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21:10:03

围手术期

围手术期范文篇1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80例胃癌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全部病人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关健。

[关键词]胃癌;围手术期;护理

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有效治疗方法是行根治性手术。我科从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对80例胃癌病人施行根治术,通过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使手术及术后恢复顺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1临床资料

本组80例胃癌患者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最大84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58.5岁。胃体癌38例,胃窦癌28例,胃贲门癌14例;低分化腺癌41例,中分化腺癌33例,印戒细胞癌6例,均行胃大部切除根治术。术后7d~12d拆线。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由于病人对手术的恐惧,担心术后伤口疼痛或出现手术并发症,患者都有紧张、焦虑等负性心理。我们在护理工作中要关心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疏导。讲解胃癌的基本知识及手术治疗方式,对患者的疑问给予耐心的解释,消除病人焦虑心理,鼓励他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手术,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我们通过心理护理,消除了病人焦虑心理,增强了治疗疾病的信心,给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1.2术前准备术前增加病人营养,以提高手术耐受力。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胃癌病人饮食宜煮、炖、煨,不宜炒、煎、禁油炸食物,防止对胃黏膜的刺激,引起胃出血。如患者有进食梗阻症状,则应嘱其禁食,给予静脉高营养,必要时输新鲜血。术前2d讲解术前准备的目的,争取病人的密切合作。同时讲解术后呼吸(胸式呼吸)咳嗽、翻身、早期下床活动的意义,指导深呼吸、按压伤口咳嗽的方法。

2.2术后护理

2.2.1生命体征的监测术后观察生命体征每15min~30min一次,测体温每4h1次,24h后根据病情决定观察时间。并详细记录24h出入量,为合理输液提供依据。

2.2.2体位术后去枕平卧6h~8h,然后可改为半卧位,减轻腹壁张力,减轻切口疼痛,利于正常呼吸和血液循环。术后6h协助病人活动下肢,做屈伸运动,每日4次~6次,每次2min~3min,以预防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生命体征稳定的病人,术后第3天可下床活动,活动时间根据病人情况而定,早期活动以防止腹胀、便秘及肠粘连,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2.2.3饮食护理胃癌术后病人待肠蠕动功能完全恢复后,饮食由清流、流质、半流质,逐渐过渡到软食。一般术后3d~5d试饮水;6d~8d给予流质,如米汤、蛋花汤、菜汤;9d~11d给予半流质如米粥、面汤、馄饨;12d~15d可进软食,如软米饮、煮软较烂的青菜、肉类。胃癌术后早期不宜进食富含纤维素及胀气食物,如豆浆、绿叶蔬菜。

2.2.4口腔护理术后病人留置胃管,禁食时间长,口腔易发生溃疡。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每日三次。擦洗时动作应轻柔,防止损伤口腔黏膜。并注意观察口腔黏膜的变化,如有口腔溃疡应以0.1%醋酸液漱口,龙胆紫涂擦溃疡面。

2.2.5皮肤护理胃癌术后患者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降低,术后病人卧床时间长,皮肤长期受压,易发生褥疮。应保持床单干燥、整洁。术后协助病人翻身、按摩骶尾部1次/2h至病人能下床。

2.2.6胃管护理保持胃管通畅,如胃管阻塞,消化液在残胃内淤积可增加胃内压,影响其血运,并对吻合口起消化作用,不利于吻合口的愈合,可用0.9%生理盐水每天冲洗2次,加强观察。正常情况下,24h内胃管引流液为咖啡色或暗红色,量为100ml~300ml。胃管内有鲜血引出时应及时报告医生。从术后第2天起,引流液呈黄绿色或草绿色,说明在胃液里含有胆液,则胆总管处于正常状态。

2.2.7切口护理观察切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或敷料脱落。如敷料渗血渗液较多,应及时更换敷料,对麻醉未清醒病人为防止其自行抓撕敷料,必要时用约束带,如发现有内出血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3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3.1出血在术后24h内应注意病人有无上腹胀感及大量的呕血、便血或胃管内持续流出鲜血。如果出血量多时,还会有失血性休克的症状和体征,要加强巡视,尤其是在24h内[1,2]。术后出血一般多可通过药物止血、输血等措施得到控制,无效者需再次手术。

2.3.2梗阻吻合口狭窄或有炎症、水肿都会引起吻合口梗阻。应注意观察病人进食后有无饱胀及呕吐,同时根据呕吐物中是否含有胆汁,判断吻合口是否发生输入空肠袢梗阻或输出空肠袢梗阻,以便给予相应的持续胃肠减压及支持疗法的处理。

2.3.3吻合口瘘吻合口瘘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通常出现于术后4d~6d内,其表现为右上腹突然剧烈疼痛及腹膜刺激征,应注意腹痛及体温的变化情况。

2.3.4倾倒综合征较为少见。此症可能是食物失去胃的幽门括约肌的控制,残胃排空过快,使高渗性食物迅速进入空肠,使大量细胞外液进入肠道和刺激腹腔神经丛所致[3,4]。表现为进食10min~20min后上腹饱胀、恶心呕吐、心慌、头晕、腹泻等,平卧数分钟后症状缓解。应以调节饮食为主。嘱病人进干食,每次进餐后平卧10min~20min,症状多数在6个月~12个月内自行减轻或消失。

2.4出院宣教出院后要加强营养,少食多餐,面食为主,避免暴饮暴食,禁止进刺激性食物。心情要舒畅,情绪要稳定,要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加强身体锻炼。嘱病人定期门诊复查。需化疗的病人一般在出院2周后进行第二阶段的化疗,化疗前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3体会

通过对80例胃癌根治术病人的护理,使我们认识到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积极、主动、有计划地进行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提高病情发展的预见能力和分析能力,是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通过对病人进行出院宣教,使病人得到疾病的保健知识,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竺雪红.高龄胃癌患者的围术期监测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5):473473.

[2]苏艳华,王萍.胃癌根治术后各种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4,11(3):2325.

围手术期范文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0月于本院行关节镜下移植肌腱交叉韧带重建术的64例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关节镜手术适应证;②具备基本认知与沟通能力,可配合治疗及护理。排除标准:①既往有膝关节手术史;②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③对麻醉不耐受。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4~61岁,平均年龄(39.20±7.31)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7例,运动伤12例,其他3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25~59岁,平均年龄(38.77±6.90)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5例,运动伤13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均在全身麻醉(全麻)下行关节镜下移植肌腱交叉韧带重建术,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综合手术室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2.1术前访视与宣教在访视前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史、病情等,全面了解患者的相关信息。术前进行病房访视时,需向患者详细交代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协助患者完善相关检查。评估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邀请手术成功病例现身说法,鼓励患者树立手术成功的信心。准备手术所需仪器、设备及其他手术用物。1.2.2术中护理配合巡回护士需要反复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科别、禁食情况,保证患者识别带、病历、手术安排表、手术通知单信息一致,检查器械与物品正常使用,以上查对需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协助手术医师及麻醉师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合理使用止血带并加强管理,在患肢大腿上1/3处选择合适宽度和长度的止血带,垫双层袜套后进行止血带扎束,松紧适宜,平整无皱。止血带放气后1min内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变化,同时检查皮肤局部有无受压,配合适当的按摩。正确、及时地传递克氏针、交叉韧带重建专用定位器、电钻等器械,仔细检查交叉韧带松紧度及关节活动度。1.2.3术后护理待患者苏醒后确认其生命体征稳定情况,器械护士需清点器械,检查完毕后送交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后续处理。将患者转送至病房后,详细交代术后注意事项,介绍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运动方式、饮食等内容。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①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肢疼痛消失时间。②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在患者出院前1d开展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评估,调查内容包括术前访视、服务态度、隐私保护、手术室环境、术后回访等,满分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较满意,<8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88.40±9.30)min、术中出血量(96.72±12.98)ml、患肢疼痛消失时间(2.44±0.79)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54.66±12.57)min、(124.57±15.47)ml、(4.51±0.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71、7.801、10.349,P<0.05)。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与传统手术相比,关节镜下移植肌腱交叉韧带重建术能够良好地保持膝关节囊的完整性,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更易被患者所接受。患者虽迫切期望通过手术治疗获得痊愈,但是普遍缺乏手术知识,对手术效果及手术风险的认识不足,或未做好手术准备,存在恐惧、紧张心理,因此做好临床护理,取得患者理解与配合十分重要。有研究表明,开展规范、合理的围术期手术室护理能够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加快术后恢复,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6-8]。本次研究采取随机、平行对照试验方法观察围术期手术室护理的效果,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经术前访视、宣教、术中配合、术后回访等围术期综合手术室护理干预后,手术时间、患肢疼痛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对手术室的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内报道[9,10]一致,提示开展围术期手术室护理对确保手术效果,患者安全,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影响。虽然关节镜手术损伤相对较小,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术前访视、宣教能够帮助患者克服恐惧,提高手术依从性。术中积极配合手术医师及麻醉师完成手术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使患者尽快回到病房。术后访视则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避免出现重建韧带损伤。

