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育教学案例十篇

时间:2023-10-16 17:08:52

生物教育教学案例

生物教育教学案例篇1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曾经,我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虽然这句话有些夸张,但是对于物理学科的重要意义是一种肯定。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深入,高中物理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样的条件下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教材的内容来进行教学方式的相应调整。长期以来,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问题就是,面对高考的压力,绝大多数学校在进行教学任务的布置时都会进行题海战术,所有学生都会围绕着教师这一“权威”,但这种模式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收效甚微。在这样的背景下,案例教学法应运而生。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将具体的案例运用到教学当中,由学生去根据案例的内容进行探讨,并在讨论学习过后撰写相应的案例分析报告,最后由教师进行教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对于某些难度较大的物理知识来说,案例教学法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简化物理知识的难度,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简单的生活体验,最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摆脱被动学习的局面。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在进行案例教学法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相关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原则。案例教学法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在能通过对案例的运用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做到联系生活实际,最大限度地发散自身思维,最终强化自身的思考,养成爱思考,乐于动手实践的学习习惯。对于物理这门学科来说,思维发散是一种必备的素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不能过分挤压学生的自由空间,而是适当给予学生自由,自主地去探寻发现相关案例,辨别出案例同物理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联。为此教师在提出教学案例时,可以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对案例进行认真分析,寻找问题,并找寻问题的解决方法或者问题的物理原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通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通过具体的生活案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坚强的学习品格,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寻求知识的态度,逐渐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这对当前高中物理教学问题的解决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简而言之,高中教育中的物理教学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而在物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强化学生的分析能力,锻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也可以使教师在讨论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予以及时改进,这种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教学环节中教学相长的特点。从教学方法的效用价值上来讲,这种教学方法值得不断去完善和推广,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生物教育教学案例篇2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法;生物化学;地方本科院校

案例式教学法最早是在1870年前后由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郎得尔用在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方面[1],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推广和发展,案例式教学法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它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管理、经济、法学等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国内基本上还处在探索阶段,近年我国一些中医院校和教师也进行了生物化学案例式教学的改革尝试[2-5],通过教学改革证明,将案例式教学法用于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不但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还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提高了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本课程组拟就生物化学中与生活相关的知识点内容采用案例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案例及问题讨论,将学生引入到特定情境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学习,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了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1案例教学的编写与实施

1.1案例编写的格式标准

本课程组制定了生物化学案例的编写格式标准,保证了教学案例库的编写质量。本课程案例编写格式标准为:(1)案例名称;(2)案例涉及主要教学章节;(3)案例教学适用对象;(4)案例类型;(5)教学案例,包括案例的内容、提出的问题、涉及的主要学习内容、问题参考的答案以及知识拓展5个方面。案例名称是教学案例的标志,要求简要明确,突出主题,能反映出案例的内容和特点;案例类型主要分为简单案例和复杂案例;案例内容是案例的主要部分,教师需遵照案例编写的要求,根据案例原始材料进行整理编制,另外,以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教师还应围绕案例提出相关问题,通过提出案例中的有关问题来实现教学要求,案例涉及的主要学习内容部分与提出问题部分前后呼应,相互补充。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在拓展部分结合案例列出可以进一步学习的相关问题,让学生通过课下查阅资料进行自学,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案例教学实施的方法

通过2013级和2014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问卷”调查结果以及案例选编的原则,课程组制定了两套实施方案。第一套方案是教师先不讲解相关章节,让学生先自学再对案例进行分析,最后教师再进行讲解和总结。基本教学过程设计如下,课前:①明确教学目标,布置案例及问题;②学生课下自学并预习教材学习内容,查阅案例相关资料,小组进行讨论和分析,得出初步结论。课堂:①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②教师精讲点拨,引导构建基本理论框架;③课堂再讨论,达成共识。课后:查阅文献,完成问题拓展。教师在课前确定教学目标并将其转化为具体案例及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先学”,让学生对所要学的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预习;而课堂教学是以案例为导向,在“先学后导”基础上,通过学生汇报、课堂点拨、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解决自学遗留问题,可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套方案应用于简单案例。第二套方案是先由教师进行相关章节的讲解后再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基本教学过程设计如下:①在教学的第一阶段,教师按照系统的教学内容讲解此部分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在教学的第二阶段,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阶段,课前教师提前把所设计的案例预习分发给学生,并通过介绍案例的基本情况,使学生了解学习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时间,学生课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教学的第三个阶段,即归纳总结阶段,在课堂上先由学生代表汇报小组讨论后的结果,小组其他同学也可进发言行补充,其他小组同学可进行质疑提问,之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并对案例的内容进行总结。另外,在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分析报告或综述。这样通过课下小组讨论、课上代表发言、教师点评总结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此套方案应用于复杂案例。

1.3案例教学的考核标准

案例教学活动成绩包括讨论记录、组内评分、组间评分、学生总结四项,分别为20分、30分、30分、20分,总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15%。在案例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课程组采取多元过程评价方式,编制了考核标准,对案例教学实施全过程进行了评价。标准具体如表1所示.

2、2013级、2014级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了《生物化学》案例教学法问卷调查

课程组在学期末对2013级、2014级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从案例教学整体评价方面进行了《生物化学》案例教学法问卷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91.2%的学生认为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88.2%的学生表示愿意接受案例式教学法的教学方式,问题3和问题6中,76.5%和79.4%的学生分别选择了“是”,这表明了大多数学生接受、认可了案例式教学法及教学内容的组织。但问题4、5、7、8中20%以上的学生表示为“不肯定”,说明也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改革持怀疑态度,这可能与他们习惯了传统教学方法,对自主学习的不适应有关,对于这一部分学生需要教师花更多精力去帮助、鼓励他们,因此课程组预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学案例内容的设计与编写之中,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3、结论

综上所述,课程组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改革中,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且获得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和认可。案例式教学法改变了理论与实践脱钩、知识僵化等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的弊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选用来源于生活的实际案例,使学生将实践融汇到课堂理论教学中,促进了学生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化。只有坚持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地方本科院校教育发展的需要,最终才能实现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琳,李雪雁,潘子强,等.案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1):46-48.

