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虚像和实像十篇

时间:2023-09-19 17:42:13

初中物理虚像和实像

初中物理虚像和实像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185-01在初中物理第一册的光学内容中,"凸透镜成像"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特别是成像规律的实际应用类型题,许多学生更是无从下手。各次考试中学生失分率较高。针对初中学生的思维,联系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在指导学生复习本部分内容时,若从如下步骤着手进行归纳与总结,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透镜成像的规律可通过几何作图,并经实验加以验证,得出结果。

(二)分析课本中表格里的规律可以得到以下几条结论

(1)u=f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即一倍焦距分虚实)

(2)u=2f是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即二倍焦距分大小)

(3)成实像时,当物距u变小时,像距v变大,像的大小也变大。即要使像变大,则应把像距变大,同时物距应变小。

(4)成虚像时,当物距u变小时,像距v也变小,像的大小变小,但始终比物体大。

(5)实像都是倒立的,能被光屏承接;虚像都是正立的,不能被光屏承接。

(6)当u>2f时,有f

(7)凸透镜成放大像有实像和虚像,成缩小像一定是实像。

(8)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倒立是上、下、左、右皆倒立。

(三)应用举例。例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把蜡烛从2f处移到6f处的过程中:

A、一定成倒立放大的像,且逐渐变大。B、一定成倒立缩小的像,且逐渐变小。

C、一定成虚像,且逐渐变小。D、像一定不在光屏上出现。

解析:由结论1可知,蜡烛的像一定是实像;由结论2可知,该实像是缩小的实像;由结论3可知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大小也变小,则应选择答案(B)。

例2,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当把物体移到距凸透镜15cm时,可以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像B、倒立缩小的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D、无法确定分析与解:由题意可知当u=30cm时,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放大的像,由结论5可知,则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由成像条件f

例3,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当把物体移到距透镜25cm时,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像B、倒立缩小的像

C、可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D、无法确定分析与解:由例2的分析可知焦距应满足以下结果15cm

例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时,把物体放在大于2倍焦距处,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

A、得到倒立放大的像B、倒立缩小的像

C、正立放大的像D、得到大小不变的像

解析:由结论2、5和6可知,依据光的可逆性,则在光屏上应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应选(B)。

例5,用照相机拍照时,先拍5寸照片,后改拍2寸照片,则应将暗箱,即像距应(),

镜头与人的距离,即物距应()。(选填"变长"、"不变"、"变短")

分析与解:先拍5寸照,后改拍2寸照,像由大变小,都是实像;由结论3可知,物距u(镜头与人之距)应变短,像距(暗箱的长度)变长。

例6,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先将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固定,可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蜡烛的像,正在纳闷之时,他在另一侧看见与蜡烛同侧有一个正立的像,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解析:因为实像能被光屏承接,而虚像不能。光屏上没有像,产生这种原因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物于焦点上,不成像;二是物于焦点内,由结论1和5可知,它是虚像,不能被光屏承接。则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蜡烛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内。

例7,某同学在一圆形玻璃缸中养有一条金鱼。从旁边看去,金鱼变大了。则起凸透镜作用的一面是( )眼的一面。(选填"靠近"和"远离")

解析:因我们看到的金鱼是正立的,所以一定是放大的虚像。因装金鱼的盛水玻璃缸起凸透镜的作用,而凸透镜成虚像时像与物在凸透镜的同侧,故应选填"靠近"。

例8,张伯伯是一名集邮爱好者,他想用放大镜看邮票。为了更好地看清上面图案,使画面放得更大,他应该( )。

A、与邮票的距离变小。B、人与邮票的距离变大。 c、人与邮票的距离不变,将放大镜离邮票近一些。 D、人与邮票的距离不变,将放大镜离邮票远一些。 解析:因为放大镜成虚像,由结论4知,要使像变大,则应变大物距,物离镜应该远一些,所以应选择(D)

例9,放映幻灯片时,若使屏幕上出现"F"的画面,那么幻灯片应该如何插?

A、广B、-_Jc、_.1D、L

初中物理虚像和实像篇2

问世六年间,她的影响力从日本传向世界各地,赚进超过8亿元人民币的商机。不仅许多音乐专辑打入日本公信榜、拥有超多的衍生商品、日本连锁超商的代言人,如今还在世界各地办演唱会。

“她”就是日本最红的虚拟偶像——初音未来。

出生 游戏软件衍生产品

其实严格来说,初音未来是日本Crypton公司以雅马哈的Vocaloid 2的语音合成引擎为基础开发制作的虚拟女性歌手软件,而人们眼前的蓝发少女则是配合软件产品推广的角色形象。以“嗓音清晰而可爱”为特征的日本动画声优(配音演员)藤田咲花了六小时为其配上了简单的基础音,宅男们把这款软件买回家,可以发挥创造力自行创作词曲,再通过调整音速、力度、呼吸声等参数,美丽且善于歌唱的蓝发少女初音未来就会将这些基础音模拟合成为酷似真人演唱的歌声。

最初的这个软件的主角主打海外市场,设计重点是“自行创作歌曲”这个核心,以电子音乐爱好者为主要受众,并没有在人物的魅力方面多做考量。这款软件当初卖得并不好,直到以“傲娇萌”为卖点的初音未来的“横空出现”,才改变了这一软件的市场格局。

2007年8月31日是虚拟偶像初音未来的“生日”。这个天真可爱甚至有点傻乎乎的少女在特定受众群里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短短几个月内,这套软件的正版销售量在一众宅男的热捧下达到了三万套。

爆红 粉丝众多收益巨大

有人为初音未来创作,就有更多的人“围观”。2007年底,也就是初音未来正式“出道”的第一年,Google发表日本年间的搜寻次数排名。初音未来的排名仅次于中川翔子和泽尻英龙华,而且是该排名中唯一的“非人类”。

随着在网络的走红,初音未来这个不曾真实存在的人物开始为公司带来了真实偶像都无法带来的巨额收益。通过人物授权,公司找到了漫画、图书、玩偶等各个领域的合作方。以初音未来为原型的cosplay比赛更是层出不穷,长长的蓝色头发成为动漫少女们的最爱,而“虚拟偶像是否要代替真实人物”在日本也已经是一个被业界广泛讨论的话题。

