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科的护理诊断十篇

时间:2023-09-22 17:58:19

呼吸科的护理诊断

呼吸科的护理诊断篇1

【关键词】护理程序 临床实习 教学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67-02

护理程序作为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领域。我院的临床教学安排,与过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变。在临床学习中如何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护理程序这一方法,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很好的结合是临床教师的重要任务。我们在临床教学中对此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1 临床教学模式

我院的临床带教主要由带教老师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结合具体病人,把护理程序作为基本的工作方法贯穿在临床教学中。

2 护理程序的应用指导

护理程序分为5个步骤,分别是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护理程序的每个步骤都是相互联系的,每个步骤都有赖于前一个步骤的正确性,评估和评价与诊断,计划和实施都相关。

2.1 评估

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阶段,是指有计划地系统地收集资料,以了解病人目前的健康状态,并评价起过去和现在的应对形态。评估是确定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的依据。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中的主观资料,客观资料与所护理病人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很好的联系起来。

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问诊。刚刚接触临床的学生在问诊时往往抓不到疾病的特点,常出现的问题是过于细致描述病人的饮食、睡眠、排泄、活动等情况,而忽视病人的一些重要症状。收集的资料没有特异性,抓不住病人的主要健康问题。

其次,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身体评估是另一重要的学习内容。这一部分往往是护理专业学生欠缺的地方。指导学生明确身体评估是发现病人健康问题,提出正确护理诊断的重要资料。如某病人主诉有痰,咳不出,这时应指导学生评估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等,进行肺部听诊,了解有无呼吸音的异常,以全面收集主、客观资料。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是客观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不能很好的利用这部分资料将其作为护理诊断的重要诊断依据。指导学生理解每一项重要检查的意义,分析检查结果是教学重点。如某病人主诉食欲差,进食少,查体病人消瘦,结膜、甲床苍白,学生考虑病人存在护理问题“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应提醒学生还应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如病人血红蛋白,血清蛋白是否降低等,这样才能收集到全面的病人的资料。

心理社会评估是护理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此普遍比较重视。教学的关键在于指导学生在与病人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上,很好地运用沟通交流技巧收集资料,避免问诊的模式化和生硬感。

在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资料的整理和核实,可采用让学生病历汇报的方式,锻炼其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2.2 诊断

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指导学生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提出正确护理诊断,是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虽然学生在理论上学习了很多护理诊断的相关知识,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2.2.1 正确区分护理诊断的依据和相关因素

诊断依据是一些可观察到的迹象或推论,即上述相关的、支持护理诊断的主客观资料。相关因素则是促使护理诊断成立或维持的情况,包括病理的、生物的、环境的、精神的等多方面因素。如学生曾提出“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快,咳嗽有关”,其错误在于混淆了两个感念。“清理呼吸道无效”,其相关因素可能是疲乏无力,伤口疼痛,痰液粘稠,不会有效咳痰等原因,应根据病人的情况分析主要因素。而诊断依据则应包括呼吸异常,呼吸频率或深度的变化,无效的咳嗽,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区别这两个感念。

2.2.2 将护理诊断与基础知识衔接

在临床学习中,指导学生将护理诊断的相关因素与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等知识联系起来,可以加深学生对疾病及护理诊断的认识,将基础知识与目前病人的健康问题联系起来。如为某支气管哮喘病人提出护理诊断“低效型呼吸形态,与支气管痉挛,通气障碍有关”,对肺炎病人则为“低效型呼吸形态,与支气管黏膜水肿,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有关”。

2.2.3 区分易混淆的护理诊断

在临床学习中,学生常出现不能很好的把握一些相似的护理诊断,如“低效型呼吸形态”与“气体交换受损”,活动无耐力“与”“疲乏”。教师应根据每个护理诊断的定义,相关因素,诊断依据,并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2.3 计划

制定护理计划过程中的难点是护理目标的制定。由于学生临床工作不足,对护理问题的理解有时不够深入,在制定护理目标时常出现问题主要有护理目标的时间不恰当,护理目标不可测量和评价等。如学生为开胸术后病人提出护理诊断“不能有效的清理呼吸道,与疼痛、咳嗽无力、痰液粘稠有关”,护理目标为“3日内病人能有效的咳痰”。该时间的制定显然是错误的。

护理措施的制定是对学生临床技能的训练,这也是学生开始临床学习时薄弱环节。通过这一步骤的训练,让学生掌握采用何种方法解决病人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每一措施的科学依据。这样,避免了学生在临床学习中盲目忙于临床操作,动手不动脑的问题。如学生针对肺气肿病人“低效型呼吸形态”这一问题制定护理措施,指导病人进行缩唇腹式呼吸,学生应明确进行这一呼吸训练的具体方法,措施依据中应阐明这一方法对改善病人呼吸状况的作用。

教师在这一阶段的任务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专科护理技术,有关药物的使用及护理也应在此很好的体现。在书写护理计划时,学生常出现的问题是护理措施与护理问题不一致,护理目标与护理问题不一致,这些都提醒临床教师应在临床技能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2.4 实施

这一步骤是学生将护理计划付诸行动的过程,教学的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正规的护理操作对病人进行健康指导,训练和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学生在最初面对病人时常表现为缺乏自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在掌握如何保障病人的安全,护患关系的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提高专科护理技能等方面重点加强学生的训练。

呼吸科的护理诊断篇2

【关键词】 多发伤 急救 护理

随着社会文明的昌盛、工业的发展、交通的拥挤及各种劳动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多发伤已成为医疗急诊中常见的急诊之一。多发伤常出现严重的病理生理紊乱而危及生命,其早期处理包括急救、复苏、专科护理等一系列措施,无论哪一个步骤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为此制定和实施了多发伤患者的急救系列护理和心理营救措施。

1 资料

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共收治多发伤患者363例,其中2处损伤102例,3处损伤206例,4处损伤55例。伤后未做任何处理,直接运送急诊科。所有病例均符合多发伤诊断标准。

2 急救护理措施

2.1 评估患者伤情 患者入急救室后按:①呼吸道是否通畅;②呼吸频率;③脉率、血压、末梢循环;④神经系统;⑤肢体活动有无畸形等5个步骤做出伤情的初步判断,明确护理重点,通知有关专科,在急诊科预先设计好的急救护理计划单上做出明确标志,详细列出护理措施,在医生到来之后进行第二次评估伤情,做出最后诊断[2]。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重多发伤患者常伴有呼吸道阻塞以致窒息,必须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用手向前托起下颌,把舌拉出来,将头转向一侧,窒息可以很快解除。有舌后坠者常规放置口咽导管;呼吸衰竭者行气管插管,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困难的患者立即给以氧气吸入。

