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要素十篇

时间:2023-10-08 17:24:07

管理学的要素

管理学的要素篇1

1、计划:确立目标和明确达到目标的必要步骤之过程,包括估量机会、建立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战略方案、形成协调各种资源和活动的具体行动方案;

2、组织:为了有效地实现计划所确定的目标而在组织中进行部门划分、权利分配和工作协调的过程。它是计划工作的自然延伸,包括组织结构的设计、组织关系的确立、人员的配置以及组织的变革;

3、领导:管理者利用职权和威信施展影响,指导和激励各类人员努力去实现目标的过程;

管理学的要素篇2

【关键词】学校后勤管理;基本要素;人员管理;经费管理;校产管理

在学校的所有工作当中,后勤管理可以当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管理水平与质量的提高,能够有效的促进学校更好的发展。因此就需要分析和研究学校后勤管理的基础要素,进一步明确化,掌握其客观规律,全面提高学校后勤管理的工作效能,为学校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人员管理

对于学校后勤工作来说,既可以看作是理财管物,又可以看作是一项基本的执行财务制度,作为一项维护财政纪律的技术性工作,具有较强的原则性和政策性。如果在学校后勤管理中的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也不遵循廉洁奉公党性原则,是难以做好这份工作的[1]。同时学校的后勤管理还具有一多、二广、三难的特点,其中一多主要指的是在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员数量比较多;二广指的是由于后勤管理是与学校中每个人,所有这一工作的要求面和联系面都比较广;三难指的是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育逐渐与其物质条件更加的不适用,而且有些地区的社会风气和党风民风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好转,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难度[2]。因此,如果想做好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首先就必须具有任劳任怨和甘于奉献的精神。

其中还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质量好坏,与全面贯彻和发展党的教育方针、维护和执行相关的国家财务财经纪律、政策与制度具有直接的关系。对于学校来说,其后勤管理工作的范围比较广,比如服务态度、工作人员作风、设备管理、环境布置等各个方面,都会对教育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应该提高对学校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要求,需要制定出相应的条件来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挑选。总的来说,在挑选学校后勤管理人员的时候,需要根据相关工作的具体要求以及学校的性质来制定挑选条件,其中主要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就思想上而言,应该对党的教育事业忠诚,并且对后勤管理工作保持着热情的态度,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决心;二是就作风上而言,需要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廉洁奉公、大公无私;三是就工作上而言,能够勇于改革、不安于现状、耐心、细心、办事热心、爱校如家、认真负责,并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原则性;四是就专业上而言,对相关的教育方针、财务规定政策以及教育教学规律要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详细的了解教学发展需要,并最大限度的掌握相关后勤管理专业技能与管理知识[3]。

二、经费管理

经费管理,可以看作是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最主要的任务,这也是学校开展一切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与条件。但是就学校的后勤经费来说,具有多方面的使用效能,而且还能充分的挖掘其潜力。学校的后勤管理部分就需要充分的提高经费使用的合理性、科学性,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情,并且还需要保证办事效率与质量。因此,可以将学校经费管理效果的好坏,当作是判断其后勤部门工作质量的标准之一。

为了加强对经费的管理,后勤部门需要做到监督有要求、分析有资料、管理有制度、收支有标准、拨款有预算、办事有计划,这样才能发挥经费的使用效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制定经费使用计划,将工作的次序以及目标做出明确的规定,并加强预算和预测工作,一切都按照预算标准来办事。同时在编制预算的时候还需要遵循照顾一般、保证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有效的将经费使用可能和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经费使用效能[4]。同时还需要留有余地,坚持弹性原则,对机动数实现有效控制。在预算使用资金的时候,应该根据学校的可能支出以及季度变化,将月度、季度以及全年的用款计划都进行编报,这也可以当作是拨款的参考,有效的避免了出现前松后紧或者是前紧后松的现象。

同时要加强对用款计划的实施,并注重对实施的控制与监督,严格按照财经纪律与财务制度来执行,坚持预先控制、现场控制以及反馈控制的有效结合,建立健全的民主理财制度、检查监督制度、报销验收制度、财会人员分工制度、经费审批制度以及财务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保证专款专用,提高经费使用效能。最后还需要加强总结,做好经费决算。作为学校的预算年终总结,决算可以看作是财务活动管理为学校提供服务的最后检查。会计财簿中应该对月度、季度的经费编制进行记录,并注重对经费支出的核算与检查。这既可以看作是对原先经费使用的检测和总结,也可以看作是下一年度财政预算编制的依据和指导[5]。

三、校产管理

“开源”与“节流”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对于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来说也是一样的,其基础方针就是勤俭办学。就目前我国的教育财政投资来说,并不是十分的充裕,有时候甚至会出现经费不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加强对校产的管理,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因此,这就需要学校的后勤管理部门加强对经费使用的计划,同时也要重视节约物力,注重校产维修与保管,提高其使用效率和使用年限,提高使用周转率。

首先需要注重校产管理,对各种的校产管理都建立健全的责任制度,在登记薄或者是帐卡中分门别类的对校产进行登记,并严格执行进出库制度,切实做好帐物相符、账目清楚、手续完备,杜绝浪费和贪污;其次加强校产修葺,目前有些学校中一方面既存在着物资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浪费问题,因此就需要加强对校产的修葺,这样能够有效的增强校产的使用效率;最后要注重宣传和教育爱护公共财物,在日常的教育中加入爱护公物的内容,逐渐在校园中形成爱护公物为荣的好风尚,引导师生注重节约、自己动手、自力更生、修旧利废、爱惜公物,每个人都能够把自己当作是校产的主人,注重日常的管理与爱惜,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延长校产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各种校产的使用效率[6]。这些措施都能够有效的提高校产的使用效率,对学校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四、结语

总的来说,无论是在人员管理,还是在经费以及校产管理的方面,首先都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将所有的管理措施落到实处,这也是学校后勤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是学校长期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基础与前提。

参考文献:

[1]王旭林.论地方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现代化”路向与实践――以天水师范学院后勤管理改革为例[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5,02:88-92.

