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设计课程小结十篇

时间:2023-10-08 17:23:07

形态设计课程小结

形态设计课程小结篇1

动态图形设计又被翻译为“运动图像设计”或者“动态图像设计”。当前已被广泛使用在电视栏目包装、电影片尾片头、MV、广告视频、交互设计、网络游戏等领域。在动态图形设计被广泛应用的今天,在高职动画教育的视野下探讨如何融合动态图形设计进行动画教学,做与市场接轨的内容,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通过动画研究性课程的实施,提出了基于动态图形设计的动画专业实践教学策略,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独立制作动画的能力,促进学生与企业无缝连接的目的。

关键词:

动态图形设计;动画;高职教育

新媒体视野下,动画的形式不再局限于电视动画、电影动画,表现内容以及表现手段也更加的多元化。动画与不同的媒介、平台结合,产生了一系列具有功能性与审美价值的文化产品。高职动画教育讲授传统动画技术的同时,也应该加入更多与市场接轨的内容。

1动态图形设计的发展现状和应用领域

动态图形设计又被翻译为“运动图像设计”或者“动态图像设计”。当前已被广泛运用在电视栏目包装、电影片尾片头、MV、广告视频、交互设计、网络游戏等领域。与传统动画使用角色叙述故事不同,动态图形设计有角色,但角色不长时间直接叙述,更多的是原本静态的平面图形经过动态设定,呈现出动感传达信息。动态图形设计具有较强的整合信息、形成意义,以及解释和说明的功能。在国外,动态图像设计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美国一些电视台和大型新闻机构,用动态图形短视频来解读时政和财经新闻。在国内近年有代表性的“壹读视频”“飞碟说”等科普视频都采用了动态图像这一形式。在国内外教育领域中,美国一些艺术学院已经把动态图形设计作为一门专业并授予学位,或者开设相应课程。国内也有一些艺术设计学院把动态图形设计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

2高职动画专业的课程特点与学生现状分析

动画是一门新兴学科,对高职教育更是如此。高职院校一直积极地进行动画教学改革,致力于促进人才培养,提升人才质量。但是一些课程设置仅仅是课程名称的改变,而真正的上课内容却是换汤不换药。以二维动画为例,一些高职院校仍然以Flash作为主要的软件平台,没有讲授当下主流动画软件AnimeStudio、ToonBoomHarmony,也较少将时下流行的制作形式,如动态图形设计融入课程内容。以上软件学习的脱节和课程内容的脱节,极有可能造成学生无法适应未来的动画市场,也无从在国内动画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高职动画专业的学生,一些是经过艺术招生筛选剩下的,一些是根本没有美术基础的。这都导致学生美术素质偏低,本身缺乏美术学习的能力。有的动画专业教师只注意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几年没有更新,仍然在课堂上让学生做着成词滥调的内容,不注重造型不注重内容,只要求学生能完成每一章节的技术内容。这些缺乏趣味的学习,让生活在搜索引擎时代下的学生产生抵触,逐渐对动画学习丧失兴趣,更别提通过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时间有限,许多动画进阶内容都需要学生课后自主学习。针对以上现状,高职动画专业除了加强艺术课程的学习,还应该在课程内容中加入更多与市场接轨的项目,让学生进行模仿、实践。

3动态图形设计在动画研究性课程中的总体实现

国内的高职在专业设置上,目前大多是将视觉传达设计与动画专业分为两个独立的专业。新兴的动态图形设计是以上两个专业的交叉学科。[1]动态图形设计的实现,知识体系上不仅需要图形设计相关知识,如排版、字体、色彩等,也需要动画运动规律、原画设计、视听语言的参与。以二维动画为表现形式的动态图形制作上需要在Illustrator、AfterEffects、AnimeStudio等软件平台中实现。结合动态图形设计特点的二维动画短片,在理念上遵循图形(平面)设计的设计原则与思维,在时间表现手法上具备动画的技术手段与影像形式,兼具两者的特性。[2]研究性课程是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而开设的具有独立形态的校本课程,是学校开展研究性教学的重要形式。教学目标是发展学生综合的行为愿望和行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包括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水平在内的综合素质。研究性课程的启动是教师与学生双选的结果。研究性课程在学生课余时间开展,一般历时一年。动画研究性课程是对动画专业课程的延伸,对动画教学改革的探索。以下举例的动画研究性课程,使用项目教学法,以二维动画作为切入点,既让学生完成简单的人物运动动画,又加入动态图形设计的内容,扩展学生的视野,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1确定具体项目

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3]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解决问题。本研究性课程选择动画专业大二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由组合,一个小组3人。动画专业大二的学生已经学过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图像处理、动漫剧本写作,正在学习动画运动规律、动画原画设计、二维动画、视听语言、分镜头脚本、图形创作等专业课。项目选题结合国内某动画工作室的实际项目衍生而来。动画工作室大多承接对外的项目,项目周期短,项目内容少。动画工作室以动态图形设计的形式制作的广告、公益项目也较为多见。这也是高职动画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能进入的公司类型。选题以苏州端午习俗为主题,通过动态图形和角色动画趣味科普苏州端午习俗的由来和传统。

3.2研究性课程项目计划的确定

制定一个完整可行的项目计划,是动画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第一步。在以苏州端午习俗为选题的研究性课程项目计划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第一步,明确目的。师生共同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并明确项目的实践目的是让学生所学有所用,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通过制作动画工作室的实际项目,积累经验,与市场接轨。第二步,进行任务分工。教师担任项目的负责人,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安排职位。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在小团队中进行锻炼。小组共分三人,前期设计与制作一人,中期设计与制作一人,后期设计与制作一人。小组有一个总负责人。第三步,确定动画项目制作的步骤和时间。

3.3项目实施

在实施阶段,学生以项目小组为单位,依据已制定的计划独立自主地进行设计与制作。同时,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给予学生必要的监督和指导。[4]结合动态图形设计的特点,学生需要从图形设计、动态设计、时间设计三个维度上对动画进行设计与制作。图形设计包括角色设计、场景设计、构成设计、排版设计、字体设计,主要遵循视觉传达设计的原则。这里的难点是角色设计与场景设计既要有动画的功能,又要有视觉传达的特点。在对参考素材分析后,选择了适应互联网传播的扁平化风格。动态设计包括位移、缩放、旋转、变形、变色为代表的各种动态形式,[2]还包括本身角色动画的动作设计与实现。这里的难点是需要把握动作的节奏,设计适当的动态效果达到信息视觉传达的目的。在这里动画角色本身的动作表演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整个视频的动态效果。角色的动作变成了符号化的表演,而不是传统动画中日常化的呈现。整个动态效果的实现需要用到蒙太奇、原画设计的弹性、变形、加速度、减速度等技法。时间设计包括规划时间的发生,发展和结束。[2]主要是视频合成、转场特效制作、声画同步,还有一些原动画时间的调整。

3.4检查与评价

项目结束后,先由学生自评和互评,互相打分,最后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探讨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学生自我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特征。动画视频在学院、学校的公众平台展示后,搜集反馈信息。通过沟通评价,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4基于动态图形设计的动画专业实践教学策略

