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制度及细则十篇

时间:2023-10-05 16:00:11

社区管理制度及细则

社区管理制度及细则篇1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两型社会;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1―0092―03

1、“两型社会”建设概述

1.1 “两型社会”建设背景

2007年1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设立的三年来,鄂、湘两地省、市政府相继制定了《武汉城市圈综改区总体方案》、《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深化修编、《武汉市城乡建设统筹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提升》等。长沙、株洲、湘潭分别组织开展了“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株洲云龙示范区”、“湘潭九华示范区”三个示范片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这些都是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各地对城乡规划编制的积极探索和应对,意图通过规划的制定来描绘“两型社会”的宏伟蓝图,指导“两型社会”的具体实施。

1.2 “两型社会”规划内涵

“两型社会”的核心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就规划行业而言,城乡规划所面对的资源领域,无疑是以城乡用地这一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空间资源”为核心,城乡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直接使得城乡空间资源的约束日渐突出,如何高效、集约地利用城乡空间,达到集约、节约型发展目标,并与城乡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很显然是城乡规划在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

相对于传统的城市规划,“两型社会”背景下城乡规划编制有如下不同点(见表1)。

2、目前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内容构成、确定的原则与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2.1 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的内容构成

包括:(1)地块划分;(2)土地使用性质及兼容范围;(3)土地使用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建筑控制高度、建筑后退;(4)道路及其设施:一般包括支路及以上道路的红线位置、断面、坡度、重要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等的确定对社会停车场(库)、配建停车场(库)进行定位、定量和定界的控制;允许设置机动车和行人出入口的方向和位置的控制;(5)城市环境景观: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6)公共服务设施:居住区服务设施(中小学、托幼、居住区级公建),环卫设施(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电力设施(配电站、配电所),电信设施(电话局、邮政局),燃气设施(煤气调压站)等。

2.2 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确定的原则与方法

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符合国家、省、市各级规划与建设相关法规的要求。②符合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控制要求。③综合考虑城市整体或地区全局的情况,力求总体平衡。④力求优化城市用地结构。⑤控制要求要体现不同对象的特点。⑥充分考虑土地价值及开发的经济效益。

目前确定控制指标体系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①环境容量推算法:通过对地块的用地性质、周边交通、公建配套情况,来确定开发强度特别是容积率的高低。②人口推算法:根据需要配建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市政公用设施,通过规划服务人口来推算,以确定需要配建的数量及规模。③典型实验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实验性的形态空间规划,由此反算出各项指标。④经验推算法:一般适用于商业性开发特别是房地产开发,该类项目已经累积丰富的经验,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2.3 现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就长沙目前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的确定而言,通常是以《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为依据,按不同的建筑间距分Ⅰ类地区、Ⅱ地区,按不同的用地性质和不同的用地规模来确定主要的控制指标(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导致同一个(或不同的)规划范围内,同类用地性质的控制指标普遍雷同、单一,缺乏区别对待,没有考虑土地的级差效益等,因此土地出让后,开发商从个体利益出发,提高容积率的现象比较普遍。频繁的控规指标调整,特别是有些不顾公共配套和总体指标平衡的局部修改,均在挑战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3、两型社会建设对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确定的新要求

3.1 优化指标构成体系,提高控规实效性

在规划管理中,衡量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水平的高低,并非看控制指标的多少,而要看每项指标控制作用发挥的程度。控制性详细规划现有的指标体系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经覆盖了土地使用、环境容量、建筑形态、城市设计、配套设施和行为活动等各个方面,在两型控规编制实践中应不断地探索出新的控制指标,对原有指标体系重新包装,更多地体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资源能源的节约,并明确指标属于规定性还是指导性。提高控规实效性不应以控规一成不变地被实施为目标,而应力求充分发挥其对城市开发建设的控制和引导功能,城市开发过程中对用地性质与各项指标的调整应被视作微观经济主体对市场机遇和风险的积极反应。两型控规指标体系需适应这一动态过程,协调好控规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

3.2 确定适度的弹性控制,提高可操作性

经营性用地的有偿竞拍制度深入展开,土地出让金提高,土地开发的运作成本增加,促进存量土地集约利用,出资者无不想通过提高开发强度挽回“经济损失”,促成各种理由的指标调整申请。因此,两型控规指标体系应确定适度的弹性控制范围,以有数保障经济、环境建设目标和政府资金回笼。同时,出于地块竞拍的公平性和投标者的心理平衡,对区位、规模等条件类似的地块,两型控规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对规划条件的设定“求同存异”,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差异性,对有特殊需求的地块(如周边用地的环境补偿、历史保护区等),控制指标应采取弹性策略,对土地开发予以适当补偿。

3.3 满足市场经济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

市场经济下,城市建设不再是政府独家投资,而是民间资本都可以投资基础设施,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决策力量多样化,产权意识的强化要求在规划中考虑多方利益需求,这是城市建设领域大量新问题出现、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根本原因。因此,两型控规首先应认识到投资主体及开发模式的多样化将带来城市建设思

路的多元化,传统规划编制思想受到冲击――城市规划的内容不再是政府事无巨细地规定做什么,而是在尊重投资主体经济利益和确保公共利益的前提下,确定不让做什么。

3.4 规划由管理到管治的思想转变

规划是协调利益分配和实施公共管理的手段,其目的是以最小开支取得最大成效。管治思想不同于管理,管治是促进不同组织间相互渗透的管理方法,核心问题是权力的重新分配,本质是政府与非政府力量之间以及力量内部的互动。在两型规划管理方面,管治思想可促进更广泛的公众参与,是从上到下的指挥和从下到上的反馈结合,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两型控规应体现城市规划由管理到管治的思想转变,适应城市建设的复杂性、综合性和市民参与城市事务能力的提升,使多方权益表达、权益维护成为可能。

4、两型社会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标体系确定的对策建议

4.1 合理划分地块

两型社会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标体系的确定应建立在合理的地块划分基础上,地块作为规划管理的单元,地块划分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控制指标的控制力度减弱,引起配套设施方面的问题,同时地块划分的形状也会影响控制指标的控制力度,从而影响建筑群体的形态和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因此两型社会控制性详细规划首先必须对基本地块的规模和形状进行研究和限定。地块划分应充分考虑用地现状和土地使用调整意向,以及建设的引导原则,以规划布局结构为依据,兼顾业主用地产权、基层行政管辖界限以及地块使用性质单一性的要求:土地价值的区位差异、建筑群体的空间组合及区内环境景观建设要求;城市“四线”规划及市政工程规划建设的要求;土地使用性质的兼容与转换,以及地块进一步细分或合并的可能性要求。地块划分的原则可参考美国区划中的做法,在同一区位,对地块的面宽和面积进行统一的量化规定,使其形状、大小、朝向和与道路的交接方式尽量相同,适应强度指标通则式管理的需要。对于城市不同开发时期的地块,旧区尽量尊重现有的用地权属,对过于零碎的用地进行协商调整;新区地块面积根据本地区常见开发规模确定,单个地块面积可适当扩大,划分方式应考虑地块细分或合并的可能,便于应对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如长沙一般可以将基本地块规模控制在3ha左右,在城市新区,为了适应标准厂房及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要求,可以控制在5ha以内,最小地块面积一般不要小于0.5ha,特殊情况下可以再细分或合并,但一般不应跨越城市支路。

