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物管理实施细则十篇

时间:2023-09-28 18:09:21

出版物管理实施细则

出版物管理实施细则篇1

关键词:图书;制作;出版;分开

近年来,国家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出版行业科学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也为非公文化企业发展创造了更公平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按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图书制作和出版分开试点工作的要求,2016年7月1日起,“制作和出版分开”政策开始在北京、江苏等地进行为期一年的试点,2017年将在总结试点经验、完善措施的基础上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此政策。本文结合江苏试点工作要求以及实践,对“制作和出版分开”工作的具体实施做一些探讨。

一、图书制作和出版分开政策的提出与发展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坚持出版权特许经营前提下,允许制作和出版分开”;2014年《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要“制定制作和出版分开的实施办法,在坚持出版权特许经营前提下,吸纳社会资本从事除出版以外的图书期刊前期制作和经营发行业务”;2015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实施意见》,在第四部分“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中再次强调“按规定已经转企的出版社”要在坚持出版权特许经营前提下,“探索制作和出版分开”。

以上文件对于“制作和出版分开”从“允许”到“制定办法”再到“探索”,一再强调了一个重要前提,即“坚持出版权特许经营”。《著作权法》第三十一条“图书出版者对著作权人交付出版的作品,按照合同享有的专有出版权受法律保护,他人不得出版该作品”,通过提出“专有出版权”来保护出版单位对特定作品享有的专有出版的权利不受侵害。据笔者查阅,相关法律法规中并未明确界定何为“出版权”。刘大年、李贞在《出版权和制作权分开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中区分了广义的出版权和狭义的出版权,认为对出版业的投资、经营属于广义的出版权;对内容的审批和传播行为的核准属于狭义的出版权,也可理解为出版监督管理权。在我国,出版权实行特许经营制度,《图书出版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图书由依法设立的图书出版单位出版。设立图书出版单位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取得图书出版许可证。”由此可见,在我国行政法中,出版权是指出版者通过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关批准后所获得的进行出版活动的资格。

再从“出版”本身的定义看,它是一种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从出版环节划分,出版业主要由出版行业(狭义的出版业)、印刷复制行业和发行行业等构成。因此,笔者认为,“坚持出版权特许经营”主要是就狭义的出版业角度而言,目的是强调出版社要对出版活动负有全部义务和责任,不得擅自转让自己的权利。“制作和出版分开”是指把出版活动中一些可以剥离出来的内容制作部分推向市场,让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出版繁荣。

二、图书制作和出版分开的细则解读

按照工作要求,江苏省2016年6月出台了《江苏省图书制作和出版分开改革试点工作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初步明确了六方面要求:

1.坚持出版权特许经营

《细则》第一、二条强调了坚持出版许可制度。出版权是国家对出版单位从事出版活动的认定、许可,是出版单位有别于其他主体所享有的特定权利,制作和出版分开必须牢牢坚持这个前提不动摇,这既是国家对出版活动监督管理的需要,也是对出版单位政策性资源的保障。

2.制作的范围和内容

《细则》第三条指出制作范围“包括除中小学教材、党和政府的文件及相关学习辅导读物以及对编写出版有专门规定以外的各类图书”,且“试点期内合作出版的图书不得超过本单位新书总量的50%”。制作内容为“从事图书前期制作业务,如选题策划、内容提供、装帧设计等”。

这里提到的制作内容并没有包含印刷环节。对于印刷,《细则》在后面第十一条规定了“合作出版图书由图书出版单位负责开具印刷委托书,印刷委托书应完整载明印刷企业名称、印数等项目。印刷费用支付方式由图书出版单位、图书制作公司、印刷企业三方签订协议确定。图书制作公司不得更改印刷委托书内容。”这是对传统合作出版流程上的一大突破,按照以往规范的合作流程,民营公司需要先将款项打到出版社账上,由出版社向印刷厂支付费用,最后双方再具体结算。由此虽然确保了出版社对合作图书印刷的监管,但同时也存在着弊端:一是降低了出版效率,二是重要的生产成本无法合法地反映在民营公司的账面上,对其融资、发展乃至上市都造成了较大障碍。本次《细则》通过科学规定印刷委托书的内容和印刷费用支付方式,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这些弊端,有效促进了出版单位对民间资本的吸收利用。

3.制作和出版分开的原则和意义

《细则》第四、五条要求出版单位和制作公司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正确导向,进行制作和出版分开的目的是“整合资源,不断提高内容策划制作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优势互补,确保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

民营公司一般以快速满足市场客户需求、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为目标,出版导向和内容质量意识不够。新形势下,制作和出版分开更要加强社会效益意识,才能保证合作出版的高品质。

4.制作公司准入备案制

《细则》第六至九条规定了制作公司需具备的合作资质,并要求合作出版图书的选题、书号申领等程序操作单独列项。

民营公司与出版社的事实合作由来已久,2016年首次给予明确的政策认可和试点,对于许久以来“静默蛰伏”的民营公司来说,这是一份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温暖,但要真正拥抱这份温暖,必须跨越身份认同的准入门槛,将人员资质、财务经营状况以及拟合作情况、协议等情况进行备案,同时还应与出版单位的自研内容分列,这些规定旨在便于出版行政管理部T对合作出版工作进行专项、高效的评审、监督和管理。

5.制作和出版分开的形式体现

“可以且只能在版权页或封四适当位置标注图书制作公司的名称或商标标志”。《细则》的第十条规定了合作出版物的形式体现,这对于长期纠结于出现在图书上“是否有广告之嫌”的民营公司给予了限制性的形式认可。作为制作者,终于能出现在自己所策划的产品上,无疑会激起其更多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感,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民营公司的品牌影响力,赢得更多的社会关注和市场机会。

6.试点工作的成效保障

《细则》除了在第十二、十三条中重申了《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要求以外,第十四条还要求出版单位每个季度末就本单位实际合作出版图书的目录、作者和内容简介、制作方信息、出版管理等情况提交专题报告,并报送相关表格。在第十五至十七条明确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内容和措施,包括建立制作公司的诚信记录档案、按季度对合作出版选题超比例的出版单位采取提醒、暂停选题申报和核发书号以及定期组织检查合作出版图书的出版流程和质量等保障措施。

三、图书制作和出版分开的实践与思考

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合作出版内容更加明晰,程序更加规范,管理更加高效,笔者结合工作实践,略谈以下几点思考:

1.制作公司的人员资质

《细则》第六条规定开展合作的图书制作公司应是“具备适应出版业务需要的相关专业人才,取得出版专业技术职业资格并进行登记的人员不少于5人。”

关于人员资质,实践中有两点思考。一是出版单位在审核合作公司的人员资质时要防止“挂靠”现象,例如有些民营公司并无固定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但为了跨越合作门槛,临时借用资质人员,这种做法违背了《细则》设置人员资质门槛来确保合作出版质量的本意,为此,就要求出版单位要尽可能选择具有一定规模、拥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完善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公司进行合作,降低资质挂靠风险。二是根据《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具备上述条件的合作公司,其人员通过参加出版单位组织的业务知识学习和编校技能培训之后,是否可以视同“从事出版专业工作满*年”而取得考试资格晋升职称?如果可以,那么是否其可被视为具备了三审责任制中相应的审稿资格而完成相关审稿环节?由此,能否逐步过渡到2015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图书制作与出版分离”山东区座谈会上的一种观点“制作环节包括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和印刷制作;出版环节包括出版社的终审终校和出版许可几个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明确。

2.合作出版物的形式审核

《细则》第十条对如何在图书上标注制作公司的名称或商标标志做了明确规定,但对于制作公司的品牌产品标志、网址以及二维码等内容的标注此次尚无图书制作和出版分开政策的实践与思考更具体的规定,出版社在审核这类标注内容时一定要提高把关意识:一是要保证其内容的导向正确,二是不要忘记《广告法》中第三十九条“不得利用中小学生和幼儿的教材、教辅材料……或者变相广告”的相关规定,尤其对于网址和二维码这类内涵动态信息的内容更需格外重视,须进行常态化的跟踪监管,必要情况下应与制作公司签订相关内容承诺书。

3.合作出版物的发展比例

出版物管理实施细则篇2

关键词: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企业发展

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物流业国内与国际发展现状

1991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

世界著名物流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使公司成功实现现代“物流”管理。

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  )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一)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二)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模式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三)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四)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五)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是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通过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具体应做到:

(一)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

(二)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

(三)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五)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

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

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996年通过《电子商务示范法》,主要包括“电子合同法规”,“电子商务税收法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物流法规,即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使我国物流业适应中国入世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对物流主体的资格和权益进行规范,制定了物流活动的行为规范,保障了国家对物流运行的干预和监督。目前,中国物流法规基本内容可分为三类:(1)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等。(2)行政法规,包括《公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水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铁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航空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发展国内集装箱运输的通知》等。(3)部分规章,包括《关于商品包装的规定》、《国家物资储备局管理办法》、《铁路货物运输规程》、《公路运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定》、《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等。

通过实施以上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新模式,必将推动我国经济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小静主编.生产企业供应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2]周元福.对现代物流内涵的再认识[J].经济研究,2005,(4).

