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位英语十篇

时间:2023-09-19 17:41:46

高等教育学位英语

高等教育学位英语篇1

摘要:我国的成人教育非英语专业的本科学生想要顺利获取学士学位,首先必须通过各省组织的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考试。但是,由于成教学生所受教育程度的限制,他们的英语水平往往不是很高,这就直接导致了该考试的通过率不是很高,很多考生无法顺利申报学士学位。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本文以广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考试为例,分析了该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应试技巧,以期对参加考试的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成人教育,学士学位英语考试,重难点,分析

一.广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考试简介

广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考试(以下简称"学位英语考试")是广东省学位委员会组织的考试,是在广东省内非英语专业的成教本科夜大和函授形式的学生取得学士学位必须通过的一项考试。其目的是为了检测本地区成人教育系列中非外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申请学士学位者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运用等相关能力,考查其是否达到普通本科教育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一般要求,以保证成人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的授予质量。

成人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英汉互译能力和初步的听力能力,使他们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为此,本考试主要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较熟练地掌握英语基本语法和常用词汇,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 广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考试重难点分析

广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考试分为试卷一和试卷二。试卷一以客观题为主,包括会话技能、阅读理解、单项选择(词汇和语法)、完形填空四种题型,试卷二为主观题即短文写作。整个试卷的考试时间为两个小时,满分为100分。

具体试卷结构如下表所示:

从各部分的题目分值和考试参考时间来看,整个试卷阅读理解部分分值最高,占40分,且考试参考时间为40分钟,也是整个考试中考生需要耗时最长的一部分。根据笔者近几年对学生进行学位英语考试辅导的过程中所总结出的经验,学生在进行模拟测试的过程中如果在阅读理解部分的得分在30分至40分之间,有超过85%的学生能够在最后的测试总成绩上及格。因此,阅读理解部分是是整个学位英语考试中的重点所在。考生是否能在阅读理解部分拿到高分,将是考生能否顺利通过学位英语考试的关键。

从学位英语考试的内容来看,第三部分单项选择是专门针对词汇和语法出题,主要考察考生对所掌握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进行选择、辨别和应用的能力。由于成人教育的学生大部分是在工作数年后再返校继续学习的,他们在英语学习上存在着不连贯性,且普遍存在着词汇量少,语感不强,语法规则一知半解等弱点。因此,在学位英语考试中,专门针对考生弱点的词汇和语法部分的试题,对广大考生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是整个考试中的难点所在。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参加学位英语考试的考生只有有效地加强阅读理解(考试重点)以及词汇和语法(考试难点)这两方面的训练,才能在考试中做到得心应手、胸有成竹。

三.成人学士学位英语考试阅读理解部分应试技巧-以2011年真题为例

鉴于阅读理解部分是整个学位英语考试的重点,考生在考试前需要花大量时间围绕该部分进行复习训练,整个复习训练主要包括前期自由阅读和后期解题技巧两方面。

在前期自由阅读训练中,考生应从报刊、书籍和网站等各种渠道收集符合考试水平程度的各类英语文章来进行阅读训练。阅读时要多积累有用词汇以扩大备考词汇量,同时还要多思考,加深对英语文章的语篇意思、逻辑结构和一些细节的理解,从整体上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水平。同时,考生还需进行略读、速读、研读和整体阅读等各种阅读方法的训练,以保证合适的阅读速度;后期的解题技巧训练则要求考生进行实战训练。此时考生应选择历年学位英语考试真题,学位英语考试模拟题或者如CET-4或PETS-3等测试水平程度略高于学位英语考试的各类英语考试的阅读题来进行做题训练,不断提高自身的解题技巧。

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除了要求考生针对阅读理解题目中的中心思想题、事实细节题、逻辑推理题、语义词义题和态度理解题等不同题型训练相应的应试技巧,还应包括对整体解题步骤的训练。通常情况下我们将阅读理解的解题步骤称为还原定位法,即把试题准确地在原文中进行定位,找到答案所在的句子。这种方法的运用有三个步骤:

1. 先看试题,后读原文。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做题的效率和准确度。

2. 对试题在原文中的位置进行模糊定位。因为试题的出题顺序和文章的叙述顺序存在高度的一致性。

3. 对试题在原文中的位置进行准确定位。此步骤实施的前提是抓住试题中的标志词和关键词。标志词主要包括(1)专有名词;(2)表示时间或年代的词;(3)专业术语。关键词是指表达试题内容的中心词,一般是试题中的名词和名词词组。

下面以2011年广东省成人学士学位英语考试阅读理解部分的部分真题(阅读原文略)为例来具体分析阅读理解部分的解题技巧在实际例题中的应用。

例1. The letter in the bottle was written in ____. (2011年真题第17题,阅读理解Passage 1)

A. Russian B. English C. French D. German

解:本题的标志词为"letter in the bottle",关键词是"was written in..."。结合关键词和四个选项内容考生可知本题要求了解瓶中信书写所使用的语言,是一道事实细节题。考生在阅读到原文第三段"His father, who knows a little German, translated the letter."的时候,可以对本题进行准确定位。此句意思为"他的父亲,懂得一点德语,翻译了信件。" 因此,D项"German"为正确选项。

例2. According to the text, recent high school graduates _____ in American colleges. (2011年真题第27题,阅读理解Passage 3)

A. are a majority B. are a minority

C. form two-thirds of the students D. are no more than adult students

解:本题的标志词为"American colleges",关键词是"recent high school graduates"。通过标志词和关键词考生可定位到原文第二段"...recent high school graduates no longer dominate the college campuses. Adults of all ages return to the classroom, ..."。从该句的意思考生可以判断出最近在美国大学中高中毕业生的数量并不多于成人学生的数量,因此D项为正确选项。

例3. What does the word "suing" in the first sentence mean? (2011年真题第31题,阅读理解Passage 4)

A. Attacking B. Mentioning

C. Complaining about D. Taking a legal action against

解:本题的关键词为"suing",根据题干,考生可以直接定位到原文第一段第一句。由于考生对于"suing"一词不熟悉,可以通过"上下文间意义的联系"的方法来猜测"suing"的词义。通过深度阅读,原文在第一、二、四这几段中还分别出现了"going to court","lawyer","legal action"等词汇,考生可以猜测"suing"一词的词义为"",D项为正确选项。

四. 成人学士学位英语考试词汇和语法部分应试技巧-以2011年真题为例

词汇和语法部分是大部分成教本科学生的弱项,是他们在考试中的难点所在。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必须以词汇为基础,加强对考纲所规定的4250个单词和500个短语的记忆以及阅读训练中扩展词汇的记忆,同时对考纲所规定的十种重点语法内容要反复学习并结合大量例题进行实战训练,以找到解题的规律。

词汇部分主要是针对以下三种类型的词汇出题。因此,考生在记忆的过程中要将此三类词汇单独归纳出来,重点分析,重点记忆。

1. 近义词和近形词的辨析

对于近义词,考生要注意区分近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掌握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才能选准答案;对于近形词,考生要加强对相同前缀和后缀的词的记忆和辨析。

例1. During the afternoon Marilla kept the child busy with _____ tasks and watched over her with a keen eye when she did them. (2011年真题第43题)

A. various B. curious C. anxious D. obvious

解:本题四个选项都有"-ious"的后缀,属于近形词。A项意思是"各种各样的",B项意思是"好奇的",C项意思是"焦虑的",D项意思是"明显的"。本题题干表述的意思是"下午Marilla会用不同的任务让孩子忙碌起来,并在孩子进行任务时用敏锐的眼光观察她。"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表达了"不同的,多样的"的意思,A项为正确选项。

2. 动词短语辨析

主要考察(1)不同动词搭配同一个介词或副词所构成的短语的对比;(2)同一动词加不同介词或副词所构成的短语的辨析。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多对此类词汇归纳总结,对比记忆。

例2. Many thousands have benefited _____ the new medical system. (2011年真题第53题)