4.2 注重地块用地性质的兼容性控制

两型社会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地块用地性质的确定应建立在合理的用地分类基础上,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土地使用分类标准逐渐不能涵盖所有的建设类型,不能适应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特点。因此,长沙等城市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应根据各身开发建设的特点和需要,以我国现有的土地使用分类标准为基础编制适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的用地分类标准。面对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多的混合使用、性质互补的用地,土地的混合使用和用地功能的频繁变化已经成为城市开发中的普遍行为,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建立起合理的土地兼容使用模式,是改善控制性详细规划适应性的有效手段。因此,两型社会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需要改变思维方式,不能简单地将各种性质的用地隔离,可以将部分地块定性为以某种性质为主,混合其他互补性质的用地,如商住用地(C2R2)、住商用地(R2C2)等,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激发城市活力。基于对城市土地相容性影响要素的分析,可以明确土地使用相容性规范应遵循的原则:总量平衡、环境相容、行为相容、景观协调。同时建议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针对地块的用地性质按照不同的审批层级分为3~4类,一类性质是规划确定的用地性质,二类性质是经过规划主管部门同意才能更改的用地性质,三类性质是经过当地立法机构如人大常委会或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批准才能变更的用地性质。

4.3 建立科学的控制指标赋值依据

控制指标中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等指标量化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开发商的经济利益,又与市民是否拥有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以及城市社会的综合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对于长沙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增长同时也应塑造优良人居环境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的确定,应加强科学论证,使各个指标科学合理、经济可行。在确定容积率等控制指标时应重点考虑不同的用地性质、城市土地区位、基础设施条件、空间环境条件、地块出让价格以及整个控制范围内的总的人口容量等因素,加强对土地经济、开发方式和政策的研究。总结美国区划和国内发达地区的作法,保证控制指标科学性的基本思路是:以城市设计作为控规编制的技术支撑,两者的指标体系相互融合、彼此支撑;通过各类专项研究如土地经济研究、交通影响研究、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研究、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得出具有说服力的成果,作为控规拟定控制指标体系的依据:在保证公共利益的基础上,经营性的用地以公平形为原则,采取通则式控制。为了保证规划控制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在市场经济下的公平性,指标体系数值的确定应综合采用环境容量推算法、人口推算法、典型实验法、经验推算法。通过数值的反复检验和校正,使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指标与经济、环境等因素保持联动性。同时对各个指标之间相互检验,形成指标体系的一体性,避免给规划管理过程造成混乱。另外,为了避免指标确定随意性较大的问题,还应在综合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城市建设容量分区标准”,为确定控制指标提供技术依据。

4.4 正确选择指标控制范围

规划实践证明,现行的单向控制指标一控制最小值和最大值的方法,不能保证全面的合理性,在实际开发中,往往走向另一个极端,偏离最适宜的土地使用强度,导致规划控制的目标不能实现。例如对建筑限高的控制,规定建筑限高除满足一些技术上的高度要求外,最主要的是要满足城市天际轮廓线和景观塑造的要求,目前控规中只规定了建筑最大高度限制,没有最小高度的要求,而在实际建设中,建筑高度完全有可能大大低于最大高度控制,最后形成的空间效果与以建筑限高为依据形成的规划意图有较大差距。再如在一些新开发区,规划只规定了最大容积率,但在实施中,由于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往往以低廉的价格将土地出让给企业,土地成本的低廉直接造成了建设的零散,最大容积率的控制也失去了意义。因此,两型社会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的确定应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指标确定的新途径。如在个别指标的控制上,可引入限高与限低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市重要地段可引入建筑限低指标,完善城市空间的三维控制体系,确保城市设计意图的实现,对城市一般地区则不作建筑高度控制。对开发强度控制规定采用“控制变化范围”的形式,根据环境容量和配套设施容量确定一个最高容积率,再根据开发项目的投入产出分析确定一个最低容积率,形成一个“容积率范围”来保证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高效。

5、结语

两型规划是传统城市规划在两型社会背景下的传承与创新,因此“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以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任务、提高土地紧凑集约使用为基础、改善人居生态环境为目的,实现规划的突破和创新,建立科学、合理的控制指标体系,把握好定性与定量、刚性与弹性的尺度,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

参考文献:

[1]夏南凯,田宝江,控制性详细规划[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2]CSGH/002-2005,长沙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标准[S],长沙市规划管理局,2005.

社区管理制度及细则篇2

一、现代社区建设呼唤精细化管理

(一)精细化管理与社区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其核心理念是精、准、细、严。

我国著名精细化管理大师温德诚先生提出了政府精细化管理理念,他提倡把精细化管理理念导入到政府的管理实践,借助现代企业管理手段,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对政府管理方式而言是一个重大创新。笔者受温德诚大师政府精细化管理思想的启发,认为在社区管理中同样可以推行精细化管理,而且现代社区建设需要精细化。

社区精细化管理就是指在社区管理中,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精细操作为特征,促进员工敬业,认真做事,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的一种管理方式。其核心在于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用管理企业的方式方法来管理社区。

(二)现代社区建设需要精细化管理

纵观世界各国,对于大部分社区建设实践者来说,现代社区建设是培育社区精神和激励合作技巧的过程。有效的社区需要建立在公开沟通和公开分享信息、思想和感情,相互包容和积极参与决策模式之上的,它的治理模式不是一个命令链条,而是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畅谈和协商。

从我国社区发展的历史来看,社区建设的实质是在传统单位制解体的过程中对社会进行整合,重新构建一个以“社区制”为主体的治理体制。我国的社区建设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起步的,社区建设初期,被政府用作应对社会问题的手段,主要围绕扶贫济困展开,解决下岗失业、残疾人照顾、社会治安等问题。然而伴随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区群众更加重视精神生活和社会交往,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建设的需求增加,同时对社区功能和社区管理的要求更加精细化、多样化。对于这种新的需求趋势,当前许多社区现状无法满足。因此,创新管理模式,强调并注重细节,成为现代社区建设必不可少的手段,在现代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推行精细化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二、浙江省余姚市新城市社区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探索

新城市社区成立于2002年6月,辖区总占地面积0.48平方公里,位于余姚城区,由新城市花园、长新新村、春晓华园三个小区组成,共有住户4413户,楼群226幢,常住人口11000人,流动人口1142人。新城市社区成立初期可谓困难重重,一方面社区工作人员对本社区情况不熟悉,居民对社区管理者缺乏信任,对社区没有归属感。另一方面社区管理模式粗放,员工流动性大,专业人员欠缺,社区组织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新城市社区通过重点户走访、档案登记等方式,逐步收集社情民意,注重社区工作的细化与规范化,赢得了居民的普遍好评。2009年,新城市社区被民政部授予首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称号。2011年初,新城市社区在细致管理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社区精细化管理战略。