[2]封少龙,曹朝晖,龙石银,等.案例教学法在卫生检验专业生物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23(16):3300-3301.

[3]南海波.高护生物化学案例教学实例[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3):83-84.

[4]杨云,姚政,李奇峰,等.生物化学案例教学改革的统计分析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34(6):57-59.

生物教育教学案例篇3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 案例教学法 应用与实践

0.引言

在以往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取讲解的形式,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但未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且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及自主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在此种形势下,初中生物教师就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从实际教学目标及内容出发,设置一定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思考与探究,在拓展其思维的基础上,充分提高学习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应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发展。

1.案例教学法的相关概念

案例教学广义上指的是教师通过描述具体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情境中蕴含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应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则是指选用一些能将生物知识及规律体现出来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并通过一系列的整理及分析,进而加工成为案例。生物教师通过详细描述这些情境,或借助多媒体等技术,来模拟再现案例的实际情况,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或以小组的形式来分析并探讨这些案例情境,使之得出结论及自身独特的见解,在充分掌握生物知识的基础上,实现问题解决能力及学习能力的提高[1]。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其生理及心理均发生着显著变化,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虽然思维不断深化,但尚不成熟;意志逐渐增强,但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是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发育特点的。

2.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及实践策略

2.1案例讲授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在案例讲授教学方法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其通过讲解相关案例,从而有效结合案例与课程理论知识,并促进完整生物课程内容体系的形成[2]。

例如,在开展《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便可向学生讲解生态系统中的具体案例,如乌龟及鳄鱼等生活在河中的爬行动物,它们在产卵期会爬上河岸;在大树上筑巢的鹭等动物则喜欢吃河里面的鱼虾等。此外,在河流这一生态系统中,空气、阳光等并不是独有的,当出现降雨时,还会带来其他地区的水分,陆地上的土壤也会被冲到河流中;河水则可用于生活饮用水及灌溉用水等。讲解完这些案例后,教师可提出“与河流生态系统存在关联的生态系统有哪些”这一概括性问题,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以上述案例为依据,从各生态系统中多种生物,以及地域关系中森林草原生态系统、大气循环系统等非生物因素等方面出发,来对学生展开详细讲解,进而证明大气循环、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均与河流生态系统存在紧密联系。

2.2案例讨论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案例讨论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在高度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指导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分析并讨论创设的教学案例。在初中生物案例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便是案例讨论教学,此种方法可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及热情充分激发出来,在促进其参与意识增强的基础上,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究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3]。

例如,在开展《动物的行为》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可指出一些动物为完成某项行为,或是达到某个目的,甚至会牺牲自己的生命,它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样一来,便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主动讨论动物界中的一些现象。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也会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从而合理解释动物的这些行为。如在迁徙的途中,当大雁需要休息时,它们便会派出患病的,或是身体比较弱的孤雁来站岗及放哨,放哨的大雁一旦发现有敌人入侵时,便会发出警报,来通知整个雁群马上逃生或是做好御敌的准备,但这只站岗的孤雁就很容易成为猎物的捕食对象。再比如螳螂这种动物,雌螳螂之所以吃掉雄螳螂的头部,这是因为其头部存在抑制的物质,会对行为产生不利影响。学生通过讨论这些案例,便深刻理解动物出现各种行为的主要目的便是为了生存和种族繁衍。

2.3案例练习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案例练习教学这一方法通常应用在课堂结束后,单元练习以及考试等过程。教师可向学生发放一些联系类的案例资料,让其展开独立分析与思考,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合理的判断。

例如,在完成《生物技术》这一章节的教学后,教师可给学生下列案例材料:近些年来,科学技术及生物农业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化学农药的产量及品种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与此同时,害虫的抗药性也随之增强,这便严重危害到农作物的生长及发育,给农业及其周边产业造成了非常大冲击,同时也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此种形势下,我国科研人员加大了研究力度,通过在棉花、水稻等的细胞中导入生物抗虫基因,成功培育出了具有抗虫基因及能力的作物品种。教师便可从上述案例出发,提出“现代生物技术有哪些?”“转基因技术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等问题,并让学生展开相应的练习,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大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模式也面临着进一步的改革。面对复杂的生物知识,教师只有通过应用案例教学法,将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及自主性充分激发出来,才能使其展开主动学习与探索,在将生物知识全面落实的基础上,促进我国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高,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加国.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9(36):249-250.

生物教育教学案例篇4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微生物学” 教学实践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高等教育必须不断改革,而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教学改革[1]。现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此,许多新型的教学方法被尝试应用于教学实践,如基于问题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这些新教学法的共同特点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启迪学生思维的过程中传递知识与技能,进而实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2]。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法。现代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案例教学法体现了教学论的人本化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式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相关的真实事件设置成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实现高层次认知目标[3],可见案例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与一味突出教师单一的主体地位、强调单向交流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不同,它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探索事物的内在联系,因而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微生物学”是武汉轻工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面向全校生物科学类、制药工程、食品科学类、环境工程、动物科学等专业开设的重要专业课。微生物学是典型的实验科学,同时微生物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微生物学”课程可选择的案例内容非常丰富,可以是科学史上的一个经典实验,可以是一位著名科学家的研究工作经历,也可以是一个引人关注的社会事件。近年来,我们在“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1.援引科学史中的经典实验

微生物学史中有很多著名的经典实验。通过对这些实验的逻辑分析,可以让学生体验微生物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中学习科学家的思维方法。在微生物学课“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章节的教学中,微生物的基因突变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在微生物学史中,微生物抗性突变究竟是环境因素“驯化”微生物产生“定向变异”还是微生物自发产生非定向变异,在较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曾是研究者争论的焦点问题。从1943年起,几个学者设计了几个著名的实验。这些实验既严谨又巧妙,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上解决了这场科学纷争[5]。坦而言之,初学者的确很容易将“基因突变是随机的、非定向的”这个特点与“环境可对突变微生物定向筛选”二者相混淆,形成“定向变异”的错误认识。尽管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基因突变是“自发”发生的,但是这样仅仅强调结论的教学方式并不符合现代教学理念。选择经典实验案例,通过重现实验研究过程,让学生体会研究者的实验设计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因此,借助多媒体教学,我们以图片形式展示经典实验的过程,针对每一步实验的设计理念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研究者的思路。以“Lederberg等的影印平板实验”为例,我们提出的问题如下:(1)影印平板是什么意思?该接种方法与常规的微生物接种方法相比有何特点?(2)实验使用了几种培养基?几种培养基各有什么作用?(3)初始的大肠杆菌母种没有链霉素抗性,实验中得到的抗性菌落的抗药性从何而来?(4)这个实验如何了基因突变的“环境驯化论”,支持了“突变自发论”的观点?在对该实验的分析和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师生互动频繁,实现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目标。

