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十篇

时间:2023-10-08 17:22:54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心脏介入;护理安全管理;围手术期

自从心脏介入手术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心脏病后,关于心脏介入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备受广大患者及家属的关注。护理安全管理就是指在患者进行心脏介入手术时接受的治疗与检查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不属于法律或法定程序允许范围的机体结构、生理功能损害、缺陷、死亡或障碍等表现[1]。通过调查自2010——2011年于我院进行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通过实施临床护理安全管理后,明显的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临床医疗事故的发生,现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导管室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20例患者,其中有心脏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有35例,进行心脏起搏器安置的患者有8例,冠脉造影及心脏支架介入的患者有42例,心脏瓣膜球囊扩张术6例,先天性心脏病检查与封堵活介入治疗20例,房室间隔治疗术9例,详见表1。

表1120例研究对象概况

心脏射频消融治疗心脏起搏器安置冠脉造影及心脏支架介入心脏瓣膜球囊扩张术先天性心脏病检查与封堵活介入治疗房室间隔治疗术

例数358426209

百分比29.176.6635.005.0016.677.50

1.2方法

1.2.1严格规范在临床心脏介入手术的安全管理导管室是行心脏介入治疗的主要场所,所以,在临床行心脏介入治疗及检查之前,要认真对导管室进行定期消毒;严格对导管室的物品及药物进行管理,并进行验收、存放,使用后还要进行清点登记。

1.2.2严格对护理人员进行要求由于心脏介入手术的特殊性,处于围手术期的患者禁止家属护理,需要特殊护理人员进行特殊护理,因此要严格要求护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具有丰富的护理经验,如果护士的责任心不强,不能及时处理患者出现的特殊情况,会大大增加临床不必要的医疗事故。

1.2.3心脏介入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由于此时的患者处于焦虑、恐惧的情绪中,所以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要耐心、亲切的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帮助手术可以顺利进行。

1.2.4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行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免疫力低下,并且手术是侵入性操作,所以如果医务人员不能按照严格的无菌原则进行操作,或者消毒设施不合格或手术用品短缺等,均可以造成患者出现感染的现象。所以一定要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操作。

1.2.5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值班时间因为心脏介入围手术期的患者处于特殊时期,所以此时患者的病情变化不定、生活护理量大等特点,在安排值班时间时可以按照弹性化排班,即在工作量大的时间段增加护理人员,从而减轻工作压力,还可以根据分层管理制度对患者进行管理。

1.2.6开通一个有效的静脉通路由于心脏介入手术的需要,术前常常在患者的左侧桡动脉或左侧股动脉进行穿刺,建立出静脉通路,建立静脉通路是,简易使用18号、20号静脉留置针,以便于应对术中出现的突况,此通路可以方便、及时的进行输液、用药、以及输血、及时补充患者血容量。如果患者血药同时注射多种药物,应注意各种药物间的禁忌。

1.3疗效判定经过治疗后观察护理的效果,合格是指心脏介入围手术期的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没有院内感染的发生。而护理安全管理不合格则是指手术患者中有许多患者的手术都宣告失败,并且有许多并发症的发生,出院后随访也有院内感染的发生[2]。

2结果

对在我院进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或检查的120例围手术期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后,临床护理质量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对导管室的严格要求起到了显著的效果,导管室物品、工作人员的合理安排能够有效的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提高了术中人员及导管室物品的充分利用。规范化、重点化的培养、弹性排班及分层管理制度的实施,大大的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并锻炼了护理人员的应变观察能力;而分级管理制度也有效的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通过多方面的强化,心脏介入手术围手术期的治疗得到很好的效果,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少出现;而术后随访,也没有院内感染的发生。亲切、耐心的护理态度也有效的降低了患者在进行心脏介入手术前后的紧张焦虑情绪,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与手术之后的顺利康复。

3讨论

导管室的严格无菌管理制度大大提高了患者在进行手术时的安全性,大大减少了院内不必要的感染,健全完善的导管室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合理的对导管室的物品、工作人员及导管室环境进行约束管理。规范化、重点培养护理人员有效的引起了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弹性排班及分层管理制度也有效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3]。临床护理安全管理工可以为心脏介入手术提供有效、安全、有序的治疗工作,确保了手术的成功进行。在现今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的压力下,许多患者及家属都对医护人员抱有怀疑或不配和的态度,如果此时医护人员还无法做到很的护理工作,会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可以有效的提高医护人员对待患者责任心,在临床护理治疗的过程中圆满的完成工作,可以有效的缓和医患关系,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夏雪琴.规范CCU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重庆医学,2010,39(11):415-416.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篇2

术前、术中、术后三期的护理工作是围手术期护理的范畴,可为患者提供全程护理的一种方式。本院自实施整体护理后于2000年创新地对手术患者开展围手术期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将实施如下。

1 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目的

无论医院社会背景、医疗制度、医院环境、医院医疗设备先进有何不同,对于医院服务满意度评价和标准大致相同,在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私立和公立医院、各大医院、各级医院互相竞争的今天,如何满足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需求,是护理管理者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为此本院从转变护理理念入手,在整体护理的理论和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围手术期的护理交接班的制度,设立了交接班本,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体系,通过护士对整体护理的理解,对患者细心周到,尽心尽责的护理,再加上围手术期的护理交接班的制度的严格执行,为手术患者提供了全程优质的服务。