[2]白敏.科学配置学校后勤要素推动校园标准化建设[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8:188-190.

[3]钟璞,刘群,戴作芳,山林,卢彰.高校后勤服务形象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08:6-10+14.

[4]陈杰.浅析技工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J].中国校外教育,2011,16:141+147.

管理学的要素篇3

前不久,在中小学校校长座谈会后,巩义市教体局给与会校长每人赠送了2本书,其中一本是《中小学管理评价》。会上李局长专门强调,这本书是袁贵仁部长的主编的。回来后,我静心认真阅读,《中小学管理评价》一书的第一章《学校治理结构》集中阐述了依法治教,建立现代学制度这一核心问题。

依法办学主要有三个核心点,坚持办学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规范办学行为。在坚持办学方向这个点上,我们首先是有差距的,我们在贯彻落实教育方针上是打了折扣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们完成的并不好,“重智轻德”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在坚持素质教育上也是不彻底的;很多学校并没有真正建立起全面科学的质量观。在制度建设上,我们很多学校并没有建立起科学全面的制度体系,没有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学校基本法――学校章程。没有章程,没有完善科学的学校制度,依法治校也就无法可依,无法可依也就谈不上依法治校。因为学校“法律”的不健全,在规范办学行为上也就无法做到有法必依。当然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努力下,中小学校的办学行为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我们的规范办学行为还是有差距的。

在全力推行“依法治国”的今天,“依法治校”已经成为学校建设和改进学校管理的必须。而“依法治校”对于学校来说,实际上就是依法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实现制度管人,让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置于规则之中,让规则成为推进和约束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力量,从而保证学校的科学合理的良性运转。在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中,我愈来愈感觉到制度的落实是实现“依法治校”,优化学校管理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

改变过去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管理学校,建立以法为基的各种规章制度,对于学校来说已经不算太难的事情,许多学校都能做到。然而真正让这些制度起到准则的约束力,实现制度管人,却并不容易。我们看到许多学校的制度讲在会上,挂在墙上,却不能真正执行,从而成了一纸空文。曾经见到我这样一副对联:“你也说,我也说,人人都说;今天讲明天讲,天天都讲。”横批是“谁来落实”。这样一副对联一针见血的指出国人缺乏落实精神的问题。同样学校管理也存在这样一个落实问题。那么如何落实呢?

我认为,学校要抓好制度落实,首先是校级领导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学校领导都不能严格按制度执行,那么制度必然是形同虚设。

第二,必须建立起中层管理岗位目标责任制。校级领导要落实中层工作,推动中层工作。换句话说,校级领导要监督指导中层干部的工作,让中层领导始终能够明确方向,知道工作中的得与失,从而干有目标,不断提升管理能力。

管理学的要素篇4

【 关键词】: 中学 图书管理员 素质 技能

中学图书馆(室)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知识性很强的工作,其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图书馆(室)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直接影响到中学图书馆(室)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因此,学校应选配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对学校图书馆(室)实施有效管理,学校在物色和选配管理人员时要考虑如下几条:一是要热爱图书管理工作,敬业精神较强,勇于开拓和进取;二是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图书管理工作本身就是具有一定文化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管理活动,自身素质不高,视野不开阔,不可能做好管理工作。 

学校的发展,文化先行,学生的成材,知识和智力背景至关重要。作为传播文化,向广大学生提供精神食粮的图书馆,责无旁贷地被推向了教育教学的前沿阵地。要发挥中学图书馆的作用与效能,必须拥有高素质的图书管理人员。中学图书管理员应具有怎样的基本素质,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育人功能,使图书管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呢?

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使命感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学校图书管理员要有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具有不为名利、甘为人梯的高尚情操。而且,优秀的学校图书管理员要热爱图书管理工作,自觉地将之视为学校育人工作的组成部分,深刻理解图书管理工作的意义和作用,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在学校育人工作中的特殊作用。

二、较强的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意识、能力。

现代学校的图书管理是一项学术性、技术性和创造性都很强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因而仅有热情和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有扎实的现代图书管理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图书管理能力。学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要在遵循图书管理的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熟悉图书的分类规则及常用工具书的检索方法,熟悉图书馆藏书范围和藏书特色。

