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课堂教学案例十篇

时间:2023-10-11 17:24:38

双师课堂教学案例

双师课堂教学案例篇1

论文摘 要:高校为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开设的经济法课程的课堂教学中,经济法总论与经济法部门法律制度脱节,经济法具体法律制度与案例教学不能有机结合,教师“一言堂”现象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法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改革经济法的教学方法,应着眼于经济法学科定位和课程特点及普遍的教学规律,应从注重书本理论教学转向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转向课堂讨论与双向交流、双向互动相结合,使教学方法具有思考性、启发性和知识性。

一、高校经济法教学方法改革的缘由

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经济法课程始于20世纪80代初。学者们经过艰辛的努力,目前这门课的教学水平已达到一定的程度,并已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经济法已被确立为法学十四门核心课程之一,并被立法部门并列为我国七大法律部门之一。但目前为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开设的经济法课程的课堂教学还不能令人满意:经济法总论与经济法部门法律制度脱节,经济法具体法律制度与案例教学不能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师生联系不紧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学中只重视具体的法律制度而忽视对经济法总论的把握,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后仍然不明白经济法与其他相邻法律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还有,经济法课堂教学中案例内容陈旧,不能有效地反映教学目的。上述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法的课堂教学效果,这不能不说是教学方法的欠缺。因此,认真研究经济法的教学方法,改革现行的教法,是高校每一位为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开设经济法课程的教师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高校经济法课堂教学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在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生有一种说法:“法律课枯燥,不好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法律课枯燥,经济法学作为基础理论课,更枯燥,更单调,老师不好讲,学生也不是很愿意学。而且,作为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如经济管理类学生,因为与自己的专业有关,经济法课程是放在基础课教学计划当中的。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要学,而且还是必修课,一旦选了,还不得不认真对待。

就高校为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开设的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基础理论和基本制度,二是案例。但就教学方法来说,基本都是课堂讲解,即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记。教师普遍使用填鸭式的讲授方法,单向灌输多,双向交流少,学生被动接受多,师生互动少。似乎学生只要熟记那些知识要点和内容就可以了。进一步说,学生自己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似乎都是为了考试这么一个目标。这种教学方法注重了法律概念的讲解和法律条文的阐述,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反应、理解程度及教学目的。

有的经济法授课教师认为,我国是传统大陆法系国家,经济法的教学只能是以基础理论为内容进行讲授,案例分析法并不适合于我国的法学教学。甚至有人认为,在本科阶段,不管是法学专业的学生还是经济管理类的学生,经济法课程都是基础课。既然是开设基础课,那么课堂教学只能是讲授基础理论知识。这样一来,以教师一方为主的课堂讲解便成为目前为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开设经济法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的主要方式。当然,也有经济法的任课教师认为,虽然我国是大陆法系国家,但改革开放以来,法学教育的变化和倾向越来越明显,其中有不少的法律院系的教学已把案例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因此,给经济管理类学生讲经济法的教学方法也应与法学其他课程的教学一致。这样一来,经济法在以课堂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之外,案例教学也有一定的市场。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习惯理论讲解的教师,有的先讲经济法总论,再讲具体的经济法律制度。一本教材,从头讲到尾,教师绝对是主导;一堂课,从头讲到尾,填鸭式,满堂灌。有的教师则在经济法教学中只重视具体法律制度的讲解,而忽视对总论内容的把握,越往后讲,学生越没兴趣,学生越没兴趣,教学效果也越不好。笔者认为,问题出在了教学方法上,此其一。其二,习惯用案例教学的教师,因为他们注意到了经济法基础理论教学的单调,故从一开始就用案例吸引学生,以便能产生相当的教学效果。该方法在前一阶段的教学中,效果还的确不错,学生听着案例觉得新鲜,课堂上注意力集中,也有兴趣。但是,久而久之,学生发现,他们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案例的内容,可就是找不到分析案例的切入口。更困难的是,他们无法用经济法术语或是一般的法律语言去表达对案例的思考过程。于是,学生们便会向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些案例好像与经济法没什么紧密的联系,经济法究竟是什么?笔者认为,对于这样的问题,感到困惑的不仅只是学生,教师可能也有同样的感觉。问题出在哪里?恐怕教学方法还是主要因素之一。

三、高校经济法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1.基于对学科定位的思考。由于经济法学属于二级学科,因此,经济法学科定位应取决于法学学科的定位,而法学学科定位又涉及到法学教育的目标。目前,法学理论界对法学教育目标有不同的看法,有一种观点认为,法学教育应是法学专业教育;另一种观点认为,法学教育应该是法律职业教育;还有的观点认为,法学教育应该是法学素质教育。笔者认为,上述三个方面的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不过,进一步探讨这些观点的共性或差异却不是本文的重点。就法学教育目标而言,不管表述方式如何,总的应该体现出:法学作为一个特殊的领域,其教育目标应当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法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法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法律实务问题的高素质人才。经济法学的教育目标也应该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法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经济法知识分析和解决经济法律实务问题的高素质人才。既然经济法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经济法人才,而现有的教学方法又不能满足这样的目标,那么,在现行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2.基于对课程特点的把握。在我国经济法虽然已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但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尚未成熟,经济法的基本体系也还没有定型。目前出版的各级各类经济法教材,不管是体系的编排还是经济法律内容的选用,都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内容庞杂。一个学期,在有限的课时内要把教材所列内容全部讲完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果还按照传统的教法,教学效果想必不会满意。因此,教师在现有经济法课程安排及其教材选用的特点基础上,对教学方法作进一步的改革也是必要的。

3.基于对教学规律的认识。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关键在于得法”。经济法的教学方法又在哪里呢?笔者认为,经济法的教学方法在于能否认识经济法教学活动的规律,在于能否认识经济法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差异。与其他学科相比,法学或是经济法学有其固有的特殊性,但就其教学规律来讲却是相通的,教学方法也是可以互相借鉴的。

一般来说,高校教育中,课堂教学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在经济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经济法的知识和思想的讲解,阐述自己所认同的经济法学精神,但又不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因为这种教学忽略了学生的课堂反应,理解程度和兴趣,长期下去学生必然失去信心。实际上,衡量经济法教学的科学标准,不在于给学生传了多少“死知识”,而在于使学生如何理解通说,经济法教学应该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应让“过程”培养人。经济法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就应该让这个“过程”活起来,活起来的目的就是要丰富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做法就是增加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与沟通,而不是单纯的理论教学或是案例教学。

四、改进高校经济法教学方法的结论与建议

经济法是一门具有高度实践性的学科。经济法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完成,而经济法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经济法课堂教学方法。因此,改革高校目前为经济管理类学生开设经济法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应着眼于经济法的学科定位和课程特点及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应从注重书本理论教学转向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转向课堂讨论与双向交流、师生互动相结合,使经济法的教学方法具有指导性、思考性和启发性。具体而言,可采用以下方法:

1.压缩教师课堂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课堂讨论的机会。压缩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增加学生课堂讨论的机会,目的是增加学生认识问题和讨论问题的机会,从而解决单靠教师课堂讲授不能解决的问题。经济法内容多,教师面面具到都讲的话,不易区分重点,学生也把握不了重点。如果教师能按教学大纲把应讲的内容归类,选取其中的一部分以提出问题为切入点,以研讨为形式,教师与学生同步思维。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从而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2.以案例为载体,启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案例讨论的前提是给学生讲解了相关的理论知识,案例讨论过程是教师引导并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结论或答案,案例讨论结束时教师要注意作总结和点评。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应认真选取有代表性的、说服力强的案例。案例是载体,教师通过案例可以实现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案例可以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法律院系在民商法、刑法等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引入模拟法庭、法律诊所式的教学取得了一些效果。经济法课堂教学,包括为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开设的经济法也可以借鉴上述做法,但应避免只注重形式不结合实践,只注重程序法的运用,不注重对实体法的理解。比较好的办法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把经济法现有理论及其研究成果与司法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更深的层次上去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同时,经济法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中特定的经济和社会现象,并试用经济法的视角去观察和解读。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增加课堂教学效果。

