电,还能够查询历史用电信息,包括总的用电量以及电量明细,使用电客户更好地掌握自身的用电情况,同时能对电费的余额以及购电记录准确查询,通过查询用电客户附近的电力服务网点以及停电公告等展示,为用电客户提供更好的用电体验,方便用户更好地调整和安排生活及工作时间。掌上电力的应用是建立在互联网终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互联网终端技术在各行业、产业中的广泛应用,使传统行业都在向互联网时代迈入。在用电能源服务方面,用电客户的消费习惯等都在改变,传统的电话热线、营业厅等服务方式已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互联网终端技术的应用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②移动平台的融合及应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完善,诸如支付宝、微信等应用平台的功能不断完善及开发,其在用电缴费、查询等方面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便捷性。(2)推动电力能源产业增值服务。互联网及终端技术在电力能源服务中的应用,电力企业能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再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能大力挖掘分布式的数据库,获取较多的数据信息,发挥更大价值的信息行为,为电力能源产业提供增值服务。例如,通过应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对电力数据库中的历史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结合地域经济指数、区域特征等相关数据,得出区域未来用电趋势和用电特征;而对于企业或者用户的用电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企业或者用户的用电特性和电力消费过程中的信誉度等,为电力能源企业在电力服务和管理过程中提供数据支撑和现实依据。电力能源企业应加大对互联网及终端技术的应用,对数据进行大力挖掘,重视推动电力能源服务的增值效应。电力企业在提供能源服务的时候,对用电客户不仅提供电量以及电费缴纳等数据,通过互联网终端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加用电企业的用电负荷、电力设备情况以及供电能力等数据及信息,为用电客户增加用电知识,提供特色化的服务。同时,也可以为用电客户提供节能降耗、经济用电等方面的对策建议的服务,与用电客户加强沟通和交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内涵。(3)提升电能服务的精准度。电力能源企业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效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能够对电力客户建立全面的数据库,然后根据不同用电量、用电特征、缴费行为等进行综合分析、整理,展示出不同层级的用电客户群体,并进行有针对性、差异化的电能服务,进一步提升电能服务的精准度,为提高服务质量以及客户的满意度有较大的帮助。

能源互联网篇7

2015年5月6日,《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称中海油)总部获悉,中海油销售公司正讨论为成品油销售业务“加上”互联网,并已获得互联网企业的邀约。早在4月16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下称中石化)也宣布与阿里云合作对石化业务进行技术升级。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说,这不是股份合作,只是购买技术服务,阿里将为中石化构建云计算及大数据平台。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传统石化行业纷纷试水“互联网+”是企业转型升级大形势下的主动出击。但也要妥善解决网络信息安全、贸易中的安全支付、危险化学品物流、进口配额分配等问题。纵观整个石化产业链,互联网所能带来的改变仍然有限,而忽视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等“内功”则将导致“互联网+能源”成空中楼阁。

石化企业纷纷转身

2015年5月4日刚刚卸任的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曾表示,“非油业务是个金矿,2015年的前2个月增幅超过60%,是在国际油价下跌后难得一见的一抹亮色。”自2014年起,中石化就已经着手布局与互联网的融合,与腾讯的合作就是最好的例证。去年8月,中石化与互联网巨头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腾讯、中国人保和麦盛资产三方总计出资100亿元成立人保腾讯麦盛能源基金,入股重组后的中石化销售公司,占股2.8%。中石化表示,这将在移动支付、新业务开发、媒介宣传、O2O、地图导航和用户管理及大数据应用等领域促进其发展。

其实,同为互联网巨头的阿里也早与中石化有过合作的传闻,在几经周折后,直到最近才得到确认。中国传媒大学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所长郭晓科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中石化凭借其3万多家加油站,2.4万座易捷便利店,8000万加油卡持卡客户,每日都在产生海量数据,如果能将这些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将变为宝贵财富。”

目前,非油业务收入在中石化营业收入的比重尚不足1%,而国际上的同类企业非油业务营业额和毛利占比往往都超过20%,可见中石化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今年,中石化预计还将全面启动基于互联网的车联网、O2O、互联网金融等6大创新业务。

与中石化同步,中海油也在加紧布局“互联网+”中。但与中石化不同的是,中海油将侧重点放在了互联网技术与生产的结合上,他们在上游有“数字油田”;中游有“智能管道”;下游有“数字炼厂”。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信息化部总经理尤钊瑛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能有效动态调配生产和消费,互联网技术下,我们可以做很多。”

