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节能减排技术十篇

时间:2023-10-12 17:17:01

国外节能减排技术

国外节能减排技术篇1

关键词:通信产业;节能减排;机制改革;区域政策

中图分类号:F626;F2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2.0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2-17-02

一、我国通信行业节能减排的现状

(一)通信业节能减排定义及特点

节能减排是指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通信业作为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虽然不是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但具有点多、线长、面广、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的特点,通信网络覆盖全国城乡,多种设备分布在不同环境下,昼夜不间断地运行。随着通信行业的高速发展,通信业节能减排问题也日趋严峻,节能减排潜力较大。对于通信行业本身而言,节能减排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减少对电力的直接消耗,并通过降低对各类设备和原料的使用,间接减少其他行业对能源和废气的排放。

通信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节能减排工作中具有双重性。一方面,通信业设备的设计、制造及服务的提供,主要是依靠电力。行业越发展,对电力等能源需求越大;另一方面,通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服务部门,为各个行业提供了便捷的通信信息服务。国外实践表明,通信业可有效帮助其他行业减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其主要表现在节省劳动力和提高运营效率、减少纸张使用,以及节省空间和时间上的成本等方面,因此,通信业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其他行业的运行效率,从而减少能源的消耗和降低废气的排放,促进整个国家和社会节能减排工作。

通信行业作为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中,不仅能够推进本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而且通过服务于其他行业,利用本行业在技术、资金、人才、产品方面的优势,促进其他行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和运营管理效率提升,从而有力的促进整个国家和社会节能减排工作。

总之,通信行业在整个国家和社会节能减排中,具有标杆和示范作用。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其他行业运行效率、减少人/物流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信行业节能减排意义重大,潜力巨大。

(二)我国通信行业节能减排现状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剧,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对各个行业碳排放量的限制越来越严格。世界各国的通信行业,近几年来也随着3G、4G网络技术及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期。随之而来的是,作为后台支撑的服务器等IT设备不断激增,尤其是对电信数据中心容量的需求更呈现几何式增长,由此导致的数据中心能耗非常大。据统计,2011年,信息产业已成为全球第五大耗能产业,碳排放量占全世界排放量的2.5%。在英国,信息设备能耗已占到整个国家能源账单的10%;美国信息产品的能耗占全美能耗的8%,占电力消耗的15%。从通信行业成本结构上看,目前电信行业的能源消耗成本占数据中心运营维护成本的50%左右。仅就我国而言,全国通信网络年耗电量是200亿千瓦时,随着客户不断扩大,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在通信业发展战略与计划中,把节能减排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并提出具体的推进措施。例如,国外电信运营商已较早认识到了节能给企业带来的利润提升,提出“绿色通信”概念,将绿色通讯贯穿于信息化产业的产品设计与生产、运营网络与服务等各个环节。日本的NTT与KDDI、英国电信和沃达丰等欧洲运营商都率先对设备进行了节电改造,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设备企业也纷纷展开行动,节能减排效果明显。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朗讯、爱立信和摩托罗拉以及我国一些电信设备制造企业,也纷纷推出节能减排的基站。目前,绿色环保使得电信业不断创新,围绕绿色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网络架构与体系正不断涌现并推动节能减排的具体实施。目前,许多设备商都表示自己的节能减排方案能节能降耗50%甚至70%。

2006年以来,我国通信业务发展迅猛,目前,中国手机用户已超过10亿,同时也是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通信行业整个产业链已经开始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国联通2006年已开始组织试点并推广节能减排技术。中国移动2007年已经全面启动“绿色行动计划”。中国电信2008年编纂了《节能减排技术应用蓝皮书》。通信产业链的其他环节也已经纷纷通过加大技术创新,积极投身到节能减排工作中来。通信行业在加强自身节能减排工作的同时,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服务优势,积极推进全社会的节能减排工作。

二、我国通信行业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

尽管通信行业管理部门和企业采取了多种措施有效的促进了节能减排工作,但整个行业仍旧是耗能大户,行业潜在节能率仍在40%-70%,节能减排空间巨大。通过对通信业节能减排现状和产业运行情况的了解,现阶段通信业节能减排工作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思想认识有待提升

我国有着数量庞大的通信产品用户规模,随着新用户的加入,整个行业一直处于迅猛发展状态,再加上通信行业作为技术驱动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行业创新能力和盈利空间在国民经济体系中一直处于前列,因此在节能减排等成本管理方面压力相对较小,整个行业的思想认识方面,尚未充分重视节能减排工作的意义和效果。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导致在各项工作开展时不是特别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是国家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节能减排政策难以有效落实的原因之一。

(二)节能减排政策制定、执行及监管不到位

在通信业节能减排目标设定过程中,包括电信运营商公司总部及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给下级部门和企业的节能减排目标存在偏高、未能考虑具体地区、具体部门实际等问题,下级部门或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多是应付上级,未能将节能减排指标真正纳入到企业的管理考核体系中去,使得节能减排工作流于形式,难以落实。

目前,政府在鼓励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存在财政补贴、税收政策难以有效落实,可操作性差等问题,相关企业难以真正受益。但国家对一些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存在监管不到位,难以进行惩罚等问题。对于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情况没能实现有效的奖惩,是影响了节能环保技术、设备、产品的研发和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监管体系建设方面,国家覆盖各省(区、市)的节能监察体系至今尚未建立,导致节能执法主体不明确,节能监察队伍能力建设滞后,法规政策的实施没有监督保障。另外,在通信产业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领域即电信运营商网络等基础设施共享方面,国家的相关政策未能有力贯彻,导致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情况时有发生,是通信行业节能减排取得更大成效的一个重要障碍。

(三)统计标准和监测体系急需完善

在我国包括通信行业在内的能源计量、统计等基础工作仍然严重滞后,能耗和污染物减排统计指标不规范,统计数据准确性、及时性差,导致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难以形成有效的评价依据。

在监测体系方面,尚未形成清晰的工作流程和有效的考核指标,造成对企业进行奖惩时缺乏依据,也影响了通信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对我国通信业节能减排建议

(一)通信行业节能减排发展趋势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作为重要的约束性指标。国家必将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包括光能、风能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新能源、使用新能源,同时,在监管层面,国家应出台更为严格的监管考核办法,促进企业,尤其是电信运营商落实各项节能减排政策。

在“十二五”规划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重点项目,给未来的节能减排工作造成了更大的压力。例如,随着移动互联网、各类增值业务的应用,尤其是视频业务、互联网电视的发展,未来十年移动数据业务的流量将呈现几何增长,3G网络和光纤网络为应对流量压力,必将大规模铺设,将使得通信产业的能耗问题逐步凸显。通信行业的能耗将出现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数量虽小,但能耗大、重要性高的核心机房;单位能耗较小,但总体数量巨大的基站。数据显示,两者的能耗量占整个行业的88%。

未来,通过新技术和工艺的应用,以及机制改革将是通信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

(二)通信业节能减排建议

1.进一步加快制度建设和运营机制改革。我国通信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应该从顶层设计入手,从完善制度和机制入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从根本上推动企业及整个行业节能减排工作。

首先,主管部门在监管层面,统一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制定通信行业节能减排的整体规划、指标体系和目标分解原则,并真正起到对全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具有指导作用。通过清晰的政策和流程设计,实现对节能减排考核不达标的企业进行惩戒处罚,对行业内节能减排效果显著、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奖励的目标。

其次,在企业层面,特别是电信运营商,对网络部门等能源需求占主要成本构成的部门,应该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将其成本与效益紧密挂钩,调动其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再次,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及企业,应共同完成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的建设,细分生产能耗统计数据,加强节能减排的统计分析。企业也将节能减排指标纳入到经营分析报告中去,并在节能减排考核体系中,从集团公司、省、本地网层层落实指标。