2.3 维持有效循环 本组患者合并不同程度休克者达80%,使用静脉套管针迅速建立静脉通路1~2条,保证大量输液、输血通畅,血压在60 mm Hg以下者,在第一个半小时,输入平衡盐水3000 ml,然后输入胶体液、全血,使其休克得以复苏,为进一步专科治疗赢得时间。

2.4 及时处理活动性出血 控制出血是早期急救护理的重要手段,主要方法有加压包扎、抬高伤肢等。本组四肢开放伤

作者单位:130011一汽总医院/急诊医学科

及皮肤撕裂伤等明显外出血患者73例,压迫出血伤口或肢体近端的主要血管,及时用加厚敷料包扎伤口,简单夹板固定,并将伤部抬高,显著减轻了出血,仅有5例加用气压止血带。

2.5 观察伤情变化 观察记录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血压、尿量、出血量及伤情变化等,有助于判断伤情、估计出血量和指导治疗,特别是对合并头部伤后躁动不安患者,提示可能为继发颅内血肿、脑疝。本组有29例患者首次扫描为脑挫伤,在观察7~9 h后出现躁动时,经CT扫描证实为颅内出血,及时入专科手术治疗;8例合并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在观察期发生气胸、血胸,其中有3例在夜间发生张力性气胸,均是由值班护士发现后,立即向患者胸部行穿刺排气,使呼吸困难及时得到改善,然后由胸外科医生行闭式引流而挽救了生命。

2.6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诊断性操作 对有手术指征患者做好配血、皮试、血气分析、备皮、留置胃管尿管等术前准备,对无紧急手术指征的患者给予监护或一般护理观察。

2.7 实施心理护理 首先使患者知道,其在医院不是孤立无援的,对惊慌的患者说明医护人员会尽力为其治疗和护理,让其放心,以稳定患者急剧波动的情绪,配合治疗、护理。通过5个步骤初步评估伤情,使急救护理的各项工作规范化、程序化,保证患者伤情的正确评估及分类。按顺序实施急救护理计划,使各项操作快速、准确、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进行,及时解除威胁患者生命的症状,保证患者呼吸和循环的稳定,为急救 诊断、调整治疗提供很好的基础,为专科进一步救治创造良好的条件。有效的心理救护,使患者树立信心,对治疗康复亦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呼吸科的护理诊断篇3

心内科是医院最重要的窗口之一,我所在的医院心内科有5个病区加一个CCU病区,不仅接诊正常的老年慢性病人,还要收治从地县上转的急危重病人,有着急、忙、杂的特性。面对危重急症病人的首诊和抢救,心内科病人又往往诊断不明、病情不清、变化迅速,若处理不当,就容易发生医疗纠纷。而病人及家属容易产生急躁、忧虑、恐惧的情绪,心内科不同于病房,医护人员有充足的时间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心内,患者及家属在与医护人员较短的接触时间内,还未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对医护人员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都十分敏感,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对病人心理都会产生很大影响。造成医护人员的救治行为不被理解,患者及家属留下“不被重视”、“急诊不急”的错觉。所以我越发觉得“沟通”在心内科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要学会观察,才善于发现问题的存在,包括对病人病情、心理、需求及家属的观察。通过观察和沟通学会判断,对病人的病情和需求有一个准确地了解和判断,有利于医护人员救治工作的展开,也为病人争取了时间。例如:急性心梗的患者可以通过观察和大致的询问了解其发病时间及诱因和心前区部位和严重程度、既往史等,第一时间初步诊断出其病因为其救治,为病人的救治争取时间。

在心内科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每件事都是我的经历,教会我很多东西,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当然,想做好一名内科医生,只会沟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扎实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快速的反应、麻利的动作,这才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禁得起考验的保证。

在呼吸科以其他科比较,呼吸科的疾病发病的复杂性在临床医学中是比较突出的。而且呼吸病中的许多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与生活环境、吸烟史及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如COPD、肺心病、肺栓塞、哮喘及呼吸系统肿瘤等;许多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还与流行病学有密切的关系,如社区获得性肺炎,天气变化普通感冒引起的慢阻肺急性加重等,均有流行病学问题存在。

在诊断方面,完整的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应包括三方面:

①功能诊断;

②病理诊断,包括性质与部位;

③病因诊断,在病因、病理等难于明确时,则仅可得到临床诊断。

诊断依据除了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化验资料、X线、CT等一般资料外,还有支气管镜、痰培养等特殊检查。对于一些临床表现非常明显的呼吸系统疾病只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也可作出诊断,如COPD的桶状胸、心源性哮喘等,对于那些早期病症轻、症状不明显又无典型病史者,则需详细检查后方可确定诊断。

呼吸科的护理诊断篇4

【关键词】血液内科;急诊;脑出血;护理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业的进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如水土污染、空气污染、固体污染等[1]。这些环境问题都可能诱发血液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癌等。同时,由于老龄化人口的增加以及不正常的生活习惯,致使脑出血的患者不断增加[2],血液内科的急诊护理作为抢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的一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的136例血液内科急诊患者为例,探究优质有效的急诊护理方案。

1材料与方法

1.1样本: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的136例血液内科急诊患者。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74例。年龄范围在18~79岁,平均41.6岁。其中出血性疾病最多占52.21%(71/136),以脑出血为主,红细胞系统疾病占16.91%(23/136),白血病系统疾病占30.88%(42/136)。1.2急诊护理:对于血液内科急诊的患者,时间是抢救的关键。这就要求医护人员熟练的掌握急诊护理的每一个环节,分工明确,并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对患者进行护理,即先评估患者的病情,再进行呼吸系统管理、循环系统管理,观察患者的各方面指标并采取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各项护理措施[3]。1.2.1评估病情:当患者进入急救阶段时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首先通过患者的症状初步进行归类,如急性出血、高温发热、贫血等[4]。再依靠家族病史或患者的既往病史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解并判断患者所属的疾病类型,如较为常见的脑出血症状,应先对患者进行颅脑CT扫描,依据CT检查结果判断患者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形态等,为之后的治疗提供指导。做到从整体上了解患者的病情,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1.2.2呼吸系统管理:呕吐是脑出血患者较为常见的症状,一般呼吸道会被患者的呕吐物堵塞,造成的呼吸不畅会威胁患者的生命。急救诊治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呼吸的通畅。如患者呼吸道有异物应及时清理,如患者仍在呕吐阶段应将患者的身体侧倾,以防止呕吐物进入呼吸道。如以上工作进行后患者仍然呼吸受阻,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人工呼吸,最大程度保证患者呼吸的顺畅,防治缺氧造成的损伤。1.2.3循环系统管理:脑出血患者的血容量往往不足,医护工作者应检测患者的颈动脉以及桡动脉,当患者的收缩压低于60mmHg时,医护人员感觉不出颈动脉搏动,当患者的收缩压低于80mmHg时,医护人员感觉不出桡动脉搏动。此时应建立静脉通道,及时对患者的血容量进行补充。1.2.4急救成功标准:患者的各生命体征恢复,如心跳正常,呼吸正常,循环系统正常(动脉收缩压高于80mmHg),送往住院部无生命危险。