现状 虚拟偶像井喷

虚拟乐队、虚拟歌手的概念是随着电脑网络技术、动画技术发展应运而生的。日本很早就有所谓的虚拟歌手出现,他和普通歌手一样出唱片、开演唱会、接广告、搞绯闻……唯一不同的是,这些都发生在网络上。2005年,欧洲最红的一首歌也同样来自于虚拟偶像,它唱了一首总共只有几句歌词的歌《疯狂青蛙》,结果在无线业务上就赢得巨大收益。一时间,出现了不少模仿“疯狂青蛙”的同样“恼人”的手机铃声。在岁末盘点时,“疯狂青蛙”高居榜首,在总价值为1.33亿英镑的英国手机铃声市场上占据了31%的份额。

如今,虚拟偶像在日本井喷式发展,各式各样三头身的激萌少女不仅是宅男新宠,更成为人气爆红偶像。在韩国,以可爱的形象和声音深受小朋友们喜爱的DUPAMO更是早就发行了第二张专辑。而说到中国的虚拟偶像,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洛天依”,2012年,“洛天依”作为世界第一款能唱中文的虚拟歌手诞生,引起中国粉丝“创造”虚拟偶像的风潮。仅推出一年,“洛天依”就已经在中国粉丝的“创造”之下,推出了不少经典歌曲。仅在中国两个动漫视频门户网站Acfun和bilibili上,“洛天依”系列歌曲就获得了总数超过一百万的点击量。

启示 财富文化价值多元结合

推出“洛天依”的雅马哈中国合作者、上海禾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力说,在日本,虚拟歌手已经成为娱乐产业的一部分,而中国市场比日本更有发展前景。任力透露,雅马哈公司并不希望只进行单纯的输出,而是希望利用中国文化创造出一个本土虚拟歌手。

网友“张深情”使用软件为“洛天依”创作过歌曲。对于他来说,虚拟歌手是表现个人音乐才华的平台。“现实中的歌曲大多商业化,作者难以完全表达自己的音乐理念,而虚拟歌手曲风丰富,非常贴近生活,能获得很快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作者能获得很高的曝光度。”他说。网友“仆の海鲜面”为“洛天依”制作的端午节“贺曲”在网络上获得了15万的点击量。他说:“‘洛天依’是大家看着一步一步成长的,是大家的一种希望和梦想的寄托。”

任力希望把“洛天依”“家族”打造成“新文化偶像”,借由这一最新的虚拟偶像理念,打造“中国的迪士尼”。“但这又和迪士尼是不一样的,因为迪士尼的东西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我们要做的虚拟歌手是依靠粉丝的想象,我们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而已。”他说。

日本动漫虚拟偶像的井喷式发展是由多种原因共同造成的,技术的发展、丰富的御宅族文化、全民的二次创作氛围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诞生出像初音未来这样的“奇迹”,不仅为广大动漫爱好者、音乐爱好者带来许多乐趣,并且为创造“她”的公司带来难以想象的巨额收益。

或许在动漫亚文化根基不足、优秀动画漫画作品不多的中国来谈动漫虚拟偶像似乎有些言之过早,但是“洛天依”为代表的“中国国籍”的虚拟偶像却坚定地向我们摇了摇头。动漫厂商甚至音像出品厂商和传媒集团应当注意这一项全新的、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工程。如何在受众并不完全相同于日本的中国做出自己的“虚拟偶像”,相信不仅要吸取日本等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更应该独立地思考和探索。

链接1

虚拟的还有他们

疯狂青蛙:销量超越酷玩

说到2005年的乐坛奇迹,就不得不提“疯狂青蛙”。“疯狂青蛙”的创始人是年轻的瑞典小伙子丹尼尔,他尝试用电子音乐模仿发动机嗡嗡作响的声音。随后,这支曲子被一个德国手机铃声网站采用,他们在里面加入了德国电子舞曲和贝斯伴奏,2004年,“疯狂青蛙”的手机铃声被放到网上流传,并疯狂地流行起来。

2005年夏天,“疯狂青蛙”在英国音像单曲排行榜上蝉联数周冠军,这也是移动电话铃声和彩铃的音乐首次登上音像排行榜冠军位置,“疯狂青蛙”光盘销量已超过了U2和酷玩这些老牌乐队。

Gorillaz:公告牌三连冠

准确地说,Gorillaz应该算是一支卡通乐队,四名成员全是以纯粹的美派卡通形象登场。他们由Blur乐队的主唱Damon Albarn和漫画大师Jamie Hewlett创造。当然Gorillaz获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还要归功于他们的音乐,它们融合了rock、reggae、hip-hop、Lo-Fi等音乐元素。2001年,首张同名专辑《Gorillaz》曾在欧洲专辑榜榜首待了21周,他们的第二张专辑、2005年的《Demon Days》也在同年6月登上了专辑榜的第一名,如今,于3月初发行的《Plastic Beach》再次续写了这样的好成绩,并且在欧洲多个国家的专辑榜都登上了榜首,在国内,该专辑已于6月上市。

链接2

跨行业虚拟偶像营销

“微软娘”蓝泽光,

让微软从此宅化

若不是蓝泽光,笔者或许就不知道SliverLight这个程序的存在,虽然说这个程序跟一般网友并无多大关系,但是台湾微软将其变为一个虚拟偶像之后就备受关注,“原来程序也可以这么萌!”“小光最棒了!”这样的赞美层出不穷,不得不说微软看到了虚拟偶像的宣传推广潜力,微软走出了这一步,值得庆贺一番。

日本“度娘”登场,

初中物理虚像和实像篇3

Application Of QTVR In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Studying Online

Wenhuan, Douyiyang

Physics Department of NUSC

Abstract

The topic of this text is the application of QTVR in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studying online. At first, the authors analyze the advantages of QTVR in teaching&studying online. Then with the examples of virtual instruments, we introduce how to apply QTVR technology in our teaching&studying online. We emphasize on the uses of Spin PhotoObject (of Picture Works company ) . In our following work, we will use VR Worx (of VR Toolbox company) to make a virtual lab with virtual instruments inside.