图书馆(室)管理工作和其他管理工作一样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使之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必须从规范入手,建立可供操作的运行机制。运行机制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行机制的内容,即图书管理工作的方法、任务、内容等。其主要工作是要建立一系列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如《图书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图书借阅制度》、《图书丢失、损坏赔偿制度》等,并与教师年度考核、工资晋升、实施奖惩等挂起钩来,使这项工作运行起来有力度。二是涉及运行机制的方法。要建立分级管理体制,分级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第一是教育主管部门把学校图书管理工作条理化,形成管理规章,出台管理规定,使管理工作具有权威性;第二是业务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使之具有规范性、科学性;依据图书管理工作的特点,制定出图书馆(室)发展规划和实施细则,使管理工作具有可操作性;第三是学校依据学校的自身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拟定学校图书管理方案,使图书管理工作具有可操作性;第四是图书管理人员要强化自我管理、现代管理意识。 

三、良好的人际交流和沟通及组织指导开展读书活动的能力。

学校图书馆(室)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图书馆(室)的建设和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服务,提高师生整体素质,激发学生爱科学、看好书的兴趣,适应素质教育需要,促进图书效益的发挥,学校图书馆(室)要秉承“以读者为本,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这一理念,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一些中小学读书竞赛活动,以赛促读,教书育人,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在开展图书管理工作中,可通过树立典型、建立示范区、示范学校等形式,把图书管理工作引向深入:一是在普遍开展图书管理工作基础上发现、培养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单位作联系点,通过经常指导活动,发现、总结经验,推动面上工作;二是建立评估验收和奖励制度,通过督导评估活动,争取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真正解决房子、票子、位子问题,实现馆舍建设、书刊配置、图书管理上档次,同时大张旗鼓地推广典型,使学校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三是通过组织读书征文评比和管理经验交流,推动图书管理工作良性循环。

学校图书管理员工作的价值是通过为师生提供各种服务而实现的,同时也是一种人际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只有通过图书管理员与师生的有效沟通,才能了解不同师生的需求期望,才能主动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图书管理员应该加强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努力与师生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相互理解的相容关系,用真诚周到的服务去争取更多师生的支持,提高图书管理员在师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

四、基本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素养。

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图书管理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技术正迅速进入图书管理工作,现代计算机技术、缩微技术、复印技术、录像照相技术、视听设备和视听资料的使用及保护技术等,都将在图书馆得到广泛应用,这就要求学校图书管理员必须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对图书资料进行管理和应用,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文献信息等,更好地满足师生的学习需求,为学校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中学图书馆是学校教育教学和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育人、教改、文化阵地。是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是学校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器”和“孵化器”!早在1980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中学图书馆宣言》就指出:“中学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事业”。“一所出色的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取得教育成就的基本条件”。

中学图书馆是为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文献资料的阵地,担负着配合课程、辅助教学、扩大学生知识面、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行为和道德情操教育的重要职责。随着教育体制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新课标》颁布后,它的重要地位更是上升到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探究式自主学习的高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地图书馆建设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特别是网络、数字技术的不断更新,中小学图书馆的硬件有了较大的提升,然而,要发挥中小学图书馆的作用,必须拥有高素质的图书管理人员。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是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来实现的,工作人员是形成工作能力的保证与主体,是影响图书馆读者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搞好中学图书馆的的现代化建设,不能只重视图书馆的“硬件”,更应重视“软件“,即馆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建设和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中小学图书馆效能的发挥。图书管理员更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以适应当今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中学图书管理员应具有怎样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育人功能,使图书管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呢?

要有敬业精神

一个合格的图书管理员要热爱图书管理事业。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教育使命感,要有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具有不为名利,甘为人梯的高尚情操。自觉地将图书管理工作视为学校育人工作的组成部分,深刻理解图书管理工作的意义和作用,充分认识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

图书馆是学校最基本、最基础的办学条件,它对学生一生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图书馆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提供服务的信息机构,是学生和教师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接受教育,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是为学生提供探索性学习,进行素质教育的必不可少的课堂延伸和“第二课堂”。 图书管理员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在学校育人工作中的特殊作用。

图书管理员必须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甘当人梯,乐于奉献的精神。中学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是主要是学校师生,而师生的年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等也各不相同,这使他们在借阅和使用图书资料方面表现出不同的需求和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图书管理员耐心为不同层次的师生读者服务,要牢固树立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真正做到热爱本职工作,鞠躬尽瘁。在服务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方面,要克服“你们找上门我才为你们服务”的不良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想师生需要之所想,急师生需要之所急,主动介入师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端正服务态度,对读者不仅要热情耐心,更要设身处地地为读者着想,切实满足读者的需要。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让图书馆成为读者心目中的知识殿堂。良好的服务态度是提高服务效率的基本保证。以人为本,图书馆业务流程(从采访到编目,从典藏到借阅)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人展开做到百问不厌,百挑不厌,百换不厌,百看不厌,对图书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传递不厌。我们每个馆(室)员要深刻理解图书馆的意义和作用,强化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以饱满的热忱和科学态度认真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转贴于

五、具有较强的图书管理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图书管理工作作为一种职业,具有社会性、科学性、教育性、和服务性的特征。是一项学术性、技术性和创造性都很强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因而仅有热情和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有扎实的现代图书管理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图书管理能力。新时期的图书管理员不但应具有扎实的图书情报知识(熟悉图书的分类规则及常用工具书的检索方法,熟悉本校图书馆藏书范围和藏书特色。)良好的外语水平,而且要有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敏锐的信息意识,能够鉴别、采集、整合网络信息。

