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建筑行业报告十篇

时间:2023-09-01 17:17:29

智慧建筑行业报告

智慧建筑行业报告篇1

今年初,谷歌公司以32亿美元收购Nest,创下了谷歌历史上第二大收购案。

Nest Labs由马特・罗格斯和“iPod之父”托尼・法德尔联合创建,2011年推出首款产品智能恒温器,它可以自动控制暖气、通风、空调等,让室内恒定在设定温度。随后,Nest又推出了一款可以感知烟雾、一氧化碳、温度、光线、动作和超声波等的智能设备Protect。

分析人士认为,谷歌是为了进军潜力巨大的智能家居、智能楼宇市场,并获取这些公司所掌握的家庭数据。

2014年8月,美的中央空调事业部宣布,未来3年内,美的将向上游延伸,转型为智能楼宇设备集成商,从空调扩展到楼宇其他设备,对楼宇设备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据悉,美的集团旗下的照明业务,已经并入了美的中央空调事业部。

近几年,围绕智能楼宇市场,传统工业巨头如西门子、施耐德、霍尼韦尔、联合技术等持续发力,科技类公司三星、谷歌、NEC等陆续跟进,国内又有美的等加入战团。那么各家企业嗅到了哪些商机?简单粗糙的中国房地产会变得“智能”甚至“酷”起来吗?

试验和示范期

据了解,在中国既有的约430亿平方米的建筑中,仅有4%的建筑采用了先进的能源效率改进措施。常见的情况是,5%的人周末加班,整座楼的空调都会打开。中国各类建筑的粗放运营、高耗能问题日益严重。

在中国,实现楼宇的节能化、智能化已经刻不容缓。

NEC中国智慧城市部副总裁王颖告诉《英才》记者,各种类型的公共建筑消耗能源最大的是暖通和照明两大系统。“一座普通楼宇经过深入的节能挖掘,中央空调的节能潜力达到15%―25%左右;照明系统的节能潜力可以达到20%以上。”

但是,更换智能楼宇系统的费用也不菲。据了解,如果全面更换楼宇外墙保温,更换新型节能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系统等,需要10 年以上的投资回报期。

“如果在现有设备基础上加上自动化技术,无论在开发新楼宇还是在改造旧建筑,投资回报期都能大幅缩短,可实现节能达30%―40%。”西门子中国区副总裁许国祯对《英才》记者说。

比如:台北101大厦因为智能化改造,实现了年节水2.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00吨,降低能耗480万千瓦时,每年节约70万美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仅暖通空调的升级改造,每年为客户节约1000万人民币。

目前,《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已经在2013年初由国务院,预计未来的十年乃至更久,建筑节能和智能化产业将蓬勃发展。“目前处在试验和示范期,如果两三年内成熟,形成标准,之后的推广会非常快。” 中国建筑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表示。

大数据玩法

根据2013年的统计,我国智能楼宇的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000亿元。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家居及智能楼宇市场,年产值接近2万亿元,可占全球约1/3的份额。

西门子、三星SDS等上述企业纷纷加重对智能楼宇市场的投资。目前行业投资热点集中在家电智能操控、水电暖等能耗管理、空气净化、垃圾处理、消防安防、节能建材等环节。

以智能楼宇的基础――传感器为例,根据行业分析公司Nano Market的最新报告,用于需求响应的传感器市场规模,将从2014年的17亿美元激增至2021年的109亿美元。

而各家巨头的角力则围绕大数据和生态圈展开。

根据楼宇内不计其数的传感器捕捉到的海量数据,运营商可以不断优化楼宇内各系统的性能,以及系统之间的协同性。楼宇将成为一座生命体,不断生长出各种应用,包括娱乐功能等。

“城市和居民的生活环境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我们的目标就是提供一个能够持续应对变化、不断生长的机制,而不是建成后就不能再优化。”王颖告诉《英才》记者。

在生态圈方面,技术最复杂的是将众多设备和系统汇聚到统一的大脑,一般供应商实力有限,只能由上述巨头来构建。“我们的平台都是开放式的,各家厂商都可以接入。本地战略伙伴包括太极计算机、绿地集团、中国电信等,都可以实现知识共享和资源整合。”三星SDS中国区战略市场部总监贾哲告诉《英才》记者。

三星SDS、西门子等巨头构建智能楼宇生态圈的另一项资源则是:智能楼宇向下连接智能家居,横向连接智慧教育、企业移动化、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各领域,这是综合实力的较量。而三星、西门子等均是多元企业集团。

据《英才》记者走访了解,楼宇的智能化改造成本一般占到建安成本的3%―5%。回收周期和单位时间“能耗量”有关系,能耗越大成本回收也就越快。以上海中信泰富广场为例,第一年节能185 万千瓦时,节约人民币超过153 万元,投资回报期为3.5 年。

智慧建筑行业报告篇2

激进,融入智慧城市

在过去的20年里,国内地产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而未来随着新城镇建设的推行,市场或将持续火热。中建协智能建筑分会会长黄久松表示,目前国内智能建筑企业已经过近20年的开拓创新发展,打造出了较为完整的智能建筑产业链,诞生了智能建筑行业。迄今为止,我国的智能建筑行业已经在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产品研发等各个环节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完全能够自主设计、建设、管理现在世界上建筑体量最大、建筑功能最复杂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和其他行业的智能化工程,也包含城市级别的智能化工程。

而随着住建部两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名单的公布,智能建筑迅速融入到了智慧城市建设中。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有600-800个城市加入到智慧城市队伍中来。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宁波等几乎所有的一线城市,都在朝着智慧城市的方向努力。

据了解,智慧城市包括基础设施、城市管理、智能建筑等方面。智慧城市的打造,与技术发展密切相关。而作为其基本单元、管理枢纽和基本载体的智能建筑,是“具有感知、推理、判断和决策的综合智慧能力及形成以人、建筑、环境互为协调的整合体”。可见,浓缩了众多高新技术的智能建筑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尽管行业高速发展时机已渐成熟,但黄久松提醒:“智能建筑行业毕竟是年轻而又发展较快的行业,有许多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需要不断强化和提高行业的基础水平。只有具备雄厚的行业基础,智能建筑行业才可能走的更远、更高。因此,行业企业必须首先做好智能建筑,站稳脚跟,不断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有步骤地向智慧城市和相关行业延伸发展。”

隐忧,被“透支”的卖点

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智能牌俨然成了主流卖点。位于北京通州新华大街的北京ONE地产项目就宣称打造“北京首座高科技低碳‘氧’生住宅”,引入了覆盖整个楼盘项目的“恒温恒湿”系统。在其宣传单上,更是列出九大智能化的独门武器,包括数字家电系统、楼宇智能系统、社区网络系统、互联网等等,大有引领新一代数字生活的气势。

智慧建筑行业报告篇3

20时代智慧城市“虚火”上升

在本届年会上,大会组委会了《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智慧城市部署策略与实施路径》和《2012智慧城市发展白皮书》。其中评估指标体系以智慧准备、智慧管理、智慧服务三个维度为一体,从更加贴近民生的角度明确了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的建设要求。智慧准备类包含互联网平均速率、智能手机拥有率等18个指标;智慧管理类包含行政审批效率、行政执法监管效能等20余个指标;智慧服务类包含教育服务、社保服务等11个指标。2012年,是智慧城市指标体系频繁的一年,仅年末就有3个关于智慧城市的评价体系:

(一)2012年12月14日,在“2012中国(上海)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上,上海浦东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了《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以此为标志,智慧城市建设2.0时代正式来临。

(二)2012年12月初,国家住建部办公厅了《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同时,2012年度国家智慧城市申报试点工作开始启动。专家预计,随着智慧城市的试点,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等新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城市智能水平将不断提高。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320个城市投入3000亿元建设智慧城市。

(三)2012年11月29日,在“2012中国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上,北京赛迪世纪信息工程顾问有限公司了《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评价与研究报告(2012)》(以下简称《报告》)。这代表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已经从概念导入期全面进入实质推进期。此《报告》的旨在对国内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问题、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明晰的发展道路。