4.运用双语教学,培养学生“国际视野”能力。 法学课堂上如何开展和运用双语教学是一个需要探讨的话题。基于外语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但经济法课堂上可以使用,其他专业课堂上也都可以适当地使用。经济法课堂上之所以运用双语教学,目的是要开阔学生在经济法学方面的国际视野并培养这种能力。教育部认可双语教学意在通过外语的形式更好地研习英美法的相关法律制度,掌握准确的知识背景。经济法很多法律制度内容与英美法有相关性,通过双语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和体会。同时,运用双语教学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世中,倪业群.法学教育与法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2. 程宝山.经济法基本理论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3. 夏雅丽.法学教育改革谈[J].中国大学教学,2007(7)

4. 方展画.高等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双师课堂教学案例篇2

1课堂双语教学方法概述

课堂双语教学方法的实施必须满足双语教学的条件,并与教学目标的定位紧密相关。双语教学的条件包括教师、学生、教材3大要素,其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起着关键作用。教师必须具备娴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并能在课堂上恰如其分、有的放矢地使用双语[1]。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背景。教材无论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双语教材,还是自编双语讲义,教师备课和讲解的语言难度及过程应遵循二语习得的基本规律,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2]。双语教学目标可分为知识目标、语言目标、思维目标3个不同的层次,其中,知识目标是第1位的,这一点必须与专业英语课区分开来[3]。按照上述条件和目标,潍坊医学院社会医学的课堂双语教学以四年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大三和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大四学生为教学对象,以实现掌握社会医学的知识目标为重点,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教材为中英文对照双语教材,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4]。

2课堂双语教学实践的方法

教师在课堂双语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课堂双语教学过程是静态教学资料与动态双语讲授有机结合。前者是指教学设备如多媒体课件等客观物质要素;后者是指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等主观要素。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的有机结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实施双语教学方法、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关键。

1•1分步交叉呈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课件设计可采取两种呈现方式,并分步展示内容。一种是以英文为主的呈现方式,讲授内容基本为英文,但专业术语和陌生英文词汇用汉语标注。以社会医学中“生命质量”概念的课堂讲解为例,根据认知心理学规律,分步展开课件内容。第一步,打开课件的英文部分,学生对生命质量的内容通过瞬时默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但这时还不能对知识内容形成完整准确的认知结构;第二步,教师读英文字幕,也可以让学生读并按照自己的理解翻译英文字幕,同时展示关键词翻译,形成知识表象;第三步,打开汉语解释部分,使英汉双语呈现在同一个幻灯片上,在这个阶段,学生就能够借助英汉信息来较好地理解教师进行深入的英语讲解。另一种呈现方式是以汉语为主,仅对专业术语标注英文。这种方式适合在专业知识点密集、学生相关知识背景较为欠缺的情况下运用。首先,教师在打开课件前后进行引导性解释,学生会迅速地以汉语思维捕捉内容信息,形成初步的认知框架;然后,他们会下意识地对标注的英文术语进行英汉对应,形成关键词的“汉-英”语言的迁移。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以英文为主、由浅及深地进行讲解。以上两种呈现方式的共同特点是,教师应特别注意内容呈现与英语解释的融合和互补,并分步实施课堂教学计划,实现传授专业知识为核心的教学目标。

1•2通俗讲解专业图式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人们所习得的概念、技能及由此形成的形象图式不受某种具体语言的制约。在专业图式下,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就可以通过第二语言的表述来实现[5]。例如,QALY(qualityadjustedlifeyear)是社会医学一个比较抽象的重要概念,为此,备课时要精心设计图式架构,尽量做到简介形象、通俗易懂(见图1)。课堂双语教学过程中,首先,在多媒体上展示结合平均预期寿命(lifeexpectancy)的DALY图式,然后,教师尽量用口语化英语进行解释。“Ifonebatchofpeoplewiththesamebirthdaywoulddieon72year’sold,thatmeanstheirlifequantityequalstheirlifeexpectancy•Butinactuallife,asweknow,mostofpeoplecannotgothroughtheirwholeliveswithoutanydisease•So,let’ssupposethisbatchofpeoplehavegonethroughtheirliveswithoutanydiseasetill60years’old•However,from61years’oldon,theywouldgetsomekindsofillness•Factually,theperiodfrom61to72wouldtakeonimperfecthealthstate•Underthiscondition,wecangiveitadiscountaccordingtotheinfluencingdegreeofdisease(用汉语解释:一个权重系数,formallyitiscalledweightcoefficient),asaresult,the12yearswouldbecon-versedintolessyearsoflifethatisadjustedontheconceptofperfecthealthstate•Therefore,wecanplus60yearsandtheadjustedhealthyears,andgetanotherlifeexpectancythatcanbecalledQALY•通过这样以图式为视觉、以口语化英语为媒介的的讲授,能使学生对健康寿命年这一概念得到直观的认识,从而实现在英语主导下的课堂环境中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英语理解能力的教学目标。

1•3把握案例讨论节奏案例双语教学的重要优势就是利用学生容易引发的兴趣,以专业内容和英语语言背景为铺垫,通过讨论问题,达到对知识内容掌握和锻炼英文思维的双重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和要点。首先,展示英文案例内容。案例往往是教师从生活事件中挑选出来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背景联系密切,英文词汇也比较生活化,学生在课堂通过快速阅读就能够基本理解案例内容。如果教师通过观察发现部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有难度,就可以让英语好的学生用汉语口头概括一下案例的内容,教师做校正和总结,以保证全部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第二,提问与讨论。如果该内容重要且课时充足,教师可就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辩论式”讨论,或者采取个别提问、教师总结的“提问式”讨论。讨论时,选择英语好的学生用英语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采用英汉交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英文总结。这个环节的意义在于,学生通过讨论,对该知识点具备了专业知识背景和英语表达思维的双重认知,教师及时的英文总结就能帮助学生对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的掌握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升华。

3讨论与建议

3•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居于主导作用主讲教师必须具备熟练的英语口语、深厚的专业知识,以及驾驭课堂教学过程的能力。我国从21世纪初开始倡导实施双语教学,但进程缓慢。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具备双语教学素质和能力的师资队伍。因此,双语教学覆盖面的扩大、双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培养和砺练。

双师课堂教学案例篇3

【关键词】 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网络资源

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高校开展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是解决奇缺人才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人才竞争、经济发展的要求。对于双语教学的定义,有以下几种观点:《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将双语教学定义为学校运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授知识性科目。加拿大学者卡明斯(Cummins)认为,双语教学通常是指学生教育生涯的某一阶段使用两种或更多教学媒体语言,这两种语言被用来教授科目内容而不单是语言课程本身。美国在1969年颁布的《双语教学计划原则草案》中对双语教学进行了界定,认为双语教学就是用两种语言授课,是运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并将其同时用于学科教学过程中的特殊教学模式。会计专业的双语教学是指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同时采用两种语言(在我国主要是汉语和英语)进行授课,师生能融入两种语境并且运用两种语言开展学科学习、交流和思考的一种教学方式,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专业知识,熟练地运用两种语言,进行跨文化的交流。

一、以网络资源为平台开展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以网络资源为平台开展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提高会计双语教学质量的需要。传统会计双语教学受到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方式的限制,影响了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而网络平台中丰富的信息资源、优越的多媒体功能和多向的交互功能,为开展参与式教学、提高会计专业双语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2.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传统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找出答案。通过对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网络平台的建设,学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网络是信息社会最有效的信息获取工具,通过该平台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网络是当代大学生普遍接受的一种信息和知识的传播方式。他们对网络的兴趣远大于传统教材。建立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网络平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网络资源的丰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些也是提高双语教学课堂效果的要求。

(二)以网络资源为平台开展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1.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资源以其资源共享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教材多样化等优势,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因此,将网络资源与会计双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增强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共享性、互动性。

2.随着近年来英文原版教材的大量引入和留学人员归国潮的到来,各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对教师队伍双语教学素质的培养和引进,以网络资源为平台开展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已经具备。

3.现在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成为众多本科毕业生的求职“敲门砖”,学生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开设双语课程之前,学校都安排了会计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这些都为开展双语教学提供了知识储备。

二、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网络平台的建设

以网络资源为平台的会计专业双语教学首先必须建立会计双语教学网络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课前准备平台、课堂理论教学平台、课堂实践教学平台、课下交流平台和组织维护平台五部分。