此外,中石油的能源一号,山东地炼背景的金银岛、易贸,交易所背景的华东石油交易中心的油品汇,民营企业背景的各种石化商城,各种所有制,各种层次,各种侧重和形式的“互联网+能源”已经不胜枚举。

安全:企业转型根基

石化行业积极触网,除了受到今年两会提出的“互联网+”战略政策鼓动以外,也是其自身转型升级需求下的必然抉择。但这样的转型不可能毫无阻碍,首先就要面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

对于中石化与阿里的合作,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表示,除了由于阿里的云计算已经通过市场检验并获得认可以外,也与中石化自身强烈的触网意愿有关。他说:“近期,国内要求打破石油垄断的呼声越来越高,石化双雄的行业垄断地位受到冲击是迟早的事情,中石化需要积极探索非油业务,在战略转型中获得先机。”当然,非油业务业绩的迅猛增长也是不争的事实,广为石化企业看重。

但任何成功转型都必然要面临挑战,当传统行业遭遇互联网时,确保网络安全尤为重要。在“互联网+能源”过程中的网络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企业安全边际的扩展和侵犯个人隐私。

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境内网站的仿冒页面(URL链接)多达到99409个,较2013年增长230%。“信息泄露、网络攻击都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安全挑战,”尤钊瑛说,“包括中海油在内的很多企业网络和系统,经常都会遇到不同方面的攻击。”

在互联网与生产结合的过程中,企业的安全边际不断扩张。360公司董事长周鸿t说:“随着原先独立运转的庞大企业迎来更多智能化的设备,并被接入互联网,企业的安全边界也超越了厂区。”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王英说:“仅在工业基础设施方面,就面临着数据窃取、通过信息数据破坏工厂等等。”去年7月,特斯拉车载系统被国内互联网公司360轻松破解。“攻击者可以利用程序漏洞,远程控制车辆,实现开锁、鸣笛、闪灯、开启天窗等操作。”360公司某负责人说。

此外,对于众多消费者而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侵犯个人隐私的安全问题。有评论认为,中石化与阿里在进行大数据的“转移”和“托管”过程中,不排除发生技术上大数据泄露的可能。

好产品是最终保障

网络安全其实也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石化行业在与互联网融合时,还将遭遇众多独有的问题。“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是一种‘化学反应’。”尤钊瑛说,“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能源行业不能照搬其他行业的模式,而是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积极适应。”

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论述,社会生产总过程可以被划分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过程,循环往复。互联网的应用没有颠覆生产本身,只是对其具有指导意义,但对交换和消费的过程却会产生深远影响。北京石油交易所分析师于鹏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互联网+”之于石化产业,最主要是电子商务形式的引入。纵观石化行业的电子商务,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宏观的大宗商品交易层面,其中涵盖内贸和外贸两个方向;另一个是微观的零售层面,其中分为危险化学品和非危险化学品两个方向。这两个层面四个方面在物流、监管、支付、融资、销售、买卖双方身份和资格认定、票据开发方面都存在不同的需求和难题,有些问题又是相互交叉,共性的。

在国际贸易方面,石化企业将面临进口配额如何分配、国内外买家的真实性识别、跨境支付监管等一系列的问题。在内贸方面,企业将面临物流问题、质检问题、上游确权问题和支付与票据统一问题。在危险化学品零售方面,主要面临配送问题、政策配套问题、监管问题、资质认定问题。在非危险化学品方面,要面临的是第三方支付问题,配套融资方式有限等问题。

能源互联网篇8

市场与资本双因素提高移动互联网投资热度

研究显示,2000-2010年中期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投资事件118起,其中已经披露投资金额的案例有96起,披露投资金额为6.63亿美元,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690万美元。(见图1)

从历年的投资规模情况来看,2009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投资事件的最高值,共发生26起投资事件,其中有22起披露投资金额,总投资金额为9800万美元,平均投资额为445万美元。2007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披露投资金额总值最高的一年,在25起投资案例中有24起投资案例披露了投资金额,总投资金额为20017万美元,平均投资额为834万美元。不过从历年的平均投资金额来看,2006年平均投资额为1025万美元,创历年最高值。