A. on B. in C. to D. from

解:本题主要考察动词"benefit"后加上不同的介词所构成的短语的辨析。在四个供选择的介词中,A、B、C项的介词并不能和benefit构成有效短语,只有D项from可以和benefit构成benefit from,意思为"从......中获益",符合题干的意思,因此D项为正确选项。

3. 其他固定搭配及习惯用法

指的是考察名词、形容词、动词、介词词组的各种固定搭配和用法,还有一些习语和成语的构成及意义。这些搭配都属于英语的习惯用法,没有什么规律。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多积累,多注意。

例3. The father went to the door in ____ to a knock from outside. (2011年真题第40题)

A. answer B. difficulty C. regard D. case

解:本题的四个选项中,A项和C项分别与题中的介词"in"和"to"可以构成固定搭配,"in answer to"的意思是"对......的回答,回复","in regard to"的意思是"关于......的",B项和D项分别可以和"in"构成固定搭配,意思分别为"处于困难之中"和"万一"的意思。根据本题题干所表述的意思"父亲朝大门走去,回应门外响起的敲门声。",A项是正确选项。

在语法部分的复习中,考生要对考纲规定的十种语法中"虚拟语气"、"非谓语动词"和"定语从句"这三种语法进行重点研究,因为这三种语法是英语语法学习中的难点,也是历年考试中语法部分常考的语法点,是考生们必须重点关注的对象。

例4.If Peter had given up his part-time job, he _____ the final exam. (2011年真题第56题)

A. might pass B. might have passed C. has passed D. had passed

解:本题考查的是虚拟语气的语法点。题中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出现了"had given"这个过去完成时的结构,说明此句中所呈现出的是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按照语法规则,主句中的动词结构应该是"情态动词加现在完成时",比较四个选项,B选项符合要求。

例5._____ his last word, he got into a taxi and disappeared in no time. (2011年真题第63题)

A. Finishing B. Finished C. Having finished D. To finish

解:本题考查的是非谓语动词的语法点,主要是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在应用中的区别。按照分词作状语的用法,本题中"finish"一词和其逻辑上的主语"he"应该是一种主谓的关系,作状语时应该使用finish的现在分词结构,只有A项和C项符合要求。但是本题从句中"finish"一词和主句中"get into,disappear"二词在发生时间上并无先后差异,不应采用现在分词的完成时结构,因此C项也可以排除。A项是正确答案。

例6.The tall tree, ______ leaves are dark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two, is as old as grandpa. (2011年真题第71题)

A. which B. whose C. of which D. that

解:本题考查的是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的用法。句中"tall trees"和 "leaves"有一种所属的关系,因此本题中需选择的关系代词要在定语从句中作定语修饰"leaves", 表达 "......的"的意思。比较四个选项,只有B项"whose"符合题意。

五. 结论

广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考试是一门正规的、系统的考试,能否通过该考试将直接决定考生们能否获取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由于成人教育本科学生在英语水平上的局限性和因工作原因所导致的复习备考时间的不充足,因此广大考生们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所针对性,即抓住本考试的重点(阅读理解)和难点(词汇和语法),并为之展开具体有效的复习,这样才能保证成人学士学位英语考试的通过率。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广东省成人高等教育成人学士学位英语水平考试大纲[M],中山大学音像出版社

高等教育学位英语篇2

关键词:职业英语;高职教育;课程设置

作者简介:赵欣(1979-),女,河北沧州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英语系,讲师。(北京 100102)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1-0152-02

进入21世纪,为了使高等职业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对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给予了高度关注。随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办学指导思想的不断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河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教学理念的重点也完成了由理论到实践的质的变化。教育部在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明确规定了高职人才的培养方向: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在2008年,教育指导委员会公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讨论稿)(以下简称《高职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中又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采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实现培养技术、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英语课程势必将服从、服务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

《高职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高职英语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在将来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为目标,以职业需求为主线开发和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真正体现高等职业英语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基于课程要求和学生特点,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ESP)的一个分支,职业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即EOP)得到了众多专家们的认同和支持,开设行业英语或是职业英语的呼声也越来越大。更为可喜的是,有部分高职院校已在该领域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大的收获,如深圳职业学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长沙航空职业学院等,它们多是较为成熟的工科高职院校或地处沿海地区具有起步早,对外贸易较为发达的优势。然而,在一些内陆地区或是文科高职院校中,职业英语课程的发展相对迟缓。

总之,无论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还是教育部的有关要求,甚或是英语教学改革自身发展和学生特点的要求,职业英语或是行业英语课程都要兼顾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突出对其行业技能的培养。它是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一项实践探索,更是高等职业教育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学以致用的典范。职业英语课程是英语语言学习与本行业基本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高职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该课程定位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场英语交际为目标,以行业英语技能为主线,培养学生在实际职业岗位中应用英语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及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的职业英语课程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学效果大相径庭。如这些问题得不到重视且不能进行妥善解决,必将影响和制约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职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

1.因材施教落实不到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年扩招,一线的高职英语教师们,已经深切感受到无论是生源质量的优劣、词汇量的多寡,还是在英语水平的等级上,高职生与本科生入学时都存在着显著差异。当然,英语教育者也不是万能的救世主,能够凭借180个学时,弥补前12年英语学习的缺失,使学生一夜之间完成“破蛹化蝶”的完美转身。12年的英语应试教育,使高职生丧失了学习热情。英语学习策略严重缺失造就了他们无数次的垂头丧气。英语自我效能感的严重偏低,成就了他们上百次的“缴械投降”。久而久之,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也由爱生厌,再由厌到恨,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2.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

职业英语课程被划分为某些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课程开设的时间多集中在第三、四学期。学时数为32或64课时,教学时数无法保障。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授课语言多以汉语为主。教法陈旧,施行以阅读和翻译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教学内容以英语语言知识为主,严重偏离了英语应用技能的培养。教学模式则依旧沿袭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无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何谈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模式。教学手段相对落后,不使用或较少使用网络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师资衔接缺失,要么是缺乏具有语言教学基本功的专业课教师,要么是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师,而且还缺乏学院领导的重视,课堂管理混乱,教学组织松散,教学质量令人堪忧。

二、合理化建议的提出

开设职业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针对目前职业英语教学存在的尴尬境地,职业英语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因此,英语教育者首先是让学生爱上英语,爱上课堂,乐于学习,更善于学习。将快乐教育的元素引入到高职英语教学环节中,将学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才是当务之急。

1.明确的课程定位是标尺

职业英语课程只是某些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而不是某项技能的岗前培训。学生只有在了解本专业所对应的就业岗位群及其所需的英语技能要求后,才能结合自身条件寻找差距,从而产生紧迫感,进而有可能形成不待扬鞭奋自蹄的可喜氛围。他们会将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主动思考应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有效学习,以便解决未来职场环境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开设职业英语课程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愿意接受英语教育的学生,在步入岗位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有效形成和提升与自己英语学习能力基础相适应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只有这样,职业英语课程才能最终实现提高“学有所用”、“学有所为”的英语应用能力和未来职业素养的教学目标。

高等教育学位英语篇3

关键词:能力本位教育 英语教学 应用能力

一、前言

经过多年的努力,各类高职院校根据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当地的行业特点,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已经逐步形成特色,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安排逐步趋于规范,但目前高职英语教学虽几经改革,教学质量还远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对某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兴趣普遍较低,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差,对自己的满意度较低;在工作岗位其英语能力难以满足岗位需求,应用英语的信心不足,许多学生因此失去了较为优越的工作岗位。这种现象存在多年,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是大多数职业院校沿袭传统的英语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无视学生职业岗位的要求,所设定的课程目标、教学要求脱离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需求,是导致学生英语能力不能胜任职业岗位要求的主要原因。许多专家和学者对高职英语教育进行过许多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为一线教师提出了在英语教育中体现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理念。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也认为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英语教育对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英语技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能力本位教育的内涵

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简称cbe),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它对很多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产生了影响, 我国比较全面地介绍和引进能力本位教育理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能力本位教育的理念主要的教育目的不再是期望学员获得知识,而是期望学生除知识之外,更有做事的能力与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力本位教育是一种以满足企业需要为主,以实际能力培养为主的职业教育。它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核心是如何使学员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