(一)课前准备平台

课前准备平台涉及的媒体素材主要是文本素材及图形素材。文本素材包括基于教材的纯文本和基于知识点相互链接的超文本。该平台以国际会计准则原文以及会计专业英文原版教材为主要材料,其他相关资料为辅助材料,将准则内容、教材和相关资料转换成电子版形式,作为纯文本存储于资源库中。以会计专业英文原版教材中各知识点的相互链接作为超文本存储在资源库中。超文本链接中还包括会计专业常用的中外网站,方便用户查找相关资料,并随时接触最前沿的理论,了解会计专业最新动态。图形素材主要是指会计报表,它对于会计人员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该平台的检索方式可分为两种:一是按教材内容检索,即按传统教材的章节或国际会计准则的准则名称进行检索;二是根据素材类型检索,即按照文本素材或者图形素材进行检索。通过搜索引擎,教师和学生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所需内容。课前教学平台为教师与学生进行课前准备提供了平台,教师进行备课,制作课件,学生为提高听课效率、参与课堂互动,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平台中寻找资料。

(二)课堂理论教学平台

课堂理论教学平台主要是由会计学专业英文原版教材的知识结构框架库、国际会计准则的应用指南和案例库三部分组成。会计学英文原版教材知识结构库主要是将教材内容进行简化,提炼出内容框架和核心知识,如:会计学领域中的术语、概念、基本事实、相关的基本理论。国际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主要是加深对准则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案例库包括丰富的国内外企业的实际交易的会计处理和在案例中会计准则的应用。课堂理论教学平台能够客观、完整、系统地展现会计学的学科知识。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会计专业术语、基本知识框架和准则的应用。

(三)课堂实践教学平台

理论源于实践,理论知识必须要用实践作为支撑,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便于对国际会计文化的进一步了解,有必要在教学体系中增加国际企业的会计实践,构建会计双语实践教学的计算机平台,形成国内企业和国际企业的双重实践。课堂实践教学平台主要指会计电算化。所以要电算化会计软件中英文两种版本,将国内外企业业务用两种版本进行处理,在实务中体会两种会计准则的不同。这样,学生会有亲临会计工作环境的感觉,面对大量的内容和复杂的会计软件,他们不得不深入学习和研究这些东西。这个过程学生既学会了会计,也学会了会计软件的使用。

(四)课下交流平台

教师与学生通过双语教学论坛进行意见的交流和问题的探讨。教师可以通过习题库检测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学生通过习题库进行课下的练习和复习。此外,教师和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进行课下交流。

(五)组织维护平台

组织维护平台主要是对整个会计双语教学网络平台进行及时的更新与维护。它是保证整个教学平台有效运行的必要模块。课前准备平台、课堂理论教学平台、课堂实践教学平台和课下交流平台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应用的平台。组织维护平台则是相关系统维护人员的平台,它与教学内容无关,但必不可少,用于维护整个平台的运行。

会计双语教学网络平台包括课前、课堂和课下全方位的教学平台,它创造了一个信息量大、立体感强、师生交流方便快捷的学习环境。

三、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网络平台的应用建议

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网络平台建设完成后,就要对该平台进行应用。本文分别从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三方面提出应用建议。

(一)在教学环境上,实行小班教学

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网络平台的应用,最重要的是加强师生互动。为了保证网络平台得到充分利用,就要从班额上进行控制,保证小班授课,人数一般以30~60人为宜。小班教学便于老师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进行教学计划、授课内容的调整,并尽可能因材施教。同时,有利于控制课堂秩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例如:班内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小组的伙伴式学习,组内成员的辩论式学习;对其他组学习成果的评价式学习;小组间的竞赛式学习以及全班学生的“头脑风暴”式学习。

(二)在教学模式上,采用参与式网络教学模式

参与式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建立在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根据学习者的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而建构自己知识观的基础上,并以人本主义的教学观为基本出发点。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主地选择和确定学习内容和目标,主动提出问题、阐述问题、发现和选择学习材料,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承担并亲身体验学习结果。教师和学生平等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利用课前准备平台,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式,教师课前根据已确定的内容、目标和教学方式备课,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问题。在进行理论讲述与实践操作时,师生共同利用课堂理论教学平台与实践平台。对教师课前备课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学生根据自己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解和掌握。通过课下交流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论坛或邮件的形式进行交流,教师通过习题库出示习题,学生通过习题库进行答题。通过利用该网络平台,学生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同时重视了参与过程;教师兼顾知识的传递与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三)教学手段上,运用多媒体技术,使用案例教学

1.多媒体教学是把教学内容制成图、文、声、像并用的一体化的教学课件,把讲解、演示、再现、比较等方法融为一体,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多方位、立体化的动态教学模式。它弥补了传统会计教学方式的不足,使强制性的知识储存和灌入式的传播方式得以改变。鉴于会计双语教学的复杂性和互动性,课堂教学要使用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课件将企业的经济业务直接演示在一幅幅画面上,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根据讲解内容进行模拟操作。学生时刻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主动地参与每一次课堂教学,变强制性学习为自觉自愿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学生也可以针对某一问题运用多媒体阐述自己的观点。多媒体技术有利于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网络平台的应用。

2.案例教学在会计双语教学中应得到重视。原版教材的成功之处在于大量案例的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是以案例背景材料为基础,学生通过对案例背景材料的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案例教学要求学生组成案例研究小组共同分析、讨论案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同时,理论的学习要通过具体案例来帮助理解。学生通过案例可以帮助其理解消化专业知识。会计准则中规定了对不同经济业务的相关处理方法,对于学生来讲,要理解准则中的规定必须要通过案例的帮助,使学生在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目的。

总之,会计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网络资源又是一种互动性、自主性、共享性很强的教育教学资源,所以利用网络资源能更好地推动会计双语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清刚,朱耀. 试论会计高等教育的双语教学问题[J] .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8(3 ):31-34.

[2] 王波,徐天发,吴林堂. 基于网络资源开展市场营销双语教学的思考[J]. 职业时空,2008(4):69-70.

[3] 洪荭,曾扶群,张珊珊. 完善本科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 理工高教研究,2008(4) :124-126.

[4] 潘炳超. 参与式网络教学模式研究 [J]. 软件导刊,2009(6):31-32.

双师课堂教学案例篇4

关键词:双语教学;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6―0122―03

1背景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和网络化的进程加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大大增加,当代大学生需要更高的英语水平,来学习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在此背景下,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显得更加重要,中英文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同时可以通过双语教学直接学习英文原版资料,因此,“双语教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峡大学作为湖北省省属高校,开设的信息管理类专业课程,包含有经济类基础课程、计算机类基础课程以及管理类基础课程,这些类型的课程的教学,强调动手能力和主动思考,教学中可以借助案例教学方法,更直观、生动的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采用国外的教材和案例,能够更快的接触先进的技术和案例,因此,结合实际情况,本校对有较高英文水平的国际班学生采用双语教学方法。本文结合国际交流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班级《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谈谈信息管理类专业双语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为同类型课程的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一些实践依据。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双语教学发展

从国外双语教学的经验来看,各个国家的双语教学具有自身的发展历史和教学特点:美国主要是为了同化新移民,将英语作为目标语言来进行双语教学的;法国则是因为多元文化的存在,家长呼吁而自发形成的,以英语和法语作为目标语言来开展双语教学的;新加坡是世界上唯一实施英汉双语教育政策的国家,从而保护了民族的融合。这些国家多是由于民族融合等政治目的或社会需要,而开展的双语教育和教学活动。与之不同的是,我国高校开展英汉双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适应国际化和全球化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2.2我国双语教学实践现状

我国教育管理部门虽然对高校双语教学十分重视,出台了很多指导性意见,但缺乏相应的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袁平华认为,我国与加拿大在双语教学上的差异表现在我国没有相关的双语教学法律文件,而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在我国也需要加强,此外在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方面,我国目前也只处于效仿阶段,缺乏创新。