智慧城市领域似乎从来都不缺热词,物联网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支撑技术,更是被热捧。特别是近几年,传统产业受经济危机影响发展遭遇瓶颈,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被看作是新的经济增长的爆破点。加上近几年物联网、智慧城市建设政策利好,导致物联网、智慧城市被高度热捧,“虚火”上升,陷入概念大于现实的困境。智慧城市相关文件的密集,预示着规范引导相关新兴产业理性发展的开始。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背后,是一个令人无比兴奋的巨大市场。我们的智慧城市建设有望迎来一次高潮。

组建联盟强强联手建智慧城市

会议期间,中国软件测评中心发起成立了中国智慧城市发展促进工作联盟,旨在透析智慧内涵、完善服务链条,打造产业整合、力量会聚、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智慧城市工作平台。目前联盟已会聚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等17个地方城市及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十余家ICT(信息通信技术)企业的力量,计划组织开展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智慧城市重点领域建设指南编制、智慧城市培训和体验中心搭建、智慧城市产业政策和标准体系研讨等工作,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支撑。

我们知道,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多方协作的庞大工程。联盟的成立有利于整合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所涉及的各项主体和领域,形成日趋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型,辅助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有助于打造智慧城市产业链与生态圈,形成良性的发展态势,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全局和长远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不可能仅靠某一两个环节的单打独斗,而是必须依托智慧城市整个供应链的协作创新,涉及到政策扶持、标准制定、理论指导、技术创新、行业应用、产品与解决方案、综合运营等方方面面的资源支持,只有实现从标准到应用的全盘打通,才能达成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联盟的成立,成为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强强联手,“1+1>2”的最佳途径。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在问题中前行

对于城市建设的主管领导和职能部门而言,智慧城市的建设仍然面临着诸多困惑。在年会上,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宁家骏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多为跟风之作。智慧城市建设缺乏明确的规划,有些城市盲目的模仿其它的城市,跟风建设,造成千城一面的隐忧。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贪大求全;第二,建设思路不清晰。很多城市都把智慧城市仅仅定位在工程建设,既没有明确主要的任务和实施的路线图,也没有多部门共享和业务协同的信息机制、政策机制,造成大量存储信息的浪费与智能化的缺失;第三,建设模式不够持续。很多城市把智慧城市建设都押宝在政府的投资上,使得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难以发挥,无法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导致智慧城市建设难以持续推进。

虽然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智慧城市一直在前行。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三大运营商已在全国320多个城市和当地政府合作建设“智慧城市”。“十二五”期间,上述320多个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上的直接投资合计已超过3000亿元。业内人士估算,城市“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可能高达5000亿元,而随着日后更多城市启动“智慧城市”建设,以及相关服务的推出,“十二五”期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

智慧建筑行业报告篇4

关键词:

智慧小区;物联网;应用设计

中图分类号:TP90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824(2013)06005704

0引言

全球经济国际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浪潮汹涌澎湃,通信和IT产业的发展正在极大地改变人们工作、居住和生活的方方面面。IT技术向传统的建筑行业快速渗透,建筑行业的智能化水平得到快速发展,从早期的楼宇智能化逐步发展到住宅小区智能化,住宅小区智慧化是IT产业向传统建筑产业和人们生活渗透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所谓住宅小区智能化,是指通过综合配置住宅区内的各功能子系统,以综合布线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区内各种设备管理自动化的新型住宅小区。普遍认为智能化住宅小区也是“三A”系统,即安全自动化(safe automation system,SAS)、通信自动化(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system,CAS)和管理自动化(management automation system,MAS)。SAS包括室内防盗报警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紧急求助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可视对讲系统、煤气泄露报警系统、室外闭路电视摄像监控系统和室外的巡更签到系统等;CAS包括数字信息网络、语音与传真功能、有线电视和公用天线系统等;MAS包括水、电、煤气的远程抄表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供水、供电设备管理系统和公共信息显示系统。

随着光网络、3G移动网络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应用,电信运营商正发挥自身的固话网络、宽带、3G移动网络、IT和物联网技术等优势,在社区信息化方面提供了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形成了智慧小区的整体解决方案。智慧小区是当代科学技术在住宅产业中的综合应用,旨在改善住宅功能,优化居住环境,提高居住生活质量,使业主畅想信息社会新生活。

智慧小区的智慧来源于智慧城市。IBM自提出智慧地球以来,就提出了包括智慧交通和智慧医疗等在内的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包含全面感知,充分整合,激励创新,协同运作的意思,其更多是站在技术应用层面来讲怎么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城市资源更加优化,让城市更加充满活力,使城市运作更加高效。本文研究的智慧小区就是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使小区的资源和环境更加优化,使业主更为便利地享受高品质的家居生活,使住宅小区的管理和运营更加高效和安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1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比尔・盖茨1995年所著的《未来之路》[1]中。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造性地提出了被称为EPC系统的“物联网”构想,该构想主要建立在物品编码、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2]。

在我国,物联网以前被称为传感网,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对传感网的研究。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论述了“物联网”概念。报告指出世界上所有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物联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物联网时代,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扩展到人与物之间的沟通。物联网实际上就是实现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络,物联网的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体和物体之间,使其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34],如图1所示。

不同的视角对物联网概念的看法不同,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也不相同。可以确定的是,物联网技术涵盖了从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处理直至应用的全过程,需要在材料、器件、软件、网络、系统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创新才能促进其产业链的全面发展。国际电信联盟报告提出,物联网主要需要4项关键性应用技术:标签物品的RFID技术、感知事物的传感网络技术(sensor technology)、思考事物的智能技术(smart technology)和微缩事物的纳米技术(Nano technology)。物联网作为传统技术的继承和延伸,其并不是一门新兴技术,而是一种将现有的、遍布世界的传感设备和网络设施连为一体的应用模式。我们需要做的是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设备,把人类社会与物理世界更好地连接起来,提高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与智能化水平[2]。

2智慧小区的组成和功能

目前大多数住宅小区已经陆续具备了基本的智能化系统,如小区安防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物业服务管理系统,也有一些高档小区实现了更高层次的智能化系统。但这些系统只是局部满足了业主和物业的需求,在系统的扩展性、稳定性、信息技术应用的全面性、业主生活的便捷性等方面还存在瓶颈和制约因素[5]。随着通信、IT、物联网技术的逐步应用,业主对小区智能化、信息化的需求也逐步提高,因而更高层次的数字小区、智慧小区也就应运而生。

本文提出的智慧小区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思路如下:一,从认识到体验、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的人性化思路;二,从线上到线下,构筑全方位信息化体系的融合思路,最终实现将小区现有的、未来可能建设的设施、系统、功能等各种资源集中、统一、安全、人性化地融合,实现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务和管理,为业主提供安全、舒适、绿色、宜居的人性化家居环境。按照智慧小区包含的产品功能、应用区域将智慧小区的功能组成分为3个大类:基础网络、智慧社区和智慧家庭,每个类别包括多项产品,既有已经普遍采用的智能化方案,也有全新的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和功能说明见表1。

3智慧小区的物联网应用设计

在智慧小区涵盖的产品和功能中,已经普及的智能化产品在其它资料中多有论述,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将不再详述,下面重点论述每个大类中物联网应用的相关解决方案。

3.1基础网络

基础网络包括光纤到户、小区无线网、数字家装布线和物联网平台+互联网平台。目前新建小区的网络建设主流采用FTTH全光网,有条件的小区在积极推动建设小区内的WiFi网络。数字家装布线通过数字、语音和视频综合布线,为业主精心设计家庭网络布线方案,可有效解决家庭语音通信、数据通信、网络互动影视等网络连接问题,为家庭信息化提供网络基础。下面重点研究物联网平台+互联网平台的解决方案。

传统的互联网平台着眼点在于信息服务与智能化、物业管理与安防智能化和住宅智能化等方面,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控制中心、IC卡等为小区管理提供技术手段。而新的智慧小区是要能实现信息、设备、人三位一体的信息化、智能化平台,让小区内现有的和未来可能应用的设施、系统、功能等各种资源实现集中、统一、安全和人性化的管理。物联网平台+互联网平台是小区建设中基本的一步,需要在物管中心设立智能监控中心,在小区内部每隔一定距离设置RFID卡读写器和定位器,形成覆盖小区范围的物联网无线骨干网络,承载所有小区智能系统的通信和定位功能的实现[67]。物联网与智能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相连,实现物理网平台+互联网平台的建设,网络结构如图2。

