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习技术十篇

时间:2023-09-19 16:51:50

计算机学习技术

计算机学习技术篇1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整合分析

高中阶段是我们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正处于该阶段的我们也承受着非常大的学习压力,尤其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更加需要我们花费更多精力去学习和思考,而计算机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去学习数学知识,该技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其中包括激发我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辅助完成课后学习活动等等,这也是笔者将要重点阐述的主要内容,希望以下内容可以使高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有所裨益。

1学习优势

1.1激发学习兴趣

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很多领域中都有着非常广泛地应用,同时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作为一名高中生,我认为计算机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学习相结合,也能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在学习数学学科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是比较枯燥的过程,时间一久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这种情况对于很多高中生而言是非常普遍的,而计算机技术则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情况,合理地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数学知识[1]。比如在学习“数列”这一章节的课程内容时,除却课本以内的理论知识,通过计算机技术我还了解到了数列这一概念是如何产生的,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中的一名数学家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经常在沙滩上独自研究一些数学问题,而数列的概念正是由这名数学家在沙滩上用小石子来表示数,确立了三角形数阵图,也就是初期的数列概念。除此之外,我还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数列知识进行了延伸,并且对斐波那契数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该数列也被人们称为黄金分割数列,是由数学家斐波那契在研究兔子繁殖规律的过程中提出的。合理地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我们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因此非常值得人们肯定。

1.2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阶段对于我们来说时间紧、任务重,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非常短暂,而数学学科具有的独特性,使得学习的难度系数相对来说较高,因此在课后练习数学题目时常常会出现一些困难,而计算机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难题,比如我在网络上会订制一些与学习相关的网络课程,当课后无法直接向老师进行数学难题的请教或者对一些数学知识点模棱两可时便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在网络上进行自学,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很多数学难题,同时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后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学习成绩。

1.3辅助学习活动

众所周知,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需要我们学生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但是不同学生学习的进度和难度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很大情况下,我们可以在面对一些难以解决的数学难题时,选择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解决。例如,高中数学课程内容中的“空间立体几何”部分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和标准,在开始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我有些力不从心,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课余时间内利用计算机技术在电脑上绘制不同形态的空间立体图形,并且逐渐培养自己能够在有限的数据信息中自己去想象这些数据信息所勾勒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计算机技术可以辅助我们完成很多数学学习活动[2]。

2存在问题

2.1产生依赖心理

当高中生持续使用计算机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时,很容易产生依赖心理,这是因为每次遇到数学难题我们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地解决,久而久之心里就会产生一种自我暗示,一旦遇到数学难题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我应该如何去解决这一问题,而是不由自主地想要通过计算机技术这种便捷的方式去查找答案,解决问题,这种情况的普遍发生会严重影响高中生们的学习质量,因此需要引起各位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对我们进行严格地管理和控制。

2.2影响正常学习

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过大,导致我们很多同学内心对学习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抵触心理,计算机技术对于学习虽然有利,但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我们利用该技术来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则会在数学学科的成绩上得到显著地提升,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把握好对计算机技术的控制力,而是通过该技术去进行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就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正常学习,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磨炼自身的意志力,将计算机技术用在学习方面,以避免影响正常的学习[3]。

2.3学习态度不端正

当我们可以在课后业余时间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自我学习之后,会存在一些学生对于课堂上课的学习态度会出现变化,虽然我们不能否认网络课程的确会对我们的数学学习提供很多参考,同时也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些数学难题,甚至对我们数学成绩的提升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将学习数学知识的重心放在网络课程教育上,我们每天在课堂上学习的时间要远远超过在家里自学的时间,而课堂中所占据的时间是一天内最黄金的时间段,早晨适合背诵数学公式,上午适合理解数学方法,下午适合进行大量地数学练习,而在家里学习的时间则绝大多数在晚上,此时大脑高速运转了一天,无论是从学习精力还是效率上都会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在课堂上学习的时间,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而计算机技术则是用来查漏补缺,只有二者相互平衡才能更好地提高数学学科的学习成绩。

3改善策略

3.1制定时间表

为了能够避免我们过度依赖计算机技术,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计算使用的时间表和使用频率,当我们遇到了一些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时,可以规定自己先进行至少5分钟的思考,并且将分析过程进行记录,如果5分钟之后还未计算出结果,则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解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自身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我们对计算机技术产生过度依赖的心理,从而使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我们的数学学习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3.2培养良好习惯

上述我们也提到计算机技术虽然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但是如果没有得到合理地利用,也会对我们的学习造成严重的打击,因此我们需要培养自身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在使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时,可以让家长在身边进行监督,为自己建立强大的心理暗示,将计算机技术用在辅助学习上;第二,根据著名的心理学家通过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我们可以得知,人类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当连续21天都坚持做同一件事情时,我们就会自动养成一种习惯,这个定律也非常适用于高中阶段的我们,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21天计划表,并且严格按照计划表上的内容执行,当三个星期过后,我们也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除学习以外领域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们自身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3.3丰富学习手段

高中课堂的教学内容也常常会应用到计算机技术,老师喜欢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有效地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我们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与此同时,合理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还可以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4]。比如对于一些解题过程相对比较复杂的解析几何问题来说,老师在课堂上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解析几何图像的绘制,其精确度更高,也更加能够加深我们对于题目的理解,而解析几何的解题过程非常复杂,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老师板书的时间,而将更多的时间留给我们自己去思考,有利于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使得我们的数学成绩得到显著地提升。

计算机学习技术篇2

这次的经历是实实在在的,就感觉自己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能够接触新的事物,一点一点的吸收进去。初踏社会便有了这么深的感受,正应了那句话:社会是一所最好的大学,果然没错。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顺利毕业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见习期间我能快速的适应公司的环境,融入企业的团体,用心跟同事沟通,更好的完成既定的任务。这些都不是信手拈来的。都是从一个逐步的点到面的认识,我庆幸也感谢有这样一个实习的机会,能够在就业前很好的提高自己、锻炼自己。同时也让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更加自信。

在工作方面,我认认真真完成任务,我积极响应单位号召,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学习理论、业务知识和社会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精良的业务知识提升能力,以广博的社会知识拓展视野。我抱着踏实的态度来做事,虚心点往往能得到别人的认同,里面员工的朝气、团结和热情,以及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我深受感动!