最后,进一步加强行业基础设施共享,通过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减少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成效。

2.进一步推进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加快具有节能减排效果的一批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与升级。例如,对于当前的电信数据中心来说,随着电信数据中心能源需求、以及能源和冷却成本的大幅度上涨,日益增长的可用能源的容量预计在未来几年里将跟不上需求的增长,急需通过创新的技术实现节能降耗。

通信服务企业的数据中心,可以通过采用具有绿色环保效果的新的数据中心,帮助电信行业解决电源、空间和冷却等问题。同时削减成本。例如,服务器是电信运营商们大量应用的IT设备,为实现电信数据中心的绿色化,从服务器设备的节能上入手,除了通过服务器虚拟化整合外,采用新的节能技术降低服务器能耗,对电信数据中心的绿色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电信运营商应积极应用高速光传输、云计算、分布式基站等先进技术,提高设备利用效率,降低单位网络能耗;对配套设施进行节能技术应用和改造。

采取新工艺、新方法提升节能减排效果。例如可利用智能通风技术。此技术是利用室外的自然环境冷源,当室外空气温度低于室内温度一定程度时,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将室外冷源引入机房内,把机房的热量带走,达到降低机房温度的目的。从而减少机房空调的使用时间,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

国外节能减排技术篇2

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的热点话题,其关系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由此延伸出来的能量消耗问题成为节能减排,节约资源研究的热点,而节能减排是目前通信行业普遍面临的重要任务,甚至直接影响了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向,因此,本文将着重分析节能减排在绿色信息通信网络中的具体应用,以期能够对促进该行业对能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有所启示。

关键词:

节能减排;绿色通信;信息网络;应用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随着全球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信息通信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能源的稀缺性和部分能源的污染性,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开始凸显,并逐渐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统计,信息通信技术(ICT)能够有效的帮助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5%~40%,预计截止2020年ICT技术可在全球范围内降低15%左右。而我国IT行业产品能源能耗以8%~10%的年增长速度增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这与我国电信行业快速发展有密切关系。而绿色信息通信网络的节能减排,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承诺,因此,我们有必要仅以分析节能减排技术在绿色信息网络中的具体应用。

1绿色信息通信网络中节能减排技术应用与实践

信息网络通信的绿色进程直接受到设备制造商、信息通信运营商、相关职能部门和国际组织的影响。在节能减排的探索中,也可以通过上述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沟通,进而促进节能减排在信息通信产业中的应用。一般来说,在信息通信网络运行中,主要的耗能设备包括四部分,即信息通信设备系统、电源系统、温湿控制调节系统、照明系统。此外,设计绿色节能的环节还有运维管理系统和绿色营销计划等。

1.1信息通信设备系统的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目前我国GSM网络频载数量巨大,基站每年至少消耗的能源折合成标准煤为100万吨。并且随着3G/4G的成熟,旧有的设备功耗大、集成度低、温度湿度要求敏感等问题进一步凸显,旧设备的更新换代就成为新的焦点,为了节约能源,强化节能减排,为了提高攻防效率,减低单盘厚度和面积,生产设备商可以通过使用新的功放芯片,进而优化PCB布局,提高光电器件的密度,减小设备的体积;还可以选用高等级的电子元器件,使设备能够在高温环境中正常运转,从而有效的降低空调能耗;还可以改进散热片的设计,进而减少热阻,提高热传导性能。根据大城市人们的生活特点,基站设备的节能减排技术可以采用基于符合的TRX关断、基于负荷的PA关断和采用BUU+RRU分布式基站设计等方法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1.2温湿控制调节系统的节能减排设计在温湿控制调节系统中,25%的能耗来自空调制冷系统,12%的功耗来自空调的送风和回风系统。空调的使用通常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而选择。通常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来达到温湿控制调节系统地节能减排:

1.2.1新风节能系统该系统是利用热学原理和温湿度传感、气体学等智能控制技术,通过机房内外的温差,依靠风道将机房内的热量传导到外界,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若室外温度较低时,可关闭空调,使其自动散热。该技术对温度的调节明显,但其工作环境要求相对严格,在工作中,也不可避免增加机房的灰尘。

1.2.2热交换系统该技术主要是在隔离空气的环境下进行工作,利用外界的冷源来对内部环境进行冷却,进而减少空调的使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该系统与新风节能系统相比,在双向换气的基础上增加了热交换器,在保持交换系统密封性和机房内的清洁度的同时,避免了室内冷热空气混合流失。

1.2.3空调降温系统该技术主要是指利用先进的节能技术或手段进而空调组构成热交换系统。例如调变频空调、乙二醇自然冷却节能空调等。为了避免空调长期运行出现的油分子沉积而阻碍金属壁的热传导,提高压缩机使用寿命,通常可以添加节能添加剂,以提高空调的功效,进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此外,在温湿控制调节系统的实际实践中,机房的设计对该系统的功耗有很大的影响,通常,需要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进行设计,以后充分发挥节能减排的功效。

1.3绿色照明系统的节能减排技术该系统技术主要是采用效率高、寿命长、安全性能稳定的照明产品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其采取的主要方法有:一是,保持机房内原有的照明设施不变,通过控制开关线路整改,实现区域功能的划分,使得照明设备尽在施工维护时进行照明,并加装LED光源做常用照明设备;二是,将楼道、办公室、监控室、洗手间等区域的光源更换为节能灯,在公共区域安装声光控的光源,并设置合理的光源间距,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三是,严禁电源线和所有的走线槽与信息通信设备相连,并对线槽和电源线等材料使用阻燃型材料。

1.4电源系统节能减排技术由于信息通信行业的特殊性,要求信息网络需要全天保持可靠稳定的运转,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蓄电池的寿命和安全运行,因此,为了实现蓄电池节能减排的目的,可以通过蓄电池自然资源的存储和释放能量,采用轮换休眠的工作方式,最大限度的提高系统的带载能力,进而为通信设备提供全天候正常稳定运行的能源,降低热备份和换流损耗。

1.5绿色运维和绿色的节能减排理念该环节主要是针对信息通信的运营商,在运营的各个环节都要有绿色节能减排的理念,并将其贯穿于采购、运行等各个阶段。例如,在对移动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中,中移动推出“SIM卡旧卡新用业务”、推进“绿色行动计划”以及开展“绿箱子”活动,有效的对电子产品进行了回收,进而达到绿色运维和节能减排的目的,还节约了能源的消耗。

2结束语

总之,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制定,信息通信行业的绿色节能减排技术也正在向标准化、集约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也是今后信息通信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发展的趋势,为了进一步促进节能减排技术在绿色信息通信行业的应用,这就要就设备技术生产商、网络运营商和终端客户共同努力,提高节能环保意识,养成“绿色”使用信息通信产品的习惯,进而实现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建设环境和资源友好型的绿色信息通讯社会。

参考文献

[1]王洋,樊锐兰.绿色移动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与实践[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2(01):77-79.

[2]李艳.绿色信息通信网络中的节能减排技术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08):29.