2007年可谓是移动互联网投资第一波热潮,主要受三大因素的拉动:一是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和收入规模的持续扩大,为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奠定基础;二是互联网厂商如腾讯逐渐加大向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渗透,原有移动互联网厂商如空中网、3G门户等进一步发展,差异化的应用/服务丰富了移动互联网产品,同时为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探究带来了新的血液;三是各类细分业务的不断出现,除传统的移动增值业务外,手机游戏、手机支付、无线广告及各类独立的手机客户端软件等业务的出现使投资方找到了移动互联网投资点。此外,中国移动网络扩容也优化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传播介质。

2010年中期,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投资案例共发生11起,其中8起案例披露投资金额,总投资额为7256万美元,平均投资额为907万美元,预计随着手机游戏、移动视频、移动支付等细分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兴起,2010年下半年移动互联网行业仍将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此外,我们认为,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活跃加之充足资金,预计2010年移动互联网平均单笔投资金额将有所提升。

从单笔投资金额的角度分析,中国移动互联网近十年的投资案例情况可以发现,中国移动互联网单笔投资金额集中分布于500万美元以下,共发生55起投资事件,占总投资案例数的46.61%。

从投资轮次的角度分析,2001-2010年中期中国移动互联网投资案例中,Series A投资案例数量仍占据市场主要份额,共披露投资案例53起,占总投资案例44.92%,其中披露金额的投资案例为45起,投资总额为20486万元,占比为30.92%。此外,有24起投资案例未披露投资轮次,占比达20.34%。

从投资地区角度分析,2001-2010年中期,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投资热点区域以北京为主,北京移动互联网行业投资案例数为57,占总投资案例的48.31%,其中已经披露金额的投资案例为48起,总投资额为38849万美元,占比高达58.63%,平均投资额为809万美元。上海地区移动互联网投资案例数位居第二,投资案例总数为17起,占比为14.41%,其中已经披露投资金额的投资案例为13起,总投资金额为2849万美元,占比为4.30%,平均投资金额为219万美元。在移动互联网行业中,北京、上海、深圳地区是投资活跃地区,尤其是北京,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

网络游戏市场盘整将至

中国网络游戏进过十余年的高速发展,经历了从萌芽、成长到成熟、从运营到“自主研发+运营”并行再到海外运营,从单机游戏到联网对战再到3D网络游戏。2010年,业内普遍认为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即将进入盘整期,除技术、产品、运营、渠道拓展方面发生变化外,资本市场运作也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网络游戏行业的热点话题。

2009年,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共发生17笔投资,其中已经披露金额的投资案例为15起,披露投资金额总额为10027万美元,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668万美元。总投资案例数量同比下降19.05%,披露的投资金额总数同比下降44.12%。这是2005年以来,中国网络游戏市场投资案例集投资金额首次出现下滑局面,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已经进入了缓慢增长期,资本市场对网络游戏的态度更加冷静和客观。

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0年上半年,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共发生92笔投资,其中已经披露的投资案例为57起,披露投资金额总额为42030万美元,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737.37万美元。从2010年上半年的投资情况来看,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共有6笔投资,其中披露金额的投资案例为5起,披露投资金额总额为1035万美元,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259万美元。(见图2)

我们认为,2010年下半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发展看点有四点:

一、中国相关部门对网络游戏市场监管力度持续加强。

2009年6月到2010年6月一年间,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改进和加强网络游戏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等监管措施,从内容创意、研发到市场运营,乃至虚拟货币运营等网络游戏的各个环节加以管制与规范,尽管短期来讲,将减缓部分网游企业的发展速度,甚至出现行业的小幅盘整与洗牌,但是长远来讲,对中国网游产业的规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预计内容管制、虚拟货币管控仍是未来网络游戏监管的主要方向。

二、中国网络游戏合作运营趋势明显。

相比于网络游戏发展前期市场的“自产自销”,2009以来,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的同类厂商之间的合作案例日渐增多,网络游戏的联合运营表现尤为明显。如腾讯与巨人联合运营网络游戏《绿色征途腾讯版》、腾讯游戏与北通联合运营《地下城与勇士》、盛大游戏与金山联合运营金山3D游戏《剑网3》等,同业合作成为中国网络游戏发展的趋势之一。

此外,异业合作态势也日渐明朗,如巨人网络首款的体育社区网游《体育帝国》与体坛网在北京宣布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开创网游异业合作的全新模式;盛大网络与中国网络电视台展开全面战略合作等,相继拉开网络游戏异业合作的序幕。