2 围手术期的护理内容

2.1 术前指导及心理护理 对患者的需求调查中,发现患者强烈要求了解哪位医生为其手术,哪位医生是主刀,术前检查的注意事项、各种检查的内容目的、手术的危险性、预后等情况。为此责任护士在 术前应深入病房,向病人介绍手术医生和手术的大概过程,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的意义、目的、术中的感受、术中如何配合医生。并可介绍患者认识同类手术的康复者,通过病友的交流,可了解更多的问题,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从而减少患者的恐惧担忧。另外根据术后的需要,向病人演示术后活动、方法、目的,教会床上大小便、呼吸、咳嗽、翻身拍背的方法。对于急诊住院的患者,除做好以上工作外,当班的护士需及时安抚好患者因突发事故造成的恐惧情绪,让其尽快转换角色,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耐心细致地解释,使患者有良好的心理接受手术。

2.2 建立严格术前签字制度 责任护士除按规定进行常规的术前准备外,为确保手术如期进行,术前一日,应检查手术患者的各项术前检查报告是否齐全,生命体征变化,尤其老年患者有无脑梗死的征兆,血常规、心电图是否正常,患者血型报告单,家属是否已签字,如手术同意书、麻醉同意书,输血同意书、限剧麻药精神病类用药同意书。护士是否已准备手术安全核对单,术前指导是否执行情况。护士长下班前要根据围手术期的护理交接班要求,检查术前准备工作完成情况及质量。术日清晨,夜班护士在测量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置管及做好术前各种治疗后,再次检查术前准备情况,各班护士在执行或检查术前准备后均需签名,如发现异常及时告诉医生做相应妥善处理。

2.3 建立术前访视制度 由手术护士术前一日到病房,按不同手术患者进行不同的术前访视内容,介绍手术的目的和必要性,以成功的例子,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并了解病情,给予心理疏导,讲解手术室的环境,术前用药的目的,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手术大概多长时间,手术的基本过程,手术的部位和体位,麻醉的部位和方式,术中各种导管的意义和使用,全麻醉病人苏醒后的护理饮食,气管插管后患者的注意事项。让手术病人尽快了解自己的手术方式次日手术的情况,让患者尽快地适应手术环境,并告诉家属在不违反手术安全制度的情况下,术中护士会尽心尽责的满足患者的要求,从而减轻患者对手术室的陌生感和莫名的恐惧不安,消除了因恐惧不安带来手术的负面影响,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使手术更顺利的进行。

2.4 建立病房护士和手术护士交接班制度 责任护士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交接班本随病历一同带入手术室,要求巡回护士和责任护士严格检查核对术前准备情况,应该交接患者及病情,还有患者带入手术室的随身物,交接后签名。

2.5 延长巡回护士的工作时限 改变巡回护士的工作局限,巡回护士除做好基本护理职责外,还要关注手术台上的患者,是否舒适的体位和肢体压迫耐受的能力,必要时按摩,松约束带,记录并观察生命体征、出血、输血、补液、尿量及各种管道的引流放置通畅情况,随时做好应急突发病情变化抢救准备工作。并为病房护士提供术中参数,并跟踪随访48h,使患者得到贴心优质的服务,减少术后病情变化。

2.6 术后宣教 在积极开展术前指导,使手术顺利完成的基础上,应广泛开展术后卫生知识宣传,督促患者早期活动,各种术后的体位,患者饮食,教会特殊患者的特殊护理,还有各种管道不能随意牵拉和拔除。指导康复训练,叮嘱患者出院后的回访日期,出院带药的使用和用途,出院后的注意事项,使患者出院后有延续的治疗和护理。

3 围手术期的护理作用

3.1 完整“以病人为中心”服务体系的整体护理模式 围手术期的护理可使患者在术前得到护士针对性指导,从而大大的消除了患者和家属的顾虑和恐惧心理,为手术安全顺利奠定了基础,通过手术各阶段的查对制度,规范了病房护士与手术护士之间的交接班手续,使护理工作责任到人,责任到位,有效地避免了围手术期的护理缺陷,保证了患者的手术安全,增加了护士的工作内容,使手术三期护理得到延续和发展,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使患者家属满意。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高龄患者;内科;护理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需外科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相对增多,由于老年人脏器功能逐渐衰退,常合并慢性疾病,因此承受手术的能力降低,手术配合难度大、风险大[1]。如何做好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使他们安全度过手术关,是当前临床护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2,3]。本研究在我院内科近3年收治的患者中选择了74例合并有多种内科疾病的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内科于2008年3月至2013年6月接收的合并有不同程度内科疾病的74例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是65-89岁,平均年龄为70.3岁。所有患者均因各种不同种类型外科疾病需行手术,而在手术前进行检查发现他们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所伴随的内科疾病类型如下: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28例、慢性支气管炎25例、有心梗并史或冠心病的患者21例,14例患者同时出现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变。74例患者在入院时都没得到正规教育,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

1.2 护理方法

糖尿病患者:手术前要选择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饮食,再选择口服降糖药物进行治疗,一般情况下于术前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8.0 mmol/L左右,而对于病情严重且急需手术的患者,需要在术前或者术中接受静脉注射胰岛素使血糖控制在8.0 mmol/L这一水平[2,3];而控制术后血糖则是治疗糖尿病这一疾病的关键,一般需要在静脉注营养的情况下以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患者还需同时口服降糖药物,特殊情况下,还要行皮下注射胰岛素,以将血糖维持在上述水平。