3.2智慧社区

智慧社区涵盖的产品非常丰富,智能物业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周界防范系统、智能可视对讲已经是小区的成熟解决方案,下面重点研究业主身份识别、手机一卡通、社区环境监控和社区路灯管理等物联网应用。

业主身份识别系统是为每一位业主配置基于RFID技术的身份识别卡,通过计算机系统可以将业主信息导入卡中,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进行交互,实现进入小区大门、楼栋单元门和家庭入户门时自动读取身份卡信息。当保安巡逻时携带手持读卡设备,能自动识别一定范围内所有携带身份卡的业主信息,可以识别没卡的外来闲杂人员,业主身份识别示意图如图3所示。

手机一卡通系统利用带一卡通功能的智能手机,将停车场管理、门禁管理、人行道管理、报案巡更、访客管理以及社区会所、商圈消费支付等归入系统统一管理,并与社区物业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信息交互,实现一个智能手机号完成小区日常管理到消费购物等所有涉及需要刷卡行为的功能。

社区环境监控系统通过安装在业主家中的智能探头,可以实时了解室内温度、天然气浓度等信息,在异常情况时自动报警,降低安全事故发生几率。通过安装在小区各处的监控探头,实时了解小区的温度、噪声等环境信息,传送至物管中心,显示在小区的电子信息公布栏中,为广大业主进行提醒和服务,实现社区环境监控的功能。

社区路灯管理系统通过设置光线强度感知开关,红外线感知自动亮度调节器,实现损坏或非正常工作路灯自动报警功能,通过监控中心自动实现路灯节能管理。

3.3智慧家庭

随着业主需求的提升,智慧家庭的产品会越来越丰富,下面主要研究智慧家庭中的智能家居、弱势群体保障系统产品与功能。

家居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家居设施能耗过高、家庭安防手段落后、家用电器使用不便等[4]。人们对家居的追求从面积、位置、户型逐步提升到对整个家居安全、智能、健康、舒适等更高层次、更人性化的追求。智能家居是物联网应用的一个典型领域,它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综合布线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所有设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体来说是利用信息传感设备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家电、安防和水电气设置集成,通过互联网进行监控和信息交换,构成高效的家居管理系统,提供安全、舒适、环保的居住环境。在智能家居方案中,每个家庭配备1台智能终端,通过该终端可以直接控制家中的家电、窗帘和灯光等各种设备,智能家居的无线组网示意图如图4所示。

弱势群体保障系统是通过物联网技术为家中的老年人和儿童提供远程医疗和安全定位服务,被保护人只需携带一块时尚的“手表”,就可以自动监控心跳、血压、血糖等健康指标,这些信息通过物联网传送到社区医院,医院的专家可以远程为被保护人进行会诊。在紧急情况下,被保护人可按呼叫功能,社区医院及时定位被保护人位置,并通知医护人员及时帮助和救护。定位功能还可以随时获取配卡的老人、儿童和宠物等的活动范围与轨迹,让被保护者时刻不脱离关注者的视线范围。

4结语

本文分析了智慧小区的功能与组成,重点研究了智慧小区的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当然,衡量一个智慧小区解决方案的成功与否,并非仅仅取决于智能系统的多寡、技术的先进性或集成度,而是取决于整个系统设计和配置是否经济合理,使用、管理与维护是否方便。因此,要在智慧小区内运用好物联网技术,还要坚持以下几个设计原则:人性化、易用性、可靠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等,限于篇幅,这些内容将另文研究。

参考文献:

[1]GATES B,MYHRVOLD N,RINEARSON P.The road ahead[M].Michigan:Penguin Books,1996:276278.

[2]雷玉堂.安防&智能化―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化实现方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399406.

[3]Int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EB/OL].(20051117)[20130420].http://itu.int/osg/spu/publications/internetofthings/.

[4]胡向东.物联网研究与发展综述[J].数字通信,2010,37(2):14.

[5]周声涛.关于智能小区发展的几点思考[J].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2000(11):5859.

[6]李建宁.浅谈物联网在住宅小区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1(1):2224.

[7]侯立功.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构想[J].数字通信,2011,38(6):3335.

智慧建筑行业报告篇5

关键词: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PDCA循环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4-0188-02

1 前言

医院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需要不断地吸纳和完善。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医院信息化就慢慢建立起来了,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医院信息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单机应用、部门级局域网、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在数字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为了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我国医院现代化的进程,医院的智慧建设成为客观需要。智慧医院是我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是智慧地球理念在医疗行业的一个具体应用,是当数字化医院达到功能覆盖全面、系统运行稳定的程度后逐步实现的。所谓“智慧医院”是医疗机构以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利用最先进的互通信技术,通过打造以电子病历(EMR)为核心的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就医患者、医务人员、后勤管理人员、领导管理层、流程制度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医院智慧化。

2 智慧医院的发展现状及体系架构

2.1 智慧医院的发展现状

目前一些信息化走在全国前列的三甲医院已经开始了智慧医院的建设。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是由吉安市委市政府出资建设,委托上海市东方医院经营管理的一家公立三级医院。在医院建设过程中,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参考沿海发达城市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充分调研,以建设绿色智慧医院为总体目标,利用先进成熟的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自控技术、现代通信与节能技术,向患者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就医环境。自医院开工建设以来,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智慧医院”建设已初见成效[1]。

2.2 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

智慧医院通过信息集成及通信协同实现人、物、系统之间的高效沟通协同,是医院优化医疗、后勤资源配置,持续为医护人员、医院管理层提供决策的高效生态系统。根据目前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医院建筑设施建设、业务流程、科室分布等状况,现阶段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主要由五大部分构成[2]:(1)即信息化基础设施。(2)业务数据传输及集成。(3)临床数据集成平台。(4)以病人为中心的前台作业平台。(5)后勤运营管理平台。五大部分需相互依存、数据共享、信息融合,实现五大部分总体集成,才能体现智慧医院的智慧功能。

3 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组成及功能

3.1 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组成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应满足医院内高效、规范与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应为就医患者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促进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及均等性等提供技术保障;实现医院“设备智能化、网络互连无线化、办公无纸化、医疗数据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等功能。

以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智慧医院”建设为例,信息化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1)信息网络设施,包括: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这是智慧医院的信息传输系统;(2)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数据存储中心、信息安全服务平台等,这是智慧医院的公共数据存储、信息交换及运营支撑平台;(3)建筑设备智能化系统,主要是包括综合安防系统、防盗报警、门禁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电子巡更、广播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耗管理系统等;(4)多媒体集成系统,主要包括手术示教系统、信息系统、智能会议系统等[3]。

3.2 智慧医院的功能

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在智慧医院所扮演的角色来看,信息化基础设施具有以下功能[4]:

(1)智慧医院基础数据的采集者。医院信息化的离不开基础数据的收集,就诊患者的数据、医务人员的数据、智能设备的实时数据以及其他临床数据的采集都离不开信息化基础设施。(2)智慧医院信息的传递者。基础数据采集之后需要传送到各个应用平台进行分析,否则采集的数据所携带的信息就失去了作用。而信息的传递需要信息化基础设施中的综合布线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来实现。(3)智慧医院智能设备的监控者。各种智能设备已经广泛应用在医院管理中,这些智能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情况等需要得到有效监控,而信息化基础设施就能实现以上功能。例如空调能耗控制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4)智慧医院安全的守护者。医院作为一个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在医闹事件层出不穷的社会环境下,日益严重的安全防范形势必须得到有效解决。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综合安防系统可以实现室内、室外无死角监控。每个护士站均布放报警系统,重要区域实现了入侵检测系统。这些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医院的安全运营提供了最有利的保障。

4 关于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每个医院建设的规模、需求、解决方案以及施工单位的实力等不一致,造成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一样。以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为例,建设过程中主要遇到以下问题[5]:

(1)建设前期工程规划与设计注重全局,忽略细节。在前期规划过程中,方案设计考虑系统比较全面,各个子系统在功能上能满足要求,但是各个子系统的内部方案考虑不全面,有些设计脱离了施工现场,造成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必须变更,从而引起预算增加。例如:整个医院由四栋大楼组成,且楼与楼之间间距较大,楼与楼之间互联设计采用多模光纤;各个楼层弱电间重要接入设备没有设计UPS供电;弱电间没有防雷接地;灾备机房没有配备UPS;重要业务没有采用双链路等。(2)难以制定准确的工程建设计划。由于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各个科室的需求随时会更改,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变数,很难制定准确的计划。例如:某个医技科室临时更改信息点的布置和数量,造成工程返工和浪费;后勤保卫部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监控点位及要求,室外管路建设因冬雨期无法施工造成工期后延;无线网络设计方案无法满足使用要求,无线信号在某些区域较弱,导致需调整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案。(3)各个专业工种的配合协调比较困难。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强电、给排水、暖通、装修、净化等专业有交叉面配合,而每个专业的现场负责人、施工方案不一样,进度计划安排不同步,各个专业在建设过程中缺乏联络和沟通,造成在建设过程中各专业相互扯皮,甚至会破化其他专业已完成作业面。(4)施工单位施工质量无法达到设计要求。信息化基础设施子系统较多,专业性很强,因此对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能力、经验、业务水平要求也比较高。工程招标时中标单位低价中标,由于中标单位中标价远低于市场价,货源得不到保证,造成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施工缓慢,施工过程中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

5 PDCA应用于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管控方法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或者持续改进螺旋(continuous improvement spiral),最早由休哈特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的组合,其内在含义是指在管理过程中采用以上四个步骤循环往复,保证目标持续改进的过程。

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由四栋建筑物组成,建筑面积约为11万m2,所有信息化基础设施必须要在7个月内完成所有子系统的建设,使医院满足开业条件,这一要求使进度控制从项目开始之初便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该项目能在预定的期限内高质量地顺利完成,项目业主在进度控制中引入PDCA循环理论,以便对整个工程的进度实施动态管理。

(1)计划(P)。信息化基础设施在建设之前,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包括建设业主、使用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分析各个领域的需求,同时对信息化系统实施的医院进行参观学习,然后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实施计划包括整个项目工期进度计划、月进度计划、周进度计划,每种进度计划类型明确负责人、完成时间、具体措施、完成目标。实施计划经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工程管理人员批准后予以实施。建设业主以该计划为依据,日后对项目进度进行动态的跟踪控制,以便及时提出改进措施。(2)执行(D)。施工单位根据制定的计划严格执行任务,建设业主、监理工程师建立现场解决问题机制,将办公地点直接设在施工现场,积极发现问题,对已发生影响进度计划的问题及时处理。协调信息化基础设施施工单位与其他工种交叉作业面,保证场内的正常的施工秩序;严格执行材料、设备进场报验制度,保证施工质量;监督施工工序,做好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及时确定现场签证;处理合理的工程进度支付凭证,确保施工单位施工流畅性,提高施工单位积极性。(3)检查(C)。建立现场巡查、不定期抽查、周例会调度机制;检查项目实际进度是否已经超出的计划,并判断其在整个网络计划中对后续项目及总进度可能造成的影响。若超出,要求施工单位提出改进方案并要保证方案严格执行;保证项目各子系统实施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排除对项目不利的人员或限制他的权限;发现项目存在的风险,尽早进行规避和做好应急预案,向领导决策层报告项目状态、项目进展和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等。(4)处理(A)。在处理阶段应对第一阶段施工情况以及相关经验进行总结,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项目施工计划实施有效的修正,在确保无误的基础上对各个环节的程序进行完善,从而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性。此外还应当将本阶段乃至整个PDCA循环中尚未有效完成的计划接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之中,进行二次循环。

6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化系统将会成为未来智慧型医院的有利保障。完善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PDCA循环的使用使得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管理方面更加科学有效,使项目进度处于一种动态管理中,通过每一次循环不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提高了管理手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证工程建设费用、工期、质量、安全达到预期,建设成真正的智慧医院。

参考文献

[1]史洪飞.总医院智慧医院建设初探[J].解放医学院学报,2013(5):522-523.

[2]陈金雄.构建智能型数字化医院[J].医疗卫生装备,2010(2):1-4.

[3]吴艳艳,唐源.医院智能化建设及其在智慧医疗发展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5(36):38-41.

智慧建筑行业报告篇6

要大力发展3G、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对于外国这些新的理念和新的战略,要有所启迪,也要有所警惕。

事件

来自工信部部长李毅中的警示

2010年经贸形势报告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表示,通过传感网和互联网的应用,“智慧地球”可以极大提高效率,产生更大的效益,但美国试图用其信息网络技术,控制各国的经济。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必须提高警惕,不能受制于人。

李毅中说:“要大力发展3G、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对于外国这些新的理念和新的战略,要有所启迪,也要有所警惕。”

李毅中的观点,在舆论界和知识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业内人士相继提出,中国安全部门应该关注以下3个疑问:首先,IBM“智慧地球”在中国实施的时候,涉及中国国家安全的信息如何得到保证?其次,中国大型行业企业、中国地方政府与IBM“智慧地球”项目合作时,如何保证国家基础设施关键信息不会外泄?再次,IBM为什么在中国大力推广“智慧地球”,在世界其他国家为什么没有这种力度?

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刘锋无比担忧地说:“IBM公司是与美国国家战略挂钩的公司,我国如与其合作的话,上述领域和金融领域的动态信息将很容易被IBM等IT巨头获取或操纵,进而被美国政府所利用。还有一种风险是通过IBM公司的软件系统,军事人员也完全可以反向操控上述设备。”

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李广乾则坦率地指出,IBM是超越“赵本山”的“忽悠”高手。 对于舆论传言的“智慧地球”在奥巴马上台后被确定为美国的国家战略,李广乾表示,美国政府其实是根本没有这样说的,这纯属炒作。

背景

IBM在中国热炒“智慧地球”

IBM早在2008年就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在中国以“智慧城市”为切入点开展项目。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家信息产业振兴计划的出台,地方政府出于招商引资等目的对建设“智能城市”热情高涨,对IT厂商来说,这其中无疑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2009年2月开始,IBM在中国以极其猛烈的方式推广“智慧地球”概念,包括建立中文网站,在门户网站、电视媒体、公交站台等进行广告轰炸,举办各种研讨会进行宣传,这种宣传力度在其他国家是罕见的。

在IBM的宣传中,“智慧地球”所包括的领域极为广泛,有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等。这些领域涉及到了民生基建和国家战略,甚至是军事领域的信息。

实际上,“智慧地球”战略真正诞生于2009年1月28日。当时经济危机来势凶猛,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IBM CEO彭明盛向美国总统奥巴马抛出这一概念,于是奥巴马回应说,经济刺激资金将会投入到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中去。然后,这样的新闻在国内添油加醋地“被上升”为了美国国家战略。

IBM商务人员积极地在中国企业和政府部门中推广“智慧地球”应用,并开始达成诸多协议。同时,中国各地的许多城市的政府与IBM积极开展了合作。“数字广东”、“武汉两型社会”、“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等规划正在逐渐变为现实。据透露,IBM公司将继续在包括成都、深圳、大连和上海等地区进一步投资,以此扩大IBM全球服务执行中心。

此前,IBM大中华地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表示,2010年IBM将加强智慧城市、协作创新和领导力三个领域建设,支持“智慧的地球”在中国落地。2010年,IBM在尚没有覆盖的一些地区增加了更多的办事机构,并配合一些地方政府的计划,把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资源的分配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为此,IBM在北京成立了IBM全球铁路创新中心和IBM中国分析决策创新中心。在中国,IBM不仅成立了IBM中国研究院、IBM中国软件开发中心、IBM中国系统与技术研发中心,同时还在西安设立了新的软件开发中心。

“在这里,中国将成为智慧地球解决方案的研究与创新的全球中心。”钱大群说,“中国作为IBM全球创新中心,将继续得到IBM的投资。”

“智慧地球”一来,一些政府部门相关文件和规划的正式用语,相应的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也被重以“智慧××”,如以“智慧城市”替代已经沿用多年的“数字城市”。但是,不少中国专家认为,如果诸多国家信息和行业信息被国外IT巨头获取或被他国操纵,造成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焦点

究竟有无必要警惕“智慧地球”?