纵观生物学的发展历史,许多实验之所以能成功证明、验证重大的科学问题而成为经典实验,与其说是依靠各种实验技术,不如说是依赖实验设计者巧妙的思路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引入这些经典实验案例,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实验设计者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学导论”课程教学中,教师经常花大量时间讲一个经典实验,启发学生思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实际上就是在提示教师,除了传授既有知识外,更要传授方法和思维。

2.援引著名科学家的研究工作经历

为了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现代高等教育除了进行专业教育之外,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6]。向学生介绍著名科学家的研究工作经历,可以从多方面对学生起到陶冶与激励的作用。

在微生物学课“原核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章节的教学中,我们引入“衣原体的发现者――汤飞凡先生的生平”内容。汤飞凡是中国第1代医学病毒学家,1955年他首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是发现重要病原体的第1个中国人。他曾把沙眼衣原体接种在自己眼睛里,冒着失明的危险证明了沙眼衣原体的致病性,是为科学献身的典范,对中国的生物制品事业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功绩。我们要求学生课后阅读汤飞凡先生的纪念文章《中国人不应该遗忘的名字――汤飞凡》,并在课堂上交流读后感。在交流读后感时,我们试图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这位伟大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奉献精神,另一方面让学生记住衣原体和病毒的区别和联系。我们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这样两个问题:(1)衣原体和病毒的区别和相似性各是什么?(2)汤飞凡先生的一生给我们哪些启示?

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中,还有一些类似的案例可运用于课堂。在微生物学课“绪论”部分介绍“科赫法则”时,我们引入了在幽门螺杆菌的相关发现与研究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巴里・马歇尔(BarryJ.Marshall)和罗宾・沃伦(J.RobinWarren)的研究经历。为了证明幽门螺杆菌与疾病之间的联系,马歇尔与另一位医生莫里斯(Morris)喝下了含菌培养液,亲自感受病原体在体内的发展变化。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发现了该菌在胃炎及胃溃疡等疾病中的作用。他们的工作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引入这个案例之后,我们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这样两个问题:(1)研究者们“以身试菌”是依据什么科学法则?(2)这些科学家们的工作经历给予我们哪些启示?上述这两个教学案例可以引发学生多方面的思考,可以从多方面起到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3.援引引人关注的社会事件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控、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与微生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将微生物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组织成案例引入微生物学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分析,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众意识[3]。

2014年,西非大陆爆发埃博拉病毒病疫情,这场烈性传染病扩展迅速,致死率高,引起世界恐慌。2014年2月埃博拉病毒在几内亚爆发,随后扩散到相邻的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自疫情爆发以来,这3个国家有超过1.1万人死于此类疾病,另有超过2.8万人感染这种病毒。从1976年发现埃博拉病毒病至今,总共爆发过将近30次埃博拉疫情,但是这次的爆发规模最大。研究认为,果蝠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埃博拉病毒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而传到人,随后通过人际间传播加以蔓延,方式是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或者受到这些液体污染的表面和材料(如床上用品、衣物)。我们及时将此事件作为案例引入微生物学课堂,并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为何果蝠携带埃博拉病毒却不会死?(2)同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人,为什么有的病人病情恶化不幸去世,有的病人却能够自行康复?

该案例的内容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对埃博拉病毒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病毒、传染与免疫甚至微生物生态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从而将原本设置于不同章节的内容有机结合,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案例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举个例子”,二者有很大区别。第一,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占据中心地位,教师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是借助案例研讨实现的,举例在一般教学活动中仅处于次要地位。第二,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自我学习,锻炼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举例则是说明问题的一种方法。第三,学生的独立活动在案例教学中占了很大比重,当然这些活动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从案例的选择、讨论至最后的评价,无不体现出教师的指导作用,而举例完全是教师单方的教学行为[7]。

参考文献:

[1]张小凡,周伟丽,王志平,等.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微生物学通报,2014,41(4):748-752.

[2]马知恩.怎样上好一堂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3,(6):8-10.

[3]黎志东,徐志凯.启发式等三种教学方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15,42(1):218-222.

[4]杨红,刘贻尧,王先龙,等.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J].微生物学通报,2012,39(7):1025-1029.

[5]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00.

生物教育教学案例篇5

(一)受传统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的影响

基于这一物理教学活动的背景下,大学物理的课程教学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老师进行物理课本知识讲解,学生单纯的课程内容听记,这一传统教学方式在讲求学生知识学习完整性的同时忽略了学生物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受到很大的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和自我独立能力没有得到尊重,世界观、价值观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面对错误缺乏质疑精神,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学生的全面成长趋于空谈。应用案例教学法有效的开展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正好解决了上述了传统教学方法弊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符合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任务目标

现阶段国内高等教育已基本完成了大众教育模式的转变,素质教育于全国范围内得到普及。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任务目标旨在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案例教学法很好的契合了物理课程教学的任务目标,主要表现为:教学活动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统一,也就是说在日常的课程教学工作中一方面教授学生课程知识内容,另一方面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课题和系统的统一,换言之在课程教学工作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是将课题形式替换了传统的系统形式,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物理课程教学,有效突破传统课程教学方法的约束,实现学生学习知识内容的系统性联系,保证学生知识学习完整性。