作为多民族国家,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与国外的双语教学有区别,也与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不同,我国有56个民族,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国家,但我国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与美国、加拿大等多移民国家的双语教学目标完全不同。以新疆为例,李文涛、李儒忠研究了我国双语教学的发展现状认为,双语教学的发展对民族教育事业有极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新疆的“双语教学”是广义上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其他如青藏高原地区的藏语/汉语双语教育、蒙古地区实施的蒙语/汉语双语教育、吉林省延边地区实施的朝鲜语/汉语双语教育,也基本是类似这样的情况。

王斌华认为我国采用英语(外语)作为教学语言,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成为汉/英双语人才,而不是为了将外语替代母语或成为第一语言。因此我国的双语教学其性质是“添加性”双语教学。王昕昕回顾了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工作开展的现状,发现我国教育管理部门十分重视和支持高校双语教学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性政策,而我国双语教学的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语言目标和思维目标三个方面。

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重点高校都开展了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现在在学生中广受关注的“MOOC学院”网络课程,“网易公开课”等在线课程也有大量以英语为教学语言,附中文翻译的课程,学生接受英语教学的资源日益丰富,接受程度也有所提高。同时,由于高校对本科生英语水平的重视,本科生英语学习时间较多,接受双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当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一味的为了提高英语水平而忽视了专业内容的讲授,把专业课双语教学变成了英语课,也不是双语教学最终的目标。

2.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方法在管理类课程中是教学效果十分显著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学方式灵活,深受学生的喜爱,这几年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十分常见。小班教学的方式十分适合进行案例教学方法,如果是班级人数较多,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案例教学法的具体方法是,教师选择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讨论之前,教师要提出预设问题,为学生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掌握知识、总结规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拓展到实际生活中,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4项目驱动法

项目驱动法是信息管理类常见的教学方法。该方法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再通过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具体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开动脑筋,用理论指导实践,再以实践加强对理论的理解。三峡大学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这些年来一直坚持设置课堂实践环节,强调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项目驱动法已经成为该课程的常规教学方法。

3三峡大学《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背景

3.1学生背景

三峡大学《管理信息系统》双语课程针对的学生对象是国际交流学院“2+2”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该班级学生9名,他们将在2年的国内学习后,去英国继续学习专业课程。因此,对这些学生来说,英语是他们国际交流和未来在国外接受教育和从事实践工作的必要工具,他们也已经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前也有较多的英语课程,可以接受双语教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对《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来说,双语教学方式可以方便教师直接讲解英文案例,并根据专业需要,从案例库中选择与课程相关的案例,或补充网络资料,进行讲解。

3.2教材选择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最终选择的教材是全英文教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数字化公司(第11版)(清华MBA核心课程英文版教材)》著者:肯尼思・C・劳顿,简・P・劳顿。之所以选择该教材,原因在于:(1)案例丰富且新颖,有关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案例非常具有借鉴意义;(2)随书附赠课程教学英文PPT和英文习题,方便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教案和教学PPT的修改,节省了工作量;(3)教材经典,许多高校的经济类和管理类都选择该教材的英文原版或中文翻译版作为教材,学生在英文阅读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以自行进行中英文对照;(4)案例讲解详实,深入浅出,作为原版教材,案例的讲解十分详细,且作者有丰富的信息化实践经验,这些丰富的经验都体现在了教材中;(5)适合工商管理类学生学习,对技术操作介绍的内容较少,而对管理信息系统原理和实例介绍较多。因此,现在许多高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选择该教材。该教材在我国有中文翻译版本,同样附有详实的案例,适合非双语教学的班级使用。

4教学方法的选择

4.1教案的设计

设计教案时,既要考虑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特点,也要考虑到双语教学的特点。在教学时,主要的目标是:以案例教学为主,概念和理论的讲解次之;以主动思考为主,教师灌输次之;以动手设计为主,理解背诵次之。由于教材内容较详实,案例也较多,必须在设计教案时,提前考虑到上课学生的专业和已经掌握的预备知识,据此对案例进行筛选,挑选出流程更清晰,讲解更清楚的案例,并在学生学习案例时,给予有专业针对性的讲解。

《管理信息系统》共40个课时,理论课课时32节,实践课课时8节,其中理论课主要用于讲解案例、分析案例,按照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提前选择了5个经典案例。这些案例分别涉及到企业信息化的背景、特点;企业信息化可以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企业流程再造;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技术与管理的关系;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设计、数据流程设计和业务流程设计。这几个案例覆盖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比较重要的几部分理论和概念,也涉及到了动手实践的实例,易于理解和指导学生操作。

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要先设计好问题情境,问题可以有引导性,引导学生思考。例如:案例揭示了企业中在管理方面存在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解决什么问题,结合理论,是否可以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如果在实践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如何通过信息化的方式给出解决方案。通过引导,让学生回到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做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在教案设计时,合理利用课程实践时间,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调查一下目前他们所接触到的酒店管理工作中,使用的信息系统有哪些类型,解决了什么样的管理问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方面。如果学生目前对酒店的实践了解不多,可以引导他们从网络上进行调查。

4.2双语案例教学

目前有些双语课的讲授方法是英文PPT,英文教材,中文讲解,因此双语的教学主要停留在书面表达。但由于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较高,因此课程讲授也采用部分英语与中文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进行基本原理的讲授,然后布置案例给学生作为阅读内容,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案例之后,由学生讨论、并用英语讲解案例,教师再进行点评。学生阅读和讨论过程是教学的重点。教师积极的参加学生的讨论,但不参与发言,只提出问题,并作出适当的引导。最后的教师点评也能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明确概念。

4.3项目驱动法相结合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实践中的应用方式,教学中采用了课程教学与项目驱动法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方法是要求学生在课后思考,与酒店管理相关内容相结合,进行酒店管理信息管理系统的课程设计。提出系统目标、系统数据流程设计和业务流程设计等,并在课堂上用中文或英文进行讲述,教师进行点评。

实践证明,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驱动法,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加强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各种概念和方法。学生从酒店管理的专业出发,分组自行提出了酒店客房管理信息系统、酒店大堂管理信息系统、酒店网上客房预定系统这三个系统的构想,画出了系统业务流程图,将他们的酒店管理专业知识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方法有效的结合在了一起。

5经验与不足

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双语教学在信息管理类课程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案例,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也非常高。但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是有一些需要注意和提高的部分:

(1)双语教学法更适合小班教学的方式。人数少,更方便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和大胆的讨论。教材中的大量案例,需要精读之后,结合学习的内容进行思考,讨论时提出疑问,由教师进行引导。老师只负责引导和总结,在学生讨论时,老师可以参加其中,坐在学生中间旁听,适当引导,打破讲台和课桌的界限。如果在大班(40人以上)开展双语教学方法,最主要的困难将是课堂氛围的调动,教师无法完整参与到所有的讨论中,当然,也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分组讨论需要提前考虑到分组的大小,小组人数多少合适,教师要在教室增加走动,尽量能顾及到每个小组的讨论进度。

(2)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改革。为了适应双语教学方法,教师在备课方面必须做到:对教材熟练程度要十分高,对案例的选择要经过比较丰富的准备,根据学生的具体专业来进行选择;对课堂讨论的引导要有的放矢,引导时走到学生中间,以平等的姿态,促进学生参与讨论。

(3)师生的英语水平都要达到一定的程度。由于该课程针对的是2+2教育模式的学生,该班级的学生在本科期间要出国学习,已经有大量英语预备课程,本身英语听说能力较强,因此双语教学得以顺利进行。而目前大学生英语水平总体上良莠不齐,全面推广双语教学在三峡大学仍存在实际的困难。教师本身也必须具备较强的英文听说能力,备课准备必须充分;在备课时,可以写教案的英文逐字稿,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需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目前《管理信息系统》在面向国际班的小班教学开展了双语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从整体上说,在所有工商管理类的所有本科班级推广双语教学,并非不可行,但还需要创造很多条件。教案和教材必须有统一的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目前还缺乏统一的、科学的评价体制和评价标准。

(5)需要选择标准化的原版教材。在教材方面,《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数字化公司(第11版)》是一本英文原版教材,教材基本可以做到“原汁原味”,通过使用这本教材,也可以打开学生的国际视野。但如何选择案例,并与三峡大学学生的英语水平相适应,让学生在实践时觉得教材有借鉴意义,不会觉得离现实太遥远,这需要备课教师进行精心的准备。

总之,想要达到专业课双语教学的良好效果,需要教师、学生的共同配合,将双语教学当作一种有效的接触新案例、新技术的手段。教材要尽可能的选择原版经典教材,案例要尽可能贴近实际;要有科学、统一的教学评价机制,制定标准化教学大纲,教师可以进行标准化备课,从而真正做到有目的的引导学生思考。能够实现以上这几点,相信信息管理类课程的双语教学,可以得到推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解庆欢.英语浸入式环境下理科双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建议[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2]袁平华.中国高校双语教学与加拿大双语教育之比较研究[J].高教探索,2006,(05):3943.