(一)新城市社区以“精、准、细、严”为核心,制定管理标准

新城市社区在精细化管理推行过程中,把握“精、准、细、严”的核心理念,制定出符合社区实际情况的管理标准。

一是以“精”为目标。新城市社区在发展规划中强调,通过推行精细化管理,在五年内打造成“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现代化社区,实现社区和谐稳定,居民温馨幸福。在社区各项管理与服务工作中,规定务必求“精”,争取做到最好、最优、最有效。

二是以“准”为原则。为实现“精”的目标,新城市社区在《员工管理手册》和《社区工作管理条例规范》中明确规定,社区员工在社情民意信息收集方面必须做到准确、在数据更新上做到准时;社区负责人在制定重要决策时,需要按照集体协商制度,确保政策制定准确无偏差;在计划执行方面,力求准确到位。

三是以“细”为手段。新城市社区虽然只有13名工作人员,但为了把社区工作做得更好,服务居民更为细致,专门制定了《社区工作管理条例规范》,对社区的各项工作做出详细的规定,要求工作人员在服务居民上,力求做“细”,在执行标准制定与过程监管上,做到细心细致。

四是以“严”为准则。新城市社区精细化管理方案制定中,重点提出了严格监管与严格控制偏差战略,确保各项目标与工作计划如期实现。

(二)新城市社区以“六化”为手段,创新管理模式

一是工作职责细化。社区专门设计了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要求,细化工作职责,要求社工第一时间掌握社情民意并认真记录,社区工作站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进行梳理分类,力保每项工作都能认真落实。

二是信息整合数字化。新城市社区建立了数字化民情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便于及时更新与调用。2007年开通了社区门户网站,2010年开设了新城市论坛和社区(新民之声)QQ群,并确立两名社区网管员,与居民在网上及时沟通。

三是服务管理规范化。为提高服务质量,制定了《新城市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制度》,就接待服务群众做了明确要求;民主推荐产生了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制订了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居民公约》;成立了党员服务站,党员爱心基金会、党员志愿者协会。

四是事务处理流程化。为提高办事效率,新城市社区积极倡导事务处理流程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新城市社区民情会商制度》,对于社区居民反映的问题,采取信息收集、上报、集体协商、确定负责人、专人办理、结果汇报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五是组织管理协同化。合理设置党组织机构,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建立10个党支部,划分10个党员责任区,一个社区干部担任一个责任区负责人;配齐配强两委会班子,把一批政治素质好、有开拓奉献意识、肯吃苦、热心社区工作的年轻干部充实到社区领导岗位;建立健全社区居民自治制度,2009年4月社区成立了“和谐促进会”,设立8个“和谐促进小组”,选举推荐148个和谐促进员,形成“社区、片区、楼群”的自治管理网络体系,这样有效地促进了和谐社区的创建进程。

六是精细管理常态化。目前新城市社区在精细化管理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基本上还是处于探索阶段,下一步还需要深入推进以及普遍提高。因此,新城市社区正在探索建立精细化管理常态机制,继续狠抓精细化管理,脚踏实地,创新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管理能力与服务水平。

三、 新城市社区精细化管理的成效

新城市社区推行精细化管理收到明显效果,社区居民大幅下降,人民内部矛盾调解成功率大幅提高,社区治安、环境、卫生均有明显好转,居民满意度显著提升。精细化管理为社区工作成效带来明显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民情掌握更为详细

新城市社区通过开展“走千户,访千人”活动,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骨干深入楼道、深入居民,尤其对孤寡空巢老人、残疾人、优抚对象和困难家庭等重点对象,进行了重点走访,2011年度共走访居民户837户,计2358人,其中外来人口462人,对他们的家庭结构、家庭成员政治面貌、职业学历、特长爱好、困难诉求和意见建议等分类建立了数字化民情档案。通过民情档案的精细化动态管理,能够随时掌握居民群众的思想动态、现实需求,为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二)资源整合更进一步

新城市社区通过组织建设、举办活动和物质载体灵活应用等形式不断整合社区资源,发挥资源效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通过建立党员服务站、辖区单位党组织党建理事会等方式,为社区党委下属的10个党支部, 262名在册党员和746名在职党员发挥作用提供平台;通过协调、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委、所属支部及困难党员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增强驻区单位的共建意识,目前已有9个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委、所属支部及困难党员结成了共建对子,还先后收到共建资助款30多万元;通过党建工作理事会动员和组织辖区学校、医院、服务中心等单位的硬件设施向社区群众开放,真正做到社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区域性党建合力。

(三)社区工作更具活力

新城市社区通过推行精细化管理,激发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动力。一方面,对社区工作者来讲,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事务处理流程化,办事效率更高;部分办公电子化,节省了大量时间;工作要求标准化,工作评价更加科学;组织管理协同化,沟通更加便利。因此,该社区工作人员跳槽的少了,踏实肯干的多了,社区管理与服务充满了活力。另一方面,通过制定规则、成立相关小组、举办邻里节活动等方式,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搭建平台,激发了社区参与共建的活力。

(四)为民办事更得人心

社区管理制度及细则篇3

关键词:社区物业 全员成本管理 单元成本管理 经济效益

社区肩负着“保障生产、服务生活、维护稳定”的职能。推行目标成本管理的关键在于科学分解和切实落实成本费用目标,真正建立全员参与和责任指标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系。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以单元成本的核算与管理为切入点,构建物业管理单元成本核算与控制体系。这有助于推行和深化目标成本管理,激发全体员工对成本管理的热情和创造力,提升社区的管理层次和经济效益水平。

一、社区物业推行单元成本管理的必要性和原则

(一)社区物业推行单元成本管理的必要性。以物业单元为成本管理的切入点,切实推行全员成本管理,能够促进社区转变成本观念,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经济效益,做精做优社区服务。

1.物业单元成本管理能够转变成本观念。通过实施单元成本管理,能够改变以往主要依靠管理层负责成本宏观控制、粗放管理的被动局面,实现层层有预算、有核算、有考核,把成本责任落实到全员,不断增强从机关到基层各级人员“增收节支、挖潜增效”的责任心和主动性。

2.物业单元成本管理能够精细基础管理工作。完善物业单元成本管理成本控制体系,明晰各层级相应的责权利,能够明确社区管理的目标、细致各项成本指标分解以及严格控制成本发生过程。单元成本管理能够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的责任机制,保证社区物业成本管理目标的有效落实。

3.物业单元成本能够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推行单元成本管理能够提升社区经营的运行质量,促进生产经营的良性发展。精细管理是转换经营机制、做精做优服务、打造一流社区的必然要求,单元成本管理能够带动社区全面预算与全员成本目标管理不断提升。

(二)社区物业单元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任何一个好的制度都需要有良好的实施环境,每一项制度的有效实施必须靠人推动。推行物业单元成本管理要全面了解单元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让单元成本管理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单元成本管理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便于操作的原则。推行单元成本管理要以预算管理为基础,有利于管理控制,便于实际操作,将所有成本都纳入预算,把预算指标逐级分解到班组、岗位等最小的工作单元,落实到责任主体,使发生的成本始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下。