能力本位教育的理念与我国高职教育理念有许多共同之处,符合2006年11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精神。因此,我们认为,高职英语课程建设应该以能力本位教育为核心,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未来的职业提供更优越的发展基础。在能力本位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对高职英语教学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一些探讨性的意见。

三、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的高职英语教学

1.英语基本技能和专业英语技能相结合的综合能力课程目标。能力本位教育的课程目标的设置强调基于学生的需要、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科发展的需要和职业发展四个纬度。因此,高职英语在课程目标设计中应将英语基本技能、专业英语技能合理地组成一个综合能力体系。首先,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英语的教学目标首先要满足培养学生英语基本技能的要求,做到浅而实用,够用为度,尽量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其次,根据高职的特点,英语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英语基本技能,也要求学生掌握未来所从事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英语技能。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就业,也就是一种就业的准备。因此,应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专业英语课程,涵盖专业英语技能,根据能力本位教育的理念,相关科学知识强调必需、够用即可,不要求系统获得。专业英语课虽然是基础性的,但却覆盖专业所需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借助字典能够阅读或翻译与专业相关的资料,根据要求能够套写应用文等。再次,高职英语应重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多文化交际和实践能力,因此必须加强高职英语的实习与见习课时及学分。

能力本位期望学生除掌握知识之外,更强调学生必须具有做事的能力与应用知识的能力。高职英语综合课程目标既培养了学生的英语基础技能也使学生具备了完成任务岗位工作任务必需的英语技能,为学生职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基础。

2.英语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程内容。高职英语的英语基本技能和专业英语技能相结合的综合能力课程目标决定了高职英语的课程内容,即英语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程内容。高职英语的课程内容必须保证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和达到职业资格要求的能力,尤其是专业英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是紧密相连的。 

;

高职院校最基本的办学宗旨是立足当地,所开设的专业与当地的行业特色紧密相连。如某职业技术学院地处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其所在地区的纺织印染业、珠宝加工业、化工染料、模具制造业、旅游业等都比较发达,并且外资企业较多。因此,学院的高职英语教学内容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状况、行业特点,结合学院各专业来安排的。高职英语学时在180~220学时之间,学生在第一年修读完公共英语的基础上,第二年根据不同的专业修读酒店英语、旅游英语、会计英语、珠宝英语、染整英语、数控英语、模具英语等,使英语基础知识和专业英语知识比较好地融合在一起。这种课程内容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当地的人才需求,并且在了解了学院各专业培养人才所需的相关英语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上,自编了校本高职英语教材,严格遵守英语基础知识以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的原则。在专业英语方面强调专业性和实用性,以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阅读和翻译能力为目标。

3.以能力为本位,目标为驱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力本位教学的组织、执行的指向性是异常明确的,即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教师的作用转变为引导、鼓励、帮助、评价、管理的作用。能力本位教育也强调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以能力为本位开展教学活动。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立足于工作岗位,高职教育采用工学结合、项目教学,这两种模式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目标岗位技能。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针对学生不同的英语水平采取分层次教学,或是针对不同专业开设的专业英语,采用不同的教学活动,如有的专业把专业英语课开到了实训基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工作岗位学习体验英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模拟情景,在具体的情景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的专业每学期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企业、公司等具体的工作岗位去实习或实训,在实际岗位上应用英语,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四、结语

2009年4月广东省高职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广东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提出指导性意见(讨论稿),其中指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要面向社会,以服务广东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总体目标,以促进高职教学内容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为主导,以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标准适应工作岗位实际要求为着眼点,以改革教学形式和学习方法为切入点,体现工学结合和能力本位,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对学生进行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使学生具备完成目标岗位工作任务必须的英语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能力为本位,目标为驱动,提高学生满足职业发展需要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这一指导性意见体现了2004年9月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基[2002]16号)和2006年11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精神。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英语教育将更好地体现广东高职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对高职英语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蒋莉.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潮[j].职教论坛,2004(8).

[2]何学军.基于能力本位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5).

[3]陈庆合.能力本位教育的四大理论支柱[j].职教论坛,2004(12).

[4]曹莉,王明,杨捷.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0(34).

[5]王 .浅谈能力本位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0).

[6]郑刚强.高职英语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探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6).

高等教育学位英语篇4

论文关键词:职业英语;高职教育;课程设置

进入21世纪,为了使高等职业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对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给予了高度关注。随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办学指导思想的不断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河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教学理念的重点也完成了由理论到实践的质的变化。教育部在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明确规定了高职人才的培养方向: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在2008年,教育指导委员会公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讨论稿)(以下简称《高职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中又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采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实现培养技术、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英语课程势必将服从、服务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

《高职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高职英语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在将来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为目标,以职业需求为主线开发和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真正体现高等职业英语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基于课程要求和学生特点,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esp)的一个分支,职业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即eop)得到了众多专家们的认同和支持,开设行业英语或是职业英语的呼声也越来越大。更为可喜的是,有部分高职院校已在该领域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大的收获,如深圳职业学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长沙航空职业学院等,它们多是较为成熟的工科高职院校或地处沿海地区具有起步早,对外贸易较为发达的优势。然而,在一些内陆地区或是文科高职院校中,职业英语课程的发展相对迟缓。

总之,无论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还是教育部的有关要求,甚或是英语教学改革自身发展和学生特点的要求,职业英语或是行业英语课程都要兼顾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突出对其行业技能的培养。它是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一项实践探索,更是高等职业教育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学以致用的典范。职业英语课程是英语语言学习与本行业基本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高职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该课程定位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场英语交际为目标,以行业英语技能为主线,培养学生在实际职业岗位中应用英语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及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的职业英语课程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学效果大相径庭。如这些问题得不到重视且不能进行妥善解决,必将影响和制约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职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

1.因材施教落实不到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年扩招,一线的高职英语教师们,已经深切感受到无论是生源质量的优劣、词汇量的多寡,还是在英语水平的等级上,高职生与本科生入学时都存在着显著差异。当然,英语教育者也不是万能的救世主,能够凭借180个学时,弥补前12年英语学习的缺失,使学生一夜之间完成“破蛹化蝶”的完美转身。12年的英语应试教育,使高职生丧失了学习热情。英语学习策略严重缺失造就了他们无数次的垂头丧气。英语自我效能感的严重偏低,成就了他们上百次的“缴械投降”。久而久之,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也由爱生厌,再由厌到恨,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2.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

职业英语课程被划分为某些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课程开设的时间多集中在第三、四学期。学时数为32或64课时,教学时数无法保障。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授课语言多以汉语为主。教法陈旧,施行以阅读和翻译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教学内容以英语语言知识为主,严重偏离了英语应用技能的培养。教学模式则依旧沿袭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无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何谈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模式。教学手段相对落后,不使用或较少使用网络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师资衔接缺失,要么是缺乏具有语言教学基本功的专业课教师,要么是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师,而且还缺乏学院领导的重视,课堂管理混乱,教学组织松散,教学质量令人堪忧。

二、合理化建议的提出

开设职业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针对目前职业英语教学存在的尴尬境地,职业英语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因此,英语教育者首先是让学生爱上英语,爱上课堂,乐于学习,更善于学习。将快乐教育的元素引入到高职英语教学环节中,将学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才是当务之急。

1.明确的课程定位是标尺

职业英语课程只是某些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而不是某项技能的岗前培训。学生只有在了解本专业所对应的就业岗位群及其所需的英语技能要求后,才能结合自身条件寻找差距,从而产生紧迫感,进而有可能形成不待扬鞭奋自蹄的可喜氛围。他们会将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主动思考应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有效学习,以便解决未来职场环境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开设职业英语课程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愿意接受英语教育的学生,在步入岗位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有效形成和提升与自己英语学习能力基础相适应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只有这样,职业英语课程才能最终实现提高“学有所用”、“学有所为”的英语应用能力和未来职业素养的教学目标。

