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的应急预案十篇

时间:2024-03-20 17:53:48

围手术期的应急预案

围手术期的应急预案篇1

1.1目的和依据

1.1.1为了正确、有效和快速地处理电网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安定和地方经济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1.1.2本预案用于指导、规范公司电网事故应急预案,建立自上而下的分级负责的电网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理体系。

1.1.3本预案依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电力行业有关规程、标准,以及《国家电网公司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国网暂行规定》)、《国家电网公司大面积停电应急处理暂行规定(试行)(以下简称《国网预案》)、《华东电网突发重、特大电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规定》(以下简称《华东电网规定》)和《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管理规定》(以下简称《预案管理规定》)、结合安溪县电网实际而制定。

1.2适用范围和要求

1.2.1本预案适用于安溪县电网应对和处理因电力生产发生事故、电力设施(包括工作场所、通信、自动化、信息网络、调度指挥场所等)大范围破坏、火烧山、严重自然灾害、电力供应持续危机等各类突发事件引起的对安溪县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安定构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威胁的大面积停电事故。

1.3基本原则

1.3.1预防为主。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制订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有效防止电网事故发生;依靠地方政府和公安机关,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工作和行政执法力度,提高公众保护电力设施的意识;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反事故演习,提高安溪县电网各发、供电企业事故处理、应急抢险以及恢复电力正常生产能力。

1.3.2统一指挥。在县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组织开展事故处理、事故抢险、电网恢复、应急处理、维护稳定、恢复电力生产等各项应急处理工作。

公司应急指挥部主要负责事故抢险、应急处理、维护稳定、恢复电力生产工作,县电力调度所(以下简称县调)指挥电网事故处理和电网恢复。

1.3.3分级负责。按照“统一协调、各负其责”的原则,安溪县电网各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都要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建立电网事故应急处理体系,制定相应的电网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电力调度所应按照电网结构和调度管辖范围,制定电网“黑启动”预案,保证电网在事故后尽快恢复供电。发电厂应完善“保厂用电措施”,确保机组的启动能力和电厂自身安全,并在电网调度机构的指挥和协调下恢复机组并网运行和调整发电、出力。电力用户应根据重要性程度,自备必要的保安措施,避免在突然停电情况下发生次生灾害。

1.3.4保证重点。遵循“统一调度、保主网、保重点”的原则,在电网事故处理和控制中,将保证县电网主网架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必要时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有效限制事故范围的进一步扩大,防止发生主网系统性崩溃和瓦解,在电网恢复中,优先保证重要电厂厂用电源和主干网架、重要输变电设备恢复,提高整个系统恢复速度和效率。

在供电恢复中,优先考虑对政府部门、一类、二类负荷等重要用户和有重要活动场所恢复供电,尽快恢复社会正常供电秩序。

第2章应急组织和职责

2.1公司应急处理组织机构

公司应急处理组织机构由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下称“公司应急指挥部”)及其办公室、电力调度所、电厂应急指挥部、生产技术保障组、物质保障组、后勤保障组、安监-保卫组等组成(如下图)

公司应急指挥部

公司应急办公室

安监、保卫组

电力调度室

电厂应急指挥部

生产技术保障组

后勤保障组

物质保障组

应急组织机构图

2.2公司应急指挥部

2.2.1公司应急指挥部是县电网应急处理电网事故的最高组织机构、下设公司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下称“公司应急办公室”)。

2.2.2公司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公司总经理担任,副总指挥由公司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担任,成员由其他安委会成员和发电单位分管生产的厂长及总工程师担任。名单见附件一。

2.2.3公司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国网公司、华东电网公司及福建电网有关重、特大电网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理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2)接受上级应急处理组织机构的领导,请求应急援助;

(3)统一指挥、督察、协调全县电网事故应急处理、事故抢险和生产恢复等工作;

(4)重大应急决策和部署;

(5)宣布进入和解除预警状态或紧急状态;

(6)宣布实施和终止应急预案;

(7)根据应急处理需要,下达对现场人员进行疏散,对现场设备进行保护或隔离,紧急调集人员、备品备件、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的指令;

(8)根据应急处理需要对有关发电企业指令,对其突发电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

(9)及时向泉州市电业局等上级部门报告事故及处理情况;

(10)及时掌握、了解各发、供电单位的事故信息和应急处理、事故抢险、生产恢复等情况,负责信息。

2.3公司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2.3.1公司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公司应急办公室设在调度室,主任由公司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担任,副主任由调度室主任担任,成员由公司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名单见附件二。

2.3.2公司应急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1)及时了解和汇总电网事故情况,提请总指挥决定进入和解除预警状态或紧急状态,实施和终止应急预案;

(2)落实公司应急指挥部下达的应急指令,协助总指挥组织预案的实施;

(3)督促和检查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

(4)检查各电厂应急预案的编制、演习、培训和修订情况;

(5)掌握应急处理和供电恢复情况,组织善后处理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应急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6)负责组织或参加信息会,指定信息发言人。

2.4电力调度室

2.4.1电力调度室是县电网事故处理的指挥中心,当值调度员是县电网事故处理的指挥员,统一指挥县电网事故处理。县电网中各发电厂事故应急处理组织机构成员名单及通信联系方式应报县电力调度所备案。

2.4.2电力调度室主要职责

(1)随时掌握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密切注视系统异常情况,根据故障现象准确判断事故发生性质及其影响范围,并就事故过程、停电范围、初步原因、发展趋势等信息及时向公司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汇报;

(2)正确下达调度指令,指挥电网事故处理,控制事故范围的扩大,恢复电网正常运行;

(3)按照应急预案、电网调度规程、电网黑启动方案等,采取必要手段,控制事故发展,保障主网安全和重要用户的电力供应;

(4)提供电力系统及其保护装置等的事故工况,预测电网事故的发展趋势,及时向总指挥提出应急方案的建议。

2.5电厂应急指挥部

2.5.1各电厂应急指挥部应接受公司应急指挥部领导。各电厂的有关电网事故应急预案作为本预案的附件,也是本预案的一部分,应报公司应急指挥部备案。

2.5.2指挥由各厂长担任,副指挥由分管生产厂长或总工担任。成员由各厂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2.5.3电厂应急指挥部门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应急与处理的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负责制定、修改、维护本单位电网应急处理预案,使之与地方政府和公司应急预案相匹配;

(2)接受公司应急指挥部的领导,请求应急救助;

(3)组织和指挥现场设备故障的事故抢险、应急处理、维护稳定、恢复生产等各项应急处理工作;

(4)保证应急预案的执行,以及应急行动中的人身安全;

(5)组织诊断现场状况,评估事故的严重程度,及时向公司应急指挥部和电力调度室提供有关事故及处理情况。

2.6技术保障组

2.6.1接受公司应急指挥部的领导,配合电力调度室处理电网事故,协调处理设备事故,协调各电厂生产技术部门工作,有效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2.6.2组长由公司生计科科长担任,副组长由公司输变电部主任担任。成员由公司生计科、基建科、输变电部、计算机中心、客户中心、供电所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担任。

2.6.3生产技术保障组的主要职责:

(1)及时、准确将重大电网事故中涉及设备安全的情况向公司应急指挥部汇报,并提出应急处理意见;

(2)负责应急处理技术与抢修力量的保障,组织或指导现场安全状况的分析、诊断和抢修方案的制定,组织外援力量的调配;

(3)开展相关故障设备的检查、恢复和事故评估、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提出反事故对策。

2.7物资保障组

接受公司应急指挥部的领导,联系公司生产技术保障组,负责提供应急所需的物资,组长由公司物资公司经理担任。

2.8后勤保障组

接受公司应急指挥部的领导,联系公司生产技术保障组和电厂应急指挥部,协调各电厂后勤保障部门,负责应急处理预案启动期间的生活、医疗、交通等后勤保障。组长由公司行政科负责人担任。

2.9安监、保卫组

接受公司应急指挥部的领导,协调各电厂安监、保卫部门,做好事故现场的调查、取证和现场保护工作。组长由安监科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保卫科负责人担任。

2.10应急处理系统电话表

应急处理系统电话表包括公司应急处理组织机构各成员电话及值班电话、应急处理专线电话、公共部门电话等,详见附件三。

第3章应急分级

3.1应急分级

参照《电业事故调查规程》电网停电范围,以及事故严重程度和对社会的影响,根据《国网预案》、《华东网规定》的应急分级原则,将电网事故分为预警状态和紧急状态两个等级。

3.2预警状态

(1)县电网大面积停电,非计划减供负荷达到或超过事故前总负荷的60%及以上;

(2)调度二次系统(包括自动化、通信设备、外部电源及厂部端设备)大范围失控、故障中断时间较长,严重影响调度一次系统正常工作;

(3)因严重自然灾害引起电力设施大范围破坏,或与泉州局联网的110KV设备遭受打击或破坏,对县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威胁的情况;

(4)应政府要求配合处置社会紧急情况、或泉州局要求配合省电网应急救援而启动县电网应急保障预案时。

3.3紧急状态

(1)县电网全网失压;

(2)因发电燃料供应短缺、水电来水不足等各类原因引起电力供应严重危机,县电网拉限负荷达到正常值的40%及以上,并且对县电网正常电力供应构成严重影响;

(3)因重要变电站、重要输变电设备遭受毁灭性破坏或打击,造成县电网大面积停电或瓦解,导致电网无法正常运行;

(4)县电网主干通信网络或调度自动化体系统瘫痪,引发电力生产调度信息大面积中断,调度失去控制命令的传输媒体,导致电网无法正常发供电时;

(5)应政府要求配合处置社会紧急情况、或泉州市电业局要求配合省电网应急救援而启动县电网应急保障预案时。

第4章应急响应

4.1应急启动程序

4.1.1事故报警程序

4.1.1.1当安溪县电网发生符合第3.2条预警状态或第3.3条紧急状态的情况之一时,县调立即启动电网调度事故处理预案,同时将故障状态,停电范围、停电负荷、发展趋势等有关情况汇总后,填写《事故关键信息记录表》(见附录七),并立即报告公司应急办公室。

4.1.1.2公司应急办公室接到电网事故报告之后,根据事故影响范围、停电区域、严重程度、可能后果等和应急处理的需要,判断是否进入预警状态或紧急状态没,并将有关情况填写《事故关键信息记录表》,并立即报告总指挥,同时通知各应急处理保障小组组长。

4.1.2应急程序启动

4.1.2.1公司总指挥在接到电网事故报告之后,根据严重程度,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决定是否进入预警状态或紧急状态,并就有关重大应急问题做出决策和部署,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4.1.2.2当公司应急指挥部决定进入预警状态或紧急状态后,由公司应急办公室负责立即将事故影响范围、停电区域、严重程度、可能后果等情况,报告县经贸委,安监局等政府部门及泉州市电业局应急指挥机构。

应急处理工作应自觉接受上一级应急指挥机构的领导,并视情况请求给予必要的支持与援助。

4.1.2.3当公司应急指挥部决定进入预警状态后,由公司应急办公室负责立即通告各有关领导和部门。公司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全体成员应立即中断日常工作,在调度值班室开始预警状态的值班与处理工作。