4.1建设基于实际项目的实践教学资源库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大批应用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在实施产教结合、校企结合的过程中,积累大量逼真的实践案例。以项目教学的形式让学生亲身实践案例,同时往届学生完成的作品又能给应届的学生比对参考。动态图形设计和动画结合,不仅适用于二维动画领域,在三维动画、实拍影像领域同样有应用空间。在影视中,如影视片头2015年国产连续剧《琅琊榜》的片头,影视包装《中央电视台形象广告水墨篇》,影视广告《东方树叶广告》;在交互界面中,如《北京08数字博物馆》;在空间展示中,如一些新媒体展示。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结合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任务。

4.2组建以教师指导的工作室

工作室是动画专业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形式。动画工作室学习的学生可以根据项目改变,也可以是以研究方向主导的动画团队。动态图形设计为主的工作室,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外包、比赛、毕业设计等形式锻炼动画制作能力。工作室以日志、演讲、讨论的形式互相交流经验,企业人员、教师、优秀学生开设讲座,保证经验的传承和技术的迭代。

5结语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为期9个月的动画研究性课程实践,探索了动态图形设计与二维动画结合的设计与制作方法,收获了一些制作经验,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完成动画项目的能力。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动画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3]只有学生能独立完成动画相关项目的设计与制作,并且做与市场接轨的动画产品的时候,我们的学生才是适应市场的,适应企业需求的。动画专业的教师也需要紧跟市场的步伐,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拓宽视野,为动画教育的实施提供保证。

作者:刘媛霞 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瑞.动态图形设计学科教育现状[J].设计,2015(05).

[2]许一兵,许肖潇.动态图形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22-25.

形态设计课程小结篇2

【摘 要】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反思第一次的“生态系统结构”教学设计,在完成教学三维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学生活动等方面作出调整和改进,使课堂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课堂形式更加多样化。

关键词 生态系统结构;教学设计;反思

1.问题的提出

上课以后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对课堂的教学反思包括反思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状态等。一节课的反思可能很平淡,但如果能对一节课形成多次的反思会有更大的收获。笔者在参与某次优质课比赛时,对生态系统结构的教学进行了设计和反思,并在评委和听课老师的意见下,对这节课进行了重新的设计和实践。

2.第一次的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是笔者担任班主任的高二生物班,班级学生比较配合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参照课程标准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导入部分,以复习种群、群落,引出更高结构层次——生态系统。接着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范围,让学生阅读课本总结生态系统的类型。由学生总结的各种生态系统过渡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先用多媒体展现池塘生态系统的图例,让学生读图思考:①图中有哪些动物、植物、微生物?②图中的无机环境具体指哪些?③动物、植物的“食物”是什么?经过学习小组讨论以后由各个小组回答以上问题,并进行相互补充完善。再由教师总结四种成分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然后过渡到食物链和食物网。以书上的图为例讲解营养级和消费者级别,并总结食物链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利用食物链的知识去分析食物网。最后进行课堂的小结和相关例题的讲解。

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要的板书,辅以黑板上简单的生态系统的知识框架。

3.课堂教学反思

从学生的课堂反应和作业完成情况来看,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落实了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对池塘生态系统的自我分析和相互补充是本节课的亮点,但仍有很多不足。根据新课程理念和听课老师的反馈,有一下几点需要改进。

3.1导入要更加有衔接性和系统性

第一次设计时只考虑到前面所讲的种群和群落,忽视了整个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不能让学生形成整体的框架。

3.2三围目标要真正渗透

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落实,但情感目标没有得到很好的渗透。

3.3教学过程要更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一次设计只有在分析池塘生态系统,总结生态系统成分时,让学生分析、讨论、概括。但在其他知识的处理方法上仍是以教师讲解为主。

3.4教学过程设计要更加切近实际生活

第一次设计时的池塘生态系统与实际生活有很强的联系,但在教学时并没有充分利用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食物链部分也有很多现实的例子,没有让学生去体会。

4.第二次的教学设计和体会

针对第一次设计存在的问题,在第二次设计时进行了适当的修改。

4.1导入可有一定的概括性和系统性

由于笔者为该班的班主任,通过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缺少系统性,所学知识往往是零散的,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因此第二次设计时,在回顾种群、群落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回忆整个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形成知识的系统性。

4.2教学设计体现情感目标的具体渗透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情感目标往往很空洞,但本课的情感目标“让学生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还是有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的。人教版教材在讲述生态系统概念时书旁有一个小问题:动物园里饲养着各种动物,也栽培了多种植物。一个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是一个系统吗?全部的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系统吗?这个问题可以先让学生去思考、讨论,教师再进一步引导:生态系统不是将各种生物和环境随便放在一起就构成了,而是相互之间有关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样情感目标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渗透。

4.3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第一次的设计发现很多知识学生可以阅读课本、相互交流得到解决。因此在第二次设计时更加注重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在观察池塘生态系统时,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充当小老师总结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在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时,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并在多媒体实物展台上向全班展示、讲解,再通过其他同学的点评和补充形成最终的结论。最后黑板上知识框架也可以让学生自我总结,并用实物展台展示加以点评和完善。这样的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4教学设计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学生对身边的例子总是很感兴趣,学习起来也会更加轻松。因此在第二次设计时增加了现实生活中几个耳熟能详的的食物链分析,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更能理解每条食物链的起点和终点。

5.小结

经过两次教学设计的修改和实践,在第二次教学设计中着重体现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理念,加强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上两点在很多教学过程中都值得我们去反思,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和实践,才能真正做到理解教材,把握学生,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过程,让每一个学生喜欢上生物课。

参考文献

[1]吴依妮.“细胞与能量”教学设计反思[J].中学生物学.2014(1):15-16

[2]杨立国,杨晶.利用教学反思提高中学生物教学质量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187-188

形态设计课程小结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动态网站开发与设计;课程改革;任务驱动教学法

中职课程设置与学生现状简析

对职业院校而言,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水平会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就业。因此,通过课程改革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

《动态网站开发与设计》课程是职业院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asp动态网页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该课程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利用asp技术开发动态网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为学生适应职业岗位和继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动态网站开发与设计》课程与信息技术密不可分。信息技术与相关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它的研究与实施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设置所谓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活动的总和。课程是一个国家对学校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个性结构。133229.CoM课程设置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能力的形成。现阶段我国职业院校的课程总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展开教学,学生学习这些课程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考试通过了往往很快就忘记了课程内容,让学生自己把所学课程知识联系到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是相当困难的。

学生现状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招生对象基本以初中毕业生和部分高考成绩不理想的高中毕业生为主。认真分析当前中职学生特点不难发现,他们当中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刻苦认真,并且大部分学生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他们大都未成年,接受能力较强。所以,面对这些学生,教师应以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面对自控能力和勤奋精神不足,学习态度直接影响整个班级学风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加关怀,及时发现他们思想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让他们因遇到困难或思想松懈而退步。

本研究针对中职学生在第三年学习综合课程时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课程改革,旨在使学生对三年来所学专业课程知识进行系统复习与整合,给学生一次真正的实际应用体验机会。

以综合项目和分任务的方式进行整合教学改革

《动态网站开发与设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专业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些专业知识与技术,如网站开发相关文档的编写与应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数据库应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应用、动画制作、网页制作、色彩与平面构图等。

当前我国中职学制一般为三年,如电子商务专业。该专业学生第一学年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第二学年开始学习一些专业基础课程,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需要学习本专业基础课程及计算机基础操作类课程。第三学年,学生主要学习综合类课程,如动态网站开发、毕业实操与实训等。