冷静思考,很容易了解到,如果IBM“智慧地球”在中国落户,将对我国的IT产业产生冲击,对我国IT产业自主创新形成挑战。因为,如果接受“智慧地球”,就意味着接受其技术、接受其产品、接受其管理方式和运行模式,这无疑将挤占我国IT产业自主创新的生存空间,侵占我国IT市场份额,给我国还不够强大的IT产业提出新问题。

此外,如果引进“智慧地球”,也有可能造成某些安全威胁。可感知、可互联互通和更加智能化也就意味着一切更加透明,一切更易控。目前,在互联网领域,我国能够掌控的核心技术还十分有限,如果再加上传感器和射频标签的普遍应用,由此带来的安全风险也就更加难以估量。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直属事业单位,负责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为中国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和企业发展提供平台服务。其目标之一就是成为政府决策的支撑平台。根据需要,该部门专门起草了一份报告。

一位参与起草该报告的人士称这是份内部交流用、非保密级材料,当初之所以会起草这份材料,是因为物联网正是当时的热点和研究重点。这份8500多字的报告中肯定了IBM智慧地球概念是符合中国两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但同时也认为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是“经过精心谋划、充分准备和周密部署的”,IBM这一系列具有里程碑式的理念,都是围绕推销IBM自己生产的软硬件产品和解决方案,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营销策略。

其理由是,IBM确信没有竞争对手可以在智慧地球的技术实现领域超越它――实现智慧地球愿景的关键技术:传感器网络、云计算、超级计算、软件服务化、数据整合与挖掘等等都是IBM的技术优势,IBM已经构筑了一个没有竞争对手的信息技术生态环境。

一位IT行业人士也认为,智慧地球整个实施过程可以完全由实施者主导,对于最核心、最要害系统,可以实行物理上的隔离,建立一套独立封闭体系。

2008年以来,经济危机给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信息化投入成为被缩减的首要对象,这就给像IBM这样的IT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于是,整合并应用新的技术手段,提高现有信息化基础设施效益,降低成本,就成为IT企业推销其技术方案的基本方向。

实际上,近年来,RFID(射频身份识别技术)、SOA(面向服务架构)、云计算、SaaS(软件即服务)、物联网等IT技术及其应用方式的集中出现都与这种大环境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报告的撰写者担心的是,中国的工业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牢靠,企业发展和劳动就业等问题还需要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而IBM所关注的这些领域均是资源丰厚、资金充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如果IBM凭借智慧地球大规模获得了这方面的项目资源,中国将会被IBM高附加值产品消耗掉大量资金资源,严重削弱中国对本国企业的扶持力度,影响中国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效果。

其实参加过2010年经贸形势报告会的人,都能够分析出李毅中部长讲话的本意,即中国在大力发展3G、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必须坚持自主创新,提高警惕,不能完全受制于人。这句话放在任何时候讲和强调都是对的。

启示

中国需要真正懂得信息化的人才

有专家表示,英特尔、微软等公司在过去多年里也曾经被反复质疑,例如微软操作系统的后门问题也曾被上升到国家安全的角度。不仅在中国,全球其他国家也都会感受到信息安全方面的威胁,随着互联网技术向物联网演进,此次“智慧地球”事件只是这种担心的一次集中释放。

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处长王威信表示,智能城市建设由于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因此必须由政府来主导,重视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可控的本土公司,另外还要警惕信息安全问题和避免重复建设。

但问题就在于,现在国内缺乏一批真正懂得信息化和信息安全的人,所以IBM一提出新战略,不少人就跟风。此前,政府曾设立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但在2008年被撤销了,“信息化”协调机构的缺位,使得近两年以来,整个信息化建设领域实际上处于“无作为”状态。

恰恰是在这个时期,IBM提出了“智慧地球”,给国内一潭死水的信息化建设领域投下一颗重磅炸弹,整个市场瞬间被“激活”了。为什么“智慧地球”在其他国家声势很小,在中国声势很大,这就说明IBM抓住了我们的软肋。

“国家信息化的战略,应该有核心的东西。”李广乾指出,以前国内提出“五化(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城市化)并举、两化融合”,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提了。而“智慧地球”受追捧,也恰恰反映出国家信息化协调管理职能和机构的缺失。

问题在于,是否中国信息产业每一个链条都要依赖于IBM呢?既然说“智慧地球”影响了中国的信息安全,若弃之不用,那么中国自己有什么呢?

“(我们国家的)物联网有一定的基础,在国际水平线上,我们并不落后。”李毅中说。那么中国“物联网”战略要成功,是否必须跟随IBM所谓“智慧地球”的脚步呢?世界其余国家也都在加大物联网研发力度,中国的研究在国际上处于怎样的地位?

对此,李毅中认为,中国物联网研究是与国际同步的。他表示,当前各地对于物联网都非常重视,工信部和江苏省无锡市正在组建部级物联网研发中心。实际上,本土企业神州数码也不甘落后,“数字城市”战略,以应对中国城市化、区域化及城市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紧随其后的是思科、清华同方、东软集团等IT企业。

智慧建筑行业报告篇7

关键词:互联网+;数字城管系统;大数据管理;城市绿色化;节能减排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3003

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背景

从背景来看,在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了,要走集约、绿色、智能、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总理也强调了“互联网+”行动,要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城市建设重要内容。智慧城市是作为解决城市病、促进城市管理、提高城市治理能效的重要手段。

为什么这样确定智慧城市地位呢?新型城镇化是动力,转变传统工业化结构,农业现代化是基础,信息化是协调创新,新型城镇化是机会平台,绿色化是方向。这“五化”实现第一个阶段的目标就是“小康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到后工业文明,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镇化作为一种主要的推动力量,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但是,同时也要看到,城市有了非常严重的城市病。比如,交通拥堵、能源紧张、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垃圾围城、噪声污染、用地矛盾、水资源短缺等。这意味着,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还在“青壮年”就患上了“老年病”,需要从中、西医双方面进行统一治疗。所以,用智慧城市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城市工作中来解决城市病,解决城市的现实问题,破解城市发展难题,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这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背景。

二、智慧城市的定义和内容

可以看到,未来的城镇化需要内涵和质量上的提升。

(一)未来城镇化内涵与质量的转向

从全方面来看,有以下八个转向。一是,由过去的城市优先发展,转向城乡互补发展;二是,从高能耗建设或者高能耗的城镇化转向低能耗、低碳的城镇化;三是,从大城市扩张为主转向生态城和小城镇与大城市互相发展;四是,从盲目克隆国外建筑转向文脉传承;五是,由高环境冲击转向低环境冲击,要走一条低污染的发展道路;六是,由放任式机动化转向集约式机动化;七是,从大型、集中式,以工业文明为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小型、分散循环式的基础设施建设;八是,从少数人先富的方式转向社会公平。面临的任务非常严峻。在这样艰巨的过程中间,需要智慧城市来协调各方,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二)智慧城市的定义与内容

智慧城市的定义内容有很大争议。很多专家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定义,每一家的定义都不一样。国家五年前颁发的文件中,把智慧城市的定义分为这样三个方面。从城市管理者角度讲,促使城市“不得病”、“少得病”和“快治病”,保障城市健康和谐发展;从企业角度讲,利用智慧城市技术手段,提升企业自身运营效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竞争力;从百姓角度讲,让民众感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便民”“利民”和“惠民”,对政府有效监督。从这样三个角度来讲,智慧城市都发挥了各自的效应。

从手段上看,智慧城市通过全面感知、信息共享、智能解题。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行过程中采用信息化、智慧化、人性化等手段推进管理创新。

从内容上看,涵盖城市产业、民生、环境、防灾减灾、行政治理、资本配置等,涉及面很广。

从理念上讲,以智慧系统为“黏合剂”将集约、低碳、绿色、人文等新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

从难度上讲,智慧城市建设最大的难点是通过信息共享、系统共生来消除部门“信息孤岛”和利益壁垒。所以我们的信息化经历那么多年以后,每个部门都自己搞一个系统,这种系统就成了各自的信息孤岛,这些孤岛应该通过智慧城市进行整合,形成共享的信息平台。