[3]李文涛.双语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安:西北师范大学,2012.

[4]李儒忠.新疆双语教育的界定[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04):510.

[5]王斌华.中外比较:双语教育的界定、属性与目的[J].教育发展研究,2005,(11):4953.

[6]王昕昕.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6.

[7]陶小青.强化英语实验双语探索多语――新世纪上海外语教育改革探索[J].上海教育,2001,(17):35.

[8]方莹.论高校双语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106109.

双师课堂教学案例篇5

关键词:小学双语教学;关注点;有效课堂

随着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双语教学以其“独特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广大小学校园里。美国著名教育理论家鲍斯顿曾给出全面的定义:“双语教学是对同一学生群体,运用两种语言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在我国主要是指用英语来教授音乐、物理、化学、美术等其他科目。由于小学双语教学往往缺乏系统的教材和教学法,所以,如何在“课”和“学生”上下足功夫,对于基本的课堂要素能关注好,关注对,以此打造有效双语课堂,改善教学效果,便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结合几则成功的教学案例,与同行分享一些零散的思考。

一、关注学习方式,耐心引导——“合作”和“探究”

【案例1】(由陈静老师提供)

陈老师在上五年级双语课“我有……我很幸运”时,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了“身体当铺”的情境。

T:We are in a magic world. 我是黑暗当铺的店长。Who wants to come here and pawn your body parts?Remember, you should use the curse such as “legs, legs, pawn, pawn, pawn”.

S1:(上台说咒语)Eyes,eyes,pawn,pawn,pawn.(教师随即用手绢蒙住学生的双眼)

T:You can’t use eyes anymore,but you can get what you want.

S1:I want to get your gift.

T:(把礼物给学生)Are you happy now?

S1:No...I can’t see.

(接下来又有几个学生上台体验了“失去”听力、嗅觉、双脚或双手的感觉。)

T:Boys and girls,if you want to get other things,you can go to different pawnshops. (班级又被分成不同的小组——“眼睛”当铺,“耳朵”当铺,“嘴巴”当铺等,学生可以自由体验,然后小组讨论汇报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简要分析】

该案例中的学生不是老师的“应声虫”,没有被牵着走,而是一个个富有个性、充满活力的鲜活生命。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师创设的“身体当铺”情境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身临其境地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便,从而唤起内心对残疾人的怜悯和关怀之情。学生在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尝试自主、合作和探究的主动型学习方式,使双语课堂变得真实有效,在解放自身兴趣和热情的同时,也为进一步发展学生积极思维和智慧提供了可能。

二、关注情感交流,真诚表达——“鼓励”和“爱心”

【案例2】

为了解决双语课堂的纪律问题,我想出了“鼓励盒子”的点子。在里面放上一些彩色句子卡片,比如“Nice work!”“Well done!”“I’m a super kid.”“ I can do it.”等。每当有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时,他就会成为“幸运听众”,可以从小盒子里抽取一张卡片,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赞美。班上的小晨原来比较沉默寡言,喜欢在课上做些小动作。自从实施了“鼓励盒子”方法后,我发现小晨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上课偶尔也会举手发言。我便不失时机地给予他鼓励,其他同学也主动用简单的英语称赞他。小晨变得自信和阳光了许多,下课总能看到他灿烂的笑容,上课也总能看到他端坐的身影和高举的双手了。

【简要分析】

双师课堂教学案例篇6

民法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也是法学课程中极为复杂和晦涩的科目之一。在教学中,如何适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变得尤为重要,在过去的几年中案例教学、诊所式教学等实践教学方法经常被提及,但民法的课堂教学中究竟怎样扩充各类实践教学的内涵,提升教学效果值得深思。

民法在现实生活中的适用范围极其广泛,集中反映经济利益与人身利益最为直接、最为普遍的关系。目前虽不同学校和专业的学生民法课时差异较大,但其课堂教学多为教师精细讲解概念、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偶尔会穿插一些案例进行说明,终未能突破从理论到理论的限制。这对于初学民法的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更易被纷繁复杂的民法术语所困惑。

一、案例教学在民法课堂中的选择性运用

案例教学最早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哈佛法学院对学生的职业训练中。1875年,哈佛法学院首任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德尔,明确提出把案例法应用于法学教育,认为案例能够成为理论法学最为有力的媒介,唯有通过仔细分析法官在判决重要案件时的推理过程,方能洞悉潜在的法律原理。有学者认为,“所谓案例教学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资料,将学习者引入教学实践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方式,从而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它不仅强调教师的教,更强调学生的学,要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要有相当大程度的转变。”i案例教学其实质在于情境运用和师生互动,这对培养和提高法学学生理解及运用法律的能力,推动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运用案例教学可以丰富民法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检查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很多民法概念如民事法律行为、物权等比较抽象,概括性、逻辑性强,如能运用典型、生动的案例教学,通过分析讨论,更易使学生融通不同知识之间的层次,提高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然而,案例教学在民法课堂教学中并不应是频繁运用,亦或不论总论、分论均有一定课时比例进行案例教学法,而应进行选择性应用。

(一)案例教学选择性运用的缘由

源于英美法系的案例教学法具有判例法的传统,其要点在于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和回答,由学生自己归纳出结论。重在激发学生独立地思考和研究,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法律推理、分析技能和法律实践能力。而学生也在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法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案例研判,提高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法律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从辩争中寻求真相。这一模式和通过对不同判决的研究去寻求法律规则并加以运用的传统,甚至是英美等国的法律、政治制度相适应的。ii在大陆法系国家,有法学家长期研究法律的传统,存在成文法的立法习惯,在实践中更是援引成文立法规定进行判决。对法学学生的教育以系统的法学知识讲授为主,侧重于灌输给学生法律的基本理论,更注重学生对论文联盟整个法律体系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势必让学生首先掌握学习运用成文法的基本思路,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而在此基础上可就民法的部分内容选择性进行案例教学。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组织

著名的法学家e·博登海默先生认为,“教授法律知识的院校,除对学生进行实在法规和法律程序方面的基础训练外,还须教导他们像法律工作者一样去思考问题和掌握法律论证与推理的复杂艺术。”案例教学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之一。在选择作为案例教学的内容时,应当考量这一内容的难易程度、重要性和以案例方式进行教学的可行性等。目前大多数院校会在一年级下学期或二年级上学期开设民法课程,此时学生对于整个民法体系或不同法律之间的逻辑关系还不是很清晰,因此应当选择难易适中的内容进行案例教学。在期末阶段,则可针对综合性较强或较难理解的内容,设计出案例教学,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整门课程的理解。

同时,由于案例教学以学生已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为基础进行案例的探讨和分析,所占的课时比例又不能过多,所以教师首先应当将民法的重要概念如法律关系、自然人、法律行为、物权行为等讲解清楚,再就民法中的重要内容如民事行为效力欠缺情形、及无权、所有权与共有、担保物权、债的不同类型、特殊侵权责任和遗产的分割与处理等设计出一定的案例教学课程。而通过分析案例又可以使学生对民法概念和相关法律关系进行加深理解,如合同关系、侵权关系、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关系等。以上的部分在民法体系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此设计出案例教学一般不会影响其他部分的教学安排。

在教学方式的组织方面,可主要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为准备阶段,根据课程内容,尽量选择司法实践中的真实案例,加工后提前发给学生,案例的质量对于教学效果十分重要;第二为实施阶段,以学生为主开展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分组对若干案例进行解读,由各组代表进行发言,也可以相互间发问和回答;第三为总结提升阶段,教师结合案例的实情,具体解析各种法律关系的原理,让学生领会民法的基本法理,并可以布置小组撰写书面的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教学有目的地运用典型案例分析概念、原理的内在规律,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通过现实案例的实际训练,进行法律思维训练,锻炼学生解释法律和解决法律争议的能力,这是不断提升民法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二、辩论式教学法在民法课堂的展开