2.分工协作的原则。单元成本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资源配置上要与现有组织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相结合。在具体实施上,公司上下要按照既定目标和统一部署,结合工作实际,依据各自分工,统筹兼顾,既讲分工,更讲协作,有效进行组织实施,形成合力。

3.责权相适的原则。单元成本管理是在最基本的工作单元上设置相应的目标,并落实到对口业务单位或职能部门,赋予相应的责任和权利,并对责任主体实施考核,以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

4.全员参与的原则。在成本管理中,公司全体员工要发扬“主人翁精神”,牢固树立“一切成本皆可控制”的理念,广泛动员,积极参与,努力推动“成本管理”各项目标落实到位。

二、社区物业单元成本管理体系构建

社区物业单元成本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提高经济管理效益;核心是精细化管理和全员目标管理。单元成本管理体系以单元为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最小单位,构建“基础管理到单元,数据核算到单元,分析考核到单元,控制预警到单元,激励奖惩到单元”的成本管控体系。单元成本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基础管理工作体系、财务数据核算管理体系、分析考核管理体系、运行保障控制体系、激励与约束管理体系。

(一)基础管理工作体系。如下页图1所示,在单元成本管理中,社区按照服务职能不同分为物业管理、医疗卫生、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和市政管理五大系统,并进一步把物业管理业务按照总项―分项―子项―明细项,划分为四个业务层级。第一级按照社区服务职能将社区服务业务划分为五个总项;第二级将物业管理总项按照物业服务类型划分为住宅物业、办公物业、外转供业务、辅助生产等;第三级将住宅物业分项按照具体的服务业务向下划分为保洁、维护养护、绿化、保安等子项;第四级在每个子项业务下设置明细业务单元。

公共服务业务总项下划分了五个分项,包括党员服务社、家委会、非特殊群体管理、小区文化建设、再就业管理。市政管理业务总项下划分了九个分项,包括公共道路、桥涵及照明设施、非工业供排水及污水处理、公园、广场及陵园、市容监察、公共交通、公共区域环卫绿化、文体设施、公共消防和其他。

(二)财务数据核算体系。结算录入是整个系统的关键环节,是分析和考核的财务数据起点,要做到四个统一:

1.统一费用录入程序。为了确保数据及时、准确地录入到系统中,将日常的经营业务按照成本项目对应到相应的结算类型、明细业务单元和业务指标,并规定结算日期、录入日期和审核人,将录入工作实行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的管理。

2.统一费用分配标准。费用结算录入要遵循“凡是能够直接计入服务对象和业务单元的费用要据实计入”原则,除直接费用外,不能够直接归属到业务单元的,再依据成本费用的实际发生金额,按照一定的分摊方法和比例在各个服务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合理准确计入各个业务单元中。

3.统一费用录入单据。为了提高数据录入的有效率和准确率,制定统一的费用结算录入单据,在单据上记录费用的来源与分摊标准,并标明系统中结算单据的编号,便于财务人员审核和监督,将内控制度的管理向下延伸到生产经营的前沿。

4.统一辅助生产分摊。统一辅助生产的分摊标准,并为业务特殊的站队定制相应的分摊标准,通过系统自动分摊,使辅助生产单元中的费用在各单位各业务单元间合理分摊,增强了数据的可比性。

(三)分析考核管理体系。通过考核指标体系,对各个成本单元的月度、季度、年度指标进行取数分析,把财务管理由静态的事后分析变为动态的实时监控。考核指标可以分为五类:收入指标、成本费用指标、补贴指标、经营技术指标和物业单项指标。通过对单元成本指标的排名及分析,更加清晰地看到某一单元的某一项业务指标的变化对上级总指标的影响,层级分析能够利用较短的时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流程、优化运作。

(四)运行保障控制体系。报表管理是整个系统的扩展延伸,是业务和结算的运行结果输出。单元成本管理要求严格预算上报程序、规范内部报表管理、坚持平衡预算例会、执行预算预警机制。在预算运行中,收入和费用项目通过实际结算与年度预算的完成比例排名对比,对于预算进度差异较大的责任主体提出书面警示,并作为下月预算平衡会议的主要分析事项,从而提高对预算的执行力和控制力。

(五)激励与约束管理体系。推动单元成本管理要强化信息系统的应用,其动力在于严格考核兑现,实现兑现奖惩到单元。

1.系统操作考评兑现。单元成本项目组建立单元成本系统运行考核评价表,对基础数据维护、预算上报与分解、结算录入、报表上报、经济活动分析质量等日常工作进行月度打分考评,建立专项资金年度统一兑现,促进各管理层和操作层对系统应用的执行落实和监督审核。

2.季度讲评会议制度。坚持以生产经营指标、管理服务标准为基础,健全实施以“月度检查、量化评比、季度排序、绩效兑现”为主要内容的季度考核与讲评会议制度,定期对经营运行情况做出综合评价,并将物业单元成本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其中,参与讲评。

3.经营承包奖惩兑现。建立内部经营管理运行质量奖惩机制,制定奖惩标准,并严格落实奖罚兑现,激励全员全面深化对标、追标、创标活动,在对标中细找“短板”,在追标中深挖潜力,在创标中争创一流,形成指标排名比贡献、立杆对标比先进的浓厚氛围。

三、S油田社区推行单元成本管理的成效分析

S油田社区地处某油田机关腹地,辖区总面积30多平方千米,在册职工3 000多人,主要担负着物业“四保”、医疗卫生、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以及非在职人员管理服务工作。近年来,S社区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和油田发展战略目标,立足保障生产、服务生活、维护稳定的职能定位,积极转换经营机制,做精做优服务;牢固树立“全员、全过程、全要素”的成本管理理念,细化核算单元,强化责任控制,积极推行了单元成本管理,形成了“人人身上有责任,个个环节有目标”的物业成本管理局面,激发了全体员工成本管理的热情和创造力,将财务管理和生产经营实践有机融合,进一步提高预算执行力和成本管理整体水平,使物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得到有效再提升。

(一)实现对成本费用的多维管理。社区物业单元成本管理通过定义每项成本费用的机构管理属性、业务管理属性和成本费用项目属性,实现对每一项成本费用的不同维度的管理,在系统里可以根据管理的需要,按照行政机构、业务类型、物业单元等不同口径进行成本费用的统计汇总和查询,满足不同层级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的各项需要。

(二)实现对成本费用的源头控制。过去的预算管理是从上级到下级查找预算进度差异的原因,让二级管理人员很难深入到费用发生的最前沿,但是物业单元成本管理的实施和系统的上线,将改变这种滞后的现象,让财务管理与生产经营实践融合在一起,将成本管理的重点锁定在管理和服务的每一个细节,通过系统能及时关注到每个物业服务项目的工作量,每个物业成本费用的发生点,每个点的消耗量和价值量的变化,从而让财务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掌握引起每项成本费用变化的最小的真实动因,用“以小控大,以下制上”的方式实现对成本费用的源头控制。