二、现实物理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策略分析

(一)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物理课程教学设计阶段的策略分析

案例教学法的主旨便是选择合适的案例开展现实教学工作,有关于案例的有效选择要重视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以课程教学的任务目标选择有效案例,以便保证课程教学工作中使用到的案例贴合课程教学的目标;第二,以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合理选择案例,大学课堂更注重于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因此在选择合理的案例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及适应性等;第三,选择突出教学内容问题性的案例,具有问题性的哪里可以直接的反映在课程教学内容当中,学生的课程的学习活动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锻炼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问题处理能力,也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升。案例教学法侧重于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及处事能力的培养,因此问题性在案例教学法中十分重要。当然,不是说案例教学法就一定适应所有的大学物理课程内容,适当的应用案例教学法才能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物理课程教学课前准备阶段的策略分析

所有教学工作的课前准备环节对于整个的课程内容教学都尤为重要,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当中就特别强调了课前准备阶段的重要性。对于大学物理老师而言,课程教学的课前准备阶段内容包括课程教学中的案例计划制定、课程教学内容案例的合理选择、开课前向学生发放讲解案例的基本材料、了解学生对于案例的认识情况、估计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情况等。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对于大学学生来讲,学生要充分的熟悉和理解案例材料,同时作出自己对案例的基本理解,还要依靠自己的各方面学习条件进行案例的思考探究,做到课前材料内容的预习巩固。其他物质条件准备上,老师可以依照班级或者是小组进行学生差异性划分,合理的组织安排教学活动,同时准备案例呈现其他辅助工具。

(三)案例教学法于物理课程教学实施阶段的策略分析

首先,怎样合理的引入案例是大学物理课程案例教学法的首要环节,课程教学中案例引入允许老师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进行引入,不管使用怎样的案例引入方法,最终要的就是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可以设计案例的难易程度,案例教学的任务目标等让整个物理课程案例教学更显针对性;其次,课程教学当中的案例呈现老师要完成全部过程,现实教学活动,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工作需要合理的选择案例呈现时间及方式等。假如案例教学的知识内容较多又或者是难度较大,老师可以在课前阶段就对学生呈现教学案例,以便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再次,有效的引导学生实施案例科学分析,案例科学分析可以包括问题分析、知识内容分析、综合分析等。因为案例分析本来就潜在于物理课程教学课堂的全部环节,因此案例的分析抓住课程教学内容重点才是最关键的,如此有利于学生知识内容学习的重点把握。此外,有必要要求学生做出自我案例认识报告,让学生借助自身已有的知识认识论证自己的报告,如此加深知识内容理解;四是进行课堂案例讨论的环节,老师要划分好学生的任务角色,分组进行讨论,讨论不同的课题内容,然后在进行小组互换。老师在这一环节中要主动的关注学生的案例讨论情况,保障学生讨论不跑题,必要时候还可以给予合理的引导;最后,在熟悉掌握学生案例讨论进展情况的条件下,老师针对不同讨论结果的学生差异性辅导工作,保证所有学生处于同等的知识内容理解水平。有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老师要积极的鼓励他发言,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帮助学生自我改进,而对于讨论中出现错误理解的学生,老师则要委婉的对其进行纠正,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到正确的内容理解上来。老师还要鼓励和表扬积极参与案例讨论的学生,让他们更加主动的帮助其他同学参与讨论,营造积极主动的案例讨论课堂环境。学生案例讨论之后,老师要依据现实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教学活动总结。在现实的教学活动当中,也可以由老师引导学生参与

三、结语

生物教育教学案例篇6

论文摘要: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教学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运用,但在美术理论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和运用比较少,缺少理论性指导和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运用案例教学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典范来呈现实际教学中可能发生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实际教学情境做出判断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教学中已得到一定程度的运用,但在美术理论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和运用比较少。缺少弹论性指导和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运用案例教学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典范来呈现实际教学中可能发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主动探究学习,进而把握之中的基本原理、问题解决技巧等,促进学生的实践体验,进行评价反思,培养学生对实际教学情境做出判断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概念的界定和理论研究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撰写或编辑起来的原始材料、案例报告或案例研究,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对一些实际教学情境的描述。高师美术学理论类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以一些典型的美术教学现象为媒介,以问题为向导,分析体验再现的、真实的美术教学情境,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与自主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美术理论课程中的运用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意义。

美术理论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建构主义学习论和后现代教学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已知识经验的过程,将主体原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活动相互联结,进而成为内化的知识经验。美术理论类课程案例教学通过创设美术教学论、中外美术史、汉画像石艺术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将美术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学实际情境结合,从而建构起自己的亲身体验与内化知识。小威廉姆E.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预测的教育领域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不可预测的系统或网络,永远处于转化和过程之中。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师生关系、评价手段等环节案例教学都依据后现代课程观的理念,教师与学生在共同探究有关课题的过程中相互激发提升。

二、美术理论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模式

案例教学法在美术理论课程中的应用需要将案例课程的设计、案例课堂运用的基本过程和案例教学的评价与反馈,作为相互关联的部分,引导学生把美术教学理论与技能运用到教学情境中。案例课程的设计首先应明确教学目标,比如,录像案例《苏州园林》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和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案例在教学中施行的步骤包括案例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案例呈现、案例讨论、诠释与总结。案例教学在本质上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案例教学可说是随着系列问题不断深入的思维激发。教师首先向学生呈现要展开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观看案例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录像形式的案例比较感性鲜活,可在学习的初级阶段运用;案例教学进展到更深层面时,可使用凝练的文字形式的案例。在条件允许下,可以运用人物角色扮演、视频播放、实地调查、艺术作坊考察、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等新型的案例呈现形式。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师美术理论课程中的开发运用

美术教学论课程包括美术教学的前提、美术教学理论的基础、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的演变、中国学校美术教学的历史、美术教学设计、美术教学的内容及方法、美术教育评价、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美术教学研究、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丰富学生对美术教育教学原理的认识。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在开始接触美术教学论时会对定义、原理等抽象概念感到枯涩、乏味,由此学习兴趣缺失。引入案例教学,在感性切入的基础上原理更简明清晰,使教学原理和教学实例一体化,具象与抽象结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统一;可使学生体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教育教学知识,而且具有实际的教育教学技能;可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学教育教学实际景况。通过教学录像等创设现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经验丰富的教师怎样进行课堂教学。 转贴于