高血压患者:手术前所有患者需接受规则的控高血压治疗,与心内科医生合作交流并使患者的血压不超过(19.0/12.0 kPa)140/90 mmHg,控制好血压后方可选择手术治疗[4]。加强正规的高血压健康教育,首先要让患者正确的认识该种疾病,打消患者心中疑虑,以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重点强调饮食和情绪控制对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性。对于一些血压较为顽固且口服降压药也难以控制其血压的患者,在围手术期需要向500 ml 5%的葡萄糖滴注液中加入5~10 mg硝酸甘油[1],并通过静脉进行持续滴注,以此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围手术期结束后再将患者转到心内科进行专科高血压治疗。

哮喘或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手术前给予常规的平喘、解痉、抗炎治疗,力争在手术前彻底控制住患者的肺部炎症,使患者的血常规达到正常值,血氧饱和度达90%以上;手术时需要使用气管插管行全身麻醉,手术后继续使用对肺部炎症敏感的广谱抗菌素进行消炎治疗(应用抗生素期间应谨防菌群失调等),同时继续给予平喘、解痉、抗炎药物治疗,通过叩背、翻身、适当的每天保持一定时间的坐位或直立活动等方式协助患者有效排痰,患者还需配合以超声雾化吸入、口服化痰药物(棕胺合剂)、辅以理疗等以对此病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2. 结果

经过围手术期护理,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其血压均控制在了19.0/12.0 kPa这一正常水平,患者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患有哮喘或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经过围手术期护理,其肺部炎症得到彻底控制、血常规正常、血氧饱和度也在90%以上,患者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28例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中仅有3例患者因为未调整好内科情况从而放弃了手术治疗,其余患者术前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8.0 mmol/L左右,且通过内科协助后经手术治疗外科疾病痊愈。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龄患者合并有多种内科病的患者也逐渐增多,许多基层的医院经常以合并疾病无法手术为借口,使得一些外科疾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这样不仅造成内外科疾病的叠加也不断加剧了老年患者的死亡[2]。众所周知,外科疾病通常会加重内科疾病的进展,也会影响内科疾病的治疗,反之外科疾病得到有效治疗后,可以通过增强患者抵抗力、增加活动量及增加营养摄取等方面来促进内科疾病的治疗[3]。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需要多个科室之间相互协作,要注重加强内外科合作,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倾听患者的主诉求、及时进行常规检查,这些都是患者得到合理治疗的重要保障。高龄患者的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且不同于一般的患者,对于他们的护理工作需要社会、家庭、广泛的心理交流以及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水平,这都是使患者树立坚定的信心治疗这一疾病的关键[1]。

因此,在今后的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老年性疾病、熟悉心电血压、尿糖、血糖监测,具备熟练的生活护理,熟练使用各种常见的仪器。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护理人员要密切的观察病情和具备高度的责任心。

参考文献

[1]万燕,钟清玲,胡庆霞. 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给予围手术期系统护理的效果观察[J]. 江西医药,2013,05:469-470.

[2]魏玉霞. 高龄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2013,18:216-217.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篇4

要组织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技术规范》等,要深刻领会文件内容,利用业余时间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要做到知法守法、依法行护的准则,全面提高自身的安全和法律意识。定期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组织手术室护士进行集体学习,要认真记录讲座内容,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进行总结,每季度进行一次科室内护理安全的法律法规知识考核,了解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的掌握情况,有方向的进行培养,提高护士们的安全意识。

2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的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根本所在,也是整个医院服务质量的体现,是护理安全的重要保障。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专业的知识、过硬的技术、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具备敏锐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及时的发现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并进行预防控制,才能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们针对不同阶层护士制定了不同的培养方案。①新入科护士实施入科培训计划,按照手术室工作内容制定1周的重点培训和为期6个月的综合培训,重点培训内容主要针对无菌操作、感染预防、手术安全等方面,综合培训则包括术前准备、手术配合等专业内容,使新护士能够迅速的融入到手术室工作中来。②其他护理人员则重视在职继续教育,按照护士、护师、主管护师等级别不同,进行不同内容的在职继续教育,除护理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外,也要加强专业护理内容的培训,着重培养前瞻性护理的意识,从而防范于未然。

3完善手术室规章制度

3.1完善护理制度

许多护患纠纷都是由于护士未认真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所引起的,因此必须完善护理制度,加强监管措施,确保制度能够落在实处,对护士能够起到一个监督、指导、管理的作用。要结合实际,对交接班、查对制度、药品管理、手术间管理、护理文书书写、医疗废品管理等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3.2优化工作流程

制定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流程,在以往工作流程基础上进行优化,包括手术器械准备、手术配合程序、医疗器械清洗、贵重器械管理等,全面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

3.3规范器械管理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新设备和新器械也不断应用于临床,为了让这些物品能够更好、更安全的为患者服务,手术室必须加强对手术器械的监管。对于外来器械、材料要加强管理,严格消毒灭菌,完成检测,用于患者的手术器械和植入物要验证合格,必要时根据性能进行高压灭菌或戊二醛浸泡灭菌,严格杜绝不合格、不安全的产品用于患者。

3.4建立麻醉医嘱制度

麻醉医嘱指的是在围手术期为了实现麻醉措施而共同执行的而具有指令性的医疗文书,其主要内容包括麻醉处理、术中用药、液体出入量、术后镇痛等情况,并记录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案及过程。建立麻醉医嘱制度能够有效的实现临床麻醉的规范化管理,建立监测机制,进一步的规范手术室医疗护理行为,确保患者的护理安全。

4加强手术室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一直是影响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手术治疗的特殊性,患者更易发生感染,因此做好手术室的感染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要求手术室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进行操作,安排专人负责手术室的环境管理,定期进行空气、地面、物体表面的消毒,做好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监测。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遵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处理,对于合并有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病的患者,在器械使用后要双重消毒,敷料按要求焚烧,做好每一个环节的监管。此外,要做好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措施,避免形成交叉感染。