三、智慧城市建设的路径

智慧城市如何实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呢?主要是通过“互联网+”进行推进。

从集约角度讲,提高城市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城市的运行效率。用智慧城市的理念,智慧税务、智慧能源、智慧垃圾处理、智慧管网等。智能本身是通过城镇化的智慧化与精细化管理,使百姓的生活更加便利,而且百姓更加方便监督各种为民服务的机构。

从绿色的角度讲,智慧城市建设促进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恢复善待生态环境,通过智慧城市的办法对环境加以保护和建设,实行低冲击发展。

从低碳角度讲,通过降低能源消耗、推广可再生能源,使促进行为节能减排。通过测算,光是能源消耗的可释放,就能达到15%的节能和节水,是绩效最高的节约方式。

(一)推行数字城管系统

推行了10年之久的数字城管系统与智慧城市的关系,数字城管将让城市发展更加可持续,有效解决现代城市多部门服务和协调复杂性的矛盾。数字城管是城市管治的基础工程。数字城管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创新的最重要基础部分。同时,数字城管也是社会公平的公共品。

数字城管系统作为一种网格化的物理平台,不仅能将物联网的感知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精确叠加起来,而且又可发挥现场巡视人员实地拍摄检查并反馈分析的能力,是一种不断严禁的“人――机”复合平台。因此,可在已有数字化城管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扩充,作为智慧城市的公共平台。比如,一个井盖掉了,过去一定要等到小孩子掉进去了,有关部门才去追查到底是怎么掉的,这个周期平均13个多月。现在,进行了网格式管理,把所有的井盖都作为城市的部件记录在案,一旦这个井盖破了、掉了,在一个小时之内就会检测到,信息传递到系统,系统立刻就能发现这个井盖是属于哪个部门管辖,并把信息传给相关部门,相关部门立刻补上。再过一个小时,第二次巡视就能发现这个井盖到底有没有盖上,其中时间间隔是多少,把这个结果公之于众。为民服务的质量、行政效率,都可以体现出来。可以演变为互联网,在每个井盖上加一个装置,可以实时知道这个井盖是掉了还是破了,还是完好的。现有的网格式管理,使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形成一个智慧城市公共平台,这个公共平台通过采集数据,把原有的一些基础设施和容易发生的事件事先储存起来,进行预案现场化,极大地提高了相关部门对突发性事件和可能出现灾害的反应速度,提升各个部门的效率。

(二)大数据管理的链接

从大数据与数字城管系统来看,通过大数据管理,从人口24小时的分布与交通干线上手机位置的信息,就可以了解到整个城市交通的拥堵情况和发展演变的规律。通过大数据,从相关性角度来了解人口的流动,是原来的抽样调查难以完成的,它从整体上全面地反映整个人口就业在城市空间的流动,可以为人口的布局、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各种各样的城市难题找到解决方案。大数据成为有力的武器和非常好的管理资源。从这扇门打开以后,许多原来传统城市管理难题的解决办法或者治“城市病”的途径都被找到了。

这看似复杂,其实很简单。智慧城市必须是从操作简单的政府与老百姓的投诉反馈机制,延伸到网格化、精细化的管理系统,再通过城市的公共信息平台,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这三大信息加上去,使得整个城市的智慧管理系统不断升级,不断向前发展。所以说,智慧城市非常昂贵。有许多设备供应商希望基层政府购买他们的设备,建设“智慧城市”。这就相当于病人到医院里看病,医生不给开药,而让病人找药厂,药厂给病人开了一大堆药,抱回去吃,效果很差。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发现很多地方的智慧城市建了没有用,因为它是设备商供应建设起来的,不堪一击。这样就把智慧城市的名声搞坏了,这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

(三)放大智慧城市的叠加效应

智慧城市有叠加效应,由专题性智慧向综合性智慧提升。比如,功能模块型、数据共享型、虚拟城市型、电子商务型,都是不同的专题,专门针对一种城市病,策划、治疗这个城市病的智慧城市,从治一种病发展到治多种病,最后针对疑难病症进行治疗。向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发出挑战,这样的智慧城市,可以认为是到了一个高度。一个非常著名的国外大公司,一进来就说“智慧地球”,地球比人类聪明多了,地球聪明起来,智慧城市就建成了。实际上是广告宣传语,为了卖设备,相当于病人到了医院,没看病就抱走了一大堆药,走偏了方向,浪费了钱。

(四)促进城市的绿色化与节能减排

智慧城市必须是围绕着促进城市的绿色化,把节能减排作为智慧城市的一个通用问题。联合国的数据统计,城市最基本的病:75%的能源是城市消耗的,75%的污染是城市排出的,75%的温室气体是城市引起的。如果说地球有病,城市是根源。大自然本身是绿色的,不要去破坏它。乡村也是绿色的,不是灰色的。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把城市转变成绿色,这是长期的概念,这样智慧城市、生态城市,智慧的绿色交通,智慧供水、智慧能源城市,都是围绕着使城市绿色化,运用信息数据,运用“互联网+”。

1城市生态化改造

城市生态化改造,是需要城市建筑密度、人口密度适当提高,保持紧凑,防止出现美国的城市蔓延,绿色建筑达到80%以上,可再生能源占比20%以上,实现生物多样性。中国跟西方发达国家一个非常大的差别就是,西方一个农民消耗的能源比城市的人要多得多。而在中国,一个城市居民消耗的能源是农村的三倍,正好相反。原因在于,我国农村机械化运作水平很低,人多地少。整个城市化的过程,对资源消耗、能源消耗、空气排放、污染压力都非常大,要通过原有程序的生态化、绿色改造等来运营。

2城市交通与绿道建设

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交通排放的能耗气体占到整个能耗气体排放的1/3以上。随着汽车进入家庭,中国的交通发展非常快。但是,如果从城市建设的角度出发,硬件和软件相结合,采用交通导向的开发模式,使空间利用和交通紧密地结合起来,利用“智慧交通”改治拥堵的情况,通过城市发展的骨干交通的智慧化,轨道交通与大容量快速公交等,把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包括绿道、自行车道、人行道打通,使信息化与机动化协调起来,就能解决交通排放的废气,使交通的能耗减少。

3智慧水务建设

通过智慧水务建设来处理排水、污水、安全供水以及防洪防涝,建设智慧海绵城市。城市许多管网运行状况是不能改制的。智慧城市建设能够及时反映管网平时疏通的情况、堵塞的情况,水量大小等情况,确定哪些管网应该启动,哪些管网应该关闭。应该智慧地反映和适应城市的洪水,同时使城市的暴雨能渗到地下,和地下的水接通,使水地成为水库,城市可以像海绵那样吸收水。最近经济工作会议上,总理提出,城市水源的问题,需要城市自行解决,以后大规模的调水要逐渐减少。水是可循环的,智慧城市要促进循环。过去对水资源的利用是做加法,人口和产业,利用加法。现在是乘法,也就是水利用一次,等于水资源增加了一倍,利用两次就增加了两倍,新加坡是水资源再利用的典范。海水淡化每吨5元钱,而污水再生一次是每吨25元钱,非常便宜,比任何长期调水的成本都要低。同时,这种供水的模式非常安全和可靠。所以说,要把海绵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建设相互促进。比如说,海绵城市建设中,把传统开发模式形成的洪水高峰大大消减,原有的管网,五年一遇的,变成十五年一遇、二十年一遇的,把综合管廊变成智慧管廊,把海绵城市变成智慧的海绵城市,把城市黑臭河道治理,中水回用,水务协同微循环都带动起来。

4智慧能源城市的建设

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及建筑节能相结合,城市成为可再生能源的城市。

分布式能源和集中式能源有巨大的区别,集中式能源是一个独立的电场,如果这个电场遭到了袭击,整个城市能源就消失了。非物质能源是分散的。比如,屋顶的太阳能、周边的风、生物质发电等多种能源,整合成新能源网,必须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其协调起来,共同为城市提供一个安全、保障又有弹性的系统。即使系统一两个节点出了问题也非常安全。它是弹性的,同时又是绿色的、可再生的。这就是一种互联网智慧城市的运用模式,称为智慧的能源城市。笔者曾领导一个团队在东北地区50万人口覆盖区域进行尝试,把能装上太阳能的屋顶都装上太阳能,共装了产电20千瓦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如果在全国推广,若10%的屋顶实施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工程,年发电量相当于再造一个三峡电站,应用潜力十分巨大。