[3]刘伟.物流管理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方美琪、钟佳桂:电子商务与传统企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严冬梅:电子商务物流与配送[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6]杜荣华、刘中、海霞:电子商务与物流[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7]朱桂平、李怀政:物流企业分销网络战略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8]黄小原、卢震: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

[9]查尔斯.C.波里尔、迈克尔.J.鲍尔:电子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出版物管理实施细则篇3

【关键词】施工企业;会计基础;电力

一、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

一般情况下,如果涉及的往来单位较多,部门较多且稳定或者项目较多的时候,应当采用辅助核算的方式。否则,应当直接在会计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简化工作量。通常情况下,公司本部的账(涉及的往来单位很多,项目多,部门也比较多且稳定)采用辅助核算比较合适,而单一的项目账,直接在会计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比较好。

根据各公司管理的不同,建筑企业的财务核算及管理分为本部集中管理(集权式,由公司直接编制财务报表)和项目单独管理制(分权式,由公司总部汇总报表)。采用本部集中管理的企业公司就只有一个账套,所有项目的账务都在公司的同一账套中处理,各项目只负责编制项目成本报表并对项目成本进行分析。分权式管理是公司各项目单独开设账套。每个独立的项目都设有单独的银行账号并单独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最后由公司总部汇总各项目的财务报表。

集权式的优点是公司总部可以随时掌握公司各项目的成本情况,并对各项目成本实行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有利于公司加强财务管理。适用于公司本部及附近项目较多的企业。缺点是对外地项目的核算资料可能不及时,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公司财务状况;不利于建筑企业的税收筹划。

分权式的优点是减轻了公司总部的核算工作,有利于各项目部及时准确的反映其财务状况,有利于公司的税收筹划。缺点是容易造成项目经理权力过大,滋生腐败。如果项目财务人员不能起好监督作用并在管理中处于强势的话,不利于公司的财务管理。实行分权式要求公司对项目财务人员实行委派制。财务人员由公司考核,但要有相当的权力并能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适用于外地项目较多的施工企业。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要注重强化公司和项目的财务管理,要能充分发挥财务部门核算、监督、反映的职能。

二、施工行业账套的初始化

没规矩不成方圆,在我们对施工企业建立账套的初期,就要对行业自身有充分的了解。比如施工企业的产品是建筑物,因此就不同于工业企业或商业企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施工企业主要有三个特点。

医生常说要对症下药。在我们财会界同样也是讲求这一原则。这就好比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给我们圈定了一个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我们如何施展才能,如何出色发挥全凭我们对这个舞台的界定和理解以及运用了。

尤其是新会计准则颁布后,对会计人员给予更多的发挥空间。更加考验我们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以及业务理解能力。会计已经不是单纯的做账,而更是作为管理者角色基于财务而延伸对整个公司的管理。

施工企业建立初期必然面临账套的建立。这就好比是刚出生的婴儿。我们要为他起名字,然后到公安局进行户籍登记,家人要为新生命准备衣服、奶粉、以及小床等等。如果我们把刚成立的施工企业比作新生命的诞生,那么起名字和户籍登记就好比是工商注册,准备的奶粉就是实收资本,购置的小床好比是经营的场所,预置的那些玩具如同是固定资产或者是办公用品。围绕孩子未来所发生的各项支出作为家长就需要进行规划,并且进行长远打算了,这个过程就如同企业的初始建账。

“账套”没有建立好的话,家庭就会爆发经济危机,到那个时候,父母会急的团团转,想重新“建账”也绝非轻而易举的事情了。所以施工企业初始建账工作十分重要。我们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那么施工企业建账应该考虑哪些方面呢?

其实建账之初所考虑这么多其目的还是要做到“量身定制”这四个字。毕竟账套一旦确定在后期再变动是十分麻烦的事情。考虑不够周全,或者建账时做不到“瞻前顾后”,麻烦的还是我们会计自己。

接下来我们就需要为施工企业选择合适的会计准则。

确定了会计准则后,我们就要进行科目的选择。作为施工企业,总体科目体系是类似的。

我们可参照选定会计准则中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结合自己单位所属行业及经营规模情况依次从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中选择出应设置的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敲定后,就是要填制账簿内容了,这主要是四部分。

到此为止,公司的账套也就基本确立。这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科目体系的建立,如果说账簿管理是骨骼,那么会计科目体系应该是施工企业建账的灵魂。下一节,我们针对施工行业特点重点讲述施工行业独有的会计科目体系。

三、施工行业独有的科目体系

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具有行业特殊性,会计科目体系也区别于其他行业。其特殊的会计科目主要包括“周转材料”、“临时设施”、“临时设施推销”、“临时设施清理”、“工程施工”、“工程结算”和“机械作业”等科目。

(一)周转材料

周转材料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能够多次重复使用,并可基本保持原来的形态而其价值逐渐转移的材料,主要包括脚手架、木模板、钢模板以及其他周转材料等。

1.本科目核算施工企业库存和在用的各种周转材料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

2.本科目应设置“在库周转材料”、“在用周转材料”和“周转材料推销”三个明细科目,并按周转材料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采用一次转销法的,可以不设置以上三个明细科目。

3.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施工企业在库周转材料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以及在用周转材料的摊余价值。

(二)临时设施

临时设施,是指施工企业为了保证施工生产和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而在施工现场建造的生产和生活用的各种临时性的简易设施。工程完工后,这些临时设施就失去了原来的作用,需要拆除或作其他处理。包括现场临时作业棚、机具棚、材料库、办公室、休息室、厕所、化灰池、储水池、沥青锅灶等设施;临时道路、围墙;临时给排水、供电、供热等管线;临时性简易周转房,以及现场临时搭建的职工宿舍、食堂、浴室、医务室、理发室、托儿所等临时福利设施。

1.本科目核算施工企业为保证施工和管理的正常进行而购建的各种临时设施的实际成本。

2.施工企业购置临时设施发生的各项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需要通过建筑安装才能完成的临时设施,发生的各有关费用,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科目转入本科目。

3.本科目应按临时设施种类和使用部门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4.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施工企业期末临时设施的账面原价。

(三)临时设施摊销

施工企业的施工活动一般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完成,临时设施的性质与固定资产既相似又有区别。在施工生产过程中临时设施的实物形态基本上与作为固定资产的房屋、建筑物相类似,但由于其建造标准较低,一般为临时性的,不可能长时间或永久使用,多数在其可使用期限内就需拆除清理,因此企业购买或建造的临时设施也需要在一定时期内摊销其价值。“临时设施摊销”科目的性质就如同“累计折旧”科目,是“临时设施”科目的备抵科目。

1.本科目核算施工企业各种临时设施的累计摊销额。

2.施工企业的各种临时设施应当在工程建设期间内按月进行摊销,摊销方法可以采用工作量法,也可以采用工期法。当月增加的临时设施,当月不摊销,从下月起开始摊销;当月减少的临时设施,当月继续摊销,从下月起停止摊销。摊销时,按摊销额,借记“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3.本科目只进行总分类核算,不进行明细分类核算。需要查明某项临时设施的累计摊销额,可以根据临时设施卡片上所记载的该项临时设施的原价、摊销率和实际使用年限等资料进行计算。

4.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施工企业临时设施累计摊销额。

(四)临时设施清理

同样还用“固定资产”的相关科目做比较,本科目的性质类似“固定资产清理”。

1.本科目核算施工企业因出售、拆除、报废和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临时设施价值及其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等。

2.出售、拆除、报废和毁损不需用或者不能继续使用的临时设施,按临时设施账面价值,借记本科目,按已提摊销额,借记“临时设施摊销”科目,按其账面原值,贷记“临时设施”科目。取得的变价收入和收回的残料价值,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发生的清理费,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临时设施清理后,如为清理净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如为清理净收益,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3.本科目应按被清理的临时设施名称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4.本科目期末余额,反映尚未清理完毕临时设施的价值以及清理净收入(清理收入减去清理费用)。

(五)工程施工

1.本科目核算施工企业实际发生的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和合同毛利。

2.本科目应设置以下两个明细科目:

(1)合同成本

本科目核算各项工程施工合同发生的实际成本,一般包括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等。该科目应按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进行归集。

成本项目一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用。其他直接费包括有关的设计和技术援助费、施工现场材料的二次搬运费、生产工具和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费、工程定位复测费、工程点交费、场地清理费、临时设施摊销费用、水电费等。间接费用是企业下属各施工单位为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包括施工、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奖金、职工福利费、劳动保护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及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办公费、差旅费、财产保险费、工程保修费、排污费等。

(2)合同毛利

本科目核算各项工程施工合同确认的合同毛利。

1.施工企业进行工程施工发生的各项费用,借记本科目(合同成本),贷记“应付工资”、“原材料”等科目。按规定确认工程合同收入、费用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合同毛利)科目。

2.合同完工结清“工程施工”和“工程结算”账户时,借记“工程结算”科目,贷记本科目。

3.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尚未完工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和合同毛利。

(六)工程结算

1.本科目核算施工企业根据工程施工合同的完工进度向业主开出工程价款结算单办理结算的价款。

2.向业主开出工程价款结算单办理结算时,结算单所列金额,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工程施工合同完工后,将本科目余额与相关工程施工合同的“工程施工”科目对冲,借记本科目,贷记“工程施工”科目。

3.本科目应按工程施工合同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4.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尚未完工工程已开出工程价款结算单办理结算的价款。

(七)机械作业

1.本科目核算施工企业及其内部独立核算的施工单位、机械站和运输队使用自有施工机械和运输设备进行机械作业(包括机械化施工和运输作业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施工企业及其内部独立核算的施工单位,从外单位或本企业其他内部独立核算的机械站租入施工机械,按照规定的台班费定额支付的机械租赁费,直接记入“工程施工”科目,不通过本科目核算。