4.1.2.4由公司应急指挥部决定进入紧急状态后,指挥部全体成员应立即中断日常工作,在公司开始紧急状态的值班,按职责分工立即组织应急处理工作。

4.2预警控制

4.2.1在预警状态下,公司应急办公室、生产技术保障组、后勤保障组、物资保障组、安监保卫组及各电厂立即启动应急准备工作,按照公司应急指挥部的要求,落实各项控制措施。

4.2.2当公司应急指挥部就电网突发事件发出预警后,各级应急处理机构应组织有关人员针对预警的突发事件性质,评估对电网的影响。

4.2.3在预警情况下,为保证主网安全稳定,为保证对重要用户和有重要活动场所恢复供电,电网当值调度员有权决定采取拉限负荷、解列电网、解列发电机组等一切必要手段,控制事态进一步发展和扩大。

4.3紧急控制

4.3.1当发生电网事故的紧急情况下,出现频率、电压、潮流等运行参数严重超运行限额,并有可能导致电网系统性崩溃、造成更为严重的电网事故时,县调应果断采取拉限负荷、解列电网、解列发电机组等必要措施,隔离故障区,控制事故范围进一步扩大,尽可能保持主网安全和非故障区电网正常供电。

4.3.2当电力供应持续出现严重危机、县调缺乏更进一步的控制手段,并有可能导致系统性供需破坏和更大范围停电时,县调应即使报告公司应急指挥部,向地方政府应急处理指挥机构提请批准实施紧急限电方案。各部门应严格按照紧急限电方案,落实限电措施。

4.3.3为保证主网安全稳定运行,保持对重点城市、重要用户供电,县调值班调度员有权决定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控制事态近一步发展和扩大。各级运行值班员必须严格执行电网调度命令,正确执行调度操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阻碍调度值班人员、运行值班人员进行事故处理。

4.3.4在应急情况下,应急指挥部应做好事故现场协调和决策,并注意派人保护好事故现场,未经调查和记录的事故现场不得任意变动。因紧急抢修、防止事故扩大等需要变动现场的,需对事故现场和损坏的设备进行照相、录像和信息保存,并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写出书面记录,保存必要的痕迹、物证。

4.4事故抢险

4.4.1发生电网事故时,应急指挥部应迅速调配事故抢险队伍和物资储备,并迅速召集人员赶赴事故现场,查找故障点,组织抢险,排除险情,修复事故设备。

4.4.2在事故抢险过程中,公司应急办公室、生产技术保障组、后勤保障组、物资保障组、安监保卫组及各电厂要给予电力抢险提供交通、通讯、医疗、物资、人员及技术等各方面的保障和支持。

4.4.3在抢修过程中,必要时可请求地方政府给予支持。

4.5社会应急

4.5.1在应急状态下,公司应急办公室向县政府应急指挥机构报告事故影响范围、停电区域、严重程度、可能后果等,由县政府确定启动社会相应的应急机制,组织开展社会停电应急处理与处置工作。

4.5.2发生电网事故时,各单位应根据政府应急指挥机构的要求,参与应急处理,做好事故抢险和应急处理的电力供应工作。矿井、医院、人员聚集场所等重要用户,应迅速启用事故应急保安电源及相应的应急预案,使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4.6电网恢复

4.6.1县调应按照有关运行规程、规定、尽快恢复电网供电,必要时启用“电网黑启动”预案。

4.6.2在电网恢复过程中,要正确掌握和评估发电机组的启动能力和特性,制定合理的机组启动方案。一般应按优先次序恢复较大电厂和仍能保持热态启动能力机组的厂用电源。对于有自启动能力的发电厂,应根据情况自行启动发电机组。

4.6.3在电网恢复过程中,要协调好电网、电厂、用户之间的恢复速度,保证发电机组运行稳定,输变电设备运行参数在允许范围之内,电网安全稳定留有一定裕度,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各类过电压的发生,避免造成新的设备损坏和扩大停电范围。

4.6.4在对停电发电厂和变电站恢复送电之后,随着各类机组相继启动并投入并网运行,要按照负荷优先级有计划有步骤的恢复对重要负荷直至广大用户的电力供应。对于分区进行的恢复,在条件具备时应尽快恢复联网运行。

4.6.5在电网恢复过程中,各发电厂应严格按照县调命令恢复机组并网运行,调整发电出力。各电力用户要严格按照调度计划分时分步地恢复用电。

4.7信息

4.7.1县电网内发生电网事故后,由公司应急办公室统一对外信息,其它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对外信息。

4.7.2的信息应及时、准确、完整。要通过主要媒体引导舆论导向,使公众对停电情况有客观的认识和了解。

4.7.3公司应急办公室可根据情况适时召开信息会,就事故影响范围、发展过程、抢险进度、预计恢复时间等内容及时向公众通报。

4.8应急结束

4.8.1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公司应急指挥部研究决定宣布解除预警状态:

(1)电网接线恢复正常接线方式,电网运行参数保持在稳定限额之内;

(2)因事故停电负荷及事故拉限电停电负荷恢复90%及以上;

(3)主要发电厂、输变电设备故障已隔离,不影响电网的运行;

(4)无其他对电网安全稳定存在重大影响或严重威胁的各类事件。

4.8.2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下,应急总指挥研究决定宣布解除紧急状态:

(1)电网主干网架基本恢复正常接线方式,频率、电压、潮流等运行状态参数保持在允许限额之内,主要发电厂机组运行稳定;

(2)停电负荷恢复80%及以上;

(3)重要输变电设备故障已被排除,并且恢复运行;

(4)无其他对电网安全稳定存在重大影响或严重威胁的各类事件。

4.9应急处理系统流程图(见附件四)

第五章应急保障

5.1技术保障

5.1.1公司应设立应急期间24小时受理专用电话,只用作事故报告、事故应急处理指令等有关工作的联络。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责人员的手机在应急期间应24小时开机。

5.1.2公司应结合电力生产特点和事故规律,制定并落实防止电网事故的预防性措施,限制事故影响范围及防止发生连锁反应的紧急控制措施,以及快速有效恢复电网供电的恢复措施。

5.1.3电力调度室应制定电网事故处理方案,并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联合反事故演习,并网发电厂应积极参加联合反事故演习。

5.1.4电力调度室每年应定期制定、修改电网黑启动方案,黑启动方案考虑的因素必须周全,且与地调黑启动方案应协调一致。

5.1.5公司每年应定期组织开展防止110KV枢纽变电站全停事故的检查工作。输变电部每年应定期提出安全整改措施,制定预防变电站全停的事故处理预案,并进行落实。

5.1.6县调应制定电网低频、低压减载方案,配制足够的减负荷容量,并定期开展实测工作,每年要根据实际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紧急情况下保证电网安全的拉闸限电序位表,事故状态下的拉限容量不低于负荷的30%。

5.1.7县调应制定“预防和应对电厂缺煤停机事故预案”。按照地方政府安排的限电指标,保障对重要用户的供电。

5.1.8为保证二次系统的安全,防止和处置由于二次系统遭受病毒、黑客攻击、人为破坏等原因,造成电网不能正常运行,信息部应做好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的安全、组织和技术措施,编制应对的处理预案,并报公司应急处理指挥部和县调备案。

5.1.9县调应设置防灾备用调度系统,以防止因调度机构环境破坏,导致不能进行调度的正常指挥。备用调度系统不能建设在同一个建筑区域内。备用调度室的技术装备应能保证日常基本调度业务的开展,至少应装备建议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一套、专用调度业务电话通信系统、电网一次电气主接线图。

5.1.10为有效地防范由于电力通信的原因造成电网调度失灵,应制定电力通信系统应急预案。

5.1.11并网发电厂应制定保厂用电措施,并报调度所备案。

5.1.12公司应定期组织应急抢险、停电抢修等反事故演习,提高抢修能力。

5.1.13县调应备有不间断电源,保证在失电情况下,能连续8小时提供调度支持系统和事故照明足够的电源。

5.1.14针对近年来山火多发,危及输电线路安全的情况,输变电部应制定“火烧山危及电网安全应急预案”。

5.1.15客户服务中心应会同调度室制定重要用户的保电措施。各类重要用户要根据突然停电可能带来的影响、损失或危害,制定外部电源突然中断情况下的应急保安措施和救援预案。矿井、医院、金融、通讯中心、新闻媒体、高层建筑等重要用户,必须自备保安电源。

5.1.16为保证调度室、变电站等重点场所、重要部位的安全,安监科应会同保卫科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重点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重点场所事故抢险、消防、防灾、防盗、人员疏散等应急预案。

5.2.17为有效防止和处置台风、洪水、雷击等自然灾害对电网的伤害,安监科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台风、防汛、雷击等自然灾害危及电网安全应急预案”。

5.2资金和物资保障

5.2.1公司每年应投入必要的资金,用于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设施、设备、器械、人员培训等专项费用,保证抢修工作正常进行。

5.2.2公司应急指挥部必须依据已制定的应急处理预案,配备应对电网事故所需的通讯设备、交通设备、流动发电设备、保安装置、电力抢险物资等。

5.2.3变电检修部及各中心供电所应根据本单位设备,负责提出事故备品备件清单,确定事故备品备件的型号和数量;物资公司负责事故备品备件和电力抢修物资的储备和保管工作。生计科负责制定事故备品备件的配置原则,确定物资公司应储备事故备品备件和电力抢险物资名称、型号和数量,并每年不少于二次检查事故备品备件和电力抢险物资的储备情况,及时补充修改清单。物资公司应建立健全事故备品备件和电力抢险物资的档案资料。

公司储备的事故备品备件和电力抢险物资台帐(应包括备品的名称、数量、存放地点、健康状况),见附件五。

5.2.4公司要加大安全经费的投入,积极采用新设备、新技术,不断完善防止电网事故的技术措施。应重视研究电网安全的重大问题,从电网规划、建设和改造项目的立项、设计、建设、试验、运行等各个环节,考虑应对突发事件处理措施,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5.3管理保障

5.3.1公司应根据应急保障体系的要求,确定各类应急人员名单,特别应加强电网调度、运行值班、生产管理、事故抢修的队伍建设和人员技能培训,通过模拟演练等手段提高各类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并结合突发事件的类别,定期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处置电网事故的演习。

5.3.2公司应每年定期聘请由电力生产、运行管理、科研单位等各方面专家组成的应急专家组,调研和检查应急预案制定、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5.3.3安监科应加强电力生产、电网运行和电力安全知识的科普宣传和教育,采用通俗易懂方式教导停电后的正确处理方法和应对办法,提高公众应对停电的能力。

第6章后期处置

6.1事故调查

依据《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和国家有关事故调查处理规定进行。

6.2改进措施

6.2.1电网事故之后,公司应及时组织生产、运行、科研等部门联合攻关,研究事故发生机理,分析事故发展过程,吸取事故教训,提出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应急预案。

6.2.2公司应及时总结社会应急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应急处理、事故抢险与紧急处置体系。