国外节能减排技术篇3

关键词:建筑; 给排水设计; 节能技术; 应用

对于建筑工程来讲,主要的耗能系统分为供电系统和给排水系统。其中建筑给排水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有较大的潜力可挖,因此我们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要大力应用节能技术,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创新建筑给排水设计的方式,将节能技术融入到建筑给排水设计中,使建筑给排水设计具有更多的节能特征。

1.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应用节能技术的必要性

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实现功能的方案很多,为了满足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要求,我们要在设计中更多应用节能技术。建筑给排水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主要负责建筑物的供水和排水系统。对于大型建筑而言,每天的给水和排水量是巨大的,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将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增加建筑物的使用成本。在目前的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应用节能技术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发展方向,其必要性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应用节能技术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应用节能技术使建筑给排水设计功能更全面

在建筑给排水的设计过程中,主要是实现给水和排水的功能,节能技术的应用,使建筑给水和排水功能得到了强化和提升,同时降低了水的消耗量,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所以,应用节能技术是建筑给排水提高设计功能的必然选择。

1.2应用节能技术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方针

目前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资源的重要性,提出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政策,考虑到建筑给排水是主要资源消耗环节,所以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应用节能技术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方针,对节省水资源有着重要作用。

1.3应用节能技术是建筑给排水设计发展的必然需求

建筑给排水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实现正常的给排水功能之外,如何有效降低能耗,减少水源消耗也是其重要的发展方向。所以,应用节能技术是建筑给排水设计发展的必然需求,符合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发展实际。

2.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应用节能技术的具体措施

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应用节能技术,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给排水节能的需求,利用多种手段达到节能的目的。从目前的建筑给排水设计来看,应用节能技术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具体措施:

2.1在管网水压方面应用节能技术

在管网水压方面应用节能技术,主要是实现对市政供水管网内剩余压力的有效运用。在目前的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逐渐增多,为了满足供水要求,需要在市政主管线原有压力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压。由于存在二次加压的现象,导致了市政主要供水管网内的压力出现明显变化,在靠近二次加压区域内的供水管网内的压力要明显高于其他区域。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建筑物的高低程度,将供水区域进行划分,做到高低建筑物搭配供水,有效利用高层建筑二次加压后剩余的压力给低层建筑供水,从而减少对低层建筑供水而带来的能源消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2.2在供水设备方面应用节能技术

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需要合理选择供水设备,其中主要涉及的设备包括:储水池、加压水泵、高位水箱等。在针对高层建筑的供水过程中,由于需要对水源进行二次加压,所以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对水源的污染,而这种污染最终的解决只能依靠改变二次加压方式。经过对供水设备的研究,目前二次加压的方式已经找到了合理可行的替代方式,即:利用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进行供水,提高了供水效果,还可以有效降低二次加压带来的能源消耗。因此,这种设备已经成为了建筑给排水设计中供水设备的首选,在供水设备方面应用节能技术,主要就是采用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

2.3在能源消耗方面应用节能技术

从目前的建筑设计情况来看,对于能源消耗的多数考虑都是从降低能耗出发的,建筑给排水设计也不例外。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太阳能技术已经成为了节能技术的主要应用。由于我国的地理位置是太阳能辐射的主要区域,为太阳能的利用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对太阳能进行利用,主要是指利用太阳能对水源加热,为用户供给热水,减少加热水源而带来的其他能源的消耗,从而从根本上实现节能的目的。截至目前,在能源消耗方面应用节能技术主要是指对太阳能技术的有效利用。

2.4在具体的室内给排水管材、器具方面应用节能技术

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除了考虑其他能源消耗之外,还要考虑如何实现水的有效利用,有效降低建筑物的用水量,实现节约用水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要考虑给排水的管材、室内的卫生洁具等是否符合节能的要求,考虑其是否能够实现节水的目的。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要想实现节水的目的,在给排水管材方面选用新型复合管材是可行的选择,不但可以保证水质安全,还能防止管线渗漏而造成的失水。在卫生洁具方面,可以选用节水马桶、红外线控制冲水装置,都可以有效降低水源的消耗,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2.5在计量和循环利用方面应用节能技术

除了上述措施以外,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还需要包括水的计量和循环利用环节。只有对用水量实现计量,才能确定水的消耗总量,进而采取必要的措施开展节水节能。此外,对用水量实现有效计量可以检验应用节水技术之后取得的效果,所以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对水的计量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我国水资源的缺乏,所以实现水的循环利用是建筑给排水设计的重要职责,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可以直接减少水源的消耗,是节能技术的一个主要体现。具体的措施是采用自动控制计量、发展建筑中水系统、雨水回收利用、在热水管道设计中应尽量采用塑料管材以代替原来的金属管材等。

3.应用节能技术之后取得的积极效果

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应用节能技术是极其必要的,应用了节能技术之后,建筑的给排水系统得到了优化,取得了积极的应用效果,其积极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应用节能技术之后,建筑给排水的能源消耗明显减少

应用了节能技术之后,建筑给排水实现了节能目标,在给排水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相对过去逐渐减少,实现了给排水功能的同时,具备了节能属性。

3.2应用节能技术之后,建筑给排水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

应用节能技术之后,建筑给排水减少了水的消耗,通过对水的循环利用,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有效降低了城市供水需求总量,节约城市生活总成本。

3.3应用节能技术之后,建筑给排水设计更加规范,实用性更强

应用节能技术之后,建筑给排水设计方案考虑的更加全面,不但实现了原有功能,还增强了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实用性,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明远、岳秀萍.建筑给谁排水工程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国外节能减排技术篇4

目前,全球气温普遍上升,海平面持续上升,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沿海地区洪涝灾害严重,经济发展受到威胁,农业生产损失严重,因此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利于解决全球变暖这一核心环境问题,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选择;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同世界整体水平尚存较大差距,同时能源利用率低,温室气体减排压力较大,因此我国探寻低碳发展道路,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利于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化解国际上的减排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通过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在重视“保护环境”的同时,还强调“谋求发展”。但发展低碳经济,并不是单纯地限制约束发展,而是探索新技术、新能源,不断创新,激发市场盈利潜能。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2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环境保护的主要对策

2.1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

相关部门应建立并完善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法”立法的可行性研究,制定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的环保政策,增加对气候变化的应急预案,加大对节能技术及产品的推广力度,同时加强监管力度,重视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提高各级政府、公众、企业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环境保护的适应能力。

2.2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我国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第三产业在各区域领域经济中的比重,对第二产业的内部进行调整,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改造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鼓励企业实行节能减排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减排目标。另外,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大力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研究推广新型能源,在开发过程中,提升各环节中能源资源的总体利用率,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早日实现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

2.3加强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

目前我国的低碳技术仍不发达,可加强科技投入,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同时加强同发达国家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大社会团体、科学研究院所同国外的合作力度,引进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效的技术以推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加大国外高端低碳技术及产品的推广力度,如生物工程固碳技术、资源再利用技术、减量化技术等,以进一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另外,鼓励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引进技术的二次创新,使我国拥有自己独特的技术特色,为我国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坚实后盾。

2.4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因我国短期内难以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方式,因此若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如可通过政府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引进高效设备;制定严格的能效标识制度,来约束和规范相关行业的能源利用情况;实行阶梯能源定价,节约能源等。通过多种途径来节约资源,提高其利用率的同时,加大对清洁能源的研发力度,开发新能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并尽快投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避免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而实现低碳生产,保证能源安全。

3结语

国外节能减排技术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技术障碍;新能源;碳减排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0-0130-03

气候的急剧变化是对人类最大的威胁,而造成气候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2009年12月19日,万众瞩目的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在未能通过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文件的情况下闭幕。此后,中国面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更大压力。在此情况下,应如何变压力为动力,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这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气候影响和碳减排的背景下,中国应当采取措施积极应对,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它的内涵十分丰富,但目前为止没有确切的定义,各学者对于低碳经济的定义有不同的解释。本文作者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低排放二氧化碳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我国并不能只顾着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还应把低碳经济定义为低能耗和低污染。也就是说,我们在关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还要关注节能减排和减少空气污染,要全面地发展低碳经济。