Keywords: QTVR technology, panorama, object, scene, virtual lab and instruments

正文:

QTVR是QuickTime Virtual Reality 的简称,是美国苹果公司Quick Time技术的拓展。它是新一代的、基于静态图象处理的初级虚拟现实技术①。它不需要传统虚拟现实技术所要求的特殊硬件和附属设备,在普通的PC机或Macintosh机上就可产生相当程度的虚拟现实的体验。它不需要进行任何几何造型,只需通过图像采集系统采集真实世界的图像、QTVR系统软件处理离散的图像,即可完成三维空间、三维物体的造型;操纵普通鼠标、键盘即可实现对三维造型的全方位观察。

QTVR有三个核心概念:全景图像(Panoramas),对象(Object),场景(Scene)。全景图像:是空间中的一个视点对周围环境的360度视图,用户可在全景图像的360度范围内任意切换视线,也可在一个视线上改变视角,来获得距离远近的视觉效果。对象(物体):是从分布在以一件物体为中心的立体360度的球面上的众多视点来看一件物体,从而生成的对一件物体全方位的图像信息。经QTVR系统软件的处理,形成用户可观察的各个视点。场景:利用热点手段将一个或多个全景图像或对象电影进行连接,从而生成的有序集合体。在场景中,用户可在很多全景图像和对象电影中漫游。

虽然是初级的虚拟现实技术,但是QTVR以其独特的技术特色与独特的优势,开创了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的新途径,为虚拟现实技术的大众化铺平了道路。尤其重要的是,它的出现使得建立网络虚拟实验室有了广阔的前景②。

身处网络时代,作为物理教学论实验物理方向的学生,我们所关注的问题是QTVR技术能为物理网络实验教学做些什么? QTVR技术在物理教育领域中已有了广泛的应用,例如虚拟固体物理中的晶格结构、虚拟核物理中的核反应堆等,在这些理论教学中,QTVR技术都有了极为成功的应用范例;但是在网络实验教学方面,国内的QTVR技术应用基本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我们想就这个问题做些探讨。

1978年,在英国牛津召开了一次国际物理教学委员会,讨论的主题是“实验室在物理教育中的作用”。会议认为实验课的作用之一就是学会使用仪器③。可是,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着不重视仪器使用的问题。有的实验室因为某些实验仪器价格昂贵而无力购买,因此无法开设一些实验;有些仪器不可能拆卸开让学生熟悉内部构造;有些实验因为样品存在危险性,由老师演示学生观摩。以上因素造成学生不能动手实验,这显然是与开展实验的目的相悖的。另外,实验室大多数实验都是采用菜谱式教学方式,也就是给出具体实验步骤,学生依样画葫芦,这就导致学生不重视仪器的构造、功能、和使用方法、参数指标、误差范围等。再者,多数实验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已由计算机系统完成,实验过程比较枯燥,只是机械地重复对几个按钮的操作,学生的兴趣普遍不高。

此外,目前的物理网络教学实验仅提供计算机二维仿真系统,真实感不够强,不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我们考虑在网络实验教学中引入QTVR技术,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上问题。

那么,在物理网络实验教学中应用QTVR技术有哪些优势呢?首先,由于QTVR独特的技术特色,使得它在立体空间的展示、立体物体的展示、展品的介绍、虚拟空间的营造与构建、虚拟场景的构造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教育过程的很重要的一个过程就是呈现知识信息,而QTVR在呈现知识信息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④。我们可以为某些仪器创作配以解说词和文字说明的三维旋转体图片,让学生在虚拟的实验室中对虚拟仪器进行随意地旋转和任何视觉角度的观察,以便学生详尽了解仪器的构造、功能和使用方法,同时达到预习实验、复习实验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在QTVR创造的虚拟现实环境中,可以沉浸其中,全身心地投入教与学,既生动了课堂教学,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积极性。

QTVR制作简单,制作周期较短,制作的可控性也很强,对于物理教师这类非计算机专业人士来说,比较容易掌握其技术;要开发一些简单的实验教学软件应用于网络教学中,也不至于难度太大。

我们初步的工作是制作虚拟仪器,在网上为学生提供真实仪器的各种资料;第二步的工作是构建虚拟实验室,使教师与学生在网上身临其境般地完成教学任务。由于时间有限,目前暂时没能完成第二步的工作,所以在此仅介绍制作虚拟仪器的工作。

接下来要陈述的是我们制作虚拟仪器的工作。

首先,选择实验仪器。我们选择密立根油滴仪、γ能谱仪等仪器。(我们以密立根油滴仪为例,说明制作过程)。

其次,用数字相机获取密立根油滴仪图像。我们使用的是Epson PhotoPC 850Z相机,选择800*600的分辨率,拍下仪器360度自转的照片,总共拍摄二十四张。在拍摄相片的过程中,可为相片配解说词。Epson PhotoPC 850Z相机有在拍摄过程中为相片配录音的功能。

上传图像。用USB电缆(Epson相机自带)连接相机和计算机,使用Epson Photo !3 Ver.1上传图像,并保存。

编辑图象。我们使用Picture Works公司的Spin PhotoObject软件来编辑图像。

Spin PhotoObject的工作界面如下所示:

图一

具体步骤如下:

Browse

将所有图片按顺序编号(一般需三位以上数字)后放在同一目录下,在Browse中选中该目录,此时会将目录中所有文件列出。

Insert

如果需要目录中所有图片,选Insert All,否则选定所需文件后选Insert Selection

Align

观察每一张图片的位置,使之尽量重合。关键是每一张图片的尺寸大小(长和宽)必须一致,如原图片太大需要切割,?t每一张图片切割的位置必须完全一致

Crop

调整八个句柄围成的范围大小,其中包含的?热菔亲詈笙允镜?热?/P> Create

建立输出文档。注意选择播放的尺寸。输出文档可以是QTVR Object Movie(mov)格式、Quicktime(mov)格式、Movie AVI格式、Animated GIF格式等等。其中最常用是mov格式文件,可用Quicktime Player播放器观看(含交互性),若插入页中,则需要Quicktime Player的插件(Plug In)支持。我们把它插入页中,用Microsoft FrontPage制作网页。包含虚拟仪器的HTML文件的地址A:\VRinstruments.files\VirtualInstruments.htm,打开它,可以浏览我们所制作的虚拟仪器。