辩论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主张以学生为核心,充分发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民法课堂实践教学的一种方法。在民法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话题特别是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让学生进行辩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能较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增加学生的信息输入量;另一方面,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

转贴于论文联盟

作为教师来讲,在辩论式教学的准备工作方面,首先应了解辩论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辩论规则、辩论技巧、辩论程序等,围绕法律辩论课的特点,制定具体的规则与方案。并能较早地布置辩题,公布辩论课的程序和环节以及辩论结果如何运用等,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可随机请部分同学作为评委,具体参与辩论结果的评定。同时,成功的组织辩论式教学值得注意的几个重要环节是:

第一,选择辩题。辩题是辩论式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辩题可选择学生比较关注或感兴趣的问题,尤其是社会热点、学生感触较多或很困惑的问题;同时也是目前还存有争议的,如法律是否应当规定取得时效、侵权责任是否包括专家责任等,正反双方均有内容可辨,也可以找到丰富的资料;最后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设计,通过辩论来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一般应选择在民法课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存在理论探讨价值且学生容易模糊的命题。

第二,组织课堂辩论。作为整个辩论式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一般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首先,由正反双方根据己方观点进行阐述,从立论、证明、结论等方面说明立场,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有力;其次,双方辩手依次开展一对一攻辩、自由辩论,这属于辩论的核心程序,能充分体现双方各自的观点、论据,亦能在观点交锋中使台下的学生感受到该辩题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再次,由双方的最后一名辩手针对辩论中的种种情况和己方的立场作总结陈词,重点为反驳对方观点,重申己方立场。最后,可在公布结果之前设计5—10分钟的提问时间,台下学生就辩题内容,论据或双方观点进行提问,辩手作相应解答,以此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第三,总结点评。点评是辩论式教学效果的升华,有利于学生理解辩题所涉法律内容,可分为学生点评和教师点评。在学生评委代表点评后,由教师客观、公正的针对整个辩论情况、双方的论点及论据、辩论技巧、辩手表现及团队合作等进行总结。教师不能代表任何一方的观点,一方面肯定双方的优点和独到之处,另外也指出双方在辩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对民法相关教学内容的意义。也可安排学生对整个辩题的认识及观点进行整理,写成课后作业,使得论证更趋严密,深化对该辩题的认识和分析,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当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辩手、辩论赛主席等人员组成及角色分配,提醒学生较好地控制辩论的节奏,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在此过程中,注重训练学生搜集与筛选资料的能力,从占有的大量资料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归纳和同时,开展辩论式课堂教学不应是经常性的,也需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安排,在结果运用上可考虑占课程考核的30%—40%,以此推动课堂实践教学在课程学习中的分量。

民法的实践教学方式很多,案例教学和辩论式教学只是其中之一二,它们改变了教师积极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当学生能主动参与民法的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增强学习民法的兴趣,而教师结合教学实践中涉及的民法概念、原则和制度,对实践活动作深入的讲解,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及多向思维能力的同时,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民法原理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的习惯,形成正确的民法思维。

注释:

双师课堂教学案例篇7

一、围绕知识内涵要义,开展以教导学的双边互动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主导作用的发挥,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边互动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有效指引下,按照既定的教学“路线”有序、深入“前行”。数学学科抽象性、逻辑性强,知识点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学生在学习、探知、理解、掌握的过程中,既需要自身能动探知,又需要他人帮助点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双边互动活动必定融入其中。教师在新知内容教学中,要将创造优良的教学环境作为重要抓手,为学生提供和谐、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切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内心产生情感的愉悦,通过“以教导学”的方式,提供适宜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双边活动,深刻探知新知内容要义。如在“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该节课的教学重点以及学习难点,为调动学生主体深入参与合作探析新知内容要义的内在情感,发挥教学情境的激励作用,通过设置“商品销售、汽车行程、弹簧称弹簧与所称物体重量”等现实教学情境形式,将学生注意力引入到探知新知内容中,为师生之间有效互动提供情感支撑。需要指出的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只是引导学生双边互动探知新知内容的方法之一,还可以通过问题式、谈话式、递进式等以教导学方式开展互动教学。

二、围绕案例解析策略,开展教学合一的双边互动

案例是数学学科的“精髓”,是数学学科内容要义的高度概括。案例教学是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探知、分析、解答问题案例过程中,离不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学生在此过程中,合作探析、协作意识、交流沟通等方面能够得到有效锻炼,主体特性能够有效培树。因此,教师应将案例解析作为互动教学的重要载体,在案例讲解过程中,融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动,围绕问题条件、解题思路、解题规律等方面,开展深入、细致、有效的双边互动活动,既让学生领悟解析案例策略缘由,又让学生获得双边互动学习技能。

问题:小明在数学课上,将两个三角板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过点C作CF平分∠DCE,交DE于点F,DE=4.(1)请结合问题题意,求出∠DFC的度数?(2)求出边CE的长度.

上述问题案例教学时,教者采用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探究性教学策略,学生合作探析问题条件及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分析问题解答思路,进行实时性的教学补充,引导学生进行解题策略归纳活动,师生互动探讨得出该类型案例的解题策略为:“第一小题通过题意可知,在CEF中,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定理,即可求解;第二小题可以利用直角三角形中,30度的锐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解”。学生在此案例互动探析过程中,教师发挥了“教”的引导指导作用,学生展现了“学”的能动探析作用,教与学之间有效融合,互为补充,教学合一。

三、围绕教学活动过程,开展思评结合的双边互动

双师课堂教学案例篇8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udent questionnaire data,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problems in teacher resources, students English proficiency and other aspectsof the current bilingual education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expounds some views of the author on conducting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offers proposals on intensify pre-employment training, improving students' English ability, setting up reasonable bilingual courses, implementing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and other aspects.

关键词: 双语教学;调查问卷;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Key words: bilingual education;questionnaire;curriculum setting up;teach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DF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5-0232-02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涉外纠纷日益增多,2008年颁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指出要加强知识产权人才,而目前最稀缺的就是能用英语进行知识产权实践操作的人才。从教育部于2001年9月做出的要求各高校大力推广双语教学的通知至今已近10年,法学作为教育部特别要求急需开设双语课程的专业之一,为数不多的高校开设的法学双语课程主要是涉及国际法、国际经济法等课程,开设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的寥寥无几。为贯彻教育部通知,有效开展知识产权双语教学,我们对本校的法律专业四个年级学生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3份,经过对问卷的分析,结合国内现状,笔者对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提出一些初步设想。

1师资力量

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能否顺利开展,师资力量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从事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外语语言功底与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在本次调查中,师资力量来源的选项为外国法律专家学者、国内法律专业教师和英语专业的教师,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外国法律专家学者的占56%,国内法律专业教师的占28%,英语专业的教师占16%。由此可见,有外国法律专家学者到高校任教当然是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的首选,其次,在英语国家获得过学位,并在国外的有关学科领域开展过前沿的研究工作的人员同样也是高校迫切需要的人才,只是前两者可谓凤毛麟角。而我国目前的高校师资基本状况是:外语水平较高的教师一般不具备专业知识,而懂专业知识的教师其外语水平,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相对低下,难以胜任双语教学任务。

在现有高校双语师资匮乏的情况下,无疑应加大相应师资力量的培养。知识产权法双语教育师资培养的途径主要有职后培训和职前培养两种。①职后双语教育师资培训,是对在职教师进行双语教育的专门训练或短期再教育。在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学教师中,有一部分人已经具备了外语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经过强化外语和双语教育原理及技能、技巧的培训,借助现代多媒体外语教学技术的帮助,将能够逐渐用汉语和外语进行双语授课。职后培训的主渠道是教师进修院校的脱产培训,有条件的院校甚至可以安排一定比例的教师出国进修。通过职后培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高校对知识产权双语教育师资的需求,但从长远看,职后培训无论在人数、质量还是效果上,都存在局限性,它只能成为知识产权法双语教育师资培养的辅助途径。主要的教育师资应由职前培养来担当。教师的职前培养,是指对就业之前的人员进行正规和专门的教育、培养和训练。笔者建议在开设的知识产权法专业硕士招生的高校中,大量采用双语教学授课,同时提高学生的知识产权法学专业水平和英语运用能力。这一途径不失为当前培养知识产权法学专业双语教育师资的重要途径。它依托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学硕士教育为基础,不用单独开设本科专业,比较灵活,易于实施。