目前,全球很多企业都尝到低碳经济所带来的利益。据统计,日本在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居世界领先,是全球最大的光伏设备出口国,仅夏普公司的光伏发电设备就占世界的1/3;德国风能发电设备2005年的出口收入已达约60亿欧元,占全球风力发电设备交易额的一半左右。发展节能减排等,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增长,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无疑可促进经济的新一轮高增长。由此可以预见,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研究,二氧化碳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94%,而且在人类各项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中,能源生产与消耗环节占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比例高达83%。因此,能源问题是降低碳排放的关键,减少能源生产与消耗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是重中之重。数据显示,全球CO2年产生量巨大,仅我国每年就排放70亿吨以上,且正以年均4%的速度增长。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能源的大量需求和快速增长短期难以逆转,从而导致碳排放不断持续增长。目前全国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烟尘都是由燃煤排放的。长期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给我国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但是这种能源结构在现在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很难改变。由于技术和设备相对陈旧,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主要工业过程和产品能耗比国际领先水平平均约高30%左右。中国目前CO2排放总量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对能源的依赖越来越大,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安全问题,低碳也成为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技术障碍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目前,我国因缺少先进的减排技术,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都具有明显的高排放特征。

1.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中国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成了中国经济的软肋。中国是资源消耗大国,但是单位资源平均产出不足发达国家的1/10;中国是制造大国,但重要技术装备主要靠引进;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不断增加,但是不仅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而且每年要为软件技术标准向外企支付高额的费用。

2.国际技术转让障碍。目前,国际知识产权体系尚不健全,普遍存在着技术剽窃、模仿现象,致使创新者缺乏足够的市场激励动力。发达国家担心转让先进技术会影响到其国内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导致发展中国家人才缺乏、技术转让费高昂、政策和法律不完善等障碍。

3.技术引进障碍。技术引进包括为了使用而引进和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引进的两种方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在技术引进上大量花钱,因为它的效益迅速可见,而对消化、吸收却吝于投入。这是我国长期以来就存在的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弊病。多家企业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引进技术,最终产生了对外国技术依赖。结果导致花费大量的技术费用,而没有完成技术更新和学习的过程,也没有培育出自己的技术创新力量。

4.技术投资障碍。新技术应用的预期尚不明确,技术政策还不健全,导致投资者担心未来技术应用的市场风险而不敢大胆投资进行技术研发。

(二)低碳新能源有待大力发展

中国的能源结构缺油少气,以煤为主。由表1可知,1978年中国总体上还是能源净出口国。到了2009年中国的能源消耗量远超过能源生产量,缺口高达32 028万吨标准煤,成为不折不扣的能源进口国,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和能源安全。

目前,虽然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态势不错,如风能发展迅速,2008年连续第四年风电装机翻番。2008年中国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占世界总装机容量的10.1%,仅次于美国、德国和西班牙;2008年中国新增装机容量占世界新增装机容量的23.3%,仅次于美国。但是,目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新能源成本普遍较高。我国风能发电的成本要比火力发电高一倍,太阳能发电成本是火力发电的四倍,因此还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二是我国在关键技术上掌握得还不多,自主创新太少。要发展新能源,引进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必须要加强在新能源方面的自主创新。没有自主创新,就会出现世界各国的技术到发展中国家来做实验的情况。三是我国目前对于整个新能源的发展还缺乏一个详细周密的规划。对于新能源发展战略的争论也比较多。

(三)产业结构短期内难以调整,企业节能减排动力不足

中国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大多是高能耗工业部门,如果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还要依靠这些产业的基础性支持,在就业压力和税收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要在短期内实现产业结构的有序迸退,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结构调整,仍然相当困难。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工艺和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的中小企业的关停受到地方利益的保护;另一方面,不少地方和企业仍然我行我素,争先恐后上项目,特别是重化工项目,对国家的相关规定置之不理。

目前,中国节能减排工作主要是由中央政府以行政手段为主,依靠节能减排指标的层层分解来约束地方政府和企业实施。企业是节能减排与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如果没有长效政策机制对节能的设备投资、技术进步、减排成本以及管理机制改进等方面进行鼓励和现实补助,企业在大规模应用减排手段上将缺乏加大投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缺乏长期的积极性,建立长效机制尚需时日。

当前经济困难使政府承受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在政策的制定上容易顾此失彼。国家为了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取消了部分高耗能产品如一些钢铁产品的出口关税,而且目前的油电价格管制和补贴存在问题。生产侧补贴鼓励和放大石油电力消费,导致无效消费,加大能源稀缺和价格压力,以及环境污染。此外目前的能源生产侧补贴方式鼓励消费,意味着大多数的能源补贴将进入富人的口袋。另一方面,低能源价格会通过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造成对外国消费者的间接能源补贴。

另外,虽然国家将节能降耗工作放在高位,但是政策实施效果,包括针对节能减排的投资发挥的作用,存在滞后期。一些投资不能立刻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技术进步转化为企业的节能绩效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

总而言之,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在国家尚未出台发展低碳经济的明确政策和战略思路的前提下,发展低碳经济的障碍远不止这些。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据悉,目前许多国家已经纷纷投入巨资开始涉足低碳技术研发,全球已有50多家金融机构投资13亿美元进行低碳技术开发,谋求在低碳经济时代真正到来的时候占领科技制高点。据了解,我国科技部在相关科技计划中,已对节能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碳捕集和封存、清洁汽车等具有战略意义的低碳前沿技术,进行部署并加大投入力度。当下,我国在低碳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正快速提高,大批成熟的低碳技术正在电力、冶金、建材、制造、石油化工等行业得到推广和应用。

我国应鼓励煤炭企业建立循环经济园,鼓励研发对煤炭热能效率利用高的技术发展,实现煤炭的多层次利用,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取得丰厚的经济回报。碳捕捉和碳储存技术是未来煤炭行业发展的支柱技术,掌握了这个技术,不但可以发挥我国相对较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还可以使我国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踏上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因此,国家应进一步扶植低碳科技的发展,实行多联产技术来降低经济成本,对实行清洁生产的环保煤炭企业给予补助。

(二)提高能效和开发新能源是重要途径

建立能源回收生产体系,对废物进行循环利用是一种能源双向流动的生产模式,使得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进行循环,并得到合理和持久地利用,从而实现碳排放的降低。研究显示,废弃物再生回收的碳减排量十分可观。据测算,每回收利用1吨废旧物资,可节约能源1.4万吨标准煤;每利用1万吨废钢铁,可节约成品铁矿石2万吨,节能0.4万吨标准煤,少产生1.2万吨矿渣;每利用1万吨废纸,可节约木材3万立方米,节约能源1.2万吨标准煤,节水100万立方米,少排放废水90多万立方米,节电600万度。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废金属的回收率(指年总回收量占总消费量的比重)为40%―50%,废钢铁的回收率为60%―70%,废纸为70%。未来30年内,再生资源产业为全球提供的原料将由目前的原料总量的30%提高到80%,产值超过3万亿美元,同时提供3.5亿个的就业岗位。

在能源政策方面,2009年起,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先后了《高效节能产品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房间空调推广实施细则》及《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电机推广实施细则》等多部实施政策,这些政策措施效果显著,对社会发展低碳经济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2010年4月正式实施修改后的《可再生能源法》,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利用提供了更加有力法律依据。今后,建议各相关部门制定更多的有关标准和规范,增强可再生能源法的可操作性。寻找出一条更加注重资源、能源、环境边际效应的经济增长方式,从而通过新能源的产业革命逐步实现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

(三)培育和建立碳交易市场,采取强有力的经济政策手段

在全球都倡导低碳经济的同时,我国须在环境与贸易利益方面做出权衡取舍。建立进口制成品替代战略,减少高能耗、高碳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以进口这些商品作替代,在减少贸易顺差的同时保护环境。还应建立低碳贸易和投资制度来避免污染和碳排放,提高外商投资门槛,并鼓励外商投资在生产中采取清洁技术。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权供应国,在此形势下,我国应充分利用低碳商机,提高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与产品的竞争力,尽可能以低成本的清洁增长方式和低碳技术进行经济发展。

2009年美国通过《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使其有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欧盟从2011年开始,拟对未采取减排措施的盟外进口商品征收进口碳关税。因此,中国的出口贸易受到双重打击;另外,如果美国将其税收用来补贴国内企业的减排,我国的企业面临更大的压力。所以,我国应该征收国内碳税,使美国的碳关税失去合理性。我国可以借鉴欧洲国家的做法,征收碳税的同时降低企业所得税和企业支付劳保的费率。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综合性成本并没有提高。另外,我国可以借鉴英国经验,开征“气候变化税”。这种税收重点引导重工业降碳,与重工业能源用户签订自愿协议。如果他们能够通过新的投资实现较低的排放,则不需要支付全税。这样做的结果是,企业生产在降低了二氧化碳的同时也增加了工业的能效以及竞争力,使其更有动力实现低碳行业的发展。

(四)普及低碳理念,共建“低碳生活”

目前,人们低碳消费意识薄弱,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节能减排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我们必须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应先从消费者入手,倡导公众低碳消费、节能减排、低碳经营的理念,引导公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生活习惯,使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这些环保理念成为行为准则,引导公众消费低碳产品,从而引导企业生产低碳产品,让“低碳生活”成为一种时尚,充分发挥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能。

参考文献:

[1] China’s Pathway 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 CCICED Policy Research Report,2009.