2结果

通过有效的急救措施及护理手段,我院136例急诊患者中118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86.76%,抢救失败18例,病死率为13.24%。死亡18例中,9例为脑出血患者,4例为血友病患者,3例为白血病者,2例为淋巴瘤患者。

3讨论

血液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引起的严重后果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血液病可以分为造血干细胞疾病、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等几大类。很多血液病来势凶猛,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本院遵循急救白金十分钟的标准,利用最高效的护理手段配合及时的救治挽救患者的生命。护理工作者合理的安排站位,及早的进行严密的组织分工,并在抢救过程中有秩序的配合。依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呼吸系统管理、循环系统管理,观察患者的各方面指标、采取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各项护理措施等链式并联样的操作,把握急救过程中最宝贵的10min。为了抓住抢救的宝贵时间,在护理过程中应该多项措施同时进行,护理工作者由曾经的被动执行医师的安排转变为主动执行各项急救护理工作,以患者的病情为依据,使护理工作有预见性。如患者持续的呼吸不畅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护理工作者应提前帮助患者开放气道,并打开呼吸机,根据患者病情调节合适的参数,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气管插管。同时另一位护理工作者可以建立静脉通道,并采血化验,同时操作保证护理的高效性,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在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急救护理时也要注意对症护理、对因护理,在不能明确患者病因的情况下要谨慎护理。对血液内科急诊患者进行及时、正确、优质、有效的护理以及安全迅速的治疗,我院抢救成功率达到86.76%,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病死率,应该受到临床的推广与重视。

参考文献

[1]刘翠云.血液内科病人的内科急诊研究[J].中外医疗,2010,29(15):60-61.

[2]徐丽珍,廖玲丽.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护理安全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3):111-117.

[3]李晓屏.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09,7(19):1758-1759.

呼吸科的护理诊断篇5

急诊危重患者经过急诊科抢救、复苏、早期处理后,因诊断与治疗的需要,常需转至检查科室、手术室或病房,途中虽然只有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对患者病情不利,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安全隐患,如呕吐物致呼吸道梗阻,突然心跳呼吸骤停,静脉输液管路、气管插管等各种管道脱出,氧气供给不足,内脏二次出血等。有文献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重症患者的并发症,转运患者的死亡率比正常高出9.6%的危险[1]。因此,成功转运对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有着积极的意义。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我院急诊科共对156例危重患者实施院内转运。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56例中男92例、女64例,年龄3~76岁,颅脑损伤患者32例,脑血管意外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例,胸腹部外伤21例,刀砍伤患者8例,急性中毒11例,心力衰竭患者12例,慢性支气管炎、呼吸衰竭患者26例,其中院内转运需要机械通气支持者26例,需2个通路以上静脉输液者48例,15例在转运过程中病情加重,1例在转运过程中突发呼吸心搏骤停,4例在手术台上呼吸心搏骤停,2例在入院后1h内死亡。

2转运的目的

进行CT、X线片、急诊手术以及运送到病房进一步治疗。

3转运的要求

3.1转运前正确评估病情急诊护士与主管医生一起充分评估转运的可行性,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道管理、用药情况、途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等。如果患者在转运前生命体征不平稳,而又必须转运的情况下,应有主管医生同往,并做好充分准备,如急救药品、仪器等。医护人员应将转运途中的风险告知家属,征得家属理解并签字同意,才能实施转运。

3.2转运人员的要求负责转运的护士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若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转运途中至少需要2名陪同人员,要求主管医生同往。

3.3转运前充分准备和预处理出科前由护士测量生命体征,做好患者的详细交接班,了解患者的病情,转运前10min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并交待需要的特殊准备,如呼吸机、监护仪、吸痰器等,确保接收科室做好充分准备。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各连接是否紧密,并妥善固定,防止管道扭曲滑脱,清空尿袋,检查各种转运中应用仪器蓄电池情况,保证电量充足。转运前清除患者气道内分泌物,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预先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备好人工呼吸气囊和便携式呼吸机。妥善约束烦躁患者,适当适用镇静剂。输液时最好选用静脉留置针。便携式氧气瓶给氧,并检查氧气装置是否通畅。尽量避免使用氧气枕供氧,因氧气枕的氧浓度与氧流量难以估计。根据不同的病种及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最好以整床转运,避免因搬运造成管道脱出,甚至加重病情。护士在转运准备过程中,保持有条不紊,动作熟练,并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及家属有安全感,安静地配合治疗和护理[2]。

3.4转运途中的护理转运时抬起床栏或采用约束带交叉固定,保持安全合适的转运,意识障碍的患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转运中避免剧烈震荡,保持头部在前,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注意观察患者胸廓起伏、神志、面色、有无躁动、气管插管与呼吸器的连接是否完好,各种引流管避免脱管、堵管,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情况,做好应急处理,生命体征异常及时处理,转运途中突然出现呼吸心搏骤停,立即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协助,做好转运中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检查或治疗期间情况及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救治等。(责任编辑:admin){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定制或指导原创论文,请联系论文图书馆客服!}

3.5转运到目的地的护理到达目的地,护送人员与病房护士一起将患者搬至病床,做好交接,交接内容采用专门设计的转运记录卡,交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病情、检查项目、化验项目、过敏试验结果、输入药物情况、各种管

3.6转运到目的地的护理到达目的地,护送人员与病房护士一起将患者搬至病床,做好交接,交接内容采用专门设计的转运记录卡,交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病情、检查项目、化验项目、过敏试验结果、输入药物情况、各种管道在位情况、伤口情况、应用止血带情况、皮肤情况以及各种术前准备等,双方科室交接人员签名。

4小结

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转运前的正确评估,采取恰当的保护措施是安全转运的保证。做好人员、器材、药品的充分准备,转运途中保持监护与抢救措施不间断,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做好应对措施,可降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性和伤残性,为明确诊断,得到更有效的救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呼吸科的护理诊断篇6