科技知识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资源的不断涌现,各门科学无所不有。如果没有广博的文化素质,图书管理员工作起来一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对进入馆(室)中的图书文献进行整序工作而言,馆(室)员没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就不能变杂乱无章的无序状态为井然有序的整体文献系统,就不能对各学科国内外科技政策、发展水平和各种信息资源有较详尽的了解。馆(室)员不具备对各种信息的熟悉、筛选、整序、浓缩、分析的整合和研究能力,也就不能为不同层次的读者提供更便捷、更系统的参考、咨询服务。如:为老师准备好与授课相关的文字资料、图书信息等:为学生准备好有助于知识掌握的辅助信息和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料,及时把新信息推荐给他们。

随着计算机管理的普及和深入,馆(室)员必须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网络对图书资料进行管理和应用。学习和掌握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开发与维护、信息贮存和检索等各种实用技术,努力使自己从传统的“门卫型”向“网络知识服务型”转变。所以,我们馆(室)员要主动刻苦钻研新技术,

因此,图书馆(室)员要不断学习及时掌握社会、生活、科学领域的新信息、新知识,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勇于探索,不断进取,才能才能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

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

学校图书馆管理员工作的价值是通过为师生提供各种服务而实现的,同时也是一种人际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只有通过图书管理员与师生的有效沟通,才能了解不同师生的需求期望,才能主动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图书管理员应该加强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努力与师生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相互理解的相容关系,用真诚周到的服务去争取更多师生的支持,提高图书管理员在师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

具有组织和指导开展读书活动的能力。

中学图书馆的读者主要是老师和学生,中学生正处于身体、思想的发育期,从书籍中吸取养分意义重大,由于他们思想尚未定型,阅读就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盲目性。因此,中学图书管理员承担服务于育人的双重职责,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加强道德建设和思想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书籍的筛选、阅读的指导方面都要起到导航的作用。要有较强的政治素质,用好的书籍积极的思想引导学生。通过组织读书讲座、举办读书节等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书籍真正成为青少年进步的阶梯。

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思想、业务以及科技诸方面的素质提高了,图书馆(室)的能动作用必将发挥得更好,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年轻的图书管理人员充实到中学图书管理队伍中去的同时,在职的中学图书管理人员应进行图书管理方面继续教育的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把图书馆建成具有一流条件、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的学校标志性工程,成为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成为师生求知和向往的地方,成为学校最亮丽的景观。

【 参考文献】

【1】网络时代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工作创新 张灵慧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2010.2

【2】浅谈数字时代中学图书馆读者服务和谐创新 赵静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2010.4

管理学的要素篇5

关键词:学校;图书馆;图书管理人员;技能和素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学校的图书馆的建设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数字技术、网络等技术的不断更新推动者我国学校图书馆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然而,我们都知道,要想充分的全面的发回图书馆的作用,不能只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图书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素质等各项软件指标的建设和提高。

图书馆是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创新的阵地和平台。学校开展的一系列研究性学习活动都离不开图书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图书馆宣言》曾经这样指出:“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对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事业。”“一所出色的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取得教育成就的基本条件。”图书管理工作需要很强的知识性和专业性,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正常有效展开,这是关系到图书馆内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正因为如此,学校在选择和物色管理人员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不仅仅要有必要的文化素养,热爱图书管理工作、敬业奉献、勇于开拓和进取也是图书管理人员选拔过程中最应该看重的基本素养。同时,我们也应该打破旧时代对图书管理工作的认识误区,图书管理工作不是无足轻重的,图书管理事业是现代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精神文明的必要组成部分。做好图书管理工作就是争取做好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工作。

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培养出合格优秀的学生知识和智力背景的培育是不可或缺的。图书馆,是向广大师生传播文化,提供精神食粮的地方,毫无疑问的将站在教育教学的前沿阵地。图书馆作用于效能的发挥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图书管理工作者。那么,一名具有好技能高素质的图书管理工作者都需要具备一下几方面的素养:

一、有强烈的社会担当意识,有严谨治学、工作的优良作风和态度。

选择图书管理工作就是选择了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和态度。在日常琐碎的图书管理中发现教书育人、严谨细致的精神内涵。同时对图书管理工作具有一腔独特的热爱,将图书管理工作视为教书育人的一方面来进行,通过细致、认真的工作给广大师生创造出井井有序的学习环境,从而使自己也能够深入领悟图书管理工作的深刻意义和独特的作用。图书管理工作也是教书育人的一部分,重要的一部分。

二、专业素质过硬,业务熟练,能够具备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信息的能力和意识。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代学校里面,尤其是高校的图书管理工作已经不仅仅是对图书馆藏书简单的分类、整理,而是逐步演化成一项学术性、创造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的今天,专业黑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仅仅凭借一腔热情和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图书管理人员具备扎实的图书管理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能够做到既遵循图书管理的规定和独特性,又能够充分熟悉图书的分类依据以及检索的方法和流程,从而全面掌握图书馆图书收藏的范围与特点。

三、人际交流过程中学校图书管理人员应该积极与学生们进行沟通,开展一系列读书活动。

在学校,图书馆建设和管理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培养口号,致力于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最终实现图书馆效益最大化发挥的目的。正因为如此,在图书的管理方面,需要有计划的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广大教师的教学活动预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广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贡献力量。同时,一系列读书活动的开展,也是调动广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途径,图书馆对广大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学生时代的我们正处在意识形态塑造和完善的关键时期,由于思想观念尚未定型,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所以艺术管理人员扮演的脚色不仅仅是一个工作者更是承担着育人的双重职责。