2.本科目应设置“承包工程”和“机械作业”两个明细科目,并按施工机械或运输设备的种类等成本核算对象设置明细账,按规定的成本项目分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3.施工企业内部独立核算的机械施工、运输单位使用自有施工机械或运输设备进行机械作业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应按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进行归集。

成本核算对象一般应以施工机械和运输设备的种类确定。

成本项目一般分为:人工费、燃料及动力费、折旧及修理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为组织和管理机械作业生产所发生的费用)。

4.发生的机械作业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付工资”、“累计折旧”等科目。月份终了,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分配和结转:

(1)施工企业及其内部独立核算的施工单位、机械站和运输队为本单位承包的工程进行机械化施工和运输作业的成本,应转入承包工程的成本,借记“工程施工”科目,贷记本科目。

(2)对外单位、本企业其他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以及专项工程等提供机械作业(包括运输设备)的成本,借记“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结语

本文从对施工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帐套初始化的设置,到科目体系的建立三方面对施工企业会计基础展开分析。施工企业会计基础体系的建立是根据企业业务量大小不同,所采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也不同。企业一旦选择了账务处理程序,也就选择了账簿的设置。为了满足企业管理需要,为管理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所以在建账时以满足管理需要为前提,不仅要注重强化公司和项目的财务管理,要能充分发挥财务部门核算、监督、反映的职能。

参考文献:

[1]《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财政部2003年10月18日颁布.财会[2003]27号

[2]《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版

[3]2013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中级会计实务》.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4月1日出版

[4]2013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年3月第1版

[5]2013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税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年3月第1版

[6]《施工企业会计》周霞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3月1日

[7]《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赵庚学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年2月1日

[8]《施工企业会计实账模拟》胡世强、刘金彬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1日

[9]《建筑施工企业纳税与筹划操作指南》盖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12月1日

[10]《建筑施工企业税务与会计》李志远编.中国市场出版社,2010年11月1日

[1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讲解与案例分析》辛连珠、赵丽编.中国税务出版社,2012年12月1日

[12]《企业所得税管理操作指南》建筑业(2009年版)国家税务总局编.中国税务出版社,2009年1月1日

出版物管理实施细则篇4

关键词: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企业发展

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物流业国内与国际发展现状

1991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

世界著名物流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使公司成功实现现代“物流”管理。

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  )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一)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二)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模式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三)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四)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五)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是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通过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具体应做到:

(一)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

(二)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

(三)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五)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

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

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996年通过《电子商务示范法》,主要包括“电子合同法规”,“电子商务税收法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物流法规,即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使我国物流业适应中国入世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对物流主体的资格和权益进行规范,制定了物流活动的行为规范,保障了国家对物流运行的干预和监督。目前,中国物流法规基本内容可分为三类:(1)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等。(2)行政法规,包括《公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水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铁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航空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发展国内集装箱运输的通知》等。(3)部分规章,包括《关于商品包装的规定》、《国家物资储备局管理办法》、《铁路货物运输规程》、《公路运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定》、《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等。

通过实施以上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新模式,必将推动我国经济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小静主编.生产企业供应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2]周元福.对现代物流内涵的再认识[J].经济研究,2005,(4).

[3]刘伟.物流管理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方美琪、钟佳桂:电子商务与传统企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严冬梅:电子商务物流与配送[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出版物管理实施细则篇5

常见的屋面工程各构造层做法如下图所示,区别在于面层做法。主要面层做法有细石混凝土面层和饰面砖面层。

一、屋面工程中垂直方向部位的做法阐述

(一)难点

1、需确定的标高点多,相互之间联系大,确定屋面最低点标高较难。

2、受安装设备及基础影响大。

3、屋面工程的坡度不规则,且坡度的变化较多。

(二)原则

1、通过屋面构造层做法,确定屋面最低点,以此为基点。

2、合理确定找坡层方向、坡度,以达到不积水、排水通畅的目的。

3、合理确定分水岭位置,以分水岭到雨水口最近为原则,降低屋面找坡层厚度,从而减少找坡材料使用量。

4、泛水高度高于屋面完成面250mm。

5、以屋面完成面标高,确定各专业需用高度。

(三)细部做法

1、水落口

水落口杯安设高度应为除找坡层和面层外各屋面构造层做法之和+防水附加层厚度。屋面上水落口应计算出标高后进行埋设。水落口管径和数量控制按照规范水落口管径不小于75mm,汇水面积不超过200m2。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设5%找坡,并按设计要求作附加层处理。为面层与基层结合牢固,水落口500mm范围内用面层做法找坡,坡底与坡顶高低差为25mm,为满足找坡层最薄处20mm,坡底面层厚度要比面层做法小5mm。本文以此坡顶为屋面最低点,它是导出其它标高的基点。根据找坡坡度、距离,可以计算出屋面任何一点的标高。防水层及附加层伸入水落口杯内不应小于50mm,并应粘结牢固。见下图。为保证水落口处无渗漏和积水现象,屋面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雨后观察或淋水、蓄水试验。

水落口堵孔洞做法:a、孔洞壁四周清理干净;b、支模;c、浇水湿润;d、采用与原楼板同强度等级掺有膨胀剂的细石混凝土封堵,细石混凝土低于周围楼板10mm。如采用铁丝吊模,应第一次封堵到2/3高度,剪除铁丝后第二次封堵到位。把管道四周用砂浆围堵,做围水试验,24小时不渗漏为合格。其它出屋面管道根部同此做法。

2、分水岭

分水岭一般为找坡最高点,分水岭要根据建筑平面合理布置,宜为两个水落口中,以减少找坡长度,降低找坡层厚度。分水岭应与屋面平面分格缝相结合,同宽,防止应力集中产生开裂现象。

3、女儿墙及泛水檐

女儿墙采用混凝土还是砌体都会产生开裂现象,女儿墙的抹灰及压顶出现裂缝也是很常见的,防水层收缩易使泛水转角部位产生空鼓,防水层容易破坏。泛水收头若处理不当易产生翘边现象,使雨水从开口处渗入防水层下部。压顶是防止雨水从女儿墙渗入室内的重要部位,压顶形成向内不小于5%的排水坡度,其内侧下端做成鹰嘴或滴水槽防止倒水。一般非上人屋面女儿墙较矮,防水收头直接做到女儿墙压顶即可。上人屋面女儿墙较高,防水层在女儿墙压顶处收口比较浪费材料,需在女儿墙中部做一泛水檐,作为防水层收口的部位。此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根据屋面最低点(基点),找坡坡度,距离,确定屋面找坡层最高点。泛水檐高度为屋面找坡层最高点+面层厚度+300mm。从而确定泛水檐高度,使泛水檐在整个屋面上形成交圈。泛水檐宜与女儿墙同时浇筑,保证与女儿墙整体性,不产生渗漏。泛水檐宽度要充分考虑女儿墙各层做法和屋面平面分格缝排布,并大于各构造层厚度50mm,做向内排水坡度,下表面做交圈滴水线。女儿墙各层做法如何影响屋面平面分格缝的在平面介绍时再进行阐述。卷材防水层可直接铺贴至泛水檐下,卷材收头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并用密封材料封严,凹槽上部的墙体应做防水处理。为防止雨水顺女儿墙的墙体渗入室内,涂膜防水层在女儿墙部位应涂刷至压顶下。涂膜防水层的粘结能力较强,故涂膜收头可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屋面女儿墙长度大于4m时,抹灰要分缝。立缝要与平面分格缝宽度、间距相对应。块体材料、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女儿墙之间,应预留宽度为30mm的缝隙,缝内填塞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并应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

4、出屋面门及台阶

出屋面的门下槛应高出屋面完成面250mm,对此要求在主体结构和砌筑施工时就应考虑,避免门口高度不够,必要时和设计单位洽商进行设计变更。门向外开启,门砍向外放坡,防止水进入室内,防水应在门下口处进行有效的固定或密封处理。防水的收头应压在最上一步的混凝土踏步板下,以保证收头的可靠性。泛水部位应增设附加层,高度不应小于250mm。屋面出入口周边构造层次多,人员踩踏频繁,防水设计和施工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无渗漏和积水现象,屋面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雨后观察或淋水试验。见下图。

5、排汽管

排汽管是排出隔汽层和防水层之间各构造层中因施工不可避免带来的潮气,因潮气在气温高时会产生水蒸汽,将卷材防水层鼓坏。排汽屋面的排气道应纵横贯通,不得堵塞,并应与大气连通的排气孔相通。屋面面积每36m2宜设置一个排气孔。找坡层施工时埋入200mm宽碎石,上面盖五彩布400mm宽,排气管埋入其中。排气道采用φ40的PVC管,上面开φ5的圆孔,圆孔间距50mm。埋设间距不大于6m,排气道埋设应均匀合理,可与屋面平面分格缝相统一。详见排汽道埋设方式图。如果屋面进深较小,可做暗式排汽道和排汽孔。排汽道引至女儿墙立面,做在女儿墙构造层中,在泛水檐下部留排汽孔,排气孔下口距屋面完成面250mm。排汽道可用PVC管与两个900弯头粘结而成。排气管应安装牢固、封闭严密,否则会使排汽管变成了进水孔,造成屋面漏水。详见暗式排汽道图。