综上所述,在关节镜下移植肌腱交叉韧带重建术围术期开展综合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轻患肢疼痛感受,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价值较高,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李爱珍,马志芳.精细化康复护理模式在行关节镜下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患者中的应用.中国社区医师,2015,31(34):135-136.

[2]任鑫.综合康复护理在膝关节镜下自体肌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应用.中外医学研究,2015,13(7):109-110.

[3]鞠晓杰.探讨半月板损伤行膝关节镜术应用程序化护理干预对康复效果的影响.当代医学,2018,24(2):160-162.

[4]程小芸.护理干预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6):908-909.

[5]倪梁燕,宋良琤.关节镜下移植肌腱交叉韧带重建术围术期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5(24):7-8.

[6]王丽玲.关节镜下自体半腱、半膜肌肌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围手术期护理.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0):237,256.

[7]刘田虹,史福东,闫少茹,等.临床护理及心理干预在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围术期中的应用.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3):174-177.

[8]赵意华,余进伟,杨志远,等.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临床效果分析.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8):864-865.

[9]肖昌慧,陈志伟.膝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7):4353-4354.

围手术期范文篇3

1.临床资料

54例患者,男性36例、女性18例,年龄在40~82岁,其中80岁以上8例。临床表现:上腹痛和上腹部饱满不适、进行性黄疸(无痛性)、消瘦乏力、发热、腹部可触及肿块。

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增高50%(27/54)、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增高4(4%(3/54),CEA、POA、PCAA、CA19-9均增高100%(54/54)。定位诊断:B超:可见胰胆管扩张100%(54/54)、CT和核磁共振100%(54/54)。

54例患者根据肿瘤生长位置和肿瘤浸润情况,施行了胰十二指肠根治性切除术,32例无并发症发生、22例有并发症发生,在围手术期进行妥善处理和仔细的护理下痊愈出院。

2.观察和护理

2.1术前准备

2.1.1心理护理

胰十二指肠肿瘤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比其他肿瘤术前心态还要差。除了手术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恐惧忧虑之外,由于频繁呕吐、腹胀、腹痛、皮肤瘙痒,使患者的情绪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护理人员向病人家属清楚交代施行手术的必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过程的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同时也使他们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2.2.2营养支持

补充能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90%以上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凝血功能差、手术危险大为了提高手术耐受力和减少并发症,1.术前要进行1周充分准备,包括补充血容量?慢性脱水、低钾的纠正,输入人体白蛋白、新鲜血浆、胃肠外补充维生素K1以改善凝血机制、纠正低蛋白血症,口服胆盐减轻内毒素血症,如有贫血,则予以输血。2.对于高消耗分解代谢的病人使用氨基酸、20%脂肪乳剂。3.胰十二指肠肿瘤病人糖尿病的发生率比普通人群得多,一旦检查证实,应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7.2~8.9mmol/L、尿糖(+)~(-)范围内,要避免胰岛素过量因为低血糖比高血糖危险更大。

2.1.3呼吸道的准备

胰十二指肠肿瘤术后肺部并发症机会多,术前应采取预防措施。严格忌烟最好2周以上,教会病人进行胸式呼吸锻炼,有助于防止术后膈萎陷、肺部感染和低氮血症。我科54例患者有吸烟史32位,术前、术后进行深呼吸锻炼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0。

2.2术后护理

患者回病房后取平卧位,神志清晰取半卧位。24小时心电监护、监控血压、脉搏,保持各种引流管有效吸引,保证静脉通畅,记录24小时出入量,注意口腔和皮肤护理,此外,还需做好以下护理:

2.2.1腹腔内出血的观察及处理

胰十二指肠根治术,因手术范围大、吻合口多,最易出现腹腔内出血。早期应密切观察腹腔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应注意腹腔内出血往往不能通过腹腔引流表现出来,也就是说不能完全依赖腹腔引流。我科22例有并发症发生,出血占12例,其中6例腹腔出血已经有很多,而腹腔引流量不多,甚至没有。所以必须结合病人全身情况进行分析,一旦患者在术后出现烦躁、口渴、脉快、低血、失血休克表现时,首先应考虑腹腔出血的可能。一旦明确诊断,予以止血药物,如:立止血2~4u静脉点滴、补充血容量、输血等抗休克治疗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立即手术探察、止血。

2.2.2应急性溃疡观察及处理

胰十二指肠根治术后5~7天,最易出现并发症是应急性溃疡。应急性溃疡的出现与手术创伤较大、病人应急程度较低、体内激素分泌增加有关,因此,为减少应急性溃疡的发生,在手术前应使病人做好充分准备,以减少精神应激,术中尽量缩短时间,术后予以营养支持和必要的代谢调理,以降低应激程度和增加组织修复能力。予以雷尼替丁0.15+NS20mlBid静脉注射或信法丁40-60mg+NS20mlBid静脉注射等酸药物,并给予抑制胃肠道、胰胆等激素分泌和对胃肠道粘膜有保护作用的生长抑素。我科发生应激性溃疡7例,经过以上方法控制都得到满意效果。

2.2.3胰瘘的观察及护理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根治术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根治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胰吻合技术的提高,胰瘘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我科54例胰十二指肠根治术,仅发生1例胰瘘。胰瘘不仅与患者全身情况、医生的操作机能有关,而且与感染有关。感染可以增加胰瘘的发生,胰瘘也与增加感染的程度有关。一旦发生胰瘘,早期应保持胰液引流通畅,可使用善得定0.2mgq8h皮下注射,或用施他宁3000u+5%GS500ml维持24小时,并予以肠外高能量静脉营养等支持疗法,合理使用有效抗菌素。

2.2.4腹腔内感染的观察及护理

围手术期范文篇4

选择我科2008年8月—2009年2月腹腔镜手术患者共68例,年龄15~65岁,平均32.6岁。10例未婚(14.71%),58例已婚(85.29%);有腹部手术史9例(13.24%);卵巢囊肿22例(32.35%),其中卵巢囊肿蒂扭转4例,畸胎瘤3例;子宫肌瘤6例(8.82%);输卵管妊娠32例(47.06%);多囊卵巢综合征5例(7.35%);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4.41%)。患者术前均经B超检查,化验血常规、尿常规、血液生化、肝肾功能,检查胸透、心电图均正常。

2结果

术后无1例出现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腹部穿刺口均甲级愈合出院。

3护理

3.1腹腔镜手术术前的护理要点

3.1.1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对腹腔镜手术缺乏了解,担心自己被作为实验,对预后担忧,不愿多花钱,情绪紧张、害怕。因此要热情接待患者,细心听其倾诉,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相比较的诸多优点,讲解手术过程及所需时间;还可请已通过腹腔镜手术治愈的患者现身说法,告知所行麻醉方式能达到无痛、无知觉、苏醒快的效果,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主动接受手术治疗;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应用镇静药物。