5绿色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启动以后,可以推广新能源的应用、三网合一的信息技术,来回溯超市产品质量等,再推行水的小型化、低成本、无害化的饮水安全、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基础设施,这些在大城市里是难以推广的,而在小城镇可以推广,小城镇可以成为新技术的汇集地。

四、结论

智慧城市必须要应对很多问题。比如城市空气,PM25产生,可以说每天都不一样,每个季度、每个月、每一天都是不一样的。源头如此分散、如此多元化的污染源,必须要通过智慧的源头分析、现场的智慧检测、过程的控制,智慧的预警预报和智慧的系统反应,才能有效应对。不能简单地只看看天,再判断能见度多少。如果有效应对,就会使污染下降。

绿色建筑、绿色社区,城市的基础细胞是建筑和社区,如果把这些建筑与社区健康化、绿色化,再加上“互联网+”,能够解决很多问题。比如,每个绿色建筑都安装一个集成的传感器,把二氧化碳的浓度、VOC的浓度、温度、湿度、能源消耗、水的消耗都收集起来,传递于中心管理,横向比较,可以很方便地发现,哪些建筑的病最严重,哪几个细胞首先坏死。据调研发现,水消耗最高的建筑与最低的相差12倍,能源消耗最高的建筑和最低的建筑相差16倍。城市的病是由建筑的病,即细胞的病构成的。通过绿色建筑、绿色社区的智慧化管理,首先能发现所患的病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有许多建筑的病是先天的,管子就接错了。所以,智慧城市是以中医的治理方式综合应答解决“城市病”不这样应答就是假的智慧城市。当然也要关注到,每个城市有自己的一种流行病,治疗方法要根据每个城市的具体情况。

智慧城市类型众多,但是从科学分类来讲,至少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城市管理绩效提高型。即社会创新模式、创新机制的激励,大大提高了政府治理城市的成效。

二是节能减排型。城市发展绿色化,不仅仅使当代的城市宜居起来,因为我们城市不宜居主要是污染,主要是不绿色,为下一代留下什么。

三是市民生活便捷型。也就是说,市民生活不方便是因为城市有病,所以智慧城市必须要及时、有效地应对城市病,使老百姓生活得更好。前两种是政府必须事先做好顶层设计和实施规划的,并能为第三种奠定基础。

顶层设计的本质是“城市诊断”、看准“城市病”,再以智慧手段综合调理,从而逐步演进为复合式全功能智慧城市。只有这种智慧城市才是中国需要的,才是符合前文所讲的“五化”的方向,才能使老百姓生活得更好,使城市生活更美好,发挥城市的应有作用。要以最低的成本、最优质的服务使城镇化健康地、绿色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仇保兴应对机遇与挑战――中国城镇化战略研究主要问题与对策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仇保兴笃行借鉴与变革――国内外城市化主要经验教训与中国城市规划变革[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仇保兴中国数字城市发展研究报告(2011―2012年度)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4]辜胜阻中国城镇化机遇、问题与路径[J]中国市场,2013(3)

智慧建筑行业报告篇8

跨行业沟通

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迈向内涵式、集约化,然而,行业间的壁垒、委办局之间的屏障,早就是城市信息化的老大难问题。除了靠机制来解决问题,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也是必经之路。

IBM在交通、水务、电力、医疗等行业已经有过成功的解决方案,但是靠独立行业的智能化运营,还无法真正上升到城市级智慧,IBM软件集团行业框架销售全球副总裁Meenagi Venka表示:“IBM智慧城市IOC解决方案可帮助城市的各个组织机构和部门从不同的物联化系统中整合信息,并建立一个智能、互联的环境,用以促进协作,提高效率并做出有效决策。”

IOC通过处理个别部门的数据源和事件信息,能够在整个城市视图中呈现这些信息。万一发生大规模紧急事件,政府部门可以评估状况,并通过基于 Web 的门户发送报告给相关部门,各部门负责人可一起沟通并制定应急计划。

除了敏捷反应外,IOC还能帮助城市管理者预见问题,使异常中断对城市服务和运营造成的影响最小化。例如,在紧急情况下报警提醒消防人员打开消防栓,或预见交通拥堵,提前准备疏导工作等。

分层次智慧

北京市经信委副主任童腾飞介绍:“2011年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和‘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而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政府的主导,还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壮大和人才的培养。”实际上,IBM也在积极参与北京的智慧城市建设,不过,中国各地的城市化进程不一样,城市规模也差别很大,因此,智慧的层次也要有所区分,必须量体裁衣。

IOC具有高灵活性,很容易就能创建、再利用和添加其他技术支持等功能。同时,IOC还提供多个部署模型,为各种规模的城市提供不同等级的 IT 资源选择。信息化发展较快的城市可以在数据中心部署解决方案,对于没有资源或处于信息化初级阶段的城市,也可以选择SaaS模式。

智慧建筑行业报告篇9

“未来,房子能自动调节冷热,住在里面舒服极了。

“未来,城市里不再有冒黑烟的烟囱,天蓝蓝、水清清。”

…………

1993年,江北区观音桥蜀都小学,三年级学生李莉在作文《未来的城市》中这样憧憬。

一转眼,20年过去了。

2013年1月29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创建国家智慧城市第一批试点名单,重庆市两江新区和南岸区赫然在列。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在重庆落地生根,李莉作文中的畅想正在变成现实。

什么是智慧城市?

——“让我们共建智慧的地球。”当这句广告词响遍全球时,美国、欧洲、日本等竞相推出智慧城市建设计划。智慧城市到底是什么?在这场被称作“城市形态革命”的浪潮中,重庆又处于什么位置?

“智慧风暴”

2009年1月28日,美国华盛顿特区。

总统奥巴马正召开圆桌会议,美国工商业界领袖齐集。

“建议联邦政府投资建设智慧地球。”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建议。

2008年11月,世界电子业巨头IBM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其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并细化为可操作的智慧城市概念: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实现城市功能的全面信息化;它具有低碳“智慧”,能自动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它能够感知和回应人们的各种需求,实现以人为本的自动化服务……了解了“智慧”的本质后,奥巴马拍板,将智慧计划提升为国家战略。

几乎与此同时,一场“智慧风暴”迅速席卷全球,西欧诸国、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了智慧城市计划。

“智慧城市将改变城市形态,掀起一场生活方式的革命!”有人这样预言。

在“智慧风暴”的劲风中,一座位于中国西部的城市,也悄然站上潮流之巅。

智在“云”中

2012年12月5日,北京,国家住建部,一份《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从这天开始,中国在全国“海选”首批智慧城市的试点城市。

“海选”的标准何在?

如果将智慧城市比作一个头脑聪明、反应迅速的巨人,那么,功能强大的数据库就是巨人之“脑”,将物与物相连接、覆盖城市方方面面的网路,则是巨人感知和行动的“神经”。

对申报城市来说,此二者缺一不可。

巨人的“脑”和“神经”,一座西部城市早已经具备。

一个月后,重庆。

一支来自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的考察组,辗转主城各区,考察重庆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

重庆在建世界最大的云计算基地。

南岸区已经引入物联网基地。

观音桥已经建立了智能控温系统。

…………

“建设智慧城市,重庆先天优势明显!”一番考察后,专家如此定论——拥有强大存储能力的云计算基地,就是智慧重庆的“脑”,而终将覆盖全市各个角落的物联网,将铺就智慧重庆的“神经”。

这种信心并不是妄想——2013年1月29日,“海选”名单揭晓,重庆两江新区和南岸区顺利入选。

畅想“2.0重庆”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智慧城市发展战略,未来重庆将升级为一座智慧城市。对普通人而言,这座“2.0版”的城市将为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

管理的“智慧”