我们认为,同业、异业合作将较好的利用各方的优势资源,“优秀的产品+良好的运营”将推动网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随着众多中小厂商的入局,联合运营的案例将逐渐增加,但是切忌盲目联合运营。

三、网络游戏将成为连接娱乐产业各环节的桥梁。

网络游戏是目前中国文化娱乐产业众多细分市场中发展较好的市场之一,也是获利雄厚及发展迅速的行业之一。在众多的文化产业细分领域,网络游戏凭借其特殊的属性成为将众多细分领域融合的桥梁,如网络文学的版权溢价可以通过出售版权给网络游戏,盛大文学的《星辰变》正在尝试进行多版权运营;影视作品未来也将通过网络游戏的改编增加溢价,如2009年6月,博瑞传播拟以最高不超过4.81亿元收购成都梦工厂网络信息有限公司100%股权,此举意味公司将正式进军网络游戏业。2010年6月,华谊兄弟与移动游戏开发商和发行商掌趣科技达成协议,以1.485亿元自有资金获得掌趣科技22%的股份,这次注资表明华谊兄弟进入游戏行业的战略布局,作为行业领军企业,预计未来将有部分影视机构进一步开拓网游行业。

四、部分上市网络游戏公司发展值得期待。

在中国的上市网络游戏公司中,有两家公司在2010年下半年的业绩值得重点关注。一是完美时空,新老游戏交替之后,预计新游戏《神魔大陆》、《魔界》等都将成为公司未来营收的增长点;另外,2010年,完美时空收购北京鑫宝源影视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宝宏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这是网络游戏公司在文化娱乐领域的全线布局,未来发展值得期待。二是网易,一方面《魔兽世界》即将开服,另一方面《天下贰》(3D游戏)等游戏将于2010年下半年开展大规模的市场营销,作为中国3D网游的先行者,预期市场表现存在上升空间。

能源存储成为清洁技术投资新热点

所谓能源存储,主要是指将电能通过一定的技术转化为化学能、势能、动能、电磁能等形态,使转化后能量具有空间上可转移(不依赖电网的传输)或时间上可转移或质量可控制的特点,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地点以适合用电需求的方式(功率、电压、交流或直流)释放,为电力系统、用电设施及设备长期或临时供电,如电池储能、飞轮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等等。

从行业的界定来看,能源存储隶属于清洁技术行业,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能源存储技术提高电网使用效率,最终达到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能源存储技术帮助电网平衡波峰和波谷时期的用电需求,平稳度过电能调度中短暂的电力中断,是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之一,减少因时间/空间上供求不平衡导致的电力浪费。

其次,能源存储技术使得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的高效利用成为可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时间、电量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直接使用无论对电网还是对用电设备都会造成很大冲击,进而阻碍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以及向用电设备供电。

再次,能源存储技术为汽车、内燃机驱动的重型动力设备等温室气体排放的污染源提供相对清洁的动力来源或者通过混合动力的方式提高能效,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能源互联网篇9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可靠性;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6.107

信息通信技术是可再生资源与能源系统融合的关键技术,该技术满足现代社会消费方式和发展趋势。互联网也不断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互联网战略已经成为各个行业的共识,对于能源互联网的建立,其主要问题是保证其安全性与可靠性。

1 能源互联网特点

随着大规模可再生和清洁能源的接入,也就是随着能源互联网的运行,传统的信息通信问题非常明显的展示出来。能源互联网具有自身的特点,如数据信息多而杂,安全性对技术具有较高要求等。要改善这一问题,首先要了解移动能源互联网的特征。能源互联网除了具有复杂性,还具有开放性、集成性和分散性等特征。移动通信是保证其信息传输的关键,安全性是基本的保证。能源互联网系统要对外具有抵御作用,才能将问题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对应急分析和自动恢复控制功能。能源互联网物理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具有抵御外部攻击的能力,能够把存在问题的单元从系统中隔离出来,使系统迅速恢复供电运行。具有自愈特性的能源互联网具备在线评估预测、实时测量故障、实时应急分析、自动控制恢复等功能。信息通信技术的可靠性还要以能源的可再生与可利用相连,信息通信技术将成为能源互联网构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能源互联网在我国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且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快速的发展,对于企业而言,应注重信息通信技术的可靠性和保证。以电力系统为例,应实现其层次化、开放性和高安全性,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2 能源互联网下的信息通信技术