在思想行为方面,我作风优良、待人诚恳,能较好处理人际关际,处事冷静稳健,能合理地统筹安排生活中的事务。对待学习,我认真努力,对待工作我同样也能做到爱岗敬业,谨慎负责,一丝不苟。在生活方面我乐观,热情,诚恳,宽容。我自信能胜任自己的工作,本着“迎难而上”的精神,我将凭自己的能力克服各种困难,更好地胜任将来的工作。

实习,是开端也是结束。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是一片任自己驰骋的沃土,也分明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创造业绩,继续创造更多的价值。时间总是无情,在临别时,跟经理道别,跟同事道别,茫茫人海,也许以后都不再相见,但我会记住这段时间他们对我热心的照顾和无私的帮助,至此,我的社会实践圆满结束。其间还有太多种种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但我会一直记得这次经历,并会牢记大家的教诲,在将来很好的鞭策自己,努力学习,努力迈向人生的新台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实习报告范文【二】

在internet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成为人们快速获取、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它在人们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网站建设在internet应用上的地位显而易见,它已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倍受人们的重视。

计算机将具备更多的智能成分,它将具有多种感知能力、一定的思考与判断能力及一定的自然语言能力。除了提供自然的输入手段(如语音输入、手写输入)外,让人能产生身临其境感觉的各种交互设备已经出现,虚拟现实技术是这一领域发展的集中体现。今天人们谈到计算机必然地和网络联系起来,一方面孤立的未加入网络的计算机越来越难以见到,另一方面计算机的概念也被网络所扩展。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internet在过去如火如荼地发展,其影响之广、普及之快是前所未有的。从没有一种技术能像internet一样,剧烈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习惯方式。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有计算机网络直接或间接地与internet相连,使之成为一个全球范围的计算机互联网络。

人们可以通过internet与世界各地的其它用户自由地进行通信,可从internet中获得各种信息。人们已充分领略到网络的魅力,internet大大缩小了时空界限,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共享计算机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概念被事实一再证明,被世人逐步接受。

通过这两年的学习实践中和老师的指导下以大量明晰的操作步骤和典型的应用实例,教会我们。使更丰富全面的软件技术和应用技巧,使我们真正对所学的软件融会贯通,熟练在手。所以本人结合所学专业的内容制作了个人网站,作为实习的成果。其内容是多样化的。

制作网页用的软件是dreamweaver,fireworks,flash软件。dreamweaver大大加速了网络时代电子交易应用中的项目交付。它提供了网页和表单的动态生成到企业级的解决方案,如电子商店,库存管理系统和企业内部局域网的数据库应用等功能。fireworks是目前最流行的网页图象制作软件。

只要将dreamweaver的默认图象编辑器设为fireworks,那么在fireworks中制作完成网页图象后将其输出就会立即在dreamweaver中更新。fireworks还可以安装使用所有的photoshop滤镜,并且可以直接导入psd格式图象。更方便的是它不仅结合了photoshop位图功能以及coreidraw矢量图的功能,而且提供了大量的网页图象模板供用户使用,例如,网页上很流行的阴影和立体按纽等效果,只需单击一下就可以制作完成。

当然,其最方便之处是,它可以将图象切割,图象映射,悬停按纽,图象翻转等效果直接生成html代码,或者嵌入到现有的网页中,或者作为单独的网页出现。flash是目前最流行的矢量动画制作软件,与其他wed动画软件相比,它具很多优点。制作的是矢量图形。只要用少量矢量数据就可以描述一个复杂的对象,而占用的储存空间只是位图的几千分之一,非常适合在网格上使用。同时,矢量图象不会随浏览器窗口大小的改变而改变画面质量。

使用插件方式工作。用户只需安装一次插件,以后就可以快速启动并观看动画,而不比像java那样每次都要启动虚拟机。flash插件也不大,只有170kb左右,很容易下载并安装。还提供其他一些增强功能。例如,支持位图,声音,渐变色和alpha透明等。拥用了这些功能,用户就完全可以建立一个全部由flash制作的站点。

flash影片也是一种流式文件。这就是说,浏览者在观看一个大动画时,可以不必等到影片全部下载到本地再观看,而是可以随时观看,即使后面的内容还没有完全下载,也可以开始欣赏动画。主图是一个网页的门面,它能体现出这个网页的整体风格。网站名字为蓝晴驿站,蓝色的天空给人带来好的心情,给人带来轻松愉快的心情来浏览网页。

计算机学习技术篇3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传统医学PBL;虚拟;学习环境

1.传统医学教学PBL概述

PBL概念诞生于美国,指的是以现实中的问题未出发点,以问题为导向获取新知识的学习方法;而PBL概念应用于教学领域则开始于1969年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认为医学教育既要研究疾病的生理学过程,也要研究疾病与社会、环境等之间的联系,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传统医学教学PBL是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采用小组活动方式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探寻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思辨能力。PBL作为医学教育的新方法,从其提出之日其就在全球快速发展,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

首先,PBL教学方法与当前的教育哲学观契合,PBL的提出基础就是建构主义理论、情境认知理论等学习理论,也符合终身教育思想。

其次,PBL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提升作用明显,运用PBL方法学习的学生相比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学生学习自发性更强,学习态度更积极,学生能在有趣、刺激、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学习独立性更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态度和习惯。

再次,PBL教学能改善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PBL教学方法中解决问题都是以小组协作的形式来完成的,它督促学生通过团体协作解决问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无形致中得到提高。

最后,师生互动频繁、评价方式多样,教师反馈性高。师生能在课堂内外实现互动,评价方式多元化,让学生感觉自己能胜任学习的环境,提高学习兴趣。

但是,传统医学PBL教学方法仍有较多的不足,集中表现在学习社群狭窄,限于课堂上的学生;问题情境表现形式单一;教学成本高,需要配备充足的教师、教学工具等教学资源;交流协作渠道简单,同层次的交流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发散性和创造性;缺乏深度和系统的知识,学生学科知识厚度积累不够;缺乏合适的教材,已有的医学教材PBL方法差异较大,需要重新编制教材,这是一个挑战。

2.计算机技术支持下PBL与传统PBL学习环境比较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利用计算机开展医学PBL教学已经具备了现实可能性。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PBL学习环境与传统PBL相比具有自身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极大地拓宽了学习社群的范围

传统医学PBL的学习者为同一课堂上的同学,因思想水平、年龄近似,思维的同质性较高,通过学习思维层次难以提高,导致学生的创新性不足。而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PBL将学习者放在大学习群体中,思维层次多样化,不同思维层次的参与者思考问题角度不同,为问题解决提供更多元方案,开阔思维和视界。

第二,增加了学习资源的来源途径

传统医学PBL的学习资源多是教师为讲解课程知识搜集或制作的文字参考资料、图片、模型、课件、影像资料等,信息来源非常窄,信息质量保证有限,不利于PBL医学教学效果的达成。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PBL学习方法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出发,随着研究的深入,新问题的出现,学习者需要不断信息资料来应对这些新问题,借助当前发达的网络的搜索引擎功能,节省信息资源查找时间,学习效率大为提高。

第三,学生者之间交流与协作加强

传统医学PBL中学习者思维层次差不多,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难以有效提高;而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PBL的学习者,由于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不同思维层次的学习者可以突破时空限制相互接触协商,以更为广阔的视角解决问题。

第四,教师参与教学过程,及时反馈与评价教学效果

传统医学PBL中,反馈来自于学生的归纳综合,评价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同时扮演任务提供、学科专家、评价人员等多重角色,这要求老师的综合素质必须较高,否则将难以胜任。传统PBL仅依靠教师评价使得评价方式单一和主观片面性。而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PBL教学效果和评价方式多元化,学生可以通过报告、论坛、电子邮件等进行反馈教学内容,评价人员也可以吸引综合素质能力强的其他学科专家参与,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3.计算机支持下医学PBL学习环境的实现