5规范手术护理记录

5.1完善手术护理记录单

根据卫生部下发的《病历书写规范》相关规定,制定手术室的手术护理记录单,记录单中要求记录手术的一般情况、术前访视、手术过程、术后情况、器械敷料使用及灭菌包监测等内容,由当天负责的医生、护士分别前面归档,一旦发生问题有据可依。以此来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警惕意识,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5.2清点物品记录

在术前术后要将手术物品进行清点,详细记录在物品记录单上,若出现术前、术后器械物品不符的情况,则应当如实在物品记录单上写明原因,并由护士长或管理人员查找原因,明确责任。各项记录要及时、客观、真实、准确,为举证责任倒置提供必要法律依据。

6确保手术室安全管理持续改进

6.1成立质控小组

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资深护师担任成员,成立手术室质控小组,负责对各岗位护士职责和护理安全的检查和监督。质控小组要完善各级人员的质量考核标准,包括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值班护士等工作职责的确立,要求每个护士都能严格按照规定完成工作。同时要做好专科操作的指导,对于普外、脑外、心外、泌外等不同科室不同术式的目录、物品准备、手术步骤等进行统一规范,实施流程管理,在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护理安全。

6.2加强围术期质控

(1)术前质控:要求手术间空气消毒达标,温湿度适宜,在术前30min内进行室内温度的调节,检查手术物品是否符合手术要求,定期清洁手术推车,检查车身、车轮以及各轮轴处是否完好,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修理。巡回护士在术前核对患者基本信息、疾病诊断及手术名称,再次检查手术器械是否齐备,确保手术安全、有序进行。在患者送入手术间后要和手术医师进行再次核对患者信息。(2)术中质控: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手术台上做到“四查”,分别由手术医师、巡回护士、器械护士进行器械清点,由巡回护士将器械和敷料记录在物品记录单上,术中根据手术需要将添加器械及时记录,器械护士要管理好所有手术物品,防止术后遗漏,巡回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随时准备抢救,手术结束后认真完成与病区护士的交接,重点交代术中监测和观察的内容。

7成效

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在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后,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全面提高,在科室内形成了良好的安全氛围,增强了护士的预防控制意识。而通过全面的培训措施,提高了护士对风险隐患的识别能力,护士们熟练掌握了护理风险发生的常见原因,并能够创新性的提出防范对策并落实。减少了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发生,在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后,2014年全年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0.12%,与实施前的2013年的2.6%相比,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全面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安全质量。

8结语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 安全;隐患;围手术期病人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281-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法律知识的普及,人们的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举证倒置出台后,护理医疗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确保围手术期手术病人护理安全是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本文结合自己手术室护理工作经验和体会,分析在围手术期内护理中容易忽视的安全隐患,并提出防范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1围手术期内手术护理安全隐患

1.1制度不健全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给手术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许多旧的制度需要及时修订或添加制度。如手术室安全制度,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手术室护理记录单的填写标准等。只有科学的操作规范和健全的制度,才能保障正常的护理活动,才能减少或避免护理差错事故。

1.2术前访视时与病人谈话不注意技巧、缺乏心理疏导、填写记录单不仔细,造成病人紧张、恐惧。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这种应激反应如果过于强烈,会直接干扰麻醉和手术的顺利实施,影响治疗效果。填写记录单不仔细,可能对病人的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影响手术

1.3术中器械、仪器准备不全或不熟悉其性能以及技术不熟练,使手术不能正常进行而延长手术时间,增加病人痛苦和家属心理负担。

1.4术中标本收集不认真,造成标本混淆,甚至丢失,致使病理检查无法得出准确结果,给病人手术后治疗带来不便。

1.5术后对差错事故瞒报,从而丧失在第一时间采取补救措施的机会,不仅给病人造成伤害,而且给医院造成不良影响。

2消除安全隐患的对策

2.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障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抓好落实手术人员规则洗手规则,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接送病人制度,术前做到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制度。六查:即接病人时查(病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前用药及过敏性情况);病人手术间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时;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等;四到位即: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

2.2加强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为了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医院组织学习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并人人通过考核。科内不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结合实际工作中发生的实例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引导科内护士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不断增强法律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规范护理行为,提高自律性和慎独精神,强化责任心,从而降低了护理职业风险,既维护了患者的健康和合法权益,又保护了自己。

2.3术前访视 首先,阅读病历:详细了解病人的一般状况、病情、病史,对手术麻醉的认识情况,现存的护理问题及潜在并发症。其次,对病员进行术前指导及心理疏导:向病人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设施,手术麻醉的知识,术中需要配合及注意的事项。护士在与病人交谈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耐心解答病人的各种问题,消除病人的焦虑与恐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最后,制定护理计划:通过术前访视、收集资料,评估病人的状况,确定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如通过术前访视,了解到病人极度消瘦,皮肤抵抗力低,提出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①术中正确安放,为病人手术床上加厚衬垫,必要时在骨突处加海绵垫。②安置动作轻柔、协调一致,注意重点与支点是否正确,避免拖拉动作。