中外美术史是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是提高学生美术理论水平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系统的介绍中外美术的整个发展过程,及各个时期优秀的美术作品,涉及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艺术形式,重点放在绘画部分。使学生了解中外美术史的全过程,并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美的鉴赏能力。通过对中外美术史历程中若干问题的讨论,引发学生对中外美术史料的把握以及对美术发展规律的探讨的兴趣,掌握美术史学习和研究的方法,为以后进一步研究美术史以及从事艺术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课程设计、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播放中外美术史视频资料、图书馆阅览画册,以及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等。

唐代绘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黄金时代,革故鼎新,形成了恢弘豪放、雄健宏大的风格。以唐代人物画单元探究学习为例开展案例教学,可分为兴趣导入、分组探究、实践体验及信息搜索、展示探究成果、相互评价五个阶段。兴趣导入:了解唐代人物绘画发展概况,搜索相关书籍做好笔记,并分组;各小组接受学习任务,并制订学习计划。分组探究: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校园局域网上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以及因特网上查找的信息,了解唐代人物画文化背景知识及技法;各组将获取信息整理归纳并为制作演示文稿作准备。实践体验及信息搜索:学生通过教师的唐代人物画师生互动网页,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一幅唐代人物画进行临摹,对唐代人物绘画进行切身感受;学生对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并制作成演示文稿。展示探究成果:各组发言人通过多媒体制作的演示文稿,展示自主探究学习成果:学生通过发言人的讲解体会唐代人物画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并解答由发言人提出的本组研究的问题:根据演示文稿对唐代人物画不同风格的发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相互评价:最后各组展示实践活动的成果,谈谈对人物画现代地位的亲身体会,发表自己对人物画与不同艺术题材之间相互作用的看法,畅谈振兴人物画的想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最后教师做总结。使全体学生对唐代人物画这一艺术的理解更深刻。本案例通过系统的对唐代人物画的探究学习,结合情感体验,使学生了解唐代人物画的基本特征,使凝聚着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精髓的艺术精神得以传承与发扬。重点对历史政治画与绮罗仕女画进行探究,教师采用有效的情境设置,学生通过调查、比较、分析等探究性学习,掌握绘画艺术风格,进而进行临摹与创作,培养学生审美情操。

汉画像石艺术赏析主要讲述中国汉画像石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介绍汉画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分析汉画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分析汉画艺术的美术史意义,为进一步研究汉画艺术奠定深厚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理解本民族和I徐州地区的艺术传统,提高民族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自觉发扬民族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的精神。对徐州地区的文化特色,汉画像石做赏析式讲解,教学内容应注重科学性、应用性、实践性。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课程设计、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播放汉代画像石视频资料、图书馆阅览画册,以及参观国内画像石博物馆等。例如学习徐州地区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包括徐州狮子山楚王陵汉墓、徐州汉画艺术馆经典藏品、徐州白集画像石墓的图像配置和观念信仰和徐州茅村画像石墓考察与研究;学习作为传统文化元素的汉代画像石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古为今用,从袁运生的油画作品看汉画像石在中央美院教学的具体应用为案例,探讨汉画像石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产业化开发。充分利用徐州本地区丰富的楚汉文化艺术资源,在实地考察中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关注,提高作为文化传播者与传承者的文化自觉性。

对案例教学的评价不应只限于课程教学结束后的终结性评价,而应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在教学活动中采取过程性评价,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与个人内评价相互结合,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与校外评价共同进行,从而对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进行有效的调节,使学生内在素质得到成长,教师持续反思提高教学技能与智慧,促进优质课程的生成。

参考文献:

生物教育教学案例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职物流教学;教学应用

1.案例教学法的发展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的哈佛商学院,是一种采取独特的案例形式的教学方式,其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一些事件。采用此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讨论的主体性。这种案例教学法到了1980年才开始逐渐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而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的时间,则是1990年以后的事情。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案例教学是物流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在物流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方法,具有举一反三的功效和形象生动便于理解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物流课程内容通常枯燥乏味,较抽象,实践性强,对感官感知要求高,如果照本宣科地讲课,那么课堂气氛差,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能让学生学到东西,这和它的特点密切相关。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上课所使用的案例,就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明白和运用书本上的知识。通过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学生在案例的阅读中思考,某些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和思考的水平。

2.2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和一般的举例相比而言,案例的内涵更丰富和复杂。分析案例,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也需要审时度势、果断决策的能力。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处理。因此,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2.3具有深刻的启发性和结果的多元化。案例教学,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锻炼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的结果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让学生发散思维地思考所有的可能性,不拘于唯一的答案,也可以传达给学生一个思想,即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不能总是局限于一个常用的方法,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最终的目标可以实现即可。

3.案例分析法在物流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运用案例教学法,选好合适的典型案例,十分关键;选准案例分析在教学中的恰当时机,至关重要;把握案例分析在教学中的适当分量,事半功倍。

3.1选择合适的典型案例。针对上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案例是重要的一步。教师可以从杂志、报纸、电视多个渠道寻找合适的案例。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可以自己编制一些案例。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由于要考虑到中职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最好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源自现实生活的例子。选择案例的时候,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首先我们要选择典型的案例;其次选取的案例不能太长,具有针对性,和相应的理论有关;再次选取的案例切记庸俗。例如我们在学习流通加工时可以举一个阿迪达斯的流通加工中心的例子,了解流通加工中心所能为客户的需求要做的工作,让学生思考流通加工和生产制造的区别,想一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否看到过类似于这样的例子。

3.2教师要和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案例与书本上相对应的理论进行讨论。在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法,我们应围绕精挑细选的案例,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案例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直接和间接、确定与不确定的资料,且答案应是多元化的。教师应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并适当地引导,使所有学生都参加讨论;另外,不要出现教师一个人分析案例,总结案例,不让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情况;讨论结束时要做好讨论总结。案例的总结可以由教师总结,也可以由学生总结、教师适当加以点评的方式。这一个步骤是案例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教师一定要好好把握,不然就达不到上课的目的。