6、出屋面管道

伸出屋面管道周围应留台,高30-40mm,半径为管道外径加50mm。防水层收头处应用金属箍箍紧,高度大于面层完成面250mm,并用密封材料封严,涂膜防水层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

水落管安装牢固,承插口边距离墙面不应小于20mm,管箍间距不得大于1.5m,在接头处设上下两个管箍,管箍插入墙内的圆钢直径不得小于10mm,锚入深度不得小于120mm,严禁用木楔固定。

对管径大于75mm的铸铁水落管,应每5m左右自上而下增设φ10抱杆固定,以保证施工和垂直承载的安全,且加固件必须进行防锈刷漆(颜色与管身相同)处理。

7、设备基础

随着建筑物功能的不断增加,屋面上的设施也越来越多,设施基座的防水处理液越来越突出。而且设施基座使屋面的防水基层复杂了许多,因此必须对设施基座按照设计要求做好防水处理。

设施基座与结构层相连时,设施基座就成为了结构层的一部分,此时,屋面防水层应将设施基座整个包裹起来,以保证防水层的连续性。设施基座都有安装设备的预埋地脚螺栓,使防水层无法连续。因此在预埋地脚螺栓的周围必须用密封材料封严,以确保预埋螺栓周围的防水效果。

设施基座直接放置在防水层上时,为防止设施对防水层的破坏,设施下应增设卷材附加层。如设施底部对防水层具有较大的破坏作用,设施下应浇筑厚度不小于50mm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一般设计,排风风机的基础高500mm,与土建对接的风口高于基础顶面600mm。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基础高度500mm是距结构还是屋面完成面?如果距结构板500mm高,往往屋面受找坡层影响,基础顶面低于屋面泛水高度,不满足要求。如果距屋面完成面500mm高,再加上屋面各构造层厚度,此基础高度要高达900-1000mm,就有集中荷载过大的隐患。笔者认为,此时应与设计沟通,基础高度满足最低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做在防水层上部,既节省材料,又避免了渗漏隐患。

二、屋面工程中平面方向部位的做法阐述

(一)难点

1、出屋面设备结构尺寸不统一,成排成线美观难以达到要求。

2、出屋面面层往往为不规则形状,排版方案不好选择,尤其饰面砖面层屋面。势必导致砖块裁割量大,与屋面突出物交接部位质量较难控制。

3、屋面放坡坡度为2%,坡面平铺尺寸与原结构楼板对应尺寸相差较大,排砖较难做到精准。

(二)原则

为实现屋面完成后美观、适用,排版原则:

1、充分考虑基层的放坡坡度及排版等,结合现场放坡的实际情况,以坡面长度为基准进行排版。

2、平面、立面对缝。

3、地漏、水落口居中排布。

4、分格缝设置合理,对称布置。

5、对设备基础、出屋面结构和管道等,其四周对称布置,面砖面层减少裁割量。

(三)屋面工程深化设计、施工程序

屋面深化设计尤为重要,是一种逆向方式。必须先确定好面层排版,才能确定各构造层做法,再确定水落口、出屋面结构、设备基础等位置。而施工程序恰恰相反,最后确定的,先施工预留预埋,面层最后完成,这就需要提前深化设计的基线进行控制。屋面深化设计应提早进行,最好在结构施工前完成,以确定结构尺寸和预留预埋位置。如未做到,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现场实体尺寸复核

(1)复核屋面平面尺寸,长、宽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2)复核出屋面上的混凝土柱、地漏、排水沟等的位置是否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2、对实体尺寸偏差进行分析、调整

(1)对结构实体的尺寸进行统计分析,以尺寸偏差最大数值为基准,拉线将混凝土柱、设备基础、排水沟等的尺寸统一。

(2)对找坡层进行调整,确保屋面放坡坡度一致,坡面顺畅。

(3)对屋面平面尺寸出现的偏差进行统计,分析对面层排版的影响。

3、排版

(1)将屋面平面尺寸实测实量数据、调整后的尺寸和放坡坡面的长度平铺如实反映到CAD图中。

(2)按照实体实际尺寸图,结合饰面砖的尺寸和砖缝、分格缝的宽度进行排版,从适用、经济、美观等方面进行最终方案的确定。

4、放线、施工

为保证屋面工程施工的各部位各层受基线控制,可将最终排版图的分格缝中线放在女儿墙上。根据基线调整设备基础、排水沟、水落口位置,使其与基线重合或居中布置。屋面各构造层施工都要在基线控制下进行。平面位置在平面分格缝基线下控制;各部位标高在高程基点及分水岭标高下控制。每道工序完成经复核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以保证上道工序的位置及标高准确。使末端设备成排成线,统一一致。

(四)细部做法

1、分格缝

保护层为块材时,分格缝的设置间距纵横向不大于6m,东北地区建议不大于4m。保护层为水泥砂浆时分格缝间距一般不宜大于2m。细石混凝土做保护层时,分格缝纵横间距不应大于6m。分格缝宽一般为20mm,缝内嵌入密封防水材料,尽量做成平缝。保护层分格缝的设置包括屋脊处、与女儿墙交接处;与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间和屋面水箱间墙体的交接处;与管道、透气孔的交接处及建筑物开间的轴线处;凸出屋面的大型设备基础和柱子四周设分格缝。

屋面排版要以上述内容为原则,综合考虑砖缝、分格缝、放坡后坡面的长度进行排布。一般块材尺寸不一,长度为a,砖缝设10mm,分格缝设20mm,那么分格缝形成的单元中线之间的尺寸为na+10(n-1)+20。以分格单元为模数,进行排版设计。分格单元示意见下图。可以计算屋面长、宽各有几个分格单元,余下的尺寸有多大。如剩余尺寸较大,可调整分格单元尺寸,在进行计算。经多次调整后,让剩余尺寸最小。较小的剩余尺寸可以通过调整女儿墙立面做法来实现。一般女儿墙可调整厚度的做法有保温层、砖墙防水保护层、抹灰面层。保温层可采用挤塑板或苯板,砖墙防水保护层可采用立砖或平砖方式,抹灰面层选择适当的厚度,应留有适当的富余尺寸。因为在做防水层前转角处有圆弧倒角、保护墙归面有偏差,富余尺寸一般留30mm。通过调整女儿墙立面做法,以保证屋面大面整砖或全部整砖。见分格缝排版图。女儿墙压顶和泛水檐宽度以此做法做相应调整。如在边角部位出现一块整砖和非整砖时,应以两块砖的尺寸进行平分,裁割成两块相对较大的砖块进行铺贴。当然边角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处理,下面介绍一种方式,以开拓思路。墙根部位采用白色鹅卵石收口,以减少块材的裁割量。见鹅卵石铺贴图。

饰面砖面层施工时,平面上要以事先弹在女儿墙上的基线为控制线,立面上要以分水岭高度到水落口的高度为依据进行控制,每个分格单元独立完成。最后再处理边角部位。见分格单元面砖铺贴图。

水泥砂浆保护层和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分格缝可选用梯形木条,施工时可方便取出,保证面层不缺棱掉角。梯形木条上口宽30mm,下口宽15mm,高度同保护层厚度。施工面层时,应先固定分格梯形木条,再按照分仓法逐块完成。面层施工需精细,需二次抹压以减少裂缝。为避免面层起砂,所用细石混凝土水泥用量大于300KG/m3。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钢筋网片,钢筋网片在分格缝处断开,钢筋长度每边小于分格缝长度20mm。

2、水落口

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水落口应根据平面分格缝居中布置。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增大坡度为5%,并按设计要求作附加增强处理。500mm范围内面层均匀分割,可采用12等分或16等分。砖缝同分格单元砖缝,提前放样,将砖块裁割好,以便铺贴。见水落口细部做法图。

3、排汽管排布应有独立的排布图,数量、规格同立面部位做法介绍的。在这里强调排汽管位置要与屋面平面分格缝相统一,使末端设备成排成线。暗式排汽管只需在立面墙体上有一个40mm排汽孔,美观,功能可靠。排汽孔与女儿墙立面分格缝相对应,排汽管与女儿墙立面面层相平。

4、风道顶部应用防水砂浆向四周找坡,坡度大于5%,檐口处设滴水线。

5、女儿墙压顶应设找坡5%,防止雨水尿墙。

6、雨棚、窗口、装饰架等应设滴水线。滴水线可用成品塑料凹条,并做分色处理。

7、变形缝

变形缝应加金属盖板,应铺钉牢固,搭接缝应顺流水方向,搭接宽度一般不小于50mm,并做好防锈处理。变形缝与屋面交接处,由于温度应力集中容易造成墙体开裂,且变形缝内的墙体无法做防水设防,当屋面防水层的拉伸性能不能满足基层变形时,防水层被拉裂而造成渗漏。所以防水卷材在变形缝部位要留有富余。为保证防水层的连续性,屋面防水层应铺贴或涂刷至泛水墙的顶部,封盖卷材的中间应尽量向缝内下垂,然后将卷材与防水层粘牢。见变形缝细部做法图。

出版物管理实施细则篇6

工程违规招投标可投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这是首部对工程招投标投诉进行规范的法规。该办法明确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的投诉由国家发改委受理处理。办法规定,行政监督部门收到投诉书后,应当在5日内进行审查,视情况分别作出处理决定;在处理投诉过程中,不得向投诉人和被投诉人收取任何费用。办法同时规定,投诉人不得以投诉为名排挤竞争对手,不得进行虚假、恶意投诉,阻碍招标投标活动的正常进行。虚假恶意投诉最高可处10000元罚款。