2.4手术仪器、器械的管理。越来越多的仪器设备运用在手术中,手术室护士要加强对各种仪器有关知识的学习,正确掌握使用方法和原理及一般故障的排出方法,尤其是各种腔镜故障快速排除方法。术前检查仪器设备安全使用程序和性能,保证手术所需的仪器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重视新、大、重手术器械物品的术前准备,提前与手术医生沟通交流,了解手术基本步骤,熟悉特殊器械用法;将备用、急用器械物品单包并放置手术间内,备各种特殊情况使用,确保用物全而不杂,工作忙而不乱,有效避免延误手术时间。准确把握器械清点时机,及时认真记录术中添加的器械、物品,避免重记、漏记。填写记录单时内容应规范,使用医学术语,简明扼要以缩短记录时间,同时需要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密切关注病人病情变化和手术进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麻醉医生通报。

2.5防止病理标本丢失或混放标本是提供患者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妥善保存和处理标本尤为重要。病理标本需贴上标签,注意患者姓名、床号、病理标本名称,连同病理单按指定位置存放,由专人送检。水中冰冻切片标本取下后立即放入备好的标本袋,贴上标签、注明患者姓名、床号、标本名称、取标本部位,由专人立即连同病理检查单送病理科检查。如取标本较多时,应按顺序排列,做好标记并与医生共同核对,不可混入。

2.6术后:责任护士于术后对病人进行访谈,了解病人术后情况,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压伤、烫伤、神经损伤等。了解伤口愈合情况,填写随访护理记录,并做分析总结。同时征求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期护理的意见和建议,解答相关问题,并对病人进行术后指导。最后通过了解病员对手术期护理的满意程度、手术及麻醉医师对护理配合质量的评价,来评估护理计划的落实情况。对已发生的差错、事故,不管是否造成损害,都必须及时上报,以期在第一时间采取补救措施,尽可能阻止或减少对病人造成的伤害和发生医疗纠纷,使不良影响降至最低。

3小结

围手术期护理安全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是保证护理质量的根本。护理安全隐患不仅存在于围手术期,也会存在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如果掉以轻心势必危机四伏,对病人的生命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通过护理人员不断强化法律意识,严格按常规做好本职工作,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约束自己,正确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使潜在的护理风险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地把各种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不仅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质量,更能提升医院形象,同时为病人创造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马应忠,雷功兰,等.基层医院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与提高措施.中国护理杂志[J],2007,11:117-118.

[2] 李健,张颖,岑爱萍,丁建成.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J].东南国防医药,2010,(05)

[3] 周梅芳,郁翠菊,许仙英,陈少华,朱杰敏,蔡英华.护工培训在提高护工职业素质中的作用[J].大家,2010,(19)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篇6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3(b)-0144-02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胃肠疾病发病率持续增高。胃肠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难度大,在选择手术治疗时风险较大,术后感染、切口延迟愈合等并发症较多,影响手术效果及预后。加之患者对手术存在害怕、恐惧心理,应激反应强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1]。因此,在围手术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等全面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优化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选用该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84例胃肠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其中男54例,女30例;年龄31~78岁,平均年龄(46.5±3.7)岁;糖尿病病程2个月~5年,平均(2.4±0.7)年;疾病类型:外伤致使肠道破裂34例,急性阑尾炎18例,肠道肿瘤14例,胃癌10例,食管癌8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常规组各42例,两组患者疾病类型、糖尿病病程、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引导患者进行常规检查,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用降糖药物,合理使用抗生素。告知患者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做好术前准备,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巡视。

护理组采取围手术期全面护理:术前护理:①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体重、血糖水平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严格控制每天热量、脂肪等成分的摄入量。鼓励患者进食低脂肪、低胆固醇、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粗纤维类食物,保持二便畅通,血糖水平控制在5.6~11.2 mmol/L。②心理疏导 为患者讲解手术的优越性及有效性,通过视频、图片形式讲解手术步骤,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并告知患者良好心态对疾病的积极作用,运用兴趣培养法、深呼吸法、音乐疗法释放不良情绪。引导患者练习床上二便、功能性咳嗽、正确呼吸方法,为手术及术后做好准备。术中护理 麻醉后观察患者麻醉深度,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取最佳体位。开通静脉补液通道,保证安全有效的补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提前准备好手术器械,配合医生快速、安全的完成手术。手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心率、血氧分压变化情况,安慰鼓励患者,减轻应激反应。术后护理:①基础护理 每隔30 min记录1次血压、?w温、脉搏,合理使用抗生素。通过胃管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满足机体所需营养。鼓励患者进行早期功能训练,增强胃动力,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对并发症提高警惕,有异常症状时及时告知医生。②血糖监测 术后取胰岛素静脉注射,记录患者血糖、尿糖水平,使血糖处于最佳状态。术后3 d,每隔6 h注射1次胰岛素,每天测量1次血糖。通过血液生化试验了解患者水电解质、酸碱值是否处于平衡状态,给予对症处理。③管道护理 检查管道的通畅性,严格消毒处理。告知患者不要挤压导管,特别是在更换体位时要保护好导管,避免外力引起导管折弯、脱落。注意观察引流量、液体颜色,对异常症状提高警惕。④饮食护理 术后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可以促进切口愈合,提高营养水平。在满足患者营养需求同时注意热量的控制,少食多餐,有腹胀、腹痛等症状时要及时告知医生。⑤并发症预防 胃管刺激会引起咽喉不适、呼吸道内分泌物增多,护理人员要引导患者自主护理,扩张肺腔。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保持口腔卫生,浓痰难以排除者给予雾化、吸痰。定时更换尿袋,清洗尿道、会阴部,保证患者能正常排尿。告知家属要及时清洗患者的衣物,温水擦洗,保持皮肤卫生,防止细菌滋生。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血红蛋白比例、血糖水平,并发症主要有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切口延迟愈合、出血等。为患者方法该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表,由患者如实填写,满分100分。