3.3提高物流教师的综合水平。从事物流教育工作的教师既应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运筹学和信息科学等知识背景,又应具有较深厚的物流专业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培养高水平的学生离不开高水平的老师。现在的社会发展快,各方面的技术和信息更新很快,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经常学习与所教科目有关的知识,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参加各种与物流教学有关的培训,以及去物流公司实地感受和学习。通过从各方面提升教师的综合水平,让教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其教学效果会更好。

4.结语

以往的中职物流教学方式通常采用讲授法,往往理论概念讲得多,老师一味地把知识填鸭式地讲授,学生的思考能力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近年来,我国的物流市场发展较快,需要的物流人才越来越多,同时所需的物流人才的能力、知识等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现在物流人才的培养,需要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综合锻炼过程。案例教学法是最节约时间、费用成本最低的“社会实践”。案例教学法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培养出思考能力强的并具有开拓创新型的物流人才。

作者:黄秀贞 单位:怀集县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平海.国外物流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6,6:45-47.

[2]王东升.本科物流教学存在的问厄及对策[J].管理教育,2008,9:135-136.

生物教育教学案例篇8

关键词:生物教学 法制渗透 漠视生命 珍爱生命

一、渗透现状

中小学课程渗透法制教育刻不容缓。2004年,马加爵锤杀同学这个“建国以来最大通缉案”,带给我的绝不仅仅是震惊、悲痛和惋惜,也再次引起我的反思,我们的教育究竟怎么了?为什么我们国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就开始出现一些让人非常难以接受的涉及学生的恶性案件、学生之间动不动就提刀相向等等,都集中的反映出一个问题:学生法制意识淡漠,遇事不从法律、社会伦理的角度去处理,而是用暴力手段去解决,把很小的小事变成严重的伤人、杀人案件。在此背景之下,中小学课程渗透法制教育就成为了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二、认清根源

从所有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案件中,我们都能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无视他人生命的价值、肆意毁灭他人生命,且手段残忍。例如有一个中学生杀死自己母亲后放到地窖中若无其事的上街去玩耍,家人到处寻找他还装模作样的和大家一道出去寻找,后来因为尸体发臭才被发现。这些未成年人没有把生命当成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对待,根本没有珍爱生命的意识----我觉得所有这些不该发生的案件都有“漠视生命”这个隐形杀手在其中,漠视生命才是所有这些罪案的真正元凶,所以法制教育的开展不能脱离对这个元凶的声讨。

三、具体做法

“珍爱生命”意识的培养、法律法规教育和具体做法、细节的培养相结合,让事实成为最好的教材。

1.每学期开学用1课时进行“珍爱生命”专题教育。从2004年马加爵锤杀同学案开始,我坚持每学期开学用1课时进行“珍爱生命”专题教育,内容包括如何珍爱生命及法制教育。

一是选取古今中外各种典型案例作例子,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例子说明了什么?例如,曾经讲到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惨无人道的、毁灭种族的暴行;讲过项羽活埋秦军至少二十多万俘虏、讲到近代南京大屠杀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再到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一些案例(例如遵义四个青年“看他不顺眼”就把在路边休息的农村进城务工青年活活打死了)、影响极大的药家鑫案等,每个案例,无疑都对学生造成一种心灵震撼,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反思,考虑“如果我在其时其事中”,“我应该怎么办?”等。从思想根源上提高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培养“崇尚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

2.法律法规的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在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我把普及法律知识、教育学生知法守法作为我必然的责任。在社会、学校一度只重视升学率而忽视学生法制教育、生命教育的时候,我在自己担任的生物课教学中就常常和学生讨论如何保护自己、预防紧急伤害等问题,提示学生重视对自身的保护。

例如,给学生讲清携带管制刀具这种行为本身就是违法的(无论你是否伤人);例如,例如在实验室上实验课时,教育学生爱护集体财产――损坏集体或他人财物要赔偿,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等;随着近年来机动车急速增长,我还在课程中经常渗透交通法规教育,让学生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在生物课程教学中,还经常结合课程内容渗透环境保护、珍贵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水源保护等法制教育。

3.从细节、从具体事例入手,教育学生如何捍卫生命、合法维权。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因为一些小事与他人产生纠纷,我就从这些小事上一件一件的分析给学生听,并在很多时候让学生自己讲出比“打一架”更好的解决办法来。例如有一次我的一个学生放学回家路上,被四名外校的学生追打,因为我事先教过他们一个“绝招”:“跑,最快速度跑开并立即报告”,他采纳了这一招,尽快跑回来给老师讲了,当时几个老师过去抓住了那几个外校的学生,交到派出所,警察从那几个外校的学生身上都搜出了管制刀具。后来我在班上就让同学们反思,如果没有前面老师教的那一招,或者教了你你不那样行动,你和他们打起来,那天会是什么结果?事实让全班学生心服口服,这样事实就成为了最好的教材。

所有的教育最终必须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才能有效的成为学生思想意识、行为的一部分,不是随便讲几个法律条文就能办到的。我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讲解学生就容易接受,效果比空洞说教好多了。

4.防患于未然。我校是一所普通农村中学,学生大多来自农民家庭,农村中常常因为田边地头产生纠纷甚至酿成惨案,这方面的案例我也注意收集,用来在渗透法制教育时使用,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并且要求学生回家也给家长多讲讲这些案例,从而起到预防恶性案件发生的作用。

5、体会。多年来,一直坚持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其中我体会最深的有两条:一是学生不仅仅需要一个法律意识的框架,还需要我们从许多细微的地方着手,教会他们一些应急的方法,才能使其在紧急时刻减少伤害发生和减少违法犯罪案件发生。二是学生身边的成年人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决定学生是否容易违纪违法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老师、家长多进行正面引导,如果学生身边这些成年人本身也比较守法,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守法榜样,那么学生违纪违法的机率会小很多。

四、渗透反思

现在有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当父母外出务工之后,子女的法制教育是明显滞后的,并且这些留守儿童在情感发展上也相对更容易出问题,社会上的不良影响往往也就乘虚而入。我们教师、学校的力量在社会面前常常显得极其无奈,制度的完善才是最好的保障。

总体来说,中学生法制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个社会的重视和有效的机制从根本上来加以保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心灵、用自己的爱去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是我应尽的义务,只有学生都生活幸福了,我们才能安心的说一句:我们的教育确实是阳光下最伟大的事业!