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

综合而言,学校的图书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给广大师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来充分发挥图书馆对学生教育工作的促进作用,图书管理工作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难免要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这些基本的思想交流和碰撞,也是一种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过程。图书管理工作者在与广大师生的交流中能够了解到不同的师生对图书馆的不同期望,从而发现自身工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更好的改进工作方式,为广大师生服务,因此图书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加强公共关系等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和补充,积极锻炼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在与师生的交往过程中完善自己的工作。

五、充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紧跟时展的潮流。

基于以上的要求,图书管理人员要想充分的实现自己的工作价值,就必须积极的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从细节出发,从小事入手,全面提升自我:

作为一名21世纪的新型学校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充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紧跟时展的大潮流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因为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学校图书管理人员的基本技能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信息技术迅速进入到图书管理工作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复印技术、录像照相技术、视听资料的保护和使用技术等在学校的图书馆中应用更加普及,在日常的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要能够熟练地用计算机对各种图书资料进行管理和编排,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文献信息等为广大师生服务,充分的满足学生和老师的需求全面提升图书馆在广大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要有敬业奉献的精神。

无论到什么时候,一个合格的图书管理人员一定是热爱图书管理事业,具有敬业奉献精神的人。因为只有具备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工作者才会拥有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不图名利,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将学校的图书管理工作视为学校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深刻的理解到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

结语:图书馆对广大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学生时代正处在意识形态塑造和完善的关键时期,由于思想观念尚未定型,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所以图书管理人员扮演的脚色不仅仅是一个工作者更是承担着育人的双重职责,在工作中,图书管理人员应该全面提升自己的技能和业务素养,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给广大学生起到一个导航的关键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将图书馆建设成为广大师生求职和向往的圣地,是学校里一道最为靓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白才进,芦建生,杜彦峰. 基于山西转型发展要求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 价值工程. 2010(08)

管理学的要素篇6

【关键词】检验医学;管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R44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135-01

1用既科学又艺术的手法加强管理,建立检验科室的知名度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现代化,检验质量已纳入国际化、标准化、科学化、统一管理的轨道,现代医学检验的科学化管理已成为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我国大部分大中城市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已经进入了科学化管理轨道。管理既是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医院同行中,既要学习新的技术又要学会掌握医院管理科学规律,为了使检验工作不断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和检验质量管理的要求,要注重探索和创新,增强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水平。质量管理工作是检验科工作的核心,检验科的每一项管理都是为了提高检验质量,更好的高质量的服务于临床,并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需要。质量控制是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的一种手段。因此,检验科主任要加强技术人员的质控培训工作,吸取质量管理达标的医院检验科的工作经验,实施先进的质量管理办法,努力做好室内质控的同时要参加临检中心室间质控工作。科主任要严格监督各专业组人员,严格要求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员做好质量管理工作。还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自我宣传,介绍检验新动态,新项目及临床意义;在全院开展定期的业务讲座,讲解一些新检验项目检验参考值的变更,一般常规检验、生化检验、免疫、微生物检验的临床意义等;与临床各科室相互配合、相互沟通,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深入临床科,取得临床科的支持和信任;把所开展的检验项目的正常参考范围、临床意义印成小册子发给各科室的医护人员、用各种有意义的方法加强管理,自我宣传,不断进取、不断进步。

2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作为检验科管理者,一定要明确检验科开展的新项目的临床意义及投入和产出的效益。要正确地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因为良好的经济效益是一个科室乃至是一个医院良性运转的基石。时代在发展,学科技术在发展,仪器也在不停地更新换代,高科技人才源源不断地引进,这都离不开经济这一中心主题。为此,作为检验科室带头人要做到科学的经济管理,既要注重开展新技术、引进新仪器,又要注重节流,杜绝浪费,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要充分发挥每一台检验仪器的效能,也要充分发挥科室每个员工的特长,了解他们专业发展上的思路和长处,在现有的条件下给予其发挥特长的最大空间,形成良好的业务梯队以利于检验科室的发展。

3不断汲取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科技的发展带给我们很多半自动、全自动的高科技工具和技术,这些发达的检验方法取代了过去繁锁的手工操作,大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试剂盒的简便化、操作环节的自动化都提高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与之不适应的就是基层医院检验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操作技能不强,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能力较差,出现故障不能及时处理,一些英文看不懂,仪器参数设定不明确,仪器性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等,这些都给临床检验工作带来了极大地不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检验可科主任必须重视检验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的培养,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为了加强检验设备的充分利用,要积极学习,利用业余时间与外界交流学习,多看专业书,随时掌握国内外检验方面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动态,不断加强外语学习,同时发动全科室成员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全面提高所有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这样既提高自身素质又提高了科室整体水平。促使大家不断通过各种途径及时了解国内外医学检验的发展动态,更多的掌握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质量管理工作的方法和要求。

4解放思想,全力实现科室的自动化管理

管理学的要素篇7

引言

作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重要一环的教学秘书如何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如何在学分制教育模式下进行工作创新和提高,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