3.1.2术前准备

3.1.2.1皮肤准备腹部皮肤按常规经腹手术范围及方法进行手术野皮肤清洁,因为需要在脐孔进行穿刺,所以需特别注意脐孔的清洁。我科采用松节油清除法。有时患者认为没有必要或不愿意进行腹部及阴毛的剔除,根据手术需要(中转经腹手术可能极小的手术)应考虑患者的要求。

3.1.2.2阴道准备需放置举宫器及涉及子宫腔、阴道操作的手术,术前进行常规阴道清洁度检查,手术前3天每日1次及手术当日用碘伏进行阴道擦洗,有阴道炎症者,应该治愈后再考虑手术。

3.1.2.3肠道准备所有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都应该常规进行肠道准备,手术前一天给予2%肥皂水灌肠。严重的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涉及肠道的手术,术前2天给予液体饮食。肯定涉及肠道的手术和有肠道手术史的患者,进行正式肠道准备。手术前第2天、第3天给予液体饮食,手术前1天禁食,术前1天晚间及手术当日晨清洁灌肠。手术前3天口服肠道抗生素,进行肠道准备的几日内,应该给予静脉输液以补充能量。

3.1.2.4手术前用药严重粘连的分离手术、涉及肠道的手术,术前1~3天最好应用抗生素,或在术中应用抗生素。常规腹腔镜手术术中给予抗生素。

3.1.2.5留置导尿管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进行气腹针穿刺之前,需要常规置导尿管,没有特殊的手术需要,手术中要保持膀胱空虚,留置气囊导尿管为宜,术中不容易滑脱,也便于术中辨认膀胱。

3.2腹腔镜手术术后的护理要点虽然腹腔镜手术对患者损伤小,对患者盆腔内环境的干扰小,但手术后患者仍然需要1~2天的恢复时间。

3.2.1术后体位患者术后安全返回病房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阻碍呼吸道,而发生窒息的严重后果。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为1~2L/min,6h后改半卧位,并指导患者适当在床上翻身活动,防止褥疮、肠粘连、栓塞、肺炎等并发症。放置引流管者,术后半卧位以利于引流物流出。术日应每隔1~2h观察引流物的量及颜色,及时更换引流瓶或潮湿的纱布,每日用碘伏消毒引流口,引流管放置24~48h即拔除,或在术后第1天引流物明显减少后即拔除。

3.2.2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术后24h内应用心电监护仪每30min测血压、脉搏、呼吸各1次,每4h测体温1次,至病情稳定,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及精神状况,发现有异常变化,要及时报告医师,注意并发症的早期发现。

3.2.3输液及抗生素的应用术后第1天按生理需要量补充液体。盆腔没有粘连、附件以下的手术,术前或术中已经应用抗生素者,术后可以不用抗生素。术中分离较多或子宫切除术,术后可改口服抗生素,继续应用3~5天,或体温正常3天后停止应用抗生素,化脓性盆腔炎患者,术后应用抗生素7~10天或2周。

3.2.4导尿管的护理腹腔镜手术术后无需放置导尿管,腹腔镜辅助的子宫切除手术、阴道操作较多时,手术后留置导尿管至术后第1天晨即可拔除。如术中干扰膀胱较多或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时,根据情况决定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并每日用碘伏消毒尿道口、会阴2次。术后应密切观察尿色、尿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3.2.5术后饮食的护理不涉及肠道的手术,术后的饮食可根据患者的需要给予,只要患者无不适,术后饮食可立即恢复正常。有时由于麻醉用药,有的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等现象,进食的时间可以适当推迟。一般手术当日,静脉输液后,不需进食,休息至术后次日,均可恢复正常饮食,上午手术的大多数患者,手术当日晚均有饥饿感,应该给予进食,防止术后肠胀气,促进机体早日康复。

3.2.6腹部穿刺口的护理术后第1天检查腹壁各穿刺口,消毒后更换覆盖物,内缝合线线头如果露出皮肤外应予以拆除。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有无过敏现象,防止感染。

3.2.7活动腹腔镜手术后患者恢复至手术前正常活动水平平均需要10~14天。如果是正常择期手术,手术后住院休息1~2天即可出院。术后休息多长时间视患者身体、工作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手术后休息1周可参加除重体力劳动以外的工作。

4结论

腹腔镜手术虽然微创,但其穿刺、气腹及电烫等操作对呼吸、循环、内分泌的影响不容忽视,所以加强腹腔镜手术术前、术后的护理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必须全面掌握患者的情况,以解决患者需求为中心,按护理程序的模式对患者进行准确评估,制定措施,为患者提供主动、周到、细致的护理,使患者能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陈秀霞,刘海英.心理干预对腹腔镜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4):24.

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第十一届全国妇科内镜及微创手术新进展学术研讨会,2008,5:17.

围手术期范文篇5

关键词:Alagille综合征;肝移植;先天性心脏病;皮肤瘙痒;生长发育;营养;围手术期护理;儿科护理

Alagille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累及多系统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随着家系研究和基因检测的开展,近年来报道病例逐渐增多,人群患病率可达1/50000~1/30000[1]。Alagille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常累及多个器官,胆汁淤积发生率高(92%~100%),其余包括先天性心脏病、特殊面容、蝴蝶椎及眼部异常,还可有肾脏异常、生长发育迟缓、胰腺异常等[2]。目前主要是内科对症支持治疗[1]。但对出现慢性肝衰竭、顽固性皮肤瘙痒、生长发育显著落后及反复骨折者,肝移植是当前治疗的唯一有效方法[3-4]。研究表明,多达70%的Alagille综合征患者在儿童时期需要肝移植[5]。由于儿童肝移植手术风险高,并发症多,围术期护理对保障手术效果与促进患儿康复至关重要。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收治10例Alagille综合征行肝移植术患儿,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6个月至12岁,中位年龄28个月。10例均因胆汁淤积皮肤巩膜黄染加重入院。其中1例胸椎呈蝴蝶椎畸形,1例黄色素瘤,2例角膜后胚胎环,2例曾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术。3例已进展为肝硬化,4例特殊面容,6例皮肤瘙痒伴皮疹,6例生长发育迟缓。9例先天性心脏病,其中6例肺动脉狭窄、4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房间隔缺损、1例室间隔缺损、1例法洛四联征、1例三尖瓣关闭不全行心脏矫正术。入院后进行营养评估,给予营养支持,完善心肺功能、肝功能及全身脏器功能评估,经多学科联合会诊,确定手术方案。其中劈裂式肝移植5例,经典原位肝移植3例,减体积肝移植1例,活体肝移植1例。经过移植团队的精心护理,10例患儿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21~60d。随访2个月至1年,肝功能均正常,皮肤瘙痒、皮疹均消失,未出现心功能衰竭、感染等并发症,其中1例黄色素瘤体积逐渐减小,5例生长发育出现明显追长。