3.1 虚拟PBL教室

计算机支持下的PBL教室是虚拟的,其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多媒体通讯技术,搭建数字化网络教育支撑平台。

这样的一个平台能够为师生提供与传统教师高度相似的课堂学习环境,但是其又不受时空限制。虚拟教室的师生可以像在传统教学的物理教室中一样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在和同学沟通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虚拟PBL教室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环境,进入者只需将计算机与虚拟教室支持软件的主机连接,通过键盘操作就能进入“教室”学习,可以通过在线聊天、电子邮件进行沟通,通过后台管理系统上交作业和测试。可见,虚拟PBL教室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进入“教室”的使用者具有不确定性和身份多样性,其是实时完整的网络教学场所,是计算机技术与医学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产物。

3.2 虚拟临床技能培训室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虚拟临床技能培训室能够基本满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需要。虚拟临床技能培训室是利用当前的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技术和认知模拟方法相结合创建的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环境,这种虚拟化的模拟与真实医院场景一致,虚拟实践不受时空和教学资源的现状,为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切身体验,使得不同空间的学习者能同时对项目进行实践操作。一般来说,建立虚拟临床技能培训室需要功能强大的服务器、数据库系统、连接网络的科学实验仪器及合作工具等等。其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技能,激发学习兴趣,更好地了解由接近真实生活的医学操作平台。

3.3 虚拟学习社区

虚拟学习社区是给学习者提供网络学习的交流场所,亲身感受类似于校园生活的体验,学生可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网页,从而形成以虚拟身份在网络中创立的一个志趣相同的学习者组成的电子公共区域,不断重组校园文化和实现校园文化再造。

4.结语

利用计算机技术改革传统是将来医学学习的发展趋势,实现这一改变还需要社会各界作出不断的努力。在利用计算机设计医学PBL学习环境需注意几个问题,即以深刻的理论为圭泉,遵循必要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原则;以科学、开放的学习平台为媒介,突破学习环境的时空限制和社群限制;以现实生活中的不良真实问题为驱动,信息搜集,探索问题解决方案;以学生为行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师生共同参与探究活动,实现以资源共享与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高瑞利.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学习(PBL)的教学设计方法的试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马红亮,杨冬.网络环境下PBL的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3).

[3]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计算机学习技术篇4

【关键词】多媒体学习资源;支持工具;儿童英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1―0050―04

引言

2001年我国开始在小学阶段实施小学英语课程,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将英语作为交流与描述的工具,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并从课程标准的一级就开始强调了听说能力的培养。至此,我国儿童英语学习走入了研究人员、教学人员以及广大家长的视野。然而我国儿童英语教学也不得不面对这一现状――语言学习环境的缺失。De Bot[1](1997)等人研究表明,大多数的第一语言词汇习得是通过非故意的方式被伴随习得的,因为学习者有机会频繁地在不同的情境下接触他们。相反,在外语语言教学与学习过程中,这个过程基本是不可能的,而且对于新词汇的接触通常没有那么深入,变化形式也很少。Singleton [1](1999) 曾经估计了一下,对语言一年时间的自然接触相当于在18年课堂时间的接触。可见对于将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儿童而言,语言环境的缺失是造成其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2]。面对这一客观缺憾,英语教学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与语言接触的机会与实践机会来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

一 计算机技术在促进儿童英语学习上的优势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儿童在英语学习上的这一客观缺憾,国外的诸多学者提到了计算机技术在儿童语言学习方面的优势。Van Scoter, Ellis, Railsback等人[3](2001)提出,如果能够对网络进行合适的选择与组织,网络可以为儿童提供大量的机会,使其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情境进行外语学习。Donato[3](1994)指出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故事的交互性会促进儿童对英语的学习。Brett[3](1995)与Fidelman(1997)也指出外语学习中的多媒体应用可以给学习者提供更为真实的画面,不仅仅包括语言上的,也包括如肢体语言、身势语、韵律等其他方面。可见,多媒体网络环境以其自身的情境性、交互性和动态信息的组织方式等特点在促进儿童外语学习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首先,多媒体资源能将文本、声音、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多媒体学习材料更为形象、直观,更具有真实性和情境性,也可以使语言学习的环境更为生活化、更为真实。其次,多媒体网络资源可以保证学生学习语言时的输入量,突破了以往局限于教材与教师讲授的输入方式。

二 计算机技术促进儿童英语学习现状

尽管研究者们阐述了很多关于计算机技术在促进儿童外语学习上的优势,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计算机技术对于儿童英语学习的促进却没有研究者所预期的那样乐观。2001年美国学者Cuban在Computers Oversold and Underutilized:Computers in the Classroom一书中提出了计算机技术在学校教学中出现了投入过度而使用过少的现象。Dolores Ramírez Verdugo[3](2007)也认为这种情况在现代外语教学中正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而且显得更为明显。很多外语教师或许会被网络上大量的外语学习资源所吸引,但是这些材料却经常超出学生的语言水平与技术能力。教师在确定如何使用以及如何将这些材料整合到传统教学中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往往是他们所无法承受的。

纵观目前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促进儿童英语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侧重于利用多媒体学习资源促进儿童英语学习,另一类则是侧重于通过多媒体学习工具来促进儿童英语学习。以下笔者将结合具体的研究实践分别介绍并分析目前两类研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为后期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1 利用多媒体学习资源促进儿童英语学习相关研究

(1)Learning English with the Internet at school: A longitudinal research study in Madrid:通过互联网学习英语:马德里的长期研究项目[3]

西班牙的Dolores Ramírez Verdugo 与 Isabel Alonso Belmonte在其研究中调查了使用数字化故事帮助6岁的西班牙儿童学习英语口语的效果。该研究于2005年1月-6月在马德里北部郊区的六所学校中开展,研究人员根据六岁西班牙儿童的接受程度从Kindersite(省略)中选择了69个多媒体英语故事,保证每周有一节课让学生听并且模仿与表演6-9个多媒体英语故事。其中这些故事是通过主题(Animals, Body, Family, Fairy tales, Food Friends, Games Home & House等)与概念(Abilities, Actions, Colors, Feelings, Numbers等)来区分的,其资源组织形式如下图所示:

研究者发现,多媒体英语故事提高了儿童对于所接受的语音输入的关注与注意,而且每个儿童表演几次故事也保证了儿童对目标语言的长时间接触。此外,研究者还提到由于网络上可以使用的大多数学习材料不是由语言与教学专家所开发,部分故事的讲述节奏对于本国语言者而言太快。因此对于非本国语言者,合适的语言输入,即开发出适合本国儿童学习非本国语言的学习资源与材料,如考虑到学习者的年龄和发展,要有高质量的语音、相对慢的节奏、逐级发展的教学任务等,是非常迫切的。

(2)攀登英语项目

攀登英语项目是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系统地探索中国儿童英语学习规律和特点,以解决影响我国农村小学英语课程改革中的系列问题为核心目标的应用研究项目。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英语专业师资匮乏、英语语言环境缺乏、优质英语学习资源缺少、对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培养的忽略以及地区间英语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等等[4]。该研究以促进小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为切入点,其教学资源的设计不与教材相配套,而是自成体系,学生可以通过课上与课下进行跟读、模仿、表演等方式实现说的训练。多媒体技术为儿童营造了真实、生动、丰富、愉悦的英语学习环境,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我国多媒体环境下的儿童英语教学有借鉴意义。资源部分样式如下图所示:

(3)基于网络环境的基础教育(小学英语)跨越式发展项目

“基于网络环境的基础教育(小学英语)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项目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所带领的团队长期探索的在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内如何发挥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数字化学习资源来促进儿童英语听说能力发展的项目。该项目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的思想为指导,以网络环境与丰富优质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为支持,以课堂为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主阵地,在全国近两百所中小学中开展了近八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儿童英语教学与学习的系列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我国儿童英语学习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具有借鉴意义。该项目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与学生的教材相配套,每节课都为学生提供除了教材以外的主题相关的对话、故事或者陈述性材料7-8篇,多为图文音并茂的情景对话,儿歌,小故事等。组织形式如下图所示:

(4)产业界英语多媒体学习资源

目前儿童英语学习音像产品也是琳琅满目,其中洪恩、新东方、金太阳、碟中碟等机构开发的各种多媒体英语学习资源成为了市场上的主打产品,它们主要包含以下几大类:童谣、动画集以及主题故事。童谣类如新东方欢乐英语童谣(收录了60首童谣)、洪恩的巴迪英文童谣、金太阳歌谣全集(收录了270首歌谣);动画集多由若干个相应主题(如购物、生日、游戏等)的小动画构成,如金太阳儿童英语故事、奥林匹克儿童英语;主题故事即整个故事,由固定的主人公贯穿而成,如洪恩的Gogo学英语、三只小猪系列、小乌龟学英语、碟中碟的迪斯尼英语。

上述产品中除了金太阳部分产品是与新起点教材相配套外,其余均是自成体系,更适合在课外完成。在构成形式上多为VCD/DVD加上相应的学习手册。在多媒体学习资源的设计上考虑到了儿童学习的趣味性、主题性等,给儿童的英语学习提供了大量的语言输入。此外,为了降低儿童学习英语的困难,很多产品选择了如下几种方式:汉语讲解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英语语音+中英文字幕,只有少数产品全程使用英语。在学习手册的设计中,多数产品会呈现多媒体资源的中文翻译、对重点词句的讲解以及学习建议。

2 利用信息化工具促进儿童英语学习的相关研究

目前有关促进英语学习的信息化工具多达上百种,其中以词典、测试等功能居多,而且多数是针对成人学习者或者大学生,针对中小学生尤其是促进儿童英语学习的特色信息化工具还较少。Reading Assistant和E佳教是调研中较有代表性且研究较深入的两款工具,从某种程度上反应了促进儿童英语学习的信息化工具的研究现状。

(1)Reading assistant[5]

Reading assistant是美国科学学习公司开发的一款产品,它以全美阅读研究小组(National Reading Panel)的研究报告为基础,结合语音识别技术从而为小学或者中学学生提供干预,增强他们口头阅读的流畅性、词汇以及理解的能力。Reading assistant能够根据学生在口头阅读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的反馈,并给学生进行再次阅读的机会来纠正这些错误,如学生阅读到某个单词时对其发音不是很明确,Reading assistant会马上提供该单词的发音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阅读过程。它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提供了1-11级的课程,其中1-5级的课程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包含了Carus Publishing和Lerner Publishing两大出版社的人物传记、小说、诗歌、历史题材的小说等。在帮助学生学习词汇方面,Reading assistant提供了发音、词典中的定义、有语境的句子,且多数例子中都伴有图片呈现。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流畅性方面,其提供了口语阅读练习、支持性的干预、重复阅读、回顾单词以及在流畅性方面的反馈。在提高学生理解方面,该软件在每篇阅读材料的后面都呈现了相应的理解性问题,学生必须要读完全文才能够进行问题回答。其部分界面如下图所示:

(2)E佳教[6]

E佳教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美国语音识别研发机构(Saybot)联合推出的。该款软件结合新标准英语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设置有对话、游戏、歌曲等模块,可以作为课前的预习资料与课堂教学的辅助内容。值得一提的是,该款软件具有语音识别与纠错功能,初步实现了简单的人机对话功能,如下图所示,当窗口中出现麦克风的图标时,学生可以通过耳机进行口语练习。

该软件能够对学生的口语发音以及语法错误进行纠正。此外,该软件还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跟踪记录,并通过Excel表格导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口语训练过程中的学习程度。

三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通过上述的相关调研,我们发现在学术界以及产业界尤其是产业界在儿童英语学习资源以及学习工具的开发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随着儿童英语学习在我国的不断升温,新课程标准对儿童英语听说学习能力的强调与重视,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给儿童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的必要性,然而我们也发现了如下的问题:

1 运用多媒体学习资源促进听说能力的结合培养,尤其是语言的交际与运用需要进一步加强

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而言,对于输入的关注由来已久,1980年克拉申就提出了可以理解的输入假说,这一假说也启发鼓舞着数十年来的研究者针对输入的类型与数量进行不懈的研究以促进学习者对于第二语言的理解。然而有研究发现,以言语的交际与运用为中心才能真正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7],这与Swain在研究加拿大学生在浸入式班级学习法语时的发现不谋而合,Swain发现,沉浸班学生的输出非常有限,学生课内外很少有机会用法语进行表达,表达时话语的长度也极其有限[8]。回顾我们之前调研的项目与产品中,在少数注重培养学生听说结合的产品与项目中,对于说的培养多数限制于童谣、歌曲以及故事的模仿、扮演、复述,只有极少数关注到了语言的迁移、交际与运用。因此,对于目前运用多媒体学习资源促进听说能力的结合培养尤其是要强调语言的交际与运用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需要考虑如下问题:首先,需要对输出做何种设计才能够将输入与输出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听说学习的结合培养。其次,如何能够帮助儿童将其听到的内容更好地迁移运用到不同的语言情境当中。

2 课堂环境需要走入英语学习支持工具开发的视野

从上述的几款儿童英语学习工具的介绍与分析来看,目前很多训练儿童英语学习的软件所提供的资源更多的是自成体系,如选择经典的小说、人物传记、历史故事等,与教材相整合的还较少,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工具对于儿童英语学习的促进更多是在课堂之外,课堂教学则成了儿童英语学习工具支持的空白地带。Tsou[9](2005)指出在课堂上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对于学习者的语言发展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而言,因为大多数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实践机会是发生在课堂上的。因此,课堂环境迫切需要走入儿童英语学习支持工具的开发视野,在现有工具功能的基础上如何能够密切地结合教材、结合具体的英语课堂教学开发出能够支持儿童英语听说学习的软件,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3 支持工具的开发要能够体现对学习者输入的深度加工以及言语交际与运用的支持,尤其要能够体现听说的结合培养