保监会派出机构监管职责重新定位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派出机构监管职责规定》。与2001年的《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派出机构监管职责暂行规定》相比较,此次对保监会派出机构监管职责修订的内容包括:清理行政许可事项;增加、完善了派出机构的主要监管职责;扩展了派出机构对中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和中介机构的管理职责。派出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监管辖区内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保险中介机构以及保险从业人员的保险经营活动,管理辖区内有关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和保险中介机构的设立、变更、撤销等事项;管理有关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有关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等。为方便申请人,新规定增加了派出机构根据保监会委托,统一受理保险经纪机构、保险公估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申请,送达中国保监会的核准决定。

客船和滚装客船船员要持证上岗

交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与1997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相比,新的规则对以前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了相应修改。《规则》指出,特种船舶的船员要持证上岗。申请适用于客船或滚装客船船长适任证书者,应在其他种类的相应船舶等级的海船上担任船长满24个月,安全记录良好,并至少在客船或滚装客船上任见习船长3个月;或持有客船或滚装客船大副适任证书并在相应航区、船舶等级的运输船上担任大副不少于18个月,其中曾经担任客船或滚装客船大副至少6个月,通过船长考试、评估合格后,至少在客船或滚装客船上任见习船长3个月。

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从严管理

为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制定了《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 。《办法》对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的制定、、备案、使用和监督检查进行了细化,将过去用内部文件规范的内容上升到部门规章层面。《办法》详细规定了认证机构自行制定的认证标志的式样、文字和名称,指出,不得与强制性认证标志、国家统一的自愿性认证标志或者已经国家认监委备案的认证机构自行制定的认证标志相同或者近似。不得将公众熟知的诸如表明安全、健康、环保、绿色、无污染等等具有特定含义的认证名称的文字、符号、图案作为认证机构自行制定的认证标志的组成部分;不得将容易误导公众或者造成社会歧视、有损社会道德风尚以及其他不良影响的文字、符号、图案作为认证标志的组成部分。《办法》明确,获得产品认证的组织、获得管理体系认证的组织应该在各自通过认证的范围内标注其认证标志,不得混用。伪造、冒用认证证书、买卖或者转让认证证书将处以最高3万元的罚款。

强制性产品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和实验室五戒律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强制性产品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和实验室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国家认监委审批申请从事强制性产品认证活动的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和实验室的期限。《办法》严格禁止强制性产品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和实验室转让或者变相转让指定的认证、检查和检测业务。《办法》同时指出,指定的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和实验室应当制订管理制度和程序,对强制性产品认证、检查、检测活动和自愿性产品认证、委托检查、委托检测活动明确区分,不得利用其指定的资格,开发或者从事自愿性产品认证以及委托检查与检测业务。指定的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和实验室存在利用强制性产品认证业务宣传、推广自愿性产品认证业务等5种情形的,将被处以2至3万元的罚款。

海关细化进出境物品监管

海关总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非居民长期旅客进出境自用物品监管办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常驻机构进出境公用物品监管办法》。这两个办法是对海关总署以前出台的相关通知、规定的总结和细化,规范海关对常驻机构进出境公用物品的管理以及非居民长期旅客进出境自用物品的管理。《办法》指出,常驻机构申请进境的公用物品以及非居民长期旅客申请进境的自用物品应当向主管海关交验的单证和办理的手续;规定了常驻机构和常驻人员申请进境机动车辆的数量;以及海关对常驻机构出境公用物品以及非居民长期旅客出境自用物品的监管程序。《办法》明确规定免税进境的机动车辆属于海关监管机动车辆,主管海关对其实施后续监管,监管期限为自海关放行之日起6年。未经海关批准,进境机动车辆在海关监管期限内不得擅自转让、出售、出租、抵押、质押或者进行其他处置。这两个办法的出台,意味着常驻机构申请进出境公用物品以及非居民长期旅客进出境自用物品应该办理的手续将更加明确和方便,同时海关的监督管理趋于规范化。

个体工商户材料齐全当场登记

国家工商总局《个体工商户登记程序规定》依照《行政许可法》细化了个体工商户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的申请与受理的各个程序。《规定》明确要求登记机关对于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予以登记。除当场登记的外,登记机关应当自受理登记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是否准予登记的决定。登记机关作出准予登记的,应当发给申请人准予个体工商户登记通知书,并在10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不予登记的,应当发给申请人不予个体工商户登记通知书。对于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个体工商户登记范畴的,登记机关应当即时向申请人说明理由。登记机关应当在登记场所及其网站公示登记事项、依据、条件、登记程序及期限、提交申请材料目录及申请书示范文本等供申请人查阅。

设立条件量化规范版号管理

新闻出版总署《音像制品出版管理规定》。比较1996年颁布实施的《音像制品出版管理办法》,新规定将部分事项的审批权下放到地方出版行政部门。为了增强审批工作的可操作性,《规定》对音像出版单位的设立条件提出了更为具体、明确的要求,除出版单位名称、章程、主办单位、主管机关、业务范围等条件外,增加了专业人员数量、注册资本、工作场所面积方面的要求。《规定》加强了音像制品出版活动的管理,规范了版号使用。

广电总局立下七项规矩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出台《广播电影电视立法程序规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行政许可实施检查监督暂行办法》等七部规章。

《广播电影电视立法程序规定》细化了广电总局法规的起草、审查、决定、公布、备案、解释、清理、废止等全过程,突出了利民原则。《规定》明确要求规章公布后,应当及时在总局政府网站上登载。《规定》还要求法规司每年将上一年出台的法规及重要的规范性文件汇编成册,改变了过去每三年汇编一次的作法。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行政许可实施检查监督暂行办法》明确指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各司局不得将总局的行政许可事项擅自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司局应依法履行公示义务,可以通过在总局指定地点张贴、向申请人提供行政许可指南手册、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和政府网站公布等多种方式公示《行政许可法》第三十条所规定的各项内容。

《电影片进出境洗印、后期制作审批管理办法》细化了电影片在中国境外洗印、后期制作和洗印加工境外电影片活动的申请及审批程序。《办法》指出,电影片进出境洗印、后期制作应经广电总局审批。申请到境外进行国产电影片的洗印、后期制作的申请单位,应具有《摄制电影许可证》或《摄制电影片许可证(单片)》,且所申请影片已立项;确因特殊技术要求确需在境外完成洗印、后期制作。

根据《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管理暂行规定》,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应当凭证执业。《规定》明确指出,广播电视编辑记者与播音员主持人都要进行资格考试,取得《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合格证》或《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合格证》的,并且符合相关条件才可以申请相关执业资格注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播音员主持人证》由广电总局统一印制,由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统一注册,有效期为二年。

《境外机构设立驻华广播电视办事机构管理规定》明确指出,境外机构不得在中国境内设立广播电视机构或编辑部。未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许可,不得擅自设立驻华办事机构。驻华办事机构名称应以申请机构国别(地区)+申请机构名称+在华所驻城市名+办事处的方式确定。驻华办事机构批准文件的有效期为三年。境外机构对其驻华办事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一切业务活动,承担法律责任。驻华办事机构及成员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按批准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

出版物管理实施细则篇7

【关键词】原料药;生产车间;现场;GMP管理

原料药作为市售药品的活性物质,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市售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原料药生产车间作为药品生产企业的物料集散地、设备设施所在地、生产工艺执行地、管理规定实施地、质量监管目的地、最终销售产品生产地、人员素质体现地,最能直观地反映整个企业GMP执行情况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最终产品的质量。

随着中国新版GMP的全面实施,我国的药品生产GMP管理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的cGMP水平已接轨,但在GMP管理细节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或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本文将根据本人在原料药生产企业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对cGMP的认识,从物料和设备两个方面谈谈我国原料药生产车间在GMP管理细节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以供即将接受GMP现场检查的原料药生产企业参考。

一、物料的管理细节

物料的管理贯穿原料药生产的始终,是生产车间GMP管理的纲领。

物料的称重和量取装置必须具有与使用目的相适应的精度和量程,比如一个车间每天都会一次性使用20升以上的溶剂,而该车间每天都通过2升的量筒若干次地量取来满足生产的需要,那么这样的配置就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信的。

物料的分装、转运是最容易发生差错、混淆或污染的环节,因此必须要有适当的分装、转运容器,并且严格做到标识清楚,粘贴牢固,物料标识至少应标明物料的名称或代码、批号或流水号、重量或数量、复验期或有效期等信息。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从库房分零领取物料时注明复验期和有效期的重要性,一般来说,车间从库房领取的物料是允许暂存一段时间的,车间人员从库房领取物料时可以保证物料是在复验期和有效期内的,但也可能该批物料临近复验期和有效期,如果不在转运容器的物料标识上注明复验期和有效期,极有可能导致车间操作人员在使用时物料已经超出复验期和有效期,这是车间物料管理极易疏漏的一点。

物料的定置管理是杜绝差错、防止混淆、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原辅料、中间产品或包装材料,都应在车间有相对固定、能满足存放容量需要的存放区域,做到定置存放,并配有相应的使用台账,做到物料的来龙去脉可追踪,同时,存放区域应有相配套的温、湿度控制设施并有记录。