2护理

2.1术前护理2.1.1多器官功能评估,做好术前护理Alagille综合征常包括肝脏、心脏、骨骼、眼部异常及特殊面容五大临床特征,临床表现从没有症状到危及生命的情况均可发生[6]。因此,术前多器官功能评估尤其重要。①肝胆评估:患儿入院2d内完善肝胆B超、肝脏CT增强、脏器灰阶立体成像、生化、凝血功能、血常规等检查。每日系统评估有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纳差等情况。本组1例患儿入院时神志淡漠,皮肤巩膜黄染明显,急诊查总胆红素485μmol/L,血氨238μmol/L,立即予护肝退黄、降血氨、预防感染等治疗,1d后未见明显好转,行人工肝治疗2次后患儿精神好转,总胆红素降至205μmol/L,血氨降至86μmol/L。②心肺评估:由于目前尚无根据Alagille综合征心脏异常严重程度判断能否行肝移植的具体标准,因此更需要术前精准评估心脏畸形对手术的影响,以进一步提高肝移植手术疗效[7]。患儿入院后综合评估心肺功能发现,本组9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脏病。采用改良Ross评分[8],4~6分轻度心力衰竭7例,>7分中度心力衰竭2例。其中1例患儿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肺动脉压65mmHg;哭闹时易出现口唇发绀,甚至晕厥,予持续低流量氧疗,并在全麻下行右心漂浮导管检查术。请心胸外科、儿科、麻醉科联合会诊评估手术风险,制订手术方案。③皮肤护理:本组6例患儿皮肤瘙痒明显,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患儿入院后修剪指甲,使用防抓手套,瘙痒发作时,用炉甘石洗剂湿敷,陪同患儿玩耍,用其喜欢的玩具分散注意力。指导家属每日早晚用温水给患儿擦拭皮肤,涂抹润肤油,更换棉质宽松衣物,保持皮肤清洁滋润。每日观察记录患儿皮肤情况。同时予消胆胺口服。6例患儿瘙痒较前好转。④眼部护理:2例患儿角膜后胚胎环伴视盘玻璃疣,观察患儿是否存在眼痛、视力障碍、分泌物多等情况。宣教家属不用电子产品吸引患儿,哭闹难哄时,连续看视频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进食富含维生素A等营养眼神经的食物,如小米、瘦肉、胡萝卜等。目前,2例患儿视力检查正常,但仍需眼科定期检测以筛查疾病进展。⑤骨骼护理:大多数Alagille综合征患儿具有特征性的面容和蝴蝶椎骨,骨质减少和骨折风险随着患儿年龄增长而增加[9]。本组1例12岁患儿胸椎呈蝴蝶椎畸形伴低血钙,医嘱予葡萄糖酸钙及维生素D口服。同时对患儿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提高室内环境安全性,对家属加强宣教。本组10例患儿均顺利进行肝移植术。2.1.2早期营养评估,启动个体化营养干预慢性肝病患儿处于高能量代谢状态,营养摄入不足,且肝脏功能进行性恶化,大大增加了感染和死亡的风险[10]。术前营养干预旨在改善患儿营养状况,提高其对手术创伤耐受性,避免术后并发症[11]。本组患儿采用营养状况和生长风险筛查工具(STRONGkids)[12]进行营养状况筛查,0分为低风险,1~3分为中风险,4~5分为高风险。在患儿入院8h内、手术前、手术后及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每周复评。入院时营养风险筛查发现4例患儿评分为4分、4例患儿评分为3分、2例患儿评分为2分;9例患儿BMI为12.89~14.63,低于正常值,只有1例患儿BMI为18.25,在正常范围。然后进行营养评定,包括人体测量、实验室指标、环境家庭情况等。再请营养科会诊,协助制订营养方案。由于患儿发育落后正常同龄儿童,要求能量摄入≥1.2倍基础能量消耗[126~145kJ/(kg·d)],葡糖糖2~3g/(kg·d),蛋白质1.5g/(kg·d),脂肪占能量摄入比40%~50%[10]。喂养期间观察患儿的耐受情况,遵从由少到多、由细到粗、由稀到稠、由一种到多种的辅食添加原则,确认无异常后提升喂养剂量,直至达到最高喂养量。对2例12岁患儿采用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优质蛋白饮食,少量多餐。每次进食前评估患儿消化情况后再执行喂养计划[13],即用手轻轻触摸患儿腹部,腹部膨胀、腹肌紧张说明有肠胀气或消化不良的情况,予开塞露灌肠,延迟喂养;若腹部柔软、肠鸣音正常则可按计划喂养。本组1例6月龄患儿肠鸣音弱,予腹部环形按摩方式促进胃肠蠕动,每4小时按摩患儿腹部1次,每次15min,3d后肠鸣音正常,解黄色糊便2~5次/d。本组1例患儿出现腹泻12次/d,予改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后好转。伴心脏病患儿往往营养不良更严重,本组2例肺动脉高压患儿胃肠道功能极弱,进食后常伴恶心呕吐,医嘱采用肠外营养方式,静脉滴注富含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电解质等营养物质。经积极营养干预后,4例高风险患儿营养风险筛查评分降为3分,4例中风险患儿营养风险筛查评分降为1~2分;BMI达到16.82~20.05。2.2术后护理2.2.1精准容量管理,保证脏器最佳灌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液体管理要求严格,容量不足会导致多器官功能损伤,液体超负荷又会造成心功能衰竭;而肝移植术后患儿通常全身液体超负荷,血管内可能是低容量、等容量或高容量状态[14]。因此肝移植术后患儿精准的容量管理非常重要。本中心采用Holliday-Segar法计算每日液体需要量,术后液体总量限制在需要量的60%~80%,要求尿量>1mL/(kg·h)[10]。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有创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24h出入量。根据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引流量、血气分析等综合评估血管容量,随时调整术后补液方案。按医嘱控制输液速度,液体以静脉泵持续泵入,静脉高营养液采用输液泵24h匀速泵入。进食后随着肠内营养耐受情况逐步减少输液量。本组2例患儿血压、血容量灌注正常前提下,出现烦躁哭闹、口唇干燥伴尿量少于0.5mL/(kg·h)。医嘱予右美托咪定小剂量静脉持续泵入,避免躁动诱发肺动脉高压危象,呋塞米3~5mg/d静脉推注,1d后尿量逐渐增多,2d后尿量恢复正常。使用镇静剂期间严密观察血压、呼吸、氧饱和度、瞳孔的变化,防止镇静剂蓄积。使用利尿剂后密切关注尿量变化,监测电解质,使血钾浓度维持在4.0~4.5mmoL/L。同时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烦躁不安等容量负荷过重表现。本组10例患儿未出现肺水肿等表现。2.2.2采取多形式的隔离措施,加强感染预防与控制儿童肝移植在我国发展迅速,术后生存率在部分中心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但移植术后感染仍是影响移植物存活率及术后生存率的主要原因[15]。本组10例患儿术后均入住肝移植监护室,监护室配有中央控制消毒系统,其含滤器及负离子发生器,双进风离心风机,对病房内的空气进行净化和消毒。肝移植专科护理团队落实保护性隔离措施,专人特护,严格无菌操作。责任护士在进入病房前严格手卫生,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帽子,更换经高压蒸汽灭菌的肝移植专用护士服、护士鞋。患儿使用诊疗用具如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等专人专用,用后予伽马湿巾消毒。患儿所用生活物品经严格消毒带入,进食后科室提供一次性奶瓶奶嘴。每日监测血液、痰液、引流液、大便等培养,动态监测体温、血常规、C反应蛋白、病毒DNA等。本组1例患儿术后第4天痰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体温最高38.5℃,白细胞1.5×109/L,医嘱予单间飞沫隔离,调整抗感染方案为利奈唑胺+美罗培南+更昔洛韦静脉注射,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术后15d后复测痰培养无细菌生长。本组1例患儿术后5d腹泻逐渐加重,粪便艰难梭菌检测阳性。医嘱予接触隔离,万古霉素口服抗感染,蒙脱石散止泻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由于反复腹泻,采用3M造口粉涂抹后再喷赛肤润液体敷料,隔绝粪水对皮肤的刺激。术后20d粪便艰难梭菌培养阴性,解黄色糊便3次/d,未发生失禁性皮炎。余8例无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2.2.3实施预见性心理护理,缓解患儿不良情绪治疗过程中有创检查等会影响患儿身心舒适度,再加上表达及理解能力欠缺,住院过程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16]。责任护士积极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患儿心理状况、生活经历等,有针对性、计划性地进行心理护理。采取游戏、鼓励、暗示等多种方法对患儿进行激励,增进患儿信任感,消除陌生恐惧感。病房环境布置童趣化,对配合治疗表现好的患儿给予棒棒糖、贴画、小玩具等物品鼓励。同时提升患儿父母的认知水平,使患儿从父母的行为中得到安全感。学龄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该时期儿童自尊心较强。本组2例患儿已就读小学四年级,自身容貌特殊,前额突出伴耳尖,入院时均表现为情绪消极,沉默寡言,自卑。责任护士以其能够接受的话语方式交流,通过视频、宣教手册等易于表达理解的方式为患儿及家属介绍手术过程、术后产生的良好效果,消除疑虑,缓解其对手术的担忧。同时,请预后良好的患儿家属作为志愿者来分享经验,增强患儿及家属治疗信心。2.2.4多模式随访管理,提供延续护理服务儿童肝移植手术技术难度较大,国内获得资质的移植中心较少。患儿往往来自于全国各地,术后随访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费用,给患儿家庭带来很大的不便。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远程随访能有效减少受者出行负担,经济高效[17]。我院采用线上、线下,门诊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多模式随访。家长是患儿出院管理的主要执行者,术后即将如何预防感染、免疫接种计划、服药相关注意事项、复查时间等融入日常宣教,同时发放相关手册,教会家属下载观看相关视频。在出院前1周左右,肝移植科、儿科、营养科等医护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出院计划,由随访护士指导患儿家属在智能手机下载安装医院官方随访App完成注册使用。App定期自动发送肝移植相关知识,提醒患儿复查。随访护士按照随访—评估—干预—再随访—再评估—再干预的流程进行随访,对于联系困难、依从性差的家属,再结合电话回访、微信、电子邮件、门诊预约等方式执行。随访内容包括病情监测、何时复诊、血生化检测、并发症预防、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功能锻炼、疫苗接种等。患儿肝移植术后6个月内复诊频率高,要求术后1个月每周1次,术后2~3个月每2周1次,术后4~6个月每4周1次,6个月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医院为患儿家庭提供半年的“爱心之家”免费租房。目前,10例患儿随访率100%,肝功能恢复正常,未出现心功能衰竭、感染等并发症,皮肤瘙痒、皮疹均消失,生长发育出现明显追长。