6.2.3根据设备投保情况,财务科应与保险公司联系现场勘察及理赔事宜。

第7章培训与演习

7.1培训

7.1.1劳工科负责本应急预案的培训组织工作。

7.1.2参加培训的人员:所有在应急预案中承担某项职责的人员都必须接受有针对性的培训,包括直接和间接参与应急工作的协调或责任人员。

7.1.3目标:所有参与培训的人员熟知所在岗位在应急处理职责,熟练掌握所在岗位的应急处理任务,能按预案进行事故报警、调度、抢修、物资运送、通讯联络、指挥等,提高应急处理反应能力。

7.1.4培训的周期:每2年一次。

7.2演习

7.2.1公司应急办公室负责本预案的演习工作。负责成立预案演习导演和演习监护小组、演习评审小组,按周期有针对性地制定演习计划,监督实施。

7.2.2本预案演习指挥部:

总指挥:公司应急指挥部总指挥

副总指挥:公司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

成员:公司应急指挥部成员

7.2.3模拟演习的类型

根据情况有选择性地、不定期地进行全面演习,或功能演习,或桌面演习。

7.2.4演习评价

建立评价档案,按不合格、合格、良、优四个级别评价。评价结果下发给各相关部门,并存档。

7.2.5本预案演习的周期每2~3年1次。

第8章应急预案的维护

8.1本预案的更新、维护

8.1.1本预案更新、维护负责人:公司应急办公室主任。

8.1.2更新、维护修改应填写更新、维护修改记录表(如下表)

更新、维护修改记录表

修改日期

修改人签名

修改页的页码

修改内容

修改原因

8.1.3应急指挥部应对每一子预案确定更新、维护负责人。

每一更新修改一次预案,修改者都必须向公司应急办公室说明修改的内容及其原因,并填报更新、维护修改记录表。

8.2预案的评审人员和单位:由公司应急办公室成立评审组。

8.3更新和修订应急预案的方法:书面

8.4评审应急预案的周期:每年一次

围手术期的应急预案篇2

一、征管信息系统运行的有条件性和应急管理

CTAIS2.0江苏优化版综合征管系统是支撑我省国税部门税收征管工作运转的基础性业务处理平台,也是各类外挂系统(网上申报系统、电话申报系统、网上认证系统、一窗式票表比对系统、税银库联网系统等)进行信息交换的重要依托。我们认为,征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依赖于外部运行环境、内部运维管理和硬件设备自身的稳定性三大类因素,这三大因素的有条件性就构成了征管系统正常运行的主要风险及其类型。

1、制约征管系统正常运行的外部因素

(1)电力供应和网络连接。由于运营商的原因或雷击等自然灾害造成断网、停电、电信故障,导致系统无法启动运行。

(2)恶意攻击导致系统运行故障。如黑客非法访问和入侵系统,窃取口令、拒绝服务攻击、越权访问,假冒、篡改或删除系统信息等。

(3)网络病毒造成系统运行故障。

2、制约征管系统正常运行的内部因素

(1)系统运维的滞后。相关政策法规调整后,相应系统“补丁”下发及江苏并版的滞后影响系统对部分征管业务的及时处理。

(2)网络技术更新、业务流程的变更等。在进行升级和数据转换时,可能会出现系统运转缓慢甚至死机现象。

(3)内部人员的错误操作。这些错误包括缺乏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意识,违反规定在工作机上浏览公共网站,未能按要求及时升级安全软件和及时查、杀毒,部分系统用户的密码设置过于简单、保密性差甚至公开化,使系统面临被“合法”入侵的风险。

3、制约征管系统正常运行的硬件设备自身因素

这主要是指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物理故障或由于网络技术自身缺陷造成的软件故障,以及计算机硬件设施提供的处理能力不足(如同一时间内集中的数据查询等大规模的数据请求超过系统的承载能力)导致征管系统出现瘫痪、死机、信息交换迟缓甚至中断等现象。

应该说,上述影响征管系统正常运行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意味着我们赖以开展工作的征管信息系统出现突发障碍的可能性也是客观存在的,虽然其发生的概率不高,但决不应该被我们所忽视。

征管系统的故障,往往具有突然性、紧迫性、广泛性、连续性和持久性等特点,通过技术维护消除系统障碍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一时间段内,我们的征管工作的有序性会受到冲击,其范围可能是部分地区也可能是全省,其内容可能是部分业务也可能是全部业务,其持续时间可能较短也可能较长。因此,有必要建立应急机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使征管机构在面对系统故障时有高效的组织架构;通过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使征管工作在面对系统故障时有可遵循的规范;通过必要的模拟演练,使征管人员在面对系统故障时有充分的心理和技术准备。

建立和运用这个机制的过程可称为税收征管应急管理(简称应急管理),定义为:面向征管信息系统可能或已经出现的突发故障,对税收执法或纳税服务的全过程进行的预先或适时的控制,是税收征收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对信息系统突发故障的一种响应,是现阶段税收管理在这种突发故障背景下的理论延展。这一概念的内涵在于:应急管理重点是考察信息系统突发障碍对于征收管理的影响,并进行响应。开展应急管理,既是保障税务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的需要,也是提高服务能力、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需要,更是税收征管和信息化建设不应或缺的内容。

二、应急管理的原则

应急管理所要规范的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税收征管活动,其根本目标是确保税务机关在暂时失去征管信息系统支撑的情况下能够依法履行职责,并向社会提有效率的纳税服务。据此,它应遵循以下原则:

1、分级分类管理

从纵向看,根据信息系统故障影响的地域范围不同,可将应急响应分为三级,即全省范围为一级,省辖市范围为二级,县(区)范围为三级;从横向看,根据信息系统故障影响的业务事项范围的不同,可将应急响应分为三类,即影响所有业务操作的为一类,影响税收执法和纳税服务的为二类,只影响内部管理事项的为三类。以省辖市级为例,当全市范围内出现信息系统因故障不能支撑其接受纳税人电子申报时,即可由其本级决定启动“二级二类”应急响应,并实施相应预案。

根据国税机关税收业务的特点及征管信息系统的实际,按照故障的可控性、对征管业务的影响程度、持续时间和影响的地域范围等因素,将可能出现的信息系统故障及其影响作科学的分级和分类,有利于各级国税机关“各就各位”开展应急管理,制定不同的预案,提高应急工作的针对性和效率,形成全省完备的应急体系。

2、规范执法

在应急状态下,征管工作暂时失去了信息系统的制约,但税收法制的要求不应降低,制定应急预案应坚持法制原则,实施具体的应急措施应确保规范操作。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面对纳税人的行政执法行为要规范,各类数据的采集要有依据,程序要合法;二是要满足执法监督的需要,对应急状态下由手工处理的征管业务,应制定各种相关的台账和表格,要求逐笔登记,便于系统恢复后的数据补录。

3、服务优先

确保各级国税机关的各项纳税服务措施不因征管信息系统的故障而中断,确保纳税人到国税机关办理各类涉税事项如税务登记、资格认定、税款申报、代开发票、购领发票等不因此而受到影响,是应急管理的主要目标。因此,预案的设置要体现服务优先的原则,一是要将处理涉及纳税人的涉税事项作为预案的主要内容,使应急状态给纳税人造成的影响减至最小;二是要在各基层单位预留必要的表、证、单、票等,确保应急状态下的人工操作可以随时响应;三是要以方便纳税人为主做好应急状态下的办税场所的分布和设置,制定维护办税场所公共秩序的措施,坚决预防可能出现的等待、拥挤带来不良事件。

4、协同高效

以流程为导向的CTAIS2.0江苏优化版将征管活动的各个环节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当信息系统出现故障时,这种纽带作用将暂时消失,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建立各工作部门、各工作环节及各工作人员之间必要的联系,继续保持征管工作的有序进行,是应急机管理所要实现的又一个目标。这就要求在应急状态下,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指挥中心;其次,各部门及人员要有新的、不同于常态的职能定位;最后,还要制订详细的业务办理流程。

三、应急管理的主要内容

从全省范围来看,虽然也有部分地区开始涉及这项工作,但仍比较零散,更没有形成全省统一的标准和体系。因此,在全省范围内着手开展应急管理,既是应对潜在风险的现实工作的需要,也是完善我省国税系统征管制度体系的需要。当前,主要应围绕“一案二制”来开展这项工作,即制订应急预案、建立管理体制、形成工作机制。

1、制订科学的应急预案

这里的应急预案,是指各级国税机关针对可能发生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突发故障,为迅速、有效、有序地继续履行法定职责、实施税收执法和提供纳税服务而预先制定的方案。它是用以明确在信息系统突发故障的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进程中,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以及相应的资源和策略等的行动指南。

(1)预案体系的构成。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首先,省局、市局和县(区)局应分别制订各自的预案,以应对不同地域范围内的应急需要;其次,省局、市局和县(区)局应根据信息系统可能的故障对涉税事项影响的不同内容和紧迫性(如是否处于税款申报期)制订不同类型的预案,以适合不同的需要;最后,下级预案要以上级明确的要求和标准为依据,上级预案要以下级预案的内容为基础,从而最终形成适应不同层级、针对不同问题、涵盖所有业务、相互补充、有机协调的应急预案体系。

(2)预案的编制过程。如图所示,我们将预案的编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预案的准备

这是编制预案的前期工作阶段:①成立预案编制小组;②收集资料,对影响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分析和评价;③对本级组织的应急能力与资源进行评估;④制定预案编制计划。

第二阶段:预案的编制

主要工作有:①按计划编制预案;②预案的评审及修改;③本级领导批准并报上级机关备案。

第三阶段:预案的演练(实施)与修订

预案编写完后的主要工作有:①宣传;②培训和演练(实施);③修订和完善。

需要强调的是,管理学界认为,应急管理是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开展这项工作必须要掌握一些关键技术。因而,科学地编制预案,就不能仅仅立足于经验、调研资料和主观想象。应急管理的技术主要有鲁棒计划建模与求解、约束满意决策、对应急系统初始状态的处理、决策支持系统设计等,这里简要介绍鲁棒计划的建模与求解。

鲁棒性(robustness,健壮性)指控制系统在一定(结构,大小)的参数摄动下,维持某些性能的特性,它是在异常和危险情况下系统生存的关键。由于税收管理也可被视为一个控制系统,因而尽管鲁棒性一词来源于工程技术领域,但将其扩展到税收管理领域仍有益处。鲁棒计划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所制订的各项计划和决策都应充分考虑环境的不确定性,制订具有健壮性的计划与决策,包括制订应急预案;二是突发事件发生之后,采取的措施应能适应一定参数的变动范围,采取的措施应尽可能在较大的参数波动范围内有效。鲁棒计划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目标或约束函数,使最终得到的方案在参数扰动情况下满足稳定性的要求。这里涉及到很多半结构、非结构性、非线性等问题,需要设计相应的算法进行模型求解。

(3)预案的主要内容

应急预案实际上是标准化的反应程序,以使应急工作能迅速、有序地按照计划和最有效的步骤进行,它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要素:①监测:通过危险辨识,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掌握信息系统运行状态,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②响应:发生事故后,明确响应的原则、主体和程序,明确指挥协调、紧急处置的程序、部门和内容;③处置:一旦发生事故,具有应急处理的方法,能快速响应,履行法定职责,提供纳税服务;④保障:是指为保障应急处置的顺利进行而采取的各种保证措施,包括足够的办税人力、符合规范要求的办税文书及单证、必要的办税场所、秩序维护办法、通讯与信息、社会沟通、技术支撑以及其他保障。⑤善后:是指应急状态结束后,为使征管工作恢复常态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包括文书归档,向信息系统补录数据等。