《综合动态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项目设计该课程项目是对第三年开设的《动态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结果,在授课过程中采用综合项目设计形式,以项目或分任务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复习相关课程,也比较易于学生掌握。《综合动态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由一个大项目和若干个小任务组成,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最后完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综合网站的设计。具体任务分析见表1。

课程最终的评价与考核方式在实施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把全班分成小组来完成各项任务。一个小组以5~6人为宜,选出组长1名,其余组员根据自身特长,担任不同的角色。最终以小组为单位上交作品,作品的质量关系到小组各个成员的成绩。因此,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组员们会发挥自身的特长,尽全力把任务完成好,从而使团队协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表2是对最终作品的评价分析表,教师可以通过此表对小组作品给予全面合理的分析与评价。

课程改革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在《动态网站开发与设计》课程改革前后分别对学生进行了满意度调查,结果见图1和图2。可以看出,改革后学生对课程实用性的认可程度大大提高。学生在毕业实习面试时,能够带着自己的作品,自信心有了很大提高。在三年级实施这样的课程,学生有机会全面复习三年来所学知识,并且把这些知识整合应用于一个大项目,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整体把握知识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我学习能力。

当然,也要清楚地看到,学生在课程改革初期可能不大适应小组分组及任务驱动教学法。一下子成为了课堂的主角,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教师应注意在课程开始时加以引导,带领学生一步一步完成每一个任务,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如何完成任务,这样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去适应。教师同时也要注意关心和关注那些在小组中不愿付出努力坐等成果的学生,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出,以更好地把此门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下去,使学生们都受益,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改革的展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制定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

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动态网站开发与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次有益的尝试。目前,从毕业生就业情况看,课程改革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对于教师的教学改革工作是一种肯定。当然,我们还须对新课程进一步完善,以信息技术整合为指导,把相关课程内容贯穿于其中,相信这种改革的前景会更好。

参考文献:

[1]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形态设计课程小结篇4

造型设计基础与应用课程主要分成五大部分:①造型设计基础概述;②造型设计基础的形态研究;③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的三大构成形态;④造型设计基础形态设计的形式美法则;⑤造型设计基础形态设计的基本原则。这是一门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密切结合的专业基础课,也是链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纽带。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学生能掌握形态创造的基本规律和设计形态的基础知识,培养其对形态的整体感知,锻炼其对形态的塑造能力。

二、造型设计基础与应用课程的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培养学生了解构成学科的历史及重要性,熟悉三大构成的发展趋势,理解三大构成的基本内涵,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与造型设计的相关知识,掌握家庭、办公、酒店、商业等典型空间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原则。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丰富的思维技巧,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发挥创造能力,为设计创出更宽的道路,也可以使学生掌握构成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学会用构成规律来培养对事物的审美自觉性,提高学生在设计中的艺术修养和创意水平,使学生能够胜任在设计公司和企业中的装饰工程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岗位工作。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建筑装饰设计所必需的专业基本素养,具有求真务实、吃苦耐劳、团队协作、诚实守信等观念,培养创新意识;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能独立获取新知识,活学活用。

三、造型设计基础课程改革教学设计思路

造型设计基础与应用课程的教学重点大致可分为三部分:①打破传统观念,确立科学全面的思维模式;②着眼形态,培养立体感觉,掌握形式美法则的规律;③增强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提高造型技巧。打破传统的分开教学模式,使构成课程的各部分学科间的衔接和联系更合理密切,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课程内容也以技法训练为主,忽略了对造型本质的研究与探讨。实现课程社会化和实用化,及时根据市场需要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显得尤为必要。具体思路如下:企业调研学习领域分析创设学习情境寻找合适的载体对载体进行细化,系统化的实施工作过程制定课程标准,落实课程实施要素与企业联合开发工学结合教材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改革学业评价体系,实施质量监控进一步开发。1.行业企业调研,实施学习领域分析,确定工作任务,分析岗位职业能力。经过行业企业调研,建筑装饰设计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家庭、办公、餐饮、娱乐以及其他行业的专门化设计等,结合行业需求与高职学生的能力培养,归纳出家庭、办公、酒店、商业四类典型工作任务。这些任务从职业能力分析角度分别涉及到了室内墙面造型设计、室内色彩搭配、室内家居设计以及室内灯具设计。2.课程教学内容的解构与重构。造型设计基础与应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造型设计概述、平面构成设计、色彩构成设计、立体构成设计、综合构成设计、模型设计与制作。我们把这种传统课程知识的排序看成一个并行体系,然后通过解构和重构,得到一个以行动课程能力排序的串行体系,主要包括:家居空间造型设计、办公空间造型设计、酒店空间造型设计和商业空间造型设计四个情境教学。3.开发适合的载体,实现教学情境的能力培养与知识迁移。结合真实的工程项目,寻找适合教学开发的项目,以此为载体进行开发。4.对载体进行细化、系统化的实施工作过程,形成逐步细化的梯队,逐层落实。①家居空间造型设计。以电视主题墙设计和玄关造型设计为载体,将情境分解为六个项目:中式风格设计、田园风格设计、欧式风格设计、简约风格设计、日式风格设计、地中海风格设计。将项目细化为八个任务:确定主题,了解风格元素;完成草图设计;确定方案;完善设计方案,绘制效果图;写出设计说明;用PPT完成设计作品;排序、打印、装订成册;制作模型。②办公空间造型设计。以公司LOGO墙设计为载体,将情境分为四个项目:电脑公司形象墙设计、装饰公司形象墙设计、4S店形象墙设计、银行形象墙设计。将项目细化为八个任务:确定主题,了解企业文化;完成草图设计;确定方案;完善设计方案,绘制效果图;写出设计说明;用PPT完成设计作品;排序、打印、装订成册;制作模型。③酒店空间造型设计。以快捷酒店总服务台设计为载体,将情境分为四个项目:总服务台背景墙设计、总服务台插花设计、总服务台柜台设计、总服务台灯具设计。将项目细化为八个任务:确定主题;完成草图设计;确定方案;完善设计方案,绘制效果图;写出设计说明;用PPT完成设计作品;排序、打印、装订成册;制作模型。④商业空间造型设计。以专卖店橱窗设计为载体,将情境分为五个项目:女装店橱窗设计、商务男装店橱窗设计、珠宝店橱窗设计、童装店橱窗设计、婚纱店橱窗设计。以商业建筑门头设计为载体,将情境分为四个项目:中式餐厅门头设计、门头设计、茶叶店门头设计、4S店门头设计。项目细化为八个任务:确定主题,了解不同空间的要求;完成草图设计;确定方案;完善设计方案,绘制效果图;写出设计说明;用PPT完成设计作品;排序、打印、装订成册;制作模型。5.制定详细的课程标准,落实课程实施的各项要素。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师资配置、教学条件等。

四、造型设计基础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总结

形态设计课程小结篇5

2013年新浪微博的用户就已达5.39亿,随后各大门户网站也相继推出了搜狐微博、网易微博、腾讯微博等。随着微博的广泛普及,微小说、微电影、微调查、微媒体等一系列“微”事物不断涌现出来,全民开始迎接“微时代”的到来。“微课程”是一种全新的资源表现形式,其具有“短小精悍”的鲜明特征,具体表现为“情景真实、主题突出、资源多样、形式灵活、交互性强、动态生成、便于传播、应用简单”等优点。因其围绕某一个知识点、一个例题习题、一个现象、一个教学环节、一个案例而展开教学,因此,微课程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应用和学生的个性化、碎片化学习创造了便捷条件。计算机应用基础在高职院校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微课程的出现为这门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也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与信息素养。