[2] 杨莉.低碳经济发展可行性及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23).

[3] 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

[4] 王宇寰.节能减排――低碳的必由之路[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

[5] 林汐.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党政干部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Main problems and policy suggestions for China to develop low-carbon economy

WU Zhe

(Wuhan foreign language and foreign affairs Career Academy,Wuhan 430074,China)

国外节能减排技术篇6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保节能;节能措施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加强房屋建筑节能设计

1.墙体节能设计。

墙体是房屋建筑护结构的主体,在墙体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多采用保温性能好、蓄热能力强、强度较低的砌块墙体,常见的有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还可以采用复合墙体设计形式,如内保温复合墙体、外保温复合墙体和夹芯复合墙体等形式。这3种复合墙体形式中,内保温复合墙体的热桥对保温的影响比较大,国外已经开始淘汰这项技术,国内在这一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的限制,因此不建议再继续使用。外保温复合墙体的保温效果比较好,节能效果也比较明显,且各种先进的外墙保温材料日益增多,为外保温复合墙体的应用和发展,以及节能技术的进步创造了良好条件。在使用外保温复合墙体设计时,最关键的是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要选择保温效果好、防火、防、价格适中的材料。

2.门窗节能设计。

外门窗是住宅能耗失散最严重的部位,约占房屋建筑总能耗的1/3,通常,传热损失和冷风渗透都能达到1/3,要解决外门窗的能耗问题,要求门窗在满足日照、采光、通风和观景等一般需要的前提下,要增强门窗的气密性,选择合适的窗墙面积比,增加窗玻璃层数,多采用百叶窗帘、黄斑等节能设计措施。

(1)控制房屋建筑的窗墙比。窗墙比是指窗户的面积与墙体面积的比值,《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各地的窗墙比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选择合适的窗墙比。

(2)要提高窗户的气密性,减少冷空气的渗透。这一点在冬季比较寒冷的北方地区显得尤为重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设置泡沫塑料密封条,使用气密性更好的门窗材料。门窗框与墙之间的缝隙可以使用毛毡、聚乙烯泡沫材料填充,以获得良好的密封性,玻璃可以使用双层玻璃或者中空玻璃,以获得更好的保温效果。

(3)改善住宅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在门窗设计上应考虑防火、防盗的新要求,在门的空腹内填充聚苯乙烯板或岩棉板,以提升门的隔热效果,一般来说北方地区都会将北外阳台全部封起来,可以有效防止冷风倒灌,而楼梯间一般也设计成封闭式,能起到一定的节能效果。

(4)设置温度阻尼区。在室内与室外之间设一中间层次,这就相当于在室内与室外设置了一道热闸,可以调节室内外的冷热转换。

二、建筑节能减排的环节控制

(一 )抓住建造环节

不仅要切实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能耗,更重要的是努力确保每年新建的每一个项目确实都 能达到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国家要求新建建筑(含改建、扩建)近阶段达到节能50 % 。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则要达到节能65%的目标。针对以上目标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

1、最大限度降低建筑基础能耗水平。对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进行详细的计算、比较和分析,合理确定建筑体形系数,选择优化的建筑围护结构,外墙、屋顶、门窗等的热工性能(包括平均传热系数、热惰性指标及气密性要求)必须满足国家最新颁布的节能标准。

2、进行节能减排建筑设计,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环境参数条件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应减少50%。

(二)抓住运行环节

一方面要大力宣传、普及知识、注重节约意识,而且要通过科学管理和应用适用的先进技术,使运行处于最佳状态,切实降低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实现行为节能;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减排的法律制度和技术规范,建立建筑节能监管服务体系,实施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和公示等制度,落实建筑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三)抓住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环节

通过科学开发和有效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工艺技术和先进设备,尽量减少建筑对一次性能源的依赖。水资源的缺乏,在我国已经是迫在眉睫。在水资源的使用中。生活用水占的比重最大。建立将生活污水、雨水等收集、处理后重复使用的中水系统,就地处理污水,变污水为中水在建筑节水中至关重要。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结合当地水资源状况和气候特点,制定相应的节水、污水处理回收利用、雨水收集和回用方案,努力提高水循环利用率和用水效率,减少污水排放量。

1、水量平衡。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水资源,减少建筑污水的排放量,实现建筑用水的良性循环。

2、制定节水率、回用率目标。计算小区生活用水量、污水排放量及雨水收集量,制定节水率和回用率目标.

3、污水回收利用系统。经济理地利用污水资源。对再生水行合理的规划,使再生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例如:利用污水源热泵系统,进行冬季采暖,夏季空调,全年生活热水供应的技术来利用污水,以便达到污水的利用。

(四)抓住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环节

尤其是要有针对性地重点改造那些能耗高的部位,以大力提升既有建筑的节能性能。对建筑中的常规能源系统的优化利用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减少建筑对常规能源的需求量。合理地确定整个建筑中各设备系统的能源供应方案,优化建筑中采暖、空调、热水制备、炊事、照明等设备系统的设计和运行。

(五)完善建筑节能减排的技术标准环节

加快工程建设节能减排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不断扩大标准的覆盖范围。直接涉及能源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建筑技术进步的内容将作为强制性条文。充分发挥节能减排标准的技术保障和引导约束作用。

三、关于建筑节能减排措施的创新

实施建筑节能减排,已经势在必行,通常需要首先从意识上转变,然后结合国家相关法规,运用高新节能技术,与时俱进。具体措施为: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建筑节能减排不是片面的节约,而是全面地提升建筑的基本品质。人们往往误以为建筑节能就要降低建筑标准和使用水平,所以要防止简单地将节能建筑理解为“低标准”和“简易房”。开展建筑节能减排不能主张资源的过度占用与浪费,但也不是以降低综合性能和牺牲舒适度为代价来换取资源的节约。其最终产品必须是不仅质量优良,而且是充分体现和满足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造福人民,回归自然,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性化建筑。

(二)加快技术更新,与时俱进

开展建筑节能减排,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坚持技术创新,迅速提升建筑品质和性能,谋求可持续发展,杜绝和减少浪费。高效率地利用资源,建筑的建造和消费;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要选择节约资源的技术新路线,减少资源的耗用量,尽量不用或少用不可再生资源。高性能的材料产品,是高效率利用资源的前提。建筑结构材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围护结构要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防水、隔声、涂料、管道等专用功能性材料,都要具有应的高性能。杜绝使用污染性材料,坚决有效地控制有害物质排放,并尽可能地利用清洁能源。

参考文献 :