1学分制基础上的教学管理特征及教学秘书的工作职能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学分制的定义是:“高校以学分来计算学生学习份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一般以每一学期的授课时数、实验和实习时数以及课外指定自习时效为学分的计算依据,根据各门课程的不同要求给予不同的学分,并规定各专业课程的不同的学分总数,作为学生毕业的总学分。”由此看出: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产生的教育理念就是承认人的能力素质差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更多的自主性,强化了教学的目标管理及对教学各环节质量的控制。院(系)教学秘书既是基层管理者,要处理本院(系)教学方面的常规事务,又是面向师生的服务者,同时也是联络者,在教务处、院(系)主管领导、教师及学生之间传递和沟通信息,协调关系。因此教学秘书工作主要职能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服务管理职能。第二,组织协调职能。第三,桥梁和纽带职能。第四,检查督促职能。第五,咨询反馈职能。

2地方高校教学秘书队伍现状

地方高校由于普遍存在建校和升级时间短,学校教学资源紧张等问题,为了尽快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地方高校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而忽视了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地方高校教学秘书队伍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 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目前教学秘书岗位属于行政编制,高校人事部门没有对其学历作硬性要求,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相当一部分教学秘书未经历过秘书学、教育学相关知识的学习,缺乏一定的教学管理基本知识和管理经验,在学分制这种新的模式下进行教学管理工作和研究存在一定的困难。

2.2 队伍不稳定目前,许多学校教学秘书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心。由于他们工作量大,工作责任重,思想压力大,导致他们没有时间接受专业培训、进修和外出参观学习,使他们的进取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不断下降,从而难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管理水平。

3对地方高校教学秘书的素质要求

在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实施和推进过程中,教学管理要上层次,上水平,教学管理工作运行是否高效,和教学秘书的自身素质有很大关系。因此对教学秘书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素质:

3.1 较高的思想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学秘书首先要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强化全心全意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思想观念。教学秘书的工作具有很强原则性,要求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袭。

3.2 较强的教学管理能力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环境下,教学秘书是一个专业要求较高的岗位,需要他们具有较强的教学管理能力、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教学秘书的工作是直接对教师、学生服务,工作原则性很强。因此教学秘书应自觉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具备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知识,学习各级主管部门的教学管理文件,掌握学分制管理模式的运行规律和特点,作为领导的助手在协助领导部署、安排教学活动时必须正确、迅速地贯彻执行学校教务处、院系领导的决定和指示,并将执行情况及时报告和反馈;教学秘书必须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教学秘书平时要充分了解各个教师的特点和需要,对极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做到心中有数,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有理有据的安排有关教学活动。

3.3 一定的专业背景教学秘书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教学管理工作要求教学秘书应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这样可以帮助教学秘书了解本院系各专业的培养目标,熟悉本院系实行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同时还要了解各年级、各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教师的授课情况,才能保证教学工作的平稳、顺利的开展。

3.4 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在学分制教学模式的运行中,大量的教学信息是通过网络来进行的,教学秘书是各方面教学信息的汇集点要对大量的基础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分析,要对新的信息有较敏锐捕捉能力及时传递给领导和有关部门,作为决策依据。这就要求教学秘书必须要具有熟练掌握和运用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办公设备的能力。以适应高校改革和信息社会对教务管理的要求。

3.5 创新意识和能力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社会各行业提出的要求,只有不断创新,地方高校才能在竞争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随着地方高校学分制教学模式的推进,旧的工作方法、思维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工作情况,而应不断学习、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关注并收集各兄弟院校及国外高校的教学管理新措施,利用科学的管理知识及方法,敢于突破旧的工作模式,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管理学的要素篇8

一、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性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逐渐演变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在市场瞬息万变的形势下, 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 能为企业提供及时、会计毕业论文准确、有效和完整的财务信息, 从而增强决策有效性, 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进而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 会计信息系统也是一柄双刃剑, 其不当使用的负面作用不可小觑。企业到底要不要设立会计信息系统,使用何种会计信息系统, 如何使用会计信息系统, 如何控制会计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等等, 这一系列问题都涉及“人”的作用,“人”是影响会计信息系统实施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二、会计信息系统中对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目前在我国, 既掌握扎实全面的会计专业知识, 又具备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保养和维护、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素质以及与其他技术人员有效沟通和合作的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还非常缺乏。信息时代对新型会计人才的需求已不仅仅是会计专业知识本身,更是对会计人才信息技术的驾驭能力、创新意识、管理才能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综合能力。会计专业人员不但要具备过硬的会计知识和全新的财务理念、开放性思维和宏观把握的相关领域观念, 领悟先进的管理思想, 还必须具备熟练的网络技术和对信息的迅速反应能力和控制能力。

2、合作能力。在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 更加重视人际合作与信息交流。有效借助组织的团结和他人的帮助, 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力量, 从而实现共赢。

3、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新型会计人才必需具备的重要的能力素质, 创新型会计人才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探索勇气, 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本科会计信息系统教与学的启示会计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基本定位是: 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熟知国内外会计财务、审计、金融、证券、税务等业务惯例, 完成会计师基本训练, 能在中外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相关教学、科研工作, 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中具体业务能力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具体地说就是一种掌握经济、管理、法律、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能应用计算机技术熟练解决财务、会计和审计问题的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本科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 还必须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和计算机系统分析、设计方面的知识。与此相适应, 提出几点启示:

1、建设校内模拟实验室进行模拟操作。会计模拟实验, 就是将模拟对象模型化, 通过模拟其生产经营过程让学生在其中进行会计活动。实验的范围一般是从建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开始, 然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这样能使学生独立完成整个会计循环, 从而掌握会计理论和熟悉会计操作技能。会计模拟实验主要是培养财会学生综合应用会计理论知识去分析、处理、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