  医院医生进修心得体会1

  非常感谢医院领导让我到xx市中心医院进修,我知道这是领导对我的关怀与信任并寄予了我殷切的期望。这次进修是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也是对自身的一次挑战。进修时我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时刻牢记领导对我的嘱咐,学到了先进的临床理念和技术。通过四个月的进修学习,使自己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提高了业务技能。总结这四个月的学习,医院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里的工作节奏快而有序,人员职责明确,学习气氛浓厚。

  通过在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的系统学习,进一步了解了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基础知识、最新的诊疗技术,全面熟练掌握了呼吸科、心血管内科及相关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熟悉了呼吸科常规操作如胸膜腔闭式引流、胸膜活检、经超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基本了解支气管镜、胸腔镜等操作要领。他们科室主任每周查房1-2次。查房时感觉气氛和谐,讲求实事求是、重视循证医学证据,很多原则性的问题已达成共识,但允许不违反原则的分歧。中心医院一向强调综合治疗,查房时,先由一线或进修医生报告病史;上级医生仔细阅片,分析可能诊断,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方案。这样能系统的有计划的使患者得到合理治疗,同时年轻医生了解很多相关知识。合理的综合治疗是xx市中心医院高诊疗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室要发展,必须重视再教育、再学习及后备人才的培养。每周1次理论学习、治疗新进展;每周1次科内学术讨论;长期高强度、自觉的学习、交流也是他们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

  各学科人员的通力协作是提高诊治水平的保证。各个科室都有技术专长,每位医生也有技术专长,才能使科室的诊疗水平得到保证。光有好的临床医生还不够,必须有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辅助检查,才能设计出理想的治疗方案。同时医院各科室间的协作也很重要,如手术科室、病理科、诊断科等。综合实力的突出,才能有诊疗高水平。先进的设备及技术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我们基层医院有许多困扰我们的难题,有了先进医疗设备及技术,会让我们迎刃而解,豁然开朗。尽管如此,常规治疗仍是最常使用的治疗手段。我觉得,依靠我院目前的技术、设备,只要能规范的、合理的运用常规技术,开展力所能及的新业务、新技术,也可以使大多数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

  在科室工作时,能够感觉到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烈,对病患提出的各种疑问都能合理的解释并明确告知病情发展及预后。在中心医院心内科学习期间,极大的开阔了我的视野,特别是他们浓厚的学习气氛、探索精神,不断激励着我尽快地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及技术。

  4个月的进修时间是短暂的,进修生活是充实而愉快的。虽然进修生活很快结束了,但学习是无止境的,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去认真学习和研究。在进修的日子里,学习过程里随时都伴随着许多新的体验以及收获,给我在这里的生活增加了丰富的内容。我回首这段时光,审视自身的改变。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增长,学会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但是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收获还是观念上的改变。我现在为自己的付出和收获感到快乐。我决心要把学到的知识和理念带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并在工作中影响带动同事们,使我院内科的工作水平更上新台阶。

  医院医生进修心得体会2

  4月,我有幸来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肾内科"进修学习,由于这次学习机会非常难得,所以在来之前,我想我一定要认真的学习他们的先进护理理念和技术,才不枉此行。来到邵逸夫医院以后我才发现除了学习之外,最重要的是体验到一所医院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先进的人文理念。在这所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内,随处可见水粉康乃馨的年轻身影,她们坚定的步伐、自信的言谈、专业的举止,无不体现了护理职业的力量。是什么造就了邵逸夫医院的护士?走进花衣的世界,我感触到的更多!邵逸夫医院的护士,始终围绕系统的患者评估,正确的分析、判断、计划、采取措施、合作、教育和标准的专业实践来开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秉承着"给予您真诚、信心、和爱"的服务理念,她们的关爱渗透到每日护理病人的点点滴滴中。是什么让她们的步伐如此坚定?在这方以开拓者、实践者的爱为营养的土壤里,医院及护理部一直致力于传承这份爱的脉动,逐渐行成一支具有开拓精神的队伍。邵逸夫医院一直秉承"nursingnurse"的理念,护士被关爱后才能更好的关爱病人,营造一个让护士参与管理,学习成长,专业自主的工作环境。委员会管理制度是邵逸夫医院护理部为实现一线护士参与决策与实施的重要手段,至今共创建了18个委员会,共有500多名护士参加,涵盖了医院管理、专业实践和人文建设委员会,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网络体系,使临床护士在积极、理性的氛围中思考与实践,保障了全院护理的同质化,搭建了临床护士发展的平台。为了更好的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各部门以患者为中心的系统建设是有效工作的保障,工作在不同岗位上的同事,你来我往,群策群力,只有在共同努力下才会创造与众不同。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我深切地感受到邵逸夫医院先进的管理模式、周到的职业安全防护等诸多值得我们学习。

  一、良好的医患关系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大多在于服务态度。在肾内科病房学习过程中,对我影响的便是他们的服务态度。护士的形象是医院给公众留下的印象,代表了医院的整体形象。护士们的微笑服务不仅是礼貌,也是护士以真诚态度取信于病人的重要方式,微笑是无价的,胜过千言万语,它不花费钱财,却可以给病人带来万缕春风。从医生到护士甚至到护理员,每个人的身上都可以体会到这种良好的态度。医生在查房时会深切的呼唤:"老李!老李!睁开眼睛!""张阿姨!攥住我的手!"或许,一个简单的称呼便可以拉近医患的关系!而护士,查房和更换液体的闲暇时便和家属像亲朋好友的沟通和指导。叮嘱他们一定要两小时就要翻身拍背、多活动患者的肢体和按摩、清洁等工作。那亲切温柔的语言就像自家的亲戚。而患者也在这种感知下对待医护的态度也非常热情和感激。护士每次更换液体离开病床前家属每次都会说一声:谢谢或麻烦你了!我注意过这些病人,他们并不是市里的,也是从各个县的农村转过来的,而在我们医院很少能听到这种言语。然而在此进修的过程中,我才意识到服务态度不是因为领导的要求才要提高,而是一个作为医护人员对工作的热爱和细腻的情感,从内心出发的一种态度。我个人认为,在我医院医护人员若提高了素质及即使换不过来家属的一句"谢谢或麻烦你了!",也同样可以取得患者的好感和信任以及口碑!这样良好的氛围必定可以促进沟通、减少医患矛盾,赢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医护的协作关系

  无论患者对床位医生的任何疑问和顾虑,作为护士她们都能够完善的沟通和安抚。例如患者家属担心患者的病情或恢复程度慢时,护士会说:您放心,您的主管医生很优秀、非常负责任,是个心细的人,您是他的患者挺幸运的。简单的一句话便消除了家属的疑虑。那唠家常的语句像是熟人的嘱托而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炫耀。假若我们能够为医生在患者面前把话说到位,可以消除患者对医院的不信任、减少转院率。