2.鲜明的专业特点是前提

基于不同专业对职业英语教学的不同要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从而满足用人单位对于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这是适应专业差异化要求的一种教学形式,更是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重要体现。因此,英语教育者要本着务实的态度,根据本校开设专业的实际以及岗位需求的必要,有选择的开设相关职业英语或行业英语课程。英语的使用频率与具体的工作岗位联系密切,某些工作岗位需要频繁使用英语。例如涉外文秘、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物流专业等涉外或外贸领域的相关专业,应较为深入且细致地涵盖整个工作过程,努力做到与真实的职场情境“零距离”。但是,不同类型的单位和不同岗位对英语的需求及使用频度是不同的。对于护理、汽车制造等专业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真实的语料素材是载体

《高职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中建议,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各个出版商、教材发行者为抢占先机,不分学科不分专业的相关教材,漫天飞舞,良莠不齐。这就对英语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既不能把职业英语课程看成是英语学习和专业词汇的简单叠加,更不能把它看成是一次严格的岗前英语培训课程,而是要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将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渗透到各个专业领域的工作内容中。此外,教学内容要与未来岗位紧密衔接,课堂设计和教学活动都应体现真实的职场情境。这就要求英语教育者适时把握课堂进度,随时监测课堂效果,认真做好教学记录,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教学质量。

4.教学做的教学模式是关键

职业英语课程改革了以语言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的高职英语课程内容,构建了紧扣职业岗位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体系。该课程遵照具体岗位的工作过程和语言习得规律,对英语知识、能力训练项目进行整合和重构。因此,英语教育者要坚决告别传统的“填鸭式”、应试教育模式,使职业英语课程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职场情景化、项目真实化、方法多样化、考核过程化,才能把显性课堂、隐性课堂和就业岗位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学生只有具备未来职业发展所需要的基本英语技能和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才能更自觉的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最终成为企业、行业炙手可热的应用型人才。

5.“双师”素质是保障

长期以来,一些高职院校教师激励制度不完善,使英语教师产生了严重的职业倦怠,又因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导致教师的自信心不足而不愿接受挑战。因此,院方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不搞“一刀切”,应采取自愿原则,分批次、有侧重地实现“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如将新设课程有侧重的安排给中青年骨干教师,并及时总结教学成果。她们精力旺盛、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较浓厚;方法先进,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也为其他教师起到一定的模范带头作用。再者,可针对学校的知名专业、重点专业的教学特点,分批次地为英语教师安排挂职锻炼、顶岗实习的机会,让其了解相关专业知识,有的放矢的完善自我知识结构,从而为职业英语课程的开展提供保障。

高等教育学位英语篇5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高职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也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

职业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问题,它还涉及家庭生活、社会稳定和国家建设。职业教育能够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素质,为其在生存发展阶段的继续学习提供能力、知识和态度。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特色在于培养实用性人才。实现高职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靠明确的市场导向性,就是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应用人才为目标。高职教育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传授,更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全面就业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从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跨越“就业鸿沟”,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并为整个职业生涯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适应中国加入WTO后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及学生就业的需要,高职英语教学应朝着高职方向和素质教育方向改革,即“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注重教学实践,以培养学生在其职业范畴内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方向。

国家教育部高教司于2000年11月颁布的《高职高专教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木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规定:“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一定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强调了高职英语教学的基础性、适用性和自主性,克服聋子哑巴英语,突出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立足的课程模块

确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性质和教材选择。传统高职高专英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重语言轻文化、重输入轻输出、重书面轻口语、重教授轻交际和重结果轻过程等倾向,有碍于教学效果,不利于人才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应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兼顾语言基本技能和职业技能训练,明确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性质,选择适用教材,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技能娴熟、善于交流合作、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强的新型人才。

(一)构建职业综合性课程

“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特征,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核心因素。我们应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出发,为其精确定位,紧密围绕行业和企业对外语技能的要求,强化就业导向和能力本位,强调应用性。高职英语教学应融学习于使用之中,面向市场,将“基础型”英语教学转向“应用型”英语教学。教学中既应加强专业基础知识,更应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加强实际应用的能力。将外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和交际实践的具体目标细化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从而培养和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和岗位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为高职英语教学赋予旺盛的生命力。

(二)按专业选择教材

高职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强调实用性和职业性,体现在高职英语这门课上就是要求毕业生就业时拥有该岗位所需的英语能力。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因人才培养的技术、能力要求不同,而各自设置了不同的教学要求。高职英语教师要根据社会对所教专业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实际需求,有选择性地使用英语教材,侧重发展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强化学生的英语职业技能。  高职英语教材的选择应当考虑不同专业的特色和岗位的特点,侧重从各自的实际生活领域和职业岗位中选取教学内容。例如,文秘等文科专业的学生在将来的职业岗位中,面临最多的是与客户在电话、网络、商务会谈中面对面地直接交流。因此,要求毕业生有较强的英语听、说、写能力。类似于模具、电气等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是有关产品说明书、技术指导、维修指南等书面文字,职业岗位要求就业者在业务资料阅读和翻译方面有所擅长。

(三)以就业为导向,把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教学计划

高职生英语应用能力是就业导向要求的重点,是具有职业应用能力的重要体现。为适应社会对就业人员职业资格的需求,高职英语专业必须把职业资格考证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

二、走产学相结合之道,实现学校就业岗位的“零过渡”

教育部原部长周济在2002年湖南永州召开的会议上指出:“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高专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重要的指导方向。”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学科型高等教育的区别在于它的培养目标是职业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技能培养是它最核心的内容,脱离了这个核心内容,就不能称其为职业技术教育。为了突出培养学生适应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学生作为职业人所具有的职业素质,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要进行实践性教学环节,并且不能只在模拟状态下完成。实际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经历和体验,即真正“职业人”顶岗锻炼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这些只有产学研结合才能实现。

高职英语教学应和其他专业教学一样,从教学课时中分配出一部分实训的时间,把课堂教学和就业所需的实训教学结合起来。这能提升英语就业教育的环境,有助于弥补课堂教学口头传授的不足,增强语境的真实性。语言实训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寻求未来岗位对知识能力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强化其今后就业时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有利于毕业生快速地就业。

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和与本校专业相关的、具有一定外事业务的企事业单位签订人才培养合同,建立实训基地。校企协作完成教学计划,合理设置英语教学实训课时,由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参与企业岗位培训,到实际工作岗位中去应用和解决英语问题。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仅仅是高职教育教学的一个场所。高职院校的学生只有走出教室,走进生产车间、社会的广阔天地里,才能顺利地走向未来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李丹.社会就业导向与高职“实用英语”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5(14).

[3]张鸰.公共英语和ESP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厦门理工

高等教育学位英语篇6

关键词:职业教育;旅游英语;思考

一、职业教育的历史地位和特点

1.职业教育的历史地位。职业教育包括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它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现代教育进程中,职业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它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素质和速度,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影响着经济的竞争活力和发展后劲,对促进就业,保障社会稳定,推进社会进步各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2.职业教育的特点。职业教育属于教育,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叶澜,1991),具体表现在:第一,它不仅介绍职业知识、训练职业技能,而且注重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第二,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第三,它具有创新的精神和立业创业能力。第四,它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第五,它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职业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它着眼于人在职业活动方面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旅游英语的历史地位和特点

1.旅游英语的历史地位。中国的旅游业在改革开放以后迅猛发展,特别是中国已经入世以后,旅游业必须走向世界。人才是关键,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压力,各高校以及各职业教育机构都纷纷建立了旅游相关专业,开设了旅游英语的课程。在学校的专业设置中,旅游英语是指一个专业,但本文的旅游英语是指旅游相关专业中所开设的英语课程,旅游英语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旅游英语在教育事业中的地位也日益提升。