回收套用物料最好用不同的状态标志与其他物料相区别,并明显标示出已回收套用次数,最多可回收套用次数。

有毒、有害、高活性及易燃易爆等危险物料应尽量在密闭条件下使用、运转和包装,粉末状危险物料投料时应有效避免粉末的飞散,能处理成液态进行操作的物料应尽量处理成液态。

物料的周转、存放容器或包装材料,必须考虑物料与产品的相容性,容器或包装材料必须保证不与物料发生反应、不释放物质、不具有吸附性。比如用普通的聚乙烯桶作为二氯甲烷或含有二氯甲烷的混合有机溶剂的周转桶是不合适的。

二、设备的管理细节

设备是生产的基础,良好的设备状态是生产顺利进行的保障。

首先,生产设备应有完善、明显的状态标志,标明设备的性能状态、运行状态、清洁状态及工艺状态,关键设备需要有设备使用记录,用累计使用时间提示设备的使用风险。

计量器具作为关键生产设备,应明显标示最小称样量并定期对使用全量程进行校验。如一个最大称量为6000克的电子天平,日常称量在20克~4000克范围内,如果日常校验时只用标准砝码对500克和4000克两个点进行检验,则是不合适的,因为日常称量点超出了日常校验范围。因此,计量器具的日常校验点必须包含日常称量范围。

洁净室是保证药品质量的最后工序,洁净室使用的干燥空气、压缩空气或惰性气体等应设置净化装置,并定期检查净化装置的完整性,防止微粒或微生物对产品或洁净环境造成污染。比如洁净室用于高活性物质干燥的真空干燥箱,在排气口和抽气口均设置砂芯过滤器,不但可以防止真空排气时可能对产品造成的污染,还可以防止高活性物质通过真空抽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设备应有固定的唯一编号是GMP的最基本要求,但设备编号不醒目仍是目前原料药生产车间的通病。比如一排安装在架空操作平台的反应罐,生产车间一般都只在处于平台上的反应罐上半部分标识设备的编号,而平台下的反应罐下半部分常被忽视,这样就极易造成在操作平台下操作的人员在看不到设备编号的情况下凭直观经验操作,从而可能导致操作失误的发生。

设备防污染措施不够也是GMP认证过程经常遇到的问题。比如有考克的放空管、取样口等没有采取措施密闭,敞口容器倒置存放而不关心外表面的积尘,反应釜的加料口上方没有设置防止异物可能掉入反应釜的挡板等。

灭蝇灯是药品生产企业常用的防虫害措施之一,灭蝇灯的选择或安装不当不但不能有效杀灭虫蝇,还可能对产品造成污染。比如灭蝇灯直接面对门/窗,可能出现吸引外界虫蝇的情况;洁净室门口使用电击式灭蝇灯,虫尸被电击炸飞后可能对洁净环境或产品造成污染;在易燃易爆有机溶剂库房安装电击式灭蝇灯,可能引起然后爆炸等安全事故。

三、结语

GMP是一个不断完善提高的动态过程,原料药生产车间的现场GMP管理细节是整个GMP体系的基石,良好的生产现场细节管理是降低最终药品质量风险的关键。因此,只要原料药生产企业克服对新版GMP的认识误区,夯实基础工作,从细节着手,坚持贯彻生产全程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一定能够生产出安全、有效的高质量药品。

参考文献:

[1] 申丽莎,胡启飞,陈国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在我国的实施与展望[J].重庆中草药研究.2010(01);

[2] 夏振华,薛苏栋.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 专家修订稿)解析 [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0(03);

[3] 张雪梅,董旭,周海洋.新版GMP认证实施后制药企业的质量管理[J] .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13年 第3期;

出版物管理实施细则篇8

「关键词转移定价;税法控制;法理「正文

在内部交易中利用转移定价(也称转让定价)避税是关联企业[2]谋求高额利润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跨国公司,由于各国税制千差万别,客观上又为其利用转移定价进行国际避税提供了前提条件。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各国纷纷建立并加强了本国的转移定价税制,对跨国公司的转移定价避税行为进行法律控制。在我国,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国际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或扩大在华投资规模,跨国公司利用转移定价避税问题非常严重,相应地反避税形势也非常严峻。因此,对转移定价税制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分析,将有助于加强对转移定价避税的认识,提高反避税的立法水平。

一、转移定价税制的法理基础

转移定价是指关联企业为了谋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在集团内部对货物销售、资金借贷、劳务提供、有形财产租赁和无形财产转让等所制定的不同于市场公平竞争的价格,或就费用的分摊所进行的不合理分配。在企业经营领域,关联企业运用转移定价,有时系出于某种商业考虑,如调节利润以树立新建企业的形象,提高其竞争力,或是调节利润以避免海外经营时面临的政治风险、外汇风险、货币风险等。但更多时候是为了减轻税负,逃避税收,如将利润转移到税率低或可免税的关联企业,或是将利润转移到亏损企业,从而实现集团税负最小化。特别是在跨国公司,由于各国的税法差异,它可以更方便地经常利用转移定价的方式将利润从高税负国向低税负国转移,使集团利润在低税负国积聚,从而避免高税负国的税收负担,达到集团最大限度逃避税收的目的。

从企业角度,转移定价并不是一个贬义的概念,只是反映关联企业内部的一种定价原则。考察它的历史可以发现,转移定价问题起源于在同一税收管辖权下的两个关联企业之间的定价策略。最初并不是出于避税目的,而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随着关联企业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的推进,关联企业的经营从域内发展到域外[3],相应地,其税务从受制同一税收管辖权发展到受制两个或两个以上税收管辖权。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跨国公司常利用不同的区域税收优势在不同的区域设立功能不同的关联企业,对在这些企业内部的交易进行定价规划,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整个跨国公司的效益。

从税收角度,根据税收的“公共产品”性和税收的公平性原则,凡从政府获得利益者就应当负担税收。如果获得利益相同者,应负担相同的税收;获得利益不同者,应负担不同的税收;同时,凡具有相同纳税能力者,应负担相等的税收;不同纳税能力者应负担不同的税收[4].对关联公司而言,不论其母公司还是域外的关联公司都同域内的公司一样从域内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中受益,自然应当纳税,而纳税的重要基础就是域内企业所得。如果域内企业利用转移定价将在域内获得的利润转移到域外,即使主观上是为企业经营所需,但客观上却逃避了域内税收。这不仅有违税收公平原则,而且损害了域内政府利益。因此,域内政府一般都会进行积极的法律干预,从而维护域内的税基和税收管辖权。

从国际税收角度,各国为了自身利益对关联企业转移定价行为进行法律干预的结果,导致各国税收立法存在差异,也导致各国转移定价制度存在差异。如果一国的转移定价制度得不到相关国家的认可和配合,那么,各相关国家独立的、存在差异的转移定价制度势必造成对跨国企业的国际双重征税问题,进而影响跨国经营者的利益,不利于国际经济的发展;而要得到相关国家的认可或配合,则又涉及到尊重和保护各相关国家的税基和税收管辖权问题。因此,一国对跨国企业转移定价避税行为的法律干预,不仅要考虑本国的利益,还要考虑相关国家的利益和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转移定价的税法控制绝不是一项单纯的本国税务问题,而是一项国际经济政治问题。这也是转移定价税制相对于其它领域税制复杂的根本原因。

二、转移定价税制的原则和方法

考察世界各国税法,可以发现目前各国对转移定价避税行为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主要是正常交易原则。所谓正常交易原则,是指在处理关联企业的转移定价问题时,将关联企业视同独立企业对待,以独立企业的正常交易价格取代不合理的转移定价,重新分配利润,并据以征税。该原则自1977年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对所得和财产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范本》和1979年的《联合国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双重征税的协定范本》采用后,已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并采用的跨国公司及税务机关用于处理转移定价问题的标准。

推究正常交易原则的理论基础,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从企业角度,假定两个企业之间因所有权而带来的联系完全终止,那么各个独立的企业在各自的经济利益驱使下会如何行动?不言而喻,由于企业的属性是经济的,独立的企业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和经济责任,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和竞争的需要,每个企业都会尽可能按照公平独立的价格进行交易,同时获得公平的赢利。就税法而言,把正常交易原则作为税务部门处理转移定价问题的标准,实际上正是立法者在设想一个理性的、独立的企业在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会如何决策的结果。二是从国际税收角度,既然跨国关联企业的转移定价会涉及各相关国家的税基和税收管辖权,那么以正常交易原则处理跨国关联企业的转移定价问题,无疑会有利于体现税收公平和维护国家间的公平,因为根据正常交易原则确立的税制,其调整的重点不是征纳双方的关系,而是国与国之间的收入分配。基于此,正常交易原则才成为现代各国转移定价税制的基本原则。

为了具体实施正常交易原则,需要确定调整定价的方法。目前国际上比较通行的调整方法主要是可比价格法(CUP法)、再销售价格法(RPM法)和成本加价法(CPM法),通称传统交易法(traditionaltransactionmethods)。“传统交易法是确定关联企业间商务和财务关系状况是否独立的最为直接的方法”[5],但它在实践中执行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因为跨国公司为数众多,日常交易频繁且数额巨大,税务部门难以做到按照正常交易原则核实每笔交易的价格;另一方面因为在某些情形下,税务部门很难找到那种真正独立的和可供比较的第三方交易价格,如专有技术和特殊服务,其转移价格合理与否往往无从比较。因此国际上又探索出了一种新的调整方法,即交易利润法,包括利润分割法和交易净利润法。此两种方法包含较多经济学内容,本文不再细述。

不论是传统交易法抑或交易利润法,都属于对转移定价的事后调整。对税务部门而言,有种种执行方面的困难[6];对跨国公司而言,事后调整的不确定性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甚至有可能使企业面临被双重征税

的危险。在这种背景下,预约定价制度应运而生。其基本含义是指纳税人事先将其与域外关联企业之间内部交易的业务往来所涉及的转移定价标准(如定价方法、可比因素、对未来事件的关键性假设等)向税务机关申报,经税务机关认可后,作为计征所得税依据,并免除事后税务机关对转移定价进行价格调整的一种制度。预约定价制度不仅使跨国公司按照事先确定的价格进行交易不必有所顾虑,也使税务机关由此摆脱了繁琐费时的事后审核工作,同时还有利于保证国家税收收入的稳定性。因此,预约定价制度自1991年美国首先采用以来,不仅发达国家竞相采用,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逐步建立。在国际税收协调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全球化趋势下,预约定价制度“无疑成为避免国际税收争端的一个最具发展潜力的重要措施”[7].