能源互联网是一种综合技术,包括电厂输配电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等。信息通信是系统运行的核心,具有强大的数据储备和处理功能。对核心技术具有较高要求,我国移动通信互联网目前上存在一定的技术发展空间,对复杂数据的处理能力不强。如能源信息节点接入较为固定,无法适应无线传感等异构设备,使电网的集成能力较差。并且能源信息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将成为业界研究的重点。文章以能源互联网通信构架为基本信息构架,信息通信技术和可靠性进行分析。

2.1 标识传感技术与数字集成技术

标识传感技术又称为射频识别技术,包括我们经常使用的二维码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等。目前,这一技术在国家电网的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安全性较高。数据集成技术与标识传感技术往往同时使用,该技术是对资源的合理分配,对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信息和数据的全面共享,是计算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资源之一。云计算在这一时期的应用明显增多,并且实现了数据的随时调用和处理。能源互联网是以不同的云计算平台和营销平台为依托,完成资源整合、处理、存储等功能,集成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是能源互联网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对信息通信技术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2.2 大数据信息处理分析技术

与以往的互联网结构不同,能源互联网接入了更多新型的负荷,使数据类型增多,传统的数据分析方式明显无法适应这一处理要求,海量数据下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就成为其核心技术之一。大数据技术是基于时代特征而出现的一种技术,可以实现大量数据的同时分析,快速准确的找到有效数据,并指导营销和管理实践。其主要技术是数据建模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对能源互联网中的信息挖掘,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第一时间解决这一问题,进而确保能源互联网的运行稳定。大数据对技术的要求极高,其处理速率空前提高,不仅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也是未来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大数据的可视化将推进其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2.3 通信传输技术

通信传输能力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要求,通过信息通信传输技术,完成远距离、大容量光通信技术,目前全球能源互联网体系已经开始建立,3G、4G网等通信方式在互联网中的应用广泛,打破了以往传输距离短的局势,并且降低了传输中的损耗,使网络传输速率能够满足日益发展的行业需求。5G传输技术将成为未来能源互联网的主要技术之一,该技术极大的提高了无线覆盖和信息传输速度,并能够增加用户体验,能源互联网强调智能通信协议与电能传输之间的融合,实现了能源基础设施的一体化,为我国能源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目前,能源互联网一级骨干网全面支持IPv6协议。但是在基础网络体系发展中,依然无法充分利用IPv6协议,这一技术具有积极作用和较大的发展空间。

3 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的可靠性

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信息通信技术的可靠性也就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大数据时代,信息传输过程中面临的干扰更多,并且在处理过程中很容易增加工作量。信息通信技术是其发展的必然途径。为确保能源互联网的基础作业、流程控制和信息监测的运行,需要提高其可靠性。

3.1 安全可靠性技术

能源互联网的信息系统是一种开放性的共享系统,从原理上其安全性较差,因此需要注重使用者的隐私保护,在互动过程中确保通信安全,重点防治恶意程序的侵入。现行的能源互联网采用了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如针对能源互联网的可靠性设计了安全传输机制,并于终端和现场安装了监控系统。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认为,能源互联网的主要安全隐患来自于典型攻击,因此应对其展开典型攻击检测与深度分析,及时正确的查找全部安全威胁,从而提高能源互联网的运行水平。因此在当下的系统中,通常采用信息加密技术和可信技术,在这两种核心技术的支持下,数据分析可以采用多种不同方法,对大数据的分析更加准确,同时保证了其机密性,将密码技术作为主要方式,进而建立作基于可信计算的互联网交互终端可信认证模型,极大的降低了恶意攻击几率。

3.2 预测分析软件与可靠性监测

要实现可靠性目标,预测分析软件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以往的安全隐患检查中,多以先检查后处理的方式进行,但是这一方式在未来快速发展的移动通信业而言,存在明显的滞后性。通过建立预测软件,对系统的状态进行判断,提醒维护人员关注存在隐患的系统,降低了安全事故和系统故障,提高了其可靠性。与此同时,还可以对软件实施可靠性监控。目前的主流新型监测软件,可以整合现有传感器数据并持续监测设备性能,该设备在偏离正常后立即给出信号,能够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先进模式识别是一种常见的预测性分析技术,该技术从各种经验模型中获得预测结果,并且所获结果可靠性较高。

4 总结

能源互联网的建立是新时期工业革命的结果,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通信技术在多个领域具有积极作用,基于能源互联网的信息通信技术则是其发展的基础保证。我国目前的能源浪费和不可再生资源要求其建立能源互联网,在这一技术下实现清洁、绿色的能源应用。但是这一道路任重而道远,笔者仅基于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对信息通信技术的理解,将能源互联网下的信息通信技术及其可靠性进行相关的分析,旨在为未来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相关技术的发展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邓雪梅.日本数字电网计划[J].世界科学,2013,(7).