2、建立校外会计实训基地。实验室毕竟代替不了真正的会计信息统的工作环境, 要深入切实地了解体会会计信息系统, 实践是检验功夫的唯一标准。学生直接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实地操作, 不仅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 实践实验室的模拟, 而且能够在具体的业务与环境中触类旁通, 发现问题,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立手工模拟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综合比较。学生在熟习会计学原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相关会计知识的基础上, 先根据资料进行手工模拟, 建账、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每月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账表、编制年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然后再根据同样的经济业务, 以及手工编制的记账凭证进行上机操作, 将凭证输入计算机, 并自动生成报表, 可将自动生成的报表与手工报表相核对。既可检验手工操作的正确性,又可以形象地认识计会计信息系统的实质, 比较手工环境下与计算机环境下处理的异同。

4、正确处理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目前会计信息系统技能训练只通过一门课程来完成,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 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而会计信息系统涉及到的经济、管理、法律、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又绝非一门课程所能够容纳。所以, 如何树立正确的意识, 合理安排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在学习中融会贯通, 在实践中举一反三, 是留给学生的最大的思考。

5、具有较强表达沟通协作能力。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互相合作,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停留在书本, 而且要平衡自己多方面的发挥, 锻炼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知识再生、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从而成为一个学习性、适应性强的人才, 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总之, 会计信息系统光有精湛的计算机技术人员或者光有经验丰富的会计业务人员或者管理人员都是远远不够的, 而应该是这三者的完美结合。因此,企业要真正做到充分有效利用会计信息系统, 就要造就一大批既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 又专于财务管理知识, 能够熟练地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 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需求的“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 促进会计信息系统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信息社会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徐跃华,《中国农业会计》, 2007 年11 月。

管理学的要素篇9

[关键词]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驱动因子;旅游管理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4-0147-02

1研究的背景和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中国旅游业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旅游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构建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发展模式,成为许多高职院校的战略选择。

现阶段,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资源分散、师资短缺、手段落后等问题,尤其是人才培养与国际化趋势无法对接、实践教学体系滞后是制约本土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瓶颈。因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必须根据当前国际化人才需求现状,引导学生从实践过程中提炼专业知识,从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在亲历亲为的实践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从业态度和从业习惯,提高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

2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1)本土化与国际化衔接原则。旅游业是国际化程序非常高的产业,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必然会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所以学生在熟悉本土国情的同时,还需要养成国际化意识,熟悉国际化规则,掌握国际化技能,以适应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2)统筹规划与强化实践原则。应该设立稳定的专门机构并制订统筹性教学计划,在校内设立综合性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建立由专业教师、实验人员及外聘教师组成的教学队伍。该基地负责规划统筹旅游管理专业所有的实践教学环节和方式,根据不同年级课程设置状况,制订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并负责协调处理好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的衔接。

(3)凸显互动和校企渗透原则。教师和学生在所有实践教学项目中的交流与互动应当得到体现。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两者间的顺畅交流与有效互动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保障,依托系统化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实施“请进来,走出去”,加强校企渗透合作,增进教师和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深度,切实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4)统一标准和突出特色原则。实践教学首先要遵循统一的教学理念和专业培养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敬业态度;养成其岗位责任感;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在通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还应当凸显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个性,在专业竞争中取得自己的优势,形成品牌专业,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岗位对人才的要求。

3实践教学体系构成要素

(1)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完善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拓宽国际化就业实习基地。以校内实训室建设为平台,以实训室管理机构为主体,以专兼职实践指导教师为两翼,以学生社团活动为动力,以国际化校外实习基地为后盾,良性互动,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地展开并优化实践教学。

(2)实践教学过程建设。为实践教学实验室制定总体的管理方案和详细的运作方案,并据此开设相关的课程,开展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运作方案完结之后,及时总结该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带来的效果,并制作详细的分析报告。在整个实践教学计划结束之后,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反馈,修整和完善运作方案。

(3)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实践教学环节中的评价标准要与国际接轨,不应过于硬化,而是把实践教学环节的目标和要求告知学生,由学生自己把握。同时,应当加强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性评价,以教师为主导的开放型考试评价,以学生为主导的互评与自评,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竞赛式评估,顶岗实习时应重视来自一线行业的对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既要看结果,更要注重过程。

(4)实践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专业导师组和完善专业导师制,实行学生指导包干,实行专业导师组统一指导和专业导师分别指导相结合。同时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策略,请有国际化工作背景,有国际化从业经验的一线资深人士进校园传道、解惑,同时专业教师也应走出去,到企业兼职,多积累国际化工作经验。

(5)实践教学的管理。对学生从入学开始后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运行进行绩效评估,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进行全程督导,包括实践教学前准备、实践教学中运作、实践教学后信息反馈和实践教学计划完善。根据ISO 9001对教学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分类建立完整而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档案,以期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实践教学。

4实践教学体系的驱动因子

首先应当明确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是什么?目标有三个:其一培养满足行业需要的国际化的旅游人才。国际化的旅游产业需要有国际化的旅游人才,旅游强国的实现需要有强大的旅游人力资源作支撑。其二是明确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强调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改善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状况,为协调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的关系及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其三是理顺实践教学内在机制和冲突。要在有限的实践教学时间内处理好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转化关系,协调好校内实训、校外实习、顶岗实习就业之间的递进渗透与有效衔接,促使实践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育人效用。