此外,培养双语师资,还可通过以研读双学位的方式和主辅修的方式。但因高校师资的高学历要求,此两种途径仅为权宜之计。

2学生英语能力

由于近年的高校扩招,直接导致了地方性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下降,笔者在13年来的专业英语教学中对此深有体会。扩招前,法学专业三年级学生的英语四级通过率达到80%左右,上课时极易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但扩招后,以2008级学生为例,通过四级的学生为60%左右,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我国的英语教学,包括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偏重读写训练,忽视听说练习,即使通过四级的学生大多也只能阅读英文文章,却不能用英语来进行相互交流。本次调查问卷涉及知识产权双语教学课程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一项中,12%的学生认为上双语课的前提是通过六级,19%认为应通过四级,有44%的同学认为不仅要通过四级,还应通过相应的口语考试,否则双语教学无法开展。在其他高校的双语教学实践中,听说能力不足也是致使许多学生不能坚持学习双语课程的主要原因。如西安交通大学的数学双语教学,一开始有100多人左右报名学习,可仅有53名学生坚持下来并参加了考试。而清华大学开设的物理双语必修课中,听课的学生两周就从130人降至102人。②在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的前提下,是否有必要在各高校全面推广知识产权法学双语教学,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另外,教育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环境,知识产权双语教学尤为如此。

3课程设置

3.1 开设课程时间就词汇量而言,大学一二年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较少,听、说、读、写能力均较差,如果这时候实行双语教学,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教学效果较差。就专业知识而言,知识产权法属于专业课类型,不适宜在低年级开设。因此,对知识产权法学双语课程的设置,最好在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开始。高校的大学英语一般开两年,在大学三年级,相当部分学生已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统考,学生普遍已有了较好的英语基础,这时采用双语教学对学生来说困难相对较小。

3.2 前期课程的设置为了配合知识产权双语教学的开展,在开展该课程教学之前,应设置一些前期课程,主要是在学生已积累的原有普通英语的基础上适当加强专业课和专业词汇教学。①结合学生的听力,口语现状,建议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增设针对发音、听力和口语开设特别选修课,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为双语的课堂教学互动做好铺垫。②把《专业英语》作为双语教学的准备课程纳入双语教学的整个流程,并提前开设。由于课堂教学十分有限,而知识产权法律英语中有相当数量的专业术语在日常生活中极少使用或是其词义与日常词义大相径庭,因此在课堂上有时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解专业词汇,这不仅导致双语课堂的信息量缩小,也有悖于双语教学的初衷。因此,专业英语的课程设置尤为重要。

3.3 教学大纲的修订双语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传统教学不同,传统教学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双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传统教学目的基础上,主要注重专业文献的教学与训练,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增强对专业知识理解和掌握。因此,知识产权法双语课程的教学大纲应围绕这一目的作相应修订。

4教学方法

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教学模式。现有的主要模式有:一是全外型。即所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采用外文教材,直接用外文讲授,学生作业和最终考核都用英语进行;二是混合型。这种双语教学模式,采用外文教材,教师采用外文与汉语交错进行讲授,而教师板书和学生作业以及最终考核用英语进行;三是半外型。即采用外文教材,用汉语讲授,板书亦是汉语,学生作业和最终考核仍用汉语进行,这种模式属于双语教学模式的一种较初级形式。

根据学生的问卷调查,有72%的学生选择了混合型教学。采用混合型授课方式,建议课堂教学时首先用中文对本节课的内容简要介绍,然后将本节课内容涉及的重要和常用专业词汇板书,最后开始正文的教学。教学语言尽量用英语,课堂答疑阶段,鼓励学生用英文提问,实在无法表达时,亦允许用中文进行表述,然后由教师或是别的同学用英文复述。在进行法学双语教学时,还有以下方法可以采纳:

4.1 采用案例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的最大优点是原版资料易于收集。目前,美国的判决资料在网络上被法律界人士广泛使用,上至联邦最高法院判决,下至各州法院判决,都能从网上获取。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课前必须细心研读有关案例,上课时,老师对该案例的问题进行提问,并对该案例中所体现的原理和原则进行探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素养,也推动学生驾驭法律英语的能力得到提高。

4.2 采用调查表的方法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产权双语课程的适应程度和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反馈交流。除了课后和学生聊天,期中教学检查,学生座谈会之外,发放不记名的“教学情况调查反馈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使用调查表可以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主要调查学生能听懂的比率和对教学过程的意见和建议,然后据此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③

4.3 采用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由于使用两种语言教学,语言的相互转换会影响到教学的进度,缩小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使用多媒体教学是解决双语教学时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任课教师设计制作全英语或兼有中英文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节省大量课堂板书时间,另一方面通过生动的多媒体画面可以帮助学生对英语口语的消化理解。尤其和案例教学相结合时,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多媒体大信息量、大容量性也节约了案例教学的空间和时间,能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当然,观看影像式的教学手段毕竟不能代替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教师仅凭多媒体手段,无法及时得到学生反馈,无法了解学生理解程度及实际需要。因此,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师授课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在整体课堂组织教学中,难点疏通、提问、回答、答疑甚至讨论之类面对面师生间交流,仍是帮助学生理解、汲取知识,提高技能的重要环节。多媒体手段只有结合这些传统性环节,课堂教与学才可能成功进行。④

4.4 开设网络课堂知识产权双语教学的开展,应充分利用校园网提供的电子平台,开设网络课堂,进行辅助教学。授课教师可以编写出双语课程的电子教案和专业词汇汇总,将其和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的一些教辅材料放到互联网上。通过网站,学生可以下载相关内容,并能和教师进行网上答疑和交流,对双语教学起到辅助作用。

注:本论文为河南科技大学2007年教改课题《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改革研究》阶段成果,教改项目:2007Y-020。

注释:

①杜秀花.初探双语教育及其师资培养的途径[J].中国高教研究,2002.1:90-91.

②任长虹.高等学校实施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2.4:17-18.

双师课堂教学案例篇9

关键词:培训、教育、教学法

Abstract: in general, training and education methods all canfully reflect the trainee's main role is beneficial to trainingstudents, analysis, judgment and other capability. Butsometimes it is difficult to make students obtain knowledgesystematically. Therefore, only by adhering to everything from set out actually, take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to optimize the portfolio, and its function, in order to enhancethe effectiveness of training.

Keywords: teaching, education,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学习型社会使人们由片面追求学历,逐步转向既追求学历又兼顾学力的轨道。顺应时代潮流的呼唤,各种培训教育如雨后春笋,形式各异。但仅就教学而言,培训教育与学历教育相比,更应着重于学员的学力开发。因此,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员的学力是培训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具体问题。

多年的培训教育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使学员在培训中学有所得,得有所悟,悟有所行,就必须转变培训观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学用一致”原则,革新培训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变学员被动为师生间、生生问互动,变灌输为启发,使信息从单向传递向多向交流转变。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打破学院式教学常规,在充分发挥培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确立以学员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采用讲授、自学、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双讲、情景模拟等灵活多样的系列教学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员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创造性,使其与教师同步思维、优势互补、经验共享。

一、小组讨论教学法

小组讨论法,是以小班(不超过50人)授课为基础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教学法,又是现代培训教学法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借以实施的教学活动基本形式。

从角色的职责和能力要求以及行为规范来讲,主持人要根据教Oili指定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要求,主持本组的讨论。主持人不仅要以身作则带头发言,还要指挥和协调其他学员积极参与;对偏离教学内容的话题有责任调整,对不积极参与讨论的学员有责任激发其积极性;同时对记录人、发言代表的工作有督促、指导责任。记录人要以最快速度记录每个学员的发言内容,并做到文字清晰、准确。发言代表要把本组讨论的意见归纳综合,有条有理地向全班和教师汇报。从教学目的上讲,该教学法旨在调动学员的参与兴趣,培养学员的参与意识。