下图是用Quicktime Player播放器观看的密立根油滴仪。

图二 密立根油滴仪

初中物理虚像和实像篇4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光学教学的核心,也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的策略主要是体现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参与研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共可分两部分进行,前一部分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猜想能力与设计实验的能力,后一部分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论证的能力,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探索新的知识与技能,进而开启新的探索历程。

1 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先要求学生观看照相机、显微镜、哈勃望远镜等图片,指出这些设备都运用了凸透镜。

2)让学生拿起桌面上的凸透镜,背对着窗户。观察纸上的一些文字,在发现文字放大的同时,会惊奇地发现纸上出现窗外景物倒立、缩小的像!这是为什么?

3)(回顾上一节课堂问题)用放大镜(凸透镜)观察近处物体时,若适当增大放大镜与物体间的距离,会看到什么?(动手试一试)(先是正立、放大的像,该像随物距增大而增大,再是倒立、放大的像,然后是倒立、缩小的像)

问题:凸透镜成像的情况与物距、像距有关到底存在什么关系呢?从照相机、显微镜、哈勃望远镜等熟悉的图片导入,一方面让学生从熟悉现象中疑问,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关注最新科技的发展,增强对自然界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意外的发现”是为了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回顾上一节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将这个“铺垫”捡起来,利用已有的知识可以进行有目的的思考,为下面的猜想打下基础。

2 分析讨论,大胆猜想

情境的展示使学生求知欲望一下子提了起来,思维空前活跃,此时针对上述小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及时指导学生对成像的情况进行讨论,让他们充分交流并提出猜想:

1)成像情况可能与物距有关?

2)成像情况可能与焦距有关?

3)成像情况可能与像距有关?

4)成像情况可能与凸透镜大小有关?

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会在观察和学习中发现问题,使学生逐步具有观察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 介绍器材,模拟操作

1)教师介绍实验用的器材:光具座、光屏、凸透镜、蜡烛等。简单地说一下注意点。

2)学生在电子白板上利用其交互性操作演示一下器材放置的位置,如何调节,见图1。

3)展示几张烛焰在光屏位置的图片,判断合适与不合适,见图2。

4)教师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强调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要“等高、共轴”。

通过上述学生上来演示模拟使用器材,对可能出现情况的判断,是为了让学生暴露出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其他学生可以更直观、形象地看到问题产生的原因,从中吸取经验。

4 “整体”观察,“局部”突出

先整体是为了学生初步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总体变化情况,便于学生建构初步知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认识初步的变化,在下面的重点学习中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局部”是指对凸透镜成某种性质的像,学生再进行数据收集,这样安排一改以前教科书中先给定物距,然后观察像的性质并记录像距的做法,从而降低实验的难度,提高探究的效率,达到同样的效果。

5 交流合作,分析论证

“交流合作,分析论证”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充分创设和抓住机会,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数据归纳出科学规律的过程;同时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与人交流,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能自我反思、听取别人的意见,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逐步具有信息交流能力。

教师从不同组中随机抽取不同焦距时的5组测量数据汇总在表格中。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很快能发现焦距与物距、焦距与像距、物距与像距之间的初步大小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步提示: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并且它还与物距的改变有关。(重点考虑1倍焦距和2倍焦距)进一步分析物距与焦距、像距与焦距关系,得出:

当物距 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像的 (实/虚)像;

当物距 焦距时,成倒立、等大像的 (实/虚)像;

当物距 焦距时,成倒立、放大像的 (实/虚)像;

当物距 焦距时,成正立、放大像的 (实/虚)像。

这样用另一陈述方式,不是重复学生填充的内容,而是向另一角度去思考、归纳,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在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前面的猜想进行说明判断后,教师继续提出影响凸透镜成像性质有两个关键位置:一是二倍焦距处;二是一倍焦距处。它们分别如何影响成像的性质?

6 评估实验,感悟体验

评估是对探究行为和获取信息的可靠性进行衡量,科学性是从更严密的角度反思的过程,是不可缺少的探究要素。实验评估主要从实验过程、实验数据、主要操作步骤、器材的使用情况着手,仔细分析实验过程中还有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会有哪些新发现?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这样让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进,优化实验方案,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形成。

7 动画总结,深化规律

教师用动画演示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如图3所示),在透镜及其主轴上标出物体成不同性质的像时,物体及其像的大致位置和性质(即在主轴上用图示的方法说明当物体从较远处逐渐靠近透镜的观察中,像的大小、正倒、虚实的变化情况),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从整体上把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在图3动画演示基础上,教师展示图4,把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整体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同时看到各种成像的情况,做到胸有成竹。

初中物理虚像和实像篇5

[关键词]上位知识下位知识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二物理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突破这个难点,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对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该规律成为教学难点的原因分析

1.从规律本身找原因:概念多、易混淆,如焦距、物距和像距,实像和虚像,放大和缩小。规律多,在不同的物距条件下所成像的性质不同。

2.从学生的思维特点找原因:初二年级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学生分析数据归纳规律的能力不强。而理解并熟练掌握该规律必须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从教师的教学策略找原因:有些教师自己做演示实验,只让学生观看,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成像规律。有些教师也使用探究式教学,但由于引导学生分析的方法不当,最后只能由教师包办说出规律,失去探究实验的意义。有些教师不能深入研究新教材,对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前教材中要求学生做的一些成像实验重视不够,如小孔成像。

(二)教学策略的理论根据

新学习的物理概念、规律将进入学生的物理认知结构,引起认知结构的扩展、更新或重建。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顺序使认知结构的发生改变的方式也不同。根据奥苏伯尔的命题学习理论,新的学习内容同认知结构中的原有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分为下位关系、上位关系和并列关系三种类型。