3小结

围手术期范文篇6

AORN的使命就是支持注册护士们帮助接受手术和接受有创治疗的病人们达到最佳效果。AORN的梦想是在围手术期护理实践追求卓越的过程中成为全球的引领者。

作为护士,每日我都处于对病人的护理进行管理的角色。我们领导着手术和介人治疗区的小组,为病人提供协调护理。在美国,医务人员每天都要走到一起对病人进行护理。小组包括外科医生、注册围手术期护士(循环护士)、麻醉科医师(MD)、取得资格证书的注册麻醉护士、围手术期注册护士或者外科技师(surgicaltech-nologist)(刷洗职务)、可能是医学博士的外科助理、注册护士一级助理(RNFA)或者医师助理。

AORN的领导层决定我们需要把焦点放在小组的构建上,以便我们能够战胜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我们的主要焦点是病人的安全。

正确手术部位通用方案

手术部位正确是保证病人安全的目标之一,其与提高识别病人的准确度、提高在护理供给人员中通讯的有效性并避免部位或者侧向错误、病人错误和手术错误有关。

引人“正确手术部位通用方案”。该方案在“错误手术部位峰会”上制定。在该峰会中,有AORN和二十多个关键外科组织参加。此次会议规定了防止病人错误、手术错误和手术部位错误的标准。在实施手术和有创治疗医院的各个区均强制到位的情况下,是一种“暂时停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在把手术刀置于病人身上以前,小组中的所有成员都必须停止,并集中在病人身上。这时,小组就可以积极地去肯定病人正确,取得手术正确、部位正确、侧向正确(如果涉及偏重哪一个侧面)的一致性,标出部位,病人在正确位置,而且植入物和特殊设备均在常

AORN着手发表关于手术后期安排病人方案中确认过程的文章和信息。手术始于制订病人方案。如有偏侧现象,确切的那侧必须写清楚(右/左)。这看似简单,但是许多缩写和字迹难以辨认。在入院时必须确认确切的病人、手术、部位、侧面,并递送到每个病人的护理处。病人是该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如果手术过程包括左/右侧、多组织(手指/脚趾)或多水平(即脊柱手术、颈、胸、腰),那么手术部位必须标明。病人和外科医生都参与部位标记。标记不能拭除,并置于一个覆盖后也能看见标记的部位。

在切开病人之前的那一刻,整组人员必须用有效的口头语言进行确认,这个确认仪式必须成为常规。这一确认时刻必须记录在案。

药物治疗不当

IOM发现,药物治疗不当是另一个主要威胁病人安全的问题。建议执行约束或强制职责以将关于药物经营和管理的危险降至最低。约束的例子:剂量限制方案、自动停止定购、三方检查药品、在手术室标记所有药品。强制的例子:标准化和限制护士室中常规储存的浓缩电解液的数量。AORN标准、推荐规范和指南防止我们的护理过程造成药物治疗不当:

.仔细确认药品标签三次。

.当药物传递给消毒人员时传达药物强度、给药途径和剂量,当药物给予将要服用的人手中时再次传达。

.保持药物无菌传送至无菌室。

.进出无菌室标记所有药物。

.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所有原始药物和溶液容器保留在手术室,直到手术结束。

.创造药物安全储存环境:分开貌似和音似的药物,将高度危险和易于出问题的药物按照字母顺序排列。

报告和反应药物治疗不当或近似过失的程序需要恰如其分。注意力应该在错误降低上而不是惩罚。许多临床机构缺乏回顾专注于错误降低而非惩罚趋势的方法。

手术物品遗留

手术物品遗留在病人体内一直是全世界困扰病人和医院的问题。海绵、剖腹包、毛巾、针、甚至大的手术器械遗留在病人体内,导致疼痛增加、伤口愈合延迟、感染和增加身体、心理上的折磨。这种危险在急诊手术、不改进手术程序和体重指数高的病人中显著升高。AORN建议规范中统计海绵、手术刀、器械的部分说明了如何在例行程序中阻止这些致命手术危害及其并发症。

AORN建议:

.所有手术都应该清点手术刀和各种器具物品。

.在有可能导致海绵和器械遗留的所有手术中应清点海绵和器械。

.应在手术前进行清点作为基数。在一个腔内关闭另一个腔之前,伤口缝合之前,在皮肤缝合或手术结束时,在消毒人员和巡回护士换班的时候进行清点工作。

.清点物品时,要数出声来,同时有两个人观看,其中一个人为注册护士。

.清点完毕的物品应通过交换基座传递给外科医生。

.每次应进行相同的操作。

.清点过的物品、亚麻布、废弃物直到手术结束时才被清理。

.记录清点类型、清点数量、清点人的姓名、职称、清点结果。

.通知病人清点结果。

降低护理中获得性(医院的)感染

降低护理中获得性(医院)感染危险的发生是医院优先考虑的问题。众所周知,降低感染的手段之一就是洗手。疾病控制中心手部卫生指南在全美医院强制执行。“将细菌摩擦掉”是我们的行动标语,让我们的参加者知道肥皂、水和摩擦是良好的洗手方法所需要的。

围手术期范文篇7

口腔科医生由于专业特殊性,往往对心血管疾病的了解停留于表面,面对有拔牙需求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时,为了安全有效的拔牙,医生需对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及拔牙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有一定的掌握。心血管疾病按病因分类主要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老年人多为后天性心血管病:主要有动脉粥样硬化、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肺源性心脏病、感染性心脏病、内分泌性心脏病、血液性心脏病等及其他因素引起的心脏病。按病理解剖分类主要有心内膜病、心肌病、心包疾病及大血管疾病。按病理生理分类主要有心力衰竭、休克、冠状循环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功能在2级以内,血压在160/94mmHg(1mmHg=0.1333kPa)以下,近期心电图检查无危险指征,心脏功能代偿良好,心率在100次/min以下可以在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下行牙拔除术。如心血管病患者有下列症状和体征即使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也应视为拔牙禁忌证,有心肌梗死病史,治愈后不到半年或近期心绞痛频繁发作;心功能在三级以上者;心脏病合并高血压,血压持续在180/100mmHg(1mmHg=0.1333kPa)以上者;有Ⅲ度或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阻滞,心肌梗死<6个月,心肌炎<3个月、风心活动期;贫血;糖尿病(空腹血糖8.88mmol/L);甲状腺功能亢进(静息脉搏100次/min,基础代谢率+20%以下,不加肾上腺素);肝炎急性期;恶性肿瘤放射治疗3~5年内;阿司匹林停药3~5d。正确评估患者心血管疾病情况是否耐受拔牙术是安全有效拔牙的前提,避免术中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无法掌控,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术前应该充分休息[2],使患者的身体状况处于最佳状态。