由于儿童学习者的自身特点,支持工具的开发要能够为其提供过程性的支持。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语言的感知输入――理解性输入――吸收――整合”的过程应该是为学习者的输入提供支持的过程,即为学习者的听的学习提供支持,能够促进对输入的深度加工;此外,“整合――输出”的过程应该是为学习者的语言输出提供支持的过程,即为学习者的说的学习提供的支持,能够促进语言的提取与迁移。如前所述,听说学习应该结合起来,因此从整个过程来看,支持应该要促进语言的深度加工与提取以及迁移运用。上述介绍的Reading assistant以及E佳教,已经开始关注对于听与读的过程性支持,然而对于输入的深度加工以及对语言的提取与迁移运用方面,还不能做到兼顾。有效的语言学习需要从一个更为系统的角度来考虑,将听说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听说学习的全过程提供支持,从而帮助儿童语言学习者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内实现语言的快速发展。

4 支持工具与资源的绑定限制了工具的应用

目前所调研到的英语学习支持工具几乎都是将工具的相关功能与学习资源绑定在一起,限制了学习工具的应用范围,即学习者只有在学习支持工具自带的学习资源才能使用相应的功能,而无法对其感兴趣的其他学习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因此新型支持工具的开发应该考虑对于通用学习资源的深度加工,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工具自带的资源的深度加工。随着互联网资源的不断丰富与完善,英语支持工具的开发无疑将会大幅度提高网络学习资源对于儿童英语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Peter J. M. Groot. Computer assisted second language 驶vocabulary acquisition [J].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chnology, 2000, 4:60-81.

[2] 何克抗.语觉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92-193.

[3] Dolores Ramírez Verdugo, Isabel Alonso Belmonte. Using digital stories to improv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with Spanish young learners of English [J].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chnology, 2007, 11: 87-101.

[4] 王文静,董奇.农村小学英语师资匮乏问题的创造性解决方案――现代信息技术在攀登英语学习实验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7,251:77-80.

[5] Scientific learning. [DB]< 省略/, 2009-02-05>

[6]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DB]

[7] 何克抗.语觉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16-117

计算机学习技术篇5

一、演示、示范法

给学生示范正确的打字姿势及方法,打字坐姿自然舒适,眼睛平视显示器,与电脑桌距离20~30cm,文稿放在左侧等。利用投影仪+电子教室进行演示操作,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如,手指按键方法,就是先控制学生电脑,在学生电脑上出示手指按键图,并结合讲解,然后取消控制,进行实践操作,即让学生在自己键盘上模仿刚才看到的手指按键位置来操作;还有软件的启动、退出、操作界面的介绍等,都是经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直接了解到各种常用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二、任务驱动法

每节课都指定有任务,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设计适合学生的任务,以保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完成。

三、阶段复习法

学完一种操作方法后,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复习任务。每节课的录入训练都让学生按任务要求一步一步去完成,教师只进行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每次复习任务完成后,学生都有一种成功的体验和喜悦,进一步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四、竞赛激励法

课堂上除了保证上机时间外,我引入竞争、激励、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如,比比谁能快速、准确地录入指定文档、录入喜爱的歌词、小诗文等竞赛。操作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与组团体赛或个人竞赛,使其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上机任务,给学生一点压力感;即时评比、表扬鼓励。

五、趣味游戏法

利用金山打字通2003中的小游戏“警察抓小偷”“打地鼠”“吃苹果”“青蛙过河”“鼠标点击游戏”进行游戏竞赛等。游戏具有一定趣味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积极性。

因为利用了网上的软件资源,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结果显而易见。学生从不认识键盘到准确盲打,从每分钟几个字母到50个汉字,最慢的也有30多个。我看到他们的进步,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计算机学习技术篇6

关键字: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 语言理论 科技 语言学习

一、关于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ALL)历史的多种学说

20世纪60年代,电脑被应用于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多媒体辅助语言教学有了飞速的发展。Delcloque[1]把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历史分为两大流派:一是用精确的数据客观详细说明它的发展;二是以客观的角度分析历史趋势。Levy[2]和Ahmad et al[3]可以作为第一种类型的代表人物,而Warschauer和Healey’s[4]是第二种类型的代表人物。但Ahmad et al.注重了太多的事实性方面的解释,而在技术方面却没有多少的分析,而Levy’s的理论缺少更深层的讨论。在比较所有的理论的基础上,Bax[5]主张只有Warschauer and Healey的理论可以称之为最合理的观点,因其系统地阐述了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发展的历史。然而,Bax也指出Warschauer理论中存在的不足。例如,对于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我们称之为行为主义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一些出版物称它的起始阶段是1970s-1980s;而另一些出版物却称应该是1950s-1970s,这就给学习者带来一定的困惑。

二、行为主义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Behavioristic CALL)(1970s―1980s)

根据Warschauer[6]的理论,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历史发展可以被总结为三个阶段:behavioristic CALL,communicative CALL,integrative CALL。从技术发展的角度说,这个过程分为大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过程。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在语言学习理论和技术上的发展,对于教育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丰富课堂活动和组织者的课堂安排,并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接触真实世界的交流。[7]

1.语言理论,学习,语言学习上的发展。

Stern[1](P30)把这个阶段描述成“教学法上的听说教学主义,心理学上的行为主义,语言学上的结构主义(pedagogically audiolingualism,psychologically behaviorism,linguistically structuralism)”。这个阶段重点是电脑通过反馈辅助语法和词汇的学习。

尽管这种结构式的方法使学习者能掌握语言学习中的基础,可电脑并不能提供确切的上下文环境来完成交流。换言之,学习者并不能正确地掌握如何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应用他们所掌握的理论原则。

2.技术的发展。

“在行动主义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阶段,主要应用于语言的学习中的电脑技术是大型计算机”。[9](P3)这种主机系统给广大的学习者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彼此交流。早期的主要程序包括语法和词汇指南,操作练习程序以及语言测试手段。[8](P8)20世纪70-80年代,一些大学主要应用另一种典型的技术――音频录音,它可以使学生接触口语的复述练习,这种方式强调以口语形式对第二外语的应用。

Skinner[10]认为大型机时代电脑应用的主要优势就在于它能使学习者按着自己的速度学习,电脑还会很及时地给出反馈而绝不会有不耐烦的“态度”。然而在这个阶段,电脑技术的应用主要局限在单词、结构和简单的图形,某种程度上使学习者缺少学习的兴趣,所以一个新的时代应运而生。

三、交际式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CALL)(1980s―1990s)

第二个阶段被称为交际式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微型计算机被广泛地应用,它更加便利了使用者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计算机。[4]

1.语言理论,学习,语言学习上的发展。

交际式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时代是一个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转折点。它帮助学习者接触真实、多彩的交流环境。在这个阶段,语言、学习和语言学习的理论主要集中在认知的角度。

对比于行为主义方法,Noam Chomsky(1959)否定了B.F.Skinner’s的语言学习的行为主义概念。他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部刺激直接产生的,而是按照特定的认知心理过程在原有知识上构建而成。语言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固定的结构,而是一个编码、储存、加工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发生在创新活动中。[1](P131)

对比于第一个学习进程,这个阶段不再把语法教学当成是核心,而是更多地关注与语言学习的认知观点相对应的交际练习。在学习的过程中,电脑经常提供一些材料来对学习者进行测试。这个目的主要是为了检查他们如何去做,并且鼓励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刺激他们的学习行为。