2.旅游英语的特点。(1)应用性强。旅游英语与普通英语在教学原则上没有本质差异,但在教学内容上更应与学生的就业结合起来,以旅游行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实施教学。旅游英语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旅游活动中沟通不同国界的旅游者的桥梁和媒介,其覆盖面广,涉及到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交通等部门,贯穿于国外游客在华的整个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的始终。(2)规范性强。旅游英语是一门应用行很强的专业外语,要求语言表达规范,包括发音的纯正、语法的规则等;还要求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3)涉及面广。旅游英语的特殊性在于它的专业性。旅游英语所涉及的学科是一个离散的、互不关联的、多学科交错的大范畴,它涉及地理学、历史学、建筑学、医药学以及宗教、戏曲、绘画、书法、民族民俗、茶、酒、烹饪、武术气功等近20个门类的英语词句。可见,学习旅游英语的难度比较大,特别是对于中国人来说,需要慢慢积累,不能一蹴而就。(4)英汉互动要求。旅游英语要求涉外旅游从业人员不仅要熟悉英语,还要精通汉语;不仅要熟悉中国的文化传统,还要熟悉旅游者所在国的文化传统,要懂得如何交流,也要知道如何碰撞。在中外旅游交融的形势下,旅游英语必然会引进异邦休闲文化,也要把我们的民俗文化传播出去,这就要求我们用英语介绍中国,解释外国旅游者在中国所看到的一切。

三、职业教育与旅游英语的辨证关系

1.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性需要旅游英语。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为了促进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而培养各种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服务,归根到底是为社会劳动生产服务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已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潮流,但我国旅游界从业人员职业素质远远跟不上旅游业的发展步伐。目前,许多在岗人员或是即将要在旅游行业工作的人员,需要通过职业教育不断学习、培训逐渐成为旅游专业人才。而旅游英语,作为涉外旅游不可缺少的部分,也必然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而名列职业教育的课堂中。

2.职业教育的不断完善与发展需要旅游英语。职业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的一部分,不管是初等、中等还是高等职业教育,甚至是各类高校,从教育的目标和对象看,都有职业教育的成分,都需要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其实说得通俗点,就是社会发展需要什么素质的人才,职业教育就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服务。目前,不管是本科院校还是职业教育院校,都纷纷设立了旅游英语,这也正是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旅游英语的结果。

3.旅游英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虽然并非每一个职业教育机构都设立旅游相关的专业,也并非每个院校都有旅游英语的课程,但从总体上看,旅游英语在职业教育中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旅游业面向世界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旅游英语必然有其生存、发展空间。但对于非英语国家来说,旅游英语的人才都是奇缺的。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涉外旅游饭店,旅游景点景区,旅游交通以及各导游员的从业服务水平,旅游英语必然成为旅游专业的必修课。这样,旅游英语就纳入了职业教育体系,所以说,旅游英语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4.旅游英语与职业教育是一种互动关系。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英语与职业教育二者关系日益密切。旅游英语的急剧兴起和发展更加丰富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内容,目前在我国各中、高职业学校,以及很多本科大学,旅游英语都属于为学员即将走向旅游行业各岗位的职业英语。因此,它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从而成为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如今,如果一个国家的教育中还没有出现旅游英语,那么该国及其旅游业肯定会遭到世界经济的打击。可见,旅游英语还是一个国家的旅游业和世界接轨的保证,也是一国职业教育向世界教育接轨的表现,旅游英语的出现,大大丰富了我国的职业教育。另外,职业教育体系中融入了旅游英语,才使得旅游英语发挥其职业英语的作用,并在国民教育和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适应旅游业的需要,实现其积极作用。如果没有职业教育来支撑,旅游英语也是不完善的。可见,旅游英语和职业教育是一种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互动关系。

四、提高职业教育中旅游英语教学水平的建议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需要大量的旅游英语人才。而如何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旅游英语水平则是我们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我个人认为,除了举办在职人员进修培训之外,更多的是要把重心放在职业教育的旅游英语教学上。

1.情景教学的运用。情景教育把学生引进一个特定的情景里,让学生在听、看、对话、谈话和表演中不知不觉地学习英语,使学生在对语言材料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产生有意识记忆,激活思维,从而加深理解学习材料,获得语感。课堂上具体实施如下:(1)声音创作情景。旅游英语的教材都有配套的录音磁带,教师在备课时配置音响效果,使情景逼真,更有效地渲染气氛,创造外语环境。(2)利用多媒体展示情景。多媒体运用于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活跃,达到图、文、声并茂的效果,也使学生能在较为真实的情景中更正、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展视野,增强英语语感。(3)让学生参与情景的创作。学生参加情景创作主要是通过角色扮演,把抽象的语言实现形象动态化。课堂上的扮演可以是学生之间的扮演,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扮演。

2.重视把中外文化引入旅游英语的课堂。旅游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学,还涉及到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民族风俗等各方面。因此,必须注意上课时必须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跨文化的英语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跨文化的英语交际的能力分为低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在低级阶段,重点放在交往习俗的差异上,包括称呼、介绍、寒暄、访问、宴请、告别、送礼、祝贺、聚会、交友等等。在高级阶段,通过阅读材料、影视录像欣赏、邀请外国友人讲座等方法介绍目的语言,通过课堂讨论、课堂辩论、演讲等方法了解英汉文化的差异。比如说,在教授如何与外国人交往时,不仅要告诉学生交往技巧和用语,还要学会分析东、西方人个性的差异以及在交往中的不同表现。因此,旅游英语教学中。要注重主题文化的导入。旅游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导入在量上要有所控制,在主题上要有所选择,要有代表性。主要通过示范、启发和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各种资料和途径去收集有关的文化信息;旅游英语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和实用性,旅游英语教学必须因材施教,结合当地宗教、文化、自然景观以及乡土人情等开展教学。

3.提高旅游英语教育的利用效果。一个提高旅游英语教育投资利用率的有效办法就是明确就业目标,实行地域细分化,即根据教育对象,预先锁定教学所侧重的内容,因材施教,锁定就业目标。例如,一些位于中外驰名的名胜古迹区域范围内的院校,如果能与本地区的景区、饭店等企业合作,在招生时就先确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就是这些旅游单位,其旅游英语课程就可以更有针对性,更有目标地根据当地、以及以后的就业单位开设,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旅游英语职业教育投资利用率。另外,如果教育对象确定了就业方向,也可有针对性地选择,旅游英语的教学重点。例如,针对就业意向是饭店业的学生,应该侧重饭店各方面的旅游英语用语教学;就业意向是旅游景区的学生,应该侧重景点景区方面的旅游英语教学。不过,这只是教学的侧重点,甚至只是旅游英语的教学切入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还是必须要以就业岗位的英语用语为中心,再向其他相关的旅游英语板块扩散。这样,更有利于职业教育在短短的两三年中取得更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小珂.把“文化”引入旅游英语教学的课堂[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

[2]杨敏.情景教学――旅游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9).

[3]李红.录像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0(12).

[4]王磊,李雪芳.旅游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导入[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报,2003(5).