2防治措施

2.1术前心理干预:患者通过询问亲属朋友、百度等途径对拔牙产生了恐惧心理,导致情绪紧张焦虑。医生可以在收集患者病史的同时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主动告知患者拔牙术的相关事宜[3],如拔牙全程无痛、医生的技术精湛等,必要时在术前播放拔牙视频等心理干预的方式,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4]。焦虑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自主神经系统主要调节内脏、血管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引起血压、心率升高,使牙拔除术更加困难[5]。为了提供安全的牙科治疗,医生可以采用牙科状态焦虑量表(STAI-S)来评估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的状态[6]。研究资料[7]显示,未实行术前心理干预组拔牙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变化幅度较采取心理干预组高,任何一种形式的疼痛在其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8],未实行心理干预的患者疼痛程度高于实行心理干预的患者[9],焦虑程度越高患者疼痛程度越高[10],疼痛程度越高患者焦虑程度越高[11]。有学者[12]提出,麻醉和镇痛的剂量可以根据患者的焦虑程度和疼痛敏感性进行调整,焦虑得分高的患者需要更多的异丙酚才能达到轻度或中度镇静效果。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恐惧、紧张焦虑比拔牙创伤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大,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恐惧、紧张焦虑,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当然口腔医师的技术水平准确、快速,也会影响心理干预下拔牙的成功率。2.2术前预防性用药: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术前可能呈现过度紧张、心动过速、血压过高、心内膜炎等情况,医生可以预防性用药纠正患者的身体情况,使患者耐受手术,降低手术的风险。对于过度紧张的患者可以在心脏条件允许情况下应用地西泮,安定患者的情绪,减少患者的紧张;心动过速分为生理性、病理性,生理性心动过速表现为在患者情绪紧张时心率加快,病理性心动过速常见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等,主要通过心电图检查确诊,心动过速患者有发生抽搐的高风险[13],对于此类患者可以嘱患者大声咳嗽或深吸气后屏气,然后用力作呼气动作等,效果不明显时通过服用心律平等药物防止心动过速再发,对于严重心动过速患者需要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痊愈后行拔牙术;患者血压控制在160/94mmHg(1mmHg=0.1333kPa)以下是安全有效拔牙的前提,患者可以通过口服降压药将血压维持在稳定的水平再行拔牙术;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是致命的,此类患者在术中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4]。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术前合理应用药物明显降低术中心血管意外发生的风险[15],提高患者心脏功能的顺应性及患者对拔牙的应激能力,提高了拔牙的安全性;术前应用己酮可可碱可能通过优化炎性反应而对愈合产生积极的影响[16];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作为术前镇痛药是有用的[17]。医生对于心血管疾病分型、治疗方法及药理知识要有一定的掌握,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应用药物,提高拔牙的安全性。2.3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压、心率在拔牙的应激反应下发生波动,影响患者病情的稳定,增加了拔牙的风险,优质的麻药及无痛的麻醉设备对于患者至关重要,术前焦虑程度会影响麻醉过程中心率的增加[18],注射疼痛也与麻醉期间心率增加有关。肾上腺素加入局部麻醉药中可以明显镇痛、缓解紧张焦虑,但肾上腺素会使血压、心率升高,增加了心血管意外发生率。4%阿替卡因含肾上腺素组起效及麻醉时间优于不含肾上腺素组[19],但两组麻醉液用量、麻醉效果、第二次注射时间、术中疼痛无显著差异,在临床中可应用不含肾上腺素的4%阿替卡因麻醉。采用含1∶40万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麻醉前后BP、HR的波动范围不大[20],当患者心血管疾病病情有效控制时,可以采用含有微量肾上腺素的麻药进行麻醉。STA局部麻醉仪较常规手动麻醉效果好[21]。常规手动麻醉有明显的穿刺感,疼痛明显,致密组织推药困难,手部支点难以控制,安全系数较低。STA麻醉仪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药液由机器注射无需手动推注,药液缓慢均匀注射;手柄设计符合口腔科医生的操作习惯,易找支点,手柄可折断利于定位,行阻滞麻醉时手柄可旋转,避免了常规麻醉针尖的偏斜,降低了麻醉的失败率,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2.4心电监护及微创拔牙的应用:心电监护仪主要应用于冠心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压力大及经常精神紧张的人群,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形、呼吸、血压、脉率等生理参数。对心电异常变化进行实时动态监测预警,检测威胁生命的心脏异常(如心肌梗死),指出临危情况,供医生应急处理和进行治疗的依据,使并发症减到最少达到缓解并消除病情的目的。因此从心电图记录中识别心肌梗死的发生,有效地检测梗死部位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大多数的检测过程包括先进的信号处理方法、更多的心电特征和复合分类器,使得整个过程复杂化。有学者提出[22],采用基于改进的Stockwell变换(MST)的时频分析和相位信息分布模式法,成功地检测出心肌梗死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9.93%、99.97%和99.30%,该方法特征简单、特征维数小、分类规则简单,保证了故障检测的快速、准确和简单。黏附性监测贴片监测到的心律失常事件明显多于常规动态心电图监视器,在未来可能会取代动态心电图监视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23]。当患者心脏病突发时,使患者平躺,不要随意移动患者,判断患者呼吸、意识、心脏泵血功能、大脑是否缺氧,必要时行心肺复苏术,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患者需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心律失常患者需除颤处理或采用心前区叩击法。高血压患者应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降低血压。噻嗪类利尿剂更适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者或有心力衰竭表现的患者,注意避免血钾过低,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禁用。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高血压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患者,哮喘或周围血管病患者禁用。采用涡轮机分根和微创器械拔除患牙,患者的心率、血压、焦虑的严重程度、未能顺利完成手术的占比等都相对低于钳拔除术的患者[24]。L-PRF(富含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纤维蛋白)在牙槽骨保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减少牙槽嵴以下1mm和3mm处的水平吸收[25],拔牙后L-PRF作为唯一窝填充材料时,新骨形成率较高,因此,对于有全口义齿修复需求的老年拔牙患者,应考虑使用L-PRF。2.5术后预防性应用镇痛及抗感染药物: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抵抗力低下,拔牙创口容易积存食物残渣,造成术后感染,还会出现疼痛、肿胀等拔牙创口愈合的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恢复,不少学者提出在拔牙后预防性应用镇痛及抗感染药物,如芬必得、布洛芬等,可以减少术后拔牙创愈合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常规口服抗感染药物3~5d,口腔感染的发生率降低[26]。急性术后疼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如果控制不当,短期会产生增加心脏负荷、呼吸浅快等影响,长期会使急性疼痛发展为慢性疼痛,甚至引起行为改变。目前只有低质量或不充分的证据可以帮助指导临床实践建议。对于围手术期患者教育的最佳方法和时机、非药理学模式、镇痛技术的组合、患者对治疗反应的监测、神经轴和区域镇痛技术以及组织护理模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有效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临床决策。术后预防性应用镇痛药物可以减轻患者拔牙创的疼痛,越早应用镇痛效果越好,有利于拔牙创的愈合和血压、心率的稳定[9]。有学者认为,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对预防拔牙创愈合并发症无显著作用,患者严格遵守术后指令可以减少伤口愈合并发症的发生[27],如术后24h内不能刷牙漱口;拔牙后不要马上饮食,最好间隔2h,吃一些软的食物,注意口腔卫生;拔牙后面部肿胀,术后1~2d,可以做局部冷敷;口水里有血丝尽量吞咽;不能用舌头舔拔牙创或用力吸允伤口等。