1.4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血糖水平为5.6~7.1 mmol/L,创口在预期内愈合;显效:血糖水平为7.1~9.0 mmol/L,创口在预期内拆线;无效:未达到显效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经χ2检验,P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并发症

两组总有效率、并发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血糖水平、血红蛋白、护理满意度评分

护理组血糖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且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更高(P

3 讨论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 妇产科;围手术期;护理对策

妇产科作为临床上一类重要科室, 多数患者在妇产科内接受手术治疗以取得良好的治愈结果, 但在手术期间常为患者带来生理及心理上的不适[1]。现随着临床医疗模式的不断进步, 患者对于护理技术的需求也逐渐增高, 而在围手术期如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使患者心理及生理达到更好的状态至关重要。现将山东省泗水县苗馆镇卫生院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1年9月~2013年9月妇产科接受手术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年龄在24~61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39.5±2.1)岁。手术类型包括:23例剖宫产(38.33%), 11例宫颈癌根治术(18.33%), 14例全子宫切除术(23.33%), 12例附件切除术(20.00%)。

1. 2 护理方法

1. 2. 1 术前护理 ①术前对患者的切口皮肤周围进行皮肤消毒操作, 以防止在手术过程中造成感染, 并做好备皮工作。②指导患者在术前食用富含高维生素、高热量及高蛋白质的食物, 于术前12 h禁食, 术前4~6 h禁水[2]。必要时给予患者口服缓泻药或实施灌肠处理。③对于需要行阴道手术的患者术前给予1:200的洗必泰酊对会及宫颈进行消毒处理, 每日保证进行两次。

1. 2. 2 术中护理 ①护理人员将患者送上手术床时注意动作轻柔麻利, 避免出现碰撞与颠簸, 且在手术室内温度与湿度控制在患者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避免因动作或噪音过大对患者带来不良的刺激, 使患者产生焦虑与恐惧心理[3]。②放置时注意保证患者的舒适度, 将手术部位充分暴露, 且避免压迫患者的重大血管及神经, 以减轻因手术引发的不适感。③使患者暴露部位尽量减少, 在冬天时更需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 并减轻因过分暴露为患者带来的心理负担。必须外露时, 对患者进行麻醉后再行的摆放及消毒处理。④给予非全麻的患者进行适当的沟通与交流, 同时给予心理疏导。且在术中缝合期间避免将异物留在患者体内[4]。

1. 2. 3 术后护理 ①术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 并对其伤口是否出现红、肿、热、痛现象, 是否出现渗血、渗液等情况作出观察与记录。尽量控制并减少因连线及导管问题影响患者的活动与康复。②全麻患者在术后极易产生躁动, 因此, 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术后的安全情况引起更多的重视, 尤其对于患者的肩胛部及骶尾部进行定期的按摩, 注意翻身, 避免褥疮的发生, 并注意保暖情况[5]。③待麻醉效果消失后, 患者的伤口及引流管均易产生疼痛, 此时应注意多与患者沟通, 转移其注意力, 并及时听取患者的感觉, 必要时给予止痛剂处理。④术后注意保障引流管通畅, 避免导尿管出现偏离及堵塞, 并对尿液的质量及性质进行准确的判断与记录。拔管后在康复期间, 嘱患者多下床进行活动, 以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且避免出现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另外, 注意告知患者营养搭配均衡, 以促进身体康复。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 以均数± 标准差(x-±s)的形式对数据进行表示, 以 P

2 结果

60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后, 通过本院实施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后均痊愈出院, 康复率为100%, P

3 讨论

随着人们对医疗技术需求的逐渐增高, 要求护理人员能够给予患者更加完善且高品质的护理技术, 可使得围手术期患者的生理技能及生理状态达到较好的康复效果。通过对本院实施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可知, 此种护理对策具有人性化及个性化, 尽量满足不同患者的各种需求, 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预后效果, 同时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据上述结果可知, 该组患者经精心的围手术护理对策后, 临床效果较为突出, 这与蔡伟萍, 黄叶莉[6]于2005年的研究结果相符。综上所述, 对于妇产科围手术期患者应制定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 要求从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三个方面入手, 以此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覃娇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进展.中国医学创新, 2013, 9(17):456-457.

[2] 魏保华, 吴杰.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9, 12(4):1204-1205.

[3] 宋媛媛.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护理配合与观察.吉林医学, 2010, 28(24):502-503.

[4] 刘卫珍, 陈美芳.腹腔镜下子宫切除围术期的护理对策.微创医学, 2010, 8(4):715-716.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 临床路径;肝移植供体;围手术期护理;应用

肝脏移植已经成为终末期肝脏疾病治疗的最后手段,活体肝移植在世界各地得到了普遍的接受和积极的开展,在移植学界公认为挽救生命、解决日益尖锐的供肝需求矛盾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1]。活体肝移植对供体的风险大,手术的难度也增大,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活体肝移植供体围手术期的护理,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住院天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4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行活体肝移植手术的供体患者30例,其中供体男27例,女3例;年龄18~36岁。随机将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2组在性别比、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活体肝移植供体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护理路径见表1。