2.技术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电脑和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模式更加的多样化。图像、文字、声音和视频被应用在语言的教和学的进程中,极大地便利了学习者并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科技发展使学习者在真实的感兴趣的语言环境中接触语言,从而再次构建他们自己的语言系统[11]。

Wolff[7]曾经解释说电脑作为一种认知工具使很复杂的学习项目变得清楚和容易多了。在上世纪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一些批判家指出电脑仍然被应用在一个特定和不连贯的模式下,因此它只对语言学习进程中的边缘部分起到作用,并没有深入到中心主旨。换句话说,电脑还是没有给学习者提供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使他们能把课堂上所学应用到现实中。这些弊端要求一种在技术和语言学习上更有前景的形式来适应这个历史趋势。

四、综合性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Integrative CALL)(21st century)

20世纪90年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连网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于语言的学习,重点在于学习者能在社交的环境下输出所掌握的语言。

1.语言理论,学习,语言学习上的发展。

相对于交际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综合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是基于语言学习的社会认知的视角。“一位英语语言学家Michael Halliday陈述到语言不是一种私人事务,更确切的是它是一种社会化的构建现象[8](P4)”语言只有在社会的大环境下用于交流才能实现它的意义。学习者是语言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参与者,他们不仅掌握语言基础的应用,并且能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运用。电脑在语言的教授过程中运用了多样的模式,例如音频、视频、真实的图片,来辅助学习过程,这样使语言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2.技术的发展。

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早期阶段,电脑技术的局限性限制了学习方法的选择上,多媒体和网络是这一时期代表技术。

3.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意味着把多种媒体,例如文章、图片、声音、动画视频联合应用在一台机器上,它代表了新科技的发展。超文本是多媒体典型的例子,它通过连接所有的多媒体材料以使学习者能选择他们所感兴趣的任何部分。当学习者访问超文本时,他们看到图片,听到声音,这些都使他们感觉到在真实的世界一样。但一些专家批判说多媒体在程序设计上的局限性也使它存在着一些弊端,这种技术仍然不能使丰富的和真实的交流深入应用在语言学习环境的各个方面。

4.互联网。

计算机作为媒介的交流(CMC)的出现改变了电脑在20世纪末的应用。这种技术使学习者可以在同一时段或者不同时段的模式下与其他的学习者进行交流。这里涉及两种模式:同步模式(synchronous),意味着学习者可以在真实的时间内与别的学习者交流。这种交流模式不仅仅是一对一,还可以是一对多的;异步模式(asynchronous),顾名思义就是学习者不能在实时的情况下进行交流。与同步模式相比较而言,我们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来使用复杂的语言,便于使用的语言更加的正式和准确。

总的来说,这个时期的新的技术给语言的学习带来不少的益处。相对于传统的语言学习,以互连网为基础的学习有其自身的典型优势,它可以克服一些诸如时间和空间的局限[12]。以互联网为辅助的教学,学习者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网上独立地学习,这也是自我学习和传统教室学习的有机结合。

总结

总而言之,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了电脑极大地方便了语言的教与学。正如Warschauer所陈述到的电脑的三个作用:它可以是一个导师,提供语言操练和技能练习;可以是一个刺激因素对于探讨与交流;可以是书写和研究的工具。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相应的语言理论和技术理论。在行为主义阶段,大型机作为指导向学习者信息,但是学习者缺少真正在现实世界中实践的机会。随着多媒体技术在个人计算机上的出现,电脑提供了丰富交流的语言环境。学习者可以再次构建他们自己的语言内容,这样激励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在21世纪,我们已经从电脑网络上得到了益处,它将作为一个媒介帮助我们完成地区的乃至世界的信息交流。

参考文献:

[1]Delcloque,P.(2000).History of CALL.Available from..

[5]Bax,S(2003)Call――past,present and future.System 31.13-28.

[6]Warschauer,M.(1996).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An introduction.In S.Fotos(Ed.),Multimedia language teaching(pp.3-20).Tokyo:Logos International..

[7]Korsvold,A.K.and Ruschoff,B(eds.)(1997).New technolo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Strasbourg:Council of Europe.

[8]Warschauer,M and Kern,R.(eds)(2000).Network-based language teaching:concepts and practic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9]Chapelle,C.A.(2001).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Foundations for teaching testing and research.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

[10]Skinner,B.F(1957)verbal behavior.New York:Appleton-Century-Crofts.Warschauer,M.(2000).The death of cyberspace and the rebirth of CALL.In P.Brett(Ed.),CALL in the 21st Century CD-ROM.Whitstable:IATEFL.53,61-67..

计算机学习技术篇7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航天航空等各个领域,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工作带来方便。21世纪以来,在努力实现“信息化要成为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的目标下,计算机信息技术被纳入初中教育教学阶段,在帮助学生查阅数据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抽象概念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作用。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因素,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与我们的教学目标存在着差距,与信息时代的发展和需求不相适应。

1.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传统应试教育思想严重。在高中升学考试和初中会考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内容不属于考试范围。在学校、教师片面追求高升学率,家长、学生提升学习成绩的迫切形势下,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课时被大力削减,增加语文、数学、英语等必考科目学习课时,长期形成了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初中教育教学模式。同时,学校相关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表现在计算机教学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计算机软硬件陈旧落后、计算机专职教师在计算机教师所占比列小,且同时承担着其他学科的教学任务,忽略了初中学生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思想”致使计算机教师缺乏教学热情,学生缺乏计算机信息技术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内容难以适应计算机更新的速度。计算机信息技术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所用教材的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结构和采用的教材不能满足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的不断更新。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计算机在家庭的广泛应用以及小学普遍开设计算机课程,超前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计算机的现象普遍。而在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中,教材和教学大纲更新速度缓慢,一些引入教学资料中的内容远离当前实际生活,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感、现代感,即使采用新教材,但由于教师知识结构、考试侧重点不同、教学任务繁重等因素,教师很少将更新的教材内容加入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来。

1.3重理论轻操作,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计算机信息技术整个课程体系是由理论和操作两部分构成。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课本教授与试卷考查,对于上机操作进行文字输入、文字排版、收发邮件、查阅资料等方面的考查力度明显不够。在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理论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师将教材上所罗列的知识点进行简单讲解,忽略了计算机本身的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学生心中教条化、抽象化的影响。在上机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中,具体实践操作次数少,打字速度缓慢,文字排版、数据处理等常用技巧操作不熟练,无法满足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需求和期待,严重打击学生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2.增强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对策

2.1更新观念,正确处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以应试教育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模式和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理念已不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计算机信息技术不仅是初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更是高阶段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基础。通过对计算机word、excel等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有利于理解具有一定深度与难度的计算机知识,熟练运用计算机设备进行语文、英语、数学等课程的学习,为学生适应并积极融入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提供必要准备。