(三)讲究教学策略,化解教学难点

1.重视小孔成像规律的探究,初步建立实像的概念。

在苏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光的直线传播》的课后习题中安排这样一道习题:在空的易拉罐的底部中央,用钉子敲个小孔,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作一个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的景物,你看见了什么?记下所成像的特点,并试着加以解释。

与旧教材中有关小孔成像直接告诉学生相比,新教材这样处理小孔成像现象有它的绝妙之处。利用小组合作方式先让学生课后制作好实验装置,观察远处景物,记录看到像的特点,在课堂汇报、展示实验成果。由于观察窗外景物时,物距大于像距,学生只能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实验如果到此结束只能算完成一个阶段。应该用烛燃代替景物,让学生继续探究小孔到烛燃距离不同时像的特点,最终归纳出像的特点和物距、像距的关系。学生通过这个探究实验建立描述像特点的概念:如实像、放大和缩小、倒立等,认识到像不总是缩小。为以后探究凸透镜成像做好上位知识准备。

2.做好平面镜成像的探究,通过比较认识实像与虚像的不同。

平面镜成像一直是初中物理的重要探究实验。把该探究实验孤立看只不过是平面镜成像特点,但从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分析,该实验使学生第一次知道虚像概念,认识比较实像与虚像的方法,为以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又准备了一个上位知识点。

3.让学生用凸透镜进行课前预探究,形成初步感性认识。

学生对凸透镜成像没有感性认识,让他们直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往往觉得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探究,不知道究竟探究什么。仔细研究苏科物理八年级上第五章第一节的课后习题第四题:通过放大镜观看物体时,若适当增加放大镜与物体间的距离,看到的像是增大呢,还是缩小?若继续不断地增大放大镜与物体间的距离,看到的像将怎样变化呢?本题也属于实验类作业,这是在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前预备实验,教师应该把凸透镜发给学生让学生做一做、看一看,学生认识到放大镜属于凸透镜,凸透镜不总是成放大的正立像,还能成放大的倒立像、缩小的倒立像,使学生对凸透镜能成不同的像有了感性认识。

4.精心设计《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为课堂探究做准备。

物理规律的教学适宜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这是长期困扰初中物理教师的难题。为让学生能顺利探究出此规律,教师要全盘考虑前后概念的联系,还要在新授课前进行教学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点:如何创设提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采用什么实验装置?如何用器材进行探究?探究时需要观察、记录哪些数据和现象?如何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归纳出规律?其中提问题和分析数据是最易被忽视的教学环节。如上文所述,学生在探究此规律前应该知道凸透镜能成不同的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同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的像有什么不同呢?这样提问题能使学生知道探究的目的,能引导学生寻找探究的方法,比其他提问方法效果好。当学生得到许多实验数据后,老师这样问学生:“凸透镜究竟能成几种像呢?”引导学生先把像的种类分析出来,共有四种。继续追问:“在什么条件下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呢?”激发学生进一步分析数据的兴趣。其余类推。

由于此实验得到的数据量大,数据规律不是明显的正比或反比定量关系,数据中蕴藏的规律属于界定范围的定性规律,学生从来没有遇到,所以分析数据是本节课的最大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出数据的规律是本节课的关键一环。教师如果直接让学生分析,学生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入分析数据的技术工具。

方法一:用电脑中的Excel软件分析,优点是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数据,学生兴趣浓厚。缺点是学生从屏幕上看到的仍然是数据信号,分析能力不强的学生还是得不出结论。

方法二:用贴图片法展示成像规律。课前,教师准备下列教具,在一张大白纸上画好凸透镜符号,画出主光轴,用1∶2的比例尺在主光轴上标出刻度线,标出一倍焦距处和两倍焦距处,目的是增大可见度。用不干胶纸制作表示物体和实像的小图片,小图片形状是:,每种形状的图片多做几个。当成缩小像时,用大表示物体,小表示像。当物体成放大实像时,用小表示物体,用大表示像。成等大像时,用表示物体,用表示像。在课堂上最后分析数据时使用这些小图片,根据成实像的三种现象,让学生根据物距、像距把小图片粘贴到白纸主光轴上,每种现象白纸上粘贴的图片数不超过十个为宜。最后让学生观察白纸上小图片的分布,学生就能方便地说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5.深入分析,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学生初步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加深对该规律的理解。

(1)用《凸透镜成像动画》课件向学生展示凸透镜成像的连续变化规律,形成深刻的印象。总结出成实像或虚像时,当物距连续变化,引起像和像距的变化规律。利用课件让学生观察出两倍焦距和一倍焦距处的特殊意义。

(2)凸透镜所成像性质之间的关联。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可从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虚像或实像三方面描述。这些性质之间有关联,例如正立的像一定是放大的虚像,倒立的像一定是实像。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再去挖掘其他的关联性质就能加深对该规律的理解。

(3)凸透镜成像与小孔成像的比较。当凸透镜成实像时,根据像距与物距的大小关系可以推定成像的性质,这与小孔成像现象相同。两者的共同点是: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大于物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等于物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在整个光学部分,教者应有全局一盘棋的思想,重视教学策略的研究,从总体上把握前后概念、规律之间的联系,杜绝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孤立化倾向,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涉及的基本概念分散开来,使学生在课堂探究时不必为一些概念花费较多的时间,让学生集中时间和精力去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规律,这样就能化解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个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这一规律。

初中物理虚像和实像篇6

论文关键词:中考,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清楚凸透镜的光学作用(对任何光线均具有会聚作用),理解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及其应用;而且要求学生同时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知识整合能力。之因此决定了本实验既是初中光学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光学教学的难点。这也是中考试题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最为命题载体的重要原因。为了扩大凸透镜成像知识面,有利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相关知识的整合。本文仅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对近年来中考试题中出现的关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延伸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类分析。

一、教材中“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内容

1、探究当物距( U)大于凸透镜二倍焦距(2f)时,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及成像的区间。