(三)实现对成本费用的全局可比。内部和外部不同单位之间的机构设置和业务管理模式会有所不同,成本费用统计的口径差异较大,同一项费用支出会因不同单位出现不同的统计口径,使得单位之间的成本费用的横向对比难以保障。社区物业单元成本管理体系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通过对费用项目设置级次,严格定义使用范围,统一分配标准,保证了同一业务的成本费用统计口径在不同单位之间保持一致,使得全局的物业管理成本费用具有可比性。

(四)实现对成本费用的分级管控。在物业系统推行单元成本管理,真正依靠的是工作在一线的物业站站长、物业区片管理负责人和物业服务人员,其实就是对员工的管理,管理的实质就是提高员工自觉控制的参与意识。一张成本费用控制卡,将职工和费用紧紧联系在一起,将职工和责任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经济活动分析制度、月度排名制度、多层次激励考核机制等系列配套制度的建立,形成强大的单元成本管控体系,在持续推进全员成本目标管理工作中,不断提高社区成本管理水平。

(五)为社区推行市场化管理奠定基础。物业单元成本管理的推行,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使社区物业服务各项明细业务的管理成本更加清晰明了,在工作中“摸清了家底,定好了标准”,为将来社区市场化改革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X

参考文献:

1.王佩珍.加强成本管理 实行全员成本管理[J].工业会计,1998,(12):21-24.

2.王延青.目标成本管理系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学位论文,2007,(04).

3.郭兆.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物业服务业企业成本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06).

4.蔡海东.如何加强物业企业成本管理[J].经营管理者,2009,(11):68-70.

社区管理制度及细则篇4

西安市积分落户细则:户口登记将统一今年3月19日,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全省将在今年6月底前实现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这意味着农业和非农业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在我省将成为历史,今后我省每位公民户口均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意见》指出,20xx年,实现全省统一城乡户口登记管理,建成覆盖全省人口、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标识、以人口基础信息为基准的陕西省实有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息整合和共享。完成陕西省实有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到20xx年,实现累计1000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62%,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保障公民权利的新型户籍制度。

《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社区服务站的作用,及时将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纳入社区服务管理,在社区、居民小区设立集体户,为无自主产权住房、无法在实际居住地址落户的人员解决落户地址问题。

在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方面,《意见》主要从完善农村产权制度,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扩大城镇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拓宽住房保障渠道,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等几个方面加强和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

西安市积分落户细则:西安市将建立积分落户制度西安市市辖区将根据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总量控制、公开透明、有序办理、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连续居住年限、文化程度、专业职称(职业技能)、个人诚信记录等为主要指标,合理设置落户积分分值,建立积分落户制度。

居住证将作为高考重要资格证件

20xx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我省参加高考,居住证将作为一个重要资格证件。我省从20xx年开始,已经逐步对高考报名制度进行细化和调整,20xx年,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以在其高中学校所在县区报名参加高考及录取,在该政策实施过程中,对随迁子女在陕参加高考,将根据当地的实际制定报名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陕参加高考不受阻挡,充分保障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正当权益。

社区管理制度及细则篇5

[关键词]社区管理 管理与服务 标准化

推进社区标准化建设,打造管理精细、服务精心、考核精准的管理与服务体系,利于在社区形成事事有标准,人人讲规范、处处求精细的良好秩序。

一、推行制度标准化明责任

建立规范的标准化制度体系。细节决定物业管理的质量。为解决和消除岗位责任缺乏量化标准,不利于操作和考核问题,按照讲求实际、讲求实效和讲求统一的原则,孤岛社区根据《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山东省物业管理质量规范》《胜利油田社区服务标准》等,对现有的各类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分别从小区环卫保洁、绿化养护、门卫管理、维修管理、安全管理、岗位职责、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党建思想文化、综治稳定等各项工作进行梳理,制定了对现有的制度、业务操作规程,完善了管理质量日巡、周检、月评制度,做到项项工作有标准、有流程、有检查、有考核、有结果,确保制度体系覆盖社区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据可查。

二、推行管理标准化强执行

为建设一流大本营,确保对大本营建设的方向明晰、定位准确和认识到位,在运作模式上,孤岛社区采取“集中部署,重点突出,分路实施,齐头并进”的方式,“集中部署”,就是社区的重点工作任务都要通过领导办公会研究部署,周一生产会进行通报,保持上下思想统一,行动同步;“重点突出”就是每周确定明确工作重点,明确责任分工,有针对性的去开展工作,抓组织落实;“分路实施”就是按照分工负责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让各基层按照即行标准优质、快速的去干;“齐头并进”就是工作上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管理服务、生产经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都同步开展,同步推进,不能顾此失彼,运行一年来,社区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三、推行细节标准化求规范

以点带面,让操作更加有序推进。在细节管理上,孤岛社区先后制定实施“铁将军门卫”岗位标准,制定视频监控规范、门卫管理制度、小区巡逻路线、上下班交接制度、机动车辆出入登记制度,小区重点部位监控制度,做到有章可依,有规可循;制定了环卫保洁“两扫三查统筹法”,小区道路、广场、停车场、绿地等每日清扫1次;楼道每周两扫一拖,楼梯扶手每周擦洗2次,一个月定期清理楼道杂物;定期对楼宇绿化带进行浇水、施肥、修剪、杀虫等工作,确保花草树木长势良好;推行上门维修“五个一”制度,即开门送一声问候,进门前穿一双鞋套、操作带一块抹布、离开递一张服务卡,两天内打一个回访电话。加强一站式服务大厅的礼仪流程培训,从居民问询、解释回答、缴费收费、票据打印、报修协调、电话回访等所有流程全部实行服务标准化,一句暖话,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杯开水,居民从来到走,在服务厅的每个环节都能享受到最贴心的服务。在日常管理中,坚持日巡、周检,把落实制度和标准检查常态化,月底根据社区月检和社区物业科的检查反馈对六项进行综合评比,评出六项“标准示范点”并将考核成绩与本单位奖金挂钩,及时进行奖励。

四、推行服务标准化促满意

优化流程,让服务更加规范提速。为进一步规范岗位操作流程,社区一直坚持开展职工培训,定期对物业管理、安全教育、消防演习、胜利文化、网络平台等业务操作流程进行学习,并多次组织管理干部外出学习,学习先进思想和管理经验,并在社区的有序组织下,定期开展绿化、环卫、物业管理、综合维修等等工种的标准化操作培训,多次进行居民报修、打药修剪、门卫值班、小区巡逻等服务流程现场考核,抓住重点,精简环节,强化职工标准化操作意识,确保服务便捷、高效、快速。社区制定了应急预案,针对冬季大雪,组织全员开展铲雪会战;针对汛期大雨,积极开展防汛排涝;针对夏季杂草多的实际,开展绿化认领;针对居民反映的各类突出问题,及时做好处理和协调工作。组织了基础设施现状调研,对各小区小面积的花砖塌陷、花池池壁倒塌、污水井盖、雨水篦子损坏、酥化等问题进行整改,由原来找施工人员干变为干部职工自己动手当泥瓦匠,对小区公共设施进行零修规整。社区安排专人盯在现场,随时对小区维修施工进度和质量进行检查,发现不合格或安全隐患,立即进行整改,确保维修项目保质保量完成,既节约了成本,又美化了小区环境。