3讨论

围手术期范文篇8

〔关键词〕妇科手术;宫腔镜;腹腔镜;低频治疗仪;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胃肠功能;疼痛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是临床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方法,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1],但手术麻醉、胃肠暴露、疼痛刺激等会对患者的胃肠功能造成影响,导致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严重时导致肠梗阻,延长患者住院时间[2]。有研究表明,于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加强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术后康复[3]。优质护理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强化基础护理,以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提升护理质量,达到增强患者康复效果的目的。低频治疗仪是利用特定低频电流对患者局部神经与肌肉进行刺激,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胃肠功能。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低频治疗仪联合优质护理干预对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于我院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年龄27~64岁,平均(44.85±5.31)岁;疾病类型,子宫内膜息肉9例,黏膜下纤维肌瘤5例,卵巢囊肿8例,其他3例。对照组年龄25~66岁,平均(42.61±5.73)岁;疾病类型,子宫内膜息肉7例,黏膜下纤维肌瘤6例,卵巢囊肿10例,其他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纳入标准: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4]中各妇科疾病的诊断标准;均接受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存在认知、行为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合并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合并恶性肿瘤。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术前1d,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流程与注意事项,并嘱患者术前6h禁食、4h禁饮,术前2h饮用250ml葡萄糖溶液(5%),说明术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与术后并发症,讲解术后各类导管使用的目的,缓解患者术前紧张与担忧情绪。(2)术中护理:建立静脉通道,配合麻醉师完成麻醉与插管,并调整气腹压力为15mmHg(1mmHg=0.133kPa);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并做好保温护理。(3)术后护理: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告知其手术结果,简要说明术后康复护理配合事项,并予以药物镇痛、注意力转移、穴位按压等多模式镇痛处理;嘱患者于术后6h嚼无糖口香糖,肛门排气前避免进食产气食物;每隔2h为患者翻身1次,并协助患者于床上进行简单的伸、屈膝等活动,持续观察至出院。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患者返回病房12h后使用低频治疗仪(广州奥科维电子有限公司,AK-2000-I型)进行干预:将仪器的3组粘性电极片以顺时针方向粘贴至患者升结肠、降结肠、横结肠(避开伤口)部位,设置脉宽为120~350μs,频率为50~120Hz,持续治疗30min,治疗结束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2次/d,直至肛门排气。

1.3观察指标

(1)术后康复效果:比较两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住院时间。(2)疼痛程度:分别于术后6h、出院前1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估,由患者根据主观判断在10cm长尺上标注反映自身疼痛的位置,0~10cm分别对应0~10分,评分越低表明疼痛程度越轻。(3)并发症:记录两组住院期间肠梗阻、感染、腹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4)护理满意度:于出院当天发放患者满意度量表(clientsatisfac-tionquestionnaire,CSQ-8)评估,总计8题,采用Liket4级评分法,分值8~32分,评分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5]。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VAS评分比较

术后6h,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1d,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6h,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住院期间发生1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00%(1/25);对照组住院期间发生2例肠梗阻,3例感染,3例腹痛,并发症发生率为32.00%(8/25);观察组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8,P=0.010)。2.4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出院当天的CSQ-8评分为(28.01±1.34)分,高于对照组的(25.59±1.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60,P=0.000)。

3讨论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治疗方法,可导致患者疼痛、肠麻痹等,延缓术后康复进程。由于联合手术前患者需禁食,这会导致胃肠道激素分泌减少;此外,在手术器械牵拉肠管、麻醉药物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会导致患者胃肠功能减弱,影响术后早期进食与营养摄入,不利于康复[6]。因此,临床应加强对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以促使胃肠功能尽早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优质护理以患者为主体,充分考虑影响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延迟的因素,通过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减轻患者饥饿感与不适感;术前2h口服葡萄糖溶液不仅可保证患者手术过程中机体的能量需求,还可提高胃肠道耐受性,为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术后尽早进食、嚼无糖口香糖与早期下床活动可进一步刺激胃肠蠕动,加快肛门排气与排便,促使患者尽早恢复正常饮食,改善生理状况,提高身心舒适感;同时,配合综合镇痛措施,有助于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低频治疗仪通过电流作用刺激局部肌肉及神经组织,同时产生温热效应,加快局部气血运行及循环代谢,有利于缓解伤口疼痛;同时,以升结肠、降结肠、横结肠为刺激点,调节患者膀胱与胃肠功能,促进胃肠蠕动,促使胃肠功能尽早恢复,加速肛门排气、排便、腹胀等症状缓解[7]。低频治疗仪与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联合应用,能够更好地减轻术后疼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前1d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当天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低频治疗仪联合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可促进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轻疼痛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加快术后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秀荣,唐婉,石晶.腹腔镜联合宫腔镜下复杂子宫纵膈切除术的护理配合[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2):361-362.

[2]杜海霞,苏凤龙,赵巧棉.快速康复护理对宫腔镜子宫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8,24(3):514-517.

[3]刘颖.优质护理服务对改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术后疼痛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8,33(2):294-296.

[4]王蔚文,孙明.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994-995.

[5]牛洪艳,倪静玉,张玲,等.护理满意度量表在临床住院病人中应用的信效度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3):287-290.

[6]何利琴,何凤琴.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效果及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2):2135-2137.

围手术期范文篇9

【关键词】膝关节镜;手术;护理

随着创伤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关节镜手术因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小、疗效好、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受到许多患者和医生的青睐。膝关节的退行性变和关节滑膜、软骨、半月板、韧带的损伤,用关节镜可以迅速有效地缓解疼痛,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但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和康复练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并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我科自2005年11月~2006年11月,共实施膝关节镜手术130例(41个膝关节),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1临床资料

130例中,男88例,女42例;年龄15~68岁,平均37.2岁;膝关节半月板损伤4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0例,十字韧带损伤25例,膝关节感染30例。130例进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术前平均住院2.5天,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0天。

2护理

2.1术前准备

2.1.1对患者健康状况的评估了解患者受伤经过及损伤情况,了解其痛苦或其他不适应程度,协助患者选择舒适的卧位;了解患者是否是过敏体质;是否患有血液系统疾患,特别是凝血机制障碍;是否有精神系统疾病;是否存在重要脏器的严重器质性病变;是否存在糖尿病等都应考虑到。

2.1.2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术后有一段时间不能行走,以后需通过功能锻炼后恢复,并介绍做这些练习的重要性,讲解术后做这些练习仅有轻度疼痛甚至无痛,清除紧张情绪,增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

2.1.3按硬膜外麻醉术前常规护理(1)术前一天做血型测定、备血,完成常规药物的皮肤过敏实验,进行备皮、清洗,避免皮肤划伤;(2)手术前晚10时后禁食,12h禁水;(3)手术晨按医嘱给术前用药。

2.2术后护理

2.2.1腰麻后常规护理(1)术后6h平卧位,头偏向一侧;(2)定期观察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3)抬高患肢一般用枕头或软垫,使患肢抬高约20cm,以利静脉回流,保持膝关节接近伸直位,减轻肿胀;(4)注意观察切口出血情况,一般切口采用加压包扎或冰袋冷敷24h,以利于减轻伤口出血和肿胀。切口有引流管的,一般在24h~48h内拔管。如果切口渗血较多,应及时更换敷料,并报告医生,同时要观察足趾的末梢循环、温度、皮肤、颜色及感觉运动等,以防止由于包扎过紧而引起血液循环障碍。

2.2.2功能锻炼(1)术后第一天可开始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为抬腿运动做好准备;(2)术后第二天开始做抬腿运动,抬高患肢15~20°,每天3次,每次5~10min;(3)3天后进行膝关节屈伸运动,遵医嘱使用CPM机来恢复关节功能,每天2~3次,每次1h,锻炼前应向患者解释术后进行CPM锻炼的目的和意义,以取得患者的合作和支持循序渐进为原则,每日增加5~10°,并且从被动到主动,术后1周下地,但禁止做剧烈运动,如频繁上、下楼跑步,负重等,以免影响关节的恢复功能。