三、我国转移定价税制相关问题及解决思路

我国对转移定价的税法控制主要体现在199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第13条及其《实施细则》第52条至第58条。此外,1998年4月国家税务总局根据上述立法及有关税收协定的规定,颁布的《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也是转移定价税务管理的重要法律依据,并且,《规程》的内容在200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2002年9月国务院公布的《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中得到了反映。

从上述立法的相关规定看,我国转移定价税制的指导原则“独立企业原则”与国际上通行的“正常交易原则”是一致的,其所采取的调整方法[8]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并且,随着国际转移定价税制的发展,我国立法基本上能够保持与之同步,因此,从总体而言,我国转移定价税制还是先进的。但是,另一方面,它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整体立法的内容过于简单和抽象,缺乏对各种调整方法实际内容的规定,尤其是对国际上认为最重要的可比性问题很少提及;有关劳务和无形资产的转移定价税制立法很不完善;没有规定转移定价避税中的举证责任、国际税收合作问题;关于各种调整方法应循序适用[9]的规定不适当,等等,从而使转移定价税制的一些措施在实践中的应用不仅缺乏合法性和明确性,更增加了管理上的困难,影响了转移定价税制实施的效率。

针对我国转移定价税制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已着手进行调查调整,专家学者也从各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建议[10].但笔者认为,在一种制度经过实践检验需要调整完善时,并不是单纯提出几条措施或提出几个解决问题的对策就能达到目的的,它必须重新审视该制度赖以确立的原则并根据其实践检验的结果确定一条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就我国转移定价税制而言,保障国家税收安全、对跨国纳税人公平课税固然是其基本要义,但正如前文所言,关联企业的转移定价并非全然为了避税,而当关联企业的转移定价不是为了避税而是一种普通的经营手段时,法律如何保障关联企业作为纳税人(包括跨国公司)应当享有的合法权利和经营利益?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法律应该如何通过转移定价税制鼓励关联公司利用转移定价促进本企业整体、长远发展,进而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对此问题,我国现行的转移定价税制显见是考虑不够的,其存在的诸多问题也皆源于此。如《涉外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有关转移定价调整方法应循序适用的规定,实际上是过多考虑了主管税务机关在管理上的方便和效率,而较少考虑或没有考虑其采取的方法是否最能反映具体交易的合理结果。换言之,该规定过多侧重了国家的征税权,而忽视了关联企业权利和利益的保护,客观上可能损害经济发展,进而影响国家税基。类似的问题还有许多,限于篇幅,本文不再一一细述。

随着经济国际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跨国公司运用转移定价避税的问题将更加突出,完善相关税制,加强反避税固然是今后工作的重点,但在制定或完善相关税制的同时,如何维护关联公司(包括跨国公司)的利益以利于经济发展,也是我们不能不考虑的问题。本文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注释

[2]所谓关联企业,是指它们之间存在关联关系的企业。各国税法及税收协定一般都没有对关联企业给出简短而明确的定义,只是给出了一些关联企业或关联关系的判定标准。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标准:一是股权控制标准;一是企业经营管理或决策人员的人身关系标准。此外,有些国家在采用上述两个标准的同时,还采用其他一些标准,如资金、技术上的依赖标准等等。参考刘剑文主编《国际税法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第240-241页。

[3]此处的“域”是指“法域”,即法的效力的空间范围。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就是一个独立的税收法域。但在个别实行联邦制的国家,由于每一个联邦或州都享有税收立法权,因而,也可能存在多个税收法域。

[4]参见国家税务局科研所编著《西方税收理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第134页[5]参见《OECD转让定价准则》(1997)。

[6]转移定价的事后调整模式给税务部门带来管理上的沉重负担。一方面,这种事后判断一般要追溯3至5年,长一些的要追溯10年甚至无限期,税务部门要证明当时的交易是否符合当时的公平交易价格有相当难度,尤其是,这种事后的判断是对实际交易的经济实质进行税法的解释和适用,因而很容易造成纳税人和税务部门各执一词的局面;另一方面,税务部门经常困扰于纳税人的不愿提供资料,因此无法有效地进行转移定价的调查、审计和调整。参考刘剑文、熊晓青论文《预先定价税制产生的动因分析》,载《涉外税务》2003年第6期第28页。

[7]参见武艳茹论文:《跨国公司转让定价法律规则研究》,载《财税法论丛》第1卷,2002年4月法律出版社出版。第396页。

[8]根据《涉外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54条和《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55条规定,具体调整方法包括可比价格法、再销售价格法、成本加价法和其他合理方法。其中“其他合理的方法”,根据《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试行)》第28条的规定,又包括可比利润法、利润分割法、净利润法、预约定价法以及核定利润率法等。

[9]我国《规程》就各种定价方法的适用顺序并未明确作出规定。但根据《涉外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54条,主管税务机关在选择转移定价方法时仍应依照顺序进行,对此规定,国家税务总局1992年颁布的《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实施办法》第7条给与了认可,而根据《规程》第52条,《规程》显然也是接受了各种方法之间适用的先后顺序。

[10]参考赵晋琳、张学斌论文《我国转让定价税制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载《涉外税务》2003年第9期第34-35页;刘永伟著《转让定价法律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第179页、第187页、第195页。

「参考资料

1、刘剑文主编《财税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2004年2月版。

2、刘剑文主编《税法学》,人民出版社(北京),2003年6月版。

3、刘剑文主编《国际税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04年4月版。

4、曹鸿轩主编《中国税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北京),2003年2月版。

5、刘剑文主编《WTO体制下的中国税收法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版。

6、陈长文等著《财经法律与企业经营》,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03年1月版。

7、王顺林著《外商投资企业转让定价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8、刘永伟著《转让定价法律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

9、(英)大卫。特洛、马克。阿特金森著《国际转移定价》,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年6月版。

出版物管理实施细则篇9

建立生物风险评估体系

王国治介绍说,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制品生产与质控,其潜在的风险涉及到菌毒种的保藏运输、生产过程、生产设备设施、动物效力评价、废弃物处理以及生产人员的素质等多方面。在2009年新版GMP中尽管增加了质量风险管理与评估的内容,但其主要是针对制品质量风险进行评估,而忽略了生物安全的风险管理;现有的GMP条款对部分内容做了具体的规定,但缺乏系统性,如:在从业人员疫苗接种条款中要求“根据生产制品的生物安全评估结果,应对生产、维修、检验、动物饲养的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接种相应的疫苗并定期体检”,但在生物制品GMP附录中并无相应的生物安全评估规定。缺少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就无法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风险产生的原因,因此就无法提出风险防范措施来保证安全生产。

王国治建议建立生物风险评估体系,评估内容至少应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制品生产与质控的潜在风险所涉及到的菌毒种的保藏运输、生产过程、生产设备设施、动物效力评价、废弃物处理等方面进行风险识别,并分析其产生原因,提出防范措施以及风险再评价。

明确病原微生物分类标准

2009年新版GMP未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类进行明确规定,在现行GMP实施中,生物制品菌毒种的分类管理依然采用卫生部早期颁发的《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方法》,将生物制品、菌苗、疫苗生产用各种减毒、弱毒菌种,分类为低致病性的四类菌毒种,而2010年版《中国药典》参考卫生部的《人间病原微生物名录》的分类标准,重新对生物制品生产用菌(毒)种进行了分类,目前,已将生物制品生产菌株中的结核杆菌、肉毒梭菌、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森林脑炎病毒归入第二类,其余灭活疫苗、组分疫苗、类毒素生产用菌(毒)种归为第三类,已经批准的活疫苗与微生态活菌制剂的生产菌株为第四类。王国治认为,这意味着原生产灭活疫苗用的菌毒种的危害级别已经提高,其防护要求也应做相应提高。因而建议进一步对GMP内容进行修订,明确病原微生物分类标准。

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王国治表示,GMP是药品生产企业对药品质量和生产进行控制和管理的基本要求,目的是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适用于预定用途、符合注册批准或规定要求和质量标准的药品,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的风险,但它是以产品质量为中心,对涉及病原微生物生产与质量控制中的生物安全问题未能得以充分体现,其管理体系与文件制定未与国内相关生物安全法规标准相衔接,缺少生物安全的相关规定,如:涉及病原微生物生产企业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针对不同病原微生物生产过程中的个人防护、在操作细则中明确实验操作与使用仪器设备风险步骤与预防措施、意外事故的预案、涉及生物安全的演练、防盗防窃防丢失等生物安保措施、生物安全手册的制定等内容。