高等教育学位英语篇7

关键词:高职教育;英语课程;国际化;双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4-0099-03

教育国际化背景分析和概述

随着教育国际化在欧盟国家和亚洲一些发达国家高等院校的蓬勃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问题显得越来越迫切,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扩大教育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理念”,同时提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因此,“国际化”应该是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决定高校投入与绩效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

《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规划》提出,要通过一些工程,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支持高校建设一批外语授课的国际化课程和特色专业,提高双语教学课比例”。“实施国际化专业和课程建设计划,在我省高校建成20个有影响力的国际化品牌专业和60门用外语授课的特色课程”。

纵观美国、欧盟国家、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在教育国际化方面的实践,他们特别重视和体现“国际化的课程”、“国际化的师资”和“国际化的学生”。并把“国际化的课程”作为教育国际化建设的核心。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国际化课程是一种为国内外学生设计的课程,在内容上趋向国际化”。可见,国际化课程主要是通过英语这种世界通用语传授专业知识,使培养学生的外语技能和职业技能相结合的课程模式。

因此,浙江省的高职院校要完成向国际方向的转变,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必须重新定位,高职院校负责英语教学的部门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促进所在院校的国际化建设,为培养国际化的高职人才做准备。

高职英语教学的新定位和应对策略

虽然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国际化建设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但与欧美国家和亚洲一些国家相比,我国的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在教育国际化建设方面还非常滞后。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均对国内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如对德国和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国际化进行的研究,对当代日本的教育国际化进行的研究,对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的大学英语和大学教师进行的研究,对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的研究生英语教育进行的研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进行的研究,对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职双语教学进行的研究等等。

基于以上研究和课题组成员对杭州地区、西安地区、天津地区的部分高职院校在“国际化的课程改革”和“双语”教学方面进行的摸底调查,笔者认为,当前形势下高职教育和英语教学需重新定位,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在定位上,高职教育与本科院校为国内外学生提供服务不同,还是以为国内学生服务为主,培养其具备国际化的技能(外语技能+职业技能),为其今后进一步深造或到国外学习(即终身学习)做准备。高职英语教学应从原来以英语等级考试为导向的通识类英语教学(EGP)转到以国际化课程为主的特殊用途英语教学(ESP)的定位上,为高职学生接受以英语和汉语为共同语言载体的专业课程教学(即国际化的教学)做好准备。

在应对策略上,高职院校应秉承“教学体系双语化,师资队伍国际化,教学对象区别化,评估体系立体化”的理念进行教育国际化的建设。

教学体系双语化,是指高职院校在进行教育国际化的建设时应通盘考虑,确立整个学校的教学思路,建立一套系统化的教学体系。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英语师资和专业课师资资源,做到优势资源互享、互补,切忌只改革英语教学或专业课教学。要整合现有的各自独立的公共英语教学、专业英语教学和部分专业课教学师资力量,构建一个新的旨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和专业学科技能的双语教学体系。考虑到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高职院校应采取汉语和英语并用的双语授课方式进行课程教学。

师资队伍国际化,是指承担国际化课程教学的教师应具备国际化的技能,即在精通一门外语的同时,又深谙另一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从高职院校目前的师资情况和近几年的人员录用情况来看,不同于本科院校以吸引优秀的海外人才为主的途径,高职院校在构建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时,更多地依靠以下几个途径:对现有的英语教师进行专业课知识和技能培训;对现有的专业课教师进行英语语言技能培训;利用中外合作办学机会,由外方提供师资对本国学生进行教学。

教学对象区别化,是指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学科类别和年级有区别地进行双语教学,可采取分级教学、先试点再推行的方法。双语教学的试点课程可以是某一门课程,也可以是某一门课程中的某一个章节,还可以是某一次教学活动中的某个环节。在众多的学科当中,应优先选择涉外学科,如商务英语、国际贸易、酒店管理、旅游英语、电子商务等。

评估体系立体化,是指高职院校应构建一个立体化的评估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教学改革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升评估数据的信度和效度。评估的主体应包括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三方。评估内容应包括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方面的内容。过程性评估应包括每次授课结束时以教学(学生)日志形式进行的评估;每周一次以研讨会形式进行的小组评估;课程前期、中期和后期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的教学效果评估和不定期的以个人访谈形式进行的教学效果评估。

国际化的高职英语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案

基于国内外院校在国际化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的经验,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要完成向国际化课程的转变,应将英语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结合起来,将为期三个学期的英语教学拓展到四个学期的双语教学(具体方案如表1所示)。第一个学期的教学着重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第二个学期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职场素质和知识,具备基本的英语职场交际技能。第三个学期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通晓相关专业学科的基础词汇、句型,能理解简短的专业学科方面的篇章,能用英语就学科方面问题进行讨论。第四个学期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技能学习专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以下将以笔者所在院校目前开设的英语课程为例,对照改革后的英语课程详细说明教改方案。

目前,笔者所在院校开设在第一个学期的“高职高专英语1”课程注重提高学生的基本英语语言技能,与学生所学的学科和今后的职业不相关,适合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生源(普高/三校)的区别,选取全英文或英汉双语教材,教师的授课语言为英语和汉语。根据国际化建设方案,改革后的课程1(简称“新课程1”)以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职场素质和知识,提高英语交际技能为目标,适合不同专业的学生。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全英文的,教师在授课时应以英语为主,必要时用汉语辅助。

开设在第二学期的“高职高专英语2”课程的教学目标与“高职高专英语1”类似,注重提高学生的基本英语语言技能,适合不同专业的学生。改革后的课程2(简称“新课程2”)与学生所学学科的内容相关,针对不同专业、行业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材。各专业、行业学生通过学习此课程,具备基本的职场素质和知识,英语职场交际技能得到提高。

开设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的是“专业英语”课程。不同专业的学生使用不同的专业英语教材。“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通常由英语水平较好的专业课教师担任。教学方法以传统的翻译教学法为主,旨在培养学生能读懂简单的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资料,能撰写简单的英语产品说明书。教师的授课语言以汉语为主、英语为辅。改革后的课程3(简称“新课程3”)的教学将由接受过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具备“双师”素质的英语教师担任。提供全英文的教材给学生,旨在培养学生通晓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输出能力和专业技能,掌握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本领。

根据改革方案,开设在第四学期的“新课程4”课程由接受过英语语言技能培训的专业课教师或具备海外留学背景的专业课教师担任。提供给学生的教材是全英文的,内容涉及本学科较为复杂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学习专业学科知识和技能,为今后进一步深造和留学做好准备,成为具备国际化技能的高职人才。

高等院校的国际化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是我国的高等教育走向世界,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举措。作为高等教育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也要顺应此潮流。但是,与本科院校相对雄厚的师资力量相比,高职院校在完成国际化建设任务时面对的困难更多,挑战更大。高职院校的领导一定要在摸清本校师资力量和专业美誉度的基础上理性地进行国际化建设,且不可急躁地搞“一刀切”,盲目追求国际化建设的速度,不追求实际效果,从而挫伤教师的积极性。特别要注意的是,高职院校的领导要协调好本校英语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的关系,不能因为国际化建设进程中英语课程比例的提高而导致其他专业课课程大幅减少,从而挫伤专业课教师的积极性,要制定一套既能调动英语教师的积极性,又能调动其他专业课教师积极性的方案,从而实现双赢,最终实现教育国际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蔡基刚.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J].外国语,2012(1):69-77.

[2]杜小平.高职院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0(24):96-97.

[3]段玮玮.德、澳职业教育国际化及其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2(2):171-172.

[4]冯时珍.论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发展[J].学术问题研究,2011(1):81-87.

[5]洪云.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36-138.

[6]姜维.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路径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6(5):51-52.

[7]刘东风.稳妥推进双语教学实践 切实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中国人民大学本科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与探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42-45.

[8]刘焰余,邓春梅.对高职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几点“冷”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6):101-102.

高等教育学位英语篇8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育;功能定位

随着国际化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英语教育具备了社会化的特征,正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我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缺失合理定位,而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健康发展的教育体系,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英语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外文化交流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这就对英语这门国际化的语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作为国际化通用语言,在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英语的地位和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可以说,英语水平的提升关系着文化的交融交流,关系国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国际竞争力的高低。而伴随英语教育市场比重在我国的不断扩大,大学英语教育受利益驱动,在走向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大学英语功能定位的扭曲。我国教育的现实情况是:学生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毕业都在不停地学习英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可是英语能力的提升却并不理想。投入和产出严重的不对等性就是我国英语教育的现状。学生为了应试而学,陷入了应试的泥潭不能自拔。大学英语教育也围绕着四六级的指挥棒在转,应试教育下的英语学习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甚至不能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出现哑巴英语。