国外节能减排技术篇7

关键词:钻井动力;节能减排;排气处理

中图分类号: TE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9-190-2

0 引言

在油气田企业的发展中,钻井动力减排是企业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钻井动力减排过程中,主要通过机械驱动以及电驱动的方式来提供动力[1]。近年来,尤其资源的供求矛盾日益明显,而每年消耗得尤其资源费用超过百亿元。可见,在油气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降低油耗、提升热能的运用效率以及降低排放技术成为油气田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另外,在钻井动力减排技术分析中,符合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 降低油耗技术

随着油气田企业的不断发展,对钻井动力减排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而降低油耗技术则成为节约成本的重要环节。降低油耗技术时通过降低发动机的消耗率,以便可以提升发动机的使用效率,其对技术的开发主要包括机内和机外两项技术[2]。并且在降低油耗技术的开发中,需要加强对配套技术的开发和运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降低油耗技术取得了不断地创新,电控电喷技术以及高压共轨燃油喷射技术等技术的研发,可以将发动机中的柴油按照设定标准投入到气缸中,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发动机的雾化效果。

在国内外市场的发展中,钻井柴油机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在国际市场的发展方面,MTU等品牌企业已经将电子控制以及电控高压喷射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将排放标准的油耗降低到(190-200)/kW・h。而在国内市场的发展中,技术开发仍然有待提升,大功率柴油机的电控电喷技术仍然有待研究,并且仅仅JC15柴油机和26/321大功率发动机采用高压共轨电子喷射技术。

在降低油耗技术的开发中,纳米技术是通过物理作用来促进分子的解体,使燃油分子与空气接触面扩大,继而可以提升燃油的燃烧效率。并且通过纳米技术的实现,可以提升燃油系统的热能效率。但是纳米技术在雾化以及喷射领域的研究中,技术仍然有待开发。

2 提升热能利用效率技术

在发动机技术的研究中,通过对热能利用效率的开发,可以推进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在发动机的功率输出过程中,其有效功率相对较低,仅仅达到35%左右,大部分热量会随着发动机的冷却等因素而浪费。在目前的钻井发动机运用中,其尾气的排放温度高达275度以上,而柴油机的热能达到482kW[3]。可见,在发动机技能减排技术的研究中,大部分热能难以得到科学的利用。

在国内外市场中,纷纷对发动机的节能减排技术进行研究,尤其是在国际市场的发展中,对余热的技术运用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在固定发电以及热电冷联供余热技术的研发中,采用高效的换热器来提升余热的运用效率,可以将发动机浪费的余热应用在制冷领域或者供热领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余热的浪费现象。同时在对技术的开发中,发动机、制冷剂以及燃气管线等参数均得到明显的改进,目前对热能的运用效率已经达到85%左右,但是在钻井领域中,对于余热的研究技术仍然有待进一步发展,在国内市场的研究中,固定发电、发动机负荷及负载等技术相对较为成熟,对余热的利用效率达到80%左右,在钻井动力节能减排的运用中,可以运用余热来加热油罐及水等工作。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浪费行为,因此需要不断地对技术进行开发,提升余热的运用效率。

3 降低排放技术

3.1 排气处理技术

在钻井动力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中,发动机尾气的排放一直是研究的重要环节,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废气再循环技术、柴油颗粒过滤技术、选择还原技术以及柴油氧化催化剂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并且逐渐应用于发动机技能减排领域中。废气再循环技术时在排气的过程中,将少部分废气经过处理后,进入到进气系统中,在混合气的使用中,通过气缸进行燃烧和利用。并且在运用的过程中,会降低气缸产生的温度。在气缸的燃烧中,会产生相应的NOx,而通过降低气缸温度,可以有效地控制气体的生成,以便可以达到国际环境的保护标准。但是在该技术的运用中,对燃油的品质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在运用的过程中,难以有效地进行运用。

排气后处理技术较为容易控制排气质量,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尿素供应建设,同时要采用防止氨气的泄露技术。通过对技术的运用,可以降低油的消耗,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但是在该技术的运用中,对系统的布置较为严格。

在国内外对排气处理技术的研究中,国际上已经采用再生式尾气处理方式来处置发动机。但是大部分产品均属于研发阶段,无法大规模投入生产。而在我国的研究总,废气循环技术以及选择催化还原技术均应用在汽车领域,在大功率柴油机的运用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技术空白,因此仍然需要不断地进行开发和努力。

3.2 运用发动机气代替油技术分析

在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开发中,运用替代品来代替柴油进行运转一直是科学家的研究目标。天然气属于清洁型能源,将其应用于替代油类产品中,可以起到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天然气的燃烧约少释放17%的二氧化碳,相比于柴油的运用,天然气具有较高的应用研发价值。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纷纷对天然气的运用技术进行开发,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在国外的研究中,天然气已经在发电机和压缩机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果,但是在钻井领域的研究中,仅仅英国做出了相应的实验,并且缺乏完善的技术。而在国内的研究中,天然气代替柴油的技术已经去了较好的发展,石油集团建立了相应的工程项目,在2007年采用了天然气与柴油共同利用的转换模式进行开采。为我国天然气代替油气资源的技术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在“十一五”时,集团采用了气体发动机进行试验,在2010年,石油集团开发了天然气发动机,在技术水平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天然气代替油气资源的任务任重道远,仍然需要研究学者进行不断的开发。

3.3 电能代替油技术分析

在钻井动力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中,需要采用电代油技术进行开发,在电力较为充足的地区,运用该项技术可以较好地降低钻井成本,并且可以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在中国石油公司的发展中,仅仅20%的钻机是采用电能供应,因此仍然需要不断的研发。

在国外的研究中,电网已经成为钻井的重要动力,其消耗较低,并且具有维护简单的特点。而在我国的研究中,钻井技术的电能运用主要依赖进口,其由于我国安装技术以及设备的故障较大。而在今后钻井技术的开发中,研究人员需要加强对网电、电机以及耦合器的联合应用方式,其具有柔性传动的特点,可以实现对系统的科学保护。

4 结语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油气资源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对技术的开发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节能减排技术进行开发,以便可以更好地推动技术发展的同时,提升环境保护效率。因此,在钻井动力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需要加快对技术的开发,通过对可靠及油耗相对较低的发动机研发来替代油耗相对较高的产品。第二,子啊技术的开发中,需要提升热能的运用效率。第三,在技术的开发中,需要运用天然气或者电能来替代相应的油气资源,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第四,在技术的研究中,需要对纳米技术进行不断地研究,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总而言之,在钻井技术的开发中,节能减排不仅符合企业的发展效益,同时符合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因此在技术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在相关法规的基础上,加强对节能、减排及转变方式的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海,陈家庆,丁艺,等.微孔钻井用井下动力钻具闭式轴承节的关键技术[J].与密封,2012,12:106-110.