“生产企业中涉及病原微生物的从业人员以生产与质量控制的专业人员为主,其对生物安全的知识了解较少,目前的生物安全培训多局限于个人防护,随着国家对生物安全的重视与生物安全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安全管理理念已写入国家新生物安全的标准,并已得到实施。”王国治认为,“若从业人员不在原有普及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将无法适应新标准的要求。”

出版物管理实施细则篇10

近年来,在有关部门和实验动物养殖企业的努力下,继传统的欧美市场外,我国又开拓了日本和韩国市场,尤其是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已经成为了中韩、中日活动物贸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2005年1月底,日本农林水产省派出检疫官对我国北京、江苏等地实验用动物养殖企业进行了考核,笔者等陪同日本代表团参与了整个过程。通过这次考核,笔者深深体会到日本对实验动物的进口有比欧美更为严格的卫生要求和检疫程序,需要中国企业和有关部门深入研究日、韩有关法律法规要求,通力协作,方能确保出口实验动物能够顺利出口日本。

日本考察我实验动物养殖企业的主要内容

日方此次考察的目的在于,对已注册的企业进行年检,同时考核新申请注册的企业,并经日本农林水产省批准后取得出口日本资格,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宣传进口实验动物的新规定

日本在1999年和2004年两次修改了《狂犬病预防法》,对进出口犬、猫的检验检疫规定和扣留期限做出了细致严格的规定。此次考察时,日本专家多次向中方企业解释日本修改的犬、猫等的进出口检验检疫程序、扣留期限等多项新规定。出口企业只要达到日方对犬、猫的卫生要求,并安装电子微芯片以进行身份识别后,其进入日本后的隔离检疫缩减为12天以内。日本农林水产省还规定,试验研究用的犬或猫根据出口国政府签发的卫生证书,能够被确认有关内容,则进口时的隔离期也在12小时内。

日本不但只接受经农林水产考核注册的实验动物专用养殖企业向日本出口犬、猫,而且出口犬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在注册场内出生后一直饲养注册场;从非注册场引进动物时,须在注册场内隔离至少180天;如果已多次接种狂犬病疫苗,则采血检测抗体后至少180天后方可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出生后一直饲养在注册场内的动物,向日本出口时不需注射狂犬病疫苗,也不需检测狂犬病抗体。

要求每个农场准备英文版SOP资料

此次考核时,日方要求企业提供英文版或日文版的“SOP”。所谓“SOP”即指养殖企业的标准操作规程(包括饲养管理、检疫、疾病预防以及发生传染病时详细的处理方法等,以下简称“SOP”)。日方此要求是便于日方检查,并通过SOP检查中方饲养企业是否按照日方法律法规有关要求建场并进行管理。在考察中日方多次强调,日方每年将对中方出口企业进行一次年检,下次来检查时,希望中方企业将翻译好的英文SOP资料提前准备好以供检查。

强调有预防疾病的紧急预案

日方要求每个养殖场须准备发生或怀疑发生狂犬病时的应急预案(中英文版),并增加到企业的SOP中。此项措施旨在加强对狂犬病的预防、检查、治疗和紧急处理。日本之所以强调加这一点,其目的在于严防狂犬病的传入,保持日本无狂犬病国家地位。对于饲养管理、检疫、疾病预防以及发生传染病时详细的处理方法等,日方也要求饲养企业须有每次处理时的详细记录,并要求记录至少保存2年,有的记录则需要保留5年。

考核内容存在不符合WTO/SPS和科学规定的内容

例如,要求出口企业准备SOP的英文版或日文版就显得很不科学。本次考察,我国大部分企业为了通过年审或获得注册资格,先满足了日方的考察要求,所有新老注册企业均在现场向日方提供了英语版或中英文对照SOP资料,但没有允许日本考核人员将之复印带走。语言并非大多数企业的障碍,但SOP属于企业的商业秘密,向日方提供中英文版的管理细则,企业的“养殖秘诀”将被泄漏,从而损害企业的利益。所以笔者认为,日方考核内容中要求中方企业提供英文版SOP资料并不切合实际,也不符合WTO/SPS有关原则,其不是日本考核人员评估养殖场管理水平的唯一手段,也无法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毕竟现场对企业各方面的核查才是考核企业的关键。

事实上,SOP主要是企业高层管理员工使用,而且在我国国内的养殖场,员工也没有必要使用英文版SOP进行管理,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另一方面养殖场的SOP有可能涉及商业秘密,不便将所有SOP资料全部译成英文供外方检查。因此,提供本国语言的SOP资料、以及该资料的中英文目录,即可为中方企业保守经营秘诀,也可照顾到日方考察的要求,这也许是解决日方SOP要求的合理方法。尽管如此,要求企业提供SOP毕竟是日本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打掉日方此要求并不容易。

其次,日方对注册企业实行一年一次年检的方式不尽合理。一方面企业在一年内其饲养环境、设施、管理细则以及饲养方式、卫生标准等没有变化,一年一次年检企业的负担太重。另一方面,日方每年一次年检其工作压力也不轻,因此不必要坚持这一不合理的年检方法。

第三,日方在考核中提出个别违背WTO原则的要求,例如,“如中方已经注册的出口企业在一年内没有出口实绩,也可能被取消出口资格”。此项考核要求违背了WTO规则,体现的不合理方面在于,是否出口取决于市场需求,而不应该与企业的出口资格挂钩。况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可能主导市场销售,因此,企业的出口实绩应由市场决定。所以企业一年无出口实绩就取消出口资格的规定显得极不合理,也违背了WTO规则。

影响和有关建议

日本提高实验动物市场准入标准,对我国相关出口企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我国每年出口日本的实验研究用动物虽然数量有限,但利润可观。每只实验用猴或犬的出口价格一般在500-600美元或800-1000美元左右。随着出口数量的增加,效益也相当可观。而我国企业要达到日本的准入标准,必须投入必要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更新设备,这将增加企业的成本。另外,日本实验动物的新规定存在一些不科学内容,这会对我国部分养殖企业产生一定影响。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政府层面

建议中日双方就SOP问题进行磋商,将此项内容修改为提供本国语言的SOP资料和中英文目录。这样既可为中方企业保守经营秘诀,也可照顾到日方考察的要求;建议中日双方协商,去掉日方注册场在过去一年内没有向日本出口动物就取消注册资格的不符合WTO规则的要求;建议中日双方协商,将考核改为三年一次,这对于完善中日实验动物的考察规则来说也非常重要;建议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出口实验动物养殖场进行统一的编号以便统一管理。

企业层面

由于实验动物数量有限,日本并未采取高技术壁垒进行设限,只要中方企业按照日方卫生要求严格管理,就可达到日本准入要求。

因此,我国出口实验动物的企业,应关注日本关于犬、猫等的进出口检验检疫、扣留期限的变化,并按照日本新的市场准入标准调整企业SOP,达到日本市场的准入要求。

本次考察中我们也发现,中方饲养企业对日方的卫生考核要求并无异议,但在饲养方式的概念上存在差异。中方一些企业认为,按照目前中国有关规定,普通级实验动物在普通环境内饲养、繁育;清洁级和无特定病原体级在屏障环境内饲养、繁育;无菌级在隔离环境内饲养、繁育。目前对日出口实验动物属于普通级动物,因此,在饲养车间的部分地方采取了开放式饲养方式,比如在比格犬饲养车间外设立露天动物活动场,比格犬可从饲养间自由进出露天活动场活动采光,这对动物健康非常有利,因此,饲养场只是用围栏将活动场围住,并没有采取类似饲养清洁级、无菌级动物式的封闭式饲养方法,当然客户提出特别要求时除外。

应该说中方的这一饲养方法并不违反饲养卫生标准,但日方从严格卫生防疫的角度考察中方企业,所以日方对开放式饲养方法提出异议,原因有二,其一,比格犬露天活动场虽然使犬得到锻炼,但没有安装金属网罩不能防止其他动物进入饲养车间,例如老鼠、蚊蝇等,也就无法防止动物疾病的传入;其二,只有围栏而没有网罩,存在安全隐患,动物可能随时逃逸。

鉴于上述情况,建议饲养企业应该从严格防止动物及病传入的角度认识日方的要求,建议养殖企业接受日方的合理建议,对出口的普通级动物饲养设施中存在防疫隐患的地方或区域加设设备,例如在日方关切的露天运动场架设金属网罩,在窗户、门户、换气扇口等通风口或者动物可能进出的地方安装纱窗,以有效防止外部动物的侵入,尤其是蚊蝇、老鼠等易传染疾病的动物的侵入,保证出口实验用动物不被传染疾病,达到日方的养殖卫生标准。

除此之外,根据目前国家对预防狂犬病的防疫要求和日本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建议我国实验动物养殖企业须建立完备的预防动物疾病的紧急预案,如发现狂犬病,企业应该立即上报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和当地检验检疫部门,由国家指定的专门机构负责检查、治疗、病样采集、销毁等,对于运输方式也应该有明确的规定。在应急预案中,养殖企业也应该明确检测狂犬病的机构名称、地址、联系人和联系电话等资料。我国养殖企业对预防狂犬病的紧急预案和应急对策明确写入企业的SOP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