2.2关注学生,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教师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中,是直接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实践者。其教师知识结构和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开展情况。在日常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中,深入挖掘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材的实用性、伸展性以及教法的新颖性,重视计算机信息技术教材选择,从源头上保障教材质量,以适应计算机内容不断更新的内容;定期组织计算机教师知识培训,充分利用现代化计算机设备,进行远程教育网上学习,增强教师职业道德,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体系,适应学生学习的不同需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保障课时的前提下,加强理论知识与上机实践操作的结合,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排版、收发邮件、查阅资料等实用性技术;针对初中学生计算机知识结构上的差异,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应不断满足学生知识需求和兴趣动机,保持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的新鲜感,对于基础差点的学生,鼓励向基础好的学生请教,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方法。初中阶段,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极大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学习也不例外,学生希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水平。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理论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集图像、文字、声音于一体多媒体开展教学,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生吸收知识效率,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充分展现出计算机学科的趣味性;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上级实践操作阶段,计算机教师少讲多练,强调学生动手动脑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提供各种各样富有情趣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有机会把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直观形象的实践操作中不断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

3.结语

初中阶段计算机信息技术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丰富充实初中学习生活有着重要意义。学校、家长、教师在转变观念的同时,学校应加强计算机软硬件更新方面资金投资力度,教师应重视自身知识结构优化,形成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熟练操作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目的教育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静.多媒体应用与初中计算机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5):118-119.

[2]任彦平.初中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浅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1(19).

计算机学习技术篇8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计算机学科;科学技术;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计算机技术以及新媒体技术开始蓬勃发展,这些新型技术的诞生对各行各业有着广泛的影响,以新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辅助手段已经成了各行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里,尤其在教育领域,融入新媒体技术的教学创新模式为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以及长远发展的意义。学生与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信息理论技术以及新媒体时代的适应能力,能够掌握信息的获取、分析以及加工的本领。

一、新媒体技术与计算机教学结合的作用

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建立和推动新型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是课程改革的热点研究问题。以新媒体技术辅助计算机教学的模式能够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索学习以及随时随地学习创造了条件,也为新型教育模式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不仅如此,学生能够利用新媒体技术的数字教育资源进行丰富多样的学习,而且不受时空的限制,通过新媒体的展现方式将知识的建立过程以及客观的本质能够牢牢地掌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主动学习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对于计算机教学而言,新媒体技术与计算机教学结合可以使教学活动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功能于一体,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新媒体技术与计算机教学结合的策略分析

从一般意义来讲,新媒体技术是指应用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络,在智能手机、计算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声形并茂的信息以及娱乐服务的传播形式。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在计算机学科中,最重要的一个作用是能够综合展示教学用到的图、文、声、像等,可以方便学生交流、自学,为学习提供比较理想的教学环境。本文将对新媒体技术与计算机教学结合的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

1.新媒体技术对计算机教学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的优化

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机课程的特点都是先上计算机理论课程,然后进行计算机实践课程的学习。在新媒体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根据计算机课程的不同特点,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结构进行优化。例如,可以使学生先进行计算机实践的接触,教师然后再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分析其中的原理,进而进行实际的动手练习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进行综合的分析,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问题的所在,并最终增强课堂效果。

2.新媒体技术引入计算机学科中的实验教学

在计算机学科中,计算机的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只有通过计算机的实践学习,才真正能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课程的理论知识,并且能够获得充足的实验技能以及动手能力。新媒体技术引入计算机学科中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计算机的实验室的基础上,引入网络虚拟实验室,通过云计算等新型科技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当前硬件设备跟不上某些实验项目的问题。网络虚拟实验室是一种新型媒体技术,网络虚拟实验室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的开放式网络化的虚拟实验教学系统,能够将当前的计算机教学实验室进行数字化和虚拟化。在虚拟实验室中,学生能够在虚拟的计算机或实验台上进行操作,又可以自主进行实验。这样虚拟实验室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判断能力和科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计算机学科中,学生可以利用微博、微信以及课程网站等新媒体技术进行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或者即时通信软件获得更多的相关的学习帮助。新媒体技术可以使学习、交流突破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和熟练课堂知识。

总之,本文着重分析了新媒体技术在计算机学科中的作用,并从新媒体技术与计算机学科结合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的优化以及与计算机学科中的实验教学结合的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周晓蕊.新媒体技术在展示信息传播设计上的研究与应用[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111-112.

[2]郭文康.从复杂科学看新媒体技术引起的话语权重构[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10):78-79.

[3]罗伯特・塞缪斯,王祖友.新媒体技术条件下的自动化、自主性与自动现代性[J].国外理论动态,2014(09):100-101.

计算机学习技术篇9

【关键词】多媒体;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教学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时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工作也已经向网络化、信息化方向迈进。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各个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尤其是在计算机教学中,许多高职院校都已经建立了多媒体教室,采用了先进多媒体设备,为计算机教学实践应用建立了良好环境。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这一课题对于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1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多媒体Multimedia,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由多个媒体组合而成,在计算机中,由两种以上或多种媒体结合在一起,能够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数据传输的媒体。多媒体技术,是指将静态的文字、图形、图片,以及动态的图像、视频、动画等信息,通过计算机的分析、处理,使得这些静态的、动态的信息能够结合在一起,使人能与各种信息进行互动、交流、共享的技术。简单来说,它就是集各种媒介信息于一体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处理的技术。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经在现代教学中广泛应用,将其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广泛运用中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2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2.1直观

多媒体技术把教材中原本枯燥、乏味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如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原理等)转化为生动、形象、直观的知识,课堂上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兴趣。

2.2形象

多媒体技术能将图像、声音带入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进行“视听享受”,在学习中娱乐,在娱乐中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大大节省了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讲授更多的计算机知识。

2.4交互

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能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思考,自发的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随时能够向教师提出想法和问题。2.5模拟多媒体技术能实现对真实情况的模拟、重现,使得比较难懂、难理解的计算机机理论知识能够变成通俗易懂,能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激发出来,能发掘出学生的无限潜力。

3计算机教学中常用的多媒体技术

3.1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进行计算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课件结合在一起,把教学意图和主要的计算机知识点在课件上展现出来,方便学生记录。多媒体课件的常用软件有很多,比如PowerPoint(简称PPT)和Authorware等,其中PPT是当前比较常用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它能在灯片中加入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效果。这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制作好课件,在课堂上一边播放课件,一边讲解,可以对重点内容进行反复播放、细致讲解,对于了解的知识点可以一带而过,使教师节约了大量的板书时间,也学生记录学习笔记。学生和教师都可以掌握讲课的进度,能使学生的思维跟得上多媒体课件的播放速度,能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教学课堂质量。

3.2视频技术

视频技术简单地讲,就是在电脑上展现出来动态的信息,比如动态的文字、图像、符号等等。在计算机教学中,视频技术就是把教材中的文字,经过计算机的处理,加入声音、图像、文字形成视频文件供学生学习。它是对教师传统备课教案的“升级”,教师可以自行编制视频文件,也可选择优秀教师的优秀视频文件,在课堂上播放视频文件,也可以讲视频文件发放学生,让学生能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视频软件的有绘声绘影、Microsoftvediomaker以及Flas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出现了微视频,使学生能够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等设备,在课堂上、课堂外都能随时随地学习计算机知识,随时随地地与教师、学生进行交流,内容更为丰富、多彩,教学课件、在线讲堂、专家讲解等等都可以通过微视频技术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够更为针对性、更快捷的学习。