2、建立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

根据税收征管的属地原则和征管信息系统的“省级数据集中”这一特点,应急管理以“省局主导、各级共管、综合协调、分工负责”的体制为宜。

(1)省、市、县局是管理主体。首先,省、市、县局分别是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工作的主体,各自制订相关的制度、预案、决定进入应急工作状态并对应急工作的后果负责。在这里,省局应承担主导作用,制定全省统一的标准、要求,切实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其次,下级局的应急管理必须以上级局的标准和要求为依据,上级局要将下级局的应急管理视为本级的有机组成部分;最后,应急状态的进入由本级决定,但应及时报告上级局,上级局应从技术、物资和人力等方面给予支持。

(2)征管部门综合协调。各级征管部门在应急管理中要承担综合协调任务,一是要建立应急管理制度、制订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二是在应急状态下要协助领导落实预案,适时掌握和控制预案执行效果,确保征管工作有序进行;三是应急状态结束后,负责督促文档的归集和系统数据的补充录入。

(3)各个部门分工协作。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各部门都应树立责任意识,税政部门要明确应急状态下的税收业务工作标准;计统部门要提供应急状态下需要手工填写的表、证、单、书;宣传部门要做好与社会舆论的沟通;其他还有做好应急状态下的人力调配,将应急管理列为日常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等等。

3、形成严密的工作机制

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就是要规范在信息系统突发故障的发生、发展、结束等整个过程中,应急工作的组织和各部门相互协作的工作方式。形成应急工作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制度体系。这些制度的内容要涵盖应急工作的组织指挥、应急状态启动和结束的审批程序、信息系统突发故障的报告、应急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应急业务的指导、监督和检查等应急管理的全过程。

(2)加大考核力度。应将应急管理列入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加以考核。对应急管理工作开展的好的地区要给予表彰,并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对不按要求开展应急管理,特别是在应急状态下组织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

围手术期的应急预案篇3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阑尾炎急性发作属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发病率较高,早期主要以脐周疼痛,消化道等症状为主,四到六小时转移到右下腹,典型体征为形成固定压痛点、治疗方法以外科手术为常规治疗手段。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是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阑尾炎手术患者80例,所选患者均有腹痛,血常规白细胞均升高。其中转移性右下腹痛4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6.7岁。阑尾炎病理分型:化脓性阑尾炎19例,单纯性阑尾炎15例,坏疽 穿孔性阑尾炎6例。对照组患者40例,男22例,女18例。 平均年龄47.3岁。阑尾炎病理分型:化脓性阑尾炎21例, 单纯性阑尾炎14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阑尾炎病理分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手术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1)术前准备:观察患者心理和生理状况,与患者积极沟通,全方位的安慰患者和其家属,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依照患者年龄和文化水平等特点,利用卡片资料、宣传手册、多媒体视频等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减轻其焦虑恐惧心理,积极主动配合手术治疗,对患者全身情况进行全面评估,认真清点术前手术器械,充分预备相关手术物品,做好胃肠道准备,避免患者术后呕吐和腹胀发生。酌情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和维持酸碱平衡。感染较重患者预防应用抗生素。(2)术中护理:腰麻患者应保持6-12h的去枕平卧,防止脑脊液外漏而引起头痛。术中时刻检查患者病情,手术过程中给予患者高度关切,一旦遇到意外情况,必须要保持冷静, 术中增强妥善处理能力。(3)术后护理: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1次/60分钟,持续监测6-8h直至生命体征平稳,密切观察伤口情况,积极预防感染,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采用药物和心理调节等多种方式有效镇痛,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改善术后睡眠。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预防肠粘连的发生,尽早排气,减轻患者痛苦。给予患者腹部按摩,促进其尽早排气[1]。

1.3评价方法 采用Zung制定的SAS评分方法;生活质量为100分制,0-100分变化,生活质量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理想。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SAS评分、住院时间及护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由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及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及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SAS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术后护理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阑尾炎是因为官腔狭窄或粪石阻塞而引起的阑尾炎性改变,为是普外科常见疾病,其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就诊和治疗。早期诊治,患者多可在短期内痊愈,死亡率很低。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可能造成患者死亡。大量文献研究也表明,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如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一般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5%,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满意度为100%,其患者对其护理效果接受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充分证明了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的必要性。这也与张洁靖[2]等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研究结果保持一致。本次研究通过对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开展护理干预,获得以下经验:(1)干预护理需在患者客观资料基础上建立。术前要求护理人员采集患者病情资料,对相关资料加以查找以制定最佳围手术期护理方案。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将临床实践与理论有机联合,以人为本,对症护理,以建立更优质的护理模式。(2)优秀的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护理人员通过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方案,在工作中重视患者主观感受,给予其更多的体贴和关心,使恐惧焦虑情绪减轻,对并发症起到了良好的预防作用。综上所述,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采用护理干预,从生理和心理等全方位加强护理管理,能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围手术期的应急预案篇4

【摘要】目的:总结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要点、注意事项及体会。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12月间6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和脂肪液化各1例,及时对症处理后痊愈。所有患者都在5-15d相继出院,随访6个月未见任何并发症。结论:客观认真的术前评估、制定科学实用的应急预案、细心的护理观察、及时对相关并发症预警信号进行护理处理是促进急性阑尾炎手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更能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护理;体会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青壮年。占基层医院手术病例80%以上。但常见病、多发病并不等于简单病,有些急性阑尾炎的术前明确诊断并非容易。特别是围手术期护理不到位,会出现或诱发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性质的并发症。不管并发症的大小,一旦出现并发症将同样造成患者生理、心理上的伤害。因此,加强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本病诊治的重点。现将我院2011年2月-12月间6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于与同道一起交流学习,进一步提高急性阑尾炎的围手术期护理技巧和管理水平。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患者均于2011年2月-12月间在我院就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而实施手术治疗的病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33例。年龄在12-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24岁。从发病到就诊时间多在2-12h,平均2.34h。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47例。

1.2 临床表现 以突发性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其腹痛可以是开始于脐周或上腹部,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性加重,数小时后疼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部。也可以无明确转移性腹痛过程,而直接表现为固定右下腹痛。由于老年人机体退行性改变,对各种有害刺激反应不很敏感,所以,部分老年人不是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而是以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为临床表现就诊,并且较早的进入中毒性休克。患者早期体温可正常或稍高。当炎症加重时可出现口渴、出汗、脉搏加快、寒战、高热。腹部体检,典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者可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以右下腹为明显。结肠充气、腰大肌、闭孔内肌试验可出现阳性表现。试验室检查,多数患者白细胞计数增多。

1.3 治疗 所有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开腹阑尾切除术,其中,手术切口为麦氏切口55例,探查切口13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护理评价 急性阑尾炎患者多为以病情急、痛苦大,入院后多需尽快的做出明确诊断和立即手术。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应与经治医师保持信息对称,能及时有效的掌握患者的情况,把各种有用信息详实的记录在《术前护理评估单》上[1],并把记录的情况及时向手术室护士汇报,与她们一起审定、研究手术患者的护理措施和应急预案。特别是对患者基础性疾病的评估和积极矫正要做到细致、认真。能在术前矫正的要短时间内积极矫正,为手术成功打造有力条件;不能及时矫正到位的更应该积极矫正,以尽量减少术中风险因素。

2.1.2 术前心理护理 急性阑尾炎患者就诊时临床表现往往都较重,所以,患者的思想顾虑和“包袱”较大,在一定程度上该“包袱”的重量与病情呈正比。文化程度高对病情有所了解的患者尚好,对基层社区的一些文化程度低、经济状况差的患者此“包袱”更重。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沟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述阑尾炎的发病机制、手术过程以及术后对身体的影响。用众多成功的实例向患者介绍,并实事求是的分析患者的眼前状况,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与危险性,但出现的概率不多。让患者及其家属理解,这不仅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焦虑,更有利于让患者配合医护人员的诊疗工作,为手术的成功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有些老年患者对新农合医疗政策还不很了解,担心手术要化很多钱,加重子女的经济负担。对这些患者我们应加大新农合医保政策的宣传力度,与患者算一算本就诊大概的医疗费用,让患者放心,对子女的经济不会有太多的影响。

2.1.3 术前基础护理 术前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意识等变化[2,3];开通静脉通路,维持患者机体能量及水电解质的需要,积极控制感染;对疼痛强烈的患者可适当使用解痉药物,但绝对禁止使用吗啡或杜冷丁等物,以免掩盖病情;通知手术室准备好手术中各种包裹和辅料,检查各种应急设备的性能,为手术做好良好的期前工作。

2.2 术中护理 器械护士术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做好各种器械的分类排放,术中密切观察手术步骤及需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能准确迅速的传递手术所需器械和物品,传递尖锐器械时注意安全防止误伤,主动灵活处理各种紧急情况,并及时将手术进展和特殊情况告知巡回护士和麻醉医生。对术中使用的和临时增加的物品必须和巡回护士进行二人核对,防止差错事故发生。及时准确记录病人的出入量,并且进行二人核对[4],随时告知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关腹前应对所有“进场参战”事物实行彻底查对,实行“查、对分开,查、对结合”的原则。器械、巡回护士双确认、双签字。

2.3 术后护理

2.3.1 术后基础护理与饮食指导 术后加强基础护理的执行力度,根据患者不同的麻醉方式,选择适当的,每小时监测一次血压、脉搏,连续3次,如患者各项体征平稳,可适当延长监测的时间和次数[5]。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手术24小时内应禁食,待胃肠功能恢复后,依照先流质-半流质-普食的原则,进行循序渐进进食。一个月内应避免腥、辣、过冷、过热的刺激性强的食物。

2.3.2 术后疼痛护理 术后轻微疼痛者可使用双氯芬酸钠栓剂塞肛镇痛。疼痛强烈、年龄较大者可使用适量的盐酸哌替啶,这样既能保障患者的休息质量,又能减少因疼痛带来的并发症。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有积极的意义。

2.3.3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术后除密切监测患者的整体状况外,更应加强对手术切口的观察。如发现切口有液性渗出或红、肿等预警信号,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2.3.4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良好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及腹部受凉。遵守医嘱,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

3 体会

本组6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和脂肪液化各1例,及时对症处理后痊愈。所有患者都在5-15d相继出院,随访6个月未见任何并发症。这一点我们护理人员感到由衷的欣慰。我们认为在临床护理中,对入院的患者初期评价非常重要。因对于不同的患者,我们制定的护理预案和护理措施也有所区别。对年轻、体质强壮、无基础性疾病患者。围手术期我们可以采取常规的一般护理。而对于老年人、伴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围手术期除外积极治疗本病外,还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治疗与护理。如本组有6位患者存在慢阻肺,术后卧床24小时后,患者肺部症状更加明显,咳嗽、气喘进一步加重伤口的痛觉。此时,我们必须加强患者呼吸系统的护理力度。

术后细致的病情观察更是重中之中,如有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3、4天,手术切口出现红肿或液性渗出。我们立即报告医师,与医师一起进行对症处理。患者虽然延迟几天出院,但没有留下后遗症。

总之,我们体会到客观认真的术前评估、制定科学实用的应急预案、细心的护理观察、及时对相关并发症预警信号进行护理处理是促进急性阑尾炎手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更能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曹伟新, 李乐之. 外科护理学[M]. 第4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250-251.