3康复指导

(1)膝关节保暖,夜间抬高,以利于血液循环;(2)按照要求进行下肢训练,直至关节疼痛消失,下肢行走为正常为止;(3)定期随访。

围手术期范文篇10

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疗效的高低,不仅依赖于精湛的手术技术,也依赖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和综合性治疗方法,特别是围手术期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我科自2007年1月~2007年12月间,对12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施行鼻内镜手术,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20例中,男67例,女53例;年龄5~73岁,平均31岁;病程6个月~35年。根据术前鼻内镜检查及鼻窦冠状位CT扫描结果,按照海口标准分型分期[1],Ⅰ型9例(其中1期2例、2期3例、3期4例),Ⅱ型100例(其中1期6例、2期54例、3期40例),Ⅲ型11例。手术以Messerklinger术式为主,Ⅰ型病变切除钩突,开放前筛、上颌窦自然口和额隐窝,Ⅱ型病变切除息肉、钩突,全筛开放,上颌窦自然口和额隐窝开放或全鼻窦开放,Ⅲ型病变作全鼻窦开放术。术后松除纱条后,隔3~5日清理鼻腔,局部滴用血管收缩剂、抗生素药水及伯克纳等,全身应用抗生素及类固醇激素7天。出院后继续应用口服抗生素、类固醇激素1~2周。局部继续应用血管收缩剂,抗生素及类固醇激素(伯克纳或辅舒良)3~6个月。依具体情况每1~2周复查冲洗鼻腔、鼻窦1次,清除术腔囊泡、肉芽及息肉,并分离粘连,3个月后每月复诊1次,持续6个月以上。

2结果

Ⅰ型治愈率100%(9/9),Ⅱ型治愈率90.00%(90/100),Ⅲ型治愈率81.81%(9/11),总治愈率为90.00%,并发症7例次,分别是严重鼻出血2例,眶周血肿3例,术腔粘连2例。

3围手术期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无论手术大小,患者都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我们针对不同年龄、具体心理问题做好心理疏导。有反复多次手术史的患者,常有忧虑、紧张、恐惧心理,此时耐心介绍该手术方法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手术大夫良好的医德、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成功的病例,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因为患儿亲属的各种心理反应将直接影响患儿[2],对此,向家属介绍鼻内镜手术的优点,并说明手术的大概过程、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使他们对鼻内镜手术有初步的认识。使家属从未知到已知,消除紧张及恐惧心理;选用治疗性游戏与患儿沟通,如游戏、讲故事等方式,以减轻患儿的心理压力,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老年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身体应激能力差,常担心出现意外,这些情绪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康复。鼓励其和已行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使老年患者了解手术过程并增强信心,解释基础疾病治疗的必要性,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得到尽早控制,以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青年患者由于工作忙,早期未能重视和及时治疗,致鼻塞、头痛等影响工作和休息才来诊治,在手术前常产生后悔、焦虑或恐惧情绪。他们常担心的是麻醉的危险性、手术的并发症以及术区的瘢痕等问题,应耐心细致地指导患者了解手术过程,使其消除顾虑并积极配合手术及治疗,提高治愈率。

3.1.2术前治疗术前应用一些抗生素及其他相应药物,以期减少并发症,增加治愈率等。①局部及全身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局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有效地缓解鼻窦炎症状,使手术视野清晰。术前连续5天应用静脉或口服糖皮质激素,对严重鼻息肉患者可能起到减轻局部炎性反应和减少术中出血的可能性。②抗生素的应用:术前连续3天的抗生素的应用,可减少术后感染。

3.1.3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做好各项辅助检查,注意出凝血时间和血小板计数,以帮助判断术中是否有出血倾向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协助进行视力、视野、眼球运动、瞳孔、眼底等检查。术前1天给患者洗头、剪鼻毛;术前一晚禁食禁饮6~8h;术前30min肌内注射止血药。

3.2术后护理

3.2.1常规护理协助医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全麻患者手术后去枕平卧6h,头偏向一侧,禁食6h,防止呕吐引起窒息;注意出血情况,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变化。嘱患者全麻清醒6h后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及引流通畅,以减轻鼻痛和额部胀痛。局麻患者术毕回病房后,立即了解术中出血情况,并测量血压、脉搏及观察面部颜色;如果正常,也采取半卧位;如果血压、脉搏异常,采取平卧位,经处理生命体征正常后改为半卧位。观察敷料填塞情况,防止患者因打喷嚏、咳嗽等使敷料脱出阻塞或误入呼吸道。

3.2.2出血的观察护理嘱病人注意后鼻孔有无血液流出,口中的分泌物都应吐出,不要吞咽。注意检查咽后壁有无新鲜血液流出。如果病人有频繁的吞咽动作,反复从口中吐出血液或血凝块,则提示有出血的可能,少量渗血者,中鼻道用抗生素纱布条微型堵塞即可。术腔出血或渗血多时,立即通报医生,用凡士林或碘纺纱布条中鼻道或鼻腔堵塞。术后48h嘱患者不要用力喷嚏或咳嗽,若有咳嗽或打喷嚏先兆时,嘱其张口深呼吸或用舌尖顶住上腭,以避免引起鼻腔活动性出血。术后1周内避免剧烈活动,以免诱发血压升高而致术腔出血。保持患者情绪稳定,额部冰敷,应用止血药等可预防出血加重。本组2例患者术后严重鼻出血,经上述处理转危为安。

3.2.3疼痛护理在麻醉药消失后,由于手术创伤,术后堵塞物压迫黏膜组织致反应性水肿可引起头痛、鼻额部胀痛及伤口疼痛等,护理人员要告诉患者填塞物去除后症状即可缓解或消失。另外护理人员还要用心理支持等疗法来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疼痛阈。情绪紧张、焦虑与痛觉之间有密切关系[3]。应多给予患者生活帮助和心理安慰,消除其紧张、恐惧等心理,可减轻疼痛。对疼痛明显者,适当给予止痛药。

3.2.4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3.2.4.1脑脊液鼻漏的观察护理严密观察患者有无水样分泌物自鼻腔内流出,低头时加重,一经发现及时送检,发现脑脊液鼻漏时,患者取半坐卧位,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咳嗽及鼻腔滴药,以预防颅内血压增高及颅内逆行感染,必要时做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等。

3.2.4.2眼眶及视神经损伤的观察护理由于造成的原因不同,可以出现在手术中或术后数日内。术后要注意有无眼睑水肿、淤血;有无球结膜水肿、出血;有无复视,动态观察视力变化。眶内血肿者给予松除纱布减压,视神经损伤者可给予血管扩张剂地塞米松、能量合剂等以利视力恢复。本组1例糖尿病患者术后第1天出现眶内疼痛、眼球运动受限,护理过程中得以及时发现,由主管医生抽出鼻腔填塞物,保持鼻腔引流通畅,减少对眼球的刺激,加之抗生素及激素运用有效地控制和防止视神经的间接损伤。

3.2.4.3术腔粘连和闭塞的预防及护理加强术后换药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定时嘱患者复诊并协助医生在内镜下清理新生的病变组织,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以保持窦口的通畅。每次换药都应用麻黄素棉片,以收缩整个术腔和各个通道。一旦发生鼻腔粘连,给予手术分离。本组2例患者未按时复诊致术腔粘连,经分离治愈。

3.2.4.4饮食指导鼻腔填塞期间(24~48h),半流饮食,少量多次喝开水,鼻腔填塞物拔除后改普通饮食,但避免煎、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鼓励多吃粗纤维素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3.2.4.5鼻腔冲洗及用药为减少术后鼻腔结痂、中鼻道粘连、上颌窦口封闭,应促进分泌物排出及黏膜炎症、水肿消退。根据病情不同配制相应鼻腔冲洗液,如术侧鼻腔黏膜明显水肿者,加入具有收敛作用的药物配制冲洗液,发生感染、脓性分泌物较多时选用呋喃西林液加庆大霉素等具有抗炎作用的冲洗液。常规冲洗液为生理盐水。

4出院指导

病人手术出院后,仍需进行多次鼻腔冲洗和定期换药。因此,在病人出院时,要做好出院指导。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鼻腔冲洗器,自行配制盐水定期冲洗,以利于鼻腔鼻窦黏膜功能的恢复。嘱病人鼻内镜检查当天避免冲洗鼻腔,防止出血。平时多吃蔬菜、水果;注意避免受凉,预防感冒;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定期随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手术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