参考文献:

生物教育教学案例篇9

摘要:几年来笔者尝试将案例教学应用于药理学的教学中,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药物的基本知识,而且也能将所学的药物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注重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与药理学的教学目标相一致,从而避免了传统教学法的缺陷。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药理学;教学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然而多年来药理学教师习惯于只向学生传授药物理论知识,而忽视了药物的应用性。从而使学生实习或工作初期不能把所学药物与相应的临床病例联系在一起,使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

现代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通过提供一个真实的具体案例,让学生置身于该情景中,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借助案例中提供的信息,运用所掌握的一些基本理论去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1]。几年来笔者尝试将案例教学应用于药理学的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1恰当导入,提出案例

在备课时,教师根据药理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精选病例作为案例,上课时以恰当的方式适时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强烈求知欲驱使下,可以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论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2指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

指导学生带着案例中的问题对书本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寻找解决案例问题的理论依据。教师可把书本的理论知识要点罗列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教材,理解各个要点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此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3启发分析,展开讨论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环节,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启发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对案例展开讨论。组织案例讨论可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一起讨论。小组讨论一般以6-8人为一组,小组讨论应引导学生充分尊重与众不同的思路和独到的见解,注重让学生吸纳与众不同的观点,小组内可自定小组发言人,并记录发言要点、解题思路、理论依据以及本组存在的疑难点。当遇到问题较多或较难的案例时,可组织全班讨论。

4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归纳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归宿,教师要及时总结学生对案例的讨论,评价学生讨论本案例的优缺点,有针对性地对案例的疑难点进行深入的分析。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用的思路及各个知识点内在的逻辑关系,教师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探究解决案例问题。

二、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中的作用

1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从“要我听”转变为“我要听”。在教学中,既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又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性。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独立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2更加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知识的急速增长要求人们学会学习,能力教育比知识教育更重要,方法教育比结论教育更重要[2]。在对案例讨论中,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从而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当学生针对案例陈述自己的观点时,又有效地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对案例的归纳总结,教师又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阔视野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接触到了现实中的真实病例,从而使学生由理论知识的抽象理解变为具体情况的解决,不但大大地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也加强了药理学科与实际的联系。

在实践中,教师若能深入地研究和恰当地选择案例,并将其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组织好教学,则能充分体现案例教学的真正价值。最终可以显著地提高药理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生物教育教学案例篇10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水工建筑物课程;教学方法;实践

作者简介:李晓庆(1976-),男,山东济宁人,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讲师;高强(1979-),男,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讲师。(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9-0054-02

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低、工程素养不高是社会对我国当前工科学生培养诟病的主要方面。[1]为扭转此种情况,一场贯穿宏观、微观教育要素的工程教育改革正在展开。宏观层面,“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已经得到工程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认可并付诸于实践;微观层面,教育部实施的“本科教学工程”、“卓越工程师计划”为当前我国各高校教学工作及改革明确了主要抓手。其中,教育教学法在人才培养中一直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但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法研究及实践尚处于尝试起步阶段。[2]鉴于此,课题组以水工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水工建筑物为试点,引入案例教学法,以探究工程现象背后原因(机理)的学习模式,融合方法论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适于本专业问题的具体分析方法、研究方法,从而提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一、水工建筑物课程案例教学法的设计与实施

1.水工建筑物课程特点

水工建筑物是水利类专业的骨干专业课程,具有综合性强、涉及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该课程是学生前期所学高等数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建筑材料、水力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水文水利计算、土力学、水利经济等诸多课程在实际工程中的综合应用,对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具有宏观控制性的影响。

受客观因素制约,一方面学生对水利工程了解甚少,主观的感性认识缺乏;另一方面,实际工程问题往往较为复杂,综合性很强。因此,教师教好和学生学好此门课程并非易事。传统的单向灌输“填鸭”教学方法叙述性内容偏多,基础理论的讲解单一、问题简单化、理想化,缺乏工程实践的具体化过程,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基本能力的培养及提升大打折扣。

案例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分析能力方面的优势突出,有利于找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这与水工建筑物的课程特点及课程教学目标是相一致的。[3]因此,课程组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水工建筑物课程的教学中,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2.学生特点分析

课堂教学的受众是学生,而案例教学法主要功能就是调整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学生转换角色,成为教学的主角。学生的特点直接决定了实施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的成功与否,因此,课题组首先对学生的基本面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样本为大三年级的两个班级,人数共计145人。学习类型调查结果显示(见图1):自主学习的学生比重偏低,仅16.55%;驱动型学习的学生比重增加,为48.97%。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是当前高校教师所面临的不利教学因素,地方一般院校尤为突出。对现有教学模式满意度的调查,仅自主学习学生的不满意比例略大于满意(含非常满意)的比例(8.28%:7.59%),其余学习类型的学生则相反。整体上满意(含非常满意)的学生比例为59.31%,而不满意和说不清的学生比例达40.69%。该结果与其他院校的相关调查结果是一致的。[4]

通过问卷调查,并综合老师的访谈,学生基本面的情况如下:等、靠思想严重,学习主动性不强;学生尚未养成主动查阅文献、动手试验的学习习惯,书面与口述表达能力弱;学生精力旺盛,表现欲望很强烈,但多数学生上讲台讲述依然有心理障碍。基于学生基本面情况,课题组进行了案例教学法的设计。

3.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目标

加大启发式和引导式教学力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灌输填压式被动学习向“以教促学、以教助学”的自主型学习方式的转变;透过实际问题加深对水工建筑物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在复杂的实际工程中能够抓住问题主要矛盾;掌握书面表达的手段和基本方法。

4.案例教学法的设计原则[2]