  三、严谨的医疗作风

  护士输完液体后给每个患者主动更换液体,护士也没有聚众聊天、大声喧哗的现象。对待每个人都谦卑和礼让,那种修养是我值得学习的地方。护士每天八点钟开晨会交接班,然后进行十五分钟的业务学习。夜班护士会将每个患者的情况交接清楚,即使到了九点不交接清也绝对不会离开。每个患者撤离心电监护、吸痰、气垫床等设备时,当班护士主动清洗和整理。没有人监督和罚款来做条件,尤其是心电监护,一旦撤除护士便会自觉用抹布把仪器和电线擦洗干净,用测血压的袖带把所有电线_一起,既干净利索又方便下次使用。每个工作细节处处体现了自觉、责任、积极向上、不偷懒、不抱怨的态度。假如我们都拥有这种素质我相信无论从工作效率或工作氛围都有很大的提高。

  四、护理安全工作管理到位

  首先从护理安全角度看,该科室的各种安全标识齐全,注意安全、小心地滑、拔针后沿血管方向按压5分钟、预防压疮等。其次,护理人员时时处处都会提醒患者及家属相关的注意事项,虽然他们时常与病人沟通但却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服务质量,避免医疗纠纷。

  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邵逸夫医院肾内科的学习时间虽然仓促,但也让我意识到自身的一些不足之处。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摒弃懒散和不良的态度,把自己所学的东西学以致用才对得起护士长和院领导的良苦用心!所谓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虽然我这一杯水也就算半杯,但是进修学习的心得体会谨以此文共勉。愿我们的科室团结友爱、相互协作,共创佳绩!

  医院医生进修心得体会3

  为期1年的进修学习刚刚结束,我又回到了我所熟悉的工作岗位。首先要感谢医院、领导给予我这个宝贵的机会,还要感谢各位同事,因为他们的辛勤工作,使我安心完成学业。

  我进修的单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呼吸科,它是我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学科,陕西省优势医疗学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基层建设标兵科室,是西北地区支气管镜诊治培训中心、呼吸机培训基地。陕西省医学会呼吸结核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和全军呼吸学科副主任委员单位。呼吸内科共两个病区,设有床位80张,另有过敏反应疾病研究室,肺功血气室、支气管镜室、呼吸内科重症加强病房及呼吸内科实验室。是陕西省和西北地区呼吸内科技术、设备最精良的先进单位。这儿的老师医德高尚、知识渊博、平易近人,不仅诊疗水平在国内名列前茅,而且十分重视后辈的培养,保持着强大的人才梯队,桃李遍天下。

  他们科室主任每周查房1次,三线每周查房2次。查房时感觉气氛和谐,讲求实事求是、重视循证医学证据,很多原则性的问题已达成共识,但允许不违反原则的分歧。唐都医院一向强调综合治疗,全科不定期组织有放射诊断科、病理科、外科、内科、放疗科等多学科参加的联合大查房。查房时,先由一线或进修医生报告病史;上级医生仔细阅片,分析可能诊断,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方案。这样能系统的有计划的使患者得到合理治疗,同时年轻医生了解很多相关知识。合理的综合治疗是唐都医院高诊疗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室要发展,必须重视再教育、再学习及后备人才的培养。我参加的学术活动主要有:每周2次理论学习、治疗新进展;每周1次科内学术讨论;不定期的对外学术交流,包括国内外著名专家的讲课、国内外的学术会议。长期高强度、自觉的学习、交流也是他们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

  我也小有收获。首先是系统学习了相关基础知识、最新的诊疗技术,全面熟练掌握了呼吸科及相关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熟练掌握呼吸科常规操作如胸膜腔闭式引流、胸膜活检、经超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基本掌握支气管镜、胸腔镜等操作要领。

  再次,各学科人员的通力协作是提高诊治水平的保证。各个科室都有技术专长,每位医生也有技术专长,才能使科室的诊疗水平得到保证。光有好的临床医生还不够,必须有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辅助检查,才能设计出理想的治疗方案。同时医院各科室间的协作也很重要,如手术科室、病理科、诊断科等。综合实力的突出,才能有诊疗高水平。

  先进的设备及技术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我们基层医院有许多困扰我们的难题,有了先进医疗设备及技术,会让我们迎刃而解,豁然开朗。尽管如此,常规治疗仍是最常使用的治疗手段。我觉得,依靠我院目前的技术、设备,只要能规范的、合理的运用常规技术,开展力所能及的新业务、新技术,也可以使大多数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

  进修体会及建议:1、科室要发展,医院要强大,在竞争的医疗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走专科化建设道路,学科门类齐全,科学在发展,学术有专攻,学科门类越分越细,必须加强各学科人才培养,必须重视再教育、再学习及后备人才的培养。

  2、医院要发展,必须要加强内科各亚科、外科各亚科、儿科、妇产科、放射科、ct室、超声室、心电图、肺功能室等各科室之间的合作,光有好的临床医生还不够,必须有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辅助检查,才能设计出理想的治疗方案。才能有诊疗高水平,使更多的患者受益,更好地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提高医院的知名度。

  3、建议成立专门的呼吸内科,成立强大的胸外科,目前流行病学显示,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城市的死亡病因中第4位,在农村占第3位,肺癌无论是发病率(120万年)还是死亡率(110万年)均居全球癌症首位,在我国肺癌已超过癌症死因的20%,根据疾病谱及我院目前情况,为了争取这部分病员,为医院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建议尽快添置支气管镜、胸腔镜等先进设备,并加快这方面人员的培养,开展新业务、新技术,胸外科、呼吸科没有支气管镜是无法生存的,更不用谈发展。加大及严格掌握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重危病人的适应症,可以挽救大部分呼吸科患者的生命,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建议重危病人(尤其是呼吸科的病人)常规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这样可以更好的对患者病情预后有更好的判断,同时也提高了设备使用率。暂时可以开展胸膜活检、经皮肺穿等新业务,可以开展肿瘤的胸腔灌注治疗等综合治疗。可以开展呼吸机治疗。

呼吸科的护理诊断篇7

回顾2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

286例昏迷患者经抢救治疗, 成功247例,成功率为86.36%;死亡39例,占13.64%。结论

昏迷原因众多,其中原发性脑部病变、急性中毒及糖尿病占大多数,尽快明确病因诊断、加强急救治疗是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 急诊;内科;昏迷;诊治