[2] 闫丽芳.开腹手术切除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1,23(33):7165.

[3] 赵小云.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护理体会[J].河南中医,2010,30(6):623.

[4] 于清淮.7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6):104-105.

作者单位:224400 盐城市阜宁县阜城镇卫生院

(上接第154页)

因而吸脂术后,受术者应当尽量饮用富含维生素食品,比如蔬菜与水果。烟酒与刺激性食物严格禁饮禁食,避免沐浴,以便抽吸局部部位能够尽快愈合,加快抽吸部位软化速度,减少瘢痕形成。

本研究中,经过科学吸脂术与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88例受术者中,仅有1例出现皮下血清肿,其余受术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术后效果满意率为97.7%,表明行吸脂术术后,给予受术者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受术者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手术效果与受术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李耐国,余海龙,浅谈腹部吸脂术的方法及护理[J],健康必读:下半月,2011,(4):153-154

[2] 张喜清,康文丽,常军明,女性吸脂术30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2009,15(12):11

围手术期的应急预案篇5

一、企业项目安全CI形象策划的意义

项目安全CI形象策划旨在为企业的发展提安全方面的科学化、智能化和技术化方面的支持。然而在面对当今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就势必要求建筑施工企业不断制定和完善自己的企业文化,逐步完善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以求实现企业各项目标。

本策划适用项目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已经范围涵盖了项目部、施工队、班组的安全管理及考核等方面的管理。

二、项目管理CI形象策划的具体内容

项目管理安全策划

在项目前期,安全组织机构及人员的选择就要周密慎重,选择有责任心、有团队精神的人进行组团。为实现安全生产,落实目标管理具体指标。项目组在施工生产、安全管理和文明施工等工作中,将紧紧围绕目标展开工作,各个职能部门和岗位责任人的一切工作也必须围绕目标管理内容去做,上下一心,群策群力,落实安全文明施工岗位责任制,实现目标管理

(二)安全技术措施及方案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需单独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及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及方案且必须有设计、有计算、有详图、有文字说明。具体为:模板工程、脚手架工程、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现场临时用电、群塔作业、幕墙安装、钢结构工程等。

(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措施及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计划、施工工艺技术、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劳动力计划、计算书、施工图及节点图等。

(四)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必须在工序施工前进行,并且要保证交底逐级下达到施工作业班组全体作业人员。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交底顺序为:项目总工程师项目技术人员责任工程师;分部分项施工方案(或操作手册)交底顺序为:项目技术人员责任工程师班组长;分项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交底顺序为责任工程师班组长作业人员 。

(五)安全验收

项目经理部需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的安全验收制度,各类安全防护用具、架体、设施和设备进入施工现场或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经专家论证的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工程,由项目经理部组织具体验收工作,公司相关部门参与验收。

(五)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包括以下内容:教育培训、安全宣传活动。项目每年应定期开展安全宣传活动,并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

(六)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主要做到检查制度的建立健全。项目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实行逐级安全检查制度,包括日检、旬检、月检等;项目实施定期检查和重点作业部位巡检制度,做到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化、标准化、经常化。

(七)安全生产费用

安全生产费用(以下简称安全费用)是指企业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在成本中列支,用于购置施工安全防护用具、落实安全施工措施、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等所需的费用。项目部必须建立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按照“企业提取、确保需要、统筹使用、接受监管”的原则进行管理。

安全生产费用的核算

项目依照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应计入相关产品的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计入“专项储备”科目。项目部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时,属于费用性支出的,直接冲减专项储备;形成固定资产的,按照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冲减专项储备,并确认相同金额的累计折旧,该固定资产在以后期间不再计提折旧。

4.安全生产费用的监督检查

项目部进行安全生产检查、评审和考核时,应把安全生产费用的投入和管理作为一项必查内容。定期对项目经理部安全生产投入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由于安全投入不足,致使施工现场存在安全患的问题。

(八)应急管理和事故报告

1)应急预案的管理包括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应急预案的培训,各级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工作小组及工程项目现场工作组应定期组织分级应急预案的培训,掌握事故预防、响应要求、现场控制及综合协调等内容,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应急演练可进行现场演练和模拟演练。现场演练的内容主要包括:迅速通知有关单位及人员、抢救(灭火、伤员现场急救)、疏散与撤离、保护重要财产、封闭现场等。

2)应急响应

应急预案的启动,事故发生后,项目经理部要按规定逐级进行上报并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根据应急预案和事故的具体情况,及时成立事故应急工作组,抢救伤员,保护现场,设置警戒标志,按照“分级响应,快速处理,以人为本,积极自救”的工作原则,进行应急处置。

3)应急救援

应急救援流程:事故发生后,按照分工迅速组织人员抢救、保护事故现场;抢救伤员时,要采取正确的救助方法,避免二次伤害;同时遵循救助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防止抢救阻碍或事故蔓延;对于伤员救治医院的选择要迅速、准确,减少不必要的转院,贻误治疗时机;事故现场仍然存在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隐患时,必须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在救援过程中发生二次伤害。

4)事故报告

这里所提到的事故是指重伤(含)以上因工死亡事故、机械事故、损坏市政基础设施、构筑物或建筑物或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事故。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用电话向项目部负责人报告,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上一级主管领导和主管部门报告,并于1小时内将事故情况向事故发生地有关政府部门报告。由项目部填写《因工伤亡事故快报表》加盖公章后传至公司安全部,快报的上报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

5)项目部每月5日前和每年1月25日前将本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月报表》和《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年报表》上报公司安全部

6)事故调查

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应迅速组成内部事故调查组,配合政府各主管部门开展事故调查,组织内部事故分析

7)事故处理

事故发生后,施工现场应成立由项目负责人牵头的事故整改小组,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检查、整改,组织对现场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和安抚工作。现场整改工作完成后,向负责事故处理工作的政府主管部门提交复工申请整改措施报告,经政府主管部门复查批准后方可恢复施工。

结合笔者自己多年的施工管理经验,个人认为,尽管企业的项目安全CI形象策划一直在实践探索中,在在实际工作中是否能真正起到预期的目标,还是需要时间的考验。在一段时间的运行中,全民参与,将企业项目安全CI形象策划深入人心。在进行企业项目安全形象策划的过程中,不论是企业领导、项目经理、项目部其他管理人员、项目施工队伍,都应该在项目进行初期,进行全面深刻的项目管理安全教育工作,到项目完成后,也要进行相应的总结,集中项目的相关人员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进行记录,到年底进行总结,各个项目也必须进行互相交流沟通。

作者:李江平,男,汉族,1969.12月生,大学本科,1995年7月参加工作,

,工程师职称,项目管理部经理。

参考文献:

围手术期的应急预案篇6

一、总则

(一)目的

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具有很强适应性,能够迅速蔓延,对当地的森林(林木、竹子、种苗及繁殖材料)造成或可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森林病、虫、杂草及其它有害生物。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是一种防治难度大、危害严重的自然灾害,可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和生物污染,有时还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目前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警觉。

SSX是FF省重点林区,林业有害生物种类繁多。随着林区贸易交往频繁、建设步伐加快、人流、物流增多、造林面积增加,外来林业有害生物传播趋势不断加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对我X生态安全、森林景观、生物多样性、造林绿化成效及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防范和及时控制、压缩和扑灭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护国土生态安全,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1、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在X人民政F的统一领导下,X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指挥机构负责指挥、协调本预案的实施,并指导全X各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指挥机构,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响应的要求,落实应急处置责任制。

2、坚持部门分工负责、协同行动的原则。本预案涉及的相关部门按分工的责任,密切配合,协同行动,保证预案实施快速有效。

3、坚持快速反应、紧急处置和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原则。在科学决策基础上,采取各项措施并举,防灾、控灾相结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SSX行政区域内的突发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应急处置。

二、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

组织机构

X人民政F设立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X人民政F分管副X长任指挥长,政F办主任、驻军领导、X林业J主要负责同志任副指挥长,成员由X计划、财政、国税、地税、工商、建设、农业、科技、邮政、交通、公安、气象等X直部门和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X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X森防站。X指挥部设立专家组,由各有关部门技术和管理专家组成。

(二)

职责

1、指挥部职责

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及时控制和扑灭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负责应急控制灾情所需的经费、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拨;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开展检疫封锁;及时向省指挥部上报疫情。

2、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林业部门:制订本行政区域应急预案;具体负责组织调查监测、预测预警工作;制订本X应急各项工作制度;负责技术鉴定、指导以及危险性评估和评价;具体组织实施检疫封锁、除害处理等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应急储备物资的管理,提出应急经费使用建议。

驻军:负责协调驻军部队等军事单位的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防控工作,做好军事物资包装材料、运输工具等的检疫检验申报。

X发展计划委、财政部门:负责落实灾情防控所需物资和经费。

税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做好灾害发生区相关税收减免工作。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木材、花卉、苗木、木材加工等X场监督管理。

建设部门:负责指导和检查重要建设工程单位不使用带有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木材、电缆盘、木托等木制品。

科技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和科技人员,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提供技术支持与科技支撑。

邮政部门:做好种苗、木制品等在邮寄过程中的疫情查验和检疫封锁工作。

交通、公安部门:在通往疫情发生区和重点预防区的交通道口设立警示标志,协助做好疫情封锁工作。

气象部门:负责提供灾情预测和除治作业所需的气象信息和数据。

3、办公室职责

负责重大生物灾害应急处理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负责信息收集和发送工作;提出应急措施建议;按照指挥部决策,及时调配控制灾情所需的人员、资金和物资;组织各地、各部门的灾情防控工作;负责公共宣传教育。

4、专家组职责

负责提供本X重大生物灾害的调查、评估和分析技术支持和应急技术咨询,提出应急技术方案和意见,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做好扑灭疫情技术指导。

三、预警和预防机制

(一)监测预警和检疫检查

由X森防站、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乡镇林业站(国营林场)及基层监测点构成全X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掌握灾情动态。由X森防站和S个木材检查站,构成检疫御灾体系,加强检疫检查。对从境外引种加强审批管理。根据我X的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在全X建立健全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网络和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充分发挥各测报点和基层护林员的作用,加强应急指挥系统和监测预警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二)灾情的报告

X森防站负责组织本X重大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工作;X森防站负责全X重大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工作。一旦发现疫情及可疑情况,立即取样鉴定,查清发生范围和程度,按国家和省有关预测预报管理规定的时限和要求逐级上报。发现新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应于1个工作日内向X林业主管部门报告,同时上报省、市林业主管部门。

(三)鉴定和发布

在疫情及可疑情况上报的同时,对于新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要采集样本送省森检机构鉴定和确认。省森检机构无法鉴定和确认的,应于2个工作日内送国家林业J有害生物检验鉴定中心鉴定。疫情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统一发布。