2、探究当物距( U)等于凸透镜二倍焦距(2f)时,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及成像的区间。

3、探究当物距( U)大于凸透镜一倍焦距(f)小于凸透镜二倍焦距(2f)时,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及成像的区间。

4、探究当物距( U)等于凸透镜一倍焦距(f)时,凸透镜能否成像。

5、探究当物距( U)小于凸透镜一倍焦距(f)时,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及成像的区间。

为了便于分析比较和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笔者将上述实验现象及其应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等内容用表格呈现如下: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 U)

像的性质

成像的位置(区间)

应 用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

虚像

像与物在透镜

像距( v)

无穷远

倒立

变成一点

实像

两侧

v =f会聚在焦点

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焦距

U>2 f

倒立

缩小

实像

两侧

f<v<2 f

照相机

U=2 f

倒立

等大

实像

两侧

V=2 f

成实像大小的分界点

f <U<2 f

倒立

放大

实像

两侧

v>2 f

投影仪原理

U=f

不成像

 

 

无穷远

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U< f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U>v

放大镜

当物距U大于凸透镜一倍焦距f时,可成实像。当物距U逐渐增大时(物体远离凸透镜的焦点)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像距v随着减小、像的大小也同步减小;当物距U逐渐减小时(物体逐渐靠近凸透镜的焦点),像距v随着增大、像的大小也同步变大。由此可见;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物距与像距及像的大小是反向变化的。

初中物理虚像和实像篇7

关键词 凸透镜成像规律 重点及难点 化难为简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中光学部分中的重要内容,其重要作用在于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物理现象的归纳能力进行训练,并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凸透镜成像的学习是初二物理光学部分中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物理教学过程著名的难点。让学生正确理解这项重点突破这个难点对以后初中学生的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物理学习的自信心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凸透镜成像的学习的成功也有利于培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物理不同于数学学生在小学就开始接触这类理科科目,大多数初中学生没有做太多的物理实验,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很多学生认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和记录但是确没有归纳出凸透镜成像规律。这种现象值得教师认真的思考找出原因才能解决困难。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课概念很多,而且对于学生来说很容易出现概念上的混淆。焦距与物距、像距,实像与虚像,放大与缩小,在不同的物距条件下所成像的性质不同这类概念极容易让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理解困难。其次我们从教学的对象上来看,初中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能力能在从形象向抽象的过渡阶段,学生很容易对具体的事务产生巨大的兴趣,但是一旦让他们对具体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往往就会变的束手无策,这反映了他们分析据归纳规律的能力不强,然而物理的学习尤其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学习更需要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最后从教师的教学策略上来看,很多物理老师在教授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课的时候,都是仅仅自己做实验,让学生在讲台下自己通过观看进行总结,这样学生往往只会把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具体内容通过死记硬背来理解,这样起不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本文主要内容在与帮助物理老师在教授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课的时候能够有效的让学生理解规律,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一、 对实验精心设计,加强师生互动

探究法是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同时探究法也是物理教学非常合适的方法。以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么课为例,教师最头疼的是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正确的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自我的归纳和总结。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自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开始前进行精心的设计,全盘考虑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考虑到整个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提问的情境应该发生在课堂的什么时候?学生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具体实验装置是什么?如何引导学生对实验用的器材进行探究?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和记住哪些数据?最后如何启发学生总结和归纳出规律?整个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相对比较复杂,可以得到很多的数据,这些数据不是能够明显看得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关系,学生需要从这些复杂的数据中找出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个分析是初中学生在之前的学习没有遇到过得,也是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过程中的最大难点。物理教师如果让学生直接进行分析,以初中学生的水平很难能够分析出正确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所以这个时候需要教师发挥自身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例如让学生使用计算机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据中潜在的规律。同时教师还可以使用贴图法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演示。上课前,物理教师可以先画好凸透镜,主光轴,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这样就可以放大实验器具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到整个实验的发生过程。

实验过程中,物理教师可以让学生直接参加到整个实验中去,给学生一定的参与感。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拿着蜡烛从远到近靠近凸透镜,让自己去观察光柱的变化,可以让很多人去参加实验。可以让学生在教师提问的前提下自己进行实验,如果学生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实验。物理老师演示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进一步分析,从而学生进一步可以总结出规律,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教师所做的课件进一步的了解其中的规律变化。同时还可以物理教师还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进行提问。例如物体在光屏上扩大了没有?什么时候已经看不到影像了?等一系列的问题去加强学生的理解。

二、 通过前后对比让学生加强知识联系

初中学生在上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课的时候可能对凸透镜没有直观的印象,如果让学生上来就拿凸透镜进行实验和找规律,学生只会手足无措不知道应该如何去下手,所以在上课之前要给学生就以前的知识进行温习,加强知识的联系。

八年级的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这课之前学生学习的是光的传播这一课,让学生回顾光是直线传播的这一要点,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之前学到的小孔成像。在学小孔成像的时候,学生已经了解到物距与像距之间的关系,:如实像、放大和缩小、倒立等,认识到像不总是缩小,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储备。通过让学生联系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之间进行比较。当凸透镜成实像时,根据像距与物距的大小关系可以推定成像的性质,这与小孔成像现象相同。两者的共同点是: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大于物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等于物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还有为了进一步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学习,还要对平面镜的成像进行复习。但是这里不是对平面镜成像的单纯复习还是需要让学生了解虚像的概念,区别认识什么是虚像什么是实像为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准备必要的知识点。

其次可以在上课之前把凸透镜发给学生让学生对凸透镜有着直观的印象,怎么使用它有个基本的了解这样在实验的过程中就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为物理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留下充裕的时间。

三、 利用口诀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在初中学生中的学习生活有着很大饿帮助,他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内在学习的动力,物理老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对各种工具的使用来激发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其中口诀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好用的工具,他可以帮助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充满了乐趣,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长久的记忆,提高学习的效率。

口诀一: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口诀二:三物距、三界限,成像随着物距变;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外。

在口诀是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一项好的方法,让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准确有效把握透镜成像规律,延长对于这堂课的知识内容长久记忆及培养创新能力。最后这两句口诀部是唯一的口诀,物理老师可以在业余的时间内自己编写自己口诀因为老师自己才会对自己的学生有更深的了解。

总之,物理教师要把凸透镜成像规律当作一个前后相连的整体。正确把握整个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过程中的策略,不要把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课当作一个完全孤立的课程,要与前后课程相互联系。同时还需要把凸透镜成像规律所涉及的每一个基本概念分开进行阐述,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好的理解这样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也为课堂教学节省时间,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消化、去提问、去自己设计实验。教师的总体要求在与让学生能够准确的理解和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帮助学生去克服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困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志江.课堂教学难点突破策略例谈[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Z1) .