昏迷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神经系统功能活动异常而出现的意识障碍。昏迷的病因可为单一或综合因素,如缺血缺氧、感染中毒、代谢紊乱、血管病变、内分泌或免疫功能障碍、外伤等。由于昏迷患者无法提供病史及配合检查,诊治困难,病死率高 。现对本院急诊内科2006年6月—2010年9月收治的286例昏迷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自本院2006年6月—2010年9月急诊内科就诊的昏迷患者286例,其中男159例,女127例;年龄15~85岁,平均年龄56.5岁。gcs[1]评分3~5分53例,占18.53%;6~8分233例,占81.47%。

1.2病因

急性脑血管病者97例(33.92%),各种中毒者74例(25.87%),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低血糖昏迷) 者68例(23.78%), 因器官疾病晚期者23例,占8.04%,其他(中暑、电击伤、淹溺)18例(6.29%),不明原因6例(2.10%)。

1.3诊断方法

入院时详细向送诊人员询问昏迷患者的病史,并行系统的体格检查,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做必要的辅助和实验室检查,例如血及尿常规、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血氨、心电图、x线、ct、b超等,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对患者的所有检查均和抢救措施同步进行,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

1.4昏迷的早期处理

患者入院后立即常规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护、手指血糖检测、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或呼吸机辅助通气,建立静脉通道。在详细询问知情者有关病史和诱发因素、发病情况后,依据临床分类实施抢救:(1) 急性脑血管患者应在脑ct检查的同时,立即进行脱水降低颅内压并应用脑细胞保护剂; 颅内出血量大者转脑外科急诊手术处理。(2) 对药物中毒或疑似中毒者先进行彻底洗胃、导泻,中毒原因不明确者采集患者胃内容物、排泄物送检,及时正确应用特效解毒剂,如有机磷农药中毒者给予解磷定、阿托品或万拓林,酒精、阿片中毒者给予纳洛酮等。(3)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及酮症酸中毒予以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及补液纠正脱水等。(4)低血糖昏迷根据血糖低给予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40~60ml。(5)肺性脑病予以抗感染,纠正酸碱失衡,使用呼吸兴奋剂或呼吸机辅助呼吸等。(6)心源性昏迷患者,如快慢-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临时起搏器,恶性心律失常者用药物复律,必要时给予同步直流电复律。(7)肝病患者立即进行弱醋酸保留灌肠,同时静脉给予降低血氨药物。(8)一般对昏迷患者常用纳洛酮[2],静脉注射予以基础治疗。(9)出现呼吸心跳停止予心肺复苏术,同时对症等综合治疗。抢救成功,生命体征稳定后转入icu或专科进一步治疗。

2结果

本组286例昏迷患者经抢救治疗后,成功者247例,占86.36%;死亡者39例(包括转专科或icu后死亡的24例),占13.64%。其中脑血管病20例,占51.28%;中毒9例,占23.08%;糖尿病6例,占15.38%;疾病晚期2例,占5.13%;其他原因2例,占5.13%。

3讨论

昏迷是急诊科常见的临床急症,昏迷患者因病因不明、病情急、症状重[3]及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导致医护人员不仅需要及时对病情做出快速的判断,还需做好相应的辅助检查和正确的处理措施,为抢救成功走好关键的第一步,也为转诊相关科室后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3.1诊断与鉴别诊断

昏迷是脑功能的严重障碍,主要是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网状结构发生高度抑制的一种状态,是引起意识完全丧失的最终表现。临床上主要根据昏迷指数(gcs)对患者进行昏迷程度的评分,gcs主要是依据患者的最佳运动反应、睁开眼睛及发声反应三项指标给予评分,gcs的评分越低表明患者的昏迷程度越严重,患者的存活率也越低。引起昏迷的病因众多,脑部的原发性病变或颅外的疾病直接或间接导致大脑半球或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损害;或全身其他系统病变继发代谢、中毒因素而致的神经递质异常,神经细胞功能抑制等原因均可导致昏迷。由于引起昏迷的病因不同,故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治疗时,需先详细采集病史,询问送诊人员患者既往史,送诊前是否有诱因、是否有头痛、呕吐、体温升高、抽搐及呼吸困难,是否有异味等,观察患者身体有无浮肿、呼吸有无异常和异味,并尽快给予必要的相关辅助检查,从而对患者昏迷的病因做大致的判断。与此同时要注意同假性昏迷和一些类似昏迷的临床现象相鉴别,如木僵状态、闭锁综合征、癔病性不反应状态、发作性睡病等。

3.2处理原则

抢救昏迷患者要抓住疾病的本质,分秒必争,既要考虑常见病也要考虑少见病,在取得全面病史、正确诊断的同时迅速完成对患者的早期处理,以防止有害因素继续危及生命。与此同时要注意如下几点:(1)所有的患者都进行手指血糖检测,便于及时判断因血糖的过高或过低这一病因。(2)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气管切开、气管插管;(3)运用监护仪密切观察生命体征;(4)若是脑出血>10ml,可通过外科干预, 并适时进行手术治疗。(5)弥漫性脑病患者适于内科治疗:如co中毒需及时氧疗;食物中毒患者要尽快彻底洗胃,包括心肺复苏后或者需要机械通气辅助或控制呼吸的患者; (6)定期测定血气分析、血糖、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并随时调整治疗; (7)预防治疗感染; (8)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确保能量供应。(9)注意心脑肾重要器官功能的保护。

3.3死亡原因

从临床结果可知,脑血管疾病、中毒及糖尿病是昏迷患者发病、死亡的主要病因。其原因为:(1)病变本身抑制呼吸中枢或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不易排出,产生呼吸道梗阻而造成中枢或周围性呼吸衰竭; (2)因应激产生消化道大出血而循环衰竭;(3)患者抵抗力差,引起继发性感染; (4)不能进食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能量代谢障碍;(5)因在家中或途中延误时间太久,耽误了最佳抢救时机。

4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脑血管病及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多,故对昏迷患者进行病况诊断时需详细询问病史,简单而必要快速的检查从而给予大致准确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无论何种病因引起的昏迷,常提示后果严重,临床医师须加强对昏迷的认识,只有予上述的最早有效的处理,生命体征稳定后才能转专科病房进一步治疗。总之,迅速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才能明显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张文武. 急诊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3.