1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的设计理念

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同于传统的一节公开课、示范课的视频拍摄和录像,也不同于一个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一节完整微课程的开发,包含着多个环节,既要包括微课程设计与开发,同时也应该包含微课程的实际应用过程,只有把设计、开发、应用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开发的微课程才具有真正的应用价值。微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有其自身的规范化流程,在深入调研该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基础上,结合著名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型ADDIE模型,形成了下面的微课程开发流程。该研究者认为,微课程的开发过程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2)细分知识点;

(3)分析学习者特征;

(4)微教案设计、微课件设计、微练习设计;

(5)撰写视频拍摄/录制脚本;

(6)教学活动实施、拍摄/录制教学过程;

(7)微视频后期编辑;

(8)微教学反思;

(9)形成微课程资源包并上传到微课程平台;

(10)微课程教学应用;

(11)微学习、微反馈、微教研;

(12)微课资源动态优化和完善。

需特别说明的是,微课程选题和知识点的确定都要紧扣一个“微”字:一节微课程只讲一个知识点,体现微课程短小精悍的特点;主要针对知识点、举例、练习等环节进行讲授、演示、分析、操作、答疑等选题,建议围绕某个具体的点,而不是抽象、宽泛的面,真正做到“小而精”。

2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的应用

选择“演示文稿的制作”这章中“动画效果的应用”这个知识点来说明微课程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2.1 教学分析

(1)教学对象分析

该微课程的对象是江苏广播电视学校2013级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就是一门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和信息素养的实用性课程,当前高职的学生大部分从初中开始学习计算机课程,更有部分地区从小学就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因此,我们所教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但高职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走神。传统的课堂教学机械性强,学生积极性不高,所以使用新型的教学形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教学目标与内容分析

通过前几次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在幻灯片中输入文字、插入图片的方法,该课的主要内容就是掌握在幻灯片中“设置动画效果”的各种操作。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去设计教学目标,同时确立该微课程的重难点。

(3)学习评价设计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习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形成性评价,通过巡视课堂,观察学生操作的情况,通过询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教学结束时进行了总结性评价,即布置测试题,通过答题情况评价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

2.2 微视频设计

形态设计课程小结篇6

【关键词】理工类;工业设计;手绘表现;教学改革

1理工类工业设计手绘表现技法教育背景与现状

目前,国内工业设计专业招生分为艺术类工业设计和理工类工业设计两种生源。艺术类工业设计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往往通过一定时间和专业的手绘基础训练,有一定的手绘表达能力。本文是针对理工类工业设计专业来谈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理工类工业设计的生源是参加普通高考入学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与艺术类工业设计的学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理工类工业设计学生有较好的文化基础,逻辑性和领悟能力也较强,但是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对工业设计专业的认知甚少,在教学过程中还常常有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我是理工类的学生,怎么还要学习画画?手绘与工业设计有什么关系?怎么把我们弄得跟艺术生一样要学习手绘?”这是学生对专业特点的不了解;同时,其在产品形态手绘创意过程中的想象力较差,经常出现人们常说的“眼高手低”的表现,如对透视、形态结构、线条表现力、色彩关系差等问题视而不见,或者看见了问题的存在却表现不出想要的视觉效果。在现实教学过程中,艺术类的工业设计学生在进大学之前就已经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学习手绘训练的,教学过程中即使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候,老师一提醒学生很容易就走向教学正轨;而理工类工业设计学生进校前基本上是零基础,在大学一二年级的专业基础手绘课程在短时间要达到传统艺术类学生的手绘表现的水平是有难度的,因为手绘表现技法训练的是绘画技能的同时还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技能的训练通过大量的手绘速写在一定的时间内还能提高,而以逻辑思维见长的理工类学生怎样多产品形态有一个感性的审美认识和表现,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功夫去领悟了,这是理工类工业设计学生需要提高的一面。从教学时间和内容上看,理工类工业设计的手绘课程大概就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基础和手绘表现技法,理论与实践课总课时一般为32~48学时,对于零基础的理工类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紧张的,有限的时间里要学会用设计造型的语意、流畅线条的造型、图像创意、形态材质与色彩的表达等是有相当难度的。零基础无疑需要学生从临摹入手,加上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的手绘方法的示范表现,学生课后一定的手绘训练,这种方法在短时间还是容易收到效果。“工业设计的特点是创造现实中没有的、人们生活和实际中需要的功能形态——产品,而产生这种创造形态的表现,没有直接可供临摹的对象,必须从设计者的想象空间中产生,并真实的反映出来。”[1]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临摹了解基本的用笔用色技巧,临摹的范本更多的是学生使用的教材,这样大家所面对的素材很有限,同时范本的图片质量也良莠不齐,这也限制了学生对产品手绘的艺术审美视野。再就是没有或者很少在入学前正统学习过绘画且具有高水平的手绘学生,大家的水平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样在学生之间的相互激励作用也有限。因而当前理工类工业设计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显露出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2理工类工业设计手绘表现技法教学改革的思考