(四)加强信息交流和科技支撑

加强交流与合作,广泛收集有关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信息。积极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定期组织有关专家对可能入侵的重大有害生物进行风险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对已入侵但未形成重大灾害的林业有害生物,及时提出监测、控制与扑灭技术措施,防止疫情扩大。

四、灾情的分级

(一)Ⅳ级预警(一般灾情、蓝色预警)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Ⅳ级灾情:

1、在X级行政区域内,重大危险性本土林业有害生物连片暴发成灾面积达到0.3万亩,经科学预测灾情将进一步加重。

2、省级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在一般区域发生新疫情。

(二)Ⅲ级预警(较大灾情、黄色预警)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Ⅲ级灾情:

1、在X级行政区域内,重大危险性本土林业有害生物连片暴发成灾面积达到1.0万亩,经科学预测灾情将进一步加重;

2、在全X范围内,省级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在一般区域新增2个以上(含2个)疫情发生X或在重点预防区发生新疫情;

3、省内已有分布的国家级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在一般区域发生新疫情;

4、特殊情况需要划分Ⅲ级灾情的。

(三)Ⅱ级预警(重大灾情、橙色预警)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Ⅱ级灾情:

1、省内已有分布的国家级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在一般区域新增3个以上(含3个)疫情发生X;

2、省内已有分布的国家级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在重点预防区发生新疫情;

3、特殊情况需要划为Ⅱ级灾情的。

(四)Ⅰ级预警(特别重大灾情、红色预警)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Ⅰ级灾情:

1、省内已有分布的国家级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较大面积暴发流行,危及著名风景名胜景观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

2、发现省内尚无分布的国家级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

3、发现国内尚无分布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可直接造成林木死亡或危害人类健康;

4、特殊情况需要划为Ⅰ级灾情的。

五、应急响应

(一)启动响应

采取分级响应的机制,即根据灾情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1、发生一般(Ⅳ级)灾情时,灾情发生X指挥部负责领导组织应急处置工作,决定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向X指挥部报告情况。

2、发生较大(Ⅲ级)灾情时,在相关X启动应急预案的同时,X指挥部负责领导组织应急处置工作,决定启动本应急预案,并向省指挥部报告情况。

3、发生重大(Ⅱ级)灾情时,在X及相关X启动应急预案的同时,由省指挥部决定启动省级应急预案,并将预案执行情况上报国家应急指挥机构。

4、发生特别重大(Ⅰ级)灾情时,在省指挥部启动省级预案的同时,由省人民政F或省指挥部请求国家给予支持。

(二)响应基本程序

当发生不同级别的灾情时,各级指挥部按如下基本程序响应;

1、灾情通报:指挥部接到当地森检机构的灾情监测报告后,立即向上一级指挥部报告,同时将情况通报指挥部成员单位。当灾情涉及或影响到相邻行政区域时,要向相邻行政区域通报。

2、除治动员:指挥部立即召开会议,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及相关单位的工作要求,研究部署各项应急处置措施;指挥部成员单位的有关工作要迅速到位,并在政F的统一指挥下高效有序运转。

3、成立现场工作组:成立由指挥部副指挥长任组长、有关成员单位负责同志组成的现场工作组,迅速赶赴现场,指挥、协调、组织灾情除治的各项工作,检查、督促灾情发生地区落实各项除治措施,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

4、组织除治:调集药械、药剂、除害封锁设施和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应急储备物资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织除治队伍,按照相关技术规程全力除治。同时组织专家现场指导灾情除治和防控工作。

5、信息报送:在除治过程中,各级指挥部每3天向上一级指挥部上报灾情除治进展情况。

(三)基本应急措施

1、重大危险性本土林业有害生物

发生大面积重大危险性本土林业有害生物时,要根据其发生规律,本着“治早、治小”的原则,采取化学、生物、物理、人工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必要时实施飞机作业,及早、全面地开展除治工作,控制灾情发展,防止灾情加重和范围扩大。

2、检疫性和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

一旦发现新的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和国内尚无分布的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疫情,按照“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采取坚决果断的检疫封锁、除害处理等措施,彻底清除虫源或病原,防止扩散蔓延。

(1)发现疫情后,由X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决定对疫情实行检疫封锁,在疫点周围的各个出口设立临时检疫检查点,立即派检疫执法人员封锁发生现场,禁止疫木及其枝桠或带疫苗木等流出。必要时,经省人民政F批准,可设立临时检疫检查站。

(2)对采取喷药、捕杀等手段可以完全杀灭的有害生物,使用相应手段进行彻底除治;对不能完全杀灭的,采伐清理疫情发生范围内的所有寄主植物,集中采取药物熏蒸、热烘等手段进行彻底除害处理,或按规定程序将疫木运往经过批准的疫木安全利用企业进行安全利用,或焚烧销毁。

(3)全面清理采伐林地的枝桠、树叶等,焚烧销毁;对伐桩使用药物处理、挖除焚烧、堆土掩埋等有效方法进行处理;必要时,对土壤进行全面彻底消毒。

(4)在疫点外围,采取以下预防性除治措施:采取施药、诱杀等有效措施,灭杀有害生物和传播媒介;全面清除濒死、枯死木或苗木,集中烧毁;超前皆伐可疑林木,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除害处理。

(5)对疫点附近的农户、木材加工厂等进行检查,收回已流出的疫木、枝桠等,集中进行除害处理。

(6)对疫点及其周围的古树名木,视情注射药剂予以治疗和保护。

(四)宣传报道

不同级别的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处置情况的新闻报道工作,由决定启动相应级别预案的指挥部统一负责。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要做到及时、准确、客观,注重实效。

X各级人民政F、各有关部门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宣传渠道,加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的严重性等科普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并公布灾情报告电话,充分依靠广大群众的力量,实现群防群控。

(五)应急终止

现场工作组确认灾情已经扑灭或得到有效控制后,由批准启动预案的指挥部决定并宣布应急终止。

六、后期处置

(一)灾情评估

指挥部办公室要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和人员对重大生物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科学评估,提出救灾方案、补偿措施和补助标准等,并及时组织实施。

(二)灾情调查

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专家及相关技术人员对灾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检疫性有害生物要查清其来源。当地森检机构负责继续对发生地及其周围的灾情进行实时监测,防止灾情再度发生。

(三)奖惩措施

指挥部对在整个灾情防控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法、违规调运森林植物及其制品而造成疫情发生的单位和个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给予从重处罚;对应急处置不力的单位和个人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七、保障措施

(一)

物资保障

各级指挥部根据本辖区内自身情况,建立相应的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药剂、药械、油料、封锁除害设施、交通运输车辆及其它物资。

(二)资金保障

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处理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建立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基金,由本级指挥部管理和使用。对因除治、除害而强制砍伐林木、销毁苗木等所造成的损失,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补偿,并减免相关税收。

(三)技术保障

建立X检疫检验中心,负责全X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分离、鉴定。X建立检疫检验中心实验室,负责当地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分离、鉴定。建立监测、预警、检疫、预报等应急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时传输各地灾情监测数据和有关图片,实时掌握灾情发生动态和发生趋势,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信息,对潜在的危险性有害生物进行超前研究,制订防治技术方案。

(四)人员保障

各级人民政F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应对林业生物灾害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队伍,能够有效贯彻指挥部的要求,并按照有关规定和技术规程进行灾情防控的处置。各级指挥部应当定期对专业队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和实战演练,提高应对处置能力。

(五)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X人民政F制定,X林业J负责解释。

围手术期的应急预案篇7

关键词:应急监测;预案;突发性;环境污染

中图分类号:X83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8012102

1引言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具有形式多样、发生突然、危害严重、处理处置艰巨的特性。应急监测又是做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救援工作和处理处置工作的前提与关键,由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具有以上特性,当事故发生时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应急监测预案,应急监测工作的开展将举步维艰。

2编制应急监测预案的必要性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二是对污染事故的处理处置[1]。而应急监测必须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包括污染物的种类、性质、数量、污染范围、污染程度、扩散态势等),以便于快速、准确地为事故处理决策部门提供环境动态信息资料。

但现行的各种应急预案主要针对的是环境质量常规监测和工业污染源监测,且内容相对笼统和空洞,这对监测部门的应急监测工作缺少现实指导意义[2]。 因此需要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实用、科学、完整的应急监测预案体系,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工作提供前提保障。

3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的编制步骤

3.1确保应急监测预案的权威性是首要任务

应急监测预案如果没有权威性,那么当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它不能起到相应的指导协调作用,如同一纸空文。通常应由国家或者省级监测站下达编制应急监测预案的文件,市级监测站积极响应;或者市级监测站根据所辖区域具体情况,自行编制应急监测预案,然后报上级部门批准,以此保证所编制的应急监测预案具有法律保障和权威性。

3.2成立应急监测预案制定小组

在编制应急监测预案时所涉及到的内容专业性较强、知识面较广,这不是某一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一支由各领域专家和学者组成的队伍――应急监测预案制定小组。小组主要负责制定日常准备工作程序、辨识可能出现的事故类型、制定应急监测行动响应计划、确保应急监测人员的培训和演练。

3.3明确预案目标与范围

为了编制出的应急监测预案更具有针对性,必须先确定预案适用的行政区域范围、环境污染事故种类以及应急监测所要达到的目的。

3.4做好区域内潜在风险源的辨识与评价是关键

应急监测预案应该建立于潜在事故源的辨识与评价之上,故该步骤是关键步骤[3]。通过调查和辨识,理出所辖区域内生产、经营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单位及分布情况,识别可能引发事故的材料、系统、场所特征和生产过程。摸清危险化学品的品种、数量,评估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造成的危害程度。此外,风险源不仅包括厂矿企业等所属的固定源,还包括流入所辖区域内的流动源,例如危化品运输车辆等。这类污染源可以从已发生的污染事故中筛选确定,建立本区域内流动风险源档案库。

3.5客观地评价自身应急监测资源与能力

应急监测资源主要包括应急监测人员的数量、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应急监测人员的防护设备、应急监测车辆、应急监测通讯和后勤保障等;应急监测能力主要包括应急监测人员的响应能力、布点采样能力、实验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应急监测培训经历等。对应急监测资源与能力的评价主要目的在于根据潜在的泄漏源制定出与自身应急监测资源和能力相匹配的应急策略,从而编写出更符合实际的应急监测预案。

3.6阐明应急监测级别的划分

在环境污染事故的不同阶段所采取的应急监测行动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对事故发展态势进行持续评估,可参照《国家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中的分级标准或者所在省(市)及地级市出台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的分级标准对事件进行分级。事故发生时可根据不同的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监测组织机构、调配相应的应急监测资源。以市级监测站为例,一般分为三类情况。一类:污染程度大需全面监测评估;二类:污染程度一般需一般性监测;三类:污染程度小仅需了解掌握[4]。

3.7应急监测机构及其职责的确定

对应急监测机构及职责的确定在应急监测预案中显得尤其重要,应急监测机构通常由应急监测领导小组、应急监测现场小组、实验室分析小组、质量控制小组、综合信息小组、专家咨询小组、后勤保障小组等小组构成,可将其绘制成组织结构图。在应急监测预案中必须预先详细地阐明各成员小组的职责,以保障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的开展应急监测工作。

3.8确定应急监测行动

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前、中、后期各应急监测小组所采取的实际行动就叫应急监测行动。应急监测行动是应急监测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如下程序:接警、事故地理位置的确定、潜在泄漏源信息库查询、事故评估和定级、启动应急监测预案、初步拟定应急监测方案、准备仪器开赴现场、根据现场情况调整应急监测方案并展开现场监测和实验室监测、数据汇总编制应急监测报告或快报并上报、应急监测终止、跟踪监测、应急监测总结评估并归档。该部分应详实地阐述应急监测行动各环节所采取的具体手段和方法,且宜将应急监测行动绘制成流程图,有助于更加清楚的呈现应急监测预案。

3.9阐述应急监测培训和演练制度

应急监测预案后,并不能完全的保证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应急监测人员能快速有效的展开应急监测工作。所以,在编制应急监测预案时还应阐明对应急监测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的相关内容,有利于应急监测人员对应急监测程序的了解和应急监测技术的掌握,同时也能找出应急监测预案的缺陷并及时做出修改。

3.10构建应急监测数据库系统

研究A案适用区域范围内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特点、规律,分析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建立“潜在泄漏源信息库”、“危险品特性库”、“危险品历史事故库”。调查区域范围内饮用水源地、医院、学校等环境敏感点的分布情况,建立“环境敏感点数据库”。同时还应建立“应急监测专家信息库”等数据库。

4结语

虽然近20多年来,我国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工作方面做出了不断的努力,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应急监测技术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做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工作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对于如何编制出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监测预案仍在不断的探寻。本文提出的编制思路在应急监测预案的编制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马骁,连萍.加强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5 (2):34~36.