3.3多媒体网络技术

多媒体网络技术为计算机学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它可以为学生、教师共同创建学习共享平台,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计算机知识需求,让学生可以学习不同方面、不同方向的计算机知识。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创建学习“数据库”,可以将教师教案、计算机行业动态、最新的技术知识等进行集中,建立学生“电子图书馆”,利于学生与社会接轨,在大数据时代,学生拓宽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能够使学生根据社会需求选择计算机学习方向,为今后就业打好坚实基础。

3.4虚拟技术

虚拟技术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它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对计算机进行了模拟,是“人为”制造的一台计算机,它主要的用途是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使用多操作系统。它在计算机硬件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去练习硬盘分区、格式化、安装操作系统以及备份等操作技能,可以让学生熟悉、掌握使用多个计算机操作系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5远程教育技术

远程教育技术是近几年广泛兴起的多媒体技术,他将校园外学生与教师之间通过网络联系起来,通过音频、视频技术把课程传送给校园外的学生,它是一种跨学科、跨专业、跨地区甚至是跨国家的教学技术,目前很多院校都使用这种技术进行计算机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计算机某方面的兴趣、特长进行选择,比如有的学生想学习图像处理,有的学生想学习语言编程,有的学生想学习动漫制作等等,让学习具备“选择性”。

4结语

总之,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计算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极大的提高了计算机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计算机机人才,促进我国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杜丽.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09).

[2]吴江.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

计算机学习技术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质量;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36-0000-00

随着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逐步走向社会,社会对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人才的使用情况也进行了及时反馈。从反馈的情况来看,当前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为了能能使得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当前的高职院校必须要对实际的教学状况进行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然后在分析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特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创新专业教学改革,以真正实现达到培养出社会及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实用型技能人才的目的。

1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特点分析

为了能更好的推进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必须要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表现进行分析,然后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制定出灵活多样和行之有效的改革创新对策。

1)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但是又不愿意刻苦努力学习的情况。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招生来源一般来说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从职业技校或中专学校升学过来的,另外一类是高中毕业生直接录取而来。其中从职业技校或中专学校升学过来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课薄弱,并且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另外,高中毕业生直接录取而来的学生虽然文化基础稍微强一些,但是他们普遍存在厌学情绪,进入高职院校后经常会管不住自己,逐渐放松了高中时代的那种刻苦学习的毅力。

2)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主观上想获得和掌握专业的计算机技能,但不知道如何去学习。大部分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都非常渴望在新的环境中能学好计算机专业技能,并且很多的学生也尽了最大努力,但是学习的效果往往是不够理想的。追其原因,就是因为在中学阶段,这些学生通常都是没有能掌握好科学的学习方法,加上高职院校学习环境发生了变化,难免会表现出了不适应。

3)从学习心理学角度看,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思维能力还是很强的,但是很大部分学生会存在自卑心理。对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我们可以将他们定义为理工科学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是非常强的,思想也非常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识,尤其是对自己喜欢的问题能够积极思考。但是这部分学生又常常会感觉到自己只是个高职生,总是感觉自己的知识水平不如人,自卑心理非常普及,这也严重影响到了他们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2 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1)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计划陈旧单一,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目前的很多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制定的都比较早,历经很多年后仍然还是少有变化,没有能动态及时根据情况调整,更没有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针对性的制定。因为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水平层次不齐,有的有一定的基础,有的根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有的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有的对计算机学习非常厌倦。所以就导致了在学计划约束下的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所以当前非常有必要对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进行改革和创新,尽力做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

2)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内容滞后,急需改革和创新。我们都知道计算机行业是个发展非常迅速的行业,知识更新速度惊人。但是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却经常是过于保留陈旧知识,对于新知识的更新不及时,其实这个问题普遍存在于当前所有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中。这样以来学生不但普遍对陈旧的计算机知识表现出了厌倦情绪,而且教师上课也通常会失去激情,更为关键的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

3)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师人才缺乏,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科学。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其实应该是非常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掌握娴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而且还应该有着熟练的实践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还要对IT行业的发展趋势非常熟悉。但是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师大多都是年轻的刚毕业的年轻人,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及实践经验。并且他们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基本都是采用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上机实验教学”的模式,缺乏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所以目前必须要对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

4)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缺乏实践环节。虽然这些年来,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也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也开始大力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践教学,但是实践证明力度还是不够。很多的学生还是普遍存在理论知识掌握的不错,一旦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束手无策的现象。

3 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路径探究

1)积极转变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理念,进行精准的专业定位。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首先要从过去的 “重知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中走出来,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对学生实际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让学生走出“死读书和读死书”的窘境。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打字训练,开展装机比赛或网页制作比赛等形式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应用技能。其次要走出过去那种只重专业知识学习,但是忽视学生素质的培养模式。大学生的素质的培养在学生的所以学习过程中都是不能忽视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一定要树立起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在进行专业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要积极渗透对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及团队合作责任意识等人文素养的培养。另外,当前高职院校必须要对计算机应用专业进行科学定位,理清办学思路。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一定要同产业主流技术接轨, 要把培养能够迅速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得到用人单位及社会认可的优秀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

2)从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及内容体系。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有着自身特有的特点,所以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核心课堂体系及内容体系必须要从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具体来说就是要在课程体系改革上必须要制定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同专业知识能力培养并重的课程体系。其中可以将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知识划归为几个重要模块,比如基本能力传授模块,专业核心能力训练模块等等,将每个模块当成一门核心课程来讲授,并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将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渗透到各个教学模块中来。另外,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设置上的改革创新重点要放到对具有前沿性及针对性的知识的探索和吸纳上来。可以针对计算机专业领域的发展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将IT行业的最新技术成果引进课堂,然后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有筛选地进行重点讲授和模拟训练。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都能牢牢把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实用知识,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

3)积极探索适应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的先进方法和模式。由于陈旧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方法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需要及学生的学习需要,所以必须要进行改革。具体来说就是首先要求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中大量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型及项目教学方等先进的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项目教学法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住软件开发技术、代码编写方法及简单的小程序的设计技能等。其次,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努力把传统的教学手段同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完美融合,彻底改变过去学生学习枯燥和教师教书呆板的状况。比如在上机操作练习的时候,如果只是教师单纯的讲解,学生就不容易理解和记忆,但是如果教师能把所用到的上机操作文件都通过一种特有的教学管理软件来提前传输给学生,学生听起来就就会容易理解,当然操作练习也就会更有效果。最后就是教师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中最好是能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可以通过先安排学习任务,然后教师示范操作,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和练习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团队协作意识,还可以达到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相互学习的目地。

4)加强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计算机课程其实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通过实践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好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中就必须要高度重视上机操作这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为此,教师必须要精心设计上机实践教学环节,首先就是要明确实践的内容,其次就是对学生进行精讲如何操作,说明注意事项,再次就是教师做,学生模仿,同时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最后就是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教师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通过精心安排的上机操作实践课不但可以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孙菲.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试点的实施与探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8).

[2] 哈贵庭.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0(2).

[3] 周洁文.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