(1)案例题材的选择。学生的案例教学态度主要受到案例题材偏好因素的直接影响。[5]考虑到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实际,确定案例题材的选择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为首要原则,案例题材应采用学生周边较熟悉的题材,学生初次接触题材有“知道一些,可以先说一些,但又不能完全说清楚”感觉,即以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机理)的学习模式进行。

(2)方法论的引入。刘道玉教授在谈及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中着重强调了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性,对于“三层楼”(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体系,方法论是融合在各门功课中的,但随着知识分割过细、缺乏联系致使有关方法论的教学弱化。[6]因此,本次案例教学的实践要求学生掌握与本专业适宜的科学方法,如物理模型法、类比法、观察描述法和演绎法等具体研究方法。

(3)案例教学实施的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以班级或小组的荣誉感来激发学生的投入。

(4)教师的引导。针对有些学生虽有上讲台讲述的欲望,但缺乏勇气的情况,对学生提出的案例分析不加限制,先不予评价,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同时,为避免学生跑题无收获,应进行前期适时的铺垫工作。

5.案例教学法的案例目录及教学模式

(1)案例目录。1)混凝土刚性结构分缝问题——混凝土地坪的裂缝成因分析与解决措施。2)混凝土冻融破坏机理问题——道路旁路沿石冻融破坏成因分析与解决措施。3)水流消能问题——校园灌溉渠道堰后冲刷破坏成因分析及计算复核。

(2)教学模式。根据水工建筑物的教学大纲及教材内容,结合案例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出了贯穿案例准备、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过程的教学模式(图2),明确了教学各环节中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方式和承担的任务。[7]

6.教学实施过程

根据引入竞争的原则,参与本次案例教学法实践是两个平行班级,每个班级设三个小组,每个小组由10个学生(随机)组成,分配一个案例,形成两个班级的对比竞争。本次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基本上如图2所示。实施阶段原计划分配给学生的时间是2周,用以完成案例分析、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及形成成果的任务。实施中,由于学生初次提交的成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成果的表达方法、表达方式过于简单;2)成因分析为各种因素之堆积,未进行结合实际的分析,经不起推敲。因此,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重新进行案例分析。如此,进行了两次的反复。课堂布置与引导课时为8小时,学生共花费6周时间。

二、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分析

此次教学方法的实践,其教学效果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学生阶段性成果

从案例教学法实施的过程来看,学生是积极参与的,很感兴趣,主动地去查阅了相关资料,请教了相关的教师,为之付出了努力。学生对混凝土地坪的每个单块板(共99块板)裂缝都进行了细致观测,并绘制了CAD图,学习主动性明显被调动起来。

2.试卷考核成绩分析

对于参与案例教学法实践的两个班级,在期末考试中设置了两个与案例相关的论述题,以检验学生对案例所涉及工程问题的理解程度。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成绩分析情况见表1。

注:试验组:参加相对应案例的学生。对照组:去除参加三个案例的剩余学生。表中成绩值由原始数据进行了百分制的转化。

从学生的平均得分数据上看,试验组与对照组整体上的差异不显著,案例2中试验组的平均得分要比对照组高些。对案例1的数据做了如下处理:在试验组的成绩中去除1个最低得分,余下数据试验组的平均得分为57.78分(班级甲)、58.89分(班级乙),增加较多。可见,试验组样本偏少,单个样本对其平均值影响较大,这个影响直接反应在标准差上,试验组标准差均大于对照组。通过对高分学生个数的统计结果看,试验组的高分率均大于对照组,说明通过案例教学过程,个别学生实现了明确概念,对理论深刻认识的过程。对获得高分学生的卷面分析也可以清晰看出,试验组的学生对问题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明显要好于对照组,问题论述的层次性更好。

三、案例教学法实践中的问题分析

课题组针对本次案例教学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对今后的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第一,学生出彩的地方主要集中在现象的描述上,在现象的分类、问题的实质、理论论证等方面明显偏弱,具体分析能力不足。课题组认为其根源是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到位,缺乏解决问题的手段和研究方法,此方面的训练较少所致。应该在更多的专业课程中引入方法论的教学内容,搭建理论—实践—理论的桥梁。

第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案例题材及任务的设定至关重要。本次实践中案例1和案例2的工程现象及问题呈现较为具体,学生锻炼的效果较好。

第三,学生积极参与的原因,一方面是兴趣使然,另一方面是希望获得认可的心理,如好的评语。此次实践中虽然考虑到平时成绩这个因素,但实际操作中教师常常没对学生强调平时成绩的重要性,并在平时的学习中适时给予肯定,出现了个别学生马虎应付学习的现象。

第四,此次教学方法的改变对学习类型为主动学习和跟随性学习的学生影响较大,对驱动型学习及不学习的学生影响甚微。他们仅仅是被初期的新鲜感所吸引,缺乏继续投入的动力,因此,学习态度的转变至关重要,非一门课程改革能扭转,必须下力气狠抓学生的学风建设。

第五,通过本次教学实践,认为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一是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而当前教师的培养模式显然不能满足这个新要求;二是案例教学需占用较多课时,这与当前专业课课时压缩,有限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要求相矛盾,需要在专业培养计划上进行宏观调整。

四、结语

目前,全球性的工程教育改革正在蓬勃开展,我国的工程教育也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和吸取他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前进。[8]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将影响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应作为首要改革任务。虽然在水工建筑物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还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诸如教学模式、案例制作、学时分配、与实践性教学的关系等问题还亟待解决和细化,但可以明确,案例教学法以其科学的理念、丰富的内容、灵活的形式以及独特的教学效果与水工建筑物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契合的,为其教学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就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困境,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改革是迫切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黄大乾,曹广祥.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高等农业教育,2012,(11):58-61.

[2]陈啸,刘杨.国际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法研究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2,(4):92-95.

[3]萧毅鸿,周献中,凌海风,等.案例教学:一种有效的教师教育方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35-37.

[4]张志宇,郝娜,侯国恩,等.《水工建筑物》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改革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2):125-128,138.

[5]郭俊辉,曹旭华,王富忠.案例教学效果的最优模型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140-144.

[6]刘道玉.论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J].高教探索,2009,(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