五、推行成本标准化重增效

孤岛社区克服了人员少、成本紧张、工作量大、突发事情多等种种困难,着眼于“管理精益求精、服务精雕细刻、经营精打细算”的目标要求,通过水电分析、完善油料、物料领用等管理制度和措施,提高了经济效益;注重细节挖潜,定期对楼道、路灯、公厕、办公场所进行检查,杜绝了偷用水电和长流水、长明灯现象;合理调整路灯、污水泵等耗电大的设备设施开启时间,减少了用电量;环卫工人针对环卫绿化面积大,工具易耗的情况,发动职工家属修旧利废,将几把旧扫把再重新合成一把新扫把,并绑上绳条,更加的耐用结实,延长使用时间;本着少花钱的原则,利用休息的时间,各物业站自己动手用铁丝、铁皮、铆钉等维修损坏的垃圾桶。如今,节约挖潜活动已经深入到社区每个工作细节,职工在用实际行动争做节约挖潜明星,做到“经营一元钱、节约一分钱”,使该花的钱都投入到改善小区服务中去,增强了“提升社民和谐度,打造一流大本营”的助推力。

六、推行考核标准化抓提升

社区管理制度及细则篇6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7-000-01

摘 要 本文主要对社区用电服务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本着以规范社区用电服务流程,提高用电服务质量为目的,提出在社区用电服务工作中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新概念,并根据具体的实际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在服务过程中充分体现“精”和“细”的理念,力求在管理工作中有新的突破,为下一步油田社区用电服务工作能够更加规范有序的开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规范 服务 质量

胜利油田社区电力专业化改革以来,原社区用电抄、收、维修等业务由新组建用电服务队承担,但由于社区用电工作比较繁杂、工作人员业务不熟练等因素,社区用电管理环节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如抄表、核算过程不规范,基础资料不健全,收费台帐不规范,居民户电费回收率低、维修服务不及时等等问题。因此,如何快速有效提升社区用电管理水平,为居民提供优质可靠的用电服务,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精细化管理是企业从法制管理走向文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实施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要求,同时也是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如何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社区用电服务工作之中

(一)要在用电服务队中营造精细化管理的认同氛围

推行精细化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提前引入这一理念,并使其尽快被广大员工理解和认同。因此,一是要组织队内职工学习精细管理理论,让职工能够充分认识到精细化管理决不是将简单的工作复杂化、无谓地增加工作量,而是通过落实责任、量化细节、加强监督等措施,使各项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二是基层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其工作核心作用。三是责任制的划分要清晰,职责分工要明确。这是能否有效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前提,也是各项管理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的关键,真正做到“功有奖、过有罚”,只有这样,才能将用电服务队的管理纳入规范化的轨道。

(二)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融入用电服务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关于精细化管理,有这样一个等式100-1=0,也就是说,1%的错误往往会导致100%的失败。因此,必须遵循“管理无小事”的原则,做到班前布置、中间控制、事后检查,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风渗透到用电服务队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使管理责任具体化,实现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

一是要在安全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重点完善事故预防机制通过对所涉及的各项生产工作的分类,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应急预案,并要通过实践的工作不断去充实和完善。同时,我们还建议在用电服务队开展 “安全提示”活动,即“班组日工作警示法”,用“警示卡”的形式将原有烦琐的“语言监督”变为无声的“自我警示”,从而培养全队职工的慎独、慎微意识。

二是要在服务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要本着真诚服务客户的理念, 加大与社会各界主动沟通力度,定期组织召开与客户之间的研讨会,认真听取客户的意见和用电需求,为客户出谋划策,在供电企业与客户之间架起理解、沟通、信任的桥梁,切实保障电力客户的电力权利;其次要在如何提高服务质量的保障措施上作文章,应当在实行计划停电事先告知,故障停电后主动说明等基本服务的基础上,推行符合自身生产实际的各种“特色服务”。

三是要在用电监督检查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努力降低网损。网损率是用电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其管理水平的综合反应。因此,做好客户的用电检查工作,是有效控制网损主要方法。可以根据不同区域,责任划分到人,根据区域网损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全面优质地完成管辖客户的周期和专项检查任务,检查和处理客户的违约用电和窃电行为,进行用电营业普查工作。建立健全客户的档案资料并及时更新资料,实行网损月分析例会制度,针对网损高的区域,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通过实施,检查实施效果,做到有效控制网损。

三、精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优质服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相应的制度来保证,从而使诚信服务的理念落到实处。优质服务用电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应制定一系列可操作的制度来保证其规范运行,使优质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制度保证的前提下,还应通过相应的监督机制来提升制度的执行力。可以通过“接待日”,敞开大门,广泛听取用户建议和意见。与此同时,优质服务工作还应制定相应的奖惩考核措施,并跟踪考核,对一些优质服务工作做的好的员工实行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或每季开展“优质服务标兵”评比,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对服务较差的员工,可采取扣发考核工资,通报批评等措施,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共同提高,使优质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社区管理制度及细则篇7

一、适用范围: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聘用人员。

二、考核内容及标准

(一)考核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站聘用人员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岗位职责、出勤率、医德医风、群众满意度等。

(二)考核标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由驻镇卫生所依据《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办法》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绩效考核办法》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综合管理考核细则由驻镇卫生所依据各镇实际制定。

三、分配原则:遵循“绩效考核、优绩优酬、兼顾公平”的考核分配原则,在保障基本的基础上,合理拉开分配档次,提高各站聘用人员工作积极性。

四、分配方案

(一)人员管理

以镇为单位原则上按服务人口1‰的标准核定乡村医生岗位数,辖区内统筹安排,年龄老中轻结合,原则上每站配备1名女乡村医生,实行动态管理。全面建立人员竞聘上岗和到龄退岗制度,实行考核竞聘上岗、合同制管理。竞聘上岗人员均需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和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合格证书,考核竞聘情况报县卫生局备案。截止2010年12月31日,男年满60周岁和女年满55周岁原则上退离乡村医生岗位。如确因工作需要返聘的,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驻镇卫生所统一组织考核并报卫生局审核后由驻镇卫生所统一返聘。经县统一考录的订单式培养的社区卫生专业毕业生纳入辖区内核定总数管理,在未取得国家法定的执业资质前作为见习(试用)人员。

(二)收入分配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社区卫生服务站收入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一般诊疗费(包括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药事服务成本等,待市统一出台调整文件后执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财政补助及其他扶持和捐赠等。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财务由驻镇卫生所统一管理。各镇在总收入中去除建站偿还资金、养老保险(集体缴纳部分)、工伤保险、医疗责任保险、福利、运行成本等站务费用后,余额部分用作考核分配。