[2]刘振亚.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4,(7).

能源互联网篇10

那么,互联网为何有如此威力呢?它仅仅是一个工具吗?“互联网+”背后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技术并没有本质革新,但数据化的世界让“互联网+”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从IT技术层面上看,我还未在互联网里看到历史性的创新技术,TCP/IP/HTTP与通信行业的协议及技术相比,简直弱爆了。TCP/IP/HTTP连服务品质的保证都难以做到,而传统通信的服务质量(QOS)要求非常高,即使停电地震也要保证通讯质量。但是,互联网就是风起云涌,势不可挡。

老姜认为,“互联网+”背后的本质是“数据的流动”。互联网让数据流动了起来,在企业,人,设备三者之间产生了自由流动,换言之,互联网通过数据把世界连接了起来。这是互联网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世界被数字化了,企业,人和设备都开始生产数据并传播数据,互联网则让数字化的世界流动了起来。这些流动的数据孕育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它们描述了这个世界,同时也影响和改变这个世界。移动设备位置数据的产生,催生了LBS相关移动产品的创新,比如滴滴打车。人产生并传播数据,催生了自媒体,那些拥有众多铁杆粉丝的大号则具有了极大的商业价值,比如罗辑思维,张德芬等大V。

流动的数据,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让我们再看看,流动的数据所带来的影响。

首先,流动的数据消除了信息不对称。世界被紧密地对接了起来,中间环节不再被需要,“中介”成了被革命的对象,靠信息垄断赚钱的时代即将过去。比如,网购成了人们重要的生活内容,阿里巴巴,京东及唯品会等电商公司如日中天,正是因为电子商务使得品牌制造商与用户直接联系在了一起,砍去物流多次流转的层层环节,信息完全透明化了。

其次,流动的数据破除了时间的限制。数据的流动在线化,数据可以7*24小时流动,而且信息是实时的。有着丰富夜生活的年轻人们有福了,下半夜“逛街购物”不是梦想而是唾手可得了。这些大大创造了新的商业需求。

再次,流动的数据破除了空间的限制。互联网天然具备面向线上所有的用户的特点,没有国家和地域的限制,不再像普通门店那样只服务一个区域。马路两侧的国美和苏宁都可以存活,因为过马路是有成本的,顾客选择一家店,进去逛了,选中了,就付钱了。但是互联网上,网站间的转换成本非常低,只需要动一下鼠标,各种信息都可以看一遍,相互比较。这使得互联网具有了一家独大的特性。

最后,流动的数据也催生了时间的碎片化。人们在任何闲暇都可以上网,尤其是移动设备带来的便利性,这产生了“注意力经济”,哪个产品获取了更多的注意力,哪个产品就会受到青睐。

流动的数据聚合需求,未来数据就是能源

流动的数据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它带来了什么样的商业价值?那就是“聚合”价值,流动的数据聚合了需求!中国有5亿多网民,各种看似不大的需求,乘以庞大的网民数量,都是一个巨大的需求。例如特卖需求,在二三四线网民的热捧下,成就了千亿市值的互联网公司-唯品会。

在此互联网大潮中,“互联网+”应运而生。但是“+”这个提法会让人产生简单叠加的误解,我认为“互联网X”更能体现互联网的影响力,尤其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互联网带来的倍增或倍减的效应,而不是简单叠加;互联网带来的是改革或革命,而不仅仅是改良,然后延续旧的生产模式;互联网带来的是撬动,是通过解决一个行业痛点来撬动整个行业,甚至挟君子(用户)以令诸侯,而不仅仅是推动行业的进步;互联网带来的是组织结构的变革,人才变成了最重要的,吸引人才并打造一个商业模式的孵化器,这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保障,而不仅仅是强化和传承原来企业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