同历史上任何一场技术革命一样,智慧城市对公共管理系统的影响最为深远。

而重庆公共管理系统的“智慧革命”,首先从城市管理发端。

2009年1月5日,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

上午9点整,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启用,将江北、南岸、渝中等七个区级数字化城管平台统一连接。

“南岸区海棠晓月小区附近,垃圾堆在人行道上了!”10点20分,有市民打进热线电话,接线员记录后,随即转发南岸区分中心。

10点25分,南岸区分中心派出监督员到达现场,对现场拍照取证。相关影像资料随即传回指挥中心,由受理员转交值班长处理。值班长经过查询,确定了海棠晓月一线市政主管部门,随即将信息传给对方,要求派员清理。

10点38分,现场摄像监控显示,环卫工顺利清除垃圾,并向监督员报告。值班长接到现场监督员办结汇报,并为处理结果结案。

处理这起公共环卫事件,数字城管中心仅耗时18分钟。

随着全市数字化城管体系的建立,暴露垃圾、油烟污染、工地扬尘、施工占道、路面塌陷、下水道堵塞、道路积水等公共事件,都能够得到迅速的处理。

近年来,重庆在城市管理、交通管理、治安防控、环境监测等公共管理战线相继实现了智能化——一个集数字监控、即时接报、即时处理于一体的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已经现出端倪。

低碳的“智慧”

2013年2月底,重庆大剧院。

李浩捏着《分手大师》的戏票,步入剧场。

19点30分,这部享誉全国的滑稽舞台戏开始了。

在剧场这个密闭环境中,李浩靠在座椅上,时而放声大笑,时而热烈鼓掌——全场近千名观众也跟他一样。

一场演罢,李浩丝毫不觉得剧场内空气憋闷。

李浩并不知道,近千人一起看戏,居然不觉得憋闷,是因为重庆大剧院的空调有“智慧”。

2009年10月,江北嘴中央商务区江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一期工程竣工。这种被称为“水空调”的新型控温系统具备智慧和低碳特点,能根据当前环境温度,对江水进行制冷和制热处理,作为建筑物的空调冷热源,实现有限能源的最大化利用。

重庆大剧院成为首个受益者——当年大剧院的200多场演出,全部由江水作为冷热源。

如今,此系统二期工程也已经竣工,为江北嘴中央商务区400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提供冷热源。

近年来,随着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和重庆低碳重大项目等试点项目相继建成,低碳的“智慧”正得到全面应用。

未来,你的家也将变得“智慧”。

服务的“智慧”

2013年4月9日,茶园新区物联网基地,李鑫走进“智慧南岸体验中心”。

他随即被迷住了——

当你站上演讲台,麦克风和摄像头会自动转向面对你。

当你走进家门时,家里的空调和照明设备会自动打开。

当你准备欣赏家庭电影时,窗帘和灯光会自动关闭。

在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的中心内,展示了涵盖居家、交通、办公等各个方面的智能化应用技术,供广大市民提前体验。

跟停留在实验室里的实验不同,这些技术正在或即将投入实际应用。

在成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后,南岸区计划在2013年建设十个“智慧生活”试点社区。三年内,还将通过区级财政拨款和社会吸纳等方式,筹集15亿元作为智慧城市建设资金。

智慧建筑行业报告篇10

关键词: 云计算 物联网 智慧地球

1云计算的概念及原理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云计算中心的要点之一是:以大规模数据中心为代表的物理门户成为今天IT和业务基础架构的主干。在数据中心,应用和服务中间的紧耦合被打破。云计算平台通过从物理服务器上创建和管理虚拟运行环境,实现了由相同规模的物理数据中心支持更多的应用和用户,好比一个大的建筑被分成许多房间,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定制每个房间,通过可移动的墙来实现调节。数据中心可以为用户配备特定的服务,并实现按需付费的模式。

通过这种方式,云计算将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因为我们对新服务的需求不再需要经过漫长的等待,而是即刻就可实现和应用。快捷和即时可用的孵化环境是我们的想法很快就得以实现,从而实现更大的创新。这将是对传统开发环境的一个突破。

2.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物联网也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拓展。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物联网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3.智慧地球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就像有“智慧”的生命系统,由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组织机构和自然系统互相连接而成,人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自由度来构建、汇集、整合和连接存在于任何地方的各类资源。

智慧地球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的“物联网”。构建“智慧的地球”,可以让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组织和机构更好、更高效地沟通。智慧地球可以理解为将物联网和互联网融合,把商业系统和社会系统,与物理系统融合起来,形成新的、智慧的全面系统,并且达到运行“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心。

4.云计算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石

4.1云计算促进物联网和智慧地球实现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模式,可以从两个方面促进物联网和智慧地球的实现。

首先,云计算是实现物联网的核心。运用云计算模式,使物联网中以兆计的各类物品的实时动态管理,智能分析变得可能。物联网通过将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等新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将各种物体充分连接,并通过无线等网络将采集到的各种实时动态信息送达计算处理中心,进行汇总、分析和处理。建设物联网的三大基石包括:(1)传感器等电子元器件;(2)传输的通道、比如电信网;(3)高效地、动态的、可以大规模扩展的技术资源处理能力。其中,第三个基石:“高效地、动态的、可以大规模扩展的计算处理能力”,正是通过云计算模式帮助实现。

其次,云计算促进物联网和互联网的智能融合,从而构建智慧地球。物联网和互联网的融合,需要更高层次的整合,需要“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这同样也需要依靠高效的、动态的、可以大规模扩展的计算机资源处理能力,而这正是云计算模式所擅长的。同时,云计算的创新型服务交付模式,简化服务的交付,加强物联网和互联网之间及其内部的互联互通,可以实现新商业模式的快速创新,促进物联网和互联网的智能融合。

4.2云计算的发展历程

云计算是未来IT发展的趋势,云计算将使信息技术行业发生重大变革,对改变人们工作方式和企业运营产生深远的影响。云计算可以:

4.2.1随时随地提供可以大规模扩展的计算资源

4.2.2简化服务的交付

4.2.3实现新商业模式的快速创新

4.2.4为新一代数据中心提供动态基础架构

事实上,云计算的演变从1990年左右就开始了,经历了网格计算、效用计算、软件即服务(SaaS)几个阶段。我们可以这样定义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把IT资源、数据、应用作为服务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云计算也是一种基于基础架构管理的方法论,大量的技术资源组成IT资源池,用于动态创建高度虚拟化的资源。

4.3云计算的运营模式

云计算按照运营模式可以分为三种。

公共云:以Google、Amazon为代表,通过自己的基础架构直接面向用户提供服务。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服务,并不拥有云计算资源。

私有云:企业自己搭建云计算基础架构,面向内部用户或外部客户提供云计算服务。企业拥有基础架构的自,并且可以基于自己的需求改进服务,进行自主创新。

混合云:既有自己的云计算基础架构,又使用外部公共云提供的服务。

在云计算模式下,计算工作由位于互联网中的技术资源来完成,用户只需要连入互联网,借助轻量级客户端,例如手机、浏览器,就可以完成各种计算任务,包括程序开发、科学计算、软件使用乃至应用的托管。提供这些计算能力的资源对用户是不可见的,用户无需关心如何部署或维护这些资源,因此,这些资源被比喻为“云”。“云”就像是一个发电厂,只是它提供的不是电力,而是计算机的计算、应用和管理能力。只要通过网络进行连接,并得到授权,就可以使用这些能力和资源了。比如一个研发单位需要一份研究分析报告,上云计算服务中心平台购买就可以了,时间省了,成本也省了。一个广告公司需要一份市场调查报告,只要上云计算服务中心平台购买就可以了,因为上面“物联”着所有你所需要的调查信息,以及所有的信息调查公司。

5.结语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其高效、灵活、节能等特效可以帮助实现智慧地球的四大主题。放眼整个社会的发展,面对愈加复杂的应用需求,云计算这一新的模式将会越来越多地推动企业商业模式的变革和创新,推动我们的社会向“智慧地球”这一美好愿景前进。

参考文献:

[1]陈明,王锁柱.物联网的产生与发展[J].计算机教育,2010,(12):1-3.

[2]甘志祥.物联网发展中的初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0,(5):94-96

[3]韩燕波,赵卓峰,王桂岭.物联网与云计算[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0.6,(2):58-62.