(1)社区卫生服务站聘用人员(除见习﹝试用﹞、返聘人员):实行基础性绩效工资+奖励性绩效工资制。基础性绩效工资含基础津贴、执业资质津贴和工龄津贴。基础津贴暂核定为1000元/月;执业资质津贴:乡村医生100元,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资质依次递加100元;工龄津贴:自正式聘用起,按每满1年2元的标准递加。奖励性绩效工资按绩效考核结果发放。

(2)见习(试用)人员:实行见习(试用)工资+奖励性绩效工资制,见习(试用)工资暂定800元/月,奖励性绩效工资按绩效考核结果发放。

(3)退岗返聘人员:实行定额工资+奖励性绩效工资制。定额工资由各驻镇卫生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按绩效考核结果发放。为解决退岗返聘人员工作期间意外伤害赔偿问题,各镇可考虑为其办理商业工伤保险。

(4)站长津贴: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站内部管理水平,各镇可考虑实施站长津贴,标准掌握在200元左右/月,具体数额由各镇根据实际情况统筹确定。

(奖励性绩效工资为用于考核分配的资金总额去除基础性绩效工资、见习〔试用〕工资、定额工资、站长津贴部分。)

社区管理制度及细则篇8

综治人员考核细则一杜绝影响稳定事件发生

一是严格实行综治领导责任制。根据上级要求,年初,该局就制定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并与各股室签订了综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股室负责人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责任人,具体抓好所在股室的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

二是及时处理排查矛盾隐患。要求各股室及时了解并掌握内部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的实际状况,协调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排除矛盾纠纷,并建立排查台账,把所有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杜绝了影响稳定事件发生,收到了明显效果。

三是认真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对项目工地出现的问题,由分包领导具体负责;重大信访案件实行局领导督办、信访工作人员包案制度,责任到人,确保每个信访案件都能及时有效地处理。

制定年度综治工作重点

该局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平安创建工作,不断健全综治机构,加强制度建设。局党组始终把平安建设作为全局的重点工作来抓,做到思想上有位置,组织上有班子、工作上有布置。牢固树立防范意识,建立并坚持由局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股室负责人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此外,该局还签订机关股室综治目标责任状,健全责任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的综治工作网络。

为巩固和发展该局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工作成果,根据贵溪市委、市政府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该局结合本局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社会治安治理工作要点,把综治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管理范畴,并将综治工作作为晋职晋级工作的考核重要内容。

全力推进和谐贵溪建设

综治工作是一项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决不可掉以轻心。贵溪市城乡规划局局长吴继平说:城乡规划是政府指导和调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管理部门,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加强综治工作的主动性、全面完成综治目标责任,贵溪市城乡规划局责无旁贷。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局专门对综治(安全生产)工作明确了分工,即综治第一责任人负总责,直接责任人抓具体工作,把综治和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工作摆上中心的重要议事日程,并写入年度工作计划,使综治工作与业务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同步实施。

此外,该局还积极宣传综治工作,并参与宣传和谐贵溪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治安责任制,确保综治工作落到实处。为加强安全保卫工作,该局聘请了一位有责任心的人员负责值班安全保卫工作,确保节假日均有人值班。

综治人员考核细则二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通报了全省各市20xx年度综治工作(平安建设)考评结果,蚌埠综合考核位列全省第一,获评全省综治工作(平安建设)先进市,不仅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也为创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20xx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政法综治部门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打造全省最稳定城市之一、争创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为目标,把防控风险、服务发展和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推进平安蚌埠、法治蚌埠建设,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逐年提升,为建设两个中心、实现两个全面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工作推进中,蚌埠市不断强化责任落实,坚持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原则,市委、市政府与9个县区、60个综治委成员单位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并纳入市委、市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加大考核权重;各级各部门层层签订综治目标管理责任书,切实做到年初有目标、有重点,工作有措施、有责任,逐级传递压力,严格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综治工作责任制。坚持党政同责,逐级建立领导干部综治工作实绩档案,将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履行综治职能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及个人政绩考核。坚持干部考核奖惩、提拔任用综治审核把关制度,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考察提拔干部、办理晋职晋级、评优评先授奖和两代表一委员任前资格,事前征求综治部门意见,切实增强党政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履职尽责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据介绍,今年蚌埠市将更加注重问题导向、民意导向、基层导向,更加注重创新引领、运用大数据和科技信息化手段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积极争创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强力推进天网工程、地网工程、物联网工程、互联网防控工程建设,全面建成指挥调度平台、枢纽平台、实战平台、基础平台,努力实现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新提升、推动过硬队伍建设上台阶。

综治人员考核细则三去年以来,我市以全面创建无传销城市为总目标,构建打、防、控、管为一体的打击传销工作体系,全市打传工作取得压倒性胜利,市民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巩固打传工作成果任重道远,为此,我市近日出台《20xx年合肥市打击传销固守防控工作考核办法》(以下简称《考核办法》)。

对标考核

依据《考核办法》,考核将在市打击传销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房产局、市综治办、市文明办联合实施,采用百分制,以月度通报和年度考核相结合方式进行考核。其中,月度通报是综合12345政府服务直通车、国家工商总局传销举报网站等平台提供的有效传销投诉数据,将所有县(市)区、开发区及一类街镇和排名前三名的二类街镇投诉情况在《合肥日报》通报,并作为年度考核依据之一;年度考核则是对各类考核对象年度打击传销固守防控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考核办法》将考核对象划定为一类固守县区8个,二类防控县区5个;一类重点固守街镇12个,二类一般防控街镇25个。考核对象皆实行动态管理。

据介绍,百分制考核内容包括组织机构、专业队伍、经费保障、清理固守、物业和房屋租赁管理、处罚教育、投诉处理、宣传教育、加强维稳防控等题目,而且还设有加减分项目。

奖优罚怠

市打击传销工作领导小组将根据各类考核对象的考核结果进行排名,市政府对成绩突出的街镇给予专项补助,用于打传工作经费支出。其中,成绩排名前三的一类街镇、一类街镇转化为二类街镇的、成绩排名第一的二类街镇分别给予10万元奖励;给予其他考核成绩95分以上(含95分)的一类街镇5万元奖励、二类街镇3万元奖励。

社区管理制度及细则篇9

一、目前我街道低保工作现状

我街道目前共有1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个管委会,人口10.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5万人。低保人数由2002年1月份的145户381人,增至目前的702户1513人,月发放低保金由原来的35367元增至182674元,保障对象占户籍人口4.32%。造成低保人数和低保金额不断攀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区划调整,外街道转入。两次区划,分别将鹭鸣苑、凤鸣苑、银轮花园、兴隆新寓和向阳村划归我街道管辖,上述地区的低保户转入我街道;二是外区转入。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大批被拆迁户购卖二手房进入我街道。2003年4月市政府颁布的低保工作实施细则,对人户分离的低保家庭做出规定,因此原低保户陆续将户口迁入我地区,自然成为我街道保障对象;三是保障金的提高,扩大了保障范围。自2004年1月份最低保障金标准由原来的220元提高到240元后,使原来高于220元的一部分“边缘户”被纳入保障范围;四是2003年9月份的全市“三小车”整治工作中,将部分“三小车”车主及其家庭纳入低保行列;五是所街、向阳二个村的失地居民中的年老多病、孤寡残人员被纳入保障。以上情况造成了我街道低保人员以每年净增600多人的速度增长。