[2] 刘职.关于物理教学难点的形成及突破的探讨[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2).

[3] 李树红,王凤云.谈“旋转磁场”教学难点的突破[J]. 现代技能开发,1999,(10).

[4] 赵.强化物理实验 落实探究学习[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8).

初中物理虚像和实像篇8

关键词: 作图法 几何证明 凸透镜成像规律

对初二的学生,如果仅凭在课堂上做实验而完全清晰记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就是非常困难的。许多老师会给学生一个表格帮助记忆,但容易混淆,往往效果不佳。我们认为学生不仅应该知道一个知识点“是什么”还应该知道“为什么”。这种学习方法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效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数学是物理学习的工具,恰当地运用数学知识有助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初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几何证明知识,通过跨学科知识迁移将其运用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上,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相关知识。

1.凸透镜成像基本原理

凸透镜成像中两条特殊的光线是我们运用几何证明的基础: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过焦点。

明确描述像的几个方面:成像位置,成虚像或实像,放大或缩小的像,正立或倒立的像。

2.作图与几何证明

为了更好地运用几何知识帮助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我们先处理两个特殊位置。(f为一倍焦距长)

2.1一倍焦距

物体放在焦点处,作图:

证明物体在二倍焦距处成等大倒立的实像:过B点作BD∥AC交主光轴于点D,连接CD,此时我们不知道D点是否在二倍焦距处,CD长是否与物体等大,下面给出证明。

第一步:证明所成的像在二倍焦距处

AC∥BD

∠AOB=∠DBO

BO=BO,∠ABO=∠DOB=90°

ABO≌DBO

DO=AB=EO=2f

第二步:证明所成的像是等大的

FO=DF,∠OFC=∠DFB,∠FCO=∠FBD

FCO≌FBD

OC=BD

四边形OCDB是平行四边形

CD∥OB

∠CDO=∠DOB=90°

CD=OB=AE

通过证明我们得到D点在二倍焦距处,并且所成的像为倒立等大的。

这个数学证明过程相对简单,初二的学生完全可以理解。通过这样一种严格的逻辑推导证明,学生对当物体放在二倍焦距处所成像的特征有了深刻的理解,且方便记忆。

2.3一倍二倍焦距之间

物体放在一两倍焦距之间,作图:

我们把此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在二倍焦距处所成的像进行对比。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方向不变,即BD与BC同向;经过光心的光线:AO与主光轴的夹角比AO与主光轴的夹角大,那么AO与BC的交点自然会向右移到D点,所成的像就在二倍焦距以外,并且是放大倒立的。

2.4二倍焦距以外

物体放在二倍焦距以外,作图:

此时的成像情况依然与物体在二倍焦距处所成的像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同2.3,所成的像就在一倍二倍焦距之间,并且是缩小倒立的。

2.3和2.4的成像情况都与2.2相比,当物向右移,像向右移,且放大;当物向左移,像向左移,且缩小。显然,二倍焦距是成放大或缩小像的分界点。

2.5一倍焦距以内

物体放在一倍焦距以内,作图:

由图可知:此时所成的像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显然,一倍焦距是成正立或倒立,虚像或实像的分界点。

3.总结

本文通过运用简单的几何知识和严格的逻辑推导,证明了物体在不同位置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知识本身“是什么”,还知道“为什么”,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记忆,有助于知识的应用。教学中我们可以大胆尝试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于物理知识的学习中,通过跨学科知识迁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与成就感。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虚像和实像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230-01 "一焦分虚实,两焦分大小。"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它是我在初中时物理老师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记忆口诀,让我深刻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增强了记忆效果,终生难忘。究其原因,口诀是根据事物内容要点编成便于记诵的语句,它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繁琐的语言精炼化,能激发人们的兴趣,启迪人的思维,牢记纷繁复杂的事物。巫师、匠人等能记住许多东西也正是运用了美妙的口诀。凡是能引起人感兴趣的东西,正如记忆口诀,它会让人过目不忘,记住事物的本质特点。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兴趣也。兴趣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生活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是克服困难和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新课改理念也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教学模式的主要追求目标之一。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改只不过是一句空话。我们物理教师若能结合新课改理念,在完成教学目标之后,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参与或让学生独立编写记忆口诀,会使你的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下面是我在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探究的记忆口诀,现分类总结于后,借此抛砖引玉。

1.力学部分

1.1让学生对长度有一大体上的印象。其口诀是:一臂长一米,拳宽一分米,甲宽一厘米,毫米一粒米。

1.2天平的使用方法。其口诀是:天平放水平,游码回到零;调节右螺母,指针中线处,横梁就平衡;物左砝夹右,再调小游码,直到横梁平;读数两项加。

1.3二力平衡的条件口诀:同一直线方向反,两力相等同一物。

1.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口诀:同一直线方向反,两力相等在两物。

1.5求平均速度口诀:平均速度看似难,先抓 "总"字是关键。先求总路程,再求总时间。

1.6回声测距口诀:若要回声测距离,别忘时间取一半。

2.热学部分

2.1物态变化记忆口诀:物态变化有六个,固液气态往上排,向上变化为吸热,向下放热不会错。

2.2四冲程内燃机"421" 口诀:吸(气 )压(缩)做(功)排(气)四冲程,曲轴(转)两周一(个工作)循环。

2.3列热平衡方程口诀:热平衡,吸放(热量相)等 ;高温降,低温升;由公式,列方程;末温t,初加零(下标)。

3.光学部分

3.1光的反射定律口诀:三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共(在一平)面,法线居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两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2平面镜成像特点口诀:平面镜,成虚像,像物(关于镜面)对称记心上。