[2]薛锐, 赵美玲, 曾皓锦,等.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研究[J].中国应急救援,2007(5):33~34.

围手术期的应急预案篇8

[ 论文 关键词] 应急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决策系统组成模式

[论文摘要] 针对卫生应急管理的特点, 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 与决策支持系统结合起来, 设计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阐述了其设计原理, 讨论和分析了基于gis 技术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的组成模式, 给出了其总体的设计框架。

1 概述

公共卫生是一个涉及微观结构和宏观系统的多分支 科学 ,大量与宏观有关的事件具有空间分布特点。将地图和空间分析应用于卫生决策研究中,至少可追溯到1854年john 应用gis技术研究伦敦宽街水井污染引起霍乱爆发,为卫生部门果断封闭污染水井控制霍乱继续流行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而在通常的卫生决策研究中,地理因素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众多的卫生事件都具有空间属性。gis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在医疗卫生各个领域的应用也不断扩大和深入。gis技术在公共卫生管理领域的应用不仅可以促进理论研究的提高,同时也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辅助决策信息系统的建设成为可能。

目前国内关于gis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血吸虫、症疾、流行性出血热、蜱传脑炎等疾病的空间分布研究, 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 与空间遥感(rs)技术结合, 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模拟和显示,为流行病的研究和决策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我国gis 及rs 应用于流行病学研究虽然已有一定的进展, 但由于地图边界和遥感图像的价格昂贵,使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还存在一定困难。

2003年,在我国及世界范围内爆发了非典型肺炎。这种传染病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传播速度快,危害面广。政府和有关防疫部门在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的同时,运用gis平台,快速建立了应用于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的地理信息系统。由于gis具有交互定位和逻辑查询以及广泛的关系数据库连接能力,可以有效帮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疫点定位、疫情事件分析、绘制疫情危害图、现场工作情况实时采集传送、人员派遣、规划、显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分布图、重点单位基本状况分布图、紧急调度和路径优化等任务, 从而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应急处理效率、降低疫情危险程度,基于gis 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开始出现。

2 系统构建和设计实现

2. 1 系统设计目标

基于gis 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的目标是综合运用先进的 计算 机工程、卫生统计学、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仓库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一个能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全过程、多层次的信息服务和多种支持手段的应急指挥和辅助决策系统。系统能快速、及时、准确地收集、处理和存储实时突发事件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以超媒体(文字、声音、影像等) 方式显示各类信息。该系统采用标准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的三层计算结构,应用分布式面向对象设计方法、安全tcp/ip协议及geo information web service技术,最终目标是以基础空间地理数据及各类专题图形数据为基础,建立预警指标数据库、危机事件数据库、预测与评价模型库、应急指挥预案库、领导决策知识库, 以信息报告—采集—录入—管理—分析—决策为主线,建立高效查询及分析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和指挥调度能力,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策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2. 2 系统的体系结构

系统采用开放式的 网络 结构设计,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之间都可以容易地实现互连互通,充分保证了系统的开放性。

2. 3 系统的功能结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的总体功能是辅助指挥调度和决策支持,可将系统总体功能划分为八个方面:信息收集分析、预警报告、资源整合调动、指挥统一协调、评估及时客观、联系视频直观、使用内部联动和外延接口灵活。

3 系统的功能及其特点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应急管理特点,系统沿应急准备、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反应处置、事件终止、恢复重建、评估完善的流程进行运行,循环反复不断提升系统的应急处理支持能力。

(1) 应急准备:应急中心开展培训、演练和研究工作, 模拟应急业务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预案;规划储备应急医疗卫生资源等,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体系。

(2) 监测分析:应急中心负责接收、分派、核实与处理事件的报告,协调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监测工作,获取动态监测、事件调查和疫情评估信息,跟踪事态 发展 。主要分析方法有:空间分布分析, 时间 历史 曲线分析,动态演变分析,病例的逗留、影响和交叉分析,卫生统计学分析,扩散模式分析,流行转归分析等。

(3) 预测预警: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流程与预案,应急中心组织专家进行事件评估,并针对评估结果预警信息,针对相关突发事件快速开展有关工作准备,落实预案与方案涉及工作的准备情况,及时通报与汇报进展情况。

(4) 反应处置:按照有关规定启动预案,根据预案迅速指挥与执行工作,有条不紊地组织调度人员与物资,开展应急的专业处理与相关配合工作。同时根据反馈情况,动态评估事件的 发展 情况,及时调整处置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5) 事件终止: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隐患或相关因素被消除;最后一例病人发生后,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

(6) 恢复重建:突发事件结束后,应急中心快速开展从应急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的工作。有计划地补充应急处理阶段所消耗的储备资源,逐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

(7) 评估完善:应急中心进行 科学 总结 ,完善相关预案, 开展应急处置研究和探讨,总结经验和教训,制订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等,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4 实例运用

用本文研究的几个主要技术方法,结合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开发的基于gis 技术的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包括的区域范围将近20万平方公里,地表模型用数字地图生成,并将河流、湖泊、公路、居民区等地表特征物以面的形式覆盖在数字地表模型上。系统在运行初期只包含了事件定位、信息的上传下达等,但其提供相应功能使用后可以完成事件处置各过程。通过在现场的实际运用,该系统可以较好地实现各项交互功能,完成系统理论上应提供的功能。

5 总结与展望

通过合理的利用三维模型构建和模式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gis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并在卫生应急管理中得以实现。由于本系统采用合理的软件体系和模块化设计模式,将来也可以方便地成为应急培训和模拟演练、传染病疫情分析和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预案设计等高层应用。

参考 文献

[1] 马家奇. 公共卫生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教程[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围手术期的应急预案篇9

人工影响天气应急预案一、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应急预案》,科学规范、安全有效地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高干旱、森林火灾、突发环境污染等事件应急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和能力,为社会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气象保障。

二、编制依据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意见》(国办发〔20xx〕44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通知》(闽政办〔20xx〕182号)、《福建省气象条例》、《中国气象局气象部门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福建省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应急预案》及福州市相关专项预案等编制。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范围内重大抗旱、森林火灾扑灭、应对突发环境污染处置等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应急工作。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市局成立福州市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全市人工影响天气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福州市气象局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应急办)负责应急响应综合协调,有关处(室)和直属单位依据职责分工组织做好应急响应工作。

(一)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福建省气象局有关对人工影响天气应急工作部署。

2.统筹指挥福州市气象部门开展重大抗旱、森林火灾扑灭、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人工影响天气应急处置工作。

3.审核、签发向市委市政府、福建省气象局及有关部门提供人工影响天气应急响应服务。

4.检查、指导进入应急响应状态单位工作,决定是否派出现场工作组、专家组和应急队。

5.指挥调度应急处置所需人员、物资、资金及技术装备等资源。

6.决定、签署并宣布《福州市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应急预案》中应急响应启动、变更或终止。

(二)办公室(应急办、计财处)主要职责

1.根据领导小组命令,组织、协调应急响应处置工作。

2.负责协调落实福建省气象局和市委市政府对人工影响天气应急工作部署。

3.负责组织新闻发布和协调现场报道工作、组织应急科普宣传。

4.按要求参加天气会商和应急工作例会。

5.按应急响应要求做好水电保障、医疗卫生、食宿安排、安全保卫等工作。

6.负责人工影响天气应急工作所需资金调配和保障。

(三)业务科技处主要职责

1.组织相关成员单位进行应急会商和综合研判;组织应急工作中监测、通信、网络、装备保障、预报、预警、服务、灾情收集与评估等方面业务工作落实。

2.向领导小组提出启动、变更、终止人工影响天气应急响应建议。

3.根据领导小组要求制定人影作业实施方案,并经空管、上级人影部门批准后,组织、协调开展全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4.按要求参加天气会商和应急工作例会。

5.组织协调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专用应急物资、资金等资源调配。

(四)人事处(监审处)主要职责

1.负责人工影响天气应急人员调配、奖励与责任追究。

2.负责对成员单位应急响应工作进行监察。

(五)政策法规处主要职责

负责人工影响天气应急工作中法律、法规及标准贯彻执行和解释。

(六)市气象台(市人影指挥中心)主要职责

1.组织加密天气监测、预测预报会商和预警预报服务工作,及时上报决策气象服务信息。

2.根据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情况,为启动、变更和终止人工影响天气应急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3.在预案启动期间实行24小时值守班,根据对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跟踪情况,结合闪电定位系统、指挥全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4.负责制作人工影响天气应急服务材料。

5.按要求参加天气会商和应急工作例会。

(七)市气象服务中心主要职责

1.负责通过LED、天气预报节目、微博、微信等渠道发布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公告。

2.负责市局人工影响天气应急作业队组建及日常管理工作。

3.按要求参加天气会商和应急工作例会。

(八)市信保中心主要职责

应急响应期间装备保障工作组织实施和现场加密观测。

(九)各县(市)气象局主要职责

1.根据本预案制订本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应急预案。

2.按领导小组要求,根据当地应急预案和实际情况,研判决定启动、变更和终止本级应急响应。

3.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及时启动本级应急预案。

4.负责组建本级人工影响天气应急作业队,按照作业规范与安全规定,有针对地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应急服务。

5.负责报送本级应急响应工作情况,及时收集和上报作业信息、作业效果等情况。

6.按照领导小组命令和支援要求,及时提供作业装备、作业人员、气象服务等方面紧急援助。

(十)应急队伍主要职责

由成员单位抽调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应急队伍,负责开展现场各类气象应急观测、通信保障、预警预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服务和新闻宣传报道等工作。

(十一)应急专家组主要职责

由相关方面专家组成,为人影工作提供决策咨询、技术支持,参加人工影响天气应急处置工作。

五、应急响应

(一)应急响应原则。遵循分灾响应、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原则,各有关单位按照预案及职责分工做好响应工作。