基于理工类工业设计学生的特点及其手绘表现技法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积极的在现有理工类工业设计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调整对其手绘表现技法的教学方式,加强针对性的教学思路,弥补理工类工业设计学生手绘零基础的现状,强化学生对产品形态的认识与表现,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意表达能力。首先,明确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目的。基于理工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手绘基础薄弱的现状,任课教师需要对其适当降低绘画技能与效果的要求,又要让学生知道手绘表现技法在工业设计中的重要性。工业设计手绘表现技法是工业设计师向客户表达设计对象的形态结构、材质肌理、色彩要素等,并进行更进一步沟通交流的重要表达方式,同时是设计师记录灵感来源、构思过程、创意方案深化的手段。“不断地修改设计创意,才能将最终的方案确定下来,对于设计师来说,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用同一幅设计图去进行沟通和交流。”[2]工业设计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产品形态创意表达能力,能完整的记录学生的设计构思、对形态结构的推敲、色彩的表达和材料工艺的了解和掌握。那么,手绘表现技法也可以说是设计,是一种设计思维的再现,表达的是设计对象的形态结构、色彩肌理、材料加工和使用方式等,要求具有快速、准确、美感和对产品的说明等特点。其次,对理工类工业设计学生手绘表现技法技能要求。要让理工类的工业设计学生明白手绘表现技法是设计思维创意的一种表达手段,表现的是产品的形态、人与产品的人机关系以及产品的形态符号语义关系等,在教学的时候就不必象专业的艺术院校训练绘画一样把学生培养成为艺术家,而更多是训练理工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表达能力。在产品手绘表现技法课程中强调形态的结构、透视、比例等关系,用结构线的方式表现物体,弱化物体形态的光影和全因素素描关系。手绘表达是为了设计师与客户之间的沟通,那么表现产品形态的物与物的关系就显得很重要,这就要求学生了解产品的性能特点,表现产品形态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把握好产品形态的结构、透视和比例关系即可;“任何设计都是为人服务的,把握好产品与人的生理特征的关系,是设计首先要考虑的。”[3]要表现产品与人的人因工程关系,要求学生在表现产品形态时要考虑人的使用情况,从以人为本的观点去考虑人、产品与环境的关系,在画面布局就应该考虑产品的比例尺度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等人机关系,因此,时常在产品效果图旁配上人对产品操作时手、脚或整体人身体动作的使用情况,使之设计方案达到人机关系的合理性。根据理工类工业设计的特点,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设计素描与手绘表现技法两门课程进行了有效的衔接。设计素描在课堂上课时间要求学生对设置对象进行用线条表达对象的结构、透视和比例等关系,学会对形态对象的观察、概括取舍和表现,运用线条表现物体形态,强化结构素描的表达,让学生对工业设计手绘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课后要求学生选择高质量的结构素描手绘范本进行强化临摹以及大量的设计速写。“临摹优秀的手绘表现作品是学习手绘表现的捷径,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种迅速见效的方法。”[4]产品手绘表现技法课程要求学生延续设计素描的表现方法,强化产品形态结构透视比例等关系的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好三视图的表现,学会运用马克笔、色粉笔、彩铅、干湿结合法、产品基调铺底法等绘图方法和工具的表达。对产品形态的表现,结构素描无疑更能表达产品形态的准确性和结构的清晰展示,记录我们平时的设计构思以及对形态的推敲,更符合工业设计设计思维方式:理性严谨的表达,提升学生对产品形态创意的表达方式。第三,针对性的课题手绘训练。手绘表现课程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工业设计专业所涉及的大致内容。理工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进大学前对专业了解相对很少,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专业调剂过来的,对其了解就更少,“通过课题进行专项的针对性的训练,加强工业设计的某一方面的深度练习”[5],有利于学生对工业设计专业所涉及的研究方向有明确的了解,同时也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作针对性的训练。常把小家电、家具产品、室内效果图、通讯工具、交通工具(不含汽车)、汽车等以课题的形式安排给学生,时间是以周为单位,在一定的时间内以一定数量对其相关课题做练习,学生通过做一些针对性的课题训练,加强形态的功能的记忆,起到不错的效果。在实践过程中因材施教,发现学生对某方面题材内容感兴趣的时候鼓励其往专业性发展,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曾遇到不少有偏好某些设计方向的学生,如曾有一位由其他专业转入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手绘课程上对产品类的兴趣感不是很大,通过沟通发现其对服装设计感兴趣,便鼓励对服装设计的手绘表现,做针对性练习,后来该生以高分考上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的研究生;另一个案例的学生是在手绘表现技法课程中表现出对汽车设计的喜好与偏爱,课堂中所画的内容是汽车设计,课后画了大量的汽车设计手绘图,于是引导其往更为专业的汽车设计方向发展,目前在宝马汽车设计研发中心做汽车设计工作,该学生毕业后还常常回到学校给后来的学弟学妹们做学习上的心得体会交流,这对课题训练也小有成果。在课题针对性训练的过程中,主要是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对该课题做相对深入的了解,挖掘学生对工业设计的兴趣点做有的放矢的训练。基于理工类工业设计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的专业课题图片资料的展示,亲自示范表现手绘过程中清晰准确的步骤关系,对学生产生的效果是非常直观的,因为学生在选择课题的过程中慢慢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示范前讲解手绘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示范如何构图;确定物体形态、比例、透视和结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何表现产品画面中的细节等问题。加强产品形态创意的手绘表达训练力度,训练由简单到复杂,训练学生的设计创意思维。第四,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本土设计特色。设计思维是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结合,工业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紧密相关的学科,科学与艺术是人类创造力的表现,因此工业设计专业课程往往带有理性与感性思维相融合的特点。学生在手绘表达产品概念时需要理性的对产品形态结构、比例、材料性能的掌握;还需要对产品抽象成线的表达方式,感性的处理线条对比因素、色彩的冷暖、画面的布局等艺术效果,这些都体现工业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工业设计手绘表现具有设计思维的本质,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对本土设计意识的培养。在学习传统的手绘基础训练的同时要求学生挖掘本土文化元素运用在当代工业产品设计中,这也符合我国民族、地域文化的特色。手绘表现技法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收集自己家乡的文化元素、民间器物再设计或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对当代的设计审美意识对传统元素加工,运用在产品形态创意设计中,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了解民族、民间地域传统文化的生存状况和先民们的丰富智慧,了解工业设计当前发展状况,挖掘学生发展本土设计意识的潜力和社会价值观念。第五,加强手绘与电脑设计的结合。由于科技的进步,电脑设计进入当今工业设计教育当中,电脑设计软件不断更新,如今的绘图软件运用越来越方便快捷,许多没有手绘基础的人稍加培训,也能运用电脑进行设计,在数字化的今天对传统的手绘产生很大影响,但是,电脑设计依然不能代替传统的手绘表现方式。手绘在做产品设计的初期阶段拥有它强大的优势,表现产品创意、设计构思、概念产品、解决问题的草图方案等都有它特有的效果,因为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视觉化的方式传递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对课题的表达需要不停的修改调整,是理性与感性碰撞的结果,显然只有手绘才能更为行之有效的表达;而电脑设计是一个高级的制图工具而已,其表现的是手绘方案图众多想法中的一个思路效果图的结果,因此,电脑设计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手绘表现技法。手绘是设计师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和设计素养之一,也是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及综合设计素养的体现,而电脑设计在当今教学带来的便利和影响我们也需要正确面对和引导。手绘表现与电脑设计有效结合,使之更好的为工业设计服务。

3结语

以上是基于理工类工业设计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在手绘表现教学实践中取得的一些良好的效果,但基于笔者的能力有限和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教学中也未必能完全按照良好的方面发展,同时也还有一些不成熟的方法亟待改进。随着社会发展,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研究和改革显得至关重要。笔者是想通过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改革,在理工类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对其他课程教学改革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罗移峰 饶锦锋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韩凤元.设计素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1.

[2][荷]库斯-艾森.产品手绘与创意表达[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17.

[3]高力群.产品语义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59.

形态设计课程小结篇7

关键词: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建模技术;UML

中图分类号:TP3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5-0107-02

1 课程设计思路

1.1 设计理念

根据本行业特点,注重专业素质教育;

倡导项目驱动,强调动手实践;

整体目标明确,教学组合灵活;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小组训练;

根据岗位需求,开发课程资源。

1.2 设计思路

围绕软件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遵照岗位流程、项目分析和设计规范,遵循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和实际学情,进行项目内容设计,将课程分成三大模块:讲练结合模块、独立实践模块和项目训练模块。采取教、学、做训练形式,一个综合项目为载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以提高和训练学生面向对象软件建模技术为核心,进行内容选取和教学流程设计。

1.3教学方法设计

1)分组训练法

将学生3-6人分成一个小组,分工合作开展训练,项目验收时按照小组,采取小组打分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充分调动学生的协作编码的积极性。

2)优秀作品展示

为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对于每个阶段项目,采取优秀作品答辩和展示的形式,激发课程特长生的积极性和带领团队的主动性。

2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3 考核方案与考核标准

该课程考核采取终结性考核(机考)考核方式,平时项目考核(50%)、最后机考(50%)。其中平时项目考核含学生上课出勤和态度、完成效果等。

总评成绩=项目考核(50%)+机考(50%)。

4 结束语

该课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用例图设计、类图和关系图设计、活动图设计、状态图设计、顺序图和协作图设计、功能模块图设计等学习模块进行设计。通过多个学习单元使学生认识UML和Visio面向对象系统设计工具的应用;整体掌握面向对象的用例图设计;掌握类图和关系图设计方法;掌握软件分析和设计中顺序图、状态图、活动图的设计;掌握系统功能模块划分和整体设计;能使用UML用例图进行软件项目需求分析;能使用UML类图、顺序图进行软件项目设计;能熟练运用UML工具进行面向对象的各类图形化设计;会阅读和绘制多层软件设计模型;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积极进取精神;严谨、规范的软件分析设计风格;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沟通习惯;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实践创新意识。