国外节能减排技术篇8

关键词:通风;空调;节能减排;技术

伴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我国各个地区的建筑物数量日益增多,但近年来社会民众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社会民众对于建筑物的要求也不断升高,既要求建筑物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活动,又要求建筑物的舒适度。所以,近年来建筑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建筑投入资金逐年升高,资金投入比例也不断升高。虽然通风与空调工程使得社会居民居住更加舒适,但是通风与空调工程的能源损耗问题与环境污染问题频频报道,受到社会民众的普遍关注。国家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和可持续发展社会,通风空调工程的节能减排技术逐渐受到重视。因此,通风空调工程在实际设计与施工中如何有效使用节能减排技术俨然成为当前建筑行业的重点话题。

1分析通风空调节能减排的基本状况和主要问题

国家倡导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节约能源是科学概念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对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为了推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坚持节约发展的理念,实施节能减排。当前来说建筑设计行业过于注重经济利益,而忽略了自然环境的保护,缺乏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在国家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背景下,应当加强对节能减排的重视,承担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责任。现对建筑通风空调节能减排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通风与空调高效节能取决于其设计理念和施工指导思想,为了促使通风与空调工程高效节能就需要进行精心设计。但是当前建筑通风和空调设计师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过于重视经济效益而忽略环境效益和节约能源,因此导致通风和空调工程节能设计缺乏合理性。同时受到时间因素和设计理念的影响,通风和空调工程运行耗费大量的能源,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能源排放。此外,设计师在对通风空调工程进行设计时忽视了国家建筑工程的施工标准和设计规范,过于注重经济效益或者设计美感。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到通风和空调设备的安装入口,过度重视室内设计。同时部分建筑设计师缺少调整与优化意识,导致工程设计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并且大部分公司重视自身企业的经济效益,即使不符合标准也不进行改造,对于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极其不利。

2合理设计和安装通风空调

普通生活中主要利用空调进行加热与冷却,导致能源大量损耗,但是若合理利用自然通风就能够有效减少能源损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定期检查屋顶和隔墙材料的隔热质量。冬季需检查门窗是否关闭严实,夏季温度不是特别高时可以使用电风扇代替空调制冷,即使使用空调也应当将温度调整到适宜的温度,不宜过高或者过低。在安装空调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安装,正确处理线路连接缝,以免连接缝线路产生泄露或者腐蚀等问题,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在通风空调实际设计中应当注重风口位置设计。由于通风空调风口局部阻力相对小,所以在设计通风空调风口时应当远离建筑北部方向,以免冷空气入侵。在通风空调设计过程中不但需要注重美观,还需要重视空调的实用性,而在建筑设计时如果过分追求美观可能会浪费过多精力,导致空调设计不够合理。通常情况下,通风空调管道节能排气风扇也用作排气扇,避免噪声太大。并且,轴流风机正压送风使用阻力小的风道。科学合理设计通风空调的风口,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3针对通风空调节能减排管理的实效策略

3.1坚持节能减排的设计理念

对于普通生活居民来说通风空调主要用来调节室内温度,其中通风空调能源损耗比例相对较高,因此,减少通风空调能源损耗是当前通风空调工程设计者需要格外重视的工作。由于冬天冷空气由北向南流动,因此若是将通风空调风口设计在建筑物的北侧,则会使得室内进风温度急剧降低,为了维持室内温度通风空调则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所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建筑物的外形美观,还需要注重节能减排。在选择通风空调设备过程中应当选择节能减排设备或者是节能减排技术,例如箱变冷却技术的节能效果受到广泛认可。

3.2全面提升节能减排标准和不断优化通风空调管理工作

对于通风与空调工程来说,资源节约水平取决于通风空调节能减排技术,为了有效解决节能减排问题就需要建立规范的节能减排标准和制度,建立高标准和高规格的环保目标,以节能减排和企业经济效益作为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建设目标,全面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标准。以节能减排作为出发点,结合建筑物的基本特点和实际需求制定完善的节能减排措施,不断优化通风空调的管理工作,从而降低通风与空调工程的能源损耗,迎合国家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理念,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3.3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不断进步,我国自然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问题频频凸显,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已经受到我国社会乃至全球的重视,世界各国已经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相关制度文件,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是国家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内容。其中,通风与空调工程是节能减排的主要内容之一,普遍受到社会民众的广泛重视。目前来说,为了实现通风与空调工程节能减排的基本目标就需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严格管理和控制通风空调的排污标准,规范通风空调的资源损耗比例。同时,建立专门监督管理部门,一旦出现超标使用企业或个人应予以一定的惩罚,从而不断规范通风空调的使用。此外,加强对通风与空调工程制作单位的管理和监督,严格要求通风空调的制作质量,避免不满足制作标准的通风空调流入市场。加强对通风空调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的重视,一旦出现安装不符合规范标准就要严格进行惩罚和处理,全面提升通风空调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通风空调的节能减排效果,从而减少通风空调的资源损耗。

3.4不断优化通风空调工程的节能减排技术

空调又称为空气调节器。在不同环境和温度下人们可以自主调节空调温度以获得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环境需求。为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通风与空调工程设计者不但要对空调温度调节功能进行重视,还需要对室内温度和空调风力力度进行综合考虑。在通风与空调实际施工过程中,通风空调维护结构对于空调的使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只有确保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才能保证通风空调的良好性能,从而达到社会民众的基本需求。由于通风空调系统较为复杂,因此建筑设计者在设计通风空调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室内温度调节和保温性能等因素进行考虑,还需要对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只有综合设计才能达到通风空调节能减排的基本目的。(1)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当坚持节能减排理念,以免其他不必要的能源损耗和资源浪费;(2)对可再生能源进行研究,旨在通风空调系统中应用可再生能源,以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损耗;(3)充分保证通风空调系统整体调节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以免不可再生能源损耗和污染物排放。充分保证通风空调系统的稳定运行才能满足社会民众对于室内环境温度和舒适度的基本要求。

4结束语

当前来说,我国通风空调节能减排技术仍然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国内节能环保意识也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当前,国家政府部门积极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人们的资源节约意识和自然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升高,通风空调工程设计者和建设者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积极进行通风空调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以及应用不仅能够顺应国家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理念,还能全面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此外,不断汲取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理念,积极开展实践工作,积累实践经验,不断学习提升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思琴,李宏哲,牛晓文,等.蒸发冷却空调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7(02):125-126.

[2]梁海洲.制冷空调能耗及减排节能技术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1):108-109.

国外节能减排技术篇9

关键词:节能减排;传导机制;实施效应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3.245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日益迅速,但是经济发展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如全球变暖加剧、雾霾严重、酸雨、沙尘暴频发等等。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必须要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整顿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节能减排政策是我国“十一五”规划期间提出的,意在节约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但是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节能减排工作进展并不顺利,且存在一定的阻碍。所以,我国必须要加强节能减排政策实施,提升节能减排政策的力度,拓宽节能减排政策的传导机制,从而实现节能减排工作的进一步提升。

1 节能减排政策传导过程

节能减排政策的传导过程如下:首先由政府职能部门制定节能减排政策,安排具体的节能减排手段,其次将节能减排相关政策输入到社会经济的运转系统之中,将节能减排政策作用于客体,之后利用节能减排政策实现制定目标。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通常会使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受到阻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以实际情况为主要依据,实现节能减排政策的传导。

2 节能减排工作的影响因素

2.1 经济水平

我国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虽快,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经济的发展状况对于节能减排技术的影响较大,发达的经济会正面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实行。但是目前我国经济水平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节能减排技术发展较慢,所以,节能减排工作也受到经济水平的影响。

2.2 产业结构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一直处于不合理的状态。第二产业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工业比例不断加重,导致我国的产业结构出现不平衡状态。在工业的发展过程之中,为了能够实现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的目的,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对于节能减排技术的需求量更大,而需求能够导致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所以,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影响我国节能减排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2.3 知识资本

从根本上看,节能减排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积累正是知识资本更新和发展的过程,知识资本属于大众所有物,为公共物品,若知识资本的水平高,则技术的供给力度越强。因此,节能减排技术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知识资本积累程度的影响。

2.4 能源结构

我国的能源结构是影响节能减排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的能源使用结构极为不合理,在日常生产使用的能源资源中,用量最大的为煤炭,其次为石油、天然气,这些能源资源在使用后会排放多种废气,如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物质,无论有毒或无毒,都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2014年,我国原煤产量为38.7亿吨,与2013年相比,下降2.5%。2014年的煤炭产量14年以来首次降低,一是由于新能源的推广使用,二是由于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可见,能源结构的改变与节能减排技术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3 节能减排政策实施策略

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应加强对企业生产、大众日常生活中能源消耗与排放量的控制,从而加快节能减排工作的进展。在实施节能减排政策时,需要遵循以下策略。