3.3光的折射规律口诀:三线同(在一平)面,两线分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空(气)中角大(光斜射界面时,无论是入射角,还是折射角,都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不变(光线垂直于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和入射角都为O0)。

3.4利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凸(凹)透镜的光路图口诀:两次折射,往"厚"方偏,通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第一次从空气进入透镜,第二次从透镜进入空气,光的传播方向都向透镜厚度大的方向偏折。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算作特殊)。

3.5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口诀:一焦分虚实(物体在一倍焦距处不成像,但它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即物体在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在一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的实像。)两焦分大小(物体在二倍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二倍焦距之内、一倍焦距之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6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可简记为"凸实凹虚"。

4.电学部分

4.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以简记为:同电相斥,异电相吸(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2摩擦起电后物体带电情况口诀: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不得不失不带电。

4.3串并联电路的区分口诀:独路一条为串联,还有路径为并联。

4.4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口诀:串联接入电流表,"+"进"-"出要记好,不超量程先试触,(未经用电器而)直接电源损坏(电流)表。

4.5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口诀:并联接入电压表,"+"进"-"出要记好,超出量程损坏(电压)表,(未经用电器)直接(测)电源(电压)也无妨。

4.6滑动变阻器使用要点口诀:一上一下接电路,电阻大小看"长度"(有电流流过的电阻线长度)。

4.7插座的极性判断口诀:左零右火上接地(两孔插座的左孔为零线,右孔为火线;三孔插座多的那个上孔接地线,其余两孔极性相同)。

4.8测电笔的使用要领口诀:测电笔,按笔尾(金属体),触火亮,触零灭。

4.9安全用电口诀:低压电,摸不得;高压线,要远离;超低压(36V及36V以下),才安全;守电规,别冒险。

4.10安培定则可简记为:"右手握(螺线)管,四(手)指顺(着电)流(方向),姆指(指向是螺线管的)北极。

4.11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以简记为"同名相斥,异名相吸"。

初中物理虚像和实像篇10

新写实主义大师罗伯托・罗西里尼在他的电影理念中有一个关键词叫revelation,他关注的是多义性现实的启示和感召,当中的宗教隐喻是明显不过的。无独有偶,在摄影暗房技术中,最后的成像过程也叫 revelation (显影)。相信象我们这一代的摄影师都拥有过这样的强烈记忆:在封闭幽暗的房间里,带有仪式感地等待着自己拍摄的影像在显影剂的小水池中慢慢地呈现出来,激动之情,无法言喻。

对我个人而言,摄影术/电影术的魅力大概可以如此归纳:它可能是最科学冰冷机械化的光影记录,但同时它又是一种浓厚宗教感的幻觉艺术。

“无限春光”是一次关于揭示和复活的摄影作品及装置。它的起点源于我对空间纪实摄影的积累,它的结果却是一次天马行空的想像。

长期以来,我经常拍摄一些破旧楼房、废弃工厂或城乡结合部之类的空间,这些空间本身就是人物,有着他们的呼吸、节奏和动态,埋藏着大量不为人知的故事。注视着这些荒凉的城市结构,我开始执着于一个奇想,那就是: 在这些图像之中,究竟有没有可能潜藏着某种人们视而不见的事物?自那时起,我就想把这些荒芜之地可能存在过的生命痕迹重塑一番。

所以最初整个拍摄计划其实先是一个脑力填空练习。这些地方的“空白”一下子激发了我的叙事欲望,即便当时我连一个人物都还没想出来。 很快,我的脑海里就涌现出各式各样的夸张情节、隐约重现的犯罪现场以及放浪传闻……

比如像“观塘升天”背景中的天桥,观塘是香港的一个工业老区,如今已经有点破败,它的荒凉萧杀,令我想象出一系列的黑帮厮杀场面。又比如像“赤色高架”里隐晦的广告招贴,令我联想到《聊斋志异》的画中人情节,如此类推。

有了剧本,接下来便是人物拍摄和一系列的排演、搬演,就像以往拍电影的时候一样。在摄影棚连续七天的工作里,大部分人物做形、演员挑选、服装、化妆、道具都是跟最初想法一致的,完全与掌控中的情景吻合。(如“闪灵”和“不轨”这两组作品,从选演员,细化到小道具棒棒糖都是精心设计)。

当中也有例外,比如像“客夜故人”和“夜迷宫”,演员并没有事先设定的情节,是根据现场的即兴发挥拍摄后再寻找他们的对应场景。(如擦拭着口红的诡异女郎,在拍摄后才发现把她摆放在美发厅梯口最有叙事想象空间)。

曾有朋有笑言,就这样把偶遇的空间和主观设定的人物相结合,会把传统摄影中所谓“摆拍”和“抓拍”这两个理念拨乱。诚言,这种结合早已改变了我的影摄/导演方法,当中的过程又是永无休止的建立/组织/。

“无限春光”的故事诉述或多或少带着电影的印记。我一直很喜欢黑中描绘的那种宿命般的人物关系―受害的和加害的、自作自受的和蒙冤受屈的,犹如一个永恒不变的角色扮演游戏。毕竟,黑的视点正是这种 Cool Nihilism (很酷的虚无主义!)。在这虚无主义的理念之下,我可以自由展示我虚构的‘潜像’,展现不可能中的可能。

影像装置“荡魂”是我重新解读的‘魔术幻灯’,是一次富于实验性的蒙太奇。灵感来源于我20年前拍摄的一些黑白照片:当我再次审视这些褪色的照片时,一股强烈的冲动让我不由得想将它们从精神到物理上完完全全地‘复活’过来。

为了赋予定格的图像生命,我把好几层蒙太奇图像投影在透明的全息胶片上。借着这种既低科技又简约的错视效果,重现出一种好比18世纪幻灯秀般耸动的视觉体验。

这组装置也是我对无声电影和恐怖电影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