在该课程的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企业实际的项目案例,应当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合作,建立完善课程的项目练习库,弥补教学中存在的短板。

参考文献:

[1] 武雪芳, 班娅萌. UML统一建模项目教程[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2] 王爱国, 陈辉林. UML基础与建模实践[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3] 殷兆麟. UML及其建模工具的使用[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形态设计课程小结篇8

关键词:教师;学生;机械制图;动态教学;INVENTOR;网络;图片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6.244

1 制图教学现状的分析

机械制图是职业中专校机电类学生的必修之课程,这门课程学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制D和识图能力,也将影响到未来专业发展之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现在的大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采取了不肯学、厌学或者敷衍而学的态度,教学效果较差。

2 制图教学存在的问题

面对基础较差空间思维能力严重缺乏的学生机械制图教学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教师的应变能力有待提高。如今的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先采取备好课,然后以教案为根本,以教学大纲为标准,以一定的课件资源为辅助教具进行常规化授教,而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中职生来说已经是在熟悉不过了,他们早已习惯了老师这样的教学方法,也厌倦了这种形式的教学过程,很容易产生敌对的情绪。(2)教学资源都是静态化资源。表面上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如PPT、视频、课件、微电影等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但细细的分析这样的教学资源对于制图教学都是静态的资源,原来是什么样的课件就什么样课件,原来是什么样的视频就是什么样的视频,他们制作好后教师在使用的时候是不能更改的,一旦在教学过程中发生了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就只能反复播放并进行多次讲解。 (3)学生学习积极性、创新性不高。到中专校来读书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基础较差的孩子,他们对学习开始具有了抵触的情绪,而机械制图这门课程以前他们从未接触过,也没有较高空间思维能力,社会、企业的实践经验几乎等于零,但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要求又相对较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取以前惯有的教育教学方法模式,所以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开小差、不做作业等就屡见不鲜了。

3 制图教学创新教学模式的思考

2007年以来江苏省每年都举办了省级技能大赛,在大赛中老师们绽放了风采,同学们显示实力,一批批巾帼英雄、技能标兵、创新能手等高技能人才涌现出来。在教学中我把技能大赛工业产品设计(INVENTOR)和制图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上出现了积极思维现象、你争我抢回答问题氛围、学生脱离书本上课但做起作业得心应手,学生爱做作业爱问问题,产生了明显的课堂学习成就感,对待老师有着钦佩和尊敬之情,对自己未来的专业充满了希望。(1)技能大赛工业产品设计项目的新特点。工业产品设计项目是利用INVENTOR软件对产品进行设计造型、产品装配、部件设计、机器设计等并能动态产生工程图纸、效果图、动画视频。在设计过程中能根据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更改,能在不同位置、不同方向进行零件的结构分析,是一项具有三维设计和二位作图等功能的高效软件。 (2)工业产品设计与制图教学有机结合的新尝试。鉴于工业产品设计项目(INVENTOR软件)有如此这样大的功能,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这个软件的强大功能为我们的制图教学做的贡献呢?过去哪些固定的教学资源如PPT、教学视频、课件等都可以作为制图教学过程中主线,都可以它们为教学向导,而在教学过程中知其所以然的分析就可以用INVENTOR软件来完成这个任务,那么教师在授教中就变成了讲解、设问、动态操作、学生手机拍摄不懂的过程、讨论、质疑、教师用INVENTOR软件动态做出结果等过程,学校做出教师的视频动态教学资源并上传在校园网中数字化中心教学平台,学生回家做作业可以再次观看教师的动态教学过程,如有疑问可以在网络数字化教学平台上进行设问,继续和教师进行互动,教师在下次的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点评等等。(3)用INVENTOR软件辅助制图教学的流程模式(见图1)。动态教学模式流程的核心内容:1)以固定教学资源为教学主线引导整个教学过程;2)以工业产品设计项目INVENTOR软件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制图和识图的空间思维能力;3)以学生手机拍摄的教师用INVENTOR软件的动态教学过程照片为学生辅助学习手段,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疑难问题;4)以学校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为平台,收集整理教师的动态教学过程资料,帮助学生课后自主化学习能力的提高;5)以INVENTOR软件辅助机械制图教学,使得教师边讲边实际操作 。

4 动态制图教学典型案例演示(部分核心内容)

案例 ----用形体分析法识读组合体视图。任务:

步骤一:学生思考----如何将上的工程图想象出组合体的实际模型

步骤二:教师设问----这样的图形是什么形体呢?

步骤三:教师用INVENTOR软件现场动态做出结果

步骤四:教师继续设问-----这样的图形又是什么形体呢?

步骤五:同学们思考后教师用INVENTOR软件动态做出结果,师生共同讨论

步骤六:如何将两个基本形体叠加成我们任务中实际模型呢。

要求:1、同组同座位的同学相互讨论,得出他们的讨论结果

2、选派一组同学到讲台上对着投影说给全班的同学听

步骤七:教师继续用INVENTOR软件动态做出大家的讨论结果

步骤八:教师继续增加难度设问―如果再增加形体和孔槽呢,拓展同学门的空间思维(见图8)。要求:1、教师在原有图形基础上继续增加形体和孔槽,现场用软件做出效果;2、同学门在简单组合体基础上利用教师的动态演示得出复杂图形效果。

步骤九:学生巩固练习―教师点评效果―教师动态做出练习结果―图省略

步骤十: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并要求同学们上学校数字化教学平台进行互动

5 动态教学实现的预期效果

形态设计课程小结篇9

关键词 网页设计 课程整合 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

1 引言

“计算机网页设计”是近年来计算机专业领域发展最快和应用最广泛的课程之一,当今社会急需培养掌握计算机网页设计、面向不同应用层次的专业人才。因此,学生对这门课程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众多的网页设计技术和课程,如何为各类学生开设好“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需要我们积极思考。

作者根据在大、中专学校讲授“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的切身体会,结合自身多年企业网站开发设计的实际经验,就目前如何面向各类院校不同层次的学生开设“计算机网页设计”方面的课程进行探讨。

2 “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体系分析

“计算机网页设计”作为一种专业技能的培养,不是作为一门课程孤立存在的,它要靠多门学科的知识给予支撑。它们相互渗透和依赖,因此构成一个科学的、完整的课程体系。

根据图1所示,如果暂不考虑网页设计涉及到艺术类的课程外,我们可以把“计算机网页设计”的相关课程大致分为三类:“计算机网页图形图像、动画设计”课、“静态网页开发与设计”课、“网站管理和动态网页开发与设计”课,如表1所示。

其中,动态网页设计的课程,内容和方向比较明确,学习难度大,可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层次和培养方向选择开设。

3根据培养目标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

面对如此众多的网页设计课程,如何有针对性、有选择,又最有效地为学生开设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应达到怎样的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进行怎样的课程整合,这是本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

3.1知识速成型课程整合

“计算机网页设计”是一个学科体系,但作为一个普通学生,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用在学习图形设计、程序设计等知识上,他们想用最短的时间掌握简单又实用的网页设计技能,以应对日常的工作。基于这种想法,我们可以将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整合成两门课程:

(1)Photoshop

(2)Frontpage

这种课程整合是以Frontpage为教学主线,中间集中花一两周讲述或授课中穿插讲述Photoshop知识。由于Frontpage与Word同出一宗(Word是新生入学后必学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界面十分相似,学生学习起来很容易上手,因此,Frontpage是学生学习网页设计入门的最佳课程。Frontpage 课程教学的重点在于:编辑网页、超级链接、使用表格、运用框架、应用组件等。在网页设计中,必然会涉及到图片的处理,而Photoshop是图片处理普及率很高的工具之一,是网页设计者必须掌握的一个软件工具。Photoshop课程教学内容偏重于图像尺寸大小设置、格式转变、简易GIF制作、工具箱的使用等。通过这两门课程,学生可以掌握网页设计的基本技能,能够对一些结构简单的网页进行设计。

3.2网页设计师型课程整合

学生的需求层次不仅仅局限于制作简单的网页,越来越多的学生更希望在国际互联网上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在网页设计方面追求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因此,网页设计师型课程整合应运而生。网页设计师岗位要求工作人员不仅了解网页或者网站的目标、对象、定位、风格要求、功能等基本需求,还要将效果图变成具体的页面,所以网页设计师要精通设计和制作。我们将网页设计师的课程整合为三门课程:

(1)Dreamweaver

(2)Fireworks

(3)Flash

Dreamweaver、Fireworks、Flash是Macromedia公司的旗舰产品,号称“网页设计三剑客”。这种课程整合是以Dreamweaver为教学主线,中间集中三至五周讲述Fireworks和Flash知识。这三门课程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Dreamweaver课程授课内容重点为:HTML基础构建、网站的开发、页面设计制作、动态广告效果、网站的文件上传与维护、可视化的网页设计和网站管理工具、可视化网页设计、图像编辑、处理Flash、Shockwave等媒体格式和动态HTML、基于团队的Web创作。Fireworks课程授课重点为:网页图形图像制作及优化、GIF动画、动态网页及菜单、创建网络相册、制作网页上很流行的阴影、立体按钮等效果。Flash授课内容重点为:网页动画制作及设计艺术、动态按钮设计、动态加载页面。通过这三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网页设计师岗位技能要求,对一些中小型企业网站进行独立的设计和开发。但要达到一个熟练的程度,还需要在长期的实践训练中巩固和运用。

3.3 程序开发型课程整合

目前各类院校的计算机实验条件普遍较好,学生对于静态网页设计软件自学起来相对容易。由于网页设计的主流技术在于动态网页的开发与设计,学生在实践中也碰到诸如用户注册、用户登录、在线调查、用户管理、订单管理等动态网页,这些功能仅仅有静态网页制作技术是无法实现的,因此程序开发型网页设计课程整合正是为有一定的静态网页基础的学生开设的。程序开发型网页设计课程整合为三门课程:

(1)HTML超文本语言

(2)网络数据库的应用

(3)动态网页开发技术

这种课程整合以动态网页开发技术课程为教学主线,授课前集中一周讲述HTML超文本语言的知识,授课中期涉及到Web数据库访问时,则集中两周讲述网络数据库的知识。动态网页开发技术可选择ASP、、JSP、PHP等交互语言来教学,建议选取ASP作为教学内容,原因是ASP为微软新一代开发动态网页的技术,具有开发简单、功能强大等优点,可以非常直观简易地实现复杂的Web应用,十分适合初学者学习。动态网页开发技术――ASP授课内容重点为:运行环境的调试、VBScript、JavaScript、ASP内置对象、ASP组件、ADO技术、ASP的调试及效率、Web应用程序案例。HTML超文本语言授课内容重点为:HTML基本结构、页面布局、文字设计、列表、表格、超级链接、多媒体效果、框架。网络数据库的应用课程可选用SQL 2000作为教学内容,它可以很好地与ASP技术结合,其授课内容重点为:建立数据库、删除数据库、建立表、删除表、建立索引、创建存储过程、创建触发器、结构化查询语言。通过这三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一些交互式网站建设的基本技术,可设计和开发出简单的Web应用程序,如留言板、BBS、聊天室、注册系统、查询系统等。

3.4 网站管理员型课程整合

无论静态网页或是动态网页,最终都要上传到互联网,供用户访问,并且需要不定期对网站进行更新和维护。网站管理涉及到多种技术,既要懂得一般性网页设计,还要懂得网站的建设和维护。因此,网站管理员型网页设计课程可整合为两门课程:

(1)Dreamweaver

(2)网站建设与管理

这种课程的整合是以网站建设与管理课程为教学主线,授课前几周讲述Dreamweaver知识。网站建设与管理的授课主要内容为:域名、IP地址、网页空间、IIS的设置与管理、建设FTP服务器、建立虚拟目录、安装DNS服务器、安全管理技术、CGI交互技术等,其中IIS的设置与管理是网站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内容。Dreamweaver授课的主要内容为:定义站点、页面设置、文图编辑、首页、子页、表格、框架、导航条、网页、可视化网站管理。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网站建设和网站管理的基本技术,能处理网站运行中出现的一些简单问题,可独立完成一个中小型网站网页设计、建站、管理、维护工作。

3.5版面设计师型课程整合

网页追求版面美观,是为了更好地传播网页信息。作为一个初学网页设计的人,一般不会关心是否使用与主题相符的字体和图形,这往往是造成网页丧失可观赏性的主要原因。随着对网页设计技术感兴趣的学生越来越多,如何能制作美观、层次分明的网页页面,成为很多网页设计爱好者的一个热门话题。在版面设计元素中,图像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网站整体的版面设计效果直接取决于所设计的图像效果,因此,我们在设计版面设计师型网页设计课程时,偏重于网页图像图形方面的教学,版面设计师型课程可整合为三门课程:

(1)Photoshop

(2)CorelDraw

(3)Fireworks

这种课程的整合是以网页版面设计内容为教学主线,每门课程花4周左右的时间讲述,剩余6~8周则是结合3门课程进行版面设计案例练习与讲解。Photoshop的主要授课内容为:绘画工具、创建选区、通道与蒙版、图层应用、滤镜效果、切片。CorelDraw的主要授课内容为:绘图基础、基本设置、绘图工具、基本绘图、填充对象与高级绘图、文字与排版、排列与管理对象。Fireworks的主要授课内容为:文档基本操作、图像的绘制及修改、颜色的调整及填充、位图文件处理、图层与蒙层、图像优化、热点、切片和轮替按钮技术等。通过这三门课程的学习,结合课程案例的练习和课程设计,学生可以掌握网页版面设计要点,明确网页版面设计的步骤,设计出有一定特点和较为专业的网页。

4 结束语

这些课程整合措施在我院实施了两年,一方面是运用在选修课上,另一方面运用在一些网络课程专业,如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海关业务等,我们开设与专业相关的一些网页设计课,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学生均反映很好。但“计算机网页设计”毕竟是一门新型的学科体系,每个学校均有自身的实际情况,如何更加科学和合理地开设课程和整合课程,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韩陵宜. 高职院校“网页制作”课程教学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6.