3.1 从企业生产入手

节能减排政策主要针对工业,应建立完善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妥善处理高能耗、高排放企业与节能减排政策之间的关系,协调政策与日常生产,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力度,实现节能减排政策的实际落实,同时,还要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使政策顺利实施。另外,还要完善行业配套保障措施,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为主要依据,为企业配备完善的保障措施。如我国河北省某电力企业,在在实行节能减排政策时,成立了车间小火电机组监督小组,对小火电机组进行严格地监督审查。发现超过使用年限的设备,立即关闭,撤销其发电权,防止设备过多,增加能源消耗和排放量,实现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另外该电力企业对能源结构进行优化,增加对电网工程的资金投入,升级电网,改善发电技术,利用先进技术提升工作效率,从而减少煤炭等能源资源的使用量,减少了能源消耗和废弃排放,真正地落实了节能减排政策。

3.2 从民众生活入手

节能减排不仅仅要落实到政府、企业,同时,还要实现全民参与,从民众日常生活的角度进行节能减排工作。首先,加强对民众的宣传教育,提升民众的觉悟,使民众能够自发地减少日常的用水量和用电量,为节能减排工作贡献自身力量。其次,加强对能源、资源的管理,水费、电费以及燃气费用均实行梯度收费制度,从金钱方面约束民众的能源使用量。再者,是扩大单双号限行政策的使用范围。汽车尾气排放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国应扩大单双号限行政策的使用范围,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单双号限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推动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提升节能减排工作的成果水平。

4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生态环境正遭受严重破坏,因此,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量迫在眉睫。我国必须要提升节能减排技术水平,加强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力度,改善节能减排工作效应,从而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我国民众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张丽丽.我国节能减排政策传导机制及实施效应评价研究――以电力行业为例[D].青岛科技大学,2013.

[2]朱琳.基于成本―效益的节能减排政策执行效果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4.

国外节能减排技术篇10

【关键词】电力系统;节能减排;体系构建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很到的能量体系作为支撑,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和不断发展,经济和环境资源的矛盾开始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及安排工作,力求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和能源消耗。根据国际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节能减排机制体系的构建最为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只是目前在我国善在起步阶段,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这样的一个复杂背景之下,我们既要完成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也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建立起长效的节能减排体制,特别针对电力系统,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节能减排机制,旨在解决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

1 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构架分析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能源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因此进行节能减排十分必要。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符合我国国家标准,是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力手段,有利于构建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对于推动节能减排的工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1 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

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包括三种:制度管理手段、技术创新手段以及调整改变产业结构来进行节能减排,要在技术、结构、制度上下功夫,综合实施节能减排工作。根据我国国情和国外经验,主要从市场机制、技术手段、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进行节能减排工作。

1.2 电力节能减排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指通过竞争手段,充分配置市场资源,市场机制是节能减排机制的根本制度,但是市场机制不能解决节能减排的一些外部问题,比如环保、节能等。节能减排机制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可持续发展机制来进行补充,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市场机制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必须符合政治体制的标准,因此这就要求市场机制需要符合我国的国情。

1.3 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

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可持续发展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目的。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地质条件等因素,在很多偏远地区,法律手段并不能维护能源的耗费,因此必须完善当地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加强当地群众的节能减排意识,减轻节能减排的技术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对节能减排技术体系进行维护。

1.4 技术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节能减排的监管机构要对节能减排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中,技术是关键,因此应该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与培训,以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及时应对节能减排工作中出现的突发现象。

1.5 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节能减排工作的初始时期,制度和结构的节能减排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占绝大部分,是完成节能减排工作的必要途径,在节能减排的后期工作中,主要是靠技术和管理手段来实施。管理得当,能对能源的耗费量进行有效控制,管理不当,则会造成浪费现象。因此,应强化管理体系的结构,制定一套完备的制度来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

2 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机制

2.1 考虑部分市场机制的电力节能减排

中国的电力企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的效果还不是很明显,没有突出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发电权交易中,可以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高效的发电机组代替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发电,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减排是现阶段发电模式的改变。

电源结构向低污染、高效率发展才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改变现有的发电模式,使节能发电调度与经济补偿机制分离。随着节能减排的深化,在未来几年中,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要基本关停,转而采用新型的、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实现这种发电结构,既能够节省经济开支,又实现了科技、设备的现代化,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2.2 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模式

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各司其职,市场应积极配合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这样可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短期或者中长期市场中,要建立立足排放和能耗的市场准入制度,对获得准入的主题,可以自行决策,自主参与市场交易,要体现出节能减排的效果,使节能减排与市场机制相统一,有效地对对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实行制约,为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提供机会。排污权交易是以环境保护制度为基础,依照一定的市场机制,通过买卖排污权的方式来控制排污。自从这种方式实行以来,排污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自主选择购买排污权,大大降低了污染。

在中国电力市场节能减排制度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每个地方都应该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不同的制度,主要是通过电力企业的担保进行融资活动,合同能源的管理机制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方式和以减少温室气体为主的交易机制。

3 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机制

3.1 促进电力节能的手段和方式

电力节能减排的经济手段主要是通过在经济上进行制约来提高生产的成本,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法律手段主要是通过法律具有的威慑力来对排污者进行规范。电力节能减排的行政手段主要是把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落到地方政府上面来,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3.2 科技创新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电力科技进步是推动电力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提高电力经济运行质量,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电力生产管理现代化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集约化、精细化。

第一,进一步强化深入,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国家节能减排落实到位。加大检查力度,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差别电价等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大对各地出台的优惠电价的制度,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能减排信息统计分析,建立节能减排的预警形势。加强节能电耗的工作。实现与电力监管机构联网,确保稳定达标。

第三,加强调度,督促各级调度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试制科学调度。发电企业和有关部门调度信息,通过强化监管确保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效。

3.3 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实施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在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落实以及执法监督方面要加大力度,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抓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的标准,制定一套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需管理和环境污染程度的机制,制定出节能减排的政策激励机制。

3.4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及清洁生产模式

首先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统筹,形成良性的结构发展体系,加大对清洁能源方面的发展,其次应通过源头控制的方法,达到标准兼治的效果,特别要对能源消耗不合理的源头严加控制,坚持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步调一致;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目标步调一致;依靠科学技术,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力度;节能减排在发电、配输电以及用电的全过程实行;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民众在节能生产中减少污染排放的意识。

4 建立节能减排的监管机制

在节能减排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各方面的监督管理机制,从监管方面来要求各部门及企业组织体系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执行力度在企业内的良性完善。对企业各部门要进行有效的监管职能分化,确保各司其职,对环保、节能、资源要进行社会性的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强其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心,加强全民节能减排的意识,在能源利用高发期进行相关能源的限制。在进行监察管理的同时,要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规划。

5 电力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支撑体系

5.1 首先要创新节能减排技术上的推广应用

通过发展先进的手段,做好新工艺、新技术与材料设备方面的推广工作,有益的技术和先进的节能设备可以从根本上最大化的解决相关的节能减排问题。

5.2 节能发电系统功能

主要包括制定季度、月度和年度的组合发电基础方案,完善实行发电环节的节能调度计划与电网阻塞方面的自动化发电调控及在线的校正控制,对电网做好良性评估;完善节能支持系统,实现对火力发电机组能耗、脱硫设施等相关运行参数方面的有效监测。

5.3 污染物排放数据的认证与监测

包括年度调整系统、许可证跟踪系统和排污跟踪系统,对污染物排放数据是否达标进行监测;火电厂在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系统的优化,可以作为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技术支持。

5.4 电力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以及评价技术支持系统

主要包括电网损耗、机组发电能耗、热电联产以及综合利用排污监测、机组、脱硫和控制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评价。

6 结语

通过对电力节能减排理论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的分析探究可以发现:在现代化的生产中,节能减排系统可以有效的达到对污染源等方面的预控,提高生产的节能效能,完善生产。本文提出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智能体系能有效地提高电力企业的效率,还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根本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