(二)按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气象及其衍生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程度以及社会影响程度,由低到高分为Ⅳ、Ⅲ、Ⅱ、Ⅰ四级预警(见附件1)。

(三)应急会商组织。为确定应急响应种类、级别、范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应急会商和综合研判,以《福州市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应急等级》为应急响应启动参照标准,综合考虑可能影响程度、临近实况监测、发生灾害范围、公众关注程度等多种因素,提出启动应急响应具体建议。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应启动急会商:

1.上级下达应急响应命令或要求;

2.成员单位建议;

3.气象灾害发生或可能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对敏感人群产生影响,引起较大社会反应。

4.应急响应期间需要调整应急响应级别和范围;

5.需要解除应急响应。

(四)应急会商由局领导、办公室、业务科技处主要负责人,相关直属单位负责人及可能受到气象灾害影响较大县(市)气象局负责人参加。可视情况采取电话(或视频)方式进行,主要商议启动应急响应种类、级别、范围,是否派出工作组以及其他应急事项。

(五)分管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局领导、局办公室、业务科技处、市气象台主要负责人根据应急会商结果,联合议定启动应急响应相关事项。

(六)应急响应命令。业务科技处根据议定意见,起草应急响命令,由应急办报局领导签发。应急响应命令包括应急响应启动、变更和解除(含其种类、级别、范围及其它应急事项)。原则上,Ⅳ级和Ⅲ级应急响应命令由分管领导签发,Ⅱ级和Ⅰ级应急响应命令由局长签发。

(七)原则上按照气象灾害种类分别启动不同应急响应,当遇同时发生两种以上气象灾害且适合不同启动级别时,按灾种最高级别启动应急响应。

(八)一般情况下,应急响应启动或变更级别应从低级到高级逐级进行,必要时可根据气象灾害发生和发展过程,越级调整应急响应级别。

(九)各有关县(市)气象局应按领导小组或当地政府相关要求,根据本地应急预案和实际情况,启动不低于市气象局应急响应级别应急响应,应急响应降级及解除须提前报局应急办,经分管领导同意后实施。

六、分级响应

应急响应启动或变更后,领导小组及各处(室)和直属单位按照职责做好应急响应工作。具体响应程序和详细内容根据响应级别确定。

(一)Ⅳ级、Ⅲ级应急响应

签署启动或变更到Ⅳ级、Ⅲ级应急响应命令后,局办公室向县(市)气象局、市局直属单位和处(室)传达Ⅳ级、Ⅲ级应急响应命令。

应急响应内容:

1.市局办公室、业务科技处、气象台、气象服务中心应急人员待命,保持通信畅通,全程跟踪灾害变化情况。

2.市局业务科技处根据灾情发展情况适时制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案,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应急响应技术指导。

3.市气象台、气象服务中心应主动加强与相关县(市)气象局天气会商,及时发布指导产品,做好灾害跟踪服务工作,及时通报灾害信息;根据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案适时实施作业。

4.办公室、业务科技处做好相关协调和报告工作。

5.相关县(市)气象局进行分析和研判,按本级预案启动相应等级应急响应。

(二)Ⅱ级、Ⅰ级应急响应

签署启动或变更Ⅱ级、Ⅰ级应急响应命令后,局应急办立即向县(市)气象局、市局直属单位和处(室)传达Ⅱ级、Ⅰ级应急响应命令和有关工作要求。市局办公室、业务科技处、气象台、气象服务中心立即进入应急响应工作状态,局应急办根据工作需要,调集各相关人员实行集中办公,进入响应单位制定应急岗位排班表,主要领导24小时领班,有关岗人员值班,应急岗位人员到位,随时准备加密观测和设备保障,应急移动装备及专家团队根据需要赶赴现场。

应急响应内容:

1.市局办公室、业务科技处、气象台、气象服务中心、市信保中心实行主要领导24小时领班制,组织做好相关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和现场监测服务等应急工作。

2.应急办根据需要举行应急工作例会,通报工作情况并根据领导小组要求部署应急任务;向领导小组报告应急响应工作动态,通过邮件、手机短信等方式向各应急响应单位通报情况;遇有重大情况,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并按指示办理;随时检查、督促各应急响应单位工作;根据领导小组要求,协调气象应急现场服务工作;组织安排对外宣传,收集部门外宣传报道动态情况和舆情。

3.业务科技处根据灾情发展情况制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案,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应急响应技术指导;协调成员单位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应急气象服务工作;组织市气象台、市气象服务中心做好灾害性天气信息、预报、服务、处置等各种汇报材料跟踪总结和撰写、上报。

4.市气象台要围绕人工影响天气应急气象服务加强值班,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出(启动、变更、解除)预警级别建议依据,制作预警预报,收集灾害天气实况信息,视天气情况组织加密会商和发布对下指导产品;制作决策服务产品,制作专题服务材料,经分管领导审核、主要领导签发后,报送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根据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案适时指挥作业。

5.市气象服务中心根据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计划通过LED、天气预报节目、微博、微信等渠道发布作业公告;市人工影响天气应急作业队伍成员进入待命状态;加强天气预报节目制作,发布预警级别(必要时请组长发布);与电视台联系增加天气预报节目播出时间和次数,配合电视台做好灾害天气预报服务电视直播工作。

6.信息网络与装备保障中心及时掌握进入应急响应县(市)气象部门重要装备、通信系统运行和观测资料传输情况,及时排除故障,保障通讯网络系统和视频会商系统稳定运行;根据领导小组部署组织应急队伍到现场做好气象保障。

7.进入应急响应县(市)气象局和市局有关单位实行24小时应急值守班制度和主要领导带班制度;所属人工影响天气应急作业队伍进入待命状态。

8.由领导小组决定是否成立气象灾害应急专家组,提供决策咨询、技术支持,参加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组织从各单位抽调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支持团队。

9.领导小组立即派出工作组赴现场指导气象服务工作,根据情况调配应急移动车和应急支持团队参与响应县(市)气象局服务工作,必要时可从其他县(市)气象局抽调人员或装备协助应急响应县(市)气象部门工作。

七、信息公布

(一)人工影响天气应急响应有关信息公布应当及时、准确、权威、客观。

(二)信息公布形式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新闻通稿、现场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手机短信、电话、网络等方式。

(三)信息发布内容主要包括人工影响天气监测、预警预报、种类、强度、影响范围、发展趋势以及服务和应急响应工作等情况。

围手术期的应急预案篇10

应急物流预案相关概念

应急物流预案是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所需的应急物流保障行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是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时组织开展物流保障活动的行动指南,是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应急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急行动的管理和保障中起着关键作用。

应急物流预案通常可按照规范层级、涉及领域、执行环节等分级分类制定。从规范层级看,可分为国家层面的应急物流总体预案和国家各有关职能部门或行业领域的分类预案、各级地方政府的分级预案等。从涉及领域看,可分为领域预案和内外协同预案。如,从军队应急物流建设的角度看,可以分为军队应急物流预案、地方应急物流预案和应急物流军地协同预案等。从执行环节看,可根据指挥协同、物资筹措、储运配送、技术支持等不同阶段、环节的特殊要求和重点任务,分类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应急物流的预案制定是一项跨层级、跨领域,涉及物流保障全过程的系统性工作。真正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应当是一个完整体系,既要考虑到不同层级、不同领域间预案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也要考虑到要以多手准备、多种措施应对可能的突况。因此,应根据潜在危险源和可能发生事件的类型,就应急处置过程中涉及到的物流机构、人员、物资及其指挥协调等方面事先做出具体计划安排,形成环环相扣、配套衔接的应急物流预案体系,做到事事、时时、处处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应对有法。

应急物流预案的编制办法

应急物流预案在形式上具有与其他应急预案一致的共性特征,但由于物流保障活动横跨多个领域、涉及众多部门、组织实施繁杂等特点,应急物流预案所规范的具体内容有着鲜明的特性,编制要求也有所不同。应急物流预案的编制工作,可按照以下方法、步骤组织开展:

一是参照有关规定确定预案框架。对于重大事故、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国务院在2004年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明确了预案应包括总则、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预警和预防机制、应急响应、后期处置、保障措施、附则和附录等主要内容。这也是应急物流预案编制工作的重要参考文件。 二是组织专门力量编制预案。应急物流预案是物流保障活动涉及到的众多部门和人员力量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应共同严格遵从的行动准则,也是大量物资、器材、设备储运配送的组织实施计划。其编制、修订工作需要依靠大量的数据积累、充分的调研分析和广泛的沟通协调才能完成。因此,需要专门组织或相对固定人员从事应急物流预案的编制、管理等工作,以保证应急物流预案在内容体系上的完整性和延续性。

三是深入做好分析工作。要做好相关法律法令、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以及已有预案的梳理分析工作,以保证制定的应急物流预案与之不相悖、无:中突。要从历史情况、环境条件入手,充分考虑人为因素、物理因素、管理因素、技术因素等,对不同灾害或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以保证预案的针对性。要结合应急物流保障相关部门的职能,针对应急物流任务特点和保障要求,进行各相关部门、各任务环节的应急能力分析,以保证预案的可操作性。

四是认真做好评审工作。应急物流预案评审是对预案所涉及的职责分工、任务部署、实施办法和执行标准等进行全面衡量和综合评定的重要工作,也是应急物流预案编制工作的末端环节。预案草拟完成后,应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并根据所提意见建议充实完善预案。适应应急物流预案跨层级、跨部门需要,适时组织召开评审会,邀请有关部门的业务人员和不同专业背景的技术专家,严格审查预案内容,评估预案的成熟度和可行性,指出预案应进一步完善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指标,提出明确的审查意见,从而保证所制定的应急物流预案符合客观条件和实际需求,能够满足应对处置特殊情况、突发事件时物流保障任务的预期目标。

应急物流预案演练应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应急物流预案演练是确保应急物流组织保障各项措施有效落实,提高应急响应能力,以及检验、验证应急物流预案是否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步骤。应急物流预案演练通常可按照动员部署、组织实施、总结讲评、预案修订等阶段分步、顺序组织进行。在实施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和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切实结合任务特点,强化演练活动的针对性。针对应急物流受领任务的突然性、组织协调的复杂性、物流环境的险恶性、保障方式的非常规性、物流需求的不确定性以及物流活动的弱经济性等突出的任务特点,根据预案体系所涉及的不同等级的各类任务,预判情况和问题,系统设置训练课目、编写演练脚本,确定演练重点,确保受训人员能全面了解掌握处置突发事件时的各自任务、实施步骤和操作规程等,有针对性地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是要做好督导协调工作,加强演练组织的严密性。按照应急物流预案组织演练,是一种全新的物流保障演习训练方式,无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加之演练涉及面广,理论和技术难题多,筹划准备、组织实施、协调保障复杂,在目前尚无明确职能部门负责、相关任务分工还未有法令法规予以明确的情况下,应针对预案演练不同阶段特点,根据不同类型演练的具体要求,结合有关部门职能权限,成立阶段性、临时性的组织领导或议事协调机构,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台过渡性法规,指导和规范应急物流预案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