呼吸科的护理诊断篇8

关键词:重症肺炎疑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诊断;治疗

重症肺炎属于肺部实质性炎症,现阶段我国因肺炎死亡的人数日益增多,死亡率高。重症肺炎患者一般存在急性呼吸窘迫的问题,患者病情容易出现恶化,要彻底治愈相对较难,给患者生命造成一定威胁。本文分析了重症肺炎疑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主要诊断方法及临床治疗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88例疑似重症肺炎疑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样本。88例研究对象中男48例,女40例,患者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为(30.5±6.5)岁。本次88例患者均出现发烧、乏力以及肺部体征病变等临床表现。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 本次研究根据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关于重症肺炎疑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诊断标准对患者开展临床诊断。如患者符合以下标准,则诊断为重症肺炎疑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①需通过机械对患者通气进行辅助;②存在感染问题并休克的患者,需通过血管升压药物实施治疗;③呼吸频率超过30次/min;④动脉血压分压不超过60 mmHg,氧合指数不超过300 mmHg;⑤胸片检查结果表明患者存在多肺叶浸润;⑥存在意识障碍问题;⑦患者血压

1.2.2治疗方法 综合分析患者临床病情,采用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①开展抗感染治疗,检测患者水电解质平衡,避免出现随意使用激素的现象,同时重视对患者的营养补充。针对患者血压饱和度进行科学检测,实时监测患者白细胞数量,观察其血压变化。②选择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针对急性呼吸窘迫症状较严重的患者,选择机械通气方法进行治疗,促进患者的正常呼吸,保证患者肺泡换气顺利。③针对处于病情早期阶段的患者,选择面罩吸氧,持续进行给氧治疗,保证患者顺利换气,促使其肺泡得以复张。④针对处于病情中期阶段的患者,借助气管导管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帮助其呼吸,同时,可以通过高频射流通气以及正压通气等途径促进患者呼吸顺畅。

1.3临床疗效评定 ①痊愈:患者接受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患者动脉血液供给无异常现象;②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其大部分临床症状消失,患者动脉血液供给明显改善;③有效:患者接受治疗后,其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缺血问题得到一定控制;④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2]。

1.5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借助SPSS 22.0数据统计学软件对相关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学处理,通过均数和标准差代表研究中的血气指数等计量数据,实施t检验,以例数和标准差代表研究中的计数数据,开展χ2检验,如果检验结果为P

2 结果

2.1诊断结果 本次88例患者均符合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关于重症肺炎疑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诊断标准,均被确诊为重症肺炎疑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2.2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血气观察 88例研究对象接受治疗后的PaO2为(13.14±3.05)kpa,明显优于治疗前的(6.51±0.87)kpa(t=8.02,P0.05)。

2.3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 88例患者接受治疗后,有41例患者痊愈,15例显效,16例有效,其余16例治疗无效死亡,本次研究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1.8%。死亡率为18.2%。

3 讨论

重症肺炎属于肺部实质性炎症,根据相应的诊断标准开展诊断工作。确诊后,必须要针对患者开展科学的肺炎分型,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现阶段我国肺炎引发的死亡率相对较高,而细菌性肺炎属于死亡率较高的一种肺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滥用抗生素等问题导致[4]。针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开展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对患者实施科学诊断,对患者基础性疾病开展科学治疗,增强患者免疫力,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治疗提供良好条件,尽可能避免出现感染问题;②及时纠正缺氧,实施机械通气,促使患者血氧分压得到提升,避免其出现肺泡闭塞问题,同时防止肺泡水肿的形成;③科学选择强心药物开展临床治疗,达到良好的抗感染效果。

本次研究发现,患者接受治疗后的PaO2为(13.14±3.05) kpa,明显优于治疗前的(6.51±0.87)kpa(t=8.02,P

参考文献:

[1]关志伟.重症肺炎疑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规范治疗体会[J].当代医学,2015,08:43-44.

[2]李丹,陈科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的液体管理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17:101-102.

呼吸科的护理诊断篇9

【关键词】呼吸专管护士;岗位设置;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027-01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急诊抢救各种危重伤病员不断增多,如交通伤、工矿伤、吸入性有毒化学物、各种疾病或其他不明原因引起的呼吸道阻塞及呼吸功能衰竭,所以在急诊抢救中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维持正常呼吸功能是整个抢救中的重要环节。自2010年以来我科在抢救中设立一名呼吸道专管护士,有效的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及减少了抢救时造成的并发症等问题,为后续的康复奠定了基础,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现总结如下:

1 设置要求

1.1 岗位设置:根据科室护士的编制情况设置呼吸专管护士,我科在编护士16名,设立4名呼吸专管护士,采取轮班制一般一个星期换一次,在此期间4人参与科室倒班并轮流参加科室任何时间危重病人的抢救,主要管理呼吸道。

1.2 入选资格:呼吸专管护士必须在急诊工作满三年以上,大专文凭以上,在省级三级甲等医院急救中心进修满一年,持有急危重症护士上岗证,工作表现突出,尽忠职守,热爱护理工作。

1.3 业务水平:呼吸专管护士必须是急诊抢救中骨干,掌握呼吸道相关理论知识及技术操作,如:开放气道的几种方法,气管插管、置口咽通气管、吸痰、呼吸机的使用等等。

1.4 人员分配:四名成员中由资历老的护士担任组长,护士长排班时每周安排一人值班并在排班本上注明,另外再排一个应急护士,如遇特殊重大抢救时应急护士也需参加,如遇人员休假由护士长顶上。

2 岗位责任

2.1在上班期间除了完成本班的本职工作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时,在八小时以外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做到随叫随到。

2.2 在抢救时首先第一时间开放气道,防止误吸、减少感染,为挽救患者的生命赢取第一时间。

2.3 根据患者出现的情况及时给予处理,如气管插管、吸痰、血气分析监测,呼吸功能和血氧饱和度的监测以及呼吸机相关参数的调节和呼吸机出现故障、报警的应急处理。提供相关数据,为医生明确诊断提供依据。

2.4 配合医师做好气管切开的用物准备及护理。

2.5 负责患者转运过程生命体征的监测和呼吸机管道的护理。

2.6 与病房护士认真做好交接班,并填写好危重病人交接单,确实做到床头交清、口头讲清、交接单写清,方可离开病房。如遇交接时突发病情变化应先共同抢救后交接。

2.7 同时做好医院感染控制,操作前后洗手戴无菌手套,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从同一患者身体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前要洗手,护理不同患者前后也要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3 奖励待遇

科室每月给予岗位补贴300元,另外每月补休2天。

4 培训考核

4.1 培训方法:每季度由科室主任或主治医师进行理论授课2次,由护士长每季度示教操作2次,每月小组长自行组织组员进行各项基础技能培训、练习。

4.1.2 考核:每个月由组长组织相关理论知识及各项操作技能的考核,每季度由护士长随机抽考相关理论知识和各项操作技术及注意事项,理论知识以80分为合格,操作以85分为合格,成绩不合格者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连续5次考核不合格或补经考不合格者,取消其岗位资格及经贴。

5. 结果

通过在急诊抢救中设立呼吸专管护士这一岗位专管呼吸道以来,在之后抢救中成功率有明显的提高和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以及病人、家属对我们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都有明显的提高。现将前后情况比较如表1