表1 活体肝移植供体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护理路径表

时间内容入院当天责任护士热情接待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和主管医师及有关制度,发放住院患者须知和供体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卡,并讲解有关内容。检查前介绍各项检查的目的、检查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做健康评估。术前3 d介绍活体肝移植的知识,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教会患者有效地咳嗽和深呼吸。术前1 d做好术前准备,禁食12 h、禁水8 h,手术区皮肤准备,备血,发放术前患者须知。术日晨术前半小时给予镇静药及静脉点滴抗菌素,取下贵重物品,接入手术室,备好麻醉床、心电监护仪、氧气、吸引器等。术后当天妥善安置患者于床上,连接心电监护、氧气,安置好各种管道,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遵医嘱止血、抗感染治疗。术后第1天给予雾化吸入,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的咳嗽,教会患者及家属如何观察引流管,做好心理护理。术后2~7 d做好基础护理,观察生命体征,根据病情进行床上和床下活动,预防并发症,配合医生做好肝功能监测和残肝再生检查。出院时告知患者定期回院化验血常规、肝功能、彩超和ct检查,并告知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禁烟禁酒,从第2个月开始正常生活。

1.2.2 护理路径的实施: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试验组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由责任护士按路径表的内容进行护理,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介绍病区环境和主管医师,发放患者住院须知,详细讲解活体肝移植手术的准备、手术方式和捐肝后情况,每天由责任护士按路径表的内容和患者需求进行教育,出院前评价路径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1.3 评价指标的选取 (1)住院天数:指从入院到出院天数。(2)并发症:指患者在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3)患者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在患者出院前填写,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住院天数、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见表2。表2 2组住院天数、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活体肝移植的优越性表现在手术可以择期进行、供着与受着两者手术密切配合、亲属活体组织和受者组织之间的hla组织相容性好、费用较尸肝移植少[2],但是活体肝移植的手术风险和难度相对较大,而且世界范围内的活体肝移植有19例供体死亡的报道[3],因此加强对活体肝移植供体围手术期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临床路径在美、欧以及部分亚洲国家已得到广泛推广,临床路径在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服务质量和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展现出它卓越的特征[4]。

临床护理路径由于预先制定了护理日程表,用图表的形式提供了有时间、有效的护理,减少了漏项,缩短了住院日、提高了护理质量,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护理管理模式,将其应用于活体肝移植供体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时对所有患者进行测评,试验组住院天数和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说明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住院天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testa g,malago m,broelseh ce.from living relaled to insitu split liver transplantation:how to reduce waiting,list mortality.pediatr transplant,2001,5:16?20.

2 王学浩,张浩.活体部分肝移植的临床应用.肝胆外科杂志,1997,5:196?197.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36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11-02

强制性脊柱炎属于脊椎的慢性进行性炎症,因椎间盘、韧带和椎旁组织骨化,引发功能活动降低和脊椎融合,从而形成固定、僵硬的畸形[1]。由于上颈段的脊柱处于活动度较高的颈段,相邻的结构复杂,术后影响患者的脊柱的不稳定因素多,并且一期前后路的手术创伤大,风险高,术后的并发症较多。所以,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手术成功与否具有重要作用。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0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救治的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颈椎骨折患者92例。其中男58例,女34例,年龄37-63岁,平均年龄(48±6.38)岁,经确诊均为强制性脊椎炎。病史12-27年,平均病史(19±6.58)年,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脊椎后凸畸形。有13例有外伤史,其中摔伤7例,从高处坠落致伤6例。C6骨折5例,C6-7骨折8例。患者在外伤后都表现为颈部疼痛,并且颈部活动受限。其中89例继发颈髓损伤,按照Franke1分级,可分为A级13例,C级57例例,D级19例。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

1.2.1.1心理护理由于强直性脊椎炎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和颈、背部疼痛,部分患者生活无法自理。所以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包括焦虑、恐惧和抑郁。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全面的观察患者的反应,了解困扰患者的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给予积极的、正面的鼓励与引导,以及给患者讲解脊髓损伤和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相关的诊治知识,增加患者对该疾病的认识,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让患者消除顾虑,主动配合医护。

1.2.1.2饮食护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常伴有消瘦和食欲不振等情况,同时在手术治疗和骨折创伤的影响下,体能消耗大。所以应指导患者进行高热卡、富钙食物、高蛋白和高纤维素的补充,若是患者无法用口进食,应留置鼻饲管,实施肠内营养乳剂经鼻饲管滴注,增强患者的体质。

1.2.1.3呼吸功能训练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肌麻痹,通气量减少,呼吸功能受限。所以,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呼吸功能训练,常采用的训练方法为有效咳嗽和深呼吸两种方法。呼吸功能训练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避免在饮水后和餐后进行。

1.2.1.4气管推移训练在颈前路的手术中,需将气管推向对侧,使术野充分显露。所以在术前,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家属将患者的气管向非手术侧推移,需将气管推过中线,维持30-60秒,然后再将气管放松到原位,维持30-60秒,如此往复训练。

1.2.2术后护理

1.2.2.1生命体征监测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术后、立即予以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甲床和口唇的颜色,以及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若是血氧饱和度低于90%即为严重缺氧,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2]。

1.2.2.2呼吸道护理呼吸道并发症是导致颈椎骨折脊髓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加强对呼吸道的护理。首先应观察患者的呼吸幅度、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病床旁应准备好气管切开包,以防呼吸道梗阻和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必要时实施机械辅助通气。其次,应协助患者轴向翻身,给予气道雾化吸入,若是气管切开的患者,还需进行气道湿化、吸痰、清洁口腔等护理。

1.2.2.3功能锻炼患者术后进行正确的肢体功能锻炼,利于肢体的功能恢复。术后拔出切口皮管引流,待切口的疼痛减轻之后,患者可在颈托的保护下取半卧位。若是患者无恶心、头晕等不适症状,可协助患者坐起,并适度的下床,简单的活动四肢,但颈部活动仍需要严格限制,确保稳定性。