二、当前低保工作的要求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实施过程中党和政府为城市贫困居民构筑的一道安全网,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举措,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民心工程”,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低保工作。国务院颁布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我省也出台了《江苏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南京市政府以文件的形式转发了市民政局、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制定的《南京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分别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操作办法,一是要求保障对象的全员化。《细则》第五条规定:凡我市城市常住非农业户口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保障标准的居民,均可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保障范围涵盖了在职职工、下岗职工、退休人员、失业、无业人员等我市户口全体社会成员;二是操作程序进一步规范。《细则》中明确了申领审批程序为个人提出申请——社区居委会调查——街道审核——张榜公布——上报审批和低保金发放,对每一个步骤都作了具体的规定,使低保工作公开透明;三是规范了社区居民委员会、街道、区民政局和市民政局工作职责;四是明确了从事低保工作人员以及申请低保居民的法律责任,使低保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当前低保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自1996年全市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保障金标准从当初的120元增加到目前的240元,为保障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权利、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街道作为实施低保工作的一个主要部门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不少难点问题:一是收入界定难。按照《细则》规定,户人均收入在240元以下的应纳入保障范围。但在实施过程中,有的申请对象不如实申报家庭的经济收入状况,特别是打工、房屋出租等隐形收入不主动申报。还有一些与子女分户的老年人,按照《细则》规定,子女赡养费计算为其收入,但申请人往往以子女无经济能力赡养父母或是以子女不赡养为借口,使低保工作人员难以准确地测算其家庭总收入;二是情况调查难。一方面是从事低保工作人员少,很难抽出时间对申请低保家庭进行细致的调查;另一方面在调查过程中,周边邻居怕招惹麻烦不愿讲真话、不配合,甚至有的单位也以种种理由推托,不愿出据相关证明,使工作人员难以准确掌握情况;三是因征地拆迁“农转非”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有难度。近年来随着河西开发的进一步加快,大批失地拆迁农民转为城镇户口,仅所街、向阳两个村自92年至目前共有1890户,6035人转为城镇居民,他们分别拿了1—4万元不等的劳力托带费,其中有不少人已步入老年,有相当一部分人一无工作、二无技能,更无退休金。也有不少家庭将所有的劳力托带费用来购买住房。这部分人按《细则》目前尚不符合低保条件,但生活确实困难;四是“两劳”释放人员保障难,这部分人在劳动年龄段须就业,但在政治上有污点,难以找到工作,矛盾十分突出;五是对骗保和提供虚假证明的实施处罚有难度。《细则》第二十七条和二十九条规定,对提供虚假证明的主管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并由民政部门对其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对骗保人员由民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或警告,追回其冒领的低保金,情节恶劣的处冒领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但作为民政部门对其他单位给予警告或行政处分显然不适合,由民政部门给予罚款不仅执行起来有难度,更无法律依据,低保工作条例的权威性得不到保障。

存在上述难点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一是对《细则》宣传教育不够,社会上大多数人只知道生活困难都可以吃低保,都不承担低保人员应尽的义务。如向主管部门如实申报家庭收入、主动参加社区公益性劳动、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证明等。只要求享受最低保障权力,而不履行相关义务,使权力和义务相互脱节;二是低保工作条例及《细则》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河西征地拆迁的失地农民农转非后,对这部分人员申请低保问题,缺少明确的实施细则,操作起来统一性、原则性难以把握;三是政策法规相对滞后,低保工作条例和实施细则中明确了被保障人的权力和义务,但对违反《细则》的人员实施处罚,追究法律责任适用法律规定不明,重保障、软处罚;四是低保工作人员队伍有待加强。一方面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政策水平需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要增加低保工作人员,配予相应编制。

四、加强城市化低保工作的思考

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它既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又是一件难事,能否做好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到党群关系,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好低保工作。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低保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建立完善低保工作领导小组。区、街主管部门要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有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二是社区成立低保工作审核小组。由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居民组长、民警组成,负责对本社区居民进行政策宣传,对申请对象进行走访调查和初步审核,把好第一关;三是成立社区低保工作评议小组。主要由社区党员、居民代表和积极分子组成,由于他们来自于群众,对社区居民的家庭情况较了解,能较全面地掌握第一手资料。

(二)加强宣传教育,实施正确引导。抓好宣传教育工作,是当前形势下正确落实低保工作的重要环节。一方面要加大低保工作培训力度。组织街道、社区低保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细则》掌握政策标准,不仅要全面了解和掌握《细则》,更要学会运用细则解答群众的咨询和疑问;另一方面,要向群众大力宣传低保标准。通过宣传栏、社区论坛、黑板报等多种宣传手段,向居民宣传低保实施细则,把政策标准交给群众,让已进入低保人员明确自己的义务,让有申请低保意向人员对照标准,检查自己是否符合条件,提高低保工作透明度。第三做好接待工作,认真解答居民群众的疑问和咨询,认真查处群众对低保家庭的举报,接受群众监督。版权所有

(三)建立工作制度,实行规范管理。在低保工作中既要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区分不同情况认真对待,做到应保尽保。一是严格坚持审前、审后公示制。申请对象在报送区民政局前和审批后在社区公示栏内张榜公布,同时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二是严格坚持街道审制。街道组织各村、社区低保主任每月对申请对象材料集体审议,由各社区介绍申请人情况,大家讨论,把好街道审核关;三是实行动态管理。根据低保家庭收入变化及时调整低保金,对超过保障标准的家庭及时停保。四是坚持公益性劳动。按照《细则》要求定期组织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参加治安巡逻、卫生保洁等公益性劳动,提高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同时明确在享受权力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义务。

社区管理制度及细则篇10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按照“精细管理、各负其责”的城市管理模式,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打造洁净、有序、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实现城市管理工作新的突破。

考核对象

各社区、社区筹委会,亭环卫所、城管执法中队。

考核原则

(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

(二)依法确责、责随法定的原则;

(三)量化数据考评为主的原则;

(四)月度考评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五)民意为重、绩效优先的原则。

考核内容

街道城市管理工作考核内容分为城管数字化、社区管理、拆违控违、环境保护、红十字会、爱国卫生工作等六个方面。

考核方法

1、街道城市管理工作实行百分制量化绩效考核,总分100分。城管数字化工作26分,社区管理工作26分,拆违控违工作12分,环境保护工作12分,红十字会工作12分,爱国卫生工作12分。

2、建立考核制度。街道城市管理工作考核采取每月定期考核和年终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社区、社区筹委会进行考核,对照考核细则量化打分。

3、年度总评。年度总评按月度考评占60%,年终考评占40%进行评分,按得分高低依次排名。

4、社区(筹委会)每月对驻街环卫所和城管执法中队进行考核打分,于28日前将月考核打分情况(附件2和附件3)报城管办,取平均值计分。

组织领导

街道成立城市管理工作考核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做好考评工作,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石浩担任组长,城管办主任杨习任副组长,成员由街道城管办相关人员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