成活率

6.效果评价

6.1 2010年以前我们抢救时没有设置呼吸道专管护士,一般抢救由3-4名护士组成,分别是:治疗护士、护理护士、记录护士、机动护士。主要内容包括:治疗护士负责执行医嘱进行各项治疗工作,护理护士负责的如:生命体征的监测、吸痰、导尿、呼吸道的管理和一些基础护理的落实,记录护士负责各项医嘱执行的时间及各项护理措施实施的记录、机动护士主要是随机哪里需要哪里去。这样的一个抢救模式在病人病情重、医生下达医嘱快、多和专职护理人员少的情况下,不能及时有效的完成医师下达的医嘱,而耽误的病人的最佳治疗时间。

6.2 时间就是生命,呼叫就是命令,急诊抢救必须争分夺秒。自从设立了呼吸道专管护士以来,有一名护士专门管理呼吸道这不仅为护理护士减少了工作内容,更是在第一时间解除患者呼吸道梗阻等其他方面的问题、并保持其通畅,是整个抢救中的重要环节和先决条件。

6.3 通过上表1可见呼吸专管护士在抢救中存在实际性的意义,不仅仅是提高了病人的存活率、病人的满意率、医生的满意率,还促进了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护士自身的业务、技能水平,使护士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社会发展迅速,医学科技在不断的进步,病患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需要像这一类的人才,才能保证临床一线的需求,这也是为建设护理团队培养人才。

呼吸科的护理诊断篇10

1 老年人医院感染的易发部位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及在我工作过的医院的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辅检查,诊断标准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诊断方法进行诊断判断。一般来说,老年人在医院感染的部位通常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经过对在医院住院的老年患者的统计分析后发现,对于老年人来说,主要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呼吸内科患者大部分年龄较大、患病时间较长,且容易反复发病,许多患者还长时间大量使用广谱抗菌素,这些都容易造成呼吸感染,加之个别医务人员护理和病房管理不到位,这些都成为医院感染潜在的发病因索。

2 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原因

2.1 源自肺部真菌的感染

有资料表明,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上呼吸道带真菌率为15%左右。 由于老年患者多有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体质虚弱并有多种疾病存在,长期反复住院治疗,全身和局部的免疫功能都有很大程度的减退,使真菌更易侵入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再加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索,使敏感菌株被抗生索杀死、抑制并且有直接促进典菌不断生长繁殖和毒性增加的作用,从而诱发全身性典菌感染。同时当对患者实施了小适当的医源性治疗,导致气道失去了自我保护能力,也会增加了典菌定植感染的机会。真菌感染的种类,结合临床,对疑有肺部有真菌感染的患者都进行了痰的培养,对疑似其他部位真菌感染的同时也进行了尿液、粪便、血液的培养,培养或分离出63株真菌株真菌,均为醉母菌属,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共40株,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和滑念珠菌。分离出细菌20株,G-菌占75%,G﹢菌占25%,多伴有耐药菌与真菌混合感染。

2.2 受老年人不良情绪的影响

在长期的呼吸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呼吸科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老年人呼吸内科感染常会伴随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咯血、胸痛等症状,长期的这种状态常使老年人产生很多不良的情绪,如恐惧、紧张、失眠、烦恼热虑、情绪低落等。再加上长期反复的住院,老年患者由于疾病折磨,力不从心,生活不能自理,容易造成老年患者抑郁情绪,这样的低落情绪会对临床的治疗和其预防工作产生抗拒心理,使他们不会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将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从而在另外一个层面上加大了呼吸内科感染的概率。据专家统计,老年住院病人得抑郁障碍发生率为百分之四十二,所以老年患抑郁症状给治疗带来的问题不容忽视。老年长期的抑郁病,加上老年人年纪大,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也因此会引起的各种疾病。这就更加增加老年抑郁病的发生,使老年人不可治愈的慢性疾病康复延迟。近年来,医学界对心血管、消化系统、青少年、产后等引起的抑郁病研究较多,而对老年人的抑郁研究却相对较少。所以我们要对老年人抑郁病更加重视。

3 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预防措施

1、提高治疗水平:因为老年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症状与没有真菌感染的并没有明显区别,所以医生在诊断时应注意患者有无呼吸道感染症状突然加重、口腔黏膜部位出现异常和痰液粘稠不宜咳出的情况,应及时涂片及送培养,确定有肺部真菌感染相对特异的改变而作出早期诊断。

因此,我们应早期发现和诊断真菌感染,提高真菌测验水平,发现伴有细菌混合感染的应做药敏实验,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控制真菌侵入途径,增强免疫力。

2、完善呼吸内科质量管理:老年人住院一般来说,陪护多,探视多,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室内飞沫间的传播难以控制而造成反复感染,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可能性。因此要完善呼吸内科质量管理,制定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探视时间,对病房出入人员要进行严格管理,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执行陪护制度,从而达到预防老年患者发生感染的目的,同时还要做好通风和空气消毒等工作。

3、严格控制抗菌素的应用:过多使用抗菌素是造成老年人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医院管理中必须严格控制抗菌素的应用范围和用量,防止和减少耐药菌感染,在感染疾病中,要严格按照病人的实际情况展开病原学检查并依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避免滥用抗生素所致菌群失调的现象;尽量缩短用药时间,避免扰乱和破坏患者的正常防御机制,以增强老年患者的免疫力。

4、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力度: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任何不适都应积极关心,要能做到及时处理,还要注意对患者的态度。在日常治疗中注意细节操作,比如对反应迟钝者不能性急,对言语罗嗦者要有一定耐心,不要任意打断其话题,而应该耐心静听,恰当地结束谈话。对于老年患者应给于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要尊重患者,积极主动与这类患者交谈,耐心解答问题,并经常给于鼓励和支持,使患者重新树立起自信和自我价值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疾病与健康状况,这样,对患者的治疗和感染的预防都有一定作用。

5、善于稳定患者的情绪,保证患者正常的睡眠。老年患者住院考虑的问题较多,如担心自己的病情是否严重,能否治愈,愈后如何,从而影响睡眠。护士就必须做到有问必答,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睡眠质量,并针对病情加以解释和安慰。在治疗期间,对老年患者,切不可讲其“古怪”、“难缠”、“没事找事”而不加理睬,必须耐心解释,护理人员要细心、耐心、尽心,使患者化担心、疑心为舒心、安心。

6、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要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和预防各种慢性疾病,并提供具体指数。如介绍有关的保健知识、可采取的防治措施等。应注意帮助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并执行各种治疗、护理及康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