2结果

所有患者经护理后,治愈89例,治愈率为96.73%,有2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率为29.35%,其中一例因抢救无效死亡,见表1。

3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据相关资料证实,强制性脊柱炎疾病和HLA-B27有密切关系,并且存在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3]。通常正常人群的HLA-B27阳性率会因为地区和种族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别,在我国约为6%-8%,但强制性脊柱炎患者的HLA-B27呈阳性率却为90%左右[4]。还有资料表明,强直性脊柱炎的患病率在家族病史中为4%,其中呈HLA-B27阳性的患者存在亲属关系的约为11%-25%。这表明HLA-B27阳性者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家族史患病的可能性增加。但同时,约80%的HLA-B27阳性者,并不会发生强直性脊柱炎疾病,以及约为10%的强直性脊椎炎的HLA-B27呈阴性,这表明,除环境因素和环境因素为,强直性脊柱炎还有其他的发病因素[5]。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颈椎骨折的患者,除新进的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也很重要。在术后还应注重对患者神经系统的评估、密切关注患者四肢的活动情况,并评估其恢复的情况,同时详细记录,并与术前做比较。评估内容包括温度截瘫平面、肢体肌的张力和感觉等变化情况。若是出现肢体肌感觉减退和张力降低,以及截瘫平面上移、运动障碍等,该类情况提示脊髓伤进一步的恶化,需立即上报医生处理。此外,患者在出院后,仍需戴颈托保护2个月左右,以免旋转运动和避免颈部拉伸,经X线检查后,若椎骨间隙已完全融合,可除去颈托。

在本次的研究中,由于本组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脊柱后凸畸形,无法正常平卧位休息。对于脊髓损伤和合并颈椎骨折,为避免颈脊髓损伤加重和颈椎骨折、及保持颈椎稳定性,需平卧位休息。所以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脊柱后凸畸形的实际情况,采用各类软枕垫于患者脊柱后凸处的上下背部,获取最大舒适感。所有患者在经护理和其他护理后,治愈89例,治愈率为96.73,有2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率为29.35%,其中一例因抢救无效死亡。

综上所述,对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颈椎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应注意在术前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呼吸护理,以及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在围手术期的术前指导;术后应做好神经系统的观察、呼吸道的处理,以及全面的功能锻炼。由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程长,并且手术创伤大,给患者造成较大的思想负担,所以,应严格规范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徐雯,蔡洁,陈莉莉.1例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患者术后食管瘘的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4(10):189-190.

[2]刘忆光,应用生物制剂治疗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4(12):289-290.

[3]周亚昭,杨健,许琳,华薇,王巧桂,蒉晓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后路矫正术的复位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3,3(10):283-284.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 胃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满意度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 发病年龄最常见于40~60岁, 近年来呈低龄化趋势, 手术切除是胃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1]。护理人员采用新型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整体护理, 能够使患者以最佳状态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本次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阳江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胃癌围手术期患者的满意度和术后恢复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是本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2例行胃癌手术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行胃癌根治术手术治疗。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 对照组21例, 其中男10例, 女11例, 年龄28~68岁, 平均年龄为(43.58±6.31)岁, 肿瘤位于胃底、胃体、胃窦各有5例、13例、3例;治疗组21例, 其中男8例, 女13例, 年龄29~67岁, 平均年龄为(44.19±7.23)岁, 肿瘤位于胃底、胃体、胃窦各有3例、14例、4例。

1. 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整体护理干预。①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要尽量面带微笑, 采用恰当的语言表示对患者的关心, 给予患者舒适的治疗环境, 有利于稳定患者情绪。要经常鼓励和安慰患者, 倾听患者诉说并尽量满足其要求, 帮助其宣泄不良情绪,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②护士在帮助患者护理时动作要轻柔, 工作态度认真, 对每一位患者负责。护理过程中操作规范熟练, 防止增加患者疼痛, 减少并发症和感染, 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发现问题后给予积极的处理。③护理人员要将胃癌的相关知识讲解给患者及其家属, 可以采用宣传栏、讲座等形式,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 使患者意识到手术的重要性, 减轻患者心理负担。④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 指导家属积极鼓励患者, 消除其消极情绪,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⑤在制定护理方案时要注意不同患者的文化程度、疾病情况、心理的差异, 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 使患者顺利进行手术的同时尽快康复, 为避免出现并发症要进行定期复查, 护理人员也进行定期随访以提供帮助。

1. 3 评价标准 患者满意度包括技术能力、关怀沟通、病房管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 每项为5分, 十分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分别为5分、4分、3分、2分、1分, 每项的总分数/总人数=满意度。

1. 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进行, 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表示, 以P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我国,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手术的时机和技术与手术成功与否密切相关, 同时也要注重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患者病情判断、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的护理方案, 尤其对预防和处理早期并发症非常重要。癌症对于患者来说是很难接受的事实, 患者的情绪容易变化, 护理人员应该给予积极的心理护理, 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宣教[2], 给予正确的基础护理、饮食指导、复查工作等。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是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以患者为中心, 积极的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 帮助患者战胜疾病。本次研究中, 治疗组患者的技术能力、关怀沟通、病房管理、服务态度和健康教育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与资料研究结果一致[3, 4]。同时, 进行整体护理干预的治疗组手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明显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保证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饶芸, 徐萍, 李艳, 等.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2008,23(11):1016-1018.

[2] 刘莉. 60例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2): 200-201.

[3] 陈佳.开展无缝隙护理对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中国医药导报, 2012,9(4):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