二、大学英语教育现功能定位不足和模糊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大学英语教育这门学科赋予了更多社会化、政策化的要求。英语教育传在我国历史已达一百多年,在近代京师同文馆就开设该科目,而随着时代社会的变迁,英语教育的功能定位也随之变化。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车轮,带起大学英语教育的兴盛,但其长期发展过程中教育定位的模糊甚至错位,也让大学英语教育的负面效应在社会上有了更多的反映。一是在教学工作实践脱离人才培养目标,英语教育目的和英语教育本身的功能定位都出现了扭曲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也很复杂,但仔细梳理,仍可以牢牢聚焦一点,那就是大学英语教育功能定位问题。定位不准确,就会引发教育指导思想的混乱,引发教学实践的混乱,进而导致人才培养目标的失位。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功能定位合理性还要不断校正,这个问题急需要解决好,需要更好地审视定位英语学科的追求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需求,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大学英语教育健康快速有序地发展。推进大学英语教育的一大关键就是合理科学的功能定位,把教学资源和社会效益追求相结合,调整角色功能,明确功能,有效发挥功能,避免功能扭曲。现在很多学者对大学英语教育功能定位批评较多,也把大学英语教育置于极其尴尬的境地,这对大学英语既是爱之深,也是责之切。在爱责转换互变之间,也容易模糊和扭曲大学英语教育的功能定位。二是英语教育狂热发展,其盲目过热容易导致对我国汉语教育重视不够和汉语教育质量下降。中国英语教育在课程设置中作为外语科目,要避免在实施改革教学中滑向二语教育或通用语教育。否则会导致英语教育过热而产生定位问题。有识之士指出,“今日之中国英语教育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还损伤汉语,消磨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这需要引想我们深醒。三是应试教育功能定位影响仍然较大较深。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长足进步和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问题。一个明显的事实就是当前大学生在校投入英语的学习时间在各门课程中是最长的,所下的苦功最大,但是最后所收到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教育功能定位的模糊,单一的应试教学目的、呆板的灌输式教学要求和教学主体专注不够等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不仅极大阻碍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还对学生英语应用交流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利。对此,英语教育工作者要高度警醒和深刻反思,始终坚持站在时代前沿,准确认识梳理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功能定位,完善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功能定位。

三、解决大学英语教育功能定位的着力重点

1、大学英语教改力度要加大。要做好深入调查研究工作,全面总结大学英语教育的经验,剖析存在的问题,有效巩固大学英语教改成果,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特别是要完善改革教学理念、方式手段及课程设置体系。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转变思想认识,主动推进教改工作,着重培养创新交流应用型人才。2、对大学英语教育目标更加准确定位。要对照教育部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思辨能力的培养和文化交流交际能力的培养,正确处理好教学考试二者的关系,着力培养提升学生英语综合交际能力,不能让考试取代了原有的教学目标。目标梳理和定位准确,才能更好地对大学英语教育功能定位准确,这是关键所在。3、大学英语队伍建设要加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有关高校要加大投入,加强培训工作,着力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科研、教学的整体水平。大学英语教师要加强自我学习,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更新学科知识素养,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作为老师,要成为多面手,既要熟悉教育理论,掌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了解,又要精通汉语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更要掌握现代多媒体的教育教学手段,对多媒体等电子设备教学技术手段能够熟练使用。4、要不断更新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大学教师要提高认识,提升综合素质。针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师要深化认识,准确把握大学英语教育的特点,明确英语课程在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坚持培养创新型思辨型交流型高素质人才的高要求,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理念,不断优化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质量,充分发挥好大学英语在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价值。5、要加强对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随着教学和考试改革的发展,要提升评价体系的科学化标准化,要对教学考试目前的评估手段作出相应改革,特别是要对照理论标准,要加强对学生语言交流能力、思辨能力的测评,并应考虑不同区域、不同水平等差异状况不断推进该项工作。对评估方式的科学合理要重新确定,重点要集中在如何更有效地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何有效构建自主学习能力评价体系等,建立一个更加多元科学合理的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估体系。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育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关系着对外走出去文化战略的实施。解决好大学英语教育功能定位问题见仁见智,还需要不断探索研究,这不仅需要充分考虑现代社会发展需要,还要考虑当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综合施策,才能让大学英语教育发挥更大作用,更好地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作者:耿歆瑶 单位:西安翻译学院国际关系学院

【参考文献】

[1]田素萍.大学英语教学的功能反思及优化措施构建[J].大学教育,2014.

[2]李庆华.从教育价值的多元性反思当今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

[3]李薇薇,华广道.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1.

[4]车桂莲.试论当前大学英语教育功能定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高等教育学位英语篇9

【关键词】能力本位教育;英语教学;教学目标

我国加入WTO后,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国际交往日益增多,掌握英语这种重要的交际语言显得日趋重要。由于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着高职学院教育的声誉的培养质量,关系着能否培养出新形势要求的高级技术应用型现代人才,英语作为学校提升层次和培养现代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志,一直受到各类高职学院的高度重视和学生的青睐,也一直是各类高职学院各专业的必修课。但是,目前高职英语教学质量远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发展的需要。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总体偏低,大多数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都很差。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单一,“应试教育”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等等。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高职学院,英语作为提高应用能力的工具,其教学需调整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强调以能力为本位,进行全面改革。

一、关于能力本位教育

能力本位教育(CBE 即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是上世纪60年展起来的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培训思潮,是一种国际上流行的职业教育体系,也是目前国际上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它以重视获得岗位操作能力为目标,提倡以能力为基础。其思潮最初来源于美国二战后对退役人员的转业训练,20世纪60年代被用于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后来传入加拿大,20世纪80年代迅速传入欧洲、亚洲和澳洲,并对职业教育和培训产生深远的影响。该思潮主张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教育者的从业能力,而不是知识水平,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供产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员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的实际能力。其理论包括: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积极适应社会的需要,开设的主干课程必须根据社会的需要及时得到调整;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的设置应根据职业岗位上职业能力的需要,而不是课程的需要;教材必须是成熟的技术或管理标准;基础课程应根据专业课程的需要而设置,而且以够用为度;训练应以学员毕业后能胜任某一具体岗位为基础等。由于其简单、易学、易于传播,20世纪90年代初期,能力本位教育理论传入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受到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欢迎。

二、能力本位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以上对能力本位教育的了解得知,能力本位教育的核心就是如何使学员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的实际能力,因此,英语作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基础课程应根据职业岗位上职业能力的需要,而且以够用为度。《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课程基本要求》也明确提出了“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高职英语教学原则,即高职英语教学要建立在高职学院特点的基础上,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调整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对教材、教法进行全面改革,从而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英语教学。

(一)调整英语教学目标 首先,要把使学生掌握“够用”的英语基础知识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高职高专基础理论教学并不是越学越好,越全越好,而是要突破系统性、完整性,按照“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指导思想,做到恰到好处。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这样才能进一步发展其英语应用能力,但高职英语教学时数的限制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基础知识传授的“度”,处理好基础与应用的关系,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其次,要把培养学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中心任务。虽然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课程基本要求》中提出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而且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社会对人才的英语听说能力要求将会越来越高,这一点外语教学界早已认识到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也应注意把握能力要求的“度”,对学生不宜有太高的要求,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应根据不同专业对英语能力的不同要求,使英语教学有所侧重。例如,据用人单位对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对理科和工科专业,阅读及翻译能力被认为最重要,而对文科学生,听说能力被认为最重要,笔者对高职毕业生作的一项关于英语在工作中的应用的需求分析也得到同样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把握这一点,合理组织教学。

总之,高职英语教学须在与其他课程一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要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据此,高职英语课程的目标定位应为:首先须传授必要的基础知识,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继续学习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和应用英语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另外,更重要的是要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英语基本技能的训练的同时,侧重于有关专业技术的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某一职业岗位应用英语的能力。