从教学程序上来讲,首先,由教师布置研讨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引导、提供研讨思想。其次,以小组为单位,由主持人组织讨论。记录人、发言代表各司其职,教师巡视观察,掌握发言情况,随时提出具有启发和挑战性的问题,把讨论步步引向深入。接下来是小组汇报,班级交流,由各小组的发言代表用简练、概括的语言汇报本组讨论情况,并随时准备回答教师的提问;教师将各组代表发言要点及时记录在黑板上,以便于参照比较,总结讲评。最后,提问质疑,归纳总结。

二、案例分析教学法

案例分析法本质上是一种归纳式教学方法,它提供给学员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实例。分析的操作主体是学员,教师只充当导演和组织者的角色。通常,可以选用的分析案例有两类,一类是综合评审型案例;一类是分析抉择型案例。前者着重培养学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案例一般描述事件的范围较广,涉及的问题较多,关系比较复杂;后者只提供问题发生

的基本事实,不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这类案例让学员通过对事实的分析,自己去设计解决问题的答案,着重训练学员的决策能力。

要上好一堂案例分析课,教师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进行设计和运作,其操作程序和步骤,第一步,学员阅读,精研案例。这是学员发现问题、确定分析方向的过程。因此,教师的启示和引导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研读,学员应拟出发言提纲,以待小组讨论及全班交流。第二步,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这是案例分析课成功的基础。教师要深入小组巡视指导,及时了解讨论的气氛和进展情况,并作相应处理。对发言繁琐、离题者给予提醒;对争论激烈、互不相让者适时小结,缓和气氛;对沉默寡言、气氛沉闷者,适当穿插,打破僵局。班级交流既是学员智慧、见解的总汇,又是提供给学员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争辩和交锋的机会,更是学员集体施展才能的“交汇点”,是对案例教学效果的深化和检验。在交流中,人人得到启发、教育,并为写分析报告创造了条件。第三步,教师归纳总结。教师不是对学员的发言作个体评价,而是对集体讨论从总体上作出评论。总结时,教师切不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要允许学员保留自己的独到见解,鼓励独立思考,敢于坚持已见。第四步,学员写出案例分析报告。

三、双讲教学法

双讲教学法简称双讲法,是由两位教师同时登台授课。这种新型教学法是从讲授法演化而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课堂讲授的科学升华。传统的课堂讲授,由一位教师主宰课堂,教师讲,学员听,容易形成一言堂。而双讲法因为有两位教师共同授课,可以为学员营造一种讨论的氛围,合作的环境。由于双讲法是两位教师担任同一内容的授课任务,他们需要从备课到讲课的联手合作。双讲法虽说从根本上讲并未完全脱离讲授法的框框,但由于和其他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的配合运用,因此从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课堂结构,形成了归纳讲授、答疑讲授等新的格局,易于在课堂上为学员营造一种讨论的氛围,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而且从心理学角度讲,讲课人风格的变换,易于激起学员的听课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减轻学员参与教学的心理障碍,也有利于扩大信息传播容量,提高时间利用率和课堂效果。因此,Jlt、法不N:只是“老师讲、学员听”的灌输式,而是一种新型的互补性教学方法。它可以使教师在讲课风格,知识情趣,理论(虚)实际(实)结合诸多方面,充实促进,扬长避短,形成优势互补。

四、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又称角色扮演法,是一种仿真培训教学方法。它是~种从案例分析法派生出来的极具实践性和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它在假设的实际情景中进行,要求教师给学员设计出逼真的场景,其中有人物、情节、矛盾冲突、疑难问题等。学员根据情节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把自己置身于实际情景中去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要求,提出观点或拿出方案。

双师课堂教学案例篇10

关键词: 双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两点间距离公式

“双课堂”,即基于“教育云”网络教育服务平台搭建的“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这二者的整合构成了一个新型的教学环境,凭借这样的环境所开展的教学简称“双课堂”教学。教学内容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我认为双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具体如下。

1.课余学习与课堂练习

传统的课堂是“课堂学习+课后练习”,而“双课堂”则是“课余学习+课堂练习”。

2.减少教师的重复讲解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只能抓中等层次的学生,很难顾及优等生和后进生。所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双课堂”能弥补大班教学的不足,帮助教师达成一对一的教学,从而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3.让优等生加速学习

“双课堂”实验的理论设计是教师提前一学期录制好教学视频,而第一阶段只能做到提前一周。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差异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让学生受到个性化的教育。而在“双课堂”模式下,学生在各自的优势学科中,可以加快学习进度,做该科的“先遣部队”,而不必像传统课堂一样跟随大部队,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在这一学科学习中的优势。

4.即时掌握学生的学业情况

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将一部分练习(目前主要是选择、填空和判断三种题型)上传至服务器,学生在课前根据预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自学完后,在线完成相关练习,学习平台会立即反馈正误。学生根据作业反馈情况决定是否再次学习本课内容,理解错误的地方能够得到及时纠正。通过一套统计软件,教师登录教学平台后即可知道每位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全班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而调整教学进度、难度,制订个别辅导计划。

《两点间距离公式》在知识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学生的解析几何知识开始由一维到二维再到空间发展,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尤其重要。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特殊到一般,从合作研究到代表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展示。本节课以几何画板和电子书包平台为教学工具,以“学案导学、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作品展示、讲解新知巩固新知、答疑解惑训练检测、知识提升”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前,学案学习和合作讨论使我及时收集学生学情,调整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教学;课上,几何画板的演示让整个知识的获取更形象直观,学生掌握更牢固,平台的及时测试和统计功能更是为检测学生学习成果、及时掌握学情、针对性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造了条件,教学内容环环相扣,教学设计由浅入深,师生积极热情地交流互动。

《两点间距离公式》学案如下:

【自主学习目标】

1.经历探求直角坐标平面内两点的距离的过程。

2.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两点的距离公式。

3.会应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解决问题。

【自主学习】

一、回顾旧知

1.点P(3,-4)到x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到y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到坐标原点的距离是____________。

2.点P(x,y)到x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到y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到坐标原点的距离是____________。

二、应用新知

1.求下列两点间的距离:

(1)A(-4,3)和B(1,3)

(2)G(-5,6)和H(-3,-4)

2.已知:点B在y轴上,A(-2,0),AB=5,则B点坐标为____________。

3.A(1,1),B(3,-1),点C在x轴上,且∠ACB=90°,则点C的坐标为____________。

4.已知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4,3),B(1,2),C(3,-4),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三、反思反馈

(1)通过自主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在应用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3)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或疑惑的问题?

请将上述问题提交至班级论坛,并思考组内同学提出的问题。

《两点间距离公式》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通过交流导学案中暴露的问题,经历探求直角坐标平面内两点的距离公式的过程,掌握并会应用两点的距离公式。

[教学设计过程]

环节1:

小组交流:导学案第三部分中暴露的问题,总结在公式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集体交流总结:实物投影学生的导学案,交流暴露的问题,总结应用的方法。

例1:已知:点B在y轴上,A(-2,0),AB=5,则B点坐标为____________。

例2:A(1,1)、B(3,-1),点C在x轴上,且∠ACB=90°,则点C的坐标为____________。

总结出应用公式解决类似问题的一般步骤是:根据点的位置设点的坐标—根据条件列出方程—解方程—检验并写结论。

环节2(课堂反馈):

例1.已知直角坐标平面内两点A(2,2)、B(-2,5),点P在y轴上,且APPB,则P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上传解题过程)

A.(0,1)____________B.(1,0)或(6,0)____________C.(0,6)____________D.(0,1)或(0,6)

例2.已知直角坐标平面内点A(3,4),点B在坐标轴上,且AB=5,则点B的坐标是(____________)

A.(0,8)或(6,0)

B.(8,0)或(0,6)或(0,0)

C.(0,8)或(6,0)或(0,0)____________D.其他

例3.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已知ABO是等腰三角形,O、A两点的坐标分别为(0,0),(3,4),点B在x轴上,求点B的坐标.

环节4布置作业(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