形态设计课程小结篇10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

思维迁移教学理论提出:把思维放在教学过程的中心,可以使知识产生更好地迁移,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方法和手段辅助于教学,能有效唤起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

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我的手》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美术》第一册中的第2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教材定位于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画线法,即沿着手的轮廓勾描或用印色法印制出自己手的形象。教材图片为学生创作艺术造型提供了表现方法。

2.教学内容

认识手的结构,了解人体科学知识;实践手的表现方法,丰富绘画的不同技法;激发手的联想,促进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创作手的有趣造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感悟手的情感,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3.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共有学生33名,家长普遍重视学生的艺术教育,90%以上的学生参加过学前艺术方面的培训。学生绘画基础好、思维活跃、敢于大胆的表现。但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持久性差。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对手进行表现,初步体验线、形、色的表现力;能借助手的姿态进行联想,通过形象的迁移创造出新的艺术造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借形造型的游戏体验方式进行学习,通过表象的积累与知识的迁移,创作出生动的艺术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了解手在人类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的作用,陶冶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5.技术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校园网络平台、多媒体设备操作平台。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教师播放课件《有趣的手影形象》。

师:在画面中有哪些造型?

生:有小鸟、鳄鱼、青蛙、小鹿、恐龙…  …

师:是什么创造了这些生动的造型?

生:手。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导学生欣赏手影形象,感受手造型的趣味与形象,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2.讲授新知

第一环节:手的结构

师:手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摸摸自己的小手,研究其结构。

师生小结:我们的一只手有27块骨头,他们在关节的作用下,才能灵活使用。在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中,人的手是最灵活的,所以人类才能创造出灿烂的文明成果。

设计意图:感受与体验,为思维积累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认识手的结构,并初步了解人体科学知识,手在人类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师:动一动你灵活的小手,看看它能做出哪些不一样的姿态?

学生自主体验,小组讨论。

生:我们的手还可以做出狗、小鸟、桃子、动物嘴等造型。

师:小手做出的姿态给老师最深的感受是“真美”。

教师播放课件,归纳手多种姿态、造型。

设计意图:培养感知能力,感悟手的姿态美,积累表象素材。

第二环节:手的表现

师:这么美的姿态怎样才能记录在图画纸上?请同学们打开电子教材,看看小朋友们是怎样记录自己手的姿态的。

师生归纳:表现手的绘画技法――画线法、印色法。

教师示范:用画线法和印色法描绘手的姿态。

学生实践:任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一个自己喜欢的手的姿态。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绘画的间接经验,使他们初步感受线、形、色的表现力。

第三环节:手的联想

师:人的手之所以这么灵巧,还因为人长了一个聪明的大脑。有很多的艺术家用聪明的大脑进行了丰富的联想,根据手的不同姿态,创造出了新的艺术,我们看看艺术家们利用手的姿态,创造出了哪些有趣的手造型。

教师播放课件《有趣的手造型》。艺术家们利用手的姿态创造出了鸟、蛇、长颈鹿、马、大象、老虎、鹦鹉、狗、孔雀等有趣的手造型。

教师示范:在刚才画线和印色法示范的手的形象的基础上继续添画,使范画作品形成恐龙、花的造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手的姿态进行联想的兴趣,促进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直观的演示,引导学生学会借形造型的绘画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四环节:手的创造

师:教室里来了一位超级魔法师,她可以通过借形造型的方法把手变成好看的手造型,她是谁?

教师播放超级魔法师小樱的图片。

师:她可以施展魔法,把不同姿态的手变成有趣的手造型,我们一起来喊,变、变、变。

教师播放多种有趣的手造型画面。

师:请各小组研究一下,魔术师把手的姿态变成了怎样的手造型?

小组汇报:把手的形象变成了小兔的耳朵,把手的形象变成了恐龙的嘴和脚,把手的形象变成了小孔雀的身体和羽毛,把手的形象变成了小狗的头。

师:小魔法师们,现在开始施展你们的魔法,创造出美丽的作品吧(作品如图1)。

设计意图:制造神秘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根据手的姿态进行丰富联想,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在初步体验画线和印色法的基础之上,运用借形造型的创作方法继续添画。

第五环节:艺术实践

主题:有趣的手造型。

要求:①结合刚才用画线法或印色法绘制出的手的姿态继续进行添画;②根据手的不同姿态进行丰富的联想,创造出有趣的造型;③保持环境及个人的卫生。

集体:结合手的不同姿态,同有关的形象进行联系与迁移。

个体:添画的位置与方法。

评价要素:是否根据手的不同姿态进行丰富的联想,并创造出有趣的造型。

评价形式:①学生自评:向大家介绍自己如何根据手的姿态,进行联想和创作的;②师生互评:同学间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教师总结评价;③利用校园网络题库进行随机测评。

第六环节:手的情感

出示范画:出示教师表现不同人的手的绘画作品。

师:绘画作品中表现的是谁的手?

妈妈温柔的手带给我们温暖和关爱、工人叔叔粗糙的手为我们建造美的家园、音乐家的手弹奏出美妙的乐曲、老师的手为我们批改作业。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手。我们的手还可以创造生活中美的事物。

播放课件:欣赏盲人的手语歌曲《感恩的心》。

师: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该伸出热情的手去帮助他们。用我们的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教师手语:你们真棒,老师爱你们。

设计意图:陶冶情操,体现美术学科特殊的育人功能。再次感悟手在人类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的作用。感受手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归纳总结(略)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成功之处

(1)信息技术有机融于美术学科

对于刚入学两周的小学生而言,直观的形象比抽象的想象更容易接受。因此,本课牢牢抓住直观的形象,通过教室的环境、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教师传统的现场示范,在学生的面前展现出了一幅幅优美生动的画面,为思维的发展积累表象。

为课堂创设美的情境:利用视频、图像与声音,营造和谐、优美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的持久性。

突出美术学科视觉艺术特征: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拓宽课堂信息量,学生通过直观的欣赏感受不同的形象及艺术创造的魅力,积累表象素材。

思维过程形象化:借助手的姿态进行形象的迁移,课件把借形造型的思维过程形象化,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形成。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并没有完全取代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课件所带来的丰富的视觉资源再加上传统的教学示范,使美术课程回归本位,即审美与技能并重,真正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

(2)关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引导学生把感知觉(手的不同姿态),同有关的表象联系起来,借形造型,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这也是本节课的亮点。从33名学生的课堂实践效果来看,所有学生按要求完成了艺术实践的任务,并且每幅作品都体现出了学生的艺术个性与创造力(如图2)。

2.本课不足之处

学生结合手的不同姿态进行联想,自主联想的范围比较宽泛,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很多造型不易表现。我认为,如果利用信息技术的快捷与形象化,将复杂的造型进行简化和概括,教会学生如何解决造型中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艺术的创作。

点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努力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启发学生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师生的互动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画线法和印色法基础上自主地去发现借助手的姿态进行联想创作的要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激活学生联想思维是本课的一大亮点。教师精心设计,将课本和多媒体教材以及教师现场示范有机整合,丰富学习资源,拓展课堂信息量,给低年级学生思维联想提供基础。教师以手影课件导入,创设了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给学生展开思维联想打下基础;在随后“手的结构”、“手的表现”、“手的联想”、“手的创造”等教学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体验手的结构,让学生自由的将手按在颜料中,不受拘束地根据自己的联想设计完成创作画。在学生学习创作过程中,教师又通过《有趣的手造型》课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手的造型的联想,引导学生学习借形造型的绘画技法,培养创新能力。

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启迪思维、联想创造的过程。正是教师的“启”,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创作出了形态各异的作品,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