(二)改革英语教材

教材是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大纲以及练习的设计和安排有着直接的影响,它能指导教师和学生课堂上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就英语教材来说,高职英语教学不要求使用统一教材,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然而传统的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版本颇多,但无论哪一版本,无不内容题材广泛,强调提高听、说、读、写、译各种语言技能,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英语教材基本上无甚差别。据了解,有些高职学院干脆就使用与普通高校相同的教材。Dubin 和Olstain曾指出语言课程的设计必须表现一个国家的总体教育政策,反映国家和不同社会阶层的语言需求。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课程基本要求》,高职英语教学要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就要把英语作为学生提高应用技术的工具,为专业学习和研究服务。因此,高职英语教材应在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支撑下,一方面教学内容要尊重学生的需要,使教学内容能充分反映学习者主体的需求,与他们的生活和思想相关,能引发学习者的兴趣,在追求实用性的同时,不忽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求。另一方面,教学内容要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适应高职不同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充分体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为了做到这一点,学校可到有代表性的岗位,向处于第一线的优秀工人了解从事某一职业对英语的需求,来确定教学内容,并以此来选定教材或自编教材,也可对现有教材进行分析对比,组合使用。

(三)改革英语教学方法和手段

高职英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如何在学时不多的情况下,既传授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又培养较强的应用能力,对所有高职英语教师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世界上外语教学法很多,但并不存在一种能适应各种情况的万能教学法,教师不应过于迷恋于某一种教学法而束缚住自己的手脚。针对高职学院学生的特点以及培养目标,教师应在围绕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同时,灵活多样使用各种方法,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并将竞赛机制适时地引入课堂:如聊天(chat),即就最近或当天发生的国际国内及校园的大事、小事及趣事与学生聊天,使学生学会一些实用的表达方式;讨论(discussion),即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个话题进行讨论,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表各自观点,进行辩论,以此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对英语的正确认识;单词竞猜(word competition),即各小组派代表来解释单词的含义,由其他同学来猜生词;演讲(speech),即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主题,进行课堂英语演讲。这些活动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他们的英语写作和口语能力,也培养他们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等多种能力。在课堂教学手段方面,过去英语教学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即黑板、粉笔和课本,教学时效受到极大的限制。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跟其他层次的英语教学一样,高职英语教学也须在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电子课件,收集并使用各种图片,利用互联网等,从而使教学内容成倍增长,极大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高职教育的宗旨决定其英语教学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走一条以能力和素质为目标的新路。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应确立学以致用,突出能力本位教育的思想,并以此来调整英语教学的目标,改革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英语教学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改革开放的一把钥匙,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保证,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又对促进国民经济经的迅速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作为高职学院的英语教师,我们就要不断进取,勇于探索,大胆改革,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闯出一条英语教改的新路,把高职英语教学推上一个新台阶,真正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CBE专家考察组.CBE理论与实践[Z].国家教育委员会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所负责印制,1993.

[2]韦德尔、刘润清.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英汉对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北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高等教育学位英语篇10

毋庸置疑的是,高职生是终究要走向社会的人,内在决定了在培养过程中不可能忽视人文教育的栽培,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是对一个完整意义上人整体人格的培养。实际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外语教育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早在1925年,在清华大学成立的我国第一个大学体制真正意义上的外语二级学院便称为“西洋文学系”,并明确其“博雅之士”的培养目标。虽然高职教育与大学本科教育在培养方向和目标上略有不同,然不能忽略的是,“人文精神”的化育是任何一种教育的必然指向。[3]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假使在语言教学中忽视了“人文精神”这一文化内核的注入,必然导致学生的“文化失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失位”。事实上,融入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的英语教育一直贯穿于高校英语教育教学体系之中,我们应当延续这种传统,继续用人文精神来引导现代高职英语教学。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空场”

近年来,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取得了较大的突破,表现为对“单向度灌输式”语言理论知识传授的弱化,对高职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培养的强化,为高职生进入社会、拓展职业道路奠定了基础。但由于过于强调实用主义原则,导致高职英语教学出现重工具化、实用化,轻人文、道德的弊端,违背了高职英语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过于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教育,导致人文教育“缺位”

高职英语教育培养专业化技能人才本无可厚非,然在职业化英语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却出现了“急功近利”的弊端,导致高职英语教学的内容因技能的分离而显得支离破碎。此外,由于教学模式未能尽显“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学生为主体”等等创新理念,致使高职英语教学显得内化不足,忽略了高职生人的精神世界发展的关注和丰富。[4]此外,在高职院校中,出现了将“英语”和“人才”划上等号的弊病,除了要求非英语专业学生通过A、B级英语之外,还必须要求英语专业学生通过四级、六级甚至专业八级,高职院校在英语考试方面的倾重,致使高职英语的学习演变成“语言知识+实用模式”的单一考试模式,不仅是对教师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忽视,更是对“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理念的无视。[5]诚然,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在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应用型上下功夫在短期内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然而从教育的目标和人才的长远发展来审视,高职英语教育已然从根本上弱化了其教学的本质———人文精神的教育。正是高职英语教学人文教育的“缺位”,才助长了高职生人文精神的衰落,此消彼长的是高职生物欲化、功利化、工具化、粗俗化倾向日益加重。

(二)过于倾向目的语的文化教育,致使本土文化教育“失位”

英语作为全世界6万多种语言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将其作为官方或半官方语言的国家和地区就达到了80个,无论是国际交流、经济合作还是文化沟通,都将英语作为第一语言首选,非英语国家的大学生也必须要通过相应的托福、雅思等等考试方能获得欧美等国的留学机会,在此国际英语大环境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极为注重目的语的文化传播和教育。正是基于此,在高职生乃至普通本科学生中,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已实现对我国传统节日全方位“压制”的现象,大部分高职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缺少基本的认知。[6]166-167毋庸置疑,本土文化是涵养高职生人文精神的重要元素,但在高职英语教学过于倾向目的语的文化教育现实下,不仅导致高职英语教育缺少人文精神,更使本土文化教育“失位”。当然,高职类英语人才作为推进我国国际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文化沟通力量,认知和了解目的语文化是尤为必要的,但在当前我国文化国际传播机制不全、西方国家国民甚至对我国文化存在误解和偏见的前提下,假使不注重高职英语教育中的本土文化输入,势必会对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实现造成弱化,在外国人想要了解我国文化时,也难以起到宣传、“向导”的作用。

三、高职英语教学切入人文教育的实践模式

针对高职英语教育中存在的过于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教育、过于倾向目的语的文化教育,以及人文教育的“缺位”,必须回归高职教育的本质———人文精神教育,将人文教育切入到高职英语教学当中,以实现高职生“人文+技能”的全面发展。

(一)挖掘英语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对高职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

语言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每一种语言都涵盖着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必然包含了难以比拟的民族精神,呈现了该民族生生不息、荏苒千年的人文信息,也只有深谙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底蕴,才能确保高职生在应用英语的过程中做到准确、得体和灵活,以实现沟通的无障碍化。[6]170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学会挖掘英语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将西方以人为本,关注个体自由、价值和尊严的人文精神融入到教学当中来。[7]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将中国“关注人与群体、社会、自然和谐互动、协调发展,强调个人之于群体、社会、自然的责任和义务”的人文精神与之相融合,以规避过于注重目的语文化而忽视本土文化的弊端,通过对中西文化的分析、整理、提炼和整合,促进高职生有效吸收中西方人文精神中的优秀因子,以培植高职生更为健全的人文品格,培养更深厚的人文素养。

(二)优化教育教学模式,实现高职生体悟人文精神的文化自觉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高职英语教学必须充分认识高职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并在教育教学模式上做出相应优化,方能凸显人文教育内化的效能。推动高职英语教学的人文教育,必须避免传统过于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教育的“短板”,避免在教学中存在“单向度灌输”“机械化训练”“空洞化说教”的倾向,坚持“起于知识,启迪精神,渗透美育,行为互动,营造氛围,以悟导悟,以人为本,止于境界”的基本方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开展不拘一格、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凸显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参与度,强化师生之间的交互性,创设课堂教学的人文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高职生自我感受、自我体验,并在教师所架设的教学模式中增长英语综合能力,发展自我人格。[8]对此,可以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课前布置一个与人文精神有关联的任务,将高职生分为若干组,便于以小组研究、完成的方法来实现高职生的人文精神注入;可以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在校内外开展人文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英语导游见习、国际交易会见习等等),让学生与社会接触、强化人文修养;可以采取情境化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注入人文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熏陶和体悟中实现人格升华和人文精神的提升。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