围绕这三个目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驱动因子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国际化人才培养内涵外延与培养途径研究。具体包括:旅游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理念国际化、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国际化、实践教学交流合作国际化、实践教学教育品牌国际化;第二,实践教学如何充分发挥其作用的研究。具体包括:实践教学与行业需要零距离接轨;实践教学过程安全的保障和预防;校企合作与产学研一体化深度研究;实践教学适应行业国际化发展趋势的需求等;第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问题研究。具体包括:不同教学方式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冲突与协调途径;国际化经验与本土实际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工与衔接等;第四,实践教学体系内部关系研究。具体包括:实践教学的总体规模及内容安排;实践教学指导机构如何发挥“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功能;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人员的组织规则、聘用程序和协调机制;实践教学体系中实用性和国际性;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等;第五,教师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同环节所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具体包括:如何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的国际化教育理念;如何在不同实践教学模式中开展师生互动;实践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协调等。

5结论

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已经到了结构性调整和体系性构建的关键时期。旅游管理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只有构建符合旅游行业发展需要、适合高职高专学生人才培养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出适合旅游行业需求的国际化应用型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1]崔剑生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与探索[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2]周兰完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思路[J].科技资讯,2007(23)

管理学的要素篇1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在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改革实践中,积极探索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从转变教育思想,确立素质教育目标入手,突破传统的应试教育管理模式,构建以素质发展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新模式,从扩充教育本身创造,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出发,建立科学的评估、评价体系,在全省中学实行规范化学校建设,对学校、教师、学生进行科学评价。

当前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的影响下,从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学校与学生身心发展的适应性、学校与社会环境的适应性出发,不断地探索新形势对学校管理提出的新的要求,使学校素质教育常规管理系统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提高素质教育常规管理的效率,增强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活力,这是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带有根本性的必须解决的大问题。

在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它的运行机制,其系统内部应不断地进行协调,使之从无序向有序转化。其转化的直接成果表现为:学生整体优良素质的养成,教师素质的提高。对小学素质教育的常规管理,只是学校管理的一部分,是一种基础管理,要提高素质教育的水平、质量和效益,还应使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真正建立起素质教育正常的工作秩序和正常的教学秩序,这是学校常规管理的基本使命。

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小学素质教育常规管理规范化的典型,以推动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创造出较高水平的有代表性的中小学素质教育常规管理规范化的新模式。

二、素质教育实验研究的设想和基本原则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教育领域内一场深刻的革命,也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系统工程。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探索、补充、完善素质教育内涵、任务、目标、运行机制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同时要把素质教育的理论转化为学校的办学和改革的机制,这就要以常规管理的改革为突破口,构建以学生素质发展为中心的新型的管理模式,从管理方式、方法、内容、机制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具体说从以下五方面实行突破:一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片面性弊端,坚持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全面性;重视基础教育的育人功能,通过每个人的个性发展的培育实现基础教育的社会功能;重视基础教育对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作用。二要从素质教育常规管理和各种制度建设入手,完善保证素质教育的落实。三要改革和完善基础教育的评估标准、方式和运行机制。四要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师的行为模式,提高教师的素质。五要重视基础教育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真正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常规管理规范化实验研究要遵循下列原则:

(一)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学校管理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同社会主义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内容、方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整体性原则

把学校视为整体,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指挥,合理组合,争取最佳效果。做到把总目标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层次和个人;机构设置要合理,做到统一指挥,分工明确,协调运作;做到以学生素质发展为中心全面安排,领导统筹全局,做好协调工作。

三)全面性原则

面向所有学校,面向所有的学校领导和教师,面向所有学生,面向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以学生素质发展为中心来研究常规管理工作。

(四)基础性原则

即从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具体基本能力,培养基本修养出发,来构建常规管理的评估体系和标准。

(五)社会性原则

学校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校管理要贯彻社会性原则。学校通过沟通与协调同社会的关系,把社会上各种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因素都调动起来,进行整体研究;建立家庭、社会和学校互相联系的网络,形成正合力;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赢得社会的信誉。

(六)发展性原则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体学生诸方面素质与个性的充分发展,只有坚持发展性原则,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三、实验研究的内容

传统的“应试教育”学校管理模式,没有把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智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等进行全面管理,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全面发展上,这严重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为此,要构建一个以素质发展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新模式,在实施管理过程中,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分析、研究和评价上,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进行系统管理,建立一个综合的、全面的、开放的、多元的管理系统,从而对学生的素质情况进行学校的、家庭的、思想的、道德的、生理的、心理的、智力的、体力的全面管理。

一是以学生素质发展为中心建立对学生的科学评价标准,并以此标准为基准,建立和完善各层次的管理职能。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科学文化素质评价(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学习情况等),身体心理素质评价(包括体质发展情况和心理状况等),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包括思想观念、道德认识、行为习惯、生活能力),劳动素质评价(包括劳动观念、态度、习惯和劳动技能等)。

二是为进行素质教育而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要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制订相关的管理目标和管理制度,以及奖惩办法方面的管理。

三是改变传统的教师管理方式、方法。制定围绕学生素质发展的教师素质新的评价标准,并以此为评价标准来对教师实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